《大明王朝1566》影评
《大明王朝1566》读后感
![《大明王朝1566》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2ae59c91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b0.png)
《大明王朝1566》读后感读完《大明王朝 1566》,心中感慨万千,这部历史巨著实在是太精彩了,让人手不释卷,欲罢不能。
近一个月来,每晚都要读到凌晨一点才熄灯,实在是舍不得放下。
读完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嘉靖、海瑞,他们都是孤独的人。
嘉靖作为最高权力的孤独者,极权统治长达 45 年,一人独治,可谓权谋至极。
他深知底下的人所作所为,严党把持朝政、贪墨公款,但他却按兵不动,因为他需要严嵩来填补国库亏空。
只有等到胡宗宪、戚继光平定倭乱,严党才会倒台。
这不得不让人感叹,他的深谋远虑和帝王心术。
而海瑞则是最高道德境界的孤独者,他心怀百姓,对大明朝的腐败和不公痛心疾首。
他目睹了灾荒之年地方政府贪墨赈灾粮,导致无数百姓饿死在紫禁城郊区的惨状,于是决定上疏,将问题的症结直指皇上,希望能为百姓带来一线生机。
他直言不讳地指出嘉靖的无为而治,修道设醮、大兴土木、视国库如私产等问题,毫不留情地批评他不顾江山社稷和民生疾苦。
海瑞的直言不讳让嘉靖雷霆大怒,本就病弱的他被气得口吐鲜血。
但嘉靖毕竟不是昏君,他临死前不仅赦免了海瑞,还嘱托裕王(继承者)重用此人。
这表明他对海瑞的惺惺相惜,也显示出他作为一个皇帝的智慧和度量。
在嘉靖身边,还有一群特殊身份的人——太监。
以前,我对太监的印象就是娘娘腔的坏人。
但在这本书中,我对太监的偏见有了很大的改观。
太监们伴君如伴虎,要想在宫廷中生存下来,必须要有极高的情商和智慧。
吕芳,作为司礼监掌印太监,不仅熟悉嘉靖的一切生活作息和日常起居,还能揣摩圣意,说出得体的话语,既不阿谀奉承,又能恰到好处地维护皇上的尊严和利益。
他的人生信条是“思变,思进,思退”,在复杂的宫廷斗争中,他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权衡各方势力,尽可能地不给皇上添麻烦。
他的结局还算不错,最终得以去南京养老,并带着干儿子杨金水一同前往。
杨金水也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太监,他是忠义的代表。
为了不牵涉到他的干爹和皇上,他可以装疯卖傻多年,忍常人所不能忍。
《大明王朝1566》:历史的真相与人性
![《大明王朝1566》:历史的真相与人性](https://img.taocdn.com/s3/m/63ba9110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fd.png)
《大明王朝1566》:历史的真相与人性《大明王朝1566》是一部以明朝中期为背景的历史小说,作者刘和平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描述,展现了这一时期空前尖锐的矛盾斗争,从官场到商场,从朝廷到各级官府,各种尔虞我诈的斗争让人目不暇接。
小说的主人公是明朝官员徐阶,他是一个有思想、有勇气的人物,坚持自己的信仰和原则,与严嵩进行斗争,并最终获得胜利。
徐阶的一生,不仅是一个政治家的一生,更是一个智者的一生。
小说中还涉及了许多历史人物,如严嵩、严世蕃、高拱、胡宗宪、戚继光、李时珍等等,他们在小说中各有不同的角色和命运。
作者通过对这些历史人物的描述,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个时期的历史和人物。
小说中充满了悬念和紧张感,让读者时刻保持着对故事情节的关注和兴趣。
从朝廷到地方,从官场到商场,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和黑暗、真相和谎言、正义和邪恶。
作者通过对各种历史事件的还原,展现了明朝中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情况。
这个时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文化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和发展。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李时珍的描写,展现了明代的医药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
通过对徐阶和戚继光的描写,展现了明代的文化和教育的状况。
这些描写不仅为小说增添了文化色彩,也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个时期的文化历史。
小说中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读者很容易被吸引进去。
尤其是徐阶与严嵩的斗争,让人屏住呼吸。
小说中的情节对历史的还原程度也相对较高,作者对明朝中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考证,让读者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这段历史的魅力和威力。
总的来说,我认为《大明王朝1566》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历史小说。
作者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还原,展现了明朝中期空前尖锐的矛盾斗争,同时也展现了这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情况。
小说充满了悬念和紧张感,使读者时刻保持着对故事情节的关注和兴趣。
同时,小说也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明朝中期历史和文化的窗口,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个时期的历史和人物。
《大明王朝1566》:在人心里,在史册里
![《大明王朝1566》:在人心里,在史册里](https://img.taocdn.com/s3/m/894e0ee0ba1aa8114531d98d.png)
《大明王朝1566》:在人心里,在史册里作者:王亚晶来源:《记者观察》2020年第03期第一次看《大明王朝1566》(以下简称《大明王朝》)是在2007年,那时候笔者正是上小学的年纪,还不知道何为历史,不知道谁是嘉靖,也不知道谁是海瑞,什么都看不懂,只记得父亲看得津津有味。
后来,这部剧就像是消失在了时间的长河里,也消失在了笔者的记忆里。
直到2017年,《大明王朝》第一次重播,笔者认真看了一遍才明白,这些年,我们的影视市场和观众到底错过了什么。
虽说《大明王朝》重播时的播放量依然惨淡,但还是重燃了很多人对历史剧的期待。
十年时间,只因题材爆冷、首播失利,《大明王朝》如同被囚禁一般,蒙尘十载,无人问津。
但时间终究给了它公正的评价:豆瓣上《大明王朝》获得9.7的评分,迄今为止仍是国产剧的最高峰,它前无古人,或许也会后无来者,它是奇迹。
在绝大多数观众眼中,历史剧是冷门的,所以被影视市场无情抛弃。
然而,如果把历史剧的定义扩大到仅仅是以古装题材为背景,那么它一直都受人追捧,只不过,在“历史”的背后,大多都是充满“未来”感的故事,从中,我们无法感知到史学大家钱穆先生口中的“历史之温情”,而是无尽的矫情与滥情。
那么何为历史之温情?对于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来说,大部分观众会认为历史还原度高就是对历史的最大尊重,然而这种想法最禁不起推敲。
因为即便是最资深的历史学家,也永远无法找到历史的真相。
文艺作品中的历史之温情,便是站在一个很高的境界,对浩荡的过往有所体察,对家国天下有所关怀,抽丝剥茧,呈现出历史独有的厚重感。
毫无疑问,《大明王朝》做到了,单看剧情,虽然其中不少情节和角色都出自虚构,但它所展现的厚重历史和复杂人性,折射出了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文明的根本脉络和普遍规律,使我们在现代社会依旧能清楚地听到来自五千年庞大巨人的脉搏声。
这便是真正的历史剧,我们虽然看的是电视剧,但从中也能看到现实;故事讲的是过去,却能让我们不由得想到现在乃至未来。
《大明王朝1566》的权谋更深刻
![《大明王朝1566》的权谋更深刻](https://img.taocdn.com/s3/m/5ee8b51ebb68a98271fefa2c.png)
《大明王朝1566》的权谋更深刻看不懂《大明王朝》的人,不要说自己懂人际,知权谋。
《大明王朝》的政治智慧比高超无比。
我已经看过四五次《大明王朝》,每一次看,都会有全新的收获,如果真的要研究这部剧,无论是外在的其艺术价值,还是内在的权谋智慧,都是难以用一篇两篇文章来总结的。
这是一部前无古人的杰作。
再来看《大明王朝》,每一集,每一幕,每一个场景,每一个人物,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和微表情,每一句话,甚至是走路的姿态,都可谓是处处玄妙,字字珠玑,然而最终的逻辑,却不是你拿个法典或者算盘就可以推演出来的。
人家直接就告诉你,有些体制,有些文化,有些历史,有些传统,有些政治,都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就叫周而复始,兴衰不灭的BUG,你百姓没办法,百官没办法,清流没办法,奸佞没办法,皇帝也没办法。
《大明王朝》讲的是千年封建政治文化背景下,一群古人,在一个畸形变态的体制下,靠着最高的集体智慧以及明暗契约,试图在千疮百孔的体制面前力挽狂澜,最终都成为牺牲品的闹剧,极品悲剧。
《大明王朝》展示的是天界的神到人,再到人精的结果,讲的是东方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中国,有《三国》、《水浒》、《红楼》、《雍正王朝》、《天下粮仓》、《走向共和》、《忠诚》、《尘埃落定》、《甄嬛传》、《威胁》、《鹿鼎记》等一系列非常优秀或者被脑残粉们定义为优秀的,反映政治权谋的艺术作品,而《大明王朝》堪称前无古人之极品,可以说从艺术上技术上,艺术外表和思想内在各方面吸收了前面所有优秀作品的一切精华。
在这里,不多分析《纸牌屋》,只是圈点一下《大明王朝》的精妙之处。
1. 剧情结构一开始就丢出来一个大麻烦——国库没钱了。
关于这大麻烦,还是有一系列铺垫的,先是太监打死忠良,然后是太监内部撕逼,然后是内阁大臣们撕逼,一撕就向观众展现了不同的人物技能属性。
然后从紫禁城里面的阁老宰相,到千里之外的封疆大吏,从市舶司太监,到江浙商人,大家都故作淡定,一本正经地来合理化这个问题,解决办法就是——宁愿自己牺牲,也要精心保护着幕后的罪魁祸首。
《大明王朝1566》:那个时代的政治黑暗
![《大明王朝1566》:那个时代的政治黑暗](https://img.taocdn.com/s3/m/f033be52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01.png)
《大明王朝1566》:那个时代的政治黑暗《大明王朝1566》是一部以明朝中期为背景的历史小说,作者海宴,主要讲述了一场政治斗争,即“扳倒严嵩”的故事。
这场政治斗争构成了小说的主要线索,贯穿了整个故事的始终,同时也是小说中展现出来的丰富的历史细节和人物形象的重要来源。
在这个时期,明朝的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已经到了极点。
各级官府的腐败和贪污,使得百姓的生活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而政治斗争则成为了权力的争夺和阶级斗争的主要表现形式。
小说中,作者通过对历史事件、人物和思想的深入挖掘,展现了这个时期空前尖锐的矛盾斗争,令人感到震撼。
小说中的严嵩,是一个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也是故事的主要反派。
他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可以不择手段,无论是诬陷他人,还是构陷无辜,甚至不惜杀人灭口。
他的权力观念极端,对于实现自己的目的,他甚至不惜违反人伦、道德和法律。
这使得他在历史上备受诟病。
小说中对于严嵩的描写非常细致入微,将他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通过对严嵩的描写,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到这个历史人物的复杂性和多面性,也更能够理解这个时期政治斗争的严重性和残酷性。
除了严嵩之外,小说中还有徐阶、高拱、胡宗宪、戚继光、李时珍等历史人物的形象也被刻画得非常深入。
这些历史人物各自有着不同的品德和特点,他们的行为和言论也展现出了不同的价值观。
例如,戚继光是一个忠诚的将领,他在抗击倭寇的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而李时珍则是一位著名的医学家,他的《本草纲目》被誉为中国医学史上的巨著。
这些历史人物在小说中的描写,不仅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到这个时期的历史,也能够让读者感受到这些历史人物的伟大和价值。
小说中的情节非常丰富,通过多个角度来叙述同一事件,让读者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看待同一事件,更好地理解历史。
另外,小说的叙事方式也非常独特,采用了双线叙事和多视角叙事等方式,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背景和内心。
总之,《大明王朝1566》是一部非常值得一读的历史小说。
《大明王朝1566》:历史中的真相与阴谋
![《大明王朝1566》:历史中的真相与阴谋](https://img.taocdn.com/s3/m/f966a193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b7.png)
《大明王朝1566》:历史中的真相与阴谋《大明王朝1566》是一部非常出色的历史小说,它以“扳倒严嵩”为主线,全面展现了明朝中期空前尖锐的矛盾斗争。
这本书让我深深地了解到了这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同时也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严谨,作者刘和平在书中使用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同时,小说中的语言也非常优美,富有文学感和艺术感。
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历史和文化的热爱和敬意,也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人性和社会的思考和探索。
这本书的主角是严嵩,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
他曾担任过礼部尚书、刑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职务,权力极为巨大。
然而,他的权力欲和政治野心,让他成为了许多反对派的眼中钉。
严嵩的对手们试图推翻他的权力,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这场斗争的复杂性和深度,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了明朝中期的政治状况。
徐阶是我最喜欢的人物。
他是一个智慧而勇敢的人物,他在书中的表现令人惊叹。
他对政治斗争的洞察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让他成为了严嵩的对手。
他的处事之道也值得我们学习,他不仅善于把握时机,还不断学习和进步,最终取得了成功。
除了政治斗争和关系错综复杂的人物形象,小说中还涉及了许多历史事件和文化现象,如科举制度、宫廷文化、医学和药物等。
这些内容不仅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了明朝时期的文化和历史,也增加了小说的艺术厚度和深度。
小说中还涉及了许多历史人物的命运和形象,如高拱、胡宗宪、戚继光和李时珍等,这些人物的思想、行为和言语,与其在历史中的形象高度一致。
这种历史还原感,使得读者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
除了历史事件和人物,小说中还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许多人物的形象和命运都充满了戏剧性和悲剧性,这些人物的命运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不公和不平等。
同时,小说中也展现了一些人物的智慧和勇气,他们的行为和决策对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这种对人性的深入探究,让读者不仅了解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更加思考了人性和社会的本质。
大明王朝观后感
![大明王朝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4682b6b3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ad.png)
大明王朝观后感最近追完了《大明王朝》这部剧,心里那叫一个五味杂陈。
这剧啊,真就像是一幅徐徐展开的历史长卷,把明朝嘉靖年间的那些事儿,一桩桩一件件,活灵活现地摆在了咱眼前。
先说嘉靖皇帝,他在那深宫里,看似不理朝政,一心修道,可那权力的线啊,始终紧紧握在他手里。
他就像个幕后的大掌柜,看似不管事儿,实际上店里的每一笔账,他心里都门儿清。
他的心思,那叫一个深不见底,谁也猜不透。
一会儿给这个大臣点颜色,一会儿又给那个大臣点甜头,把大臣们耍得团团转。
我就寻思啊,这当皇帝也太累了,天天这么算计,能睡个安稳觉不?严嵩严世蕃父子,那可真是权倾朝野的大奸臣。
严嵩老谋深算,严世蕃嚣张跋扈。
他们拉帮结派,贪污受贿,把朝廷搞得乌烟瘴气。
可你别说,这俩父子之间的互动还挺有意思。
严嵩有时候也头疼自家这个不省心的儿子,严世蕃呢,总觉得自己聪明绝顶,结果常常聪明反被聪明误。
有一回,严世蕃为了抢一块地,那手段使的,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又是威胁,又是利诱,把当地的老百姓坑得叫苦连天。
我看着都气不打一处来,心想这世上怎么会有这么坏的人!再说说海瑞,这位海青天,那可是正义的化身。
他不畏强权,敢于直言进谏。
哪怕是面对嘉靖皇帝,他也敢把真话一股脑儿全倒出来。
他家里穷得叮当响,可那一身正气,比啥都值钱。
他审案子的时候,那叫一个仔细,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有个案子,涉及到权贵,旁人都不敢接手,他倒好,二话不说就接了下来。
为了查真相,他风里来雨里去,把自己累得够呛。
他老婆孩子跟着他也没过上啥好日子,可他就是不低头,不妥协。
我当时就在想,要是朝廷里多几个海瑞这样的官,那老百姓的日子得多好过啊!还有那胡宗宪,他算是个能臣,也是个忠臣。
在严嵩的手下办事,他左右为难。
一方面,他不想跟着严嵩父子同流合污;另一方面,严嵩对他又有知遇之恩。
他在夹缝中求生存,一心只想抗倭,保卫边疆。
他为了筹措军饷,那是操碎了心。
头发都白了好几根,人也憔悴了不少。
有一次,军饷迟迟不到位,士兵们都快没饭吃了,他急得团团转,到处求人。
大明王朝观后感
![大明王朝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5772f65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07.png)
大明王朝观后感最近看完了《大明王朝》这部剧,心中感慨万千。
这部剧以其深邃的历史内涵、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精彩的剧情展现,给我带来了极大的震撼。
故事背景设定在明朝嘉靖年间,那是一个封建王朝统治下充满权谋斗争、利益纠葛和民生疾苦的时代。
剧中的嘉靖皇帝,看似沉迷于修道炼丹,追求长生不老,实则对朝政有着绝对的掌控欲。
他以权谋之术驾驭群臣,使得朝堂之上人心惶惶,派系林立。
严嵩一党,权倾朝野,贪污腐败,祸国殃民。
严嵩老谋深算,其子严世蕃更是嚣张跋扈。
他们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择手段,卖官鬻爵,搜刮民脂民膏,让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然而,正义的力量也在黑暗中悄然崛起。
以徐阶、高拱、张居正为代表的清流,他们心怀天下,试图拨乱反正,为国家的前途和百姓的福祉而努力抗争。
海瑞,这位剧中最具代表性的清官形象,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他刚正不阿,直言敢谏,哪怕面对的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他也毫不退缩。
他以“天下第一疏”痛斥嘉靖的种种过错,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
海瑞的存在,仿佛是黑暗中的一道曙光,让人们看到了希望。
在这部剧中,每一个人物都被刻画得十分细腻和真实。
他们不再是历史书上简单的名字和事件,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欲望的活生生的人。
比如胡宗宪,他身处严嵩一党,却心系国家和百姓,在两难的境地下,努力寻求着平衡。
他的无奈和挣扎,让人感同身受。
剧中的权谋斗争更是精彩绝伦。
大臣们为了争夺权力,互相算计,勾心斗角。
每一次朝堂上的争论,每一次私下里的密谋,都充满了智慧和阴谋。
这些斗争不仅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也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权力的可怕和腐败的危害。
同时,这部剧也让我对明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明朝的内阁制度、宦官专权、土地兼并等问题,在剧中都有生动的展现。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导致了明朝的衰落,也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从《大明王朝》中,我还看到了封建王朝统治下百姓的苦难。
沉重的赋税、频繁的徭役,让百姓们苦不堪言。
大明王朝观后感
![大明王朝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4bccafd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9c.png)
大明王朝观后感最近看完了《大明王朝》这部剧,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这部剧以其深刻的历史内涵、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精彩的剧情展现,给我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和思考。
这部剧所描绘的明朝嘉靖年间的历史画卷,是如此的波澜壮阔又充满着无奈与悲哀。
嘉靖皇帝,一个看似深居简出,却又牢牢掌控着朝局的君主,他的权谋之术令人惊叹。
他在修道的同时,又通过严嵩一党和清流之间的争斗来维持权力的平衡,以达到自己掌控全局的目的。
然而,这种平衡之术最终却导致了朝政的腐败和国家的危机。
严嵩,这位权倾朝野的首辅,他的贪婪和奸诈让人痛恨。
他利用职权,结党营私,大肆敛财,致使民不聊生。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他又何尝不是嘉靖皇帝手中的一颗棋子,在为皇帝背黑锅的同时,也在享受着权力带来的荣华富贵。
严嵩的儿子严世蕃,更是嚣张跋扈,目中无人,其恶行累累,最终也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了代价。
与严嵩一党相对的,是以徐阶、高拱、张居正为代表的清流。
他们心怀天下,力图改革弊政,重振朝纲。
然而,在与严嵩一党的斗争中,他们也不得不使用各种权谋手段,甚至有时候也会陷入权力的争斗而迷失初心。
他们的理想和抱负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屡屡受挫,但他们始终没有放弃,这种坚持和勇气令人敬佩。
在这部剧中,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那些底层百姓的苦难。
沉重的赋税、官员的贪污腐败,使得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改稻为桑”这一政策的推行,本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却因为各方利益的博弈,最终成为了百姓的灾难。
剧中那些为了生存而苦苦挣扎的百姓形象,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真谛。
海瑞,无疑是这部剧中最具正义感和勇气的人物。
他不畏强权,敢于直言进谏,哪怕面对的是高高在上的皇帝。
他的清廉和刚正不阿,成为了黑暗中的一道曙光。
他对嘉靖皇帝的那道《治安疏》,字字泣血,句句诛心,将嘉靖皇帝的过错毫不留情地揭露出来。
他的行为,不仅是对皇权的挑战,更是对整个封建制度的批判。
除了人物和剧情,这部剧还让我对历史和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大明王朝观后感
![大明王朝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94f78847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db.png)
大明王朝观后感最近看了《大明王朝》这部剧,心里那叫一个五味杂陈。
这部剧里的人物,那可真是个个鲜活,就像生活在咱身边的人一样。
先说说嘉靖帝吧,他在那深宫里,看似不理朝政,一心修仙问道,可实际上呢,那权力的线始终紧紧握在他手里。
他的心思啊,深不见底,谁也猜不透。
有时候我就在想,这嘉靖帝是不是太累了,整天琢磨着怎么掌控这满朝文武,怎么平衡各方势力。
还有严嵩和严世蕃父子俩,那叫一个权倾朝野。
严嵩老谋深算,严世蕃嚣张跋扈。
他们贪污受贿,结党营私,把整个朝堂搅得乌烟瘴气。
每次看到他们在那为非作歹,我这心里就气不打一处来。
不过,这剧里让我感触最深的,还得是海瑞。
海瑞这个人啊,那真是刚正不阿,一身正气。
他就是那黑暗中的一道光,不管前面有多大的阻力,都要为了百姓,为了正义去抗争。
记得有一个情节,海瑞为了查清楚贪污案,不惜得罪权贵。
他那股子倔强劲儿,真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他深入民间,一家一户地去了解情况,那认真的模样,仿佛这事儿就是他的命。
他看到百姓们受苦受难,心里难受得不行。
他在田间地头,和老百姓们一起劳作,一起聊天,一点官架子都没有。
他穿着朴素的衣服,脚上的鞋子都磨破了,可他完全不在乎。
他在乎的是老百姓能不能吃饱饭,能不能过上好日子。
有一次,海瑞遇到了一位老大娘。
老大娘家里的田地被权贵给霸占了,儿子也被抓去充军,生死未卜。
海瑞听着老大娘的哭诉,眼眶都红了。
他紧紧握着老大娘的手,说:“大娘,您放心,我一定给您讨回公道。
”那语气坚定得让人不容置疑。
海瑞回到县衙后,立刻开始查阅卷宗,寻找证据。
他几天几夜没合眼,整个人都憔悴了不少。
身边的人劝他休息休息,他却说:“百姓们还在受苦,我哪有心思休息。
”终于,他找到了关键的证据,把那些贪污受贿的官员一个个都给揪了出来。
当海瑞把被霸占的田地还给老大娘的时候,老大娘激动得跪在地上,连连磕头。
海瑞赶忙扶起老大娘,说:“大娘,这是我应该做的,您快起来。
”那一刻,海瑞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观后感影评
![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观后感影评](https://img.taocdn.com/s3/m/b9d63577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6c.png)
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观后感影评我近些日得了些闲,四五年不看的电视剧,近日看了一部《大明王朝1566》。
这片子很合我的口味,几天一口气看了一大半,感慨良多。
01此剧对明朝,具体是嘉靖时期的官场揭露的可谓是入木三分。
剧中有一段:两省总督胡宗宪说浙江知府高翰文不是做官的料,然后却又说他是有福之人。
可见在胡宗宪的心中做官对读书人而言并非最好的归宿。
当然也有因人而异的成分,高翰文何许人?科举探花,精通诗词歌赋,如此聪慧的人,为什么就不适合做官呢?说白了高翰文是一个纯粹的读书人。
念的是圣人书,行的是君子事。
可如此之人在大明这个人人如狼似虎、满地是坑的官场,只能是寸步难行。
圣人的教诲教的是君子,而在那些昧了良心、不畏因果的贪官污吏眼中,圣人言仅仅是他们当官发财的工具。
02嘉靖后,明又延续了八十余年。
明气数未尽,说明还是有许多仁人志士的。
其中剧中的海瑞当属其一,海瑞同样饱读诗书,但他是个真假分明、认死理的硬骨头。
明明错了,你们让我和光同尘,办不到。
剧中审问浙江贪官郑泌昌何茂才的片段,很好体现了这一点。
郑何二人为脱罪,一个劲扯到宫里、皇上的身上。
陪审的东西厂、浙江巡抚听不下去了,不许记录在案。
此时海瑞还仅仅是个七品知县,不顾这些二三品的大官的反对,硬是要呈报上去。
郑何二人是狡猾,可假的在意什么,这么在意那就是心虚。
地方官这么个贪法,视百姓性命如草芥,你们说根上没烂,谁信?错了为什么不改,或是仅仅抓几个替罪羊以塞民口,为什么不彻查,为什么不究其根源?说实话,以前我印象的海瑞就是个敢进言的清官,功绩好像还比不上张居正他们。
如今我倒觉得海瑞这种人更可贵。
张居正他们功绩是什么?发展经济,改善改善百姓生活。
可他们该贪还是贪。
海瑞这种不合时宜的较真,平时可能谁都有些不以为然。
好好过日子就是了,大堤决口不过九个县,大水又没淹到我的头上。
说大些,中国自古就是缺海瑞这种人。
明明不合理,明明错了。
为什么不让说?为什么不去说?海瑞好就好在心中只有圣贤的至理、只有苍生百姓。
大明王朝1566观后感
![大明王朝1566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964e395a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e5.png)
大明王朝1566观后感《大明王朝1566》是一部历史剧,以明朝中兴时期的景象为背景,生动地展示了大明王朝的辉煌和动荡。
观看这部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明代历史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
首先,剧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根据历史记载塑造而成。
皇帝明神宗、宦官魏忠贤、将军李自成等各个角色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和命运,这使得整个故事更加具有代表性和可信度。
通过剧中人物的塑造,我不仅可以了解到这些历史人物的事迹,还能够感受到他们内心的挣扎和纷争。
尤其是明神宗在魏忠贤的操纵下逐渐腐败堕落,并最终成为了一个无能的皇帝的形象,让我深感历史的无奈和悲哀。
其次,剧中的历史背景十分真实,再现了明朝中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风貌。
通过大量的历史细节和场景的还原,我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当时人民的生活状况和社会风气。
例如,剧中的市井生活、宫廷权谋以及战乱的描绘,都让我仿佛置身于明朝的时空中。
这种真实感不仅增添了剧集的观赏性,也向观众传递着历史的沉重感和教育意义。
此外,剧集对于历史细节的还原程度也是令人赞叹的。
在服装、建筑、器物等方面,制作团队都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力求呈现出明朝时期的真实面貌。
例如,剧中的宫廷服饰精美华丽,细节处的装饰和图案都符合当时的流行趋势。
另外,剧中的宫殿建筑和官署场景也都以明代的风格建造,增加了历史真实感。
这种细致入微的还原力度,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时期的背景和文化,深入感受到明朝王朝的辉煌和衰落。
而从剧情结构上来说,整部剧展示了明神宗时期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如戊戌变法、严嵩、杨继盛等人的兴衰以及李自成的起义等。
这些事件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历史故事,同时也揭示了明朝王朝由盛世走向衰落的原因。
剧情紧凑,节奏明快,让观众能够一览明代历史的风云变幻,从中领悟到历史的重要性和人性的复杂性。
最后,剧中的演员表演令人印象深刻。
导演在选角时注重演员的形象与角色的契合度,使得每个角色都有了独特的魅力。
演员们通过精湛的演技和情感的表达,将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
《大明王朝1566》观后感
![《大明王朝1566》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cad40870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07.png)
《大明王朝1566》观后感嘿,各位老铁,今儿咱们来聊聊那部让人看了直呼过瘾的《大明王朝1566》,简直就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大戏,看得我是心潮澎湃,感慨万千啊!一开始,我还以为这剧就是讲皇帝老儿怎么坐龙椅,大臣们怎么勾心斗角的,结果一看,嘿,这哪是简单的宫斗剧啊,简直就是一幅明朝社会的风情画,里头藏着的是人性的光辉与阴暗,还有那时候老百姓的酸甜苦辣。
剧里头,嘉靖帝那老头儿,整天修道炼丹,看似不理朝政,实则心明眼亮,手底下那点小九九,他比谁都清楚。
那眼神,锐利得跟鹰似的,一瞅你,你就像被剥了皮儿的橘子,心里那点事儿全露馅了。
这嘉靖帝,真是个玩权术的高手,把个朝廷玩得跟走钢丝似的,平衡得那叫一个绝!再来说说海瑞,这哥们儿简直就是一股清流,愣是在那浑浊的官场里,硬生生地闯出了一片天。
他那一句“为民请命”,喊得我是热血沸腾,眼泪差点儿没绷住。
海瑞啊海瑞,你真是条汉子,敢跟皇帝叫板,那份勇气和担当,让人不得不佩服。
还有那严嵩父子,简直就是奸臣的代名词。
他们那手段,阴险毒辣,看得我是咬牙切齿。
不过话说回来,这严嵩老狐狸,能在嘉靖帝眼皮子底下混那么久,也不是省油的灯。
他那份城府和心机,也是一般人学不来的。
剧里头的每一个人物,都像是活生生地站在我面前,他们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都深深地触动了我。
特别是那些小人物,比如那些被贪官污吏欺压的百姓,他们的无助和绝望,让我心里头那个难受啊,就像是被人狠狠地揪了一把。
整部剧看下来,我就像是在历史的长河里游了一圈,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风起云涌,也看到了人性的多面性。
有时候我在想,如果我能穿越回那个时代,我会是谁?是像海瑞那样铁骨铮铮的好官,还是像严嵩那样阴险狡诈的奸臣?或者,我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老百姓,在时代的洪流中随波逐流?不过话说回来,这些也只是想想罢了。
毕竟,我们生活在现在,有着自己的使命和责任。
虽然我们不能改变历史,但我们可以从历史中汲取教训,让自己变得更加坚强和勇敢。
《大明王朝1566》观后感
![《大明王朝1566》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8f3b8da8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a2.png)
《大明王朝1566》观后感我最近观看了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这是一部以明朝中期为背景的历史剧。
通过对明朝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展现,这部剧成功地再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况。
我深受其影响,对于明朝历史和人文环境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首先,这部剧向我展示了明朝的政治体制和治理能力。
明朝秉持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政治体系,由皇帝、官员和百姓共同构成。
朝廷的决策和治理在电视剧中被重点呈现,包括如何处理边境争端、内部政治派系的博弈以及对外交往的应对等。
每一个政治事件都被精心描绘,展现了朝廷的决策过程和辩论氛围。
而且,剧中的各位官员形象各异,有忠臣、奸臣、仁官、清官等多种类型,他们的形象和言行不仅能让我领略到当时政治的复杂性,也让我对不同类型官员的行为和态度有了更深的思考。
其次,这部剧表现了明朝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官场风气。
在明朝社会中,官员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他们不仅代表着朝廷的形象,也掌握着重要的权力。
电视剧中,对于官员的表现和描写恰到好处,让我看到了他们的威严和权势,也深刻地体现出了官场上的尔虞我诈和生存挣扎。
作为观众,我对于政治权力的争夺、地位的攀升以及权谋手段的施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同时,明朝的等级制度和社交礼仪也在剧中得到了充分展示,对于我理解明朝社会的层次和秩序也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除此之外,这部剧还突出了明朝社会的经济状况和人民生活的轨迹。
剧中展示了不同阶层人民的生活状态,贫苦百姓的劳作和生活拮据,富裕阶层的奢侈享受,还有商人的贸易活动等。
电视剧用大量的镜头刻画了社会底层劳苦人民的景象,让我对于他们的辛劳和困境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与此同时,剧中也展示了一些商人通过贸易发家致富的场景,这对于我理解明朝的商业状况和经济发展也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综上所述,《大明王朝1566》这部电视剧通过生动的情节、精彩的演绎和真实的历史背景,向我展现了明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情况。
它不仅让我对于历史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让我深深地被那个时代的风貌所吸引。
《大明王朝1566》:官场上的人性与阴谋
![《大明王朝1566》:官场上的人性与阴谋](https://img.taocdn.com/s3/m/56de9cc4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b3.png)
《大明王朝1566》:官场上的人性与阴谋《大明王朝1566》是一部描写明朝末期政治斗争的历史小说。
作品的主要线索是“扳倒严嵩”,通过严嵩、严世蕃、徐阶、高拱、胡宗宪、戚继光、李时珍等多位历史人物的生动形象,全面展现了这一时期空前尖锐的矛盾斗争。
小说涉及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展现了官场、商场、家庭、友情、仇恨等错综复杂的关系,读来引人入胜。
首先,小说中的历史人物形象鲜明,个性鲜活,让人印象深刻。
严嵩是一个具有野心和政治手腕的政治家,他的形象被描绘得十分复杂。
他在政治上的手段高明,能够把对手逐个击破,但他的私人生活却十分不堪,荒淫无度。
另一位重要人物严世蕃则更具人格魅力,他虽然有野心,但对待下属和朋友比较宽容。
徐阶、高拱、胡宗宪、戚继光、李时珍等历史人物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缺点,这些形象的丰富性丰富了小说的内涵与情感。
其次,小说中的情节跌宕起伏,让人过瘾。
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情节是徐阶和高拱与严世蕃合谋扳倒严嵩的情节。
他们在政治手段和智慧上的较量让人目不暇接,既有刺激的场面,又有人物的思想碰撞。
在这个过程中,历史人物的性格与情感也得到了充分展现。
另外,小说还描写了抵御倭寇和清军入侵的战斗,这些场景的描写生动而又感人,让人对历史的感悟更为深刻。
最后,小说的艺术价值值得肯定。
刘和平先生的文字简练明快,情节紧凑有力,语言风格清新自然,读来顺畅流畅。
通过小说的叙述,读者可以深刻理解历史人物的思想、心理和行为,感受到历史的真实和生命的意义。
小说中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虽然是虚构的,但它们具有历史的可信度和文学的艺术性,给读者带来了一种历史与文学的双重享受。
综上所述,《大明王朝1566》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历史小说。
它不仅让人对明朝末期的政治斗争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让人对历史人物的人性善恶、复杂性和历史的意义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小说的情节跌宕起伏,历史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艺术价值高,是一部难得的好书。
大明王朝1566读后感
![大明王朝1566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2f1c03c8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f5.png)
大明王朝1566读后感《大明王朝1566》是一部以明朝末年为背景的历史小说,作者是明朝末年的历史学家吴晗。
小说以明朝末年的政治动荡、社会变革为背景,以明朝历史上著名的宦官王振为主线,展现了明朝末年的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和人民疾苦,同时也表现了人民对于生活的渴望和对美好未来的追求。
通过对明朝末年的描写,小说不仅展现了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幻,更是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人性的探讨。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王振的塑造,展现了一个宦官的野心和权谋,同时也揭示了明朝末年宦官专权的弊端。
王振在小说中被描绘成一个有着野心和智慧的人物,他利用自己的职位和权力不断扩张自己的势力,最终导致了明朝的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
与此同时,小说也展现了普通百姓的生活困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明朝末年,社会动荡、战乱不断,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渴望和平、渴望美好生活,但却无法摆脱战乱和苦难。
通过对明朝末年的描写,小说深刻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同时也表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再现,展现了明朝末年的风云变幻,同时也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通过对王振的塑造,小说揭示了宦官专权的弊端,同时也对人性的探讨。
在小说中,王振的野心和权谋,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面性,同时也引发了对人性的深刻思考。
总的来说,《大明王朝1566》是一部具有深刻历史内涵和人文关怀的小说。
通过对明朝末年的描写,小说不仅展现了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幻,更是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人性的探讨。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生动鲜明,情节曲折扣人心弦,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同时,小说也引发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人性的探讨,使人们对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对人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通过阅读《大明王朝1566》,我深刻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人性的复杂。
在这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历史的再现和对人性的探讨,展现了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同时也引发了对历史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通过对明朝末年的描写,小说不仅展现了一个时代的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更是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人性的探讨。
《大明王朝1566》:权力的游戏中的人性
![《大明王朝1566》:权力的游戏中的人性](https://img.taocdn.com/s3/m/46940c28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9a.png)
《大明王朝1566》:权力的游戏中的人性
作为一部历史小说,《大明王朝1566》以“扳倒严嵩”为主线,全面展现了明朝中期的政治斗争和社会风貌。
作者极富想象力,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和事件,让人们更深刻地了解了明朝中期的历史与文化。
小说中,严嵩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历史人物,他在明朝中期的政治斗争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小说中,严嵩被描绘成一个极具野心和权力欲望的政治家,他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甚至违反了道德和法律。
这种描写,让人们对严嵩的性格和行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同时,小说中对严嵩的塑造也很成功,他的形象鲜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除了严嵩,小说中还涉及到了许多其他历史人物。
其中,徐阶、高拱、胡宗宪、戚继光、李时珍等人都是历史上著名的人物,他们在小说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这些历史人物的生动描写,小说让人们更深刻地了解了这些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和影响。
小说中,作者还描绘了明朝中期的社会风貌。
通过对商业、手工业等经济活动的描写,小说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发展状况。
同时,对人民生活的描写也很真实,让人们更深刻地了解了当时人民的生活和困难。
总之,《大明王朝1566》是一部优秀的历史小说。
通过
小说的形式,让人们更深刻地了解了明朝中期的历史与文化。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也很成功,让人们对历史人物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同时,小说中的情节紧凑,让人们读起来非常过瘾。
我相信,这本书对于历史爱好者和普通读者都有很大的吸引力,也会带给读者很多启示和思考。
《大明王朝1566》读后感
![《大明王朝1566》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9f41fe5d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51.png)
《大明王朝1566》读后感观看完电视剧《大明王朝 1566》后,我心中感慨万千,这部作品所呈现的历史画卷和人物形象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除了预期中的精彩剧情,还有几点意外之处让我有了更深的思考:1. 宦官之间的情感:在剧中,宦官上下级之间以“干爹”“儿子”相称,这种独特的文化现象让人感到有些奇特。
然而,这些人在宫中长大,缺少家庭的温暖,皇宫便成为了他们的家。
除了忠诚于主子外,同事之间的友爱和提携也是他们情感的寄托。
吕芳与冯保、吕芳与杨金水之间的深厚情感令人感动,而嘉靖与黄章、嘉靖与吕芳之间也常常有打情骂俏的情节,这表明宦官对皇帝也可能倾注了真挚的感情。
2. 经济发展与社会结构:剧中提到的“改稻为桑”政策,类似于中国版的“羊吃人”现象。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由于人口众多,以农为本是维持稳定的选择。
要发展商业,需要具备特定的历史机缘和畅通的商路。
尽管卖到欧洲的货物带来了巨大利益,但要全面推动商业发展,还需要解决人口和商路等问题。
这让我思考到,在前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需要在各种利益之间进行平衡。
3. 历史的客观性:剧中通过治理长江和黄河泛滥,以及处理杨继盛、沈链、夏言等忠臣的事件,展现了历史的客观性。
即使是清官,也可能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遭遇挫折。
这让我认识到,在前现代社会,由于规则体系的不完善,人们往往需要通过权力斗争和平衡来解决问题。
这并非完全归咎于皇帝的权术,而是客观环境所决定的。
4. 二代与一代的差异:严世番作为官二代,不如他的父亲严嵩谨慎。
严嵩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深知一切来之不易。
而严世番在成长过程中,许多东西都被视为理所当然,他认为自己应得的东西没有得到,便是受到了委屈。
这一现象在现实生活中也时有发生,二代们往往缺乏对父辈奋斗的亲身感受,容易对自己的地位和财富产生过高的期望。
5. 部门协作的困境:当一个部门需要向另一个部门提供支持时,事情往往变得复杂。
“改稻为桑”政策的实施需要确保粮食供应和农民的退路,以实现和平推进。
《大明王朝1566》读后感
![《大明王朝1566》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c3690fd2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99.png)
《大明王朝1566》读后感在2012 年12 月,我利用业余时间看完了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并在近期读完了与之相关的书籍。
这段时间的观剧和读书经历让我感慨颇多,现在我想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
这部电视剧以明朝嘉靖年间后期十几年的历史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关于权力斗争和改革的故事。
尽管剧中人物大多源于史实,但与真实历史相比,仍存在较大差异。
然而,这并未影响该剧成为一部经典之作。
它情节紧凑、内容深刻,虽然个别细节不够精致,但整体瑕不掩瑜。
该剧前四分之三的内容主要围绕“改稻为桑”展开,讲述了打倒大贪官严嵩的过程,同时也穿插了抗倭斗争的情节;后十几集则着重描述了海瑞上奏章骂嘉靖皇帝的故事。
“改稻为桑”事件在历史上并不存在,但类似的事件在我国历史上屡见不鲜,时至今日仍时有发生。
海瑞上书的故事更是广为人知,而剧中对这一情节的刻画更为深入,使我们对历史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在剧中,嘉靖皇帝被描绘为一个聪明而有手段的君主。
他懂得运用“用人之道”,将“忠臣”和“奸臣”视为平衡权力的工具。
他的统治策略比其孙子万历更加高明,嘉靖是积极主动地维持权力平衡,而万历则是消极被动地怠工。
陈宝国对嘉靖皇帝这一角色的演绎可谓入木三分,既展现出了帝王的威严,又体现出了仙风道骨和儿女情长。
个人认为,剧中的嘉靖皇帝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被拔高了。
在这部剧中,聪明的人不仅仅是皇帝,还有那些身处高位的文官们。
他们是帝国的精英,也是最聪明的人。
严嵩、严世蕃、徐阶、张居正、胡宗宪、海瑞、沈一石等角色各怀理想,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小心翼翼,既要防范明枪暗箭,又要在关键时刻主动出击。
他们不仅需要谋略,更需要随机应变的能力。
政治斗争是残酷而激烈的,这部剧也可以被视为一部职场教科书。
此外,该剧还探讨了国家、民族、政治、经济等更深层次的问题,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总的来说,《大明王朝 1566》是一部非常精彩的历史剧,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了明朝的历史和政治,也让我们从中汲取了许多人生智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明王朝1566》影评
我不是越中四谏,也不是戍午三子。
我姓海名瑞字汝贤号刚峰。
海瑞,外号“海笔架”,相传某御史到县学视察,海瑞带着两名训导前往迎见。
面对上级,两名训导毫不迟疑地跪了下去,海瑞却拒绝逢迎,站在两人之间行抱拳之礼。
这三个人两低一高,就像一个山字笔架。
从此,便传开了“海笔架”的名声。
在《大明王朝1566》的最后,嘉靖三代坐在海瑞面前,质问他,到底谁才是大明王朝的笔架,谁才是大明王朝的山。
在我看来,嘉靖隆庆万历不是笔架,海瑞也不是笔架,真正支撑起大明王朝的笔架,是大明王朝的子民。
嘉靖说:“所谓江山,是名江山,而非是指江山。
君既不是山,民便不是江”,即君是山,民是水,水是不能淹没山头的。
但于我而言,民才是山,君是水,水是不能淹没山头的。
功如嬴政,千古一帝。
六王毕,四海一,一统天下。
可他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秦朝仅仅15年即灭亡。
隋朝,统一北方基业,行大一统之伟业,可隋炀帝滥用民力,频繁发动战争,激起民变,隋朝千秋万代功劳毁于一旦。
不思安民,先做圣王事业,对外强硬,对内压制。
所谓要先积德百年而后起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因此,人民才是真正历史的创造者,皇帝不是,内阁六部更不是。
当我看《大明王朝》时听到嘉靖帝说“古谚云‘圣人出,黄河清’,可黄河什么时候清过?长江之水灌溉了两岸数省之田地,黄河之水也灌溉了数省两岸之田地。
只能不因水清而偏用,也只能不能因水浊而偏废,自古皆然。
这个海瑞不懂这个道理,在奏疏里劝朕只能用长江而非黄河,朕岂可乎?反之,黄河一旦泛滥,朕便治理,这就是朕为什么罢严嵩杀严世蕃等人的道理;再反之,长江一旦泛滥,朕也要治理,这便是朕为什么要罢黜杨廷和、夏言,杀杨继盛、沈链等人的道理。
比方这个海瑞,自以为清流,将君父比作为山,水却淹没了山头,这便是泛滥。
”这段台词的时候,我是非常震惊的。
这段话初听是很有道理,正所谓“白猫黑猫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
当官,无论清流浊流,贤人则用。
能为帝国建功立业的,即是好官。
因而当裕王问道:“大明王朝谁是贤臣”的时候,嘉靖才会回答:“没有谁是真正的贤臣,贤使用之,不贤黜之”。
然而,当真应该如此吗?
我认为非也。
作为统治者难道不需要时刻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吗?明白他们应该相信谁,为了谁,依靠谁。
不是总做“造梦者”去无尽地幻想,而是要想想那些最广大的人民,在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被官员淹了田,被改稻为桑的国策逼着用田换口粮,官商勾结,一步步压低田价,这才是那些最广大的人民百姓所过的日子。
而这时候的嘉靖呢?何时为了大明百姓的生活有所忧虑?
皇帝要用什么人?一是忠,二是贤。
什么忠?忠于皇帝。
什么贤?有能力稳定国家给皇帝赚钱。
至于人民,到底能被放在第几位呢?上下挥霍无度,便掠之于民;民变在即,便掠之于商。
这些领着朝廷俸禄的官员,都应该把自己的肠子拎出来,晾一晾,看看他们有几个是干净的。
朝堂之上,烂了几个人,大明王朝便要烂一片。
如果所有人都烂了,大明王朝的百姓,便要揭竿而起了。
然而这时的朝廷,已经是烂到了骨子里。
严党干政,肆无忌惮。
但他们着实是贤能的,在这浙江千钧一发的关头,及
时选择了牺牲沈三石等那些为他们捞金的商人,抄没家财,稳住了农民,稳住了他们在朝中的位置。
然而,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
他们是中国的脊梁,铸就了中国的魂魄。
在大明王朝中,这无疑就是海瑞。
他,是以一人对抗整个朝廷;他,是一把利剑,当他亮剑,便从未想着活着归来;他,是真正的清官,是大明王朝中的一股清流。
他敢于说出那些别人不敢说的真话:当今圣上,差汉文帝,远矣。
只要是贪官,便是浊流,一定是滥用权力,一定是贪赃枉法之人。
对于人民,对于百姓,他们就是猛兽,是吸血鬼,无论他们有何种功劳,无论他们有何种才能,无论他们可以给皇帝带来什么,这都不是他们应该被任用的理由。
只因为他们的行为使得百姓陷入水生火热之中。
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今后的我们中的某些人或许就是那手中握权的人,无论那权利是大是小,需要谨记的一定是为民不为利。
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党的建设的重大任务”,由此可见,这清正廉价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在这部影片中同样可以看出来。
大学时期正是我们逐渐建立三观的重要时期,我们也应该注意接触的事物,毕竟这对于我们以后的人生有着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