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城市空间形态

合集下载

以昆明为例调研城市零散空间

以昆明为例调研城市零散空间

. 并熟悉 的城市 里 , 各类 广场 、 园 、 头绿地 、 道等开放 的公共 2 1 调研 范围和 对 象 公 街 街 为 了客观反映零散空 间的现状 和空 间的使用者及使 用状 况 , 空间容纳着城市居 民的生 活和交 流 , 成为 人们所 关注 的焦 点 , 因
要素 、 主要用途和使用者等方面进行调研 。 此造成许多只满足视觉景观形象要求 , 忽视了普通人 行为需要 本文从其所处环境 、 却 论文选 取昆 明大树 营立交 桥 、 市铁路两侧 和翠湖公 园周边 城 的城市空间 。 文章对构成“ 城市零散 空间” 的基本条件进行 了如下界定 : 交往和生存的场所 , 使得 公共 生活有了更为多样的可能性 。
短 时 间 或 长 期 作 用 下 形 成 的 , 间 的边 界不 明确 。 空
作为详细调研 的案 例 , 这些地 点 中零散 空 间分布 集 中, 是许多 又
性 1“ )零散空 间” 是城市公共空 间的一 部分 , 也为人们 提供公共 城市中都普遍存在 的。其 中容 纳了不 同用途 、 质和形 态的零散 空 间 , 务 于 不 同的 人 群 和 用 途 。调 研 旨在 客 观 的 记 录 和 描 述 城 服
建设 ,0 6 2 :46 . 2 0 ( ) 6—5
Dic s i n n t e l y u a g m e f s a lc t s u so o h a o tm na e nto m l iy
即谁 、 在什么 地方 、 和谁 、 干 2“ )零散空间” 由于设 计 、 用 和历史 、 是 使 自然等 多种原 因在 市零散 卒间 的存 在现 状和使 用状 况 ,
什么。
. 零散空间普遍 存在 于城 市 中。在 人们 日常生 活所及 的各 个 2 2 调 研 方 法 角落 , 有新 的零散空 间 出现 、 都 旧有的零散 空 间} 肖失或转 化。零 调研力求在不影响使用者 的情 况下 , 客观记 录昆明城 市零 散

昆明“一主四辅”城市发展战略

昆明“一主四辅”城市发展战略

昆明“一主四辅”城市发展战略一、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发展模式(一)城市发展模式1、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城市的出现是人类社会进化、经济发展、生产力劳动分工加深和生产关系改变的结果。

一般城市的发展均先经历相当长时期的相对稳定阶段,通常的形态是自发向心集中形式和放射路网,而通过规划建造的城市则多是由城墙确定为矩形和方格路网结构。

知道工业革命后,城市才进入较快的动态发展时期,城市数量逐步增加,功能进一步充实,人口持续集聚,城市建筑和各种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城市建设用地不断扩展。

城市形态大体可分为散点型、集中型、带型、放射型、组团型和星座型六大主要类型。

散点型形态没有明确的主题团块,各个基本团块在较大区域内呈散点状分布。

这种形态往往是资源较分散的矿业城市,也有的是地形复杂的地区或者是若干相距较远的独立发展的规模相近的城镇组合成为一个城市。

通常因交通联系不便,难于组织较合理的城市功能和生活服务设施,每一组团需分别进行布局规划。

集中型形态是城镇最常见的基本形式,城市往往以同心圆式同时向四周扩延,俗称“摊大饼”式蔓延,通常反应了自发无序或者规划管理失误状态,各项城市问题难以解决。

带型形态明显呈单向或者双向发展,长短轴之比大于4:1,通常是受自然条件所限或者完全适应和依赖区域主要交通干线而扩展。

这类城市规模不会很大,整体上使城市各部分均能接近周围自然环境,但平面布局和交通流向较单一,除了一个全市主要中心外,往往需要形成分区次一级的中心而呈多元化结构。

图1 六种主要的城市形态放射型形态主体团块有3个以上明确的方向,多位于地形平坦,对外交通便利的平原地区,在迅速发展的阶段容易由原城市旧区,同时沿交通轴线向外延展,形成放射走廊。

这种形态容易组织多向交通流向及各种城市功能,但容易在经济压力下将楔形空地填充为同心圆式蔓延。

组团型形态是由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主体团块和若干个基本团块组成,这多是由于较大河流或其他地形影响,城市用地被分隔成几个有一定规模的分区团块。

昆明城市近代化历程简述

昆明城市近代化历程简述

昆明城市近代化历程简述Schrödinger昆明城始建于南诏国时期的“拓东城”,城际滇池,三面皆水”,形成了昆明城市格局的雏型。

在明朝云南府设立后,城池北移,将圆通山、五华山、祖遍山、翠湖纳入城中,形成“三山一水”的城市格局,这一格局一直保持到了清末,由于昆明此时处于国家边疆,周围受地形阻隔,成为四塞之地,这样的格局使昆明的经济缺乏外力对城市空间的推动作用,发展缓慢。

昆明城市近代化始于19世纪末期的中法战争,法国通过签订条约取得了修筑铁路权,为了加强对云南的控制,组织大规模人力物力修筑了滇越铁路。

20世纪初,昆明出现了大量商办企业,1905 年昆明自辟商埠对外开放,1910年滇越铁路修通,1922年修筑了巫家坝机场,自此昆明彻底成为了全省的商品集散地、交通枢纽和经济中心,打通了东南方向对外联系的通道。

由于对外交通条件改善,此时城市的发展加速,清末民初的拆墙运动和城市发展对昆明的城市空间产生了重大影响,1922年,因市政建设需要开始拆除城墙,继之又拆除丽正门,保留“近日楼”;1930年拆除正义路以东、护国路以西城墙,填南护城河并取名为“南屏街”,此时的城市发展围绕火车站进行,城市空间扩张,沿着主要的商业区和对外交通流线向外溢出。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由于昆明具备了作为战争时期战略后方基地的理想条件(对外交通方便,有天然屏障),众多的沿海和内地工厂、机关、学校相继内迁,不同于陷入停滞的全国大多数城市,昆明这时由于外来经济的注入和影响,人口激增,经济高度增长,城市迅速扩张,成为全国的对外交通枢纽,这是昆明近代发展史上城市发展最快的时期。

此时,城市内部空间在旧城的基础上向四周连片扩张:而城市外部空间的工业布局有意避开了城市中心,按分工协作关系安排在城市郊区或周围城镇,此时的城市空间形态是跳跃式的,呈现出了一种不连续的空间扩张状态,这样做似乎是试图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城市原有的文脉,让城市外部的工业区与老城区适度脱离,为后续发展留出空间。

昆明地理特征

昆明地理特征

昆明地理特征昆明市位于中国云南省中部,是云南省的省会。

它地处云贵高原中部,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独特地理特征的城市。

以下将重点探讨昆明的地理特征。

一、地理位置昆明位于北纬25°04′~26°38′,东经100°54′~102°42′之间,总面积7116.51平方千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

昆明地处滇池高原南端、元江水系北端,是中国东南沿海经济开发开放的门户。

二、地势和地形昆明地势复杂多样,包含了山地、丘陵和盆地。

西北部高山地区主要由大观山、西山等组成,这些山脉属于滇池高原的一部分。

东南部盆地和丘陵区相对平坦,主要由昆明盆地和滇池平原组成。

昆明盆地北高南低,地势开阔,是昆明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三、气候由于昆明地处云贵高原,气候宜人,被称为“春城”。

昆明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冬季干燥而温暖,夏季湿润而凉爽。

昆明的气温适中,年平均气温约为15摄氏度。

由于地势高低差异和季风气候的影响,昆明的气温和降水分布在城市内有着较大的差异。

四、水系昆明市内有众多河流和湖泊。

最著名的是滇池,位于昆明市区西南部,是中国第六大淡水湖。

滇池是昆明市的重要水源和风景名胜,也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此外,昆明还有其他许多湖泊,如西山湖、呈贡湖等。

五、植被和生态环境由于昆明气候宜人,加上地理位置的优势,这里拥有丰富的植被资源。

昆明市区和周边地区覆盖着大面积的森林、草地和农田。

昆明还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花卉交易市场——昆明花卉市场,以及著名的植物园和公园,如世博园、滇池国家湿地公园等。

昆明市注重环境保护,努力营造绿色、生态的城市环境。

六、地震活动昆明位于中国的地震带上,地震活动较为频繁。

过去的历史记录显示,昆明曾经多次发生过中等强度的地震。

近年来,昆明市加强了地震监测和防灾减灾工作,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提高地震灾害应对能力。

总结:昆明作为云南省的省会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特征。

昆明城市空间形态.

昆明城市空间形态.

昆明城市空间形态演变10级建筑学3班程轶学号 100202031118一:空间形态演变历程1.点状积聚期(从南诏至清末民初昆明城始建于唐广德二年,其“城际滇池,三面皆水”,形成了昆明的雏型。

元中庆城在拓东城的基础上,向北扩展,形成一座南北长、东西窄的土城。

明洪武十五年改中庆城为云南府,城池北移,将圆通山、五华山、祖遍山、翠湖纳入城中,形成“三山一水”的城市格局,直到清末民初,昆明城基本保持这一空间特征。

2.块状发展期(民国初年至1937 年1905 年昆明自辟商埠对外开放,在“明城”外围东南部形成近2km2 的商埠,1910 年滇越铁路全线开通,打通了昆明东南方向对外联系的通道,1922年在昆明东南部建立了当时中国第二个飞机场—巫家坝机场。

借助对外交通条件改善、对外经济兴起等外力作用,城市空间由“点”扩展到“面”,具有沿主要外向经济流和交通流方向的外溢趋势,表现为紧凑的块状积聚形态。

3. 组团跳跃发展期(1937 年~1978 年1937 年~1949 年抗战时期,众多的沿海和内地工厂、机关、学校相继内迁,昆明城市人口激增,经济高度增长,城市迅速扩张,成为昆明近代史上城市发展最快的时期。

城市空间的拓展形成两种趋势:城市内部在“明城”基础上向四周连片扩张,具有明显的向心集中趋势;城市外部的工业布局有意避开中心区,按分工协作关系安排在郊区或周围城镇。

这种布局形式既保护了昆明古城原有的空间格局,又在远离城市中心区北、西、西南三个方向上形成独立的工业组团,城市空间表现出组团跳跃式发展的趋势。

4.放射组团式发展期(1978 年~1990 年20 世纪80 年代中期,昆明城市基本形成了“二环九出口”的环形放射状道路系统,加强了昆明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作用,为昆明城市20 世纪90 年代的迅速扩张奠定了基础。

城市内部空间以旧城改造和填空补缺为主,呈现同心圆的扩张趋势;城市近郊八个工业区沿放射路向心拓展,大多数工业区逐步与中心区连在一起,20 世纪80年代末城市空间形态表现为“一主八片”放射组团状的星形结构。

昆明市城市总体规划

昆明市城市总体规划

一、昆明市城市总体规划昆明城市未来12年总体规划修编方案自8月3日开始公示以来,引起了昆明市民的强烈关注。

规划修订方案中,中央商务区、金融次中心、主城副中心……昆明主城区各区域的功能将得到明确,未来新昆明由主城、呈贡新城、空港经济区组成核心区域,城市拓展空间以东南、东北两个方向为主。

其中首次明确未来昆明将主要依托米轨线的改造,组成服务主城和呈贡及市域重要城镇的线网。

至此,未来昆明主城发展布局将迎来重大变革,主要规划内容有:1、主城向东南、东北扩张根据规划,昆明中心城区范围含昆明五华区、盘龙区、官渡区的全部行政辖区;西山区的主城二环路内以内地区的福海、前卫、马街、碧鸡四镇;呈贡县的洛羊、龙城、斗南、吴家营、大渔、马金铺六乡镇。

总面积为1722平方公里(含滇池草海水域10.7平方公里)。

规划明确,昆明城市的空间拓展方向应以东南、东北两个方向为主,远景向滇池流域外拓展空间。

未来昆明将由单纯的滇池流域内聚集式发展模式,转向流域外并举发展的“轴向、多组团”发展模式,将形成沿主要交通轴有序扩展的多中心网络城市。

未来昆明主城区将形成“核心—网络、两轴、两带”的开放式城市空间结构。

由主城、呈贡新区、空港经济区组成的中心城作为核心区域,依托绕城公路系统和快速道路系统构成交通网络,链接中心城、海口、昆阳、晋宁新城等城市组团,形成“核心—网络”的协调分工和网络化格局。

确定南北向发展主轴,北翼以昆曲高速公路为主,南翼由昆玉高速公路、昆洛公路、南昆铁路、泛亚铁路等组成,是昆明城市空间拓展的主要发展轴。

集中西山、昆明滇池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城市生态控制带;集中轿子雪山风景区、寻甸红色旅游风景区、九乡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石林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阳宗海旅游度假区等昆明市重点的风景区为城市生态景观控制区。

2、形成五大功能区规划明确,未来昆明主城区将以二环路为界,划分为二环路以内城区、北部城区、西部城区、南部城区和东部城区五个功能区。

按照该规划,二环以内的主城区范围,将提高全市性公共服务设施和绿地比例,降低人口密度。

昆明--中国西南-东南亚腹地经济圈的中心城市

昆明--中国西南-东南亚腹地经济圈的中心城市

昆明–中国西南-东南亚腹地经济圈的中心城市昆明是中国云南省的省会城市,也是中国西南-东南亚腹地经济圈的重要城市之一。

该城市位于昆明盆地中,是云南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科技和教育中心,也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

本文将从昆明的地理位置、区位优势、经济发展、旅游资源等方面介绍昆明这座城市。

地理位置昆明位于中国云南省中部,位于滇池东岸,属于长江中游及珠江流域,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

毗邻贵州、广西和四川等省份,同时与缅甸、老挝和越南等国家接壤。

昆明与上海、北京等城市的距离较远,但是该城市因其在西南-东南亚腹地经济圈中的地位,使得昆明成为该地区的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区位优势昆明的区位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地理位置优越:昆明是连接中国西南和东南亚的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是南向出口和外向型经济的前沿阵地。

昆明市交通网络完善,陆路、水上、空中交通通达世界各地,为云南省内各地及中国西南地区不同地区和东南亚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及旅游交流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人文环境优越:昆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人文环境优势,哈尼族、彝族、白族等民族文化、古滇池文化以及历史悠久的“茶马古道”文化等多元文化交织而成。

这种多元文化的氛围使昆明成为各类文化活动的发源地和推广中心。

3.自然资源丰富:昆明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素有“花城”和“春城”之称。

春天,昆明市满城飘香,百花盛放;夏天,气候宜人,温度舒适,成为天然的避暑之地;秋天,温和宜人,气候宜人;冬天,虽然有点冷,但却是滑雪运动爱好者的最爱。

经济发展昆明市近年来发展迅速,成为中国西南地区最重要的城市之一。

据统计,昆明市GDP在2019年达到了1344.3亿人民币,居云南省首位。

昆明市重点发展旅游、物流、高科技等产业,目前已形成了以现代服务业、现代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多元化产业体系。

1.旅游业:昆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以“花卉城市”、“春城”等美誉远近闻名。

昆明城市空间形态

昆明城市空间形态

昆明城市空间形态演变10级建筑学3班程轶学号 ************一:空间形态演变历程1.点状积聚期(从南诏至清末民初)昆明城始建于唐广德二年,其“城际滇池,三面皆水”,形成了昆明的雏型。

元中庆城在拓东城的基础上,向北扩展,形成一座南北长、东西窄的土城。

明洪武十五年改中庆城为云南府,城池北移,将圆通山、五华山、祖遍山、翠湖纳入城中,形成“三山一水”的城市格局,直到清末民初,昆明城基本保持这一空间特征。

2.块状发展期(民国初年至1937 年)1905 年昆明自辟商埠对外开放,在“明城”外围东南部形成近2km2 的商埠,1910 年滇越铁路全线开通,打通了昆明东南方向对外联系的通道,1922年在昆明东南部建立了当时中国第二个飞机场—巫家坝机场。

借助对外交通条件改善、对外经济兴起等外力作用,城市空间由“点”扩展到“面”,具有沿主要外向经济流和交通流方向的外溢趋势,表现为紧凑的块状积聚形态。

3. 组团跳跃发展期(1937 年~1978 年)1937 年~1949 年抗战时期,众多的沿海和内地工厂、机关、学校相继内迁,昆明城市人口激增,经济高度增长,城市迅速扩张,成为昆明近代史上城市发展最快的时期。

城市空间的拓展形成两种趋势:城市内部在“明城”基础上向四周连片扩张,具有明显的向心集中趋势;城市外部的工业布局有意避开中心区,按分工协作关系安排在郊区或周围城镇。

这种布局形式既保护了昆明古城原有的空间格局,又在远离城市中心区北、西、西南三个方向上形成独立的工业组团,城市空间表现出组团跳跃式发展的趋势。

4.放射组团式发展期(1978 年~1990 年)20 世纪80 年代中期,昆明城市基本形成了“二环九出口”的环形放射状道路系统,加强了昆明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作用,为昆明城市20 世纪90 年代的迅速扩张奠定了基础。

城市内部空间以旧城改造和填空补缺为主,呈现同心圆的扩张趋势;城市近郊八个工业区沿放射路向心拓展,大多数工业区逐步与中心区连在一起,20 世纪80年代末城市空间形态表现为“一主八片”放射组团状的星形结构。

昆明市城市边缘区空间形态与发展模式研究

昆明市城市边缘区空间形态与发展模式研究

昆明市城市边缘区空间形态与发展模式研究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边缘区在城市规划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为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非常有发展潜力的城市,昆明市的城市边缘区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将对昆明市城市边缘区的空间形态和发展模式进行研究,并探讨其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一、昆明市城市边缘区的空间形态昆明市位于我国的西南部,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因此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涌入该市。

城市边缘区作为城市和农村的过渡区域,在昆明市也呈现出了一定的特点。

首先,昆明市的城市边缘区呈现出明显的辐射状分布。

由于市中心地区的限制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边缘区开始向外扩展,形成了辐射状的发展格局。

这种格局使得城市的交通通达性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并且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空间。

其次,昆明市的城市边缘区存在较多的自然保护区。

由于昆明市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城市边缘区中有许多珍稀的植物和动物资源。

为了保护这些自然资源,政府在城市边缘区划定了较多的自然保护区,限制了城市的扩张。

这种空间形态的特点使得昆明市的城市边缘区更加绿色,并且吸引了大量的生态旅游者。

最后,昆明市的城市边缘区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发展现象。

由于城市边缘区的资源条件和交通条件较好,因此很多企事业单位和富人都选择在这里建立自己的产业或者住宅区。

然而,这也加剧了城市边缘区内部的贫富差距,并且使得农村地区的资源更加匮乏。

二、昆明市城市边缘区的发展模式在昆明市的城市边缘区,存在着多种不同的发展模式。

本文将主要探讨两种主要模式:以产业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和以生态旅游为主导的发展模式。

首先,产业为主导的发展模式以建设产业园区和经济开发区为主要手段,吸引了大量的企业和投资者。

这种模式的好处是能够带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就业机会,增加财政收入。

然而,这种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

其次,生态旅游为主导的发展模式是昆明市较为重视的发展方向。

昆明市空间意象研究

昆明市空间意象研究

基 金项 目:云南财 经大学博士启动项 目 基金资助 (0 2 00 3 ). 8 0 59 2 6 作者简介 :谢洪忠 ( 99一) 16 ,男 ,云南省彝 良县人 ,副教授 ,博士 ,副院长 ,主要从事城市地理 、区域经济 、旅游资源开发等方面研究

云 南 地 理 环 境 研 究
第2 3卷
本文 综 合 运 用 问 卷 调 查 、 图 片 辨 认 、认 知 地
的关 系做 了研究 ;顾朝 林 、宋 国臣 (0 1 在 对 20 ) 北京 市空 间意 象 的研究 中提 出了城 市 的结 构 性 意 象
主要 是 客 观 环 境 对 人 的意 象 产 生 、发 展 、 改 变 的
收 稿 日期 :2 1 —0 0 1 6—0 ;修 订 日期 :2 1 —0 1 0 1 7—1. 9
子生 态分 析法 对空 间 意象构 成 要素 与 市 民属 性 之 间
因此 ,昆 明应 通过 空 间 意象 研 究 ,重 视分 析 人 对 于城 市物质 空 间的 主观体 验 ,找 出存 在 问题 和原 因 ,并 有针对 性的 改进 城市 规 划 和 管理 ,体 现人 文 关 怀 ,促 进 和谐社 会 的构建 。
图 、因子分 析方 法 ,进行 昆明市 空 间意 象 研 究 ,研 究范 围 主要为含 昆明 五华 、盘龙 、官渡 、西 山 4区
在 内的主城 区。调查 对象 随机抽 取 了 2 0多名 本 地 0
比较高 ,说 明昆 明市 空 间意 象 的整 体 可识 别性 比较 高 。昆百 大 购 物 广 场 、南 屏 步 行 街 、金 马 碧 鸡 广 场 、昆明 圆通 动物 园 、翠 湖公 园 、民族 村公 园 、大 观公 园 、西 山龙 门 、昆明世 博 园 、东 风广 场 ,这 些 认 知点 的辨认 率均 达到 了 10 。 0% ( )旅 游 风景点 的平 均得 分最 高 ,其平 均辨认 2

昆明市城市绿地系统

昆明市城市绿地系统

2021/3/10
11
市 域 绿 化 系 统 示 意 图
2021/3/10
12
滇池流域绿地系统总体格局
规划将整个流域范围划分为风景绝对保护 区、风景协调区、城镇建设区、水源涵养区。
风景绝对保护区以滇池水面为中心,沿岸形成滩涂绿化、 湿地灌木、防护林带相结合的以自然绿化为主的环湖绿 化带;
风景协调区是城镇建设区与绝对保护区之间的过渡地带, 对其中人工建设活动加以严格限制,形成高绿地率的区 域;
18
分类规划
分类规划由七个部分组成,即:公共绿 地规划、道路绿化规划、居住区绿地规 划、专用附属绿地规划、生产绿地规划、 城市景观生态绿地规划。
昆明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2021/3/10
1
昆明区域概况
地理位置:昆明市地处滇池盆地北端,云贵高原中部, 地势北高南低缓缓倾斜,海拔1891米左右。
气候条件:典型的温带气候特点,夏无酷暑、 冬无严 寒、四季如春、气候宜人,城区温度在0—29℃之 间, 年温差为全国最小,是著名的春城。
地域条件:盆地受南北断裂带地质构造的影 响,山脉 和湖泊呈南北向展布。城市三面靠山,南滨滇池,具 有依山面水的良好自然环境。
2021/3/10
3
城市绿地系统
定义: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由城市中各种 类型和规模的绿化用地组成的具有较强生态服务功能 的绿色斑块、廊道系统。广义的城市绿地系统包括城 市绿色和蓝色空间,即城市范围内一切人工的、半自 然的以及自然的植被、水体、河湖、湿地。
简单来说,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建成区或规划区范围 内,以各种类型的绿地为组分而构成的系统。从内涵 上说,城市绿地系统具有园艺,生态和空间三种内涵规 划 图

消费视角下城市第三空间建构研究 ——以昆明市南屏街为例

消费视角下城市第三空间建构研究 ——以昆明市南屏街为例

消费与投资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消费视角下城市第三空间建构研究——以昆明市南屏街为例云南财经大学 吕叶文摘要:随着人类实践的不断进步发展,空间已经不仅仅只是自然意义上的空间,更是一种赋有社会内涵的人文空间,第三空间则是这种社会内涵中最好的表现形式。

在消费主义的视角下,第三空间呈现出更加明显的“符号化指向”和“消费性指向”。

本文以昆明市最具有代表的南屏步行街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参与式观察的方法,从风格构建和人文需求等方面,探究消费主义的“符号化指向”和“消费性指向”对于城市第三方空间的塑造和影响。

关键词:消费主义;第三空间;符号消费全球性的消费文化在城市空间结构调整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根据鲍德里亚提出“符号消费”的概念,他认为在消费社会中,个体对于物体使用的价值消费转向对于符号的价值消费,对物体的象征性需求超过了对物体的功能性需求。

在消费主义文化语境下物体的使用价值几乎会完全让位于符号价值,人们对于某一物体象征性的需求已经超过了功能上的需求。

根据索绪尔的符号学理论,符号可以分为“能指”和“所指”两个方面“能指是有物质、行为或者表象载体所充当的对符号意义的指向或指称;所指是指符号‘意义’,是通过符号载体来提示、显示和表达的”。

(Ray Oldenburg,1982)提出了“第三空间”的概念,认为第三空间是除了家庭和工作地之外的非正式公共场所,强调人们在社会交往,即公共空间的社交属性。

以往的茶馆就是人们最开始与陌生人交谈、打发闲暇时光、获取更多资讯的地方。

如今,以星巴克为代表的场所成为了更加舒适和浪漫的第三空间。

一些学者开始对消费空间中的消费行为和社会属性进行研究,第三空间就是介于这些群体之间的具有社会内涵的公共空间的新形式。

消费性指向和符号化建构成为了城市第三空间建构的基本法则。

一、空间塑造:消费对于第三空间风格的塑造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城市化正在加速对城市空间结构和空间形态的调整和重构,城市空间的内涵在不断的演进和拓展,第三空间这种新的空间形式在风格上的塑造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比较昆明市南屏商业步行街与东西寺塔文化步行街的空间特色

比较昆明市南屏商业步行街与东西寺塔文化步行街的空间特色

比较昆明市南屏商业步行街与东西寺塔文化步行街的空间特色摘要:近年来,为了改善购物的环境,拉动城市经济的发展,步行街已成为城市环境设计的一个热点,人们也越来越重视步行街的景观环境设计。

昆明南屏商业步行街(以下简称“南屏街”)与东西寺塔文化步行街是昆明两条重要的步行街。

本文根据合理的步行街的空间布局,对昆明南屏商业步行街与东西寺塔文化步行街的历史与区位、交通状况、空间形态及景观节点等分析说明,通过对这两条步行街的空间特色分析,来总结商业步行街和文化步行街的特点。

关键词:昆明;商业步行街;文化步行街;空间特色一、区位与交通状况比较(一)历史与区位南屏街坐落在昆明市的中心地带,地势优越且繁华,南屏街的两端与历史悠久的文庙、金马坊相连,文化背景和的文化底蕴都极其浓厚。

从旧时昆明起到现今都是是昆明最中心地带,集合着昆明市的商业和历史,今天的南屏街是集购物、休闲、餐饮、旅游和文化功能于一身的最繁荣的商业步行街。

古老的东寺塔和西寺塔一东一西,遥遥相望,一起经历风雨的打磨,见证昆明的历史变迁。

东西寺塔已是昆明现存最古老的建筑,2001年在东西寺塔之间修建了一条东西寺塔文化步行街,它与拥有着浓厚历史文化的金碧广场相邻,整条步行街注重打造历史文化内涵,营造出了昆明历史文化名城的氛围。

(二)交通状况和流线组织交通方面,南屏街的内部交通采用人车分离式,这样的设计为南屏街动静态交通组织提供了良好条件。

而东西寺塔文化步行街的交通状况就相对松散,在其内部的交通形式过于单一,是采取的平面分割式。

但是其街道很宽,承载量大,空间上相对通透。

二、比较空间形态设计师在设计步行街时,一般是采取线状设计,使其具备流动性。

在空间布局上有运动和静止两种空间,这样的形式充分表现在建筑、街巷、广场三个方面。

(一)建筑在南屏街的平面布局上看,其建筑分布是呈放射状向周边街道扩展,其空间结构的组成包括街道两侧的商场、电影院、银行系统、餐饮空间等建筑物,为了使空间尺度不失亲切感又不显得过于狭窄,步行街两侧的建筑高度与路面宽度比例约为1:1。

桥下空间形态及空间介入策略研究——以昆明为例

桥下空间形态及空间介入策略研究——以昆明为例

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30桥下空间形态及空间介入策略研究——以昆明为例彭瀛莹,梁 峻,毛志睿(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云南昆明 650500)摘要:在城市空间中,公共交互空间的质量是评价一个城市空间质量的重要指标。

随着城市的发展,交通空间也在城市空间中占了很大的比重,本文所指的桥下空间即城市公路及地铁线路的高架下灰空间。

高架作为在城区内缓解交通压力的惯用手法,因为桥下空间的空间尺度及其影响范围都较大,所以桥下空间在城市空间形态中占据着重要位置。

对桥下空间的介入可以在保证城市功能区完整性的同时增加城市公共交互空间,促进城市有限的空间资源的复合使用,加强城市组团之间的功能联系。

关键词:桥下空间;空间形态;公共空间;介入策略;人性化[中图分类号]TU984.113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9892/ki.csjz.2021.04.06Study on the Spatial Form and Spatial Intervention Strategy under the Bridge——A Case of KunmingPeng Yingying, Liang Jun, Mao Zhirui(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unming Yunnan 650500, China)Abstract: In urban space, the quality of public interaction space is an important index to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urban spac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the traffic space also takes up a large proportion in the urban space. Viaduct is a common method to relieve traffic pressure in urban areas, but the space under the bridg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urban spatial form due to its large spatial scale and wide influence range. The intervention of the space under the bridge can not only guarantee the integrity of the urban functional area, but also increase the urban public interaction space,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the limited urban space resources, and strengthen the functional connection between urban groups.Key words: under-bridge space; spatial form; public space; intervention strategy; humanization城市的快速发展、人口的快速增加导致车辆增加,平行交通难以满足人们的日常出行需求。

《昆明市城市设计导则(试行)》2019

《昆明市城市设计导则(试行)》2019

《昆明市城市设计导则(试⾏)》2019⽇前,《昆明市城市设计导则(试⾏)》发布。

该导则的编制⼒求解决当前昆明市城市⼭⽔环境特⾊不突出、空间杂乱、品质不⾼、城市建筑设计⽔平不⾼、历史⽂化特征不⾜、城市设计管理机制、体制不健全等问题。

导则在落实《城市设计管理办法》要求的基础上,明确了昆明市域城市设计编制与管理实施的重点,增强城市设计编制与管理实施的规范性,是指导昆明市域范围内城市设计⼯作的重要依据之⼀。

昆明市域风貌分区引导图尊重⾃然地理特征,塑造特⾊景观风貌01市域层⾯塑造⾼原湖滨⼭⽔城市的⾃然环境特⾊尊重昆明⾼原⼭地地貌、⽔系密布的⾃然地理特征,充分发挥各类⾃然地质地貌的景观价值。

加强各县(市)⼭体、⽔体周边景观视线控制,塑造特⾊⼭地景观风貌。

02北部突出⾼原⼭地风貌加强三台⼭、拱王⼭、梁王⼭的⽣态保育,维护城市⾃然⽣态基底,构建完善的⽣态安全屏障,整合⼭体、河流、湖泊、湿地、森林等⽣态要素,严守⽣态保护红线,突出⾼原⽣态⼭林特⾊风貌。

03中部彰显⼭⽔相融现代都市风貌充分发挥“⼭、林、湖、河”等各类⾃然地貌的景观价值,塑造⾼原湖滨⼭⽔城市的⾃然环境特⾊,尊重⼭地地貌、⽔⽹密布的⾃然地理特征,彰显⾼原湖滨⼭⽔相融现代都市风貌。

04东南部展现喀斯特地质风貌严格保护坝区优质耕地,杜绝坝区城镇⽆序扩张,彰显坝区景观风貌特⾊的基础上,要对主要⾯⼭区域、⽔体、森林公园、⽥园风光、城市主要出⼊⼝及城市边界、重要开放空间等进⾏坝区空间格局进⾏管控。

东南部充分展现喀斯特地质地貌,加强保护地质地貌⾃然景观风貌。

都市核⼼区总体城市设计鸟瞰图显格局:彰显依⼭、滨湖的⼭⽔城市格局特征都市核⼼区保护“群⼭环抱、池海湖泽、⼭⽔相融”的⾃然⼭⽔格局,加快⾯⼭“五采区”的植被修复和⽯漠化综合治理,加强滇池流域综合治理,控制环滇池区域及阳宗海区域特⾊⼭⽔风貌,严守环滇池区域、滇中东区、安宁地区、阳宗海地区四个坝区的城市开发边界,保护城市⾃然⼭⽔格局。

昆明官渡古镇建筑空间形态分析

昆明官渡古镇建筑空间形态分析

昆明官渡古镇建筑空间形态分析摘要:建筑的品质主要来自于其中凝结的劳动量,包括脑力和体力的数量质量,这种难以准确量化但是一般人又很容易切身体会的东西。

古代创作者尽心尽力整体构造出优美的事物。

需要我们去更加详细更加认真的去研究,当今社区形态都会参照古代的建筑格局所以这让对于官渡古镇建筑空间形态的研究更为重要。

本文从官渡古镇建筑空间形态进行探究,对古镇建筑空间的构成、含义以及空间形态作了简要的介绍和分析,为下一步保护古镇建筑和改造古镇建筑提供一些参考意义。

关键词:昆明官渡古镇;空间形态分析昆明官渡古镇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历史厚重感,是昆明地区少有的著名历史文化古镇之一。

官渡曾经是誉满滇中的古渡口,唐宋时期古镇已成为滇池东昆岸的集镇,元代设县,到了明清时期,古镇已成为商业和手工业十分发达的乡镇了。

官渡古镇的人文景观极为丰富,历史文化古迹虽有一定程度的损毁,但官渡古镇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都得以保存至今。

1 古镇的总体布局官渡区既是主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联结昆明主城区和呈贡新城区的枢纽,具有其他县区无可比拟的区位优势。

区内交通发达,基础设施完善,新老昆明国际机场、昆明火车站都仍然坐落在区内,是昆明市乃至云南省重要的客运、货运窗。

形成了以城市快捷干道为骨架、以规划片区道路为支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这为官渡古镇成为一个旅游景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官渡古镇处于滇池之畔,地势平坦,位于昆明的南入口。

官渡古镇文化古迹众多,人文景观丰富,在不到1.5平方公里的面积内就有唐、宋、元、明、清时期的五山、六寺、七阁、八庙等多处景观。

官渡古镇在多年的开发下形成了一个比较合理的整体空间结构布局。

我国古代传统建筑,不管是哪个流派都自成体系,拥有自己独特建构方式。

古镇建筑跟西方古典建筑相比,并没有西方建筑体积庞大,期望气势恢宏给人以华丽壮大的感觉,古镇建筑另辟蹊径,低调却不失优雅,以院落的形式用多个单体建筑组合到一起,达到一种精妙和博大的平衡和谐,从实际出发满足了对建筑的空间需求和使用需求,又表现出了中国渊远文化的智慧和内涵。

昆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演变特征研究

昆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演变特征研究

摘 要 :城 市 空间结构 演 变十 分复杂 ,一直是 城 市地 理 、城 市规 划等 学科 的研 究重 点与难 点.以 高原 山地城 市 昆明为例 ,梳 理其 空间结构 演 变“时.空”过程 ,发现 演 变特征 为 :1)演 变的基 点未 变;
2)城 市空间 结构 高度 密集和 能分 区混 杂 ;3)圈层 结 构 日益 明显 .并从城 市空 间结构优 化 角度 提
化 、自然条件及 各类建 筑的组合 ,是城市发展程 度 、阶段 与过程 的空间反 映.由于学科背景 差异 ,对城 市空 间结构的界定存在差异 :1)城市地理学围绕人类活动的空间投影及其空间分异特征阐述城市空间结构【J ;
2)城 市经济学 从经 济活 动 自身属 性及其 区位特 征界定城 市空 间结构 I6 ;3)建筑 学界将 城 市空间 限定 在城市
物质实体空间结构转向城市社会 、文化的空间结构.然而 ,对高原山地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甚少,主要有刘 "J对 20世纪 80年代 前昆 明城市空 间形态演 变简 析 、周 J探 讨 了昆明 市域 城市 空间形 态演变趋 势.以
昆明主城为例 ,重 点梳 理城市 空 间结 构演变 的时空 过程及 基本特 征 ,不仅 能够发 展和完 善城市 空间科学 的 相关 理论 ,而 且有 助于 中西部 1【l地城市 空间合理 化发展 .
出调 控 措 施 . 关键词 :昆明主城 区;城 市 内部 空 间;空 间结 构演 变特 征
中图分 类号 :TU984
文献标 志码 :A
文章编号 :1 009.2854(20 1 0)02—0050-04
城 市空 间是城市 范 围内诸种 人类活动 和功能组 织在地 域空 间上 的投影 ,是城 市人 口、经 济 、社会 、文

昆明主城空间结构演变的驱动力研究

昆明主城空间结构演变的驱动力研究


猛 (91 ) 18 一 ,男 ,理学硕士 ,云南省经济研究院实习研究员 ,研究方 向:GS与区域规划 。 I
解鹏超 ( 92 ) 18 一 ,男 ,理学硕士 ,莱州土地规划利用管理站工程师 ,研究方 向:土地利用规划。
昆 明主 城 空间 结 构 演 变 的驱 动 力研 究
研 究 的聚 焦 。对 比中西 方 学 界 对 城 市 空 间 结 构 昆 明 城 市 空 间 形 态 演 变 ;霍 志 红 等@定 性 分 析
形成 六个 流 派 ( 1 ,它 们 间差 异 表现 为 : 期 ,武进 、胡俊 、吴 良庸 、崔功豪等对城市空 表 ) ② 90 ①研 究 问题 由物 理 空 间 ( 自然 环 境 空 间 )一 间 结构 的演 化 机 制 进 行 了 较 系 统 阐 释 。1 9 或
经济 空 间一 社 会 空 问 ( 治 空 间 、文 化 空 间 年代 中期后 ,地 理学 界 完 成 了对 我 国沿 海 发 达 政 等 )… 等演进 ;②研 究 理 论基 础 ( 法 ) 由古 地 区城 市空 间结构 实 证 研 究 ,阎小 培 以广 州 信 方
关键 词 :历 史 视 角 ;城 市 内 部 空 间 ;驱 动力 ;历 史 事 件 中 图分 类 号 :T 9 U8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7 —4 1 ( 00 —0 — 0 8 0 63 5 3 2 1 ) 2 0— 6
城 市空 间是 人 类 活 动 和功 能组 织 在 城 市 地 15 9 0年代 ,之 前仅 有 零 星 引介 西 方 理 论 的译 9 0年 代 后 ,城 市 规 划 、 城 市 地 理 、 建 域 上 的投 影 ,是城 市发 展 程 度 、 阶段 与过 程 的 文 。1 8 空 间反 映 。城 市空 间结 构 就是 城 市 内部 空 间结 筑 学 等专 家 聚 焦城 市 空 间 研 究 ,在 城 市 内部 空

昆明市城市总体规划

昆明市城市总体规划

昆明市城市总体规划昆明是古滇文化的发源地,历史悠久,古地质遗存和文化遗存丰富,风景名胜独特,有着多民族文化传统和光荣革命传统,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昆明城濒临浩瀚的滇池,四周青山环抱,形成美丽的山水城市特点,从唐代建城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自元代设立行省以来,一直是云南省的政治文化中心。

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个,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5个。

城市格局和民居"一颗印"建筑体现了中原文化与云南文化的结合,并体现了云南多民族和睦相处、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的特点。

境内磷矿资源丰富,是云南省的重要工业基地,其中磷化工业、冶金、机床制造、食品、药品和卷烟生产在全省占有重要位置。

昆明也是全国着名的风景名胜区,有国家级风景区3个,旅游业十分发达,目前正按"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商贸旅游城"目标建设发展。

昆明过去存在的缺点是:1.城乡覆盖面窄2.建设缺乏指导3.城中村发展无序,基础设施落后4.公共空间,公共绿地缺乏总体规划:一、昆明市的定位(概括)昆明主要有中央商务区、金融次中心、主城副中心……昆明主城区各区域的功能将得到明确,昆明由主城、呈贡新城、空港经济区组成核心区域,城市拓展空间以东南、东北两个方向为主。

其中首次明确未来昆明将主要依托米轨线的改造,组成服务主城和呈贡及市域重要城镇的线网。

总体规划勾勒城市全貌二、昆明区域功能昆明是东南亚门户开放的枢纽,是国家级的历史名城,是重要的旅游商贸城市,是西南部中心城市集中西山、昆明滇池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城市生态控制带;集中轿子雪山风景区、寻甸红色旅游风景区、九乡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石林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阳宗海旅游度假区等昆明市重点的风景区为城市生态景观控制区。

三、昆明市区域范围,城市形成五轴一核心的局势。

1)、昆明中心城区范围含昆明五华区、盘龙区、官渡区的全部行政辖区;西山区的主城二环路内以内地区的福海、前卫、马街、碧鸡四镇;呈贡县的洛羊、龙城、斗南、吴家营、大渔、马金铺六乡镇。

昆明市城市扩张遥感监测及空间特征研究

昆明市城市扩张遥感监测及空间特征研究
表 1城 市 空 间 扩 展 速 率

l 0 — 0 0 2
&《 鼍 蕞 )
粥 . 趟 .
1引言
城市用地信息 的提 取方法采用 了陆砒川 等提 出的对于非监督 分类结果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简化为植被及其它用地 、 建筑用地 以及 水体 3 种土地利用类型 , 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 ND VI ) 、 归一 化建筑 指数( ND B I ) 和 归一 化差 异水体指数[ 2 1 ( ND WI ) 等3 种不 同的植被 指 数结合来提取 简化 的土地 利用类型 。 3 . 2城 市建 成 区范 围确定 利用E NV I 软件分 别提 取出昆明市1 9 9 2 、 2 0 0 2 和2 0 0 9 年三时相 2研 究方 法 归一 化植 被指数( N DV I ) 、 归一化建筑指数( ND B I ) 和归一化差异 水 2 . 1 研 究 区概 况 体指数( ND WI ) 的波段值 , 并分 别对三个 时相 的植被 指数 波段影像 进行 图像 融合 , 得到三个 波段 的融合 图像 , 然后对 合成的影像进 行 昆明市地处 中国西南边 陲、 云贵 高原中部 , 位于东径 1 0 2 。 1 0 分类结果借助G o o g l e e a r t h 上高 清遥感 影像和人工 目 至1 0 3 。 4 0 , 北纬2 4 。 2 2 至2 6 。 3 3 之间 , 面积2 1 0 1 8 k m2 。 属低纬 非监督分类 。 由于提 取出来 的城市用地 图斑 比较零碎 , 高原 山地季风 气候 , 纬度低 , 海拔 高 , 城 区海拔 1 8 9 1 m, 年平均气 温 视解 译对结果进行验证 。 需要 进行多次去噪处理 , 最 后对 分类结果进行合并 ( 如 图2 ) 。 l 5 . 1 ℃, 年均 降雨量 1 0 7 5 mm。 城市化 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 的社会经济现象之一 。 随着城市化 速度 的加快 , 城市空间在原有基础上扩张成为城市发展过程 中的必 然现象。 2 0 世纪9 0 年代 以来 , 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处理及 分析技术迅速 发展 , 为从较小尺度对 城市进行 细致 、 定量 和多时空 的土地利用格局演变分析提供 了行之有效的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昆明城市空间形态演变10级建筑学3班程轶学号 ************一:空间形态演变历程1.点状积聚期(从南诏至清末民初)昆明城始建于唐广德二年,其“城际滇池,三面皆水”,形成了昆明的雏型。

元中庆城在拓东城的基础上,向北扩展,形成一座南北长、东西窄的土城。

明洪武十五年改中庆城为云南府,城池北移,将圆通山、五华山、祖遍山、翠湖纳入城中,形成“三山一水”的城市格局,直到清末民初,昆明城基本保持这一空间特征。

2.块状发展期(民国初年至1937 年)1905 年昆明自辟商埠对外开放,在“明城”外围东南部形成近2km2 的商埠,1910 年滇越铁路全线开通,打通了昆明东南方向对外联系的通道,1922年在昆明东南部建立了当时中国第二个飞机场—巫家坝机场。

借助对外交通条件改善、对外经济兴起等外力作用,城市空间由“点”扩展到“面”,具有沿主要外向经济流和交通流方向的外溢趋势,表现为紧凑的块状积聚形态。

3. 组团跳跃发展期(1937 年~1978 年)1937 年~1949 年抗战时期,众多的沿海和内地工厂、机关、学校相继内迁,昆明城市人口激增,经济高度增长,城市迅速扩张,成为昆明近代史上城市发展最快的时期。

城市空间的拓展形成两种趋势:城市内部在“明城”基础上向四周连片扩张,具有明显的向心集中趋势;城市外部的工业布局有意避开中心区,按分工协作关系安排在郊区或周围城镇。

这种布局形式既保护了昆明古城原有的空间格局,又在远离城市中心区北、西、西南三个方向上形成独立的工业组团,城市空间表现出组团跳跃式发展的趋势。

4.放射组团式发展期(1978 年~1990 年)20 世纪80 年代中期,昆明城市基本形成了“二环九出口”的环形放射状道路系统,加强了昆明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作用,为昆明城市20 世纪90 年代的迅速扩张奠定了基础。

城市内部空间以旧城改造和填空补缺为主,呈现同心圆的扩张趋势;城市近郊八个工业区沿放射路向心拓展,大多数工业区逐步与中心区连在一起,20 世纪80年代末城市空间形态表现为“一主八片”放射组团状的星形结构。

5. 同心圆圈层拓展期(1990 年至今)1990 年以后,昆明城市建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涨期,三个国家级开发区、99 昆明世博会等重大项目的建设,促进了中心区空间与规模的跳跃发展,导致单一中心蔓延外溢式扩张,中心区与市郊工业区连片发展,原有的“放射组团”格局被打破,昆明城市形态呈现出“以中心区为核心,东西两翼面状延展,南北沿交通线轴向发展”的蔓延扩张之势。

组团之间的空地逐渐填满,城市形态趋向紧密的团块状。

昆明城区范围已经从20 世纪80 年代的32km2,发展到目前的250km2,面积扩大了近8 倍,单中心圈层拓展的空间形态愈发明显(图1)。

二:城市空间形态的症结2.1昆明城市空间“单中心同心圆”的拓展模式使多种功能混合在一起,随着各功能的强化,不同功能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以至城市的复合职能难以发挥最大的作用。

与中心区过度密集相伴的是人居环境的进一步恶化、绿化用地的蚕食及交通负担的加重造成的社会成本增大,长此以往必然降低城市发展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综合竞争力。

2.2 产业结构与城市空间形态脱节昆明单中心的城市空间和多层次的产业结构发展脱节。

城市产业与城镇发展未形成互动态势,郊区工业化、居住化先于城镇化,郊区发展不平衡,土地利用效益低、布局分散,城镇化滞后于产业化的发展。

2.3 城市空间发展需求和土地资源稀缺的矛盾。

昆明经过二十余年的快速增长,资源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约束和结构性失衡日趋突出,成为制约昆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因素。

受“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地形条件所限,滇池北岸的发展空间已经所剩无几。

经济增长与土地资源短缺、城市快速扩张与环境压力加大等,已成为昆明要解决的突出矛盾,从大区域范围考虑城市的发展空间显得日趋重要。

三:未来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模式3.1 区域层面——轴向延伸:跳出昆明市域的界限,着眼于省域城镇及“滇中城镇群”的共同发展,形成未来空间发展的基本构架省域层面。

“轴向延伸”表明昆明与区域的产业和空间的拓展方式是以昆明为中心,沿三条重要交通轴线向外部延伸。

从省域的角度看,重要交通轴的沿线成为相关城市与昆明协同发展的重要增长地带,这些轴线未来将成为省域的重要发展骨架。

在省域层面,形成以“三轴”经济增长轴带动“三圈”的发展,对内连接内陆腹地,对外面向东南亚、南亚的空间发展模式(图3)。

①“三轴”,即以高速公路为轴向延伸的通道形成三条经济增长轴,包括中轴、西轴和东轴。

中轴(主轴),即昭通—曲靖—昆明—玉溪—思茅,是云南省乃至泛亚的重要经济大通道,向北连接内陆经济腹地,向南连接东南亚、南亚经济圈,是昆明城市主要经济联系方向和空间拓展的主要方向;西轴,即潞西—大理—昆明,是连接滇中城镇群、滇西城镇群与南亚的重要经济增长轴;东轴,即昆明—蒙自—河口,是连接滇中城镇群、个开蒙城镇群与东南亚的重要经济增长轴。

②“三圈”,即依托“三轴”逐层推进的三个梯度经济圈,包括以昆明都市圈为主的核心经济圈,以玉溪、曲靖、楚雄为主的滇中经济圈,以大理、蒙自为主的第三层次的经济圈,形成以昆明为核心,辐射带动云南省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

(2)滇中区域层面:形成“昆—玉—曲”城市带。

城市群(带)的形成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其经济总量和经济发展推动作用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昆明和它所在的滇中城镇群的经济指标总和基本占据了云南省经济指标总量的60%,其交通便捷、人口密集、城镇密度相对较大,为城市的集聚式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条件。

但目前滇中城镇群的结构失衡,难以带动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

昆明的发展离不开所在区域经济水平的整体提高,滇中城镇群的有序构架应增强昆明、玉溪与曲靖的互补发展联系,将滇中最大的“三个增长极”转化为最大的“经济增长带”,实现不同地区之间的功能互补,对区域发展形成更强的带动作用。

从滇中区域的空间格局分析,“昆—玉—曲”城市带的交通建设对昆明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起到引导和拉动作用,促城市空间沿昆曲、昆玉交通轴向南北拓展,通过在昆明与玉溪、曲靖之间建立两个新城,变蔓延扩散为有重点的轴向增长,促进新的产业增长空间的整合,为城市中心城区的扩展及“昆—玉—曲”城市带的发展奠定空间基础(图4)。

3.2 市域及都市区层面——轴向发展:在市域范围内重新把握昆明城市未来发展的方向和模式基于生态指向的城市空间发展。

通过对昆明市域进行生态适宜性评价可以看出,生态适宜区和生态较适宜区主要分布在中心城东南部、东北部及现状建成区;生态不适宜区主要分布在西北部的拱王山系、东部的梁王山系、水源及水源涵养区(图5)。

未来将以自然地形分隔所形成的地理单元作为城市发展单元,城市空间沿拱王山系与梁王山系之间的谷地南北轴向展开,组团轴线沿昆曲高速公路、昆玉高速公路延伸;城市组团与生态资源保护区间隔分布、平行发展,形成开放的区域空间发展模式(图6)。

从市域生态空间格局分析,采取沿轴带状、多中心的空间发展模式将有利于昆明城市空间发展与自然空间相契合,充分体现昆明城市空间形态的自然特色和地域性。

(2)基于产业指向的城市空间发展模式。

在昆明市域内,通过强调资源利用效率,优化城市空间、产业要素组合,形成两条“十字”型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带。

第一条是南北向的新型产业带,北起曲靖、经空港经济区,到昆明主城,南连经开区、信息产业园、物流园区、新加坡工业园、马金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向南延伸到玉溪,将已经有所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未来新兴第三产业联合起来。

第二条是传统产业带,西起安宁,经马街工业区、昆明主城,到宜良工业区。

这两条产业带在昆明交汇,昆明应该成为区域性的综合服务中心,服务于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这种区域性综合服务的优势区位将为昆明带来更多的产业发展机会。

从市域产业发展的态势上判断,采取沿轴拓展的空间发展模式有利于昆明将自身的产业发展有机地融入区域中,通过产业的统筹安排,拓展更大的市场,获得更多的空间发展模式调整的机遇与动力,并体现出昆明在区域经济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图7)。

3.3“轴向带状、多中心”的空间发展模式通过对昆明在三个不同区域层面的空间发展模式的研究分析,综合考虑昆明城市空间演变规律、区域空间发展关系、现状自然条件及城市空间拓展方向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未来昆明城市将形成“轴向带状、多中心”的空间发展模式。

与圈层蔓延相比,轴向发展更适合昆明城市的快速发展,以交通线为导向的跳跃式发展,城市不是连续的蔓延,而是相对独立组团的串珠状成长。

这种模式有利于完善基于滇中区域协调发展所必需的职能优化重组,有利于适应“昆—玉—曲”城市带的产业拓展与联系,有利于最大限度地降低城市蔓延发展的过高成本,有利于处理好土地、生态资源保护与主城区发展的宏观矛盾问题。

3.4 城市空间形态结构昆明必须突破传统的拘泥于市区的“同心圆”式的封闭格局,将市区的中心组团、边缘的开发区、卫星城和小城镇,视为区域城市的空间构成要素和城市发展的空间布局选择,根据区域空间整体发展的需求重新整合,形成“一核、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开放式城市空间结构(图8)。

(1)“一核、两轴”,即以昆明作为核心区域,向外放射形成的两条空间发展轴线,分别联系区域其他重要城市,为昆明城市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①核心区是由一主(主城区)、两次(呈贡、小哨新城)组成的带状区域。

鉴于目前中心区各种功能空间高度密集,已经影响到城市发展的综合效应,未来主城区应以整合城市空间、改善生活环境为空间发展的重点,重视改造和完善现有城市建设。

新城,即位于中心城南、北两个发展方向的呈贡、小哨,其作为城市新的增长点,逐步构建两个综合性次中心。

该区域是昆明对外经济联系的主要方向,是未来重要的产业聚集区,并承担区域物流、商贸、专业服务、交通枢纽和居住等城市职能。

②南北向发展主轴。

北翼以昆曲高速公路为主,连接主城区以东的嵩明、小哨等城镇;南翼由昆玉高速公路、昆洛公路、南昆铁路、泛亚铁路等组成,连接呈贡、晋城、昆阳等城镇,是昆明城市空间拓展的主要发展轴。

向东北通往曲靖以至内陆腹地,向东南通往玉溪以至东南亚腹地,是中国至东南亚国家的重要经济大通道。

③东西向发展次轴。

由位于主城区西南的安宁、东南的宜良等次级城市相互联系而成,向西通往楚雄、大理以至缅甸等南亚国家,向东通往滇南的个开蒙城市群以至东南亚国家,是一条中国至南亚、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大通道。

(2)“两带、多中心”,即城市空间与生态资源保护区间隔分布、平行发展,形成开放的区域空间发展模式。

①“两带”,即与城市发展空间平行布局的两条生态控制带,由拱王山系地带、梁王山系地带组成。

拱王山系地带是昆明城市西部形成的以拱王山系为主的山区地带,属于生态敏感区,城市化水平低,集中了山、滇池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城市生态控制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