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朱熹的教育思想PPT课件
朱子文化ppt课件
道德修养论
要点一
总结词
道德修养论是朱子哲学思想的方法论,主张通过修养来提 升个人的道德品质。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朱子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但由于受到环境和教育的 不同影响,人的行为和思想会出现偏差。因此,需要通过 修养来纠正这些偏差,提升个人的道德品质。修养的方法 包括学习、思考和实践等,只有通过长期的努力和实践, 才能达到至善的境界。这种方法论强调了个人自我完善的 重要性以及实践和反思在道德修养中的作用。
朱子文化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朱子文化概述 • 朱子哲学思想 • 朱子教育思想 • 朱子文学艺术思想 • 朱子文化与现代社会
01
朱子文化概述
朱熹生平简介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是我国南宋时期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 、诗人。他生于南剑州尤溪(今福建三明市尤溪县),后入闽,其父朱松被调任建州(今福 建建瓯)。朱熹在福建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期,并在那里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在政治领域,朱子文化强调“仁政” ,认为君主应该以仁爱之心治理国家 ,这一思想对后世的政治家和改革家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文化领域,朱 子文化倡导“格物致知”,这一思想 对学术研究的方法和思路产生了重要 的影响。在教育领域,朱熹提倡“诚 意正心”,这一思想对教育理念和教 育方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朱子文化还具有重要价值。首 先,朱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它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 精髓和发展历程。其次,朱子文化对 于理解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具有重要 意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历 史和文化。最后,朱子文化对于现代 社会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它所倡 导的仁爱、正义、诚实等价值观念仍 然具有现实意义和价值。
朱熹的教育思想
朱熹的教育思想朱熹(1130,1200年),字元晦,*仲砖,号晦庵。
南宋时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宋代集理之大成者;也是宋以后一住重要的哲学家、影响深远的教育思想家。
关干道德修养的主张1、立志朱熹认为学者首先要立志,树立明确高尚的志向。
他说:"问为学功夫,以何为先?日:亦不过如前所说,专在人自立志。
既知这道理,办得坚固心,一味向前,何思不进。
只思立志不坚,只听人言语,看人文字,终是无得于已"。
又说:"书不记,熟读可记。
义不精,细思可精。
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
而今人贪利禄而不贪道义,要作贵人而不要作好人,皆是志不立之病"。
所谓立志,即是树立要做尧舜或圣贤的目标。
"学者大要立志","才学便要做圣人是也","所谓志者,不是将意气去盖他人,只是直截要学尧舜"。
但一般自暴自弃的人,多半不能树立做圣贤的明确高尚的目的。
他说:"今之学者大概有二病:一以为古圣贤亦只此是了,故不肯做功夫;一则自谓做圣贤不得,不肯做功夫"。
自暴的人不屑做圣贤,自弃的人不敢做圣贤,这两种人都不能立志,所以都不肯做佳养功夫。
立志又要勇猛坚决,才会有进步。
他说,"学者立志,须教勇猛,自当有进。
何谓勇猛坚决呢?就是如饥思食、渴思饮的态度。
所以他又说,"立志要如饥渴立于饮食。
才有悠悠便是志不立"。
朱熹认为立志要明确高尚、勇猛坚决,这样就有坚强的信心,何患不进?2、主敬程颐曾说:"所谓敬者,主一之谓敬;所谓一者,无适之谓一”。
朱熹继承了程颐的思想,认为主敬包含以下几个意思。
第一,所谓主敬,是培养严肃的或不放肆的道德态度。
朱熹说:"敬是不放肆的意思"。
所谓"不放肆",即是严肃谨守记礼法的态度。
所以他又说,"敬只是收敛来","敬只是此心自做主宰处"。
《朱熹的教育思想》课件
朱熹的教育理念依然对现代教育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注重品德培养和学术能力的结合。
结语
朱熹的教育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上的教育理念和实践,他的贡献不应被 遗忘,我们应该向他致以敬意。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 教育成果
朱熹主张以教为学,通过师生互动和思辨式 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பைடு நூலகம்考能力。
朱熹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儒家精神的学生,他 们在学术、政治和社会中都取得了显著的成 就。
朱熹的经典著作
《易传》
朱熹对《易传》进行 了深入解读,解释了 其中的许多哲学和道 德观念,对后世影响 深远。
《春秋左氏传 集解》
事业成就
朱熹成为一位杰出的学者和教育家,他的著作被广泛传播,并对当时的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朱熹的教育思想
1 教育目的
朱熹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才兼备的人, 注重培养个人的品德素养和学术能力。
2 教育内容
朱熹强调儒家经典的学习,尤其是《四书五 经》,并倡导学以致用,注重实践和社会责 任。
3 教育方法
《朱熹的教育思想》PPT 课件
朱熹(1130-1200)是中国宋代著名学者和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深刻影响了 后世,以下是关于朱熹的教育思想的介绍。
朱熹的生平简介
家庭背景
朱熹出生在一个学术世家,父亲也是一位知名学者,这为他的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教育经历
朱熹在年轻时接受了传统的儒家教育,深入研究了儒家经典,尤其是《四书五经》。
朱熹对《春秋左氏传》 进行了详尽的注释和 解析,成为后世研究 的重要参考资料。
《中庸》
朱熹的《中庸》注释 详尽,对经典的解读 和理解提供了有价值 的参考。
朱熹的教育思想
朱熹的教育思想朱熹(1130-1200年),字元晦,叉仲砖,号晦庵。
南宋时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宋代集理之大成者;也是宋以后一住重要的哲学家、影响深远的教育思想家。
关于道德修养的主张1、立志朱熹认为学者首先要立志,树立明确高尚的志向。
他说:"问为学功夫,以何为先?日:亦不过如前所说,专在人自立志。
既知这道理,办得坚固心,一味向前,何思不进。
只思立志不坚,只听人言语,看人文字,终是无得于已"。
又说:"书不记,熟读可记。
义不精,细思可精。
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
而今人贪利禄而不贪道义,要作贵人而不要作好人,皆是志不立之病"。
所谓立志,即是树立要做尧舜或圣贤的目标。
"学者大要立志","才学便要做圣人是也","所谓志者,不是将意气去盖他人,只是直截要学尧舜"。
但一般自暴自弃的人,多半不能树立做圣贤的明确高尚的目的。
他说:"今之学者大概有二病:一以为古圣贤亦只此是了,故不肯做功夫;一则自谓做圣贤不得,不肯做功夫"。
自暴的人不屑做圣贤,自弃的人不敢做圣贤,这两种人都不能立志,所以都不肯做佳养功夫。
立志又要勇猛坚决,才会有进步。
他说,"学者立志,须教勇猛,自当有进。
何谓勇猛坚决呢?就是如饥思食、渴思饮的态度。
所以他又说,"立志要如饥渴立于饮食。
才有悠悠便是志不立"。
朱熹认为立志要明确高尚、勇猛坚决,这样就有坚强的信心,何患不进?2、主敬程颐曾说:"所谓敬者,主一之谓敬;所谓一者,无适之谓一”。
朱熹继承了程颐的思想,认为主敬包含以下几个意思。
第一,所谓主敬,是培养严肃的或不放肆的道德态度。
朱熹说:"敬是不放肆的意思"。
所谓"不放肆",即是严肃谨守记礼法的态度。
所以他又说,"敬只是收敛来","敬只是此心自做主宰处"。
朱熹的教育管理思想PPT课件
二、教育目的和作用
明人伦
他说:“性只是理,以 其在人所禀,故谓之 性”。
.
教育改变 目的与作用 人性
朱熹主张学校教育 的目的在于“明人 伦”。
当时的 学校
改革科举, 整顿学校
整顿 学校
4
当时的学校教育 却反其道而行之
人的教育 小学 大学
小学
1
朱熹认为,从八岁到十五岁。
2
受教育的范围,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 子弟,皆入小学,似为普及教育。
9
五、朱子读书法
循序渐进
熟读精思
居敬持志
读书
虚心涵泳
著紧用力
切己体察
10
循序渐进
• “读书之法,当循序而有常。” • “以二书言之,则先通一书及一书。
以一书之言,篇章文句,首尾次第, 亦各有序而不可乱也。”读书时,要 打好基础,“量力所至而谨守之,字 求其训,句索其旨。未得乎前,则不 敢求乎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乎 彼。”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11
熟读精思
• 读书时必须多读、记住、背熟。 • “诵数已足,而未成诵,必欲成诵。
通数未足,虽已成诵,必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13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他说:“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 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 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则在于居敬而持志, 此不易之理也。”
8
因材施教
朱熹在《四书集注》中反复提到“因材施教”原则, 着重在说明“各因其所长而教之”。这个原则,经朱 熹提倡,被后世教育家所重视,在教学中长期应用。
朱熹的教育思想精讲课件
• 朱熹将小学教育比做“打坯模”,强调要从 儿童幼小时,就要进行良好的道德行为的训 练。小学以“教事为主,具体说,就是“教 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 隆师、亲友之道”。在儿童阶段空讲大道理 是收不到效果的,最好是从具体的行为训练 着手,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教育与生长发 育融为一体,就可以“习与智长,化与心 成”。朱熹编写《小学》一书,汇集古代圣 贤“嘉言懿行”, 并以日常生活中的人伦 道德主题分立纲目,如君臣、父子、夫妇、 长幼、朋友、心术、感化、衣服、饮食等, 内容包括名儒的格言和前人的典范事例,对 儿童进行生动形象的教育。又撰有《童蒙须 知》,对儿童日常生活中应该遵守的礼仪、 行为一一作了具体规范。
四、论教学和读书方法
• 追求至高至上的天理是程朱理学的修养目 标,要达到这个目标,一方面要内省,明 志养性,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另一方面 也要外求,认真学习,体认客观事物。朱 熹认为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学 习的首要内容自然还是儒家经典,因为它 凝聚着天理的精蕴。读圣贤之书并非一般 的增知识、长见识,而是要体认天理,朱 熹概括为读书穷理。这是朱熹对自己“平 生为学”的总结。
二、论教育的目的和作用
• 朱熹的教育思想建立在其理学思想基础之上。 朱熹认为:宇宙万物是由理和气两种因素构成 的。“理”是精神性的范畴,是创造万物的本 源,也是万物运行的目的,是第一性的。“气” 是物质性的范畴,是构成万物的材料,也是 “理”的载体,是第二性的。体现在人类社会 中,封建的“人伦”,就反映了“天理”的内 容。“明人伦”就是要体认天理,穷尽天理。 这样,朱熹就把封建的人伦道德神圣化、永恒 化。可见朱熹的教育理论,是建立在客观唯心 主义的哲学基础上的。
• 开理学之先河的是北宋中叶的周敦颐 (1017一1073年),他兼容儒、佛、道 诸家学派,创造了“无极而太极”的宇 宙生成说,成为理学的本体论。张载 (1020一1077年)和二程(即程颢、程 颐兄弟)分别从唯物和唯心的角度阐述 了理与气、道与器的因果关系,并涉及 到道德性命、天理人欲等,构成理学的 基本范畴。南宋中期以后,朱熹(11301200年)对宋代理学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 发挥,成为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和主要 代表人物。元、明、清三朝,程朱理学 一直是官方推崇的统治学说。
第六章 宋代朱熹的教育思想(56)PPT课件
分不开的。
之后。(赵刚.权宜之计:康熙五十一年朱
熹升配孔庙十哲之次的政治史发覆———
兼论钱穆、葛兆光先生有关康熙时代思想
专制的诠释.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
学版),2015年01期. )
7
二、哲学思想——理学
1、宇宙系统(理气论、动静观 )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朱文公文集》
卷七十) “理”是精神性的范畴,是创造万物的本源,也
4
一、生平
朱熹的主要哲学著作有《四书集注》、《四 书或问》、《太极图说解》、《通书解》、 《西铭解》、《周易本义》、《易学启蒙》 等。此外有《朱熹的著述比之前人也是 最多的一个。他一生共留下了126种著作 400多卷,其内容遍及经、史、子、集诸部 ,范围广阔,博大精深,卷帙浩繁,如同一 个巨大的宝库。他在这些著作中建构起来的 宏大思想体系,达到当时世界上哲学理论发 展的最高水平。
第六章 “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 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 ——朱熹的教育思想
一、生平 二、哲学思想 三、教育思想
1
一、生平
1、“熹”与“晦”(1130-1143年)
朱熹(1130-1200年),字元晦,号晦庵,祖籍江西婺源 ,出生于福建南剑(今南平)尤溪县一个官宦世家。
14岁时,父亲朱松托孤好友刘子羽。 朱松在《中秋赏月》诗中写道:“……停杯玩飞辙,河汉
静不湍。痴儿亦不眠,苦觅蛙兔看。”这就是史书上记 载的“朱子问天”的典故。 刘子羽送十六字“木晦于根,春华晔敷;人晦于身,神 明内腴”给朱熹。
朱熹的教育思想
朱熹的教育思想一、人物简介朱熹(理学思想集大成者,其理学思想与程颐、程颢并称“程朱理学”)出生于书香门第,其父朱松失官在家,教书伟业,朱熹从小攻读儒家经典,后师从程颐三传弟子李侗。
朱熹先后任官14年,其余时间多著书授业(《四书章句集注》元朝科举以此取士——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每到一地都要创办学校,修复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前后讲学达59年之久。
朱熹关心国家大事,向朝廷推崇理学,强调修身,力主抗金,但不被重用。
二、教育思想(一)人性论——人性二元论朱熹将人性分成“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天命之性”就是理(性即理),是绝对至善;“气质之性”因人而异。
朱熹曾经做了一个比喻。
他说“天理”就像一只“明珠”。
人的形体气质就像盆中的水,有的盆中水是清激的,有的盆中的水是混浊的,清出的程度义各不相同。
把“明珠”放在清水盆里,我们看到的还是明珠;放在浊水盆里我们看到的就是暗珠;如果水太混浊了,我们连珠子都看不到。
明珠在水里面的具体显现就好比”气质之性”。
(二)教育的作用“变化气质”,使气质之性接近“天命之性”(接近天理)。
气质中最不利于“天理”显现的隐私就是“欲”,所以“圣人千言万语,只是教人存天理,灭人欲”。
对个体: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明明德对社会:齐家、治国、平天下——亲(新)民(三)教育目的明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此人之大伦也。
庠序学校皆以明此而已。
(四)“小学”教育和“大学”教育1.“小学”教育(15岁前):①教育任务:教之以事——打坯模——打好做圣贤的坯模②教育内容:伦理道德规范训练和基本知识技能学习③教育方法:尽可能具体明确,生动直观形象2.“大学”教育(15岁以后):①教育任务:教之以理——加光饰②“大学”主要是读书,读书穷理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
(五)朱子读书法(寻私心,且吃力)1.循序渐进包含三个意思:第一,读书要按-定的次序,不要颠倒;第二,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能力安排读书计划并切实遵守它,即量力性原则;第三,读书要扎扎实实打好基础,不可圆囵吞枣,急于求成。
朱熹传PPT(精)
著作介绍
学术贡献
融合佛道思想
朱熹在学术思想上融合了佛道思想,将儒家思想与佛道思想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开创了理学的新局面。
朱熹的学术思想开创了理学的新局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中国古代哲学史上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
朱熹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保守性,其对于佛道思想的融合和对传统儒学的重新诠释,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引发想的影响
朱熹的哲学思想对东亚文化、尤其是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的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西方思想的影响
朱熹的理学思想曾对欧洲启蒙思想产生过一定的影响,为西方思想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朱熹的思想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对后世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朱熹在道德伦理方面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观点,如“存天理,灭人欲”等,对后世的道德伦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朱熹传
朱熹简介朱熹的思想体系朱熹的学术成就朱熹的历史地位朱熹的遗产与传承总结与展望参考文献
朱熹简介
出生日期
1130年1月18日
去世日期
1200年1月9日
出生地
南宋时期的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
职务
南宋理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易学家
01
父亲:朱松
02
母亲:祝氏
03
家庭成员:有一妻两妾,育有数子
01
建议
参考文献
01
《朱子全书》,中华书局,2003年版
02
《朱熹年谱》,中华书局,2010年版
《宋史》,中华书局,1977年版
THANKS
评价
对朱熹思想的总结与评价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与建议
未来对于朱熹思想的研究应该更加深入,尤其是在其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进一步揭示其思想的深刻内涵和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5
❖ 5. 着紧用力
❖ 读书比做“撑上水船,一篙不能放松”, 不进则退。读书又 是细致功夫,不能蛮干。他以鸡抱卵为喻,急躁是不行的, 而且过冷孵不出来,过热又会死。而一旦进入学习阶段,就 绝不能放松,要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务。
❖ 6.居敬持志
❖ 关键还在学者的志向及良好的心态。居敬有专静纯一、持之
❖ 一是不要教,其二如何教,其三依据什么去教。
❖ 著名的“鹅湖之辩”:陆九渊在铅山鹅湖寺与 朱熹展开了有关“心”与“理”的大辩论。
❖ 陆九渊:“心学”。
.
3
三、作为文学家的朱熹
❖ 朱熹词意境稍觉理性有余,感性不足,盖因 其注重理学的哲学思想故也。
❖ 代表作有《菩萨蛮》(一)、《水调歌头》 (一)、《南乡子》、《忆秦娥》(二)等 。
❖ 除词外,还善作诗,《春日》和《观书有感
教育活动时间达40年之久。在为官期间,锐意办学 ,未曾间断教育。
.
1
著名的教育活动
❖ 1.南康知军时,修复白鹿洞书院,并在其中 讲学,制订一整套学规。
❖ 2.在武夷山修建武夷精舍,广收门徒,传播 理学。
❖ 3.为潭州知州时,倡导州学、县学,主持修 复岳麓书院 。
.
2
二、作为思想家的朱熹
❖ 两宋时期,学术上造诣最深、影响最大。形 成了一个庞大的哲学体系理学。这一体系的 核心范畴是“理”,或称“道”、“太极”。
.
17
❖ 2.“下学上达”
❖ 下学人事,包括遍读经书,经过反己自修, 求其放心,循序渐进地达到“志气清明,义 理昭著”,或者由言传到心悟,即可上达天 理,“天独知之”的神秘境界。这就是程朱 理学所宣扬的为学之道。
.
18
❖ 3.“因材施教”
❖ “圣贤施教,各因其材,小以成小,大以成 大,无弃人也。”
》是他最脍炙人口的诗. 作。
4
观书有感二首
❖ 半亩方塘一鉴开, 问渠哪得清如许? 昨夜江边春水生, 向来枉费推移力,
天光云影共徘徊。 为有源头活水来。 蒙冲巨舰一毛轻。 此日中流自在行。
.
5
四、论教育的目的和作用
❖ 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存天理,灭人欲”,使“人心”服从 “道心”。
❖ 这个过程也就是“明人伦”。
❖ 小学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基础, ❖ 大学教育是小学教育的扩充和深化。
小学学其事,大学明其理。
.
7
❖ 只有使儿童“讲而习之于幼稚之时”,才能使其 “习与智长,化与心成,而无扞格不胜之患也” ,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
亲自为儿童编写了《小学》与《童蒙须知》 两部教材 。
❖ 儿童的学习由浅入深,自近及远。
❖ 广泛的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
❖ 有所不明就要追问到底,要对所学加以怀疑。
❖ 问过以后还要通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仔细考 察、分析。
❖ 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
.
12
❖ 朱子读书法是古代最有影响的读书方法论。 ❖ 六条均反映了读书学习的基本规律和要求, ❖ 在今天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13
❖ 1. 循序渐进
❖ 首先,学习的过程应当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确定次序,由浅 入深,由小及大。其次,循序渐进也包括知识的积累和持之 以恒的治学精神。其三,循序渐进还体现在读具体的书上, 要按照首尾篇章的顺序,“未明于前,勿求于后”。
❖ 2. 熟读精思
❖ 读书必须反复阅读。不仅要能够背熟,而且对书中的内容了 如指掌,“一一认得,如同自己作出来底一般”。熟读是精思 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刻理解精义及其思想真谛。
❖ 后世学人多将“因材施教”作为一条重要教 育原则,实践这一原则者始于孔孟,而概括 出这一原则者始于朱熹的《四书集注》。
.
19
九、“女子亦当有教”观点
❖ 孔子曾经提出过“有教无类”的平等教育。 ❖ 基于“男女有别”的纲常观,朱熹对于向女子的施教
内容与男子有同也有异。这在他编撰的《小学》教 本中有所体现。 ❖ 是他维护人伦秩序和社会纪纲的一个方面 。
第三讲 朱熹的教育思想
❖ 一、生平和教育活动 ❖ 朱子(1130-1200年)江西省婺源人,南宋著名
理学家、思想家, ❖ 世称朱子,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儒学大师。 ❖ 旷世大儒 ❖ 朱熹受教于父,聪明过人。 ❖ 集学者、官员、教育家,文学家于一身。 ❖ 五次入仕,出任地方官吏。从政仅14年,专门从事
❖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 《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 秋”,其实本来应该有六经,还有一本《乐 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 但后来亡于秦火,只剩下五经。
.
11
七、教学过程和读书法
❖ 把《中庸》中“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 明辨之,笃行之。”作为为学的几个层次, 教学的基本过程。
❖ 以恒的意思。“持志”即有坚定志向。
.
16
八、论教学方法
❖ 朱熹在《四书集注》里对以往教学方法大加 发挥和评论
❖ 1.大学章句》传之三章:“如切如磋者,道 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朱熹注云: “道,言也;学,谓讲习讨论之事。自修者, 省察克治之功。”道学与自修是为学进德的 两种基本方式。理学家们对自修,即内心修 养予以高度的重视。
.
14
❖ 3. 虚心涵泳
❖ 以虚心的态度去体会圣贤的用心和寓意,来不得半点主观臆 断或随意发挥。尤其是不能自己先有个意见,再“把圣贤言 语来凑他的意思”,甚至穿凿附会地硬行联系。
❖ 4. 切己体察
❖ “须要将圣贤言语,体之于身”。读书重要的是落实到自身修 ❖ 养的提高上。读书不是为了向别人炫耀,或是为了获取教训
.
8
六、规划大学的教学内容
❖ 其纲领,是“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 之道”。
❖ 大学的教材主要是《四书》 和《五经》。 ❖ 朱熹认为:《四书》是大学的基本读物。
.
9
朱熹《四书集注》
❖ 他于儒家经典中精心节选出“四书”: ❖ 《大学》 ❖ 《中庸》 ❖ 《论语》 ❖ 《孟子》
.
Hale Waihona Puke 10❖ 《五经》❖ 抨击了当时以科举为目的的学校教育。
❖ 切中了时弊,针对当时学校忽视伦理道德教育,争 名逐利的现实,以及为了改变“风俗日敝,人材日衰 ”的状况,重新申述和强调“明人伦”的思想,在当时 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
6
五、教育阶段的划分
❖ 小学和大学是不可割裂的两个学习阶段 , ❖ 8~15岁为小学教育段,即蒙养教育段; ❖ 15岁以后为大学教育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