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语文,具体章节及内容如下:第一章:《古诗十九首》详细内容:包括《行行重行行》、《青青园中葵》等十九首古诗的学习与鉴赏。
第二章:《白杨礼赞》详细内容:学习《白杨礼赞》的作者、背景、内容、艺术特色等。
第三章:《背影》详细内容:学习《背影》的作者、背景、内容、艺术特色等。
第四章:《阿长与<山海经>》详细内容:学习《阿长与<山海经>》的作者、背景、内容、艺术特色等。
二、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教材中的古诗、散文等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优美词句,提升写作水平。
3.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家庭观念和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1. 《古诗十九首》的鉴赏与分析。
2. 《白杨礼赞》、《背影》、《阿长与<山海经>》等散文的作者背景、内容、艺术特色的理解。
教学重点:1. 《古诗十九首》的背诵与赏析。
2. 散文作品的主题思想与艺术表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引入新课。
2. 新课内容学习(1)学习《古诗十九首》,引导学生进行背诵、赏析。
(2)学习《白杨礼赞》,了解作者背景,分析课文内容,探讨艺术特色。
(3)学习《背影》,了解作者背景,分析课文内容,探讨艺术特色。
(4)学习《阿长与<山海经>》,了解作者背景,分析课文内容,探讨艺术特色。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题目进行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及时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古诗十九首:列出课文,标注重点词语。
2. 白杨礼赞:列出作者、背景、内容、艺术特色。
3. 背影:列出作者、背景、内容、艺术特色。
4. 阿长与<山海经>:列出作者、背景、内容、艺术特色。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古诗十九首》。
(2)根据课文内容,分析《白杨礼赞》、《背影》、《阿长与<山海经>》的艺术特色。
全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共69页)
全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共69页)目录1消息二则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3“飞天”凌空4一着惊海天5藤野先生6回忆我的母亲7列夫·托尔斯泰8美丽的颜色9三峡10短文二篇11与朱元思书12唐诗五首13背影14白杨礼赞15散文二篇16昆明的雨17中国石拱桥18苏州园林19蝉20梦回繁华21《孟子》二章22愚公移山23周亚夫军细柳24诗词五首1消息二则1.熟悉课文内容,了解渡江战役的规模和意义,感受作者体现在消息中的情感与立场。
2.了解消息的要素和结构,分析消息的特点。
3.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层次,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简洁及情感鲜明的特点。
第1课时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导入新课1949年4月21日,中国大地上打响了一场战役,这场战役影响着整个中国的未来走向,关系着中国广大劳动人民能否战胜官僚、地主等资产阶级而获得翻身的幸福。
这场战役是什么呢?它具体是怎样打响的?今天,就让我们通过一篇新闻来了解这场战役的动态。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了解渡江战役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字润之。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同时也是优秀的诗人与书法家。
渡江战役:1949年,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该日凌晨发起渡江战役。
文体链接:“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用概括叙述的方式和简明扼要的文字对国内外最新发生的有价值的社会典型事实所做的准确简短的报道。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新闻报告第1课:《消息》第2课:《人物通讯》第3课:《新闻小故事》2. 第二单元:人物春秋第4课:《回忆我的母亲》第5课:《背影》第6课:《我的老师》3. 第三单元:说明文第7课:《中国石拱桥》第8课:《苏州园林》第9课:《故宫博物院》4. 第四单元:诗歌第10课:《春》第11课:《济南的冬天》第12课:《雨的四季》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新闻报道、人物传记、说明文和诗歌的基本特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他们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新闻报告的写作方法、说明文的逻辑结构和诗歌的韵律美。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写作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案例、图片或视频,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例如:播放新闻视频,让学生了解新闻报告的特点。
2. 新课内容学习:(1)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课堂讲解: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分析课文的结构、写作方法和语言特点。
(3)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设计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4)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与课文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用大号字体书写,突出教学主题。
2. 内容:用不同颜色粉笔,标出重点、难点,简洁明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结合第一单元新闻报告的特点,编写一篇新闻稿。
(2)以第二单元某位历史人物为素材,写一篇人物传记。
(3)选择第三单元的一篇说明文,分析其逻辑结构,并仿写一篇说明文。
(4)以第四单元的诗歌为素材,写一首现代诗。
2. 答案:教师对作业进行详细批改,给出指导性意见。
2024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诗词、散文欣赏诗歌:《登高》、《钱塘湖春行》散文:《背影》、《荷塘月色》2. 第二单元:说明文阅读与写作说明文:《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3. 第三单元:古诗文阅读与欣赏诗词:《静夜思》、《夜雨寄北》古文:《三峡》、《醉翁亭记》4. 第四单元:现代文阅读与写作小说:《社戏》、《孔乙己》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二、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诗词、散文、说明文、古诗文、现代文等不同文学体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技巧,提高语文素养。
3. 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古诗文阅读与欣赏、现代文阅读与写作。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学体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提高写作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登高》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描述一次自己登山的经历,从而引出诗人的情感。
2. 新课内容讲解:(1)诗词、散文欣赏: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理解作者的情感。
(2)说明文阅读与写作:学习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分析说明文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3)古诗文阅读与欣赏:解析古诗文中的难点字词,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4)现代文阅读与写作: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学习如何进行人物描写和情感表达。
3. 例题讲解:针对不同文学体裁,设计典型例题,进行详细讲解。
4. 随堂练习:针对新课内容,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重点,如下所示:1. 第一单元诗歌:《登高》、《钱塘湖春行》散文:《背影》、《荷塘月色》2. 第二单元说明文:《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3. 第三单元诗词:《静夜思》、《夜雨寄北》古文:《三峡》、《醉翁亭记》4. 第四单元小说:《社戏》、《孔乙己》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本节课所学,选择一首诗词进行仿写。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8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8篇)八年级的上册语文教案篇一《三峡》是一篇文质优美的文言文,选自郦道元的《水经注》,是一篇经典传世之作,不仅详细介绍了三峡的地貌特征,还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为了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特征并感受文章之美。
在教学时,我向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课文。
2、反复朗诵中感悟三峡的优美风光,品味语言的精妙。
3、掌握学习方法,轻松背诵。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以“读”贯穿始终,让学生通过对课文多遍不同形式的读,如:默读、轻读、朗读等,在读中完成学习目标。
整个课堂都是学生在读,在说,在品,在记,老师只起着引导的作用。
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程度的发挥。
语文课“语文味”的特点得到充分体现。
在学生对《三峡》一文精度细品的基础上,我积极引导学生掌握背诵的方法,分清层次,理解文章,掌握重点字词,众所周知,没有提问的课堂,是不完整的课堂,而有章法的朗读,再配以美妙的音乐,让学生愉快地学习,轻松地收获。
整个语文课堂变成了欣赏美、感悟美、收获美的场所。
本节课学生很好地掌握了相关的朗读技巧,提升了学生“读中品”、“读中悟”的能力。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二教学目标:一、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通过练习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解题能力。
二、通过中考链接,深入体会大自然中的树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练习的过程及讲解练习的过程是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也是传授给学生学习方法的一个途径,更是检测学生对于学习方法掌握程度的一个很有效的方法,每一次的练习都会有不同的方法让学生来学习、来训练。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通过课内的习题,举一反三,引导学生掌握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二、难点:对于各题目中的要求,正确理解文本的含义,特别是中考链接,要一边复习所学的方法,一边掌握新学的方法。
练习很好讲,但是要让学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方法,那就不简单了,学生往往对于这道题会解了,也掌握了解题的方法,说起来是头头是道,但是同样的问题,却望而却步了,关键在于不会举一反三,每次的练习讲解并不能马上解决问题,但是会让学生离成功更进一步的。
【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1、消息两则【知识与能力】1.了解新闻的六要素和新闻结构的五部分,理清文章内容、层次并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简洁、情感鲜明的特点。
2.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的胜利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过程与方法】1.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运用所学知识阅读、分析、评价新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2.认识中国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伟大奇迹,认识中国革命的胜利之不易。
珍惜革命成果,珍惜我们现在的生活。
1.把握消息的结构要素。
理解新闻内容和新闻的特点,把握战争的主题。
2.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3.理解文中议论的作用。
第1课时《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导入新课俗话说:足不出户,能知天下事。
现代社会中我们可以依靠什么知晓天下大事呢?生答:“新闻联播”、《人民日报》等。
是的,我们通过电视、报纸、络知道天下大事,了解世界变化。
而刚才大家看到的是哪种类型的电视节目?哪种类型的报刊文章?生答:新闻、消息、通讯。
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学习消息的阅读和写作。
二、资料助读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字润之,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军事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著有《毛泽东选集》。
文体知识:新闻是满足人们信息传播与交流需求的一种实用性文体,是新闻作者对新近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的结构:●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一般包括引标题、主标题、副标题。
●导语:是消息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
是消息中最主要的事实,是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材料,是一则消息报道的价值所在。
●主体:承接导语,对消息事实进行具体的叙述与展开。
●背景:是新闻事实发生的历史条件或现实环境。
2024年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2024年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散文欣赏第1课:《背影》第2课:《济南的冬天》第3课:《雨的四季》第4课:《昆明的雨》2. 第二单元:诗词欣赏第5课:《登高》第6课:《望岳》第7课:《春望》第8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散文和诗词的基本知识,提高文学素养。
2. 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技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词的意境理解和散文的情感把握。
2.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以及相关文学技巧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示例:第一单元导入,展示不同季节的雨景图片,让学生感受雨的美丽。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针对课文内容进行思考。
示例:针对《背影》一文,引导学生思考父爱的伟大和深沉。
3.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进行详细讲解。
示例:讲解《登高》一诗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4.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示例:针对《济南的冬天》一课,设计描述家乡冬天的练笔题。
5.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示例:讨论《春望》一诗中的爱国主义情怀。
六、板书设计1. 第一单元:第1课:《背影》父爱如山第2课:《济南的冬天》描述家乡冬天2. 第二单元:第5课:《登高》意境、修辞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写一篇关于亲情的作文。
分析一首自己喜欢的诗词,说明喜欢的原因。
2. 答案:作文答案:略。
诗词分析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布置相关阅读任务,提高学生的阅读量。
推荐相关文学名著,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学内容应紧扣教材章节,注重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0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0篇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情感朗读,感受反法西斯阵营军民用鲜血凝成的情谊。
2、行动探究,体会南斯拉夫母亲的内心活动。
3、语言品味,感悟本文真挚感人的人性美。
教学重难点朗读。
探究。
体味南斯拉夫母亲丰富的内心世界。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教学准备:解决字词;查阅资料(二战有关资料)●教学设计:一、创设情景,烛光引读。
教师呈现《烛光里的妈妈》图片。
同学们,我们面对着摇曳的烛光会有怎样的感受呢?是啊,面对这样的烛光,我们感受到了老师那份情同__的爱。
可同样的蜡烛,在南斯拉夫老妇人的手里,却有着不同的意蕴,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习西蒙诺夫的《蜡烛》,它会使我们感受到怎样的一种超越国界的情感呢?(板书课题及作者)作者简介:西蒙诺夫,苏联作家。
生于军官家庭。
1934年开始写作。
1939年任军事记者,以后一直从事战争题材的创作。
作品《我城一少年》《俄罗斯人》《日日夜夜》《俄罗斯问题》《友与敌》均获斯大林奖金,《生者与死者》获列宁奖金。
二、诵读积累,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自读课文,概述课文内容。
2、这是一篇战地通讯,它主要是记叙的成分,你能找出其中的六要素吗?3、读了课文后,你又感受到了什么?这是一首赞美诗,一曲颂歌,赞美反法西斯同盟国各国战斗的友谊,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三、合作探究,微观体察。
设置问题情景一:课文以蜡烛为题,这里的烛光,你认为有什麽特殊的象征意义呢?讨论明确:红军烈士生命之光;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是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象征。
设置问题情景二:课文中的老妇人,是本文的主人公,你能概括一下她的形象吗?讨论明确:①老妇人饱受德法西斯强盗侵略之苦,她对侵略者满怀深仇大恨,他渴望解放,渴望和平,她对苏联红军满怀敬意。
②年轻的红军战士牺牲在南斯拉夫的国土上,他无比沉痛,她向烈士奉献自己的爱戴和敬意。
③他为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所激励变得无所畏惧,她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境界,她不怕艰难,安葬烈士。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1消息二则【导学目标】1.学习读新闻的方法。
了解不同新闻体裁的特点,培养同学们阅读新闻的能力。
2.认真阅读课文,把握新闻的特点和结构。
(重点)3.能边读课文边揣摩作者的态度与倾向,培养同学们独立思考的习惯。
(难点) 4.感受人民解放军的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课时计划】2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同学们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让同学们围绕“自我研学”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我研学”中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我研学”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同学们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了。
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扑面而来的就是国内外各种刚刚发生的新闻报道。
新闻便成了我们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可真是足不出户,尽知天下事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则新闻,它们高屋建瓴,大气磅礴,是新闻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出自一代伟人毛泽东之手。
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芜.湖(wú)摧枯.拉朽(kū)溃.退(kuì)荻.港(dí)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溃退:因被打垮而后退。
经营:筹划、组织、管理。
摧枯拉朽:枯:指枯草,朽:指烂了的木头;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2024年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2024年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2024年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具体章节及内容如下:1. 第一单元:散文阅读与欣赏第1课:《背影》第2课:《济南的冬天》第3课:《长江三峡》第4课:《大自然的语言》2. 第二单元:诗词阅读与鉴赏第5课:《诗词五首》第6课:《诗词三首》第7课:《诗词两首》3. 第三单元: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第8课:《愚公移山》第9课:《扁鹊见蔡桓公》第10课:《狼》第11课:《为学》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散文、诗词、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2. 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提高审美情趣,培养文学素养。
3. 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包括表达、交流、写作等。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文言文的阅读与理解、诗词的鉴赏。
2. 教学重点:散文、诗词、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语文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课文注释、词典、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单元:展示不同季节的风景照片,引导学生体会散文中的自然美。
第二单元:播放古典诗词吟诵视频,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第三单元:讲述古代文化故事,引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2. 课文学习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讲解课文难点,指导阅读方法。
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以课文为例,讲解散文、诗词、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设计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第一单元:散文阅读方法与技巧2. 第二单元:诗词鉴赏方法与技巧3. 第三单元:文言文阅读方法与技巧七、作业设计1. 课后作业题目:第一单元:描写一个你熟悉的季节,要求运用散文的写作技巧。
第二单元:选择一首诗词,分析其艺术特色,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第三单元:翻译一篇文言文,并概括其主要内容。
2. 答案示例:第一单元:例文《秋天的校园》。
第二单元:示例:《静夜思》艺术特色分析及个人感受。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案(全册完整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案(全册完整版)1消息二则教学目标1.了解消息的要素和消息结构,分析消息的特点。
知识与技能2.理清文章内容、层次并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简洁、情感鲜明的特点。
通过朗读、默读、批注方式来把握作品内容及作过程与方法者的情感,并在交流互助中深化理解。
1.感受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2.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第1课时《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学习目标1949年4月21日,中国发生了一件决定未来走向的大事。
这节课,让我们共同学习课文《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了解那个重要时刻。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把握文体特点提问1:反复朗读课文,勾画出这则消息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明确:时间:二十一日,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芜湖、安庆之间;人物:三十万人民解放军;事件:渡过长江。
提问2:参看课文批注,思考: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迅速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样说?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比较完整地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么说?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具体地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么说?你的告知的方式和消息的哪些部分相对应?明确:迅速告知: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完整地告知: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具体地告知: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迅速告知对应消息标题;完整地告知对应消息导语。
具体地告知对应消息主体。
提问3:标题、导语、主体三者具有什么关系?明确:标题、导语、主体三者叙说的都是同一事件,但在具体程度上有不同。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新闻、人物通讯、故事;2. 第二单元:诗歌、散文、小说;3. 第三单元:说明文、议论文、演讲稿;4. 第四单元:成语、俗语、谚语。
二、教学目标2. 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增强审美鉴赏能力;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各种文体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2. 教学重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文学素养,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新课内容:详细讲解各章节的文体特点、写作技巧、阅读方法;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讲解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思路;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具有针对性的作业,巩固所学。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各章节文体特点、重点知识点、典型例题;2. 板书布局:合理规划板书空间,突出重点,层次分明。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阅读课文,回答课后问题;(2)结合所学,仿写一篇新闻、散文、议论文等;(3)积累本节课所学的成语、俗语、谚语,并了解其含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课外读物,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1. 确保文体多样,涵盖新闻、诗歌、散文、小说、说明文、议论文等;2. 教学内容应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3. 注重教材的实用性,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的设定2. 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鉴赏能力,提高人文素养;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课堂讨论、辩论等形式,锻炼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1. 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各种文体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补充说明:针对不同文体的写作技巧进行详细讲解,结合例文进行分析,让学生在实际写作中运用所学技巧,逐步提高写作水平。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完整版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完整版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新闻报告《芦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2. 第二单元:人物描写《秋天的怀念》《背影》3. 第三单元:说明文《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4. 第四单元:诗歌鉴赏《望岳》《钱塘湖春行》5. 第五单元:文言文《三峡》《记承天寺夜游》6. 第六单元:小说《孔乙己》《范进中举》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知识视野。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文言文的理解与翻译。
诗歌的鉴赏方法。
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2.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文PPT。
相关图片、视频资料。
2. 学具:课文预习笔记。
课堂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新闻、故事、图片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讲解:精讲课文,分析文章结构、写作技巧、表达手法等。
3. 例题讲解:精选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
4.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课文及作者。
2. 课文结构及重点句子。
3. 解题思路及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模仿课文写作风格,写一篇作文。
2. 答案:课后练习题答案。
作文范文及点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知识视野。
组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安排与课文重点的把握。
2. 教学目标的具体制定与实现。
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与针对性教学。
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的设计。
5.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与清晰度。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再诵读中体味*的意境。
背诵并默写课文。
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文意。
2、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
3、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背诵并默写课文。
2、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
了解以声衬静、动静结合、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亲近自然归隐山林的志趣,体会文中蕴含的热爱自然思想感情。
课前预习:1、借助注释工具书了解课文大意。
2、查阅资料,了解陶弘景的生平。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大自然是崇高的、卓越而美丽的。
它煞费心机,创造了世界。
我们无不为雄奇险拔、清幽秀色所陶醉。
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高山大岳,千流百川,曾引无数文人墨客的无限情思,就请你细细品读陶弘景的写景小品文《答谢中书书》,读完后你一定会觉得江南的山水真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是一首流动的山水诗呢!二、作者及写作背景(一)、学生交流所查到的资料,教师补充。
陶弘景--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
又被称为"山中宰相"。
他的《答谢中书书》,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
"山中宰相"--齐高帝曾经召他进宫陪伴太子读书。
后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句曲山(今茅山)。
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
梁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
因此,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
陶一生好松。
每当轻风吹拂松枝,发出"沙沙"的声响时,他就象听到仙乐一样如痴如狂。
有时,他竟一人进山,专去听山野松涛之声,人又称之"仙人"。
多媒体显示:陶弘景(452~536),字通明,南朝梁时丹徒秣陵(今江苏省江宁县)人。
他曾经担任诸王的侍读,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后隐居句曲山,可是"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
2024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古诗文阅读:第一章《古诗十九首》;2. 现代文阅读:第二章《背影》,第三章《安塞腰鼓》;4. 作文指导:第四章《如何写好记叙文》。
详细内容涵盖古诗文鉴赏、现代文阅读理解、作文写作技巧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古诗文的基本阅读和鉴赏方法,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2. 提高现代文阅读理解能力,学会分析文章的主题、结构、手法等;3. 学会运用记叙文写作技巧,提高作文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古诗文鉴赏、现代文阅读理解、作文写作技巧的运用;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知力、理解力和创造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a. 古诗文阅读:展示一幅古诗意境的图片,让学生猜一猜是哪首诗,进而引入《古诗十九首》的学习;b. 现代文阅读:播放一段《背影》的电影片段,让学生谈谈对父爱的理解,引入文本学习;c. 作文指导:让学生讲述一次难忘的经历,引入记叙文写作技巧的学习。
2. 新课内容展示与讲解:a. 古诗文阅读:详细讲解《古诗十九首》中的重点诗句,分析其韵律、意境等;b. 现代文阅读:分析《背影》、《安塞腰鼓》的主题、结构、手法等;c. 作文指导:讲解记叙文的写作技巧,如如何设置悬念、如何描绘细节等。
3. 随堂练习:针对新课内容,设计相应的练习题,巩固所学;a. 古诗文阅读:让学生翻译一首古诗,并分析其意境;b. 现代文阅读:让学生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如描写、议论等;c. 作文指导:让学生现场完成一篇记叙文习作。
六、板书设计1. 古诗文阅读:列出重点诗句,标注韵律、意境等;2. 现代文阅读:列出文章主题、结构、手法等;3. 作文指导:列出记叙文写作技巧。
七、作业设计1. 古诗文阅读:翻译一首古诗,并分析其意境;2. 现代文阅读:分析一篇文章的写作手法,如描写、议论等;3. 作文指导:以“我的成长故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诗词五首《沁园春·雪》《雨霖铃·寒蝉凄切》《钱塘湖春行》《赤壁赋》《夜泊牛渚怀古》2. 第二单元:散文四篇《背影》《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囚绿记》3. 第三单元:说明文三篇《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4. 第四单元:小说四篇《孔乙己》《范进中举》《口技》《变色龙》二、教学目标1. 深入理解诗词、散文、说明文、小说等不同文学体裁的特点,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学习作者的表达技巧,培养自己的写作能力。
3. 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提高审美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词的韵律、意境、情感的理解与把握。
散文的意境、情感、语言的品味。
说明文的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结构的分析。
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描写的分析。
2. 教学重点:各类文学体裁的特点及表达技巧。
鉴赏作品的艺术魅力,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挂图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旅游经历,激发学生对诗词、散文的兴趣。
通过观看纪录片,让学生了解说明文的现实意义。
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深入理解小说的人物特点。
2. 例题讲解分析诗词的韵律、意境、情感。
品味散文的意境、情感、语言。
分析说明文的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结构。
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描写。
3. 随堂练习学生背诵诗词,进行诗词鉴赏。
学生仿写散文,提高写作能力。
学生分析说明文的说明方法,进行说明文写作。
学生讨论小说的人物特点,进行小说创作。
4. 课堂小结强调作品的艺术魅力,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六、板书设计1. 第一单元:诗词五首板书诗词的韵律、意境、情感。
2. 第二单元:散文四篇板书散文的意境、情感、语言。
3. 第三单元:说明文三篇板书说明文的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结构。
2024年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2024年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古诗文阅读与欣赏《春望》杜甫《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夜雨寄北》李商隐《如梦令》李清照2. 现代文阅读与欣赏《背影》朱自清《济南的冬天》老舍《秋天的怀念》史铁生《一只鸟》巴金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古诗文的基本知识,理解并欣赏古诗文的美。
2. 培养学生对现代文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理解与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写作技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古诗文中生僻字的识别与理解,古诗文意境的把握。
2. 教学重点:现代文阅读方法的运用,写作技巧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故事等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古诗文阅读与欣赏:朗读并解析《春望》,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
课堂练习:让学生尝试默写《钱塘湖春行》。
小组讨论:分析《夜雨寄北》的意境。
课后作业: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如梦令》的故事情节。
3. 现代文阅读与欣赏:例题讲解:以《背影》为例,指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分析《济南的冬天》的写作特点。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秋天的怀念》的感悟。
写作指导:以《一只鸟》为例,教授写作技巧。
六、板书设计1. 古诗文阅读与欣赏:诗人生平简介、作品背景、关键词解释、意境分析。
2. 现代文阅读与欣赏:文章主题、人物形象、写作方法、修辞手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课下阅读《春望》的译文,理解并体会诗人的情感。
根据课堂所学,分析《背影》中的人物形象。
以“我的父亲”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2. 答案:《春望》作业答案: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背影》作业答案: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父亲深沉的爱。
作文答案: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真实地表达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古诗五首:《登高》、《望岳》、《春望》、《赤壁怀古》、《赋得古原草送别》2. 现代文阅读:《背影》、《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3. 文言文阅读:《三峡》、《陋室铭》、《爱莲说》、《小石潭记》4. 作文训练:写景状物、想象作文、说明文、议论文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教材中的文学常识、字词、句式等基本知识。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文言文的阅读与理解、作文训练。
2. 教学重点:古诗、现代文阅读、作文训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望岳》一课时,展示泰山的图片,让学生谈谈对泰山的印象,进而引入诗句。
2. 课文学习:(1)古诗学习:通过朗读、注释、解析,让学生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情感。
(2)现代文阅读:引导学生把握文章主题,分析作者观点,理解文章结构。
(3)文言文阅读:讲解重点字词、句式,让学生翻译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3.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当堂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文、作者。
2. 结构:课文结构、重点句子。
3. 知识点:字词、句式、修辞手法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翻译文言文课文。
(2)针对现代文阅读,回答相关问题。
(3)根据作文训练要求,完成作文。
2. 答案:(1)文言文翻译答案。
(2)现代文阅读问题答案。
(3)作文范文及评价标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关注学生的困惑,及时解答。
3. 拓展延伸:(1)推荐相关文学作品,拓宽学生阅读面。
(2)组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安排与选取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5. 例题讲解的针对性6.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与条理性7. 作业设计的深度与广度8.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一、教学内容的安排与选取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兴趣和实际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1消息二则【导学目标】1.学习读新闻的方法。
了解不同新闻体裁的特点,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认真阅读课文,把握新闻的特点和结构。
(重点)3.能边读课文边揣摩作者的态度与倾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难点) 4.感受人民解放军的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课时计划】2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我研学”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我研学”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我研学”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了。
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扑面而来的就是国内外各种刚刚发生的新闻报道。
新闻便成了我们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可真是足不出户,尽知天下事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则新闻,它们高屋建瓴,大气磅礴,是新闻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出自一代伟人毛泽东之手。
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芜.湖(wú)摧枯.拉朽(kū)溃.退(kuì)荻.港(dí)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溃退:因被打垮而后退。
经营:筹划、组织、管理。
摧枯拉朽:枯:指枯草,朽:指烂了的木头;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这里指解放军攻势凌厉,不可阻挡。
3.背景介绍《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三大战役结束后,国民军队主力已被歼灭,但蒋介石仍不甘心失败,在美国的策划下,一面与共产党假和谈,一面部署江防,企图凭借长江天险阻止人民解放军南进,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反动政府最后拒绝在国内和平协议上签字。
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
22日2时,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了中路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
4.文体知识(1)新闻,又称消息。
是用概括叙述的方式和简明扼要的文字对国内外最新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典型事实所作的准确简短的报道。
(2)新闻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一般包括引标、主标、副标。
导语:是消息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
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主体:承接导语、揭示主体,对消息事实做具体的叙述与展开。
背景:指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话。
依据内容需要,可有可无。
(3)新闻的特点:传播性、真实性、时效性。
学法指导一:【找新闻导语的方法】1.注意导语的特征。
它简明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题包括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物、干什么事以及事件的意义等。
2.注意导语的位置。
比较短小的新闻(只一段话)时一般是第一句话;比较长的新闻(多段话)时一般是第一段话。
学法指导二:【文章详略安排的原因】详略的安排取决于文章的中心。
有利于突出文章中心的事件安排详写;反之,略写或不写。
(4)新闻的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
(5)新闻的六要素:“五个W”+“1个H”即: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How(如何)。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大声朗读课文,勾画出导语部分。
思考:这个导语有什么作用?【交流点拨】导语为正文第一句话。
从渡江时间及渡江人数两方面扼要地揭示了新闻的核心内容,总领了全文。
2.阅读课文,找出这则新闻的“五要素”。
【交流点拨】何时:1949年4月20日午夜开始不到二十四小时之内;何地:在芜湖、安庆之间的长江水面上;何人:人民解放军,三十万之众;何事: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何故:人民解放军攻破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占领长江南岸。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步骤三品味语言感受魅力阅读课文,列举文中表达准确的词语,分析其效果。
1.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交流点拨】此句中的“已”和“大约”用词准确。
“已”是“已经”,表明解放军三十万人已经渡过长江;“大约”表明有三十万人是一个概数,不是确数。
2.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交流点拨】此句中的“经营”“溃退”用词准确,“经营”有精心筹划和准备之意,更能说明解放军的英勇。
“溃退”指因被打垮而后退。
更能说明国民党军队败退的程度。
步骤四精读课文深层探究1.这则消息报道的是一场大战,只用不到二百字,你觉得效果如何,请说出自己的感觉。
作者为什么不详写渡江战斗的情景?【交流点拨】本文不足二百字,却简而不陋,是大手笔,堪称经典。
对于渡江和战斗的情景,作者没有详细描写,只是几笔勾勒,粗线条地介绍了渡江的时间、地点及事件的结局。
因为敌军“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在三十万大军面前简直不堪一击,所以也不值得去详细介绍。
2.小组合作交流:有人认为,消息是客观公正的报道新近发生的事情。
既然是客观报道,就不应在字里行间带有感情色彩。
找一找文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品味一下,说说理由。
【交流点拨】①其实,这是对新闻语言的片面理解。
作者在写新闻时,总是在文中凝聚自己的感情。
②本文中的“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用语简洁,突出了敌军的不堪一击,反衬我军的英勇善战。
“不到”“即已”两个词前一个表明时间短,后一个表明速度快,充分说明了人民解放军的锐不可当、势如破竹。
这两组词包含了作者对解放军的高度赞扬,也充满了对敌人的嘲笑和讽刺,作者的情感爱憎分明,也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当堂演练达成目标步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本文短小精悍,一气呵成,它所反映的是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我军南渡长江,揭开了解放全中国的序幕。
这一战役声势浩大,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 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可以想见这场战役历经大小战斗无数,值得报道的动人事迹无数,但是,作者正文只用了区区199字(含标点),便做了简洁而不失完整的报道,全文气韵生动,令人叹为观止。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爆炸——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里根总统表示哀悼本报华盛顿1月28日专电记者张允文报道今天上午美国东部标准时间11点38分,“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升空约1分12秒后突然爆炸,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罹难。
这是美国宇航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事故,是美国进行56次载人宇宙飞行活动中,发生在空中的第一次大灾难。
1967年发射阿波罗飞船时,曾经发生过发射台上的爆炸,造成3名宇航员丧生。
“挑战者”号在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基地起飞后,以三倍于音速的速度升到佛罗里达五万英尺的蓝天时发生爆炸。
爆炸后,航天飞机变成熊熊燃烧的巨大火球,拖着长蛇般的、然后分叉的火焰和黄白色浓烟坠入距发射地点20英里外的大西洋。
燃烧着的飞机碎片,散落在广阔的海面,持续了一个小时。
1.写出新闻的要素。
(1)时间:美国东部时间1月28日11点38分。
(2)地点:美国。
(3)事件:“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爆炸。
2.介绍阿波罗飞船事故属该则新闻结构中的导语部分,其作用是介绍此事件在于说明这次是美国进行56次载人宇宙飞行中发生在空中的第一次大灾难。
【附:板书设计】新闻有关知识什么是新闻——广义和狭义新闻的结构——标题、导语、主语、背景、结语新闻的要求——“五个W”和“一个H”新闻的特点——传播性和真实性、时效性新闻的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课后反思查漏补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不足之处在于:第二课时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学法指导三:【新闻语言的特点】以《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为例:(1)语言准确,概括(2)语言鲜明,富有感情色彩(3)语言精炼,铿锵有力学法指导四:【记叙文文章中议论的作用】1.承上启下,统叙全文。
2.引发读者思考。
3.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
4.升华主题,画龙点睛。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如果让时空倒流,把历史的镜头定格在解放战争的渡江战役上,人类历史上的空前奇观便又在我们眼前重现了:浩浩长江的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的百万雄师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那冲杀的场面、搏击的气势,恢宏如诗,壮美如虹。
只要一想起它,无论是革命先辈,还是我们这些后来人,无不感到壮怀激烈,豪情倍增。
今天,就让我们学习当年渡江战役的最高统帅毛泽东亲笔撰写的两则新闻,一起重温那段难忘的历史。
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泄.气(xiè)要塞.(sài)签.订(qiān)督.战(dū) 歼.灭(jiān) 锐不可当.(dāng)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当,抵挡。
要塞:指军事上有重要意义的、有巩固的防御设备的据点。
业已:已经。
歼灭:消灭(敌人)。
3.背景介绍《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1949年初,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人民解放军在全国的胜利已成定局。
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依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月苦心经营之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朗读课文,找出本文的导语和主体,说说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概括了全文。
【交流点拨】第1、2两句是导语部分,其余部分是主体部分。
导语从渡江作战的兵力、战线(即渡江区域)、战况三个方面总领了全文。
2.速读主体部分,思考主体部分写了什么,分几个层次,并完成下表。
【交流点拨】主体部分具体叙述了人民解放军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情形,并分析了我军克敌制胜的原因。
3.通读全文,口头复述这则新闻的六要素。
When(何时):1949年4月20日夜至4月22日22时Where(何地):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长江前线Who(何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What(何事):我百万大军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Why(何故):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