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障儿童随班就读研究论文
弱智儿童的随班就读
弱智儿童的随班就读开学了,在一群稚嫩孩子的脸蛋中我看到了伟伟,心中就产生了一个念头,这个孩子有点特殊,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伟伟和别的孩子相比较存在着很多的差异,例如:不能正确的说出自己的名字,不合群,平时大小便失禁,发展水平大约和一两岁的小孩子差不多,在活动时常常会大喊大叫,大声的笑或者是大声的哭啼,甚至无理由的打别的小朋友和抓伤别人的脸,甚至很多失控的行为,,班级被这一名幼儿弄得乱七八糟,家长又经常投诉。
——事实证明伟伟是一名弱智儿童。
从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作为一名教师,对于处理这一系列的问题有很多的困难,首先是教育教学问题,如果在上课的时候,伟伟对课程内容不敢兴趣就不能够专心学习,甚至去影响他人,对别的幼儿造成影响;伟伟平时大小便失禁对老师的工作又增加了许许多多的负担,对其他幼儿的影响极为不好,由于自控能力较差后出现的一些问题里老师要做的协调工作难上加难。
就抓伤别的幼儿的脸来说,家长来投诉,我们作老师的,又如何向家长解释呢?和家长说造事的是一名弱智儿童,又有多少位家长能够谅解?我们都知道弱智儿童的心理和生理各方面都与正常儿童存在太多的差异,他们的心理发展和年龄不相符合,学习能力,自控能力,表达能力和感知觉的发展都严重影响一个班级体的正常运行。
阻碍教师的班级管理工作。
所以在班上出现弱智儿童随班就读时,我们要认真落实好工作,将要协调的工作做到位,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弱智儿童教育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对于弱智儿童来说,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定的学习困难。
由于他们生理上的缺陷,在学习和生活中常受到他人歧视,引起心理上的许多不平衡。
他们自我行为控制能力差,不能自觉地以道德准则控制自我行为,形成一些不良行为习惯。
这对教师的教学管理工作造成困难。
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弱智儿童学习兴趣与同龄儿童相比明显较低,因此,需要针对性地进行分析研究,给予特殊的关心和指导,以便克服学习障碍,培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质量,掌握更多实用的生活技能。
轻度智障儿童随班就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轻度智障儿童随班就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随着社会的发展,轻度智障儿童随班就读已成为一种普遍的教育方式。
然而,在课堂教学中,轻度智障儿童的存在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问题1. 学习进度不同步轻度智障儿童的学习进度往往比正常儿童慢,这会导致他们在课堂上跟不上其他学生的进度,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效果。
2. 学习能力差异大轻度智障儿童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有些孩子可能只需要简单的提示就能理解,而有些孩子则需要更多的帮助和指导。
3. 课堂管理难度大由于轻度智障儿童的存在,课堂管理变得更加困难。
他们可能会分散注意力,或者在课堂上表现出不适当的行为,这会干扰其他学生的学习。
二、对策1. 个性化教学针对轻度智障儿童的学习进度和能力差异,教师应该采取个性化教学的方式。
这包括根据孩子的能力和兴趣来设计教学内容,以及提供不同的学习资源和支持。
2. 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可以帮助轻度智障儿童更好地融入课堂。
教师可以将轻度智障儿童与其他学生组合在一起,让他们共同完成任务。
这不仅可以提高轻度智障儿童的学习效果,还可以促进他们与其他学生的交流和互动。
3. 课堂管理为了解决课堂管理的问题,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制定明确的课堂规则和纪律,让轻度智障儿童明白哪些行为是不被允许的。
(2)及时发现和解决轻度智障儿童的问题,例如分散注意力或不适当的行为。
(3)与家长和学校管理人员保持沟通,共同解决轻度智障儿童在课堂上的问题。
总之,轻度智障儿童随班就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通过个性化教学、合作学习和有效的课堂管理,这些问题可以得到缓解。
教师应该积极探索适合轻度智障儿童的教学方式,让他们在课堂上得到更好的学习体验。
浅谈学龄前智障儿童随班就读
、
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为随班就读 学生营造 一个 良好 的教 育环境是搞 好随班就读 工作 的第一关 ,是学 校经常性工作 。随班就读工作 与普通教育
良 好 的教育环境 ,致使他们不具备专业 知识不能帮助智障子女 进行 康复训练 。且 由于他们缺少应有 的教 育知识 ,他们不懂怎
在 特殊儿童教 育的问题上 , 如今提倡无差别教 育 , 希望他们 样去 教育 自 己 的孩子 ,很多家长不懂得教 育是一 门科学 、一 门 学 问。 尤其是特殊教 育 , 更需要 家长 学习 , 有效地教育指导 智障 接受正 常教育 ,避免 由于过于特殊 而造成伤害 。接纳 特殊儿童 是一种社 会责任 , 开 展融合教育是一 种教育使命 。尽 管特殊儿 儿 童。实施 良好家庭教 育的基础首先就 要了解 孩子 ,父母 与孩 童随班就 读 已经越来 越得到大 家的认可 ,随班就读 也已经成为 子进 行心灵的沟通 。有相当一部分家长不 能配合教师对孩子进 特殊儿 童教育安置 的一种重要方式 , 但在 实际的教育过程 中 , 随 行教 育 , 许多家长动不动就 训斥 、 打骂孩子 , 要 么就 处处包办 。
儿 园随班就 读 学生方 莱、蔡 某为个案 ,结合 笔者 的教 学实践 , 提 出了随班就读教 育模式 的实际经验 以及 自我 思考。希望老 师
四 、争取 家庭和社 会的配合 与支持 家庭是特殊 需要学生生活 的主要场所 ,特 别是 在特殊需要
们将 随班就读的 学生 比作迟 开的花朵 。对这 些花加 以特别 的照 学 生社会生活能 力训练等方面家庭教 育是 不可替代的 。但家庭
智障儿童随班就读教学探讨
智障儿童随班就读教学探讨摘要:随班就读是实施特殊儿童教育的形式之一,随班就读有利于普及智障儿童义务教育和实现教育融合。
但智障儿童随班就读教学中存在着不少问题。
提高智障儿童随班就读教学质量的策略有制定适度的教学目标、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发挥助学伙伴和合作小组的作用、注重考核评估等。
关键词:智障儿童;随班就读;教学;策略一、智障儿童随班就读的作用目前我国实施特殊儿童教育的形式有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班和随班就读等。
其中,随班就读作为在普通教育机构中对特殊儿童实施教育的一种形式,在满足特殊儿童的教育需求、提高特殊儿童的入学率、促进特殊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1.随班就读有利于普及智障儿童义务教育智障儿童接受教育的问题是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难点。
如果通过建立特殊学校来解决所有智障儿童就读的问题,需要巨大的费用,这是短期内难以实现的。
而我国的普通中小学数量众多,如果每个普通班都接受一至二名智障儿童,就可以迅速、大面积地提高智障儿童的入学率,促进智障儿童义务教育的普及。
此外,有些智障儿童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到县级以上的特殊学校上学,随班就读这种形式有利于他们就近入学。
也有些智障儿童的家长担心孩子进入特殊学校学习,在客观上被贴了标签,影响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不利于孩子将来择业就业,因此也希望智障子女随班就读。
2.随班就读有利于实现普通教育与智障教育的融合实现教育融合,也是当今特殊教育的发展趋势。
随班就读能为智障儿童提供受最少限制的社会环境,使他们能和同龄的正常儿童一起学习,一起生活,促进他们和正常学生一体化,融入社会主流。
二、智障儿童随班就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当前,由于随班就读存在着师资质量不高、教育方法落后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使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难以真正受到符合其残障特点、身心发展水平的教育,出现了“随班就坐”和“随班混读”的情况,极大地限制了特殊儿童的发展。
如:大多数的教师认为,智障儿童存在许多不足,在潜力上比不上普通儿童,这种认识给师生在沟通上造成了障碍;由于升学的压力,教师对智障儿童的发展期待不足,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对他们一味迁就,课堂上听任他们自由发展,能学多少算多少,没有明确的具体目标;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是在时间划分上理解“集体教学为主,个别教学为辅”;还有的教师为了在教学中体现照顾智障学生,就多让智障学生回答问题,可是有的问题并不适合他们回答,为了让智障学生回答正确,教师就不厌其烦地启发、等待,而置大多数普通学生于不顾,占去课堂上不少时间。
智障儿童随班就读研究论文【范本模板】
智力障碍儿童随班就读研究赵玉(唐山师范学院 教育学专业)摘要 运用文献研究法, 从研究者来源和研究内容两个维度对近二十年我国智力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研究的现状进行梳理与分析.结果表明: 研究者地域分布不均, 东、中、西部差异较大;研究者单位分布不均, 单位间合作少、学段分布不平衡; 研究内容分布不均, 教学和心理健康研究多、行为和支持研究少; 研究内容呈现出阶段性, 由关注安置模式转向关注教育教学质量.关键词 智力残疾儿童 随班就读 研究 现状与反思随班就读是我国吸收西方全纳教育经验, 结合中国国情而自创的一种具有本土特色的特殊教育形式。
自20 世纪80 年代在我国开始进行试点实验, 至今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 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据2010 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公报显示: 我国目前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和附设特教班就读的残疾儿童学生数,占特殊教育在校生总数的60。
99%[ 1] .其中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学生中, 智力残疾儿童高达216756人[ 2] , 约占全国普小随班就读学生总数的57。
99%, 远远高于听障和视障儿童的随班就读人数。
因此, 可以看到随班就读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大多数轻度智力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但是他们在进入普通班级后, 是否受到了所需要的教育, 一直是我们所关心的问题.而我国教育工作者也在不断的进行摸索和研究, 因此,涌现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本文检索了中国知网的相关资料,力图从一个新的层面来梳理分析和反思近二十年我国智力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我国今后的智力残疾儿童随班就【3】读研究工作提供借鉴、参考和启发。
1 智障学生随班就读的意义在1988年的全国特殊教育工作会议上,当时的国家教委副主任何东昌同志指出:“为了加快特殊教育的步伐,必须改革过去只办特殊教育学校的单一模式。
实行多种形式办学。
逐步形成以一定数量的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大量的特教班和随班就读为主体的残疾少年儿童教育格局。
智力障碍儿童随班就读课堂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
智力障碍儿童随班就读课堂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一、研究背景和意义智力障碍儿童教育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在我国随班就读制度是智力障碍儿童接受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
然而由于智力障碍儿童的特殊性,他们在课堂上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因此研究智力障碍儿童随班就读课堂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了解智力障碍儿童在课堂上的学习现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关注他们的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教育支持。
通过对现有教学方法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其次研究智力障碍儿童随班就读课堂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师是智力障碍儿童教育的关键因素,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培训和指导,教师可以更好地适应智力障碍儿童的特点,采用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研究智力障碍儿童随班就读课堂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有助于推动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
随着社会对残疾人权益保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特殊教育逐渐成为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因此深入研究智力障碍儿童随班就读课堂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有助于为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1. 智力障碍儿童随班就读课堂教学的现状智力障碍儿童随班就读课堂教学的现状,我们首先要了解的是,这些孩子们在学习上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他们可能在理解、记忆、应用知识等方面存在困难,这使得他们在课堂上很难跟上其他同学的步伐。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能力学习,事实上许多智力障碍儿童在特定领域有着出色的才能和潜力。
因此我们需要关注他们的个体差异,为他们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教育支持。
在课堂教学中,智力障碍儿童往往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指导。
教师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帮助他们理解知识点,解答疑问。
同时教师还需要采用更加灵活的教学方法,以适应他们的学习需求。
例如可以采用实物教学、图片辅助、游戏化教学等方法,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此外教师还需要关注智力障碍儿童的情绪和心理需求,及时给予关爱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谈谈我对随班就读智障孩子的教育
谈谈我对随班就读智障孩子的教育初识这个孩子是在六年前的九月一日,那是一年级新生报到的日子,这名叫小霞的孩子被奶奶牵着来到我的面前,在奶奶的提示下,孩子含糊不清地叫了一声“老师好”,接着便是几声大喊大叫,我原本行为是孩子一开始对小学生活的不适应的正常反应,几句安抚之后,孩子跟着我进入教室,开始了第一天的小学生活。
可不曾想,这孩子在教室里的异常让我们的开学第一天变得极不寻常:随心所欲地在教室里走来走去,不时地大喊大叫,躁动不安,不听从任何老师的劝告。
我急忙联系家长,从孩子奶奶的口中,我才得知这个孩子是个智障的孩子,父母在17八岁时未婚生下了她,便各奔东西,把她扔给了奶奶,奶奶渐渐地感觉到这个孩子与普通孩子不一样,但奶奶没有多少文化,家庭又比较贫困,只能顺其自然,到了该上学的年龄,它便成我们班随班就读的一员。
二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一份责任和担当,使我在心里暗下决心:绝不放弃这个特殊的孩子,我们一起手拉手往前走。
对于这个智力特殊的孩子,我还是第一次遇到,没有任何经验,一切都从黑暗中摸索开始。
我上网查阅资料,了解有关智障儿童的生理心理特征,听说英国是走在世界前列的关于特殊教育的国家,我特地买了关于特教的书籍进行阅读,向当地有经验的特教老师请教。
有了理论和经验的支撑,我的心里有一些底气。
首先从培养智障孩子的良好习惯开始智障儿童有很多不同的程度,我们班的这个孩子运动和动手能力都与普通孩子差别不大,应该属于轻微的智障儿童。
通过我的观察,她特别容易兴奋,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在课堂上四处走动,有时心情烦躁会大声说话影响其他同学。
针对此种情况我采用了这样的办法:1,用故事规范其课堂行为。
当她出现不遵守纪律的情况时,我给她讲童话故事《坏喜鹊》,让他知道:不能当令人讨厌的坏喜鹊,而要当守纪律的“小黄莺”,并告诉她,教室是大家共同学习的地方,上课时,应该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不能四处走动,要遵守纪律,除了你还有其他的同学都在学习,大家都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
智障儿童随班就读交往研究
智障儿童随班就读交往研究李晓庆(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38)摘要:随班就读教学中智障儿童与普通儿童的交往是提高智障儿童认知能力的关键.但目前这种交往的实施策略中存在一些问题。
为了促进智障儿童与普通儿童的交往.切实提高特殊儿童的认知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本文针对智障儿童随班就读提出了四个实施策略.这些策略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对智障儿童随班就读的教学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智障儿童随班就读交往智障儿童与普通儿童进行日常交往对智障儿童的成长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目前,对于障碍程度较轻的智障儿童普通采用随班就读的教学形式。
增加他们与普通儿童的交往机会.但毕竟他们在语言能力、学习能力等方面与普通儿童相比存在着一定差距,因此掌握和运用正确的交往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
智障儿童与普通儿童的交往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在教师有效的指导和组织下,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和实现既定的目标.平等互助、分工合作、互相竞争、展现自我、共同进步的互动形式。
我国开展随班就读的教育工作。
为智障儿童提供了一个与普通儿童相互竞争,相互合作的交往环境和学习发展平台。
二者的交往是随班就读教学工作成功的关键。
1.智障儿童与普通儿童交往存在的问题在随班就读教学中,智障儿童与普通儿童的交往受到各种因素的阻碍,步履艰难,表现在:教学活动中交往的主体不明确。
交往的主体包括师生交往主体和生生交往主体两个方面,智障儿童与普通儿童作为教学的主体,二者之间的交往活动往往被师生交往活动掩盖;智障儿童与普通儿童缺乏交往的时间和空间环境。
由于升学压力、父母态度或期望等的影响.交往的时间和空间被无形地占用.普通儿童整天忙碌于提高自己的成绩和参加兴趣班。
而智障儿童为了实现自己的个别化教学目标整天奔走于普通班和资源教室之间。
二者的交往意愿无从实现:智障儿童与普通儿童交往的意愿被忽视。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了实现智障儿童与普通儿童形式上的交往,把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合作学习。
对智障特殊学生在随班就读教学中的探索与思考
浅谈智障学生在随班就读教学中的学习汉旺学校王平在我们的班级中,有这样一些同学,他们智力低下,学习吃力,被别的同学看不起,甚至受到歧视。
他们默默地坐在教室的角落里,没有人和他们一起玩耍,一起游戏,还常常受到同学的奚落,他们俨然是班级中的“丑小鸭”。
对于这些“丑小鸭”,我们认为,教好每一个学生是教师应尽的义务,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也是时代赋予教师的使命,因此,教师应把更多的爱献给智残生,应把更多的精力倾注给随班就读生,采取多种办法来感化教育他们。
我们教师应转变观念,担负起教育和康复训练的重任,更多地去关爱他们,使他们融入到集体中,最大限度地挖掘其潜能,为以后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尊重学生人格关爱弱势群体智残学生作为弱势群体,长期伴随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难以拥有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由于屡遭挫折,容易产生失败的心理,自卑感重,自尊心极脆弱,帮助他们克服自卑感,树立学习信心,就成为老师时刻注意的问题。
作为老师,必须十分重视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以及正确人格意识的培养。
首先,我们要把他们当作一个完整的人来看,尊重他们的人格。
每一个人都需要人格的尊重和精神的关怀,而他们则更渴望心灵关怀和精神鼓励,我们要把他们看作一个“人”,一个大写的“人”。
在思想上要一视同仁,不得歧视。
把更多关注,更多的感情投向那些极度缺爱,需要爱的孩子。
“爱是开启孩子心灵之门的钥匙”,学生希望从教师那里得到真诚的爱。
老师对学生的爱,可使学生的自尊的情感得到满足,由此激发出学习热情。
而良好的师生关系融洽,可以消除学生学习的障碍,他们会把对老师的情感迁移到学习上,由喜欢教师到喜欢学习。
消除心理“伤疤”,给“跟班随读生”信心。
其次教师要善于寻找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在“随班随读生”身上,往往消极因素暴露得比较明显,缺点常常掩盖了他们的闪光点。
因此,教师除了上好课外,还必须关心、爱护“随班随读生”,对“随班随读生”应不吝惜微笑,不吝惜爱的倾注,不吝惜热情的鼓励,激发他们学好功课的兴趣,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热情和信心。
浅谈智力障碍儿童随班就读问题和策略
浅谈智力障碍儿童随班就读问题和策略摘要 2002年AAMR对智能障碍做如下定义:“智能障碍指在智力功能和适应行为上存在显著之限制而表现出的一种障碍,所谓适应行为指的是概念、社会和应用三方面的技能,智能障碍发生于18岁之前。
”在我们普通学校的学生中,不可忽视的存在着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了生理、心理、精神发育的不全或智力迟缓,行动能力、视听能力或智力活动能力明显低于一般人水平,并显示出适应行为的障碍。
智力障碍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与同学的交流、融合以及其自己独立学习能力存在着很大的障碍。
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提出:“.要提高特殊教育质量,增强特殊教育教科研能力,加强特殊教育学校教材和教学资源建设,推进课程教学改革。
”那么我们老师该如何应对这个群体的特殊性?如何才能保证智障儿童也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受益者,实现“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工作中总结的对智力障碍儿童随班就读教育的感受。
关键词: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儿童一、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给智障生多些关爱。
人的成长受到内力和外力双重作用的影响,而外力的影响往往是潜移默化的。
这里的宽松的环境指的是“学校和班级都要建立的良好的助残环境,接纳残疾学生,亲近他们,给予他们平等的学习权利与机会。
”智障儿童由于本身的缺陷及成长的经历,与普通孩子有着很大的差异,往往表现为胆小、孤独、自卑,不愿与人接触、不能与人正常交往等。
普通学校的老师对随班就读学生的了解往往也不够深人,一般说来,在教育教学中容易产生两种倾向:一种是冷漠的歧视,认为他们是另类,在情感上表现出来的是不接纳、不尊重、不重视,认为他们“无药可救”,他们常被贴上“傻子”、“呆子”的标签;另一种观点是认为智障儿童很可怜,他们是需要被同情、被怜悯的对象,从而对他们过于迁就、放纵,认为他们能力弱,对他们较少要求或不作要求。
我们对待这类孩子的正确态度应该是:认识到他们和我们普通的学生是一样的,他们也是儿童,和其他正常的儿童一样遵循着人的发展规律;他们也是有生存权和发展权的人,他们应该平等的享有一切人应有的权利,这些权利当然也包括享有平等的教育资源,和大家一起享有平等的学习生活。
随班就读智障儿童教育策略[论文]
随班就读智障儿童的教育策略摘要笔者采用鼓励、降低要求、引导思维、伙伴帮助、增加趣味与直观、引导自学等教育策略,辅导随班就读智障儿童徐文,取得好的效果。
关键词智障儿徐文随班就读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6-0075-02我校是一所普通小学,2009年招收了三名残疾儿童,其中智障儿童徐文分到了我班。
徐文分到我的班上,我没有嫌弃、歧视他,把他的坐位安排在前排正中,徐文在班级里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关爱,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
三年来,徐文的学习素质得到了提高,求知的欲望变强烈了,家长对他的成绩非常满意。
回想自己三年来的教育历程,我觉得采用以下教育策略是我获得成功的关键。
一、给予鼓励鼓励是调动儿童积极性、塑造儿童良好行为的重要机制。
研究表明,尽管智障儿童的认知有缺陷,但是,他们仍具有一定的荣誉感与自尊心,有一定的成就动机。
对他们行为的奖励就是对他们行为的认可,鼓励与强化,从而对智障儿童的行为起鼓励作用。
采用鼓励赞扬的话语,让智障儿童体验自信,多鼓励赞扬儿童,对智障儿童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鼓励,以真诚的爱心为基础,用欣赏、激励等良好的情感手段,使智障儿童感受到自己能受到重视。
平时,对于我班上的徐文同学,我给予了他口头表扬、物质奖励、特别权力等。
有一次,我发现他在帮老师收作业本,他挨个挨个问同学们作业做完了没有,然后把收的作业本放得整整齐齐,态度非常认真。
我灵机一动,当场表扬了他,并委任他为语文学习委员,负责收发语文作业本。
以后,他到老师办公室的机会多了,同学们都用羡慕的眼神看着他,他很开心,学习的热情更高了。
有时,他到我的办公室还问我几个学习方面的问题。
二、降低要求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的经验能提高智障儿童的自信心,相反,失败的经验则会降低儿童的自信心。
因此,让智障儿童获得成功,体验成功,能帮助智障儿建立较为稳固的自信心。
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才能有所收获,对智障儿童徐文来说,就更如此。
残疾儿童随班就读问题浅析及应对措施
残疾儿童随班就读问题浅析及应对措施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法律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残疾儿童有了参与正常学校教育的权利。
随班就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既牵涉到学校的教学资源配置,也牵扯到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家长的配合度。
本文将就残疾儿童随班就读问题进行浅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是指残疾儿童以普通儿童身份在普通学校接受教育。
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有助于促进残疾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自理能力,提高其学习成绩和就业能力,促进社会的融合和共生。
由于残疾儿童的学习特点和教育需求与一般儿童存在差异,残疾儿童随班就读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残疾儿童随班就读需要学校提供一定的教学资源支持。
对于轮椅残疾的学生,学校需要配置一定数量的无障碍设施,如坡道、扶手等,以方便其上下楼梯和走动;对于聋哑儿童,学校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助听器和手语翻译教师,以满足其学习需求。
一些学校由于经费不足或者对残疾儿童教育理念认识不够,可能会忽视这些需要,导致残疾儿童的学习困难加重,甚至与一般儿童产生矛盾。
残疾儿童随班就读需要教师的专业能力支持。
教师需要了解残疾儿童的学习特点和教育需求,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供个性化的帮助和指导。
一些教师可能对残疾儿童的特殊教育需求认识不足,忽视个性化教学,导致残疾儿童的学习进度受到限制,学习动力受到抑制。
残疾儿童随班就读需要家长的配合和支持。
家长需要了解学校的教学资源配置和教师的专业能力,与学校积极沟通,共同协商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为孩子提供家庭环境下的支持和帮助。
一些家长可能对孩子的残疾心有不甘或者焦虑,对学校的支持工作不积极,导致残疾儿童的教育问题得不到合理解决。
针对残疾儿童随班就读问题,学校、教师和家长都需要共同努力,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学校需要加大对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支持力度。
学校需要充分认识到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意义和重要性,加大对残疾儿童的教学资源配置,提供无障碍设施、助听器等教学资源,促进残疾儿童的学习成效。
随班就读智障儿童融合教育目标的建构
随班就读智障儿童融合教育目标的建构摘要:随班就读智障儿童是特殊受教育群体,通过随班就读让智障儿童融入社群主流,是促进智障儿童融入社会、向上成长的有效路径。
如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智障儿童确立适合教育目标,促使智障儿童进步、成长,已成为广大一线教育者的共同研讨课题。
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自身经验,浅谈智障儿童随班就读现状、为智障儿童确立教育目标的意义和有效策略,与广大教育者共勉,希望对相关从业者有所启迪。
关键词:随班就读;智障儿童;教育目标智障儿童是指智慧低于普通水平,在成长阶段适应能力有缺陷的儿童群体。
智障儿童受先天发育和后天环境影响,其开蒙程度、理解能力均存在较大差异,且教学案例较少,教师难以从他人教学经验中探寻教育规律、难以通过公共教育资源获得切实可行的标准化教育路径。
要切实推进智障儿童成长,需从构建明确教育目标开始。
教师可以围绕自理能力、社交能力、心理健康和智能培养四方面入手,以细心和耐心托举智障儿童成长。
一、智障儿童随班就读现状(一)缺乏多元接纳,产生心理问题接纳是教师面临智障儿童教学的第一个难关。
接纳的对象是多元的,教师、同学和智障儿童本身对自己的接纳都将影响智障儿童的学习心态。
智障儿童受身心发展的局限,存在不同程度的情绪失控现象,比普通学生更易敏感、自卑。
且处于儿童阶段的学生对“智力残缺”这一概念认知不清,可能导致排斥、嘲笑等问题发生。
周遭环境与人的态度将直接影响智障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进一步导致学习、进步受到阻碍。
(二)受到心智局限,产生学习问题智障儿童受心智发展的局限存在不同程度的学习障碍,难以像普通学生一样紧跟教师思路或独立面对学习问题。
针对此类问题,教师应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儿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从因材施教、发掘多元智能角度为智障儿童打开一扇窗户,为智障儿童制定个性化教育目标,促使智障儿童尽其所能,发挥在线教育的最大价值。
(三)过度放任自由,产生自理问题过度放任自由是智障儿童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
特殊教育论文:随班就读智力落后生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随班就读智力落后生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内容摘要】抓好特殊学生的教学质量是随班就读的重要工作。
本文就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随班就读智力落后生的学习障碍成因及教学策略两个方面作了理论与实践的探索。
其中对于智力落后学生的语文教学策略主要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建友爱的同学关系、明确学习期望、激发学习兴趣、优化教学环节、调整评价标准、浅化教学目标等方面进行探索。
【关键词】随班就读智力落后生教学策略语文课堂优化教育面前人人平等,如今,“特殊需要儿童”随班就读已经是我国保障残障儿童少年受教学权的一项重要政策。
在普通学校里,“特殊需要儿童”的随班就读这一现象已经越来越普遍了。
这些“特殊需要儿童”大多是轻度智力落后儿童和部分中度智力落后儿童。
现在,他们可以和正常的儿童一起坐在普通学校的教室里享受平等的受教育权利。
随班就读这种教学形式已逐渐被学校、社会、家庭所接受,这种教育形式对于智障儿童的认知、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发展有是有利的。
但随班就读生的教学质量仍是我们要关注的问题。
对于教师来说,班级中智力正常生的教育工作已经比较繁重了,因此对于随班就读生的教育往往就被忽视了。
只有在班集体教学之余,教师才对他进行个别化教学,更甚者,随班就读成为了随班陪坐。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新课改还提出“为了一切学生”的学生观。
这一学生观告诉我们要尊重人格,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教师要面对、尊重、改善学生个体差异,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要通过多样化教学,对不同学生能够进行区别指导,使不同学生都得到发展。
也就是说,我们应该关注所有学生的发展。
显然,随班就读生的智力水平与普通学生的智力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但,正如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具有独特的智力结构,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间的智力差异。
不同的智力代表着学生个体不同的潜能,这些潜能只有在适当的环境中才能充分地展现、发展。
若要在随班就读的形式下发展智力落后儿童的学习潜能,就有必要正视和研究智力落后儿童和正常儿童之间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于教学过程中设计适合的环节,让智力落后学生也参与到课堂中来。
智障儿童随班就读研究与对策分析(五篇模版)
智障儿童随班就读研究与对策分析(五篇模版)第一篇:智障儿童随班就读研究与对策分析我国智障儿童随班就读研究与对策分析刘建会(唐山师范学院教育学院,111110041024)摘要本文运用文献法,对我国近二十年智障儿童随班就读研究的现状进行梳理与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智障儿童随班就读目前发展的现状、问题进行探讨,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建议。
关键词智障儿童随班就读现状与问题建议Reflection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earning in Regular Classes of Children with Mentally Handicapped and Analysis of CountermeasuresLIU JIANHUI(College of Education,Tangshan Normal University,111110041024)AbstractUsing literature analysis, this article synthesized studie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earning in regular classes of children with mentally handicapped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On the basis of this, we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problems of learning in regular classes of children with mentally handicapped in China at present development and aim at the existing problem solution.Key wordsmentally handicappedlearning in regular classes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advice前言随班就读是残疾儿童接受教育的一种方式, 是指普通学校招收能够跟班的残疾学生, 如肢残、轻度智障、弱视、重听等学生, 是对残疾儿童进行教育的有效形式,它是我国特殊教育的重要办学形式。
随班就读轻度智障儿童的教育叙事研究
随班就读轻度智障儿童的教育叙事研究摘要:小学是义务教育的起始阶段,也是实现公平而有质量教育的重要阶段。
但由于班级学生间个体差异的增大,相比于普通班级,随班就读班级管理面临的挑战更加明显。
基于此,以下对随班就读轻度智障儿童的教育叙事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随班就读;轻度智障儿童教育;叙事研究引言特殊父母往往希望他们的孩子在普通小学接受教育,融入普通孩子,与普通孩子一起学习时能更好地融入社会。
相比之下,一个班的正常孩子更倾向于反对一个班的特殊孩子来访,担心特殊孩子会影响课堂,影响孩子的成长。
这对许多学校来说是个大问题。
一、我国小学随班就读智障儿童教育现状在我国农村小学的智障儿童随班就读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他们的教育问题,智障儿童能够与普通学生一起接受教育,有利于保障农村特殊儿童的受教育权;在与普通学生一起学习的过程中,也有助于智障儿童与他人的沟通交流,让他们获得更多的朋友,从而快乐的成长;还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促进智障儿童的健康发展;如果智障儿童在教育中受到了良好的引导和教育,也有可能改变他们的命运,帮助他们获得更好的人生。
但是,目前农村小学中智障儿童的跟班就读学习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是农村小学教师并非专业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在对智障儿童的教育上缺乏经验与专业知识,容易在对他们的教育和心理疏导上出现不完善的地方;二是智障儿童与普通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如果别的学生对他们没有正确的观念去对待他们,在学习中也会引发智障儿童的自卑心理,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而忧郁症智障儿童在智力上的缺陷,往往容易成为一些“问题少年”的欺负对象,这样会导致校园暴力、校园霸凌等现象的发生,严重了还会对智障儿童的人身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
二、随班就读轻度智障儿童的教育叙事研究(一)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学者们普遍认为,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是随班就读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拥有良好的班级氛围,可以给随班就读学生带来更加积极的影响。
智障儿童随班就读教育问题与对策
125OCCUPATION2017 12交流平台D ISCUSSION编辑 李 真能妥善处置,并引发打架事件,老师和其他学生应马上进行劝阻与救助。
学生打架之后的处理包括及时控制和后期教育。
及时控制是指在发生打架时,尽快制止并上报,及时救治受伤学生。
发生打架后,班长与班委会成员及时出面制止,将双方拉开。
在班委会成员人数不足时,班长可以命令与打架双方关系比较好的学生将打架学生拉开,避免打架持续化、严重化,甚至发展成打群架。
同时,班长应指派其他学生到办公室报告班主任或学校领导。
如果情况特别严重或不可控时,应拨打110报警。
学生受伤时,老师或班长要找学生陪同伤者先到校医室做紧急处理,如果情况不明或伤势较重,应马上拨打120急救电话,尽快将受伤学生送往医院,以免延误救治时机。
在打架事件平息、学生得到救治之后,班主任应对涉事学生及全班其他学生进行后期教育。
首先,班主任应帮助打架的学生分析此次事件的原因。
在本文案例中,引发冲突的直接原因是所谓开玩笑。
经了解发现,此二人平时因一起值日以及开玩笑发生过多次不愉快。
了解情况之后,笔者决定把两人的值日表和座位调开,两位学生均同意此安排。
只有从根本上解决矛盾,清除隐患,才能预防此类原因再次引发冲突。
其次,班主任应让打架学生的亲属、老乡、室友或朋友清楚,及早停止打架,对任何一方都有好处。
对于打人的学生,及早停止可以减轻自己的责任。
没有造成对方身体伤害时,及早停止的处理方式可能仅仅在批评教育层面,如学校处分、赔礼道歉、写检讨书等;已造成对方身体伤害的,及早停止的可以降低赔偿数额,减轻经济负担;需要负法律责任时,及早停止的可以减轻处罚。
对于被打学生,及早停止可以降低身体受伤程度,意义更加重要。
四、小结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思想活跃,不开玩笑或者乱开玩笑都不可取。
开玩笑者应把握分清对象、适度以及平和应对几个要素,被开玩笑者面对玩笑不要激烈应对,只有这样双方才不会因玩笑引发冲突。
发生打架事件后,班长和老师应第一时间控制局面,救治受伤学生,通知学生家长。
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学生同伴交往的案例研究(
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学生同伴交往的案例研究*庄晓莉**(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系,上海,200062)摘要随班就读是指特殊学生在普通学校中和普通学生一起接受能够满足他们教育需求的教育形式。
残障学生随班就读的目的在于让特殊学生能够回归社会,立足社会。
通过更多的与周围环境互动使得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得到一定提高。
本研究着眼于随班就读轻度智力障碍学生的同伴交往,运用同伴行为描述、同伴提名、观察以及访谈等方法,通过典型性案例研究,考察智力障碍学生随班就读过程中同伴交往的现状是否达到了全纳教育的目标,并探索影响其同伴交往的相关因素。
研究表明:1. 在交往过程中,智力障碍学生常表现为交往意愿低、次数少、交往方式不妥当、主动性差和情绪干扰较严重等特点。
2. 影响其同伴交往的相关因素主要有智障学生的长相、性格特点、同伴印象以及家长支持等。
基于此,研究提出提高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学生同伴交往能力应从教师、学生和家长三方入手。
教师应消除同伴间的歧视与误解,建立明确的班规并根据智障学生特点组建小团体以增进智障学生的同伴交往。
智障学生可通过自我矫正同伴交往方式提高同伴交往的成功率。
家长应该在此过程中予以智障学生全方位的协助。
关键字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同伴交往一、研究背景随班就读是指特殊学生在普通学校中和普通学生一起接受能够满足他们教育需求的教育形式。
随班就读一词最早出现在1987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全日制弱智学校(班)教学计划》(征求意见稿)中,其中提到将“大多数轻度智力落后儿童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1]。
这一意见稿的实施标志着我国特殊学生随班就读工作的正式展开。
1990年颁布的《残疾人保障法》和1994年颁布的《残疾人教育条例》中对特殊学生随班就读工作做出了具体的规定,为随班就读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截止至2001年,我国特殊学生随班就读人数从1993年的6.88万人增加到25万人,随班就读对象的范围也从单纯的轻度智力障碍扩大为视力障碍、听力障碍和言语语言障碍等,其中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学生占总人数的90%以上。
浅谈智力障碍儿童的随班就读
浅谈智力障碍儿童的随班就读内容摘要:智力障碍儿童的随班就读,能让智力障碍儿童不必去离家很远的培智学校或特殊学校去上学,可以就近去普通学校的普通班接受教育,这样即省去了在路上耽误的时间,也避免了家长担心孩子进入特殊学校,客观上被贴了标签,影响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智力障碍儿童随班就读还增加了智力障碍儿童与普通学生接触的机会,使其能和同龄的正常儿童一起学习,一起生活,对促进他们和正常学生一体化,实现教育融合,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很有好处;此外,也为普通儿童接纳特殊儿童提供了机会,使他们学会关心、爱护及帮助他人,成为品格高尚的人。
关键词:轻度智力障碍儿童随班就读一、智力障碍儿童的定义智力障碍儿童就是智力发育低于一般儿童的水平。
那么,到底什么算是智力发育水平底下?它的含义是什么?智力发育水平低下,也称智力落后,就是我们常说的智力障碍。
智力障碍是发生在儿童发育时期的智力残疾,也就是正处在智力发育阶段的儿童,由于各种因素导致了大脑组织的发育障碍,所以,这些儿童的智力比别的孩子差,主要表现在感知、记忆、语言和思维方面的障碍。
在幼儿时期主要表现为大运动、语言、精细动作和社会适应能力全面落后;在学龄期主要表现为学习成绩差,较轻的智力障碍者一般只能接受小学教育,很难接受初中教育。
通俗的说,凡是智力水平落后于同龄人智力的儿童就是智力障碍儿童。
但从科学意义上来说,智力障碍的概念就不是那么简单了,它涉及医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诸多方面的因素。
智力障碍的定义有多种。
最早、最直观的对智力障碍的描述是由杜尔(Doll)提出的,他认为:“智力障碍的特征为社会无能,智力低常,发生在发育时期,成熟以后定型,起源于身体原因,无法医治。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智力障碍的定义越来越全面、统一、越来越被国际社会所认可。
美国智障协会早在1921年就首次提出了智力障碍的定义,此后又做过九次修订。
最近一次,即2002年第十版的定义是:“智力障碍是在智力功能和适应行为两个方面存在显著限制而表现的一种障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力障碍儿童随班就读研究赵玉(唐山师范学院 教育学专业)摘要 运用文献研究法, 从研究者来源和研究内容两个维度对近二十年我国智力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研究的现状进行梳理与分析。
结果表明: 研究者地域分布不均, 东、中、西部差异较大;研究者单位分布不均, 单位间合作少、学段分布不平衡; 研究内容分布不均, 教学和心理健康研究多、行为和支持研究少; 研究内容呈现出阶段性, 由关注安置模式转向关注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 智力残疾儿童 随班就读 研究 现状与反思随班就读是我国吸收西方全纳教育经验, 结合中国国情而自创的一种具有本土特色的特殊教育形式。
自20 世纪80 年代在我国开始进行试点实验, 至今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 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据2010 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公报显示: 我国目前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和附设特教班就读的残疾儿童学生数,占特殊教育在校生总数的60. 99%[ 1] 。
其中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学生中, 智力残疾儿童高达216756人[ 2] , 约占全国普小随班就读学生总数的57. 99%, 远远高于听障和视障儿童的随班就读人数。
因此, 可以看到随班就读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大多数轻度智力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
但是他们在进入普通班级后, 是否受到了所需要的教育, 一直是我们所关心的问题。
而我国教育工作者也在不断的进行摸索和研究, 因此, 涌现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本文检索了中国知网的相关资料, 力图从一个新的层面来梳理分析和反思近二十年我国智力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以期为我国今后的智力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研究工【3】作提供借鉴、参考和启发。
1 智障学生随班就读的意义在1988年的全国特殊教育工作会议上, 当时的国家教委副主任何东昌同志指出: “为了加快特殊教育的步伐, 必须改革过去只办特殊教育学校的单一模式。
实行多种形式办学。
逐步形成以一定数量的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 以大量的特教班和随班就读为主体的残疾少年儿童教育格局。
这样做, 既有利于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的相互渗透和促进, 又有利于残疾儿童与正常儿童的交往与发展, 从而逐步形成一条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大的残疾少年儿童教育发展的路子。
”何东昌同志的讲话, 从某个方面说明了特殊儿童从自己狭小的天地里回到普通社会中来, 已成为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趋势, 并扼要说明了随班就读的意义。
第一、实施智力落后儿童随班就读可以迅速普及智力落后教育, 加快特殊教育发展的步伐。
第二、实施智力落后儿童随班就读对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有重要意义。
第三、实施智力落后儿【4】童随班就读有利于智力落后儿童的身心发展。
2随班就读研究结果分析2.1研究内容分布情况2.1.1研究内容分布不均, 教学和心理健康研究多,行为和支持研究少随班就读的研究, 主要涉及七个方面 , 包括综合性概述、普通学校教师和学生对智力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接纳态度、随班就读智力残疾儿童的心理健康、与学业相关的能力(包括阅读、数学计算、协作等内容) 、教学、行为研究和支持服务。
其中, 教学和心理健康的研究超过半数以上,占绝对优势。
2.1.2 研究内容呈现出阶段性, 由关注安置模式转向关注教育教学质量智力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研究呈现出清晰的阶段性, 第一阶段从1990 年到1999 年, 研究关注智力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安置模式问题; 第二阶段从2000 年至2010 年,研究关注智力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教育教学质量问题。
两个阶段研究探讨的侧重点有较大的转变, 由关注入学率到关注教育教学质量, 说明人们研究理念的转变。
2.2 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2.2.1 随班就读智力残疾儿童的教学问题成为基层工作者的研究热点关于教学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学管理、教学模式、学科教学、教育反思等方面。
教学管理的研究主要是从宏观的角度对智力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提出一些原则, 如《提高随班就读教学质量的四结合》[ 5] 、《智力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四个需要》[ 6] 等, 主张接纳、激励、整体与个别相结合、课堂与课外教学相结合、家校联合等原则来提高智力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质量。
教学模式方面的研究, 则以能力作为教学的依据。
沈锦木在《智力障碍儿童全纳教育的多元教学模式》[7] 中以杭州市萧山区对智力障碍儿童在普通学校学习的学制与教学组织形式问题、教育中如何进行有效的资源优化整合、智力障碍儿童教学的校本教材确定与教学以及教学方法的改进四个方面进行了突破性实践, 形成了多元化的随班就读教育模式, 为我国其他地区随班就读的开展提供了借鉴。
2.2.2 随班就读智力残疾儿童的心理健康、与学业相关的能力以及接纳态度引起高校研究者的关注随班就读智力残疾儿童由于障碍程度和安置方式的不同, 使他们在心理发展上又区别于培智学校的智力残疾学生。
大多数研究都表明普通班级中来自于学习的压力会使智力残疾学生更容易出现自卑、焦虑、孤独等心理问题。
如于素红等人在《三种不同教育安置模式中的轻度智力落后儿童人格特征比较研究》[8]发现, 在普通班随班就读的轻度智力落后儿童的人格发展落后于其他两类轻度智力落后儿童。
除了教学和心理健康这两个研究重点以外, 与学业相关的能力和接纳态度也是高校研究者相对研究较多的内容之一。
在此期间高校关于与学业相关能力包括的研究共有9 篇, 以华东师范大学为主。
例如该校2009 年硕士学位论文中有关于随班就读轻度智力残疾学生数学能力、数学运算能力、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等的研究, 通过调查的形式比对了正常儿童和智力残疾儿童在这些方面存在的差异, 从而提出更好的教学建议。
通过接纳态度方面的研究发现, 与随班就读相关的不同群体( 普小教师、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城市和农村教师、家长、师范生和普小学生等) 对随班就读的接纳态度均不太乐观, 持排斥和不接纳的较多。
如刘春玲等人关于《普通小学教师对特殊儿童接纳态度的研究》[9] 和万莉莉在《本科师范生对随班就读态度的调查》[10] 中都一致的认为, 普小教师和本科师范生对智力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接纳态度低于肢体障碍、低视力、重听、病弱和学习障碍。
而李晓杰在《普小学生对随班就读弱智同伴接纳态度的干预研究》【11】中发现通过干预可以改善普小学生对弱智同伴的接纳态度。
3 教学建议与反思【12】3.1 确立适切、具体的教学目标, 创造“双利”教学模式 为了提高随班就读的课堂教学质量, 必须突出随班就读课堂教学要求的双重性, 既要满足普通学生学习的需要, 又要满足随班就读的智障儿童的特殊教育需要。
同时, 为了让智障儿童能够更自然地受到教师的关注及个别化教育, 教师在实际的备课过程中, 要确立适合随班就读的智障儿童的实际、具体的教学目标, 明确智障儿童的障碍类型和程度、特殊需要等基本情况, 并评估其在该学科上原有的水平, 分析其学习上的优势和弱项、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等等。
3.2 充分利用课堂实践活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做中学 智障儿童由于身心的缺陷,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成功少、失败多, 他们的自信心也因此不断被损伤, 并产生消极的自卑思想。
因此, 多数情况下, 智障儿童往往会因为自卑而产生许许多多不良的心理和道德观念, 加上他们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不足, 甚至会被别有居心的人利用而走上不法犯罪道路, 所以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对于普通人来说, 这是真理, 对于智力障碍的儿童来说, 更是如此。
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施必须要和具体的真实情境联系在一起, 教师除了帮助其解决课外与同学之间相处的问题之外, 还应当有效利用课堂时间去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3.3 注重特长培养, 以长补短一个人往往愿意去做某件事, 就是因为曾经有过成功的经验。
得到家长、教师和同学们的肯定与赞扬, 这个孩子就更愿意去做、去尝试。
不管有多么严重的残疾问题, 这个学生的身上都是有优势与潜能的, 他们有的擅长体育, 有的擅长绘画, 有的热爱劳动, 有的尊敬师长,,在教育教学中, 教师应当把这些优势作为着眼点, 扶植他们的优势和长处, 而不是注重弥补他们的缺陷。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应当创造条件去展示智障儿童的优势和长处, 着力去发掘和培养他们的优势和长处。
例如对于有手工和绘画特长的智障儿童, 教师可以让其帮助制作教具和学具, 在使用教具和学具时, 向全班学生介绍教学具的制作者, 并给予表扬, 为其在学生中间树立一个较好的形象, 甚至是让同学羡慕智障儿童的这一特长和能力,让他觉得自己是个有用、有价值的人。
课堂上的各种游戏可以专门为智障儿童“量身定做”, 旨在展现其优势。
分析近二十年智力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研究, 从研究群体和研究内容的变化上显示出人们对随班就读的认识和研究正在不断深入,也证明了随班就读是我国实现教育平等的一种有效模式。
随着我国经济及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和国际社会全纳教育思想的推动,有理由相信我国的随班就读也会在实践和研究上获得更多的发展和创新。
参考文献1教育部. 2009 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 / /www. moe. gov. cn /edoas /website18 /09/info1280796844414209.Htm2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综合统计数据[EB/OL]. http: / /www.cdpf. org. cn /tjsj /ndsj /2009 /indexch. Htm3 熊琪,王辉.近二十年来智障儿童随班就读研究的回顾与反思.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11.9,3:33~384 唐如前.关于智力落后儿童随班就读的思考.零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5 ,2:91~925 何萍.提高随班就读教学质量的四结合[J].现代特殊教育,2000,( 4)6 黄英.智障儿童随班就读的四个需要[J].现代特殊教育, 2008,( 9)7 沈锦木, 方凌雁. 智力障碍儿童全纳教育的多元教学模式. 中国特殊教育, 2004, ( 3) : 7- 128 于素红, 曾凡林. 三种不同教育安置模式中的轻度智力落后儿童人格特征比较研究. 中国特殊教育,2004, ( 4) : 18- 219 刘春玲, 杜晓新, 姚健. 普通小学教师对特殊儿童接纳态度的研究. 中国特殊教育, 2000, ( 3) : 34-3610 万莉莉. 本科师范生对随班就读态度的调查. 中国特殊教育, 2005, ( 1) : 28- 3111 李晓杰. 普小学生对随班就读弱智同伴接纳态度的干预研究.教育探索, 2009, ( 10) : 120- 12212 金璟.轻度智障儿童随班就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10.6,(2):53-57Reflection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earning in Regular Classes of Children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Zhao yu(Tangshan Normal University)Abstract Using literature analysis, this article synthesized studie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earning in Regular Classes of children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 from two dimensions: sources of researchers and research content. This study indicated there first existed regional differences between researchers from the West, East, and Middle China. Second, the research units are from various areas with less cooperation and partnership between each. Third, the research focus is various in terms of the age of the children. Forth, more research is on teachingand mental health and little done in the field of behavior and support research. There existed less cooperation between special education. Last, the content of research indicated a gradual process from the focus on students. placement to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Keywords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learning in regular classes research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reflec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