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学 赵曼 第章 养老保险
第八章 养老保险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第二版)PPT课件)

第三节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
三、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养老保险
关系的转移接续
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的转移接续:机关事业单位工作 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在同一统筹范围内的机关 事业单位之间流动,只转移养老保险关系,不转移基 金。参保人员跨统筹范围流动或在机关事业单位与企 业之间流动,在转移养老保险关系的同时,基本养老 保险个人账户储存额随同转移。
模式
国家统包型 国家资助型 福利国家型
完全自助型
我 我国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
国 的
老保险制度,体现为一种新型基本养老保险模 式。这一模式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上由 国家、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基本养老保险基
模 金实行社会互济,在基本养老金的计发上,采
式 用结构式的计发办法,强调个人账户养老金的
(2)累计缴费满15年。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 不足15 年的,可以缴费至满15年,按月领取统筹养老 金;也可以转入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按照国务院的规定 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
2.待遇支付 (1)职工基本养老金。由统筹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
老金组成。 职工每月领取的基本养老金数额将根据个人累计缴
费年限、缴费工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个人账户金额 、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等因素确定。
一、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养老保险
二、职业年金 三、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关系 的转移接续
第四章 养老保险 《 社会保障学》PPT课件

义务,这样才有资格享受社会保险。同时,企业或雇
主也必须按企业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定期缴纳保险费。
3.强制储蓄模式
• 强制储蓄模式由企业和个人缴纳保险费,
国家不进行直接投入,只给予一定的政策优 惠。采用这种保障方式的以新加坡为典型代 表,在少数亚非发展中国家实行。强制储蓄 模式的典型特点是由中央政府决策,并自上 而下地组织开展强制储蓄。因为有中央政府 的这种作用和政府在税收和利率方面的政策 优惠,才使得这种模式有社会保障的性质。
给付项目、待遇水平、计算标准、调整办法、 计发途径等
养老保险行政机关、业务及监督机构设置、 各级权限划分、岗位与人员配置
第二节 外国养老保险
• 内容概要: • 一、外国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模式 • 二、各国养老保险制度比较 • 三、国际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一、外国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模式
•
世界各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千差万别。根据
•
投保资助模式又称为自保公助模式,是社会共同
负担、社会共济的养老保险模式。这种模式由劳动者
个人参保,国家提供一定的资助。每一个劳动者和未
在职的普通公民,都属于社会保险的参加者或受保对
象;在职的企业雇员必须按工资的一定比例按期缴纳
社会保险费,未在职的社会成员必须向社会保险机构
缴纳一定的养老保险费,作为参加养老保险所履行的
国家和企业 覆盖范围广,全 承担责任 体居民
保障水平高 保障水平高
保险费由 企业和个 人缴纳
国家和企 业承担, 个人缴纳 少部分或 不缴纳
管理简单 粗放
管理体系 相对复杂 管理成本 高 公积金局 统一管理
管理体系 复杂,成 本较高
二、各国养老保险制度比较
• (一)德国——投保资助型养老保险
社会保障学第九章第一节养老保险

2、1995年以后
1995 深化改革的通知,并出台了两套方案 供各地选择试点
1997 “统一”的通知 从三个方面: 一是企业与职工的缴费比例 20和8 二是个人账户的规模 11 三是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 20
1998 成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一管理 2000 东北试点,做实个人账户
“消除革命的投资”。
发展:
制度模式的改变——如福利国家模式、新加坡 模式
保险项目的改变——国民年金(养老)、生育 津贴(生育)、就业保障(失业)、全民健康 保险(医疗)。
第二节 养老保险
社会保险中最重要、对社会成员影响最大 的保障制度。
本节任务: 了解养老保险的产生发展及特征 掌握养老保险制度各个有机组成部分 掌握养老保险的内容 理解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
1、普遍需求 2、地位特殊 影响的深度与广度大;占整个社会保险金支出的比
例高 3、长期性 缴费时间长,领取时间长 4、管理复杂 长期积累,制度设计与管理难度大;基金规模大,
保值增值压力大;多层次保障,制度衔接设计难度 大。
三、养老保险模式
养老保险的多层次性、多因素影响性及各国国 情的差异性都决定了养老保险模式的多样性。
资有关
四、养老保险的基本内容
覆盖范围 基金来源与筹资方式 享受资格 待遇水平 基金运营 管理体制
(一)覆盖范围
指法定的适用对象和适用人群。 有西欧、北欧的覆盖全民的普遍保障模式,也
有德、美的覆盖劳动者的选择性保障模式。 覆盖范围的大小主要根据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人口结构、人口政策、历史文化传统等。
第九章 社会保险
社会 救助
生育保险 工伤保险 失业保险 医疗保险 养老保险
《社会保障学课件》第4章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体系

社会保障学高等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
4. 待遇支付
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总额÷计发月数
基础养老金=(退休时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 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累计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 限)×1%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职工本人的平均缴费工资指 数×职工退休时上一年度当地职工社会月平均工资
实现了养老保险制度的全覆盖,并逐步从制度全覆盖走向 人群全覆盖。
社会保障学高等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
4.1 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4.1.1 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发展历程 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可划
分为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这两大阶段。 改革开放前,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是在借
社会保障学
第4章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体系
本章学习要点
1. 掌握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体系的构成; 2. 掌握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机关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 险制度、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及 现状; 3.把握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 保险改革的动向。
社会保障学高等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
鉴苏联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改革开放后,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开始尝
试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
社会保障学高等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
1.改革开放前的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 改革开放前,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发展,基
本经历了初建、修订以及停滞三个阶段。
1)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初建(1949—1952年)
社会保障学高等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
《社会保障学》赵曼 第09章 农村社会保障

专栏9-1:
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
主要条目如下:
(1)基本原则
(2)任务目标
(3)参保范围
(4)基金筹集
(5)建立个人账户
(6)养老金待遇
(7)养老金待遇领取条件 (8)待遇调整
(9)基金管理基金监督 (10)经办管理服务
(11)相关制度衔接
(12)加强组织领导
(13)制定具体办法和试点实施方案
在2014《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指出,2014年政 府重点工作要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合并要点 要点1 待遇支付与合并前基本一致 要点2 基金筹集采取3种方式 基金筹集采取个人缴、集体助、政府补的方式。 要点3 全额补助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给予50%补助 要点4 地方政府扶助困难群体。 要点5 推行全国统一的社保卡
图9-1 1956-2000旧农合覆盖面发展的总趋势
旧农合的基本做法是: (1)旧农合的基金来源。旧农合的基金来源于两个方面,
一是农民个人缴纳的保健费,保健费很低;二是集体经济 组织中的公益金。 (2)旧农合的保障范围,主要是针对小病和疾病预防。 (3)旧农合的统筹层次,一般以乡或行政村为统筹单位。 (4)旧农合的管理模式,旧农合在全国不同地区存在着 “村办村管理”、“村办乡管理”、“乡村联办型”、 “乡办乡管理”等多种管理形式。
三、农村医疗保障
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改革
农村的医疗保障和公共卫生体系 是社会管理及应急机制中薄弱环 节。 当务之急:推进农村尤其是加快 中西部落后地区农村医疗保障体 系的建设;打破目前城乡割裂的 二元社会格局,尽快构建一个城 乡统筹、一体化联动的疾病预防、 控制、治疗网络。
《社会保障学》第6章 养老保险

6.3.3 养老保险支付条件
• 养老保险的支付条件,要求被保险人必须达到规定的退休年龄和 达到缴纳保险费的期限,才有领取养老金的资格。通常各国普遍 规定两个基本要求:(1)缴费满15年;(2)达到政府规定的退 休年龄。
6.3.2 养老保险基金筹集
• 第一支柱——强制性公共养老金计划,由政府通过税收融资,强 制实施,一般采用现收现付制,通过代际转移为老年人提供一定 水平的长寿保险。
• 第二支柱——强制性完全积累的私营养老金计划,将退休金待遇 水平与在职时的缴费相联系,以减少人们对第一支柱的依赖。职 业年金的基金筹集可分为个人缴费型和个人不缴费型。无论哪种 形式,雇主或企业都要负担缴费(雇主一般负担一半以上),不 同的是个人是否缴费。
6.3.4 养老保险待遇支付
养老金调整指数中的物价因素 • 让养老金受益者分享到劳动生产率增长是福利国家的主要成绩,
而不是根据价格变动实行指数化调整。 • 但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养老金制度改革中,各国都逐渐改革
了根据收入调整养老金的政策,改为根据收入和物价变动情况共 同进行调整,或者根据物价变动进行调整。
6.4.3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发展历程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
6.4.4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统一政策
参保主体 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非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及 不属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的城乡居民。 个人缴费标准 缴费标准目前设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 600元、700元、800元、900元、1000元、1500元、2000元12个档 次。 政府补贴 中央财政补助、地方财政补助
《社会保障》第四章-社会养老保险PPT课件

10.04.2020
25
企业补充养老保险
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是指由企业根据自身经 济实力,在国家规定的实施政策和实施条 件下为本企业职工所建立的一种辅助性的 养老保险。它居于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 中的第二层次,由国家宏观指导、企业内 部决策执行。
长期积累:养老保险具有了如下两个固有的特征:一是缴费 时间长达数十年,二是领取养老金的时间也长达十多年到数 十年不等。
管理复杂:养老保险的长期积累性带来了制度设计与管理的 难度,而且由于基金规模庞大,基金保值增值的负担也十分 繁重,需要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来进行基金运营工作。
10.04.2020
6
10.04.2020
33
2.个人账户空账运行 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采取的是统账结合的部分积累模式。在现收现
付向部分积累转制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养老保险的隐性债务 问题。 主要包括两块: 一是新制度实行前已经退休职工的养老金。他们没有个人账户的积 累,所享受的养老保险待遇便成为了历史债务。
10.04.2020
17
养老保险的管理体制
从世界各国的实践来看,养老保险共有三种 管理模式,即:
直接由政府部门管理。如中、日、美、加。 由自治公共机构管理。如新、德、瑞典等。 由私营基金公司管理。如智利。
10.04.2020
18
第二节 我国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险制度
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 二、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制度设计 三、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中的几个问题探讨 四、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
10.04.2020
12
四、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内容
一个国家的养老保险制度,通常有以下内容: 覆盖范围 基金来源与筹资方式 养老金的享受条件和待遇水平 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 养老保险管理和监督机制
社会保障学 第三章

三、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来源、结构及费率水平
(一)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筹资的来源和结构 企业缴费:是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最基本的来源, 一般是按职工缴费工资总额和规定的比例在税 前提取,由企业的开户银行按月代为扣缴。 缴费工资是指由统计部门核定的企业当年支付 给职工的所有工资性收入,亦称工资总额。 包括基本工资、奖金、加班加点工资、中晚班 费、书报费、辅助工资和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 资以及各种津贴、补贴等。
我国有关法定退休年龄改革的对策思路:
(1)提高法定退休年龄,择机统一女职工退 休年龄。部分国家退休年龄政策调整情况
(10国)
(2)实施在精算基础上的弹性退休政策 (3)对从事特殊工种职工实行企业内部退养 (4)破产企业应一次性预留一定的养老保险费 用
部分国家退休年龄政策调整情况(10国)
改革前 国别 男 美国 英国 瑞士 新西兰 澳大利亚 匈牙利
一、养老保险的保障对象和实施范围
养老保险的保障对象和实施范围 (即养老保险覆盖面):从一般意 义上说,是全体劳动者。 但是,实际实施的程度往往受到社 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结构的制约,一 定时期需要针对不同行业的劳动者 的特点而有所选择。
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的目标
从理论上看,理想的制度设置要求建立 一体化的,包括各类企业、机关事业单 位、军队转业官兵、个体劳动者、农村 劳动者在内的基本养老保险体系。 从实践来看,近期目标只能是覆盖城镇 所有部门中各类企业的各类职工
核定企业缴费工资的基本要求:“三个一致”
企业向当地社会保险管理机构缴纳养老 保险基金的工资总额 职工个人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工资总额 职工退休后作为计发养老金基数的工资 总额 保持以上三者之间一致
个人缴费: 国际惯例为雇主、雇员各缴一半 我国现行政策规定,随着职工工资收入 的增加,最终达到个人缴费比例为其工 资基数的8%。
社会保障学第三章

三、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特点 “统账结合模式”: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 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在世界 上首次的一种新型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这个制度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上采 用传统型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的筹集模式, 即由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基本养 老保险基金实行社会互济。既体现了社会 保险社会互济、分散风险、保障性强的特 点,又强调了职工的自我保障意识和激励 机制。
3、部分积累制 、 这种制度是现收现付制度和完全积累制度的 混合物。在初始时,它的费率高于随收即付制度 而又低于完全积累制度,在准备金方面,它会多 于随收即付制度而低于完全积累制度。 这一制度是要在迎接人口老龄化和初始的高 保费制度中寻找一条中间道路。通常的做法是将 原来随收即付制度所交保费中的一小部分积累于 个人账户制度,或在原来制度之上提高费率,并 将增量部分全部积累于个人账户制度。这一制度 也同样面临基金的管理和保值增值问题。 中国1997年建立了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就采用 了这种混合财务制度,称之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 制度相结合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1、基本养老保险亦称国家基本养老保险, 、基本养老保险 它是按国家统一规定强制实施的位保障广 大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养老保 险制度,是第一层次的养老保险,也是最 高层次的。 基本养老金的主要目的在于保障广大退休 人员的晚年基本生活。 2、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亦称为企业年金,是 、企业补充养老保险 指企业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在国家规定 政策和实施条件下位本企业员工所建立的 一种辅助性的养老保险。
第三章 养老保险
一、养老保险概述
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 分,是社会保险五大险种中最重要的险种 之一。 (一)、养老保险的概念 养老保险是指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 和法规,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 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 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 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社会保障学第5 章

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内 容
3. 我国社会养 老保险的现状
我国养老保险制 度的主要内容
4.中央、国家机关的部长,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党委书记、省长、 主 席、市长和相当职务的干部,退(离)休年龄可延长至65岁;
教授、研究员以及相当这一级职称的高级专家,经所在单位报请省、 自 治区、直辖市政府或中央、国家机关部委批准,可延长退(离)休年龄, 但最 长不超过70岁。
选择
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内 容
(二)关于退休待遇的规定
3. 我国社会养 老保险的现状
我国养老保险制 度的主要内容
我国目前退休养老待遇分为退休和离休两种,二者待遇的标准有所不同 。
1. 退休养老待遇规定 对于获得全国劳动英雄、劳动模范称号,在退休时保持荣誉者;在革命 和 建设中有特殊贡献的职工;部队军以上单位授予战斗英雄称号的转业、复 员 军人退休时仍然保持荣誉者,可享受较高的退休待遇,其标准可高于一
4
我国社会养老保险的改革
5
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趋势
3. 我国社会 养老保险的
现状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 我国养老保险的层次构成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特点
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
1.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条件
退
休
2. 国家机关工勤人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条件
条
件
3.企业职工
的 4.中央、国家机关的部长,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党委书记、省长、主席
练习题:
多数国家对被保险人本人享受的养老金有( )。 A. 最低限额 B. 最多限额 C. 最高限额 D. 最小限额
练习题:
多数国家对被保险人本人享受的养老金有( C )。 A. 最低限额 B. 最多限额 C. 最高限额 D. 最小限额
社会保险第04章-养老保险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筹集范围主要是指地域范围 和征收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对象范围。
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筹集的模式
(一)现怍现付模式 (二)完全积累模式 (三)部分积累模式
第四章 养老保险
三、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统筹
(一)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原则 (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来源: 1、企业和职工个人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 2、基金的运用和运营而增值出来的基金收入 3、政府的财政补贴类收入
社会保险概论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万莹
第四章 养老保险
本章学习目标: 本章学习目标:
掌握养老保险的基本概念, 熟悉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理论, 了解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及其改革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在于掌握我国养老保险金的给付标准的确定及计算 重点掌握养老保险应遵循的基本方针、以及影响退休年龄 的主要因素; 理解和掌握我国目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方向和过程
第四章 养老保险
第三节 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给付
(二)我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的给付 2、实行基本养老金的“结构式”计发办法,即由 三部分组成: (1)社会性养老金 (2)缴费性养老金 (3)个人账户养老金 (三)有关养老保险待遇给付中的一些特殊问题的 处理规定
第四章 养老保险
第四节 补充养老保险
第四章 养老保险
第三节 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给付
二、退休养老保险待遇给付
(一)基本养老金给付 (二)我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的给付 1、以个人账户中的储存总额(即本息之和)为基 数,按照企业所在地区离退休劳动者的预期平均寿 命按月计发退休金。 (1)“老人老办法” (2)“新人新办法” (3)“中人中办法”
作业及问题 以三个人为一个小组,讨论下列四个问 题,做成幻灯片。并从中抽出四个小组在班 级中发言. 1.建立养老保险基金的意义 2.我国现行养老保险的缴费方法与标准。 (以江苏省为例) 3.我国现行养老保险的给付资格、给付条 件和给付标准。(以江苏省为例) 4.目前我们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的问题 与挑战
《社会保障学》赵曼 第01章 社会保障的制度结构

3、受保人在社会保障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劳动者以包含社会保障在内的劳动报酬最大化为其行为目 标。
义务:缴纳社会保障费的义务。 权利:享有在丧失劳动能力,或遭受到自然灾害及丧失劳
动机会、失去生活来源时,按照法律规定向社会保障机构 申请领取社会救助及其他待遇的权利;享有要求提供社会 保障政策咨询及其他服务事项的权利等等。
“社会保险是一种消除革命的 投资,一个期待养老金的人是 最安分守己的,也是最容易被 统治的。”
“铁血宰相”俾斯麦
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制度首先在德国产生。 ——“福利国家论”
疾病保险法、工伤事故保险法、老年与残疾保 险法。这三个社会保险计划都是强制性的,其 权利和义务有着法律保证。。
从20世纪初到30年代,欧美各国先后在工伤、疾病、养老、失业保险等 诸多方面通过了立法,它们大部分以德国社会保险计划为典范,同时又相 互参照。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
在两次大战之间,欧
只有对出现裂痕的社会 VS 洲国家社会保障立法
进行修补和加固,才能
的重点是失业保险和
制止社会走向崩溃。
社会救济。
扩展:福利国家的兴起与贝弗里奇报告
贝弗里奇报告
内容 及主 要观 点
对英 国社 会保 险进 行调 查应 该遵 循的 三项 指导 原则
贫困、疾病、愚昧、肮脏和懒惰是影响英国社会进步、经 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五大障碍。政府要统一管理社会 保障工作,通过社会保障实现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本章就从宏观上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讲解,使 你对社会保障制度既熟知也真知。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总体框架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概念
国内学者的定义 :社会保障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依
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公民在暂时或永久 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 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社会保险学第06章_养老保险

/65
二、养老保险与老年社会保障
老年社会保障包括养老保险、老年医疗保障、最低生活
保障、住房保障、起居服务、保健服务、老年救济与老 年福利等
老年社会保障
养 老 保 险
医 疗 保 险
健 康 保 障
老 年 护 理
社 区 服 务
老 年 福 利
/65
三、养老保险的特征
普遍性 重要性 长期性 复杂性 多层次性
《社会保险学》
第6章 养老保险
宋明岷 上海金融学院/保险学院/社会保障系
1
本章教学要求
学习目标:
理解人口老龄化的相关知识 掌握养老保险的基础理论
熟悉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发展阶段与现存问题
认识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产生与发展状况
关键概念:
人口老龄化
社会养老保险
新农保
/65
/65
三、人口老龄化
计算题:
某地区常住人口总量为60万,其中,1564岁人口为50万,65岁以上人口有4万。
1. 分别计算该地区的总抚养比、老人抚养比 与少儿抚养比
2. 该地区是否属于老年型地区,指出其判断 依据
/65
第一节 养老保险概述
1 养老风险与人口老龄化
2 养老保险的概念与特征 3 养老保险制度的历史沿革 4 养老保险制度的类型
65岁以 百分比 上人口 2500 2500 4900 6300 8800 12152 4.4% 3.6% 4.9% 5.6% 7.0% 8.87%
/65
三、人口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与养老风险
人口老龄化使得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养老风险增加。
第三章养老保险《社会保障学》教学大纲

第三章养老保险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能掌握贝克尔的家庭生产函数及其对家庭分工原因的分析,熟悉养老保险的保障对象和实施范围,理解基本养老保险“统账结合”制度模式的特定内涵,熟练掌握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来源、结构和费率水平、掌握基本养老保险的待遇和退休条件,了解基本养老保险的统筹层次和属地化管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贝克尔的家庭生产理论、“统账结合”、替代率水平、退休政策。
课时: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养老模式的分类与家庭生产理论一.养老模式的分类与社会养老保险的特点(一)具体可划分为自我储蓄养老、家庭养老、社会福利机构养老和社会保险养老等四种类型。
养老保险特指基本养老保险,它是国家和社会依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保障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营运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收入补偿制度。
(二)社会养老保险的特点是:1.由国家建立并实施,其中基本养老保险具有法律强制性;2.享受对象必须是因年老而丧失劳动能力的劳动者;3.在老年风险发生之前,社会保险机构必须预先储存一部分基金,这笔基金及其增值部分必须用于支付退休金;4.对老年人提供稳定的基本生活保障,不受物价波动的影响并分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
二.贝克尔的家庭生产理论(一)贝克尔的家庭生产函数及其对家庭分工原因的分析贝克尔将自己所创立的理论叫做“家庭生产函数分析”。
家庭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Zi=Zi(xi,ti,E)(二)家庭养老模式的运行:一个家庭内部的分工――交换模型(三)家庭养老制度的不稳定性与社会养老模式的兴起第二节养老保险的保障对象和实施范围一.基本养老保险的保障对象和实施范围:各类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军队转业官兵、个体劳动者和灵活就业者,农村劳动者在内的基本养老保险体系。
二.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的必要性三.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的近期目标和有待研究的问题(一)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的近期目标:灵活就业人员参保(二)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1.如何以建立在精算基础上的费率水平来配合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的扩大2.乡镇企业职工和已非农就业的农民工是以城镇养老保险为主来覆盖,还是以农村养老保险为主来覆盖。
《社会保障学》赵曼 第10章 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

关于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流程
以个人名义参保的简明步骤: 第一步:到职介、人才办理个人委托存档。
具体:先执身份证领取商调函、二表→回原单位填二表, 办理转档→到职介、人才办理委托存档。
第二步:以个人名义参加社会保险。 具体:办理京卡或邮局存折→带存档卡、身份证复印件、 一寸彩照2张→填写《参加社会保险人员情况登记表》, 并签订《协议书》,办理参保。
灵活就业人员主要包括三类人员
①国有、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失业人员,主要受雇于 小规模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或从事临时工、季节 工、家庭钟点工等劳务活动及个体工商户;
②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简称“农民工”),主要从事建 筑、家政服务及其他服务性职业;
③伴随新经济产生的新就业群体,主要包括知识阶层 和大学毕业生,他们一般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或特殊 技能,如IT业、金融保险、律师等服务行业的劳动者 和自由职业者。
面对如此多的挑战,国家在行动!
案例分析
某商贸公司以招用“临时工”为名,招收20多个营业员。商 贸公司既不与工人签订劳动合同,也不给工人缴纳社会保险费, 往往雇用一段时间后,就将工人辞退,然后再重新招用一批。时 间多则半年,少则3个月。
市劳动监察大队对此事进行了调查,发现情况属实,性质非 常恶劣。一位营业员对调查人员说,她是2个月前通过一家街头职 业介绍所介绍来的,说好每月工资400元,不签劳动合同,不给上 社会保险。另一位营业员秦先生被公司招聘后,虽然工作时间超 过半年,公司至今没有与其签订劳动合同,也没有给其缴纳养老 保险费,奖金也只有固定工的一半,工资低于固定工几百元钱。 有一天秦先生找人事科负责人询问原因,他们答复说,根据公司 规定,临时工不签订劳动合同,也不上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这 是公司惯例,我临时工与固定工的区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老保险并不能 完全替代家庭养老
补充
国家法定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一般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1)由国家建立并实施,其中基本养老保险具有法律强制性; (2)享受对象必须是因年老而丧失劳动能力的劳动者; (3)在老年风险发生之前,社会保险机构预先储存一部分基金, 这笔基金及其增值部分用于支付退休金; (4)对老年人提供稳定的基本生活保障,不受物价波动的影响并 分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
1953年,修订了《劳动保险条例》并实施范围,增加了 工厂、矿场、交通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单位和国营建筑 公司。
1956年,《劳动保险条例》的实施范围扩大到商业、外贸、 粮食、供销合作、金融、民航、石油、地质、水产、国营 牧场和造林等11个产业和部门。 1956-1958 国务院颁布相关暂行办法,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 员的退休金由国家财政负担,并由人事处进行管理;集体所 有制工业企业纳入养老保险制度。
一、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历史演进
(一)初创与停滞
初创阶段:1951年至1965年。 1951年2月26日,政务院批准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 动保险条例》,标志着中国初步建立起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险 制度。 该条例规定:企业必须每月按职工工资总额的3%缴纳保险费, 其中70%留在企业用于支付养老金,30%上缴全国总工会作 为劳动保险总基金,用于全国范围内跨企业、跨行业、跨地 区调剂。
发展阶段:1985年至1999年
养老保险改革的 第二个里程碑 中国养老保险改革 的第三个里程碑
养老保险改革的第一 个里程碑
1991年《国务院关于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 度改革的决定》 主要内容:建立基本 养老保险与企业补充 养老保险、个人储蓄 型养老保险相结合的 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
等。
1995年3月发布 《国务院关于深化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 制度改革的通知》, 推动“社会统筹与 个人账户相结合。
视频链接:《养老大业》 /w_19rqyduqvh.html
二、家庭养老与养老保险
(一)养老模式
本章论述的养老保险特指基本养老保险—多支柱(或曰多层次) 的养老保险体系。 自我储蓄养老、家庭养老、社会福利机构养老和社会保险养老 等四种类型,每种方式各有特点。 当养老保险保障程度较低时,家庭养老的作用更大一些;养老 保险保障程度较高时,家庭养老的作用就相应减弱。 但养老保险并不能完全替代家庭养老。
结论
按照绝对优势原则或者比较优势原则,在 市场部门具有绝对优势或者比较优势的家 庭成员会逐步在从事市场工作方面专门化, 而在家庭部门具有绝对优势或者比较优势 的成员会逐步在从事家庭活动方面专门化。
2、家庭内部的分工与交换
模型前提:家庭由一个正在工作的儿子和一个退休的母亲组 成,并且儿子市场工作的时间价格较高,而母亲市场工作的 时间价格较低;市场工作活动是非时间密集型的,而家务劳 动是时间密集型的。 母亲拥有家务劳动的比较优势,儿子拥有市场工作的比较优 势。 简单的分工与交易:儿子专门从事市场工作活动,而母亲专 门从事家务劳动。同时,母亲用家务劳动与儿子交换自己所 需的市场物品和未来养老费,儿子用市场劳动交换自己所
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险制度中被 保险人身份最稳定、享受时间 最长、费用开支最大的项目, 国际上常以其作为衡量一个国 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广度和深度。 根据《2012社会保障绿皮书》 和《中国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 状况调查》披露:有近四成的 养老金领取者的养老金水平较 低,养老金领取的最低和最高 水平相差几十倍。原因在于: 养老保险制度的“碎片化”和 “双轨制”的存在。
1997年7月国务院 发布《国务院关于 建立统一的企业职 工基本养老保险制 度的决定》,养老 保险制度从企业保 险到社会保险的根 本变革。
完善阶段:2000年至今
2000年明确了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的方向。 2000年明确了调整和完善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政策。 2005年,相关法律规定了扩大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逐步 做实个人账户、改革基本养老金的计发办法,并确保养老金按 时足额发放。 2010年,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 《社会保险法》,已于2011年7月1日实施,以法律形式确立了 我国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社保体系。
停滞阶段:1966年至1977年“文革”时期 在此期间,管理职工养老保险工作的工会组织被撤销,养老保 险费用的征集和管理难以为继。 1969年2月下发《关于国营企业财务工作中几项制度的改革意 见》社会保险退化为“企业保险”。
(二)恢复与发展 恢复阶段:1978年至1984年 1978年6月颁布《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 和《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把离休作为退 休的一种形式规定下来。 1983年,适度提高了养老金待遇水平。
第六章 养老保险
本章主要内容 介绍我国的家庭生产理论 主要阐述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筹资支付,以及法定 退休年龄问题 对我国的社会养老“双轨制”进行了说明 学习重点 了解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历史演进 熟悉家庭生产理论 掌握养老保险的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及成本转嫁; 掌握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筹资与支付 学会分析延长退休年龄的优劣 熟悉中国社会养老的“双轨制”
1、贝克尔的家庭生产函数及其对家庭分工原因的分析
Zi=Zi(xi,ti,E) E表示家庭生产所处环境的变量 xi表示市场产品向量 ti表示时间向量
在家庭生产函数和家庭现有时间及收入的 约束下,家庭实现效用最大化。 要素价格(或要素的影子价格)之比等于家庭生 产的边际产品之比。
均衡条件
家庭分工原因分析: 1.时间是家庭的稀缺资源,并且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 如青年时期与老年时期,个人的时间价值是不同的。 2.家庭成员之间的要素禀赋是不同的。
社会养老保险与家庭养老并不矛盾,也不能完全替代。几乎所 有国家的宪法或法律都规定了公民有赡养老人的义务。
(二)贝克尔的家庭生产理论
贝克尔(Becker)是 199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 获得者 基本思想:家庭成员既是 消费者,又是生产者;其 生活必需品必然来源于市 场和家庭。在家庭这生产 单位内,每位成员都以自 己的知识、技术、时间和 市场产品等来联合生产子 女、健康、婚姻、声望等, 从而实现效用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