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内外实践实训基地建设
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主要举措与实施步骤

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主要举措与实施步骤为了加强我校实训基地建设,规范实践教学管理,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形成高质量的实践教学队伍,提高实训基地管理水平,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促进产学研合作,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以实训基地建设带动职业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
建设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加大投入,充实、更新、提高实训基地水平。
计划更新完善现有6个实验室实训设施,扩建200平方米实训场地,新建6个实训基地,把学校建设成黔东南一流职业技术学校。
主要措施是根据各专业培养目标和业务规格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基本操作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的训练。
通过实践使学生形成职业能力,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以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需要。
教学实训基地由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组成。
校内实训基地保证学生按照既定的教学计划和大纲掌握所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为学生掌握专业技能提供必备的场地和其他的资源条件。
校外实训基地承担为学校学生提供社会生产实指导、实践的任务以及科研开发的继续生产任务。
校内外实训基地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功能完善的教学实训基地,实现产、学、研相结合。
教学实训基地的核心构成要素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环境和教学评价。
这些要素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的机会和条件。
有效的实训教学评估是职业技能培养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为了衡量办学是否成功,多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应该成为一个重要的标志,包括不同级别的国内和国际职业技能资格证书。
1、校内实训基地应该充分体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将实验实训有机地结合起来。
实训设备和设施的技术含量应该提高,包括常规设备和先进设备。
实训室的建设应该按照技术大类群分,并针对岗位群设置。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需要大量投入,因此学校需要通过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体现效益的原则来实现,同时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捐赠、样品展览试用等)来争取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合作。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标准(3篇)

第1篇一、总则为了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和效果,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高校、职业院校及培训机构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
二、建设原则1. 遵循教育规律,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为目标。
2. 符合国家相关政策和行业标准,体现实践教学特色。
3. 整合校内外资源,形成多元化、开放式的实践教学体系。
4. 注重实践教学基地的可持续发展和动态调整。
5. 强化实践教学基地的规范管理,确保实践教学安全、有序进行。
三、建设内容1. 实践教学环境(1)实践教学场所:应具备足够的实践教学空间,满足实践教学需求。
实验室、实训室、生产性实习基地等场所应满足以下条件:1)面积:根据专业特点,合理规划实践教学场所的面积,确保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2)设施:配备满足实践教学需求的仪器设备、工具、材料等。
3)布局:合理布局实践教学场所,确保教学活动有序进行。
4)安全:实践教学场所应具备必要的安全设施,确保实践教学安全。
(2)实践教学场所设施:应具备以下设施:1)教学设备:满足实践教学需求的仪器设备、工具、材料等。
2)网络设施:提供稳定的网络环境,支持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
3)信息化设备: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支持实践教学信息化建设。
2. 实践教学师资(1)实践教学教师:应具备以下条件:1)具有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和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
2)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教育教学水平。
3)具有相应的专业背景和实践教学资质。
(2)实践教学团队:应具备以下条件:1)结构合理,专业素质较高。
2)具有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协同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3. 实践教学内容(1)实践教学课程:应满足以下条件:1)内容丰富,涵盖专业核心知识和技能。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实践教学课程设置合理,与专业培养目标相一致。
(2)实践教学项目:应具备以下条件:1)与专业培养目标紧密相关,体现实践教学特色。
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措施(3篇)

第1篇一、引言教学实践基地是高校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
为了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加强实践教学,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措施。
二、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原则1. 实用性原则:教学实践基地应具备较强的实用性,满足各类实践教学需求。
2. 先进性原则:教学实践基地应具备先进的实验设备和技术,紧跟时代发展。
3. 开放性原则:教学实践基地应向全校师生开放,实现资源共享。
4. 安全性原则:教学实践基地应具备完善的安全设施,确保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措施1. 制定教学实践基地建设规划(1)明确建设目标:根据学校学科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制定教学实践基地建设规划,明确建设目标、任务和进度。
(2)确定建设内容:根据实践教学需求,确定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内容,包括实验室、实训室、实习基地等。
(3)制定建设标准:根据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制定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标准,确保建设质量。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1)引进高水平教师: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高教学水平的教师,为教学实践基地提供有力支持。
(2)培养“双师型”教师:鼓励教师参加实践培训,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双师型”教师。
(3)加强教师交流与合作:加强校际、校企间的教师交流与合作,提高教师实践教学水平。
3. 建设先进的实验设备(1)引进先进设备: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实验设备,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2)更新设备:定期更新实验设备,确保实验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3)设备共享:建立健全实验设备共享机制,提高设备利用率。
4. 创新实践教学体系(1)优化课程设置:根据实践教学需求,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2)改革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模拟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3)加强校企合作:与企业合作,开展产学研一体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5.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1)制定管理制度:制定教学实践基地管理制度,明确各项职责和操作流程。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运营规划【模板】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运营规划【模板】一、前言实践教学基地是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载体,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
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提高我校的实践教学水平,特制定本规划,全面指导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与运营工作。
二、基地建设目标1. 建设目标: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成为具有较高水平、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实践教学平台。
2. 基地功能定位:实践教学基地应具备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多重功能,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基地建设内容1. 硬件设施建设:根据专业特点和教学需求,配置必要的实验设备、仪器仪表、实训设施等,保障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
2. 软件环境建设: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制定合理的实践教学计划和大纲,建设高质量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3. 实践教学资源建设:整合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搭建实践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教学项目和创新实践机会。
四、基地运营管理1. 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实践教学基地运营管理机构,明确各部门职责,形成高效协同的工作机制。
2. 运行机制:建立实践教学基地运营管理制度,规范基地运行,确保实践教学质量和效果。
3. 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鼓励教师开展实践教学研究与改革。
4. 学生管理:建立健全学生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加强学生实践过程的指导与考核,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五、基地建设与运营保障措施1. 政策支持:加强政策引导,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运营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
2. 经费保障:合理规划经费投入,确保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运营的需求得到满足。
3. 合作与交流: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加强与国内外高校和实践教学基地的交流与合作,共享实践教学资源。
4. 持续改进:定期对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运营情况进行评估和总结,不断优化基地建设与运营策略。
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3篇)

第1篇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实践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因此,构建良好的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进行探讨。
一、校内实践教学条件1. 实验室建设实验室是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实验室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1)实用性:实验室应满足教学、科研和实验实训需求,配备先进的实验设备,确保实验内容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
(2)安全性:实验室设计应考虑安全因素,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确保师生人身安全。
(3)开放性:实验室应向学生开放,鼓励学生自主进行实验实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实训基地建设实训基地是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重要场所,实训基地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1)行业对接:实训基地应与相关行业企业紧密合作,确保实训内容与企业实际需求相符。
(2)资源共享:实训基地应实现校内外资源共享,提高实训基地的使用效率。
(3)动态更新:实训基地应根据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及时更新实训设备和技术。
3. 校内实践教学平台校内实践教学平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在线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在线实验、在线实训等教学资源,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
(2)虚拟仿真实验室: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为学生提供沉浸式实验实训体验。
(3)创新创业平台: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项目申报、创业指导等服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二、校外实践教学条件1. 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校外实践教学的重要途径,学校应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
校企合作应遵循以下原则:(1)互利共赢:校企合作应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充分发挥各自优势。
(2)资源共享:校企合作应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3)质量保障:校企合作应建立质量保障体系,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学校实践训练基地建设方案详细

学校实践训练基地建设方案详细
背景
学校实践训练基地的建设对于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和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提出以下建设方案。
建设目标
- 提供学生实践训练的场所和机会
- 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 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建设内容
基地选择
- 要选择地理位置便利、交通便捷的地区进行建设
- 考虑基地周边资源的丰富性,如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等
设施建设
- 建设专用实训场地,包括实验室、工作室、办公区等
- 配置先进的实训设备和工具,满足各个专业的实践需求
- 建设仿真实训系统,提供虚拟实践环境
师资支持
- 配备专业的实践指导教师,提供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和辅导- 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邀请行业专家参与实践指导
实践项目
- 设计多样化的实践项目,结合学生专业特长和市场需求
- 组织实践竞赛和交流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建设计划
- 第一阶段:选址和规划(3个月)
- 第二阶段:设施建设和装修(6个月)
- 第三阶段:师资培训和项目策划(2个月)
- 第四阶段:实践活动开始(长期)
绩效评估
- 定期对实践基地的建设和运营进行评估
- 调查学生对实践训练基地的满意度和实践成果
预算
- 根据建设内容和计划进行预算编制
- 寻求校内外资金支持,争取各方合作
结论
本方案旨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训练环境和机会,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职业发展竞争力。
通过充分的规划和实施,相信学校实践训练基地的建设将取得丰硕成果。
校内外实训基地工作报告

一、前言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成为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的重要手段。
本报告旨在总结我校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成果、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为今后实训基地的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二、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现状(一)校内实训基地1. 建设规模我校校内实训基地占地面积约20000平方米,拥有各类实训室50余个,其中包括机械加工、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数控技术、焊接技术等专业实训室。
2. 设备配置校内实训基地设备先进,拥有一批高精度、高性能的实训设备,如数控机床、焊接设备、计算机等,能够满足学生实践教学需求。
3. 师资力量校内实训基地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超过30%,具备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
(二)校外实训基地1. 建设规模我校校外实训基地与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合作企业涵盖机械制造、电子、计算机、数控等多个行业,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岗位。
2. 实习岗位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约500个实习岗位,学生可以根据自身专业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实习岗位。
3. 合作企业我校校外实训基地合作企业包括国内外知名企业,如华为、海尔、格力、三一重工等。
三、存在问题(一)校内实训基地1. 实训设备老化部分实训设备使用年限较长,存在一定程度的磨损和故障,影响实训教学效果。
2. 实训项目单一部分实训项目与实际生产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学生难以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所学知识。
3. 师资力量不足部分实训教师缺乏实践经验,难以满足学生实践教学需求。
(二)校外实训基地1. 实习岗位不足校外实训基地实习岗位数量有限,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实习需求。
2. 实习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实习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管理和指导,实习质量难以保证。
3. 合作企业流动性大部分合作企业由于经营状况不佳,导致合作关系不稳定,影响实习基地的稳定性。
四、改进措施(一)校内实训基地1. 更新实训设备加大对实训设备的投入,定期对老旧设备进行更新和维护,提高实训设备的使用寿命。
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主要举措与实施步骤

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主要举措与实施步骤一、指导思想为了加强我校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实践教学的规范化管理,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师资队伍建设,形成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实践教学队伍,提高实训基地的管理水平,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促进产学研合作办学,加快经济和社会所需技能型人才培养,以实训基地建设带动职业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把我校做大做强。
二、建设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加大实训基地建设投入,充实、更新、提高实训基地水平。
在原有校内实训基地的基础上,计划更新完善现有6个实验室实训设施,扩建200平方米实训场地,新建实训基地6个,把我校建设成黔东南一流职业技术学校。
三、主要措施根据中等职业教育各专业培养目标和业务规格的具体要求,对学生进行基本操作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的训练,是培养中职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解决生产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高综合职业素质的主要途径。
通过实践使学生形成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的职业能力,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形成初步的技术经验,以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需要。
(一)教学实训基地的组成教学实训基地由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组成,其规模、设备设施、技术水平等对实践性教学质量和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
1、校内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是指在校内的各种实验室、实训室。
主要功能一是依据符合专业设置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保证学生按照既定的教学计划和大纲掌握所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二是为学生掌握专业技能提供必备的场地和其他的资源条件,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生产任务、技能鉴定任务。
2、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是指各专业的社会生产机构,包括企业和公司。
它们的主要功能一是完成各自特定的生产任务,保证企业或公司正常的管理、生产、销售、服务等运作流程。
二是承担着为学校学生提供社会生产实习指导、实践的任务以及科研开发的继续生产任务。
校内外实训基地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功能完善的教学实训基地,保证学生学有所用,学以致用,以用促学,实现产、学、研相结合。
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意见(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学实践基地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满足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的需要,提高实践教学水平,现就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二、建设原则1. 以学生为本,注重实践能力培养。
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应紧紧围绕学生发展需求,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核心,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实践平台。
2.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应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3. 突出特色,形成品牌。
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应结合学校特色和优势,形成具有特色的教学实践基地,打造学校品牌。
4. 资源共享,协同发展。
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应充分发挥校内外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协同发展。
5. 安全第一,确保实践安全。
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应高度重视实践安全,确保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安全。
三、建设目标1. 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通过建设教学实践基地,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应与教育教学改革相结合,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3. 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
通过建设教学实践基地,提升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核心竞争力。
4.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应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四、建设内容1. 实践教学平台建设(1)实验室建设:根据专业特点,建设各类实验室,如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等,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场所。
(2)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建设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工作环境下的实践机会。
(3)创新创业平台建设:设立创新创业中心,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项目孵化、指导和服务。
2. 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1)引进高素质实践教学师资: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高教学水平的实践教学师资。
(2)培养“双师型”教师:鼓励教师参加企业实践,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标准(3篇)

第1篇一、总则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教育改革的方针政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教育机构的教学实践基地建设。
二、建设原则1. 科学规划:根据学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科学规划教学实践基地的功能和规模。
2. 合理布局:教学实践基地应布局合理,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3. 功能齐全:教学实践基地应具备实践教学、实验实训、创新创业、社会服务等多功能,满足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需要。
4. 持续发展:教学实践基地应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5. 安全保障:教学实践基地应加强安全管理,确保学生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三、建设内容1. 基地规划(1)规划面积:教学实践基地规划面积应满足实践教学、实验实训、创新创业、社会服务等需求,一般不少于2000平方米。
(2)功能分区:教学实践基地应合理划分教学区、实验实训区、创新创业区、社会服务区等功能区域。
2. 建筑设施(1)教学区:教学区应具备多媒体教室、研讨室、会议室等设施,满足实践教学和教学研讨需求。
(2)实验实训区:实验实训区应具备实验室、实训室、实习车间等设施,满足实践教学和技能培训需求。
(3)创新创业区:创新创业区应具备创业孵化器、创新实验室、创业工作室等设施,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平台。
(4)社会服务区:社会服务区应具备公共服务设施,如图书馆、阅览室、休息室等,为学生提供便利。
3. 设备配置(1)教学设备:教学设备应满足实践教学和教学研讨需求,包括多媒体设备、实验设备、实训设备等。
(2)实验实训设备:实验实训设备应先进、适用,满足实践教学和技能培训需求。
(3)创新创业设备:创新创业设备应具备一定的先进性和实用性,满足学生创新创业需求。
4. 软件资源(1)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应丰富多样,包括教材、课件、实验指导书、实训指导书等。
(2)实验实训资源:实验实训资源应满足实践教学和技能培训需求,包括实验指导书、实训指导书、实验设备操作手册等。
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方案

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方案一、概述校外实践基地是高等学校在校外建设的实践教学场所,是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平台。
本文旨在提出一套完善的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方案,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践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建设目标1. 提供多样化的实践机会:通过建设校外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包括企业实习、社会调研、科研实践等,以拓宽学生的实践领域和经验。
2. 融合校内外资源:通过与企业、社会组织等单位合作,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实践环境和条件。
3. 强化学生能力培养: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重要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建设内容1. 建设实训场所: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应包括各专业的实训场所,如实验室、工作坊、实验工程中心等,以满足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需求。
2. 建立合作机制:与企业、社会组织等建立合作机制,共同参与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共享资源和成果。
3. 提供专业导师:聘请相关领域的专业导师,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培训,促进学生的专业成长和提高实践能力。
4. 制定实践项目:为学生制定不同专业的实践项目,包括实习项目、科研项目、社会调查等,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兴趣。
5. 建设学生交流平台:建立学生交流平台,让学生能够相互交流实践经验、分享成果,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学习。
四、实施方案1. 确定建设地点:选择适合建设校外实践基地的地点,考虑到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环境优美等因素,以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
2. 确定合作单位:与企业、社会组织等单位进行洽谈,确定合作方,制定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权责和利益分配。
3. 资金筹措:通过多种途径筹措资金,包括政府拨款、企业赞助、社会捐助等方式,确保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与运营。
4. 设备设施购置:根据实践教学的需要,购置相应的设备和设施,确保实践基地的设施完备、设备齐全。
5. 人员培训与管理:培训实践基地的管理人员和导师,提高其实践教学能力和管理水平,确保实践基地的有效运行。
(完整版)校内外实践实训基地建设

泊头职业学院特色专业(艺术设计)“十三五”发展规划* P ■ * ■n a ■ *■・i *|2016年7月目录一、专业建设基础3二、......................................................... 专业建设思想4三、......................................................... 专业建设目标4(一)..............................................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4(二).................................................. 课程体系建设4(三)校内实践基地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4(四)“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4(五)构建“模块化”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5(六)人才培养质量的建设5(七).............................................. 社会服务能力建设5四、专业建设发展规划内容5(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5* P ■ * ■n a ■ *■・i *|(二)............................................ 课程体系与课程建设7(三)继续深化校企合作8(四)“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8五、校内外实践实训基地建设9(一).................................................. 校内实践基地9(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1六、..................................................... 专业教学资源建设12为进一步推动艺术设计专业内涵建设,培育专业特色优势,拓宽办学功能途径,提升核心竞争力和专业影响力,打造省市品牌专业及高素质实用型艺术设计人才培育基地,根据《河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实施方案》、《泊头职业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的精神,结合我院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方案(3篇)

第1篇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实践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建设一个功能完善、设施先进的教学实践基地显得尤为重要。
本方案旨在提出一个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方案,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建设目标1.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通过建设教学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2. 优化资源配置:整合校内外的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教育教学效益。
3. 促进产学研结合: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4. 提升教师实践能力:通过实践基地的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力支持。
三、建设内容1. 基地选址与规划(1)选址:选择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具备发展潜力的区域作为教学实践基地的选址。
(2)规划:根据基地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规划方案,包括教学区、生活区、实验区、办公区等。
2. 基地设施建设(1)教学区:建设教室、实验室、研讨室等教学场所,满足不同学科的教学需求。
(2)生活区:建设宿舍、食堂、浴室等生活设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
(3)实验区:建设各类实验室,包括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创新实验室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验资源。
(4)办公区:建设行政办公、教师办公、学生事务等办公场所,确保基地的正常运转。
3. 资源整合与共享(1)校内资源整合:整合校内各类实验室、设备、师资等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2)校外资源整合:与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等合作,引进校外资源,丰富实践教学内容。
4. 产学研结合(1)与企业合作:与企业共建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2)与科研院所合作:与科研院所共建联合实验室,开展科研项目,培养创新型人才。
四、实施步骤1. 前期调研:对国内外教学实践基地进行调研,了解先进经验,为本项目建设提供借鉴。
校内外实训基地总结 (1)

工艺美术专业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阶段性总结实训基地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保障和基础,为了落实实训基地建设任务,我校工艺美术专业结合省级示范学校建设和学校改革发展规划,着力建设实训基地,并以此为载体,建立了良好的实训教学环境,适应了当前实训教学具有综合性、现场性、开放性和双主体性四个主要特征,以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
同时,实习实训基地是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训练、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场所。
为促进专业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发展,确保学生顶岗实习落到实处,全面规范了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的管理,我们进行了大量工作,现将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大投入,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保障,也是我校实习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我校专业发展规划,特别是实现省级示范校建设的目标,必须重点建设校内实训基地。
在完善现有实训基地资源的整合的基础上,我们加大了新设施设备的建设,提升专业综合服务能力。
我们通过全面分析,合理规划,根据专业不同发展方向与现有条件,综合考虑专业的发展规划与发展前景,结合设计行业结构,分析师生的实习、实训需求,通过升级、更新、新建了等多个层次,把工艺美术专业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当作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来做,为此,我们在2014年建成了一系列校内实训基地。
1.动画片制作实训室。
借助黑龙江动漫职教集团的优势,推动动漫专业方向的进一步提升,为师生创造良好的实训条件,我们建成了动画片制作实训室。
在动画片实训室中配备了优良的实训设备,形成了教学、制作、实训、欣赏为一体的多功能空间。
2.动画片录音室。
配合动画片制作实训室实训项目的完整开展,建成了一间动画片录音室,为动画片作业提供了音效方面的制作环境。
3.装潢专业“理实一体”实训室。
为室内外设计方向的师生提供了较为完善的理实实训室,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互相促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质量。
4.平面广告制作室(配置设备是UV喷绘、广告雕刻机、条幅机、彩色喷绘机)平面设计项目的实践内容可操作性较强,常用平面设计领域内设备的操作使用,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平面设计公司岗位知识和技能缩小差距,尽可能营造出职业氛围,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
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3篇)

第1篇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对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必要性、现状、问题及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必要性1. 符合教育改革方向我国教育改革强调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正是为了满足这一需求。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2. 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操作环境,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 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对毕业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4. 促进产学研结合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有利于推动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之间的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二、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现状1. 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如实验室、实习基地等。
这些基地在满足学生实践教学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主要包括企业、科研院所、政府部门等。
近年来,我国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等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
三、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1. 实践教学基地数量不足尽管我国高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与实际需求相比,实践教学基地数量仍显不足。
2. 实践教学基地质量不高部分实践教学基地设施落后、师资力量薄弱,难以满足学生实践需求。
3. 实践教学基地管理不规范实践教学基地管理存在一定程度的混乱,如设备维护、安全保障等方面存在漏洞。
4. 实践教学基地利用率不高部分实践教学基地利用率较低,导致资源浪费。
四、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对策1. 加大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投入政府、高校应加大对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投入,提高实践教学基地的数量和质量。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规则(3篇)

第1篇一、总则为了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特制定本规则。
本规则适用于所有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与管理。
二、基地建设原则1.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应遵循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充分考虑专业特点、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确保基地建设与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
2. 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应积极推动产学研结合,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实践教学基地的实用性和社会效益。
3. 实用性、先进性、开放性: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应注重实用性,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实现教学、科研、生产一体化,同时保持开放性,吸引更多学生和社会各界参与。
4. 安全保障,环境优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应确保学生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创造优美、舒适的学习环境。
三、基地建设内容1. 基地规划: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应制定详细的建设规划,明确建设目标、规模、布局和功能。
2. 设施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应配备必要的教学、科研、生产设备,包括实验室、实习车间、实训基地等。
3. 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应引进和培养一支高水平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包括专业教师、工程师、技术人员等。
4. 课程体系改革:实践教学基地应结合专业特点,改革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5. 实践教学资源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应积极整合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实践教学项目。
四、基地管理1.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实践教学基地应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职责、权限和奖惩措施。
2. 安全管理:实践教学基地应加强安全管理,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确保学生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3. 设备维护与管理:实践教学基地应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4. 教学资源管理:实践教学基地应加强教学资源管理,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5. 档案管理:实践教学基地应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对基地建设、教学、科研、生产等活动进行记录和归档。
大学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一)一、建设目标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12级法律文秘实践教育基地以提升法律人才的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提高法律人才的实践能力为重点,通过与校外法律实务部门的共同合作与建设,推动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学校与社会密切合作,促进大学生在科学研究中学习、在社会实践中学习,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以及国际化视野的应用型卓越法律人才。
二、组织机构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12级法律文秘实践教育基地在本院领导下,由法学院、法学理论与法律实践研究中心、法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及若干校外共建单位共同组成。
基地以法学院为依托,成立包括法学院院长、主管教学副院长、党委副书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和副主任、共建单位有关负责人在内的项目执行小组,作为基地的常设职能机构。
基地共建单位包括: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法院、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法院、广州市天河区检察院等。
三、管理办法我院与校外各合作共建单位共同制定《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12级文秘实践教育基地管理办法》:总则第一条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函〔2012〕7号),为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升法学专业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就业能力,结合我校法学专业人才培养实际以及人才成长规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基地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根本,以“强化理论训练,重视实务技能,树立正义信仰,提升社会责任”为基本教育理念,在社会分工日趋明确和法学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坚持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以及国际化视野的应用型法律人才。
第三条基地在中山大学领导下,依托法学院和法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合若干校外法律实践部门共同建设。
以法学院院长为负责人成立实践教育基地执行小组,主管教学的副院长、党委副书记、法学实验示范中心负责人、各共建单位有关负责人等为小组成员,共同组织和实施法学实践教育。
第四条基地在组织实施实践教育过程中,应当遵循中山大学法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以及中山大学有关教学管理规定。
学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学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方案一、背景介绍学校实习实训基地是提供给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的场所,旨在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思维。
为了更好地提升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水平,本文将提出一套全面的建设方案,以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践教学需求。
二、基地选址与规划1.选址原则:靠近学校,交通便利,环境宜人;2.规划设计:建筑布局合理,考虑实训场地及教室的划分;3.设施配套:确保提供必要的设施,如实验室、图书馆、电脑室等;4.环境景观:注重绿化,创造宜人的学习环境。
三、设备设施配置1.实训设备:根据不同专业需要,提供相应设备;2.软硬件设备:提供各类电脑、图像处理设备等;3.多媒体教室:配备先进的多媒体设备,方便实时展示。
四、师资队伍建设1.引进优秀师资:吸引行业内专业人才;2.教师培训:定期组织教师进一步培训,提高实践教学能力;3.专家指导: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指导实习实训工作。
五、实训课程与项目设计1.课程设置:结合专业特点,制定合理的实训课程;2.项目设计:根据学生不同层次和能力,设计不同项目;3.企业合作:与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开展联合实习等活动。
六、实训管理与服务1.管理制度建立:建立规范的实训管理制度,完善各项流程;2.安全保障:确保实训场所和设备的安全和可靠性;3.实训服务:提供学生实训期间的生活及教育支持。
七、实训成果评估与展示1.学分认定:制定学分认定标准,评估学生实践能力;2.成果展示: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分享实践经验;3.实践报告:要求学生必须撰写实践报告,总结实践经验。
八、实习实训交流与合作1.院校间交流:与其他院校建立实习实训经验交流机制;2.企业合作:与企业建立稳定合作关系,互利共赢;3.校企合作项目:开展校企合作项目,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九、实际应用与示范基地1.科技创新:提供实践平台,鼓励学生进行科研创新;2.示范基地:将建设的实习实训基地打造成校内外示范项目;3.创业孵化:为学生提供创业平台,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泊头职业学院特色专业(艺术设计)“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年7月目录一、专业建设基础 (3)二、专业建设思想 (4)三、专业建设目标 (4)(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4)(二)课程体系建设 (4)(三)校内实践基地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4)(四)“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4)(五)构建“模块化”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5)(六)人才培养质量的建设 (5)(七)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5)四、专业建设发展规划内容 (5)(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5)(二)课程体系与课程建设 (7)(三)继续深化校企合作 (8)(四)“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8)五、校内外实践实训基地建设 (9)(一)校内实践基地 (9)(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11)六、专业教学资源建设 (12)2 / 12为进一步推动艺术设计专业内涵建设,培育专业特色优势,拓宽办学功能途径,提升核心竞争力和专业影响力,打造省市品牌专业及高素质实用型艺术设计人才培育基地,根据《河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实施方案》、《泊头职业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的精神,结合我院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专业建设基础艺术设计专业自2008年招生以来,专业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专业与基础课教师由最初的3人发展到10人,其中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教师总数的40%以上,其中获得“CEAC平面设计师证”和“室内工程设计师证”的专业教师达80%以上。
目前艺术设计专业已建立18个学生实习实训基地、8个就业基地;近年来,我们一直紧跟社会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专业结构及专业课设置,特别注重“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要求每位专业课教师都必须有自己的主攻方向,鼓励专业课教师利用假期或课余时间进入企业一线进行实践,目前我专业已有近70%的教师利用假期深入设计公司进行锻炼。
我院艺术设计专业是2012年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从专业创办以来,为沧州地区培养了一批技术技能型艺术设计人才。
3 / 12二、专业建设思想以“巩固办学规模、加强内涵建设、完善办学功能、提高办学水平”的总体规划思路为指导,着力推进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内涵发展为核心,狠抓人才培养质量,以质量创特色,以特色创品牌,以品牌促发展。
把我校艺术设计专业建设成京津冀地区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培训基地的发展思路。
三、专业建设目标(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工作流程重组课程体系,建设支撑核心课程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抓住校内实践、顶岗实习两个关键环节,建立以实际项目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课程体系建设为了适应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培养专业人才,参照相关设计公司等企业实际项目及工作流程,对课程体系进行重组,形成一套符合岗位能力需求的课程体系。
(三)校内实践基地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进一步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注重校内生产性实践基地与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有机衔接,制订和完善顶岗实习的过程控制与管理制度。
(四)“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大力加强专任教师的企业行业一线工作经历及实践教学能力,所4 / 12有专任教师都要参加企业项目实践,鼓励教师到企业进修、参加企业和行业技能培训等。
(五)构建“模块化”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坚持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校企合作,协作修订专业课程标准体系、质量监控体系。
加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的过程管理。
在完成岗位能力和知识体系调研的基础上,形成和企业岗位能力体系相一致的课程模块体系。
(六)人才培养质量的建设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建立质量标准和工作规范,健全考评、激励、评价等管理制度,形成持续改进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全面培养,积极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开展就业指导与服务,稳步提高就业率。
(七)社会服务能力建设通过同企业的紧密合作,依托校内专任教师和学校聘请的行业专家,承接校内外的职业资格证培训任务及项目研发任务,以提高教师科技开发能力和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区域内企业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持,逐步增强专业服务产业能力。
四、专业建设发展规划内容(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1.专业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1)专业定位:面向平面设计、室内设计等行业,培养具有运5 / 12用平面、室内设计方面的策划与创意、设计与制作、施工与管理等能力的一线高级技能型人才。
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开拓与创新精神的一专多能、通专结合的人才。
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坚持“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强调讲授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和获取知识的可持续性。
(2)专业建设特色:以专业模式的改革,带动课程体系、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
在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中,主要表现为:优化课程内容,压缩理论课时,加强实训教学,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设立创新实训基地和设计竞赛激励机制,大力推动大学生专业创新活动。
(3)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一专多能”的人才培养目标。
“一专”要求学生在毕业前能够具备完全胜任艺术设计行业岗位工作的能力,在毕业时能够在艺术设计行业达到直接上岗的专业技能水平,这需要学生在毕业前能够得到大量的实践训练和项目参与,并能够在三年级到特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或校企合作单位进行岗位实训。
“一专”方向由学生在企业顶岗时自主选择,确定后进行定向强化。
“多能”要求学生在自己选择的“一专”方向之外,能够掌握艺术设计专业其他两个方向的基本技能,在毕业时虽不能完全胜任各个相关领域,但已具备该领域所需的专业基本技能,经过短期培训或自主学习可以达到胜任该项工作的能力。
6 / 12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产学相结合,能力与素养并重”的办学理念。
(1)课程设置上除安排专业基础课外,安排与企业实践相配套的实践类课程,以达到在第三年进入顶岗实习过程的需求。
(2)教学方法上引入五步教学法。
将整门课程分解为若干个小的项目,每个项目包含一个或几个知识点,相关知识点的集合形成每门课程。
学生通过完全小项目或小任务以达到学习的目的,这样学生更有兴趣,学习起来不感觉乏味。
(3)教学过程中落实“教、学、练、做”四位一体,以“做”为主,“学、练”结合。
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校期间熟练掌握一门技能。
(二)课程体系与课程建设在分析就业岗位能力要求的基础上,根据企业工作流程,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确定需要完成的具体实操内容,进而重组课程体系。
把每门课程内容打散,设计若干个生产性项目,继续推行“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具体做法就是将课程内容划分具体的工作任务,通过工作任务来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为了适应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教学管理须做相应的改革。
第一,制定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控制办法,加强过程监督与考评,定期进行质量评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
第二,建立完善社会需求、质量跟踪、课堂效果三项调研的制度。
7 / 12第三,制定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的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明确学校与企业双方的责、权、利;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和考评办法。
(三)继续深化校企合作完善以行业企业专家为主要成员的专业合作建设组织和运行机制。
1.继续推进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研究教学模式与人才培养的新路径,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在教师培训、课程建设、教材编写、质量管理体系、实习实训内容、就业指导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合作。
2.探索订单培养、校企共建、课程置换、引进企业投资和引企入校等校企合作模式,广开思路,开放式办学,实现多条腿走路。
3.加强校企合作,实现学校、学生和企业“共建多赢”的局面。
(四)“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1.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对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通过市场需求调研、企业挂职进修、承担社会服务等方式,增加社会实践经验,以进一步提高其市场拓展能力和专业建设指导水平。
每年定向派出两到三名专业教师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或进修,保障培训效果,教师经过高水平系统培训可以完全胜任“定向强化”课程的教学任务,或聘请校外具有高水平的专业教师或企业技术专家授课。
2.“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力争在2018年底使具有双师素8 / 12质的教师达到80%以上。
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企业顶岗工作经历,每年在企业工作不少于一个月,鼓励年轻教师获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证书数量一般不少于2个。
3.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艺术设计专业现有校外兼职教师3名,根据专业教学需要,逐步增加兼职教师数量。
在聘任兼职教师时,掌握应具有高级职称,具有丰富行业从业经历、项目开发经验和一定教学能力的企业一线专家为我专业实习实训指导教师。
五、校内外实践实训基地建设(一)校内实践基地进一步完善广告印刷实训室、包装印刷实训室、图形工作站、摄影实训室、陶艺实训室、装饰材料实训室、装饰装修样板间实训室、室内多功能展示厅、装饰材料展示室等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同时提高利用率。
9 / 12(一)艺术设计实训基地建设项目10 / 12(二)室内设计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目前,艺术设计专业已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8个,到2018年11 / 12底,达到新增3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目标。
积极拓展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功能,除了每年组织学生和教师赴实习基地参加顶岗实习之外,争取与企业签订定单培养协议。
六、专业教学资源建设积极收集、汇总专业教学文件、实训资料(实训基地简介、运行管理文件、学生实训档案)、专业课程教学资料(案例库、课件库、试题库、教学视频材料),完善专兼职教师档案资料,使管理更加规范化,搭建网络平台,将优秀教学资源上网,达到资源共享,力争2020年建设艺术设计专业院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12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