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暑期向前冲 言语理解与表达:词语搭配多积累
2013国考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寓意理解型题目
2013国考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寓意理解型题目(以下材料内容由中公教育专家编撰提供,更多内容请多关注中公教育官方网站,)所谓寓意,即为寄托或蕴含的意旨或意思。
寓意理解型题目是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片段阅读中的一种特殊题型。
其材料通常为含义深刻的寓言或具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
这些寓言故事中主人公可能为人,也可能为动物及其他生物,语言生动、趣味性强,在轻松的语言背后常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中公教育专家认为,解答寓意理解型题目,可主要采用尾句分析法、对比推导法和排除法这三种方法。
一、尾句分析法寓言一般会通过故事的结局来警示读者,使之获得启迪,即多在故事的结尾点出寓意。
因此大部分寓意理解型题目,题干材料的尾句多直接或间接点明寓意,抓住了尾句,也就找到了解题的关键。
【例题1】只要生存本能犹在,人在任何处境中都能为自己编织希望,哪怕是极可怜的希望。
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终身苦役犯,服刑初期被用铁链拴在墙上,可他们照样有他们的希望:有朝一日能像别的苦役犯一样,被允许离开这堵墙,戴着脚镣走动。
如果没有任何希望,没有一个人能够活下去。
从文段中可悟出的哲理是()。
A.生存是第一要义B.理想是生存的精神支柱C.置于死地而后生D.生存的目的在于发展中公解析:尾句点明寓意。
“如果没有任何希望,没有一个人能够活下去”说明的哲理只能是“理想是生存的精神支柱”。
故B项为正确答案。
【例题2】一个知名企业向社会招聘高级管理人才,面试中有一道试题:“请写出你原来所在单位的最大秘密和对我公司有何价值?”应聘者对此各陈己见,但最后被聘用的却是一位对此题交白卷者。
有人问及原因,老总回答道:“这样的人值得信任。
”应聘者对其试卷交白卷却被聘用,这件事说明了什么?对此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A.聪明地不做胜过了愚蠢地做 B.有创新精神才能出奇制胜C.表现与众不同才能崭露头角 D.人格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中公解析:尾句点明寓意。
交白卷者之所以“值得信任”,并不是因为他不做、也不是因为他有创新精神,更不是因为他与众不同,而是因为他没有泄露原单位的秘密。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解析5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解析〔五〕第一部分常识判断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指由()2.我国发展农业的根本出路,是()3.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非公有制经济是()5.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核心问题是正确认识和处理()6.健全市场机制,应逐步建立价格的形成机制是()7.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前提条件是()8.某技术人员受雇于一私营企业,年薪3万元,他的收入属于()9.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10.我国的国宝是()11.行政机关对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的行政处罚时,在证据可能灭失的情况下,以下选项哪个是正确的?()A.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先行封存证据B.经行政机关集体讨论决定,可以先行扣押证据C.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记保存证据D.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记提存证据12.以下有关公法与私法的表述,哪项是不正确的?()A.公法与私法的划分,最早是由古罗马法学家提出来的B.按照乌尔比安的解释,公法是以保护国家(公共)利益为目的的法律,私法是以保护私人利益为目的的法律C.通常认为,宪法、刑法、行政法属于公法,而诉讼法、民法、商法属于私法D.“我们不承认任何‘私法’,在我们看来,经济领域中的一切都属于公法范围,而不属于私法范围。
”这一段话是由列宁讲的13.五千年前中国服饰虽经时空因素不断改变,然而从外衣来看,传统服饰的基本造型可分为()A.并服:上衣下裳B.并服:长袍马褂C.并服:长袍深衣D.并服:旗袍礼服14.中国建筑一直是站在一个台基上,台基的高低与建筑物的重要性成比例,使得大型建筑物看来更显得庄严大方;另外,依曲线而建造的中国建筑,优美典雅的特质是C.屋顶脊线和墙壁线D.青亘线、砖石线、屋顶脊线15:( )是所有权中带有根本性的一项权能。
A: 占有 B: 处分C: 收益 D: 使用16:物权的客体是特定的独立的( )。
备战2013年413公务员考试我有计划之行测篇
备战2013年413公务员考试我有计划之行测篇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的硝烟已经散去,相信许多考生在经历了国考的磨练之后对公务员考试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而距离2013年4月13日多省同天公务员考试还有两个月时间,相比较门槛较高的国考,省考无疑是更多考生想要有所“斩获”的新战场。
这两个月对于准考生们来说也是一个挑战:如何合理有效安排复习计划?是否能够抓住时间,在备考上先人一步?如何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复习效果?这对致力于赢得公考的广大考生来说是一个需要好好思考并且做出明确回答的问题。
古语有云:“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中公教育专家特为此次备战省考的广大考生定制了一套复习方案,希望能帮助考生赢在起点!行测共分为五个部分,通过对教材的全面学习以及配套试卷的对应练习之后,每个考生对各部分基础知识有了相当程度的掌握。
此时,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复习结果,开始进行查漏补缺性的针对性复习。
对于行测各个部分的内容,主要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一、言语理解与表达通过对历年真题的分析,可以发现言语理解与表达中很多试题的题干材料以议论文为主,新闻调查、时评、杂文、散文、讲座访谈类材料居多。
这些材料多来自《三联生活周刊》、《瞭望东方周刊》、《光明日报》、人民网、新华网等主流报纸、网站,其他则散见于《百科知识》、《半月谈》、《阅读与鉴赏》等,还有部分材料来源于名家著作。
在备考过程中应该关注以下内容,扩宽知识面,增强语感。
针对言语理解与表达中的逻辑填空和片段阅读,中公教育专家建议考生抓住以下复习要点:逻辑填空:要想答好逻辑填空,需要打牢基本的语文功底,注重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对生活的事理分析能力,多进行关于基本能力的训练,多积累一些常见词语。
片段阅读:提高理解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准确抓住材料关键,只有抓住关键,才能对题干中的某些信息产生敏感,形成条件反射,找到破题点,得出正确答案。
二、判断推理针对判断推理中不同的题型,应该掌握以下备考要点:图形推理:备考重点在于熟练掌握古典型、视觉型、九宫格、空间形式等传统图形推理的解题要点,全面了解图形推理的几大考点规律。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验考试分析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备考策略高顿教育复友公务员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之言语理解备考策略一、历年真题分析言语理解与表达是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有逻辑填空和片段阅读两大题型。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将以往的选词填空题型新命名为逻辑填空。
逻辑填空主要考查考生对词语含义的正确理解和对汉语基础语法知识的掌握,还考查对句子语境的准确把握以及对相关领域的习惯用语的熟悉程度。
片段阅读是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的重要考点,主要考查考生对整个文段或文段中字、词、句的理解、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例题1:目前,我国虽然与许多发达国家签有双边贸易协定,但是中国的出口仍然成为各种歧视贸易措施的目标,仍然面对着各种歧视性数量限制、选择性保障措施,以及建立在歧视性标准基础上的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
这段话主要说明了:A.针对各种歧视性贸易,我们应该制定各种保障措施B.中国的出口,应避免成为各种歧视性措施的目标C.面对种种歧视性的措施,我们也不得不建立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D.许多发达国家仍针对中国的出口产品制定种种具有启歧视性的贸易措施【复友名师解析】表转折的关联词"虽然……但是……"多强调“但是”后面的内容,由此可初步判断文段强调的是“但是”后面的内容,即中国的出口仍受发达国家各种歧视性贸易措施的限制,综观各选项,D项表述与此最相吻合。
关联词是连接上下文的纽带,对理解文意、把握题干重点具有重要意义。
借助关联词往往能较快理解题意。
复友公务员专家总结出言语理解与表达中经常出现的关联词有以下几类:1.转折关系。
典型如“虽然(尽管)……但是……”、“却”、“然而”等,其一般将强调的重点后置。
2.并列关系。
典型如“不是……而是……”,其强调的重点一般后置。
“是……不是……”则是将强调的重点前置。
3.条件关系。
可分为两种,有条件的一般强调前者,如“只要(一旦)……就(便)……”、“只有……才……”、“否则”等等。
历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题常见易错成语盘点
历年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题常见易错成语盘点无论哪一类公考,想要成功都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尤其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更需要我们不断地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去积累成语。
今天主要给大家总结了一些容易让人产生错误理解的成语,各位考生可以作为自己考试的积累。
1.不绝如缕【错误用法】被误用来形容“持续不断,经久不息”,人多而纷杂。
【词语解析】比喻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
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用于声音、书信、情绪。
【正确示例】音乐会上,演员的歌声不绝如缕。
2.鱼目混珠【错误用法】被误用来形容人。
【词语解析】拿鱼眼睛冒充珍珠。
比喻以假乱真、以次充好。
用作贬义。
【正确示例】在饮水机行业过快发展过程中,监管乏力造成了饮水机市场鱼目混珠的局面,一些伪劣产品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
3.良莠不齐【错误用法】被误用来形容成绩、水平等。
【词语解析】指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
专指人,侧重于品质。
【正确示例】有些小的培训机构缺乏规范的课程设置,那里的师资也良莠不齐。
4.南辕北辙【错误用法】与“背道而驰”易混淆。
“背道而驰”指某人的做法方向和应遵循的大众化目标相反。
【词语解析】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
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指自身的行动与自己的目标相反。
含贬义。
【正确示例】如果没有好的学习方法,那么再刻苦认真也只能是南辕北辙,收效甚微。
5.求全责备【错误用法】“责备”易误解为“埋怨他人或自责”,误用为“求全责备自己”。
【词语解析】对人或对人做的事情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
是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
含贬义。
后面不带宾语。
【正确示例】80后作家毕竟在很多方面与传统观念有冲突,对于他们的某些过激言论,我们不能求全责备。
6.首当其冲【错误用法】被误用为首先接受任务,或应当先做某事。
【词语解析】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正确示例】在那样的社会大环境下,有着鲜明反抗意识的晴雯必然首当其冲地成为统治阶级迫害的对象。
7.无可厚非【错误用法】误解为跟“无可非议”意思一样。
成语实词积累公考
成语实词积累公考
1. 首当其冲:指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
2. 相辅相成: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
3. 牵强附会:把没有关系的事物硬说成有关系。
4. 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
5. 按部就班:按照一定的顺序、步骤进行;也指按老规矩办事,拘泥于常规,缺乏创新精神。
6. 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7. 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
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8. 独树一帜:单独树起一面旗帜。
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
9. 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
形容专心努力。
10. 源远流长:源头很远,水流很长。
比喻历史悠久。
这些成语实词在公考中经常出现,了解它们的含义和用法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题目,提高答题准确性。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多积累成语实词,也可以提高你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解析(完整版)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解析(完整版)第一部分常识判断(共25题,参考时限15分钟)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请开始答题:1.下列哪项是我国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取得的科技成就?A.我国首辆高速磁浮国产化样车交付使用,标志着我国已经具备了磁浮车辆国产化设计,整车集成和制造能力B.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戊型肝炎疫苗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在戊型肝炎疫苗研制上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C.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3000米级海试取得成功,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掌握3500米以上大深度载人器潜技术的国家之一D.国内首度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载SAR”测图系统研制成功,至此,我国可成功实现全天时、全天候从万米高空获取高分辨率测绘数据,及时动态监测地理国情2.下列关于推进“十二五”期间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我国耕地资源有限,要加大耕地保护工作的力度B.提高森林蓄积量和覆盖率是“十二五”期间的重要任务C.提高化石能源消费的比重,以降低能耗总值和排放水平D.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修复为主,加大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3.在历史上中国共产党曾提出:①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②知识青年到农村去③枪杆子里面出政权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②③④①B.③②④①C.②①③④D.③②①④4.关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原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欧元升值B.欧元区经济低迷C.巨额财政赤字D.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不协调5.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国家宏观调控部门可以采取的措施是:A.降低央行基准利率B.降低再贴现率C.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D.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6.下列关于我国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工商联不属于民主党派B.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C.无党派人士是指既不参加中国共产党也不参加民主党派的普通群众D.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7.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文化轨迹,以下关于孔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著作《论语》,记录孔子本人及弟子言行B.孔子核心思想是“仁政”,提出“民贵君轻”观点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孔子一跃成为当时名家D.孔子在教育学上的贡献是打破公学,创办私学8.下列关于《共产党宣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法国大革命的理论基础B.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正式诞生C.贯穿全书的基本思想是唯物主义的历史观D.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原理融为一体9.关于这张古代作战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战役发生在南北朝时期B.交战双方是齐国和韩国C.历史上称其为“马陵之战”D.孙膑、白起是交战双方的指挥者10.关于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都是一神论宗教B.都以亚洲为发源地C.基督教产生时间最早D.目前佛教信仰人数最多11.甲乙两家是邻居,甲家在距乙家地基2米处种有一棵大树。
2013国考备战参考: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题型分布及备考建议
2013国考备战参考: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题型分布及备考建议国家考试笔试科目分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测查与公务员职业密切相关的、适合通过客观化纸笔测验方式进行考查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素,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等部分。
申论主要通过应试者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应试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贯彻执行能力。
以下是我们对《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各个模块的各种常规题型和核心解题方法的简单归纳,给广大考生以参考:1.言语理解与表达重要考点: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测查报考者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包括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含义;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据上下文内容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等。
常见的题型有:阅读理解、逻辑填空、语句表达等。
2.核心解题方法:语境分析法、关键信息识别法(关键词、关键句、关键暗示信息)3.备考建议:(1)加强基本能力的训练,多积累一些常见词语,打牢基础知识体系。
另外,要想答好选词填空,不仅仅需要打牢基本的语文功底,还需要掌握一些方法和技巧,例如在解答逻辑填空题目时,考生如何根据词语的语体色彩、感情色彩以及句子中的一些起提示作用的词语来进行排除和选择等。
(2)要注重提高迅速而准确地理解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要学会抓材料关键。
抓住关键,就能对题干中的某些信息产生敏感,形成条件反射,快速找到破题点,得出正确答案。
(3)多方关注,增加见识、培养语感。
通过光明日报、人民网、新华网等主流报纸、网站,百科知识、半月谈、阅读与鉴赏、名家著作等。
建议考生应多关注以上内容,拓宽知识面,增强语感。
行测的知识点总结
行测的知识点总结一、言语理解与表达言语理解与表达是行测中的一项常见考察内容,其内容主要包括词语的理解、句子的理解、段落的理解、语篇的理解、修辞手法、语法、逻辑推理等方面。
1. 词语的理解词语的理解是言语理解与表达中的重要部分,对于行测来说,涉及到的词语包括一些常见词语、形近词、熟语、成语、近义词、反义词等。
考生在备考中,需要多做词语辨析和词语搭配的练习,以提高词语辨析的能力。
2. 句子的理解句子的理解包括句型的分析、主谓宾的判断、修饰成分的辨析等。
考生在备考中,需要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如主谓宾的概念和辨析、修饰成分的种类和作用等。
3. 段落的理解段落是语篇的组成部分,了解段落的作用和结构对于语篇的理解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4. 语篇的理解语篇的理解是言语理解与表达中的重点,需要考生具备较强的综合分析和归纳能力。
在备考中,要多做语篇理解的练习,积累分析和归纳的经验。
5. 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语言表达中的一种艺术手段,包括比喻、夸张、排比、对偶、拟人等,了解这些修辞手法对于理解和表达意义有重要作用。
6. 语法语法是言语理解与表达的基础,需要考生掌握基本的句子成分和句型,了解句子的结构和成分对于正确理解句子的意义有重要意义。
7. 逻辑推理逻辑推理是言语理解与表达的核心能力,需要考生具备较强的分析和归纳能力,了解逻辑推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多做逻辑推理的练习。
二、数量关系数量关系是行测中另一个重要的考察内容,主要包括数学运算、逻辑推理、数据分析等方面。
数学运算是数量关系中的基础内容,包括整数运算、分数运算、百分数运算、平方根、立方根运算、简单方程等运算法则。
2. 逻辑推理逻辑推理是数量关系中的核心内容,需要考生具备较强的分析和推理能力,了解逻辑推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多做逻辑推理的练习。
3. 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数量关系中的重要内容,包括数据的整理、表格的分析、图像的判断等,需要考生具备较强的数据分析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202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成语积累
202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成语积累一、副省级卷言语理解与表达成语积累举步维艰:形容行走困难,比喻处境艰难,每向前迈出一步都非常不容易。
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了,比喻人到老年或事物衰败接近灭亡。
难以为继:难以继续下去,常指生活、事业等面临困境,无法持续维持现状。
岌岌可危:形容局势极其危险,快要倾覆或灭亡。
望而却步:看到了就往后退缩,不敢前进,形容对困难或危险等感到害怕。
无可奈何:感到没有办法,只能这样了,表达无奈的心情。
束手无策:像手被捆住一样,一点办法也没有,指面对问题无法解决。
裹足不前:缠住脚不前进,比喻因有所顾虑而停步不前。
秉笔直书:写史书根据事实记录,不隐讳,秉持公正客观的态度记录史实。
冷眼旁观:用冷静或冷淡的态度在一旁观看,多指置身事外,不参与其中。
不动声色:在紧急或特殊情况下,说话和神态都跟平常一样,形容非常镇静。
置身事外:把自己放在事情之外,不关心、不参与其中。
顺势而为:顺着事情发展的趋势去做事情,不逆势而行。
利在千秋:利益能够延续到很长时间以后,强调某事的长远益处。
因势利导:顺着事情发展的趋势加以引导,使其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
泽被后世:恩泽惠及后代,指某事对后代产生积极影响。
物尽其用:让各种东西都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不浪费资源。
历久弥新: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更有活力,更显价值。
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经久不衰:经过很长时间也不衰退,常形容某种事物或现象持续时间长且保持良好状态。
锲而不舍: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不轻易放弃。
坚韧不拔:意志坚定、顽强,不可动摇,面对困难不屈服。
坚持不懈:坚持到底,一点不松懈,持续努力不放弃。
有条不紊:形容做事、说话有条有理,不慌乱。
虚张声势:故意制造声势,显示自己的威力,实际上并无实力。
至关重要:非常重要,起着关键作用,对事情的发展等影响重大。
铺天盖地:形容来势猛,声势大,到处都是。
首当其冲: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常指处于不利的位置。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考试综述——心理关难过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考试综述——心理关难过华图教育肖伟奎、马天翔、黎轩宇、陈虹2013年国考行测已经结束,总的来说,难度变化不大。
但是,行测开篇模块常识的题目难度大大增加,导致考生在解题时,第一时间看到的是难以确定的题目,加重了考生的心理压力,对于心理素质较弱的考生来说,是一个考验。
下面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专家和大家一起具体来看看各个模块。
一、常识综述今年的常识模块题量从以往的每年25题减为20题,但是各个模块的比重变化并不大。
政治部分题量减少到1道,而且考察的是时事政治;科技部分今年还是8道,当然在比重上有所提高,考察的内容非常生活化,涉及到中医、降水、生物演化、卫星、交通标志和农业生产经验等;经济部分依旧固定在2道,考察的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经济指标和收入再分配手段;人文部分虽然只有5道,但是今年的常识部分人文题可以说不处不在,政治题考察的内容是关于文化改革发展的,法律题里有涉及到古文,科技题里的农业生产经验也是和谚语相关;法律部分和去年相比稍有增加,为3道,考察的内容也十分细致;地理部分1道。
二、言语理解与表达纵观2013年国家公务员行测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在行测试卷中的顺序与所占的比例没有发生变化,依然处于第二模块,位于常识模块的后面。
题量依然是40道题,与2013年的题量保持一致。
总结起来就是2013年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整体上呈现了稳中有变、稳中有突破的特点。
其中变化有两点。
第一点变化是整体阅读量增加了,进而给考生在时间的利用与分配上增加了难度。
第二个突出变化就是片段阅读考查的题型与问法趋于多元化,虽然重点还是传统题型主旨概括题和意图推断题,但其他类型的题目也有所涉猎,比如排序题、衔接题、标题题、细节题以及词语理解题等,体现了追求题目的多样化。
在提问方式上也有了一定的创新,而且注重了不同类型题的相互融合,进而增加了考生解答题的时间及难度。
三、数量关系与资料分析数量关系与资料分析部分的题量和2012年国考的完全一样,没有发生任何改变,自2010--2012大幅度调整与变动后,同时根据2013的出题思路来看,国考的出题方向已趋于稳定。
公务员考试行测题型难点解析
公务员考试行测题型难点解析公务员考试一直以来都是众多求职者追逐的目标,其中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更是关键的一环。
行测涵盖了多种题型,每种题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难点。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解析一下行测中常见题型的难点所在。
一、言语理解与表达言语理解与表达是行测中的重要部分,主要考查考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难点之一在于词汇的积累和理解。
汉语词汇丰富多样,同义词、近义词众多,需要考生准确辨析其细微差别。
例如,“遏制”和“遏止”,“推脱”和“推托”,这些看似相似的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和含义却大不相同。
另一个难点是对文段主旨的把握。
有些文段篇幅较长,信息量大,需要考生在短时间内快速筛选出关键信息,理解作者的意图。
这不仅要求考生有较强的阅读速度,还需要具备良好的逻辑分析能力。
同时,对于一些修辞手法和隐含意义的理解也颇具挑战。
二、数量关系数量关系通常包括数学运算和数字推理等题型。
数学运算的难点在于题型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从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到利润问题、排列组合问题等等,每种题型都有其特定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而且,题目中的数据关系往往比较隐晦,需要考生通过仔细分析和推理才能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数字推理则需要考生敏锐地观察数字之间的规律。
有些规律可能是等差、等比数列,有些则可能是平方、立方数列,甚至是更为复杂的组合规律。
这要求考生具备较强的数字敏感度和逻辑推理能力。
三、判断推理判断推理包括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和逻辑判断等。
图形推理的难点在于图形的变化规律繁多。
可能是图形的位置变化、形状变化、数量变化,也可能是多种规律的综合。
考生需要在短时间内迅速找出规律,对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要求较高。
定义判断的难点在于对定义的准确理解和把握。
有些定义较为专业和抽象,需要考生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从冗长复杂的定义中提取关键信息,并与选项进行对比分析。
类比推理看似简单,实则容易出错。
需要考生对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有清晰的认识,不仅要考虑常见的关系,如近义、反义、种属等,还要注意一些不太常见的关系,以及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变化。
2013年国考行测真题答案解析-言语理解与表达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解析第二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21.【答案】C。
举重若轻解析:“用淡淡的笑声拆解社会难题的九连环”与划线处构成解释关系。
“微言大义”意为包含在精微语言里的深刻的道理。
“振聋发聩”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
“借古讽今”意为借评论古代的人和事来影射讽刺(评论)现实。
均无法与后文构成解释关系,排除。
“举重若轻”形容做繁难的事或处理棘手的问题轻松而不费力,正与后文对应,当选。
故本题答案为C。
22.【答案】D。
相得益彰解析:“移花接木”含贬义,与句子语境不符,排除C。
题干评价的是把“京剧”和“交响乐”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形式结合起来的表演形式,并未对二者长短作比较,也未作新旧对比,故A、B两项均不合题意,排除。
“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使双方的能力、作用和好处能得到充分展示,契合句意。
故本题答案为D。
23.【答案】D。
事与愿违敬畏解析:由“甚至”可知,第一空填入的词语应与前面的“出人意料”、“始料不及”构成递进关系,也就是要表达结果与预想完全不一样的意思。
“事倍功半”、“针锋相对”明显不合要求,可排除A、C。
由“在推广新技术、上马新工程之前多一些研究评估,少一些独断专行”可知,“敬畏”比“克制”更恰当,且“敬畏”与大自然搭配恰当。
故本题答案为D。
24.【答案】B。
逆转缩影解析:“偏转”意为射线、磁针、仪表指针等因受力而改变方向或位置,“倒转”意为倒着转动,这两个词语均不能与“气候变暖趋势”搭配,可排除A、C。
全球极端天气愈加频发是实际存在的,用“预兆”修饰不合适,排除D。
故本题答案为B。
25.【答案】D。
居安思危喜中有忧解析:题干强调的是发展的同时不忘警惕风险,“防患未然”意为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之时采取预防措施。
与句意不符,排除B。
文段先肯定了发展中取得的成绩,同时“‘发展起来’以后的的问题不比发展时少”也指出了问题所在,“喜中有忧”填入句中最契合,故本题答案为D。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绝对完整解析版)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第一部分常识判断(共20题,参考时限15分钟)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请开始答题:1.《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大政府对文化事业建设的投入力度。
下列属于政府投入保障政策的是:A.支持文化企业在海外投资、投标、营销、参展和宣传等活动B.继续完善文化市场的准入政策,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C.文化内容创意生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经营享受税收优惠D.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鼓励社会力量提供公共文化产品【答案】D。
2.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会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古田会议:解决新型人民军队建设问题B.遵义会议:纠正“左倾”的军事路线C.洛川会议:决定北上抗日的总方针D.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答案】C3.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诞生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歌曲。
下列歌词均来自这些著名歌曲,其中创作时期与其他三首不同的是:A.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B.我们生长在这里,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自己的C.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D.宽广美丽的土地,是我们亲爱的家乡【答案】D4.下列经济指标与衡量对象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赤字率——财政风险B.恩格尔系数——收入分配差距C.基尼系数——居民生活水平D.生产者物价指数——货币供应量【答案】A5.下列不属于收入再分配手段的是:A.最低工资保障B.最低生活保障C.税收D.社会保险【答案】A6.下列诗句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北师覆没威海卫,签订条约在马关②鸦片带来民族难,销烟虎门海滩前③武装起义占三镇,武昌汉口和汉阳A.①③②B.②③①C.①②③D.②①③【答案】D7.某县开展行政执法大检查:①某食品厂生产腐竹时非法添加硼砂被当场查获,县工商局以证据确凿为由吊销该厂营业执照,不再另行举行听证会;②县矿业公司将含镉的工业废渣倾倒入河,造成河水镉浓度超标,县环保局、县水利局分别决定对其罚款10万元和5万元;③县卫生局接到群众举报某火锅店使用过期牛油,遂派一工作人员前往检查,对牛油进行查封、送检。
公务员行测成语积累
公务员行测成语积累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成语的掌握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成语不仅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还能在阅读理解、逻辑填空等题型中发挥关键作用。
下面,就为大家梳理一些常见且容易被误用的成语。
首先,我们来看看“首当其冲”这个成语。
很多人会误以为它是“首先冲在前面”的意思,但实际上,它指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
比如:“在这次金融危机中,这家企业首当其冲,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差强人意”也是一个容易被误解的成语。
不少人觉得它是表示“让人不满意”,其实它的意思是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例如:“这次的考试成绩虽不是很优秀,但也差强人意。
”再来说说“文不加点”,它不是指写文章不加标点,而是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
像“他才思敏捷,写文章文不加点,一气呵成。
”“目无全牛”可不是说一个人目光短浅,而是指技艺达到了十分纯熟的地步。
例如:“他对这项技术的掌握已经到了目无全牛的境界。
”“万人空巷”并非是街巷空无一人,而是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了,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比如:“这部电影首映时,人们纷纷走出家门,万人空巷。
”“望其项背”常被误用为“赶不上”,其实它表示能够赶得上或比得上。
“这几位年轻人的才华让人难以望其项背。
”“不以为然”容易和“不以为意”混淆。
“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不以为意”则指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对事抱轻视态度。
“不刊之论”不是不能刊登的言论,而是指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形容文章或言辞精准得当,无懈可击。
“汗牛充栋”形容藏书很多,不能用于形容其他事物数量多。
“明日黄花”不是明天的花朵,而是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登堂入室”不是简单地进入房间,而是指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
“炙手可热”不是指东西很热门,而是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屡试不爽”不是多次尝试都不成功,而是指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下里巴人”不是指地位低下的人,而是指通俗的文艺作品。
2013国考行测:言语理解:片段阅读之主旨观点型题详解
2013国考行测:言语理解:片段阅读之主旨观点型题详解2013国考行测暑期向前冲第四周系列1言语理解:片段阅读之主旨观点型题详解中公教育研究与辅导专家赵佩(以下材料内容是由中公教育专家编撰提供,更多内容请多关注中公教育官方网站)主旨观点型题目是国家公务员考试阅读理解中最常见的考点,是片段阅读的重头戏,因此熟悉并掌握这一题型,对于把握整个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来说至关重要。
它考查的是考生对文段整体的把握能力,包括归纳文段的中心、主旨,判断作者的态度、观点等。
因此,中公教育专家建议考生对其进行摸底了解。
一、主旨观点型题目的题型特点1.材料特点主旨观点型题目的材料来源以主流媒体的时评性文章为主,截取的段落一般具有相对独立性,脱离了文章的语境依然可以表达完整的含义。
其中比较典型的情况是截取其中一个小标题下的一段文字,或是删去起提示作用的首句或末句的一段文字。
2.提问方式的特点主旨观点型题目的提问方式灵活,常见的有“这段文字的主旨是”、“这段文字意在说明/强调”、“这段文字旨在阐明”、“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是”、“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等。
无论以何种方式提问,此类题型的核心考点都是考查考生对文段整体的把握能力。
3.正确答案特点作为阅读理解题目的答案,其本身的表述首先必须是正确无误且经得起推敲的,否则便违背了公务员考试的基本宗旨。
除此之外,对主旨的概括应建立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不能天马行空、凭空捏造。
二、主旨观点型题目的错误选项类型【例题1】哲学曾经是一种生活方式。
所谓苏格拉底的哲学,不只是他和别人对话的方法,以及他在对话中提出的种种理论,更是他不立文字、浪迹街头、四处与人闲聊的生活方式。
哲学从一开始就不是一种书面的研究,而是一种过日子的办法。
只不过我们后来都忘了这点,把它变成远离日常的艰深游戏。
即便是很多人眼中刻板的康德,也不忘区分“学院意义的哲学”和“入世意义的哲学”,并且以后者为尊。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国考言语理解常见词语搭配
国考言语理解常见词语搭配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选词填空词语搭配很重要在行测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的选词填空考查的内容对于同学们来说简单又困难,所谓简单即每个字、每句话都认识;所谓难,即辨析选项时,无从下手。
此类问题该如何解决呢?今天带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种分析方法——辨析词语搭配,筛选排除选项。
词语搭配之常见搭配词语有着自己常见的搭配对象。
比如,“报告”和“报道”,“报告”常与“工作”、“科研成果”等搭配;而“报道”常与“新闻”、“英雄事迹”等搭配。
再比如“创造”和“营造”,“创造”常与“奇迹”、“美好生活”等词语搭配;“营造”常与“氛围”、“学习环境”等词语搭配,这些都属于常见搭配。
做题时,可通过词语间的常见搭配筛选选项。
例1“一带一路”的宏伟构想,从历史深处走来,融通古今、连接中外,______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______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______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追溯实现植入B.顺应承载赋予C.遵循明晰提出D.适应承接蕴蓄【解析】B。
第一空,结合前后文分析可知,设空处应搭配后文的“潮流”。
“追溯”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本末,常指对过去探索,搭配“潮流”不恰当,排除A。
“遵循”指遵照,依照,通常与“规律”搭配,与“潮流”搭配不当,排除C。
“顺应”指顺从,适应。
“适应”指适合,均可与“时代潮流”搭配。
第二空,应搭配后文的“梦想”,“承接”意为承担,接受,接续,常见搭配为“承接广告”“承接上下文”等,与“梦想”不搭配,排除D。
“承载”有托着,承重之意,用来表达“一带一路”作为寄托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梦想载体的作用恰当,且“承载梦想”为常见搭配。
验证第三空,“赋予”有给予之意,用来表达新丝绸之路给古老丝绸之路注入新的时代内涵的语境恰当,且“赋予……内涵”为常见搭配。
2013国考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片段阅读
2013国考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片段阅读之理解型题目精讲(以下材料内容是由中公教育专家编撰提供,更多内容请多关注中公教育官方网站)细节理解型题目与词句理解型题目,是国家公务员考试的重点考查题型,每年都按一定比例出现,因此掌握这两种题型对于整个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来说非常重要。
中公教育专家针对此项题目做出精确讲解。
一、细节理解型题目细节理解型题目考查的是考生根据材料查找关键信息及重要细节、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材料原意是否一致等的能力。
掌握这一题型,需要知道细节理解型题目的七大常设陷阱。
1.无中生有“无中生有”指的是命题人依据材料中的某一信息,凭空捏造出相似的信息作为选项以迷惑考生。
【主要表现】选项涉及的某个概念、问题或结论在原文中并没有提及,尤其是当选项出现对两个事物进行比较时,一般原文并未对它们进行比较。
2.颠倒黑白“颠倒黑白”是将正确的说成错误的,错误的说成正确的一种设错陷阱。
【主要表现】利用材料信息错综复杂的特点,在选项中将材料明确表示正确(错误)的信息予以否定(肯定)。
3.偷换概念“偷换概念”是指命题人将题干中的词语偷换成一些相似的词语,改变了概念的修饰语、适用范围、所指对象等具体内涵的一种设错方式。
【主要表现】多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通过对词语张冠李戴来迷惑考生。
4.以偏概全“以偏概全”是指以个别事物替代一类事物或以事物的部分特征替代整体特征的一种设错方式。
【主要表现】多通过更改主语或混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扩大范围来迷惑考生。
5.混淆时态“混淆时态”是指将还没有发生或未实现的说成已经发生或实现的,将可能的说成必然的,将不肯定的说成肯定的一种设错方式。
【主要表现】“已然”与“未然”、“可然”与“必然”的互换。
6.逻辑混乱“逻辑混乱”是指选项中两个事物的逻辑关系与原文不符。
【主要表现】因果混乱、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混淆、选择关系与并列关系的混淆。
7.推断错误“推断错误”是指选项在文段提供的信息基础上进行了错误推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暑期向前冲言语理解与表达:
词语搭配多积累
公务员考试中对词语搭配的考查主要集中在日常生活用语的习惯搭配和一些专业领域里特殊用语的固定搭配上。
这一类题通常没有太多技巧可言,主要靠我们平时多阅读、多积累。
中公教育专家根据多年研究经验对此类题型稍做点拨。
一、常考习惯搭配词语汇总
二、常考专业术语的固定搭配
在言语理解与表达中的选词填空当中,考生经常遇到一些专业术语的固定搭配,难度较大,容易混淆,考生平时要加强对这些专业术语的积累。
中公教育专家总结了近几年选词填空中经常考到的一些专业术语,以备考生考前复习。
(一)法律专业术语
法律专业术语是专门用来表示法律领域特有的事物、现象的专业用语,具有规范、严谨的特点。
公务员考试中与法律相关的逻辑填空材料,常以法律专业术语的固定搭配为考查重点,考生在平时应注意此类词语的积累。
例题1:对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
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申请行政。
对此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也可以向国务院申请。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复议诉讼裁决
B.复议控告判决
C.仲裁复议仲裁
D.仲裁诉讼复议
中公解析:此题答案为A。
“仲裁”一般是当事人根据他们之间订立的仲裁协议,自愿将其争议提交由非官方身份的仲裁员组成的仲裁庭进行裁判,并受该裁判约束的一种制度。
第一空中申请的对象为“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故不适用“仲裁”,排除C、D两项。
“控告”一般针对的是国家机关或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对行政
复议决定不服时,可以启动行政诉讼程序,第二空应选“诉讼”。
第三空中,“判决”是法院作出的,对于国务院一般要用“裁决”。
(二)经济专业术语
经济专业术语是描述经济领域中特有的事物、现象的专业用语的总称。
公务员考试逻辑填空中对经济专业术语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一些表示特定含义的专业概念上。
例题2:事实证明,自从资本市场诞生以来,股市从来就不是一个投资场所,上都是投机者在博弈。
股票的价格从来就没有在经济学者理论上的价格驻足,更多的是在泡沫和负泡沫之间来回奔波。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实际稳定 B.基本均衡
C.事实稳定 D.本质均衡
此题答案为B。
第二空要填一个与“价格”搭配的词语构成经济学理论上的一个概念,符合此要求的为“均衡价格”。
“均衡价格”指的是一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一致时的价格,也就是这种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相交的价格。
据此排除A、C两项。
第一空中,与“从来就不是”相对应,应选“基本”都是。
(三)心理专业术语
心理专业术语是在心理学研究过程中使用的一些专用词汇,一般具有抽象、晦涩的特点。
公务员考试逻辑填空中对心理专业术语的考查比较简单,考生只要对常见的术语有所了解即可轻松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