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奇峰--《你不知道的自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奇峰--《你不知道的自己》
人类面临的最大的困惑也许并非是生和死,而是男和女。生死是上帝独玩的游戏,人类在其中只是被操纵的对象;而男女之间发生的故事,人类自己是主角。只要你不跟胆小的人一起去冒险,不和小气的人谈钱,不在好嫉妒的人面前自我表现,不和偏执的人发生争论,不跟老板比谁说了算,那就是很好地避开了别人的不美好了。人际交流的目的,就是要愉悦别人和愉悦自己。
希望不是物质的存在,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可以产生实实在在的力量。
内心有希望的人会心情愉快,看待事物乐观,行为从容而有条理。
要做一个绝顶高手,心理状态可能比武功本身更重要。
父母可能犯的另一个错误是,跟孩子距离过近,给了孩子过多的关注和关爱。
所有的人都会在轻视他人时很迟钝,被他人轻视时很敏感。人与人之间的误解就是这样产生的。聪明易,厚道难,既聪明又厚道更难。对一个已经很聪明的人来说,努力做一个厚道的聪明人,应该是一种更加聪明的聪明。让我们近一点吧,因为我们都互相需要,但也不要太近,近得分不清哪个是你哪个是我;或者我们互相离远一点吧,但不要远得在我们彼此需要爱的时候,听不到对方的声音。点评:关键是个度。过度接近必然导致过度排斥,这可从很多家庭成员的关系看出来:爱,爱得死去活来;恨,恨得死去活来。两者病态地纠缠在一起。
任何一个人,不管他过去和现在有什么痛苦的经历,只要他打败了曾经控制了他的强迫性重复的力量,或者说命运的力量,那他的未来也会是一部讲述英雄的故事的史诗。
从深层的动机上看,过度热衷于减肥或者患了神经性厌食症,可以是下意识地拒绝成长的表现。
一个女孩如果不希望自己“丰满”,可以被理解为拒绝在自己身上出现第二性征,也可以进一步被理解为不愿意成为母亲。
照镜子是女人自恋的铁证,追逐更高的权威、更大的成功则是男人自恋的典型表现。
小时候,我们生了病,就能够得到父母更多的关心,长大以后,我们自己不会允许自己装病,但潜意识里会留下一些希望自己生病的想法,以获得病人的“特权”。善良不是一种愿望,而是一种能力。一种洞察人性中的恶的能力,一种把他人的痛苦完整地理解为痛苦的能力。
规则本来是应该为人类的幸福服务的,但遗憾的是,人类经常会把规则看得比人类自己都重要。点评:日本、德国是最遵守规则的,二战却是他们挑起的。遵守了某种规则,往往意味着其他规则会遭到破坏。遵守了做事的规则,就可能破坏做人的规则;遵守了做人的规则,不定就破坏了做事的规则。兼顾不容易。
父母爱孩子,这从来都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是,该如何去爱。
人是关系的动物,关系越多,养分也就越多,成长得就会越好。但是,持久的、深入的关系却只能有一种,太多了,养分就可能变成毒药。
学任何东西,最重要的是心存高远。高远的心会覆盖人力能及的一切领域,并指引你所向披靡。
“我在活着”这样一个基本事实还需要有人来提醒,那大约是因为自己在很多时候是在为自己之外的某些东西活着。点评:仔细思考《心经》开始五个字:观…自…在…菩萨…。自,自己;在,存在;观,观照。观自在,时时处处观照自己的存在,那他就是菩萨了。
理解是在你疼痛的时候给你一粒止痛药,体会是陪着你一起疼痛,一起流泪。我们理解了一个人,就为操纵这个人提供了前提,而我们体会了一个人,就会与这个人融为一体。
在心理治疗中用良性暗示取代不良暗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婴儿出生时被挤压的过程,就像是一次心理的和躯体的按摩,有助于激活其全部的心理生理功能,增加其对疾病的耐受力。点评:“按摩”说得太轻松了,按佛家的说法,出生时如大山逼体,痛苦至极。但:风雨之后是彩虹!
相信有一天,破损的会再复原,而经过了修补的心灵会更成熟、更坚强。
一个人内心的纷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他的内心有很多愿望同时要求被满足,相互之间产生冲突,宁静就被打破了。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设置一个顺序。双方对忠诚的理解越接近,关系维持的时间就可能越长久。
人是群居的动物。如果没有那些可以吸引很多人注意力的事件,那么群居生活肯定是非常乏味的。
一个过分追求完美的母亲,会把孩子的“不完美”看成是自己的不完美,这会使她产生前所未有的挫败感,这种挫败感可以直接导致她改变对孩子的态度,加强她对孩子的控制,以便使孩子更加接近她所要求的完美标准。
教师、家长和其他身负教育职责的人都应该注意了:你们要做的唯一工作,就是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千万千万不要去伤害它,也不要试图用别的东西去代替它。
一个女性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规则的压制越厉害,她的需要越没有得到满足,那她表达激情的程度可能就越强烈。
对某些父母来说,溺爱孩子是他们拒绝成长的重要方式。他们替孩子生活,为孩子操办一切,与孩子在心理上合二为一。在爱的名义下,他们这样做可以满足他们用其他方式不可能得到满足的需求。但这样做可能留下无穷的后患,并且伤害到几个人。
父母对孩子的方式和态度,造就了孩子的性格,这一性格具有很大的稳定性,会对孩子的一生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一个人心里能够装着另一个人和已经装了另一个人,那以后的路就要好走多了。
能够保留独立人格的做法是,选择不与丑恶合作,依然走自己该走的路,享自己可享之福,让那些丑恶见不到我,而去见鬼去。
如果我们感觉到受了伤害,那并不是别人伤害了我们,而是自己的愿望伤害了自己。
一个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过多指责的人,或者说被别人过多地“支招”的人,容易变成一个过分在乎别人的看法的人。
如果不停地、一根一根的往一头牛身上放稻草,那最后总有一根草会把牛压死。
良好的心理品质的标志是:全面发展的智力;相对稳定的情绪状态;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才能;有与自己的能力相符的生活目标。
在一个家庭中,如果某一个家庭成员患了心理或心身疾病,那说明整个家庭关系都有问题。换句话说,一个人的疾病是由所有家庭成员共同“制造”的,是家庭成员互动的必然产物。
让一个人自己承担发生在他身上的一切事情的后果,也是对这个人的一种尊重。
无法想象,完全没有经历创伤的生命会是多么的幼稚、软弱和变态。
如果你栽一盆花,每天都对着花讲几分钟话,那花就会开放得鲜艳一些。
精神科医生如果只致力于病人症状的改善和对疾病的自知力的恢复,而不管病人的社会功能的恢复,那算不得善始善终。
看来我们需要的既不是永恒的快乐,更不是永恒的痛苦,而是一种变化的、流动的、让我们感觉到自己还活着的体验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