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供给内生性与货币流通速度

合集下载

我国货币供给机制和货币供给快速增长原因分析

我国货币供给机制和货币供给快速增长原因分析

货币存量 ,按照国际货 币基金组织的要求 , 现阶段我 国 货币供应量 而汇率又受汇率制度的影响 ,是一国汇率制度的体现,所以先了解 划分为如下 三个层次 ,M 0 ,流通中的现金 ; M1 ,M O +活期存 款 ; 下我国的汇率制度。 M 2 ,M I + 定期存款 + 储蓄存款 + 其他存款 + 证券公 司客户保证金。 目前中国实行 的是 以市场供求为基础 、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
二、货币供给■快速增长的原因 我们知道,货币供给的多少 由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来决定 ,而 基础货币由中央银行的行为决定 ,货币乘数由通货 一 存款 比和准备

存款比决定。通过实证分析表明 ,货币乘数虽然有波动,但对货
2 0 1 2 年1 . 7

1 — 9 月
1 . 1 1 月 2 0 1 3 年1 月
2 o 幢删 3 年我国备层 泼货币供 应量增速变化趋势
这种汇率制度也就是说 当汇率的波动超 出它预定的区间时,就 得通过对外汇市场的干预来维持人 民币购买力的稳定以此来稳定汇 率 ,而对外汇市场干预的主要手段就是人民银行增加或者减少基础
货币的供给 , 这样 , 我国的汇率制度就通过汇率来影 响货币的 供 给。
经济发行原则 ,根据 国民经济发展和商品流通的实际需要 ,通过银 占款影响基础货币 ; 债权主要指对政府债权 、对其他存款性公 司债
行信贷渠道来发行货 币。那人民银行是怎么确定货币发行多少 ,怎 权 、对其他金融性公 司债权 、对非金融性公司债权等 ,外汇储备变 么发 ,什么时候发的呢?我们 国 家并没有 明确的法律来规定货币的 动时可以通过对债券等的调整来抵消。在负债方面 ,主要包括政府 发行机制 , 但是我们可以借鉴发达 国家的经验 , 欧盟按照经济发展 和财政存款、对外负债、其他负债等方面,政府存款和其他负债都 的增量来 直接投放货币 ,美 国依靠资本市场对企业新增价值 的认同 是 中央银行不能完全控制 的,但是对外负债 中的中央银行债券是其 来 间接投放货币 , 其实都是以实际生产部 门的价值创造来确定 自 身 本身能够控制的。 的货币发行量 ,而 日 本和我国香港实施 的货币局制度 ,与美 国的经 根据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 ,近十几年来 , 外汇储备的

中国货币供给内生性与货币流通速度

中国货币供给内生性与货币流通速度

中国货币供给内生性与货币流通速度2011-11-16摘要:本文基于后凯恩斯主义的内生货币供给理论,对1985年以来我国货币供给和货币流通速度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生成机制,认为货币内生性造成的供给量过度增加是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一个原因。

文章用VAR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央行对商业银行再贷款和外汇占款增加是使得货币供给量内生增加进而使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原因,从政策层面上应该改革汇率制度和信贷投放制度,使得货币经济能够协调发展。

关键词:货币流通速度,内生货币,后凯恩斯主义一、引言过去几年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加大了金融对经济的支持作用,2009年全年新增贷款接近9.6万亿元,截至2009年年末,狭义货币供应量(M1)和广义货币供应量(M2)分别增长32.4%和27.7%,比金融危机最严重时分别提高23.3和9.9个百分点。

我国的货币供给量从1985年以来一路攀升,广义货币量从1985年的4146.3亿元到2009年的335353亿元,增长了将近80倍,但与此相反,货币流通速度却呈下降趋势,从1985年1.74下降到2009年的0.55,如图1所示:图1 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供给量变动趋势图资料来源:根据各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整理货币流通速度在中国持续下降与货币供给量增加,国内有很多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

杜子芳(2005)认为货币供应量(M2)过大的主要原因是货币的沉淀率在现阶段维持较高水平,将货币供应量过大归咎于货币流通速度下降不合适。

孙健、辛然(2002)认为经济的货币化、中央银行货币的过量发行、银行的不良债权和制度性紧缩是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减慢的原因。

易纲(1996)认为在转轨过程中,由于体制原因产生超额货币需求,从而导致货币流通速度下降。

唐兴国、徐剑刚(2006)认为,外资流入使货币当局的对外资产迅速增加,造成潜在的货币供给压力,使货币流通速度下降。

总的来看,国内学者认为货币供给对货币流通速度有很大影响,但分析好像侧重于经验和理论层面,没有深入到货币供给内部去细分影响因素,本文从货币供给内生性角度对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进而分析货币供给与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关系。

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分析

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分析
表 1 外汇占款与基础货币
1994 1996 1998 2000 2001 2002 2003 20004 /08 外汇占款 (亿元 ) 4490. 9 8737. 3 12002. 0 13708. 7 17561. 7 23704. 8 33377. 1 41067. 4 基础货币 (亿元 ) 17588. 2 26466. 0 31335. 3 36491. 5 39851. 7 45138. 2 52841. 4 51583. 2 外汇占款所占比率 (%) 25. 5 33. 0 38. 3 37. 6 44. 1 52. 5 63. 2 79. 6
求 索 /2005 /1
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分析
谢罗奇 胡 昆
摘 要 : 随着金融创新的蓬勃发展 ,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 性不断增强 ,制约了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目标的有效控 制 。本文在对内生货币理论做简单回顾的基础上 ,从基础 货币与货币乘数的内生性以及电子货币的发展三个方面论 述了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表现 ,并用传统计量方法对我 国货币供给内生性进行了实证分析 。 关键词 : 货币供给 ;内生性 ;基础货币 ;货币乘数 中图分类号 : F82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1 - 490X (2005) 1 - 026 - 03 作 者 : 谢罗奇 ,湘潭大学商学院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胡 昆 ,湘潭大学商学院 ;湖南 ,湘潭 , 411105
1993 - 2003 M2 年季度 M1 数据 M0
GDP
- 1. 26 - 0. 58 0. 37 - 1. 42
(C, T, 0) (C, T, 1) (C, 0, 1) (C, T, 0)
- 3. 52 - 2. 45 - 3. 15 - 2. 76

货币供给内生性

货币供给内生性

浅析我国货币供给内生性问题中央银行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基础货币, 但从长远来看, 随着电子货币、金融衍生品的发展, 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量肯定会越来越难。

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需求的上涨, 但是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对消费的刺激作用小于对投资的刺激作用。

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有比较强的投资效应, 而消费效应却比较弱。

我国的货币供给内生性所折射出的是我国现有的整个金融体系的构造性问题,掺杂着许多向市场转轨期的制度因素以及市场因素,在涉及货币政策时必须对这些因素进行细致的考虑。

最后,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货币供给内生性基础货币中央银行一、引言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和外生性, 是货币理论发展史上争论已久的问题。

在现代经济学中, 主流货币理论建立在货币供给外生的基础上, 认为货币供给是一个完全决定于货币当局主观意愿的外生变量,不受其他经济因素的制约。

而内生货币供给理论认为需求决定供给, 即货币供给是由企业和家庭的信贷需求内生决定的, 它受制于经济体系内的众多因素( 如产出、物价、利率等) , 中央银行不能独立地决定货币供应量的大小, 只能被动地根据经济发展所需的货币量投放货币。

20 世纪80 年代末, 随着金融自由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很多国家发现货币供应量的控制越来越困难, 货币供给的内生性问题日益突出, 成为货币金融理论研究和各国中央银行宏观调控关注的焦点之一。

基于我国的特殊经济体制,本文将从我国独特的地方来解读其内生性问题。

二、内生货币供给理论的基本观点(一)早期货币内生性理论1.拉德克利夫委员会的观点。

拉德克利夫委员会在1959 年提出的关于货币体系运行的研究报告中,除了将货币定义为“流动性”之外,还指出流动性的最重要来源是大量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各种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迅猛发展使对货币供给量的控制变得毫无意义。

这些金融机构具有比银行更低的准备率,一旦人们的资产选择发生变化,银行的存款负债就有可能被转移到这些金融机构中,于是整个社会的现金准备尽管未变,信用却得到了扩张。

1984年以来中国的货币乘数和货币流通速度统计规律研究的开题报告

1984年以来中国的货币乘数和货币流通速度统计规律研究的开题报告

1984年以来中国的货币乘数和货币流通速度统计规律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货币乘数和货币流通速度是宏观经济学研究中的重要概念,它们分别指的是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之间的关系和货币在经济中的流通速度。

在经济学中,货币乘数和货币流通速度是非常重要的变量,不仅涉及到货币政策及其实施的效果,还涉及到货币市场和宏观经济运行等方面。

近年来,随着我国宏观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货币市场和货币政策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

在这种背景下,研究我国货币乘数和货币流通速度统计规律,对于理解我国宏观经济的运行机制、判断货币政策效果、促进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课题旨在通过对1984年以来中国货币乘数和货币流通速度的统计规律进行研究,探讨我国货币市场和货币政策的发展与演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为我国宏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三、研究方法本课题采用文献综合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收集与搜集我国货币乘数和货币流通速度相关的历史数据,将其进行系统整理和分析,探究该指标与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2. 在文献综合基础上,运用经济学理论和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和统计检验,深入挖掘我国货币乘数和货币流通速度的规律和特点,揭示其与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之间的关系。

3. 根据分析结果,结合国内外经济学研究成果和相关政策法规,提出与我国货币乘数和货币流通速度相关的建议和对策,为我国货币市场和货币政策的稳健运行提供支持。

四、研究意义本课题对于研究我国货币市场和货币政策的发展与演变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探寻我国货币乘数和货币流通速度的统计规律,有助于深入了解我国货币市场和宏观经济的发展轨迹及其影响因素。

2. 结合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与我国货币乘数和货币流通速度相关的政策建议和对策,促进我国货币市场和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中国货币流通速度的特点及分析

中国货币流通速度的特点及分析

中国货币流通速度的特点及分析[摘要]本文运用1990—2010年的相关数据,利用费雪方程式进行计算,根据结果检验古典货币数量论的相关结论,分析中国货币流通速度的特点及形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货币流通速度;货币需求;费雪方程1 引言中国一直致力于防止货币本身成为经济失调的主要原因,即以货币量为中间目标,保持货币流通速度的稳定性。

如果由于货币供给量超过总产出,使货币流通速度呈现下降的趋势,会产生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即通货膨胀,如果货币供给量超出产出,是货币流通速度呈现上升的趋势,会造成通货紧缩,这两种结果都不利于经济的长期发展。

在中国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进,经济运行日益货币化,货币需求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本文通过对1990—2010年货币流通速度的实证回归分析,将对上述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关于中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国内学者研究主要有以下观点:中国货币流通速度呈现下降的趋势,孙健,辛然(2002)运用中国1980—2000年的数据,以GDP/M2为指标揭示了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减慢这一现象,并指出经济的货币化、中央银行货币过量的发行、银行的不良债权、制度性紧缩是中国货币流通速度减慢的主要原因。

李春红,袁卫(2002)分析了1980—2000年中国货币流通速度的波动趋势,结果表明中国货币流通速度在长期呈现下降的趋势,同时在短期又随经济周期而波动的特点。

刘士宁,徐长生(2003)运用1978—2000年的数据,根据费雪方程计算出1878年到2000年V0、V1、V2均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V2的下降趋势相对突出。

同时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得出结论,即影响中国货币流通速度不断下降的原因主要是货币化程度的加深,同时金融发达程度的提高会加速货币流速。

汪军红,李治国(2006)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产业结构变动才是影响中国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刘刚、尹涛(2011)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货币流动性与中国资产价格之间存在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

货币供给量货币流通速度和总产出

货币供给量货币流通速度和总产出

货币供给量、货币流通速度和总产出
1、价格总水平与货币供给量、货币流通速度和总产出的关系式MV=PT(费雪方程式),或:P=MV/T
M-------代表一定时期内货币的供给数量,
V-------代表
货币流通速度,
P-------代表价格总水平,
T-------代表各类商品的交易数量,P的值取决于M V 和T三个因素的相互关系,在这三个因素中,M是一个由模型之外的因素决定的,V在一定时期相对稳定,T的增
长也相对稳定,所以价格的变动主要取决于M 的变动。

2、运用微分方法推导,可以得出价格总水平的决定方程:
y
v
m-
+
=
π
π----代表价格总
水平变动率或通货膨胀率
m-----代表货币
供给量的变动率
v-----代表货币流通速度变动率
y-----代表GDP的变动率
3、价格总水平的变动与货币供给量、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成正比,而与总产出的变化成反比。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货币供给量
增长,价格总水平一般会趋于上升;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总产出增长,价格总水平一般会趋于下降;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货币流通速度加快,就会促使价格总水平上涨。

货币流通速度变动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及货币供求的影响

货币流通速度变动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及货币供求的影响

收稿日期:2010-01-06作者简介:李洁(1972-),女,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经济学博士。

货币流通速度变动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及货币供求的影响李 洁(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天津300071) 摘 要:作为货币经济学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货币流通速度连接了实体经济的产出和金融领域的货币,能够反映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

要客观、准确地把握中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规律,就需要从经济转型的角度,系统分析货币流通速度变化与货币供需之间的联系。

当前我国的货币政策应结合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进行微调,充分保持宏观经济稳定运行所必需的货币流动性,调整货币政策的力度和节奏,逐步增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关键词:货币流通速度;货币政策;有效性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007(2010)06-0015-05Abstract :Currency circulation speed connects the output of entity economy and currency of financial field.It can reflect the change of macro -economic environment.In order to objectively grasp the change rules of currency circu 2lation speed ,we should make a systematic analysi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anges of currency circulation speed and supply and demand.Currency policy in China should be connected to the changes of currency circulation speed ,and gradually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currency policy.K ey Words :Currency Circulation Speed ;Currency Policy ;Effectiveness一、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作为货币经济学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不仅涉及到货币需求以及货币供给政策的调整,而且能够反映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

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供应量的关系研究

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供应量的关系研究

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供应量的关系研究引言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供应量是经济学中重要的概念,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宏观经济的运行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货币流通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货币在经济体内的流动次数,而货币供应量则是指经济体中流通的货币总量。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理论和实证研究两个方面探讨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供应量之间的关系,并从实际经济中提取案例进行分析。

宏观经济理论分析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供应量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根据货币数量理论,货币流通速度(V)与货币供应量(M)之间的关系可以用经典方程MV=PY来表达,其中P是物价水平,Y是产出。

这一方程说明,货币供应量和货币流通速度的乘积等于物价水平和产出的乘积。

这意味着,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时,要么货币流通速度下降,要么物价水平和产出增加,或者两者兼具。

通货膨胀理论也支持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供应量之间的相关性。

根据著名的量价理论,如果货币供应量增加快于经济实际需要的增长,就会导致通货膨胀。

因此,如果货币流通速度不发生重大变化,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可能会引发通货膨胀。

实证研究分析除了理论分析,实证研究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供应量之间的关系。

一项研究利用计量经济学模型来估计货币供应量和货币流通速度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货币供应量和货币流通速度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即它们会相互调整以维持稳定。

这意味着,当货币供应过多或不足时,货币流通速度会相应调整以保持经济的稳定。

另一项实证研究使用了时间序列分析方法来研究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供应量之间的关系。

结果显示,在长期趋势下,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供应量呈现出负相关的关系。

也就是说,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时,货币流通速度往往下降,反之亦然。

这说明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可能会降低货币流通速度,从而影响经济的运行。

案例研究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供应量之间的关系,我们从实际经济中提取了一个案例进行分析。

在某国家,政府决定增加货币供应量以刺激经济增长。

1984以来中国的货币乘数和货币流通速度统计规律研究

1984以来中国的货币乘数和货币流通速度统计规律研究

1984以来中国的货币乘数和货币流通速度统计规律研究一、简介二、货币乘数及其影响因素三、货币流通速度及其影响因素四、中国货币乘数和货币流通速度的统计规律及分析五、未来展望标题一:货币乘数是什么自1984年起,中国实行了市场化改革和开放政策,货币供应量不断扩大。

货币乘数是指货币投入经济中所带动的金融机构贷款和存款的增长。

本文将介绍什么是货币乘数以及它的影响因素。

货币乘数的计算公式如下:货币乘数=1/存款准备金率标题二: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货币乘数的大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货币供给、储蓄率、金融基础设施等。

其中,货币供给是决定货币乘数大小的最主要因素。

货币供给的增加,将带动银行放贷,同时也增加了货币乘数。

储蓄率是影响货币乘数的第二个因素。

当储蓄率越高时,银行的存款利率就越高,使得银行吸收更多的存款。

因此,储蓄率越高,银行的储蓄越多,货币乘数也越大。

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如政策、经济环境、金融基础设施等,也会影响货币乘数大小。

标题三:货币流通速度是什么货币流通速度指在一定时间内,货币的交易频度和交易速度。

货币流通速度的快慢与消费者支付方式、经济社会活动的繁茂程度等有关。

货币流通速度的计算公式如下:货币流通速度=国内生产总值/货币供应量标题四: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因素货币流通速度的大小同样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货币供应、经济体制、生产和消费行为等因素。

货币供应和货币需求之间的关系是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主要因素。

当经济活动强劲时,货币需求相对增长,而货币供应减少,货币流通速度会加快。

反之亦然。

经济体制是另一个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因素。

市场化经济体制提高了货币流通速度,与计划经济体制相比。

生产和消费行为也是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因素。

消费者支付方式、税收和其余政策也会影响货币的流通速度。

标题五:中国货币乘数和货币流通速度的统计规律及分析自1984年以来,中国货币供应量不断扩大,货币乘数和流通速度也有所增加。

但是,在货币乘数和流通速度的增加之后,中国还面临了一系列的宏观经济问题。

货币流通速度宏观经济中的货币市场活跃度

货币流通速度宏观经济中的货币市场活跃度

货币流通速度宏观经济中的货币市场活跃度货币流通速度:宏观经济中的货币市场活跃度在宏观经济中,货币流通速度是衡量货币市场活跃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货币流通速度反映了货币在经济中的使用频率与速度,通常通过货币流通速度指标来加以衡量。

本文将重点探讨货币流通速度在宏观经济中的意义以及影响因素。

一、货币流通速度的概念及意义货币流通速度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货币在经济系统中的使用频率和速度。

它反映了货币的使用效率和货币市场的活跃程度。

货币流通速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经济的运行状况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

货币流通速度的增加可以推动经济的发展。

当货币流通速度提高时,同等数量的货币可以实现更高的交易额,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此外,货币流通速度的增加还可以提高货币的效用,增加货币的价值。

二、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因素1. 经济信心:经济信心的不稳定会影响货币的流通速度。

当经济信心低迷时,人们愿意持有更多的货币而不愿意进行投资和消费,从而降低了货币的流通速度。

2. 利率水平:利率是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利率较低时,借款成本下降,企业和个人更愿意借款进行投资和消费,货币的流通速度会相应提高。

3.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也非常重要。

货币政策的紧缩会导致利率上升,进而降低了货币的流通速度;而货币政策的宽松则相反。

4. 经济结构:不同的经济结构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也存在差异。

在发达国家,货币市场活跃度通常较高,因为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更加开放和多元化,货币的使用频率相对较高。

三、货币流通速度的测量方法货币流通速度的测量方法有两种常用指标:货币流通速度绝对值指标和货币流通速度相对值指标。

1. 货币流通速度绝对值指标是指某一时期内的货币总量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公式为:货币流通速度 = 货币供应量 / 国内生产总值2. 货币流通速度相对值指标是在货币供应量和国内生产总值不变的情况下,根据经济运行状况和货币市场活跃度的变化来计算。

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因素初探

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因素初探

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因素初探货币流通速度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一直是西方经济学家重点研究的内容,而其对于货币流通速度的研究也已经较为成熟,发展出了相对完善的理论体系。

本文从相关理论研究入手,分析了导致我国货币流通速度逐年递减的原因及其影响机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标签:货币流通速度影响因素分析影响机制对策建议一、货币流通速度研究的理论基础1.货币流通速度的概念。

货币流通速度是现代货币理论和货币政策实践中的一个重要变量,它影响着一国一段特定时期内有效总需求的大小,并通过对有效总需求的影响对货币政策的效果发生作用。

因此,货币流通速度是决定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力度和效果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讲,货币流通量可以看成是由货币当局控制的,货币当局发行货币和调整货币政策,可以有效的控制货币的流通总量。

而货币流通速度在相当程度上是货币当局所不能控制的,它是由交易和支付制度、人们遵守制度的程度、人们对未来情况预期、利率、信用的发达速度、运输与通讯条件及其他“与流通中货币量没有明显关系”的社会因素共同决定的。

2.货币流通速度的相关理论。

关于货币流通速度,有几种不同的理论假说:(1)费雪的古典货币数量论。

美国经济学家费雪在他1911年出版的《货币的购买力》一书中阐述了古典货币数量论,该理论以M代表流通中的货币量,V代表货币流通速度,T代表商品和劳务的交易量,P代表一般物价水平,得出了MV=PT=GDP的公式,该式称为交易方程式。

此式表明,货币数量乘以该年货币被使用的次数必定等于名义收入(国内生产总值)。

从该式可以看出,国内生产总值由货币供给量和货币流通速度两方面共同决定,M的下降可能被V的下降所抵消。

因此在以货币供给量的增减作为货币政策目标时,就需要了解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费雪认为,货币流通速度是由支付制度、个人习惯、技术发展状况以及人口密度等因素所决定的。

由于这些制度性因素在短期内是稳定的,在长期内的变动也极为缓慢,所以V在短期内是稳定的,可视为不变的常量。

中国货币供应量内生性

中国货币供应量内生性

2012年第1期下旬刊(总第469期)时 代 金 融Times FinanceNO.1,2012(CumulativetyNO.469)中国货币供应量内生性研究许也可(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四川 成都 611130)【摘要】中国央行选择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实现其货币政策目标,然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前提是:货币供给具有外生性,能够被中央银行所独立决定。

如果货币供给是内生的,那么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的主动控制将毫无意义。

本文在介绍外生货币供给理论和内生货币供给理论发展的基础上,探讨中国当前货币供应量的内生性问题,并试图以此来解释当前中国央行难以完全控制货币供应量,从而也难以真正实现其货币政策目标。

【关键词】 货币政策 货币供给 内生性 外生性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通常是围绕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四个目标来制定的。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中国央行选择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间目标,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促成上述目标的实现。

中国人民银行每年会公布其货币供应增长预期值作为其控制货币供应量的目标。

央行要控制货币供应量,首先必须确定货币供应量具有外生性,从而能被中央银行完全控制,否则的话央行的货币市场操作将不能使货币供应量趋向于其目标水平。

传统上一直认为中国的货币供应量是外生的,是能够被央行完全控制的,但实际上中国货币供给的性质究竟如何,还值得深入探究。

一、外生货币供给理论货币主义、凯恩斯主义等学派认为货币供给是由央行决定的外生变量,它决定于一国货币当局的货币政策,而并非是经济自身的运行。

凯恩斯则认为货币供给不受经济因素的制约,它的变化是受经济运行的影响的。

政府通过中央银行牢牢把握货币供给的控制权,根据政府的决策综合考虑经济形势的需要来人为地调控货币供应量。

通过对美国货币史的研究,弗里德曼以为决定货币供给的因素主要有两个:高能货币和货币乘数,这就是著名的货币供给决定模型。

他强调货币乘数取决于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以及公众所持有的通货。

金融理论第五章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

金融理论第五章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
众所周知: 市场货币量=通货+银行存款(Ms=C+D) 由此市场货币量当中的C完全由中央银行
控制,是纯粹的外生变量;存款货币由中央银 行、商业银行体系、企业、家庭等经济行为主 体共同决定,从货币供给角度看,它既是内生 变量又是外生变量。
1 hr t*ss
(四)从货币供给机制看货币供给的性质
二级银行体制下,货币供给量(Ms)等于基础货 币(B)与货币乘数(m)的乘积。
实物货币 金融货币
不兑现信用货 币
货币供给 内生变量 内生变量(私铸) 既是内生变量
的性质
外生变量(官铸) 也是外生变量
(二)不同经济体制下货币供给的性质
1.市场经济体制下货币的性质。 纯粹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货币供给是一种内 生变量,货币供给由经济体系自身决定。
2.计划经济体制下货币供给的性质。 我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时期,货币供给 是个纯粹的外生变量,对经济没有调节作 用,仅是流通手段,为消费资料提供流通 媒介。
2、共同点 (1)都可以用卡尔多模型来解释 (2)两种理论的内生性都是它们外生性的隐蔽
形式 3、不同点
五、两种理论的主要局限
六、内生货币理论的新表述及其政策意义(教P204)
1. MD(Y)= Ms (Y) = PQ 当V不变, W↑ 〉 A↑ D(Y)↑--- Dˊ(Y)(曲线右移)
第一,MS不变,只有将i1↑--- i2 ,抑制过多的MD 则MD(Y)↑= MSV= P ↑ Q ↓(垂直曲线)
Ms = f (货币当局) (曲线)
关键在于货币供给量是否是央行能够控制的独 立变量? 是否具有可控性?
3 .货币供给内外生性与货币的中性非中性
货币供给内外生性与货币的中性非中性的关 系:二者都是反映货币与经济的关系,只是因果 关系相反而已。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中国货币供应内生性

中国货币供应内生性

中国货币供应内生性、外生性分析一、研究意义在现代货币经济理论研究中,关于货币供给的决定过程存在着货币供给是由中央银行外生决定还是由经济主体的经济需求内生决定的理论分野,这一理论分野在货币政策理论研究中具有较强的政策含义。

对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而言这种政策含义表现得更为突出,也即货币供给的机制及其特性(内生的或是外生的)决定了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因此,研究货币供给的机制及其特性(内生的或是外生的)对研究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政策实践意义。

二、中国经济学界关于货币供给性质的讨论在中国,主张货币供给内生论的学者主要有张曙光、赵海宽、孙伯银、宁咏等。

孙伯银在《货币供给内生的逻辑》一书中,通过一系列分析最后得出的结论认为:中国“1997 年前货币供给:政治内生性为主”,“1997年后货币供给:转向市场内生性”。

“无论如何,货币供给都是内生性的。

”主张货币供给内外共生论的代表人物有黄达教授。

在《宏观调控与货币供给》一书中,黄达教授明确指出:货币供给模型是M=m*B。

由此可以看出,决定货币供给的是三个因素:C/D、R/D 与B。

C/D 是货币供给中通货与存款货币之比;R/D 是准备金存款这个在商业银行之间流通的货币与存款货币之比;B是基础货币。

这三个因素,在有的西方宏观经济学教材中,分别归之为私人行为、商业银行行为和中央银行行为。

事实上三方面的行为对这三个因素的作用是交叉的。

黄达教授认为货币供给由私人行为、商业银行行为和中央银行行为共同决定。

三、我国货币供给变量属性分析如果中央银行能够对货币供给进行有效地控制,货币供给就是外生变量;如果货币供给不是由中央银行决定,而是由经济体系中实际变量和微观主体的经济行为决定,货币供给就是内生变量。

由此可见,货币内生性、外生性争论的根本点在于中央银行能否控制货币供给。

对于我国货币供给变量属性的看法,我认同货币供给内外共生论的看法。

(一)外生性分析从表1中可以看出:M 0、M 1、M 2的增长率在1992年至1994年明显升高,其中M 0在1992、1993年增长率均高达35%左右,这不是偶然的纯经济因素所造成的,而是受到了1992年邓小平南巡、新一轮经济建设高潮的影响。

【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的实证分析】货币流通速度变化

【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的实证分析】货币流通速度变化

【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的实证分析】货币流通速度变化内容摘要:货币流通速度是经济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根据费雪方程式,货币流通速度决定货币流量,从而决定收入;本文利用1978-xx年的年度数据对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时间趋势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出货币流通速度发展趋势在长期上呈“U”型状态,而且货币流通速度经过一段时间的下降后会逐步回升的结论。

同时对我国狭义、广义的货币流通速度的阶段性波动进行了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货币流通速度货币政策货币流通速度是货币经济学的一个关键概念,货币流通速度本身的变化,一方面是宏观经济、金融环境变化的结果,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经济、金融中的诸多问题。

就我国而言,改革开放以前的货币流通速度是相当稳定的,中国人民银行也曾总结出1:8的货币投放比率。

而货币流通速度的持续下降,成为转型期我国经济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

因此,深入探讨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阶段性变化特征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货币流通速度的概念和内涵对于货币流通速度的定义,理论界有不同的观点,其中以货币的交易流通速度和收入流通速度应用最为广泛。

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提出了著名的费雪交易方程式:MV=PY (其中,Y代表总产出或者说总收入,其它字母同前)。

从该方程可以得出货币的收入流通速度V=PY/M。

中央银行为了便于进行宏观经济运行监测和货币政策操作,以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方便程度作为标准,对货币划分层次。

其粗略的分类为:M0=流通中的现金;M1=M0+活期存款;M2=M1+准货币(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因此,货币的收入流通速度可以进一步分解为现金M0的收入流通速度、狭义货币M1的收入流通速度和广义货币M2的收入流通速度。

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测算实践中,计算货币流通速度一般根据货币数量论,笔者重点运用的货币流通速度是货币的收入流通速度,利用费雪方程式:MV=PY 进行测算,即V=PY/M。

电大金融基础形考三、四

电大金融基础形考三、四

形考任务三一、名词解释1.回购协议:指的是在出售证券的同时,与证券的购买商签订协议,约定在一定期限后按原定价格或约定价格购回所卖证券,从而获得及时可用资金的一种交易行为。

从本质上说,回购协议是一种抵押贷款,其抵押品是证券2.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由商业银行发行的具有固定面额、固定期限、可以流通转让的大额存款凭证。

3.系统性风险:是指全局性的共同因素引起的投资者收益的不确定性,或投资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4.市盈率是指每股市价与每股盈利的比率。

计算公式为:市盈率=每股市价/每股盈利5.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是在特定时期政府为解决银行业不良资产,由政府出资专门收购和集中处置银行业不良资产的机构。

6.信托投资公司是以受托人身份专门从事信托业务的金融机构,其基本职能是接受客户委托,代客户管理、经营、处置财产。

7.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为协调国际间的货币政策和金融关系,加强货币合作而建立的国际性金融机构。

8.国际清算银行促进各国中央银行之间的合作并为国际金融业务提供新的便利,促进国际金融稳定。

9.表外业务:指商业银行所从事的、按照通行的会计准则不记入资产负债表内、不会形成银行现实的资产或负债但却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的业务10.市场风险是指未来市场价格(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实现其既定目标的不利影响。

二、思考题1,证券投资基金的特点是什么?ETF,LOF,FOF分别是什么?答:证券投资基金是由专家运作,管理并专门投资于证券市场的基金。

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间接的证券投资方式。

证券投资基金具有投资小、费用低的优点。

证券投资基金具有组合投资、分散风险的好处。

证券投资基金流动性强。

ETF即交易指数开放基金LOF是中国首创的一种基金类型FOF基金是一种投资基金的基金,2,如何计算基金单位净值?基金单位净值和基金业绩的关系是什么?如何计算开放式基金的认购份额、申购份额和赎回份额? 答:基金单位净值计算方法:每份基金单位的净值=(基金的总资产-总负债)/基金的单位份额总数基金净值与基金业绩的关系是直接的,净值高说明基金的业绩好基金单位净值即每份基金单位的净资产价值,等于基金的总资产减去总负债后的余额再除以基金全部发行的单位份额总数基金业绩则是指的基金的收益的好坏,直接给投资者带来利润的收益1、认购计算公式:认购费用=认购金额*认购费率净认购金额=认购金额-认购费用+认购日到基金成立日的利息认购份额=净认购金额/1.002、基金申购计算公式:申购费用=申购金额*申购费率净申购金额=申购金额-申购费用申购份额=净申购金额/申请日基金单位净值3、基金赎回计算公式:赎回费=赎回份额*赎回当日基金单位净值*赎回费率赎回金额=赎回份额*赎回当日基金单位净值-赎回费3,目前我国的金融管理机构有哪几家?各自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答:我国现行金融监管机构主要包括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银监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保监会),这四家机构主要负责制定和执行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对金融体系进行监督管理。

总需求结构、内生性货币供给与中国货币化水平

总需求结构、内生性货币供给与中国货币化水平
不良资产论认为中国的银行存在大量不良资 产, 这些不良资产缺乏被消化的通道, 停留在经 济当中, 并且抑制了 GDP 增速, 从而导致货币 化水平 上 升。 如 张 曙 光 和 张 平[12] 的 研 究 表 明, 中国银行的贷款结构失衡, 绝大部分贷款都投向 了效益较差的国有企业, 那些效益高的非国有企 业却难以获得贷款, 于是银行贷出的资金很多难 以收回而形成不良资产, 停留在银行体系中, 推 高了货币化水平。 余永定[13] 认为许多有政策扶 持的企业往往能够很容易获得银行贷款, 因而便
国内 关 于 M2 / GDP 偏 高 成 因 的 分 析 很 多, 本文归纳为: 货币化论、 经济虚拟化论、 金融资 产结构单一化论、 不良资产论和经济体制论。
货币化论认为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中国的发 展, 经济中对货币的需求逐年增长, 从而造成了 M2 的增加。 如秦朵[6] 认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GDP 中很大一部分产品的交换是不需要货币的, 但在引入市场经济体制后, 显然这一部分产品的 交换需要通过货币, 从而导致货币化水平上升。 黄昌利和任若恩[7] 认为社会群众对现金偏好程 度降低, 反映在指标上就是通货比率的下降, 进 而推动了货币乘数的提高, 导致货币供给量上 升。 货币化论能够较好地解释早期货币化水平的 上升, 但随着情况的转变, 货币化论逐渐对货币 化水平的持续走高解释乏力。
摇 摇 一、 问题的提出 早在 20 世纪 60 年代, Goldsmith[1] 认为各国
的通货与国民财富的比例在长期遵循着一条倒 U 型的路径: 先上升, 再趋于平缓, 最后趋于下降 ( 倒 U 型假说) 。 Mckinnon[2] 认为 M2 / GDP 指标 表示的是经济体内所有交易量中以货币为中介的 交易所占的比重, 该比重越高, 那么这个经济体 的货币化程度就越深。 Demetriades 和 Hussein[3] 通过实证研究得出 M2 / GDP 在一定范围内的增 加显著推动了一国经济发展的结论, 并探讨了经 济 发 展 与 金 融 之 间 的 相 互 关 联。 Polster 和 Huang[4] 认为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中国 M2 / GDP 的上涨主要是因为借贷的扩张以及资本的低效率 利用。 Bottlers[5] 认为中国 M2 / GDP 已位居世界 首位, 但中国的资本市场很不完善, 投资渠道 狭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货币供给内生性与货币流通速度2011-11-16摘要:本文基于后凯恩斯主义的内生货币供给理论,对1985年以来我国货币供给和货币流通速度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生成机制,认为货币内生性造成的供给量过度增加是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一个原因。

文章用VAR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央行对商业银行再贷款和外汇占款增加是使得货币供给量内生增加进而使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原因,从政策层面上应该改革汇率制度和信贷投放制度,使得货币经济能够协调发展。

关键词:货币流通速度,内生货币,后凯恩斯主义一、引言过去几年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加大了金融对经济的支持作用,2009年全年新增贷款接近9.6万亿元,截至2009年年末,狭义货币供应量(M1)和广义货币供应量(M2)分别增长32.4%和27.7%,比金融危机最严重时分别提高23.3和9.9个百分点。

我国的货币供给量从1985年以来一路攀升,广义货币量从1985年的4146.3亿元到2009年的335353亿元,增长了将近80倍,但与此相反,货币流通速度却呈下降趋势,从1985年1.74下降到2009年的0.55,如图1所示:图1 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供给量变动趋势图资料来源:根据各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整理货币流通速度在中国持续下降与货币供给量增加,国内有很多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

杜子芳(2005)认为货币供应量(M2)过大的主要原因是货币的沉淀率在现阶段维持较高水平,将货币供应量过大归咎于货币流通速度下降不合适。

孙健、辛然(2002)认为经济的货币化、中央银行货币的过量发行、银行的不良债权和制度性紧缩是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减慢的原因。

易纲(1996)认为在转轨过程中,由于体制原因产生超额货币需求,从而导致货币流通速度下降。

唐兴国、徐剑刚(2006)认为,外资流入使货币当局的对外资产迅速增加,造成潜在的货币供给压力,使货币流通速度下降。

总的来看,国内学者认为货币供给对货币流通速度有很大影响,但分析好像侧重于经验和理论层面,没有深入到货币供给内部去细分影响因素,本文从货币供给内生性角度对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进而分析货币供给与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关系。

二、货币供给与货币流通速度的理论模型根据货币数量方程MV=PY,分解变量我们得到:lnM+lnV=lnP+lnY,取微分后得到:公式(1)中,V表示货币流通速度,在本文中指广义货币流通速度;M用M2替代,表示全部的货币供应量;Y表示名义收入;P代表价格水平。

如果把公式简化,可以写成:ΔM%+ΔV%=ΔP%+ΔY%。

用名义GDP的增长率来表示收入增长率,价格的变化率也就是通货膨胀率,上面的公式变形得到: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率=通货膨胀率+经济增长率-货币增长率(2)从这个关系式中,货币增长率和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是反相关的。

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率如图2所示:图2 VM2增长率资料来源:根据各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计算整理由图2可见,除了个别年份外,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率均为负,说明我国的货币增长率在1985年后一直高于通货膨胀率与经济增长率之和,货币供给过多,超过了经济发展的需要,使得大量货币沉淀下来,这是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一个原因。

那么,我国的货币增长率为什么持续上升呢?这种上升源于货币供给的内生性。

内生性认为货币供给不是由货币当局决定并能为货币当局完全控制的,而是由经济体系中的实际经济变量和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内生决定的。

近年来对货币供给内生性理论作出贡献的是后凯恩斯主义者,他们将中央银行的行为纳入到货币供给内生性的研究范围之中,认为中央银行是被动地适应商业银行的货币需求而无法做出数量上的限制。

在后凯恩斯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卡尔多看来,货币供给是由货币需求决定的,而不是由货币当局决定的。

央行决定的是利率,通过确定的利息率,影响投资与产出,进而影响货币需求,货币需求又决定了货币供给。

随着金融市场的开放及金融业的演变,信用和货币创造已不仅仅属于商业银行,中央银行在各种压力下,其对商业银行的贷款失去了作为“最后贷款人”的原意,而且金融市场的开放使得外国的货币能够自由出入国内的金融市场,所以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变得越来越明显。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我国货币供给的构成。

货币供给量从理论上等于货币乘数乘以基础货币,即M=mH,我们暂且不看货币乘数,我们对基础货币进行详细的分析。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表1 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2009)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publish/html/2009s04.htm根据“资产=负债”,有基础货币方程式:基础货币(RM)=FA+CG+CD+CF+CN+OA-BI-FL-DG-OC-OL=(FA-FL)+(CG-DG)+(CD+CF)+(CN+OA-BI-OC-OL)。

(3)由此可见,基础货币由国外净资产(FA-FL)、对政府净债权(CG-DG)、对金融机构债权(CD+CF)和其他资产净额(CN+OA-BI-OC-OL)组成。

在这些分类项中,我认为国外资产净额和对金融机构债权是体现货币供给内生性的主要两个因素。

一方面,对金融机构的债权也就是央行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公司的贷款,这可以鲜明地体现内生性,因为央行的贷款恰恰反映的是贷款投放的“倒逼机制”,即贷款需求增加导致货币供给增加的过程。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开放程度不断加大,外资流动对我国货币供给的影响在日益加大。

我国出现所谓“双顺差”的局面,外汇储备不断增多,外汇占款成为我国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成为人民币供给内生性不断深化的重要来源。

虽然货币供给内生性的理论有种种的不完善性,但我们可以看出货币内生性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由央行对金融机构的债权和外汇占款导致的货币内生供给使得货币量超过了最初的预期,使得货币过度发行,而货币流通速度调节货币供给和需求,因而出现了下降的趋势。

前面的理论分析可以用如下的逻辑结构图表示:图3 理论逻辑图为了更准确的体现商业银行对央行贷款的“倒逼机制”,对金融机构的债权我们用央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LB)来替代,它和国外资产净额(FS)与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趋势图如下所示:图4 货币流通速度和再贷款、外汇占款的变化趋势图资料来源:根据各年《中国金融年鉴》和央行网站数据整理如图所示:再贷款和外汇占款和货币流通速度基本是反向的变动轨迹,其中再贷款有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上升的年份更多,而外汇占款则是不断上升,特别是到2000年后有一个加速上升的过程。

因此,我们有理由判断外汇占款和再贷款导致的货币供给增加可以解释货币流通速度下降。

下面我们可以从实证角度进行分析。

建立回归估计式为:Vm2t =α+α1LBt+α2FSt+εt(4)根据前面的分析,我们猜测α1<0,α2<0,也就是说从计量角度讲,再贷款和外汇占款增加会降低货币流通速度。

下面我们通过计量方法来检验。

三、实证分析与理论解释(一)数据来源和变量处理由于中国人民银行是在1984年由国家决定开始专门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我们使用1985到2009年的数据,货币流通速度根据用每年的GDP和M2的比值计算,数据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和《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tatistics》;外汇占款和再贷款1999年以后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网站统计资料,1999年前来自于各年《中国金融年鉴》。

从图5中可以看出,VM2和FS都有明显的线性趋势,为了消除多重共线性,我们对这两个变量都取了对数,用LNV和LNFS表示,而LB因为是抛物线形状,就没有取对数。

(二)单位根检验最小二乘法要求变量的平稳性,因而用ADF方法来做检验,如下表所示,LNV、LNFS和LB在差分前是非平稳的,差分后变平稳。

因此不能对LNV、LNFS和LB 直接进行OLS估计。

表2 各变量的ADF检验结果注:D表示对变量进行了一阶差分,检验类型(C.T.K)分别表示单位根检验方程包括常数项、时间趋势项和滞后阶数。

*表示在10%显著水平上显著,**表示在5%显著水平上显著。

(三)估计方法选取对于一阶单整的变量LNV、LNFS和LB,它们可能存在协整关系,根据Johansen 的协整分析方法,可以通过构造向量自回归(VAR)模型,进而通过向量误差修整(VEC)模型来估计相应的协整关系。

(四)协整检验1.滞后期选择和平稳性检验经过检验我们发现,滞后期为1的时候,AVI和SC的值最小,所以选择1期为最佳滞后值,即,选用VAR(1)模型,从特征根来看,根都小于1,表明该模型是平稳的。

2.协整关系检验与协整向量估计本文采用JOHANSEN检验方法,如表3所示:表3 协整检验结果注:*表示在5%的显著水平下拒绝原假设。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模型中三个变量间存在着一个协整关系,正规化后,我们可以得到下面的长期关系式。

LNV=-3.34E-0.6LNLB-0.14LNFS-1.02 (5)(0.62)(14)(11.33)从上面式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再贷款和外汇占款与货币流通速度负相关,但再贷款变量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再贷款对货币流通速度影响不大。

3.VEC模型在估计得到协整向量的基础上,可以将VAR模型转化为VEC模型,分析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短期因素,得到流通速度的ECM,即动态的公式:DLNVt =-0.1ECMt-1(6)(-5.66)因为VAR模型是一阶的,所以VEC模型没有差分项,从式子中看出,误差修正项的符号为负而且显著,说明货币流通速度在短期具有较好的向长期均衡水平调整的动态调节机制。

(五)脉冲检验前面的研究分别描述了货币流通速度在长期和短期内与相关经济变量之间的联系,但是,各经济变量变动对速度的影响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流通速度函数无法体现相关经济变量变动影响流通速度的动态过程或者路径。

因此,下图通过脉冲响应考察相关经济变量随机变动影响流通速度的动态过程。

图5 LNV对系统分量一个标准差信息冲击的响应从图5中,我们看到,LNV对自身冲击正的且呈不断下降的趋势,对LNLB 和LNFS的冲击是先下降,后趋于平缓,但都是负的响应,这和前面的分析结果是一致的。

(六)方差分解脉冲响应函数描述的是VAR模型中的一个内生变量的冲击给其他内生变量所带来的影响。

而我们要评价不同内生变量冲击的重要性,则通过方差分析。

图6 再贷款、外汇占款和对货币流通速度的贡献度图6中显示外汇占款对货币流通速度的贡献度要比再贷款的贡献度要大,说明对我国来讲,外汇占款是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主要因素。

(七)对实证结果的分析从实证结果来看,我们可以看出,从长期来讲,对商业银行再贷款和外汇占款的增加会降低货币流通速度,但再贷款的影响不明显,外汇占款的贡献度要大于再贷款的影响。

这是和我国的金融业发展及货币体制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