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B12(综述)

合集下载

维生素b12研究报告

维生素b12研究报告

维生素b12研究报告维生素B12是一种重要的维生素,对人体的神经系统、红细胞形成、DNA合成等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报告旨在综合分析维生素B12的相关研究,以便更好地了解其作用机制和应用领域。

1. 维生素B12的来源和吸收:维生素B12主要存在于动物食品中,如肉类、蛋类和奶制品。

人体通过消化道吸收维生素B12,需要依赖于胃部分泌的一种蛋白质——胃蛋白酶,以及结合因子。

这个吸收过程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胃蛋白酶和结合因子的分泌减少、慢性胃炎等。

2. 维生素B12与神经系统:维生素B12在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和功能维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维生素B12缺乏可能导致神经系统方面的问题,如周围神经病变、脊髓损伤等,这些问题在严重缺乏时可能会导致贫血、肌肉无力等严重后果。

维生素B12的补充可能有助于改善这些神经系统相关问题。

3. 维生素B12与红细胞形成:维生素B12在红细胞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参与DNA合成和核酸代谢过程,并维持红细胞的正常发育和功能。

维生素B12缺乏可能导致贫血,补充维生素B12可以促进红细胞形成,改善贫血症状。

4. 维生素B12的其他作用:除了神经系统和红细胞形成外,维生素B12还参与许多其他生物化学反应,如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过程。

此外,维生素B12还可能对心血管健康、免疫系统功能等方面有影响。

总结起来,维生素B12在人体内起着重要的作用,包括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和功能、红细胞形成、代谢过程等。

通过补充维生素B12,可以改善神经系统相关问题、贫血症状等,并可能对其他方面的健康有益。

然而,对于不同人群的维生素B12需求和剂量的研究仍然有待深入探究。

b12的药物作用及功能主治

b12的药物作用及功能主治

B12的药物作用及功能主治1. B12概述维生素B12,也称为氢钴胺,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

它在人体内起着重要的作用,参与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

维生素B12主要存在于动物源性食物中,如肉类、禽类、鱼类以及奶制品等。

2. B12的药物作用维生素B12在人体内具有多种药物作用,其主要包括:•促进红细胞形成:维生素B12参与DNA合成和核酸代谢,对红细胞的形成至关重要。

它能帮助铁离子转运和利用,维护红细胞的正常形成和功能。

•维持神经系统功能:维生素B12对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和功能维护至关重要。

它能够维持神经髓鞘的结构,促进神经传递物质的合成,保护神经细胞免受损伤。

•参与蛋白质合成:维生素B12与叶酸共同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对于维持身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细胞修复具有重要作用。

•调节胆碱代谢:维生素B12在体内通过影响胆碱的代谢,调节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从而维持正常的神经肌肉活动。

3. B12的功能主治维生素B12在药物治疗上有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方面:3.1 缺乏性贫血维生素B12缺乏是导致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常见原因之一。

补充维生素B12能够促进红细胞的生成,改善贫血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3.2 神经系统疾病维生素B12缺乏还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相关。

补充维生素B12可以改善神经病变症状,维护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提高神经传导速度。

3.3 消化系统疾病某些胃肠道疾病(如胃切除术后和炎症性肠病等)可能导致维生素B12吸收不良。

补充维生素B12可以预防或治疗由于消化系统疾病引起的维生素B12缺乏。

3.4 神经肌肉疾病维生素B12缺乏还与神经肌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补充维生素B12可以改善肌肉无力、麻木和运动协调障碍等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5 心血管疾病维生素B12参与体内同型半胱氨酸代谢,能够降低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从而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总结维生素B12在药物治疗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功能主治。

维生素B12

维生素B12

维生素B12的食物来源
• 1.动物肝脏、肾脏、牛肉、猪肉、鸡肉、鱼类、蛤 类、蛋、牛奶、乳酪、乳制品、腐乳 • 2.维生素 B 12 不易被胃吸收,大部分是经由小肠 吸收,故长效型锭剂效果较好 • 3.若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舌头发炎、失去味 觉等症状,便是缺乏维生素 B 12 的警讯 • 4.严重缺乏维生素 B 12 时,医师多会以注射方式 补充 • 5.老年人对维生素 B 12 的吸收较困难,可至医院 透过注射方式补充
特别注意事项
• 1、老人、素食且不吃蛋和奶制品的人必 补充维生素B12。 • 2、如果您经常应酬而大量喝酒,那么补充 维生素B12是非常重要的。 • 3、在月经期间或月经前补充维生素B12非 常有益。 • 4、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也应补充。
• 5、 应避免与氯霉素合用否则可抵消维生素 B12具有的造血功能。 • 6、 体外实验发现维生素C可破坏维生素 B12同时给药或长期大量摄入维生素C时可 使维生素B12血浓度降低。 • 7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氨基水杨酸类苯巴比 妥苯妥英钠扑米酮等抗惊厥药及秋水仙碱 等可减少维生素B12从肠道的吸收。 • 8 消胆胺可结合维生素B12减少其吸收。
放线菌发酵
• 其中主要是链霉菌属中的灰色链霉菌和橄 榄色链霉菌来发酵产维生素Bl2,而始终未 能使得维生素B12的产生处于主导地位,应 选出链霉素发酵支路的关键酶,并将其抑 制,这样便可大大提高维生索B12的获得率, 使得大量产生维生素B12成为可能。
下水道废水中提取
• 采用生物活性污泥法处理的废水中,通常含不少维生素 B12,干的活性污泥可先用水浸提,然后过滤掉固形颗粒, 之后可分离、纯化B12。 • 特点: • l、无需前培养,这样大大减少了前期投入; • 2、能耗大,尤其是浓缩这一关键性步骤将造成大 • 的能量损耗; • 3、用此方法得到的B12浓度虽并不低,但受活性污 • 泥这一来源的影响, • 由此获得的B12并不能直接进入食品或药品级产 • 晶,而通常只局限于饲料添加剂。

维生素b12的功能主治及用量

维生素b12的功能主治及用量

维生素B12的功能主治及用量1. 维生素B12的概述维生素B12,也称为腺苷钴胺,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

它在人体内起着重要的生理功能,对细胞合成、神经系统、红细胞形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维生素B12的主要功能、主治疾病以及推荐的用量。

2. 主要功能•参与细胞合成:维生素B12是DNA合成的重要辅酶,能够参与细胞合成过程,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

•神经系统支持:维生素B12对神经系统的健康至关重要,能够维持神经系统正常运作,预防神经系统疾病。

•红细胞形成:维生素B12参与红细胞的合成过程,有助于维持血液正常的循环与供氧能力。

3. 主治疾病维生素B12在人体内的缺乏可能导致多种健康问题,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主治疾病:3.1 贫血维生素B12是合成红细胞的关键因子之一,在维生素B12缺乏的情况下,机体无法正常产生足够的红细胞,导致贫血发生。

贫血表现为疲劳、气短、心悸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引起皮肤苍白、头晕等症状。

3.2 神经系统疾病维生素B12对神经系统的正常运作至关重要。

缺乏维生素B12会导致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从而引发神经系统疾病,如周围神经病变、感觉异常等。

3.3 消化系统疾病维生素B12缺乏也可能引起消化系统疾病,如胃酸减少、溃疡、胃肠道疼痛等症状。

4. 维生素B12的推荐用量根据不同年龄和健康状况,维生素B12的推荐用量会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一般推荐的用量:•成年男性:2.4微克/天•成年女性:2.4微克/天•孕妇:2.6微克/天•哺乳妇女:2.8微克/天•婴儿:0-6个月内,0.4微克/天;7-12个月,0.5微克/天•儿童和青少年:1-3岁,0.9微克/天;4-8岁,1.2微克/天;9-13岁,1.8微克/天;14-18岁,2.4微克/天5. 总结维生素B12在人体内起着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缺乏维生素B12可能导致贫血、神经系统疾病以及消化系统疾病等健康问题。

为了保持健康,我们应该注意摄取足够的维生素B12,尤其是那些容易出现缺乏症状的人群,如素食者、老年人等。

维生素b12研究报告

维生素b12研究报告

维生素b12研究报告维生素B12研究报告引言维生素B12,也称为腺苷胞苷钴胺,是一种重要的水溶性维生素。

它在人体内起着关键的代谢和神经功能维持作用。

然而,由于人体无法自行合成维生素B12,因此必须通过饮食或补充剂获得。

本报告旨在对维生素B12的研究进行综述,包括其生理功能、缺乏症状、补充方式以及相关研究进展。

生理功能维生素B12在人体内扮演着多种重要的角色。

首先,它是DNA合成的关键物质,在细胞分裂和新陈代谢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维生素B12对红细胞形成和神经系统功能具有重要影响。

它可以提高红细胞的合成,并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运作。

此外,维生素B12还参与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对维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缺乏症状维生素B12缺乏会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健康问题。

缺乏维生素B12可能导致巨幼细胞性贫血,因为红细胞无法正常分裂和成熟。

此外,维生素B12缺乏还可能引发神经损伤,表现为手脚麻木、记忆力下降和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长期的维生素B12缺乏可能进一步导致神经损伤不可逆,造成永久性的神经功能障碍。

补充方式补充维生素B12的方法多种多样。

首选的补充途径是通过饮食摄入丰富的维生素B12食物,如动物内脏、鱼类、禽肉和乳制品等。

此外,维生素B12也可以通过口服补充剂和注射来获得。

口服补充剂包括维生素B12片剂、维生素B12口服液或胶囊剂等,可以方便地在日常生活中补充维生素B12。

对于严重缺乏的患者,例如消化吸收障碍或胃肠手术后患者,注射维生素B12可能是更合适的选择。

相关研究进展近年来,维生素B12的相关研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一些研究表明,维生素B12可能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认知功能损害之间存在关联。

例如,一项人群研究发现,维生素B12水平较低的人群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更高。

此外,一些研究还发现,维生素B12缺乏可能与糖尿病的风险增加有关。

而其他研究则表明,维生素B12对维持认知功能具有重要作用,缺乏维生素B12可能增加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

维生素B12的教学PPT

维生素B12的教学PPT

03
维生素B12缺乏的症状和影响
维生素B12缺乏的症状
消化系统症状
可能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腹泻 、便秘等症状。
精神症状
可能出现抑郁、焦虑、易怒等症 状。
01
02
贫血
由于红细胞生成减少,可能出现 贫血症状,如乏力、头晕等。
03
04
神经系统症状
可能出现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 、手足麻木、无力等症状。
维生素B12缺乏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维生素B12是红细胞形成的必需 营养素,有助于维持红细胞的正 常形态和功能,预防贫血和相关 疾病。
02
缺乏维生素B12可能导致巨幼细 胞性贫血,表现为贫血、乏力、 头晕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神 经系统受损。
维持神经系统健康
维生素B12是神经系统正常运作的重 要物质,参与神经递质的合成和代谢 ,有助于维持神经元的正常功能。
维生素B12的检测方法
血液检测
通过抽取静脉血液样本,检测血 清或血浆中的维生素B12水平。
尿液检测
检测尿液中维生素B12的排泄量, 但这种方法不如血液检测准确。
微生物培养
利用某些细菌对维生素B12的依赖 性进行检测,但这种方法较为繁琐。
维生素B12缺乏的诊断标准
血清维生素B12水平低于200 pg/mL:一般认 为这是维生素B12缺乏的阈值。
缺乏维生素B12可能导致神经系统病 变,如记忆力减退、情绪异常、肢体 麻木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痴呆和 神经性疾病。
参与蛋白质代谢
维生素B12在蛋白质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参与氨基酸的合成和分解,影响身体 的生长和发育。
缺乏维生素B12可能导致蛋白质代谢紊乱,影响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如影响伤 口愈合、免疫功能等。

维生素B12__介绍及应用

维生素B12__介绍及应用

1、抗生素废液提取
2、 放 线 菌 发 酵
3、下水道废水中提取
4、 丙 酸 菌 发 酵
5、巨大芽孢杆菌中提取 6、 转 基 因 大 肠 杆 菌 生 产
(一)抗生素废液中提取
当用加有钻化合物的培养基培养灰色链霉 菌时,可大大提高维生素B12在整个培养 液中的浓度,但是对于钴化合物的浓度要 求要适量;过高的浓度会对菌体细胞产生 毒性;另有研究表明,添加适量的氰化合 物也同样可促进抗生素废液中B12类似物 的含量,但需严格掌握其用量。
3、加入前体物质
4、当以甘氨酸作为补允氮源时,可增加 其产量。
Back
(五)巨大芽孢杆菌生产
以巨大芽孢杆菌为例,将培养基用 氨水调至Ph7. 0,发酵液需要连续 不停地搅拌和大量通气,温度需控 制在30℃左右,每隔一定时间需用5 %的氨水来调pH,同时需定期补充 碳、氮源,以期达到最高产量。
Back
三、维生素B12的功能
以辅酶形式参与各种代谢过程,促进甲基的 形成和转移,参与某些化合物的异构化作用、 维持SH基的还原状态,促进DNA和蛋白质的合成 促进细胞的成熟,维持神经组织的正常功能,临床 上可用于治疗恶性贫血、 肝脏疾病、神经炎、神经痛等;在饲料 工业上,也可用于促进猪、鸡等牲畜的生长。
(六)采用转基因的大肠杆菌发酵生产
人们对于B12的控制基因已经非常清楚, 但是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的问题,如导 人的质粒会不可避免地脱落等,因此, 就近些年,维生素B12的生产仍需按传统 发酵完成。
六、维生素B12的提取
溶剂提取法 离子交换树脂法
(一)有机溶剂提取
研究表明,采用两相混合溶剂,町简单地纯化和 提取出来,常用的溶剂为苯甲醇和水的混合溶液, 基本过程如下: 发酵液 浓缩 吸附(活性碳) 层析(Ab03) 洗脱(吡啶) 洗脱(甲醇)

vb12研究报告

vb12研究报告

vb12研究报告VB12(维生素B12),也称为腺苷钴胺,是一种复合型的维生素B12。

它在人体内起着关键的作用,包括红细胞形成和神经系统功能的维持。

VB12的缺乏可能导致贫血和神经损伤等健康问题。

此次研究旨在探索VB12的作用机制和补充方式,并评估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设计。

共选取500名健康成年人作为研究对象,他们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每天补充VB12,对照组则补充安慰剂。

实验组使用的VB12剂量为每日2000微克,经过12周的补充后,两组被测量生化指标和体征的变化。

研究结果:经过12周的补充,实验组的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加,说明VB12可以促进红细胞形成。

此外,实验组的神经系统功能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VB12的补充对神经系统有益。

补充VB12没有引起明显的副作用,表明其安全性较高。

讨论与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VB12的补充对人体健康有益。

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的增加,说明VB12可以改善贫血状况。

神经系统功能的改善,说明VB12对神经保护和修复有积极作用。

补充VB12安全性较高,可以长期使用。

然而,本研究还存在一些限制,例如研究时间较短,样本量有限等,因此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来验证结果。

总结:本研究发现VB12的补充可以改善贫血和神经系统功能,在维护人体健康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补充VB12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正确的剂量,以确保其安全有效。

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VB12的作用机制,以及其在其他健康问题中的应用。

维生素B12药物结构、药物特点及临床应用对比

维生素B12药物结构、药物特点及临床应用对比

维生素B12药物结构、药物特点及临床应用对比维生素B12维生素B12是具有钻咻环结构的维生素B族化学物质总称。

由于首先发现的氟钻胺,按维生素命名排序为第12,叫维生素B12,一般也习惯将鼠钻胺称为维生素B12o维生素B12家族有四种:鼠钻胺、羟钻胺、腺背钻胺和甲钻胺,后三者都是类似鼠钻胺化学结构的药物。

维生素B12家族的化学结构为四个毗咯环周围以桥接的方式相连,中心络合一个6价的钻离子,其13位上连接不同的功能团就是不同的钻胺素,与鼠根相连为鼠钻胺,与甲基相连为甲钻胺,与羟基相连为羟钻胺,与腺背基相连为腺背钻胺。

甲钻胺、腺背钻胺具有直接的生物活性,可直接参与体内的生化反应;而鼠钻胺和羟钻胺没有直接生物活性,需要转化为甲钻胺和腺昔钻胺方能发挥生物活性。

图1维生素B12分子结构式。

[1]为腺昔钻胺;[2]为甲钻胺; [3]为羟钻胺;[4]为氟钻胺。

人体本身不能产生维生素B12,只能靠饮食或药物进行补充。

口服维生素B12与内因子(有胃黏膜壁细胞分泌)在胃中形成维生素B12-内因子复合物,当复合物与回肠黏膜细胞微绒毛上的受体结合后,进入肠黏膜细胞,再吸收入血。

维生素B12口服后8~12h达到血药峰浓度,24h后在肝脏中的浓度达峰,5-6日后,肝脏中仍有60%〜70%的给药量。

除机体需求量外,维生素B12几乎以原形经肾脏随尿液排泄。

肌内注射40min后约50%吸收入血,72h后75%的给药量以原形随尿液排泄。

维生素B12在体内发挥的主要作用为:促进甲基转移,促进红细胞的发育和成熟,使人体造血功能处于正常状态,预防恶性贫血;维护神经系统健康;以辅酶的形式存在,可以增加叶酸的利用率,促进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

四种维生素B12特点靓钻胺被称为维生素B12,无直接生物活性,属于前药,以羟钻胺形式释放,在细胞内转化为甲钻胺和腺普钻胺,参与生化反应。

人体储存维生素B12约2〜5mg,每天约丢失0.1%〜0.2%,发生明显的缺乏需要3—6年的时间。

维生素B12降解

维生素B12降解

维生素B12降解1. 引言维生素B12,也称为氢钴胺素,是人体必需的重要营养物质之一。

它在人体内参与多种生物代谢过程,并对神经系统的正常运作至关重要。

然而,维生素B12会在一定条件下发生降解,导致其功能丧失。

本文将介绍维生素B12的降解过程及相关因素。

2. 维生素B12的化学结构维生素B12的化学名称为6-(5,6-二甲基-1-苯基-1H-四嗪-6-基)-5,6-二甲基-1-苯基-4-戊酮-基)-寡果糖化亚胺钴。

它由一个复杂的环状结构和钴离子组成,拥有多个嵌环和官能团。

这种复杂的结构决定了维生素B12的稳定性和活性。

3. 维生素B12的降解途径维生素B12的降解主要通过两种途径:热降解和光降解。

3.1 热降解热降解是维生素B12在高温条件下发生的一种降解过程。

当维生素B12受热时,其分子内部结构发生变化,导致其活性丧失。

热降解是维生素B12降解的主要途径之一,尤其在加热食品和烹饪过程中,维生素B12的损失较为明显。

3.2 光降解光降解是维生素B12在光照条件下发生的一种降解过程。

维生素B12对光敏感,当暴露在光线下时,其分子结构会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维生素B12的降解。

因此,在灯光下存放维生素B12的药物或食品应当尽量避光。

4. 维生素B12降解的影响因素维生素B12的降解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下面将介绍几个主要因素。

4.1 温度温度是维生素B12降解的重要因素之一。

较高的温度会加速维生素B12的降解速率,因此要尽量避免长时间高温加热维生素B12含有食品。

4.2 光照光照是维生素B12降解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阳光中的紫外线会加速维生素B12的降解,因此维生素B12应储存在阴凉、干燥的地方,并避免阳光直射。

4.3 pH值维生素B12的降解速率还受pH值的影响。

过酸或过碱的环境都会对维生素B12的稳定性造成损害。

维生素B12最适合的pH范围为4-7。

5. 维生素B12降解的应对措施针对维生素B12的降解,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减少其损失:1.控制加热温度:在烹饪或加工过程中,尽量避免高温条件,以减缓维生素B12的降解。

维生素B12的作用及功能

维生素B12的作用及功能

维生素B12的作用及功能【注解】维生素B12又叫钴胺素,自然界中的维生素B12都是微生物合成的,高等动植物不能制造维生素B12。

维生素B12是需要一种肠道分泌物(内源因子)帮助才能被吸收的唯一的一种维生素。

【化学性状】本品为深红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无味;引湿性强,在水或乙醇中略溶,在丙酮、氯仿中不溶。

其水溶液呈红色,可在100℃消毒30分钟或120℃消毒15分钟,温度过高或消毒时间过长均可使之分解。

维生素C、重金属盐类及微生物均能使之失效。

【药性功效】维生素B12参与体内甲基转换及叶酸代谢,促进5-甲基四氢叶酸转变为四氢叶酸。

缺乏时,可致叶酸缺乏,并因此导致DNA合成障碍,影响红细胞的成熟。

维生素B12促使甲基丙二酸转变为琥珀酸,参与三羧循环。

维生素B12还参与制造骨髓红细胞,防止恶性贫血,防止大脑神经受到破坏;促进红细胞的发育和成熟,使机体造血功能处于正常状态,预防恶性贫血;以辅酶的形式存在,可以增加叶酸的利用率,促进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具有活氨基酸的作用和促进核酸的生物合成,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

它是神经系统功能健全不可缺少的维生素,参与神经组织中一种脂蛋白的形成。

【禁忌事项】1.注射过量的维生素B12可出现哮喘、荨麻疹、湿疹、面部水肿、寒战等过敏反应,也可能引发神经兴奋、心前区痛和心悸。

2.维生素B12摄入过多还可导致叶酸的缺乏。

3.滥用可致过敏反应,甚至过敏性休克。

4.忌与硒及含酒精饮料同用。

酒精能损伤胃黏膜,干扰肠黏膜的运转功能,消耗很多体内的B族维生素,同时降低维生素B12的作用。

5.忌与雌激素同用。

雌激素的转化产物可与维生素B6竞争酶蛋白,从而促进维生素B12的排泄,降低其疗效。

雌激素还可使色氨酸氧化酶活性增加,使色氨酸代谢中维生素B12的需要量增大,因而导致维生素B12的相对不足。

6.忌与氯霉素、阿司匹林一起服用。

因氯霉素、阿司匹林都有可能减少维生素B12的利用,可使维生素B12的疗效降低。

维生素 B12

维生素 B12

维生素 B12维生素B1212。

:,又称氰钴胺素(cyan。

c。

balamin),是一组含钴的类咕啉化合物。

氰钴胺素的化学全名为仅-5,6 二甲基苯并咪唑一氰钴酰胺,如分子式中的氰基(cN)由其他基团代替,成为不同类型的钴胺素(cobalamin)。

一、理化性质维生素B12 为红色结晶,可溶于水,在pH4.5~5.0 的弱酸条件下最稳定,在强酸(pH2) 或碱性溶液中则分解,遇热可有一定程度的破坏,但快速高温消毒损失较小。

遇强光或紫外线易被破坏。

二、生理功能与缺乏(一)生理功能维生素B12 在体内以两种辅酶形式即甲基B12 和辅酶B12(腺苷基钴胺素)发挥生理作用,参与体内生化反应。

1.作为蛋氨酸合成酶的辅酶参与同型半胱氨酸甲基化转变为蛋氨酸。

甲基B12 作为蛋氨酸合成酶的辅酶,从5-甲基四氢叶酸获得甲基后转而供给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

teine,Hcy),并在蛋氨酸合成酶的作用下合成蛋氨酸。

维生素B12 的缺乏可致同型半胱氨酸增加,而同型半胱氨酸过高是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2.作为甲基丙二酰辅酶A 异构酶的辅酶参与甲基丙二酸.-琥珀酸的异构化反应。

(二)缺乏膳食维生素B12 缺乏较少见,多数缺乏症是由于吸收不良引起。

膳食缺乏见于素食者,由于不吃肉食而可发生维生素B12 缺乏。

老年人和胃切除患者胃酸过少可引起维生素B12 的吸收不良。

维生素B12 缺乏的表现:①巨幼红细胞贫血;②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三、吸收与代谢食物中的维生素B12 与蛋白质相结合,进入人体消化道内,在胃酸、胃蛋白酶及胰蛋白酶的作用下,维生素B12 被释放,并与胃粘膜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内因子(IF)结合。

维生素B12-IF 复合物对胃蛋白酶较稳定,进入肠道后由于回肠具有维生素B12-IF 受体而在回肠部被吸收。

有游离钙及碳酸氢盐存在时,有利于维生素B12 的吸收。

未与IF 结合的由粪便排出。

每日能与IF 结合并被回肠部维生素B12-IF 受体吸收的最大膳食摄入量约5μg/d 维生素B12。

维生素B12

维生素B12

工业制造
维生素B12的工业制造是通过微生物发酵法制得
Streptomyces griseus曾经多年来是维生素B12的来源。通常是来自Pseudomonas denitrificans和 Propionibacterium shermanii。它们一般需要在特殊的条件下培养以增加产率。世界上主要的维生素B12生产 商在中国,其中河北玉星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产量为世界最大,占据全球VB12产量近70%,并在早期得到了美国FDA 药监局认证。产品常年出口到世界各国。
结构特征
谷氨酰胺和甲基谷氨酰胺是B12的两种辅酶形式。在咕啉环平面上方钴离子与5,6-二甲基苯基咪唑的N-3相连, 在平面下方与5'-脱氧腺苷的C5’相连。一般应用的B12,和钴离子相连的是CN,称为氰钴氨,为绿色结晶。
生理作用
作用 吸收代谢
生理功能 主要功能
已知B12是几种变位酶的辅酶,如催化Glu转变为甲基Asp的甲基天冬氨酸变位酶、催化甲基丙二酰CoA转变为 琥珀酰CoA的的甲基丙二酰CoA变位酶。B12辅酶也参与甲基及其他一碳单位的转移反应。
B12主要存在于肉类中,植物中的大豆以及一些草药也含有B12,肠道细菌可以合成,故一般情况下不缺乏, 但B12是消化道疾病者容易缺乏的维生素,也是红血球生成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如果严重缺乏,将导致恶性贫 血。
维生素B12广泛存在于动物食品中。而且其形态无法被人体吸收。此外,维生素B12也是唯一含必须矿物质的 维生素,因含钴而呈红色,又称红色维生素,是少数有色的维生素。维生素B12虽属B族维生素,却能贮藏在肝脏, 用尽贮藏量后,经过半年以上才会出现缺乏症状。人体维生素B12需要量极少,只要饮食正常,就不会缺乏。少 数吸收不良的人须特别注意。
食物:⒈动物肝脏、肾脏、牛肉、猪肉、鸡肉、鱼类、蛤类、蛋、牛奶、乳酪、乳制品、腐乳 药物:⒉维生素B12不易被胃吸收,大部分是经由小肠吸收,故长效型锭剂效果较好 ⒊严重缺乏维生素B12时,医师多会以注射方式补充 ⒋老年人对维生素B12的吸收较困难,可至医院透过注射方式补充.老年人群体中维生素B12水平不足的现象 极为普遍,应注意及时补充,否则会降低认知能力,加速阿尔茨海默病的发展.

维生素B12(综述)

维生素B12(综述)

维生素B12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摘录维生素B12的化学名称为钴胺素(Cobal-amin),是一种预防和治疗恶性贫血的维生素。

20世纪30年代,美国内科医生Castle WB发现在正常人胃部可分离出一种“内因子”近年来有关人群维生素B12营养状况的研究引起重视,人群维生素B12的缺乏率为3%~29%(Bailey,2004)。

欧美国家人群血浆维生素B12水平存在明显的种族和性别差异,并且有随年龄增加逐渐下降的趋势(Russell et al.,2001;Stabler and Allen,2004)。

中国成年人群血浆维生素B12水平也存在明显的地区和性别差异,南方人群血浆维生素B12水平高于北方人群,女性高于男性(郝玲等,2004)。

2007~2008年中国四城市2002名2~7,维生素B12维生素corrin)的大环,-氰谷酰维生素使维生素B1225%~65%被吸收(50%(IOM,1998)。

(B12主要转运蛋白体内维生素B12的储存量为2~3mg,其中约50%储存于肝脏(Carmel,2006)。

每日有小量的维生素B12分泌入胆汁,维生素B12的肝肠环对其重复利用和体内稳定十分重要,正常情况下约有一半可被重吸收。

维生素B12主要从粪便排出,此外通过皮肤和肾脏也有丢失。

每日丢失量为储存量的0.1%~0.2%(IOM,1998;Carmel,2006)。

三、生理功能维生素B12在体内以甲基B12(甲基钴胺素)和辅酶B12(5-脱氧腺苷钴胺素)两种辅酶形式存在并参与生化反应。

(一)甲基转移酶的辅酶作为甲基转移酶的辅助因子参与蛋氨酸、胸腺嘧啶的体内合成,从而促进蛋白质和核酸的生物合成。

例如甲基B12作为蛋氨酸合成酶的辅助因子,从5-甲基四氢叶酸获得甲基后转而供给同型半胱氨酸,并在蛋氨酸合成酶的作用下合成蛋氨酸。

(二)参与甲基丙二酸-琥珀酸异构化过程体内代谢过程中,由甲基丙二酰辅酶A转变成琥珀酰辅酶A的反应需要辅酶B12参与。

维生素B12的理化性质和体内代谢过程

维生素B12的理化性质和体内代谢过程

维生素B12的理化性质和体内代谢过程1、维生素B12的理化性质维生素B12是目前所知维生素中分子量最大和最复杂的一种。

事实上,它不是一种单一的物质,而是几种密切相关的、结构非常相似的、且具有相似活性的化合物。

维生素B12的分子式可写作C63H90CoN14O14P,可见除了含有较多的碳原子(63个)、氢原子(90个)、氧和氮原子(各14个)外.还有磷和钴。

钴(CO)是一种金属元素,故维生素B12也是所有维生素中惟一含金属的,因而它的化学名称也叫“钴胺素”。

在维生素B12成员里,其中一种含有氰化物的活性最大,又名“氰钴胺素”,是它们中的代表,但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是羟钴胺素,是以它的1个羟基取代了氰钻胺素的1个氰基而得名。

维生素B12呈深红色针状结晶,它具有吸湿性,易溶于水和乙醇,但不溶于丙酮、氯仿之类的有机溶剂。

在中性及微酸条件下对热稳定,但能被光照、强酸和碱溶液所破坏。

同其他维生素一样,维生素B12在食物中含量也非常微少。

当年英国的史密斯首次分离提纯维生素B12时,从4000 kg牛肝中才获得lg红色结晶。

2、维生素B12体内代谢过程作为一种营养素,维生素B12必须从食物中获得,否则人体就会产生维生素B12缺乏症。

摄入体内的维生素B12,经胃酸和消化酶的作用,从食物中游离出来,与胃幽门部粘膜所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内因子)相结合,形成复合物,这就使转运中的维生素B12受到保护。

在钙离子存在下,上述复合物到达回肠,维生素B12与内因子分离,被粘膜细胞吸收进入门静脉。

在血液中与特异的a-球蛋白相联结达到肝脏、骨髓细胞、网状细胞及其他组织中备用,体内维生素B12总量为2-5 mg。

肝脏含量最高,肾上腺次之,脑中亦含有大量维生素B12。

与其他维生素相比,维生素B12在人体的吸收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人体小肠吸收维生素B12非常慢,大约需要3小时,而其他大多数水溶性维生素的吸收是以秒计的;二是维生素B12是惟一的一种需要肠道内分泌物(内源因子)帮助才能被吸收的维生素。

vb12分子量

vb12分子量

vb12分子量
(最新版)
目录
1.引言
2.VB12 的定义和重要性
3.VB12 的分子量
4.VB12 分子量的应用
5.结论
正文
【引言】
维生素 B12(VB12)是一种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的水溶性维生素。

它在维持健康的神经系统和红细胞生成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 VB12 的分子量以及它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VB12 的定义和重要性】
维生素 B12 是一种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其化学名称为钴胺素。

它是
唯一含有金属元素(钴)的维生素。

VB12 在人体内无法自行合成,因此
必须通过食物或补充剂摄取。

它对维持健康的神经系统、促进红细胞生成以及支持 DNA 合成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VB12 的分子量】
维生素 B12 的分子量为 155.006 g/mol。

这是一个相对较大的分子量,意味着VB12是一种大分子化合物。

【VB12 分子量的应用】
了解 VB12 的分子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和
代谢。

例如,在药物研究和开发中,分子量是药物设计和剂量计算的重要
参数。

此外,在食品科学领域,VB12 的分子量也可以用于评估其在食品中的含量和生物利用率。

【结论】
维生素 B12 的分子量为 155.006 g/mol,这是一个相对较大的分子量。

了解VB12的分子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和代谢,以及在药物研究和食品科学等领域中的应用。

维生素B12的微生物工程生产研究进展

维生素B12的微生物工程生产研究进展

维生素B12的微生物工程生产研究进展摘要:维生素B12是种人体必需的维生素,已经广泛地用于医疗及食品行业。

自然界中高等生物均不能合成维生素B12,工业生产中主要依赖少数细菌或者古细菌等的微生物发酵方式获得。

多年来,通过遗传学改造菌株的代谢通路在菌株实际生产过程中极大地提高了产量。

本综述中,我们概述了维生素B12的生物合成及其代谢调控,并从包括合成生物学和代谢工程等多个策略角度全面了解维生素B12的微生物工程生产研究进展。

关键词:维生素B12;微生物工程;发酵工程;前言维生素B12(Vitamin B12)或称钴胺素(Cobalamin),是一类含金属钴离子的B族维生素家族[1]。

分子结构是以钴离子为中心的咕啉环和5,6-二甲基苯并咪唑为碱基组成的胺素类化合物。

维生素B12的发现始于对严重贫血患者的胃分泌物中检测研究,美国内科医生卡斯尔在正常人胃部检测出维生素B12,却无法在恶性贫血病患的胃分泌物中发现。

维生素B12在机体内主要充当辅酶功能,主要参与碳上的氢原子与邻位碳上一个基团之间的交换或者分子间的甲基转移反应,参与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甲硫氨酸的体内循环途径及四氢叶酸的再生等生命活动。

当上述反应受阻,核酸合成发生障碍而导致细胞分裂异常,出现巨幼红细胞性贫血(megaloblastic anemia)[2],即恶性贫血。

当前工业界生产B12的途径主要是依赖微生物工程,而微生物的B12合成途径主要包括两类即从头合成及补救途径[3]。

微生物从头生物合成维生素B12通过两种代谢途径:在细菌和古菌分别为好氧途径或厌氧途径。

维生素B12也可以通过补救途径利用大肠杆菌进行合成。

但这些菌株具有其自身缺点,例如发酵周期长,发酵复杂而且设备昂贵,培养基要求高以及缺乏优良的遗传体系。

迄今为止,研究者对于维生素B12大多数都集中在传统策略上,例如随机诱变和发酵过程优化,而对代谢工程的研究却很有限。

最近,工程师们将注意力转移到大肠杆菌上,作为生产维生素B12的平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生素B12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摘录维生素B12的化学名称为钴胺素(Cobal-amin),是一种预防和治疗恶性贫血的维生素。

20世纪30年代,美国内科医生Castle WB发现在正常人胃部可分离出一种“内因子”(Intrinsic Factor,IF),但在恶性贫血病患的胃分泌物中该因子缺失,患者食用动物的肝脏之后,能改善病情。

1948年美国学者Rickes和英国的Smith及Parker各自从肝脏中分离出一种具有控制恶性贫血效果的红色晶体物质,定名为维生素B12。

1963年英国生物化学家D.C.Hodgkin利用X射线确定其分子晶体结构。

1973年完成人工合成。

近年来有关人群维生素B12营养状况的研究引起重视,人群维生素B12的缺乏率为3%~29%(Bailey,2004)。

欧美国家人群血浆维生素B12水平存在明显的种族和性别差异,并且有随年龄增加逐渐下降的趋势(Russell et al.,2001;Stabler and Allen,2004)。

中国成年人群血浆维生素B12水平也存在明显的地区和性别差异,南方人群血浆维生素B12水平高于北方人群,女性高于男性(郝玲等,2004)。

2007~2008年中国四城市2002名2~7岁儿童维生素B12营养状况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研究人群血清维生素B12平均水平为755ng/L,维生素B12缺乏检出率为1.5%,边缘性缺乏检出率为3.2%(李宁等,2009)。

一、结构与理化性质维生素B12是一组含钴的类咕啉化合物。

其结构式系由4个还原性吡咯环相连结成一个称为咕啉(corrin)的大环,中心是一个钴元素。

维生素B12一般的药用形式是氢钴胺,其化学名为α-5,6-二甲基苯并咪唑-氰谷酰胺,其中的氰基(CN)可由其他基团代替,成为不同类型的钴胺素。

结构式如图11-4-1所示。

维生素B12为红色结晶,可溶于水,在PH值4.5~5.0的弱酸性条件下最稳定,强酸(PH <2)或碱性溶液中则分解。

遇热有一定程度的破坏,但快速高温消毒损失较小。

遇强光或紫外线易被破坏。

二、消化吸收和代谢食物中的维生素B12与蛋白质相结合,在胃内酸性环境中释放出游离钴胺素,游离钴胺素与壁细胞分泌的咕啉结合蛋白结合成R蛋白复合物。

在小肠中该复合物被胰蛋白酶分解,释放出游离钴胺素。

后者与胃黏膜细胞分泌的内因子(IF)结合成维生素B12-IF复合物,并与回肠黏膜上皮细胞的维生素B12-IF受体结合,使维生素B12再次游离并在回肠部被吸收。

游离钙和碳酸氢盐有利于维生素B12的吸收。

各种因素引起胃酸过少,胰蛋白酶分解不足及回肠疾病均可降低维生素B12的吸收率(Hambidge,2010)。

蛋、肉和鱼中的维生素B12有25%~65%被吸收(Russell et al.,2001;Stabler and Allen,2004)。

健康成人膳食维生素B12的吸收率约为50%(IOM,1998)。

维生素B12进入血循环后,与血浆蛋白结合为维生素B12运输蛋白,包括钴胺传递蛋白Ⅰ、Ⅱ、Ⅲ(Transcobalamin Ⅰ,TCI,Transc-balaminⅡ,TCⅡ,Transco-balaminⅢ,TCⅢ)。

TCⅡ是维生素B12主要转运蛋白,将维生素B12运输至细胞表面具有TCⅡ-维生素B12特异受体的组织,如肝、肾、骨髓、红细胞、胎盘等,通过受体介导胞吞作用进入细胞,在细胞内与转运蛋白分离后参与体内代谢反应。

体内维生素B12的储存量为2~3mg,其中约50%储存于肝脏(Carmel,2006)。

每日有小量的维生素B12分泌入胆汁,维生素B12的肝肠环对其重复利用和体内稳定十分重要,正常情况下约有一半可被重吸收。

维生素B12主要从粪便排出,此外通过皮肤和肾脏也有丢失。

每日丢失量为储存量的0.1%~0.2%(IOM,1998;Carmel,2006)。

三、生理功能维生素B12在体内以甲基B12(甲基钴胺素)和辅酶B12(5-脱氧腺苷钴胺素)两种辅酶形式存在并参与生化反应。

(一)甲基转移酶的辅酶作为甲基转移酶的辅助因子参与蛋氨酸、胸腺嘧啶的体内合成,从而促进蛋白质和核酸的生物合成。

例如甲基B12作为蛋氨酸合成酶的辅助因子,从5-甲基四氢叶酸获得甲基后转而供给同型半胱氨酸,并在蛋氨酸合成酶的作用下合成蛋氨酸。

(二)参与甲基丙二酸-琥珀酸异构化过程体内代谢过程中,由甲基丙二酰辅酶A转变成琥珀酰辅酶A的反应需要辅酶B12参与。

当维生素B12缺乏时,此反应不能进行,导致血清中甲基丙二酸堆积,尿中甲基丙二酸排出量增多。

四、缺乏与过量的危害(一)缺乏维生素B12缺乏症并不罕见,其对健康的影响,特别是对老年人的影响越来越引起重视(Loikas et al.,2007)。

素食者、母亲为素食者的婴幼儿和老年人是维生素B12缺乏的高危人群(Assantachai and Lekhakula,2007;Clarke et al.,2004)。

膳食摄入不足;各种因素引起胃酸过少;胰蛋白酶分泌不足;回肠疾病及血清全转钴胺素Ⅱ运输蛋白合成减少等均可导致维生素B12吸收减少,进而导致维生素B12缺乏。

有研究表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造成的先天性维生素B12转运及代谢异常也会导致维生素B12缺乏(Robert,2003)。

1.巨幼红细胞贫血维生素B12参与细胞的核酸代谢,为造血过程所必需。

维生素B12缺乏时,5-甲基四氢叶酸脱甲基转变成四氢叶酸的反应不能进行,进而引起合成胸腺嘧啶所需的5,10-亚甲基四氧叶酸形成不足,以致红细胞中DNA合成障碍,诱发巨幼红细胞贫血。

2.神经系统损害维生素B12缺乏可引起斑状或弥漫性的神经脱髓鞘,这种进行性的神经病变起始于末梢神经,逐渐向中心发展累及脊髓和大脑,形成亚急性复合变性,出现精神抑郁、记忆力下降、四肢震颤等神经症状(Smith and Refsum,2009;Black,2008)。

有研究认为维生素B12引起的神经系统损害是由于甲基维生素B12不足导致蛋氨酸和S-腺苷蛋氨酸合成障碍所致,甲基的传递活性被认为是神经系统发挥正常功能的基础。

3.引起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维生素B12缺乏与叶酸缺乏一样可引起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维生素B12缺乏导致同型半胱氨酸不能转变为蛋氨酸而在血液中堆积。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不仅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还可对脑细胞产生毒性作用而造成神经系统损害。

有研究显示维生素B12缺乏可能与阿尔兹海默病、抑郁症、衰老和认知能力下降等疾病的发生或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但目前尚无定论(Stabler and Allen,2004;Robert,2003)。

(二)过量迄今未见从食物或补充剂中摄入过量维生素B12有害人体健康的报告(IOM,1998;EFSA,2006)。

长期给恶性贫血患者口服或肌注维生素B12量高达1~5ng/d未观察到有害作用(IOM,1998;SCF,2006)。

曾有报告提到一例痤疮患者可能与注射维生素B12有关(Hathcock,2004)。

五、营养状况评价(1)血清全转钴胺素Ⅱ反映维生素B12负平衡的早期指标。

HoloTCⅡ是把维生素B12释放到所有DNA合成细胞的循环蛋白质,约含血清维生素B12的20%,在血清中半衰期仅6min,因而维生素B12肠道吸收停止后1周内即可降到正常水平以下(Herbert,1987)。

一般以血清holo TCⅡ水平≤29.6pmol/L(40pg/L)可定为维生素B12负平衡(Clarke et al.,2007;Carmel,2002)。

(2)血清全结合咕啉(维生素B12结合咕啉)结合咕啉是循环中维生素B12的储存蛋白质,约含血清维生素B12的80%。

血清全结合咕啉与肝脏维生素B12的储存相平衡,当结合咕啉≤110pmol/L(150pg/mL)时表示肝脏维生素B12储存缺乏,进入维生素B12缺乏的第二期。

(3)脱氧尿嘧啶抑制试验用于维生素B12缺乏的第三期,及生化改变的评价。

当骨髓细胞或淋巴细胞的DNA合成降低时该实验出现异常。

(4)血清维生素B12浓度这是一个反映体内储存的指标,目前大多数实验室把传统的120!180pmol/L界值范围定义为正常。

(5)血清同型半氨酸及甲基丙二酸在维生素B12缺乏时其含量增高。

六、膳食维生素B12参考摄入量(一)推荐摄入量(适宜摄入量)1.成人国外维生素B12需要量研究大多是通过给维生素B12缺乏患者(恶性贫血)肌肉注射不同剂量的维生素B125,以血液学特性和能适当维持血清维生素B12浓度为基础计算出来的。

Darby等对恶性贫血患者肌肉注射不同剂量的B12,观察发现一半患者达到维持最大红细胞生成的B12肌注计量是1.4ug/d。

其他一些对恶性贫血患者的短期或长期试验也得到相近结果。

对若干B12摄入较低(0.3~1.5ug/d)者的调查也提示B12至少需要1.5ug/d。

因此,视1.5ug/d为患者的平均需要量。

由于恶性贫血患者借助内因子在肠道吸收维生素B12时不能充分发挥功能,不能重新吸收排泄到胆汁中的维生素B12,可使维生素B12损失量达0.5ug/d左右,因此推算有正常肠道吸收能力的健康成年人需要量时,应减去其损失量,即1.0ug/d,并用吸收率(50%)校正,得到男女成人维生素B12的EAR=(1.5-0.5)/0.50=2.0ug/d。

设CV=10%,得到RNI=2.4ug/d(IOM,1998)。

需要量的测定还可采用要因加算法,即要补偿维生素B12丢失所需的膳食维生素B12摄入量,也即膳食维生素B12需要量=维生素B12日丢失量/维生素B12吸收率。

法国2001年和荷兰2003年用要因加算法分别计算出膳食维生素B12需要量为2.0ug/d(Doets et al.,2013)。

如果我们使用文献中较认可的数据计算(IOM,1998;Doets et al.,2013)即用维生素B12身体储存量平均范围1060~3900mg、维生素B12每日丢失身体储存量0.1%~0.2%和食物吸收率50%计算,则膳食维生素B12需要量粗略地在2~16ug/d范围。

测定维生素B12需要量的较理想方法是给低维生素B12状态受试者补充不同剂量维生素B12,以达到正常状态的日摄入量作为需要量数值。

Dullemeijer等(2013)对2010年前发表的健康人群所有随机对照试验、前瞻性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横断面研究中有关膳食维生素B12摄入量和维生素B12状态(血清或血浆维生素B12、甲基丙二酸(MMA)、血清全转钴胺素等)关系进行了剂量-反映关系的明确切点水平,也即未能得到可接受的维生素B12需要量数值(Doets et al.,20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