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象五脏肝-中医基础理论教学
中医基础理论讲稿-潘毅

生理:“主明则下安”
“主不明则十二官危”
痫病
突然昏倒,不省人事 (心主宰功能失调)
四肢抽搐—肝
口中如作猪羊叫 --肺
二便失禁—肾
口吐涎沫—脾
(2)心主宰人体的(心理)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藏:藏于体内的内脏。
五脏:心、肝、 脾、肺、肾
六腑:胆、胃、 小肠、大肠、 三焦、膀胱
脏腑
奇恒之腑:脑、 髓、骨、脉、胆、 女子胞
象: 一是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 二是指以五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 理系统与外在自物环境的事物与现 象类比所获得的比象。
二、藏象学说的形成
古代的解 剖学认识
长期生活 实践的观 察
中医的脏腑不单只是一个解剖学单位,更重要的 概括了人体某一系统的生理、病理学概念。--大大超 越了解剖学的脏腑范围。
一、心系统
概述
【形态位置认识】
《类经图翼·经络》“心居肺管之下。膈膜之 上,……心象尖圆形,如莲蕊……外有赤黄裹脂, 是为心包络”。
心的现代解解剖图(参考)
【心与内外环境的联系】
脏阴—五脏之气中具有凉润、宁静、抑制等作用的部分。
脏阳—五脏之气中具有温煦、推动、兴奋等作用的部分。
中医脏象 生理病理结合 具有解剖印记的功能 系统 与外环境密切相关
边界模糊 宏观、外延 动态、灵活
体系性
西医脏器 生理病理独立
解剖系统
边界清楚 微观、深入 定态、确定
单一性
中医藏象的本质
以古代解剖知识为基础,归纳各种生理病理信息 的功能系统。
第二章 藏 象
基础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藏象五脏(精品PPT)

六腑之大主” 心的生理特性是为阳脏而主通明。
2024/3/12
中医基础理论
(一)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自《医学入门》提出心有血肉之心和 神明之心以来,一般认为血肉之心主 血液运行,而神明之心主人体的生理 活动和心理活动。
1.主血脉
┌─┐┌ 肺气宣发──┤
汗
│肺││
└宣发卫气于皮毛肌腠,
│
│主├┤
控制腠理开阖
──────┘
│行││
调节汗的排泄
调控
│水││
└─┘│
┌将津液下输其它脏腑
└ 肺气肃降──┤将脏腑代谢后产生的
└浊液下输于肾而化尿──────尿
2024/3/12
中医基础理论
3 朝百脉,主治节
(1)朝百脉:是指全身的血液都流经于肺 ,通过肺的呼吸,进行气体交换后,再将含 有清气的血液输送到全身。肺朝百脉,是气 运血的具体体现。
卫机体的作用
肾,成为尿液生成之源
─────────────────────────────
2024/3/12
中医基础理论
(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 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肺与皮毛的关系示意图
┌──┐ 肺输精于皮毛 肺宣发卫气于皮毛 ┌──┐ │ 肺 ├─────────────────┤皮毛│ └──┘ 皮毛宣散肺气 皮毛受邪内合于肺 └──┘
2024/3/12
中医基础理论
二、肺
位于胸腔,左右各一。共5叶,左二右三。
功能:主气,司呼吸;行水; 朝百脉,主治节。
特性:华盖;娇脏;主宣发、肃降。
2024/3/12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肝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肝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习的根基,其中藏象是其中重要的理论之一。
藏象是指人体内脏器官的形态、结构、功能、生理病理表现等,通常包括肝、心、脾、肺、肾五脏。
这里我们将重点讨论中医基础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藏象肝。
藏象肝的基本概念藏象肝是指中医学中认为人体内的肝脏,包括肝管、肝脏、肝胆管等组成。
藏象肝是人体的一个内脏,位于膈下右上腹部,是最大的实脏。
中医学认为肝主疏泄,在人体的生理、病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功能也很多。
藏象肝的功能中医学认为藏象肝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功能:疏泄功能疏泄功能是中医学认为肝的最主要作用,它是人体五脏六腑之首。
肝主疏泄,通畅气机,有利于身体营养的增加和体内废物的排除。
肝主疏通功能肝主疏通功能主要指肝的排毒能力。
肝脏可以分解和排除毒素,比如酒精等毒物,保持人体内环境的平衡,并且还能帮助肠道代谢。
肝主筋舌功能肝主筋,它在整个人体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
肝筋能提升人体的舒适性以及有利于身体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
肝主情志功能肝主情志,肝经与情志密切相关。
情志对身体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情绪不稳定会导致肝功能异常。
肝主血液中医学认为肝主血液,肝脏可以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帮助身体输送养分到每一个角落,还可以减少汞元中的病原体及其他有害物质的影响。
藏象肝相关的症状中医学认为,与藏象肝有关的症状很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情绪不稳定如果肝功能受损,在情绪方面容易表现出急躁、易怒、易激动、易焦虑的症状,还会出现失眠等问题。
脾胃功能紊乱如果肝功能不佳,还可以影响肝脏与脾胃的疏通功能,导致胃部胀气、消化不良等症状。
循环系统问题肝的功能不佳还可能导致循环系统问题,如手脚冰凉、女性痛经、男性阳痿等。
皮肤问题肝功能不良还可以导致皮肤变差,出现黄褐斑、皮肤干燥等问题。
养护藏象肝为了保持肝脏的健康功能,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以下是一些有关养护肝脏的常用方法:合理饮食饮食要清淡,避免过多摄取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多摄取水果和蔬菜。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

血液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 心气充沛----心脏提供充足的推动力。 血液充盈----血液量充足。 脉道通利----脉道通畅与完整。
医学课件
11
心主血脉功能是否正常,可以从面色、舌 色、脉象及胸部感觉四个方面反应出来。
心主血脉功 心血亏虚 能正常 面色 红润有光泽 淡白无华 舌色 脉象
胸部 感觉
喉亦为肺之门户,肺之经脉 上通于喉,是清浊之气出入 之要道,又是发音的主要器 官。 医学课件
第一节
五 脏
五脏,即心、肝、脾、肺、肾的合称。 在经络学说中,心包络也作为脏,故又称 为六脏。 本节主要内容: 1 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 2 五脏与形体官窍及情志、五液、五时 等的关系。
医学课件 1
一、心 Heart
心的解剖位置:
位于胸腔之左, 居横膈之上,两肺之 间,脊柱之前,略偏 于左,外应虚里。 虚里— 左乳下心 尖搏动处,又名胃之 大络。
医学课件 4
心的特性
心在五行属火, 在色为赤 在味为苦 为阳中之阳脏 主通明 应于夏气而主长养
医学课件
5
说明
由于中医学重视“形而上”的思维方法,所 以,脏象学主要以阐述功能为特点,立足解剖, 但不泥于解剖。中医研究脏象除注重人体本身 的整体性外,同时还重视内脏与所通应 的外 界环境息息相关的联系。故中医学的心,不仅 包括解剖学的心脏(古人称血肉之心),而且 还包括了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古人称神明之 心),是联系全身相关脏器组织及自然界和社 会心理而形成的一个系统整体,又称心系统。 主要与西医的循环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免疫 及内分泌(心钠素)等系统的部分功能有关。 6 医学课件
功能失常
肺主呼气 呼吸的调节 肾主纳气
中医学基础教学课件:第三章 藏象

心与肺:生理—主要体现于血液运行和呼吸吐纳之间的协调关系。
(1) 肺主气,心主血 (2)心主血脉,肺朝百脉
心与脾:生理—主要体现于血液的生成和运行方面
(1)心主血,脾生血 (2)心主行血,脾主统血
心与肝:生理—主要体现于行血藏血和精神情志调节两方面。
(1)心主血,肝藏血
(2)心主神志,肝调情志
*人以胃气为本
*胃主通降
*胃喜润而恶燥
(一)解剖形态 位置:位于腹中,上端接胃,下通大肠。 形态:纡曲回环叠积的管状器官。
(二)生理功能 *主受盛和化物:小肠接受由胃初步消化的饮食物,故小肠是接受胃内容物的盛器;小肠的化物功能
是将胃初步消化的饮食物进一步消化吸收。“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主泌别清浊:将水谷精微吸收,经脾转输全身。将食物残渣下推大肠。吸收大量水分,参与水液代
(一)解剖形态 分布于胸腹腔的一个大腑——即脏腑之间和脏腑内部间隙互相沟通所形成的通道,在人体脏腑中,唯它最大, 无与匹配,称“孤府”。 (二)生理功能 *通行元气:元气运行,只有借助于三焦之道路,方能布散、通达全身,从而激发、推动各个脏腑组织器官的功 能活动,因而三焦起到了主持诸气的作用。 *运行水液:三焦具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作用,是水液升降出入的道路,是参与水液代谢调节的脏腑之一。 *运行水谷:三焦有协助输布精微,排泄废物的作用。 (三)生理特性 *上焦如雾
感谢 您的观看
(一)解剖形态 居于胸腔之内,两肺之间,膈膜之上脊柱之前。形圆而下尖,形似倒垂未开莲蕊,有心包护卫于外。
(二)生理功能 *心主血脉:主血——心能推动血液运行和参与血液生成
主脉——心能推动和调控心脏的搏动和脉管的舒缩,使脉道通利,血流通畅。 *心主神: 心具有统率人体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的一切生理活动和主司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肝

其他疗法
其他疗法包括推拿、拔罐、刮痧等中医特色疗法,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 的治疗方法。
推拿可有效缓解肝区疼痛和不适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拔罐可调节人体气血,增 强机体免疫力;刮痧可促进体内毒素排出,改善肝功能。
积极应对压力
面对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要学会合 理分配时间,放松身心,避免过度 疲劳对肝造成损伤。
合理饮食
多摄入养肝食物
如绿叶蔬菜、水果、坚果等富含 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物质的
食物,有助于保护肝脏。
控制脂肪摄入
过多的脂肪摄入会增加肝脏负担, 应控制脂肪摄入量,少吃油腻、
油炸食物。
戒酒限烟
酒精和烟草对肝脏都有损害作用, 应尽量戒酒限烟,保持健康的生
疏泄情志
肝疏泄情志,调节人的情 绪状态,保持心情舒畅。
主藏血
贮藏血液
肝具有贮藏血液的功能, 调节全身血液的分布。
调节血量
肝根据身体需要调节血量, 维持各脏腑器官的正常运 作。
防止出血
肝具有防止出血的作用, 保护血液不外溢。
肝与精神情志活动的关系
肝主疏泄情志
肝病易导致情志异常
肝疏泄气机,调节情志活动,保持心 情舒畅。
05
CHAPTER
肝的疾病治疗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肝病的主要手段 之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医生会 开具相应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中药治疗肝病需遵循个体化原则,根 据患者的体质、年龄、性别等因素进 行辨证施治,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中药治疗肝病的方法包括清热解毒、 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养肝护肝等, 旨在调节人体内部环境,促进肝细胞 的再生和修复。
中医基础理论_5-藏象-五脏

精品课件
一、心
位置:位于左侧胸腔,两肺之间,外有心包。 形态:形如倒垂之莲蕊。 外应:虚里
生理功能:主血脉,主藏神。
外在联系:在体合脉,开窍于舌,在液为汗, 其华在面,在志为喜。为阳中之阳,通于夏气。 别称: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生之 本”、“五脏六腑之大主”。 经络: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
宗气生成不足 - 少气短息,语 声低怯,脉弱
卫气失于宣发 - 自汗、畏风、易 感
气机宣肃失司 - 胸闷,咳喘无力,
动则益甚。故称:“诸气膹郁,皆属 于肺”
气机不畅,则精津品课件液不布-吐痰清稀
3、通调水道
通调水道是指肺气的宣发、肃降作用推动 和调节全身的水液输布和排泄。 头面诸窍
肺主 布散脾转输的水液 肌表皮毛
精品课件
4、朝百脉,主治节
(1) 肺朝百脉
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百脉流经于肺,经肺的呼 吸,进行体内外清浊之气的交换,然后再通过肺气宣 降作用,将富有清气的血液通过百脉输送到全身。
肺气助心行血:肺通过呼吸运动,调节全身气 机,
促进肃血降液运行。 宣发
全身血液 宣发
清浊之气交换
肃降 肺
精品课件
肺生成的宗气
精品课件
五脏六腑的生理特点,对临床辨证
和 治疗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般而
言,五脏贮藏精气,精气易于耗散,故
“脏病多虚”;六腑传导消化饮食物,饮
食物一旦在人体久留,即成为有形实邪,
故“腑病多实”。 在临床治疗中“脏
病宜补”、“脏实泻其腑”,如清心泻小
肠;“腑病宜泻”、“腑虚补其脏”,如
温肾固脬。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六腑)ppt课件

10
• 3.主汗液 汗是津液所化生,“血汗同源” “汗为心之液” • 4.开窍于舌 ,其华在面,其志在喜 “心开窍于舌” “舌为心之苗” 心气盛衰~面部的色泽;过喜伤心
11
肺
解剖形态: 肺位于 胸腔,居横膈之上, 上连气道,与喉相通。 肺在五脏六腑中居位 最高,覆盖于心,故 称“华盖”。
12
肺的生理功能
8
2.心主神志(又称 (1)神的含义
心藏神或心主神明)
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表现。 一般称 之为 广义的神 。即 “形征”,包括面色表情,
目光眼神,言语应答,意识思维,肢体活动等。
是指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意识、思维和 情志活动,即心所主之神。一般称之为狭义 的神。
(2)心藏神的生理作用
主宰全身生命活动:
肺主宣发 A B C 排出浊气 输布精微和津液 宣发卫气 肺主肃降 吸入清气 输布精微和津液 清肃异物
宣发与肃降是肺气升降出入运动的具体表现形式——相反 相成的矛盾运动。在生理上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14
3.肺主通调水道
(1)含义: 又称肺主通调水道。 是指肺具有疏通和调节水液运行的通道从而 推动水液的输布和排泄的作用。 “肺为水之上源” (2)机制——通过肺气的宣发和肃降作用来实 现
脾气下陷(中气下陷)——久泄脱肛,或胃、子宫等内脏下垂等。
20
3.脾主统血
① 含义:脾具有统摄血液,控制其在脉内 运行而防止逸于脉外的作用。 ② 作用机制:是通过气摄血而实现的。 脾不统血:以下部出血多见
4.主肌肉、四肢 与清阳之气有关 5.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在志为思
“思则伤脾”
21
肝
• 解剖形态:肝位于腹部,横膈之下,右 胁下而稍偏左,右肾之前。肝为分叶脏 器,左右分叶,其色紫赤。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肝PPT课件

31
郁怒:敢怒不敢言,情志不得发泄,气郁,气滞,“因郁致病” 暴怒:“怒则气上” 肝气上逆,甚肝风内动,为“因怒致病”
11
基本病理:肝失疏泄
⑴肝气疏泄功能不及 肝气郁结
症状:闷闷不乐,悲忧欲哭,胸胁、两乳或少腹胀
痛不适等。
⑵肝气疏泄功能太过 肝气上逆
症状:急躁易怒,失眠头胀痛,面红目赤,胸胁、 乳房常走窜胀痛等,甚或血随气逆而见吐血、咯 血,甚或卒然昏厥。
痰随气逆阻塞清窍
如脑梗塞
16
五、促进和调节生殖机能
①生理:
肝主疏泄 气机调畅 男子精液藏泻有度,排泄通畅; 女子冲任气血调畅,又肝主藏血,调节血量,保持月经周期性 正常经量适度,经行调畅,按时排卵,或妊养胎儿,肝与女子 胞的生理、生殖机能极其密切,故又称“女子以肝为先天”。
②病理:
肝失疏泄 疏泄不及 男子排精不畅,女子经行不畅、 痛经、月经紫黑有块,甚至闭经、不孕等。 肝失疏泄 疏泄太过 扰动精室,男子阳事易兴、早泄、 遗精等
②病理: 肝气郁结 胆汁生成排泄障碍 胁肋胀满疼痛, 口苦,纳食不化。 肝气上逆 胆汁逆流入于血脉,外溢于皮肤,则 见黄疸等
14
三、促进血液的运行
①生理: 肝主疏泄 气机调畅 行,周流不停。” ②病理: 肝气郁结 肝气上逆 血
气血和调,“血随气
气郁血瘀 血随气逆
症:胸胁刺痛、癥积 症:吐血、咯血、脑溢
临 床 症 状
生发不及:胸胁满闷,胁肋胀痛,抑郁不愉等。
生发太过:急躁易怒,头晕目眩,头痛头胀等。
21
2、肝为刚脏
含义:指肝具刚强躁急,主升主动,易亢易逆的
生理特性。将军之官 肝主藏血,血属阴,其体阴柔 肝主疏泄,主升动,其用刚阳
藏象五脏肾—中医基础理论教学

精品课件
17
精品课件
18
机体的△牙齿、骨骼、头发的生长状态
--观察肾中精气盛衰的外候
--判断机体生长发育状况和衰老程度的客观标志 肾中精气不足--“肾精亏虚”
小 儿 生长发育迟缓 “五迟”、“五软”
青年人 生殖器官发育不良,性成熟迟缓
中年人 性机能减退,或出现早衰
老年人 衰老得特别快
精品课件
19
肾阳
温煦、推动 *一身阳气的根本 元阳、真阳、真火
命门之火
肾阴肾阳为“五脏阴阳之本”
又称“肾主一身阴阳”
精品课件
22
肾的病变以虚证为主--肾阴虚、肾阳虚
肾阴不足 -- 阴虚则热 一般症状 低热,潮热,五心烦热,心烦,口干咽燥 (内热) 舌红,脉细数 肾的定位症状 腰酸、腿软、阳强易举和遗精
肾阳不足 -- 阳虚则寒 一般症状 面白,畏寒肢冷,舌淡,脉迟无力 (里寒) 精神萎靡,反应迟钝 肾的定位症状 腰酸冷,腿软,阴部清冷,生殖功能减退
肾精作用
1、主生长发育 2、主生殖(天癸主生殖) 3、化生肾阴肾阳(人体阴阳之根本) 4、生髓充脑(与精神思维活动密切相关) 5、化血
精品课件
20
1、什么是气化? 2、肾精(肾气)是如何主导脏腑气化的?
精品课件
肾精、肾气、肾阴、肾阳与脏腑气化
肾精
化生
三焦
肾气
全身
肾阴
滋润、濡养 *一身阴液的根本 元阴、真阴、真水
精品课件
16
肾藏精,精化气,气盛天癸生,促进机体的生长、 发育和生殖,气衰人体衰老。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 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 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 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 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 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八 八,则齿发去 ” 《素问.上古天真论》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课件(藏象)

1.结构:中满(内部较充实)的实质性器官。 2.功能特点: “藏而不泻”、“满而不实”(《内经》)。 (1)藏-贮藏、闭藏;泻-传导、排泄。 (2)满-充满精气(“精气为满”);实-充实水谷(“水谷为实”) (三)腑——六腑(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 1.结构:胸腹腔内部中空、囊状的官腔性器官。 2.功能特点: “泻而不藏”、“实而不满”(《内经》)。
藏与当代解剖生理学脏器概念的关系
第三章 藏象(viscera state)
二、藏象学说的形成
(一)古代解剖学的认识 (二)长期生活实践的观察 卫 气 行 于 体表阳分 觉醒及活动状态 不易感冒 人 睡眠状态 ☆窗口: 藏象学说的创生运用的是解剖方法,为什么后来会放弃解剖,转而 采用“以表知里”方法? 卫气入里 行于阴分 易感冒 卫“昼行阳,夜行于阴” 卫气运行与寤寐有关
☆窗口: 心藏神理论的发生学原理。
第三章 藏象(viscera state)
☆窗口:
西方医学对心藏神理论的诟病。 ②调控各脏腑的功能
心藏神
☆窗口:
驾驭协调各脏腑之气
协调各脏功能
“心为君主之官”、“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
第三章 藏象(viscera state)
(3)心藏神功能正常与否的表现 精神充沛 心藏神 意识清晰 思维敏捷 对外界信息反应正常灵敏
肺司呼吸
肺主一身之气
升降出入失调
第三章 藏象(viscera state)
2.主行水【“通调水道”(《素问· 经脉别论》)】
第三章 藏象(viscera state)
附:心包络
一、心包络的概念 心包络简称心包(膻中),是心脏外面的包膜。 二、心包的生理功能 保护心脏,“代心受邪”。 ☆接口: 心包络及其功能的发生学原理。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肝

肝风内动多因肝阳亢盛,化风内动或 热极生风所致。临床表现为眩晕欲仆 ,震颤,抽搐等症状。治疗宜镇肝熄 风,可选用镇肝熄风汤等方剂。
肝气郁结
总结词
肝气郁结是指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所表现的证候。
详细描述
肝气郁结多因情志抑郁,气机不畅所致。临床表现为胁肋胀痛,胸闷不舒,善太 息,嗳气等症状。治疗宜疏肝解郁,可选用柴胡疏肝散等方剂。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肝
目录
• 肝的生理功能 • 肝的病理表现 • 肝与其他脏腑的关系 • 肝的养生与保健 • 中药养肝方法 • 养肝食疗方
01
肝的生理功能
主疏泄
01
02
03
疏泄气机
肝主疏泄,调节全身气机 的升降和出入,使脏腑经 络之气的运行通畅无阻。
疏泄情志
肝疏泄功能正常,则心情 舒畅,情绪稳定。若肝疏 泄功能失调,则容易出现 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
06
养肝食疗方
养肝粥类食疗方
枸杞粥
将枸杞子30克、粳米100克一同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武火煮沸后转文火煮至米烂粥成,再加入适量白糖调匀, 稍煮即可。此粥具有滋补肝肾、养血明目的功效,适用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视力减退等症。
桑葚粥
将桑葚30克、糯米50克、冰糖适量一同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武火煮沸后转文火煮至米烂粥成,再加入适量冰 糖调匀,稍煮即可。此粥具有滋补肝肾、养血明目的功效,适用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视力减退等 症。
THANKS
感谢观看
03
肝与其他脏腑的关系
肝与胆的关系
肝与胆互为表里,肝主疏泄,胆主贮藏胆汁,二者相互协调,共同维持人体疏泄功 能。
肝疏泄气机,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而胆汁的正常排泄又依赖于肝的疏泄功能。
藏象教案

(1)古代解剖学的认识。(约5分钟)
(2)长期生活实践的观察。(约5分钟)
(3)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约5分钟)
(4)医疗实践经验的积累。(约5分钟)
3. 藏象学说的特点:
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现,主要体现在:
(1)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的整体性。(约5分钟)
(2)五脏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约5分钟)
2. 肺的生理特性:
(1)肺为华盖:肺为脏之长。(约5分钟)
(2)肺为娇脏:(约5分钟)
(3)主宣发与肃降:①主宣发的涵义及其体现;②主肃降的涵义及其体现;③主宣发与主肃降的关系。(约10分钟)
3. 肺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约5分钟)
(2)肺在窍为鼻(喉为肺之门户);(约5分钟)
7. 李德新主编.中医基础理论.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73-75
中医基础理论学科13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
中医基础理论(孙广仁主编“十五”国家规划教材)
章节
第二章:藏象
第二节:五脏·肝
教学时数
2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课件
目
的
要
求
1. 掌握肝的主要生理功能;
2. 掌握肝的生理特性;
3. 掌握肝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3)肺在志为悲;(约5分钟)
(4)肺在液为涕;(约5分钟)
(5)肺气通于秋。(约5分钟)
重
点
难
点
思
考
题
1. 重点:①肺主一身之气的概念;②肺气的宣发肃降的涵义与体现。
2. 难点:①肺主一身之气;②肺气的宣发与肃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组讨论,找出问题答案
➢1、肝藏血的概念是? ➢2、肝藏血的生理功能为哪几个方面? ➢3、肝是如何调节全身血量的? ➢4、肝防止出血的机制有哪几方面?
肝气充足,固摄血液; 肝阴充足而能凝血, 肝者,凝血之本。
精品课件
贮藏血液生理意义
➢肝血濡养肝脏本身以及筋、爪、目,维持其正常机能。 ➢肝血为经血生成之源,肝血流注冲脉,冲脉血盛则月经来 潮。 ➢肝血化生和濡养肝气,肝气冲和畅达,从而发挥其疏泄功 能。 ➢化生和濡养魂,使魂有所舍而不妄行游离,维持正常的神 志和睡眠。
面? ➢4、“肝主疏泄“表现在那几个方面”?
精品课件
肝主疏泄的生理作用可概括为:
精品课件
调畅血的运行输布
气属阳主动,血属阴主 静,故气能行血——气
行则血行
肝功➢之能生疏正理泄常
肝➢气病郁理结
肝气上逆 肝气虚弱
气机调畅 气血调和
气血运行正常
血行不畅
血随气逆 血行不畅
精品课件
瘀血,舌质暗、有瘀斑、 女子经行不畅、经迟、 痛经、经闭 吐血、咯血、卒然昏厥
肝主升主动的生理特点所决定。
精品课件
小组讨论,找出问题答案
➢1、肝主疏泄的概念是? ➢2、肝是如何实现其“主疏泄”功能的? ➢3、“肝失疏泄”的病机主要有那几个方
面? ➢4、“肝主疏泄“表现在那几个方面”?
精品课件
肝主疏泄功能主要是通过调畅全身气机来实现
调畅全身气机
气机,气的升降出入运动
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 窍机能活动依赖气之升降出 入运动
小组讨论,找出问题答案
➢1、肝主疏泄的概念是? ➢2、肝是如何实现其“主疏泄”功能的? ➢3、“肝失疏泄”的病机主要有那几个方
面? ➢4、“肝主疏泄“表现在那几个方面”?
精品课件
1.肝主疏泄的概念
疏,即疏通;泄,即发泄、升发。 ➢含义:是指肝具有维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
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 ➢机理:与肝的升发条达之性密切相关,由
中医基础理论
第二章
藏象学说-五脏
基础医学部中医教研室
-肝
精品课件
肝
➢肝位于腹腔,横膈之下,右胁之内。
➢肝的主要生理机能是主疏泄和主藏血。干 的生理特性为肝气升发和肝为刚脏。
➢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窍为目,在志为 怒,在液为泪,肝与胆由足厥阴肝经与足 少阳胆经的相互络属而成表里关系。肝在 五行属木,为阴中之阳,与自然界春气相 应。
精品课件
小组讨论,找出问题答案
➢1、肝藏血的概念是? ➢2、肝藏血的生理功能为哪几个方面? ➢3、肝是如何调节全身血量的? ➢4、肝防止出血的机制有哪几方面?
精品课件
生理意义 ➢储藏血液 ➢调节血量 ➢防止出血
肝中藏血,化生和涵养肝气, 濡养形体官窍,生成经血
人动则血运于诸经,全身得以濡养 人静则血归于肝脏,以备不时之需
肝位于腹部,横膈之下,右胁下而偏左。肝脏楔形为分叶脏器,左右 分叶,其色紫赤。
2、肝的生理机能和生理特性是?
肝主疏泄、主藏血。肝为刚脏、肝气升发。
3、肝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是?
肝在体合筋、开窍于目、其华在爪,在志为怒。肝由足厥阴肝经与足 少阳胆经相互络属而成表里关系,肝在五行属木,为阴中之阳。与四时之 春季相应。
精品课件
肝 Liver
肝的解剖位置: 肝位于腹部,横
膈之下,右胁下而 稍偏左,右肾之前。
精品课件
肝的形态结构
肝形似楔形,分左 右两叶,右厚左薄, 其色紫赤,下附有胆。 “肝者,据大叶言之, 则是两叶也。若据小 叶言之,则多叶矣”
《难经集注》
精品课件
肝的生理功能
➢肝主疏泄 ➢肝藏血
精品课件
课堂讨论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病理意义Βιβλιοθήκη 肝体失养血不荣筋➢藏血不足
血不养目 经血乏源
肝气化生不足失于条达 肝阳失于涵养则易亢逆 筋脉拘急,肢体麻木 爪甲脆薄、易于折断
目涩、目花、目珠刺痛
月经量少,甚则闭经
血不养魂
失眠、梦游、梦魇、幻觉
精品课件
小组讨论,找出问题答案
➢1、肝藏血的概念是? ➢2、肝藏血的生理功能为哪几个方面? ➢3、肝是如何调节全身血量的? ➢4、肝防止出血的机制有哪几方面?
(肝气郁结)
脾不升清 脾失健运
胃不降浊 胃气上逆
精品课件
调畅情志
➢生理
肝之疏泄 功能正常
全身 气机 调畅
全身各脏腑、 经络、形体、 官窍机能活动 稳定有序
情志活 动正常
➢病理
肝失疏泄
肝气上逆 急躁易怒-暴怒
肝气郁结
闷闷不乐,悲忧欲哭 -郁怒
精品课件
调畅胆汁分 泌
➢生理
肝之疏泄 功能正常
胆汁化生正 常排出通畅
胆汁排入小肠, 参与消化功能
➢病理
肝失疏泄
消化不良
胆汁化生不足
厌食、腹胀
形成结石
胆汁淤
胁痛、黄疸
积肝胆火旺
胆汁上泛
口苦、吐苦水
精品课件
调畅排精排卵和行经
肝之疏泄 功➢生能理正常
全身气 机调畅
男子正常排精 女子正常排卵行经
肝➢失病疏理泄
男子排精不畅 女子行经异常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复习
1、肝的位置和形态是?
精品课件
课堂讨论 精品课件
小组讨论,找出问题答案
➢1、肝藏血的概念是? ➢2、肝藏血的生理意义为哪几个方面? ➢3、肝是如何调节全身血量的? ➢4、肝防止出血的机制有哪几方面?
精品课件
2.肝藏血 Storing blood
➢含义:指肝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及 防止出血的功能。
➢机理:肝为实质性全血器官,故能藏血; 肝的疏泄作用是肝调节血量的动力。
病理变化
肝 太过 失 疏 泄 不及
肝气亢逆,升发太
过的病理变化即升、 动、散太过
肝气上逆
面红目赤、眩晕头痛 胸胁胀痛、急躁易怒
肝气郁结 闷闷不乐,悲忧欲哭
肝气不舒,疏泄失 职,气机不得畅达 即升、动、散不及
精品课件
小组讨论,找出问题答案
➢1、肝主疏泄的概念是? ➢2、肝是如何实现其“主疏泄”功能的? ➢3、“肝失疏泄”的病机主要有那几个方
月经先期,崩漏
气虚乏力、时有太息 月经愆期
调畅津液的运行输布
气能行津,气行则津布
脾运化水湿, 肺布散水津, 肾蒸化水液。
肝➢主生疏理泄 调畅气机 三焦气治 气行则水行
肝➢失病疏理泄
三焦气机阻滞, 痰核、瘰疬、乳癖、
气滞则水停
瘿瘤、水肿、臌胀、
精品课件
调畅脾胃之气的升降
肝➢之生疏理泄 功能正常 肝➢疏病泄理异常
肝之疏泄 功能正常
全身气机调畅 生命活动正常
精品课件
气血运行正常
全身各脏腑、经络、 形体、官窍机能活 动稳定有序
精品课件
小组讨论,找出问题答案
➢1、肝主疏泄的概念是? ➢2、肝是如何实现其“主疏泄”功能的? ➢3、“肝失疏泄”的病机主要有那几个方
面? ➢4、“肝主疏泄“表现在那几个方面”?
精品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