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义及引申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一个词的本来的意义,即有文字形体可考、有文献资料可证的最古的意义,叫做词的本义。从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叫做引申义。例如:
“向”,《辞源》前三个义项是:1、北窗。2、朝向,对着。3、方向,趋向。究竟哪一个意义是“向”的本义呢?从文字体形看,“向”甲骨文作,小篆作向,像房子墙上开有一个窗口。从文献资料看,《说文》:“向,北出牖也。”《诗经·豳风·七月》“穹室熏鼠,塞向瑾户。“塞”是堵塞,“向”指北窗,“瑾”是抹泥,“户”是房门。”字形与文献相参证,可以判断“北窗”是“向”的本义。因为窗子是朝着一定方向的,所以又推演出来“朝向”、“对着”、“方向”、“趋向”等意义,这些都是“向”的引申义。
“理”,《辞源》前五个义项是:1、治玉。2、治理。3、治疗。4、温习。5、文理,条理。哪个义项是“理”的本义?哪些义项是“理”的引申义呢?从“理”的造字结构看,从玉,里声,是个形声字,“玉”是形符,与本义有关。从文献资料看,《说文》:“理,治玉也。”《韩非子·和氏》:“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以字形与文献为推,可以判断“治玉”是“理”的本义。因为“治玉”是雕琢玉石,对玉进行加工,由此又引申出“治理”、“治疗”、“温习”、“文理”、“条理”等意义,这些意义都是“理”的引申义。
需要指出的是,词的本义并非一定是词的原始意义。这是因为汉语的产生远在汉字产生之前。汉语历史悠久,至今至少已有一万多年的历史,而记录汉语的汉字仅有几千年的历史。在汉字产生之前.一个词的本义究竟是什么,很难确切地考察清楚。我们现在所谈的只是有语言文字材料能证明的词的本义。
二、探求词的本义的意义
一个词常常有许多意义,许多意义之间往往是互相联系着的,而且大都是环绕一个中心。探求词的本义,是分析词义内在联系的关键。具体地说,探求本义的意义有三:第一、释词有据。
本义是引申义发展的基础。探求词的本义,就能对词的
引申义解释得确切而有根据。如“间”,《正字通》从门从月,是一个会意字,表示月光从门缝中照进来。本义是指间隙、隙缝。《史记·管晏列传》:“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门间”就是门缝。这是本义。《庄子·养生主》:“彼节者有间。”就是牛的骨节有缝隙。《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这是引申义。
第二、能加深对词义的理解。
探求本义,有助于透彻地理解词义。如“绥”的本义指车上的绳带。《论语·乡党》:“升车,必正立,执绥”。“绥”是供人上车时作拉手用,以保持身体稳定的东西。所以引申出“安”、“安抚”的意思。《左传·僖公四年》:“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以德绥诸侯”,就是“用恩德来安抚诸侯”。《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思靖百姓,惧未能绥。”“未能绥”就是“未能安抚”。现在的“绥宁”、“绥怀”、“绥远”等复音词的“绥”都是安、安抚的意思。
“固”,《说文》:“四塞也。”是个形声字,本义是四面闭塞。《列子·汤问》:“汝心之固”的“固”,是指
智叟思想固塞鄙陋,所以下文接着说“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这就有助于我们深刻体会愚公对智叟的批判锋芒和愚公移山的决心。掌握“四面闭塞”是“固”的本义,对“固”的“坚固”、“稳固”、“固执”等其他意义,都会有深刻的理解。
第三、便于掌握词义利用本义分析词义。
掌握词的本义,可以从纷繁的词义中理出头绪,从而提纲挈领,以简驭繁,使纷杂的词义条理清晰,脉路分明。如
“果”,《中华大字典》列有三十一个义项,其中本义和引申义有十七项:1、本实也;2、信也;3、定也;4、诚也;5、成也;6、能也;7、克也;8、终也;9、美也;
10、决也;11、勇决也;12、必行也;13、敢行其志也;14、杀敌成果;15、犹济也;16、犹遂也;17、犹竟也。《说文》:“果,从木,象果形在木之上。”是一个合体象形字。字形本身表示“果实”,本义为”木实”,因为果实是由树木开花而长成的。开花结果是必然规律,所以引申出“信”、“定”、“诚”、“决”等义;由开花长成果,所以引申出“成”义;开花能长成果,所以引申出“能”、“克”义;结果是开花的终了,所以引申出”终了”义;果实味美,所以引申出“美”义;果实要被破开.所以引申出“杀敌”义;“果”有“坚决”义,所以又引申出“勇决”、“必行”、
“敢行其志”等义;“果”与“济”、“遂”、“竟”等词都有终了、完成义,所以“果”在“终了”、“完成”义上,可作“济”、“遂”、“竟”用,尽管义项如此之多,只要利用本义进行分析,就能如网在纲。
三、考察词的本义的方法
在古汉语中,多数情况下一个字就是一个词。这是古汉语的特点之一。由于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因此可以我们根据形、音、义统一的原则,从分析字形、考究语音、考核文献等方面入手,来了解词的本义。
第一、分析字形。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一个字的构造往往能够反映出它的本来意义。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都可以作为分析本义的手段。
“州”是个象形字。本义是水中陆地。而“洲”是后起的形声字,取代了“州”的本义。现在地球上的大陆称“洲”,就是因为地球上的大陆是被大洋包围着的。
“斤”是个象形字,表示斧刀,本义是砍伐树木的工具。
“戒”,是个会意字。廾表示双手聚拢,戈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双手持戈,表示警戒、戒备的意思。
概括起来说,象形字是由字形本身表示本义,指事字则是由抽象的符号来提示本义,会意是由几个字合起来表示本义,形声字凭借形符来确定本义所属的范畴。
需要指出的是,字形分析的主要材料是古文字,而不是现代汉字。因为现代汉字是经过长期历史演变而成的,它的形体同汉字的本来面貌相比,已变化很大,并且向表音方向发展,字形体现词义已不明显,已经难以看出造字的本义了。在古文字中,又以小篆资料最为齐备,它完整地保存在许慎的《说文解字》里。同时,小篆又是从甲骨文、金文向隶书、楷书变化的桥梁。辨认考释甲骨文、金文,常常要借助于小篆。因此,一般是以小篆为基础,结合甲骨文、金文来分析字形、考察本义。字形越早,越能体现造字的本义。
第二、考究语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