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赏析
《江城子·平沙浅草接天长》原文及赏析
![《江城子·平沙浅草接天长》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d4fbd24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8d.png)
《江城子·平沙浅草接天长》原文及赏析《江城子·平沙浅草接天长》原文及赏析原文:平沙浅草接天长。
路茫茫。
几兴亡。
昨夜波声。
洗岸骨如霜。
千古英雄成底事,徒感慨,谩悲凉。
少年有意伏中行。
馘名王。
扫沙场。
击楫中流,曾记泪沾裳。
欲上治安双阙远,空怅望,过维扬。
注释⑴这三句是作者经过扬州时,但见平沙浅草,征途茫茫,而这条北通中原的大路又经过了多少次战事,经历了几度兴亡。
⑵这两句是写夜间听到涛声拍岸,使人激奋而气节凛然。
骨:指人的气骨节操。
⑶漫:徒然。
这三句是徒然悲叹千古以来的英雄亦难以建成功业。
⑷伏:降服。
中行:即中行说(Zhōng háng Yuè),汉文帝时宦官,后投匈奴,成为汉朝的大患⑸馘(音国):战时割下敌人的左耳以计功。
这句是指杀死敌人的统帅。
⑹治安:指汉贾谊的《治安策》,内容是评议时政。
双阙:本为宫殿前左右各一的高台。
这里借指帝王上朝之处。
这句是说自己想要上书但又恨离朝廷太远,只好作罢。
⑺维扬:即扬州。
赏析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姜白石的《扬州慢》,其中有“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这样的句子,但李好古过维扬时写的这首《江城子》,此外,词人把自己不能“馘名王,扫沙场”(馘,杀敌后割取左耳以计功)的原因,归结为“欲上治安双阙远”(治安,贾谊曾作《治安策》评议的时政。
双阙,指代朝廷),等于说兴亡的关键、维扬屡遭破坏的根子,都因为统治者不纳忠言。
这种尖锐态度和批判精神,在同代词人中也是少见的。
这首词在写法上注意了两个结合。
一个是写景与抒情结合。
词中写景的地方只有四句:“平沙浅草接天长,路茫茫”、“昨夜波声,洗岸骨如霜。
”即仅仅是沙、草、天、路。
这些单调的`景物,为读者展现了维扬劫后的荒凉。
再说,作者又逐次为它们加上“平”“浅”“长”“茫茫”等修饰语,从而共同组成一幅辽远、凄迷的图画,正好象征着作者惆怅的心情。
“昨夜波声”一句表面写波涛,背后却有一个在扬州的某一间屋子里听着波声久久不能入睡,想起无限往事的人儿。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唐代悼亡诗浅析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唐代悼亡诗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9bcffb116bd97f192279e9d4.png)
越 生 死 , 穿 时 空 , 以 它 以 自身 独 特 的 艺 术 魅 力 i 多 人 最 直 横 所 上很 接 触 碰 到 作者 的真 心 . 到 强 烈 的 震 撼 , 信 穿 越 时 空 纯 精 神 爱 受 坚 恋 的依 然 存 在 。所 谓 的悼 亡 诗有 J 义和狭 义 两种 划 分 。广 义的 划 分 即是 把 生 者哀 念 亡者 的 诗歌 全 部 归 属为 悼 亡 诗 。 晋代 潘 岳 的 从 《 亡 诗 》 首以后 , 仃 便 约 定 俗 成 地将 悼 亡 诗 理解 为丈 夫 悼 念 悼 人 j 亡妻 的诗 歌 . 虽 然 在 r 囝 古代 诗 歌 史上 女 性 诗 人 数 量较 少 , 仍 . 1 I 但 有妻 子悼 念 亡 大 的诗 篇存 留 , 如裴 羽仙 的 《 大 》 哭 二首 。因 此笔 者
文 謦 晨 ・ 唁 研 宪 谚
惟将终夜长开 眼, 报答平生未展 眉
唐 代 悼 亡诗 浅析
王 芳
( 宁 师 范大 学 , 宁 大连 1 6 2 ) 辽 辽 1 0 9
摘 要 : 亡 诗 作 为 爱 情诗 中较 为 特 殊 的 形 式 . 能拨 动读 者 悼 最
柔 软 的心 灵 底 线 , 会 阴 阳 两隔 痛彻 心扉 的 生 死之 恋 。从 《 经 》 深 诗
亡的 必然 性 .生 死悬 隔 , . 亡者 已属 于另 一 个 世界 , 也 不 能与 亲 人 再 相 见 . 者 只 能 寄希 望 于梦 中相 见 。”|元 稹 是 以梦 为 题创 作 悼 亡 生 2 诗最 多 的 一位 诗 人 , 的一 首 《 他 梦 》 梦 I 的 追 怀 与梦 隧 的 悲 哀 将 f 1
惟将终夜长开眼, 报答平生未展眉。
![惟将终夜长开眼, 报答平生未展眉。](https://img.taocdn.com/s3/m/d75afc73336c1eb91a375d5f.png)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译文现在我只能整夜一直睁着眼睛思念你,来报答你一生都不能展眉欢笑,以此作为对你长年为我受苦的偿谢。
出典元稹《遣悲怀》其三注:1、《遣悲怀》元稹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2、注释:遣悲怀:排遣悲哀的情怀。
邓攸:西晋人,字伯道,官河西太守。
《晋书·邓攸传》载:永嘉末年战乱中,他舍子保侄,后终无子。
潘岳:西晋人,字安仁,妻死,作《悼亡诗》三首。
这两句写人生的一切自有命定,暗伤自己无妻无子的命运。
窅冥:深暗的样子。
3、译文1:闲坐为你悲伤自己也悲伤,就是活百年又有多少时光。
邓攸没儿子时人感叹天命,潘岳悼亡妻用词颇费思量。
夫妇同穴的夙愿多么渺茫,来世再结夫妻尤其难设想。
只有以此长夜不眠的思念,来报答你一生的愁苦奔忙。
译文2:我独自闲坐愁思万端,悲叹她困顿的平生和我孤凄的目前;人寿有限,一生能有多少时间!行善的邓攸没有儿子,想来想去知道是命中注定;潘岳写下哀切动人的悼亡诗篇,可惜死者并不能知情。
夫妇同穴的宿愿是多么渺茫,要实现已没有什么希望;若打算结缘于来世,更加是虚幻的梦想。
我只有终夜睁着双眼,苦苦地把她思念;这样来报答她的厚恩,补偿她生前愁眉未展的遗憾。
译文3:闲坐无事时,悲叹你的一生,我自己也非常酸楚凄悲。
人的一生能有多久?我在世间还能活上几时?邓攸心地善良却偏偏没有儿子,潘岳写悼亡诗怀念爱妻,但对亡去的妻子又有什么意义,只是枉费了语词。
夫妻在阴暗的冥间同穴而居又哪里值得希望?他生有缘重结伉俪更是渺茫难以预期。
唉!我一生欠你太多了,真是太多了,只好长夜难眠,睁着眼睛思念着你的音容笑貌,来报答你平生愁苦而不得舒展的双眉。
译文4:无事时为你悲伤自己也悲伤,人生百年又有多少时光。
邓攸没儿子只能问苍天,潘岳悼亡诗再好白费辞章。
地下能否同穴还不知道,来生结缘更无指望。
高考复习·悼亡游仙诗鉴赏
![高考复习·悼亡游仙诗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f2ab553f6edb6f1aff001fc3.png)
悼亡游仙诗鉴赏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2、对鉴赏诗歌的学习方法理解性地掌握,并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一.导入新课诗人多有神奇的想象力,在心爱的人离自己而去或自己的理想壮志得不到实现之际,他们往往借助于睡梦、游仙等形式,或与心上人相会,或在仙境中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二、深情缱绻悼亡诗⒈悼亡诗溯源提起“悼亡”,就不能不说《诗经》中的《绿衣》:绿兮衣兮,绿衣黄里。
心之忧矣,曷维其已!绿兮衣兮,绿衣黄裳。
心之忧矣,曷维其亡!绿兮丝兮,女所治兮。
我思古人,俾无訧兮!絺兮绤兮,凄其以风。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此诗为我国悼亡诗之祖,主要写妻子死后,丈夫看到她亲手缝制的衣裳时伤感的心情。
自此之后,将悼亡诗推向高峰的是西晋文学家潘岳,他的《悼亡诗》是千古传诵的名篇,而且由于其影响深远,从此“悼亡”两字不再是悼念死者的泛称,而成了悼念亡妻的特指。
潘岳的《悼亡诗》是为其妻杨氏而作,潘、杨两家原是世交,潘岳十二岁时第一次见到杨氏的父亲杨肇,杨肇很喜欢这个聪颖过人的美少年,便把自己的大女儿许配给了他。
长大成婚后,夫妇共同生活了二十多年。
杨氏于公元二九八年即晋惠帝元康八年的冬天去世,当时不到五十岁。
《悼亡诗》一共三首,分别作于杨氏去世的下一年的春天、秋天和冬天。
传诵最广的是第一首: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
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
私情谁克让,淹留亦何益?僶俛恭朝命, 回心反初役。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
帏屏无仿佛,翰墨有余迹。
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
怅恍如或存,周遑忡惊惕。
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春风缘巢来,晨留承檐滴。
寝息何时忘,沉忧日盈积。
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
这首诗共二十六句,写送葬回来的感受,沉哀入骨,苦不胜辞,写出了诗人对亡妻的无限深情,读来真切动人。
前八句,先用四句交代妻子去世已经三个月,如今已下葬入土(按照古代葬礼,死后“三月而葬”),接着四句写自己的痛苦不被人理解,在此情况下还不如去朝廷供职。
杜甫《岁晏行》译文鉴赏及注释答案
![杜甫《岁晏行》译文鉴赏及注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95c5e7d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1f.png)
杜甫《岁晏行》译文鉴赏及注释答案《岁晏行》是由杜甫所创作的,诗通过今昔对比,有力地抨击了当时朝廷政策。
反映了诗人对人民疾苦深切的关注和同情。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岁晏行》的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岁晏行》唐代:杜甫岁云暮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中。
渔父天寒网罟冻,莫徭射雁鸣桑弓。
去年米贵阙军食,今年米贱大伤农。
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轴茅茨空。
楚人重鱼不重鸟,汝休枉杀南飞鸿。
况闻处处鬻男女,割慈忍爱还租庸。
往日用钱捉私铸,今许铅锡和青铜。
刻泥为之最易得,好恶不合长相蒙。
万国城头吹画角,此曲哀怨何时终?《岁晏行》译文年终时候遍地飒飒北风,潇湘洞庭在白皑皑的飞雪中。
天寒冻结了渔父的鱼网,莫徭人射雁拉响桑弓。
去年米贵军粮缺乏,今年米贱却严重地伤农。
骑着大马的达官贵人吃厌酒肉,百姓穷得织机、茅屋都扫空。
楚人喜欢鱼虾不愿吃鸟肉,你们不要白白杀害南飞的孤鸿。
何况听说处处卖儿卖女,来偿还租庸。
过去用钱严禁私人熔铸,今天竟允许铅锡中掺和青铜。
刻泥的钱模最容易取得,但不应让好钱坏钱长时欺蒙!各地城头都在吹起号角,这样哀怨的曲调几时才能告终?《岁晏行》注释云、矣:都是语气助词,无意义。
岁暮:年末,指诗题所言的岁晏。
莫徭:湖南的一个少数民族。
《隋书·地理志下》记载,莫徭善于射猎,因其先祖有功,常免征役。
刘禹锡有《连州腊日观莫徭猎西山》诗。
鸣:弓开有声。
桑弓:桑木作的弓。
阙军食:据《唐书·代宗纪》记载,大历二年(767)十月,朝廷令百官、京城士庶出钱助军,减京官职田三分之一,以补给军粮。
这句是说米贵是由于朝廷赋税的繁重引起的。
高马:指高头大马。
达官:指显达之官。
厌:同“餍”,饱食。
此辈:即上渔民、莫徭的猎人们。
杼柚:织布机。
茅茨:草房。
这两句是说骑着高头大马的达官显贵们饱食酒肉,而贫穷人民的一切却被剥削的干干净净。
楚人重鱼:《风俗通》:“吴楚之人嗜鱼盐,不重禽兽之肉。
”汝:指莫徭。
鸿:大雁,这里代指飞禽。
形容志向高远的诗句
![形容志向高远的诗句](https://img.taocdn.com/s3/m/8c52e244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b8.png)
形容志向高远的诗句人生的路程中,志向决定着前行的方向,而高远的志向则能够带领我们超越现实的局限,远离平凡的生活。
在古代诗人的笔下,形容志向高远的诗句,总能为我们展现出一幅气魄恢宏、意境深远、激发激情的画卷。
1.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王维《登鹳雀楼》)王维的这首《登鹳雀楼》形容了身处高楼,俯瞰群山,只见胜景不见人的景象,但却能听到微风拂动衣袂和远处人言的声响。
这句诗从视觉和听觉上传递了一种高远不羁的志向,彰显了诗人想要脱离凡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愿望。
2.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李白的《行路难》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为开头。
在描述人生的沿途风景时,他用了"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句,形容要有志向要能迎风破浪,扬起云帆航行万里黄泉路,离开舒适的港湾,开启艰辛的人生旅途。
3.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离骚"中屈原表现出对未知事物的探索和追求的渴望,写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脍炙人口的名句。
这句诗劝告我们要有志向要学会探索,成功之路是漫长而远的,需要不断的修行和追求。
4.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张志和《行路难》)张志和的《行路难》概括了几代诗人在长期追求中所涉及的许多人生命题,其中这句"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表达了苍凉和奋斗。
红颜弃轩冕,表明诗人在追求前途过程中放弃了世俗利益;白首卧松云,则描绘了那种一生奋斗的屈辱、思考和对理想的执着信念。
5. 人生何处不风景,一楼一榭总关情。
(宋之问《青楼》)"一楼一榭总关情"这句话反映了作者的高远独处心境。
不必去偏爱或排斥,任何风景都有价值,都能体现其美。
描绘出诗人的心灵塑造,在瞬间放荡于每一种风景之中。
6. 只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苏轼《赤壁怀古》)取"报答平生未展眉"中"未"和"展"字发挥,苏轼令人震撼的展示了自己对人生的追求。
解读元稹的悼亡诗
![解读元稹的悼亡诗](https://img.taocdn.com/s3/m/4e137537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f0.png)
解读元稹的悼亡诗解读元稹的悼亡诗导语:他也还写过不少古今体艳诗和悼亡诗,言浅情深,在艺术上有较高的成就。
他的诗在当时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元白”。
下面和小编一起解读元稹的悼亡诗吧!解读元稹的悼亡诗官场上,他先靠老丈人韦夏卿的提携得以由明经而举人,由举人而状元,迅速成为了政治舞台上的中坚力量;几经贬谪之后他又靠几位名声极差的宦官帮他在皇帝面前吹嘘,让他爬到了人臣之的最高位——宰相。
情场上,仗着帅气和诗才,元稹骗取了不少女子的芳心。
那部流传千古的《莺莺传》据说是元稹的自叙传。
明明是自己玩弄了莺莺之后想再攀高枝,还在诗中将莺莺比作会给男人带来祸害的妖女。
这绝不是厚道男子所能为。
元稹与蜀中名妓薛涛的爱情故事有着许多不同的版本,其中不乏穿凿附会,但一个基本事实是清楚的,那就是元薛之间的确存在过姐弟恋,而且最后移情别恋的也是元稹。
元稹在浙东为官时,利用自己权势强占有夫之妇刘採春,为正人君子所不齿。
至于他在晚年与好友白居易玩换妾游戏,更是荒唐至极。
可就是这样一位人品不佳又风流荒唐的'才子却以妻子韦丛为抒情对象写出了许多感人至深的诗篇。
从至今流传诗歌来看,元稹至少有十六首诗歌是为韦丛而写,包括《遣悲怀三首》、《春遣怀八首》、《离思五首》。
其中《遣悲怀》三首以生活琐事入,读来让人潸然泪下。
(一)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二)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三)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韦丛是太子太保韦夏卿之女,自幼在优越的环境中成长,长得如花似玉,略通诗赋,还会做家务女红,是能上厅堂也能下厨房的贤妻。
元稹二十四岁时与比他小四岁的韦丛结婚。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元稹《遣悲怀》其三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元稹《遣悲怀》其三](https://img.taocdn.com/s3/m/b683a473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5c.png)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元稹《遣悲怀》其三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译文】现在我只能整夜一直睁着眼睛思念你,来报答你一生都不能展眉欢笑,以此作为对你长年为我受苦的偿谢。
【出典】元稹《遣悲怀》其三注:1、《遣悲怀》元稹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2、注释:遣悲怀:排遣悲哀的情怀。
邓攸:西晋人,字伯道,官河西太守。
《晋书·邓攸传》载:永嘉末年战乱中,他舍子保侄,后终无子。
潘岳:西晋人,字安仁,妻死,作《悼亡诗》三首。
这两句写人生的一切自有命定,暗伤自己无妻无子的命运。
窅冥:深暗的样子。
3、译文1:闲坐为你悲伤自己也悲伤,就是活百年又有多少时光。
邓攸没儿子时人感叹天命,潘岳悼亡妻用词颇费思量。
夫妇同穴的夙愿多么渺茫,来世再结夫妻尤其难设想。
只有以此长夜不眠的思念,来报答你一生的愁苦奔忙。
译文2:我独自闲坐愁思万端,悲叹她困顿的平生和我孤凄的目前;人寿有限,一生能有多少时间!行善的邓攸没有儿子,想来想去知道是命中注定;潘岳写下哀切动人的悼亡诗篇,可惜死者并不能知情。
夫妇同穴的宿愿是多么渺茫,要实现已没有什么希望;若打算结缘于来世,更加是虚幻的梦想。
我只有终夜睁着双眼,苦苦地把她思念;这样来报答她的厚恩,补偿她生前愁眉未展的遗憾。
译文3:闲坐无事时,悲叹你的一生,我自己也非常酸楚凄悲。
人的一生能有多久?我在世间还能活上几时?邓攸心地善良却偏偏没有儿子,潘岳写悼亡诗怀念爱妻,但对亡去的妻子又有什么意义,只是枉费了语词。
夫妻在阴暗的冥间同穴而居又哪里值得希望?他生有缘重结伉俪更是渺茫难以预期。
唉!我一生欠你太多了,真是太多了,只好长夜难眠,睁着眼睛思念着你的音容笑貌,来报答你平生愁苦而不得舒展的双眉。
译文4:无事时为你悲伤自己也悲伤,人生百年又有多少时光。
邓攸没儿子只能问苍天,潘岳悼亡诗再好白费辞章。
纳兰性德《眼儿媚·中元夜有感》译文及鉴赏
![纳兰性德《眼儿媚·中元夜有感》译文及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8c6907ee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df.png)
纳兰性德《眼儿媚·中元夜有感》译文及鉴赏《眼儿媚·中元夜有感》是由纳兰性德所创作的,全词围绕着中元节特有的习俗落笔,用西风的无情反衬出自己悼念亡妻的深情,使自己所抒发的悲痛之情更加厚重深浓。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眼儿媚·中元夜有感》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眼儿媚·中元夜有感》清代:纳兰性德手写香台金字经,惟愿结来生。
莲花漏转,杨枝露滴,想鉴微诚。
欲知奉倩神伤极,凭诉与秋擎。
西风不管,一池萍水,几点荷灯。
《眼儿媚·中元夜有感》译文将亲手所抄佛经置于佛殿之上,祈祷来生能再与你结缘。
莲花形的更漏转动着,时间就这样一点点过去,夜已将尽,杨柳枝上露水滴落。
我又抄写了一夜的经文,佛祖应该知晓我的诚意了吧。
想要知道奉倩伤心至极的心情,惟有这秋日里的荷灯可以证明了。
水面上孤单单漂着浮萍与几盏荷花灯,西风却毫不怜惜地吹了过去。
《眼儿媚·中元夜有感》注释眼儿媚:词牌名,又名《秋波媚》。
双调四十八字,前片三平韵,后片两平韵。
中元:指农历七月十五日。
旧俗民间于此日有祭祀亡故亲人的活动,是日于水上放荷灯,以奠亡灵。
香台:佛殿之别称,即烧香之台。
金字经:佛经。
莲花漏:古代一种计时器;。
鉴:审察、辨明。
凭诉:即凭说,辨明之证据。
秋擎:指所放之荷灯。
《眼儿媚·中元夜有感》创作背景词写于公元1677年(康熙十六年)七月十五日,作者的妻子卢氏刚亡故不久,又恰逢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祭祀亲人,词人为了怀念妻子写下了这首歌。
《眼儿媚·中元夜有感》赏析纳兰作此词时卢氏刚亡故不久,又正值祭祀之日,近年陪伴之人,恍然竟成吊唁之人,怎能不泪零。
伤怀处,亲手用金泥抄写金字经,即佛经,一遍一遍,虔诚写那经文,絮絮地祈求,唯愿来生,还能与其再续今生之缘,再结连理。
要知自妻子卢氏亡故以后,纳兰对佛学的研究愈加痴迷。
也难怪,困于情伤,痛于生死,自会萌生了净化、自慰之心。
唯将终夜长开眼 报答平生未展眉
![唯将终夜长开眼 报答平生未展眉](https://img.taocdn.com/s3/m/6e7073ad65ce050876321326.png)
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安意如)是元缜的诗,《遣悲怀三首》其二的尾联,悼念其妻韦丛。
脱,终至坠灭,多半由人身上起。
他们也是这样的一对,史载元稹14岁明经及第,是当时少年得志的才子。
而她是佳人,这个佳字不是后来话本小说里用滥的那个佳字。
她是有着独立的人格,或者,她比他还要聪明。
即使是在投奔热情的时候,也显得冷静从容。
对她来说,情爱是一块庄严的圣地,不需要任何猥琐的道理作借口,亦不需要任何羞惭的表情作掩饰,并且没有任何患得患失的考虑。
当她选择爱以后,她就毫不迟疑地来到他身边。
这样的女人,你要得到她,除非交出自己的心。
他由此可能对她产生敬畏的心。
我由此想到张爱玲之与胡兰成,亦是如此,她的冷落从容,反而使得他索然敬畏,一个女人过于神圣的爱,会是男人沉重的负担,往往在短暂的欢娱之后,陷入莫名的情绪里,浅浅懊恼和犯罪感。
这时,他宁愿自己面对的是一个轻佻的,欢愉的,不知世事,可以逗弄的女人。
这样,如同胡兰成对小周,他只需使出三分力就足够她艳羡雀跃。
男人喜欢女人聪明,亦只要聪明的温婉和顺,他们不需要女子的才气,只需要她们有灵气,能够懂得自己的得意和苦闷就已足够。
当一个男人可以用三分力为女人撑住一片天的时候,我们没有理由再要他为那个需要付出十分力的女人留下。
当莺莺奔向他的怀抱时,元缜却要远上长安,奔向他的前程了。
通塞两不见,波澜各自起。
与君相背飞,去去心如此。
爱情的悲哀莫过于此。
他后来曾经回来过,回来却发现,他们再也回不去了,他想在她身上得到的,关于需要的例证,她不再给他,偶尔她会在深夜里独自操琴,她的琴艺精妙绝伦,琴声愁惨凄绝,但若他尝试请她为他独奏一曲,她立即让红娘把琴收起来,挂在墙上,拒绝再弹。
他对这种状况非常绝望,他们之间或许只有一公尺的距离,然而这一公尺,他再也无法靠近。
如果第一次,他在这场爱情里先下一城,但,这最后的一座孤城,她一个下午,颠颠倒倒颠颠,思绪盘旋的只这十四个字。
人一生要读的60首古诗【简介及赏析】(2)
![人一生要读的60首古诗【简介及赏析】(2)](https://img.taocdn.com/s3/m/a45bf937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35.png)
人一生要读的60首古诗【简介及赏析】(2)人一生要读的60首古诗【作者简介及作品赏析】(2)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唐)弃我去者②,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③。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④。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⑤。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注释①宣州:今安徽省宣城县。
谢眺楼:南北朝时齐朝诗人谢眺任宣城太守时,在宣城外陵阳山上所建的一座楼,人称谢眺楼,也称北楼。
校书:官名,校书郎的简称。
云:李云。
②弃:抛弃。
③酣高楼:在谢眺楼上畅饮。
④蓬莱:神话传说中的海上仙山,传说仙府图书都集中藏在这里。
蓬莱文章:即汉代文章,这里只指李云所写的文章。
建安:东汉献帝年号(公元196年—公元214年)。
建安骨:建安时期,曹操父子、孔融、陈琳等人的诗作,反映了当时动乱时代的社会现实,诗作风格刚健清新,后人称为“建安风骨”。
小谢:指谢眺。
世称刘宋时代的诗人谢灵运为大谢,称谢眺为小谢。
清发:指清新秀发的诗风。
这两句虽是赞美建安诸子和谢眺,但也有暗喻李云和自己的意味。
⑤ 览:同“揽” 。
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
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气质。
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
“功成身退”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
李白留给后世人九百多首诗篇。
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
李白一生都怀有远大的抱负,他毫不掩饰地表达对功名事业的向往。
《梁甫吟》、《读诸葛武侯传书怀》、《书情赠蔡舍人雄》等诗篇中,对此都有绘声绘色的展露。
李白自少年时代就喜好任侠,写下了不少游侠的诗,《侠客行》是此类诗的代表作。
在长安3年经历的政治生活,对李白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元稹《遣怀诗三首》赏析
![元稹《遣怀诗三首》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910fcc42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14.png)
元稹《遣怀诗三首》赏析【元稹《遣悲怀三首》赏析】遣悲怀三首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元稹,(779-831)字徽之,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其诗以乐府诗最具代表性,长篇叙事诗《连昌宫词》与白居易《长恨歌》并称,其悼亡诗《遣悲怀》三首向称名篇。
元稹的唐传奇《会真记》(后被元代王实甫改编为《西厢记》)则表现的崔莺莺和张生的爱情悲剧。
有评论者认为这部《会真记》就是他的爱情自传。
关于这一点我们暂且不论,我们首先来欣赏他的诗作。
《遣悲怀》是一组深情的悼亡诗。
元稹的妻子韦氏是工部尚书的女儿,为宦门千金,后下嫁给元稹,当时他只是一个官职卑微的校书郎,但是元妻却没有丝毫的怨言,安于清贫,在元稹最失意的时候给了他莫大的支持。
后来他飞黄腾达了,但是妻子却积劳成疾,撒手西去,留给元稹无限的遗憾。
面对着生与死无法逾越的距离,面对着她亲手缝补的衣物,想起和他生前的种种戏言,不料一一都成为眼前的事实,让生者如何不感慨?他也知道丧偶之痛是人人都可能体会的,但是和自己一起经历艰难困苦的妻子的情谊如何能忘?人们总是叹惋爱情的悲悯,却往往忽视了一点。
即爱情之花朵盛开的时候,是爱情的顶峰,爱情此刻可以美到感天动地,可以美到绝代芳华,即使顶峰之后会留下万片落红飘逝与寂寂风中。
那流传千古的绝唱《钗头凤》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首先先看陆游的这一首:“红酥手,黄滕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
泪痕红邑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宋词《沁园春·孤馆灯青》注释赏析及译文鉴赏
![宋词《沁园春·孤馆灯青》注释赏析及译文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7d99761e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1b.png)
宋词《沁园春·孤馆灯青》注释赏析及译文鉴赏《沁园春·孤馆灯青》是由苏轼所创作的,这首词由景入情,由今入昔,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人生遭遇的不幸和壮志难酬的苦闷。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沁园春·孤馆灯青》的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沁园春·孤馆灯青》宋朝:苏轼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
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漙漙。
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
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
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
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沁园春·孤馆灯青》翻译/译文《沁园春·孤馆灯青》译文孤零零旅舍灯光青冷,厌听这荒野鸡鸣,收拾起旅枕残梦。
晓月渐渐淡去了白绢似的皎洁,微亮的晨霜一片晶莹;山上云白如展开的锦缎,朝露点点与晨光辉映。
人世间的行程没个尽头,有限的是这劳顿的人生。
似这般无足称道的平庸,难得有欢愉的心境。
我这里独自低吟罢,征鞍上,悄无声,许多往事涌心中。
当年我们风华正茂,同时客居在汴京,如同陆机、陆云兄弟,初到京城还年轻。
幸有妙笔在手文思敏捷,诗书万卷在胸,自以为辅佐圣上使其成为尧舜,该是星月同辉,事业必成。
其实重用与否在于时势,入世出世须由自己权衡。
不妨闲处袖手看风云,少不得那分明哲与淡定。
好在你我身体康健,只须终年悠闲游乐,姑且杯中寻醉慰平生。
《沁园春·孤馆灯青》注释1.沁园春:词牌名,又名《寿星明》、《洞庭春色》等。
双调一百十四字,平韵。
2.孤馆:寓居客舍住的人很少。
灯青:点着灯起床,灯发着青光。
3.野店鸡号:说明走得早。
温庭筠《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野,村落。
4.旅枕:喻旅店的睡眠。
5.月华收练:月光像白色的绢,渐渐收起来了。
6.耿耿:明亮的样子。
7.摛(chī)锦:似锦缎展开。
形容云雾缭绕的山峦色彩不一。
2023年《沁园春·孤馆灯青》诗词赏析整理
![2023年《沁园春·孤馆灯青》诗词赏析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1669e9ee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17.png)
2023年《沁园春·孤馆灯青》诗词赏析整理《沁园春·孤馆灯青》诗词赏析《沁园春·孤馆灯青》宋朝:苏轼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
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漙漙。
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
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
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
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沁园春·孤馆灯青》译文孤零零旅舍灯光青冷,厌听这荒野鸡鸣,整理起旅枕残梦。
晓月慢慢淡去了白绢似的皎洁,微亮的晨霜一片晶莹;山上云白如绽开的锦缎,朝露点点与晨光辉映。
人世间的行程没个终点,有限的是这劳顿的人生。
似这般无足称道的平凡,难得有欢愉的心境。
我这里独自低吟罢,征鞍上,悄无声,很多往事涌心中。
当年我们风华正茂,同时客居在汴京,犹如陆机、陆云兄弟,初到京城还年轻。
幸有妙笔在手文思灵敏,诗书万卷在胸,自以为辅佐圣上使其成为尧舜,该是星月同辉,事业必成。
其实重用与否在于时势,入世出世须由自己权衡。
不妨闲处袖手看风云,少不得那分明哲与淡定。
好在你我身体康健,只须终年闲适游乐,姑且杯中寻醉慰平生。
《沁园春·孤馆灯青》解释1.沁园春:词牌名,又名《寿星明》、《洞庭春色》等。
双调一百十四字,平韵。
2.孤馆:寓居客舍住的人很少。
灯青:点着灯起床,灯发着青光。
3.野店鸡号:说明走得早。
温庭筠《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野,村落。
4.旅枕:喻旅店的睡眠。
5.月华收练:月光像白色的绢,慢慢收起来了。
6.耿耿:光明的样子。
7.摛(chī)锦:似锦缎绽开。
形容云雾缭绕的山峦颜色不一。
8.溥溥(tuán):露多的样子。
一说为露珠圆的.样子。
9.世路:人世的经受。
10.劳生:辛苦、劳碌的人生。
11.区区:渺小,这里形容自己的境况不顺当。
鲜,少。
12.微吟:小声吟哦。
13.凭征鞍:站在马身边。
唐诗三百首·七言律诗(带翻译和赏析)
![唐诗三百首·七言律诗(带翻译和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490c32db172ded630b1cb6f9.png)
遣悲怀三首·其一唐代:元稹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译文及注释译文你如同谢公最受偏爱的女儿,嫁给我这个贫士事事不顺利。
你见我没有衣衫就在箱子找,你拔下金钗因我相求而买酒。
你用野蔬充饥却说食物甘美,你用落叶作薪你用枯枝做炊。
如今我高官厚禄你却离人间,为你寄点延请僧道超度士灵。
注释谢公东晋宰相谢安,他最偏爱侄女谢道韫。
黔娄:战国时齐国的贫士。
此自喻。
言韦丛以名门闺秀屈身下嫁。
百事乖:什么事都不顺遂。
荩箧:竹或草编的箱子。
泥:软缠,央求。
藿:豆叶,嫩时可食。
奠:祭奠,设酒食而祭。
▲遣悲怀三首·其二唐代:元稹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译文及注释译文往昔曾经戏言我们身后的安排,如今都按你所说的展现在眼前。
你穿过的衣裳已经快施舍完了,你的针线盒我珍存着不忍打开。
因怀念你我对婢仆也格外恋爱,多次梦到你我便为你焚纸烧钱。
谁不知夫妻永诀人人都会伤怀,想起许多往事令人极度地伤悲。
注释戏言:开玩笑的话。
身后意:关于死后的设想。
行看尽:眼看快要完了。
怜:怜爱,痛惜。
诚知:确实知道。
赏析这首诗主要写妻子死后的“百事哀”。
诗人写了在日常生活中引起哀思的几件事。
人已仙逝,而遗物犹在。
为了避免见物思人,便将妻子穿过的衣裳施舍出去;将妻子做过的针线活仍然原封不动地保存起来,不忍打开。
诗人想用这种消极的办法封存起对往事的记忆,而这种做法本身恰好证明他无法摆脱对妻子的思念。
还有,每当看到妻子身边的婢仆,也引起自己的哀思,因而对婢仆也平添一种哀怜的感情。
白天事事触景伤情,夜晚梦魂飞越冥界相寻。
梦中送钱,似乎荒唐,却是一片感人的痴情。
苦了一辈子的妻子去世了,如今生活在富贵中的丈夫不忘旧日恩爱,除了“营奠复营斋”以外,已经不能为妻子做些什么了。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赏析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406b7259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3c.png)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赏析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赏析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出处
唐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三)
原文
见“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多是几多时”。
注释
开眼:睁眼;未展眉:指生活艰苦,眉头从未舒展过。
赏析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只好用永远永远地想念妻子。
用整夜不睡来报答妻子的一生艰苦俭省的.生活。
诗句写出了由于妻子早逝引出的悲哀。
痴情缠绵,哀痛欲绝!
元稹(779年-831年),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
父元宽,母郑氏。
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
25岁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
28岁列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第一名,授左拾遗。
举明经书判入等,补校书郎。
元和初,应制策第一。
元和四年(809年)为监察御史。
长庆元年(821年)迁中书舍人,充翰林院承旨。
大和三年(829年)为尚书左丞。
元稹与白居易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
其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
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
其乐府诗创作,多受张籍、王建的影响,而其“新题乐府”则直接缘于李绅。
名作有传奇《莺莺传》、《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兔丝》、《和裴校书鹭鸶飞》等。
现存诗八百三十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卷。
《立秋前一日览镜》李益唐诗鉴赏
![《立秋前一日览镜》李益唐诗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e18f262802020740be1e9bd2.png)
《立秋前一日览镜》李益唐诗鉴赏【原文】立秋前一日览镜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
惟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
【赏析】失志不遇的悲哀,莫过于年华蹉跎而志业无成,乃至无望。
如果认定无望,反而转向超脱,看破红尘。
在封建士人中,多数是明知无望,却仍抱希望,依旧奔波仕途,甘受沦落苦楚。
李益这诗即作是想,怀此情。
第二天立秋,第一天照镜子,不言而喻,有悲秋的意味。
诗人看见自己两鬓花白如雪,苍老了。
但他不惊不悲,而是平静淡漠,甚至有点调侃自嘲。
镜中的面容,毕竟只表现过去的经历,是已知的体验。
他觉得自己活着,这就够了,身外一切往事都可以一笔勾销,无须多想,不必烦恼,就让它留在镜子里。
但是,镜外的诗人要面对第二天,走向前途,不知该怎么办。
他觉得后一天恰同前一日。
过去无成而无得,将来正可无求而无失。
何况时光无情,次日立秋,秋风一起,万物凋零,自己的命运也如此,不容超脱,无从选择,只有在此华发之年,怀着一颗被失望凉却的心,去面对肃杀的秋风,接受凋零的前途。
这自觉的无望,使他从悲哀而淡漠,变得异常冷静而清醒,虽未绝望,却趋无谓,置一生辛酸于身外,有无限苦涩在言表。
这就是此诗中诗人的情怀。
诗题“立秋前一日”点明写作日期,而主要用以表示此诗的比兴寓意在悲秋。
“览镜”,取喻镜鉴,顾往瞻来。
前二句概括失志的过去,是顾往;后二句抒写无望的未来,是瞻来。
首句,实则已把身世感慨说尽,然后以“在镜中”、“两鬓雪”、“对秋风”这些具体形象以实喻虚,来表达那一言难尽的的遭遇和前途。
这些比喻,既明白,又含蓄不尽,使全篇既有实感,又富意趣,浑然一体,一气呵成。
【作者介绍】李益(748;;827),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
八岁时,逢安史之乱,西北地区常受到外族侵扰,李益离开家乡。
唐代宗大历四年(769)中进士,历任象郑县尉等职位低下的小官。
其后弃官而去,游燕、赵间,在藩镇帐下任幕僚十八年,长期征战南北,经过多次战争,所以他对边塞的军旅生活非常熟悉,写了不少描写边塞风光、讴歌战士慷慨激昂为国捐躯的诗歌。
刘长卿《酬李穆见寄》赏析
![刘长卿《酬李穆见寄》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34a1a2df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23.png)
刘长卿《酬李穆见寄》赏析刘长卿《酬李穆见寄》赏析刘长卿的《酬李穆见寄》既描写了诗人盼客到来的兴奋和喜悦,又表现了诗人因家贫而不能盛情款待远方来客的歉然心情。
下面是该诗的赏析,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酬⑴李穆⑵见寄⑶孤舟⑷相访至天涯⑸,万转云山⑹路更赊⑺。
欲扫柴门⑻迎远客⑼,青苔⑽黄叶⑾满贫家⑿。
【注释】⑴酬:写诗文来答别人。
⑵ 李穆:刘长卿的女婿。
⑶见寄:写给刘长卿的一首诗。
⑷孤舟:孤独的船。
⑸天涯:犹天边。
指极远的地方。
语出《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⑹云山:高耸入云之山。
⑺ 赊(shē):遥远。
⑻柴门:原指用荆条编织的门,代指贫寒之家;陋室。
这里借指作者所住的茅屋。
⑼远客:远方的来客。
⑽青苔:苔藓。
⑾黄叶:枯黄的树叶。
亦借指将落之叶。
⑿贫家:穷人家。
谦称自己的家。
【白话译文】你乘着一叶扁舟溯新安江而上,到这偏僻的地方来看望我;一路之上,在白云之下、山岭之间的迢迢水道上艰难地盘桓。
我多么想将这简陋的茅屋打扫干净,来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我的房前屋后已生满碧绿的青苔,枯黄的树叶也落满了在我的院落。
【创作背景】李穆是刘长卿的女婿,颇有清才。
《全唐诗》载其《寄妻父刘长卿》,全诗是:“处处云山无尽时,桐庐南望转参差。
舟人莫道新安近,欲上潺湲行自迟。
”它就是刘长卿这首和诗的原唱。
【赏析】刘长卿当时在新安郡(治所在今安徽歙县)。
“孤舟相访至天涯”则指李穆的新安之行。
“孤舟”江行,带有一种凄楚意味。
“至天涯”形容行程之远,和途次之艰辛。
不说“自天涯”而说“至天涯”,是作者站在行者角度,体贴他爱婿的心情,企盼与愉悦的情绪都在不言之中了。
李穆当时从桐江到新安江逆水行舟。
这一带山环水绕,江流曲折,且因新安江上下游地势高低相差很大,多险滩,上水最难行。
次句说“万转云山”,每一转折,都会使人产生快到目的地的猜想。
而打听的结果,前面的.路程总是出乎意料的远。
“路更赊”,这三字是富于旅途生活实际感受的妙语。
陈师道《除夜对酒赠少章》鉴赏及译文答案
![陈师道《除夜对酒赠少章》鉴赏及译文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31ce9c4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e3.png)
陈师道《除夜对酒赠少章》鉴赏及译文答案《除夜对酒赠少章》是由陈师道所创作的,诗中体现了诗人不幸的遭遇和愁苦的心境,也体现了诗人那种对理想执着追求的精神。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除夜对酒赠少章》,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除夜对酒赠少章》宋代:陈师道岁晚身何托,灯前客未空。
半生忧患里,一梦有无中。
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
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
《除夜对酒赠少章》译文一年又将过去,灯下的客人,事业理想都未落空,我却是无所依托。
我的前半生都在忧患里度过,梦中的东西在现实中却无法实现。
忧愁烦恼催短催白了头发,憔悴的容颜凭借酒力发红。
我唱起歌来,你且跳起舞,我俩潦倒的景况大致相同。
《除夜对酒赠少章》注释少章:名秦觏,字少章,北宋著名词人秦观之弟,与诗人交往颇密。
岁晚:一年将尽。
未空:(职业、事业)没有落空(即言“有了着落”)。
有:指现实。
无:指梦境。
酒借红:即是“借酒红”的例装。
潦倒:颓衰,失意。
《除夜对酒赠少章》赏析这首诗头两句写自己除夜孤单,有客来陪,自感十分快慰。
中间四句回忆自己半生穷愁,未老已衰。
结尾两句与开首呼应,由于主客潦倒略同,同病相怜,于是一人吟诗,一人踏歌起舞。
诗中体现了诗人不幸的遭遇和愁苦的心境,也体现了诗人对理想执着追求的精神。
诗作格律严整,对仗精彩,被清朝文人纪昀评价为:“神力完足,斐然高唱,不但五六佳也。
”诗中第五、六句“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被誉为名联。
“岁晚身何托?灯前客未空。
”是说明亮的油灯前,客人们正在兴高采烈地喝酒猜拳。
这些客人们大都已得到了一官半职,生活有了着落,所以他们是那样无忧无虑。
而诗人这一年又过去了,依然像无根的浮萍,随风飘荡,无所依托。
除夕之夜,本应合家团聚,可妻子儿女却在远方,难以相见;一年终了,诗人托身何处仍无结果,心中感到抑郁不平。
“半生忧患里,一梦有无中。
”这一年,诗人已三十四岁。
古人说:“三十而立。
”而诗人的半辈子却在忧患中度过,虽有才华,却无处施展;虽有抱负,却无法实现,只好在梦中寻求理想,寻求安慰。
陈师道的五言律诗《除夜对酒赠少章陈师道》赏析
![陈师道的五言律诗《除夜对酒赠少章陈师道》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068510fb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ee.png)
陈师道的五言律诗《除夜对酒赠少章陈师道》赏析《除夜对酒赠少章陈师道》宋•陈师道岁晚身何托,灯前客未空。
半生忧患里,一梦有无中。
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
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
【赏析】“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两句,写诗人备受无情的现实之摧残,以至头发脱落斑白,面容衰老只有依靠酒力才能显现红光。
这里说“发短愁催白”不一定是实写,“颜衰酒借红”也不一定真的如此衰老。
诗人此时不过三十出头,本不应该有白发衰颜,只不过是借此表达愁之深、心之苦、生活之艰辛罢了。
古中类似的描写有很多,如四十多岁时所写的“尘满面,鬓如霜”,王安石三十多岁时写的“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等等,这些未老先衰的状态,正是诗人们坎坷的人生所致。
据记载,陈师道早年受业于曾巩,得到器重。
曾巩推荐他作为自己的助手参与修史,但朝廷以陈是未做官的“白衣”而拒绝。
曾巩去世后,陈师道虽先后又结识了苏轼、张耒等人,但生活一直无着,甚至贫穷得无力养家,以至孤苦伶仃。
直至宋哲宗元祐元年(1087年),才由苏轼荐任徐州教授。
在这样的人生遭际中,诗人怎不“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呢。
扩展阅读:陈师道的个人说明陈师道出身于仕宦家庭,祖父陈洎,官至三司盐铁副使,赠工部侍郎;父亲陈琪,官至国子博士通判绛州。
到陈师道时,家境已衰落,《先夫人行状》云:“先君以家赀让群弟蓄孤振穷,欲死恤终。
夫人同之,不以累其夫。
先君卒贫,不能家,夫人以大家子就下养,人以为忧,夫人安之,不以累其子,年高而家益贫。
”陈师道早年娶郭概之女为妻,迫于生计,妻女皆在岳父家就食。
16岁时从师曾巩。
当时朝廷用王安石经义之学以取士,陈师道不以为然,不去应试。
元丰四年(1081),曾巩奉命修本朝史,荐陈师道为属员,因其布衣而未果。
太学博士正录荐师道为学录,他推辞不就。
当时的执政大臣章惇曾托秦观致意,让陈师道往见,准备加以荐举,他却回答:“士不传贽为臣,则不见于王公。
”(《与少游书》),拒不谒见。
元祐二年(1087),当时任翰林学士的苏轼与傅尧俞、孙觉等推荐他任徐州州学教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赏析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赏析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出处
唐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三)
原文
见“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多是几多时”。
注释
开眼:睁眼;未展眉:指生活艰苦,眉头从未舒展过。
赏析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只好用永远永远地想念妻子。
用整夜不睡来报答妻子的一生艰苦俭省的生活。
诗句写出了由于妻子早逝引出的悲哀。
痴情缠绵,哀痛欲绝!
元稹(779年-831年),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
父元宽,母郑氏。
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
25岁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
28岁列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第一名,授左拾遗。
举明经书判入等,补校书郎。
元和初,应制策第一。
元和四年(809年)为监察御史。
长庆元年(821年)迁中书舍人,充翰林院承旨。
大和三年(829年)为尚书左丞。
元稹与白居易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
其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
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
其乐府诗创作,多受张籍、王建的影响,而其“新题乐府”则直接缘于李绅。
名作有传奇《莺莺传》、《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兔丝》、《和裴校书鹭鸶飞》等。
现存诗八百三十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