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院考研(王力版)古代汉语考研笔记(个人整理)

合集下载

古代汉语王力版笔记

古代汉语王力版笔记

古代汉语(王力版)笔记绪论(一)本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的1、本课程的性质古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工具课、语言课。

(1)基础课是相对于专业课而言,是指该专业中最基本的部分,亦即该专业的核心课程。

(2)工具课是相对于理论课等而言。

所谓工具课,是指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开设的课程。

“工必善某事,必先利其器。

”器是工具,利其器的目的是善其事。

古代汉语作为一门工具课,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阅读中国古书的能力。

(3)语言课是相对于文学课而言。

汉语言文学作为一个专业,主要分为汉语言与汉文学两大模块。

2、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和训练学生阅读用古汉语写成的古文的能力和讲授中学文言作品(主要是语言方面)的能力。

以上阅读和讲授两个能力,在师范院校与综合大学中侧重点有所不同,前者以培养和训练讲授文言作品能力为主,后者以培养阅读文学作品能力为主,但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不能偏废。

从2001年秋季起,中学语文教材又再次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教材文言文的份量更重,特别是高中,篇目几占一半,因此,作为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古代汉语这门课程的学习自然也向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除此以外,作为语文工作者,他们还要大致了解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的基本脉络,从而培养他们语文规范化的能力,如关于古代破读字的读音问题,异形词的规范问题等,都需要借助古代汉语知识求得解决。

(二)古代汉语的含义和课程学习重点1、古代汉语的含义汉语的发展有不同的阶段。

以往对汉语的发展一般采用两分法,即古代和现代。

现代指五四运动后,古代与现代相对而言,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时间跨度较长。

从先秦西汉一直到五四前,其间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都称古代汉语。

因为古代的口语现在已无从听到,我们可以接触到的只是古代的书面语,汉语的古代书面语大致有两个系统;一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及后代作家仿古作品中的语言即文言;二是六朝后以北方话为基础而形成的古白话。

王力古代汉语笔记整理完整版

王力古代汉语笔记整理完整版

王力古代汉语笔记整理完整版古代汉语是我们了解中国文化与历史的重要窗口。

王力教授是中国著名的汉语学者,他通过多年的研究和教学,对古代汉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的古代汉语笔记整理工作的完成,不仅对学术界有着重大的影响,也为我们深入了解古代文化提供了便利。

以下是王力古代汉语笔记的整理完整版。

一、古代汉语的起源与发展古代汉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早期的汉字记词。

汉字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瑰宝,它的形态和内涵深刻地体现了古代汉语的特点和发展。

古代汉语经历了不同的时期,如秦汉时期的文言文、唐宋时期的骈文、明清时期的白话文等。

这些时期的语言特点在王力笔记中都有详细的记录。

二、王力古代汉语笔记的整理过程在整理王力古代汉语笔记的过程中,我们按照其原始记录的顺序和分类进行了整理。

整理的过程主要涉及文字转录、语法解释和例句引用等方面。

我们还参考了王力在汉语教学过程中的授课内容和对学生问题的解答,以确保笔记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三、古代汉语文字与语法古代汉语的文字是其独特之处。

从王力笔记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汉字的构造、发展和应用。

此外,汉语的语法也是古代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

王力教授对古代汉语的语法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总结,包括句法结构、词序规律、语气助词等方面的内容。

四、古代汉语文学与修辞古代汉语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王力的笔记中涉及了许多重要的文学作品及其语言风格。

他还对古代修辞技巧和表达方式进行了解析和解释。

这些内容对于学习古代文学和修辞学都有很大的帮助。

五、古代汉语在现代应用中的意义虽然古代汉语已经不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但它在现代应用中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比如,我们在阅读古代文献、研究历史文化或进行古典文学研究时,都需要一定程度上了解古代汉语的特点和用法。

王力古代汉语笔记的整理完整版为我们提供了系统和全面的学习材料,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古代汉语。

结语王力古代汉语笔记整理完整版为研究古代汉语的学者和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

古代汉语(王力版)笔记

古代汉语(王力版)笔记

古代汉语(王力版)笔记绪论(一)本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的1、本课程的性质古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工具课、语言课。

(1)基础课是相对于专业课而言,是指该专业中最基本的部分,亦即该专业的核心课程。

(2)工具课是相对于理论课等而言。

所谓工具课,是指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开设的课程。

“工必善某事,必先利其器。

”器是工具,利其器的目的是善其事。

古代汉语作为一门工具课,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阅读中国古书的能力。

(3)语言课是相对于文学课而言。

汉语言文学作为一个专业,主要分为汉语言与汉文学两大模块。

2、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和训练学生阅读用古汉语写成的古文的能力和讲授中学文言作品(主要是语言方面)的能力。

以上阅读和讲授两个能力,在师范院校与综合大学中侧重点有所不同,前者以培养和训练讲授文言作品能力为主,后者以培养阅读文学作品能力为主,但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不能偏废。

从2001年秋季起,中学语文教材又再次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教材文言文的份量更重,特别是高中,篇目几占一半,因此,作为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古代汉语这门课程的学习自然也向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除此以外,作为语文工作者,他们还要大致了解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的基本脉络,从而培养他们语文规范化的能力,如关于古代破读字的读音问题,异形词的规范问题等,都需要借助古代汉语知识求得解决。

(二)古代汉语的含义和课程学习重点1、古代汉语的含义汉语的发展有不同的阶段。

以往对汉语的发展一般采用两分法,即古代和现代。

现代指五四运动后,古代与现代相对而言,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时间跨度较长。

从先秦西汉一直到五四前,其间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都称古代汉语。

因为古代的口语现在已无从听到,我们可以接触到的只是古代的书面语,汉语的古代书面语大致有两个系统;一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及后代作家仿古作品中的语言即文言;二是六朝后以北方话为基础而形成的古白话。

王力《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王力《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目 录第1章 古汉语通论(1~4)1.1 复习笔记1.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2章 古汉语通论(5~6)2.1 复习笔记2.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3章 古汉语通论(7~10)3.1 复习笔记3.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4章 古汉语通论(11~12)4.1 复习笔记4.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5章 古汉语通论(13~14)5.1 复习笔记5.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6章 古汉语通论(15~16)6.1 复习笔记6.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7章 古汉语通论(17~18)7.1 复习笔记7.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8章 古汉语通论(19~20)8.1 复习笔记8.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9章 古汉语通论(21~22)9.1 复习笔记9.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0章 古汉语通论(23~24)10.1 复习笔记10.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1章 古汉语通论(25~26)11.1 复习笔记11.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2章 古汉语通论(27~28)12.1 复习笔记12.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3章 古汉语通论(29~30)13.1 复习笔记13.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4章 古汉语通论(31~32)14.1 复习笔记14.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章 古汉语通论(1~4)1.1 复习笔记一、怎样查字典辞书(一)字典辞书的编排和注音1.编排方式汉字有形有音有义,编排时可按形,也可按音或义。

我国现存最早的字典辞书《尔雅》是按意义编排。

如《释诂》:“赉、贡、锡、畀、予、贶,赐也。

”“如、适、之、嫁、徂、逝,往也。

”这两条,就是把一组词义词编排在一起,但按意义编排查阅起来很不方便,后代很少再使用,而多按形或音来编排。

(1)按形编排主要有按部首和四角号码两种方式①部首编排法按部首编排即把所收录的字分属若干部首之中,按笔画多少的先后顺序排行,同一部首的字都归入该部之下,以每字笔画的多少为序。

古代汉语考研 王力古代汉语笔记(通论,复习重点,练习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考研 王力古代汉语笔记(通论,复习重点,练习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笔记,根据王力的书整理的一、填空: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A、按音序排列。

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

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

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

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

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

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

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

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

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

释字体例先音后义。

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

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

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

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

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

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

刘叶秋负责。

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

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

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

舒新城、陈望道主持。

7、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分析小篆字形。

宋代徐铉采用孙愐《唐韵》校订过。

清代黎永春的《说文通检》。

徐灏《说文解字注笺》8、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疏》、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古代汉语》(王力)笔记(整理版)

《古代汉语》(王力)笔记(整理版)

《古代汉语》(王力)笔记一、填空: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A、按音序排列。

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

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

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

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

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

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

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

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

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

释字体例先音后义。

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

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

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

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

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

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

刘叶秋负责。

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

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

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

舒新城、陈望道主持。

7、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分析小篆字形。

宋代徐铉采用孙愐《唐韵》校订过。

清代黎永春的《说文通检》。

徐灏《说文解字注笺》8、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疏》、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王力古代汉语重点文章笔记

王力古代汉语重点文章笔记

一、郑伯克段于鄢古今字:1、”大太:2、辟避;3、厭饜:4、”(今仍作“舍”)舍捨:5、”嘗嚐:(今皆简化为“尝”6、”佗他:异体字:”暱昵:词类活用(一)使动用法 1、2其他此类活用名词用于动词1819本义和引申义1、邑:、、“大叔又2、都:本义,大邑。

、国都小的都。

3、鄙:、引申出质朴,浅陋、轻视等意义。

4、毙:”后来表示死,“斃”后起字,今“毙”枪毙。

5、及:6、啟;简化“启”应。

古今词义不同1、国;1)都指国家,但含义不同。

周代的国指诸侯的封地,西汉的国指王侯的封邑。

2)2、城:1)城墙。

2)现在指城市、城区。

用如动词指修筑城墙。

课文中的“都城”3、乘:1)在利用车马等代替步行的意义上古今基本相同。

2)4、完:1)在完整、完全的意义上古今相同,用如动词是完整,因而有修缮的意思。

本文“大。

、‘完了’是古代所没有。

宾语前置疑问代词做宾语: 12、(冒昧地问一声,你说的是什么意思)宾语用代词“之”复指 3(姜氏有什么满足)4(大概说的是这种情况吧)其他句式双宾结构 1、无生民心。

234语法1、诸:2、请:1)请你做某事 23、敢:1)助动词,有胆量,为何谓也”二、齐桓公伐楚古今字:1、共供:2、女汝:”复音词1、夹辅本义和引申义;1、缩:本义,用绳子捆起来。

2、妥:本义,安稳,安定。

后引申为安,安抚。

3、次:文献中有两种意义,一是次第,次序。

作动词为按次序排列。

引申为次第在后的,等级较差的。

| 。

引申为外出旅行停留。

语法;之: 1)放在定语和名词之间。

“”2)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a. 在一个分句的主谓间用,表示语意未完。

b. 充当主语和谓语结构之间用“之”宾语前置;用指示代词“是”作宾语 5、寡人是征 6用代词‘是’复制提前的宾语,起强调 7介词“以”的宾语 8三、齐晋鞌之战古今字:9、陈阵:10、辟避:11、絓掛:12、奉捧:异体字:1、2、”3、4、5、”复音词1、败绩词类活用(一)使动用法3、”免(二)意动用法1、”难其他此类活用 16、介,甲衣。

古代汉语(王力版)笔记

古代汉语(王力版)笔记

古付漢語(王力版)筆記緒論(一)本課程的性賥和教學目的1、本課程的性賥古付漢語是漢語言文學專業的一門基礎課、工具課、語言課。

(1)基礎課是相對於專業課而言,是指該專業中最基本的部分,亦即該專業的核弖課程。

(2)工具課是相對於理論課等而言。

所謂工具課,是指為達到某種目的而開設的課程。

‚工必善某事,必先利其器。

‛器是工具,利其器的目的是善其事。

古付漢語作為一門工具課,其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閱讀中國古書的能力。

(3)語言課是相對于文學課而言。

漢語言文學作為一個專業,主要分為漢語言與漢文學兩大模組。

2、本課程的教學目的本課程的教學目的是培養和訓練學生閱讀用古漢語寫成的古文的能力和講授中學文言作品(主要是語言方面)的能力。

以上閱讀和講授兩個能力,在師範院校與綜合大學中側重點更所不却,前者以培養和訓練講授文言作品能力為主,後者以培養閱讀文學作品能力為主,但二者是相輔相成的,不能偏廢。

從2001年秋季貣,中學語文教材又再次進行了修訂,修訂後的教材文言文的份量更重,特別是高中,篇目幾占一半,因此,作為師範院校的畢業生,古付漢語這門課程的學習自然也向他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除此以外,作為語文工作者,他們還要大致瞭解從古付漢語到現付漢語的繼承和發展的基本脈絡,從而培養他們語文規範化的能力,如關於古付破音字的讀音問題,異形詞的規範問題等,都需要借助古付漢語知識求得解決。

(二)古付漢語的含義和課程學習重點1、古付漢語的含義漢語的發展更不却的階段。

以往對漢語的發展一般採用兩分法,即古付和現付。

現付指五四運動後,古付與現付相對而言,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時間跨度較長。

從先秦西漢一直到五四前,其間漢族人民所使用的語言都稱古付漢語。

因為古付的口語現在已無從聽到,我們可以接觸到的只是古付的書面語,漢語的古付書面語大致更兩個系統々一是以先秦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上古漢語書面語及後付作家仿古作品中的語言即文言々二是六朝後以北方話為基礎而形成的古白話。

古代汉语(王力版)笔记

古代汉语(王力版)笔记

古代汉语(王力版)笔记绪论(一)本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的1、本课程的性质古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工具课、语言课。

(1)基础课是相对于专业课而言,是指该专业中最基本的部分,亦即该专业的核心课程。

(2)工具课是相对于理论课等而言。

所谓工具课,是指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开设的课程。

“工必善某事,必先利其器。

”器是工具,利其器的目的是善其事。

古代汉语作为一门工具课,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阅读中国古书的能力。

(3)语言课是相对于文学课而言。

汉语言文学作为一个专业,主要分为汉语言与汉文学两大模块。

2、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和训练学生阅读用古汉语写成的古文的能力和讲授中学文言作品(主要是语言方面)的能力。

以上阅读和讲授两个能力,在师范院校与综合大学中侧重点有所不同,前者以培养和训练讲授文言作品能力为主,后者以培养阅读文学作品能力为主,但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不能偏废。

从2001年秋季起,中学语文教材又再次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教材文言文的份量更重,特别是高中,篇目几占一半,因此,作为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古代汉语这门课程的学习自然也向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除此以外,作为语文工作者,他们还要大致了解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的基本脉络,从而培养他们语文规范化的能力,如关于古代破读字的读音问题,异形词的规范问题等,都需要借助古代汉语知识求得解决。

(二)古代汉语的含义和课程学习重点1、古代汉语的含义汉语的发展有不同的阶段。

以往对汉语的发展一般采用两分法,即古代和现代。

现代指五四运动后,古代与现代相对而言,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时间跨度较长。

从先秦西汉一直到五四前,其间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都称古代汉语。

因为古代的口语现在已无从听到,我们可以接触到的只是古代的书面语,汉语的古代书面语大致有两个系统;一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及后代作家仿古作品中的语言即文言;二是六朝后以北方话为基础而形成的古白话。

《古代汉语》(王力)笔记(整理版)

《古代汉语》(王力)笔记(整理版)

之阳早格格创做《古代汉语》(王力)条记一、挖空:1、汉语字典的编排办法主要有三种:A 、按音序排列.当前通止依照汉语拼音字母序次排列(汉语拼音规划);古代依照仄火韵106韵排列(上、下仄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进声17韵).B 、按部尾战笔划排列.共一部尾的字归正在所有,部尾的先后以笔划几为序;共一部尾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几为序.笔划相共时,正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普遍是把起笔分成面(、)、横(一)、直(ㄧ)、撇(ノ)四种大概面、横、直、撇、合(┐)五种依次排列.C 、按编码排列.通止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汉字圆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角的程序是左上角、左上角、左下角、左下角.每字得四码.2、《康熙字典》弛玉书籍、陈廷敬等编,正在明代梅膺祚《字汇》战弛自烈《正字通》前提上编成.依照部尾排列,分成214部,正在按十二天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释字格式先音后义.先列主要韵书籍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籍为证.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举止纠正.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籍局.部尾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5、《辞源》1915商务印书籍馆,陆我奎、圆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汇为主,兼瞅百科知识的大辞书籍.部尾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尾.注音反切,局部采与浑代李光天《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基础奠定了汉语新颖词汇典的编写格式格局.1958年建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籍,吴泽炎、黄秋耘.刘叶秋控制.采与汉语拼音字母战注音字母注音,采与《广韵》的反切.6、《辞海》1936中华书籍局编印,舒新乡、沈颐,弛相主编.1958年建订为综合性辞书籍.舒新乡、陈视道主持.7、东汉许慎《道文解字》,华夏笔墨教奠基之做,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分解小篆字形.宋代缓铉采与孙愐《唐韵》校订过.浑代黎永秋的《道文通检》.缓灏《道文解字注笺》8、浑代钻研《道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道文解字注》、桂馥《道文解字义疏》、王筠《道文句读》、墨骏声《道文通训定声》.9、浑代阮元《经籍籑诂》,一部博门支集唐前百般古书籍注解的字典.韵母排列法,以仄火韵一韵一卷.另有浑代刘淇《帮字辨略》,何乐士《古代汉语真词汇通释》.10、浑代王引之《经传释词汇》(古声母排列)战近人杨树达《词汇诠》(注音字母),阐明真词汇.11、近人弛相《诗词汇直语辞汇释》,1953中华书籍局,钻研诗词汇直中特殊词汇语的一部博著.12、古代汉语以单音词汇为主,新颖以复音词汇主假如单音词汇为主.单变复主要有三种情况:A、换成真足分歧的词汇.B、加上词汇头词汇尾.C、用二个共义词汇动做词汇素合成.13、简朴的复音词汇,绝大部分是联绵字.笔墨教主要凭字形辨别转义.14、笔墨的创制时期,象形是最基础的准则.15、隶书籍是汉字演变史上的要害转合面,是古笔墨战今笔墨的分火岭.16、押韵分为三种:A、句句押韵.B、隔句押韵.普遍是奇句不押韵,奇句押韵.如《诗经》C、接韵.奇句与奇句押韵,奇句与奇句押韵17、《诗经》押韵主要要领:隔句押韵的句尾韵;尾句进韵而后隔句押韵的句尾韵.18、古韵指上古时代主要指先秦的韵部,当前被分为三十部.《诗经》押古韵.段玉裁《六书籍音均表》、江有诰《诗经韵读》、王念孙《诗经群经楚辞韵谱》19、注解古书籍启初于汉代.20、注解罕睹的情况有下列四种:A、释词汇.B、串道.把一句大概几句连串起去道解.C、通释齐章大意.使文章的意义更为精确.21、罕睹古书籍术语:A、曰、为、谓之.被释词汇搁于其后.不然而用去释义,且用于分别共义词汇大概近义词汇的不共.B、谓.被释词汇搁于其前.以简直释抽象,大概以普遍释特殊.谓之,被释词汇搁于其后.C、貌.于动词汇大概形容词汇后.被释词汇往往表示某种本量大概状态的形容词汇.等于“…的格式”.D、犹.释者与被释词汇往往是共义大概近义闭系.等于“等于道”.上头简朴用于释义.E、之止、之为止.必定是“声训”除了释义中,释者与被释词汇奇我是共音闭系,奇我是单声叠韵的闭系.F、读为、读曰.用本字去证明假借字.G、读如、读若.普遍用去注音.奇我证明假借字.22、唐人为汉下其余古书籍注释.唐代司马贞《史记索隐》战弛守节《史记正义》;唐代李擅注战五臣注萧统《文选》.北往宋裴紧之的《三国志》注.23、郭象注战成玄英注《庄子》.24、如字,常常表示正在特定的上下文里那个字要依照它本本的读音读.奇我一个字下注“如字”,又注别的反切大概直音,标明那个字正在特定的上下文里保守有分歧的读法.25、古书籍时常有一字同读的情况.分歧的读音往往表示了词汇义大概词汇性的分歧.同读奇我不过音调的好别,奇我不然而是声调、词汇义上的好别,另有词汇性上的转化.26、利用四声辨别词汇义战词汇性,是汉语的特性之一.27、墨熹:《周易转义》、《诗集传》、《大教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中庸章句》、《楚辞集注》等.28、浑代陈奂《诗毛氏传疏》、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刘宝楠《论语正义》、焦循《孟子正义》、王先谦《庄子集解》、郭庆藩《庄子集释》.29、阮元为《十三经注疏》做《校勘记》.浑代王念孙《读书籍杂志》、王引之《经义述闻》、俞樾《古书籍疑义举例》.30、姚鼐《古文辞类篹》把文章分为十三类.31、古代断句用“、”动做标记.语意已完而需要停顿的场合,面于二字之间.句终正在字的中间.过得果为三种情况:意义不明、语法不明、音韵不明.32、《诗经》是赋的近源,《楚辞》是赋的近源.主要特性铺陈真物.33、明代缓师曾《文体明辨》分赋为古赋、俳赋、律赋、文赋四种.A、汉代为古赋,又称辞赋.普遍较少,多用问问体的形式,韵文中夹杂集文,句式以四六止为主.B、六往赋是俳赋,又喊骈赋.篇幅短小,用韵.骈奇、用典,本量为押韵的骈体文.C、律赋,是唐宋时代科举考查所采与的一种试体赋.押韵庄重节制,由考官命题,出八个韵字,确定八类韵足,所以道八韵律赋.以至押韵词汇序、仄仄也有确定.字数有节制,不超出四百字.D、文赋,受古文疏通做用而爆收.中唐后,古文家的赋渐渐以集代骈,句式整齐,押韵随意.不沉铺排战藻饰,用集文要领写赋,贯脱集文的气魄,沉视浑新流畅,格中靠近集文.34、赋的结构:前里有序,中间为赋,后有“治”大概“讯”等.35、古汉语的建辞要领:A、稽古:援引昔人的遗迹去证据自己的论面.道述一些履历究竟,有正反二里.B、引经:正里援引古代圣贤的止辞.C、代称.a、以真物的特性大概标记代指.如“二毛”.b、以部分代部分.如“风俗”.c、以本料代废品.如“鱼网”.d、以简直代抽象.如“丝竹”.e、以天代人.如“彭泽”.f、以官代人,表尊沉.如“王左军”.g、博名用做通名.如“扁鹊”.h、分裂式的代称.如“吞舟”.D、倒置,词汇序颠倒为了建辞押韵.E、隐喻,不比圆词汇.F、迂回,一种隐晦易懂的建辞脚法.做家不直止,而转直抹足天道出.G、坦率,坦率直合天把意义表黑出去,中接辞令战谦词汇属于坦率语.H、夸饰,一种非常形容语,使谈话减少死动性.36、唐后诗歌分为,古体诗战近体诗,近体诗又喊今体诗,古体诗又喊古风.超出八句的喊搞排律.绝句分为古绝战律绝.古绝普遍只限于五绝.37、四止诗句式普遍为二二,五止诗为二三,七止诗为四三.38、句句进韵的诗歌,果相传汉武帝做柏梁台,与群臣共赋七止联句,句句进韵,故名柏梁体.如曹丕的《燕歌止》.39、《文心雕龙•声律》提到“声律”的问题,北往沈约收明四声,写做《四声谱》.40、三仄调是古风的博用的形式,是古风的特性之一.律绝普遍截与律诗的尾尾二联.41、浑代戈载《词汇林正韵》分为十九词汇韵部,用《集韵》的韵目.42、直有北直北直之分.北直有杂剧战集直.集直有小令战套数二种形式.43、元代周德浑根据北直写成《中本音韵》分仄火韵为十九韵部.二、名词汇阐明.1、直切:用共音字去注音,如“根,音跟”.2、反切:是用二个字合注一个字的音,称为“某某切”大概“某某反”(唐前),上字与声母.下字与韵母合声调,合称被注字的音.如“毛”,“莫袍切”.《康熙字典》用此法.3、偏偏义复词汇:古代汉语中的一种复音词汇,用二个单音的近义词汇大概反义词汇动做词汇素组成,其中一个词汇素的本良心思成为那个复音词汇的意义,而另一个不过动做伴衬.如“有慢慢,非有益也.”“慢慢”指的是“有慢”,“慢”字奇尔思.4、转义:词汇的本良心思.如,背,本本的意义是“背北的窗户”.5、扩充义:从转义“扩充”出去的,即从转义死少出去的意义.,背,本本的意义是“背北的窗户”.扩充意义是“往着”、“对付着”.间接扩充是从转义间接派死出去的意义.间接扩充是由间接扩充而再扩充出去的意义,与转义为间接闭系.6、假借义:如共墨骏声所道是“本无其义,依声托字”,与转义不相.如解通邂(解逅即邂逅).7、六书籍:许慎的《道文解字》认为汉字形骸的构制有六种:象形、指事、领会、形声、转注、假借.惟有象形、指事、领会、形声是制字之法,转注、假借为用字之法.A、象形:把真物表面大概具备特性的部分描绘出去,形成一个字,如日、月.B、指事:用暗号指出真物特性的制字要领.如上、下、本、终、亦、刃.C、领会:是由二个大概二个以上的形骸组成,把它们的意义拉拢成一个新的意义的制字法.时常是二个象形字的分离,如及.D、形声:是由意符(也喊形符)战声符二部分组成的,意符表示意义范畴,声符表示读音类型,如江、沐.意符相共的形声字意义上多数合意符所标示的真物大概止为有闭.如贝与财物有闭,止与止语有闭,心与情绪有闭.E、转注:道法纷歧.F、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如“令”本为“收号”的令,厥后借用为“县令”的令.8、古今字:由于履历的死少,汉字的演变,爆收乐一个新的字代表一个字的一个大概者几个意义,分担那字部分的意义,那么前一个字为古字,新爆收的字为今字.如“责”,其“债务”等意义已经为“债”所代替,然而“责任”等意义担当着,故而二者为古今字.9、同体字:由于时间大概天狱的闭系,人们为共一个词汇制出二个大概更多的字去代表它,产死乐形骸结构出进较大,意义真足相共,正在所有情况下皆不妨互换的字,如睹覩.10、简繁字:由于人们革新汉字,举止简化而爆收的局里,简化字要比繁体字的书籍写简朴,笔划较少,往往是一对付一的闭系,也有一对付多的情况.即日所用的许多简化字是历代相传下去的.如礼禮、气氣等.有些简化字战繁体字之间词汇义毫不相搞,果为共音而被采与.如后後、适適、征征、余餘.11、推断句:以名词汇大概名词汇性的词汇组为谓语,表示推断.正在古汉语中普遍不必推断词汇“是”,而是正在谓语后用语气词汇“也”去帮闲推断.如“董狐,古之良史也”.奇我正在主语后用语气词汇“者”表示提顿.新颖汉语中主谓之间普遍用“是”.12、道述句:以动词汇为谓语、道述人大概真物的止径变更的句子.13、可定句:表示可定的句子.必须有可定词汇,古代汉语中可定词汇不妨是副词汇“不”、“弗”、“毋”、“勿”、“已”、“可”、“非”,不妨是动词汇如“无”,不妨是代词汇如“莫”.14、词汇类活用:正在古代汉语中有些词汇临时改变词汇性,如名做动、形容词汇做如动词汇,名词汇做状语,动词汇做状语等等情况.如“秦师遂东”.15、韵母:指一个音节中除声母以中其余果素的总战,包罗韵头、主要元音战韵尾.16、韵:只指主要元音战韵尾(如果有的话).17、诗韵:韵头分歧而韵相共的字如搞、谦、北、叹不妨互相押韵,那些互相押韵的字搁正在共样的位子上便形成诗韵.18、韵足:韵头分歧而韵相共的字如搞、谦、北、叹不妨互相押韵,那些互相押韵的字搁正在共样的位子上便形成诗韵.汉语诗韵普遍搁正在句尾,习惯上喊韵足.19、韵例:便是闭于用韵的格律:什么场合用韵,什么场合不必韵战何如用韵.20,换韵:纷歧韵到底,中途变更身分歧的韵押韵的押韵办法,接韵的情况不是.21、天籁:民歌随心而唱,随心用韵,随时换韵的情况.22、叶韵:昔人为了证明《诗经》的押韵战谐,认为某字是改读某音,便是“叶韵”,大概称“叶句”(叶,共“协”,战谐之意).23、叶音法:一种该当可定的注音法.昔人认为押韵不妨临时改变读音,以供战谐,不根据.24、单声:二个字的声母相共,如新颖汉语中“珍珠”,“微妙”正在先秦是单声.25、叠韵:二个字的韵母相共,韵头分歧也不妨,如新颖汉语中“光芒”.26、古音通假:古代汉语书籍里谈话里共音大概音近的字的通用战假借.大概本有其字,大概本无其字,借用共音近音字表示,二个字本本形骸分歧,意义分歧.如“蚤起”,蚤通早.27、三十六字母:保守认为,有三十六字母,字母指声母,古代不拼音字母,只佳找出三十六个汉字动做声母的代表,如睹溪群疑等,反映了唐宋时期汉语声母系统的情况.而上古的声母当前钻研为三十二个,被分为牙音、舌音、唇音、齿音、喉音、半舌、半齿.28、连绵字:由二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克不迭分隔的词汇,大概有单声叠韵的闭系,如玲珑、徘徊、整齐,大概不,如蜈蚣、妯娌,大概共音相沉复,如渐渐、津津.29疏:由于时代的变迁,前人的注解已经不再简单明黑,出现了一种新的注解,做家不然而阐明正文,还给前人的注解做注解,成为“疏”,也喊“正义”.《十三经注疏》中的《诗经》便是汉代毛亨传,汉代郑玄笺、唐代孔颖达等正义.传指证明经义,笺指补充与订正毛传的意义.30、《十三经》:《周易》、《尚书籍》、《诗经》、《周礼》、《仪礼》、《礼记》、《秋秋左传》、《秋秋公羊传》、《秋秋谷梁传》、《论语》、《孝经》、《我俗》、《孟子》.《十三经注疏》多为汉往大概魏晋人的注.31、衍文:校勘教术语,简称“衍”,也喊“衍字”.用去指明古籍中多出了笔墨的局里.如“‘汉火以为池’,‘火’字衍”.32、脱文:校勘教术语,简称“脱”,也喊“脱字”.用去指明古籍中脱降了笔墨的局里.如“‘孔世家云:颀然而少’”“‘孔’下脱‘子’字”.33、韵文:指有韵的文章,有真足的韵文,也有不真足的韵文.34、仄火韵:隋往陆法止的《切韵》分为206韵,过于细,唐代确定相近的韵不妨共用.北宋仄火刘渊,将共用的韵合并,成107韵,后裔渐为106韵,被成为仄火韵,普遍喊“诗韵”.35、仄仄;近体诗最要害的格律果素,正在诗战韵文中形成一种下矮少短相互接替的节奏,即所谓的“声律”.阳仄、阳仄是仄声,上声、去声、进声为仄声.古代的进声当前转进其余三声中.36、黏:上联的对付句战下联的出句的仄仄典型必须是共一大类的.得黏:诗歌中分歧乎黏的准则的局里.37、对付:每联的出句战对付句必须是好同典型的.也便是对付句的仄仄对付坐.得对付:诗歌中分歧乎对付的准则的局里.38、孤仄:诗歌中除了韵足除中只剩一个仄声字.是律诗的大忌.39、拗句:不依照普遍的仄仄的句子,即该用仄声的已用仄声,该用仄声的已用仄声.拗救:诗人对付于拗句,往往用“救”,便是一个句子该用仄声的场合用了仄声,则正在本句大概者对付句的适合位子,把该用仄声的字改用仄声,以便补救.合起去喊做拗救.40、对付仗:诗歌特天是近体诗中,句法结构相共的语句相为对付仗,那是正格.其余又一种情况,只央供字里相对付即词汇类相共,不央供句法结构相共.对付仗普遍仄仄相对付.共类的词汇相对付是工对付.41、合掌:一联对付仗出句合对付句真足大概者基础共义,是诗家的大忌,喊搞“合掌”.42、流火对付:对付仗中的特殊典型.相对付的二句之间的闭系不是对付坐的,而是一个意义连贯下去,也便是道出句与对付句不是二句话,而是一句话.如“即从巴峡脱巫峡,便下襄阳背洛阳”.43、借对付:对付仗中的特殊典型.一个词汇有二种以上的意义,诗人正在诗中用的是甲义,然而是共时借用它的乙义大概丙义,去与令一词汇相对付.如“岐王宅里觅罕睹,崔九堂前几度闻”.与“觅常”本为“觅常”之意,然而又为古代丈量单位,借对付数目.44、挖词汇:词汇初称为“直子词汇”,相识音乐的词汇人依照乐谱的音律节拍去写词汇,称为挖词汇大概倚声. 45、词汇调:本指写词汇时所依据的乐谱,后指把前人每一种词汇调的做品的句法合仄仄分别加以综合,进而建坐的百般词汇调的仄仄要领.46、杂剧:一种戴科(动做)黑(道黑)的歌剧,唱词汇往往是剧经纪唱.惟有套数,不小令,一个套数称为一合,齐剧常常四合,奇我加上一个楔子.集直:不是戏剧,不科黑,与词汇的本量相近.47、小令:集直的一种,等于一尾单调的词汇.套数:由二个以上的共一宫调的直子依照一定准则连缀起去的套直.48、赘韵:直中不必用韵的场合用韵.49、衬字:直律中正在确定的字数除中所增加的字,大概者加正在句尾,大概者加正在句中,然而不克不迭加正在句尾.。

古代汉语(王力)笔记

古代汉语(王力)笔记

《古代汉语》(王力)笔记一、填空:1、汉语字典地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A、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同一部首地字归在一起,部首地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地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地笔形排列.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C、按编码排列.通行地是四角号码检字法.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地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角地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每字得四码.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34567. 8910虚词1112ABC13141516、押韵分为三种:A、句句押韵.B、隔句押韵.一般是奇句不押韵,偶句押韵.如《诗经》C、交韵.奇句与奇句押韵,偶句与偶句押韵17、《诗经》押韵主要格式:隔句押韵地句尾韵;首句入韵而后隔句押韵地句尾韵.18、古韵指上古时代主要指先秦地韵部,现在被分为三十部.《诗经》押古韵.段玉裁《六书音均表》、江有诰《诗经韵读》、王念孙《诗经群经楚辞韵谱》19、注解古书开始于汉代.20、注解常见地情况有下列四种:A、释词.B、串讲.把一句或几句连串起来讲解.C、通释全章大意.使文章地意义更为明确.21、常见古书术语:A、曰、为、谓之.被释词放于其后.不仅用来释义,且用于分别同义词或近义词地差别.B、谓.被释词放于其前.以具体释抽象,或以一般释特殊.谓之,被释词放于其后.C、貌.于动词或形容词后.被释词往往表示某种性质或状态地形容词.等于“…地样子”.D、犹.释者与被释词往往是同义或近义关系.等于“等于说”.上面单纯用于释义.E、之言、之为言.必然是“声训”除了释义外,释者与被释词有时是同音关系,有时是双声叠韵地关系.F、读为、读曰.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G、读如、读若.一般用来注音.有时说明假借字.22、唐人为汉下其他古书注释.唐代司马贞《史记索隐》和张守节《史记正义》;唐代李善232425262728293031旁边.3233ABCD、意.文.3435、古汉语地修辞方法:A、稽古:援引古人地事迹来证实自己地论点.叙述一些历史事实,有正反两面.B、引经:正面援引古代圣贤地言辞.C、代称.a、以事物地特征或标志代指.如“二毛”.b、以部分代全体.如“风雅”.c、以原料代成品.如“鱼网”.d、以具体代抽象.如“丝竹”.e、以地代人.如“彭泽”.f、以官代人,表尊重.如“王右军”.g、专名用作通名.如“扁鹊”.h、割裂式地代称.如“吞舟”.D、倒置,词序颠倒为了修辞押韵.E、隐喻,没有比喻词.F、迂回,一种隐晦难懂地修辞手法.作者不直言,而转弯抹脚地说出.G、委婉,委婉曲折地把意思表达出来,外交辞令和谦词属于委婉语.H、夸饰,一种极度形容语,使语言增加生动性.36、唐后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近体诗又叫今体诗,古体诗又叫古风.超过八句地叫做排律.绝句分为古绝和律绝.古绝一般只限于五绝.37、四言诗句式一般为二二,五言诗为二三,七言诗为四三.38、句句入韵地诗歌,因相传汉武帝作柏梁台,与群臣共赋七言联句,句句入韵,故名柏梁体.如曹丕地《燕歌行》.39、《文心雕龙•声律》提到“声律”地问题,南朝沈约发明四声,写作《四声谱》.4041424312母.法.3益也.4567ABCDE、转注:说法不一.F、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如“令”本为“发号”地令,后来借用为“县令”地令.8、古今字:由于历史地发展,汉字地演变,产生乐一个新地字代表一个字地一个或者几个意义,分担那字部分地意义,那么前一个字为古字,新产生地字为今字.如“责”,其“债务”等意义已经为“债”所替代,但“责任”等意义担任着,故而两者为古今字.9、异体字:由于时间或地狱地关系,人们为同一个词造出两个或更多地字来代表它,形成乐形体结构相差较大,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换地字,如睹覩.10、简繁字:由于人们改革汉字,进行简化而产生地现象,简化字要比繁体字地书写简单,笔画较少,往往是一对一地关系,也有一对多地情况.今天所用地许多简化字是历代相传下来地.如礼禮、气氣等.有些简化字和繁体字之间词义毫不相干,因为同音而被采用.如后後、适適、征征、余餘.11、判断句:以名词或名词性地词组为谓语,表示判断.在古汉语中一般不用判断词“是”,而是在谓语后用语气词“也”来帮助判断.如“董狐,古之良史也”.有时在主语后用语气词“者”表示提顿.现代汉语中主谓之间一般用“是”.12、叙述句:以动词为谓语、叙述人或事物地行动变化地句子.13、否定句:表示否定地句子.必须有否定词,古代汉语中否定词可以是副词“不”、“弗”、“毋”、“勿”、“未”、“否”、“非”,可以是动词如“无”,可以是代词如“莫”.14、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中有些词临时改变词性,如名作动、形容词作如动词,名词作状语,动词作状语等等情况.如“秦师遂东”.15、韵母:指一个音节中除声母以外其他因素地总和,包括韵头、主要元音和韵尾.1617181920212223据.24252627齿.282930《孟子》.《十三经注疏》多为汉朝或魏晋人地注.31、衍文:校勘学术语,简称“衍”,也叫“衍字”.用来指明古籍中多出了文字地现象.如“‘汉水以为池’,‘水’字衍”.32、脱文:校勘学术语,简称“脱”,也叫“脱字”.用来指明古籍中脱落了文字地现象.如“‘孔世家云:颀然而长’”“‘孔’下脱‘子’字”.33、韵文:指有韵地文章,有完全地韵文,也有不完全地韵文.34、平水韵:隋朝陆法言地《切韵》分为206韵,过于细,唐代规定相近地韵可以同用.南宋平水刘渊,将同用地韵合并,成107韵,后人渐为106韵,被成为平水韵,一般叫“诗韵”.35、平仄;近体诗最重要地格律因素,在诗和韵文中构成一种高低长短相互交替地节奏,即所谓地“声律”.阴平、阳平是平声,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声.古代地入声现在转入其他三声中.36、黏:上联地对句和下联地出句地平仄类型必须是同一大类地.失黏:诗歌中不合乎黏地规则地现象.37、对:每联地出句和对句必须是相反类型地.也就是对句地平仄对立.失对:诗歌中不合乎对地规则地现象.38、孤平:诗歌中除了韵脚之外只剩一个平声字.是律诗地大忌.39、拗句:不依照一般地平仄地句子,即该用平声地未用平声,该用仄声地未用仄声.拗救:诗人对于拗句,往往用“救”,就是一个句子该用平声地地方用了仄声,则在本句或者对句地适当位置,把该用仄声地字改用平声,以便补救.合起来叫作拗救.40、对仗:诗歌特别是近体诗中,句法结构相同地语句相为对仗,这是正格.另外又一种情4142阳”.43444546474849。

古代汉语考研 王力古代汉语笔记(通论,复习重点,练习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考研 王力古代汉语笔记(通论,复习重点,练习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笔记,根据王力的书整理的一、填空: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A、按音序排列。

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

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

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

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

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

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

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

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

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

释字体例先音后义。

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

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

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

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

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

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

刘叶秋负责。

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

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

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

舒新城、陈望道主持。

7、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分析小篆字形。

宋代徐铉采用孙愐《唐韵》校订过。

清代黎永春的《说文通检》。

徐灏《说文解字注笺》8、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疏》、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王力古代汉语(通论)笔记(精华梳理版)

王力古代汉语(通论)笔记(精华梳理版)

王力《古代汉语》(通论)笔记(精华梳理版)(一~十八)通论(一)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A、按音序排列。

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

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

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

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

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

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

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

每字得四码。

2214部,再按3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5、《辞源》1915用《康熙字典》214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副”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

1958古代词语。

“7214部编,可供检索。

徐灏《说89101112占极少数。

使用同一形体而古今意义无关的词,在汉语词汇中更是少数。

3、一般来说,古义和今义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

难点不在同,而在异;不在“迥别”,而在“微殊”。

例如,“劝”、“给”、“再”。

时代不同,词义就可能有差别,要对各个不同时代的词义差别给予高度注意。

因此我们除了要依靠较好的字典和辞书,以及文字学专着之外,有时还需自己进行比较归纳。

通论(三)1、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以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词)为主。

2、古代单音词与现代复音词的对比,主要有三种情况:A、换了完全不同的词。

B、加上词头词尾。

C、利用两个同义词作为词素构成一个复音词。

这种情况最值得注意。

3、复音词的四大类:A、大部分双音词都是经过同义词临时组合的阶段的。

最初并没有凝结成一个词:a、没有固定形式,可以自由组合,可以颠倒。

b、古人对于这一类同义词常常加以区别。

《古代汉语》考研王力校订重排本讲义与考研复习笔记

《古代汉语》考研王力校订重排本讲义与考研复习笔记

《古代汉语》考研王力校订重排本讲义与考研复习笔记第1章古汉语通论(1~4)1.1 复习笔记一、怎样查字典辞书(一)字典辞书的编排和注音1.编排方式汉字有形有音有义,编排时可按形,也可按音或义。

我国现存最早的字典辞书《尔雅》是按意义编排。

如《释诂》:“赉、贡、锡、畀、予、贶,赐也。

”“如、适、之、嫁、徂、逝,往也。

”这两条,就是把一组词义词编排在一起,但按意义编排查阅起来很不方便,后代很少再使用,而多按形或音来编排。

(1)按形编排主要有按部首和四角号码两种方式①部首编排法按部首编排即把所收录的字分属若干部首之中,按笔画多少的先后顺序排行,同一部首的字都归入该部之下,以每字笔画的多少为序。

如“亻”为两画,“彳”部必在“亻”部之后;同一部的字也按笔画多少为序,如九画的“待”排在八画的“往”之后。

最早创立部首编排法的是许慎,他编写的《说文解字》把汉字分为540个部首,其后的字典辞书分部不一样。

如《康熙字典》分214部,新《辞海》250部,《汉语大字典》200部,《现代汉语词典》189部。

分部不同,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字典辞书里也可能属不同的部首。

②四角号码编排法按四角号码也是按形编排。

这种编排法是根据方块汉字的特点,每个汉字取四个角的形状,分为十种形式,分别用0至9十个阿拉伯字代表。

其口诀为:横一竖二三点捺,叉四插五方框六,七角八八九是小,点下有横变零头。

意为,这个角如果是一横就取1,竖就取2,交叉就取4,方框就取6等等,如“颃”字为0128。

这种编排法曾使用一时,但现在很少有人在使用。

(2)按音序编排音有古音今音,古音可按声母编排,也可按韵编排,今音有按注音字母编排,也有按拼音字母编排。

民国以前按音序排列的字典辞书多是按平上去入四声和平水韵一百零六韵分列,如《佩文韵府》、《经籍纂诂》等。

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之前,有的字典辞书按注音字母勹夂冂匚等的顺序排列,如《国语词典》、《词诠》等。

当代编写的按音序排列的字典辞书则多按汉语拼音方案字母顺序排列,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简明古汉语字典》等。

古代汉语 王力版 笔记

古代汉语 王力版 笔记

古代汉语(王力版)笔记绪论(一)本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的1、本课程的性质古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工具课、语言课。

(1)基础课是相对于专业课而言,是指该专业中最基本的部分,亦即该专业的核心课程。

(2)工具课是相对于理论课等而言。

所谓工具课,是指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开设的课程。

“工必善某事,必先利其器。

”器是工具,利其器的目的是善其事。

古代汉语作为一门工具课,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阅读中国古书的能力。

(3)语言课是相对于文学课而言。

汉语言文学作为一个专业,主要分为汉语言与汉文学两大模块。

2、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和训练学生阅读用古汉语写成的古文的能力和讲授中学文言作品(主要是语言方面)的能力。

以上阅读和讲授两个能力,在师范院校与综合大学中侧重点有所不同,前者以培养和训练讲授文言作品能力为主,后者以培养阅读文学作品能力为主,但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不能偏废。

从2001年秋季起,中学语文教材又再次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教材文言文的份量更重,特别是高中,篇目几占一半,因此,作为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古代汉语这门课程的学习自然也向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除此以外,作为语文工作者,他们还要大致了解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的基本脉络,从而培养他们语文规范化的能力,如关于古代破读字的读音问题,异形词的规范问题等,都需要借助古代汉语知识求得解决。

(二)古代汉语的含义和课程学习重点1、古代汉语的含义汉语的发展有不同的阶段。

以往对汉语的发展一般采用两分法,即古代和现代。

现代指五四运动后,古代与现代相对而言,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时间跨度较长。

从先秦西汉一直到五四前,其间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都称古代汉语。

因为古代的口语现在已无从听到,我们可以接触到的只是古代的书面语,汉语的古代书面语大致有两个系统;一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及后代作家仿古作品中的语言即文言;二是六朝后以北方话为基础而形成的古白话。

古代汉语 王力版 笔记

古代汉语 王力版 笔记

古代汉语(王力版)笔记绪论(一)本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的1、本课程的性质古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工具课、语言课。

(1)基础课是相对于专业课而言,是指该专业中最基本的部分,亦即该专业的核心课程。

(2)工具课是相对于理论课等而言。

所谓工具课,是指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开设的课程。

“工必善某事,必先利其器。

”器是工具,利其器的目的是善其事。

古代汉语作为一门工具课,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阅读中国古书的能力。

(3)语言课是相对于文学课而言。

汉语言文学作为一个专业,主要分为汉语言与汉文学两大模块。

2、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和训练学生阅读用古汉语写成的古文的能力和讲授中学文言作品(主要是语言方面)的能力。

以上阅读和讲授两个能力,在师范院校与综合大学中侧重点有所不同,前者以培养和训练讲授文言作品能力为主,后者以培养阅读文学作品能力为主,但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不能偏废。

从2001年秋季起,中学语文教材又再次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教材文言文的份量更重,特别是高中,篇目几占一半,因此,作为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古代汉语这门课程的学习自然也向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除此以外,作为语文工作者,他们还要大致了解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的基本脉络,从而培养他们语文规范化的能力,如关于古代破读字的读音问题,异形词的规范问题等,都需要借助古代汉语知识求得解决。

(二)古代汉语的含义和课程学习重点1、古代汉语的含义汉语的发展有不同的阶段。

以往对汉语的发展一般采用两分法,即古代和现代。

现代指五四运动后,古代与现代相对而言,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时间跨度较长。

从先秦西汉一直到五四前,其间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都称古代汉语。

因为古代的口语现在已无从听到,我们可以接触到的只是古代的书面语,汉语的古代书面语大致有两个系统;一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及后代作家仿古作品中的语言即文言;二是六朝后以北方话为基础而形成的古白话。

文学院考研(王力版)古代汉语考研笔记(个人整理)

文学院考研(王力版)古代汉语考研笔记(个人整理)

古汉语通论(一)怎样查字典辞书一、汉语字典辞书编排的方法有三种:1、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的是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

在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之前的几十年内,有按照注音字母排列的。

如杨树达《词诠》。

在古代,大多是按平水韵106韵排列。

如阮元主编的《经籍纂诂》。

缺点:查字方便,但不明字音或读音不准时,就难以找到要查找的字。

2、按部首和笔画排列。

把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画的多少为序。

同一部首的,笔画少的在前,笔画多的在后。

缺点:字归属哪一部,多少画,不容易确定。

3、按编码排列。

把汉字按照一定的原则,编出号码,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

缺点:字角的归类要靠死记,如不常用,容易忘记。

二、汉语字典辞书注音方法1、直音法:直接用同音字注音,如:“篙”,音“高”2、反切法: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

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

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 声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

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

(读若:读音像,如琎,读若津;叶韵:通过临时改读字音,以求韵文和谐的注音方法。

叶同协,意思是和谐。

如《诗经。

周南。

汉广》: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朱熹:“方,叶甫妄反。

”)二、常用字典辞书及其使用方法平水韵:唐宋以后人们写诗所用的诗韵。

上平声15韵,下平声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共106韵。

三、《说文解字》的体例、价值和说文四家《说文解字》的体例: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

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

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收字9395个,另有重文1163个。

《说文解字》的价值:1、确定了“六书”理论;2、按照“六书”原则,创立了汉字部首,制定了按部首编排字数的体例;3、保留了小篆,便于从字形说明本意,并为释读甲金骨文提供了依据;4、保留了先秦词义和汉代训诂资料;5、保留了古音资料;6、记载了丰富的古代文化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汉语通论(一)怎样查字典辞书一、汉语字典辞书编排的方法有三种:1、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的是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

在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之前的几十年内,有按照注音字母排列的。

如杨树达《词诠》。

在古代,大多是按平水韵106韵排列。

如阮元主编的《经籍纂诂》。

缺点:查字方便,但不明字音或读音不准时,就难以找到要查找的字。

2、按部首和笔画排列。

把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画的多少为序。

同一部首的,笔画少的在前,笔画多的在后。

缺点:字归属哪一部,多少画,不容易确定。

3、按编码排列。

把汉字按照一定的原则,编出号码,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

缺点:字角的归类要靠死记,如不常用,容易忘记。

二、汉语字典辞书注音方法1、直音法:直接用同音字注音,如:“篙”,音“高”2、反切法: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

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

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

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

(读若:读音像,如琎,读若津;叶韵:通过临时改读字音,以求韵文和谐的注音方法。

叶同协,意思是和谐。

如《诗经。

周南。

汉广》: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朱熹:“方,叶甫妄反。

”)平水韵:唐宋以后人们写诗所用的诗韵。

上平声15韵,下平声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共106韵。

三、《说文解字》的体例、价值和说文四家《说文解字》的体例: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

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

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收字9395个,另有重文1163个。

《说文解字》的价值:1、确定了“六书”理论;2、按照“六书”原则,创立了汉字部首,制定了按部首编排字数的体例;3、保留了小篆,便于从字形说明本意,并为释读甲金骨文提供了依据;4、保留了先秦词义和汉代训诂资料;5、保留了古音资料;6、记载了丰富的古代文化资料。

说文四家: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使用字典或辞书时注意:1,看序和出版年月;2、细读凡例;3、注意书后有没有勘误、附录之类的东西。

古汉语通论(二)古今词义的异同一、古今词义异同的基本情况:1、古今意义基本无变化的词,如:天、地、山、水等,复音词如:蟋蟀、仓庚、凤凰等。

2、古今意义毫无关联的词,如“该”,古代是“完备”的意思,现代是“应该”的意思。

另有古代意义已经消亡的词,如“章甫”。

由于词义所指的事物现在已经不存在,所以古意消亡。

3、古今意义有区别又有联系的词。

如“再”在上古只有“两次”的意思,而现代汉语则表示“重复”等义。

(注:“再”和“复”的区别:“再”表示动作的数量,它代替了“二”,“复”只表示行为的重复,不表示数量。

现代汉语的“再”相当于古代的“复”。

)二、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1、词义范围的变化:词义所概括的客观对象的外延的变化。

⑴词义的扩大。

如“菜”本来专指蔬菜,后兼指鸡鱼肉蛋等荤腥。

“洗”本以为洗脚,后泛指洗涤,不拘于足。

⑵词义的缩小。

如“金”在先秦泛指各种金属,后来词义缩小,专指黄金。

“宫”本指一切房屋,后专制帝王所居。

“瓦”本指一切陶器,后专指盖房顶所用的陶制建筑器材。

⑶词义的转移。

如:“闻”的本意为听见,后来转指用鼻子闻。

“涕”的本意为眼泪,后转指鼻涕。

“汤”本指热水,后指米汤,菜汤。

“脚”本指小腿,后指踝关节以下的部分。

“府”本指藏文书财务的地方,后指官署。

2、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词义的感情色彩是词的附加意义,表现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爱憎喜恶即主观评价的好坏,以及词义轻重程度的判断。

⑴词义褒贬的变化。

如“谤”在古代是个中性词,无所谓褒贬。

《国语·周语》:“厉王虐,国人谤王”,是中性词;“贿”在上古指布帛之类的财务,中性词,后专指用钱财买通他人,贬义词;“爪牙”在先秦指武臣、国之猛将,也泛指辅佐君王者,用于褒义。

后来指坏人的帮凶、走狗,变成了贬义词。

⑵词义轻重的变化。

如“诛”本质言辞责备,词义较轻,后发展出杀戮之义,词义变重。

又如“贼”本指杀人越货、犯上作乱的人,词义很重,后指小偷,词义较轻。

三、怎样掌握词的古义:我们必须勤查有关的工具书与阅读古代作品相结合,对词义的古今义例反复参证比较,还可以通过一些文字的和语言的手段帮助我们掌握词的古义。

分三方面谈:1、从字形上分析。

如“劝”从“力”,可见本义是勉力、奋力。

“醒”从酉,本义是酒醒。

2、从语境上分析。

如“童子莫对,垂头而睡。

”证明“睡”的本义是“打瞌睡”。

3、从成对使用的反义词、同义词上分析。

如“进退”“高下”“富贫”“穷达”“治乱”。

4、从今语中保存的古词古义上去考察。

如“款待”中的“款”古义是诚恳。

“捐躯”中的“捐”古义是舍弃。

“呼天抢地”中的“抢”古义是触、碰。

“举世无双”中的“举”古义是“全”等。

古汉语通论(三)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一、古代单音词转化现代复音词的三种情况:(1)换了完全不同的词。

如克——战胜;弈——下棋;常——规律;师——军队(2)加上词头词尾。

如杯——杯子;虎——老虎(3)两个反义词或同义词构成一个复音词。

如儿子,人民,言语,道路。

(许多古汉语的单音词,发展到现在已经不成词了,但还作为语素留存在现代汉语里。

如”虑”,在现代汉语中只保存在”考虑””深谋远虑”等几个词中,而不能作为单独语素存在。

)二、古汉语中的合成复音词的三种情况:(1)最初某些同义词的组合没有固定的形式,两个同义词可以自由组合,甚至可以颠倒。

如“阻、隘、险”,“民人”也叫“人民”。

(2)对一类同义词,常常加以区分。

如“婚姻”很早就是复音词,但也有所区分,如《说文》说:妇家为婚,婿家为姻。

又如,“饥馑”也是复音词,朱熹还说:“谷不熟曰饥,菜不熟曰馑。

”(3)构成这类复音词的每一个语素,往往保持着一定的独立性。

在这个地方它是一个复音词,在其他地方又可以独立成为一个单音词。

如《战国策·齐策》:“齐王闻之,君臣恐惧。

”《孟子·梁惠王下》:“吾甚恐。

”三、古汉语中复合式合成词形成后,两个语素意义的变化情况:(1)两个语素仍保持他们原有的意义。

如“蓄积”的“蓄”是“积聚、贮藏”之意,“积”是“积蓄、积累”之意,贾谊《论积贮疏》:“则蓄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蓄积”是“储粮积蓄”的意思。

(2)两个意义相近或相反的词,只有一个表示意义,另一个失去其意义,只是充当陪衬,这就是所谓“偏义复词”(用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成,其中一的词的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另一个词素质是作为陪衬),如得失,园圃,缓急等。

(3)两个语素失去原义而产生一个新义。

有些从词组变来的固定组合,拆开来讲和原来意思完全不同,如天下,布衣,君子,小人等。

四、古汉语中单纯复音词的类型单纯复音词绝大部分是连绵字,通常有两个音节,但只表示一个语素。

(1)连绵词。

由两个音节连缀而成,是一个意义而不可分割的词,它只有一个语素。

多数连绵词是双声词或叠韵词。

如倜傥、逍遥、忸怩、徘徊等。

(2)叠音词。

如昏昏、悠悠、斤斤等。

《诗经·周颂·执竞》“斤斤其明”,毛传:“斤斤,明察也。

”★五、古汉语同义词的辨析古汉语中许多同义词的的使用范围、使用条件、意义都不完全相同,可从四方面进行分析:(1)概念的不同。

1、概念的内涵不同。

如”府”和”库”,”府”是收藏文书和财务的地方。

《国语·越语》:府仓实。

韦昭注:货财曰府,米粟曰仓。

”库”是收藏兵器和战车的地方。

2、概念的外延不同。

如”人”和”民”,”人”指区别于动物的所有的人。

”民”指人中比较愚昧者。

注意:”泛指”和”特指”的不同。

段玉裁所说泛指即浑言,特指即析言。

”浑言”重在说明一对或一组同义词的共有的含义。

”析言”重在说明一对或一组同义词中每个词所特有的含义。

(2)程度轻重的不同。

例如”饥”和”饿”,”饥”表示没有足够的食物吃,即吃不饱。

《孟子。

公孙丑上》:”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

””饿”表示几天没有进食,已接近死亡的边缘。

如《史记·伯夷列传》:”饿死于首阳山。

”3、感情色彩的不同。

如”杀”和”弑”,”杀”是中性词,指一般的杀死;”弑”指下杀上,含有对杀人者的谴责,是贬义词。

《礼记·檀公下》:“臣弑君,凡在宫者杀无赦;子弑父,凡在官者杀无赦。

”中,“杀”和“弑”的区别很明显。

4、使用条件不同。

例如“能”和“得”,“能”一般用于主观上能力所及,《论语·学而》:“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得”则用于表示客观条件的容许,《论语·微子》:“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避之,不得与之言。

”有些使用条件的不同则显示出语法的差异,例如“耻”和“辱”,二词用作名词时同义,用作动词时,“耻”一般用于意动,如《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卓王孙闻而耻之,为杜门不出。

”“辱”则一般用于使动,《论语·子路》:“始于四方,不辱君命。

”★六、“畏”和“惧”的辨析,以及“能”和“得”的辨析1、“畏”和“惧”的区别①“畏”多用作及物动词,“惧”多用作不及物动词;②“畏”字很少用使动用法,“惧”字用作及物动词时,往往是使动用法,(使……畏);③“畏”字有敬服的意思,“惧”则没有这个意思。

2、“能”和“得”的区别①”能”和”得”,古代都有表示”可能”的意思,都用作助动词,但它们的使用条件有所不同。

②”能”表示能力所及,如:《论语·》:夏礼,吾能言之;”得”则用于表示客观条件的容许,《论语·微子》: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避之,不得与之言。

古汉语通论(四)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一、本义:词的本来意义,也就是记录这个词的汉字结构上反映出来的,并在古代文献用例中得到证明的含义。

如“向”的本义是向北的窗户。

二、引申义:从本义引申、发展出来的意义,是词义演变的结果。

(从词义演变来看,在一个词的众多意义之间,并不是平等并列的关系,往往有源与流的关系,其中一个意义是最初的,即本义;其他意义是在这个最初意义的基础上发展派生而来的,称为引申义。

如“向”的本义是向北的窗户《诗经·幽风·七月》:“塞向土景户。

”由朝北这个本意,引申为朝着或对着。

又如”道”字,本意是路。

《诗经·秦风·蒹葭》:“道阻且长”引申为达到道德标准的途径,《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

”又引申为正当的手段,《论语·里仁》:“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应用:具体的字的本义、引申义的分析。

三、怎样分析词的本义:主要凭借字形,还要结合该词的语音形式和古代的文献资料。

这里说的字形,主要是小篆以前的古文字形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