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物理有机化学教程最新版本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859 –1927) (Nobel Prize 1903)
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在10~40 kcal/mol,如果Ea < 10 kcal/mol,则反应在室温下即可瞬间完成;如果Ea > 25 kcal/mol,则需适当加热。也有少数反应Ea < 0 。
Arrhenius方程是从实验中总结出的经验关系 20世纪20年代最早提出了碰撞理论 在30年代又提出了过渡态理论
kkKkBTKkBTe-RGT kBTeR Se-ΔRHT
h
h
h
.
其中
kB
S
eR
随温度的变化很小,这样我们有
h
取对数后:lnk H C' T RT
k
H
Ce RT
T
由 ln k 对 1 作图得一直线 TT
其斜率为
H R
H 确定了以后,即可以求得S≠
S H Rlnhk
T
kBT.
当一个反应的活化能等于零时,即G≠= 0,由Erying方 程可以得到在25 oC时, k = 6.3 × 1012 s-1。
.
过渡态理论假定两分子经碰撞生成产物时将经历一个具有 最大势能的构型,这个具有最大势能的构型被称为过渡态 。
d[B k][A]kK[A] dt
ratekK[A]k[A]
(k kK)
(1)
.
k≠ 可以通过统计热力学的方法导出(将反应坐标上的贡献 和其他坐标上的贡献分开):
k kBT h
其中h: 普朗克常数(Planck’s constant), 6.626 x 10-34 J·s; kB: 玻尔兹曼常数(Boltzman constant), 1.38 x 10-23 J·K-1。
.
反应坐标(reaction coordinate)
导致化学变化发生的原子运动称为反应坐标。定义参数X为沿 反应坐标体系的变化。势能是X的函数。这样的图称为反应坐 标图(reaction coordinate diagram)。
例如1,3-丁 二烯的环化反 应,除了反应 时间外,我们 也可以用1,4 原子之间的距 离,或者1,4 原子上p轨道 的二面角作为 衡量反应进程
k k B h T 1 .36 .6 1 8 2 2 0 J 1 3- K 3 6 1 0 J 2 4S K 9 6 8 .2 11s 0 2 1
这大约等于在气相中,单分子反应速率的极限 。
在溶液中,双分子反应的极限速率受分子扩散速度的 控制(diffusion-controlled rate),这个速率受溶剂粘度 以及温度的影响。对于普通的溶剂,在常温下其数值在 1010 M-1 s-1左右。
式(1)中K≠是一个根据过渡态wk.baidu.com论假设得到的平衡常数:
G RlT n K G H T S
.
两个式子结合以后我们就有Erying方程(由Erying教授在20世 纪30年代导出):
kkKkBTKkBTe-RGT kBTeR Se-ΔRHT
h
h
h
其中: G≠:活化自由能(free energy of activation) H≠:活化焓(enthalpy of activation) S≠:活化墒(entropy of activation)
1889年瑞典科学家Arrhenius在前人大量工作的基础上, 结合自己的实验提出了著名的Arrhenius方程:
( Ea)
kobs Ae RT
kobs为表观速率常数 (observed rate constant) Ea称为Arrhenius活化能(activation energy A)称为指前因子(preexponential factor)
.
2.3 活化参数的意义
了解反应在过渡态时的能量对于探讨一个化学反应的实质 是至关重要的。H≠和S≠的大小和符号反映了过渡态的结构 。
活化热焓H≠ 达到过渡态时各原子的位置和起始基态是不对应的,发生
变化的化学键将部分形成和部分断裂,这将在活化热焓H≠中 有所体现。
.
势能面的概念
一个分子由N个原子组成,每个原子可以在互相垂直的三 个坐标上运动,有3N个自由度。考虑一个分子是一个整体, 将上述的自由度进行分类。
假设原子是互相固定 的,则这个刚性分子在空间 将由六个自由度来决定:质 量中心的三个坐标,三个转 动角表示其在空间的取向。 那么,剩余的3N-6个自由度 将是原子相互间的内部振动( 对于一个线性分子只有两个 转动角,即 3N-5)。
的参数。
.
对于双分子反应,情况要复杂一些。
.
.
2.2 Erying方程
1) 除了沿反应坐标的变化之外,还有其他的振动。这些振 动仅是通常的振动,独立地进行,它们和反应无关(至少 可以这样假定)。如果除反应坐标之外,只有一个振动自 由度,可以画出一个三维的势能曲线 。
2) 二维的或三维的反应坐标图只显示了体系的势能,而分 子体系的总能量是动能和势能之和。分子通过碰撞交换能 量,分布在一定的能量范围内。大部分分子处于较低的能 量而少数分子处于高能。
Hammond假设; 反应活性-选择性原理; Curtin-Hammett 原理; 动力学控制和热力学控制; 最小移动原理 2.5 过渡态理论的局限性 隧道效应 2.6 马库斯反应速率理论简介 2.7 电子转移反应 2.8 过渡态理论与生物有机化学
.
2.1 一些基本概念
物理有机化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探讨有机化学反应的本 质。化学反应的本质应当从能量的角度来理解,而有关反 应能量的信息可以从测定反应速率常数得到。
Henry Eyring (1901-1981)
.
( Ea)
将Erying方程和Arrhenius的经验方程( kobs Ae )RT比较, 在 等压条件下我们有:
EaHRT
A
ekBT
S
eR
h
Erying方程的实际应用并非是通过活化参数来计算反应速 率, 而是相反,即通过反应速率的测定来求得反应的活化参数 。 Erying方程在反应机理研究的实际应用
作者:王剑波(北京大学化学学院 ) 版权所有: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2章 有机化学反应的过 渡态理论
出版时间:2013年10月
.
本章内容
2.1 一些基本概念 势能面; 反应坐标; 过渡态理论的基本假设
2.2 Erying方程 2.3 活化参数的意义
活化参数分析实例 2.4 与过渡态理论相关的一些重要的原理和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