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平原
四大平原是哪四大平原
四大平原是哪四大平原中国四大平原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关中平原。
其中,面积最大的平原为东北平原35万平方公里、最小的平原为关中平原约4万平方公里,经济最为富庶的为长江中下游平原16万平方公里,人口最多的平原为华北平原31万平方公里。
一、东北平原。
1、地理位置。
东北平原或称松辽平原,是中国四大平原之一,也是中国最大的平原。
位于中国东北部,地跨黑龙江、吉林、辽宁的一部分和内蒙古的小部分,地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之间,北起嫩江中游,南至辽东湾,南北长约1000千米,东西宽约400千米,面积达35万平方千米。
2、气候特征。
东北平原处于温带和暖温带范围,有大陆性和季风型气候特征。
夏季短促而温暖多雨。
冬季漫长而寒冷少雪。
冬夏之间季风交替。
7月均温21到26℃,1月均温零下24到零下9℃。
10℃以上活动积温2200到3600℃,由南向北递减。
年降水量350到700毫米,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3、地形地貌。
东北平原四周为山麓洪积冲积平原和台地,海拔200米左右。
北部台地形状保存较明显,南部强烈侵蚀呈浅丘外貌。
平原西南部风沙地貌发育,形成大面积沙丘覆盖的冲积平原。
平原东北端循松花江谷地与三江平原相通。
4、生产状况。
东北平原土地肥沃,是全球仅有的三大黑土区域之一,东北四省区粮食产量占中国总产的三分之一,是中国重要的粮食、大豆、畜牧业生产基地,也是中国重要的钢铁、机械、能源、化工基地。
二、华北平原。
1、地理位置。
华北平原是中国四大平原之一,又称黄淮海平原,是中国东部大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在渤海-华北盆地。
位于北纬32°到40°,东经114°到121°。
北抵燕山南麓,南达大别山北侧,西倚太行山。
-伏牛山,东临渤海和黄海,跨越京、津、冀、鲁、豫、皖、苏7省市,面积30万平方千米。
平原地势平坦,交通便利,经济发达,自古即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平原人口和耕地面积约占中国的1/5。
渭河平原
渭河平原渭河平原(Weihe Plain)又称关中平原(Guanzhong Plain),地处陕西省中部。
西起宝鸡大散关,东至潼关,南接秦岭,北到陕北黄土高原。
包括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五市及杨凌区。
东西长300 公里,平均海拔约500米,西窄东宽,号称“八百里秦川”。
渭河平原是断层陷落区即地堑,后经渭河及其支流泾河、洛河等冲积而成。
这里自古灌溉发达,盛产小麦、棉花等,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产区。
渭河平原或渭河盆地,系地堑式构造平原。
位于陕西省中部,介站在秦岭俯瞰渭河平原于秦岭和渭北北山(老龙山、嵯峨山、药王山、尧山等)之间。
西起宝鸡,东至潼关,海拔约325~800米,长约300公里。
南北宽窄不一,东部最宽达100公里,西安附近约75公里,眉县一带仅20公里,至宝鸡逐渐闭合成峡谷,形似“新月”。
面积约3.4万平方公里。
因在函谷关和大散关之间(一说在函谷关、大散关、武关和萧关之间),古代称“关中”。
春秋战国时为秦国故地,号称“八百里秦川”。
渭河由西向东横贯渭河平原,干流及支流泾河、北洛河等均有灌溉之利,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如郑国渠、白渠、漕渠、成国渠、龙首渠都引自这些河流。
关中平原自然、经济条件优越,是中国历史上农业最富庶地区之一。
又因交通便利,四周有山河之险,从西周始,先后有秦、西汉、隋、唐等10代王朝建都于关中平原中心,历时千余年。
目前,关中平原为中国工、农业和文化发达地区之一,全国重要麦、棉产区。
小麦占耕地面积50%左右,棉花主要分布于泾惠渠、洛惠渠、渭惠渠3大灌区,近年植棉区由西向东转移,是陕西省重点产棉区。
[1]名称由来渭河从两座大山的夹角处,猛地一跃,便冲出山的包围,进入了大平原了。
公允地讲来,这平原正是河流的产物,是它在亿万年来,裹挟的泥沙在步入黄河之前,在这里渭河平原形成的囤积。
人们把这种平原叫冲积平原。
这平原有八百里长。
宽的地方有三百里宽,窄的地方有一百多里宽。
南边的高山叫秦岭,北边的高原叫陕北高原,它们将这块平原夹定。
连接汉中盆地与渭河平原四条秦岭古道与历史故事
连接汉中盆地与渭河平原四条秦岭古道与历史故事“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蜀道,是关中与四川盆地之间道路的总称。
关中与四川盆地相隔着秦岭、汉中盆地、大巴山,蜀道也因此分为两段:北段为关中——秦岭——汉中,南段为汉中——大巴山——四川盆地。
秦岭横亘在中国大陆中部,东西绵延一千多公里,南北宽一二百公里,它犹如中国的一道脊梁,将中国分为南方和北方。
秦岭以北有富饶的关中平原,秦岭以南有富庶的汉中盆地,自古以来,两地人民相互往来,都要翻越险峻无比的大山,人们利用山中天然的河谷、地势开创了四条连接南北通古道,沿着这四条古道,演绎出一幕幕惊涛骇浪的历史故事。
自汉唐以来关中一直全国的政治和经济中心,因而由汉中盆地往北翻越秦岭进入关中盆地与长安的四条古道自西向东依次是:1、陈仓道2、褒斜道3、傥骆道4、子午道。
1、陈仓道——翻越秦岭四条古道中最西的一条陈仓道是翻越秦岭四条古道中最西的一条,又名故道,散关道。
北段从宝鸡陈仓县入山,翻越大散关,经凤县、略阳、勉县抵达汉中,因为沿着故道水而行,所以被称为故道。
此道绕开了秦岭山势最陡峭的部分,路程也更为平坦。
但比其他三道要远很多,远约200里。
此道开辟于先秦时期,秦末汉初已成为沟通关中与巴蜀的惯行路线,刘邦北伐关中便走的是陈仓道,所谓“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据《史记·高祖本纪]》记载: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后,就向各诸侯分封领地,把土地肥沃,易守难攻的四川盆地、汉中盆地分封给刘邦,立为汉王。
刘邦在去领地途中令部下烧毁了栈道,他这是向项羽表白没有向东扩张的意图。
刘邦待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后,便抓住时机迅速挥师东进,其野心是要与项羽一争天下,韩信出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策。
陈仓是刘邦进入关中的必经之地,两地之间有险山峻岭阻隔,又有雍王章邯的重兵把守。
刘邦按韩信的计策派了最信任的大将——樊哙带领一万人去修五百里栈道,并以军令限一月内修好。
当然,这样浩大的工程即使三年也不可能完成。
人教版河北保定高考专题地理高考复习试卷及解析
人教版河北保定高考专题地理高考复习1.选择题第1题.2018年7月,专家在一块琥珀中首次发现了距今约0.99亿年,生活在森林环境的爬行动物—缅甸晓蛇。
下图为琥珀及缅甸晓蛇骨路复原图。
完成下列小题。
(1)缅甸晓蛇繁盛于()A: 新生代B: 中生代C: 古生代D: 元古代(2)该时段森林大部分是()A: 海生藻类B: 孢子植物C: 裸子植物D: 被子植物【答案】BC【解答】(1)据材料,缅甸晓蛇生存于距今约0.99亿年,属于中生代白垩纪晚期。
故选B。
(2)由分析可知,缅甸晓蛇生存于中生代,该时段森林大部分是裸子植物。
故选C。
五星连珠现象较为少见,专家预测2040年这一天文现象将再次出现。
结合如图回答下列小题。
(1)位于地球公转轨道两侧的行星是()A: 甲和丙B: 丙和丁C: 乙和丁D: 丁和己(2)关于金星的叙述,正确的是()A: 金星绕日公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B: 金星的左邻右舍分别是水星和火星C: 金星属于类地行星D: 金星属于巨行星【答案】BC【解答】(1)根据八大行星距日远近关系,甲为地球,位于地球公转轨道两侧的行星是丙和丁。
故选B。
(2)金星与其它七颗行星公转具有同向性,都是自西向东;其左邻右舍分别是水星和地球;金星属于类地行星。
故选C。
读不同地点昼长随季节变化统计曲线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a、b、c、d四地,位于北半球的是()A: aB: bC: cD: d(2)当c地昼最长时()A: 地球运行到远日点附近B: 北京昼长夜短C: 上海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D: 北极出现极昼现象【答案】DC【解答】(1)据图可知,a地全年昼夜等长,所以为赤道;b地冬至日昼最长,夏至日昼最短,所以是南半球中纬度地区;c地冬至日昼最长且为极昼而且仅一天极昼,夏至日昼最短且为极夜,所以是南极圈;d从秋分到春分为极夜,从春分到秋分为极昼,所以是北极点。
故选D。
(2)据分析,c地为南极圈,c地昼最长时为冬至日,此时为12月22日,接近近日点,北京昼短夜长,北极出现极夜,上海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第四章黄河万里行(二)第四节陕西省第五节山西省河南省
一、考点聚焦“古朴秦川”——陕西省1.地形:(高原山地为主)北部是陕北高原(黄土高原),中部是渭河平原(关中),南部是秦岭山脉和汉水谷地。
2.渭河平原:是由渭河及其支流冲积而成,西起宝鸡,东至潼关(八百里秦川),土壤疏松肥沃,气候温和适中,灌溉便利。
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区,生产小麦、棉花。
3.主要的城市:多位于渭河平原,陇海线串通西安、咸阳、宝鸡。
4.省会西安:位于渭河平原中部,是我国历史上周秦汉唐等的古都。
名胜古迹(兵马俑、明长城、大雁塔),是我国西部最重要的科研、教育、文化、交通中心。
5.新能源基地:陕西榆林(煤炭、天然气、石油)“乌金之乡”----山西省1.位置:位于华北平原西侧、黄河中游以东、太行山以西的黄土高原上。
2.地形:地势北高南低。
山地(吕梁、太行、五台、恒山)盆地(大同、太原、临汾)3.河流:黄河、汾河、沁河。
4.农业区:大同、太原、磷粉等盆地是主要的农业区,物产:小麦、玉米、高粱、棉花。
5.矿产:煤炭储量占全国的1/3 ,居首位。
6大煤田:大同、宁武、西山、河东、霍西、沁水。
6.铁路:大(同)秦(皇岛)、朔(州)黄(骅)。
7.名胜古迹:太原晋祠、大同云冈石窟、平遥古城、五台山佛光寺、恒山等。
“中原之州-”-----河南省1.位置:大部分位于黄河以南,故名“河南”。
地处中原,号称“天下之中”。
洛阳、开封、安阳三大古都。
2.黄河及治理:“地上河”景观在河南最典型,治理的根本是加强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
另外还有加高加固黄河大堤等。
3.工业:煤炭(平顶山)、石油(中原)、电力、冶金、机械、化学等。
4.交通发达:京广线、陇海线、太焦线、焦枝线、京九线。
省会郑州位于陇海、京广线的交汇处,是国内最重要最繁忙的枢纽之一。
5.河南是我国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区。
人多地少、交通拥挤、耕地不足、住房困难、就业压力大。
6.盐碱地的治理:河南土地盐碱化情况严重,采取措施由改蓄为排、灌溉冲洗、引黄淤灌、种稻洗盐等。
关中平原
关中平原
关中平原一般指渭河平原,渭河平原(Weihe Plain),又称关中平原(Guanzhong Plain)、渭河盆地、关中盆地,历史上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是由断层陷落地带经渭河及其支流泾河、洛河等河流冲积而成的冲积平原,和渭河谷地及渭河丘陵一起构成渭河盆地,居晋陕盆地带的南部。
渭河平原位于陕西省中部,介于秦岭和渭北北山(老龙山、嵯峨山、药王山、尧山、黄龙山、梁山等)之间,西起宝鸡,东至潼关,长约300余公里,海拔约323~800米,面积约3.6万平方公里。
因在函谷关(后亦称潼关)和大散关之间(一说在函谷关、大散关、武关和萧关之间),古代称“关中”,亦有称“秦中”之说,西窄东宽,号称“八百里秦川”。
渭河平原是断层陷落区即地堑,后经渭河及其支流泾河、洛河等冲积而成,属于渭河断陷盆地带的关键主体部分。
这里自古灌溉发达,盛产小麦、棉花等,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产区,被称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
渭河平原境域包括西安、宝鸡、咸阳、渭南等地市的27个县市,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5%。
为陕西省主要的粮棉生产基地,粮食产量约占全省的40%以上,棉花产量约占90%左右。
渭南市位于渭河平原东部
渭南市位于渭河平原东部,因临近渭河而得名。
农业资源得天独厚,是陕西乃至全国重要的商品农业基地。
但正因为渭南市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农业城市,因此形成典型的“煤烟型”污染。
而且城区周边锅炉和民用炉具烟尘的大量排放,交通扬尘及汽车尾气的排放,建筑施工扬尘污染,工业粉尘的排放。
这些也都对渭南市的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
其次渭南市作为一个交通要道,108国道来往车流量大,交通噪声污染范围广,影响大。
建筑施工噪声对环境污染也日益突出,噪声扰民现象时有发生,且又难以控制。
这对于声音环境是一个重大问题。
城区内主要地面水系为渭河和尤河,尤河逐年萎缩,几近干枯。
而对渭河水系几年的监测数据分析可知,主要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渭河水环境质量超出GB3838---2002中类水质标准,最低超标0.01倍,最高超标0.30倍,导致渭河水体污染的因素主要有:(1)随着渭河流域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大量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源源不断排入渭河。
据渭南市监测数据表明:1983年渭河下游段消化的废、污水量为4.6亿m³,1995年增加到6.2亿m³,2001年已接近8.0亿m³,每年渭河要接纳全省78%的工业废水和86%的生活污水,导致干流宝鸡到潼关段379公里的河段,全部为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立法治理迫在眉睫。
(2)渭河沿岸的居民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排渭河。
上述因素导致水环境质量恶化,直接影响了城区乡镇用水。
古代关中地区气候
古代关中地区气候1、陕西关中地区气候特点?2、渭河平原的气候水文渭河平原属温带季风性气候,年均温6~13℃,冬季最冷月1月,均温在-5℃左右,夏季最热月一般出现在7月份,月均温30℃左右。
年降水量500~800毫米,其中6~9月份占60%,多为短时暴雨,冬春降水较少,春旱、伏旱频繁。
渭河由西向东横贯关中平原,干流及支流泾河、北洛河等均有灌溉之利,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如郑国渠、白渠、漕渠、成国渠、龙首渠都引自这些河流。
关中平原自然、经济条件优越,是中国历史上农业最富庶地区之一。
又因交通便利,四周有山河之险,从西周始,先后有秦、西汉、隋、唐等13代王朝建都于关中平原中心,历时千余年。
关中平原为中国工、农业和文化发达地区之一,全国重要麦、棉产区。
小麦占耕地面积50%左右,棉花主要分布于泾惠渠、洛惠渠、渭惠渠3大灌区,近些年植棉区由西向东转移,是陕西省重点产棉区。
3、陕西省关中地区的气候情况关中盆地的年平均温度为12°~13.6°,属暖温带。
四季分明,冬夏较长,春秋气温升降急骤,夏有伏旱,秋多连阴雨。
西安市是本省夏季高温中心之一。
东至潼关,西至宝鸡,其温差相差无几。
无霜期207天。
年降雨量604毫米,雨量集中在7~9月。
近年来冬季及夏季平均气温有逐步上升的趋势。
4、陕西关中属于什么气候类型陕西省南部的关中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的气候特点.5、陕西关中地区属于什么气候类型陕西省南部的关中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具有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的气候特点。
6、关中地区种植小麦的生长环境,地理特征,气候,。
是什么,,麻烦详细些。
1.小麦高产对土壤的要求,小麦适应性强,各种类型土壤均可种植,但要高产稳产,必须有综合性能较好的土壤,主要表现是:土层深厚,结构良好耕层较深,有利于蓄水保肥,促进根系发育。
土壤结构是指固体(有机体和无机体)、液体、气体的组成比例,它与土壤水分、空气,温度、养分有着密切关系,如沙土、重粘土结构不良,难以形成高产。
谓河平原的棉花地描写
谓河平原的棉花地描写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渭河平原是重要的产棉区。
在渭北农村,按照上级要求,每个生产队都留出一定数量的土地,专门种植棉花。
每年入秋之后,棉桃渐次开放,就可以开始采摘了。
一块不大的棉花地里,湿漉漉的叶子上沾满露水,棉桃渐次绽放;一朵朵雪白的棉花,俨然孩童们快乐的笑脸。
望着那一朵朵盛开的棉花,生长在棉秆上,在绿褐色相间的叶子衬托下,宛如天幕里的星星。
大人们的辛劳与汗水,抛洒在这一片片棉田里。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以渭河平原为例
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流水作用强烈 生物: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土壤:红壤,土质粘重,比较贫瘠
这些因素之间是不是独自存在?
渭河平原
大胆猜想
位置:北半球暖温带,位于内陆地区 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 冬季寒冷干 燥,降水总量少 水文:河流少,径流量小且季节变化大,汛期短, 有冰期,含沙量大,补给以大气降水和积雪融 水为主 地貌:以平原为主,风力、流水作用强 生物:温带落叶阔叶林 低矮的灌木 土壤:黄土,土质疏松肥沃
河流
植被破坏
含沙量大,水 位季节变化大 中下游地区:
泥沙淤积,河床抬升, 水位上升,易引发洪 涝灾害
水土流失严 重。贫瘠, 肥力低
土壤
地貌
风化、侵蚀加 剧,沟壑纵横
地下水水位
地下水水 位降低
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牵一发而动全身
某一要素的改变,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 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砍 过 开 伐 度 垦 森 放 荒 林过度放牧 牧 地
水文变化 水 土 流 失 加 剧 地貌变化 土壤侵蚀 植被退化 气候变化
含沙量大,季节变化大 侵蚀沟谷,沟壑纵横 表土流失,肥力下降 覆盖率降低,逐渐消失 蒸发加剧,趋于干旱
砍 伐 森 林
植被 破坏
开垦坡地
渭河地理环境各要素变化示意图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条件1:每一要素都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 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条件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它要素甚 至整体的改变。 (“牵一发而动全身”)
条件3:某一要素的变化,还会影响其它地区的 地理环境。 结论: 意义:
陕西中部号称八百里秦川(指秦岭北麓渭河冲击出来的平原),又被称为“关中”–位于陇关以东函谷。。。
陕西中部号称⼋百⾥秦川(指秦岭北麓渭河冲击出来的平原),⼜被称为“关中”–位于陇关以东函⾕。
关中地区确实号称⼋百⾥秦川,指的就是秦岭北麓渭河冲击平原的⼀个地区,⼋百⾥秦川主要是形容这⾥常年风调⾬顺,因为⼟壤肥沃,农业⾃古以来就⾮常发达,更是为秦国的兴盛奠定了物质基础,所以也叫⼋百⾥秦川,是中华⽂明的发祥地。
那么“关中”这⼀名称⼜是怎么来的?四关说:四关最初指的是东函⾕,南武关,西散关,北萧关,这是东晋时期徐⼴提出,他认为《史记》⾥⾯提到的“关中阻⼭河四塞”指的就是以上四个地区;两关说:西晋时期的潘岳在《关中记》称“秦西以陇关为限,东以函⾕为界,⼆关之间是为关中。
”六关说:在东函⾕,南武关,西散关,北萧关之外⼜加了潼关、⾦锁关。
“关中”⼀词最早在《史记》中提出,之后《秦始皇本纪》中也提到过多次,这就说明了在秦朝时期,“关中”这个名字就已经在⼴泛使⽤。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修建⾏宫:“关中计宫三百,关外四百余。
”也就是说关中地区有三百多座,关外地区有四百多座,那么这个所谓的关中和关外⼜是拿什么来区分的?很明显,在秦朝时期,就是拿函⾕关区分的,关中指的函⾕关⾥⾯,关外则是函⾕关外⾯,秦国遭到联合抗秦,就曾以函⾕关为关⼝,驻军看守,有“⼀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优势。
现如今的关中则指的是陕西中部地区,也就是秦岭的北⾯、⼦午岭的南⾯,陇⼭东边,潼关西边所在的位置。
确切的来说,陕西中部的⼋百⾥秦川为何称为关中,主要还是以地形地貌以及在多处关内决定的,也就是说在秦国时期,⼈们就已经有这个内和外的区别。
还有就是因为渭河平原被四关包围,也就是“秦之四塞”,他们是函⾕关、⼤散关、萧关、武关,⽽渭河平原,所谓的⼋百⾥秦川正好处在四关之中,所以称为关中,都知道,关中地区是盆地,包括渭河平原、渭河⾕地、丘陵,在陕北⾼原和秦岭⼭脉之间。
再加上陕北⾼原和秦岭两道天然屏障,⼈们很⾃然的就将这⾥称之为“关中地区”,正是因为这个地形,处在四关之内的关中平原因为河流冲积和黄⼟堆积,形成了地势平坦,⼟壤肥沃、⽔源充⾜,⽽且交通便利,关中地区也因此经济发展迅速,成为“天府之国”。
西安建都与关中平原地形关系
西安建都与关中平原地形关系秦为胜关中平原是指秦岭北麓由渭河泥沙冲积而成的肥沃平原, 即渭河平原,它南倚秦岭,北界北山,西起宝鸡,东至潼关,海拔约325~800米,东西长约360公里,南北宽窄不一,东部最宽达100公里,西安附近约75公里,眉县一带仅20公里,至宝鸡逐渐闭合成峡谷,形似“新月”。
面积约3.4万平方公里,约占陕西省土地总面积的19%,自古以来,这里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地肥沃,灌溉水源丰富,农业发达,为定都长安的奠定了强大物质基础,也是黄河流域华夏文明的发祥地。
渭河由西向东横贯渭河平原,干流及支流泾河、北洛河等均有灌溉之利,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如郑国渠、白渠、漕渠、成国渠、龙首渠都引自这些河流。
关中平原自然、经济条件优越,是中国历史上农业最富庶地区之一。
又因交通便利,四周有山河之险,从西周始,先后有秦、西汉、隋、唐等10代王朝建都于关中平原中心,历时千余年。
渭河平原位于陕西省中部,是陕西最富足的地方,也是中国最早被称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的地方。
“金城千里”指渭河平原四周为山原、河川所环抱,犹如一座规模庞大的天然城堡。
关中南有秦岭,西有陇山,北面是黄土高原,再向北方和西北方,还有黄河天堑为屏障,东面也有黄河阻隔,四面都有天然地形屏障,易守难攻,从战国时起就有“四塞之国”的说法,所以汉代张良用“金城千里”来概括关中的优势劝说刘邦定都关中。
战国时期,苏秦向秦惠王陈说“连横”之计,就称颂关中“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贸,沃野千里,蓄积多饶”,并说,“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这比成都平原获得“天府之国”的称谓早了半个多世纪。
这是因为关中从战国郑国渠修好以后,就成为了物产丰富、帝王建都的风水宝地。
一、关中平原“秦之四塞”西安,古称长安,处关中平原中部,自秦汉以来,被险峰川泽等天然的地理屏障所环绕。
战国秦时,“扼秦楚之交”的武关、“川陕咽喉”的大散关、“崤函锁钥”的函谷关和西北屏障的萧关并称为“秦之四塞”。
关中地区饮食
四、结语
• 陕西省分为陕北(黄土高原一带)、关中(渭河平原一 带)、陕南(秦岭以南),由于纬度跨度大,因此自然条 件截然不同。关中地区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人文历史的 影响,形成了其特有的饮食文化,除此之外与关中饮食文 化息息相关的还有其民俗文化。“陕西八大怪”实则应称 为“关中八大怪”,因其大部分现象只出现于陕西关中, 内容分别是“板凳不做蹲起来”、“房子半边盖”、“面 条像裤带”、“姑娘不对外”、“帕帕头上戴”、“面条 像裤带”、“锅盔像锅盖”、“油泼辣子一道菜”、“秦 腔不唱吼起来”。这著名的八怪之中四怪都与饮食有关, 可见饮食文化在关中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12/20/2019
• 陕西八大怪之—— “辣子是道菜”。在 川湘菜系中辣椒是必 不可少的佐料,而于 陕西人辣椒本身就是 一道菜。地道的关中 人家必有的一样东西 是“辣子罐罐”,里 面盛着烫过油的辣椒 面,从面条锅盔到馒 头包子,每样吃食总 要来两勺。关中有一 顺口溜“八百里秦川 黄土飞扬,三千万老 陕齐吼秦腔,端一碗 粘面喜气洋洋,没有 放12/2辣0/20子19 嘟嘟嚷嚷。”
12/20/2019
12/20/2019
春发生葫芦头泡馍
12/20/2019
蒲城 澄城 大荔 水盆羊肉
12/20/2019
2、特色面条
• 由于关中地区少水田,缺少水稻种植,故而面条就成了陕 西面食文化的重要部分。关中面条的分类良多, Biángbiáng面、岐山臊子面、杨凌蘸水面、蓝田饸饹面、 澄合旋面、油泼辣子酸汤面、户县摆汤面......种类繁多多 达几十种。其中以biangbiang面、臊子面最为著名。
浅谈关中地区饮食
关键词:关中地区 面食 饮食特色
12/20/2019
12/20/2019
西安的平均海拔高是多少米
西安的平均海拔高是多少米
西安秦岭山脉主脊海拔2000 米~2800 米,其中西南端太白山峰巅海拔3867 米,是大陆中部最高山峰。
渭河平原海拔400 米~700 米,其中东北端渭河河床最低处海拔345 米。
1 西安的海拔分析1.西安市平均海拔约400 米左右
渭河平原海拔400~700 米
秦岭山脉主脊海拔2000~2800 米
中西南端太白山峰巅海拔3767 米
2.西安市位于东经1070 理0‘一1090 49‘和北纬330 39‘一340 45‘之
间(西安城的中心位置为东经108。
55‘45 即、北纬340,55‘24“),地处
我国腹部、陕西省关中平原中部偏南地区。
北靠渭北荆山黄土台源,最北端在阎良区关山乡东北部的卜家村以北; 南依秦岭山脉,最南端在周至县厚珍子乡南部光头山的南侧;东起零河和濡源山地,最东端在蓝田县濡源乡羊圈村以东;西接黑河以西的太白山地和青化黄土台源,最西端在周至县厚吵子乡西南部大房子以西。
东西最长204 公里,南北最宽H6 公里,土地总面积9983 平方公里,占有渭河南北两岸的广大川原区域,河流密集,雨量适中,气候宜人,山川壮丽,物产丰富,具有十分优越的自然条件。
西安市区平均海拔400 米,最高处的南部原区690 米,最低处临近渭河滩地区为307 米,高差383 米,地势大体东南高,西北与西南低,呈一簸箕状。
雁塔西路纬二街具体位置是:M34°13’12.2’’E108°56’45.6’’(WGS84)。
渭河流域为何如此重要?
渭河流域为何如此重要【渭河】这条横贯甘肃、宁夏和陕西三省区的大河从渭源鸟鼠山的滴水山泉开始 ,一路不拒溪流 ,逐渐莽荡。
从黄土高原的沟壑区蜿蜒而出 ,然后在秦陇山区深切下行 ,到了宝鸡之后喷薄而出 ,放缓了脚步 ,在秦岭山脉和黄土高原夹峙下缓缓而行 ,与泾河、洛河等众多汇入的支流一道冲积出富饶的关中平原 ,最终 ,它在秦晋豫三省交界处注入黄河。
秦岭北麓有 72 峪 ,从这些峪口流出的众多河流 ,携带了大量泥沙 ,在秦岭北麓形成了山前洪积扇裙。
洪积扇裙的下部坡度缓 ,地势低 ,地下水埋藏较浅 ,又能引水灌溉 ,所以在河流两侧以及河漫滩地形成关中地区重要的水田区。
【渭河流域】渭河流域南部兼跨长江支流汉江流域和嘉陵江上游的秦巴山地区 ,从渭河流域东出函谷关沿黄河与中原相连 ,南越秦岭沿汉水或丹江直达江汉平原 ,北由泾河、洛河上游可通往漠北 ,西与甘、青为邻。
中国的大地原点也位于渭河流域的泾阳县境内 ,它位居中国中部 ,地扼东西 ,兼跨南北 ,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在历史上 ,不仅周、秦、汉、唐等王朝选取陕西关中建都 ,陕西成为京畿重地、全国政治经济和交通中心。
即便是宋代以后 ,京都东移 ,陕西的战略地位仍倍受重视 ,不仅屯驻重兵 ,而且派皇亲或得力战将镇守。
元明清三代虽建都北京 ,但仍十分注重陕西的防卫 ,明朝顾祖禹在其?读史方舆纪要?中写道:“山陕 ,天下之项背 ,而京师之头目也〞充分说明了其联动东西的重要地理区位作用。
重要的地理区位让渭河流域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交通通道周秦时 ,渭河航运已经开始。
公元前 647 年 ,晋国发生大旱灾向秦国求救 ,秦国给晋国支援了大批粮食 ,水运路线沿渭河顺流而下 ,溯黄河、汾河而上 ,直到晋国都城绛。
秦朝统一六国后的第二年 ,秦始皇下令修筑以咸阳为中心、通往全国各地的九条驰道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道〞。
汉、唐王朝定都长安 ,每年需通过渭河运输大量粮食到长安。
西汉时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开辟了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 ,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渭河平原高陵地区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演化规律研究
RESOURCES/地下水化学时空分布规律蕴含了地下水循环过程的重要信息,各种补给来源的地下水在进入含水层后,受物源沉积环境和地质地貌影响[1-2],在流动过程中发生一系列水岩相互作用,地下水的化学组分不断地发生变化,水化学空间分布可以呈现一定的分带性[3],蕴含了地下水循环条件的信息[4]。
另外,研究区位于的泾惠灌区,具有2200多年的灌溉历史,长期地表灌溉和强烈的人类活动对地下水化学组分也产生了严重影响[5]。
本文拟利用泾惠渠管理局水质资料(1990年、2007年)和笔者调查取样资料(2015年),通过描述性统计方法,进行地下水化学组分的空间和时间对比分析,讨论研究区地下水化学特征与演变规律,对揭示地下水环境现状以及地下水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机制和促进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6-14]。
1.研究区概况研究区位于关中平原中北部,属于渭河以北、泾河以东冲积—冲洪积平原水文地质单元。
第四系松散层覆盖全区,地势宽阔平坦,自西北微向东南缓倾,海拔425m~357m,相对高差68m,坡降1‰~3‰。
区内水系主要为清河,属渭河水系,水利工程主要为泾惠渠。
研究区属于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14.36℃,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42.87mm,蒸发量1212mm。
研究区出露地层主要有全新统(Q h )和更新统(Q p ),岩渭河平原高陵地区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演化规律研究常园中陕核工业集团地质调查院有限公司西安710100摘要:本文以位于渭河平原的高陵地区为研究对象,于2015年对地下水进行取样分析,同时结合收集到的1990年区内水质资料,运用描述性统计法,对比研究了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时空演化规律。
结果表明:地下水化学类型在空间上变化较为复杂,但仍以重碳酸型为主,各类型分布范围也有明显的扩大或迁移趋势,原来的零散分布区域已经扩大为面积型的条带或片状区域;在时间上,Cl -、SO 42-、HCO 3-、硝酸盐含量及总硬度均有逐年增高趋势;区域地下水超采、长期施用化肥、灌区引水量减少等是影响地下水化学类型变化的主要因素。
关中地理简介
概述——八百里秦川
关中,指陕西省秦岭北麓渭河冲积平原(渭河流域一带),平均海拔约500米,所以有渭河平原、关中平原等称呼,其北部为陕北黄土高原,向南则是陕南盆地、秦巴山脉,为陕西的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地区,富庶之地,号称“八百里秦川”。
远古起源——炎黄子孙的起源地
关中地区是中华民族人文初祖轩辕黄帝和神农炎帝的起源地。黄帝与炎帝被视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国语·晋语》载:“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这是我们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记载炎帝、黄帝诞生地的史料。 经过史学家考证,姬水和姜水都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境内的关中地区一带,姜水位于宝鸡,姬水则是关中中部武功县一带的漆水河,两河均是渭河的支流。 因此,不管怎样,轩辕黄帝和神农炎帝都是起源于陕西省关中地区的两个血缘关系相近的部落首领。后来,两个部落展开阪泉之战,黄帝打败了炎帝,两个部落渐渐融合成华夏族,华夏族在汉朝以后称为汉人,唐朝以后又称为唐人。炎帝和黄帝也是中国文化、技术的始祖,传说他们以及他们的臣子、后代创造了上古几乎所有重要的发明。
名称由来——四方关隘
陆游:“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 缪希雍《葬经翼》:“关中者,天下之脊,中原之龙首也。” 吾云:“八百里秦川天府之国,五千年历史帝都之首。” 关中之名,始于战国时期,一般认为西有散关(大散关),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北有萧关,取意四关之中(后增东方的潼关和北方的金锁两座)。四方的关隘,再加上陕北高原和秦岭两道天然屏障,使关中 成为自古以来的兵家必争之地。 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过秦论》:“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00“爆表”指数位列全国污染严重城市排行榜第一 。
全国污染严重城市前五渭河平原占了四个,结合所学
知识分析该区雾霾严重的原因有哪些?
2020/3/1
15
人为原因:
该区工业发达(尤其是重工业),城市集中,人口
稠密、众多,机动车俩激增等污染物排放量增多;
冬季燃煤取暖,排放的CO2等污染物;
城市基本建设,排放的污染物多;
城市区位因素:气候 地形 河流 资源 交通 政策 历史 军事 旅游等
2020/3/1
9
农业发展条件
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中的阴影部分东西狭长,南北
窄小,像一条带子缠绕在渭河北部, 以干旱严重闻名,被称为“旱腰 带”。该地地形破碎,起伏大,属 于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
简述本地区干旱严重的自然原因。
2020/3/1
12
农业发展问题及解决措施
• 渭河平原农业发展过程中除了 以上限制性因素外,还有哪些 不利条件?结合以前所学知识, 你能提出哪些治理措施?
2020/3/1
13
规律总 结
渭河平原农业发展中的不利条件:旱涝、盐碱等
旱:开源:1、跨流域调水2、修建水库 3、人工增雨 节流:4、节约和合理的利用水。5、防治水污染
• 地形破碎,起伏大(地表水存留时间短);降 水少,变率大;蒸发强烈;植被覆盖度低;黄 土土质疏松,地表水容易下渗
2020/3/1
10
葡萄是喜光作物,适宜在坡地上栽培,水热系数(K值)与昼夜温 差是影响葡萄品质的重要因素。(K=∑P/∑t×10,其中K为水热系 数,∑P为温度≥10℃时期的降水量,∑t为温度≥10℃期间的活动积 温)。
和水浪费6、发展节水农业,推广先进的喷灌和滴 灌技术。7、推广耐旱的农作物品种。 涝:兴建分洪蓄洪工程 盐碱:水利措施:发展喷灌滴灌、引淡淋盐、井排井 灌、深挖排水沟
农业措施:增施有机肥,使用地膜覆盖
生物措施:植树种草,种植耐盐耐碱作物
2020/3/1
14
雾霾
2013年12月18日,古城西安再遭雾霾重创,以
“热岛效应”使污染物更易集聚
地形:
位于渭河谷地,污染物不易扩散;
干燥的冬季风从黄土高原带来大量尘埃,使大气变
得浑浊;
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污染物难以得到净
化。
气候:
2020/风3/1速减弱,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16
2020/3/1
7
地形与城市
2020/3/1
• 结合上图,描述本区地 形特征
• 结合左图,归纳本区城 市的分布特征并探讨原 因
8
规律总结
• 海拔在500米以下,地形起伏较小。地形以平原为主, 成东西向延伸。
• 沿河谷分布 • 热量条件好,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农业发展条件好,
交通便利,历史悠久
地形特征:地势 高低 起伏 主要地形 主要地形区、分布及延伸方向
4、鉴于新课程标准强调的“生活的地理,有用 的地理”这一理念,运用时事热点,提升小区域 学习能力。在渭河平原的课后探究的设计上联系 了雾霾这一热点话题,让学生进行开放性探究。
2020/3/1
1
2020/3/1
2
10250。20N/3/1
地理位置和范围
40。N
• 对照左图,自 主探究渭河平 原的地理位置 及范围
与世界葡萄酒之都相比较,图中咸阳乾县、礼泉等地(渭北“旱腰 带”)的水热系数情况如何?分析该地区葡萄种植的有利气候条件。
大致相当。夏季光照条件好;雨热同期(水 热配合好);高原地区昼夜温差较大
2020/3/1
11
小试牛 刀
读下列某地区地形图以及图中B点所在地区的气 温降水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有利因素:地势较为低平(多数地区海拔在500米左右),有河流经过(河谷地区)。
灌• 溉根便利据,土图壤中肥沃所;夏示季气资温较料高,,雨评热同价期。B(6所分)在区域发展 农业的条件。 制性因素:冬季气温较低(最低气温低于O℃);年降水量较小(约600mm),
冬春季较干旱(12月至次年3月降雨量少于60mm)。(4分)
小区域研究探讨
1、在综合归纳区域特征时,抓区域主导因素, 突出区域特征。比如,渭河平原以地形为主线, 汾河谷地以气候为节点。
2、在区域自然特征分析时,注意构建思维模型, 描述特征。比如,地形特征和水文水系特征的描 述等。
3、在评价区域发展条件和人类活动时,采用辩 证的方法。比如渭河平原的农业条件及问题,汾 河谷地涉及的水土流失和优势资源开发问题。
2020/3/1
5
拓展探究
读右图,回 答以下问题
水文
比较图中两水文站所测河流泥沙含量的差异, 任选一个水文站分析其原因。(8分)
2020/3/1
6
规律总结
• 张家山水文站河流泥沙含量高 泾河张 家山水文站以上河段流经黄土高原,植 被覆盖率低,张家山河段落差大,流速 快。
影响河流含沙量的因素:植被覆盖率和流速
35。N
•
画出简图表示 渭河平原的位
置
110。N
3
2020/3/1
小结
• 在陕西省中部。 西起宝鸡、东至 潼关,南接秦岭, 北到陕北高原。 东西长300 公里, 西窄东宽,号称 “八百里秦川”。
4
成因分析
内• 力说作明用主内要外表现力为作地壳用断在裂下渭陷河,形平成原地堑形;成中的表 外力现作和用主作要用表现。为渭河泥沙的沉积作用,形成冲积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