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生态学习题集》-公选课分析

合集下载

恢复生态学复习题

恢复生态学复习题

恢复⽣态学复习题恢复⽣态学第⼀章绪论1.⽣态恢复国际恢复⽣态学会(Society for Ecological Restoration)先后提出三个定义⽣态恢复就是修复被⼈类损害的原⽣⽣态系统的多样性及动态的过程(1994);⽣态恢复就是维持⽣态系统健康及更新的过程(1995);⽣态恢复就是帮助研究⽣态整合性的恢复与管理过程的科学,⽣态整合性包括⽣物多样性、⽣态过程与结构、区域及历史情况、可持续的社会实践等⼴泛的范围(1995)。

2.1985年,国际恢复⽣态学会成⽴。

3.近⼏届恢复⽣态学⼤会所关注的热点与趋势:强调⽣态恢复的实践性恢复⽣态学应以解决社会实践为⽬的,应该通过理论创新推进⽣态恢复的实践.强调以跨越边界的⽣态恢复。

跨越⾏政边界,就是跨学科的综合交叉性领域强调以⽣态系统为基点,在景观尺度上表达。

认为⽣态恢复具有⼯程设计的属性,强调景观设计。

强调全球变化中的⽣态恢复第⼆章恢⽣态学的理论基础与原理1.群落的性质(争论):1)有机体观点(organism viewpoint) :强调组成群落的各个种就是⾼度结合的、相互依存的,⼀个群落从其先锋阶段(pioneer stage)到稳定的顶极阶段(climax stage)与有机体⼀样有其出⽣、⽣长、成熟、繁殖与死亡。

在其特征⽅⾯群落这个⽣活史与植物个体⽣活史⼀样。

(建⽴了群落单元顶极理论monoclimax theory)(接⼒植物区系演替机制)(群落就是间断性的)2)个体性观点(individualistic viewpoint):成群落的种群具有“独⽴”性,即各个种都就是单独地对外界因素起反应,并作为独⽴的⼀员进⼊群落,它们在不同的群落之间往往互相交织,⽽以不同的⽐例出现在不同的群落中。

梯度分析理论认为:种就是按照环境梯度分布的,每⼀个种都有各⾃的分布范围,没有两个种的分布范围就是完全⼀样的,由于⽣态因素的多样性与种群分布的⾮均匀性,种并不组成明显的集群,因此,群落不可能就是整齐的、均匀的、⽽就是连续存在的。

恢复生态学

恢复生态学

恢复生态学概述《恢复生态学》为生态景观恢复与设计硕士研究生复试科目,考试形式为:笔试,闭卷;时间:2小时;满分100分。

无指定参考书。

一、考查目标考查学生对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的恢复的了解程度,重点考查学生对不同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对不同退化的生态系统进行生态恢复的原则和目标,对生态恢复的策略和合理性评价等问题的掌握情况。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3、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填空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简答题: 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分析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 15分,共30分三、考查内容1 生态恢复与恢复生态学的定义与发展2 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退化生态系统的定义及其形成原因,退化生态学系统的参照与诊断,环境污染等对环境的严重影响,以及全球及我国退化生态系统的现状。

3 植被恢复误区分析植被恢复的本质,植被恢复的各种误区的具体表现,当今植被恢复存在的众多问题以及如何才能真正地进行植被恢复。

4 植被恢复的基本原则植被恢复的基本原则,各项恢复的基本原则表现,植被恢复成功的种种限制与成功植被恢复的基本要求。

5 天然植被的功能、效益和价值天然植被的功能类型,天然植被的效益与价值,天然植被在植被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天然植被在我国的重要性。

6 天然植被恢复技术天然恢复技术的规程,天然植被恢复技术的的具体操作过程,天然恢复技术对天然恢复的重要基础作用。

7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含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组成,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大作用,及对环境与人类的重大影响。

8 生态系统健康生态系统健康的定义和标准,生态系统健康的评估与预测,生态系统健康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生态系统健康对生态系统发展的基础作用,生态系统健康现状的出现原因。

9 生态系统管理的概念及其要素生态系统管理的定义,生态系统管理的发展过程,生态系统管理对生态系统的作用。

《恢复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恢复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恢复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恢复生态学课程类别:必修课适用专业:环境生态工程考核方式:考试总学时、学分:32学时 2 学分其中实验学时:0 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要使学生对恢复生态学有一个最基本的了解,对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的恢复有一个总体的掌握,并着重掌握不同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对不同退化的生态系统进行生态恢复的原则和目标,对生态恢复的策略和合理性评价等,在此基础上了解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恢复生态学的关系,可持续发展与恢复生态学的关系,对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生态系统的管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课程教学要求恢复生态学为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方向选修课,要求学生掌握恢复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体系;了解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的原则、方法及评价;熟悉我国主要退化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征、退化的机制及恢复途径和技术。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生态和谐、环境保护的意识,并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奠定基础。

三、先修课程植物学、动物学、生物化学、生态学。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重点:恢复生态学相关理论、生态退化机理、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策略。

难点:灵活应用各种生态理论知识对受损生态系统进行科学有效的恢复与重建。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本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阅读为辅。

通过课堂讲授、课堂讨论等教学环节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捕捉新知识和新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2学时)1.教学内容(1) 恢复生态学的概念与内涵;(2) 恢复生态学诞生的背景与意义;(3) 恢复生态学的内容与目标;(4) 恢复生态学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2.重、难点提示(1) 恢复生态学的概念与内涵;(2) 生态系统退化问题;(3) 恢复生态学的发展过程、现状、及趋势。

第二章理论生态学基础(4学时)1.教学内容(1) 普通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与概念;(2)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3) 种群生态学基础;(4) 群落生态学基础;(5) 生态系统生态学基础;(6) 景观生态学基础;(7) 恢复生态学的基本原理。

恢复生态学教案选修课

恢复生态学教案选修课

恢复生态学教案选修课贵州大学教案课程名称:恢复生态学授课教师课程类型授课对象授课内容曹国璠课堂理论教学所在单位授课时间农学院2023年3月7日第3-4节2023年3月8日第5-6节各专业本科生第一章恢复生态学的概念、发展历程教学内容提要时间分配及备注第一章恢复生态学的概念、发展历程第一节:恢复生态学的概念第二节:国际恢复生态学的发展历程第三节:国内恢复生态学的发展历程教学目的及要求:了解恢复生态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国内外发展历程,明确恢复生态学要解决的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为恢复生态学产生的背景。

难点为恢复生态学的内涵及目的。

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讲述课后小结:国内外恢复生态学的发展历程课程名称:恢复生态学授课教师课程类型授课对象授课内容曹国璠课堂理论教学所在单位授课时间农学院2023年3月7日第3-4节2023年3月8日第5-6节4学时各专业本科生第二章:恢复生态学的理论体系教学内容提要时间分配及备注第二章:恢复生态学的理论体系第一节:生态学基本理论第二节:自我设计与人为设计理论第三节:恢复生态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教学目的及要求:了解恢复生态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明确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基础和自身的理论体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为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基础。

难点为自我设计理论的核心。

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讲述课后小结:恢复生态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课程名称:恢复生态学授课教师课程类型授课对象授课内容曹国璠课堂理论教学所在单位授课时间农学院2023年3月7日第3-4节2023年3月8日第5-6节4学时各专业本科生第三章退化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征教学内容提要时间分配及备注第三章退化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征第一节:健康生态系统和退化生态系统第二节:退化生态系统的成因第三节:退化生态系统的类型第四节:中国脆弱生态系统的分布和特征教学目的及要求:了解退化生态系统和健康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生态系统退化的机制和过程,了解我国脆弱生态系统的分布和特征。

生态恢复精选全文完整版

生态恢复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第一章===================================================生态系统退化1.何谓退化生态系统?导致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有哪些?答:生态系统原有平衡状态被打破,系统结构功能发生变化并形成障碍,造成破坏性波动或恶性循环——退化的生态系统。

原因:自然干扰:可分为物理因素(火、洪水、地表运动等)、生物因素(捕食、哺乳动物挖掘等)人为干扰:传统劳作式干扰、森林砍伐、草原开垦,工农业污染、环境破坏、探险、旅游、破坏原始森林、干扰南北极等。

综合性干扰——自然、人为双重干扰2.简述人类对生态系统干扰的方式途径与特点,当前有什么新的发展趋势?答:(1)传统劳作方式对生态系统的干扰:a对森林和对草原植被的砍伐与开垦: 森林砍伐、草原开垦:森林退化,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锐减b采集: 经济、药用、珍稀动植物资源锐减,物种灭绝c采樵: 地层养分减少,草原退化d狩猎和捕捞: 物种灭绝,种群数量降低,个体小型化;(2)工农业污染:最直接的干扰方式之一,环境破坏、水污染、大气污染、固废污染(3)不断出现的新干扰形式:如探险、旅游:破坏原始森林、干扰南北极3.生态系统退化的过程分为哪几种?其主要特征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答:(1)突变过程受到特别强烈干扰时,生态系统表现出的突然的退化过程特点:干扰力>>抵抗力,退化时间短,速度快,系统恢复力弱(2)跃变过程受到持续干扰作用下,系统最初为表现出十分明显的退化或并未退化,但干扰持续、破坏性累积到一定程度,生态系统突然剧烈退化。

特点:干扰持续,作用时间较长,退化前期慢或未退化,后期突然加快,系统抵抗力逐渐丧失(3)渐变过程:干扰后,生态系统表现的退化速度较一致、退化程度逐渐加重的过程特点:退化逐渐加重(4)间断不连续过程:在周期性干扰作用下,生态系统表现的退化过程特点:干扰存在,系统退化,在两次干扰间隙(或无干扰),生态系统有一定复(5)复合退化过程:上述几种类型的组合退化过程特点:退化过程决定于干扰作用强度、干扰时间、频率、规模等,还受制于系统本身自然特性(稳定性和抗干扰性)4.如何诊断生态系统的退化程度?诊断的方法有哪几种?答:指通过生物途径、生境途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途径、景观途径、生态过程途径及途径之间的相互关系等途径对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与服务等方面进行诊断、判别,并以轻、中、重、极度或一、二…等级;可自然恢复、人工促进修复、重建修复等集中退化程度或者用退化程度和生态系统的演替阶段相联系的表达方式来确定退化程度,从而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诊断的方法有:(1)单途径单因子诊断法:选用某个诊断途径的某个指标进行诊断,如生物途径的指示生物法(2)单途径多因子诊断法:选用但诊断途径的多个指标进行诊断(3)多途径综合诊断法:选用2个或2个以上诊断途径5.常见退化生态系统的类型有哪几种?比较退化生态系统与正常生态系统的特征。

恢复生态学

恢复生态学

谈谈你对恢复生态学的理解并举例说明本学期学习了恢复生态学这门课程,对恢复生态学这门学科有了深入的了解。

恢复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技术和方法及其生态学过程和机理的学科。

恢复是指生态系统原貌或其原先功能的再现,重建则指在不可能或不需要再现生态系统原貌的情况下营造一个不完全同于过去的甚至是全新的生态系统。

因此,恢复生态学从一定意义上讲是一门生态工程学或生物技术学。

它是现代生态学的较为年轻的分支学科之一[1]。

中国最早进行生态恢复实践的是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的余作岳等人,他们自1959年起即在广东热带沿海侵蚀台地上开展了退化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技术与机制研究,并建立了中国最早的两个恢复生态学研究基地[2]。

80年代以来,随着各类生态系统的日益退化以及相继引起的环境问题的加剧,他们开始注重不同退化生态系统恢复重建的研究和实践,实施了一系列大的生态恢复工程,在生态恢复的实践中,开展了不同受害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3]。

恢复生态学的理论主要是演替理论,但又远不止演替理论,其核心原理是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自生原理和循环再生原理等[4]。

恢复生态学应用了许多学科的理论,但最主要的还是生态学理论,理论部分在之前学过的生态学及相关生态学学科中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同学们最感兴趣的是恢复生态学的应用与实践。

生物多样性丧失、资源枯竭和生态环境退化,并严重威胁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将恢复生态学的科学理论付诸于实践,改善恶劣的环境全球变化,综合整治与恢复已退化生态系统,建立可持续的人工生态系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那么如何将恢复生态学的科学理论付诸于实践呢?我们不光要恢复破坏的生态环境,还要保护物种,防止生物多样性降低。

物种不经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还有用金钱无法估量的科学和精神方面价值,让自然界物种尽可能的保存下来,保持遗传多样性,对维持自然界平衡,给子孙后代的发展提供材料。

恢复生态学

恢复生态学

二、生态退化的力学分析
• 因此,要使某一生态系统发生正向或逆向 演替,其外部各种作用的合力必须超越或 大于该系统状态下的生态阻抗,从力的角 度来说,这个阈限值或临界值就是生态系 统发生加速演替和运动的“最大的生态静 摩擦力”。
• 生态阻抗是生态系统在运动过程中的抵抗 力,是生态系统发生运动或变化的临界值。
• 生态恢复最关键的是系统功能的恢复和合理结构 的构建。
四、什么是生态恢复? • “生态恢复”——是指生态系统原貌或其原 先功能的再现, • “生态重建”——则指在不可能或不需要 再现生态系统原貌的情况下营造一个不完 全雷同于过去的甚至是全新的生态系统。
五、什么是恢复生态学
• 恢复生态学(Restoration Ecology)——是研究生 态系统退化的原因、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 技术和方法及其生态学过程和机理的学科。 • 恢复生态学是20世纪8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现代 应用生态学的一个分支,它主要致力于那些在自 然灾变和人类活动压力下受到破坏的自然生态系 统的恢复与重建,它是最终检验生态学理论的判 决性试验。 • 它所应用的是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尤其是生态系 统演替理论。恢复生态学在加强生态系统建设和 优化管理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重要的理论 和实践意义。
二、生态退化的力学分析
• 所谓力——就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生态系统作为一 个整体,可抽象为一个具有三维结构的“生态胞体”,它也不 断受到外界的各种力的作用,这些力包括由于地球吸引而形成 的重力、以及地表对生态系统向上的支持力,热力、火力、风 力、雨水的冲刷力等外营力,地壳活动的内营力,以及人类对 生态系统的各种作用力。生态系统的运动就是由这些力的合力 的大小和作用效应方向而决定的。
二、生态退化的力学分析

恢复生态试题库

恢复生态试题库

名词解释(名词解释8个,每个2分,共16分)1恢复生态学的定义:研究如何修复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原生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动态损害的一门学科,其内涵包括帮助恢复和管理原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的过程。

2生态恢复:使受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恢复到受干扰前的过程。

3生态系统退化:在一定的时空背景下(自然干扰或人为干扰或二者的共同作用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位移,导致生态要素和生态系统整体发生不利于生物或人类生存的变化(量变或质变),打破了原有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造成破坏性波动或恶性循环。

5生态型:种群内分化出来的一些适应特定生境条件的类群成为生态型八6种群对策(bionomicstrategy:是指物种在生存斗争中为求得生存而对环境条件采取的适应方式。

7优势种(dominantspecieS :群落中占优势的种类,它包括群落每层中在数量、体积上最大、对生境影响最大的种类。

8建群种(constructivespecies优势种中的最优者,即盖度最大(重量最大),多度也大的植物种。

10偶见种(rarespecie)s:偶尔在群落中出现的物种,称为偶见种。

14人为设计理论:通过工程方法和植物重建可直接恢复退化生态系统,但恢复的类型可能是多样的。

15自我设计理论:只要有足够的时间,随着时间的进程,退化生态系统将根据环境条件合理地组织自己,并会最终改变其组分。

16护理植物:指那些在其冠幅下辅助或护理其他目标物种(targetspecies生长发育的物种。

18关键种:物种的存在会影响整个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

19功能群:具有相似结构或功能的物种的集合。

这些物种对生物群落具有相似的作用,其成员相互取代后对生物群落过程具有较小的影响。

20恢复潜力度(RP):退化群落更新库组成结构与更高演替阶段组成结构间的相似度定义为退化群落自然恢复潜力度。

21恢复度(RD ):退化群落通过自然恢复在组成、结构和功能上与顶级群落阶段最正确群落的相似程度。

恢复生态学

恢复生态学

恢复生态学一.绪论1 生态恢复的定义?(一)美国科学界的解释1、美国自然资源委员会(The US Natural Resource Council)认为,使一个生态系统回复到接近其干扰前的状态,即为生态恢复(cairns, 1995)。

2、Jordan认为,使生态系统回复到先前或历史上(自然的或非自然的)的状态即为生态恢复。

3、Cains认为,生态恢复是使受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回复到受干扰前的状态的过程。

4、Egan认为,生态恢复是重建某区域历史上有的植物和动物群落,而且保持生态系统和人类的传统文化功能的持续性的过程。

(二)国际恢复生态学会(Society for Ecology Restoration)的解释1、生态恢复是修复被人类损害的原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及动态的过程(1994)。

2、生态恢复是维持生态系统健康及更新的过程(1995)。

3、生态恢复是帮助研究生态整合性的恢复和管理过程的科学,生态整合性包括生物多样性、生态过程和结构、区域及历史情况、可持续的社会实践等广泛的范围(1995)。

第三个定义是该协会最终的含义。

2 恢复生态学的定义?恢复生态学是研究生态恢复的生态学原理与过程的科学。

3 恢复生态学的基本理论有哪些?一、组合规则和恢复生态系统的组织二、生态系统退化与恢复的阈值和非线性特征三、正反馈机制的认识与利用四、空间异质性(Heterogeneity)与恢复生态学的发育五、环境的随机性和长期变化与生态恢复的设计与评价4 为了补偿全球环境退化的速率,生态恢复为什么一定要尽可能地放在景观水平上考虑?(1)大的系统较小而零碎的系统更容易达到自我更新和维持;(2)规模经济体现在生态恢复中,正如在其他活动中;(3)大规模的生态恢复活动中较小的片断恢复将可能产生更多的公众效益,从而有利于未来的保护;(4)斑块动态,包括物种从一个汇斑块到源斑块的转移,在景观水平上表现良好,但在片断水平上可能不好;(5)种子和其他繁殖体如果存在于多种生境中可能更有效,或者在异质性生境中更有潜力得到恢复。

恢复生态学课程设计

恢复生态学课程设计

恢复生态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恢复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掌握生态系统恢复的主要策略和实施步骤;3. 了解我国恢复生态学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的恢复生态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2. 学会设计简单的生态恢复方案,具备初步的实践操作能力;3. 提高观察、分析和评价生态恢复过程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生态恢复工作的兴趣,激发探究生态问题的热情;2. 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增强环保意识,认识到生态恢复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高中生物选修课程,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学生特点:高中学生具备一定的生物基础知识,对生态问题有一定的认识,但缺乏系统性的恢复生态学知识。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明确恢复生态学的学习目标,并为后续相关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恢复生态学的基本概念:生态恢复的定义、类型及意义;2. 生态系统恢复的理论基础:生态学原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功能与结构;3. 生态恢复的主要方法与技术: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以及生态工程技术的应用;4. 生态系统恢复策略与实施步骤:制定恢复目标、评估现状、选择合适方法、实施恢复工程、监测与评价;5. 我国恢复生态学案例分析:不同类型的生态恢复项目及其成功经验与启示;6. 生态恢复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国内外生态恢复研究动态、政策法规及发展趋势。

教材章节关联:教学内容与《生物学》选修教材中“生态工程与恢复生态学”章节相关。

具体涉及以下内容:1. 生态工程的概念、原理和方法;2. 恢复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3. 生态恢复工程案例及分析;4. 生态恢复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恢复生态学知识点总结

恢复生态学知识点总结

恢复生态学知识点总结1. 生态学基础知识恢复生态学是建立在对生态学基础知识的深刻理解之上的。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和它们的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理解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比如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生物多样性、群落相互作用、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等,对于进行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管理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深入了解生态学的基础知识,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恢复生态学的相关理论和技术。

2. 受损生态系统的评估和监测在进行生态系统恢复之前,需要对受损生态系统的现状进行全面的评估和监测。

评估主要包括生物多样性调查、土壤质量分析、水质监测、植被覆盖度等内容。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恢复生态学家了解受损生态系统的状况,确定生态系统的功能性缺陷以及潜在的生态问题。

此外,通过监测和评估,恢复生态学家可以跟踪生态系统的变化,并及时调整恢复计划,以确保恢复方案的有效性。

3. 恢复策略根据受损生态系统的自然特点和人为破坏的程度,恢复策略可以不同。

通常情况下,恢复生态学家会选择如植被恢复、湿地重建、水源管理等恢复方式。

在这些策略中,植被恢复被认为是最为常见和重要的一种策略。

通过重新引入本地植物物种,控制入侵物种,以及改善土壤结构和水文条件,可以成功地重建植被,从而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

在湿地重建方面,技术手段包括人工湿地构建、湿地生态系统修复等方法。

水源管理则强调对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和防止水资源过度使用和损毁。

采用不同的恢复策略可以恢复受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4. 社会参与和可持续发展恢复生态学的实践需要广泛的社会参与和多样化的利益相关者,才能够成功实施。

社会参与不仅可以增加民众对恢复生态学项目的理解和接受,也可以为恢复项目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加快恢复进程。

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和冲突,并通过制定合理的恢复计划来平衡不同的利益。

此外,恢复生态学还要结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确保恢复生态系统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性。

恢复生态学第2章理论生态学基础课件

恢复生态学第2章理论生态学基础课件
(四)土壤的生态作用
二、环境(生态因子)的生态作用
生物体内的重要组分、营养运输及生化过程的介质、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稳定生物体的生活环境。
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场所,满足生物对水分、养分、空气、温度的需求。
恢复生态学第2章理论生态学基础课件
(五)大气和风的生态作用
大气为生物提供生命元素-氧、碳和氮; 大气组分的失衡对生物产生不利影响,如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效应; 风有利于生物基因交流(如风媒花) ; 风可以来影响生物的分布和生长,如地形雨、焚风(foehn)效应等。
(一) 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恢复生态学第2章理论生态学基础课件
*
(二)生态学的宏观研究对象
生物个体或物种(species):能够实际地或潜在地彼此杂交的个体组合。如鲤鱼、黄牛等; 生物种群(population):在特定的时间和一定的空间中生活和繁殖的同种个体所组成的群体。如高山草甸、季风常绿阔叶林等;
夏威夷细嘴食虫(食蜜)鸣鸟因食性分化产生的形态辐射(趋异)适应 (R. Smith, 1974)。 食性差异:f,g,h:食虫;d,c,b,j: 采食种子、水果;e,a,i:采食昆虫和蜂蜜;a: 采食浆果;k,l,m,n:采食蜂蜜
恢复生态学第2章理论生态学基础课件
第三节 种群生态学基础
恢复生态学第2章理论生态学基础课件
恢复生态学第2章理论生态学基础课件
恢复生态学第2章理论生态学基础课件
二、群落的演替
(三)群落演替的顶极理论 单元顶极论 (气候顶极):群落演替只有一个顶极,即气候顶极。 多元顶极论 (多因素顶极):可以形成多个顶极: 气候、地形、火及其组合顶极 顶极-格局理论:顶极群落不是截然呈离散状态,而是构成连续变化的格局。
恢复生态学第2章理论生态学基础课件

生态恢复习题

生态恢复习题

生态恢复习题生态恢复习题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气候变化、森林砍伐、水资源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各国纷纷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本文将就生态恢复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习题供读者参考。

第一部分:生态恢复的意义和方法生态恢复是指通过人为干预,修复或改善受到破坏的生态系统,使其恢复到原有的状态或达到一定的生态平衡。

生态恢复的意义重大,不仅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还可以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

目前,生态恢复的方法主要包括植被恢复、水体修复、土壤修复等。

习题一:请列举出生态恢复的意义和方法,并简要解释其原理。

第二部分:生态恢复的案例分析生态恢复在世界各地都有广泛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例如,中国的三北防护林工程通过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有效地改善了北方的生态环境,减少了沙尘暴的发生频率。

另外,美国的恢复湿地项目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保护了众多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

习题二:请选择一个你所熟悉的生态恢复案例,描述其背景、目标和取得的成果。

第三部分:生态恢复的挑战和前景尽管生态恢复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生态恢复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这对于一些贫困地区来说是一项巨大的负担。

其次,生态恢复需要长期的持续性工作,不能一蹴而就。

此外,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生态系统的破坏仍在继续,给生态恢复带来了新的困难。

习题三:请分析生态恢复面临的挑战,并提出解决方法。

总结:生态恢复是当前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对于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维护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文的讨论,我们可以了解到生态恢复的意义、方法以及面临的挑战。

希望通过广大公众的共同努力,我们能够保护和恢复地球的生态系统,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更美好的家园。

习题四:请你谈谈你对生态恢复的看法和你个人可以为生态恢复做些什么。

恢复生态学导论读后领悟

恢复生态学导论读后领悟

恢复生态学导论读后领悟一、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态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的生物群落和它们的非生物环境组成的动态整体。

在这个系统中,生物群落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生物体,它们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的基本单位。

非生物环境则包括气候、土壤、水等各种物理和化学因子,它们对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产生重要影响。

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的组成和分布方式。

生态系统的结构可以通过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和营养结构等多个方面来描述。

物种多样性是指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它反映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

群落结构是指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种群在空间分布、数量比例和相互作用等方面的规律性,它反映了生态系统的组织化和层次性。

营养结构是指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关系,它反映了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效率。

生态系统的功能是指生态系统在维持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方面的作用。

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生产功能、消费功能、分解功能、稳定功能等几个方面。

生产功能是指生态系统中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和化学合成作用将无机物质转化为有机物质的过程,它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基础。

消费功能是指生态系统中生物通过摄取食物和能量来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求的过程,它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具体体现。

分解功能是指生态系统中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中的有机物质在分解者的作用下分解为无机物质的过程,它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

稳定功能是指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和环境之间通过相互作用和调节机制来维持系统稳定性的能力,它是生态系统功能的外在表现。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

生态系统的结构决定了生态系统的功能,而生态系统的功能又反过来影响着生态系统的结构。

在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时,需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以揭示生态系统的本质和规律。

1.1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群落、非生物环境生态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的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组成的动态整体。

恢复生态学第一章-知识点拆分

恢复生态学第一章-知识点拆分

第一章 绪 论
修复被人类损害的原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及动态的过程 (国际恢复生态学会,1994)。
维持生态系统健康及更新的过程(国际恢复生态学会, 1995)。
使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到较接近其受干扰前的状态的过程 (美国自然资源委员会,1995)。
第一章 绪 论
使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到先前或历史上(自然的或非自然 的)的状态的过程(Jordan, 1995)。
包括了生态损害的社会要素 强调社区行动在恢复中的作用 认识到恢复在干扰和社会状况中的限制
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考证):改良立地条件以便使原有生物生 存,一般指原有景观破坏后的恢复。
第一章 绪 论
修补(Remedy):修复部分受损的结构。 更新(Renewal):生态系统维育与更新。 再植(Revegetation):恢复生态系统的部分结构与功能,
或恢复当地先前的土地利用方式。
第一章 绪 论 生
态 系 统 功 能 ( 生 物 量 、 养 分 )
改良(更替) 恢复 未退化生态系统
修复
退化 退化生态系统
自然过程(初级演替)
缓解:任何一种减缓或 抑制退化的生态恢复, 即重建、改良甚至改造 为其他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结构(物种组成、复杂度等)
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特征说明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方式,其中生态 恢复是指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恢复最初或原来的状态(改自 Urbanska等,1997)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恢复生态学的概念与内涵
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考证资料或关注桃报:奉献教育(店铺)
第一章 绪 论
一、恢复生态学的定义与属性
1 定义 研究生态系统自身的性质、受损机理及修复过程的科学

恢复生态学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生态恢复实践

恢复生态学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生态恢复实践

二、栖息地退化的机理
(二) 生境毁坏对物种多样性丧失的影响 生境毁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重要的方面: 残余生境的总面积变小; 相对于总面积的边缘比值增大; 斑块中的任何指定地点都比过去更接近于边 缘; 每块斑块比过去更孤立于其他斑块。
恢复生态学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生态 恢复实践
恢复生态学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生态 恢复实践
✓ 恢复速度(RS):单位时间内群落恢复度向顶极 群落方向发生的位移。
恢复生态学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生态 恢复实践
一、群落结构和功能恢复的基本原理
(三) 人工促进的自然恢复 ✓ 改善退化生态系统的物理因素 ✓ 改善退化生态系统的营养因素 ✓ 改善退化生态系统的种源条件 ✓ 改善退化生态系统物种间的关系
植被生态恢复的措施
项目 加强对森林 和草地的保

在退化和荒 秃的山地重
建森林
裸露地表裂 痕的紧急治

将斜坡耕地 转为森林和
草地
应采取的措施
·封山育林,使森林免受火灾、砍伐、家畜放牧、狩猎和樵采等威胁 ·维护自然的物种组合,年龄层次交错的森林和厚的地被层 ·保护传播花粉和种子的天然媒介,以及控制害虫的生物 ·制定防火计划
恢复生态学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生态 恢复实践
二 ✓ 复合种群是指一个种的种群由数个处于半隔离
状态的亚种群组成,这些亚种群通过个体的迁 入或迁出和基因交流发生关系,从而使这些亚
种群联系在一起并保持稳定。源-汇动态。
✓ 在自然保护区的规划中,应尽量避免过多的汇 生境将源生境包围,过多的汇生境可能会成为 源生境个体的消耗地,从而使源生境中产生的 个体逐渐减少。
恢复实践
三、种群恢复的途径和技术
(一)种群恢复的技术方法 : ✓ 从影响恢复的环境因素来看,种群恢复可以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1、下面哪一个选项是2007年召开的第18届国际恢复生态学大会主题( C )A边缘的生态恢复B生态恢复的全球性挑战C变化世界中的生态恢复2、哪个是国际生态学学会提出的定义()A 维持生态系统健康及更新的过程B 强调恢复到干扰前的理想状态C 研究生态系统退化的过程及原因D 生态学恢复的过程与机理、生态恢复与重建的技术与方法的科学 3、国内外学者对恢复生态学及生态恢复定义不包括那个观点()A 强调恢复到干扰前的理想状态B 强调其应用生态学过程C 生态整合性恢复D 生态学恢复设计二、判断题1、恢复生态学是研究生态学退化的结果与原因、退化生态学系统恢复的过程与机理、生态恢复与重建的技术与方法的科学。

()2、中国恢复生态学学会成立,标志着恢复生态学学科已经形成。

()三、填空题1、恢复生态学属于________的一个分支。

2、1985年,________成立,标志着恢复生态学学科已经形成。

1996年,第一届世界恢复生态学大会在________召开。

3、恢复生态学学科是以社会现实的________为研究对象,并以________为主要目的。

4、生态恢复的过程和机理研究,必须从不同的________上来进行,从宏观的________到微观的________,生态恢复的技术也从宏观的________到微观的________。

5、如何进行综合整治、防止土壤退化、恢复和重建退化资源、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关键。

6、恢复生态学学科的主要应用特征是________。

7、生态恢复实践必须遵循________,必须应用________来指导生态恢复实践,而________将是成功进行生态恢复的基础。

8、2000年召开的第12届国际恢复生态学大会,主题是________。

四、名词解释 1、恢复生态学第二章生态系统的退化及其机制一、选择题1、以下哪项不属于陆地生态系统的退化类型()A 裸地B 荒漠化地C 盐碱地D 垃圾堆放场2、俗称的工业三废不包括() A 废油 B 废水 C 废气 D 废渣二、判断题1、破坏是干扰的极端类型。

()2、退化生态系统,甚至是极度退化的生态系统或裸地,即使方法正确,其生物多样性也不能逐渐恢复。

()3、干扰强度和干扰频度是决定生态系统退化程度的根本原因。

()4、生态系统的退化总是使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降低。

()三、填空题1、退化生态系统可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表现出其退化特征。

2、裸地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

________主要是自然干扰形成的,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灾害形成的裸地;而________则多是人为干扰造成的,如________、________等。

3、陆生自然生态系统在破坏和干扰下,主要形成6种退化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4、我国石漠化的自然地理分布主要有三个区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引起土壤贫瘠化的因素不少,但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6、工业“三废”是指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7、干扰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征。

8、自然干扰因子主要归纳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人类对生态系统的作用规模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10、________和________是决定生态系统退化程度的根本原因。

11、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最终目标是________。

四、名词解释1、退化生态系统 2、土壤侵蚀 3、石漠化 4、干扰因子 5、人类干扰6、人类破坏 7、无效干扰 8、有效干扰 9、垃圾堆放场 10、矿山废弃地11、正干扰 12、负干扰 13、维持性干扰第三章生态恢复的基础理论一、选择题1、以下哪种变量不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变量()A 物质B 能量 C 物种 D 时间2、影响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主导因子是什么()A光照B温度C降水量D 土壤3、演替是生态系统最重要的动态过程,演替顶级学说是早期最重要的演替理论,它不包括以下哪种假说()A单元顶级学说 B等级演替理论 C多元顶级群落理论 D顶级配置假说4考虑生态恢复应了解当地种群结构,某种群间竞争强烈,排斥性强,则其内部分布为()A 随机分布 B 均匀分布 C 集群分布 D 成丛分布5、Connell等讨论了演替的三个机制,不包括哪一个机制()A 忍耐机制B 平衡机制C 促进机制D 抑制机制二、判断题1、Odum认为,演替是一个有序的过程,它是沿着合乎道理的方向进行的,因此是可预测的。

()2、生态恢复过程最重要的理念就是通过自然恢复,促使退化生态系统进入自然的演替过程。

()3、群落的演替是从先锋群落经过一系列的阶段,达到中生顶级群落的过程。

()4、演替是群落自然恢复的阶段,所以是不可控制的,演替的最终走向具有自我平衡性质的稳态。

()5、Clements的单元顶级学说是影响最广的演替理论,这个学说设想一个地区的全部演替都会聚为一个单一、稳定、成熟的植物群落,这种顶级群落的特征值取决于气候。

()6、Connell等提出的中度干扰理论认为,当干扰的速率足以产生一个供移植的断层且超过新种的移植速度时,生物多样性达到最大。

()7、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与生态系统生态位的分化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8、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与环境因子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但环境变化了,尤其是群落内小气候的变化能反映系统的脆弱程度。

()9、第一生产力是决定整个生态系统对资源利用效率的生态指标。

()三、填空题1、生态系统的基本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原生演替过程的物质变化规律常用来作为植被生态恢复过程中________与________的参照系。

3、根据原生质地的不同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4、热力学三大定律也适用于________。

5、________是群落和生态系统营养循环的必要条件。

6、群落从发生向顶级阶段的演替具有一定的规律,即总是由________向________演替,这一系列的演替过程就是一个演替系列。

7、演替都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个阶段,最后达到和该地区气候条件最协调、最平衡状态的植被,即演替的顶级群落。

8、适应对策演替理论是Grime提出的,他通过对植物适应对策的详细研究,将植物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类基本对策种。

9、物种的________和________是产生脆弱性的两个基本过程。

10、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稳定的基础,生物多样性越________,系统的脆弱性就越________。

11、生态系统综合变化指标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四、名词解释1、主导生态因子 2、耐性定律 3、最小量定律 4、生态位5、生态位原理6、演替7、原生演替8、生态系统管理9、顺行演替10、复生 11、单元顶级学说 12、C对策种 13、S对策种 14、优势顶级群落 15、多元顶级学说 16、模糊演替网络 17、抑制作用理论 18、复原性 19、抗性第四章生态恢复的技术背景一、选择题1、生态恢复的目标不包括()A 提高生态效益B 恢复植被和土壤C 提高动物活性D 构建合理景观2、Daily通过计算退化生态系统潜在的直接利用价值后认为,湿热地区耕作转换后,其土壤恢复需要多少年()A 4-8年 B 5-40年C 5-100年D 50-10年3哪一个不是判断生态恢复的标准:A 入侵性B可持续性C生产力D营养保持力二、判断题1、研究植物所吸收的光和有效辐射(APAR)是研究植被净第一生产力的基础。

()2、Cairns描述了6种不同类型生态恢复的定义,并认为这些类型划分将对建立充满活力的恢复生态。

()3、面向目标的定义是构成生态恢复的原因。

()4、生态恢复的程序第一步是进行生态系统状况调查。

三、填空题1、生态恢复与重建的原则应该涉及生态、社会、人文、经济等各个方面,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生态恢复的策略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3、利用多时相要高数据,可以对植被资源进行动态监测和管理,应用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4、Jackson对面向过程的生态恢复作了较为详细的定义,定义包含4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5、生态恢复的原则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四、名词解释1、面向过程的生态恢复2、生态合理性3、面向目标的生态恢复4、D级恢复5、蒸散第五章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一、选择题1、下列哪项不属于富营养化湖泊的分类列哪项不属于富营养化湖泊的分类()A 可逆性B 不可逆性C 滞后性D 互补性2、评价指标标准可采用通用方法和国家标准来分级,分为五级,处于第三级的是() A 健康 B 比较健康 C 一般病态 D 疾病3、下列哪项不属于退化农田生态系统的修复方法()A 物理修复B 化学修复方法C 微生物修复D 动植物修复4 、内陆湿地生态系统不包括()A 内陆淡水沼泽B 红树林湿地C 北方泥炭湿地D 河岸湿地5 、农田湿地生态系统与湿地生态系统共有的特点是()A 脆弱性B 目的性C 高效性D 过渡性二、判断题1、河流生态恢复必须提倡清洁生产,大力控制污水的排放和处理。

因此控制排污是水污染防治的一大原则。

()2、湖泊生态系统的逆向演替是由于外部输入的物质和能量引起的,它必然促进水体中初级生产者的大量繁殖。

()3、进行林分改造是一种既简便易行又经济有效的措施。

()4、土坑法是一项有效促进植被恢复的技术措施,土坑区土壤容重大于无坑区。

5、物理修复适用于小面积污染农田,在严重污染地区不宜采用。

()三、填空题1、项目评估的主要影响因子是________和________。

2、对水体生态系统恢复项目进行评估的标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