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 化学科普阅读题测试题及答案(word)
【化学】 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含答案)经典
【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含答案)经典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1.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土豆是继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C等多种营养物质,是餐桌上的美味食材。
表1鲜土豆中主要营养物质的含量(每100g)蛋白质/g脂肪/g淀粉/g钙/mg磷/mg维生素C/mg1.5~2.30.4~0.9417.5~28.011~6015~6820~40土豆切开后发生褐变,用水浸泡能防止褐变,但会引起营养物质流失。
用土豆片进行实验,测得其食用品质、淀粉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随浸泡时间的变化如下:土豆变绿、发芽时,龙葵素含量显著增高,而龙葵素多食可导致中毒,就算是把变绿、发芽的部位削掉,也不宜食用。
除食用外,土豆还可以作为原料广泛用于医药、化工、纺织、造纸等工业中。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表1中的“钙”指的是________(填“元素”或“原子”)。
(2)由图1可知:60min内,______(填序号)。
A浸泡30min比10min脆性分值高B浸泡10min,硬度、咬碎感均无明显变化C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粘结性、弹性分值均降低(3)由图2可知:土豆片的淀粉含量与浸泡时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4)変绿、发芽的土豆不宜食用,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A土豆是四大粮食作物之一 B土豆中维生素C含量最高C用水泡可防止土豆片褐変 D土豆开发应用的前景广阔【答案】元素 ABC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在研究范围内,土豆片的淀粉含量随浸泡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土豆变绿、发芽时,龙葵素含量显著增高,而龙葵素多食可导致中毒 B 【解析】【分析】【详解】(1)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所以表1中的“钙”指的是元素;(2)A、由图1中的信息可知,浸泡30min比10min脆性分值高,故A正确;B、由图1中的信息可知,浸泡10min,硬度、咬碎感均无明显变化,故B正确;C、由图1中的信息可知,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粘结性、弹性分值均降低,故C正确;(3)由图2提供的信息可知,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在研究范围内,土豆片的淀粉含量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而降低;(4)由题干提供的信息可知:土豆变绿、发芽时,龙葵素含量显著增高,而龙葵素多食可导致中毒;(5)A、由题干“土豆是继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可知,A正确;B、由表1提供的信息可知,淀粉的含量最高,故B错误;C、由题干“土豆切开后发生褐变,用水浸泡能防止褐变,但会引起营养物质流失。
【化学】 初中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及解析
【化学】初中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及解析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1.(5分)阅读下列科普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1)1915年4月22日下午5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两军对峙的比利时伊珀尔战场,趁着顺风,德军一声令下开启了大约6000只压缩氯气(Cl2)钢瓶。
霎时间,在长约60公里的战线上,黄绿色的云团飘向法军阵地。
所经之地绿色植被枯黄褪色;英法士兵先是咳嗽继而喘息,甚至死亡,部分逃到高高的山上的士兵活了下来;战场上的武器锈迹斑斑。
这就是战争史上第一次化学战。
(1)推测氯气可能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
(2)推测氯气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
(3)元素周期表中氯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_。
(材料2)氯气可用于制备多种消毒剂。
①二氧化氯是一种高效、安全环保型杀菌消毒保鲜剂。
②漂白粉是一种广泛普及的杀菌消毒漂白剂,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Ca(ClO)2],其水溶液遇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和次氯酸[HClO],HClO起到杀菌、消毒、漂白的作用。
(1)①中二氧化氯的化学式为ClO2,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2)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材料1】(1)黄绿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刺激性气味)(2)毒性、与金属反应(氧化性、漂白性、腐蚀性)(3)17【材料2】(1)+4(2)Ca(ClO)2+H2O+CO2===CaCO3↓+2HClO【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的叙述可知,【材料1】(1)氯气可能具有的物理性质是黄绿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刺激性气味);(2)氯气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毒性、与金属反应(氧化性、漂白性、腐蚀性);(3)元素周期表中氯元素的原子中,具有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故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7;【材料2】(1)①中二氧化氯的化学式为ClO2,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可根据化学式中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故为+4价;(2)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O)2+H2O+CO2===CaCO3↓+2HClO。
【化学】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及解析
【化学】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及解析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1.阅读下面科普短文(本文由网络文章改写)。
松花蛋又称皮蛋、变蛋、灰包蛋等,因剥开蛋壳后胶冻状的蛋清中常有松针状的结晶或花纹而得名,是一种我国传统风味食品,口感鲜滑爽口,色香味均有独到之处。
中医认为,松花蛋性凉,对牙痛、眼痛等疾病有一定疗效。
由于松花蛋会有一股碱涩味,在吃松花蛋的时候可以加入少量的姜醋汁。
松花蛋是用料泥包裹鸭蛋、鸡蛋等加工而成。
料泥是由生石灰、纯碱、食盐、红茶、草木灰(主要成分K2CO3)等原料与水按比例混合均匀制得。
料泥制作过程中,通过一系列反应,产生的强碱(NaOH、KOH)经蛋壳渗入到蛋清和蛋黄中,与其中的蛋白质作用,致使蛋白质分解、凝固并放出少量硫化氢气体和氨气。
同时渗入的碱还会与蛋白质分解出的氨基酸进一步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的盐的晶体沉积在凝胶态的蛋清中,便出现了朵朵“松花”。
而硫化氢气体则与蛋清和蛋黄中的矿物质作用生成各种硫化物,使蛋清和蛋黄的颜色发生改变,蛋清呈特殊的茶褐色、蛋黄则呈墨绿色。
下图表示松花蛋腌制时间与其中蛋清和蛋黄的pH的变化关系。
很多人在平时生活中都非常喜欢吃皮蛋瘦肉粥、凉拌松花蛋,专家提醒这种食物少吃无妨,却不能过多食用。
其一,松花蛋腌制过程中蛋白质分解、变质,导致营养价值遭到了一定的破坏。
其二,市售松花蛋还可能含铅(国家规定松花蛋中铅含量需小于0.5mg/kg)。
微量铅很容易被儿童吸收,导致铅中毒。
其三,剥开皮的松花蛋1至2小时内一定要吃完,若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非常容易感染沙门氏杆菌,沙门氏杆菌会快速繁殖,此时食用松花蛋很容易引起中毒现象。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食用松花蛋时加入少量姜醋汁可以除去松花蛋中______________味。
(2)料泥制作过程中会生成强碱NaOH和KOH,钾元素来自于原料中的_________。
生成NaOH的过程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化学)初三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题20套(带答案)
(化学)初三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题20套(带答案)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1.阅读下面科普短文(本文由网络文章改写)。
松花蛋又称皮蛋、变蛋、灰包蛋等,因剥开蛋壳后胶冻状的蛋清中常有松针状的结晶或花纹而得名,是一种我国传统风味食品,口感鲜滑爽口,色香味均有独到之处。
中医认为,松花蛋性凉,对牙痛、眼痛等疾病有一定疗效。
由于松花蛋会有一股碱涩味,在吃松花蛋的时候可以加入少量的姜醋汁。
松花蛋是用料泥包裹鸭蛋、鸡蛋等加工而成。
料泥是由生石灰、纯碱、食盐、红茶、草木灰(主要成分K2CO3)等原料与水按比例混合均匀制得。
料泥制作过程中,通过一系列反应,产生的强碱(NaOH、KOH)经蛋壳渗入到蛋清和蛋黄中,与其中的蛋白质作用,致使蛋白质分解、凝固并放出少量硫化氢气体和氨气。
同时渗入的碱还会与蛋白质分解出的氨基酸进一步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的盐的晶体沉积在凝胶态的蛋清中,便出现了朵朵“松花”。
而硫化氢气体则与蛋清和蛋黄中的矿物质作用生成各种硫化物,使蛋清和蛋黄的颜色发生改变,蛋清呈特殊的茶褐色、蛋黄则呈墨绿色。
下图表示松花蛋腌制时间与其中蛋清和蛋黄的pH的变化关系。
很多人在平时生活中都非常喜欢吃皮蛋瘦肉粥、凉拌松花蛋,专家提醒这种食物少吃无妨,却不能过多食用。
其一,松花蛋腌制过程中蛋白质分解、变质,导致营养价值遭到了一定的破坏。
其二,市售松花蛋还可能含铅(国家规定松花蛋中铅含量需小于0.5mg/kg)。
微量铅很容易被儿童吸收,导致铅中毒。
其三,剥开皮的松花蛋1至2小时内一定要吃完,若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非常容易感染沙门氏杆菌,沙门氏杆菌会快速繁殖,此时食用松花蛋很容易引起中毒现象。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食用松花蛋时加入少量姜醋汁可以除去松花蛋中______________味。
(2)料泥制作过程中会生成强碱NaOH和KOH,钾元素来自于原料中的_________。
生成NaOH的过程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化学】 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题(含答案)(word)
【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题(含答案)(word)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1.碳酸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吕布兰、索尔维和侯德榜为碳酸钠的工业化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
I、吕布兰法1789年,法国医生吕布兰(N.Leblanc,1742-1806)以食盐、浓硫酸、木炭和石灰石为原料,开创了规模化工业制取碳酸钠的先河,具体流程如图:(1)碳酸钠俗称__________。
(2)不断有科学家对吕布兰法进行改进,是因为此法有明显不足,请写出一条不足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索尔维法1892年,比利时工程师索尔维发明氨碱法制碳酸钠,又称索尔维法。
原理如下: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2NaHCO3ΔNa2CO3+CO2↑+H2O。
某兴趣小组采用下列装置模拟索尔维法制备碳酸氢钠,进而制得碳酸钠,实验完毕后,将三颈烧瓶内的反应混合物过滤、洗涤、低温干燥,并将所得固体置于敞口容器中加热,记录剩余固体质量,实验记录如下:加热时间/min t0t1t2t3t4t5剩余固体质量/g未记录15.313.711.910.610.6请回答下列问题:(3)装置图中,饱和NaHCO 3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达) (4)有同学认为应该在长颈漏斗内放置一团蘸有酸液的棉花,理由是______(5)根据实验记录,计算t 2时NaHCO 3固体的分解率是________(已分解的NaHCO 3质量与加热前原NaHCO 3质量的比值)(精确到0.1%)。
若加热前NaHCO 3固体中还存在少量NaCl ,上述计算结果将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6)制碱技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把持在英、法等西方国家手中,我国化学工程专家侯德榜先生独立摸索出索尔维法并公布与众,又于1943年创造性地将制碱与制氨两种工艺联合起来,基本消除废弃物的排放,同时生产出碳酸钠和氯化铵两种产品,这就是著名的侯氏制碱法。
(化学)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
(化学)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1.⑴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域面积十分辽阔。
习主席在三亚考察时指出,一定要向海洋进军,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加强创新协作,加快打造深海研发基地,加快发展深海科技事业,推动我国海洋科技全面发展。
海水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资源,我们应予以合理开发及综合利用。
①海水淡化的常见方法有_____(至少答一条)。
②海水制镁工艺中,电解熔融氯化镁制取金属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③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为_____(选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④我国著名化学家_____创立了联合制碱法,极大优化了纯碱Na2CO3的生产工艺。
⑵我国有9900多万公顷盐碱地,根据土壤类型和气候条件,分为滨海盐渍区、黄淮海平原盐渍区、荒漠及荒漠草原盐渍区、草原盐渍区四大类型。
盐碱地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农作物产量极低,甚至寸草不生。
盐碱土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水分状况不良,各种易溶性盐类在集盐地区的土壤表层逐渐积聚起来。
有些地区春季地表水分蒸发强烈,地下水中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而聚集在土壤表层,此即"返盐"季节;有些地区到了秋季,土壤中会析出芒硝(主要成分是Na2SO4•10H2O),人们将上述现象俗称为“春泛盐,秋泛硝”。
根据上述信息,试回答下列问题:①由图2可知,50℃时,两者中溶解度较大的物质是_____。
②将40℃等质量的NaCl和Na2SO4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到10℃,析出晶体较多的是_____。
③40℃时,将25gNa2SO4固体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可得到Na2SO4的_____溶液。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④结合图2中的溶解度曲线,试解释“秋泛硝”的原理_____。
⑤盐碱地也是一种珍贵的土地资源,许多科技工作者正以满腔热情投入到治理盐碱地的工作中,目前已有许多可喜的实质性进展。
下列方法措施中,不能改良盐碱地的是_____(选填序号之一)。
(化学)九年级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试题(有答案和解析)
(化学)九年级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试题(有答案和解析)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1.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一段时间以来,网传隔夜菜、肉类腌制品不能吃,是因为含亚硝酸盐。
对于亚硝酸盐大家有众多疑问。
疑问一:亚硝酸盐是什么东西?亚硝酸盐是一类无机化合物的总称,主要指亚硝酸钠(NaNO2),它是白色或淡黄色粉末,有咸味,易溶于水。
它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广泛用于各种火腿、酱卤肉等熟肉类食品加工,作为防腐剂和护色剂。
国家对食品中含有的亚硝酸盐的最大含量限定为:蔬菜4mg/kg,肉类 3mg/kg。
疑问二:亚硝酸盐的“毒”从何来?亚硝酸盐本身并无致癌效应,它被吸入血液 1~5 分钟后,就已经分解。
亚硝酸盐在胃中酸性环境下,易与氨基酸的分解产物发生反应,产生致癌物。
当摄入维生素 C 时可以阻止致癌物产生。
疑问三:隔夜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会超标吗?实验人员准备了清炒菠菜、清炒芹菜和小白菜炒肉,三种菜各自被分成 6 份,常温和冷藏条件下各保存一半。
实验人员分别取 1 小时后、6 小时后、20 小时后的剩菜,经过捣碎、提取、离心、过滤,取出汤汁。
通过比色法逐一测得样品中亚硝酸盐含量,如下图所示。
实验结果表明,三种菜在放置 20 小时后,无论常温还是冷藏,亚硝酸盐含量虽均有增加,但都远未超过国家标准。
疑问四:摄入多少亚硝酸盐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人体对亚硝酸盐的一次性安全摄入量为每千克体重 0.2 mg。
我们日常吃的大米、蔬菜、肉品里面几乎都含有亚硝酸盐。
有数据显示,人体摄入的亚硝酸盐 80%来自蔬菜。
如果你体重 50 kg,即使一次性吃 2.5 kg 蔬菜也是安全的。
因此,将亚硝酸盐摄入量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亚硝酸钠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
(2)人体对亚硝酸盐的一次性安全摄入量为____________。
(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吃隔夜菜会致癌”是没有科学依据的B.常温储存及冷藏储存条件下,亚硝酸盐含量均呈增加趋势C.适量吃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水果,有利于抑制致癌物的产生D.从实验数据中发现蔬菜类的隔夜菜亚硝酸盐含量要高于含肉类的隔夜菜(4)亚硝酸钠是实验室常用的试剂,实验室一般用亚硝酸钠溶液与氯化铵溶液反应来制取 N2。
(化学)九年级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化学)九年级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1.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在离地面约25km高空处有一层厚度极薄的气体层,主要成分是臭氧(O3),它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的保护层。
与O2不同,通常状况下O3是淡蓝色气体,有难闻的鱼腥味。
O3不太稳定,一旦受热极易转化成O2,并放出大量的热。
O3比O2活泼的多,它能跟许多物质(SO2、CO、NO、氟利昂等)发生反应。
如除去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硫,一种方法是在微热条件下,O3与二氧化硫化合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再跟H2O化合就得到了硫酸。
臭氧发生器可以制得O3,其原理是在放电条件下,O2能转化为O3。
从臭氧发生器出来的气体中含O3约3%。
臭氧层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大量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紫外线的伤害。
飞机排出的废气(含CO、NO等)以及常用的制冷剂“氟利昂”会使臭氧层形成空洞,从而使更多的紫外线照到地球表面,导致皮肤癌的发病率大大增加。
如不采取措施,后果不堪设想。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从微观角度解释O3与O2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O3与二氧化硫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保护臭氧层的有效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三氧化硫减少废气(含CO、NO等)以【答案】分子结构不同臭氧+二氧化硫∆及制冷剂“氟利昂”的排放【解析】【详解】(1)从微观角度解释O3与O2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结构不同;(2)在微热条件下,O3与二氧化硫化合成三氧化硫,O3与二氧化硫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三氧化硫为:】臭氧+二氧化硫∆(3)根据“飞机排出的废气(含CO、NO等)以及常用的制冷剂“氟利昂”会使臭氧层形成空洞”可知,保护臭氧层的有效方法是:减少废气(含CO、NO等)以及制冷剂“氟利昂”的排放。
2.波尔多液的制备及组成测定波尔多液是常见的杀菌剂,为天蓝色碱性悬浊液。
化学科普阅读试题及答案
化学科普阅读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化学元素周期表中,氧元素的原子序数是多少?A. 6B. 8C. 16D. 18答案:C2. 以下哪种物质不属于碱?A. 氢氧化钠B. 氢氧化钾C. 硫酸D. 氨水答案:C3. 铁在空气中锈蚀的主要原因是?A. 氧气B. 水C. 氧气和水共同作用D. 温度答案:C二、填空题4. 请写出化学方程式中表示水的化学式:______。
答案:H2O5. 碳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答案:C + O2 → CO2三、简答题6. 请简述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答案: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或离子之间发生电子转移的过程。
在这种反应中,一个物质失去电子(被氧化),而另一个物质获得电子(被还原)。
7. 为什么说水是生命之源?答案:水是生命之源,因为它是所有生物体的基本组成部分,参与细胞的构成和代谢过程。
水还参与了生物体内的许多化学反应,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是维持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物质。
四、计算题8. 已知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H2SO4,求其相对分子质量。
答案:H2SO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1(氢)+ 32(硫)+ 4×16(氧)= 98。
五、实验题9. 描述如何通过实验验证氧气支持燃烧的性质。
答案:将一根燃烧的木条放入装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到木条燃烧更加旺盛,说明氧气支持燃烧。
六、论述题10. 论述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答案:化学在环境保护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化学方法可以处理和净化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化学还可以开发和利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从而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保护地球环境。
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题(含答案)(word)
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题(含答案)(word)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1.化学用语是化学学科的专用语言,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⑴请从氧气、二氧化碳、氯化钠、盐酸、硫酸、氢氧化钙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①可供给呼吸的气体单质_____②参与光合作用的氧化物_____③一种不易挥发的无机酸_____④常用于食品调味的盐_____⑵铁缺乏被认为是全球三大“隐性饥饿”之首(微量营养元素缺乏),全球约有1/5的人患缺铁性贫血。
食物铁强化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最经济、有效和可持续的给人群补铁的方法。
中国疾控中心研制的新型铁强化剂(EDTA钠铁)在人体内的铁吸收、利用率高于其他铁剂,是传统补铁剂硫酸亚铁的2倍至3倍。
它在酱油中的溶解性较好,不影响食品口感,不改变酱油的原有口味。
此外,EDTA钠铁在食品加工和储存过程中性质稳定,它在酱油中可稳定保持两年以上。
研究表明,应用铁强化酱油补铁效果显著。
EDTA钠铁的化学式为C10H12FeN2NaO8,它是一种淡土黄色结晶性粉末,易溶于水,性质稳定,不易被氧化,其水溶液pH在3.5~5.5之间。
根据上述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①EDTA钠铁属于_____。
(选填“混合物”、“有机物”、“无机物”或“氧化物”之一)②EDTA钠铁中,碳、氧原子个数比为_____(填最简整数比)。
③EDTA钠铁中,元素质量分数最小的是_____元素。
④EDTA钠铁的化学性质有_____(至少答一条)。
⑤若经常使用铁锅炒菜做饭,也能有效预防缺铁性贫血,其反应原理的化学方程式为:(已知胃液中含有盐酸)_____。
【答案】O2 CO2 H2SO4 NaCl 有机物 5:4 H 不易被氧化,其水溶液显酸性Fe+2HCl=FeCl+H22【解析】【分析】【详解】(1)①可供给呼吸的气体是氧气,化学式为O 2;②参与光合作用的氧化物是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 2;③盐酸有挥发性,硫酸没有挥发性,故填H 2SO 4;④常用于食品调味的是氯化钠,化学式为NaCl ;(2)①EDTA 钠铁的化学式为C 10H 12FeN 2NaO 8,EDTA 钠铁属于有机物;②EDTA 钠铁的化学式为C 10H 12FeN 2NaO 8,EDTA 钠铁中,碳、氧原子个数比为10:8=5:4。
化学科普阅读题综合测试(含答案)(word)
化学科普阅读题综合测试(含答案)(word)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1.化学用语是化学学科的专用语言,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⑴请从氧气、二氧化碳、氯化钠、盐酸、硫酸、氢氧化钙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①可供给呼吸的气体单质_____②参与光合作用的氧化物_____③一种不易挥发的无机酸_____④常用于食品调味的盐_____⑵铁缺乏被认为是全球三大“隐性饥饿”之首(微量营养元素缺乏),全球约有1/5的人患缺铁性贫血。
食物铁强化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最经济、有效和可持续的给人群补铁的方法。
中国疾控中心研制的新型铁强化剂(EDTA钠铁)在人体内的铁吸收、利用率高于其他铁剂,是传统补铁剂硫酸亚铁的2倍至3倍。
它在酱油中的溶解性较好,不影响食品口感,不改变酱油的原有口味。
此外,EDTA钠铁在食品加工和储存过程中性质稳定,它在酱油中可稳定保持两年以上。
研究表明,应用铁强化酱油补铁效果显著。
EDTA钠铁的化学式为C10H12FeN2NaO8,它是一种淡土黄色结晶性粉末,易溶于水,性质稳定,不易被氧化,其水溶液pH在3.5~5.5之间。
根据上述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①EDTA钠铁属于_____。
(选填“混合物”、“有机物”、“无机物”或“氧化物”之一)②EDTA钠铁中,碳、氧原子个数比为_____(填最简整数比)。
③EDTA钠铁中,元素质量分数最小的是_____元素。
④EDTA钠铁的化学性质有_____(至少答一条)。
⑤若经常使用铁锅炒菜做饭,也能有效预防缺铁性贫血,其反应原理的化学方程式为:(已知胃液中含有盐酸)_____。
【答案】O2 CO2 H2SO4 NaCl 有机物 5:4 H 不易被氧化,其水溶液显酸性Fe+2HCl=FeCl+H22【分析】【详解】(1)①可供给呼吸的气体是氧气,化学式为O2;②参与光合作用的氧化物是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③盐酸有挥发性,硫酸没有挥发性,故填H2SO4;④常用于食品调味的是氯化钠,化学式为NaCl;(2)①EDTA钠铁的化学式为C10H12FeN2NaO8,EDTA钠铁属于有机物;②EDTA钠铁的化学式为C10H12FeN2NaO8,EDTA钠铁中,碳、氧原子个数比为10:8=5:4。
【化学】 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含答案)(word)
【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含答案)(word)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1.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原文有删改)。
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指在生产食品的过程中,在食品中加入的化学物质。
食品添加剂一般不单独作为食品来食用;它可以是天然物质,也可以是人工合成的物质;把它加入到食品中是为了改善食品的色、香、味,同时也能起到防腐、保鲜的作用。
到目前为止,全世界食品添加剂品种达到25000种,它们都可以食用。
但是,像三聚氰胺、孔雀石绿、苏丹红等物质却禁止在食品中添加,因为它们是化工原料。
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规定了各类食品中食品添加剂的安全用量。
如作为甜味剂的“甜蜜素”,其使用范围及最大使用量如下表所示。
甜蜜素(C6H11NHSO3Na)是白色固体,味甜,外观与蔗糖相似,甜度为蔗糖的40~50倍,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行业,其熔点是265°C,分解温度约280°C,无明显现象。
蔗糖的熔点是186°C,在190—220℃的较高温度下,蔗糖发生反应,最终形成黑色物质。
目前,97%的食品中使用了各种添加剂,可以说,食品添加剂已成为现代食品工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1)苏丹红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食品添加剂。
(2)某检测员在100g某品牌九制话梅中检测出1.01克的甜蜜素,判断该话梅中甜蜜素是否超标,并写出判断依据__________。
(3)鉴别甜蜜素和蔗糖的方法是_________。
(4)下列关于选购食品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只选择不含食品添加剂的食品B.关注食品营养表中添加剂的品种和用量C.选择加工度低的食品,以免摄入过多的添加剂D.只关注食品的营养成分,不在乎是否含有添加剂(5)我们是否需要食品添加剂?说明理由。
(任选A或B作答,若两个均作答,按A计分。
)________A.需要的理由是。
B.不需要的理由是。
【答案】不是超标,判断依据是:100g中添加1.01g甜蜜素相当于1000g中添加10.1g,10.1g〉8.0g,超出1000g话梅中甜蜜素的最大使用量。
【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试题和答案(word)
【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试题和答案(word)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1.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2017年,我国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进行的可燃冰试采获得成功。
你对可燃冰有多少了解呢?什么是可燃冰?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含甲烷水合物(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还含少量二氧化碳等气体。
甲烷水合物的分子结构就像一个一个由若干水分子组成的笼子,每个笼子里“关”一个甲烷分子。
可燃冰是怎样形成的?可燃冰的形成要满足三个条件:(1)温度不能太高。
(2)压力要足够大。
(3)要有甲烷气源。
在上述三个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天然气可与水生成甲烷水合物,分散在海底岩层的空隙中。
甲烷水合物能稳定存在的压强和温度范围如图所示:为什么开采困难?可燃冰开采的最大难点是保证甲烷气体不泄露、不引发温室效应,甲烷引发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厉害10至20倍,可燃冰一离开海床便迅速分解,容易发生喷井意外,还可能会破坏地壳稳定平衡,引发海底塌方,导致大规模海啸。
可燃冰有哪些用途?一体积可燃冰可储载约164倍体积的甲烷气体,具有能量高、燃烧值大等优点,而且储量丰富,因而被各国视为未来石油天然气的替代能源。
甲烷还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制造碳黑、乙炔、氰化氢等。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可燃冰形成的适宜条件是_________。
A 高温高压B 低温高压C 低温低压(2)可燃冰作为能源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
(3)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4)有关可燃冰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 可燃冰不是冰B 可燃冰开采时若出现差错,可能引发严重的环境灾害C 在1atm和25℃时,可燃冰能稳定存在【答案】B 能量高,燃烧值大 CH4+2O2点燃CO2+2H2O AB【解析】【分析】【详解】(1)由题干信息可知,可燃冰形成的适宜条件是低温高压;故填:B;(2)可燃冰具有能量高、燃烧值大等优点,而且储量丰富;故填:能量高,燃烧值大;(3)甲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填:CH4+2O2点燃CO2+2H2O;(4)A.可燃主要含甲烷水合物,冰的成分是水,可燃冰不是冰,说法正确;B.甲烷引发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厉害10至20倍,可燃冰一离开海床便迅速分解,容易发生井喷意外,还可能会破坏地壳稳定平衡,引发海底塌方,导致大规模海啸,因此可燃冰开采时若出现差错,可能引发严重的环境灾害,说法正确;B.由图象可知,在1atm和25℃时,可燃冰不能稳定存在,说法错误。
中考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20篇(附带答案解析)(word)
中考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20篇(附带答案解析)(word)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1.阅读下面科普短文(改编自屠呦呦2015年12月7日瑞典演讲稿)。
很多中药古方都提到了青蒿入药抗疟疾,但当1971年开始从青蒿中提取有效成分时,结果却总是不理想。
屠呦呦研究组反复研究中医古籍,其中“青蒿一握,以水两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激发了她的灵感。
是不是高温下破坏了青蒿中抗疟的有效成分?屠呦呦立即改用乙醚在较低温度下进行提取,成功获得了抗疟有效单体的提纯物质,命名为青蒿素。
完成样品纯化后,通过元素分析、光谱测定、质谱及旋光分析等技术手段,测定相对分子质量为282,得出了青蒿素的化学式。
但青蒿素的具体结构是什么样的呢?有机所得专家做了一个定性实验,加入碘化钾后,青蒿素溶液变黄了,说明青蒿素中含有过氧基团;而后专家又通过X射线衍射法等方法,最终确定了青蒿素是含有过氧基的新型倍半萜内酯。
由于自然界中天然青蒿素的资源是有限的,接下来就要把自然界的分子通过人工合成制成药物。
在这一过程中,研究组又有一项重大研究成果,获得了青蒿素的衍生物。
衍生物之一是双氢青蒿素,它也具有抗疟的疗效,并且更加稳定,水溶性好,比青蒿素的疗效好10倍,进一步体现了青蒿素类药物“高效、速效、低毒”的特点。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从中国古代青蒿入药,到2004年青蒿素类药物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对抗疟疾的首选药物,经历了漫长的历程。
将下列三项针对青蒿素的研究按时间先后排序______(填数字序号)。
① 确定结构② 分离提纯③ 人工合成(2)屠呦呦用乙醚提取青蒿素,获得成功的关键在于改变了哪种条件:______。
(3)青蒿素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______。
(4)向无色的双氢青蒿素溶液中加入碘化钾,实验现象为______。
(5)根据上述文字介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确定了青蒿素的组成元素,由此就可以确定青蒿素的化学式B.青蒿素是含有过氧基的新型倍半萜内酯C.由于自然界中有青蒿,因此我们应用青蒿素时只需从青蒿中提取即可【答案】(1)②①③ (2)温度(多答溶剂不扣分)(3)15:22:5(4)溶液变为黄色(5)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短文中的叙述可知,(1)从中国古代青蒿入药,到2004年青蒿素类药物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对抗疟疾的首选药物,经历了漫长的历程。
(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1.宁厂古镇位于重庆巫溪县附近,是中国早期制盐地之一,距今约5000年之久。
其主要的工艺流程如下:先将盐卤(亦称卤水或卤汁)引入深达数米的贮卤池沉淀杂质,再经笕管导入纵向排列的数口铁锅中开始熬。
卤水先经大火煎煮,迅速蒸发水分,然后利用豆汁或蛋清、猪血等吸附硫酸钙等杂质,再用竹编的筛子舀起,称为“提浆”。
提浆之后的锅内盐卤“清澈见底”,之后用小火慢慢熬煮,适时下母子渣盐(盐种),促使卤水结晶成盐粒。
已经结晶的盐粒还需要经过淋花水的工序。
花水是一种卤汁,将卤汁一遍遍淋在刚刚结晶的盐粒上,洗去盐粒表面残留的杂质,增加盐粒的亮泽度。
之后滤去残留的水分,再转至烘干炕摊开烘干,最后打包、计重、入库房。
(1)“提浆”和实验室“过滤”一样,都是为了除去溶液中不溶性杂质,在实验室的过滤操作中必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
(2)熬盐和实验室的____原理相同。
(3)竹编的筛子相当于实验室的过滤操作中所用到的____。
(4)花水是氯化钠的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5)氯化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工业上通过电解饱和食盐水来大量制取烧碱, 同时得到二种副产物氢气和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答案】漏斗 蒸发 滤纸 饱和 2222NaCl 2H O2NaOH Cl H ++↑+↑通电 【解析】【分析】【详解】(1)过滤过程中用到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故填:漏斗;(2)熬盐和实验室蒸发的原理相同,故填:蒸发;(3)竹编的筛子起到过滤作用,相当于滤纸,故填:滤纸;(4)花水是一种卤汁,洗去盐粒表面残留的杂质,只去除杂质不溶解氯化钠,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故填:饱和;(5)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烧碱, 同时得到副产物氢气和氯气,化学方程式为: 2222NaCl 2H O2NaOH Cl H ++↑+↑通电【点睛】 该题考察过滤操作的原理,及注意事项2.阅读下列科普短文。
【化学】初三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题20套(带答案)
【化学】初三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题20套(带答案)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1.化学小组同学在课外读物中看到:“通常CO2可作灭火剂,但有些物质(如Na着火,不能用CO2熄灭”他们决定探究CO2与Na反应的产物。
[提出猜想]CO2与Na反应可能生成4种物质:C、CO、Na2O、Na2CO3[查阅资料]①Na是非常活泼的金属,常温下与O2、H2O等物质反应。
②Na2O是白色固体,与H2O反应生成NaOH。
③向氯化钯(PdCl2)溶液中通入CO,产生黑色沉淀。
[实验过程]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1)实验记录序号实验操作主要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和解释①打开a,关闭b,由长颈漏斗注入稀盐酸A中产生大量气泡E中出现浑浊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②当E中出现浑浊时,打开b,关闭a,点燃酒精灯D中Na剧烈燃烧,产生白烟内壁附着黑色、白色固体;G中产生黑色沉淀反应产物一定有_____和_____③取D中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再加入石灰水产生白色沉淀反应产物还有_____;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2)实验反思①实验记录②中,E中出现浑浊,再点燃酒精灯的目的是_____;②装置C内装的药品是_____,若无该装置,对实验有影响的物质是_____;③检验第4种物质是否存在的实验方案:取D中白色固体于试管中,_____。
【答案】CaCO3+2HCl=CaCl2+H2O+CO2↑碳一氧化碳碳酸钠Na2CO3+Ca(OH)2=CaCO3↓+2NaOH排除空气中氧气、水的影响浓硫酸水加水溶解,再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酚酞试液【解析】【详解】(1)实验记录:①A中反应是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氯化钙、水,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②D中Na剧烈燃烧,产生白烟内壁附着黑色固体,说明有碳产生,白色固体可能是Na2O、Na2CO3中的一种或两种;根据“向氯化钯(PdCl2)溶液中通入CO产生黑色沉淀”,G中产生黑色沉淀,说明产生一氧化碳;③取D中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再加入石灰水产生白色沉淀,反应产物还有碳酸钠,因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而氧化钠不能;反应的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2)实验反思①实验记录②中,E中出现浑浊说明D中原有的空气已经排尽,再点燃酒精灯的目的是防止空气中的氧气、水和钠反应,排除空气中氧气、水的影响;②装置C内装的药品是浓硫酸,作用是干燥二氧化碳,若无该装置,对实验有影响的物质是水;③Na2O是白色固体,与H2O反应生成NaOH。
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20篇及解析
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20篇及解析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1.请阅读下面的文章,并据此回答问题:科学家在研究大气中CO2的浓度变化会对地球的平均气温造成什么影响的问题时,采用的研究途径之一是:研究古气候大气中CO2的浓度变化和当时大气平均温度的变化关系.(1)有种方法是测量浅海贝类化石中硼、钙元素含量的比例.因为这个比例高低和这些贝类生长时的海水酸碱度有关,而海水酸碱度又和大气中CO2的浓度有关.将得到的有关数据和通过其它研究途径得到的同时期大气平均温度对比,即可得到同时期大气平均温度与大气中CO2的浓度的对应关系.海水酸碱度和大气中CO2的浓度有关的科学原理是.请在下列坐标图中,标出坐标轴的含义,并大致表示大气中CO2的浓度对海水酸碱度(用海水pH表示,海水略呈弱碱性)的影响关系.(2)科学家也通过另外途径研究古气候时CO2的浓度变化与当时大气平均温度的关系.如比较古代植物叶片化石及近现代植物标本,发现很多地区较多同种近现代植物叶片单位面积上气孔数目减少.从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考虑,造成这种变化的可能原因是:、(请写出两种).(3)在生物圈中,你认为当前影响大气中CO2浓度变化的主要直接因素是:、(请写出两点).【答案】(1)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2)大气温度降低;二氧化碳含量降低(3)化石燃料的燃烧;植物的光合作用【解析】试题分析:(1)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越高,溶于水生成的碳酸就越大,海水的pH就越低;大气中CO2的浓度对海水酸碱度(用海水pH表示,海水略呈弱碱性)的影响关系图如下:.(2)较多同种近现代植物叶片单位面积上气孔数目减少是因为大气温度降低,植物蒸发水分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降低,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弱;(3)化石燃料的燃烧释放大量二氧化碳、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大量二氧化碳,这是当前影响大气中CO2浓度变化的主要直接因素;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氧化碳的有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逐一分析,难度不大.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炼草成油不是梦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会产生大量CO2,同时产生一些有污染的烟气,威胁全球生态。
【化学】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及答案
【化学】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及答案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1.查阅资料知:甲酸(HCOOH)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与浓硫酸混合加热的反应为:HCOOH CO↑+H2O。
实验室可利用下图装置制取CO并还原CuO。
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酸发生了________反应。
(填反应类型)(2)实验中应先通入一段时间CO,后加热CuO,目的是________。
(3)能证明甲酸生成CO的现象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
(4)点燃D处酒精灯的目的是________。
(5)写出B中CO与CuO发生的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
【答案】(1)分解反应(2)防止CO与空气混合,受热后爆炸(3)①B中黑色粉末逐渐变红②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顺序可颠倒)(4)除去未反应的CO,防止空气污染(5)CO+CuO△Cu+CO2【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1)甲酸发生了分解反应。
(2)实验中应先通入一段时间CO,后加热CuO,目的是防止CO与空气混合,受热后爆炸。
(3)能证明甲酸生成CO的现象是①B中黑色粉末逐渐变红②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点燃D处酒精灯的目的是除去未反应的CO,防止空气污染。
(5)写出B中CO与CuO发生的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CO+CuO△Cu+CO2考点∶考查制取CO并还原CuO。
2.阅读下面的科普材料。
浩瀚的海洋是个巨大的资源宝库,它不仅孕育着无数的生命,还蕴藏着丰饶的矿产;而海水本身含有大量的化学物质,又是宝贵的化学资源。
海水中含有多种盐类,如氯化钠、氯化镁、硫酸钙等。
利用海水制盐的方法在我国仍以蒸发法为主,它的原理很简单,即在太阳照射后,海水受热使水分蒸发,当各种盐分别达到其饱和浓度时,依次以固态形式析出。
随着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人们还利用其他方法从海水中制盐,如电渗析法、冷冻法等,用这两种方法不但可以制盐,同时也可以得到淡水。
食盐不仅是人类生活所不可缺少的物质,还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化学】 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基础、提高、难题_汇总(含答案)(word)
【化学】 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基础、提高、难题_汇总(含答案)(word )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1.阅读下面科普短文“灭火弹”是一种常见的灭火器材,主要分为沙石灭火弹和干粉灭火弹目前市场上的灭火弹主要以干粉为主。
超细干粉灭火剂是目前国内外已查明的灭火剂中,灭火浓度最低,灭火效能最高,灭火速度最快的一种。
超细干粉灭火剂单位容积灭火效率是哈龙灭火剂的2-3倍,是普通干粉灭火剂的6-10倍,是七氟丙烷灭火剂的10倍以上,是二氧化碳的15倍;超细干粉灭火剂对大气臭氧层耗减潜能值(ODP)为零,温室效应潜能值(GWP)为零,对人体皮肤无刺激对保护物无腐蚀,无毒无害;超细干粉灭火剂灭火后残留物易清理,不会造成火场中人员中毒或窒息死亡。
同时,超细干粉灭火剂储存期限可达10年,不需频繁更换及维护。
“灭火弹”具有两种引爆方式供使用者选择,一种是拉发式(又称主动式),用力拉出拉索后延时七秒钟即爆炸;另一种是引燃式(又称被动式),使用时只须撕开封皮掏出超导热敏线用力投入火场即可。
在扑灭森林大火时,由于人员多,接受灭火弹使用方法培训的专业人员少,因而应该选用引燃式超细干粉灭火弹,这种灭火弹只要投入火场,成功率几乎是百分之百,能显著减少扑救人员的伤亡。
而在应用于其它方面的灭火,则可根据现场情况选用,比如一些狭小场所或投挪不准的失火点、火灾场所会导致灭火弹滚动而不易被火苗点燃灭火弹的情况,适宜于使用拉发式灭火弹。
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常见灭火弹主要分为沙石灭火弹和____(2)下列关于超细干粉灭火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A 是灭火效能最高的一种灭火剂B 对大气臭氧层耗减潜能值为零C 灭火后残留物易清理D 会造成火场中人员中毒或窒息死亡(3)某种干粉灭火剂的主要成分是NaHCO 3,遇热时NaHCO 3会分解生成Na 2CO 3并放出CO 2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4)狭小场所或投掷不准的失火点灭火时,适用于使用____(填“拉发式”或“引燃式”)灭火弹(5)“森林防火,人人有责”。
【化学】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
【化学】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1.化学就在我们身边(1)萌萌是个爱劳动的孩子,平时自己的衣物总是自己清洗,她发现用湿手取少量洗衣粉时感觉到手发烫,原因是洗衣粉溶于水___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
生活用水在净化过程中常用_____________吸附色素和异味,一般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阅读文字,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安全火柴的火柴头上主要含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硫和玻璃粉等,火柴杆上涂有少量的石蜡,火柴盒两边的摩擦层是由红磷和玻璃粉调和而成的。
火柴着火的主要过程是:①火柴头在火柴盒上划动时,产生的热量使红磷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红磷燃烧放出的热量使氯酸钾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氯酸钾分解放出的氧气与硫在点燃条件下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硫与氧气反应放出的热量引燃石蜡(C25H32),石蜡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最终使火柴杆着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汽车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空气污染;汽车发动机是将空气与汽油(设汽油主要成分为:C8H18)以一定的比例混合成良好的混合气,被吸入汽缸,经压缩后由高压放电点火燃烧而产生热能,高温高压的气体作用于活塞顶部,推动活塞作往复运动,从而产生动力,发动机再将燃烧后的废气排出;经过研究发现,汽车尾气中含有NO、CO等有害气体。
试着回答下列问题:①尾气中的NO是在发动机中高压放电或者高温的时候经过化合反应产生,试写出该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汽车尾气中的CO在四氧化三钴(Co3O4)纳米棒的催化作用下,低温即与O2反应生成CO2.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A.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B.可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C.反应前后Co3O4质量改变D.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改变③汽车尾气中的NO可以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使CO与NO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其中单质为组成大气最多的一种成分,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放热、活性炭、煮沸(2)① 4P+5O22P2O5②2KClO32KCl + 3O2 ↑③ S+O2SO2④C25H32+33O2点燃16H2O+25CO2(3)① N2+O22NO② C ③ 2CO+2NO N2+2CO2【解析】试题分析:(1)因为取少量洗衣粉时感觉到手发烫,所以可以判断洗衣粉溶于水放热;活性炭具有较强的吸附性,故生活用水在净化过程中常用吸附色素和异味;一般可以通过加热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2)①红磷燃烧:4P+5O22P2O5;②氯酸钾分解:2KClO32KCl + 3O2 ↑;③氧气与硫在点燃条件下反应:S+O2SO2;④引燃石蜡(C25H32),石蜡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C25H32+33O216H2O+25CO2(3)①因为NO是在发动机中高压放电或者高温的时候经过化合反应产生,所以可推知,反应物应是氮气和氧气,故方程式为: N2+O22NO;②汽车尾气中的CO在四氧化三钴(Co3O4)纳米棒的催化作用下,低温即与O2反应生成CO2,四氧化三钴(Co3O4)纳米棒是催化剂,所以质量应该不变,所以C错误,③经分析:CO与NO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其中单质为组成大气最多的一种成分,所以单质是氮气,化合物自然就是一氧化碳,方程式为:2CO+2NO N2+2CO2考点:物质溶于水的放热现象,水的净化,化学方程式的书写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炼草成油不是梦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会产生大量CO2,同时产生一些有污染的烟气,威胁全球生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测试题及答案(word)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1.阅读下面科普短文:亚硝酸盐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和我们的生活中。
在粮食、豆类,蔬菜、肉类、蛋类等食物中,都可以检测出一定量的亚硝酸盐,蔬菜中一般都含有硝酸盐,含量高的是茎叶类蔬菜、其次是根茎类蔬、然后是瓜类蔬菜,它们在煮熟后如果久置,硝酸盐就会被分解为亚硝酸盐。
大剂量的亚硝酸盐能够将人体内血红素中的铁元素由+2价氧化为+3价,从而使其失去携氧能力,引起全身组织缺氧,即产生亚硝酸盐中毒。
当体内+3价铁血红蛋白达到20%-40%就会出现缺氧症状,达到70%以上可导致死亡。
亚硝酸盐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使用,是不会对身体造成危害的,而且它对预防致命的肉毒梭菌中毒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国和许多国家都批准把亚硝酸盐作为食品添加剂以防止食品腐败,改进肉类颜色。
亚硝酸盐与肌肉中的乳酸作用会产生亚硝胺,亚硝胺不稳定易分解产生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与肌红蛋白结合产生红色的亚硝基肌红蛋白,使肉制品产生稳定的红色。
为了测定煮熟后的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研究人员选用白菜进行了测定,实验1温度为20℃,实验2温度为13℃,实验中分别取放置2、4、6、8、10、12、24小时的熟白菜汁3滴,滴入1滴稀硫酸,再滴入2滴0.03%高锰酸钾溶液,若溶液的紫红色褪去,表示含有亚硝酸盐,实验记录见表: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高锰酸钾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
(填化学式)(2)亚硝酸盐使人体中毒的原因______。
(3)下列有关亚硝酸盐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填字母序号)A煮熟蔬菜中的硝酸盐会被逐渐分解为亚硝酸盐B温度越低,熟蔬菜中亚硝酸盐产生的速率越快C亚硝酸盐与肌肉中的乳酸作用产生亚硝胺发生的是化学变化D我国规定食品中禁止添加亚硝酸盐(4)根据实验现象,你对一次吃不完的熟蔬菜的建议是______。
【答案】KMnO4它能将人体内血红素中铁元素由+2价氧化为+3价,从而使其失去携氧能力,引起全身组织缺氧 AC ①低温下贮存;②尽早食用【解析】【详解】(1)在高锰酸钾溶液中,溶质是高锰酸钾,溶剂是水;故填:KMnO4;(2)大剂量的亚硝酸盐能够将人体内血红素中的铁元素由+2价氧化为+3价,从而使其失去携氧能力,引起全身组织缺氧,即产生亚硝酸盐中毒;故填:它能将人体内血红素中铁元素由+2价氧化为+3价,从而使其失去携氧能力,引起全身组织缺氧;(3)A.煮熟蔬菜中的硝酸盐会被逐渐分解为亚硝酸盐,故A正确;B.冰箱内蔬菜亚硝酸盐含量低于常温下亚硝酸盐含量,则说明低温保存剩菜能降低亚硝酸盐含量,温度越低,熟蔬菜中亚硝酸盐产生的速率越慢,故B错误C.亚硝酸盐与肌肉中的乳酸作用产生亚硝胺发生的是化学变化,故C正确;D.我国规定食品中可以按照国家标准添加适量的亚硝酸盐做防腐剂,故D错误。
故填:AC;(4)低温保存剩菜能降低亚硝酸盐含量,随着时间的延长,饭菜中亚硝酸盐含量逐渐增加;故填:①低温下贮存;②尽早食用。
2.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说起二氧化硫(SO2),你可能首先想到它是空气质量播报中堤及的大气污染物。
其实你真的了解SO2吗?难道它只是有害物质吗?SO2与食品工业SO2作为防腐剂、漂白剂和抗氧化剂广泛用于食品行业,葡萄酒酿制中适量添加SO2,可防止葡萄酒在陈酿和贮藏过程中被氧化,抑制葡萄汁中微生物的活动,食糖加工过程中可使用SO2进行脱色,按照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SO2合理使用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标准中部分食品SO2的最大残留量食品蜜饯葡萄酒食糖水果干巧克力果蔬汁最大残留量SO2与化石燃料化石燃料中的煤通常含有硫元素,直接燃烧会产生SO2为了减少煤燃烧产生的SO2污染空气,可以采取“提高燃煤质量,改进燃烧技术”的措施,例如,对燃煤避行脱硫固硫处理;还可以采取“优化能源结构、减少燃煤使用”等措施,例如、北京大力推广的“煤改气、煤改电”工程,有效改善了空气质量。
现在,你对SO2一定有了新的认识,在今后的化学学习中你对SO2:还会有更全面的认试回答下列问题:(1)按照国家标准,葡萄酒中的SO2最大残留量为______g/L。
(2)葡萄酒酸制过程中SO2的作用是______。
(3)你所知道的SO2排放过多,通常可以造成的环境问题是______写一种即可。
(4)下列措施能减少SO2排放的是______(填序号)。
A.将煤块粉碎对燃煤进行脱硫C.推广煤改气、煤改电循环利用工业尾气中的SO2【答案】0.25 防止葡萄酒在陈酿和贮藏的过程中被氧化,抑制葡萄汁中微生物的活动形成酸雨 BCD【解析】【详解】(1)由图中数据可知:食糖中SO2的最大残留量为0.25g/L。
(2)由题目所给信息可知:葡萄酒酿制过程中SO2的作用是:防止葡萄酒在陈酿和贮藏的过程中被氧化,抑制葡萄汁中微生物的活动(3)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成分。
(4)A选项煤块粉碎并不能改变煤的含硫量,最终生成的二氧化硫质量不变,A不对;B选项对燃煤进行脱硫显然可以降低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C选项文章最后一段有原话,煤改气或改电可以改善空气质量;D选项合理的循环使用尾气中的二氧化硫,可以减少的排放。
3.阅读下列科普短文。
即使艳阳高照、天气晴好,有时人们也会出现眼睛刺痛、咳嗽等不良症状。
专家认为,这很可能与臭氧(O3)有关。
臭氧原本是大气中自然产生的一种具有特殊臭味的微量气体,在常温常压下即可缓慢反应生成氧气,当温度达到165℃时迅速反应。
绝大部分臭氧存在于离地面25公里左右处的大气平流层中,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臭氧层。
臭氧量往往随纬度、季节和天气等因素的变化而不同。
研究人员发现,天空中的臭氧层能吸收99%以上的太阳紫外线,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了天然的保护屏障。
为何它又成了危害健康的污染物?地表臭氧并非自然产生的,而是由石油产品(如汽油)等矿物燃料燃烧产生的氮氧化物(如二氧化氮)与空气中的氧气结合而形成的。
强烈的阳光照射会加速这一化学反应。
地表空气中的臭氧对人体极为有害,一些易于过敏的人长时间暴露在臭氧含量超过每立方米180微克的环境中,会产生上述不良症状。
研究表明,空气中每立方米臭氧含量增加100微克,人的呼吸功能就会减弱3%。
对于运动员来说,空气中的臭氧含量可以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耐力和比赛成绩。
自2013年中国执行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监测6种污染物以来,臭氧便成为一些城市夏季空气质量“超标日”的首要污染物。
下图为某地夏季某日昼时(7:00-18:00)臭氧、二氧化氮(N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图。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臭氧的一条物理性质________。
(2)写出臭氧迅速生成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
(3)如上图,某地夏季某日昼时,臭氧污染最严重的时间段是_____(填序号)。
A.8:00~10:00 B.10:00~12:00 C.12:00~14:00 D.14:00~16:00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A.臭氧层具有吸收紫外线的作用 B.地表空气中臭氧的含量与天气阴晴无关C.臭氧和氧气可以在不同的条件下相互转化D.空气中臭氧浓度不同会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5)为了减少臭氧污染,请你向市民提出一条生活中可行的倡议________。
【答案】特殊气味、气体臭氧氧气 D ACD 少开车【解析】(1)由资料可知,臭氧是一种具有特殊臭味的微量气体;(2)臭氧在165℃时迅速产生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臭氧氧气;(3)由图可知,臭氧在14点—16点时污染最为严重,故选D;(4)A、臭氧层可以吸收紫外线,防止对生物的破坏,正确;B、由资料控制,臭氧在地表空气中臭氧的含量与天气的阴晴有关,错误;C、臭氧在温度达到165℃时迅速产生氧气,故正确;D、空气中臭氧的浓度的多少对人体有直接的影响,正确。
故选ACD。
(5)地表臭氧并非自然产生的,而是由石油产品(如汽油)等矿物燃料燃烧产生的氮氧化物(如二氧化氮)与空气中的氧气结合而形成的,故我们应该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少开私家车。
4.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
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生命的孕育和维系都需要水,关于它的传闻有很多。
传闻1:自来水中有余氯,不能饮用。
自来水从自来水厂到用户家可能需要经过几十公里的管道,为了保证水质,必须在水里加入一些消毒剂以防止细菌滋生。
最常用的消毒剂就是氯气,此外还有氯胺和二氧化氯等。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余氯标准推算,如果氯全部来自于饮用水,则自来水中氯的允许含量为5 mg/L。
而根据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水厂出厂水中余氯不得高于4 mg/L。
由于传输损失,管网末端用户处的自来水中余氯含量远低于允许上限。
为维持消毒效果,国家规定管网末端自来水中余氯下限为0.05 mg/L。
传闻2:煮过很多次的“千滚水”有毒。
有研究对多次煮沸水中亚硝酸盐情况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的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煮沸次数的水中亚硝酸盐含量(mg/L)水样类型亚硝酸盐含量一次沸水0.0008二次沸水0.0020三次沸水0.0028人体长时间摄入超标的亚硝酸盐,会增加患癌症的可能性。
但是在这个实验中可以看到,即使三次煮沸的水中,亚硝酸盐含量比我国天然矿泉水中亚硝酸盐标准(0.1 mg/L)还低不少。
从饮用水健康的角度来看,相比对开水中亚硝酸盐的忧虑,我们更应该注意如果不将水煮开,或者密封、储存方法不当,饮用水中可能存在细菌污染的隐患。
传闻3:常喝“富氧水”能够抗衰老。
富氧水原是医学界为了研究生物细胞厌氧性和好氧性的研究用水,是通过人为地往纯净水里充入更多的氧气制成的。
对于富氧水对健康的影响,学术界存在争议。
有研究认为若水中氧含量过高或常喝富氧水会加速氧化,使人体衰老。
无论是吸氧还是喝氧, 对健康人都是弊多利少。
人们在“喝氧”的问题上应采取慎重态度, 勿作非明智的选择。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为保证水质,可用的自来水消毒剂包括__________。
(2)判断传闻1真假,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
(3)依据文中数据,煮沸的水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
(4)传闻3的资料中,反映出的氧气性质有__________。
(5)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如果自来水中含氯量过低,水中细菌就可能超标B.因为“千滚水”含有亚硝酸盐,所以有毒而不能饮用C.“富氧水”中富含氧气,适合多喝【答案】氯气、氯胺和二氧化氯假,用户处的自来水中余氯含量远低于允许上限煮沸次数越多,亚硝酸盐含量越高可溶解在水中(或氧化性) BC【解析】(1)由材料可知自来水消毒剂包括氯气、氯胺和二氧化氯;(2)假的,因为用户处的自来水中余氯含量远低于允许上限;(3)由题中的表格可知,煮沸次数越多,亚硝酸盐含量越高;(4)阅读材料得,氧气性质有可溶解在水中(或氧化性);(5)A、水中的消毒剂含量过少,细菌可能超标,正确;B、“千滚水”含有亚硝酸盐,但亚硝酸盐含量比我国天然矿泉水中亚硝酸盐标准(0.1 mg/L)还低不少,可以饮用,错误;C、“富氧水”对健康人都是弊多利少,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