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马克思期末考试复习试题及答案总结
马克思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的《资本论》中,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什么本质?A. 公平交换B. 阶级对立C. 经济危机D. 社会和谐答案:B2.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A. 个人与集体的矛盾B. 资本与劳动的矛盾C.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D.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答案:B3.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无产阶级专政”是指:A. 无产阶级在经济上的领导权B. 无产阶级在政治上的领导权C. 无产阶级在文化上的领导权D. 无产阶级在社会生活上的领导权答案:B4.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A. 个人英雄B. 社会意识C. 社会存在D. 社会制度答案:C5.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的劳动具有什么性质?A. 自由劳动B. 强制劳动C. 异化劳动D. 创造性劳动答案:C6.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A. 产品过剩B. 消费不足C. 生产过剩D. 资本积累答案:D7. 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认为,阶级斗争是:A. 社会发展的动力B. 社会稳定的保障C. 社会和谐的体现D. 社会进步的标志答案:A8. 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将实现:A. 物质极大丰富B. 阶级完全消失C. 社会完全平等D. 所有制完全公有答案:B9.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由什么决定?A. 供求关系B.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 个人劳动时间D. 资本投入量答案:B10. 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理论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哪种现象?A. 个人主义B. 物质主义C. 消费主义D. 商品化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马克思关于“商品二重性”的理论。
答案:马克思认为,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重性。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满足人类某种需要的属性,而价值则是商品在交换过程中所体现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就是要()。
A.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解决实际问题B.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寻找解决现实问题的直接答案C.把马克思主义当作现成的公式裁剪历史事实D.一切从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出发【答案】A【解析】在中国现时代,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和解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
【考点】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A.丰富的B.精神的C.发展的D.实践的【答案】D【解析】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考点】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物质世界和实践3.我们党制定和执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以及对外开放方针的理论基础是()。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B.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D.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答案】B【解析】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党制定和执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以及对外开放方针的重要理论基础。
【考点】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4.下列选项中,表示要坚持适度原则的是()。
A.因地制宜B.对症下药C.注意分寸D.实事求是【答案】C【解析】所谓“注意分寸”“掌握火候”“适可而止”“过犹不及”等等,都是要求在实践中坚持适度原则。
【考点】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5.“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是说()。
A.规律仅仅存在于自然界B.规律是无法认识和把握的C.规律不具有客观普遍性D.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答案】D【解析】“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大学马克思期末考试复习试题及答案总结
第一章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理论意义答:一、如何理解物质观: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是: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通过人的感觉为人所感知、复写、摄影和反映;二、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至今都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指导意义;1它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和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2如何理解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答:马克思认为:实践是人类能动的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第一,时间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时间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所以说;;;;;3如何理解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4试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及其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答: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是对矛盾普遍性的简明表述;其含义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了,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矛盾普遍存在 ,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矛盾的特殊性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作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5、为什么说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48页自己总结6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关系及其实践意义一定要是自己的思想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以上原理,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最后,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第二章1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所以说、、、、、、、2、如何看待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相互关系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的三种形式;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辩证联系: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坚持理性认识对感性认识的依赖关系,就是坚持了认识论的唯物论;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和发展为理性认识;只有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住事物的本质,满足实践的需要;坚持了这一点,就是坚持了认识论的辩证法;最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人们不应当也不可能把他们截然分开;3、试述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辩证关系的原因及其意义答:真理的绝对性既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真理的相对性既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真理是具体的是发展的,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第一,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任何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两者的统一;第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4、如何理解真理与价值、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P83-855、试述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是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历史意义;答: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是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步的深化和提高;形成认识辩证运动的原因是:第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第二,从人们具体的认识过程看,当某一思想、理论、计划、方案等,经过多次反复,在实践中达到了预想的效果,就算完成了;所以…….6、试述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P68列宁指出:“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存在的辩证途径”;认识运动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第三章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答: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关系,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应,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答: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首先,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第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形: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反之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所谓经济体制就是生产关系的具体表现形式;社会主义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改革的直接对象是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和思想观念等;改革就是要用心体制改革旧体制,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从新体制代替旧体制并解放生产力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是一场革命;3、如何理解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p1104.如何理解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P1095.如何理解社会形态的前进行与曲折性p1116.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答: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集中表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式和巩固服务,确立或维护其在社会中的统治地位;第四章1、如何理解“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答:这句话是马克思评价资本原始积累的;所谓资本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资本原始积累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进行的:一是使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二是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所以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2、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来自劳动二重性的矛盾答: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商品的价值和实用价值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其对立性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在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是由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之间的矛盾决定的;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生产商品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能否还原为抽象劳动,在根本上取决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能否实现统一;私人劳动生产的产品如果不被承认为社会劳动,因而不能还原为抽象劳动;只意味着商品的价值不能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没有得到解决;反过来,如果私人劳动生产的商品为社会所接受,则这种私人劳动就会被承认并转化为社会劳动,它作为具体劳动的有用性质就会为社会所承认,因而可以还原为抽象劳动,这意味着商品的价值得到了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得到了解决;3资本家提高对工人剥削程度的两种基本方法资本家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最基本的有两种,即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除了用劳动时间的方法以外,资本家还用提高工人劳动强度的方法迫使工人更加紧张的劳动;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方法,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是通过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的4 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答:劳动力是特殊的商品,它的价值和实用价值具有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特点;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上的特点就是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他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新的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力价值本身的价值更大;货币所有者购买到劳动力以后在消费她的工程中不仅能够收回他在购买这种商品时支付的价值,还能得到一个增值的价值即剩的价值,而一旦货币购买的劳动力带来剩余价值,货币也就变成了商品;所以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5为什么说资本循环三个循环形式的统一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要经历三个不同阶段,依次执行三种不同的职能;第一阶段是购买阶段,产业资本执行的是货币资本的职能;第二阶段,是生产阶段执行的是生产资本的职能;第三阶段是售卖阶段执行的是商品资本的职能;产业资本的运动,必须具备两个基本前提条件:一是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必须在空间上同时并存;二是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在时间上继起;三是三种形式的循环在空间上的并存性与在时间上的继起性表明,产业资本的连续循环,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德国古典哲学B.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C.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D.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2、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A.正确反映了时代潮流B.与时俱进C.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D.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明成果3、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在A.正确反映了时代潮流B.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C.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D.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明成果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5、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6、马克思主义从广义上说是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不仅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8、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9、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辩证法B.科学社会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10、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A.科学性B.革命性C.实践性D.发展性1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条件是A.工业革命B.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蓬勃发展C.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19世纪英国、法国、德国的三大工人起义12、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13、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D核心14、〃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15、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二、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辩证唯物主义B.坚定的革命性C.自觉的实践性D.历史唯物主义2、马克思主义主要的三个组成部分包括A.马克思主义法学B.科学社会主义C.马克思主义哲学D.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3、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来源有A.德国古典哲学B.剩余价值学说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D.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4、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到那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经历过A.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孕育B.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末,资本主义工业主义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C.多次经济危机f给资本主义世界造成极大破坏D.垄断资本主义5、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A.辩证法B.劳动价值论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学说6、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A.巴黎公社B.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D.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7、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是A.康德B.黑格尔C.费尔巴哈D.笛卡尔8、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马尔萨斯D.西斯蒙第9、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A.昂利・圣西门B.沙尔•傅立叶C.罗伯特・欧文D.托马斯・莫尔10、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是A.科学性与革命性B.实践性C.发展性D.人民性三、辨析题1、马克思主义是为全人类服务的。
马克思期末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核心是()。
A. 唯物辩证法B. 唯心主义C. 辩证唯物主义D. 科学社会主义答案:C2.下列哪位思想家对马克思主义有着重要影响?A. 亚里士多德B. 亚当·斯密C. 弗洛伊德D. 黑格尔答案:D3.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A. 私有制B. 个人利益C. 阶级斗争D. 政府政策答案:C4.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
A. 价值论B. 剩余价值理论C. 边际效用理论D. 供给需求理论答案:B5.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最终要实现的目标是()。
A. 平等B. 自由C. 民主D. 共产主义答案:D二、问答题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答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斗争和统一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还强调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是阶级斗争推动的。
2.马克思主义如何理解阶级斗争?答案: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存在剥削和被剥削的矛盾,从而引发了阶级斗争。
马克思主义主张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三、论述题论述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作用。
答案: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首先,马克思主义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剖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和矛盾,同时为社会主义的理论提供了思想武器。
其次,马克思主义明确了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和发展方向。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最终要实现的目标是共产主义,即消灭一切剥削和压迫,实现人类的自由和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还提供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思路和政策。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剩余价值理论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提供了指导。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理论强调无产阶级专政,并提出了人民民主的概念。
大学马原期末试题及答案
大学马原期末试题及答案大学马克思主义原理期末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共60分)1.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
A. 独立建构的理论体系B. 借鉴其他学派理论的结晶C. 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D. 一种非实践的思想正确答案:A2.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是()。
A.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 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C. 科学实证主义和后现代主义D. 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正确答案:A3.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
A. 上层建筑B. 文化传统C. 政治体制D. 社会意识形态正确答案:A4.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问题是()。
A. 价值创造问题B. 生产关系问题C. 分配问题D. 民主问题正确答案:B5. 马克思主义倡导的最高追求是()。
A. 个人自由解放B. 阶级斗争消亡C. 劳动人民当家作主D. 社会主义建设正确答案:C第二部分:名词解释(共20分)1. 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答案:指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创造出来的价值,超过其必要劳动时间的那部分价值。
2. 无产阶级()答案:指社会生产中不占有生产资料,只能出卖劳动力为生的阶级。
3. 社会意识形态()答案:指社会上反映社会存在和人们实际生活的思想、观念、价值观等。
4. 科学社会主义()答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实践相结合的科学体系。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答案:指马克思主义被中国共产党吸收、创新和发展,适应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的过程。
第三部分:论述题(共20分)请论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到一个相当高的阶段为什么会导致社会主义的兴起?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到一个相当高的阶段会导致社会主义的兴起,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劳动力的特殊化和剥削程度逐渐加深,导致社会阶级矛盾日趋尖锐化。
资本家与无产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和斗争加剧,劳动者对剥削现象的认识逐渐清醒,开始要求争取自己的权益和解放,这为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和兴起提供了条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⑴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各种社会冲突和阶级冲突充分显露,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气登上历史舞台争取自身和人类解放的斗争的历史时代⑵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资本主义基本冲突和各种社会冲突的尖锐化为马克思主义产生供应了客观条件。
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气登上历史舞台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为了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打算了阶级基础⑶无产阶级肩负着资本主义的掘墓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的历史使命。
马克思、恩格斯正是适应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须要和时代的要求,创立马克思主义。
2.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显明特征(1)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2)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彻底的批判精神。
(3)科学性:表现为它力求根据世界原来的面目去照实的相识世界,不带任何偏见。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还在于它的深刻性,对任何一个领域都不是浅尝辄止。
3.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哲学基本问题,也可以表述为意识或精神与物质的关系,它有两方面的内容:1.思维和存在谁是本原,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谁确定谁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 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与不行知论的标准。
4.实践的定义、基本特征。
(1)含义: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性(2)实践的基本特点1.客观性:实践是客观的感性物质活动.2.自觉能动性:实践是主体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3.社会历史性:实践是社会性的、历史性的活动.5.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人类的产生,生存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记的。
首先,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
其次,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社会性。
人不仅在实践活动中把自己从自然中提升出来,使自然界成为自己的对象,而且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人发展着多方面的社会须要,也就有了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
最终,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
人类必需依靠于自然界才能生存和发展,但自然界的自然状态并不完全适合于人,人类通过改造自然的实践来满意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须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
材 56 页。
7.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
)
A.人可以创造规律
B.人可以消灭规律 C.人可以改变规律
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答案】D
【解析】规律具有客观性。人们不能任意地创造或消灭规律,也不能任意地改变
规律。人们只能认识规律、利用规律。教材 78-79 页。
8.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33.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的积累引起质变这一哲学道理的有(
)
A.长堤溃蚁穴,君子慎其微
B.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C.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D.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答案】ACD
【解析】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ACD 三项都体现了这个哲学原理。“天
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未涉及质变与量变的关系。教材 66 页。
)
A.真理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B.真理是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
【答案】D
【解析】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通过自由落体实验,证明
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是错误的认识。教
材 118 页。
34.下列各项属于党的思想路线内容的有(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答案】ABCD
【解析】《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
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教材 125 页。
35.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内容的有(
贷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教材 284 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试题(A卷)本期末试卷满分为100分,占课程总成绩的100%答题要求:1.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按要求答题的,责任考生自负。
2.答题纸与试卷一同交回,否则酌情扣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指()A、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B、不深刻的认识和深刻的认识C、由认识到实践,由实践到认识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A、是否或菩萨B、有否有高尚的理想C、是否承认世界只有一个本原D、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 3.“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这两种说法()A、都是辩证法的观点B、都是诡辩论的观点C、前者是辩证法的概念,后者是诡辩论的概念D、前者是诡辩论的观点,后者是辩证法的观点4.人们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说明()A、意识决定物质B、意识创造物质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D、意识依赖于物质5.“一个杰出的老科学家说什么是大概的时候,他差未几老是对的;但当他说什么是不大概的时候,他差未几老是错的。
”这一名言的哲学意蕴是()A、在科学研究中,经验是不可靠的C、世界上一切事物只有可能性,没有不可能性B、事物的可能性是因人而异的D、每代人所获得的真理性认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6.“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表明()A、意识是人脑中独有的物资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区别D、人脑是意识的源泉7.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因为剩余价值被看作是生产商品中所()A、耗费的可变资本的增加额B、预付的不变资本的增加额C、垫付的全部资本的增加额D、消耗的全部资本的增加额8.资本家竞相改进技术的直接动因是()A、降低劳动力价值B、追逐超额剩余价值C、获取绝对剩余价值D、获取相对剩余价值9.货币能够发挥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具有价值,货币发挥这一职能的特点是()A、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B、必须是现实的货币C、可以是纸币D、有时是观念上的货币,有时是现实的货币10.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是()A、资本家靠自身勤劳致富,兴办资本主义企业B、劳动者自愿脱离地皮到城市做工,为资本家进行积累C、资本家用经济手段诱使农民脱离地皮成为雇佣劳动者D、通过暴力手段迫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分离,把大量货币财富集中在资本家手中2、辨析题:(判断对错并简要申明理由。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题(含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题(含答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D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从研究对象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C )A.包罗万象的“科学之科学”B.关于客观世界一切规律的科学C.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D.关于人和人生问题的学说※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D )A.运动性B.规律性C.可知性D.客观实在性4、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 )A.共性和个性的关系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C.内容和形式的关系D.本质和现象的关5、对哲学的物质范畴作了明确规定和深刻阐述的是(C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斯大林※6、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这句话是指( D )A.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B.意识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C.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D.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7、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A )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8、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基本原则的哲学基础是( C )A.矛盾特殊性原理B.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相结合的原理C.矛盾共性与个性辩证统一的原理D.矛盾发展不平衡原理※9、“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的是( B )A.形而上学和诡辩论的统一B.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C.物质和运动的统一D.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10、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 )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B.否定的观点C.矛盾的观点D.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11、新生事物是指(A )A.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和前进方向的东西B.从旧事物中产生出来的东西C.在形式和现象上都新的东西D.一经产生就是强大、完善的东西※12、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A.对抗性矛盾决定的B.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共同决定的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共同决定的1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在人类认识起源过程中起着决定作用的是(B )A.生活方式B.社会劳动C.思维的产生D.大脑发育程度※1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因为唯有实践才是( A )A.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B.客观的活动C.能动的活动D.能产生具体实际结果的活动※15、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 C )A.地理环境B.社会存在C.生产方式D.人口因素16、生产力的客观性在于(A )A.它是构成生产关系这种物质关系的基础形式B.它是人们在生产中所结成的物质关系C.它是一种人们不能选择的既得的物质力量D.它的实体就是客观自然界17、社会存在的含义是(B )A.人的客观的活动B.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即以生产方式为主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C.全部社会关系D.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18、理解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A.生产关系的发展史B.生产劳动的发展史C.社会意识的发展史D.阶级斗争的发展史19、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A )A、经济标准B、政治标准C、思想标准D、文化标准20、杰出人物是指(D )A.各阶级的领袖人物B.统治阶级的政治代表人物C.同情劳动人民的历史人物D.对社会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历史人物21、严格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是指(B )A.思想文化技术领域的重大变革B.革命阶级反对反动统治阶级的国家政权的斗争C.统治阶级内部政权的更替D.反动阶级对革命政权的篡夺※2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因为唯有实践才是( A )A.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B.客观的活动C.能动的活动D.能产生具体实际结果的活动23、生产力的客观性在于()A.它是构成生产关系这种物质关系的基础形式B.它是人们在生产中所结成的物质关系C.它是一种人们不能选择的既得的物质力量D.它的实体就是客观自然界※2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在于( D )A.人脑的主观创造B.人脑的客观反映C.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体选择D.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25、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 D )A.感性认识飞跃和理性认识飞跃B.从感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和从实践到感性认识的飞跃C.第一次飞跃和第二次飞跃D.从实践到认识的飞跃和从认识到实践的飞跃26、“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这是(C )A.诡辩论B.实用主义观点C.唯物辩证法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27、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B )A.社会历史现象的知识总汇B.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C.生产发展的理论D.经济关系的学说※28、在生产关系体系中,最本质最基本的关系是( D )A.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B.交换关系C.产品分配关系及消费关系D.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29、一个社会的生产方式,是指该社会(B )A.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有机结合和统一D.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的统一※30、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严密而完整的理论体系,它产生于 19 世纪( C)中期,至今已有 170 多年的历史。
A. 20 年代B. 30 年代C. 40 年代D. 50 年代2. 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主要是(B )。
①德国古典哲学②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③19世纪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④19世纪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③④3. 德国古典哲学的最高成果是(D )。
①康德的批判哲学②黑格尔的辩证法③费希特的唯心主义④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②④4.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A )。
①威廉•配第②亚当•斯密③大卫•李嘉图④大卫•休谟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5. 19 世纪上半叶英法两国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是(B )。
①康帕内拉②圣西门③傅立叶④欧文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6. 在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过程中,18、19 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C )也起了重要的影响。
①牛顿力学②细胞学说③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④生物进化论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7. 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表述中,正确的是(D )。
①它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②它不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列宁、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等人的理论③它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④它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8.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先后经历了(A )几个主要发展阶段。
①马克思主义创立②列宁主义③毛泽东思想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9.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B)。
A. 实事求是B. 与时俱进C. 发展创新D. 指导实践10.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D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说明:选择一项正确的答案)小计:0.00分已经批改1、“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逐步扩展,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
”这体现了质量互变规律关于()。
A、总的量变过程中局部性部分质变的原理B、非爆发式飞跃的原理C、总的量变过程中阶段性部分质变的原理D、质变过程中量的扩的原理参考答案:A考生答案:未填写具体得分:02、下列各组属于技术社会形态系列的是()A、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B、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C、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D、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参考答案:B考生答案:未填写具体得分:03、哲学是()。
A、自觉的世界观B、自发的世界观C、科学的世界观D、个人的世界观参考答案:A考生答案:未填写具体得分:04、“拔苗助长”的事例是()A、重视可能性的表现B、忽视可能性的表现C、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表现D、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参考答案:C考生答案:未填写具体得分:05、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
A、只坚持不发展B、只发展不坚持C、既坚持又发展D、要记住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过的每一句话参考答案:C考生答案:未填写具体得分:06、在真理观上坚持辩证法,就必须承认()A、真理既具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B、真理是正确的,又包含错误因素C、真理的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D、真理既具有统一性,又具有多样性参考答案:A考生答案:未填写具体得分:07、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可以从()来把握。
A、唯物主义角度B、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三个方面C、辩证法角度D、辩证唯物主义参考答案:B考生答案:未填写具体得分:08、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
A、是统一的,因而在表现形式上是同样的B、是对立的,因而在表现形式上是不同的C、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但在表现形式上是不同的D、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在表现形式上是同一的参考答案:C考生答案:未填写具体得分:09、区别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马克思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一、简答题。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P2-3)答:从不同角度,作出不同回答。
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P14-18)\答:(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现实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三)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的社会理想。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如何科学回答了社会的物质性?(P33)答: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任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任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这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综上所述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4、如何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互关系?(p45)答:矛盾的普遍性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大学马原期末试题及答案
大学马原期末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质是:A. 物质的B. 精神的C. 意识的D. 理念的2.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A. 外部条件B. 内部矛盾C. 人的意志D. 神的旨意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A. 剩余价值理论B. 劳动价值论C. 价值规律D. 资本积累4.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 资本与劳动的矛盾B.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C. 阶级矛盾D.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5.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A. 私有制B. 公有制C. 计划经济D. 市场经济6.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A. 共产主义社会B. 资本主义社会C. 社会主义社会D. 封建社会7.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的本质是:A. 主观反映客观B. 客观反映主观C. 主观创造客观D. 客观创造主观8.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A. 社会发展的动力B. 社会倒退的原因C. 社会稳定的保证D. 社会进步的障碍9. 马克思的《资本论》主要研究的是:A. 政治经济学B. 哲学C. 历史学D. 文学10.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形态的更替是:A. 人为设计的B. 自然发展的C. 随机发生的D. 神的安排的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
2. 阐述马克思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
3. 解释什么是剩余价值,并简述其在资本主义生产中的作用。
4. 描述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理念。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论述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必然性及其原因。
2. 讨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和联系。
四、材料分析题(每题15分,共20分)1. 阅读以下材料,分析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阶级的剥削现象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 阅读以下材料,讨论社会主义社会如何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大学马克思期末考试论述题总结接答案解析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答案要点]恩格斯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从多方面展开的,其中最重要的有两个方面:一是思维与存在谁是第一性的,是思维产生存在还是存在产生思维;二是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
根据对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被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根据对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认识论可划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两种基本观点。
2、唯心主义得以产生和长期存在的根源有哪些?[答案要点]唯心主义得以产生和长期存在有三个根源。
一是社会历史根源,主要表现为产生初期生产力低下和科学不发达;二是阶级根源,保守、反动的阶级或集团的需要和支持是唯心主义能够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三是认识根源,割裂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片面夸大认识过程的某一方面或环节,也将通向唯心主义。
在这三个根源中,认识根源的作用最为持久,因而反对唯心主义将是一个长期的任务。
3.为什么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为“实践唯物主义”?[答案要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最根本的特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理论上全面地论证了实践在整个哲学中的基础地位和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把实践的观点看作是自己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同时它强调它的全部理论都要付诸实践,指导实践,化作群众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新世界观”,“新”就新在它既不是像旧唯物主义那样仅从所谓纯客观的角度去直观事物,也不是像唯心主义那样仅从主观方面去理解事物,而是以实践为基点去理解事物,从而开辟了一个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新视角、新天地。
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为“实践唯物主义”。
4.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有何意义?[答案要点]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有如下意义:首先,静止是运动的量度,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把握运动。
其次,相对静止是事物分化和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根本条件。
第三,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把事物区分开来进行科学分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卷)与答案解析(适用于大学期末考)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C)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4、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B)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英国宪章运动C、芝加哥工人起义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C)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B)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7、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C)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8、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D、核心9、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D)A、德国B、奥地利C、中国D、俄国10、“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1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12、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C)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15、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C)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C)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2、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A)的标准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D.一元论和二元论3.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C)的标准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反映论和先验论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C)A.实践性B.运动性C.物质性D.客观性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D)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6.“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B)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7.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这指的是(B)A.运动B.实践C.精神生产D.物质生产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C)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9.柏拉图的“理念论”是(C)的理论A.唯物主义B.二元论C.唯心主义D.怀疑论1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大学马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大学马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A. 唯物论B. 辩证法C. 历史唯物主义D. 认识论答案:C2.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代表作是()A. 《共产党宣言》B. 《资本论》C. 《哥达纲领批判》D. 《哲学的贫困》答案:A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A.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B. 资本与劳动的矛盾C. 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D. 剥削与被剥削的矛盾答案:C4.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的劳动具有()A. 创造性B. 异化性C. 自由性D. 平等性答案:B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A.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B. 计划经济C. 市场经济D. 混合经济答案:A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A.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B.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C.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D. 以上都是答案:D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是()A.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B. 国家宏观调控C.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D. 以上都是答案:D8. 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是()A. 法治精神B. 法治理念C. 法治原则D. 法治实践答案:A9.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A.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B. 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C. 推动文化创新D. 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答案:A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的要求是()A.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B.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C.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D. 以上都是答案:A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包括:(1)唯物主义,即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的产物;(2)辩证法,即认为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发展是矛盾的统一;(3)历史唯物主义,即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期末考试马克思大题及答案整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重点内容1、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是什么?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强大的生命了,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是最根本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是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题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马克思主义是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马克思主义是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2、哲学基本问题指的是什么?它有哪些内容?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物质和意识、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思维能否认识或者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3、如何理解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都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
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独存在,都同其它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具有多样性永恒发展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就新生事物与环境关系而言,新事物之所以新,是因为有新的结构和功能,它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旧事物之所以旧,是我因为它的各种要素和功能已不适应环境和客观条件的变化,走向灭亡就成为不可避免.就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孕育中成熟的,它既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积极合理仍然适合新的条件的因素,并增添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4、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关系原理及意义。
原理: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意义:1、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理论意义)答:一、如何理解物质观:马克思主义得物质观就是:物质就是标志着客观实在得哲学范畴,它得唯一特性就是客观实在性。
它不依赖于人得感觉而存在,通过人得感觉为人所感知、复写、摄影与反映。
二、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至今都具有丰富而深刻得理论指导意义。
1)它坚持了物质得客观实在性原则与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与二元论划清了界限;2)坚持了能动得反映论与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3)体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得统一、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得统一,为彻底得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2如何理解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就是实践得。
答:马克思认为:实践就是人类能动得改造世界得客观物质性活动。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就是实践得社会生活得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第一,时间就是社会关系形成得基础。
第二,时间形成了社会生活得基本领域。
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得动力。
所以说。
3如何理解矛盾得两种基本属性在事物发展中得作用?4试论矛盾得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得原理及其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得重要意义。
答: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就是对矛盾普遍性得简明表述。
其含义就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得始终,旧得矛盾解决了,新得矛盾又产生了,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
矛盾普遍存在,但不同事物得矛盾又就是具体得、特殊得。
矛盾得特殊性有三种情形:一就是不同事物得矛盾各有其特点,二就是同一事物得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与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三就是构成事物得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得不同方面各有不同得性质、地位、作用。
矛盾得普遍性与矛盾得特殊性就是辩证统一得关系。
意义:矛盾得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得原理就是马克思主义得普遍真理同各国得具体实际相结合得哲学基础,也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得哲学基础。
5、为什么说唯物辩证法就是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得根本方法?48页自己总结6如何正确认识与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得辩证统一关系及其实践意义?一定要就是自己得思想符合客观事物得发展规律。
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发挥人得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得客观性为前提。
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得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根据以上原理,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与把握事物得发展规律。
其次,实践就是发挥人得主观能动作用得基本途径。
最后,主观能动作用得发挥,还依赖于一定得物质条件与物质手段。
第二章1为什么说实践就是认识得基础?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得需要。
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与发展。
第四,实践就是检验认识得真理性得唯一标准。
所以说、、、、、、、2、如何瞧待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得相互关系?感性认识就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得关于事物得现象、事物得外部联系、事物得各个方面得认识,包括感觉、知觉与表象得三种形式。
理性认识就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得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得本质、全体、内部联系与事物自身规律性得认识。
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有着密不可分得辩证联系: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坚持理性认识对感性认识得依赖关系,就就是坚持了认识论得唯物论。
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与发展为理性认识。
只有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住事物得本质,满足实践得需要。
坚持了这一点,就就是坚持了认识论得辩证法。
最后,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二者得区分就是相对得,人们不应当也不可能把她们截然分开。
3、试述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辩证关系得原因及其意义?答:真理得绝对性既具有绝对性得真理,就是指真理得无条件性、无限性。
真理得相对性既具有相对性得真理,就是指真理得有条件性、有限性。
真理就是具体得就是发展得,真理得绝对性与相对性就是辩证统一得。
第一,具有绝对性得真理与具有相对性得真理就是相互渗透与相互包含得。
任何真理既就是绝对得,又就是相对得,就是两者得统一。
第二,具有绝对性得真理与具有相对性得真理又就是辩证转化得。
4、如何理解真理与价值、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得辩证统一关系?(P83-85)5、试述认识得辩证运动过程就是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得具体历史意义。
答:认识得辩证运动过程就是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步得深化与提高。
形成认识辩证运动得原因就是:第一,人们对事物得认识,由于主客观条件得限制,往往不就是一次完成得。
第二,从人们具体得认识过程瞧,当某一思想、理论、计划、方案等,经过多次反复,在实践中达到了预想得效果,就算完成了。
所以……、6、试述认识运动得基本规律?P68列宁指出:“从生动得直观到抽象得思维,并从抽象得思维到实践,这就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存在得辩证途径”。
认识运动就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与无限发展。
第三章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答: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就是社会生活得物质方面,主要就是指物质生活资料得生产及生产关系,也包括地理环境与人口因素。
社会意识就是社会生活得精神方面,就是社会存在得反映。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就是辩证统一得,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就是社会存在得反应,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得辩证关系。
答:生产力就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得改造与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应社会需要得物质力量。
生产关系就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得不以人得意志为转移得经济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得相互关系就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
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首先,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得性质。
其次,生产力得发展决定生产关系得变革。
第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得反作用。
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形: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得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得发展起推动作用;反之它就会阻碍生产力得发展。
所谓经济体制就就是生产关系得具体表现形式。
社会主义得改革就是社会主义制度得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就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改革得直接对象就是束缚生产力发展得旧体制与思想观念等。
改革就就是要用心体制改革旧体制,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得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得发展。
从新体制代替旧体制并解放生产力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就是一场革命。
3、如何理解社会形态更替得必然性与人们得历史选择性。
(p110)4.如何理解社会形态更替得统一性与多样性(P109)5、如何理解社会形态得前进行与曲折性(p111)6、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得关系。
答:经济基础就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得生产力所决定得生产关系得总与。
上层建筑就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得意识形态以及相应得制度、组织与设施。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就是辩证统一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集中表现在:为自己得经济基础得形式与巩固服务,确立或维护其在社会中得统治地位。
第四章1、如何理解“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与肮脏得东西”? 答:这句话就是马克思评价资本原始积累得。
所谓资本原始积累就就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得历史过程。
资本原始积累主要就是通过两个途径进行得:一就是使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得土地,二就是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所以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
”2、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得矛盾来自劳动二重性得矛盾?答:商品就是用来交换得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得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与价值两个因素,就是使用价值与价值得矛盾统一体。
使用价值就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得属性,即商品得有用性。
商品得价值与实用价值之间得关系就是对立统一得关系,其对立性表现在:商品得使用价值与价值就是相互排斥得,二者不可兼得。
在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得使用价值与价值之间得矛盾就是由生产商品得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之间得矛盾决定得。
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生产商品使用价值得具体劳动能否还原为抽象劳动,在根本上取决于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能否实现统一。
私人劳动生产得产品如果不被承认为社会劳动,因而不能还原为抽象劳动。
只意味着商品得价值不能实现,商品得使用价值与价值之间得矛盾没有得到解决。
反过来,如果私人劳动生产得商品为社会所接受,则这种私人劳动就会被承认并转化为社会劳动,它作为具体劳动得有用性质就会为社会所承认,因而可以还原为抽象劳动,这意味着商品得价值得到了实现,商品得使用价值与价值之间得矛盾得到了解决。
3资本家提高对工人剥削程度得两种基本方法?资本家提高对工人得剥削程度得方法就是多种多样得,最基本得有两种,即绝对剩余价值得生产与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就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得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得长度而生产得剩余价值。
除了用劳动时间得方法以外,资本家还用提高工人劳动强度得方法迫使工人更加紧张得劳动。
相对剩余价值就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得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得剩余价值。
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得方法,增加剩余价值得生产。
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就是通过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得提高实现得4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就是货币转化为资本得前提?答:劳动力就是特殊得商品,它得价值与实用价值具有不同于普通商品得特点。
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上得特点就就是它得使用价值就是价值得源泉,她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新得价值而且这个新得价值比劳动力价值本身得价值更大。
货币所有者购买到劳动力以后在消费她得工程中不仅能够收回她在购买这种商品时支付得价值,还能得到一个增值得价值即剩得价值,而一旦货币购买得劳动力带来剩余价值,货币也就变成了商品。
所以说劳动力成为商品就是货币转化为资本得前提。
5为什么说资本循环三个循环形式得统一?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要经历三个不同阶段,依次执行三种不同得职能。
第一阶段就是购买阶段,产业资本执行得就是货币资本得职能。
第二阶段,就是生产阶段执行得就是生产资本得职能。
第三阶段就是售卖阶段执行得就是商品资本得职能。
产业资本得运动,必须具备两个基本前提条件:一就是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必须在空间上同时并存。
二就是产业资本得三种职能形式必须在时间上继起。
三就是三种形式得循环在空间上得并存性与在时间上得继起性表明,产业资本得连续循环,就是三种循环形式得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