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对内分泌的影响

合集下载

何谓内分泌性休克与麻醉有何关系

何谓内分泌性休克与麻醉有何关系

何谓内分泌性休克与麻醉有何关系【术语与解答】
内分泌性休克是指内分泌疾病原因所致的低血压性休克,如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或肾上腺危象、甲状腺功能减退,以及嗜铬细胞瘤摘除术后等。

【麻醉与实践】
内分泌疾病手术患者的麻醉容易出现内分泌性休克的环节有:
1. 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不足或缺乏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的患者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性很差,局麻药稍有过量亦会引起严重中毒反应,尤其在麻醉、手术、感染、创伤、妊娠等应激状态下,容易发生肾上腺危象(急性严重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综合征),表现为患者突然出现原因不明的血压下降、心率加快、脉搏细弱、休克、神智模糊、昏迷,以及手术过程中虽出血不多或已逾量输血、补液,低血压仍不能纠正,甚至对升压药物不敏感。

肾上腺危象通常发生在术中或术后,一旦发生,病情险恶,发展迅速,如不及时作出诊断和治疗,则会很快导致患者死亡。

2. 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其心血管功能低下
临床可表现为心动过缓、心排血量下降,加之心肌粘液性水肿导致的心肌收缩力受损,故对麻醉药物极为敏感,麻醉术中很容易引起顽固性低血压。

3. 其他因素
如嗜铬细胞瘤患者在肿瘤血管结扎与瘤体切除后,其血浆内儿茶酚胺浓度骤降,外周血管扩张、血管阻力迅速降低,加之先前所应用的α-受体或(和)β-受体阻滞剂的残余作用,可导致严重的低血压或休克发生,这是嗜铬细胞瘤切除后颇为危险的并发症,也是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务必予以提前防治。

【提示与注意】
对内分泌性休克患者,激素的应用、液体量的补充,以及血管活性药的应用均是其关键。

麻醉药物对人体各器官的影响有哪些

麻醉药物对人体各器官的影响有哪些

麻醉药物对人体各器官的影响有哪些麻醉药物在现代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在手术中让患者处于无痛状态,还是在一些疼痛治疗中减轻患者的痛苦,都离不开它们。

然而,就像任何药物一样,麻醉药物在发挥作用的同时,也可能对人体的各个器官产生一定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谈谈麻醉药物对大脑的影响。

大脑是人体最为复杂和重要的器官之一,麻醉药物的作用主要就是抑制大脑的神经活动,使人进入麻醉状态。

在麻醉过程中,大脑的代谢率会降低,血液循环也会相应改变。

对于一些老年人或者本身就存在脑部疾病的患者,可能会增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表现为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

但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影响是暂时的,随着身体的恢复和代谢,大脑功能会逐渐恢复正常。

接着,麻醉药物对呼吸系统也有显著的影响。

一些麻醉药物可能会抑制呼吸中枢,导致呼吸频率减慢、潮气量减少。

特别是在全身麻醉时,需要通过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来保证患者的氧气供应。

如果麻醉过深或者患者本身呼吸系统存在问题,可能会出现呼吸暂停、低氧血症等严重并发症。

此外,麻醉药物还可能影响呼吸道的反射,导致术后咳嗽反射减弱,增加肺部感染的风险。

再说说心血管系统。

麻醉药物可以影响心脏的节律和收缩力,导致血压下降、心率改变。

一些药物可能会直接作用于心脏的传导系统,引起心律失常。

同时,血管的舒张和收缩功能也可能受到影响,从而改变血液循环的分布。

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麻醉师在选择麻醉药物和控制剂量时需要格外谨慎,以避免诱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严重心血管事件。

肝脏在药物代谢中起着关键作用,麻醉药物也不例外。

大多数麻醉药物都需要在肝脏中进行代谢和转化。

如果患者本身肝脏功能不全,可能会导致麻醉药物的代谢减慢,药物在体内蓄积,从而增加药物的副作用。

此外,长时间的手术和大量使用麻醉药物也可能对肝脏造成一定的负担,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

肾脏同样承担着重要的代谢和排泄功能。

麻醉药物及其代谢产物需要通过肾脏排出体外。

麻醉与内分泌系统

麻醉与内分泌系统
平均体温 • 直肠温度36.9-37.9ºC,反应慢;口腔36.7-37.7ºC;
腋窝温度36.0-37.4ºC,易受影响 • 鼻咽温度-反应脑温;食管温度-心,深部温度;
鼓膜温度-脑温,目前核心温度最准确部位
47
二、体温调节
• 自主性体温调节:在中枢的控制下,通过增减皮 肤的血流量、发汗、寒战等生理反应,维持产热 和散热过程的动态平衡,使体温相对稳定
– 调节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各种功能 活动,维持机体内稳态
• 手术麻醉对内分泌系统存在不同程度影响
3
一、内分泌系统的生理功能
内分泌系统是由内分泌腺及 其它具有内分泌功能的组织或细 胞组成。
主要的内分泌腺:垂体、甲 状腺、甲状旁腺、胰岛、肾上腺、 性腺、松果体和胸腺。
主要的内分泌细胞:分散在 不同组织器官(如胃肠道粘膜、 心房肌、肺、皮肤、下丘脑等) 的内分泌细胞。
促钾入胞,降低血钾,α-抑制入胞,升钾 – 胰岛素:降低血钾 – 甲状旁腺激素:抑制肾钾重吸收 – 甲状腺激素:促进机体排钾
25
3、影响钙磷平衡的体液因素
•钙
– 几乎参与所有的重要生物学功能 – 99%贮存于骨和牙齿,1%细胞外液 – 50%为离子型,与结合钙保持动态平衡,受pH
影响,酸中毒-游离钙↑,碱中毒-↓ – 摄入量 600-800mg/d,肠道吸收,排泄:粪便
– 腺垂体分泌,抑制外周组织摄取和利用葡萄糖 而升高血糖
– 刺激胰岛素合成基因表达 – 分泌调节:下丘脑,负反馈调节,代谢因素
(低血糖),激素作用,睡眠
13
• 肾上腺素(Epinephrine/Adrenaline)
– 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分泌 – 加速糖原分解 – 应激状态下发挥调节作用

麻醉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与处理方法

麻醉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与处理方法

麻醉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与处理方法麻醉是一种医学技术,常用于手术过程中使患者失去痛觉和意识。

然而,麻醉不仅对神经系统产生作用,还可能对内分泌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麻醉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并介绍其中常见的处理方法。

麻醉药物的使用在手术和临床治疗中是非常必要的,它能有效地减少患者的疼痛感和手术过程中的不适。

然而,一些麻醉药物,特别是长效麻醉药物,可能会对内分泌系统产生影响。

内分泌系统是机体内通过分泌激素来调节各种生理过程的重要系统,包括代谢、生长发育、水平衡等。

首先,麻醉药物可以抑制垂体前叶的功能,垂体是内分泌系统的核心腺体之一。

垂体前叶分泌的激素调节着甲状腺、肾上腺、性腺等腺体的功能。

部分麻醉药物的使用可能导致垂体前叶功能抑制,从而引起一系列内分泌紊乱的问题。

其次,麻醉药物可能干扰甲状腺功能。

甲状腺是内分泌系统中非常重要的腺体,它分泌甲状腺激素,调节人体的能量代谢和生长发育。

研究表明,某些麻醉药物使用后可以引起甲状腺激素水平的下降,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或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

另外,麻醉药物对肾上腺功能也可能造成影响。

肾上腺是内分泌系统中的重要腺体之一,它分泌肾上腺素和皮质醇等激素,调节机体的应激反应和代谢过程。

研究发现,长时间或高剂量的麻醉药物使用后,可导致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进而引发内分泌紊乱。

那么,面对麻醉对内分泌系统的这些潜在影响,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呢?首先,对于患有甲状腺功能减退或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者,在手术前应该进行充分的甲状腺功能评估,并及时调整甲状腺替代治疗的剂量。

这有助于减轻麻醉药物对甲状腺功能的抑制。

其次,麻醉过程中,合理选择麻醉药物和药物剂量,以减少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临床上,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麻醉药物,并控制用药的剂量和时间。

此外,术后监测和恢复阶段的管理也非常重要。

在手术结束后,医生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的内分泌指标,及时掌握患者的内分泌状态。

对于出现异常情况的患者,可以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比如对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者,可以及时调整甲状腺替代治疗的药物剂量。

手术麻醉对人体内分泌系统有何影响

手术麻醉对人体内分泌系统有何影响

手术麻醉对人体内分泌系统有何影响在现代医学中,手术麻醉已成为保障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然而,很多人可能并不清楚,手术麻醉不仅仅是让人在手术过程中失去知觉,避免疼痛,它还会对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产生一系列的影响。

内分泌系统是由内分泌腺、分散存在的内分泌细胞及它们分泌的激素组成,参与调节人体的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各种生理过程。

当人体经历手术麻醉时,这个精密的调节系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首先,手术麻醉会引起应激反应,从而影响内分泌系统。

手术本身就是一种强烈的应激源,会导致身体产生一系列生理和心理上的反应。

在这个过程中,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 轴)会被激活。

HPA 轴是人体应对压力和应激的重要调节系统,它会促使肾上腺皮质分泌大量的糖皮质激素,如皮质醇。

皮质醇的增加有助于提高血糖水平,为身体提供更多的能量,以应对手术带来的压力。

但如果这种应激反应过度,持续时间过长,可能会导致血糖升高、蛋白质分解增加、免疫功能抑制等不良后果。

其次,手术麻醉会影响甲状腺功能。

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对于维持人体的新陈代谢、体温调节等具有重要作用。

在手术麻醉期间,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可能会受到抑制。

这是因为应激反应和麻醉药物的作用会影响下丘脑和垂体对甲状腺的调节,导致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释放减少。

短期内,这种变化可能不会引起明显的症状,但对于一些本身就患有甲状腺疾病的患者,或者手术时间较长、创伤较大的患者,可能会影响术后的恢复,如延长伤口愈合时间、增加感染的风险等。

再者,手术麻醉对性腺轴也有一定的影响。

性腺轴包括下丘脑垂体性腺(睾丸或卵巢),负责调节性激素的分泌。

对于男性来说,手术麻醉可能会导致睾酮水平下降,影响性功能和生殖能力。

对于女性,可能会影响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分泌,导致月经周期紊乱。

尤其是对于处于生育期的女性,手术麻醉后的内分泌变化可能会对受孕和胎儿发育产生潜在的影响。

另外,手术麻醉还会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

胰岛素是调节血糖的重要激素,手术麻醉引起的应激反应会导致胰岛素抵抗,即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

麻醉与内分泌PPT课件

麻醉与内分泌PPT课件

老年人内分泌特点及麻醉注意事项
麻醉注意事项
加强术前评估,了解患者 并存疾病情况,制定个体 化麻醉方案。
选择对生理功能干扰小的 麻醉药物和麻醉方法。
注意保暖、补液等围术期 管理,降低并发症风险。
小儿内分泌特点及麻醉选择
小儿内分泌特点 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等分泌旺盛,促进生长发育。 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易发生低血糖。
小儿内分泌特点及麻醉选择
麻醉选择原则
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小儿生长 发育的药物。
选择起效快、作用时间短、苏醒 迅速的麻醉药物和麻醉方法。
加强术中监测和术后镇痛, 确保小儿安全度过围术期。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术后恶心呕吐(PONV)预防措施
风险评估
根据患者年龄、性别、手术类型等因 素,评估PONV发生风险,制定针对
术后管理
继续监测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 发症。对于甲减患者,需注意补充甲状腺激 素。
肾上腺疾病患者麻醉管理
术前评估与准备
了解肾上腺疾病类型、严重程度及用药情况。对于肾上腺 皮质功能亢进患者,术前需控制病情。
01
术中监测与处理
实时监测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避免 肾上腺危象。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和剂 量,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基因表达调控
麻醉药物可通过影响基因表达调控机 制,改变内分泌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
02
常见内分泌疾病及麻醉处理
糖尿病患者麻醉管理
术前评估与准备
详细了解糖尿病病史、用药情况,评估并发症风险。 术前调整降糖药物,保持血糖稳定。
术中监测与处理
实时监测血糖,避免低血糖和高血糖。根据手术类型 和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和剂量。
妊娠期妇女内分泌变化及麻醉处理

《内分泌病人的麻醉》课件

《内分泌病人的麻醉》课件

术后恢复与随访
01
02
03
术后监测
在病人术后恢复期间,密 切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 疼痛、恶心呕吐等情况, 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营养与饮食
根据病人的营养状况和饮 食习惯,提供合适的营养 支持方案和饮食建议,促 进病人康复。
随访计划
制定详细的随访计划,定 期对病人进行随访,了解 病人的恢复情况,及时调 整治疗方案。
Part
04
内分泌相关疾病的麻醉要点
糖尿病人的麻醉
糖尿病人的麻醉管理
糖尿病人在麻醉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血糖水平,避免低血糖和酮 症酸中毒等并发症。
胰岛素的使用
麻醉前应评估糖尿病人的胰岛素使用情况,并根据手术需要和血 糖水平进行调整。
手术后的管理
手术后应密切监测糖尿病人的血糖水平,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01
在麻醉前和麻醉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血糖水平,并采取措施控
制血糖稳定。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药物选择
02
对于甲亢患者,应避免使用某些麻醉药物,如丙泊酚等。
激素替代治疗
03
对于甲状腺功能减退或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患者,可能需要
在进行麻醉前或麻醉中进行激素替代治疗。
Part
03
内分泌病人的麻醉管理
中监测和术后恢复等方面,以提高手术效果和患者预后。
THAN能亢进患者麻醉 期间需加强心电图监测, 及时发现并处理心律失常 。
维持循环稳定
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患者 麻醉期间需加强循环系统 监测,及时补充糖皮质激 素,维持循环稳定。
Part
06
总结与展望
研究成果总结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麻醉 处理

麻醉与内分泌系统

麻醉与内分泌系统
麻醉与内分泌系统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0
目录
麻醉与内分泌系统的关系麻醉对不同内分泌系统的影响内分泌系统对麻醉的影响临床应用与展望
01
CHAPTER
麻醉与内分泌系统的关系
麻醉药物可以抑制下丘脑-垂体轴的功能,导致多种激素的分泌减少,如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等。
抑制激素分泌
麻醉药物可以影响激素的代谢过程,导致激素水平的变化。例如,麻醉药物可以抑制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导致血糖升高。
麻醉药物可能会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如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和甲状腺素(T4)。这可能导致甲状腺功能的变化。
甲状腺激素分泌
在麻醉状态下,甲状腺激素的负反馈调节作用可能会减弱,影响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分泌。
负反馈调节
糖皮质激素分泌
麻醉药物可能会影响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如皮质醇。这可能对免疫系统和应激反应产生影响。
内分泌系统对麻醉苏醒时间的影响
内分泌失调可能导致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影响患者术后恢复。
内分泌系统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04
CHAPTER
临床应用与展望
在手术过程中,麻醉药物通过抑制神经传导和兴奋性来减轻疼痛,从而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手术麻醉
疼痛管理
重症监护
麻醉药物除了用于手术麻醉外,还可以用于疼痛治疗,如术后疼痛、癌痛等。
个体化麻醉管理
加强基础研究
通过基础研究深入了解麻醉药物对内分泌系统的具体影响和作用机制,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综合调控
相互影响
02
CHAPTER
麻醉对不同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下丘脑激素分泌
麻醉药物可能会影响下丘脑激素的分泌,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这可能导致内分泌系统的紊乱。

麻醉与内分泌(08)

麻醉与内分泌(08)

一、下丘脑 – 垂体系统
㈠ 下丘脑
⒈ 解剖: 丘脑下部、第三脑室周围。
⒉ 生理: 下丘脑神经元能够分泌具有内分泌功能 的激素:TRH、CRH、GnRH、FRH、LRH、SRH、SRIH、 PRH、PRIH、MRH、MRIH。



⒈ 解 剖: 大脑底部,分为腺垂体、神经垂体。 ⒉ 生理作用: 1.促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 甲状腺激素(TSH)、促卵泡激素(FSH)、黄体 生成素(LH)—通过刺激其他内分泌腺体而实现 调节功能; 2.生长激素(GH)、催乳素(PRL)、促黑激 素(MSH)—直接作用于靶器官。
输出量和心脏做功增加。
其他:对生殖系统的发育。
⒉ 降 钙 素
⑴ 由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分泌。
⑵ 受体主要分布在骨和肾。
⑶ 基本作用是降低血钙和血磷。 直接通过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 增加尿中钙、磷排除。 ⑷ 受血钙浓度调节,浓度增高↑→分泌↑。
三、 甲 状 旁 腺
㈠ 解 剖 ㈡ 生理作用 合成和分泌甲状旁腺激素(PTH): 半衰期为20~30分钟;
促进肝外组织(尤其是肌肉组织)蛋白质分解;
促进脂肪分解和脂肪酸在肝内的氧化过程。 ⑵ 对功能系统的作用:
血液系统:增加红细胞、血小板
血管系统:维持正常血压和血容量 神经系统: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消化系统:促进胃酸、胃蛋白酶原的分泌。
3. 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
生理作用:
(1)调节代谢: 促进糖原分解、↑血糖;
1. 盐皮质激素
以醛固酮的生物活性最强 生理作用:⑴ 维持体内钠和钾离子平衡;
⑵ 起保钠、保水、排钾的作用;
⑶ 使细胞外液量和循环血量相对恒定。 分泌调节:⑴ 肾素-血管紧张素; ⑵ 血液中Na、K的浓度; ⑶ 垂体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手术麻醉对人体代谢功能有何影响

手术麻醉对人体代谢功能有何影响

手术麻醉对人体代谢功能有何影响在现代医疗中,手术麻醉是保障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然而,很多人可能并不清楚,手术麻醉不仅能让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感受不到疼痛,还会对人体的代谢功能产生一系列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代谢功能。

代谢简单来说,就是人体为了维持生命活动,不断进行的一系列化学反应,包括物质的合成和分解。

比如,我们吃进去的食物要经过消化、吸收,然后转化为能量供身体使用,这就是代谢的一部分。

而手术麻醉会从多个方面对这些代谢过程产生作用。

手术麻醉会影响人体的能量代谢。

在麻醉状态下,人体的基础代谢率会降低。

这是因为麻醉药物会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得身体的各项生理活动减缓,包括心跳、呼吸、血液循环等。

代谢率降低意味着身体消耗的能量减少。

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手术中的患者是有益的,因为它可以减少身体在手术创伤下的能量消耗,有助于术后的恢复。

麻醉药物还会对碳水化合物代谢产生影响。

在正常情况下,我们的身体会通过一系列的激素调节,来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

然而,手术麻醉可能会干扰这些调节机制。

比如,某些麻醉药物可能会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导致血糖升高。

而长时间的高血糖状态对于手术患者来说并不是好事,它可能会增加感染的风险,影响伤口的愈合。

在脂肪代谢方面,手术麻醉也有一定的作用。

麻醉过程中,脂肪的分解和利用可能会受到影响。

由于代谢率降低,身体对脂肪的需求减少,脂肪的分解速度也会相应减慢。

此外,麻醉药物还可能影响脂肪细胞的功能,导致脂肪代谢的紊乱。

蛋白质代谢同样会受到手术麻醉的影响。

手术本身就是一种创伤,会导致身体处于应激状态,分解代谢增强,蛋白质的消耗增加。

而麻醉药物可能会进一步加剧这种分解代谢,使得体内的蛋白质被大量分解,用于提供能量和合成一些应激相关的物质。

如果蛋白质的分解过多,而合成不足,就会影响身体的修复和免疫功能,延长术后的恢复时间。

除了对物质代谢的直接影响,手术麻醉还可能通过影响内分泌系统,间接对代谢功能产生作用。

麻醉与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与管理

麻醉与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与管理

麻醉与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与管理麻醉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医疗技术,广泛应用于手术、疼痛管理和重症监护等领域。

在麻醉的过程中,内分泌系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于维持患者的生理平衡和手术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麻醉对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和管理。

一、麻醉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麻醉的目标是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功能,实现手术过程的无痛和患者的麻痹。

然而,麻醉药物的使用可能会对内分泌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

1.神经内分泌调节麻醉药物可干扰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正常调节机制。

例如,全麻中常使用的异丙酚被认为能抑制垂体前叶的脱氨酶活性,从而影响到一些重要的内分泌激素的合成和释放。

2.应激反应的调节手术创伤及麻醉药物的应用会引起机体的应激反应,进而影响到内分泌系统的功能。

在手术过程中,体内应激激素如皮质醇、肾上腺素等会呈现不同程度的升高,而麻醉药物的使用则可能减轻或延迟这些应激反应的发生。

二、内分泌系统对麻醉的影响除了麻醉对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外,内分泌系统本身也能够影响到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

1.药代动力学的改变内分泌系统的功能状态会对药物的代谢、吸收和分布等药代动力学参数产生影响。

例如,肾上腺素能够增强心肌的收缩力,从而减少麻醉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2.药效学的改变内分泌激素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生长激素等会影响到麻醉药物的效果。

以肾上腺皮质激素为例,它可以增加神经元的兴奋性,减弱麻醉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

三、麻醉与内分泌系统的管理为了保证麻醉过程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安全,合理管理内分泌系统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管理措施:1.术前评估在手术前,对患者的内分泌系统进行评估是必要的。

通过了解患者的病史、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等,可以了解到患者内分泌系统的状况,为麻醉的管理提供依据。

2.麻醉药物的选择在麻醉的选择上,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内分泌状态。

例如,对于有肾上腺素分泌不足的患者,可以选择具有肾上腺素样作用的麻醉药物,以增强心肌的收缩力。

麻醉生理学试题及答案(二)

麻醉生理学试题及答案(二)

麻醉生理学试题及答案第四章麻醉与循环一、填空1. 在心功能障碍病人可用扩血管药物,这是因为引起后负荷增加使心输出量进一步降低。

2. 运动时心率加快和心肌收缩力量增强的机制,主要是由于心交感中枢兴奋和心迷走中枢抑制。

3. 保护缺血心肌的基本途径是增加能量供应、减小心肌能量消耗。

4. 颅内高压患者常以动脉血压升高,心率降低为特征。

5.电击复律术治疗心律失常时,要使刺激不落入心室的易损期内,以免引起心室颤动。

6.儿茶酚胺可诱发早期后除级和延迟后除极引起自律型心律失常。

7.循环衰竭包括:心力衰竭和周围循环衰竭。

8.椎管内麻醉时,心输出量减少。

二、选择题1. Starling机制是指心脏的每搏输出量取决于DA平均动脉压; B心率贮备; C心力贮备; D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心室收缩末期容积2. 房室延搁的生理意义是DA使心室肌不会产生完全强直收缩; B增强心室肌收缩力; C使心室肌有效不应期延长;D使心房、心室不会同时收缩; E使心肌动作电位幅度增加3.麻醉药物对心排出量的抑制程度从轻到重的顺序为AA氧化亚氮>乙醚>异氟烷>氟烷; B乙醚>氧化亚氮>异氟烷>氟烷; C异氟烷>氟烷>氧化亚氮>乙醚; D氧化亚氮>乙醚>氟烷>异氟烷; E乙醚>异氟烷>氟烷>氧化亚氮4. 奎尼丁可抑制下列哪种通道使心肌兴奋性降低EA Ca2+;B K+;C Cl-;D Mg2 + ; ENa+5.关于冠脉循环的解剖生理特点叙述错误的是:DA毛细血管丰富,与心肌纤维数的比例为1:1; B各冠状血管之间有吻合支存在;C血流丰富,60~80ML/(100g·min) D;心肌血流分布均匀; E 心室腔内存在腔血管6.下列哪项不是麻醉期间发生心律失常的原因?EA自主神经平衡失调; B电解质紊乱; C麻醉用药; D手术刺激心脏; E输血7. 眼科手术时可引起心功能过缓甚至停搏的反射是BA眨眼反射; B眼心反射; C眼睑反射; D瞳孔对光反射;E主动脉弓和颈动脉窦的压力感受性反射8. 心室肌有效不应期的长短取决于DA动作电位0期去极的速度; B阈电位水平的高低; C动作电位2期的长短;D动作电位复极末期的长短; E钠-钾泵的功能9. 麻醉后体位由平卧转为直立位时,循环系统发生什么变化?EA血压下降; B血压升高; C血压不变; D心率减慢; E 以上都不正确10.保持脑血流量相对恒定的调节方式是C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自身调节; D前馈调节; E神经-体液调节三、名词解释:易损期:在相对不应期的开始之初有一个短暂的时间,在此期间应用较强的刺激可引起心肌纤维性颤动,这一段时间就称为易损期。

全身麻醉常见意外和并发症及处理

全身麻醉常见意外和并发症及处理

全身麻醉是一种常用的麻醉方式,能够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失去知觉,减少疼痛和不适。

然而,全身麻醉也可能带来一些意外和并发症,了解这些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一、全身麻醉常见意外和并发症1. 呼吸系统并发症全身麻醉可能导致呼吸系统并发症,包括呼吸暂停、呼吸道梗阻、肺炎和肺不张等。

这些并发症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如麻醉药物、手术操作、患者自身状况等。

2. 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全身麻醉可能影响心血管系统,导致低血压、高血压、心律失常等并发症。

这些并发症可能由麻醉药物、手术刺激、患者自身状况等引起。

3. 神经系统并发症全身麻醉可能导致神经系统并发症,如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术中知晓等。

这些并发症可能由麻醉药物、手术操作、患者自身状况等引起。

4. 消化系统并发症全身麻醉可能导致消化系统并发症,如恶心、呕吐、误吸等。

这些并发症可能由麻醉药物、手术操作、患者自身状况等引起。

5. 代谢和内分泌系统并发症全身麻醉可能导致代谢和内分泌系统并发症,如低血糖、高血糖、电解质紊乱等。

这些并发症可能由麻醉药物、手术操作、患者自身状况等引起。

6. 感染全身麻醉手术过程中,患者可能发生感染,如肺炎、尿路感染等。

感染可能由手术切口、导管插入、麻醉药物等引起。

二、全身麻醉常见意外和并发症的处理1. 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处理对于呼吸系统并发症,应立即进行评估和处理。

对于呼吸暂停,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或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对于呼吸道梗阻,应立即调整气管导管位置或使用其他通气设备。

对于肺炎和肺不张,应给予抗生素治疗,并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和咳嗽。

2. 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的处理对于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应立即进行评估和处理。

对于低血压,应给予液体复苏或使用升压药物。

对于高血压,应给予降压药物,并评估是否存在其他原因。

对于心律失常,应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并评估是否存在其他原因。

3. 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处理对于神经系统并发症,应立即进行评估和处理。

对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应给予认知康复治疗。

麻醉与内分泌

麻醉与内分泌

麻醉与内分泌麻醉和内分泌是两个在医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麻醉是一种药物或技术的应用,通过抑制神经系统的功能来产生无痛或减轻痛感的效果。

而内分泌是指由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通过血液或淋巴循环系统传递到各个组织和器官,并对其生理功能产生调控作用。

在手术和治疗过程中,麻醉师的任务是确保患者疼痛无感,并保持其体内的生理平衡。

这涉及到与内分泌系统的密切关系,因为麻醉药物的使用会对内分泌系统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首先,麻醉药物可以影响内分泌腺体的分泌功能。

激素的释放通常受到负反馈机制的调控,而麻醉药物可以干扰这种调控,导致激素过量或不足的情况。

举例来说,营养素的吸收和代谢在内分泌的调控下进行,而麻醉药物的使用可能降低某些消化激素的分泌,从而影响营养的吸收和代谢。

其次,麻醉药物还可以影响内分泌激素的代谢和排泄。

一些麻醉药物在体内代谢时会产生代谢产物,这些代谢产物可能干扰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功能。

此外,麻醉药物会被肾脏和肝脏代谢和排泄,如果这些器官受损或功能异常,麻醉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可能会受到影响,进而对内分泌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最后,麻醉药物与内分泌系统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一些麻醉药物可以模拟或抑制某些内分泌激素的作用,从而影响机体的代谢和功能。

另外,麻醉药物可能通过与某些内分泌受体的结合来影响其信号传导和调节机制。

因此,在麻醉过程中,了解麻醉药物与内分泌的相互关系对于正确使用麻醉药物、控制患者生理状态和保证术后康复至关重要。

医疗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麻醉药物,并密切观察患者在麻醉过程中的生理反应和内分泌指标的变化。

总结起来,麻醉与内分泌之间具有复杂的相互关系。

麻醉药物的使用可能对内分泌系统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而内分泌激素的分泌、代谢和作用也可能改变麻醉药物的效果和代谢过程。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医疗人员应该充分了解并考虑这种相互关系,以确保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通过研究和实践,医学界对麻醉和内分泌的相互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麻醉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麻醉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麻醉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麻醉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用于手术过程中或其他疼痛性操作中,以使患者处于无痛状态。

然而,麻醉操作不仅仅影响神经传导和感觉,还会对内分泌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就麻醉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进行探讨。

一、短暂性的应激反应在麻醉手术中,引入麻醉药物往往会导致一系列的生理反应,其中包括内分泌系统的应激反应。

这种应激反应往往表现为垂体激素、肾上腺素和胰岛素的一时性增加,以及血浆抗利尿激素的水平升高。

这些暂时性的生理反应是机体对手术应激的自我保护机制,通过这种反应,机体能更好地应对手术刺激。

二、麻醉药物对激素分泌的影响1. 垂体激素麻醉药物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垂体激素的分泌。

例如,氟烷麻醉药可以抑制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分泌,并抑制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

而丙泊酚则被认为可以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

不同的麻醉药物对垂体激素分泌的影响机制各不相同,但总体来说,麻醉药物的使用会对垂体激素的正常分泌模式产生一定影响。

2.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麻醉过程中,常常使用的药物如异丙酚和丙泊酚,可以通过抑制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而抑制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

这种抑制作用可以减少手术刺激带来的交感兴奋,使术中的生理状态更加稳定。

3. 胰岛素麻醉药物对胰岛素的影响主要是由于麻醉药物的使用会改变胰岛素分泌的方式和水平,导致手术过程中的血糖控制出现异常。

例如,氟烷麻醉药可以降低胰岛素的分泌水平,而丙泊酚则可能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进而影响机体对血糖的调节。

三、麻醉对性腺激素的影响性腺激素在人体内的作用十分重要,而麻醉对性腺激素的分泌有一定的影响。

具体来说,长时间的全身麻醉和使用高剂量的麻醉药物,如芬太尼和异丙酚等,可能会引起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的改变。

这可能导致男性和女性患者在性腺激素方面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

四、麻醉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甲状腺激素在机体的代谢和生理调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麻醉药物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能够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手术麻醉对人体内分泌功能有何影响

手术麻醉对人体内分泌功能有何影响

手术麻醉对人体内分泌功能有何影响手术麻醉,这一在医疗领域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对于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舒适与安全起着关键作用。

然而,很多人可能并未意识到,手术麻醉不仅会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还会对人体的内分泌功能带来一系列的改变。

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就像是一个精细而复杂的“调控中心”,通过分泌各种激素来维持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和内环境的稳定。

当面临手术和麻醉时,这个“调控中心”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

首先,我们来谈谈手术本身带来的应激反应对内分泌的影响。

手术作为一种创伤性的刺激,会导致身体产生应激反应。

在这个过程中,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 轴)会被激活。

HPA 轴就像是内分泌系统中的“应急指挥部”,当它接收到手术带来的应激信号后,会促使肾上腺分泌大量的皮质醇。

皮质醇是一种重要的应激激素,它的增加可以提高血糖水平,为身体提供更多的能量来应对手术创伤。

但如果皮质醇的分泌过度且持续时间过长,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如抑制免疫系统、影响蛋白质代谢等。

同时,手术引起的疼痛刺激也会导致体内的内啡肽和神经肽等物质的释放增加。

这些物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减轻疼痛,但也会对内分泌系统产生复杂的调节作用。

接下来,再看看麻醉药物对内分泌功能的直接作用。

不同类型的麻醉药物,其作用机制和对内分泌的影响也各不相同。

全身麻醉药物,例如异丙酚、七氟烷等,它们可以通过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来抑制神经内分泌的反应。

这些药物可能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功能,从而减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生长激素(GH)等激素的分泌。

局部麻醉药物,如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等,虽然主要作用于局部神经,但也可能对全身的内分泌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

例如,它们可能会影响交感神经系统的活性,进而间接影响激素的分泌。

除了上述直接作用外,麻醉过程中的一些操作,如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等,也可能引起身体的应激反应,导致内分泌的改变。

手术麻醉对甲状腺功能也可能产生影响。

甲状腺激素对于维持人体的代谢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手术麻醉对人体生殖功能有何影响

手术麻醉对人体生殖功能有何影响

手术麻醉对人体生殖功能有何影响在现代医疗中,手术麻醉已经成为保障手术顺利进行、减轻患者痛苦的重要手段。

然而,很多人在面对手术麻醉时,除了关心麻醉效果和安全性外,也会担忧其对生殖功能是否产生影响。

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因为生殖功能对于个人和家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常见的手术麻醉方式。

一般来说,麻醉分为局部麻醉、区域麻醉和全身麻醉。

局部麻醉是将麻醉药物直接注射在手术部位,使局部区域失去知觉,常用于一些小型手术,如拔牙、清创缝合等。

区域麻醉则是通过阻滞神经传导,使身体的某个区域产生麻醉效果,例如椎管内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

全身麻醉则是让患者在一段时间内完全失去意识,适用于较为复杂和大型的手术。

那么,这些麻醉方式对生殖功能到底有怎样的影响呢?对于男性来说,全身麻醉可能会对生殖功能产生一定的短期影响。

在麻醉过程中,身体会经历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包括激素水平的波动。

一些研究表明,全麻后的短期内,男性体内的睾酮水平可能会有所下降。

睾酮对于男性的生殖功能,如精子的生成和性功能,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这种影响通常是暂时的,随着身体的恢复,激素水平会逐渐回到正常范围。

此外,某些麻醉药物可能会对精子的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例如,一些药物可能会导致精子的活力下降、形态异常等。

但这种影响也大多是一过性的,在停止使用相关药物后的一段时间内,精子质量通常能够恢复。

对于女性而言,手术麻醉的影响相对较为复杂。

如果是在妊娠期进行手术麻醉,就需要格外谨慎。

因为胎儿的发育对母体的内环境非常敏感。

在孕早期,胚胎正处于器官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时如果进行麻醉手术,麻醉药物可能会对胚胎的发育产生潜在风险。

不过,在必要的情况下,医生会权衡手术的紧急性和麻醉的风险,选择相对安全的麻醉方式和药物。

对于非妊娠期的女性,手术麻醉可能会影响内分泌系统,进而对生殖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例如,可能会导致月经周期的紊乱,包括月经推迟、月经量的改变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吸增强 血糖↑,脂肪分解增强
❖ 机体遭遇紧急情况时,交感-肾上腺
髓质系统功能紧急动员而发生的适应 性反应,称之为应急反应
精品课件
四、胰岛
胰岛细胞: ❖ A 细胞→胰高血糖素(glucagon) ❖ B 细胞→胰岛素(insulin)
精品课件
(一)胰岛素(insulin) 1.胰岛素的生物学作用:
精品课件
一、下丘脑-垂体系统
下丘脑

丘 脑 垂 体 束
垂 体 门 脉
N垂体 腺垂体
2精品课件
下丘脑与腺垂体间的功能联系 下丘脑调节肽 ( hypothalamic regulatory peptide, HRP)
精品课件
下丘脑调节肽
种类
主要作用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 促进TSH释放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


糖皮质激素
精品课件
(二)肾上腺髓质 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分泌激素: ➢ 肾上腺素(epinephrine,E) ➢ 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 ❖ 血中E主要来源于髓质,NE主要来
源于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
精品课件
1.肾上腺髓质激素的生物学作用
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兴奋心脏
生,腺体增大
精品课件
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轴系的活动
(3) T3、T4的反馈调节
寒冷
T3、T4浓度↑ ① TSH合成、
释放↓ ② 降低腺垂体对
TRH的敏感性
4 精品课件 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轴系的活动
❖ 甲状腺的自身调节
➢ 最初碘浓度↑→ T3、T4合成↑ ➢ 血碘浓度继续↑:1mmol/L→10mmol/L
Regulation of thyroid function
❖ 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轴的调节 ❖ 甲状腺的自身调节 ❖ 自主神经对甲状腺活动的影响
精品课件
❖ 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轴的调节
寒冷
(1) TRH作用 促进TSH合成、分泌
(2) TSH作用
➢ 促进甲状腺激素
的合成与释放 ➢ 刺激腺细胞增
甲状腺摄碘能力:开始下降 → 消失 甲状腺激素: 合成、释放↓
精品课件
❖ 自主神经对甲状腺活动的影响 ➢ 交感神经兴奋 → T3、T4合成、释放↑ ➢ 副交感神经兴奋→T3、T4合成、释放↓
精品课件
三、肾上腺 (一)肾上腺皮质
肾上腺皮质激素
球状带 束状带 网状带
盐皮质H
(醛固酮)
糖皮质H
(皮质醇)
精品课件
二、甲状腺与甲状旁腺
(一)甲状腺
1.甲状腺激素:
➢四碘甲腺原氨酸
(T4)-又称甲状腺素
➢三碘甲腺原氨酸(T3)
T4的含量占绝大多数
T3活性比T4强
精品课件
3
1. 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
Physiologic role of thyroid ho(rm1o)n对e 代谢的作用
① 产热效应 ② 促进蛋白质合成 ③ 促进小肠糖吸收,促进糖原分解
麻醉对内分泌的影响
精品课件
Anesthesia and Endocrine System
第一节 内分泌系统概述
❖ 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两大系统
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 ❖ 内分泌系统
内分泌腺 内分泌细胞 精品课件
❖ 激素(hormone) ➢ 内分泌系统所分泌的、可传递
信息的高效能的生物活性物质
❖ 激素的作用
强,升高血压
❖ 作用:增强机体对有害刺激的抵抗力
精品课件
(2) 糖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 Secretion regulation of glucocorticoid
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轴
精品课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界刺激
— 下丘脑 — 下

CRH

短 反 馈
腺垂体
长 —反

腺 垂 体
-
-

ACTH



肾上腺皮质
应激刺激下:手术、创伤、失血 ACTH↑↑, GC↑↑, E↑,NE↑, GH↑,
PRL↑, ADH ↑, β-内啡肽↑ ,胰高血糖
素↑
精品课件
糖皮质激素在应激反应中的主要作用
① 减少有害介质的产生 ② 使能量代谢以糖代谢为中心,保证葡萄糖
对脑、心脏重要器官的供应 ③ 对儿茶酚胺的允许作用,使心肌收缩力增
(3)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 作用: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 临床:
甲亢:烦躁、易激动,睡眠差且 多梦,肌肉纤颤
甲低:表情淡漠,行为迟缓,记 忆力减退,终日思睡
精品课件
(4)心血管系统
☆ 作用:促进心血管的活动 心率↑,心缩力↑,心输出量↑
☆ 临床: 甲亢:心动过速,心悸
(5)其他:
精品课件
3. 甲状腺功能的调节
促进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
精品课件
④ 脂肪代谢•
➢ 促进脂肪酸氧化 ➢ 促E、NE、胰高血糖素的脂肪分解作用 ➢ 胆固醇:合成↑,分解↑↑(降胆固醇)
甲亢:物质分解代谢↑→食欲旺盛, 体重↓
精品课件
(2)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促进组织分化、生长与发育成熟 (尤其对脑和长骨)
婴幼儿缺乏: 呆小病
精品课件
➢ 降低血糖 ➢ 促进脂肪合成,抑制脂肪分解 ➢ 蛋白质合成↑、分解↓
精品课件
2.胰岛素的分泌调节 (1)血糖的作用:
血糖↑→胰岛素分泌↑ (2)氨基酸和脂肪酸的作用
氨基酸,脂肪酸↑刺激胰岛素分泌
(3)其他激素的调节作用
精品课件
(4)神经调节 ➢ 迷走神经→ACh→M→胰岛素分泌↑ ➢ 交感神经→NE→α2→胰岛素分泌↓
性H
精品课件
5
1.糖皮质激素 (1)糖皮质激素的作用
1)蛋白质、脂肪分解↑; 糖异生↑,抗胰岛素→血糖↑
2)RBC↑、血小板↑、淋巴C↓ 3)胃酸分泌↑、胃蛋白酶生成↑ 4)提高心血管对E、NE的敏感性
精品课件
5)参与应激反应
应激(stress): 当机体受到伤害性刺激时,机体发生一系 列适应性和耐受性的反应,称应激
促进LH与FSH释放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 促进ACTH释放
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GHRIH) 抑制GH释放,抑制LH,FSH,
(生长抑素)
TSH,PRL及ACTH的分泌
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
促进GH释放
促黑激素释放因子(MRF)
促进MSH释放
促黑激素释放抑制因子(MIF)
抑制MSH释放
催乳素释放因子(PRF)
促进PRL释放
催乳素释放抑制因子(PIF) 精品课件 抑制PRL释放
腺垂体的激素
➢ 促甲状腺激素(TSH):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 ➢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下丘脑-垂体-
肾上腺皮质轴
➢ 黄体生成素(LH)
下丘脑-垂体-性腺轴
➢ 促卵泡激素(FSH) ➢ 催乳素(PRL) ➢ 促黑激素(MSH) ➢ 生长激素(G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