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与高血脂 医生讲座

冠心病与高血脂 医生讲座
冠心病与高血脂 医生讲座

高血脂和冠心病之一----血脂的基本知识

应一位网友的要求,下面的时间和大家一起谈谈高脂血症和降脂药物

如今高血脂是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医生常常会跟你说你血脂升高,要小心冠心病,脑梗塞。各种报刊杂志每天都有很多篇幅刊登关于高血脂的文章,确实高血脂与冠心病,脑中风关系密切,研究成果日新月异,而病人朋友常常被各种信息混淆搞得一头雾水,耽误了正确有效的治疗。下面我先简单介绍高血脂的基础知识。

血脂

血脂形象的说,就是血液中的脂肪成分,主要包括甘油三酯和胆固醇,他们在血液中不能以单独的形式存在,必须与其他物质例如蛋白质一起组成复合物才能在血液中运输。例如胆固醇常常与一些蛋白结合在一起形成脂蛋白,根据这些脂蛋白密度不同可以分为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等。我们来看以下我们医院血脂五项的化验单(见图)

第一行是甘油三酯,英文缩写TG,说的是血液中总甘油三酯水平

第二行是总胆固醇,英文缩写TC,说的是血液中总胆固醇水平

第三行是高密度脂蛋白,英文缩写:HDL-CHOL,测定的是高密度脂蛋白这种复合物中所含的胆固醇水平,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好胆固醇”,它的升高有利于保护血管,但进一步的关系还没研究清楚,目前有一些不同的看法

第四行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英文缩写:LDL-CHOL,测定的是低密度脂蛋白这种复合物中所含的胆固醇水平。目前研究已经非常明确,这种成分是引起血管损害的最大元凶,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坏胆固醇”,是我们医生最关心的指标,也是我们的第一治疗目标

第五行是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英文缩写:VLDL-c,测定的是极低密度脂蛋白这种复合物中所含的胆固醇的多少。它也对血管有一定损害,在糖尿病人体内常常升高。

说到这里,我要纠正很多病人的一个误解,我的很多病人以为血脂仅仅就是指甘油三酯不包括其他东西,因为他们看到那上面有一个“酯”字,他们只顾得盯住甘油三酯的浓度,结果把危害更大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总胆固醇这两个指标忽视了。常常出现这样的场面,有的病人胆固醇都好高了,我就跟他们说,你的血脂高啊,他说,不对啊,我的血脂不高啊,一边说一边指着甘油三酯的数值。

这个化验单后面三行是英文代码,大家可能记不下来,其实只要学过一点点英文的都能够理解,例如LDL-CHOL,第一个L字母就是英文low(低)的缩写,第二个字母D就是英文density(密度)的缩写,以此类推,其他也就好理解了,这样,大家也就容易记些了

作为普通百姓,没有能力和精力了解血脂的复杂成分与代谢,但大家要记得,低密度脂蛋白(就是那个LDL-CHOL)对身体危害最大,要想办法把它的浓度降下来,其次是总胆固醇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这两个指标也是低点好,而高密度脂蛋白则是不能太低,我们希望它能高点,甘油三酯对血管也有危害,但不及上面说的那些,轻中度的升高不必太在意,可以以控制饮食和适当运动综合治疗为主,还是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总胆固醇作为主要治疗目标。

以上的化验单来自我的一位病人,在这里,请允许我向她表示诚挚的谢意,谢谢你!

下次谈谈什么叫高血脂,它有什么危害。

血脂当然是身体的正常成分,人体血液中肯定有一定成分的血脂存在,但是过高浓度的血脂对血管壁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在血管内壁形成了斑块,这就是高血脂的危害。

在血脂这些成分中,对血管影响最大的就是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已经有相当多的研究证实,低密度脂蛋白就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罪魁祸首,是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启动因子。下面这张图有利于大家理解整个心血管事件是如何开始如何发展最终导致临床疾病的,其中低密度脂蛋白沉积到血管内皮下边就是启动机制。许多调查发现它的浓度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成明显正相关,也就是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浓度越高,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越大。

应该说说高血脂这个说法不是很准确,应该说血脂紊乱更合适,因为并不是所有的血脂成分都对血管有坏处。对于高密度脂蛋白,现在认为它高一点对血管有保护作用,临床上的高血脂病人常常出现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水平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低,所以叫做血脂紊乱更贴切。不过目前大家还是约定束成,采用高脂血症这个说法。

高脂血症本身不会引起病人特别不适,病人不抽血检查根本不会察觉到。主要的是对血管的损害,最终导致心脑血管疾病例如冠心病,脑梗塞等,而这又是一个长期的悄无声息的过程,从低密度脂蛋白沉积到血管最终到引起临床表现,可能是数年或十多年,可以说“潜伏”的相当深,我们常常察觉不到,所以我们把高脂血症形象的叫作“无声的杀手”。

高脂血症的治疗

这里牵涉到几个问题,例如什么程度的高脂血症需要治疗,怎么治疗,是否要长期服药等等

第一个问题,什么程度的高血脂需要治疗,许多病友常常拿着血脂化验单来问我,他们说其他科的医生说我的血脂水平正常,不需要治疗,你为什么要我吃药?的确,按照这个化验单上面的正常值,他的血脂确实是正常的,例如某个冠心病人,有过冠脉支架植入的病史,他的低密度脂蛋白是3.2mmol/L,按照化验单上面的范围:1.9-3.3mmol/L,应该是正常的,怎么到了我这里就要吃降脂药呢?

这个原因说起来可就话长了,这其实反映了一个医学界对血脂和冠心病的关系的认识过程,以前不知道高血脂和冠心病的关系,只是简单的统计人群中的血脂范围规范了正常值。之后我们发现,血脂越高,冠心病发病率越高,两者成正比关系,而血脂越低,冠心病,脑梗塞发生率越低,同样许多大规模临床研究证实使用降脂药物使血脂水平下降可以使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下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血脂越低,心脑血管市事件越少发生,所以我们对血脂要求越来越高了,可不仅仅是符合化验单上的正常值就OK了。

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降血脂治疗是为了预防心脑血管事件,而不同的人群,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不同,风险越大,我们治疗越积极,对血脂的要求越严格,这样才能达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目的。因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危害最大,我们临床上主要以这个指标为第一控制目标,我国血脂防治指南按照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把病人分为这么几个层次,作出不同的要求:

极高危:顾名思义,这类人群非常危险,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甚至死亡的机率较高,那么那些病人属于这个范围呢: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急性脑梗塞或者冠心病同时合并

糖尿病,有冠脉支架植入病史,对于这类人群,我国的血脂防治指南要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2.07mmol/L以下,如果您是这一类人群,只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过

2.07mmol/L,都还是没有达标。知道了只一点,大家看看之前我说的那个病人,他就是属于极高危组,低密度脂蛋白

3.2mmol/L,虽然在化验单上面的正常值内,但是按照指南还没有达标需要进一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

高危人群:这类指的是稳定的冠心病或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以及糖尿病,他们的目标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6mmol/L

低中危人群:这类人群指的是有各种心脑血管疾病高危因素的人群,例如高血压,吸烟,血管疾病家族史,不良生活习惯,肥胖等等,根据高危因素的多少可区分低危和中危,但在临床上,我常常将他们放在一起,按照中危的标准处理,他们的标准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3.1mmol/L以下。而这样一个危险度分层策略其他非心血管病专科的医师不一定清楚,所以他可能对着化验单上附有的正常范围说你的血脂水平正常不需要治疗,这样就会耽误了治疗。

咱们接着上次说的,既然高血脂危害这么大,被称为无声的杀手,那该怎么治疗呢?下面我们谈谈第二个问题:怎么治疗

怎么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和改变生活方式,我们和病人一样当然希望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就把血脂控制下来,但可惜的是,仅仅通过改变生活方式,例如适当运动,合理饮食,戒烟,很难达到目的,更何况,现在对血脂的要求是更低更好,就我在临床所见,单纯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达到血脂要求的,那是少之又少可以说,比大熊猫还要稀少。一是病人很难坚持长久,这需要强大的意志力,同时环境的要求也很重要,而且样样都不吃,活着也没什么意思了,大家说呢?二是即使有所下降,也绝达不到我们在上面谈到的降脂目标。

就我的经验认为,就个体而言,人的血脂水平主要取决于遗传,例如我父母的情况就是这样,我母亲饮食非常清淡,同时不吸烟,适当锻炼,但是她的血脂水平就是高,而我父亲却吸烟,最爱吃红烧肉,从不运动,可是每次抽血血脂都是很低,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一直在2.07mmol/L以下。科学研究表明,血液中的胆固醇中的70%是来自于体内自己合成的,也就是说,你就是滴油不沾,同样会有胆固醇生成,对胆固醇的总量影响不大。血脂水平的高低可能与体内代谢血脂的酶的水平有关,而这又是遗传决定的。所以说,如果您不幸

是属于遗传决定了高血脂的人群,可能不可避免的需要吃药。目前得到大规模临床试验证据支持,疗效得到公认的就是他汀类药物。就是医生常常开的什么什么他汀,例如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氟伐他汀,等等。下面是市面上常见的他汀类药物的化学名,商品名,剂量,用法(见表)。

其它还有一些其它类型的降脂药物,例如烟酸,贝特类,这些药物都有一定的降脂作用,例如贝特类用于降低甘油三酯效果较好,烟酸用于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效果较好,但是由于前面说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才是心脑血管疾病的最危险因素,而这些药物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作用远远不及他汀类,同时没有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它们能在降低血脂的同时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所以目前仅仅局限于一些特定人群,例如贝特类药物用于单纯甘油三酯明显升高的患者。

第三个问题大家常常问道:就是降血脂药物需不需要长期服用,许多患者通过服用他汀类药物,血脂已经控制好了,就自行停药了,过了不久,血脂又升上来了,于是反反复复。可以肯定的说,对于一个高血脂的病人,如果停用降脂药物,血脂水平会逐渐升高到之前水平。就目前的医学技术,对付高血脂,还没有一劳永逸的办法,没有说吃一段时间药,血脂下来了,就不用管了,血脂就永远正常了。因为刚才说过,高血脂和遗传有很大关系,对于遗传基因,我们还没有太多办法。目前绝大多数病人通过每天服用半片到一片他汀类药物就可以维持血脂正常,药物本身副作用极少,很少有病人不能耐受或出现肝肾功能损害需要停用,通过把血脂控制在目标水平以下,以后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就会明显下降,何乐而

不为呢?作为他汀类药物的典型代表:阿托伐他汀(立普妥),成为全球销量第一的药物,这就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他汀类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我经常说这样一个比方来说明这个道理:这个血管就像珠江河道一样,珠江河水就是血液,珠江中的各种垃圾就是血脂,主要是指低密度脂蛋白,我们每天都要派垃圾船来清理这些垃圾,就好像服用降脂药物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一样的道理,这个清理工作是每天都要进行的。如果偷懒,隔好久才去清理,那会怎样,那会导致珠江河的垃圾越来越多,最终导致堵塞河道,甚至损害河道,到那时怎么办,恐怕服用降脂药,也就是简单的垃圾船搞不定呢,只能花大价钱,搞大动作,使用大型设备来清理淤积的垃圾才行,这就类似于到了心肌梗死的时候花大钱,来通波仔,放支架,又花钱,又伤身体。你说你是愿意每天搞搞卫生,保持珠江水清呢,还是不管不问,等到臭气熏天了再来花大钱搞大动作呢?说通了这个道理,绝大多数病人都是能坚持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我有很多病人从我到广州来当医生,给他处方了他汀类药物,他就一直服用,已经达5年之久呢,一直挺好,没有心血管事件发生,他能坚持,你也同样能,你说呢?

既然他汀类药物要长期吃,那掌握一些常见的注意事项很重要,下次我们讲讲服用他汀类药物时要注意那些方面

冠心病和高脂血症之四----他汀类药物

(2010-04-24 22:02:58)

标签:

他汀类

阿托伐他汀

辛伐他汀

高脂血症

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

血脂康

健康

他汀类药物作为临床上最为主要的降脂药物,已经得到许多大规模临床研究证实,降脂疗效确切,同时能降低心血管事件,副作用少,所以很多病人都在服用这一类药物,下面我逐渐向大家介绍这类药物作用特点以及副作用等。

这类药物为什么叫他汀类呢,原因很简单,就是它的英文名后面几个字母总是statin,例如simivastatin(辛伐他汀),atorvastatin(阿托伐他汀),所以我们中国人把这一类药物都叫做他汀类。它是通过抑制体内胆固醇合成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酶而起作用的,因为它抑制这种酶,导致胆固醇合成减少,同时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浓度也减少。总的来说,他汀类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作用明显,同时也降低甘油三酯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所以,它的主要适应症是高胆固醇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对轻中度甘油三酯升高也有一定作用。大家看它的作用靶点,就是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这两个对血管影响最大的血脂成分,所谓擒贼先擒王,通过降低这两个危害最严重的血脂成分而达到保护血管的作用。

现代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除了单纯的降低血脂的作用外,还有独立于低降血脂外的作用,这些作用常常在病人血脂还没有降下来的时候就可能出现了,尤其在大剂量使用时。例如抗血管内膜炎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血管内壁中最贴近血液的那一层细胞,是保证血管舒张的主要成分)的作用,抗血栓形成,抗平滑肌细胞增生的作用(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过程中,血管炎症,内皮功能下降,平滑肌细胞增生,血栓形成这些都是主要的机制),这些作用机理集合起来有延缓血管内粥样斑块进展的作用,甚至在有些研究中发现,他汀还能逆转斑块,也就是说是你体内已经形成粥样斑块的血管内斑块体积减少了,已经狭窄的血管变得通畅了,也就是说血管变年轻了,当然这还只在极少数研究中发现,还没有得到大规模临床研究的证实。

因为人体的胆固醇主要在夜间合成,他汀抑制的这个酶在夜间活性最高,所以,我们服用他汀类药物也放在夜晚服用效果最佳,所以很多病人都知道,夜晚要服一粒降低血脂的药物。当然,也可以在一天内任何时间服用,以自己方便记得为好。

现在市面上的他汀有辛伐他汀,普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氟伐他汀,洛伐他汀,瑞舒伐他汀钙这六种,另外还有一种我国自行研制的血脂康,它其实是天然的洛伐他汀成分,所以,也可以归属到这六大药物中,在下次的讲座中,我再向大家简单介绍。

不同剂量氟伐他汀钠缓释片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脂症的疗效研究

不同剂量氟伐他汀钠缓释片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脂症 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氟伐他汀钠缓释片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冠心病合并高血脂症患者106例按照药物剂量的不同分为实验与对照两组,实验组给予大剂量的氟伐他汀钠缓释片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小剂量的氟伐他汀钠缓释片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均有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血脂指标均有改善,但实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大剂量的氟伐他汀钠缓释片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脂症有着更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不同剂量;氟伐他汀钠缓释片联合阿司匹林;冠心病合并高血脂症;疗效 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了物质财富的奇迹,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使得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出现了非常大的变化,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同时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数也在逐年上升,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出现粥样硬化,血液的流动受到阻碍,导致心肌缺血、功能异常甚至坏死[1]。血脂水平过高是导致冠心病出现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冠心病患者常伴有高血脂症。对于患者的血脂水平进行有效的控制有利于很好地预防和治疗冠心病。本文将以我院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对不同剂量氟伐他汀钠缓释片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脂症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106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症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实验与对照两组。实验组有53人,其中31位男性,22位女性,年龄51~78岁之间,平均年龄(62.1±1.2)岁。对照组有患者53人,其中30位男性,23位女性,患者年龄52~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8±2.1)岁。所有患者中排除合并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精神意识障碍患者、在治疗前的1个月内出现心肌梗死患者、血脂不可控患者。所有患者在家属的陪同下或由家属代为签署参与同意书。所有患者的自身情况和两组患者之间的比较情况均符合本次研究进行的条件。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研究进行的前一周内停止降脂药物的使用,通过控制饮食等方法进行血脂控制,没有意外情况发生。对于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小剂量的氟伐他汀钠

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效果观察

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9-09-20T15:48:33.890Z 来源:《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06期作者:李文军 [导读] 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治疗效果良好,改善血脂水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怀化 418000 【摘要】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9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共114例,以抽签形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采取辛伐他汀治疗方法,研究组采取瑞舒伐他汀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情况、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前血脂水平无显著差异,治疗后研究组血脂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治疗效果良好,改善血脂水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冠心病;高脂血症;治疗效果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rosuvastatin o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omplicated with hyperlipidemia. Methods: A total of 114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hyperlipidemia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8 to May 2019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 They were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by 54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imvastatin. The study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osuvastatin. The blood lipid levels, treatment effects and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blood lipid levels before treatment in the study group. The blood lipid level of the study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the study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Rosuvastatin is effective in treating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ith hyperlipidemia, improving blood lipid levels and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Key words] rosuvastati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hyperlipidemia; therapeutic effect 冠心病属于中老年常见疾病,由于患者身体机能下降、血脂异常从而引发冠状动脉硬化,治疗不及时继而引发高脂血症,给患者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为减轻患者生活影响、提高治疗效果,我院提出瑞舒伐他汀治疗方法得到了理想的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8年9月--2019年5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共114例,以抽签形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4例。研究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34例,患者年龄在60--70岁之间,平均年龄(68.47±2.23)岁。患病时间在2--10年,平均患病时间 (4.32±3.12)年。对照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9例,年龄在61--75岁之间,平均年龄(67.25±3.08)岁。患病时间在1--9年,平均患病时间(4.52±3.47)年。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年龄、性别)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可比。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实施硝酸甘油、抗凝治疗。对照组采用辛伐他汀(生产企业:成都天银药业;国药准字:H20083478)治疗方法,1日1次,口服,初期剂量为20mg/次,治疗1周后按照患者血脂水平与服药效果控制剂量。若患者血脂水平降低需减少1/2剂量;血脂水平超过正常参数则增加剂量,剂量在40mg/次,治疗时间为60天。 研究组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生产企业:浙江京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483)治疗方法,1日1次,20mg/次,治疗时间为60天。 1.3评价指标 首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情况,分为TG、TC、LDL-C。其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分为显效(TG下降幅度超过40%,TC下降度超过20%)、有效(TG下降幅度在20%--40%,TC下降幅度为10%--20%,)、无效(TC下降幅度低于10%,TG下降幅度低于20%)。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100%。最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胃肠道不适、乏力。 1.4数据处理 SPSS22.0,计量资料,用t、平方差[()]进行检验、表示,计数资料以卡方()、百分数(%)进行检验、表示,2组数据资料,以P值区间(P<0.05)表示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血脂水平 治疗前,两组患者TG、TC、LDL--C水平无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TG、TC、LDL--C水平好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药物治疗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药物治疗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作者:沈潞华 关键词:冠心病高血压药物治疗沈潞华 冠心病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近年来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持续呈上升趋势,每年死于冠心病的患者超过70万人。冠心病有许多危险因素,而高血压是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高血压患者冠心病患病率明显高于血压正常者,是后者的3~4倍。 在冠心病二级预防长期治疗过程中,除了生活方式治疗、多重危险因素控制(戒烟、体重控制、降压及降糖治疗,调脂治疗等)外,仍然需要应用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滞剂,ACEI或ARB等药物。对有高血压的冠心病患者,降压治疗十分重要,可单用或联合应用降压药物,使血压降至130/80 mm Hg以下。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治疗目标在于预防心肌梗死和猝死,改善生存及减轻症状和缺血发作,改善生活质量。药物治疗首先要考虑预防心肌梗死和死亡,包括两类:改善预后药物(阿司匹林,不能用时可用氯吡格雷替代;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调酯药物;ACEI)及减轻缺血药物(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硝酸酯类药物)。 ACS药物治疗包括抗缺血药物、抗血小板与抗凝药物,他汀类调酯药物;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溶栓药物。 一抗血小板药物 1 阿司匹林多项阿司匹林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临床试验显示了阿司匹林治疗的获益,可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性。阿司匹林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和血栓烷(TXA2)的合成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最佳剂量是75~150 mg/d。ACS患者开始服用300 mg,以后75~150 mg/d。阿司匹林对血小板的抑制作用可持续存在于血小板的整个生存周期(7±2天)。所有冠心病的患者只要无禁忌证均需服用阿司匹林。其主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刺激症状和出血。对阿司匹林不能耐受的患者可改用氯吡格雷作为替代治疗。 2 氯吡格雷通过选择性的、不可逆的抑制血小板ADP受体而抑制血小板激活和聚集。常用剂量为75 mg/d,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或需要支架置入者可顿服300 mg。ACS患者、置入药物支架患者需要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维持12个月左右,但仍需注意出血等不良反应。 3 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主要作用在血小板聚集的终末环节阻断纤维蛋白原与GPⅡb/Ⅲa受体结合,主要用于介入治疗和ACS高危的患者,需静脉用药。 二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可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性能,降低心肌耗氧量;能延长舒张期冠状动脉灌注时间,增加心肌血流和氧的供应;能抑制交感神经活性,有抗心律失常、改善左室结构与功能的作用;可防止斑块破裂,用于冠心病的各种类型及长期二级预防。尤其用于心绞痛、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的患者,可缓解症状、减少心肌缺血的反复发作。多项循证医学研究显示,冠心病患者应用β受体阻滞剂能降低心血管事件及病死率,无禁忌证的患者应该早期开始应用。一般为口服给药,剂量可逐渐递增,直至达可耐受的目标剂量。治疗的目标心率为50~60次/分,应选用无内源性拟交感活性的药物。对ACS高危、进行性静息胸痛加重者,也可以先静脉用药,以后再口服。有支气管哮喘、严重窦性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Ⅱ度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者应视为禁忌证。对明显低血压者需血液动力学稳定后再用。 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ACEI可降低血压、逆转心室重构,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HOPE研究结果显示,雷米普利使高危患者的主要终点事件相对危险性降低22%,EUROPA研究显示培哚普利使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主要终点事件相对危险性降低20%。2008年3月底公布的ONTARGET

冠心病与高血脂医生讲座

高血脂和冠心病之一----血脂的基本知识 应一位网友的要求,下面的时间和大家一起谈谈高脂血症和降脂药物 如今高血脂是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医生常常会跟你说你血脂升高,要小心冠心病,脑梗塞。各种报刊杂志每天都有很多篇幅刊登关于高血脂的文章,确实高血脂与冠心病,脑中风关系密切,研究成果日新月异,而病人朋友常常被各种信息混淆搞得一头雾水,耽误了正确有效的治疗。下面我先简单介绍高血脂的基础知识。 血脂 血脂形象的说,就是血液中的脂肪成分,主要包括甘油三酯和胆固醇,他们在血液中不能以单独的形式存在,必须与其他物质例如蛋白质一起组成复合物才能在血液中运输。例如胆固醇常常与一些蛋白结合在一起形成脂蛋白,根据这些脂蛋白密度不同可以分为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等。我们来看以下我们医院血脂五项的化验单(见图) 第一行是甘油三酯,英文缩写TG,说的是血液中总甘油三酯水平 第二行是总胆固醇,英文缩写TC,说的是血液中总胆固醇水平

第三行是高密度脂蛋白,英文缩写:HDL-CHOL,测定的是高密度脂蛋白这种复合物中所含的胆固醇水平,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好胆固醇”,它的升高有利于保护血管,但进一步的关系还没研究清楚,目前有一些不同的看法 第四行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英文缩写:LDL-CHOL,测定的是低密度脂蛋白这种复合物中所含的胆固醇水平。目前研究已经非常明确,这种成分是引起血管损害的最大元凶,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坏胆固醇”,是我们医生最关心的指标,也是我们的第一治疗目标 第五行是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英文缩写:VLDL-c,测定的是极低密度脂蛋白这种复合物中所含的胆固醇的多少。它也对血管有一定损害,在糖尿病人体内常常升高。 说到这里,我要纠正很多病人的一个误解,我的很多病人以为血脂仅仅就是指甘油三酯不包括其他东西,因为他们看到那上面有一个“酯”字,他们只顾得盯住甘油三酯的浓度,结果把危害更大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总胆固醇这两个指标忽视了。常常出现这样的场面,有的病人胆固醇都好高了,我就跟他们说,你的血脂高啊,他说,不对啊,我的血脂不高啊,一边说一边指着甘油三酯的数值。 这个化验单后面三行是英文代码,大家可能记不下来,其实只要学过一点点英文的都能够理解,例如LDL-CHOL,第一个L字母就是英文low(低)的缩写,第二个字母D就是英文density(密度)的缩写,以此类推,其他也就好理解了,这样,大家也就容易记些了 作为普通百姓,没有能力和精力了解血脂的复杂成分与代谢,但大家要记得,低密度脂蛋白(就是那个LDL-CHOL)对身体危害最大,要想办法把它的浓度降下来,其次是总胆固醇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这两个指标也是低点好,而高密度脂蛋白则是不能太低,我们希望它能高点,甘油三酯对血管也有危害,但不及上面说的那些,轻中度的升高不必太在意,可以以控制饮食和适当运动综合治疗为主,还是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总胆固醇作为主要治疗目标。 以上的化验单来自我的一位病人,在这里,请允许我向她表示诚挚的谢意,谢谢你! 下次谈谈什么叫高血脂,它有什么危害。

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分析

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18-11-14T11:38:54.087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第15期作者:王辉 [导读] 使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可使得hs-CRP以及血脂下降,Klotho基因水平以及MFG-E8明显上升,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牡丹江市康安医院七病区;1570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于我院收纳治疗的冠心病合并高血脂症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方式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在分别治疗3个月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中血脂、Klotho基因水平以及乳脂肪球表皮成长因子(MFG- E8)等结果差异。结果:治疗前所有患者的hs-CRP、Klotho基因水平以及MFG-E8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等明显降低,同时HDL-C水平则明显上升,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hs-CRP较对照组低,实验组患者的Klotho基因水平以及MFG-E8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使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可使得hs-CRP以及血脂下降,Klotho基因水平以及MFG-E8明显上升,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冠心病;高脂血症;临床疗效 [ 中图分类号 ]R2 [ 文献标号 ]A [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5-0239-02 瑞舒伐他汀可将HMC-CoA还原酶进行特异性的抑制,使得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延迟或停止,同时使得某些炎症因子得以下降[1]。本文为探究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选取我院相关患者进行作为研究对象,现报告详细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于我院收纳治疗的冠心病合并高血脂症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5例。本次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所有患者均知晓同意。其中,对照组患者男15例,女10例,年龄为62-83岁,平均年龄为(68.12±3.18)岁。实验组患者男12例,女13例,年龄为61-80岁,平均年龄为(67.23±4.27)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先进行常规治疗,主要为:使用氯吡格雷以及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扩张冠状动脉使用硝酸酯类药物,使用曲美他嗪(生产厂商:南京正科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83803)改善心肌细胞的代谢[2]。全部患者的基础药物治疗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之后实施瑞舒伐他汀(生产厂商:浙江京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80483)进行治疗,一次10mg口服,一次/1d,疗程3个月[3]。 1.3统计学分析 将研究所得的最后数据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在数据处理过程中,t值用以检验计量资料,卡方用以检验计数资料,组间差异经P值判定,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等明显降低,同时HDL-C水平则明显上升,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两组相关指标对比(,mmol/L)注: 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冠心病的死亡率以及发病率在国内老年群体中比重较高,严重的危害着患者的身心健康。脂肪代谢发生改变,胆固醇开始聚集,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与高血脂症关系密切[4]。研究表明,hs-CRP以及MFG-E8等将会对高脂血症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较大的刺激作用,它主要是通过调节氧化还原反应进行。同时Klotho蛋白的作用可调借血管内皮细胞的老化以及消亡,减轻内皮细胞的损伤程度,起到有效的抗衰老作用[5]。瑞舒伐他汀可将HMC-CoA还原酶进行特异性的抑制,使得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延迟或停止,同时使得某些炎症因子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心血管与血压相关性分析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心血管与血压相关性分析 发表时间:2017-08-09T14:20:18.790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15期作者:钟成[导读] 相关文献报道患有高血压的患者更容易引发冠心病[1]。因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较常人高,会加快患者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引发冠心病。 (湖北科技学院临床医学院湖北咸宁 437100) 【摘要】目的:探究冠心病患者合并高血压时的心血管相关性及血压特点。方法:收集我院90例冠心病患者,其中45例有合并高血压,作为观察组,另外45例仅单纯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冠脉病变情况。同时把发生心血管事件与无心血管事件的患者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日间与夜间的SBP及PP。结果:(1)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冠脉病变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冠脉狭隘情况相差不明显,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有心血管事件的患者日间、夜间的SBP与PP均高于无心血管事件的患者,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造成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易发生心血管事件的与患者年龄、冠脉病变评分有关,且高于单纯冠心病患者。同时,患者的日间、夜间的SBP与PP也是监测与控制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冠心病;高血压;心血管;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5-0111-02 相关文献报道患有高血压的患者更容易引发冠心病[1]。因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较常人高,会加快患者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引发冠心病。此外冠心病的发展跟患者脉压以及日间夜间变化也有关系,这可能是日夜变化引起的动态收缩压SBP以及动态脉压PP有关[2]。临床报道称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可能也跟患者血压控制有关[3],但是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是否与患者自身的体型、年龄及冠脉病变等有关尚待研究。本文主要分析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与冠脉病变的关系,同时比较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患者相对无心血管事件发生换的血压水平,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 12月90例冠心病患者,其中45例有合并高血压,作为观察组,另外45例仅单纯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男性52例,年龄43~79岁,女性48例,年龄46~81岁。纳入标准: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确诊为冠心病;观察组均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即SBP大于140mmHg(1mmHg=0.133kPa),或者舒张压(DBP)>90mmHg;排除标准: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其他严重心血管疾病或者有过相关手术患者;糖尿病患者。 1.2 方法 (1)通过对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来判断患者的冠脉病变支数,当造影示腔径狭窄≥50%时,观察LAD、LCX以及RCA的狭窄情况,若有其中一支狭窄则评判为单支病变,若有其中任何两支出现狭窄则评判为双支病变,若均出现狭窄情况则评判为三支病变。同时,若有出现LM病变患者,即使LAD、LCX无狭窄发生,仍然评判为双支病变。(2)日间夜间动态血压的检测:对患者用通用型便携式血压测量仪进行24小时的血压测量,无特殊情况者将测量装置固定于患者左臂上部,日间测量为早上6:30到晚上22点,平均30分钟测量一次,夜间测量为晚上22点到早上6:30,平均1个小时测量一次,测量者观察并记录每次测量的结果,按规定填入相应的统计表格中待用。 1.3 评价标准 采取Gensini冠脉病变评分法[4],分别对冠状动脉的LM、LAD、LCX及RCA四支血管记录其狭窄程度,若有多处病变则记录单支最狭窄处,0分为狭窄<25%,1分为狭窄25%~49%,2分为50%~74,3分为75%~90%。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冠脉病变情况比较 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冠脉病变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冠脉狭隘情况相差不明显,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冠脉病变情况比较(n,x-±s,%)

冠心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冠心病一般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壁增厚,管腔变小,或由于冠状动脉痉挛后管腔变小,使血管负责供血的心肌发生缺血或坏死。常出现心绞痛或心肌坏死。1.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损伤后,可促使脂肪在动脉内堆积并逐渐阻塞血管; 2.心绞痛当沉积的脂肪阻塞了冠状动脉的50%以上,甚至更严重时,就会发生; 3.心肌梗塞脂肪会持续不断地在病变血管积存下来,形成较硬的斑块,当斑块出现裂痕时,血小板会迅速前来凝集以封闭这个破口,就形成了血凝块,完全阻断氧份的供应,从而引起心脏永久性损害。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1.是否有高胆固醇和进食高脂肪饮食。 2.是否吸烟3.是否患有高血压。 4.是否患有糖尿病。5.是否超重或很少运动。 6.是否家庭有人患有心脏病或年轻时发生心肌梗塞。 心绞痛的表现1.典型部位:胸骨后,可偏左或偏右,范围有手掌大小,可向左上肢放射。2.典型症状:紧缩和压迫样感觉及胸痛,常伴有焦虑或濒死的恐惧感。3.发作的持续时间:呈阵发性发作,每次一般3-5 分钟,很少超过15 分钟识别心肌梗死先兆:突然胸痛、气短、呼吸困难、疼痛常伴有恶心、呕吐、大汗、明显的心动过缓,血压低,休克。突然发生胸部以上的部位疼痛等。 处理:患者应严格卧床,保持安静,避免精神过度紧张,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立即与附近医院联系,同时家属做好送行医院的准备。 如何预防心血管疾病? 1 ?遵守每天的作息制度。一天的睡眠不应少于7?8小时。不要用任何活动形式来代替人所绝对需要的卧床休息。但是,休息一定要与工作量成比例。 2.一天中,躺着或稍微抬起双腿坐着休息几次,每次15至20分钟。放松地平躺在地板或硬木床上非常有益。对于上班需要长时间坐着的人来说,一天应该从桌旁站起来数次,每次 3 至 5 分钟。 3.心理紧张时,不要在房内踱来踱去,最好是躺一会儿或干脆把双腿微抬,坐上15 至20 分钟。 4.凡是血压正常或偏高的人(尤其是夜间睡眠少的人),要在睡眠时把腿部的床稍垫高7 至10厘米。这有助于迅速入睡和睡觉香甜。开始,可能会出现血液流向头部和感觉,但这种感觉很快就会消失。为减轻这种感觉可以使用较高的枕头。重要的是,要使双腿和下肢稍高于心脏的水平线。不过,血压低于 1 00/60的人不要这样做。 5.轻松的保健晨操总是有益的,但在起床后,不要马上胡乱地增加身体负担,尤其不要跑步。 6.早晨空腹时,一定是喝些稀的东西,如一杯凉茶,果汁等。 7.高血压患者的睡眠(躺着)时间一昼夜应不少于8-9 小时。他们应该在晚上8点15分至8点30分就准备入睡。一个半至两小时的午睡,可以维护他们的心血管系统免于过度紧张。 8?不要站着吃东西。站着吃东西及边走边吃,会给心血系统增加额外负担。应该始终坐着吃饭,并且一定要有20- 30分钟躺着或坐着午体。此后,也不要马上投入紧张的活动。 9?不要滥用药物,尤其是在白天。如果你的血压升高,躺下或稍微抬起双腿坐坐,比吃一片"降压"药片要好得多。 心脏病的预防和保健

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分析

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9-11-26T09:28:34.563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10月20期作者:谢桂群王灵云[导读] 分析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效果。 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分析 谢桂群王灵云 江西省高安市人民医院 330800 【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96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对照组48例患者采用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48例患者利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TC、TG、LDL-C明显低于对照组,而HDL-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效果较为理想,可促使临床指标恢复正常,缓解临床症状,保证其健康。 【关键词】冠心病;高脂血症;阿托伐他汀;临床效果 冠心病为临床中常见疾病,并且大部分患者会合并出现高脂血症,合并疾病不仅会增加临床治疗难度,甚至还会增加患者致残率和死亡率,同时高脂血症会影响冠心病患者的血脂代谢能力,患者的血脂异常也会增加其他类疾病发生率,因此对于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调脂治疗是关键所在[1],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效果,特选择96例患者,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 1.1患者资料 此次研究选择患者例数为96例,入院治疗时间在2017年1月~2018年2月,在随机分组方式下,将9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为48例,男性患者为28例,女性为20例,年龄40~82岁,平均年龄为(56.35±2.33)岁,而观察组患者为48例,男性和女性例数比例为26:22例,年龄最大为83岁,最小为39岁,平均年龄为(56.82±2.41)岁,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和年龄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辛伐他汀进行治疗,在晚餐后服用,每次40mg,每天1次,治疗一个月后,患者的TC水平降低10%以上,则将药物剂量增加为80mg/次。观察组患者则采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每次20mg,每天1次,上述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2个月[2]。 1.3观察范围 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比较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数据。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以及无效三个等级,当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明显消失,TC降低20%以上,TG减少40%以上,HDL-C升高0.25mmol/L则设定为显效;如果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有明显好转,TC降低10~20%,TG减少20%,未达到40%,HDL-C升高为 0.1~0.25mmol/L则设定为有效;如果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上述指标未达到则未无效[3]。 1.4统计学方案 本研究有关计量资料利用(x±s)的形式表示,并采用t值检验,而有关计数资料则采用率(%)表示,采用x2检验,统计学软件选择spss22.0,当p值低于0.05,则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分析上述患者的治疗效果 在表1中看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

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 发表时间:2017-10-10T13:38:44.367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14期作者:王伊红白云燕马鑫王顺芝韩金凤吕佳瑞王 [导读] 辛伐他汀服用方便,降脂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病人可充分耐受。 佳木斯中心医院急诊科 154002 提要:目的观察辛伐他汀治疗高血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46人,口服辛伐他汀,剂量为20mg/每日,晚间顿服,疗程8周。结果在治疗治4周及8 周后TC、LDL-C、TG及ApoB、Lp(a)均有明显的下降(P<0.05),而HDL-C无明显的变化(P>0.05)。辛伐他汀对TC的4周总有效率为86.96%,8周总有效率为91.3%,而对TG的4周总有效率为73.91%,8周总有效率为82.6%.不良反应少,仅1例出现ALT或AST一过性轻度升高。结论辛伐他汀服用方便,降脂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病人可充分耐受。 关键词:高血脂症;辛伐他丁 高脂血症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导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事件的重要因素,因此血脂异常的治疗尤为重要,可直接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1 ] 。他汀类药物是近年研制生产的一类安全高效的调节血脂药物,在临床上已广泛用于降血脂及冠心病的一、二级预防。本组通过对46例冠心病伴高胆固醇血症或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给予辛伐他汀调脂治疗,观察降脂效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冠心病患者2次空腹血脂水平在以下范围:1)血清总胆固醇(TC)≥5.98mmol/L;2)三脂甘油(TG)≥1.9mmol/L;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6mmol/L;4)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男性≤1.04mmol/L,女性≤1.17mmol/L。 1.2 病例选择 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2月,在我科门诊确诊为冠心病患者46例,其中男35例,女11例,平均年龄62.6±5.56(47~79 岁).排除甲状腺、肝胆、肾疾患及糖尿病、正在使用影响血脂代谢的药物(如噻嗪类利尿剂、β肾上腺能受体阻滞剂、类固醇等)者,或血清肌酐>179μmol/L、转氨酶(ALT、AST)超过正常值的20%、肌酸激酶(CK)水平高于正常值上限1倍或对药物敏感者。 1.3 方法 46例患者在用药前2周控制饮食及停用其他降脂药物,采取各家医院一致的方法和标准检测TC、TG、LDL-C、HDL-C、ALT、AST 和CK,给予辛伐他汀(商品名:舒降之,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生产)20mg,1/d,晚间顿服。连服4周时,重复上述检查,继续服药至8周,再重复上述检查。若患者在服药期间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或CK超过正常值的5 倍以上,则停药并退出观察。 1.4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卫生部1988年公布的《调整血脂药物临床研究指导性原则》及有关文献拟定。①显效:TC下降≥20%或TG下降≥40%或LDL-C下降≥20%或HDL-C上升≥0.26mmol/L。②有效:TC下降10~19%或TG下降20~39%或LDL-C下降10~19%或HDL-C上升0.01~0.26mmol/L 。③无效:TC、TG、LDL-C、HDL-C达不到有效标准者。④恶化:达以下任何一项者:TC上升≥10%或TG上升≥10%或LDL-C上升≥10%或HDL-C下降≥0.104mmol/L。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实验数据均以(±s)表示,应用SPSS6.0软件,治疗前后血脂比较用t检验. 2 结果 所有入组者服药8 周,无中途退出者。表1为治疗前后血脂测量值比较,表2为治疗4周和8周后临床疗效比较。治疗4周及8 周后TC、LDL-C、TG及ApoB、Lp(a)均有明显的下降,而HDL-C无明显的变化。辛伐他汀对TC的4周总有效率为86.96%,8周总有效率91.3%,而对TG 的4周总有效率为73.91%,8周总有效率为82.6% .不良反应:46例患者在治疗4周或8周时复查AL T、AST和CK,仅1例出现ALT或AST 一过性轻度升高。 3 讨论 血清胆固醇水平与冠心病发病率密切相关,血脂是否降低到理想水平,在冠心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中起重要作用.他汀类药物是一种全合成的降胆固醇药物,为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主要是通过竞争性地抑制肝脏内合成胆固醇的限速酶(HMG-CoA还原酶)的活性,即抑制内源性胆固醇的生物合成以及上调肝细胞LDL受体增加血中LDL清除来降低胆固醇和LDL;同时他汀类药物也具有降低TG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的作[5].大量临床试验都证实他汀类药物是目前最理想的调整血脂类药物。北欧辛伐他汀生存研究(The Scan2dinavian Simvastatin Surrival Study,4S)和西苏格兰冠心病预防研究(The West of Scotland CoronaryPrevention Study,WOSCOPS)等大量临床试验证实:他汀类药物除调脂作用外,还具有调节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作用、抗炎作用、防止动脉硬化、改善内皮功能、稳定斑块等非调脂作用,它能够在冠心病心肌梗死及ACS 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临床上普遍应用于冠心病的治疗和

冠心病知识讲座测试题

冠心病知识讲座测试题 姓名:得分: 一、在日常生活中下列现象出现时,有可能是冠心病的早期发作的是:(在正确的答 案后打V) (1)劳累或紧张时突然出现胸骨后或左胸部疼痛,伴有出汗或放射到肩、手臂或颈部。 () (2)体力活动时有心慌、气短、疲劳和呼吸困难咸感。() (3)饱餐、寒冷、看惊显影片时感心悸、胸痛。() (4)在公共场所或会场中,或上楼爬山时,比自己以前,特别比别人容易感到胸闷、心悸,呼吸不畅和空气不够。() (5)晚间睡眠枕头低时,感到憋气,需要高枕卧位:“熟睡或恶梦过程中突然清醒,感到心悸、胸闷、呼吸不畅,需要坐起后才好转。() ( 6)性生活时感到心跳、心急、胸闷或胸痛不适等。() (7)长期发作的左肩痛,经一般治疗反复不愈。() (8)反复出现脉搏不齐,过速或过缓。() 二、引起冠心病的因素有:(在正确的答案后打V) 1 、年龄与性别。() 2 、高脂血症。() 3 、高血压。() 4 、吸烟。() 5 、糖尿病。(

6 、肥胖症。( 7 、久坐生活方式。() 8 、尚有遗传 ,饮酒, 环境因素等。() 三、冠心病的预防措施有:(在正确的答案后打V) 1 、合理饮食,不要偏食,不宜过量。要控制高胆固醇、高脂肪食物,多吃素食。同时要控制总热量的摄入,限制体重增加。() 2 、生活要有规律,避免过度紧张;保持足够的睡眠,培养多种情趣;保持情绪稳定,切忌急躁、激动或闷闷不乐。避免精神紧张。() 3 、保持适当的体育锻炼活动,增强体质。() 4 、多喝茶。() 5 、不吸烟、酗酒。() 6、积极防治老年慢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这些疾病与冠心病关系密切。() 7 、预防冠心病应积极降压。() 8 、维持血糖正常,防治糖尿病。() 9 、对已有冠心病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的高危病人,建议长期服心 血康防止冠心病的发生。() 10 、维持血脂正常,防治高脂血症,高危人群要定期检查,低脂饮食,运动,和服用降脂药。()

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效果观 察 黑龙江省青冈县人民医院 151600 【摘要】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 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门诊收治的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200例分成两组,每组100例,针对两组患者都进行了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加用血脂康 胶囊治疗,观察组100例加用阿托伐他汀钙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脂 指标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概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的低密度脂蛋 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指标都有所改善,但观察组的LDL-C、TG、TC 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期间发生腹泻、呕吐、肌肉疼痛等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 义(p<0.05)。结论:针对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 钙片能够显著改善血脂指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值得在临床上推 广应用。 【关键词】阿托伐汀钙片;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临床疗效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torvastatin calcium tablets in the treatment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ith hyperlipidemia.Methods:200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omplicated with hyperlipidemia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7 to December 2019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10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two groups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treatment.On this basis,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Xuezhikang Capsule,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torvastatin calcium tablets After the treatment of lipid indicators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during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Results:before treatment,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LDL-C,TG and TC betwe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P > 0.05).After treatment,the index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improved,but the LDL-C,TG and TC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 < 0.05)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incidence of diarrhea,vomiting,muscle pain and other adverse reactions during the treatment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Conclusion:for the treatment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ombined with hyperlipidemia,atorvastatin calcium tablets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treatment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blood lipid indicators,improve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clinical efficacy of atorvastatin calcium tablets i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omplicated with hyperlipidemia 冠心病在临床上又称缺血性心肌病,主要是因为冠状动脉狭窄或心肌供血不足而导致心肌功 能障碍或者心肌坏死[1]。该病在心脏疾病中最为常见,极可能诱发心肌梗死、心肌衰竭或者 心律失常,有较高的致死率与致残率,对人类健康有很高的威胁[2]。高脂血症常诱发冠心病,对血脂加以控制能有效延缓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有效防止冠心病的发生或缓解期发展进程[3]。本文现就对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门诊收治的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200例,这些患 者符合WHO制定的心血管及冠心病等诊断标准,排除对阿托伐他汀過敏者、血清ALT或 ART以及TBIL高于参考范围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存在肝肾功能疾病者。本次研究得到了 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患者或家属皆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