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郓城县实验中学2015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史复习(4课时)
山东省实验中学2015届高三文综(历史部分)模拟考试试题
某某省实验中学2015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9.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不断发生变化,常常出现“君主近臣,代起执政(执行政令)”结果削弱了本朝原有中枢机构的职权。
下列各项属于这种情况的是①秦朝设置三公九卿②西汉设置中朝③唐朝实行三省制④清朝设置军机处A.①③B.①④C.①②D.②④10.下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的示意图,最适合作为其标题的是A.《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B.《典型的某某政治制度》C.《多样性的政治文明》D.《权力的制约与平衡》11.民国初年到1920年,中国工业增长速度达到年均12.8%;1927~1936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黄金十年。
这两个时期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是A.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 B.国内政治局面很稳定C.政府扶持国民经济的发展D.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12.下图为某一时期的“入会须知”,从中可知A.国民革命的发展B.土地革命的开展C.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13.据统计,自1961年1月到1963年6月,全国职工减少了1887万人,城镇人口减少了2600万人,吃商品粮人数减少了2800万人。
这一时期国家精简城镇人口的主要目的是A.应对严重的经济困难B.推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D.贯彻中共八大二次会议精神14.马丁·路德在一次布道中说:上帝的天国并不在于可以接触或看得见的外物,乃在于信仰。
他说的“外物”包括①神职人员②苦修行善③阅读《圣经》④购买“赎罪券”A.①④B.②③C.④②④D.①③④15.下图为康德拉捷夫世界经济增长与衰退的波动周期表,图中周期②和肩期⑤的经济增长波峰分别凸显了“英国世纪”和“美国世纪”的到来。
促使“英国世纪”和“美国世纪”的到来的共同原因不包括A.资本主义某某制度的确立与完善B.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C.海外市场广阔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达16.下表所列的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全球化发展的两种观点,能分别支持这两种观点的典型史实是A.联合国的建立/美苏“冷战B.欧盟的成立和发展/“9·11”事件C.跨国集团的出现/不结盟运动的兴起D.中国加入WT0/苏联解体,东欧剧变28.(20分)人类历史发展给政治、经济和文化带来了深深的烙印,许多事物都体现了一种历史的印记。
山东省实验中学2015届高三第三次诊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山东省实验中学2015届高三第三次诊断考试文科综合试题2014.12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页。
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白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县区和科类填涂在试卷、答题卡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140分)注意事项:1.第I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无效。
13.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答案】B【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古代政治制度【解析】材料中的“封建政治”为分封制,“郡县政治”为中央集权制,分封制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A项错误;中央集权制不是以血缘为纽带,因此C项错误;分封制维护的是奴隶制度,故D项错误。
分封制地方官吏世袭,而郡县制官吏的任免权在中央,故B项正确。
【举一反三】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14.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是古代中国皇帝实现个人专制的一贯做法。
宋代行使宰相权力的“中书门下”主要行使的是()A.决策权 B.行政权 C.军政权 D.财政权【答案】B【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宋代的中书门下是最高的行政机构,其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故选B。
15.从《十二铜表法》开始,古罗马制定了严格的债务法规,并在以后的司法实践中不断完善,这表明罗马统治者()①注重保护私有财产②重视维护平民利益③被迫改善奴隶处境④力图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C【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罗马法【解析】《十二铜表法》制定了严格的的债务法规并不断完善,从而改变了贵族随意解释习惯法的局面,这是平民斗争的结果,但奴隶处境并没有改善,故排除③。
2015届高考历史第二轮专项复习课件24
• [解析] 苏格拉底,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提 出“知识就是道德”,即知德合一,认为道 德教育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德性。 他心目中的优秀人物应具备心地善良、富于 教养、崇尚理性等必要素质。分析选项,D项 符合题意,故应选D。
强化作业
(点此链接)
• (3)三个发展阶段: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 制度的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使雅典民主政 治确立;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发展 到顶峰。 • (4)四点认识:是雅典奴隶制经济,特别是工 商业发展的产物;与雅典自然地理条件密切 相关;为雅典创造辉煌灿烂的文明奠定了基 础;为近代民主政治的创立奠定了初步基础。
• [解析] 本题以罗马法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 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根据所学 知识可知,《社会契约论》发表于18世纪,A 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皇帝的决定也具有 法律效力”可知B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人 民把他们的全部权威和权力移转给他”可知C 项错误。故答案为D项。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 1.苏格拉底和智者学派思想的异同
苏格拉底 重视人的伦理道德,主 张“美德即知识” 不 真理应该有客观标准 同 点 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 主张有知识、有道德的 少数人治国 智者学派 为达目的而不择手 段,忽视道德
“人是万物的尺 度”,每个人都有 判断标准
主张民主政治,所 有人都是平等的
• 2.孔子与苏格拉底主张的异同 • (1)相同 • ①都关注人、人与社会,因此都具有早期人 文主义色彩。
走向高考 ·历史
新课标版 ·二轮专题复习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一部分 Ⅰ 必修内容
基础整合
专题一 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专题一 第4讲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与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案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致辞、规章制度、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心得体会、职业规划、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career planning,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案汇总5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制定的教学文书,作为一名历史老师你有准备自己的教案吗?下面是本店铺为你准备的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案,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案精选篇1一、指导思想以提高历史学科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教育创新。
山东省实验中学2015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附答案)
山东省实验中学2012级第一次诊断性考试历史试题【试卷综析】本试卷是高三历史试卷,历史部分的考查以主干知识为载体。
试题重点考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洋务企业、辛亥革命、近现代社会的生活变迁、抗日战争、新中国的外交、建国后我国的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经济体制改革、古代希腊、罗马的民主政治、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工业革命、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等主干知识;注意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调动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是份注重考查基础的好试卷。
第I卷(共5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题文】1.据《汉书》记载,汉武帝时,某一官员“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这一官员的身份应是A.丞相B.郡守C.县令 D.刺史【知识点】A2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刺史【答案解析】D 解析:材料信息表明,此官员的职责是对地方官员进行监察,由此可判断是刺史。
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监察地方,D项正确。
后来刺史职权渐重,到汉成帝时,改刺史为州牧,居郡守之上,掌一州军政大权;东汉灵帝时,为镇压农民起义,再设州牧,如汉末刘表为荆州牧,袁绍为冀州牧,这都等于割据政权;从严格意义上讲,“刺史”的工作对象是地方官吏,是监察性质的职务;“县令”的工作对象是百姓,是行政性质的职务,C项不正确。
丞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A项不正确。
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上所属各县,B项不正确。
故选:D【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有效信息的准确解读。
【题文】2.顾炎武认为:“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敝而将复变。
山东省实验中学2015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实验中学2015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试卷综析】本试卷属于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诊断性考试用卷,试题本着“注重基础知识兼及能力考查”原则进行布题,试题题量丰富,知识点分布均衡,必修重点章节中的重要知识点均有考查;试题组织形式灵活多变,在注重史料考查同时,兼顾图表等形式的考查,如选择题第3、38等题;试卷考题难易适中,突出对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考查,如选择题第1、6、13、29、40等题,同时注重历史学科能力的考查,如材料题44和35等题均是注重对历史评价能力以及论证能力的考查。
总之,本试卷布题均衡、知识点考查到位,对于高三阶段复习效果将起到重要检测作用。
2014.11说明:试题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为第1页至第8页。
第II卷为第8页至第10页。
试题答案请用2B铅笔或0.5mm签字笔填涂到答题卡规定位置上,书写在试题上的答案无效。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共42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42小题,每小题1分,共42分)【题文】1.刘邦在位末年与众臣歃血为盟,特别诏令:“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
”其目的在于A.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B.禁止分封异姓王侯C.鼓励臣民建立军功D.安抚汉初以来的功臣【知识点】A1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西周政治制度特点【答案解析】B 解析:刘邦的话是两层意思:一是限定只有刘姓才能当诸侯王,二是没有刘姓皇帝的批准,非刘姓的人没有大功是不能被封侯的。
很显然刘邦此举之目的在于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故本题选择B项。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分封制的正确理解。
【题文】2.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知识点】A2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答案解析】B 解析:唐朝为了强化中央集权,进一步削弱相权,完善了三省六部制,三省由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构成,中书省负责草拟诏书,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各有分工,相互制衡,提高了工作效率,题干中“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精细分工”, 反映了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山东省实验中学2015届高三文综(历史部分)第四次诊断性考试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实验中学2015届第四次诊断性考试文科综合能力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县区和科类填涂在试卷、答题卡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 1 40分)注意事项:1.第I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无效。
13.《礼记》云:“婚姻者,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
”可见古时婚姻()A.强调夫妻二人同心,其利断金B.重视传宗接代,具有宗法色彩C.强调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D.强调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答案】B【考点】本题旨在考查古代的婚姻【解析】从材料“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古代的婚姻具有宗法色彩和传宗接代双重功能。
故应选B。
14.下表是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各写的一篇关于古希腊罗马的论文,他们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其中步骤比较合理,论证比较严谨的是( )A.甲B.乙C.丙D.丁【答案】D【考点】本题旨在考查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解析】雅典民主是少数人民主,故A错误;B项“陶片”不能全面反映论点,不够严谨;C 项《十二铜表法》的具体时间不能论证“世界最早的成文法”的结论,不够严谨。
从罗马法的内容分析可以得出“保护奴隶制度”的结论。
15.据《唐律疏议》记载“越……坊市垣篱者,杖七十,侵坏者亦如之。
”这反映了()A.唐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管理制度B.唐朝政府实行严厉的商业限制政策C.唐代长安城的坊市多是楼阁建筑D.唐长安城出现了坊市混杂现象【答案】A【考点】本题旨在考查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唐朝时候,坊市分开,严格管理,材料正是这一现象的体现,故应选A 项。
2015届高三历史2轮复习策略
2015届高三历史2轮复习策略在高三历史备考复习过程中,我们习惯上将复习分成三轮:一轮,梳理课本内容,巩固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网络,训练基本技能;二轮,重点专题选讲;三轮,综合训练。
其中一轮是整个总复习的基础性工程,时间较长。
二轮和三轮时间较短,但却是整个总复习的关键。
进入第三轮复习后,许多学生出现了复习过程中的“高原现象”,以往清晰的知识点也变得模糊,不能集中精力认真对待每星期的综合测试,学生的自信心有所削弱,在学法和心理上出现混乱,普遍增加了焦虑感。
有效指导学生三轮复习,有助于在冲刺阶段稳定学生心态和巩固学习成果。
具体而言在第三轮复习时,有必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事项。
一、在常规教学上回归教材和回归本质。
随着前两轮复习的结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全面了解和整体把握有所提高,因此在三轮复习中很多学生容易陷入题海战术而忽视了基础知识再现的重要性,容易导致三轮复习中基础知识出现松动和遗失,造成高考中的知识性失分。
因此在三轮复习中仍然要注重夯实基础,主要目标仍是查漏补缺,巩固前期复习成果,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准确化、系统化。
1、回归教材,夯实基础,突出主干知识。
(1)回归教材由当前的考情决定,也和学情相一致。
高考命题的走势主要表现为强调对“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具有的学习能力”即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经济能力的测量,“不追求学科知识和能力的完整性,不考虑学科内容覆盖率的大小”,考查与“现实问题相联系的基础的、核心的、可再生的学科内容”。
高考命题的依托是大纲所列举的考试范围之内的课本知识点,并又对知识作一定的再生、延伸和集中,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强调和引导学生根据教材知识要点来思考和回答问题,高度重视并熟练掌握教材中的基础知识结构、结论、史实甚至表述方式,澄清以往感觉模糊的知识点,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应试得分率,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损耗和失分。
从期中、期末考试中,特别是一轮验收考试中我们可以发现,几乎每次考试中基础知识都成为失分的重灾区。
山东省实验中学201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山东省实验中学201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13.有学者将唐、宋、明、清皇帝召开御前会议的礼仪作了一个概括,下列各项表述中对应准确的是A.坐而论道、颔首直立、三跪九叩、伏地跪拜B.坐而论道、三跪九叩、颔首直立、伏地跪拜C.领首直立、坐而论道、伏地跪拜、三跪九叩D.坐而论道、颔首直立、伏地跪拜、三跪九叩14.(唐)杨国忠专权时。
“多征蒲州县农人令铸钱”,因农民无专门技术,结果是“费力无功”。
韦纶建议“厚悬市估价,募工晓者为之”,“由是役用减而鼓铸多”。
这个变化反映的是A.为政者应轻徭薄赋B.韦纶重农抑商C.杨国忠发用民力D.扈专制提高了劳动效率15.葛兆光先生指出:“尽管这些对于旧制度的激烈批判……被描绘成‘启蒙思潮’,但这些思想表达的垒部合理性,却建筑在民族命运的激愤和故国哀思的情感上,本身未必是理性的思考和冷静的分视。
作者评价的是A.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B.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C.洋务派的“中体西用”D.维新派的“托古改制”16.“(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宪法含混不清、残缺不仝可谓是达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
它既无序言,又无理论说明……这一现象的出现,乃是当时特殊的政治环境使然。
”材料中的“特殊的政治环境”主要是指A.封建专制势力强大B.共和派与君主派斗争激烈C.普法战争法国战败D.无产阶级革命的迅猛发展17.以下是近代不同时期两国某项指标的统计数字。
据所学知识判断该组数据呈现的是A.商船运载能力,单位是吨B.殖民地面积,单位是平方千米C.手工工场数量,单位是家D.武装部队规模,单位是人18.某中学老师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史学范式来认识“近代中国通商口岸”,以下符合全球史观的说法是:A.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B.它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和资本输出的基地,是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的标记C.它是近代中国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的前沿阵地D.它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19.“学子互相约集,一声‘向右转’,齐步辞别国内学堂,买舟东去,不远千里,北自天津,南自上海,如潮涌来。
山东省高考模拟试题_山东省菏泽市郓城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测试试题 历史卷 (1)
政治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理解正确的是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C.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D.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2.唐代以三省首长“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指三省首长)职,而假以他名。
”这种做法的主要影响在于A.加强了君主专制B.牵制了君主权力C.使三省首长职责模糊D.提高了行政效率3、“俗语云:‘百年田地转三家’,言百年之内,兴废无常,必有转售其田至于三家也。
今则不然,……十年之间,已易数主。
”由此可见,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是A.封闭性B.落后性C.脆弱性D.分散性4、《历书》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农谚:“清明前后,点瓜种豆。
”材料中“清明”作为节气主要是因为A.祭祖扫墓B踏青游玩C.农业生产D.政治清明5、叶茵《田父吟》诗说:“未晓催车水满沟,男儿鬼面妇蓬头,但求一熟偿逋债,留得糠粞便不忧。
”该诗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A.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B.开垦荒地逐渐增多C.政治腐败,民不聊生D.租税沉重,农民生活困苦6、北宋东京“通晓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
这一生活景象表明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B.市已遍布城内各处C.文娱活动多由官府经营D.坊与市已没有区别7、秦汉至明代,商人长期处于社会底层,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阶层认为商人A.不事生产B.不尊儒术C.不敬祖宗D.不纳租税8、《隋书·杨尚希传》记载:“当今郡县,倍多于古。
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僚以众,资费日多;吏卒又倍,租调岁减;清干良才,百分无二……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
2015山东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习题课范例以古代西方文明的源头为例20张ppt
一、知识点模糊
时期 政治 政治 经济 经济 文化 文化 1.古代罗马 1.智者学派 建筑成就突 以人和人类 出 社会为探究 2.罗马法精 的主题 神中的自然 2.普洛塔格 法精神、私 拉提出人是 法精神和人 万物的尺度 文精神是古 3.苏格拉底 代罗马重要 知识即美德 思想成就 4、柏拉图和 亚里士多德 进一步发展 了人文主义 思想 三者关系 三者关系 古罗马在扩 古希腊的自然 张、建立罗 环境和工商业 马帝国的过 发展,使小国 程中,形成 寡民的城邦形 了宏伟而缜 成,以公民为 密的罗马法 主体的雅典民 律,罗马法 主政治不断改 中的人人平 革完善,有利 等、公平至 于希腊创造出 上等法律观 灿烂的思想文 念,有利于 化 罗马帝国的 长治久安和 繁荣进步, 对近代西方 法律产生深 远影响 古代罗马 1.十二铜表 1.古代罗马不 1.小国寡民、 1.港湾众多、 古代希腊 (公元前6 法制定,成 断扩张,国际 (公元前 8 文法诞生 各邦长期独 交往扩大,商 航海和海外 世纪-公元 世纪 -公元前 立自治 贸易得天独 6世纪) 品经济和贸易 2. 共和国 4世纪) 厚 2.梭伦改革 发展。 时期,以公 2. 工商业发达 为雅典民主 2. 民法调整罗 古代罗马贸 政治奠定基 易、高利贷等 3.手工业和农 马公民之间 础 业与市场联 的关系 引发众多经济 3.克里斯提 系紧密 和民事纠纷。 3. 帝国时 尼改革确立 期使用万民 雅典民主政 法, 6世纪, 治 汇编民法大 4.伯利克里 全,体系最 改革使雅典 终形成 进入黄金时 代
A.冲击了贵族相互保护的习俗
B.强化了国家最权力机关的职 C.发展了雅典公民的平等观念 D.增强了剥削奴隶及异邦人择题部分: 变化比较大的是在“题型示例”部分有一些新变化, 需要引起考生注意——— 注重了对表格、地图、曲线示意图的考查,对学生的 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山东省2015届高三冲刺模拟(二)历史试题(附答案)
山东省2015年高考模拟冲刺卷(二)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必做,共140分)注意事项:1.第I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3.“唐太宗在未登基前,曾做过尚书令,及太宗继位,朝臣无敢再当尚书令之职,因此尚书省长官尚书令常虚悬其缺。
”这反映出唐代()A.宰相有职无权B.皇权至高无上C.三省六部制不成熟D.尚书省地位下降14.有学者认为,先秦时期某学派主张积极救世,做事讲求道德;另一学派以其超凡脱俗、自在生活的美感和灵性弥补了前一学派的缺陷。
该学者评述的是()A.儒家、道家B.儒家、墨家C.法家、儒家D.法家、墨家15.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
”材料“在此以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A.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中国开始迈向近代化D.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16.下表反映的是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相关数据。
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C.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发展较快D.抗战期间民族企业被日本整体吞并17.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民主同盟主席张澜说:“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集中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
这是理论与实际一致的一种新制度。
”这种“新制度”的意义是()A.奠定了我国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B.使中国进入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C.调动了民主人士的参政议政热情D.巩固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18.《新华字典》是中国最为普及的一部工具书,自诞生以来经过多次修订。
山东省郓城县实验中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中国古代史第2讲古代中国的经济教学案
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专题内容概述中国古代史(远古——1840年)代表着典型的农耕文明,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体现出浓厚的东方特色。
——政治上:经历了从早期分封制、宗法制到中央集权制的发展历程。
一方面中央对地方控制逐渐加强,另一方面中央的权力逐渐集中到皇帝手中。
权力高度集中是中国古代政治的基本特点。
——经济上: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长期占据统治地位,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受到抑制,商品经济依附于农耕经济,未能起到瓦解自然经济的作用。
——文化上:儒家思想长期在思想界占统治地位,文学的主流形式经历了《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发展过程,书画艺术以写意为特点,古代科技则是典型的实用科技。
第1讲:古代中国的经济考点一:中国古代的农业一.知识网络二.核心梳理1.耕作方式(1)原始农业阶段:刀耕火种、石器锄耕。
(2)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但没有广泛用于农业生产。
(3)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农耕工具:汉代:耦犁。
唐:曲辕犁。
3.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具有分散性、封闭性、落后性、脆弱性的特点。
4.古代水利灌溉(1)灌溉工具:主要有翻车、筒车、风力水车等。
(2)灌溉工程:春秋战国的芍陂、都江堰、郑国渠和西汉的漕渠、白渠等水利工程;从汉代起,政府组织大规模的治黄工程;西域地区的坎儿井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工程。
三.思维点拨——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1.农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2.以精耕细作为特点的农业生产技术日臻成熟。
3.经营方式: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
4.耕作方式: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
四.难点突破——对小农经济特点及影响的理解1.演变: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鸦片战争后开始瓦解。
2.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实际上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山东省郓城县实验中学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课标解读】1、识记古代中国生产工具和水利设施兴修的基本史实。
2、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3、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学习重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学习难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学习过程】一、农业的起源1.起源:采集经济向经济发展而来。
2.地域差别:中国农耕经济最早在和形成规模。
3.种植格局:南北4.农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知识链接】精耕细作: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二、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从耒耜到曲辕犁)1.生产工具的改进(1)原始社会(刀耕火种):使用石斧、、木耒、骨耜、石镰等简单的劳动工具,是主要耕作方式。
(2)商周时期:耒、仍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3)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人们掌握了冶铁的技术,出现了农具及借助铁农具和牛力的农业生产模式,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4)西汉中期:人们发明了犁壁,牛耕得到广泛的推广。
(5)唐朝:长江下游一带出现的,是我国自汉代之后农具改造的又一次突破,标志着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2.灌溉工具:翻车(曹魏)、(唐朝)。
【知识链接】刀耕火种: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
也就是先将树木砍倒,然后焚烧成灰,用作肥料,并乘着土地还留有热气下种子,最后收获的耕作方式。
三、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1.著名水利工程春秋战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汉:________、_________。
2.地方特色水利灌溉工程:西域地区的。
四、耕作方式的演变(从千耦其耘到自耕农经济):(一)、大规模简单协作(集体耕作):商周时期原因:商周时期,由于,多采用的生产方式进行农业生产。
(二)、自耕农经济(个体小农经济):(此知识点要求背诵)1、产生:时间:___________。
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第二中学高三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第二中学高三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某同学在学习《历史》必修二后,为巩固所学知识,概括里根政府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作诗一首。
后发现其中有一句不妥,它是()A.亦滞亦胀凯失灵(凯,指凯恩斯主义)B.紧缩货币出新招C.减税减支零通胀D.又陷“四高”难逍遥(“四高”,指高赤字、高国债、高利率和高贸易逆差)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里根政府的经济政策,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
联系所学,在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等国家经济进入到滞涨时期,凯恩斯主义失灵,到八十年代里根上台之后,采用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起到一定作用,但后期陷入到“四高”问题,即使减税减支也不可能出现零膨胀,符合题意的是C项。
2. (13分)经济文明历程是高中历史的必修内容,也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课题。
某老师在释读经济全球化问题时,指导学生确定了一些具体的研究课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研究课题一中国与全球化材料一在近30年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踩着历史的节奏(指20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的起步、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形成、21世纪初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1)结合所学知识,列出中国“每一步都没有落空”的标志性事件。
(3分)研究课题二欧盟与美国材料二在某次20国集团金融峰会前后,法国总统萨科齐曾表示希望与美国“并肩前进”。
……欧盟不想再当美国的“小伙伴”,而是要与美国“平起平坐”。
这种“咄咄逼人”的攻势。
美国媒体曾表示了担忧,担心他带领欧洲挑战美国金融霸权地位。
不过金融峰会结束后,美国媒体显然松了口气,称欧洲“有心挑战,无力颠覆”。
——环球日报《美国媒体称欧盟峰会上挑战美国无功而返》(2)材料二中欧洲“有心挑战,无力颠覆”的主要因素是什么?(1分)说明了什么问题?(1分)研究课题三欧洲债务危机材料三希腊债务危机刚刚步入尾声,爱尔兰债务问题再度拉响“警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案编号NO1 编制:历史组审核:马金山使用:2015、3、8中国古代史复习(4课时)考纲呈现古代中国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2.古代中国的经济(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手工业的发展(3)商业的发展(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议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3)宋明理学(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1)科技成就(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3)文学成就(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专题总览】一、中国古代通史知识结构整合二、综合探究例1、学习历史,不仅要广泛阅读,更要感悟智慧,融会贯通。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587年“并无大事可叙”。
学者黄仁宇却从此年入手,剖析明中后期社会,写成《万历十五年》。
该著作涉及的重要人物有:时年24岁的万历皇帝。
他一方面依赖内阁,另一方面又以司礼监太监加以牵制,后来创造了近30年不上朝的专制主义君主制史上“荒诞奇迹”;已经去世了5年的内阁首辅张居正。
他生前虽然守住了内阁只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的底线,却把内阁政治演绎的有声有色;在这年去世的的名将戚继光。
他曾在浙闽粤沿海大败倭寇,保卫了东南海防;在内地已成功定居了4年多的西方传教士利玛窦。
他从欧洲出发,经过葡萄牙占领的澳门,活跃于广东一带。
——据《万历十五年》编写材料二玉米、番薯等“种出西土”,有不少地方开始种植。
——据[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徐光启《农政全书》等(1)阅读材料,联系所学知识,简述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形态,并分析造成政治日益黑暗的重要原因。
(8分)(2)试揭示明朝中后期在经济领域中(含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日益凸显出来的新气象和政府实行的老政策。
(9分)(3)充分利用材料提供的信息,以日本、西欧(葡萄牙)为切入点,简要叙述明朝中后期中外关系的基本内容以及明朝政府的政策。
(9分)例2、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
……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
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
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材料二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
……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
……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
……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请回答:(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
(7分)(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所具有的政治、思想以及整体的统合功能。
(3分)(3)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
(3分)例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
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
有此主张并实行此政策者,始自商鞅。
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
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1)指出材料一中孟子和商鞅对“农商”的态度。
商鞅持此主张是基于什么认识?有何具体背景?(6分)材料二随着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人势力迅速膨胀,……严重影响了中央财政收入。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令“初算缗钱”,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并处罚隐瞒资产或申报不实者。
后又下令“告缗”,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结果“商贾中家以上大氏破”。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2)指出材料二中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及其目的。
为实现这一目的,汉武帝还有哪些举措?(6分)材料三(宋)太宗淳化二年诏曰:“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宜令诸路转运使……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
又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
宋代的“州郡财计,除民租之外,全赖商税”。
——马端临《文献通考》等——漆侠《中国经济通史。
宋代经济卷》(3)分析材料三,说明宋代的商业状况和商业政策。
(4分)(4)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政府调整商业政策的认识。
(3分)例4、(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1)概括材料中的三种主张。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
(7分)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
——《汉书·董仲舒传》(2)依据材料二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
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4分)材料三唐代儒学较多地吸取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
而盛行于唐代的佛教,既有本土发展起来的禅宗,也有从天竺引进的法相宗,还有中印合璧的天台宗等。
唐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
唐代大型歌舞剧《羽衣霓裳舞曲》,则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并含有胡旋舞等中亚歌舞元素。
——张国刚《唐代开放与兴盛的当代思考》等(3)依据材料三概括唐代思想文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6分)(4)综上,谈谈你对思想文化发展进程的认识。
(2分)三、核心突破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解(见一轮复习优化学案单元总结提升)3、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演变★认识(1)古代选官和用人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社会兴衰。
因此选官制度是保证和巩固统治者统治的重要举措。
(2)历代选官制度在执行初期都主要起到巩固统治的积极作用,但这些制度在执行的后期,逐渐影响和阻碍社会的发展。
(3)选官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发展为才学,选拔方式由推选逐渐发展为公开考试。
人才选拔逐渐制度化,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
(4)科举制度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选官方式。
明朝之前的科举制度推动了我国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但明朝之后,选官制度逐渐模式化,明清八股取士,禁锢思想,束缚人才,阻碍了社会进步和文化事业的发展。
4 、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发展,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部分。
②君权和相权、中央和地方的矛盾贯穿始终。
③下级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
④皇帝有从决策到行使立法、司法、行政等独断权力,皇权至高无上和不可分割。
⑤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牢牢控制地方官吏。
5 、比较明朝内阁和英国内阁制的不同点①性质上,英国为资本主义性质,中国为封建性质。
②产生过程上,英国内阁首相选举产生,中国内阁首辅由皇帝任命。
③地位上,英国为法定必设机构,国王无权解散;中国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皇帝可以随时解散。
④权力上,英国行使国家决策和管理权力;中国主要是备皇帝顾问。
⑤作用上,英国进一步削弱了国王的权力,推动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完善,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中国是君主专制的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6、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从经济构成的角度看,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具有以种植业为主、以家庭饲养业为辅的特点。
(2)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借用牛耕和不断改良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3)从生产方式的角度看,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这种“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又一特点。
(4)从土地所有制的角度看,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导的土地私有制也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
7、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的基本特点及经营形式(1)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历史悠久、技术高超、工艺精湛,质地优良,长期居于世界前列。
(2)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
春秋战国以前,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经营,春秋战国以后,形成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长期并存的局面。
(3)官营手工业生产范围广泛,规模庞大,分工细致,代表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明代前期以前一直占据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4)私营手工业兴起于春秋战国时期,唐代以前主要以农民家庭副业和城镇家庭小作坊的形式进行,唐宋以来私营手工业显著发展,到明朝中叶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并且在某些部门开始出现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工受值”式的雇佣劳动关系的资本主义萌芽。
8、我国古代商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重要变化①商业活动场所的变化:先在城市,后向农村集市发展;先固定时间、地点,后打破界限。
②交易内容的变化:先以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奢侈品为主,后农副产品以及手工业品转向市场。
③交易媒介的变化:开始是物物交换,后出现一般等价物贝等货币,再后货币固定为金银。
北宋时还出现纸币——交子。
④商人组织的变化:由最初的亲缘组织发展为地缘组织和业缘组织。
⑤流通领域的变化:由只局限于流通领域到逐渐与生产及自由的雇佣劳动相结合。
⑥中国古代商业与商人的命运总是与政府的商业政策有关,自战国以来实行的是重农抑商的政策,中国古代商人的社会政治地位低下。
明清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确实严重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
10、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演变①创立与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仁”和“礼”;孟子将孔子的政治主张发展为“仁政”,提出“民贵君轻”,主张“性善论”;荀子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
儒学的体系更加完整。
②完善与独尊: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独尊儒术、兴办太学,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③吸收与改造:魏晋至隋唐:儒、佛、道纷争与融合,儒家思想体现出极大的包容性,进一步被官方所接受。
④转型与成熟:宋明时期:程朱理学(天理、心性、修养)出现,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进一步形成封建伦理精神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