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总论
《中级财务管理》第一章 总论
第一章总论一、章节概述本章主要讲述财务管理的基础知识,属于非重点章节,涉及题型主要是客观题,从历年考试情况看,分值在3-4分。
主要考点有企业的组织形式、财务管理的目标、财务管理体制的设计原则、所有者和经营者利益冲突与协调、金融环境和金融工具。
二、本章树干第一节企业与企业财务管理考点一:企业及组织形式1.企业企业是依法设立的,以营利为目的,运用各种生产要素,向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法人或其他社会经济组织。
目标:创造财富(或价值)。
在此过程中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2.企业组织形式【答案】C【解析】公司制企业的缺点有:(1)组建公司的成本高;(2)存在代理问题;(3)双重课税。
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选项C。
【多选题】在以下企业组织形式中,会导致双重课税的有()。
A.个人独资企业B.合伙企业C.有限责任公司D.股份有限公司【答案】CD【解析】导致双重课税的企业类型是公司制企业,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CD。
【判断题】合伙企业的投资人对企业债务均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答案】×【解析】有限合伙企业中的有限合伙人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企业债务承担有限责任。
考点二: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1.筹资:基础,制约投资规模;2.投资:通过把筹到的资金投放出去,实现筹资目的,并不断增值与发展,又反过来决定筹资的规模和时间;3.资金的营运:实现投资与筹资成果的手段;4.成本管理:贯穿于投资、筹资和营运活动的全过程,渗透于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5.收入与分配管理:影响筹资、投资、营运资金和成本管理的各个方面。
第二节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的目标就是为实现企业创造财务或价值这一目标服务,是评价财务活动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
考点一: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理论财务管理的目标典型的观点有四种: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和相关者利益最大化。
2022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中级财务管理》考点讲义-- 第一章 总论
2022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中级财务管理》考点讲义【例题·单项选择题】(2020 年)与个人独资企业相比,下列各项中属于公司制企业特点的是( )。
A.企业所有者承担无限债务责任B.企业所有权转移困难C.企业可以无限存续D.企业融资渠道较少『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公司制企业的优点:(1)容易转让所有权。
(2)有限债务责任。
(3)公司制企业可以无限存续,一个公司在最初的所有者和经营者退出后仍然可以继续存在。
(4)公司制企业融资渠道较多,更容易筹集所需资金。
公司制企业的缺点:(1)组建公司的成本高。
(2)存在代理问题。
(3)双重课税。
【例题·判断题】(2021年)相对于个人独资与合伙企业,公司制企业受政府监管较为宽松。
( )『正确答案』×『答案解析』公司法对于设立公司制企业的要求比设立独资或合伙企业复杂,并且需要提交一系列法律文件,花费的时间较长。
公司成立后,政府对其监管比较严格,需要定期提交各种报告。
【例题·判断题】(2016 年)不论是公司制企业还是合伙制企业,股东或合伙人都面临双重课税问题,即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后,还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 )『正确答案』×『答案解析』公司制企业存在双重课税问题,合伙制企业不存在双重课税问题。
【解析】相对于个人独资企业与合伙企业,公司制企业成立后,政府对其监管比较严格,需要定期提交各种报告。
【例题】与个人独资企业相比,下列各项中属于公司制企业特点的是()。
A.企业所有者承担无限债务责任B.企业可以无限存续C.企业融资渠道较少D.企业所有权转移困难【答案】B【解析】公司制企业的优点:(1)容易转让所有权。
(2)有限债务责任。
(3)公司制企业可以无限存续,一个公司在最初的所有者和经营者退出后仍然可以继续存在。
(4)公司制企业融资渠道较多,更容易筹集所需资金。
公司制企业的缺点:(1)组建公司的成本高。
(2)存在代理问题。
(3)双重课税。
第一章 总论-集权与分权的选择
2015年全国会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内部资料财务管理第一章 总论知识点:集权与分权的选择● 详细描述:例题:1.某企业集团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从原料供应、生产制造到物流服务上下游密切关联的产业集群,当前集团总部管理层的素质较高,集团内部信息化管理的基础较好。
据此判断,该集团最适宜的财务管理体制类型是()。
A.集权型B.分权型C.自主型D.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型正确答案:A解析:因为企业集团已初步形成上下游密切关联的产业集群,且当前集团总部管理层的素质较高,集团内部信息化管理的基础较好,所以最适宜该集团的财务管理体制类型是集权型。
2.下列关于企业财务管理体制模式选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实施纵向一体化战略的企业,比较适合于采用相对集中的体制模式B.较高的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有助于企业更多的集中财权C.直接持有所属单位50%以上的表决权股份,才有可能实施集权模式D.实施多元化战略的企业,比较适合于采用相对集中的体制模式正确答案:A,B解析:各所属单位之间业务联系越密切,就越有必要采用相对集中的财务管理体制。
反之则相反。
特别是那些实施纵向一体化战略的企业,要求各所属单位保持密切的业务联系。
A选项正确。
较高的管理水平,有助于企业更多地集中财权。
B选项正确。
当企业掌握了各所属单位一定比例有表决权的股份(如50%以上)之后,各所属单位的财务决策才有可能相对“集中”于企业总部。
但企业对所属单位持有股份低于50%时,还可以提高其他方式持有表决权,比如协议,或其他方式控制董事会都可以享有控制权。
C选项不正确。
实施多元化战略的企业,业务联系并不密切,不适合采用相对集中的体制模式。
D选项不正确。
所以选项A、B正确。
3.关于集权与分权的“成本”和“利益”,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集中的“成本”主要是各所属单位财务决策目标及财务行为与企业整体目标的背离以及财务资源利用效率的下降B.集中的“利益”主要是容易使企业财务目标协调和提高财务资源的利用效率C.分散的“成本”主要是各所属单位积极性的损失和财务决策效率的下降D.分散的“利益”主要是提高财务决策效率和调动各所属单位的积极性正确答案:B,D解析:本题考核集权与分权的选择。
第一章 总论
第一章总论一、单项选择题1.会计是以()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A.实物B.商品C.货币D.劳动2.下列各项中,属于会计基本职能的是()A.会计核算与会计预测B.会计预算和会计决算C.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D.会计分析和会计决策3.下面各项,能够引起企业所有者权益增加的是()。
A.增发新股B.以资本公积转增资本C.提取盈余公积D.提取公益金4.会计对象是企业事业单位的()A.经济活动B.经济资源C.资金运动D.劳动耗费5.()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
A.会计要素B.会计科目C.会计账户D.会计对象6.下列资产中,属于企业流动资产的是()A.专利权B.厂房C.机器设备D.存货7.最基本的会计等式是()。
A.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B.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C.收入—费用=利润D.收入—成本=利润8.某企业向银行借款100万元用于偿还前欠外单位货款,该项经济业务将引起企业()A.资产增加100万元B.负债增加100万元C.资产与负债同时增加100万元D.负债总额不变9.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工业企业资金的循环与周转阶段的是()。
A.供应过程B.生产过程C.销售过程D.分配过程10.()界定了会计信息的时间段落,为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等奠定了理论与实务基础。
A.会计主体B.会计分期C.会计核算D.持续经营11.确定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的是()A.会计分期B.会计监督C.会计主体D.持续经营12.企业的会计核算必须以()为基础和假定前提。
A.会计主体B.持续经营C.会计分期D.货币计量13.某大型企业资产总额为5000万元,负债为1000万元,以银行存款500万元偿还借款,并以银行存款500万元购买固定资产后,该企业资产总额为()万元。
A.4000B.3000C.4500D.200014,下列不属于流动负债的是()。
A.应付债券B.应付股利C.应付票据D.应付账款15.企业以银行存款偿还债务,表现为()A.一项资产增加,另一项资产减少B.一项负债增加,另一项负债减少C.一项资产减少,一项负债增加D.一项资产减少,一项负债减少16.企业向银行借款购买固定资产,表现为()A.一项资产增加,另一项资产减少B.一项资产增加,一项负债增加C.一项资产减少,一项负债增加D.一项资产减少,一项负债减少17.负债是指企业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第一章 总 论 一、市场管理法的概念 (一)市场的含义 市场是
值得说明的是市场管理法是一个有机整体,其各组成部分相互协调、 互相配合,共同实现政府对市场交易干预的目的 维护市场秩序和公 平交易。 (二)市场管理法的作用 市场管理法的作用是指通过市场管理法的调整所达到的客观效果 1.保障竞争机制 市场经济的运行是通过3个内在机制和1个外在机制实现的。所谓外 在机制即宏观调控机制;所谓3个内在机制是指价值决定机制、供求机制 和竞争机制。竞争机制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又是优胜劣汰的评 价机制。 确保竞争机制就要反不正当竞争、反垄断。 2.维护市场秩序 市场管理法的基本作用就是建立公平竞争的交易规则和维护交易秩 序,而市场交易秩序的基本要求就是市场经济中各种关系的稳定性(随 机行为和短期行为最小化)、结构的有序性(市场组织的规模和产业分 布合理)、行为的规则性(市场主体按照既定的规则从事生产经营活 动)、进程的连续性、事件的可预见性(市场主体可以在决策时事先获 得利益预期)、财产和心理的安全性。
三、市场管理法的基本原则
市场管理法的基本原则即市场管理法的基本精神和总的指导思想 (一)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原则 机会均等和过程公正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价值目的的基本内涵; 效率一般指经济速度与经济效益的总称。 市场管理法追求公平,也追求效率并努力实现二者的统一。市场管 理法通过确保市场进退的自由和否定不公平竞争行为,确保实现效率所 必要的起点均等和过程公正,并以此来鼓励合法经营、诚实劳动,推动 经济增长,实现效率目标。同时,市场管理法肯定由于市场主体经营素 质和能力的差异而导致的收入差别,并视之为一种结果公平。 (二)规则与自由相结合的原则 市场主体的经济自由主要表现在市场进退、微观经营决策和契约自 由等方面。规则即国家权力对市场主体经济行为的规范和制约,可称市 场规制。 (三)授权与控权并重原则 授权即授予政府以管理、规制市场行为的权力;控权是对上述权力 的控制和制约。 市场管理法的三原则密切相联。通过授权与控权实现规制与自由, 通过规制与自由实现公平与效率。其中,授权与控权是手段,规制与自 由是初级目标、公平与效率是终极目标。
《基础会计学(第二版)》第一章:总论
2、会计监督:会计监督主要是以国家 的财经法规、政策、制度、纪律和会计 信息为依据,对将进行和已经进行的经 济活动进行合理合法的监督。
3、两者的关系: 会计核算和会计监 督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两者相辅相成; 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前提), 而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保证(保障)。
9 第一章 总论
18 第一章 总论
(二)内容
《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假设分为会计主 体、持续经营、会计期间和货币计量四个内容 1、会计主体 (1)概念:
会计主体又称会计实体、会计个体,是指 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组织。即指会 计核算和监督谁的经济活动,它规定了会计核 算的空间范围,即为谁记账。
19 第一章 总论
30 第一章 总论
3、相关性原则
又称有用性原则。是指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 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面了解企业 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 管理的需要。
会计应尽可能满足各个方面对会计信息的要求。 如投资者要了解企业盈利能力的信息,以决定是 否投资或继续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要了解企业 的偿债能力,以决定是否对企业贷款;税务部门 要了解企业的盈利及生产经营情况,以决定为企 业的纳税情况是否合理等等 。会计核算就要为各 方面提供有用的信息,要面向社会,要满足所有 方面的要求。
(3)可验证:指有可靠的依据以复查数据
的来源及信息的提供过程。
28 第一章 总论
2、可比性原则
a.是指会计核算应当按照国家统一规定 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不同企业在处理相同 的会计事项时指标元素口径一致,提供相互 可比的会计信息。
这里的可比,是指不同的企业,尤其是同 一行业的不同企业之间的可比。该原则要求 不同的企业都要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会计核 算方法与程序进行,所有企业单位的会计核 算必须建立在相互可以比较的基础上,使其 提供的数据和资料便于比较、分析、汇总, 以满足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的需要。
第一章总论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总论一、单项选择题1.导致企业短期财务决策倾向,影响企业长远发展的财务管理目标是( )。
A.利润最大化 B.股东财富最大化 C.企业价值最大化 D.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答案】A【解析】利润最大化目标可能导致企业短期财务决策倾向,影响企业长远发展,而其他三个目标能不同程度的避免企业短期行为。
2. 协调所有者与经营者利益冲突的方法是( )。
A.市场对公司强行接收或吞并 B.债权人通过合同实施限制性借款c.债权人停止借款 D.债权人收回借款【答案】A【解析】限制性借债;收回借款或停止借款是协调所有者与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冲突。
市场对公司强行接收或吞并是协调所有者与经营者利益冲突的方法。
3. 下列各项中,能够用于协调企业所有者与企业债权人矛盾的方法是( )。
A.解聘 B.接收 C.激励 D.停止借款【答案】D【解析】为协调所有者与债权人的矛盾..通常可以采用的方式包括:(1)限制性借债;(2)收回借款或停止借款。
4.作为财务管理目标,与利润最大化相比,属于股东财富最大化缺点的是( )。
A.不能避免短期行为 B.没有考虑风险因素C.不仅仅适用于上市公司 D.股价受众多因素影响,不能完全准确反映企业财务管理状况【答案】D【解析】本题考核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的优缺点。
与利润最大化相比,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的主要优点是:(1)考虑了风险因素;(2)在一定程度上能避免企业短期行为;(3)对上市公司而言,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比较容易量化,便于考核和奖惩。
股东财富最大化强调得更多的是股东利益,而对其他相关者的利益重视不够。
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另外还有两个缺点:(1)通常只适用于上市公司;(2)股价受众多因素影响,不能完全准确反映企业财务管理状况。
5.按照财务战略目标的总体要求,利用专门的方法对各种备选方案进行比较和分析,从中选出最佳方案的过程描述的是( )。
A.财务预测 B.财务决策 C.财务预算 D.财务控制【答案】B【解析】财务决策是指按照财务战略目标的总体要求,利用专门的方法对各种备选方案进行比较和分析,从中选出最佳方案的过程。
中级实务章节看书顺序
中级实务章节看书顺序一、基础理论部分。
1. 第一章:总论。
- 原因:这是整个中级实务的开篇章节,它会介绍中级实务的基本概念、目标、原则等基础知识。
就像盖房子要先打地基一样,理解了总论中的内容,才能更好地把握后续章节的学习方向。
例如,它会阐述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等概念,这些要求贯穿于整个会计实务的处理过程中。
2. 第二章:存货。
- 原因:存货是企业一项非常重要的流动资产。
它的核算相对较为基础,涉及到存货的确认、计量(包括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等内容。
从学习难度来说,比较适合在掌握了总论的基础概念后学习。
例如,存货的成本构成、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都是比较基础且重要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也会为学习其他资产的核算提供思路。
3. 第三章:固定资产。
- 原因:固定资产也是企业常见的资产项目。
在学习完存货这种流动资产后,学习固定资产这种长期资产,可以进一步拓展对资产核算的理解。
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包括外购、自行建造等方式下的成本确定)、折旧方法的选择与计算、后续支出的处理(资本化与费用化的区分)等内容都是中级实务中的重点内容,而且它的核算相对来说有一定的规律和步骤,在有了存货学习的基础上更容易掌握。
二、重点资产核算深化部分。
1. 第四章:无形资产。
- 原因:无形资产与固定资产有相似之处,比如都属于非流动资产,都涉及到初始计量、后续计量等问题。
但无形资产又有其独特之处,如无形资产的研发支出处理(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的区分)等。
在掌握了固定资产核算的基础上学习无形资产,可以通过对比和类比的方式更好地理解其核算要点。
2. 第五章:长期股权投资。
- 原因:长期股权投资是中级实务中的一个难点内容。
它涉及到成本法、权益法等不同的核算方法,以及长期股权投资的转换等复杂问题。
在有了前面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这些资产核算的基础后,再来学习长期股权投资,可以更好地理解它在企业资产中的地位和核算的复杂性。
因为长期股权投资与企业对其他企业的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等关系密切相关,需要综合运用之前学到的会计概念和原则。
经济法基础-第一章-总论
第一章总论一、法与法律(一)法和法律的概念1.法的概念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这一意志的内容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它通过规定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2.法律的概念法律一词可以从狭义、广义两方面进行理解。
狭义的法律专指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立法程序制定和颁布的规范性文件;广义的法律则指法的整体,即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各种行为规范的总和。
(二)法的本质与特征法首先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这是发的本质【例1-1】会计小王在学了法律课程后感到疑惑: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那是不是说统治阶级想制定什么样的法律就制定什么样的法律,被统治阶级在法律的制定上是无能为力的?【例1-2】小李和小王讨论:法既然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那统治阶级违法犯罪是否就不用受到法律的制裁了?2. 法的特征。
法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和社会规范,不仅具有行为规则、社会规范的一般共性,还具有自己的特征。
(1)法是经过国家制定或认可才得以形成的规范,具有国家意志性。
(2)法凭借国家牵制力的保证而获得普遍行的效力,具有强制性。
国家强制力机构(如军队、警察、法庭、监狱)(3)法是确定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权力和义务的行为规范。
具有利导性(4)法是明确而普遍适用的规范,具有规范性。
二、法律关系(一)法律关系的概念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的行为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或者说,法律关系是指被法律规范所调整的权力与义务关系。
(二)法律关系的要素三要素:主体、内容、客体1.法律关系的主体。
(1)法律关系主体:权力主体或义务主体,是指参加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权力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
(2)法律关系主体的种类:A公民(自然人)B 机构和组织(法人)C 国家D外国人和外国社会组织。
2.法律关系的内容。
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权力和承担的义务。
第一章 总论 习题及答案
练习题第一章总论一、单选题:1、在我国审计监督体系中,政府审计的独立性表现为()。
A、仅与被审计单位独立,不与委托者独立。
B、仅与委托者独立,不与被审计单位独立。
C、与委托者和被审计单位均不独立。
D、与委托者和被审计单位均独立。
2、随着审计环境的不断变化,审计的方法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在下列审计方法中,形成最晚,即最新的审计方法是()。
A、账项基础审计B、风险导向审计C、制度基础审计D、财务报表审计3、政府审计、内部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共同构成了审计的监督体系。
其中,政府审计与注册会计师审计在()方面是基本相似的。
A、审计所依据的准则B、审计要实现的目标C、对内部审计的利用D、审计中取证的权限。
4、标志着注册会计师职业诞生是()的成立。
A、威尼斯会计协会B、爱丁堡会计师协会C、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D、国际会计师联合会5、从审计独立性、有效性来讲,本单位()领导,内部审计最有效。
A、总会计师B、董事会C、总裁D、主管财务的副总裁6、在我国,注册会计师不能以个人名义承接审计业务,但这一规定并不限制注册师()。
A、与被审计单位签定审计业务约定书B、为被审计单位提供代编财务报表等服务C、妥善保管在审计过程中编写的工作底稿D、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并发表意见7、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体制规范的三个层次不包括()。
A、法律规范B、政府监督C、行业自律D、违纪处分8、内部审计通常不进行()审计。
A、财务报表B、绩效审计C、合规审计D、内部控制审计9、我国国家审计机关属于()型。
A、行政B、司法C、立法 D独立二、多项选择1、从不同的角度考察审计,可以有不同的审计分类。
按照审计的内容和目的进行分类,审计可以分为()类别。
A、财务报表审计B、经营审计C、合规审计D、账项基础审计2、以下关于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论述,不正确的有()。
A、注册会计师审计和政府审计都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
第一章 总论-法律关系三要素
2015年全国会计专业技术初级资格考试内部资料经济法基础第一章 总论知识点:法律关系三要素● 详细描述:1.主体 【注意】任何一个法律关系至少要有两个主体(1)公民(自然人):最常见的法律关系主体。
【注意】包括个体户、农户、合伙人等。
(2)机构和组织(法人)①国家机关,包括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②各种企业事业组织; ③各政党和社会团体。
(3)国家 (4)外国人和外国社会组织(包括无国籍人) 2.内容法律关系的内容包括权利与义务: (1)权利即作出或者不作出某种行为的自由。
(2)法律义务包括积极义务(如:纳税、服兵役)和消极义务(如:不得毁坏公共财物、不得侵害他人生命财产安全)。
(3)任何一方的权利都必须有另一方义务的存在,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4)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都受国家法律保障。
例题:1.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法律关系客体的是()。
A.荣誉称号B.经济管理行为C.非营利组织D.人身正确答案:C解析:选项C属于法律关系的主体。
2.根据我国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能够成为法律关系主体的有()。
A.自然人B.商品C.法人D.行为正确答案:A,C解析:选项BD是法律关系的客体。
3.下列各项中,可以成为法律关系主体的有()。
3.客体客体的特征:能为人类所控制并对人类有价值。
(1)物 ①自然物:土地、矿藏等 ②人造物:建筑、机器等 ③货币和有价证券(一般等价物) 【注意】物可以有形态也可以没有形态。
(2)非物质财富 ①知识产品(智力成果):著作、发明等 ②道德产品:荣誉称号、嘉奖表彰等(荣誉权) (3)行为——为了达到一定目的,包括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 ①生产经营行为; ②经济管理行为; ③提供一定劳务的行为; ④完成一定工作的行为。
(4)人身(部分或整体) 【注意1】活人的整个身体不是法律关系的客体。
【注意2】人身权利不能滥用。
A.某市财政局B.某研究院C.某学术团体D.个体工商户杨某正确答案:A,B,C,D解析:法律关系主体包括:(1)公民;(2)机构和组织(法人);(3)国家;(4)外国人和外国社会组织。
会计学 第一章 总论
短期借款
应付票据
流动负债
应付账款 预收账款 应付职工薪酬
负
应交税费
应付利润
债
长期借款
长期负债
应付债券
长期应付款
3、所有者权益
概念: 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来源: 1、所有者投入的资本 2、留存收益 3、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资本公积)
所有者权益
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第一章 总论
1 第一节 会计信息化的产生和发展
2 第二节 会计核算前提与会计基础
3
第三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4 第四节 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
5 第五节 会计计量属性
第一节 会计信息化的产生与发展
一、会计信息化的进程
会计的起源:社会生产实践的需要。
会计是适应社会生产的发展和加强经济管理 的要求而产生、发展,并随着市场经济和科学 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完善、提高。
(二)普遍认同的会计的定义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 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经济管理工作。
本质:一种管理活动
会
计
对象:单位的经济活动(资金运动)
含
义
的 内
基本特点: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容
基本职能:核算(反映)和监督
三、会计目标和信息使用者
会计目标(财务会计报告目标):是指会计活动应达到的 境地或标准(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
会计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 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假定。
空间范围
会计
会计假设
主体
时间范围
会计 分期
货币 计量
第一章 总论-利益冲突的协调
2015年全国会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内部资料财务管理第一章 总论知识点:利益冲突的协调● 详细描述:(一)所有者与经营者利益冲突及协调(二)债权人与所有者利益冲突的协调矛盾的表现协调方式例题:1.某上市公司针对经常出现中小股东质询管理层的情况,采取措施协调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矛盾。
下列各项中,不能实现上述目的的是()。
A.解聘总经理B.强化内部人控制C.加强对经营者的监督D.将经营者的报酬与其绩效挂钩正确答案:B解析:协调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矛盾的方法包括:解聘、接收和激励。
所以选项A、C、D都是正确的。
2.解聘是通过市场约束经营者的措施。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解析:解聘是通过所有者约束经营者的措施,接收才是通过市场约束经营者的措施。
3.在协调所有者与经营者矛盾的方法中,“接收”是一种通过所有者来约束经营者的方法。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解析:在协调所有者与经营者矛盾的方法中,“接收”是通过市场约束经营者的办法,所以,该表述不正确。
1.所有者改变举债资金的原定用途,增大偿债的风险,降低了债权人的负债价值; 2.举借新债,增大偿债的风险,致使原有债权的价值降低。
1.限制性借债:在借款合同中加入限制条款,如规定借款的用途、规定借款的信用条件,要求提供借款担保等。
2.收回借款或停止借款;当债权人发现公司有侵蚀其债权价值的意图时,采取收回债权和不再给予新的借款的措施,从而来保护自身权益。
4.下列各项中,会降低原有债权价值的是()。
A.改善经营环境B.扩大赊销比重C.举借新债D.发行新股正确答案:C解析:举借新债会相应增加偿债风险,从而致使原有债权价值下降,所以选项C是正确答案。
5.下列各项中,不能协调所有者与债权人之间矛盾的方式是()。
A.市场对公司强行接收或吞并B.债权人通过合同实施限制性借款C.债权人停止借款D.债权人收回借款正确答案:A解析:本题的考核点是所有者与债权人之间矛盾的协调方式。
第一章 总论-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8个)
2015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内部资料会计基础第一章 总论知识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8个) ● 详细描述: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包括:可靠性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为了贯彻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做到: 1.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报告。
2.在符合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原则的前提下,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 3.在财务报告中列示的会计信息应当是中立的。
如果企业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为了达到事先设定的结果或效果,通过选择或列示有关会计信息以影响决策和判断的,这样的财务报告信息就不是中立的。
相关性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和现在的情况作出评价,对未来的情况作出预测。
可理解性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可比性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保证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
: 1.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
会计信息质量的可比性要求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
但是,如果按照规定或者在会计政策变更后可以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可以变更会计政策。
有关会计政策变更的情况,应当在附注中予以说明。
2.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
会计信息质量的可比性要求 不同企业同一会计期间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统一规定的会计政策,保证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实质重于形式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重要性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会计初级《经济法基础》第一章《总论》主要知识点
第一章总论一.法律基础1.法的本质和特征①本质:法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表达②特征❤:国家意志性、强制性、利导性、标准性2.法律关系❤☀主体:公民〔自然人〕、机构和组织〔法人〕、国家、外国人和外国社会组织内容〔权利和义务〕:①积极义务〔纳税、服兵役〕②消极义务〔不得毁坏公共财物、不得侵害他人生命财产安全〕☀客体:物〔自然物eg土地森林;人造物eg机器建造〕非物质财富〔知识产品、道德产品〕行为〔生产经营行为、经济管理行为、提供一定劳务的行为、完成一定工作的行为〕人身3.法律事实❤法律事实是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直接原因,按照是否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为标准,法律事实包括法律行为和法律事件☀法律行为〔以法律关系主体意志为转移〕:①无论是合法还是违法行为,都会引起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②根据行为是否通过意志表示,法律行为分为→表示行为〔eg订立合同〕和非表示行为〔eg拾得遗失物〕③单方法律行为〔根据一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即可成立的法律行为〕多方法律行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而成立的法律行为〕☀法律事件〔不以当事人的主体意志为转移〕:①自然事件〔绝对事件〕:水灾、地震②社会现象〔相对事件〕:战争、重大政策的改变4.法的形式①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②法律〔法律效力仅次于宪法〕基本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其他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③行政法规〔由国务院〕〔条例、方法、规定〕④地方性法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⑤自治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⑥特别行政区的法⑦行政规章〔标准性文件〕部门规章〔国务院所属部委〕;政府规章〔地方人民政府〕⑧国际条约☀法律效力等级: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同级地方政府规章5.法的分类①按创制方式和发布形式分:成文法和不成文法〔习惯法〕②按内容、效力和制定程序分:根本法〔宪法〕和普通法③按法的内容分:实体法〔实际内容eg:民法、刑法〕和程序法〔程序方面eg:刑事诉讼〕④按法的空间效力、时间效力或人的效力分:一般法〔普遍适用〕和特别法〔特别群体时间〕⑤按法的主体、调整对象和渊源分:国际法和国内法6.法律部门和法律体系①一个国家的现行法律标准划分为假设干法律部门,由这些法律部门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互相协调的统一整体即为法律体系②划分标准:法律的调整对象〔即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③七个主要的法律部门:宪法及宪法相关部门;民法、商法部门;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和非诉讼程序法7.二.经济仲裁1.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①平等主体〔横向关系纠纷〕☀仲裁和民事诉讼中选择一种方式解决☀仲裁实行自愿原则,只有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仲裁协议的情况下才能申请仲裁☀有效的仲裁协议可排除法院的管辖权,只有当事人放弃或协议无效时法院才可行使管辖权☀仲裁实行一裁终局的制度②不平等主体☀一般情况下,当事人可直接提起行政诉讼,也可先申请行政复议,复议不服时再进行诉讼☀特殊情况下,eg甲公司对税务机关行为不服时,必须先申请行政复议,复议不服时再进行诉讼2.仲裁适用范围①属于《仲裁法》调整的争议合同纠纷;其他财产权益纠纷②以下纠纷不能提请仲裁:☀与人身有关的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行政争议③以下仲裁不适用于《仲裁法》,而由别的法律予以调整的:☀劳动争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农业承包合同纠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3.仲裁的基本原则①双方自愿②依据事实和法律,公平合理地解决纠纷的原则③独立仲裁原则④一裁终局制度4.仲裁委员会①独立性②组成=1主任+2-4副主任+7-11委员〔其中法律、经贸专家不得少于2/3〕5.仲裁协议①书面形式仲裁的进行以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的书面仲裁协议为条件②内容请求仲裁的意思表达;仲裁事项;选定的仲裁委员会③仲裁协议的无效仲裁协议对“仲裁事项或仲裁委员会”设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当事人可以补充协议;达不成补充协议的,仲裁协议无效④有效的仲裁协议在双方当事人发生仲裁协议约定的争议时,任何一方只能将争议提交仲裁,而不能向法院起诉。
(题目)第一章总论1
第一章总论——法律基础一.单项选择题1.法的主要内容是由规定权利、义务的条文构成的,法律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来分配利益,从而影响人们的动机和行为,进而影响社会关系,实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要求,维持社会秩序,这体现了法的()。
A.国家意志性B.强制性C.规范性D.普遍约束性2.小张和甲银行签订借款合同,约定小张向银行借款10万元,银行当日交付借款,小张一年后归还利息和本金共11万元。
由此形成的法律关系的主体是()。
A.借款合同B.利息和本金11万元C.借款10万元D.小张和甲银行3.下列关于法律关系主体资格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法律关系主体资格包括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B.权利能力是自然人或组织能够成为法律关系主体的资格C.法人的权利能力自成立时产生,至终止时消灭D.只有自然人具有权利能力,法人和其他组织没有权利能力4.甲、乙双方签订一份制造设备的合同,由此形成的法律关系客体是()。
A.乙方制造的该设备B.甲乙双方C.乙方承接制造设备的劳务行为D.甲乙双方承担的权利和义务5.下列各项中,属于法律事实中的相对事件的是()。
A.地震B.爆发战争C.纵火D.行政命令6.根据主体意思表示的形式,可以将法律行为分为()。
A.单方行为与多方行为B.自主行为与代理行为C.要式行为与非要式行为D.积极行为与消极行为7.下列法律行为的分类表述正确的是()。
A.按照行为的表现形式不同分为单方的法律行为和多方的法律行为B.按照主体意思表示的形式分为意思表示行为与非表示行为C.按照行为是否通过意思表示作出分为要式的法律行为和不要式的法律行为D.根据主体实际参与行为的状态分为自主行为与代理行为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法的主要形式的是()。
A.宪法B.自治法规C.法律D.判决书9.下列各项中,属于行政法规的是()。
A.国家税务总局制定的《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C.国务院制定《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10.下列关于适用法的效力原则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第一章 总论-法律责任
2015年全国会计专业技术初级资格考试内部资料经济法基础第一章 总论知识点:法律责任● 详细描述:(一)民事责任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
【解释】以上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二)行政责任 1.行政处罚: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
【注意】“责令限期改正”属于行政命令不属于行政处罚。
2.行政处分: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三)刑事责任 1.主刑:管制(3个月以上2年以下,最高3年)、拘役(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最高1年)、有期徒刑(6个月以上15年以下,“总和刑期不满35年的,最高不能超过20年,总和刑期在35 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过25年”)、无期徒刑、死刑 2.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注意】“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属于行政责任;“罚金;没收财产”属于刑事责任。
例题:1.下列项目中,不属于民事责任承担方式的是()。
A.停止侵害B.返还财产C.支付违约金D.罚款正确答案:D解析:本题考核法律责任的种类。
罚款属于行政责任的范围。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行政责任范围的是()。
A.开除B.罚金C.责令停产D.吊销执照正确答案:B解析:罚金属于刑事责任附加刑,罚款属于行政责任。
3.根据民事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民事责任形式的有()。
A.返还财产B.没收非法财物C.赔偿损失D.罚款正确答案:A,C解析:选项BD属于行政责任。
4.有期徒刑总和刑期不满35年的,最高不能超过20年,总和刑期在35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过25年。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解析:本题考核刑事责任。
5.根据刑事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有期徒刑的期限是()。
A.10年以下B.1年以上6年以下C.6个月以上15年以下D.3年以上20年以下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考核刑事责任。
第一章总论练习题答案
第一章总论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符合资产会计要素定义的是()。
A.计划购买的原材料 B.待处理财产损失 C.委托加工物资 D.预收款项【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本题的考核点是资产的定义,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选项A计划购买的材料不属于资产;选项B属于一种损失,不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选项D属于负债。
2.下列项目中,使负债增加的是()。
A.发行公司债券 B.用银行存款购买公司债券 C.发行股票 D.支付现金股利【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 A的处理是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应付债券。
应付债券属于负债类科目,所以会使企业的负债增加。
3.下列各项中可以引起资产和所有者权益同时发生变化的是()。
A.用税前利润弥补亏损 B.权益法下年末确认被投资企业当年实现的盈利C.资本公积转增资本 D.将一项房产用于抵押贷款【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选项AC不影响资产,属于所有者权益内部的变动。
选项D影响的是资产和负债,不影响所有者权益。
4.以下事项中,不属于企业收入的是()。
A.销售商品所取得的收入 B.提供劳务所取得的收入 C.出售无形资产的经济利益流入D.出租机器设备取得的收入【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和出租固定资产业务属于企业的日常活动,其经济利益流入属于企业收入的范畴。
对于企业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获得的经济利益,如工业企业出售无形资产净收益,不属于收入,而属于企业的利得,应计入营业外收入。
5.下列会计等式不正确的是()。
A.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B.资产=权益C.收入-费用=利润D.资产=所有者权益-负债【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6.确定会计核算空间范围的基本前提是()。
A. 持续经营B.会计主体C.货币计量D.会计分期【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核算服务的对象,或者说是会计人员进行核算采取的立场及空间活动范围的界定。
第一章 总论
LNB SCCHK 5 2 X 000001
1
2
34 5
6
1. 1~3位(WMI):世界制造商识别代码,表明车辆是由谁生的,GB 16737-2004 《道路车辆 世界制造厂识别代号(WMI)》。LNB-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
2. 4~8位(VDS):车辆特征: 轿车:种类、系列、车身类型、发动机类型及约束系统类型。S-索纳塔轿车,C-
1.首部: 企业名称代号,两个字母
TJ7100
EQ1041
2.中部: 车辆类别代号,一位数字 主参数代号,二位数字。 产品序号,一位数字。
3.尾部: 专用车辆分类代号,一至三 个字母。 企业自定代号,拼音或阿拉 伯数字,位数不限。
CK6980
HY 5100 GJYZ
HY汉阳特种汽车制造厂,5专用汽车,10总质量10t级,0第一代产品,G罐式汽车, JY专用汽车用途特征代号为加(Jia)油(You)车。Z企业自定代号,表示植的汉语拼音的 第一个字母。汉阳特种汽车制造厂生产的第一代总质量为9700kg的食用植物油加油车。
乘用车
基本乘用车 MPV SUV
交叉型乘用车
乘用车主要用于 运载少量人员及 其随身行李或临 时物品,包括驾 驶员座位在内最 多不超过9座。
商用车
客车 货车 半挂牵引车 客车非完整车 货车非完整车
商用车主要用于 运送大量人员
(包括驾驶员座 位在内,座位数 大于九座)或以 载货为主要目的
轿车是基本型乘用车的俗称,包括高级乘用车、普通乘用车、小型乘用车、活顶乘用车、 敞篷车等。从外观上区分,高级乘用车有4个或6个侧门,6个或6个以上侧窗, 4个或4个 以上座位,至少二排,且后排前可安装折叠式座椅;普通乘用车有2个或4个侧门,4个或4 个以上座位,至少二排;小型乘用车有2个侧门,2个或2个以上的座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7/20
第一节
会计的含义
16
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 企业会计准则第31号——现金流量表 企业会计准则第32号——中期财务报告 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 企业会计准则第34号——每股收益 企业会计准则第35号——分部报告 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 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 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 则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2006年10月颁布)
持续经营主要界定会计主体的活动内容(经营)和活
动时间(持续),是会计主体的深化和补充,为会计核算 的确认和计量提供理论依据。
2018/7/20
第三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34
3、理解要点
(1)持续经营具有时间性。
一般情况下,企业都是按持续经营这个假定来进行
会计核算,但企业中断经营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一旦有
6
* 会计一词最早出现在西周《周礼》 * 会计二字的含义 会:合——合计、会合 曾——增的假借字,增加、增多 总合算之为会——清代焦循 计:言——直言不讳(论难为语) 十——合计(古代打猎,四面出击,四面获取猎物数量) 零星算之为计——清代焦循
2018/7/20
第一节
会计的含义
7
2018/7/20
会计学原理(基础会计学)
2018/7/20
1
诚信为本、操守为重 遵循原则、不做假账 --朱镕基
2018/7/20
2
1
2 3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总
论
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 账户和复式记账 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 账 会 会 户 计 计 分 凭 账 类 证 簿
2018/7/20
第一章 总 论
4
第一节
会计的含义
会计的
产生
会计的
发展
会计的
含义
2018/7/20
第一节
会计的含义
5
一、会计的产生
会计的起源很早,约在旧石器时代中晚期。 直接原因:管理的需要
间接原因:资源有限和相同产品所耗生产要素不同
创造出物质财富(所得) 生产 消费人力、物力、财力(所耗)
2018/7/20 第一节 会计的含义
2018/7/20
第三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32
3、理解要点
判断题:
法律主体一定是会计主体,会计主体一定是法律主体。
2018/7/20
第三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33
(二)持续经营 1、含义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会计主体将会按当 前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中断,不会大规模削减, 不会被清算或终止。 2、作用
2018/7/20
第一节
会计的含义
24
第二节 会计的目标与职能
会计目标
会计职能
2018/7/20
25
一、会计目标
(一)会计目标的内涵 会计目标:期望会计达到的目的或境界
2018/7/20
第二节
会计的目标与职能
26
(二)目标的确定 “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 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 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 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 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
2018/7/20
第三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Fra bibliotek39 四个会计前提的关系
2018/7/20
第三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40
习题 : 1.会计信息的内部使用者由( B) A.股东 B.首席执行官 C.供应商 D.政府机关 2.明确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规定会计核 算范围的基本假设是( A)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会计分期 D.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既为会计计量奠定了基础,又为会计计量提 供了手段。
2018/7/20
第三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38
3、理解要点 (1)会计是价值核算。 (2)条件是币值稳定。 (3)要求选择记账本位币。
我国有关会计法规规定:“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帐本位
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单位,可以选定
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帐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会计报告 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程序,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和其他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
全面、综合、连续、系统地核算和监督,旨在提供经济
信息和提高经济效益的管理控制活动,是经济管理活动 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8/7/20
第一节
会计的含义
23
(三)会计的特征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具有综合性
2.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3.会计核算要以凭证为依据,并严格遵循会计规范 4.会计核算具有一定的程序性
2018/7/20
第一节
会计的含义
21
经济活动采用专门方法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 动。
管理活动论: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
主要代表人是:
财政部科研所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第一节 会计的含义
22
原会计管理司司长
2018/7/20
(二)会计含义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和
章 节 目 录
4
5
6 7 8 9 10 11 12
2018/7/20
账 务 处 理 程 序 财 产 清 查
第十章
财
务
报
告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会计工作组织
会计法规体系
第一章 总 论
3
第一章
总
学习要求
论
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理解会计的涵义、会计的目标、会计的职能 熟记会计核算的前提、基础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掌握会计的方法体系 树立良好的会计职业意识
2018/7/20 第一节 会计的含义
14
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 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 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 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 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 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 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 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 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2018/7/20
第二节
会计的目标与职能
27
二、会计的职能
会计职能是指会计作为经济管理活动所固有的功能。
如实反映 严格监督 积极服务
2018/7/20 第二节 会计的职能与目标
28
马克思:过程越是按社会的规模进行,越 是失去纯粹个人的性质,作为对过程控制和观 念总结的簿记就越是必要。 1 、核算(反映)职能:主要利用价值形式,对 经济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连续、完整、系统、 综合地记录、计算、加工整理、汇总并提供和 输出会计信息的过程。 2 、监督(控制)职能:以国家的财经政策、制 度和财经纪律及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为准绳 ,以会计信息资料为重要依据,对即将进行或 已经进行的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合法性进行评 价,并据以施加限制或影响的过程。
第一节
会计的含义
19
信息系统论:
会计是旨在提高经济效益而建立的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 主的经济信息系统。
主要代表人是:
上海财经大学教授
2018/7/20
厦门大学教授
第一节
厦门大学教授
会计的含义
20
理经济的一种工具。
管理工具论: 是反映和监督生产过程的一种方法,是管
主要代表人是: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东北财经大学教授
③现代会计:20世纪50年代至今。
财务会计规范,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与现代审计建立,宏观
会计,计算机会计,会计国际协调
2018/7/20 第一节 会计的含义
18
三、会计的含义
(一)会计的几种观点
强调会计的 全面控制
强调职 业判断
强调核 算作用
强调会计 双重职能
以提供财务信息 为主的信息系统
2018/7/20
2018/7/20
第三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31
二、会计核算的四个基本前提
(一)会计主体
1、含义 会计主体又称为会计实体、会计个体,是指会计核算和监 督的特定单位或组织,是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对象,它主要界 定会计的空间范围。
2、作用
会计主体使会计对象落到实处,界定会计活动空间范围, 进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会计主体的各项会计要素。
2018/7/20
第一节
会计的含义
13
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 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 企业会计准则第10号——企业年金基金
2018/7/20 第一节 会计的含义
15
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 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 企业会计准则第25号——原保险合同 企业会计准则第26号——再保险合同 企业会计准则第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 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 变更和差错更正 企业会计准则第29号——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