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世界现代史第3学习主题第二次世界大战主题活动二两次世界大战史综合学习教学设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优秀教案(含反思)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优秀教案(含反思)

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德国进攻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诺曼底登陆战和雅尔塔会议教学难点: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与雅尔塔会议的影响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019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80周年。

回首这场战争,警示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痛和摧残!1939年9月1日4时40分,希特勒下令以“闪电战”的方式,执行进攻波兰的“白色方案”。

德军以其6个装甲师、4个轻装甲师和4个摩托化师为主要突击力量,在一马平川的波兰西部势如破竹般撕破了波军6个集团军约80万人组成的防线。

德军闪电式的进攻使波军完全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境地,这是波兰人,也是全世界第一次领教“闪电战”的滋味。

不到一个月,波兰灭亡。

9月3日,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想一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21年后,为什么德国再一次挑起世界大战?这一场战争的结果如何?它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图文信息,从时间和空间上认识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的出现。

图一图二设问:图一是发生于何时的什么事件?该事件有何影响?图二反映了什么事件?该事件有何意义?提示:图一是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图二是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归纳总结:二战爆发与主要战场(1)局部战场: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2)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国以“闪电战”方式突袭波兰。

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3)主要战场:随着战争的推进,出现了欧洲西线、北非、欧洲东线及太平洋等主要战场。

2.在学习上述图文材料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欧洲西线战场、欧洲东线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战况。

目标导学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1.结合二战爆发后主要战场的战况,理解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历史意义。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复习课件(22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复习课件(22张ppt)

1、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材料二:一战后,德国不甘心“凡尔赛和约”对其战败国的严 惩和限制,暗中加紧恢复国力;战胜国意大利因未能得到英法所 许诺的领土而耿耿于怀;另一战胜国日本对华盛顿条约对它的限 制也充满怨恨,在亚太地区与英美展开新的角逐,准备向中国侵 略扩张。 2、一战后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分赃不均,德意 日法西斯要求重新分割世界。
1、给世界带来了空前的浩劫
材料二 在德黑兰会议期间,丘吉尔曾描绘说: “我的一边坐着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 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2、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
三、探究历史
请阅读下列材料,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产生的原因:
材料一:一战的20年间,德国和日本的工业发展比较突出,经 济实力明显增长;英、法、美等国则先后出现停滞局面。1929年 和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两次严重的经济危机。为了摆脱经 济、政治和社会危机,德、意、日法西斯统治的国家走上了国民 经济军事化的道路,在政治上也日益法西斯化,并逐渐形成美、 英、法和德、意、日两大政治军事集团。
材料三: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世界经济大危机严重打击德 国。以希特勒为首的法西斯组织纳粹党,利用德国社会各 阶层对政府的普遍不满趁势发展壮大。1933年希特勒上台 , 就着手建立法西斯恐怖独裁政治。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 形成。1936年2月,日本军部内主张建立“高度国防国家”、 加速对外侵略扩张的一派控制了政府。日本军部法西斯专 政建立起来,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 3、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加速了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 立和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法西斯势力是战争制造者。 材料四:1937年,德、意、日三个法西斯政权国家结成政 治军事同盟,即三国轴心。而此前,英、法、美等资本主 义国家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采取绥靖政策,企图通过局部 的让步和牺牲其他国家的利益来维护和巩固本国的既得利 益,甚至力图把战火引向苏联。1939年9月1日,德军用闪 电战的方式入侵波兰。英国和法国被迫仓促对德宣战,第 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九年级历史下册世界现代史第三单元经济危机下的资本主义国家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5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

九年级历史下册世界现代史第三单元经济危机下的资本主义国家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5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

第15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认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必然性和历史意义。

2.掌握二战转折和胜利的重要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等,了解轴心国集团的失败,进一步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3.了解雅尔塔会议等国际会议及主要内容,认识其对二战进程的影响及对战后国际秩序的影响。

4.通过学习,理解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艰巨性和胜利原因,认识二战的性质和影响。

【学习重点】1.斯大林格勒战役2.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学习难点】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影响2.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预习热身】细读课文,将下列问题的序号和标题标注在课文相应的地方,并对下列内容进行勾划,填空部分划双横线。

一、大战的转折1.《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1)背景:面对德意日法西斯的疯狂进逼,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开始逐步走向__________。

(2)时间:_______年1月。

国家:中、苏、美、英等26国。

地点:________(3)内容:各国保证以全部的军事和经济资源,团结一致,彻底打败____________________ __及其追随者。

(4)标志:《________________》的发表标志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正式形成。

(5)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建立,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对法西斯的斗志,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

2.斯大林格勒战役(1)背景:______________后,希特勒并不甘心失败,仍想一举击溃苏联。

(2)目的:企图夺取苏联南方重要的粮食和石油产区,进而包抄___________。

(3)时间:_________年7月————___________年2月。

(4)结果:苏军全歼被围德军,迫使德军停止了战略进攻。

(5)意义: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改变了苏德战场的形式,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______ ______,它极大地鼓舞了苏联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2018)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知识点

(2018)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知识点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7课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扩张一、纳粹德国的侵略扩张1、背景: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德国;纳粹党进行了蛊惑性的宣传,还煽动复仇情绪,从而赢得了广泛的支持。

2、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成为总理,德国进入法西斯专政时期。

3、德国法西斯专政:A、利用“国会纵火案”镇压共产党和进步势力。

B、迫害犹太人。

C、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

4、《慕尼黑协定》:1938年九月底英、法、德、意四国政府首脑在慕尼黑签订了《慕尼黑协定》。

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与奥地利接壤的南部地区割让给德国。

它是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二、意大利法西斯入侵非洲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意大利国内陷入混乱状态,墨索里尼趁机建立法西斯政党。

2、夺权:1922年10月,意大利国王任命墨索里尼为总理, 法西斯政权在意大利开始建立。

3、1935年意大利军队未经宣战即侵入埃塞俄比亚,在非洲点燃了侵略战火。

三、日本发动侵华战争1、背景:日本资金匮乏,市场狭小,受经济危机的打击十分严重,阶级矛盾趋于尖锐。

在这种形势下,军国主义势力趁机发展,日本政府一步步走上了对内独裁、对外扩张的道路。

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2、对外扩张:1931年,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这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由此揭开了世界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1937年日本又制造了七七事变,中国全民族抗战由此开始。

三国轴心:德、意、日法西斯对内实行恐怖统治,对外积极进行侵略扩张。

它们相互勾结,在反共的幌子下形成柏林——罗马——东京轴心。

世界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之下。

本课总结提升:(1)1922年10月,意大利国王任命墨索里尼为总理,法西斯政权在意大利开始建立。

1935年,意大利军队侵入埃塞俄比亚。

(2)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建立法西斯专政,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希特勒对内实行独裁统治,对外进行侵略扩张。

(3)1936年,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川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三学习主题第二次世界大战》3课教学设计

川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三学习主题第二次世界大战》3课教学设计

第三学习主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单元主题: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迄今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对今世世界历史的发展拥有深远的影响。

本学习主题经过一系列重要历史事件,勾勒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从酝酿、全面迸发,到逐渐扩大和结束的基本进度。

b5E2RGbCAP第 1 课大战的迸发和早期阶段一.教课目的1、知识与能力:慕尼黑会议,绥靖政策的本质,战争的迸发时间,标记事件。

认识法西斯的凶狠和战争的残忍性、损坏性2、过程与方法第二次世界大战迸发前,以张伯伦政府为主要代表的西方国家采纳了牺牲他国利益,苟且偷生,姑息纵容德意日法西斯侵略扩充的绥靖政策,慕尼黑会议把绥靖政策推到了巅峰,加快了世界大战的全面迸发。

p1EanqFDPw 德国入侵波兰,以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迸发。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主要要修业生认识法西斯的凶狠和战争的残忍性、损坏性,认识各国人民为反对法西斯战争而进行的艰辛卓越的勇敢斗争;建立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思想观点,指引学生关注此刻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问题。

DXDiTa9E3d 二、教课要点和难点慕尼黑会议,德国突袭波兰三、教课过程:本课的教课资源相当丰富,课前可指导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专长分红学习小组,发放各组的预习案。

包含:二战的全面迸发;德国西进的过程。

RTCrpUDGiT导入1.歌曲(跟着法西斯政权的稳固,实力的增强,对外扩充也愈来愈?嚣张,引起二战。

西方国家能否也对这场战争负有责任呢,导入新课) 5PCzVD7HxA一、慕尼黑阴谋谈谈看:什么是绥靖政策?思虑与议论:英法为何要对希特勒的侵略采纳绥靖政策?(教师要实时的启迪、指引。

如:德国最初的侵略方向;西方国家想祸水东引;一战后,战争的残忍性使西方国家经济军事地位却遇到巨大的削弱,以致英法公司的一部分人不敢同法西斯的侵略扩充进行唇枪舌剑的斗争,只要有妥协的希望,就坚持妥协。

)jLBHrnAILg说一说:绥靖政策的表现。

(慕尼黑阴谋。

)二、德国攻击波兰和战争的迸发本课一得: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的时间。

世界历史(九下)知识提纲: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

世界历史(九下)知识提纲: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

世界历史(九下)知识提纲: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基本知识】一、慕尼黑阴谋(一)慕尼黑阴谋1、背景:(1)德国:扩军备战,吞并奥地利,侵略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

(2)国际社会:没有进行有效的抵制和制裁。

(3)英法:执行绥靖政策,希望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求得一时太平。

2、内容: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政府首脑在德国的慕尼黑签订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

历史上称这一事件为慕尼黑阴谋。

3、实质:帝国主义大国英国和法国牺牲小国捷克斯洛伐克,以达到祸水东引,把德国的侵略矛头指向苏联的目的。

4、影响:慕尼黑阴谋把绥靖政策推向了顶峰。

(二)绥靖政策1、定义:一战后,西方大国者为了确保既得利益,竭力避免战争,对法西斯国家采取的一种妥协政策。

具体表现是:不制裁侵略者,而是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

具有放任和怂恿的成分。

2、英法对希特勒的侵略采取绥靖政策的原因(1)害怕法西斯国家的战争讹诈(2)想祸水东引,把德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3)根本原因:英法两国企图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为代价来维护本国利益。

3、实质:以牺牲局部利益和弱小国家的利益为代价,满足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欲望,并尽可能把德国侵略矛头引向苏联。

4、影响: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绥靖政策是二战爆发的催化剂。

二、二战的爆发和扩大1、二战的爆发(1)爆发的原因: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凡尔登—华盛顿体系未能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直接原因: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法西斯国家对外转嫁危机。

其他原因:英法等西方大国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实行纵容政策。

(2)爆发的时间:1939年9月1日(3)爆发的标志:德国突然进攻波兰,英法对德国宣战(宣而不战)。

2、二战的扩大(1)1940年4—5月,德国进攻欧洲西部,占领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欧和北欧许多国家,对英国进行飞机轰炸。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世现史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精编版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世现史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精编版

《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材简析《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本单元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两课内容,从整体上看,本单元前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后启“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成为世界现代史中关键的联结点,对世界历史的影响至深且远。

教学目标·基础知识目标:了解二战中的基本史实,掌握“慕尼黑阴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雅尔塔会议及诺曼底登陆等等基本史实。

·能力培养目标:通过思考讨论二战的性质,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在复杂情况下分析战争性质的能力。

概括二战全面爆发和扩大的重大事件,提高归纳概括历史进程的能力。

通过分析二战战场形势的变化,认识事物的本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理解全世界人民团结战斗的重要性,认识到正义的力量要加强联合,才能有效地战胜邪恶势力。

树立“珍爱和平,远离战争”的思想意识,为人类和平和进步事业做出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⑴二战的爆发与扩大⑵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的胜利教学难点⑴英美对法西斯侵略的政策转变。

⑵怎样理解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的重要转折点。

⑶国际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及其启迪。

教学设计⑴语言描述法⑵信息再现法⑶情感体验法⑷合作探究、讨论法教具使用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导入新课】意大利诗人但丁在其《神曲》的《天堂篇》中的几句诗,像星星一样闪烁在《最后的幻想》中:“无比宽宏的天恩啊/由于你/我才胆敢长久仰望那永恒的光阴/直到我的眼力在那上面耗尽!”艺术的圣殿下,拙朴的历史让我们窥见了另一种光明,只不过这种光明的获得不是在仰望的时刻,而是于低头的一瞬!《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是那低头一瞬的震撼。

德国的疯狂,法国的窘迫,英国的投机,美国的善谋,苏联的城府……无论是刺目的抑或是晦暗的,无论是壮美的抑或是丑陋的,都在历史无声的隐与显中喷薄而出。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教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教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一. 教材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历史九年级下册中的一课,本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主要战役、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以及战争的结束。

教材通过详细叙述战争的经过,使学生认识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从而树立和平、发展的观念。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了解可能较为片面,重点战役和事件掌握不全面。

针对这一学情,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地了解战争,提高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主要战役、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以及战争的结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树立和平、发展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主要战役、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以及战争的结束。

2.难点:战争背景、战争过程以及战争对世界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课前预习,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基本情况。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战争中的重要事件和战役,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观看纪录片、图片等资料,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战争的真实面貌。

4.课堂讲授:结合教材内容,系统地讲解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2.资料: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纪录片、图片、论文等。

3.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关课件。

4.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学生展示课前预习成果,分享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了解。

教师点评并补充讲解。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讨战争中的重要事件和战役。

学生分组讨论,提交讨论成果。

初中九年级历史下册世界现代史第三单元经济危机下的资本主义国家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4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染

初中九年级历史下册世界现代史第三单元经济危机下的资本主义国家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4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染

第14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学习目标】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2.了解绥靖政策的实质,知道其恶劣影响。

3.简述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逐步扩大的主要事件4.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意、日进行的是帝国主义的非正义的战争,其目的是瓜分和掠夺别国,充分暴露了法西斯的残暴本性。

5.通过学习英国人民抗击德国的侵略、苏联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等内容,认识到各国人民为反对法西斯战争而进行了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

【学习重点】1.二战爆发的原因2.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3.珍珠港事件【学习难点】大战初期欧洲国家败亡的原因【预习热身】细读课文,将下列问题的序号和标题标注在课文相应的地方,并对下列内容进行勾划,填空部分划双横线。

一、空前严重的经济大危机1.绥靖政策(1)实质:英法等国企图以牺牲_____________的利益满足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欲望,并妄图祸水东引,推动德国进攻__________。

(2)顶点:1938年慕尼黑会议签订的《慕尼黑协定》(3)破产:慕尼黑会议后不到一年,德国便把侵略矛头直接指向英法德盟国——_________。

英法的________________破产了。

(4)影响:纵容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牺牲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极大地刺激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严重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英法等国的绥靖行为最终也自食其果。

2.爆发标志:_________年9月1日,德军对_________发动突然袭击。

______、_______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3.波兰灭亡(1)灭亡:在德国“__________”的打击下,波兰节节败退,9月下旬,华沙沦陷。

(2)失败原因:德国实力强大,准备充分,闪电战突袭,攻击力大;波兰武器装备陈旧,战略战术落后;英法继续推行绥靖政策。

二、大战初期的战况1.多国沦陷:在英、法“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下,1940年春夏之交,德军开始在西线大举进攻,丹麦、挪威相继沦陷,卢森堡、荷兰、比利时等国也陆续被德军占领。

初中历史川教九年级下册世界现代史第三学习主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川教版九下现代史主题

初中历史川教九年级下册世界现代史第三学习主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川教版九下现代史主题

第12课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教学目标一、识记和理解掌握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的召开和主要内容,分析会议的背景和影响,理解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作用,记住德国、日本投降的时间,理解二战的性质及后果。

二、能力与方法通过讨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其分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通过分析二战的性质和胜利的意义,培养学生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编演历史短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使学生认识这三次国际会议对打败法西斯势力起了重要作用。

通过了解二战给世界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使学生认识战争的残酷性、破坏性,树立反对战争、热爱和平、保卫和平的信念, 引导学生关注当今的“和平与发展”问题。

通过学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使学生认识正义必将战胜邪恶,认清历史发展的趋势,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雅尔塔会议德国、R本的投降。

难点:对二战的评价。

课型新课教学涯备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相关资料,准备发言提纲。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谈话法、讨论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时间1课时教具计算机与课件教学过程通过三幅图片,导入新课。

第3课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多媒体显示)学习新课:师:经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到1943年,战争主动权已经转到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一方。

为了加速打败德、H法西斯和商讨战后合作事宜,1943年冬,反法西斯同盟内部先后召开了两次重要会议:一、开罗会议和德黑兰会议(课件显示)这两次会议的内容,教材上都有明确叙述。

请同学们看书,然后我请两位同学来分别介绍。

(学生看书、回答。

)(学生回答后,教师及时鼓励学生,同时展示并解说开罗会议“中美英首脑照片"、德黑兰会议“苏美英首脑照片”,强调参加会议的国家。

)根据这两次会议的内容,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两次会议的召开对世界反法西斯斗争有着怎样的意义呢?(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归纳两次会议的历史意义后,强调开罗会议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所占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中国,为战后处理日本问题提供了重要依据。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复习课件 (共59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复习课件 (共59张PPT)

欧洲西线
二、战争的全面爆发和扩大
1.二战全面爆发
时间: 1939年9月1日发
闪击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经常使用的 一种战术,一般在凌晨进行,不宣而战是它最大 的特点,它充分利用飞机、坦克的快捷优势,以 突然袭击的方式制敌取胜。它往往是先利用飞机 猛烈轰炸敌方重要的战略设施的通讯中心,把敌 人的飞机炸毁在机场,取得制空权,并使敌人的 指挥系统瘫痪。 闪电战就是奇袭、快袭集中加在一起,将像 闪电一样打击敌人!可以使敌人在突如其来的威 胁之下丧失士气,从而在第一次巨大的打击之下 就会立即崩溃!
突击 波兰
怪为 战什 争么 ”会 ?出 现 “ 奇
波兰为什么会很快就灭亡?
波兰两周亡国:3.苏联:为构筑维护自身安全的“东 原因有三 方战线”,派兵占领波兰东部。
2.军事落后:波兰用落后的骑兵对 抗德国坦克
1.英法:“静坐 战争”
2.德军进攻西欧(1940年)
初期:1940年德军占领西欧和北欧 敦刻尔克大撤退(1940.5-6)
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和平与安全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 国联提出谴责,但没有实际的制裁。 1936年,希特勒开进莱茵不设防区,国联无任 何行动。 1937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国联未制裁。 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国联未制裁。
1938年3月德国吞 并奥地利
1938年9月慕尼黑阴谋使 德国占领了苏台德区, 不久,德国吞并捷克斯洛 伐克.
1、含义:英、法、等西方大国采取以牺牲弱小 国家的利益,纵容法西斯、企图祸水东引(苏 联)来维护其根本利益的帝国主义政策 2、影响:这一事件把绥靖政策推到顶峰,它带 来的后果是严重的,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 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削弱了反法西斯的 力量,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九年级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3

九年级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3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 10、下列表述不属于二战经验教训的是( )
A、绥靖政策只能既害人又害己 B、帝国主义的非正义战争可以演变成正义战争 C、不同制度的国家能共同应付人类面临的挑战 D、制止世界大战的前提是大国间协调一致
1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A、B、 C、D四个地点先后召开四次重要 的反法西斯国际会议。请写出在A 和B召开的国际会议的名称。 A 雅尔塔会议 B 开罗会议 2.波茨坦公告重申《开罗宣言》的 条件必须实施。请写出图中表示波 茨坦地理位置的英文字母: 。
一 二战爆发பைடு நூலகம்背景与原因
1.背景
①德日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形成了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德、 意、日形成了三国轴心,法西斯国家互相支持,肆意扩大侵略 战争。 ②英、法、美推行罪恶的绥靖政策,慕尼黑阴谋的实现使法西 斯势力更加嚣张。 ③苏联出于自身安全考虑,同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 约》,使德国解除了发动战争时两线作战的后顾之忧。
冻结日本在美的资产,增加对法西斯受害国的援助;英国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日本
受到沉重打击。
③日本军部决定趁美国战争准备尚未就绪,发动突袭,取得战争的主动权。
(2)影响: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二战达到最大规模;日本暂时取得主动权;美国 加入,增强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
日本为什么要发动太平洋战争?
① 日本资源贫乏,国内市场狭小,一些狂热的军国主义分子认 为只有通过战胜和征服别国,才能没有危机. ② 太平洋战争是日、美争夺亚太地区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③ 战争经济的需要是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经济根源。“南进” 可以获取大量的石油、锡、橡胶等战略物质。英美等国对日本 实行的贸易禁运,对战略物资严重依赖进口的日本打击沉重, 促使日本下了“对美一战”的决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次世界大战史综合学习
【课标要求】
1.了解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对抗形成的严重后果。

2.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3.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4.以慕尼黑会议为例,说明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影响。

5.简述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逐步扩大的主要事件。

6.通过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等史实,了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其作用。

7.简述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和攻克柏林战役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教材分析】
两次世界大战在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占重要的地位,它上承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世界形势(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下启世界格局的演变(形成了苏美争霸两极格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本课题学习,学生可以更好的了解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经济的迅速发展、国际关系的变化,以及民族运动蓬勃发展。

通过自学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主要事件、大战的性质和影响等基础知识,获得感性认识,这是本课的重点;在感性的基础上,通过探讨,弄清两战对中国、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从而获得理性认识,这是本课的难点。

【学情分析】
学生已通过先前的学习,了解了两战爆发的原因、主要事件、大战的性质和影响等基础知识,获得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由于自身认知能力的限制,不能从历史的横向纵向联系中把握事件的内涵外延,也不能有效的使感情得以升华。

在这里就需要在老师的帮助下,把积累的材料去粗取精,使认识产生飞跃,从而上升为理性认识。

【教学策略】
1、两战的历史时间空间跨度大,内容繁杂,深度问题理解较为抽象,建议用多媒体教学,增强直观效果。

2、运用比较的方法,将一战同二战作全面比较,从而了解两战的进程。

3、采用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两战对中国及对世界格局产生的影响。

4、循序渐进,从感性到理性,在潜移默化中使感情得到升华。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识记两次世界大战的时间、主要事件、性质及影响。

2、讨论两次世界大战对中国及对世界格局的影响,提高独立思考问题和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分组讨论,进行合作探究性学习,构建两战的历史知识框架体系。

2、搜集资料,加深对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空前灾难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比较感受两战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树立忧患意识,树立热爱和平的意识,
2、反思二战历程,树立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信念。

【教学课时】
一课时。

课堂45分钟的分配:情景导入,呈现目标(3分钟)自主合作,梳理知识、展示交流(27分钟);精讲点拨、专题检测(10分钟)教师小结、布置作业(5分钟)。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呈现目标。

师:20世纪先后爆发的两次世界大战,不仅造成了世界性人力、物力的损耗,也给全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一段历史作进一步对比、综合学习,从而深刻地认识战争的本质。

感悟两战带给人类沉重灾难。

师:战争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思考,人类应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出示目标)
生:自我感知,明确本课学习目标,以便在自学中有针对性。

(二)自主合作,梳理知识。

师:提出要求,自主学习,利用表格,全面了解两战的进程。

生:快速自学,全面了解两战的进程。

在学习过程中遇见问题,小组讨论交流。

(此环节充分体现“自主合作”这一特性,是对学过的历史知识重新构建知识框架的过程,也是存疑的过程。


生:交流梳理的知识。

附表格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原因
性质
开始标志
参战双方
重要进程
结束标志
影响
(三)展开交流,精讲点拨。

师:我们通过自学,了解了两战的时间、原因、过程及危害,但仅仅知道这些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对两战有更深刻的认识。

(出示课件:我能,联系法复习:两次世界大战对中国和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生:学生积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长将讨论结果汇总,准备全班交流。

(此环节是在构建课本知识框架基础上对知识有效地延伸,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附答案:一战对中国的影响:
(1)一战后巴黎和会召开,中国外交失败引发五四运动(1919.5.4)。

(2)一战使帝国主义力量衰弱引发俄国十月革命,革命成功后将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促进中国共产党诞生。

(3)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与战争,无暇东顾,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1914——1918)。

二战对中国的影响:
(1)二战中,中国做出巨大贡献,国际地位提高,联合国担任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2)二战中,人民民主力量得到壮大,为日后解放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师:两战对中国产生了不少影响?那么它对新的世界格局也肯定产生了重要影
生:分组讨论,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对这个问题进行归纳与思考,小组成员要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组长要将小组内研究成果加以完善,并尽量形成书面材料。

(交流时教师应及时点评。


一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确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西亚、欧洲、非洲的统治秩序及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二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确立了苏美争霸为特点的两极格局。

(四)反馈矫正,巩固练习。

师:我们通过合作探究,对两战的历史有了更全面的了解,特别在两战历史的横向联系做了较大的拓展,交流感悟,效果良好。

(出示课件:我要检测,教师发放练习,请各小组江中考题及答案说出,并简要说明理由)
生:学生拿出习题集逐一说出答案,并简要说出理由。

师:通过学习本专题,我们一定有很多的感悟吧!(出示课件:谈谈感想:当今世界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有很多,我们应该如何努力来避免世界大战的再次发生?
生:学生畅所欲言。

小组长汇总整理,成为书面材料,班上交流发言。

交流时可对他组的成果提出质疑或补充,展开激烈的讨论,把课堂推向高潮。

(此环节不仅是知识、能力的感悟,更重要的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树立忧患意识,树立热爱和平的意识,树立正义必定战胜邪恶的信念。

教师应不断巡视,点拨,但教师切记不要局限学生的思维,以便可以让他们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


附参考答案:.努力提高自身综合实力,并积极反对霸权,反对世界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各国人民之间只有加强友好合作,团结互助,才能有力地遏制霸权主义、新殖民主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促进世界经济的共同发展,促进人类的共同发展,这样才能最终避免战争。

师:概括小结,收获知识。

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建设一个和平、稳定、持续发展的人类家园吧!
【课后拓展】
师:课后,请同学们对两次世界大战的异同做一个简表比较来加深对两次世界大战的认识。

【教学反思】在教学中努力营造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

所谓“和谐”,是指之间是一种真情平等信任的相互关系,教能为学主动发展提供一种宽松融洽的氛围。

教在教学过程中是研究者,而学才是知识的构建者,是主体。

学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要求主动的进行知识的构建。

只有通过自主知识的构建活动,学的创造力、潜能、天赋等才能得以发挥,情操才能得到陶冶,个性才能得到发展,因此在安排本课时,我充分考虑到了学的主体地位,一切以学为主体,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畅所欲言,都体现了这种新的教学方式,教只是在其中起到了个“点——引——结”的作用,从而创造了一种良好的和谐的氛围,有效地开展了课堂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