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教案及课件.doc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课件(新人教版)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课件(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ba75696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59.png)
三省六部制的设立,标志着北魏 政治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对中国 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
影响。
制定新律令
废除旧律令,制定新的律令制 度,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新律令注重保护人民权益,减 轻刑罚,体现了孝文帝的仁政 思想。
同时,新律令也加强了对官员 的监督和管理,严惩贪污受贿 等腐败行为,提高了政府的廉 洁度。
实施方式
孝文帝时期,均田制得到进一步推广和完善。政府进行土地登记, 按照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实现地尽其利,人尽其力。
影响
均田制的推行,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无地少地的矛盾,提高了农 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减轻民负担
减税
孝文帝减轻了农民的赋税 负担,减少了农民的赋税 ,以激励农民的生产热情 。
汉化政策引发矛盾
孝文帝推行的汉化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胡汉民族矛盾,使得一 些鲜卑贵族产生不满情绪,对后续政治稳定造成了一定影响。
改革对历史的影响与启示
要点一
历史影响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标志 着北魏王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同时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 一次重要的社会变革。孝文帝的改革对于后世的政治、经 济、文化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THANKS
感谢观看
免役
同时,他还减少了农民的 徭役,使农民有更多的时 间进行农业生产,提高了 农业生产效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影响
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减轻 了农民的负担,改善了农 民的生活条件,进一步促 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发展农业生产
推广新农具
引入新作物
孝文帝时期,积极推广新的农具,提高了 农业生产效率。
同时,他还引入了一些新的作物,丰富了 农业生产的种类,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课件(25张PPT)(选修六)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课件(25张PPT)(选修六)](https://img.taocdn.com/s3/m/eca913e781c758f5f61f678c.png)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梦在前方——“圆梦”的阻力
材料一 《魏书▪李冲传》曰:“旧无三长,惟立宗主督 护,所以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官吏们 畏于权势,多与地主勾结,“纵富督贫,避强侵弱”。
材料二 魏太武帝在一次攻城时,曾写信给守城主将。 信中大意是说:我今所遣战士,尽非鲜卑人。你杀了他 们等于替我清除内部隐患,对我们有利无害。 ——教材34页“学思之窗”材料
向梦想冲刺——迁都洛阳
平城
洛阳
思考:孝文帝为何迁都?
利用教材p37内容完成下表
从平城方面看
政治 保守势力强大,不利于改革 气候恶劣,交通不便,生产不能满足需要
经济
军事
易受强敌“柔然”威胁,不安全
偏北,不利于北魏对整个中原地区的统治 落后的少数民族文化
地理位置
文化
孝文帝图谋南迁,实行起来并非易事,阻力重重。 面对阻力,孝文帝采取了什么策略?
通婚姻
孝文帝亲自娶汉族崔、卢、 郑、王、李五姓大地主的女儿为 后宫,又为他五个弟弟娶汉族女 儿为妻,还将北魏公主下嫁汉族 地主,以示提倡。
改籍贯 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 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 阳人……” ——《魏书· 高祖纪下》
改汉姓,定门第等级
鲜卑姓 拓跋 拔拔 丘穆陵 步六孤 贺赖 独孤 汉姓 元 长孙 穆 陆 贺 刘
实行俸禄制前后,官吏的收入来源有何重大变化?
从无限制的掠夺到有限制的分配,进步了
材料四 均田制的主要内容:男子15岁以上受露 田40亩,妇女20亩;如果是两年休耕一次的地, 则加倍受田,三年休耕的则加两倍受田……70岁 免课还官……壮牛1头受田30亩,限4牛…… ——《北魏史》 北魏的农民分得的是什么土地?这样做可能会 产生什么影响?
第三单元 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教案
![第三单元 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63f38aea0116c175e0e480d.png)
第三单元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教案第三单元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教案一、教学目标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卓有成效的新制俸禄制均田制三长制租调制政治改革与经济改革之间的内在联系及改革的作用联系所学知识探究制度创新对改革和社会进步的保障作用问题探究材料分析孝文帝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改革是值得肯定的;其改革的策略和坚决的态度也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锐意改革,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和社会进步的灵魂巧设计迁都洛阳490年孝文帝亲政,495年正式迁都洛阳迁都洛阳的原因结合今天的改革探究文化认同对巩固和深化改革的影响情景教学对比分析雷厉风行移风易俗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对民族融合的推动作用及民族融合的实质问题探究教师点拨综合分析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教材分析与建议课时安排1课时。
重点孝文帝改革中创建新制和移风易俗。
难点理解迁都洛阳在整个改革中的地位。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本节引言简单介绍了以太子恂为首的鲜卑贵族守旧势力反对孝文帝改革,于496年接踵发动了两次叛乱,都被孝文帝严厉镇压的史实。
旨在通过史事创设情景,激发起学生对孝文帝改革内容的探究,并激发起学生对孝文帝大义灭亲,坚决改革精神的钦佩情感。
建议教师充分利用这一情景契机,提出问题,导入新课,实施情景教学。
本课教材从三个方面,两个时期介绍了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条理清晰。
前期改革在冯太后主持下进行,重点是建立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政治经济制度,主要包括俸禄制、均田制、三长制和新的租调制;后期改革是在孝文帝亲自主持下进行,主要有两个方面,即迁都洛阳和移风易俗。
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片和文史资料,提出问题,创设情景,增加教学的生动性并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另一方面鉴于本课教材在整个课题中承上启下的地位,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引导学生具体分析孝文帝改革每一项措施实施的原因和作用,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这场改革的背景和影响,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人教版高二历史《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课件
![人教版高二历史《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c0e1a7d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be.png)
人教版高二历史《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课件汇报人:2023-12-02CATALOGUE 目录•背景与目的•改革措施及影响•改革成效及意义•改革对后世的影响及评价•总结与反思01背景与目的北魏的扩张与统治危机北魏初期,政权机构庞大,官员众多,加上地方豪强势力,导致政治腐败,财政困难,社会动荡不安。
孝文帝的改革意愿为了稳定政权,缓和社会矛盾,孝文帝决心推行改革。
北魏政权的建立公元386年,拓跋珪在代北建立北魏政权,逐步消灭了其他割据势力,统一了北方。
背景介绍通过改革政治制度,削弱地方豪强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
加强中央集权促进经济发展推进汉化进程改革经济制度,减轻人民负担,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学习汉族先进文化,推广汉语、汉字,加强与南方政权的联系,为北魏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030201改革目的02改革措施及影响通过分配土地,减轻贫困农民的负担,刺激农业发展。
详细描述北魏孝文帝实行均田制,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并要求农民承担赋税和劳役。
这项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贫困农民的负担,提高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以户为单位,按人口和财产征收税款,改变了过去以家为单位征税的方式。
总结词户调制是北魏孝文帝实行的一项税收制度,以户为单位,按照家庭人口和财产状况征收税款。
这种税收制度相对较为公平,减轻了贫困家庭的负担,同时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详细描述建立基层管理组织,加强国家对基层社会的控制。
详细描述北魏孝文帝实行三长制,在基层建立管理组织,由三长负责管理地方的行政、财政和劳役等方面的事务。
这种制度加强了国家对基层社会的控制,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迁都洛阳总结词将都城从平城迁至洛阳,有利于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和推进汉化政策。
详细描述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至洛阳,有利于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同时推进汉化政策。
迁都洛阳也有利于北魏王朝更好地融入中原文化圈,促进民族融合和社会进步。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课件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cc1c6cfd5bbfd0a79567316.png)
二.巧设计迁都洛阳
1.原因
2.目的
2.过程
3.影响
1.原因
1)政治:加强对中原统治,寻求汉族地主阶级合作; 旧都百余年,保守势力强大,民族隔阂相当深,阻 挠改革 2)经济:旧都经济落后,又没水路漕运,粮食供应 困难;风沙常起 3)军事:旧都受到北方柔然的骚扰和威胁,不利于 经营南方
4)地理:旧都偏居塞上,不利于对中原统治和经 营南方
均田制的推行中各项政策中的重点和中心内容,均田制的 实质是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是北魏政权的经济基础,是 其他新制推行的出发点
资料均田制的主要内容有如下四点: 一、男子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桑田二十亩;妇 人受露田二十亩,分露田时会加倍或加两倍授给,以备休耕; 身死或年满七十岁,须还露田于官,桑田则为世业田,不须 还官;按照规定,桑田内要种植一定数量的桑、榆、枣树等, 至于不宜蚕桑的地区,则改受麻田,当中男子十亩,妇人五 亩。二、露田、桑田均不得买卖,但“盈者得卖其盈,不足 者得买所不足。”三、奴婢受田数量和办法与农民相同。他 们可得壮牛一头,田三十亩,但不再给桑田。 四、地方官吏各随在职地区给予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 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新旧任相交接, 不许出卖。 后代谓此“公田”为“职分田”或“职公田”。
5)洛阳农业发达,交通便利,乃历史故都。
2.目的
(1)直接目的:
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减少改革阻力
(2)根本目的:
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3.过程
为了保证迁都顺利进行,孝文帝进行了周密的部署和 安排,以南伐刘宋为名行迁都之实。至洛阳,令诸军 继续南进,群臣不欲南下,极力恳求。495年,北魏 正式将都城迁到洛阳。
均田制不是平分土地,对于地主来说,是承认他的土地占 有权(原有土地不变),又限制其兼并土地;对于农民来说, 是既承认其已有的小块土地未变,又鼓励他们开荒;对于 那些荫户和流浪者来说,均田制的实行,则提供了自立门 户的条件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完整版课件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完整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314bf35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78.png)
俸禄制 均田制
三长制
租调制
改革前
俸禄制 官吏……
改革后
官吏……
吏治好转,矛盾缓和,政局安定,为各项改革 创造了有利的政治局面。
均田制
改革前提:政府控制大量无主荒地。 改革内容:
国家把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 府交租,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孝文帝选择中原大姓女子为后宫,并分 别为五个皇弟聘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同 时还将北魏公主下嫁汉族地主,鲜卑、汉 族互为姻亲。
同时规定迁至洛阳的鲜卑人,一律以洛 阳为原籍。
小结:改革后期——孝文帝的移风易俗
1.特点: 由孝文帝主持,以学习汉文化为主要目的。
2.措施:⑴易服装
⑵讲汉话 ⑶改汉姓,定门第等级 ⑷通婚姻 ⑸改籍贯
面对众多守旧反迁都的势力,请你设计 一下孝文帝会用什么更高明的手段达到其 迁都的目的?
以“南伐”为借口,493年~495年由平城迁都到洛阳。
迁都目的:
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减少改革阻力, 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三、改革后期——孝文帝的移风易俗
北魏政权迁都洛阳后,请你以北 魏人的身份谈一谈风俗习惯发生 了哪些巨大的变化?
一、改革前期——卓有成效的新制
1.特点:冯太后主持,重点是创建新制度。
2.措施及影响:
⑴制定俸禄制
⑵推行均田制 ⑶设立三长制
配合
⑷推行租调制
二、设巧计迁都洛阳
北魏平城遗址
平城
洛阳
各抒己见: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洛阳?
1.孝文帝自身的原因。
孝文帝自幼在冯太后教养之下,深受汉族文化影响,认为鲜卑族必须学习汉族 文化才能巩固政权,统一南北。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PPT教学课件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PPT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4772682fc4ffe473368abbf.png)
一、前期——卓有成效的新制 1.特点:冯太后主持,重点是创建新制度. 2.措施及影响: ⑴制定俸禄制:使吏治有所好转;
改革前
俸禄制
⑴官吏原无俸禄,中央官吏按等级得到在 战争中获得的财物和人口。 ⑵地方官吏只要上缴一定数量的实物就可 以肆意搜刮百姓。 ⑶吏治黑暗、贪污成风。
改革后
⑴官吏俸禄由国家统一筹集,不许自筹。 ⑵惩治贪污。 ⑶吏治有所好转。
过渡。
•
表现:封建社会是以封建地主
占有生产资料——土地、剥削农民的
剩余劳动力为基础的社会。
小结
孝文帝改革各项措施之间的关系:
1.三长制与租调制是为了配合均田制而实行的; 2.迁都与易俗是为了新制的推行
三、如何评价北魏孝文帝改革?
1 、促进了北魏社会经济的繁荣和文化发 展。 2 、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 了民族大融合。
(公元442-490年)
孝文帝
拓跋宏,复姓拓跋,名宏,是北魏王朝自拓跋王圭 以后的第六个皇帝,即魏孝文帝。他在皇兴元年 (公元467年)八月,出生于平城皇宫之内,其 父献文帝非常高兴,因喜生贵子而大赦天下。拓跋 宏三岁时,被立为皇太子,母亲李夫人按照北魏 “皇妃生子立为太子则被赐死”的规定,身遭厄运。 拓跋宏在宫中奴婢抚养之下,自幼聪明,秉性孝谨, 四岁时,就懂得为父亲吸吮脓疮,深受世人称赞。 皇兴四年(公元470年)六月,二十三岁的献文 帝在永安殿暴崩,冯太后于延兴元年(公元471 年)辅佐拓跋宏临朝听政。
北魏孝文帝改革和商鞅变法一样,都是中国历史上 的重要改革.请回答1-2题 1.关于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C )
A.改革都获得了成功 B.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C.改革进展都很顺利 D.都改变了原有的生产关系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课件(10张PPT)(选修六)精要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课件(10张PPT)(选修六)精要](https://img.taocdn.com/s3/m/fabfd73c2cc58bd63086bdd5.png)
“孝文帝改革不但没有振兴北魏,反而加 速了北魏国家和拓跋的衰亡。”
——《中国史研究》
“自迁洛以来,涂饰虚伪,……以侈相尚,……于是而精 悍之气销矣,朴固之风斫矣。”
——王夫之 “魏主欲变易旧风,壬寅,诏禁士民胡服。国人多不悦。”
——《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元年 “魏主赐之衣冠,恂常私著胡服。”
——《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二年 “专崇门品,不有拔才之诏”
——《北史》李延寿
“鲜卑之同化中国,帝功居多”。 ——《共和国教科书·本国史》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六:四点 四十九分。
易服装
易服饰
“汉化”有其合理性
“欲断诸北语讲,一汉从语正音”
——《北史魏咸阳王禧传》
通婚姻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
跋 …改…汉宜改姓姓,元定氏 。门”第等级
——《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三年
改汉姓
鲜卑族姓氏 汉族姓氏
拓跋氏 丘穆陵氏 步六孤氏 贺赖氏
元氏 穆氏 陆氏 贺氏
拔拔氏
长孙氏
独孤氏
刘氏
定门第等级
里 邻 农民
意义
完善地方基 层行政组织
阶级保的证推矛均行盾田制缓和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六:四点 四十九分。
后期:迁都洛阳
1、为何迁
柔然
“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
甚难。”
——孝文帝
“崤函帝宅,和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
原。”
——孝文帝
旧都劣势 新都优势
2、怎样迁? “北以人南恋伐本,为忽名闻将移,不能不惊扰也”
统一筹集按级发放国家分配不得买卖一对夫妇每年向政府交纳一定数量租调吏治好转矛盾缓和保证均田制的推行设立三长制改革前改革后北魏政权宗主农民北魏政权宗主督户制三长制意义完善地方基层行政组织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增加国家赋税收入北人恋本忽闻将移不能不惊扰也孝文帝孝文帝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1特点
历史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课件
![历史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d53b3d3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57.png)
教育体系
建立官办学校,推广儒家 教育,提高人民文化素质 。
风俗习惯
引导和规范社会风俗,推 广儒家道德观念,树立社 会良好风尚。
03
改革措施的影响和意义
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促进经济发展
01
改革措施鼓励农业生产,提高税收,增加货币流通,从而刺激
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强化中央集权
02
改革措施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削弱了地方豪强的势力,使
国家的政治局势更加稳定。
提升文化水平
03
改革措施推行儒家文化,推广教育,提高了人民的文化水平。
对后世的影响和意义
奠定封建社会基础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为后来的隋唐封建社会打下了基础,促进 了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
推动民族融合
改革措施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融合,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 。
提供改革经验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为后来的改革提供了经验和教训,为中国 的历史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佛教盛行,民族融合加强,文化多 元化。
北魏孝文帝的生平和背景
生平
孝文帝拓跋宏,年号“孝文”,是北魏的第六位皇帝,自幼 受到良好的儒家教育。
背景
在位期间,北魏政治逐渐腐败,民族矛盾尖锐,不断受到南 朝的侵扰。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孝文帝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 施。
改革措施的历史背景
1 2
民族矛盾
北魏时期,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民 族关系紧张。
局限性
孝文帝的改革措施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他的改革措施主要适用于北方地区 ,对于南方地区的适用性则相对较弱。此外,他的改革措施也存在一些难以实施 的情况,例如在战争时期难以推行和平时期的政策。
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性和影响
课件2: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课件2: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34b678f5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c0.png)
知识点三
移风易俗
1.目的 进一步学习和采纳汉族的 典章制度 和生活方式, 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 2.措施 (1)易服装:下令鲜卑贵族一律改穿 汉装 。 (2)讲汉话:宣布以 汉语 为“正音”,称鲜卑语为 “北语”,要求朝臣“断诸北语,一从正音”。
(3)改汉姓,定门第等级: ①将鲜卑人原有的姓氏改为汉姓,皇族拓跋氏改 姓为 元氏 ,为全国首姓。 ②参照汉族 门阀 制度,来确定鲜卑贵族的门第高 下,并按照门第高低来选拔人才,任命官吏。 ③通婚姻:通过 政治 联姻把两族统治者的利益和 命运紧密连在一起,以巩固统治。 ④改籍贯:孝文帝规定,凡已迁到洛阳的鲜卑人, 一律以 洛阳 为原籍。
2.经过 (1)孝文帝设计以“ 南伐 ”为名,准备迁都。 (2)493年,孝文帝统率大军南下伐 齐 ,抵达洛阳后, 宣布迁都洛阳。 (3) 495 年,北魏正式将都城迁到洛阳。
自主思考
迁都洛阳有什么影响? 提示:减小了改革的阻力;迁都洛阳还加强了 与汉族地主阶级的联系,其成为整个改革的关 键步骤,并为后期改革奠定了政治前提;客观 上促进了民族融合,便利了对中原地区的管理; 有利于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
12345
2.“雄擅之家,不独膏腴之美;单陋之夫,亦有 顷亩之分”是对北魏哪一项改革措施的评述 () A.三长制 B.俸禄制 C.均田制 D.租调制 解析:根据“膏腴之美”“顷亩之分”可判断 出应是均田制。 答案:C
12345
3.北魏孝文帝改革先后经历了制度创新阶段(主要 由冯太后主持)和汉化阶段。其中制度创新主要包 括( ) ①世卿世禄制 ②三长制 ③均田制 ④租调制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典例分析
孝文帝说过:“此间(指平城)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教案
公元4世纪,在经历了西晋的短暂统治之后,中原大地匝新又陷入了分裂和混乱当中,游牧民族,鲜卑、匈奴、羯族、氐族、羌族以及其他各个游牧民族又重新进入中原,与汉族人民在屮原的大地上一起生活,生产,也上演着一幕又一幕政治、历史的悲喜剧,那么,在这当中,北魏政权在继前秦之后统一了黄河流域,在统一了黄河流域之后呢,北魏的统治者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改革,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首先,我们先來冋顾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地方基层统治实行宗主督护制,赋税制度混乱
阶级才盾激化
民族矛盾尖锐
为了巩固统治,只能进行改革。
同时我们要注意,作为少数民族,政治制度上又落后,这场改革是以汉化为主。
改革的措施都是要完成这个任务。
北魏孝文帝改革,以迁都洛阳为界,分前期后期。
在改革的前期是山冯太后主持的,冯太后是一个非常了
不起的女人,她在这次改革里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请同学们阅读第一段,冋答:前期改革的重点是?
匝点:创建新制度
下面我们看改革抬施。
公元484年,北魏帝国掀起一场反腐风暴,郡县长官因贪污被处死的有四十余人,这是因为孝文帝改
革实行了什么措施?原因是什么?
(1)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
原因:北魏官吏无俸禄,导致贪污成风,吏治黑暗
影响:吏治有所好转
所以北魏这…时期国家制度明显是有缺陷的。
所以要改革。
除此以外,还实行了哪些改革措施?
(2)实行均田制
(3)设立三长制
(4)实行新的租调制
(2)实行均III制的原因和内容是什么?
原因:政府学握大批无主荒地
内容:国家把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土地不得买卖
思考:1如呆你是北魏的一个农民,你全家可以分到多少土地?又有多少土地归你家所有?
诸男夫十五以上受赛HI四十亩,妇人二十亩,牛一头,受III三十亩,老免及身没则还田。
初受田者,男夫给二十亩,课种桑五十株;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
―《资治通鉴》
3分得土地后,你要为国家尽哪些义务?
缴纳租调,(因为北魏与均III制相适应,在赋税制度方面推行了什么制度?)服徭役,兵役。
4此时对国家來说,你的身份是什么?租调制对你有何好处?
编户齐民,负担大为减轻。
冋答的很好,诘坐,我们下面再找一个女农民。
5改革前你可能要把赋税交给什么人?
宗主(因为在改革前地方基层实行什么制度?)
6宗主督护制有何弊端?
豪强地主乘机隐瞒控制人I」,彩响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
7改革后你可以通过什么人把租调交给国家?
邻、里、党三长,(因为国家为配合均田制的实行,在地方基层方面推行了什么制度?)
8三长制有何优点?
取代宗主督护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三长制保证了对农民的控制和管理,从而保i正均III制的推行)
作为北魏的一个农民,只要勤奋劳动,基本温饱问题还是能够解决的。
以上这些制度改革,分别是吏治,土地制度,地方基层制度,税制的改革,除了吏治改革,哪个制度是核
心?
实行均III制,为什么?
以上这些措施使北魏社会经济更加的繁荣
实现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
二.孝文帝的汉化
490年冯太后病逝,时年24岁的孝文帝亲政,继续深化改革。
一个领导人会采取怎样的改革措施,除了当时的社会外在需要外,和这个领导人的内在性格特点所受教育也是有关系的。
同学们已经知道了孝文帝小时候,在冯太后的督促下学习儒家经典,是北魏第一个接受系统儒学教育的皇
帝,他对儒学的态度是什么?
书上的原话是“敬佩和仰慕”。
可是一旦“敬佩和仰慕”过了就会变成什么?
盲目崇拜。
《资治通鉴》记栽这样的一个故事很值得同学们分析孝文帝的心态。
F血我们來做一次心理医生,來分析孝文帝的心态。
南齐使节萧琛、范云晋见孝文帝,孝文帝和他们谈论很久,对群臣说:“南朝多好臣”,大臣李元凯气得发抖,高声冋答:“南朝多好臣,一年一换皇帝,北朝无好臣,百年一换皇帝
孝文帝觉得这两个使节是汉族人,懂那么多儒家文化,自己是哪个民族的?
鲜卑族,文化上比人家落后。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分析出孝文帝什么心态?
佩服汉文化过了头,成了盲H崇拜。
对自己鲜卑族的文化呢?
有些自卑
汉文化有没有缺点?有,鲜卑文化也有自己的优点。
因此在学习其他国家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时,应采取什么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也就是有所选择,不能盲冃学习。
我们下面來看看孝文帝做的如何。
亲政后孝文帝的第一个改革措施是迁都,为什么迁都?
原因:政治I: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经济上平城辟处塞上
军事上北边强敌柔然相邻,北魏经略南方平城显得地理位置太远迁都后孝文帝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学习汉族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促进鲜卑族汉化。
学习汉族生活方式方面,孝文帝进行哪些改革?有何影响?
易服装
讲汉话
改汉姓,
通婚姻
改籍贯
促进鲜卑族汉化,对整个国家是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学习汉族典章制度方面,孝文帝进行什么改革?
定门第等级。
学习汉族的什么制度?
门阀制度
请同学们阅读历史纵横,思考,汉族门阀制度育什么缺点?
(选拔人才按什么來?)
政府选官时看家世不看才能
髙门,没有才能照样可以做官
寒门,再有才能也不行
这木來是汉族最腐朽的制度。
南朝宋时有个宰相,出身高门世家,有一次皇帝就一个案件询问他,他冋答不出來,皇帝不高兴了,怪属
下,你们怎么不把案件材料给宰相看,这个宰相被逼得没办法,说,其实我不识字。
不识字居然能做宰相,这就是腐朽的门阀制度。
孝文帝钦佩汉文化,认为汉文化都是好的,他抛弃了鲜卑族以前"惟才是举"的选官制,采用汉族最腐朽
的门阀制,这种汉化就是一种什么汉化?
全盘汉化,不加选择的汉化。
如何评价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1促进了北魏社会经济的繁荣和文化发展
2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3改革没有注意选择,割裂了木民族的文化,导致日后北魏的衰落。
总结:作为一场一千多年前的山落后少数民族自身发动的改革,其经验和教训还是给我们今天以借鉴的。
结尾二:
总结:作为一场一千多年前的止I落后少数民族自身发动的改革,实现了自身的汉化封建化,促进了北魏社
会经济的繁荣和文化发展,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但是,改革没有注意选择,割裂了木民族的文化,导致日后北魏的衰落。
这给我们今天的改革以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