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课件第14讲 自身免疫性疾病(第20章)
自身免疫性疾病 医学免疫学 PPT
医学免疫学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 MS)
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变 致病性自身抗原:髓磷脂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 MBP) 外周血及脑组织中存在致病性T细胞克隆:识别MBP 致病性T细胞克隆:Th1型:IL-2、IFN-γ、TNF Th细胞、巨噬细胞浸润性炎症,神经髓鞘细胞死亡
医学免疫学
➢ FasL—Fas异常
FasL-Fas缺陷Fra bibliotek自身免疫性淋巴细胞增生综合征(ALPS) 自身免疫病 SLE
FasL表达↑,破坏β细胞 → IDDM → MS
医学免疫学
➢ 多克隆旁路激活
T耐受 B活化
SAg旁路激活
医学免疫学
➢决定簇扩展(determinants spreading) T细胞先后对数种epitope产生级联应答
医学免疫学
II 型超敏反应所致的自身免疫病(1,2,3) 1、细胞膜的自身抗体(IgM、IgG)启动 ➢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新生儿溶血
医学免疫学
➢ 自身免疫性 溶血性贫血
医学免疫学
同种异型Ag—
“自身Ag”— 半抗原—
组织 细胞
+ 自身抗体(IgG、IgM)
AgAb—
多为IgM类,偶见 IgG、IgA类
多为IgG类
具有广泛的交叉反应性
特异性强
低亲和性
高亲和性
参与清除降解的自身抗原及衰老细胞 引起自身免疫病
医学免疫学
3、 自身免疫病基本特征 ➢ 自身抗体,Self-T ➢ 自身抗体,Self-T造成组织损伤或功能障碍 ➢ 病情的转归与自身免疫应答的强度紧密相关 ➢ 反复发作、慢性迁移 ➢ 女性多见 ➢ 遗传
《自身免疫性 疾病》课件
定期体检与筛查
定期体检
每年进行一次全面体检,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检查等 ,以便早期发现异常指标。
筛查特定疾病
根据家族史、年龄等因素,进行针对特定自身免疫性疾病的 筛查,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心理调适与压力管理
01
02
03
心理支持
寻求心理咨询或心理疏导 ,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 问题,保持心理平衡。
发病机制
遗传因素
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某些基因变异可能增加个体患自身 免疫性疾病的风险。
环境因素
免疫系统异常
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统存在 异常,如T淋巴细胞或B淋巴细胞功能 亢进等,导致机体对自身抗原的免疫 反应过强。
环境中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也 可能诱发自身免疫反应,如某些药物 、感染等。
临床表现观察
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如关节疼痛、 皮疹、发热等症状,结合其他检查结 果进行综合判断。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物理治疗
使用免疫抑制剂、抗炎药、生物制剂等药 物治疗,抑制自身免疫反应,缓解症状。
采用物理疗法,如温泉浴、按摩、针灸等 ,缓解疼痛和不适感。
手术治疗
生活方式调整
对于严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自身免疫 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等,可能需要 手术治疗。
03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
实验室检查
通过血液检查、免疫学检查等手段, 检测相关抗体、免疫细胞等指标,以 确定自身免疫反应的存在。
影像学检查
通过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 观察器官组织的形态和结构,排除其 他非自身免疫性疾病。
组织病理学检查
通过活检或手术获取病变组织,进行 病理学检查,观察病变组织的病理变 化,明确诊断。
《自身免疫性 疾病》课件
康复情况
患者年龄、性别、职业等基本信息 疾病类型、病程、症状等基本信息 治疗方案、药物、疗程等基本信息 康复效果、生活质量、心理状态等基本信息
经验教训与启示
早期诊断:及时发现症状,尽早治疗
治疗方案: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避免 过度治疗
患者教育:加强患者教育,提高自我管 理能力
心理支持:关注患者心理状况,提供心 理支持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Part Two
自身免疫性疾病概 述
什么是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 是一种免疫系统 攻击自身健康细 胞的疾病
常见症状包括关 节疼痛、疲劳、 皮疹等
病因包括遗传、 环境因素、感染 等
治疗方法包括药 物治疗、生活方 式调整等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分类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因
遗传因素:某些自身免疫性疾 病具有家族遗传倾向
添加标题
免疫细胞疗法:通过激活或抑制免疫细胞来治疗疾病,如CAR-T细胞疗法、PD-1/PDL1抑制剂等
添加标题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通过抑制免疫检查点来增强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杀伤能力, 如PD-1/PD-L1抑制剂、CTLA-4抑制剂等
其他治疗方法
免疫抑制剂:抑 制免疫系统,减 轻自身免疫反应
生物制剂:针对 特定免疫细胞或 分子进行治疗
激素治疗:通过 调节激素水平, 减轻自身免疫反 应
干细胞移植:通 过移植干细胞, 重建免疫系统
治疗进展
免疫调节:通过调节免疫系 统,改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 症状
药物治疗:使用免疫抑制剂、 生物制剂等药物进行治疗
干细胞治疗:利用干细胞移 植,修复受损的免疫系统
心Hale Waihona Puke 支持保持积极心态:积极面对疾病,保持乐观心态 建立支持系统:与家人、朋友、医生建立良好的支持关系 心理辅导:接受专业的心理辅导,缓解心理压力 参与社交活动:参与社交活动,增强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第二十章自身性免疫病
第二十章 自身性免疫病第一节 概述自身免疫(autoimmunity)是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的能力,存在于所有的个体,在通常情况下不对机体产生伤害。
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是机体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而导致的疾病状态。
机体对外来抗原免疫应答的结果通常是外来抗原的清除, 如清除细菌的毒素。
在对自身细胞或组织抗原发生免疫应答时,机体的免疫系统不能或不易清除自身的细胞或细胞间的抗原成分,而是持续不断地对其进行免疫攻击,结果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
和其它的疾病相比,自身免疫性疾病有下述特点:①患者体内可检测到自身抗体(autoimmune antibody)和/或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autoreactive T lymphocytes);②自身抗体和/或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介导对自身细胞或组织成分的获得性免疫应答,造成损伤或功能障碍;③病情的转归与自身免疫反应强度密切相关;④反复发作,慢性迁延。
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分为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organ specific autoimmune disease),患者的病变局限于某一特定的器官,由对器官特异性抗原的免疫应答引起。
典型的疾病有:桥本氏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 突眼性甲状腺肿(Graves’disease)和胰岛素依赖的糖尿病 (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IDDM)。
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又称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systemic specific autoimmune disease),患者的病变可见于多种器官和组织。
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 是典型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皮肤、肾脏和脑等均可发生病变,表现出各种相关的体征和症状。
自身免疫性疾病 ppt课件
多克隆旁路激活、
炎症刺激协同刺激分子表达异常、
自身抗原改变、
免疫复合物形成
ppt课件 33
医学免疫学
2. 使用免疫抑制剂 环孢菌素A、FK506: 抑制T细胞功能 硫唑嘌呤、环磷酰胺、氨甲喋呤 特异性TCR受体拮抗肽
ppt课件
34
医学免疫学
3. 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抗体或阻断剂 抗TNF-抗体 4. 口服自身抗原 对类风关有效 诱导耐受
ppt课件
14
医学免疫学
免疫忽视的打破
自身抗原(浓度太低) 免疫忽视,致自身应 答性T未被删除
损伤
多克隆激活剂
激活
ppt课件 15
医学免疫学
表位扩展(epitope
spreading)
优势决定基、隐蔽决定基
A g
T
是自身免疫病迁延并不断加重的原因。
ppt课件
16
医学免疫学
MHC-II分子的异常表达 致病性T细胞大量分泌IFN-γ
ppt课件
35
3.细胞外成分自身抗体引起
4.自身抗体-免疫复合物引起 5.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引起
ppt课件 22
医学免疫学
II 型超敏反应所致的自身免疫病(1、2、3)
1.细胞膜的自身抗体(IgM、IgG)引起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ppt课件
23
医学免疫学
2.细胞表面受体自身抗体引起
ppt课件
10
医学免疫学
(1) 免疫隔离部位抗原的释放 精子、眼球、脑、心肌、子宫等部位; 外伤、手术、感染
交感性眼炎、自身免疫性睾丸炎
ppt课件
11
医学免疫学
(2) 自身抗原发生改变 肺炎支原体感染 红细胞抗原改变
医学免疫学课件 第二十章 自身免疫性疾病
反复发作和慢性迁延
分类
器官特异性 器官非特异性
全身性/系统性
自身免疫病的免疫损伤机制
Ⅱ型超敏反应
Ⅲ型超敏反应
Ⅳ型超敏反应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
Tc→β细胞
多发性硬化症
自身抗体
自身抗体引起的细胞破坏
肺出血—肾炎综合征(Goodpasture’s综合征)
自身免疫性疾病
概述
概念
自身免疫 autoimmunity
机体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的现象
自身免疫病 autoimmune disease
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 答而导致的疾病
自身免疫病的基本特征
血液中可测到高效价的自身抗体和/或自 身应答性T淋巴细胞
自身抗体或自身应答性T淋巴细胞造成相 应的组织细胞损伤或功能障碍Leabharlann 非自身反应T细胞克隆 超抗原
APC
自身反应T细胞克隆
APC
超抗原激活作用
补体基因、Fas/FasL基因、 CTLA-4基因缺陷
自身免疫病与性激素的相关性
疾病 强直性脊柱炎 急性前葡萄膜炎 多发性硬化症 Graves病 重症肌无力 SLE I 型糖尿病 类风关 桥本氏甲状腺炎
0.3 <0.5 10.0 4-5 1 10-20 1 3 4-5
自身免疫病的防治原则
预防和控制病原体感染 使用免疫抑制剂及抗炎治疗
环孢菌素A、FK506→抑制T细胞功能
mAb
抗TNF-αmAb→RA 抗MHC或CD4 mAb →SLE、 RA
CKR拮抗剂
问题
何谓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病 自身免疫病的共同特征 自身免疫病的免疫损伤机制 自身免疫病发生的相关因素有哪些 自身免疫病的治疗原则
自身免疫性疾病PPT课件
1.年龄 2.性激素
性别 SLE
女: 男
10: 1
Graves
7: 1
28
1.AID发病的家族性倾向 2.MHC与AID易感性关联 3.自身免疫病的其他易感基因
补体基因、Fas/FasLIg基因缺陷
Ⅰ型糖尿病:单卵双生子—50% 双卵双生子—10%
SLE:单卵双生子—50%-60% 双卵双生子—5%
16
隐蔽抗原的释放 精子、眼内容物、神经髓鞘磷脂碱性蛋白 手术、外伤、感染
T
17
自身抗原发生改变:
生物、物理、化学(包括药物)等因素
肺炎支原体感染
红细胞抗原改变
变性IgG
抗自身IgG抗体(类风湿因子)
多种药物
如 甲基多巴
血细胞抗原改变
如 普鲁卡因酰胺 自身抗核抗体 如 青霉素、头孢菌素等+组织蛋白
类风湿性关节炎 (RA) 系统性红斑狼疮
自身抗原
免疫应答
甲状腺素及细胞
自身抗体
肾上腺细胞
自身抗体
胰岛 b细胞
TDTH,自身抗体
神经髓鞘蛋白
TDTH,CTL及自身抗体
红细胞膜表面蛋白
自身抗体
肾及肺部基底膜
自身抗体
乙酰胆碱受体
自身抗体(阻断)
甲状腺素受体
自身抗体( 刺激)
精子
自身抗体
脊椎关节
CTL?
胞核,心,肺,胃肠道, 自身抗体
乱 a.激动型: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刺激素(TSH)
受体的抗体 某些低血糖患者——胰岛素受体激动剂
样自身抗体
40
免疫学异常
LATS
针对甲状腺上皮细胞表面
TSHR的抗体;IgG.
自身免疫性疾病-医学免疫学课件1-17课件
用于检测病原体、自身抗体或肿瘤标 志物等。
用于检测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数目 和功能,以及细胞因子等的分泌水平。
抗体检测
通过检测血清中的抗体来判断机体是 否感染某种病原体或疫苗接种是否成 功。
03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学机 制
自身抗原的形成与识别
自身抗原的形成
在生物体正常生理过程中,某些 自身抗原可能发生变异或错误表 达,从而形成能够被免疫系统识 别的自身抗原。
自身抗原的识别
免疫系统中的T细胞和B细胞能够 通过其表面的受体识别自身抗原 ,并将其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 引发免疫应答。
自身免疫应答的触发与维持
触发因素
某些外部因素如感染、药物、化学物 质等可能刺激免疫系统,导致对自身 抗原的免疫应答被触发。
维持机制
自身免疫应答一旦被触发,会通过正 反馈机制不断放大和维持,导致持续 的自身免疫攻击。
免疫调节异常
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 的识别出现异常,导致自 身免疫反应过度或持续发 生。
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03
04
患病率
自身免疫性疾病在人群中的患 病率较高,但不同疾病发病率
存在差异。
性别差异
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在性别上 存在差异,如女性更易患系统 性红斑狼疮、甲状腺疾病等。
年龄分布
多数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年龄 早,但也有一些疾病在老年人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01
组织损伤
自身免疫攻击导致组织器官受到损伤,引发相应的症状和体征。
02
炎症反应
炎症反应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特征,可导致组织水肿、炎症细胞浸
润等。
03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分类与临床表现
自身免疫性疾病疾病PPT演示课件
3
病情观察与记录
指导家属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症状、体 征等,并做好记录,以便及时向医生反馈。
06
预防策略及研究进展
预防策略制定
遗传因素筛查
通过对特定基因变异的筛查,识别高风险人群,提供个性化预防 建议。
生活方式干预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充足睡眠、适度运动等,以 降低疾病风险。
避免环境诱因
自身免疫性疾病
汇报人:XXX 2024-01-16
contents
目录
• 自身免疫性疾病概述 • 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介绍 • 实验室检查与辅助诊断技术 • 治疗原则及药物选择 •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 预防策略及研究进展
01
自身免疫性疾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指机体免疫系 统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而导 致的疾病状态。
THANKS
感谢观看
解症状。
保护靶器官
针对受累的器官和系统 ,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延缓病情进展。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 年龄、性别、生育要求 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
治疗方案。
长期监测与管理
建立长期随访制度,监 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 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生
活质量。
药物选择及作用机制
01
糖皮质激素
具有强大的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可迅速缓解病情,但需注意副作用和
减少接触可能引发自身免疫反应的环境因素,如某些化学物质、 感染等。
疫苗研发与应用前景
治疗性疫苗
针对特定自身免疫性疾病,研发能够调节免疫反应的疫苗,以减轻 疾病症状或延缓疾病进展。
预防性疫苗
探索针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预防性疫苗,通过激发人体免疫系统, 防止疾病的发生。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学检验ppt课件
斑点型
核内颗粒状荧光
抗ENA
MCTD、SLE、PSS、SS、PM
核仁型
核仁有荧光
抗核仁抗体
PSS、雷诺现象、SLE
着丝点型
核浆细小相同颗粒荧光
抗着丝点
PSS、CREST综合征
34
均质型
抗核抗体核型
着丝点型
核仁型
斑点型
35
例: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法) 测定抗dsDNA抗体
36
用ELISA间接法检测抗ds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和抗核小体抗体。
2. ELISA法
37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待检血清
按分子大小分开不同区带
分离
转印
NC膜上
抗ENA与膜上相应抗原带结合
抗人IgG·HRP
NC—ENA—抗ENA—抗人IgG·HRP—显色
3. IBT法
38
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 是抗变性IgG的 自身抗体,为19S的IgM,也可见7S的IgG和IgA。 与人变性IgG结合,不与正常IgG发生凝集反应。 RF出现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中,约70%~ 90%的血清中和约60%的滑膜液中可检出IgG类RF;
对SLE有高特异性;SLSLE活动期增高
药物疗效
抗dsDNA抗体
抗DNA抗体
26
抗组蛋白抗体(anti-histonic antibody,AHA): 由H1、H2A、H2B、H3和H4五个亚单位,各自都 有特异性抗体;
AHA
检出百分率
抗dsDNA
50
70
90
100
药物诱导性狼疮只能检出此
第二十章 免疫学防治.ppt课件
新型疫苗
亚单位疫苗(subunit vaccine)
去除病原体中无关或有害成分,保留有效免疫原 成分而制备的疫苗。如提取细菌的有效成分多糖 制备细菌多糖疫苗(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肺炎 球菌多糖疫苗、b型流感杆菌多糖疫苗)
结合疫苗(conjugate vaccine)
体外将肿瘤抗原、肿瘤抗原多肽、肿瘤提取物APC→免疫肿瘤患者。
肿瘤的免疫治疗——DC疫苗
过继免疫治疗
自体免疫效应细胞过继免疫疗法
取自体淋巴细胞→体外增殖、激活→ 回输体内
包括:LAK、TIL(肿瘤浸润淋巴细 胞)、CIK等。
造血干细胞移植
骨髓移植 外周血干细胞 脐血干细胞
干细胞移植类型
抗细胞因子单抗 抗IL-1、TNF单抗——中和作用,减轻炎症反应,治 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慢性炎症性疾病。
抗体靶向治疗——生物导弹
一、抗体为主的免疫治疗
单克隆抗体(第二代,鼠源性)
抗细胞表面分子的单抗 抗细胞因子单抗 抗体靶向治疗
存在问题:
对肿瘤抗原特异性认识不完全; 鼠源单抗可引起超敏反应(产生抗鼠源性抗体); 体内注射单抗易被血循环中游离抗原封闭
制剂特点
死,强毒株
活,无毒或弱毒株
接种量及次数 量较大,2-3次
量较小,1次
保存及有效期
易保存,
不易保存,
有效期约1年
4℃冰箱内数周
免疫效果
较低,
较高,维持3-5
维持数月-2年
年甚至更长
————————————————————————
传统疫苗
类毒素(toxoid)
用细菌外毒素经0.3-0.4%甲醛处理制成,接种 后可诱导机体产生抗毒素。
自身免疫性疾病课件
女/男
0.3 < 0.5 10.0 4-5 1 10-20 1 3 4-5
第三节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损伤机 制及典型疾病
介导成分
抗
二、类超型I 敏反速应发名型的、称过分敏型类
II
慢性并发症:大血管病变——冠心病、脑血管病 小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 眼部并发症——视网膜水肿、白内障等 神经系统并发症——感觉异常、运动神经受累 糖尿病足——足部溃疡、坏疽
糖尿病的诊断
血糖监测:电子血糖分析仪
采血针 专用试 条
采血笔
空腹血糖:正常范围是 3.9-6.1 mmol/L,高于7.0 mmol/L诊断为糖尿病, 6.1-7.0 mmol/L间称为空腹血糖增高 饭后两小时的血糖 :正常餐后两小时血糖范围是 3.9-7.8 mmol/L。餐后血 糖 的诊断标准是 11.1 mmol/L以上。7.8-11.1 mmol/L间称为餐后血糖增高。
3.调节性 T细胞的功能失常 有CD4+CD25+Treg 功能异常
4.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发生障碍 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 AICD):激活的效应淋
巴细胞在行使效应功能后死亡的现象。 Fas基因 突变的个体可发生系统性自身免疫综合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5.淋巴细胞的多克隆激活
革兰阴性菌、CMV\EBV、HIV均为B细胞的多克隆激活剂。
sites):脑、睾丸、眼球、心肌和子宫。手术、 外伤、感染时该部位的抗原可释放出来 。
2.自身抗原的改变
生物、物理、化学以及药物等因素可以使自 身抗原发生改变。
3.分子模拟免疫隔离部位抗原的释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由CD8+T细胞介导: 患者体内存在的自身反应性CD8+T细胞持续杀伤胰岛β 细胞,致使胰岛素分泌严重不足。
*EAE(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由CD4+Th1介导: 自身抗原为髓鞘碱性蛋白(MBP),刺激并激活特异的Th1 细胞,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引起炎症细胞侵润,从而引 发多发性硬化症。
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损伤机制 及典型疾病
异常自身免疫应答的发生机制主要在于“自身耐受的 破坏”,机体产生自身抗体和(或)致敏淋巴细胞,损 伤表达相应自身抗原的靶器官组织,导致疾病发生。
1.自身抗体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2.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1.自身抗体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三、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的相关因素
1.免疫隔离部位抗原的释放 2.自身抗原发生改变 3.微生物感染 4.表位扩展 5.免疫忽视 6.遗传 7.性别
1.免疫隔离部位抗原的释放
免疫隔离部位是指脑、睾丸、眼睛和子宫等部 位,是与机体的免疫系统处于相对隔绝的自身 组织或细胞成分。
精子、眼内容物、神经髓鞘磷脂碱性蛋白等
2.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是机体对自身抗原 产生免疫应答而导致的疾病状态。
3.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特点:
(1)自身抗体和(或)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 (2)组织损伤或功能障碍。 (3)病情与自身免疫应答的强度密切相关。 (4)反复发作,慢性迁延。
4.自身免疫性疾病分类
1.预防和控制微生物感染
2.应用免疫抑Biblioteka 剂环孢菌素A和FK506 特异性TCR受体拮抗肽 T细胞疫苗。
3.抗炎治疗
皮质激素、水杨酸制剂、前列腺素抑制剂及 补体拮抗剂等。
4.新型免疫治疗
细胞因子抗体: 抗TNF单抗→类风湿关节炎;
细胞因子受体阻断剂: 可溶性TNF受体-IgG1Fc融合蛋白、IL-1
手术、外伤、感染
交感性眼炎、自身免疫性睾丸炎
2.自身抗原发生改变
生物、物理、化学以及药物等均可使自身抗原 发生改变而引起自身免疫病。
肺炎支原体感染 → 红细胞抗原改变
中性粒细胞吞噬病原体时释放的溶酶体酶 IgG变性 抗自身IgG抗体(类风湿因子)
甲基多巴 → 血细胞抗原改变
慢性病毒感染造成的自身免疫
3.微生物感染
(1)分子模拟----实际上就是共同抗原或交叉抗 原效应。如链球菌与人肾小球基底膜和心肌内膜 有共同抗原,故链球菌感染可导致急性肾小球肾 炎和风湿病。
(2)释放免疫隔离部位的抗原。
(3)多克隆激活: 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超抗原SEA。
4.表位扩展
免疫系统在对自身抗原或病原体的持续应答过程中,
(1)细胞破坏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抗体与细胞表面抗原结合后引起的损伤机制:
A.CDC(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 B.调理作用 C.ADCC。 D.嗜中性粒细胞的破坏细胞作用。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型不合引起的输 血反应和肺出血肾炎综合征等。
(2)器官功能紊乱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抗体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过度刺激器官功能(如 Graves 病 ) , 或 阻 断 受 体 与 配 体 结 合 , 抑 制 器 官 功 能 (如重症肌无力)。
甲状腺功能亢进
(3)免疫复合物引起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患者体内存在自身细胞核抗原的自身IgG抗体(抗核抗 体),这些抗体与细胞核抗原物质形成大量的免疫复合 物;
IC沉积在各种组织(如皮肤、肾小球、关节、脑等)的 小血管壁,激活补体引起细胞损伤;
损伤细胞释放出的核抗原物质又导致产生更多的自身 抗体,进一步加剧损伤。
诱发应答的抗原表位数目不断增加的现象称为表位扩
展。
激活免疫应答
抗原表位
优势表位 隐蔽表位
初始接触时 后续免疫应答中
表位扩展是自身免疫病迁延并不断加重的原因
A
g
T
5.免疫忽视
免疫忽视是指对低水平自身抗原不发生自身反应 性免疫应答的现象。
可能由于大多数自身抗原在细胞表面的抗原肽的 数量低于激活T淋巴细胞所需的数量,才导致了免 疫忽视。
(1)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患者的病变局限于某一特定的器官, 由对器官特异性的抗原的免疫应答 引起。如桥本甲状腺炎、突眼性甲 状腺肿(Graves’ disease)、胰岛素 依赖型糖尿病等。
(2)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又称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 的病变可见于全身多种器官和组织。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皮肤、 肾和脑等均可发生病变。
第十四讲 自身免疫性疾病
(第18章,P189)
[目的要求]
1.掌握自身免疫与自身免疫病的概念和分类。 2.熟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损伤机制与典型疾病。 3.了解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的相关因素、诊断及治 疗原则。
一、自身免疫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概述
1.自身免疫(autoimmunity):免疫系统对自身产生的免疫应答。
免疫忽视可被一些因素打破:如多克隆激活剂、 协同刺激因子和细胞因子等。
6.遗传
AID常有家系发病的现象
HLAII类分子DR3----重症肌无力、SLE、胰岛 素依赖型糖尿病等。 B27----强直性脊柱炎。
7.性别
女性多发性硬化症和SLE的可能性比男性大10~20 倍,可能与雌激素有关。
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原则
Graves病:血清中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的自身IgG抗体, Ab与TSHR结合模拟了促甲状腺素的作用,进而发生甲状腺功 能亢进。
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存在抗乙酰胆碱受体的自身抗体, Ag-Ab结合后,并使之内化减少,从而使肌细胞对运动神经 元释放的乙酰胆碱的反应性降低,出现进行性肌无力。
Graves病
受体拮抗蛋白等
用细胞因子调节Th1及Th2功能平衡等; 口服自身抗原诱导自身耐受等。
[重点和难点]
重点:*自身免疫与自身免疫病的概念和分类;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损伤机制与典型疾病。
难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损伤机制及发病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