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菜制作导学案(答案版)
生物选修一专题 泡菜导学案
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导学案)编者:郑州九中高二生物备课组使用时间:2014 年3月5日班级:小组:学生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课题3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学习目标:通过阅读教材P9---10能阐述泡菜的制作原理和实验设计尝试自己动手制作泡菜重点:制作泡菜的原理和实验设计一、自学梳理阅读教材P9---10回答并解决下列问题:1.泡菜的制作离不开___________,这是一种________(结构)细菌,在______条件___________下,将葡萄糖分解为__________。
2.乳酸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肠道内。
3.常见的乳酸菌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种,其中用于生产酸奶的是___________。
4.亚硝酸盐为色状,易,在食品生产中用作。
5.我国卫生标准规定,亚硝酸盐的残留量在肉制品中不得超过____ mg/kg 。
酱腌菜中不超过_mg/kg ,而婴儿奶粉中不得超过mg/kg。
6.当人体摄入亚硝酸盐总量达到___g会引起中毒,当摄入总量达到___g会引起死亡。
7. 膳食中的绝大部分亚硝酸盐在人体内以________的形式随____排除。
体内的亚硝酸盐在特定条件下才会转变成致癌物质,对动物具有____ 作用和_____作用。
二、自学检测1. 发酵是利用微生物生产有用代谢产物的一种生产方式,通常说的乳酸菌发酵是()A固体发酵 B 氨基酸发酵 C 厌氧发酵 D需氧发酵2. 要使泡菜制作成功最主要的条件是()A缺氧环境 B 有氧环境C 加盐 D加香辛料3.日常生活中,长时间存放的剩菜一般不可食用,其原因是剩菜中有()A 食盐B亚硝酸盐 C亚硝胺 D无营养4.有关膳食中的亚硝酸盐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A 膳食中的亚硝酸盐在人体内会随尿液全部排出B 亚硝酸盐在人体内积累有致癌作用C 亚硝酸盐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会转变成致癌物质D 亚硝酸盐对人体健康不会有任何影响三、合作探究泡菜制作的实验流程:1.泡菜盐水是按照清水与盐质量比为,配制并经形成的。
1.3泡菜的制作导学案
班级组号使用:2018.1.10课题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学案【复习目标】1.制作泡菜、泡菜制作流程中防止杂菌污染2.尝试用比色法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3.讨论与亚硝酸盐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
【自主学习】一、基础知识活动1:阅读“乳酸菌发酵”回答下列问题:1.制作泡菜所用微生物是,其代谢类型是型。
在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为。
反应式为:2. 分布:分布广泛,、土壤、植物、人或动物的等均有分布。
3.常见的乳酸菌有和,生产酸奶的是。
4.亚硝酸盐为,易溶于,在食品生产中用作。
一般不会危害人体健康,但当人体摄入硝酸盐总量达 g时,会引起中毒;在特定的条件下,如、和的作用下,会转变成致癌物质——亚硝胺,亚硝胺对动物有致畸和致突变作用。
5.测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是【思考1】含抗生素牛奶不能生产酸奶的原因是。
活动2:阅读“亚硝酸盐”,回答下列问题:1.物理性质: 粉末、易溶于。
2.应用:在食品生产中常用作食品3.分布:自然界中分布广泛。
据统计,亚硝酸盐在蔬菜中的平均含量约为,咸菜中平均含量在以上,而豆粉中的平均含量可达4.对人体的影响:膳食中的亚硝酸盐一般不危害人体健康,当人体摄入总量达时,会引起中毒;当摄入总量达时,会引起死亡5.我国卫生标准:亚硝酸盐残留量在肉制品中不得超过,酱腌菜中不超过,婴儿奶粉中不得超过。
6.代谢:绝大多数亚硝酸盐随排出,但在特定条件下,即适宜的和一定的作用,会转变成致癌物质---二、实验设计活动3:实验流程:填写流程图。
【思考2】在哪些操作过程中会感染乳酸菌?活动4:泡菜腌制过程1.泡菜坛的选择(1)应选用火候好、 、无砂眼、坛沿深、 好的泡菜坛(2)检查时可将坛口 压入水中,看坛有无 现象2.腌制:(1)过程:将清水和盐以 的质量比例配制盐水。
将盐水 后备用。
将蔬菜装至 时加入香辛料,装至 时,加入盐水,要使盐水 ,盖好坛盖。
将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以保证坛的 环境。
发酵时间受到 影响。
高中生物2.2制作泡菜教案(选修1)
泡菜的历史和功效《三国史记》记载,神文王于683年娶王妃时下令准备的聘礼中包括酱油、大酱、酱汁类等食品,说明发酵食品当时已非常普及。
即,泡菜类早已从3000年前开始在中国以(菹)为名出现,三国时代传至我国,经过统一新罗时代、高丽时代,其制作方法不断改变。
在当时,泡菜可能是以萝卜为主原料的泡萝卜、咸菜、酱菜为主。
据估计,今天的以整稞白菜和辣椒面为主原料的泡菜类是随着朝鲜时代中期以后白菜和辣椒传到我国时开始普及的。
1. 泡菜随着发酵,产生抗菌作用。
有害菌的作用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乳酸菌的作用下得到抑制,且在随着发酵的成熟产生酸味的乳酸菌,不仅使泡菜更具美味,还能抑制肠内的其他菌,防止不正常的发酵,抑制病菌。
2. 另外,泡菜还能预防过分摄取肉类或酸性食品时,因血液的酸性化导致的酸中毒。
在泡菜中使用的主材料均含有许多水分。
因此,营养素的成分显得比较少,但乳酸菌具有抑制肠内有害菌的繁殖,净化肠胃的作用。
3. 泡菜还有助于成人病的预防,对肥胖、高血压、糖尿病、消化系统癌症的预防也有效果。
4. 此外泡菜类因蔬菜类的液汁和食盐等的复合作而有净化胃肠的作用。
泡菜促进胃肠内的蛋白质分解酶-胃蛋白酶的分泌,并使肠内微生物的分布趋于正常化。
高二生物制作泡菜导学案使用时间:编制人:一、学习目标: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菌发酵的原理,乳酸菌发酵与细胞呼吸的联系二、知识构成:1.乳酸细菌的含义是,只有在条件下才能进行乳酸发酵。
常见的乳酸细菌在分类学上多属于。
2、(1)泡菜盐水是按照清水与盐质量比为配制并经形成的。
(2)将蔬菜装入泡菜坛时,再往泡坛内徐徐注入盐水,使盐水,盖好坛盖。
(3)为保证坛内乳酸菌发酵所需无氧环境需在坛盖边缘的水槽中,在发酵过程中要注意经常。
3.在制作泡菜的过程中,乳酸细菌产生等物质,这些物质相互作用,在形成许多带有香味的物质同时,乳酸菌还有作用。
4.制作泡菜的过程是。
5.制作泡菜液的关键是,包括,佐料有,起作用。
高中生物 1.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生物 1.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预习案学习目标11、尝试制作泡菜。
2、尝试用比色法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
3、讨论与此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
自主梳理11、乳酸菌发酵:(1)泡菜制作的菌种________。
①分布:广泛,空气、土壤、植物体表、人或动物的肠道内都有分布。
②代谢类型:________。
③常见种类:乳酸链球菌和________,其中________常用于生产酸奶。
(2)泡菜制作原理:在________条件下,乳酸菌将________分解为乳酸。
2、亚硝酸盐:(1)物理性质:________粉末,易溶于________。
(2)应用:在食品生产中用作________。
(3)直接危害:当人体摄入总量达0、3〜0、5 g时,会引起中毒;当摄入总量达________时,会引起死亡。
(4)间接危害:膳食中的绝大部分亚硝酸盐在人体内随尿排出,但在特定条件下,会转变成致癌物________。
(5)我国卫生标准:亚硝酸盐的残留量在________中不得超过30 mg/kg,________中不超过20 mg/kg,而婴儿奶粉中不得超过2 mg/kg。
3、泡菜的制作:(1)制作流程:原料加工⇒新鲜蔬菜修整、洗涤、晾晒、切分成条状或片状↓盐水配制⇒清水:盐=________,煮沸冷却↓装坛⇒蔬菜入坛,添加调味料,注入________,盖好坛盖,槽中注满水↓(2)注意事项。
①泡菜坛的选择标准:火候好、无裂纹、无砂眼、坛沿深、盖子吻合好,否则容易引起蔬菜腐烂。
②腌制的条件:控制腌制的时间、温度和________。
4、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1)原理:在________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________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________色染料,可通过________大致估算其含量。
(2)实验方法:________法。
通过将待测溶液和试剂反应后的样品与标准显色液作比较,得出待测溶液的亚硝酸盐含量。
【人教版】选修1生物:1.3《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 精品导学案
专题1课题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一乳酸菌1.代谢类型为异养厌氧型,在情况下,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2.常见种类:和3.分布:分布广泛,、土壤、植物、人或动物的内等均有分布。
4.应用:常用于生产二亚硝酸盐1.物理性质粉末、易溶于。
2.应用在食品生产中常用作食品3.分布自然界中分布广泛。
据统计,亚硝酸盐在蔬菜中的平均含量约为,咸菜中平均含量在以上,而豆粉中的平均含量可达4.对人体的影响膳食中的亚硝酸盐一般不危害人体健康,当人体摄入总量达时,会引起中毒;当摄入总量达时,会引起死亡5.我国卫生标准亚硝酸盐残留量在肉制品中不得超过,酱腌菜中不超过,婴儿奶粉中不得超过。
6.代谢绝大多数亚硝酸盐随排出,但在特定条件下,即适宜的和一定的作用,会转变成致癌物质---三泡菜腌制过程1.泡菜坛的选择(1)应选用火候好、无砂眼、、坛沿深、好的泡菜坛(2)检查时可将坛口压入水中,看坛内有无现象2.腌制(1)过程:将清水和盐以的质量比例配制盐水。
将盐水后备用。
将蔬菜装至时加入香辛料,装至时,加入盐水,要使盐水盖好坛盖。
将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以保证坛内的环境(2)条件:控制腌制的时间、温度和食盐的用量。
温度、食盐用量不足,腌制时间,容易造成细胞大量繁殖,含量增加四亚硝酸盐的测定1.原理(1)在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色染料。
(2)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进行比较,可以大致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2.测定步骤配制溶液→→制备样品处理液→思考:亚硝酸盐可转化成致癌物质,为什么在食品生产中还可作为添加剂?教学反思在新课改的形式下,如何激发教师的教研热情,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和学校整体的教研实效,是摆在每一个学校面前的一项重要的“校本工程”。
所以在学习上级的精神下,本期个人的研修经历如下:1.自主学习:我积极参加网课和网上直播课程.认真完成网课要求的各项工作.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阶段和自身面临的专业发展问题,自主选择和确定学习书目和学习内容,认真阅读,记好读书笔记;学校每学期要向教师推荐学习书目或文章,组织教师在自学的基础上开展交流研讨,分享提高。
答案泡菜导学案(最新整理)
1.3《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教学案【教学目标】12.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及测定【基础知识导学】一、阅读课本(P9)“乳酸菌发酵”完成下列问题:1、乳酸菌的特征:乳酸菌的异化作用方式 异养 ;同化作用方式 厌氧 ;将葡萄糖分解为 乳酸2、种类:常见乳酸菌有 乳酸链球菌 和 乳酸杆菌 两种。
生产酸奶常用 乳酸杆菌3、分布:广泛分布于 空气、土壤、植物体表、人或动物的肠道内二、阅读课本(P9)“亚硝酸盐”完成下列问题:1、亚硝酸盐为 白 色粉末,易溶于 水 ,在食品加工中用作 添加 剂。
2、膳食中的亚硝酸盐一般不会危害人体健康,但是当人体亚硝酸盐的总量达到 0.3—0.5g 时,会导致人体中毒,达到 3g 时,会导致死亡。
3、亚硝酸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在 一定的微生物 作用下,形成一种强烈的致癌物质 亚硝胺二、阅读课本(P10--11)“实验设计”完成下列问题:1、画出实验流程图2、泡菜的制作(1)将新鲜蔬菜预先处理成条状或片状(2)泡菜盐水按清水和盐为 4:1 质量比配制煮沸冷却备用(3)预处理的新鲜蔬菜装至半坛时让如佐料,并继续装至八成满(4)倒入配制好的盐水,使盐水 没过全部菜料(5)盖上泡菜坛盖子,并 注满坛盖边缘的水槽中的水 密封发酵。
发酵时间受到 温度 影响3、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在 盐酸酸化 条件下,亚硝酸盐与 对氨基苯磺酸 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 N-1-奈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显色液目测比较,估算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
4、发酵操作:不合格的泡菜坛容易引起蔬菜腐烂。
腌制时要控制腌制的时间、温度和食盐的用量。
【探究案】1、为什么含有抗生素的牛奶不能发酵成酸奶答:酸奶的制作依靠的是乳酸菌的发酵作用。
抗生素能够杀死或抑制乳酸菌的生长,因此含有抗生素的牛奶不能发酵成酸奶。
2、为什么日常生活中要多吃新鲜蔬菜,不宜多吃腌制蔬菜?答:有些蔬菜,如小白菜和萝卜等,含有丰富的硝酸盐。
烹饪与营养《泡菜的制作》(一等奖创新教案)-九年级劳动通用版
烹饪与营养《泡菜的制作》(一等奖创新教案)-九年级劳动通用版烹饪与营养《泡菜的制作》(教案)九年级劳动通用版劳动教学设计背景:在劳动教育被提为教育目标的今天,让学生积极参与劳动,参与生活已经是必不可少的一课。
所以,利用劳动教育课,带领同学们一起制作泡菜。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践,亲自动手制作泡菜。
体会劳动的快乐,学会珍惜劳动成果。
多学一点生活技能。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认识各种工具,蔬菜,记住做泡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
难点:切菜,注意用刀技巧。
教学过程:材料准备:1.泡菜坛子一个2.辣椒一斤,萝卜:两斤3.盐,花椒,还可以准备红糖,五香,八角等具体步骤:1.将泡菜坛子洗净并晾干2.用剪刀剪掉辣椒柄(注意不要全部剪完,留一小截)。
3.用菜刀切掉萝卜蒂,再将萝卜切块(可根据个人喜好切块,小心使用菜刀)4.将切好的萝卜和去柄的辣椒装入盆中清洗5.然后将洗好的萝卜和辣椒装入筛子晾干6. 提前准备好老酸水,并倒入泡菜坛中。
7.然后将晾干的萝卜和辣椒以及花椒和盐倒入罐中(蔬菜:盐=5:1的比例)8.在所有食材都装罐后,用干净的手搅拌坛中的食物,使其充分混合。
9.在完成以上的全部操作后,还差一步了——将坛子的内盖盖上,并且在坛子外沿部位加水,盖上外盖,这样就可以静静等待泡菜泡好啦!这样一罐美味的泡菜就大功告成了!10.注意事项:(1)在剪辣椒的时候不能将辣椒的柄全部剪掉,这样会影响泡菜的制作(2)做泡菜用的泡菜水一定要干净,不能有油或其他任何腥味,否则不仅会影响泡菜的口感,甚至会造成泡菜制作不成功!五、课后作业:1.自己回家做泡菜2.可以查资料,学习更多泡菜制作3.可以尝试自己创新其他泡菜口味。
六、教学反思:让更多学生参与,是一个难题。
时间与场地有限。
设计出更多的劳动课程,是一个挑战。
(完整版)选修1_专题1_课题3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导学案及答案
怎样形成的?
当堂检测
1、很多东北人冬季喜欢腌制酸菜,在腌制初期,将菜坛子加满水密封,其
原因是( )
A.防止水分蒸发
B.防止菜叶萎蔫
C.防止产生的乳酸挥发
D.有利于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发酵
2、下图为泡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曲线,正确的是( C )
3、某人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因操作不当泡菜腐烂。下列原因中正确的是(
B. 按照清水与盐的质量 5:1 的比例配制盐水
C. 盐水入坛前要煮沸冷却,以防污染
D. 在坛盖边沿的水槽中要注满水,以保证坛内的无氧环境
7、以下不属于发酵的是
A、利用需氧型青霉菌生产青霉素 B、缺氧时人的组织细胞产生乳酸
C、利用酵母菌的无氧呼吸获得酒精 D、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
8.夏天,煮沸过的肉汤很快就会腐烂变质,主要原因是
th 制作泡菜所用微生物是 in 条件下,将糖分解为 s 。
ing 常见的乳酸菌有 th 。
,其和
,生产酸奶的是
ll (二)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
nd A 亚硝酸盐在食品生产中常用作
剂。
a 国家规定肉制品中不超过
,酱腌菜中不超过
,婴儿奶
e 粉中不超过
。
tim 亚硝酸盐被吸收后随
中,再取另一支
②在各管中分别加入 2.0mL 对氨基苯磺酸溶液混匀,静置 3-5min 后,各加
第 2 页(共 6 页)
and S 入 1.0mL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溶液添加蒸馏水,使各比色管中总体积为 g 50mL,混匀,观察颜色梯度变化。 in (3)制备样品处理液:
th 称取 0.4kg 泡菜,用榨法机粉碎,过滤后得到大约 200mL 汁液
至
课题2、3:腐乳的制作+泡菜制作导学案
课题2:腐乳的制作导学案(课时1)高二备课组一:腐乳制作的原理1:毛霉等微生物能产生蛋白酶和脂肪酶,作用如下:(1):蛋白质—————→小分子的多肽+氨基酸(2):脂肪—————→甘油+脂肪酸2:毛霉的代谢类型:。
是一种常常分布于上的丝状真菌,属于生物。
二:腐乳的制作流程(阅读教材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让豆腐上长出毛霉自然条件下毛霉来自空气中的;现代的腐乳生产是在严格的条件下,将优良毛霉菌种直接接种在豆腐上,这样可以避免,保证。
2:加盐腌制(1):方法:逐层加盐、随着层数加高而增加盐量,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2):目的:①:。
②:。
3:加卤汤装瓶卤汤中加入酒的作用:。
卤汤卤汤中加入香辛料的作用:。
4:密封腌制:用酒精灯对瓶口灭菌后密封三: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1):豆腐的选择:选择含水量约70%的豆腐,含水量太高不易成形(2):盐的控制:盐浓度过高会影响腐乳的口味;过低,腐乳易腐败变质(3):酒的控制:酒精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
酒精含量过高,使腐乳成熟期延长;酒精含量过低,杂菌繁殖快,豆腐易腐败(4):温度控制:温度为15~~~18℃,适合毛霉的生长(5):香辛料:具有调味和杀菌作用,也会影响腐乳的风味和质量2:防止杂菌污染(1):用来腌制腐乳的玻璃瓶,洗涮干净后用沸水消毒(2):装瓶时,操作要迅速小心。
加放卤汤后,要用胶带将瓶口密封。
封瓶口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防止瓶口被污染【课堂巩固习题】1:葡萄糖在毛霉细胞质内分解至丙酮酸的过程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线粒体中进行的无氧呼吸B.需在有氧条件下进行C.不产生CO2D.反应速度不受温度影响2:腐乳味道鲜,易于消化、吸收,是因为其内主要含有的营养成分是()A.无机盐、水、维生素B.氯化钠、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C.多肽、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D.蛋白质、脂肪、氯化钠、水3:下列关于腐乳制作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在腐乳制作过程中必须有能产生蛋白酶的微生物参与B.含水量大于85%的豆腐利于保持湿度,适宜制作腐乳C.加盐和加酒都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D.密封瓶口前最好将瓶口通过火焰以防杂菌污染4:以下各种生物属于真核生物的是()A.酵母菌、毛霉B.HIV病毒、醋酸菌C.酵母菌、醋酸菌D.噬菌体、蘑菇5:下列有关腐乳制作的过程中,消毒灭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用来腌制腐乳的容器,洗刷干净后要用沸水消毒B.装瓶前,要将腐乳进行高温消毒避免杂菌污染C.装瓶时,要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防止瓶口被污染D.灭菌不仅是杀灭细菌,还要杀灭其他的微生物6:腐乳制作过程中,影响腐乳风味和质量的是()①盐的用量②酒的种类和用量③发酵温度④发酵时间⑤豆腐含水量⑥盛豆腐的容器的大小A.①④⑥B.①③⑤⑥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7:回答下列关于腐乳制作的问题:(1):腐乳是豆腐经微生物发酵后制成的食品。
03 制作泡菜并检验亚硝酸盐含量(教师)
三、操作提示:阅读“泡菜坛的选择”和“腌制条件”,回答下列问题。 1. (记忆)泡菜坛的选择标准是火候好、无裂纹、无砂眼、坛沿深、盖子吻合好。 否则容易引起蔬菜腐烂。 2. (记忆)腌制时要控制腌制的时间、温度和食盐的用量。 【思考 1】亚硝酸盐含量增加的因素有食盐用量不足 10%和腌制时间过长。 3.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 (1) (记忆)需要配制的溶液有:对氨基苯磺酸溶液、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溶液、亚 硝酸钠溶液、提取剂、氢氧化铝乳液和氢氧化钠溶液。 【思考 2】哪些溶液需要避光保存?提取剂的成分有哪些?
(2) (记忆)配制标准显色液的步骤是:①用刻度移液管吸取体积 0.2、0.4、0.6、0.8、1.0、 1.5mL 的亚硝酸钠溶液分别置于比色管中, 另取 1 支比色管为空白对照。 ②向各管加入 2.0mL 对氨基苯磺酸溶液混匀静置 3~5 分钟。③向各管加入 1.0mL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溶液。 ④最后用蒸馏水定容到 50mL。 (3) (了解)制备样品处理液的步骤是:①称取 0.4kg 泡菜,粉碎榨汁,过滤得约 200mL 汁液。②取 100mL 汁液倒入 500mL 容量瓶,添加 200mL 蒸馏水和 100mL 提取剂,摇床振 荡 1h,再加 40mL 氢氧化钠溶液,最后用蒸馏水定容到 500mL 并立刻过滤获得滤液。③将 滤液 60mL 移入 100mL 容量瓶,用氢氧化铝乳液定容后过滤,获得无色透明的滤液。 (4) (记忆) 比色的步骤是: ①将 40mL 滤液移入 50mL 比色管中并编号。 ②分别加入 2.0mL 的对氨基苯磺酸溶液和 1.0mL 的 N-1-萘基乙二胺盐酸溶液, 定容到 50mL, 混匀静置 15min。 ③观察颜色变化并与标准显色液比较,记录亚硝酸盐含量。④计算样品滤液(40mL)中亚 硝酸盐含量。计算公式是:样品中亚硝酸盐含量(mg)/取样量(40mL 滤液质量 kg) 。 四、 (理解)结果分析与评价:根据所学知识,谈论并回答下列问题。 1.亚硝酸盐含量在 4 天达到最高峰,在腌制 10 天后亚硝酸盐含量开始明显降低。 2.亚硝酸盐含量升高是硝酸。亚硝酸 盐含量降低的原因是硝酸还原酶活性减弱,亚硝酸盐还原减少并且被微生物利用。 五. (体会)观看视频: 观看“制作泡菜并检验亚硝酸盐含量”视频,理解并学会相应技术和方法。 〖课后学习〗 1.尝试制作泡菜。 2.基础训练册:将基础知识整理到作业本上;完成该节训练题。
原创高中人教选修1泡菜制作发酵学案(直接打印)
高中人教选修1泡菜制作发酵学案(直接打印)1.原理1.制作泡菜所用微生物是乳酸菌,其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 型。
在无氧 条件下,降糖分解为 乳酸 。
反应式为:C6H12O6 →2C3H6O3 + 能量 2. 常见的乳酸菌有 乳酸链球菌 和 乳酸杆菌 ,生产酸奶的是 乳酸杆菌 。
3. 亚硝酸盐在食品生产中常用作 食品添加 剂。
4.国家规定肉制品中不超过30mg/kg ,酱腌菜中不超过20mg/kg ,婴儿奶粉中不超过2mg/kg 。
5.亚硝酸盐被吸收后随尿液排出体外,但在适宜pH 、 温度 和 一定微生物 作用下形成致癌物质 亚硝胺 。
2.设计1.实验流程:填写流程图。
附颜色反应类比斐林试剂:成分:0.1g/ml NaOH (甲液)和0.05g/ml CuSO4(乙液)。
用法:将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体积混合,再将混合后的斐林试剂倒入待测液,水浴加热,如待测液中存在还原糖,则呈砖红色。
班氏糖定性试剂:为蓝色溶液。
和葡萄糖混合后沸水浴会出现砖红色沉淀。
用于尿糖的测定。
双缩脲试剂:成分:0.1g/ml NaOH (甲液)和0.01g/ml CuSO4(乙液)。
用法:向待测液中先加入2ml 甲液,摇匀,再向其中加入3~4滴乙液,摇匀。
如待测中存在蛋白质,则呈现紫色。
苏丹Ⅲ:取苏丹Ⅲ颗粒溶于95%的酒精中,摇匀配制而成。
用于检测脂肪。
可将脂肪染成橘黄色(被苏丹Ⅳ染成红色)。
二苯胺:用于鉴定DNA 。
DNA 遇二苯胺(沸水浴)会被染成蓝色。
健那绿:活性染色剂,专一的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
3.发酵操作(1)泡菜坛的选择标准是 火候好、无裂纹、无砂眼、坛沿深、盖子吻合好 ,否则容易引起蔬菜腐烂 。
(2)腌制时要控制腌制的 时间 、 温度 和 食盐 的用量。
(3)导致细菌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增加的因素有食盐用量不足10% 和 腌制时间过长 。
一般在腌制 10 天后亚硝酸盐含量开始降低。
3 .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1)原理:在 盐酸酸化 条件下,亚硝酸盐与 对氨基苯磺酸 发生 重氮化 反应后,与 N-1-萘基乙二胺盐酸 盐结合形成 玫瑰红 色染料,与已知浓度的 标准显色液 目测比较,估算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
中小学综合实践教育《泡菜制作》教学案
四川泡菜的制作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泡菜制作过程能力目标:掌握制作泡菜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关注食品安全,注重身体健康。
教学重点:了解泡菜的特点和做法。
教学难点:泡菜的做法教学方法:讲解法、示范法学习方法:动手振作实践法所需材料:泡菜坛子一个(上边有沿,可装水,坛子的上沿口是装水的,且平常水不能缺,才能起到密封的作用)、高粱白酒、花椒、辣椒、大料(就是八角茴香,也叫大茴香)、冰糖、盐、·萝卜、黄瓜······教学过程:导语:四川泡菜开胃、下饭,可直接食用也可作调料,制作方便、快捷、廉价,何不自己动手腌一坛呢?制作方法十分简单,具体制作方法如下:一、培养泡菜发酵菌(1)首先在冷水里放入一些花椒,适量的盐,然后把水烧开。
水量在坛子容量的10%-20%左右,不要太多。
盐比平时做菜时多放一点,感觉很咸即止。
花椒放大约20到30粒左右,尽量多放些,那样可以泡出很香的菜。
(2)待水完全冷却后,灌入坛子内,然后加一两高粱酒(大坛子可以适当多加)。
其它酒不行,泡菜菌其实就是从高粱酒麴来的,酒也是经常要添加的。
(3)放青椒(是那种长的很结实的深绿色辣椒,很辣,调味用的)、生姜可多放些,增加菜的味道。
而且这两种菜要保持坛子内一直有,它们有提味的作用,2-3天后可注意仔细观察,看青椒周围是否有气泡形成,开始的时候是一到两个十分细小的气泡,不注意观察几乎看不见。
如果有气泡,哪怕是一个气泡,就说明发酵正常,待青椒完全变黄后,再放2至3天,就成了!(4)泡菜的原汁就这样做好了(泡菜菌培养好了)。
泡菜菌属于厌氧菌,注意坛口的密封十分重要。
泡菜随着发酵,产生抗菌作用。
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乳酸菌,且在随着发酵的成熟产生酸味,不仅使泡菜更具美味,还能抑制坛内的其它菌,防止不正常的发酵。
注意事项:坛子内壁必须洗干净,然后把生水擦干,或干脆用开水烫一下也行。
绝对不能有生水。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 名师制作优质学案
课题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导学诱思】1.发酵是指。
根据发酵过程对氧的需求情况可分为发酵和发酵。
2.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有哪些方面的应用?[提示:以菌治虫,以菌治病,以菌治草(微生物治草剂),以菌当蔬菜,以菌产沼气等。
]3.乳酸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在、、、内都有分布。
常见的乳酸菌有和两种,其中常用于生产酸奶。
4.亚硝酸盐为,易溶于,在食品生产中用作。
一般不会危害人体健康,但当人体摄入硝酸盐总量达g时,会引起中毒;在特定的条件下,如、和的作用下,会转变成致癌物质——亚硝胺,亚硝胺对动物有致畸和致突变作用。
5.测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是。
【疑难点拨】1.为什么泡菜坛内有时会长一层白膜?你认为这层白膜是怎么形成的?答:形成白膜是由于产膜酵母的繁殖。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泡菜发酵液营养丰富,其表面氧气含量也很丰富,适合酵菌繁殖。
2.什么是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可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抗逆性休眠体,称为芽孢。
由于每一细胞仅形成一个芽孢,故它无繁殖功能。
芽孢有极强的抗热、抗幅射、抗化学药物和抗静水压等的能力。
如肉毒梭菌在100℃沸水中,要经过5.0~9.5小时才被杀死,至121℃时,平均也要经10分钟才能杀死;芽孢的抗紫外线的能力,一般要比其营养细胞强一倍;芽孢的抗辐射能力要比大肠杆菌的营养细胞强36倍。
芽孢的休眠能力也是十分惊人的,在休眠期间,不能检查出任何代谢活力,因此也称隐生态。
一般的芽孢在普通的条件下可保存几年到几十年的生活力。
【典例解析】例1.以下不属于发酵的是A、利用需氧型青霉菌生产青霉素B、缺氧时人的组织细胞产生乳酸C、利用酵母菌的无氧呼吸获得酒精D、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解析:解答该题首先要理解发酵的概念,发酵是指在生产实际中,人们通过微生物的培养,大量生产各种代谢产物的过程。
这里有3个要点,一是用于生产,二是培养微生物,三是生产代谢产物。
根据概念可知,生产代谢产物青霉素有一个培养青霉菌的过程;生产酒精有一个培养酵母菌的过程;制作泡菜实质是培养乳酸菌,使其利用菜中的营养物质生产代谢产物乳酸的过程。
高中生物选修一课题3泡菜的腌制和亚硝酸的测定导学(有答案)
高中生物选修一课题3泡菜的腌制和亚硝酸的测定导学(有答案)课题3 泡菜的腌制和亚硝酸的测定一、乳酸菌乳酸菌是发酵糖类主要产物为乳酸的一类细菌的总称。
属于生物, 最适pH=5。
乳酸菌种类多,散布广,罕见乳酸菌有和〔用于制酸奶〕。
散布:在自然界散布普遍,空气、土壤、植物体表、人或植物肠道外部都有。
繁衍:以二分裂方式停止繁衍〔无性生殖〕代谢类型:异养厌氧型二、亚硝酸盐小知识:自然界中,亚硝酸盐散布普遍,蔬菜、咸菜、豆粉中均含有。
亚硝酸盐为白色粉末,外观与食盐相似,有咸味,易溶于水,可作食品添加剂。
亚硝酸盐为强氧化剂,可以把血液中携带氧的低铁血红蛋白转变为高铁血红蛋白,招致缺氧性中毒症状。
膳食中的亚硝酸盐普通不会危害人体安康,但是,当人体摄入的亚硝酸盐总量到达0.3~0.5g时,会惹起中毒,当摄入总量到达3g时,会惹起死亡。
膳食中的绝大局部亚硝酸盐随尿排出,只要在特定的条件下才会转变成致癌物――亚硝胺,亚硝胺对植物还具有致畸和致突变作用〔亚硝酸盐自身不是致癌物质〕。
亚硝酸盐在pH=3,温度适宜和一定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变成致癌物质亚硝胺,因此,霉变的食品亚硝胺可增至数十倍至数百倍。
我国卫生规范规则:亚硝酸盐的残留量在肉制品中不得超越30mg/kg,酱菜中不超越20mg/kg,而婴儿奶粉中不得超越2mg/kg。
三、泡菜制造的原理与实验流程1.原理:在无氧条件下,微生物〔主要是假丝酵母和乳酸菌〕应用菜中的糖和其他营养物停止,发酵产物有无机酸和醇类物质等,其中也有〔HNO2〕。
思索:为什么含有抗生素的牛奶不能发酵为酸奶?2.实验流程:原料加工→修整、洗濯、晾晒、切分红条状或片状→参与调味料装坛→→成品加盐→盐水→泡菜盐水3、操作提示:〔1〕泡菜坛的选择:应选用的泡菜坛。
反省方法:坛口向上,压入水中,看坛内壁有无渗水现象。
〔2〕蔬菜处置:将鲜菜修整、洗濯、阳光下晾晒,到菜表皮萎焉时收下,切分红条状或片状。
〔3〕配制盐水:清水与盐按4:1的比例配制好后煮沸冷却。
辽宁省北票市高级中学高中生物选修一导学案:1-3制作
专题1 课题3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班级:小组:学生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泡菜制作的原理、方法,尝试制作泡菜。
2.了解亚硝酸盐对人体的危害及测定其含量的原理,尝试用比色法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变化,讨论与此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
【学法指导】针对教学目标仔细认真阅读课本。
找出问题,探讨研究,集中解决。
【自主预习问题】熟读教材文本,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问题1. 为什么含抗生素牛奶不能生产酸奶?问题2. 在四川,人们用的是一种坛口突起,坛口周围有一圈凹形托盘(即水槽,可盛水),扣上碗可以密封的坛子。
制作泡菜的坛子必须密封,试说明其道理。
问题3. 为什么泡菜坛内有时会长出一层白膜?你认为这层白膜是怎么形成的?问题4.导致细菌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增加的因素有哪些?问题5.测定亚硝酸盐的一般流程是什么?【课前合作探究问题】探究1:试讨论泡制泡菜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原因探究 2 :在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配制溶液时,所配制的各种溶液的作用是什么?如何制备标准显色液?制备样品处理液的步骤是怎样的?【我的疑惑】【自构思维导图】【自测反馈】1.以下不属于发酵的是()A、利用需氧型青霉菌生产青霉素B、缺氧时人的组织细胞产生乳酸C、利用酵母菌的无氧呼吸获得酒精D、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2. 乳酸菌属于 ( )A.真菌 B.细菌 C.霉菌 D.病毒3.下列关于乳酸菌的叙述,不正确的 ( )A.乳酸菌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乳酸链球菌和乳酸杆菌B.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空气土壤、植物体表、人和动物的肠道内均有C.乳酸菌是兼性厌氧生物D.乳酸菌是厌氧微生物4.关于亚硝酸盐的物理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亚硝酸盐是淡黄色晶体,易溶于水B.亚硝酸盐是淡黄色粉末.易溶于酒精C.亚硝酸盐是白色晶体,易溶于酒精D.亚硝酸盐是白色粉末,易溶于水5.泡菜坛内有时会长一层白膜,这层白膜主要是由的繁殖造成的( ) A.酶母菌 B.毛霉菌 C.乳酸菌 D.醋酸杆菌6.选择泡菜坛的原则有 ( ) A.应选用材料好,外表美观的坛子B.应选用火候好、无裂纹、无砂眼的泡菜坛C.选用泡菜坛没有原则,只要不漏水就行D.应选用坛沿浅的坛子,便于观看坛内泡菜的腌制情况7.下列操作,不会引起泡菜污染的是 ( ) A.坛盖边沿的水槽应注满水,并且要时常补充水槽中的水B.腌制时温度过高,食盐量过少C.腌制时不加酒和香辛料D.盐水入坛前不用煮沸,直接入坛8.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的操作中,用不到的试剂是 ( ) A.对氨基苯磺酸溶液 B.N一1一萘基乙二胺盐酸盐溶液C.氯化镉和氯化钡溶液 D.双缩脲试剂9.在制备泡菜样品处理液时,对滤液起到净化作用的是()A.氢氧化铝乳液 B.氢氧化钠溶液C.氯化镉溶液 D.氯化钡溶液10.含有抗生素的牛奶不能发酵成酸奶,原因是 ( ) A.抗生素能够杀死或抑制乳酸菌的生长B.抗生素呈碱性,会与乳酸发生中和反应C.抗生素能够抑制酵母菌的生长D.抗生素在酸性环境中会被分解破坏11.下图是某生物活动小组记录的三种食盐浓度的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与发酵天数的关系图。
1.3泡菜的制作导学案
班级组号姓名使用:2018.1.10 课题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学案【复习目标】1.制作泡菜、泡菜制作流程中防止杂菌污染2.尝试用比色法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3.讨论及亚硝酸盐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
【自主学习】一、基础知识活动1:阅读“乳酸菌发酵”回答下列问题:1.制作泡菜所用微生物是,其代谢类型是型。
在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为。
反应式为:2. 分布:分布广泛,、土壤、植物、人或动物的内等均有分布。
3.常见的乳酸菌有和,生产酸奶的是。
4.亚硝酸盐为,易溶于,在食品生产中用作。
一般不会危害人体健康,但当人体摄入硝酸盐总量达g时,会引起中毒;在特定的条件下,如、和的作用下,会转变成致癌物质——亚硝胺,亚硝胺对动物有致畸和致突变作用。
1 / 165.测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是【思考1】含抗生素牛奶不能生产酸奶的原因是。
活动2:阅读“亚硝酸盐”,回答下列问题:1.物理性质: 粉末、易溶于。
2.应用:在食品生产中常用作食品3.分布:自然界中分布广泛。
据统计,亚硝酸盐在蔬菜中的平均含量约为,咸菜中平均含量在以上,而豆粉中的平均含量可达4.对人体的影响:膳食中的亚硝酸盐一般不危害人体健康,当人体摄入总量达时,会引起中毒;当摄入总量达时,会引起死亡5.我国卫生标准:亚硝酸盐残留量在肉制品中不得超过,酱腌菜中不超过,婴儿奶粉中不得超过。
6.代谢:绝大多数亚硝酸盐随排出,但在特定条件下,即适宜的和一定的作用,会转变成致癌物质--- 二、实验设计活动3:实验流程:填写流程图。
【思考2】在哪些操作过程中会感染乳酸菌?活动4:泡菜腌制过程1.泡菜坛的选择2 / 16(1)应选用火候好、、无砂眼、坛沿深、好的泡菜坛(2)检查时可将坛口压入水中,看坛内有无现象2.腌制:(1)过程:将清水和盐以的质量比例配制盐水。
将盐水后备用。
将蔬菜装至时加入香辛料,装至时,加入盐水,要使盐水,盖好坛盖。
将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以保证坛内的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导学案
课标要求】
1. 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菌发酵的原理
2. 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及测定。
、乳酸菌发酵
1. 乳酸菌
(1)类型:原核生物。
(2)种类:常见有乳酸链球菌和乳酸杆菌(用于制酸奶)。
(3)分布:在自然界分布广泛,空气、土壤、植物体表、人或动物肠道内部都有。
(4)繁殖类型:二分裂(无性生殖)。
(5)代谢类型:(异养)厌氧型。
2. 制作泡菜原理
(2)问题1:为什么含抗生素牛奶不能生产酸奶?这是因为牛奶发酵为酸奶,主要依靠乳酸杆菌的发酵作用,而抗生素能够杀死或抑制乳酸杆菌的生长。
问题2:日常生活中不宜食用放置时间过长和变质蔬菜的原因是什么?有些蔬菜,如小白菜和萝卜等含有丰富的硝酸盐。
当这些蔬菜放置过久时发生变质(发黄、腐烂)或者在腌制过程中,蔬菜中的硝酸盐会被微生物还原成亚硝酸盐,危害人体健康。
因此,日常生活中要多吃新鲜蔬菜,不吃存放时间过长、变质的蔬菜;对于腌制的蔬菜,也不宜多吃。
二、亚硝酸盐
1. 物理性质及用途:为粉末、易溶于,常用作食品白色水添加剂
2. 分布以及含量统计:
分布蔬菜咸菜豆粉
含量
约为4mg/Kg7mg/Kg 以上10mg/Kg 1)反应式:
()亚硝酸盐的危害
(2)人体内的亚硝酸盐是如何转化成亚硝胺的?膳食中的绝大部分亚硝酸盐随尿排出,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下(适宜PH、温度和微生物作用)才会转变成致癌物――亚硝胺,亚硝胺对动物还具有致畸和致突变作用(亚硝酸盐
本身不是致癌物质)。
4. 我国卫生标准规定的亚硝酸酸含量标准
、泡菜制作的实验流程
二、泡菜制作
问题1:泡菜坛的选择标准是?火候好、无裂纹、无砂眼、坛沿深、盖子吻合好,否则容易引起蔬菜腐烂问题2:坛沿注满水目的是什么?
保证坛内乳酸菌的发酵所需的无氧环境。
问题3:为什么泡菜坛内有时会长一层白膜,这层白膜是怎么形成的?形成白膜是由于产膜酵母的繁殖。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泡菜发酵液营养丰富,其表面氧气含量也很丰富,适合酵母菌的繁殖。
三、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比色法
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再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生成玫瑰红溶液。
将经过反应显色后的泡菜待测样品与标准液比色,即可估算出样品中的亚硝酸盐含量。
操作提示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操作
1.配制溶液:
对氨基苯磺酸溶液、N-1- 萘基乙二胺盐酸盐溶液、亚硝酸钠溶液、提取剂、氢氧化铝乳液和氢氧化钠溶液。
2.配制标准显色液:
①用刻度移液管吸取体积0.2、0.4、0.6、0.8、1.0、1.5mL 的亚硝酸钠溶液分别置于比色管中,另取1 支比色管为空白对照。
②向各管加入2.0mL 对氨基苯磺酸溶液混匀静置3~5 分钟。
③向各管加入1.0mL N-1- 萘基乙二胺盐酸盐溶液。
④最后用蒸馏水定容到50mL 。
3. 制备样品处理液:
①称取0.4 kg泡菜,粉碎榨汁,过滤得约200mL 汁液。
②取100mL 汁液倒入500mL 容量瓶,添加200mL 蒸馏水和100mL 提取剂,摇床振荡1h ,再加40mL 氢氧化钠溶液,最后用蒸馏水定容到500mL 并立刻过滤获得滤液。
③将滤液60mL 移入100mL 容量瓶,用氢氧化铝乳液定容后过滤,获得无色透明的滤液。
4. 比色:
①将40mL 滤液移入50mL 比色管中,并编号。
②分别依次加入2.0mL 的对氨基苯磺酸溶液和1.0mL 的N-1- 萘基乙二胺盐酸盐溶液,并定容到50mL ,混匀静置15min。
③观察颜色变化,并与标准显色液比较,记录亚硝酸盐含量④计算样品滤液(40mL )中亚硝酸盐含量。
计算公式是:样品中亚硝酸盐含量(mg)/取样量(40ml滤液的质量.kg)问题1:在腌制过程中要控制好哪些因素?
腌制时要控制腌制的时间、温度和食盐的用量
问题2:导致细菌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增加的因素有哪些?在腌制蔬菜过程中注意腌制的时间、温度以及食盐的用量。
温度过高、食盐用量不足10%、腌制时间过短,容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增加.
一般在腌制10 天后亚硝酸盐含量开始降低(在腌制后的第五天,泡菜坛中亚硝酸盐的含量达到最高峰;第9 天后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开始有明显下降。
)
【当堂检测】
1. 很多东北人冬季喜欢腌制酸菜,在腌制初期,将菜坛子加满水密封,其原因
是( D )
A.防止水分蒸发 B .防止菜叶萎蔫
C.防止产生的乳酸挥发 D .有利于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发酵
2. 下图为泡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曲线,正确的是( C )
3. 某人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因操作不当泡菜腐烂。
下列原因中正确的是(B)
①罐口密闭缺氧,抑制了乳酸菌的生长繁殖②罐口封闭不严,氧气抑制了乳酸菌的生长繁殖③罐口封闭不严,氧气抑制了其他腐生菌的生长和繁殖④ 罐口封闭不严促进了需氧腐生菌的生长和繁殖
A.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4. 有关膳食中的亚硝酸盐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膳食中的亚硝酸盐在人体内会随尿液全部排出
B. 亚硝酸盐在人体内积累有致癌作用
C. 亚硝酸盐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会转变成致癌物质
D. 亚硝酸盐对人体健康不会有任何影响
5.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的操作中,制备样品处理液不需要的溶液是(C )
A. 蒸馏水
B. 氢氧化钠
C. 亚硝酸钠
D. 氢氧化铝
6. 在制作泡菜的过程中,不正确的是(B )
A. 按照清水与盐的质量4:1 的比例配制盐水
B. 按照清水与盐的质量5:1 的比例配制盐水
C. 盐水入坛前要煮沸冷却,以防污染
D. 在坛盖边沿的水槽中要注满水,以保证坛内的无氧环境
7. 以下不属于发酵的是(B )
A、利用需氧型青霉菌生产青霉素 B 、缺氧时人的组织细胞产生乳酸
C、利用酵母菌的无氧呼吸获得酒精D 、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
8. 夏天,煮沸过的肉汤很快就会腐烂变质,主要原因是(B )A、蛋白质被破坏
B 、细菌大量繁殖
C、肉汤中水分过多 D 、空气使肉氧化分解
9. 下列有关细菌代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B )A、细菌没有细胞器,只能进行
无氧呼吸
B、细菌的蛋白质合成在自身的核糖体上进行
C、细菌的代谢终产物也是CO2和H2O
D、细菌的储藏性颗粒是蛋白质,淀粉,脂肪
10. 下列细胞中不能合成蛋白质的是(C )
A.乳酸菌B .醋酸菌C .成熟红细胞D .酵母菌
当堂检测】1—5 DCBCC 6—10 BBB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