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 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
备战2021年高考地理考点微专题-考点16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性(考点详解)
考点16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考纲定位】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核心素养】1.识记自然带的概念,理解气候分布与自然带之间的关系。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2.理解自然带的分异规律及其成因。
(综合思维)3.能够运用地域分异规律分析和判断地理问题。
(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考情分析】1.以区域图、地理事物分布图或示意图为背景,考查自然带、植被类型及地域分异规律。
2.考查频度较高。
以选择题为主,综合题也有考查。
【考点整合】一、陆地自然带1.成因2.特点: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3.陆地自然带与世界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不同的气候形成与之相对应的自然带,不同的自然带都有与之对应的气候类型。
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二、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分异规律形成基础影响因素典型地区图示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规律热量太阳辐射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及中纬度一定范围内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规律水分海陆分布中纬度地区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垂直地带性)规律水热状况地形低纬度、海拔较高的山地注意:陆地植被水平地域分异与纬度、湿度的关系(1)沿海地区纬度增加,温度降低,植被类型由热带雨林到针叶林和苔原。
(2)同一纬度,随湿度减小,植被从森林到草原、荒漠。
三、非地带性现象1.非地带性的含义:陆地环境因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影响使地带性分异规律发生变化的现象。
2.马达加斯加岛上的非地带性分布(地形、洋流影响)马达加斯加岛西半部为热带草原带,而东半部由于地处山地迎风坡,以及沿岸有暖流经过的影响,却是热带雨林带。
【要点探究】探究点一自然带的分布规律与自然带分布规律的地区差异典型例题1:以下地理现象属于地带性现象的是( )①尼罗河绿色走廊 ②—山有四季 ③南岭山区有色金属矿产丰富 ④我国江南地区的红壤 非洲没有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分布A .①②B .④C .③⑤D .②④ 答案:D解析:“—山有四季”的原因在于随海拔的上升,水热条件发生相应的改变,属于垂直地域分异;“我国江南地区的红壤”是在湿热条件下发育的酸性土壤,属于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非地带性规律 受非地带性因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影响 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水分) 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热量) 自然带分布规律地带性规律 水平地带性规律 垂直地带性规律 水热状况随海拔而变化分异,都属于地带性现象。
高三地理生态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生态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试题答案及解析1.(10分)环境保护坡耕地上的切沟由流水侵蚀而成,下图为切沟景观指出切沟对坡耕地的危害,并提出防止措施。
【答案】危害:切沟分割土地,损坏耕地,妨碍耕作,(严重时可阻断交通);(2分)加大土壤侵蚀量(切沟形成后,水流集中,冲刷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加剧)。
(2分)防治措施:调整耕作方式,防止水流集中(如等高耕作、间作、修地梗等);修建引水排水设施(如修建排水沟等);(在水流集中区域)设置障碍(如草地、灌丛等);在切沟中修建拦水坝(谷坊);切沟填埋。
(答对1项措施得2分。
答对其中3项即可得6分。
)【解析】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切沟会分割土地,损坏耕地,妨碍耕作,严重时可阻断交通。
切沟会加大土壤侵蚀量,切沟形成后,水流集中,冲刷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加剧。
导致耕地土壤肥力下降,作物减产。
对切沟危害的防治措施,可以调整耕作方式,防止水流集中。
如等高耕作、间作、修地梗等。
修建引水排水设施,如修建排水沟等。
在水流集中区域,可以设置障碍,如种植草地、灌丛等。
在切沟中修建拦水坝,减少水土的流失,对切沟填埋。
都是减少切沟危害的措施。
【考点】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及治理措施。
2.B【环境保护】土地退化是指土地受到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或人为、自然综合因素的干扰、破坏而失去原有综合生产潜力的演替过程。
下图为中国土地退化类型分区图。
(10分)⑴I2区最主要的土地退化类型是,其自然原因是、。
(3分)⑵我国南、北方都比较突出的土地退化类型是,对中下游地区的危害主要有。
(3分)⑶南方亚区土地污染严重,其中重要污染源之一是重金属,简述治理重金属污染的根本措施。
(2分)⑷为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区域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在土地环境管理方面应当采取措施有、。
(2分)【答案】(1)冻融侵蚀(1分)海拔高(1分)气温多在0℃上下波动(气温低)(1分)(2)水土流失(1分)河湖淤积;旱涝加剧;形成地上河(2分)(3)挖去受污染的土层,换上新土,以根除污染物(2分)(4)加强土地退化监测与预报;加强土地保护执法力度;加强环保宣传(2分)【解析】区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气温多在0℃上下波动。
(新高考)高三地理专题精练---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答案)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一、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1.服务功能的主要类型3.把握可持续利用自然环境的服务的策略二、自然资源及其利用1.自然资源的主要类型三、环境问题及其危害1.环境问题的产生(1)原因:(3)影响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2.环境问题与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关系.发达国家和地区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环境问题差异环境问题的危害1.环境问题对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影响毁林开荒引起的恶性循环:全球环境与生态问题1.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典型练习1.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近年来,伴随天津滨海新区及周边地区的快速发展,各类海洋及防灾、减灾工程的逐年建设,天津及附近海岸带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该地过度开发海岸带会影响的自然环境服务功能及其产生的后果的叙述,正确的是()①破坏支撑服务,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②影响调节服务,使海陆水分交换失衡③影响供给服务,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加④破坏调节服务,加重海洋灾害损失程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为维护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保持海岸带生态系统平衡,应采取的根本措施是()A.定期休渔B.停止围填造陆C.增殖放流D.防治水体污染“十二五”期间,江苏省累计造林31.5万公顷。
江苏省人工造林有以用材为主的杨树林,以防护和绿化功能为主的杂阔林,以果品生产为主的经济林。
下表为“十二五”期间江苏省造林类型结构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①增强森林调节服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②增加森林供给服务,提高造林存活率③增强森林支撑服务,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④增加森林文化服务,提高林地生产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十二五”期间,江苏省造林结构的变化可能引起森林服务功能发生的变化有()①支撑服务——生物多样性增加②调节服务——森林覆盖率降低③供给服务——果品供应能力下降④供给服务——木材供需缺口加大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生态系统服务是指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归根结底都来源于自然生态系统。
高三地理复习课件: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取哪些措施?
点拨:考查区域环境特征、生态环境问题及农业发展措施。 文字信息中地区位臵和农业类型“石羊河流经甘肃省中部,流 域内灌溉农业较发达”和图像信息中的经纬度位臵、大片沙漠、
内流河等都明确告诉我们该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气候类型是温带
大陆性气候。土地荒漠化是该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干旱、 半干旱地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围绕有效合理利用水资源 进行,措施主要包括开源和节流两方面。
生态破坏是当今世界比较突出的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制约 到区域的发展。结合区域图考查当地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表现和治理措施一直是高频考点。考查形式上既有选择题也有 综合题,辅以文字图表考查学生图表分析能力和运用理论知识 对材料信息分析、处理的能力。
我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分析
生态 问题 代表地区 产生原因 危害 ①水土流失地区:地表肥 治理措施
续表
生态 问题 代表地区 产生原因 危害 治理措施
旱涝、盐碱、气候具有春旱多 风沙是黄淮 风沙、气温年较 海平原(集 差大、降水集中 旱涝 中于冲积地 且变率大等特 土壤贫瘠,农业增产困 灾害 平原、滨海 点;地势低平, 难,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 盐碱地治理:调节、 低湿地治理:鱼塘— 台田模式; 控制水盐运动
快、降水少,地表干燥,易起沙;气旋与冷空气活动频繁(恰位
于寒潮南下的路径上),多大风干燥天气。受地形影响(狭管效
应),地面风速增强。
【变式训练】 (2011 年蚌埠模拟)读图 3-2-8,完成 1~2 题。
图 3-2-8
1.图中 A 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较明显的土壤盐碱化问题, 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图 3-2-7
分析甘肃民勤春季沙尘暴频发的地理因素。
高三地理教案12篇
高三地理教案12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演讲稿、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心得体会、教学总结、事迹材料、优秀作文、教学设计、合同范文、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experiences, teaching summaries, deeds materials, excellent essays, teaching designs, contract sampl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三地理教案12篇高三地理教案1本文题目:高三地理教案:大气污染及其防治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学习目标1.通过案例分析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形成的成因、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高三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三地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自然地理环境一、地球的基本特征1. 地球的形状和尺度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二、地球的层次结构1. 地球的内部结构2. 地壳运动和板块构造理论三、地球表层的特征1. 大洲和大洋的分布2. 地形和地貌的特点3. 气候和气象的特征4. 水文地理和水资源的分布四、自然资源与环境问题1. 能源资源的种类和分布2. 矿产资源的种类和分布3. 农业资源的种类和分布4. 水资源和环境问题5.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第二章人口地理一、人口的数量和分布1. 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的计算2. 人口分布的选址规律3. 人口分布的类型和特点二、人口增长与人口结构1. 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影响2. 人口结构的组成和特点3. 人口政策和人口问题的解决三、人口迁移与城市化1. 人口迁移的类型和原因2. 城市化的特点和影响3. 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的问题四、人口与经济发展1. 人口资源和劳动力资源2. 人口与经济结构的关系3. 人口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第三章农业地理一、农业生产的特点和方式1. 农业的定义和分类2. 农业生产的空间布局3. 农业生产的方式和农田利用二、世界农业的分布特点1. 主要农区和主要农产品2. 农业区位和农业农艺条件3. 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发展问题三、中国农业的分布特点1. 主要农区和主要农产品2. 农业区位和农业农艺条件3. 农村改革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四、农业与环境问题1. 农业的环境影响和生态破坏2. 农业资源和水资源的利用3. 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第四章工业地理一、工业的演变和特点1. 工业的定义和分类2. 工业的演变过程和工业革命3. 工业的空间布局和工业园区二、世界工业的分布特点1. 主要工业区和主要工业品种2. 工业区位和工业优势3. 工业体系和工业集群三、中国工业的分布特点1. 主要工业区和主要工业品种2. 工业区位和工业优势3. 工业体系和工业园区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1. 工业化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2. 工业的绿色化和可持续发展3. 工业园区对环境的保护和改善第五章城市地理一、城市的概念和特点1. 城市的定义和分类2. 城市的功能和层级3. 城市的形态和空间布局二、世界城市的分布特点1. 主要城市和主要城市功能2. 城市区位和城市优势3. 城市体系和城市群三、中国城市的分布特点1. 主要城市和主要城市功能2. 城市区位和城市优势3. 城市体系和城市群四、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1. 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城市扩张2. 城市建设和城市规划3. 城市环境和城市管理问题第六章区域地理一、区域的概念和分类1. 区域的定义和分类2. 区域的特点和区域规模3. 区域内部差异和区域问题二、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1. 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2. 区域间的联系和区域间的差距3. 区域发展的主要模式和趋势三、中国的区域发展1. 主要经济区和主要发展区2. 区域发展的规划与政策3. 区域发展的问题和对策四、全球化背景下的区域发展1. 全球产业分工和区域经济合作2. 区域一体化和自由贸易区3. 区域合作与区域治理这些都是高中地理知识点的主要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三地理环境污染与防治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环境污染与防治试题答案及解析1.上海水务部门某日发布消息称,受长江口咸潮(又称海水上溯或入侵,当淡水河流量不足,令海水倒灌,咸淡水混合造成河道水体变咸,即形成咸潮,是一种天然水文现象)入侵的影响,上海市陈行水库、青草沙水库取水口,氯化物浓度持续超过250毫克/升(国家地表水标准),最高超过3000毫克/升。
下图为上海市主要水源地及咸潮入侵路线图。
表1为三峡建坝前后长江安徽大通水文站流量变化统计表。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表A.咸潮一般多发生在冬末春初B.受三峡大坝影响,夏季咸潮发生最多C.三峡大坝对咸潮不构成影响D.三峡大坝建成后,咸潮发生次数增多【答案】A【解析】冬末春初,长江流域降水少,长江口流量不足,令海水倒灌,形成咸潮;而受三峡大坝影响,夏季流量虽减少,但不足以引起海水倒灌;三峡大坝调节长江的流量,对咸潮的形成影响较大;三峡大坝建成后,使长江枯水期的流量加大,咸潮发生的次数减少。
故选A。
【2】为了有效保护上海等城市水质安全,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A.控制流域用水总量B.各河段协调以法治水C.自来水厂迁至上游D.加大梯级开发力度【答案】B【解析】控制流域用水总量,会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上游的水质会被来自上游城市污水污染;梯级开发不会减少污水的排放;而各河段协调依法治水,会减少污水的排放,使水质变好。
故选B。
【考点】水污染2.(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霾是一种天气现象,指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子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空气浑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
当水汽凝结加剧、空气湿度增大时,霾就会转化为雾。
下图为2014年1月某时段全国霾区分布图。
(1)据图描述我国该次霾的空间分布特点。
(6分)(2)请为防治雾霾提出合理化建议。
(4分)【答案】(1)空间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地区;重度霾主要分布在华北东部地区。
(6分)(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使用清洁能源;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倡导绿色出行;推进清洁生产;减少建筑扬尘。
1036 高三地理一轮学案-环境保护 √
36环境保护【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的环境问题,能说出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及主要特点。
2.运用资料,能说出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措施。
3.结合我国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报告或者PM2.5最新数据,分析大气污染物类型、污染物来源、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并根据具体事例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
【要点解析】1.环境与环境问题(1)环境是指人类以外的生物要素和非生物要素的总和。
(2)根据人类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可将环境分为环境和环境。
因水土流失而成的石山劣地、因过度放牧而成的荒漠流沙等,应归在环境(3)人类与环境的关系①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环境空间,从环境中获取A_ _和__ __;②人的新陈代谢和人类的消费活动的B_ _要排放到环境中。
C表示D表示④如果人类获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或者人类排放废弃物的速度超过了,就会出现环境问题。
(4)环境问题的表现:、、以及等。
(5)环境问题的产生,既有自然的原因,也有人为的原因,而以人为原因更为重要。
它主要表现为以下几对矛盾的冲突:①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②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③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④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2.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1)淡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对策【例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缺水,严重缺水的城市约占1/6,每日缺水达1 600万吨。
材料二我国沿海缺水城市集中分布地区图(1)乙图所示地区城市群位于我国东部湿润区和河流入海口,但仍有严重的缺水问题,试分析该地区城市缺水的人为原因。
(2)咸潮(又称咸潮上溯、盐水入侵),是一种天然水文现象,当淡水河流量不足,令海水倒灌,咸淡水混合造成上游河道水体变咸,即形成咸潮。
丙图所示地区经常出现“咸潮”,导致城市供水出现暂时性短缺。
根据所掌握的地理知识,试分别从年份、季节、日期角度,指出在哪些时候“咸潮”最为严重。
(从年份看,咸潮主要发生在降水较少的枯水年;从季节上看,咸潮多发生在河流径流量较小的冬季;从日期上看,咸潮多发生在大潮期。
高考地理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合题答题技巧
高考地理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合题答题技巧【第一部分 方法指导】一、自然环境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自然地理环境的气候、水文(不是水源)、地貌、生物(植被、动物)和土壤等要素,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质循环等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彼此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二、自然环境整体性表现⑴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⑵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制约,牵一发而动全身;⑶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到其他区域。
例题1(2023·北京西城·高三统考期末)大兴安岭是国家生态功能区,森林覆盖达84.89%,沼泽湿地面积广大,多年冻土层广泛分布(埋藏深度在地面以下0.3~0.7m),深刻影响着这里的河流地貌和湿地分布。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额木尔河是黑龙江的一条支流,在漠河地区留下“九曲十八湾”(图)。
(1)说明额木尔河“九曲十八湾”的成因。
研究表明,与100年前相比,东北地区现代冻土南界已北移20—30km。
同时,大兴安岭地区出现原始湿地萎缩和新生湿地扩张现象;部分林区大片兴安落叶松倾倒、死亡。
(2)试从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上述现象发生的原因。
【答案】(1)地势平坦,河流流速缓慢,地处多年冻土带,河流难以下蚀,以侧蚀为主,形成曲流。
(2)气候变暖,导致冻土向北退化;融化的冻土水分加速蒸发和下渗,使土壤变干,原始湿地萎缩;融水向低洼区汇集,形成新生湿地;土壤过干或过湿(肥力下降、土质松软),导致林木倾倒死亡。
【分析】本题以大兴安岭为材料,涉及河流地貌、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以及生态修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从材料和图文中获取地理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以及人地协调观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额木尔河中下游地区以平原地形为主,地形平坦,河流流速较慢;且由材料“多年冻土层广泛分布”可知,冻土层阻隔了水分下渗,同时也限制了河流的下切侵蚀,使河流以侧蚀作用为主,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导致河流曲流发育;随着侧蚀作用不断增强,河流形成九曲十八弯的地貌。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精选11篇)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精选11篇)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第1篇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⑴概念:地球表面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是不同的,即地域差异。
⑵表现:地理环境各个组成要素及其组合上的差异。
⑶成因:不同地域的物质和能量的分布不同。
思考:1、各地自然环境差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2、哪个要素能最直观地看出各地自然环境的的差异?2、陆地自然带⑴概念:同类植被和土壤在地球陆地表面呈条带状分布,即构成自然带。
⑵陆地自然带的形成:1、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哪些气候类型?2、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那些自然带?3、南半球缺失的是哪些自然带?为什么?温带海洋性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3、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低纬度地区最明显沿经线(南北)方向线更替自然带与纬线平行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沿经线(南北)方向线更替;沿纬线方向延伸自然带与纬线平行1、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差越大垂直自然带谱数量越多2)基带的确定:垂直自然带的基带与当地水平分布的自然带一致致假如该山位于我国华北地区,则基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3、垂直地带性与纬度地带性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差异,即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与从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带分异有些相似,但并不完全相同。
4、同一自然带在不同坡向的分布高度:阳坡高于阴坡,迎风坡高于背风坡(可以用它判断南北半球吗??)5、同一自然带随山体所在纬度增加,其分布高度不断降低6、雪线的分布高度:雪线是山上积雪冰川带下界,其分布高度与山坡的坡向、山体所在纬度等有关。
1、阳坡高于阴坡2、迎风坡低于背风坡3、降水多雪线低,降水少雪线高4、纬度低雪线高,纬度高雪线低非地带性分布现象——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自然因素的分布不具备地带性规律,称非地带性因素南北半球高纬地带的自然带的分布差异(海陆分布引起的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南美安第斯山南段东西两侧自然带分布的差异、(地形起伏引起地形雨:西坡降水多于东坡)洋流影响(暖流——增温增湿——自然带向较高纬度延伸;寒流——降温减湿——自然带向较低纬度延伸)马达加斯加岛的东侧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成因:1、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受南北向山脉阻挡,多降水2、沿岸有马达加斯加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成因、危害和治理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成因、危害与治理一、知识讲解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1)自然条件是水土流失的潜在因素人为因素是目前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
重点分析导致地表植被破坏、土质疏松的人类活动。
①生活能源短缺,大量砍伐树木用作薪柴。
②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毁林开荒、耕作方式不当、管理粗放。
③开矿、开采石料、修路、建房屋、修水利设施等开发建设不当。
2.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危害(1)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
(2)使大量泥沙汇入黄河,黄河泥沙含量剧增。
(3)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通过多年的探索,三大措施相结合,实行“保塬、护坡、固沟”方针,进行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具体措施如下图所示:二、经典高考试题1.梯田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典范。
图1是四种不同类型梯田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完成(1)~(2)题。
图1图2(1)图2中甲区地形适合修筑的梯田类型是()A.水平梯田B.坡式梯田C.隔坡梯田D.反坡梯田(2)在黄土高原缓坡上修筑反坡梯田的优点是()A.保水保土效果更好B.修筑难度小C.利于机械化耕作D.便于灌溉施肥解析第(1)题,由图2中等高线的分布可知,图中甲区中坡与坡之间有较为宽阔的平地,对比图1中梯田类型可知,适合修筑隔坡梯田。
第(2)题,黄土高原的最大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在黄土高原地区修筑梯田一定要注意保水保土,反坡梯田的优点就是保水保土效果好。
答案(1)C(2)A2.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
完成下题。
说出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和农业土地利用类型。
沙地和旱地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应分别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解析(1)要准确说出该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和农业土地利用类型,需准确判断出该区域的名称,还要从位置、地形、气候、植被等方面描述一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荒漠化的原因和防治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荒漠化的原因与防治一、知识讲解(1)荒漠化的成因从自然因素看,西北地区的地表除山丘陵外,平地覆盖着深厚的疏松沙质沉积物,加上大风日数多而且集中,这就为风沙活动提供条件气候因素特别是年降雨量的变化,往往影响着荒漠化的进程。
多雨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相反,持续干旱则促进荒漠化的进程,但并非决定性作用人类不仅是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也是荒漠化的受害者。
人为因至素主要表现为过度樵柴、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和工矿交通不注意环保等方面(2)荒漠化的防治核心:人与自然的协调内容:一是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二是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三是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整治模式:首先有明确的整治目标,即贯彻国家环境和资源法规,建立既防治荒漠化,又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防治体系,求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其次,针对不同自然条件和各种外力作用的性质,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第三,要有健全而完善的治理实施系统。
这是因地制宜实施治理措施,完成荒漠化防治目标的基本保证建立早期预警系统,是预防荒漠化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任何有效的防治荒漠化的战略和对策都应以消除贫困为核心(3)治理措施和经验干旱、半干旱流沙地区飞机播种、设置沙障固沙、钻孔深栽等造林技术世界领先宁夏中卫沙坡头采用草方格沙障。
一方面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
削减风力;另一方面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恢复自然植被是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
荒漠植物一般具有强大的耐旱力,有的根系和地下茎特别发达,以便从土壤和岩隙间吸收水分;有的茎叶具有毛或细刺;或者退化无叶,以减少蒸腾;有的具有耐盐特性“三北”防护林被称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
二、例题分析早期的沙漠公路大都沿绿洲上的城镇布局。
近年来,我国在塔里木盆地腹地修建了数条南北向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公路。
读塔里木盆地的沙漠公路和防护林网景观图,完成下列各题。
1. 建设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的决定性因素是A. 自然条件、科技水平B. 经济因素、科技水平C. 政治因素、自然条件D. 经济因素、政治因素2. 对沙漠公路破坏性最大的自然威胁来自A. 风力侵蚀B. 风力沉积C. 地基沉降D. 物理风化3. 为减轻流沙对沙漠公路的破坏,下列措施中最合理的是A. 在公路两侧挖沟阻沙B. 在公路两侧喷洒塑胶固沙C. 在公路两侧建玻璃挡风墙D. 拓宽公路两侧的防风植物带【答案】1. B 2. B 3. D【解析】1.现代交通建设的决定性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但建设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需要克服苛刻的沙漠环境,需要防暑防风防沙等等,这就对铁路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些问题的解决依靠科技,因此,建设该公路的决定性因素是经济因素、科技水平,选B。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讲义(经典打印版)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高考考纲:1.区域的含义;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一、区域的特征(1)整体性: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差异性:不同区域之间存在肯定差异,区域内部也有相对差异。
(3)开放性:区域之间有各种各样的联系,使地理空间呈现出开放性的特点。
二、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以日本和英国为例日本英国自然环境相像性岛国,面积相差不大;地处中纬度,气候暖和潮湿位置亚欧大陆东侧亚欧大陆西侧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多火山、地震高原、低山、丘陵与平原、山谷交织分布气候季风气候,海洋性显著,南北差异大温带海洋性气候植被森林覆盖率高以草地为主水文河流短小湍急,多峡谷,水力资源丰富河网较密集,流量平稳,多有运输河连通矿产资源贫乏煤、铁、石油经济发展相像性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充分发挥岛国的优势经济特点经济大国,工业化起步较晚工业化最早的国家工业布局临海型布局“资源型”布局为主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精耕细作畜牧业发达;高产值园艺农业人口城市人口稠密、城市众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带人口密集,城市化水平高3.我国的三大自然区(1)划分指标:地形和气候。
(2)三大自然区:a东部季风区,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c青藏高寒区。
界线:Ⅰ大致与400mm年等降水量线吻合;Ⅱ大致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Ⅲ大致沿横断山脉一线。
三、地理信息技术及应用特点和功能简洁理解遥感(RS) 地表视察、地理数据收集是什么?有什么?(拍照)全球定位系统(GPS) 空间位置(地理坐标)的确定、导航在哪里?(定位)地理信息系统(GIS) 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决策应用为什么?有何联系?怎么做?怎么办?(信息处理)(2019·北京文综)读下图,回答1~2题。
1.芬兰()A.盛行西风,终年温柔多雨B.山区水土流失严峻,城镇数量少C.人口稀疏区以大牧场放牧业为主D.森林资源丰富,木材加工业发达2.燕麦种植北界呈图示走向,主要是由于该国() A.东部地区的河湖密布,浇灌条件B.西部受暖流、地形影响,气温偏高C.东南部土层较深厚,耕作技术高D.西北部多晴朗天气,日照时间长(2019·海南地理)福建海坛岛面积276.61平方千米,人口约35万人,地势低平,是大陆距离宝岛台湾最近的地方。
【优化方案】2012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第29讲环境问题课件
环境问题类型 森林对环境的调 节功能下降 水土流失、土地 水土流失、 荒漠化 生 态 破 坏 土壤盐碱化 温室效应、臭氧 温室效应、 层空洞 生物多样性减少
我国典型案例 东北林区森林 滥伐森林 锐减 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江 自然植被遭破坏 南丘陵水土流 失 华北平原的次 不合理的灌溉等 生盐碱化 大量燃烧矿物燃 冰川融化,海 冰川融化, 料和使用消耗臭 平面上升 氧的物质 生物的生存环境 大熊猫、华南 大熊猫、 遭到破坏或过度 虎、藏羚羊等 捕猎等 减少
第29讲 环境问题 讲
考基自主落实 第 29 讲 环 境 问 题
考能联动提升
考向真题探究
专题优化演练
考基自主落实
一、人类与环境 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 (1)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 一定空间 ,从环境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_________,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 中获取____________。 中获取 物质和能量 。 (2)人类的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要排放到 人类的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要排放到 环境中,环境具有____能力 能力。 环境中,环境具有 自净能力。 2.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 (1)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 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 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 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 __________。 自净能力 。
考能联动提升
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 如图所示:图中①是人类为了生存和活动需 如图所示:图中① 要占据含有媒质(空气 水等)的一定空间 空气、 的一定空间。 要占据含有媒质 空气、水等 的一定空间。 ②是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输入物质和 能量。 能量。③是人类通过消费 活动,以废气、废渣、 活动,以废气、废渣、 固体废弃物、 噪声、 固体废弃物、热、噪声、 电磁波等形式把废弃物 输出给环境。 输出给环境。
高三地理背诵知识点
高三地理背诵知识点高三地理背诵知识点1一、认识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原是南斯拉夫西北部的一个石灰岩高原的名称,那里发育着各种奇特的地貌。
后来,欧洲学者借用该地名来称呼石灰岩地区的地貌水文现象和景观。
喀斯特地貌是由喀斯特作用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地貌类型。
喀斯特作用的本质:含有的二氧化碳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
可溶性岩石是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溶蚀作用:CO2+H2O+CaCO3═Ca(HCO3)2沉积作用:Ca(HCO3)2═CaCO3↓+CO2↑+H2O3、喀斯特作用及化学方程式喀斯特作用的本质:含CO2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沉积作用溶蚀作用化学方程式:CaCO3+CO2+H2O=Ca(HCO3)2 CaCO3是碳酸盐,在CO2和H2O的作用下被溶蚀成Ca(HCO3)2。
淀积作用化学方程式:Ca(HCO3)2=CaCO3+CO2+H2OCa(HCO3)2又在一定的条件下分解成为CaCO3。
二、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基本条件1岩石的可溶性——岩石成分易溶 2岩石的透水性——岩石空、裂隙大3水的溶蚀力——水中二氧化碳、有机酸、无机酸含量多4水的流动性——降水多、坡度大、空裂隙大三、喀斯特地貌的分类地面喀斯特地貌:主要包括峰林、峰丛、孤峰,以及溶蚀洼地和落水洞等地下喀斯特地貌:主要包括溶洞、地下河以及各种有碳酸钙淀积形成的淀积体,如石钟乳、石笋和石柱等。
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岩石条件桂林地区石灰岩广布,石灰岩厚度大,岩性纯,空隙和裂隙发育广泛,岩石的可溶性,透水性都很好。
气候条件气候条件——位于我国亚热带湿润区,气候温暖,全年降水充沛地形条件地形条件——东部、西部、北部地势高,中部、南部地势低,利于区域内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形成与富集。
生物条件桂林的气候条件十分有利于生物的生长,旺盛的生命活动和土壤中有机质的积累,导致土壤和流水中有机酸的含量较高,为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喀斯特地貌会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哪些影响?一方面:喀斯特地区奇特的地貌景观可以作为旅游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八章 第5讲 生态环境保护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教案
第5讲生态环境保护课标要求考情展示命题规律2019·全国Ⅱ卷,442019·全国Ⅲ卷,432019·某某卷,30D(2)(3) 2019·某某卷,24题2018·全国Ⅱ卷,442018·全国Ⅲ卷,44 高考对本讲内容的考查主要以某种资源的利用保护的图文材料为背景,考查生态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2.以某种生态环境问题为例,描述其形成的一般过程4.针对某一生态环境问题,说出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一、森林及其保护(1)自然原因:气候变迁等。
(2)人为原因:原始社会表现为刀耕火种和游耕制度;农业社会表现为无计划垦殖和大量使用薪柴;而工业时代大规模商业性机械采伐,是世界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面积锐减的主要原因。
(1)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2)过滤尘埃,吸收噪声。
(3)调节气候,涵养水源。
(4)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净化空气。
(5)提供旅游休闲最佳场所。
3.毁林后果:造成当地和相邻地区的生态失调、环境恶化,导致洪水频发、水土流失加剧、土地沙化、河道淤塞乃至全球温室效应增强等问题。
(1)世界:1992年,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就森林保护问题通过了《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在国际X围内确立了保护森林的原则。
(2)中国:1984年我国政府公布了《中华人民某某国森林法》,2002年又公布了《中华人民某某国森林法实施条例》,为森林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
二、草地退化及其防治(1)载畜量:一定面积牧场所能容纳(承载)牲畜的头数,一般以羊为标准,称为羊单位。
(2)过载原因:由于人口的压力,人们对畜牧业产品的需求量增大。
盲目扩大放养牲畜的数量,致使许多牧场严重超载,引起牧场退化。
(3)表现:草群变得稀疏低矮,产草量减少,草质变劣。
(4)危害:牧场退化严重的地区,会使整个自然环境发生变化。
(1)草场退化的本质:是社会经济问题。
只有大力控制人口增长和改善经济结构、加速经济发展才能有效解决。
江苏省2012届高三地理复习 模块5 第3章 第1课 环境与环境问题(2)课件 鲁教版
严重后果
解决措施
酸雨蔓延
人类燃烧化石 燃料,不断地 向大气中排放 硫氧化物和氮 氧化物等酸性 气体所致
使草木枯萎、 使草木枯萎 、 湖 泊酸化、 泊酸化 、 良田变 成荒漠、 成荒漠 、 建筑物 遭到腐蚀, 遭到腐蚀 , 被称 空中死神” 为“空中死神”
减少人为硫氧化物 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 研究煤炭中硫资源 的综合利用 保护环境 , 防止生 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 建立自然保护区 , 封山育林 、 退耕还 林
(3)首钢集团的搬迁使北京市的大气环境质量得到 了明显改善。首钢搬迁所运用的主要环境管理手段是 ______(填选项字母)。 A.行政手段 B.法规手段 C.经济手段 D.教育手段 (4)你认为进一步改善北京市的大气环境质量应采 取哪些措施?
解析】 【 解析 】 第(1)题,由图可得出沙尘暴的 分布特点。第(2)题,读图知北京受沙尘暴影 响的强度以轻度为主,北方春季沙尘暴频发 的原因要结合气候与地表植被分析。第(3)题, 首钢搬迁所运用的管理手段为行政手段。第 (4)题,见答案。
垃圾污染 与危险废 物转移
占用土地 , 污 染大气 , 滋生 蚊蝇 、 病菌 , 加强管理, 加强管理 , 控制城市 传播疾病 , 污 人口和用地规模 染农田和地下 水 , 危害人体 健康
例题2】 【例题 】下图为1951~2000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受沙尘暴 影响强度比例统计图。读图回答问题。
(1) 我 国 北 部 受 沙 尘 暴 影 响 强 度 的 空 间 分 布 特 点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北京市受沙尘暴影响的强度总体上为______度。我国 北部的沙尘暴多发生在______季,主要因为该季节我国北部 地区气候______,植被稀少,且常有______天气系统活动, 风力强劲。
高三地理生态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生态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试题答案及解析1.(10 分)【环境保护】下图为我国莱湖区 1950 年和 2010 年土地利用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描述该地 60 多年来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并简析其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答案】湖泊面积减少(2分);居住用地增加(2分);工农业用地增多(2分)。
湖泊对气候的调节能力(或对河流的调蓄能力)下降,旱涝灾害增加(2分);工业废水的排放,水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2分)。
【解析】读图比较,2010年比1950年湖泊面积减少,聚落等居住用地增加,工农业用地增多。
湖泊面积减小,对气候的调节能力,对河流的调蓄能力下降,旱涝灾害增加。
工业废水的排放,导致水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
【考点】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及对环境的影响。
2.(10分)环境保护内蒙古库布齐沙漠是距北京最近的沙漠之一。
某企业为确保盐产品外运道路不为沙漠所侵吞,采用资金补助牧民种树护路的方式,从而拉开了“库布齐治沙模式”的序幕,现如今,该企业硫化碱市场占有率世界第一。
结合材料,说明库布齐治沙模式是“生态、经济、民生”共赢的模式。
(10分)【答案】植树种草,改善了生态环境(2分);发展盐业、药材和饮料加工、旅游等产业,实现产业多元化(2分);延长了产业链(2分),提高了经济效益(增加了附加值),提高了牧民收入,(就业)(2分);社会可持续发展(2分)。
【解析】仔细读图,图中左边有人类活动场所,右边是主要产业。
生态表现为植树种草,治理荒漠,改善了生态环境。
经济体现为发展盐业、药材和饮料加工、旅游(景区)等产业,实现产业多元化,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经济效益。
民生从提高牧民收入,增加就业等方面分析。
库布齐治沙“生态、经济、民生”共赢的模式实际上体现了生态、经济、社会三大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考点】本题考查环境保护。
3.(10分)环境保护2013年3月,武汉市环保局发布的《2012 武汉市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城区湖泊水质较往年有所好转,但形势不容乐观(如图)。
高三地理自然资源的利用与环境保护知识点总结
高三地理自然资源的利用与环境保护知识点总结自然资源是地球赐予我们的宝贵财富,但同时也是有限的。
在高三地理的学习中,自然资源的利用与环境保护是一个复杂且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详细总结这一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一、自然资源的分类与特点1.1 自然资源的分类自然资源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土地资源:包括耕地、林地、草地等;•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地下水等;•矿产资源:包括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等;•生物资源:包括生物物种、生物量等;•能源资源:包括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等;•海洋资源:包括海洋生物、海洋矿产等。
1.2 自然资源的特点•有限性: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不能无限制地开发和利用;•区域性: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种类和数量有所不同;•可再生性:部分自然资源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非可再生性:部分自然资源在人类历史时期内无法再生。
二、自然资源的利用2.1 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的原则•遵循自然规律:在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时,要尊重自然规律,避免破坏生态平衡;•科学规划:根据资源的特点和分布,制定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规划;•综合利用:尽可能地将一种资源的多方面价值发挥出来;•循环利用: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浪费。
2.2 自然资源利用的案例分析•农业资源:通过改良土壤、推广节水灌溉等技术,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水资源:修建水库、引水工程等,实现水资源的合理调配;•矿产资源:采用高效开采技术,降低矿石损失,提高矿产资源的利用率;•生物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森林、草原等生物资源,维持生态平衡。
三、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3.1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环境保护是指采取各种措施,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类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3.2 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人类需求,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协调;•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生态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1024 高三地理一轮学案-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
24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学习目标】1.说出人地关系思想演变的历史阶段和各阶段的主要特点。
2.说出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分析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成因及寻求解决途径。
3.利用图示说明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的含义,举例说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4.了解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的含义,掌握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结合具体案例认识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基础回顾】1.2.环境问题的成因(1)当人类向环境______________的速度超过了___________及其___________的再生速度时,便会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问题。
短缺的主要资源有_______资源_、_______资源、_______资源和_________等。
生态破坏的表现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当人类向环境排放___________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___________,就会导致环境质量下降,形成___________。
(3)环境问题的产生,还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模式密切相关。
3.4.(1)环境问题的实质是_______问题。
(2)可持续发展①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②内涵:_______持续发展是基础,_______持续发展是条件,_______持续发展是目的。
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一个系统。
③基本原则:_______原则、_______原则、_______原则。
5.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1)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①_______基数大、素质低,结构不合理。
②_______相对短缺的问题将长期存在。
③深刻的______________:环境污染仍在发展;生态破坏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
(2)行动纲领:《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世纪重大公害事件
公害事件
危害
原因
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1930,12;Belgium)
几千人中毒,60人 烟尘堆积河谷,遭遇长时间逆
死亡
温天气且有大雾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1934,5~10;USA)
大多数居民患病, 400万辆汽车日耗油2400万升,
65岁以上老人死亡 排放烃类1000多吨,盆地地形
案例5: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历史上的黄土高原是一个林茂水丰的地 区,后来由于森林被砍伐,地面缺少植被的 保护,水土流失加剧,地表支离破碎,土壤 受侵蚀,肥力下降,生产能力降低,单产水 平下降,粮食不足,为了获取较多的粮食, 再去毁林开荒,扩大耕地,进而形成恶性循 环。
问题:毁林开荒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400人
不利于空气流通
多诺拉烟雾事件 (1948,10;USA)
4天内全镇43%的居 工厂密集于河谷形盆地中,又
民患病,20人死亡
遇逆温和多雾天气
伦敦烟雾事件 (1952,12;UK)
水俣事件 (From 1953;Japan)
5天内死亡4000人, 历年共发生12次,
死亡近万人
居民取暖煤中含硫量高,排出 大量SO2和烟尘,又遇逆温天气
问题:围垦湖海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内蒙古 草地的 退化
案例4:内蒙古草地的退化 内蒙古高原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当地居民
多以牧业为生。由于人口的增长,对消费的需求 大增,有些地区便开垦草地,种植作物,使牧区 的范围缩小了。被开垦的地区,冬春季节地表没 有植被,此时风力又很大,地表遭受风蚀,表土 被吹走,逐渐变为沙漠。牧区缩小之后,有些草 地超载严重,植被同样受到破坏,也会导致土地 沙化,这些都会破坏生态平衡,致使生态环境恶 化。去冬今春的沙尘暴,就与内蒙古草地的开垦、 沙化有关 。 问题:开垦草地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生态 破坏
具体方面
森林的环境调节功能 下降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 化加剧
土壤盐碱化
大气增温、臭氧层空 洞
物种灭绝
原 因 举例
滥伐森林,森林面积 锐减
自然植被的破坏
不合理的灌溉等原因
由于大量燃煤和使用 消耗臭氧物质 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 破坏或过度捕猎
三.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
思考:比较下列环境问题发生在哪些地区?
案例1:非洲的粮食问题
二战后,亚非拉地区人民在夺取民族独立 的粮人食于致口斗民使食消人大争 的 人产 费 口 多中消均量量增数的增长的取费产同长过亚得水量主快质增供胜平开时不快非要,资,给多拉利始亚,,,是对源超能地非下。还但。超人粮的出力区降拉是进过各特口食需了导粮粮口了大国。别增这求环致食食一粮多在近是长一量境的匮匮数些食些发19过物大的.乏乏7粮增国展年1,食长年家生,,的以的产,占特速后人世别、以度,均界是提增粮由人撒高,加 哈拉以南的一些非洲国家,情况相当严重
3.环境问题的全球化趋向
分析图中 的案例,哪些 地区的环境问 题有可能影响 到其他地区甚 至全球?
环 人类与环境关系密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
境切
制约和相互转化的对立统一关系。
问
题
环境污染
的
环境问题的表现
生态破坏
表
现
和
分
环 境 问 题 城市地区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乡村地区
布
的 分 布 特 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发展中国家比发达
水 俣湾事件
由于氮肥厂含汞催化剂随废水 排入海湾,转化成甲基汞,被鱼、 贝类摄入自1953年发现至1991年3 月。有2248人患病,其中死亡1004 人。
工厂三废――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
1952年12月,由于居民取暖燃煤
中含硫高,排出大量SO2和烟尘,又 遇逆温天气,5天内死亡4000人历年
点
国家严重,全球化趋势。
一、人口压力
1999年10月12日
工业革命以前:极其缓慢
工业革命以后:明显加快
总体上呈现出加速增长的势头
但是近年来其增长速度放慢了 目前每年增长7000-8000万,而这样的增长 是以牺牲森林、湿地、草原等为代价的
1.人口的增长
世界各地区人口的增长 (1950——1997年)
各地区由于经济结构、产业政策和环境政策不同,环 境问题也有所不同。因此环境问题具有地域性特征。
乡村: 利用资源方式不当 或强度过大
水土流失 荒漠化 土壤盐碱化 森林减少 水源枯竭 物种减少
生态破坏
1.城市和农村的比较
主要环境问题
城
市
环境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 水污染等
生态破坏、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壤
(2)人类通过生产或生活活动与环境发生联系
人类通过生产,生 活对环境产生影响
受到人类活动影响的环 境反作用于人类本身
总结:人类社会和环境有着密切地联系
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环境问题: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
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
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 净力的时候就会形成的问题。
20世纪初,世界人口只有约16亿。2006 年,世界人口已经突破了65亿。随着人口 的激增、生活需求的扩大以及工业的迅猛 发展,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受到污 染,生态遭到破坏,环境问题已从地域性 走向全球性,成为当今人类面临的全球性 问题之一。
什么是环境问题呢?该如何解决呢?
一、人类与环境
1.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关系 (1)人类是环境的产物
中国的工业发展 加重了环境污染
热带雨林毁灭性 破坏及物种锐减
3.环境问题的全球化趋向
(1)酸雨随着大 气的运动,能影响 到很远的地区;
3.环境问题的全球化趋向
思考:除了酸雨,还有哪些全球化的环境问题?
(1)国际性河流上游被污染,将使全流域受到影响; (2)热带雨林的破坏,会对全球的气候产生影响; (3)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和臭氧层的破坏,威胁着 全人类。
生态破坏
人类对环 境的破坏,导 致环境恶化, 从而影响人类 生产和生活。
生态破坏
滥伐森林
土壤次生盐碱化
全 球 气 候 变 暖 和 臭 氧 层 破 坏
最近400年来,地球上物种灭绝速度在加快。 现在每年都有1万-2万种物种灭绝,物种灭绝速 度是形成速度的100万倍。
生物多样性锐减
主要 表现
环境对人类、生 活的排泄物具有 的容纳和清除能
力
二、环境问题的表现
环境污染
人类任意排放 废弃物和有害物 质,导致环境质 量下降。
工厂三废――水污染
四川沱江河污染事件
水污染实列
1986年11月1日,瑞士巴塞尔市桑多 兹化工厂仓库失火,近30吨剧毒的硫 化物、磷化物与含有水银的化工产品 随灭火剂和水流入莱茵河沿岸 下居事故发生地约150千米以内,河里 大约有60余万条鱼被毒死近500千米以 内的河岸两侧的井水不能饮用。
1995年2月——1998年9月, 全球环境基金针对全球福利 的项目和活动,向发展中国 家几个重点领域提供了大量 的资金。
伦敦 烟雾
北海地 中海波 斯湾的 海洋污
染
中亚北非 的沙漠化
北欧酸 雨危害
东欧北亚的 核泄露污染
西雅图噪 音污染
黄土高原的 水土流失
日本水 俁事件
五大湖的 城市垃圾
华北地区的土 地盐碱化
1408人死亡,2万人 中毒,15万人接受 治疗,20万人逃离
45吨异氰酸甲泄漏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 漏(1986,4;USSR)
31人死亡,203人受 伤,13万人疏散,直 接损失30亿美元
截止1991年3月,有 氮肥厂含汞催化剂随废水排入
2248人患病,其中死 海湾,转化成甲基汞,被鱼、贝
亡1004人
类摄入
公害事件
危害
原因
四日事件
患者出现哮喘等症 工厂大量排放SO2和煤粉, 状,仅1975年有 并含钴、锰、钛等重金
(From 1955;Japan)
1231人受害
属微粒
米糠油事件 (1968;Japan)
共发生12起,死亡近万人。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由于该城400万辆汽车每天耗油 2400万升,排放烃类1000多吨,盆 地地形不利于空气流通,在1943年 5—10月大多居民患病,65岁以上老 人死亡400人。
沙尘笼罩下的呼和浩特
农药--土壤污染
生活生产中产生污染 --固体废弃物
交通、工厂产生污染-废气、噪音等
其他的污染:
放射性污染 海洋污染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露
1986年4月26日,位于前苏联乌 克兰基辅市郊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由于管理不善和操作失误,4号反应 堆爆炸起火,致使大量放射性物质 泄露,造成31人当场死亡,共有300 万人受到核辐射,前苏联一位物理 学家预言:在今后20年内,有1—3 万苏联人将面临癌症的危险。
农 村 盐碱化、森林减少、水源枯竭、物种 减少
2.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比较
思考:
谁的环境问题更严重?
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环境问题更为严重
为什么?
(1)环境承受经济发展和人口快速增长的双重压力。 (2)经济、技术水平落后,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 (3)发达国家污染将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时,不禁会皱起眉头。
问题:请分析上述案例并找出墨西哥城环境恶化的原因。
2.人口增长带来的压力
人口的持续增长,对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 耗增多,最终会超出环境供给资源和消化废物 的能力,进而出现种种资源和环境问题。
二、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人口持续增长和经济迅速发展,资源需 求量大增.
非可再生资源的有限性,可再生资源再 生的周期性长 .
患者5000多人,死 亡16人,实际受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