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对建筑的影响

合集下载

气候变化对建筑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建筑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建筑的影响在当今世界,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全球性问题。

它不仅对生态环境、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给建筑领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

气候变化导致的气温升高是对建筑的一个显著影响。

在炎热的夏季,高温天气持续时间更长,强度更大。

这就要求建筑物具备更出色的隔热和散热性能,以减少室内温度的上升。

传统的建筑材料和设计可能无法有效应对这种变化,例如,厚重的墙体和小窗户在过去可能被认为是保暖的良好设计,但在如今的高温环境下,却可能导致室内通风不畅,热量积聚。

降水模式的改变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有些地区暴雨频率增加,降雨量增大,这对建筑物的排水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果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雨水可能会在建筑物周围积聚,甚至渗透进建筑物内部,造成潮湿、发霉等问题,严重影响建筑的结构稳定性和居住舒适度。

同时,洪水的风险也相应增加,建筑物需要在选址和基础设计上更加谨慎,以避免被洪水淹没和破坏。

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如飓风、龙卷风、暴雪等,对建筑的结构强度构成了巨大威胁。

这些强大的自然力量可能会摧毁建筑物的屋顶、墙壁,甚至使整个建筑倒塌。

因此,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必须考虑使用更坚固的材料,加强结构的稳固性,以抵御这些极端天气的冲击。

气候变化还带来了海平面上升的问题,对于沿海地区的建筑来说,这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海水的侵蚀和淹没可能会破坏建筑物的地基,导致建筑物倾斜、开裂甚至倒塌。

因此,沿海建筑需要采取特殊的防护措施,如建设海堤、抬高建筑物基础等。

除了对建筑的物理性能产生影响,气候变化也在能源消耗方面给建筑带来了压力。

为了保持舒适的室内温度,空调和采暖系统的使用频率增加,导致能源消耗大幅上升。

这不仅增加了居民的能源费用支出,也给能源供应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因此,发展高效的能源系统和采用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变得尤为重要。

例如,安装太阳能板、利用地热能等,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碳排放。

从建筑材料的角度来看,气候变化也促使了行业的变革。

气候变化对城市居民建筑设计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城市居民建筑设计的影响
再者,海平面上升是沿海城市面临的严峻问题。这意味着在这些地区的建筑设计中,要考虑到洪水的威胁。建筑的基础设计需要更加稳固,并且可能需要提高建筑物的海拔高度,或者采用防洪墙等措施来保护建筑免受海水入侵。
气候变化还影响着建筑的能源消耗。为了应对能源危机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建筑设计应致力于提高能源效率。例如,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板和小型风力发电设备等。此外,智能能源管理系统的应用可以实时监测和调控能源的使用,实现节能减排。
气候变化对城市居民建筑设计的影响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显著,其对城市居民建筑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气候变化带来的气温升高、极端天气事件增多、海平面上升等问题,都迫使建筑设计师们重新思考和调整设计策略,以确保居民的生活质量、健康和安全。
首先,气温的升高是气候变化的一个显著表现。在炎热的夏季,城市往往会出现高温热浪,这对居民建筑的隔热和通风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建筑设计可能侧重于保暖,而现在则需要更加注重散热和降温。建筑的外墙材料应具备良好的隔热性能,以减少热量的传入。同时,合理的窗户设计可以促进自然通风,降低室内温度。例如,采用大面积的可开启窗户,或者安装通风扇等设备,都能有效地增强空气流通。
在室内环境方面,气候变化也带来了改变。由于空气质量可能受到影响,建筑设计需要更加注重室内空气的净化和流通。使用高效的空气过滤系统,选择环保的建筑材料,以减少室内有害物质的释放,都有助于创造一个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
另外,绿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地位也日益凸显。植物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能起到调可以降低周围的温度,吸收二氧化碳,同时增加居民与自然的接触。
在实践中,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应制定更加严格的建筑规范和标准,引导和鼓励建筑行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同时,加强对公众的教育,提高人们对气候变化和建筑设计关系的认识,促进全社会共同参与到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中来。

气候变化对全球建筑业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全球建筑业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全球建筑业的影响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建筑业也受到了巨大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建筑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建筑设计与规范、建筑材料与技术的发展、建筑能源效率的提升以及建筑物的韧性与适应性。

一、建筑设计与规范气候变化对建筑设计与规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为气候变化导致了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如海平面上升、强风、高温等,建筑师们需要考虑如何使建筑物更加适应这些变化。

建筑设计中需考虑防洪、防风、防灾等因素,以确保建筑物在极端天气条件下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二、建筑材料与技术的发展气候变化推动了建筑材料与技术的发展。

随着全球气温的升高,建筑材料需要具备更好的绝热、隔热、防水等性能,以适应更为极端的气候条件。

同时,建筑材料的环保性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用以降低建筑产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新型建筑材料和技术的应用也为建筑行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创新空间。

三、建筑能源效率的提升气候变化使得节能减排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建筑业也需要加强能源效率的提升。

高效的建筑设计与技术可以减少能源消耗,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

建筑物的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以及智能化系统的应用成为了现代建筑行业的趋势。

四、建筑物的韧性与适应性气候变化威胁着建筑物的安全性与可持续性。

因此,建筑业需要更加重视建筑物的韧性与适应性,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韧性建筑的设计能够在自然灾害发生时减少破坏,提高建筑物的恢复能力;而适应性建筑则能够根据不同的气候变化情况进行调整,以提供更舒适的室内环境。

总结而言,气候变化对全球建筑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建筑业需要不断创新与发展,以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新挑战。

通过加强建筑设计规范、推动建筑材料与技术的创新、提升建筑能源效率以及加强建筑物的韧性与适应性,建筑业能够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冲击,实现可持续发展。

(文章字数:350)。

气候变化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分析

气候变化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分析

气候变化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分析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建筑设计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气候变化对建筑设计带来了许多影响,不仅需要考虑环境的适应性和可持续性,还需要满足人们对舒适生活空间的需求。

本文将分析气候变化对建筑设计的不同方面产生的影响,并探讨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气候变化对建筑外观与材料的影响气候变化不仅对建筑外观产生影响,还对建筑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带来新的考量。

随着全球气温的上升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建筑需要更耐久的外墙材料来抵御风雨和酷暑的侵袭。

建筑外观设计也需要考虑到能源效益和可持续性因素,以减少能耗并降低碳足迹。

气候变化对建筑能源效率的影响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建筑能源效率的提升变得尤为重要。

随着能源成本的不断上升和人们对环保意识的增强,建筑需要采用更加节能环保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

例如,采用高效隔热材料、太阳能发电系统、雨水收集系统等,能够有效降低能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提升建筑的可持续性。

气候变化对建筑室内舒适性的影响气候变化还对建筑室内舒适性产生重要影响。

建筑设计需要考虑到不同气候条件下人们的需求,提供适宜的温度、光线和空气质量。

随着气温的上升,建筑需要采取更有效的空调和通风系统来确保室内温度的舒适。

合理设计建筑布局和采用可调节的室内照明系统,能够提供人们所需的自然光线和舒适的室内环境。

气候变化对建筑设计理念的影响气候变化不仅对建筑外观、结构和功能产生影响,还对建筑设计理念带来了新的思考。

传统的建筑设计常常以人为中心,追求艺术和美学的表达。

然而,面对气候变化的挑战,建筑设计需要更加注重环境适应性、可持续性和生态友好性。

这意味着建筑师需要更多地考虑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影响,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气候变化对建筑设计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建筑师需要面对新的挑战,并积极采用可持续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

通过选择适宜的材料、优化能源利用、提升室内舒适性和注重环境适应性,建筑设计可以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气候条件,并为人们创造更良好的生活环境。

气候变化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在当今时代,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重要议题,其对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建筑设计领域也不例外。

建筑作为人类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场所,其设计需要适应不断变化的气候条件,以提供舒适、健康和可持续的环境。

气候变化带来的最显著影响之一就是温度的波动。

在过去,气候相对稳定,建筑设计在保温和散热方面的考虑相对简单。

然而,如今气温的极端变化日益频繁,夏季高温酷热,冬季严寒刺骨。

这就要求建筑设计师在设计时更加注重隔热和保温性能。

例如,在炎热的地区,建筑物需要更好的遮阳设施,以减少阳光直射带来的热量积聚;同时,外墙材料的选择也要考虑其反射热量的能力,以降低室内温度。

相反,在寒冷的地区,墙体和屋顶的保温层需要加厚,窗户的密封性能需要提高,以防止热量散失。

降水模式的改变也是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些地区降雨量增多,导致洪水等灾害的风险增加;而另一些地区则面临着干旱的威胁。

对于降雨量增多的地区,建筑设计需要考虑更好的排水系统,以防止雨水积聚对建筑物造成损害。

例如,建筑物的地基要进行防水处理,屋顶的坡度要设计得更有利于雨水快速排出。

同时,还可以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储存起来用于灌溉和非饮用用途。

而在干旱地区,建筑设计要注重水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

例如,采用低流量的水龙头和马桶,设计废水处理和再利用系统等。

除了温度和降水,气候变化还导致了海平面上升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

在沿海地区,海平面上升对建筑物的基础和稳定性构成了巨大威胁。

因此,建筑设计需要考虑更高的地基和更坚固的结构,以抵御海水的侵蚀和风暴潮的冲击。

此外,针对极端天气如飓风、龙卷风等,建筑的外形和结构也需要进行优化,以减少风的阻力和降低风灾造成的破坏。

气候变化也促使建筑设计更加注重能源的利用效率。

随着能源成本的上升和对温室气体排放的限制,建筑物需要尽可能地减少能源消耗。

这就要求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自然采光和通风。

合理的窗户布局和朝向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阳光,减少人工照明的需求。

气候变化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分析

气候变化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分析

气候变化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分析1. 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人们对环境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气候变化对建筑设计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气候变化对建筑设计所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2. 高温对建筑材料的选择气候变暖导致高温天气日益频繁,对建筑材料和结构的选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建筑材料可能无法承受极端高温条件下的负荷,因此需要选用适应高温环境的新型材料。

例如,使用抗热膨胀性能较好的材料,以防止由于高温引起的结构破坏。

3. 极端天气事件对建筑安全性的挑战气候变化使得极端天气事件(如台风、暴雨等)更加频繁和严重,这给建筑安全性带来了巨大挑战。

在建筑设计中,需要考虑到强风、大雨等极端天气情况下的建筑物稳定性和耐久性。

例如,在结构设计上加强抗风能力,采用排水设计减少水灾风险等。

4. 节能减排与低碳建筑气候变化加剧了对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关注。

在建筑设计中,应注重节能减排与低碳建筑的理念。

通过优化建筑外墙、屋顶以及窗户等部分的保温材料和隔热系统,降低能耗;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技术,如太阳能发电和地源热泵系统等;引入智能控制系统,实现能源的合理利用。

5. 气候适应性设计气候变化使得地区特定的气候条件发生了改变,因此在建筑设计中需要更加注重气候适应性。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建筑形态、朝向和材料,以最大程度地适应当地气候条件。

例如,在炎热地区可采用通风良好的建筑形式和开放式空间设计,利用自然气流降低室内温度。

6. 绿色生态环境与建筑景观气候变化也给人们创造绿色生态环境和美丽建筑景观提供了机遇。

在建筑设计中注重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服务恢复,通过植被覆盖、雨水收集以及废物管理等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同时,将景观要素融入到建筑设计中,创造美丽宜人的城市景观。

7. 结论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趋势的加剧,其对建筑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

我们需要认识到这些影响并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在保证建筑安全性与舒适性的前提下推动可持续发展。

建筑物理学气候和环境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建筑物理学气候和环境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建筑物理学气候和环境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建筑物理学是研究建筑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它关注的是气候、能源和环境等因素对建筑设计和效能的影响。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气候和环境因素可以使建筑更加适应当地气候特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本文将探讨气候和环境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并介绍一些应对策略。

1. 气候对建筑设计的影响1.1 温度气候中的温度变化会影响建筑物的保温和冷却需求。

在寒冷地区,建筑物需要提供良好的保温措施,如隔热材料、双层窗户和地热系统,以降低能源消耗。

而在炎热地区,则需要采用遮阳设施、通风系统和高效冷却系统来保持室内的舒适温度。

1.2 湿度高湿度会导致建筑物内部潮湿和霉菌滋生,对居住者的健康有害。

因此,在湿润地区的建筑设计中,应注重通风和除湿措施的采用,同时合理选择建筑材料以减少潮湿问题的发生。

1.3 风力气候中的风力可能对建筑物的结构稳定和能量利用产生影响。

强风区域的建筑物需要考虑防风措施,如增加抗风能力的结构设计和安装防风玻璃。

同时,还可以利用风的能量,如风力发电设施,以提供可再生能源。

1.4 日照气候中的日照情况会影响室内采光和太阳能利用。

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建筑物的朝向、窗户和天窗的位置,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来提供照明,并降低能源消耗。

2. 环境对建筑设计的影响2.1 水资源在设计中,应充分利用雨水收集系统和水循环系统来节约和重复使用水资源。

可以通过收集雨水来满足灌溉、冲洗和其他非饮用水需求,减少对市政水源的依赖。

2.2 土地利用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土地的消耗,并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建筑设计应注意减少建筑占地面积,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尽量保留原有的土地植被和生物多样性。

2.3 环境保护在建筑设计中应该采用环保材料和技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消耗。

例如,利用可再生能源来供电、使用可降解的材料来减少建筑废物的产生等。

3. 应对策略3.1 模拟分析使用建筑物理学模拟软件可以帮助设计师定量评估建筑物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性能表现。

气候变化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分析

气候变化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分析

气候变化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分析嗨,亲爱的读者们!今天我们要聊一聊一个严肃却又切实存在的问题——气候变化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随着全球气候逐渐变暖,建筑行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气候变化如何影响建筑设计的方方面面吧!1.能源效率与节能随着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现象日益频繁,建筑设计必须更注重能源效率和节能。

采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优化建筑结构和材料,提高隔热性能等措施成为关键。

通过科学的设计,建筑可以在保证舒适度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2.水资源管理气候变化带来的干旱和洪涝现象也对建筑设计提出了挑战。

建筑师需要考虑如何收集、利用和节约水资源。

设计雨水收集系统、灌溉系统以及合理利用雨水等都成为了当下的热门话题。

建筑设计不仅要关注内部的舒适度,还要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3.建筑材料选择随着气候的变化,建筑材料的选择也变得至关重要。

耐候性、抗震性、隔热性等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可持续性材料的应用也成为了趋势。

选择符合气候条件的建筑材料不仅可以提高建筑的品质,还可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4.绿色环境与生态设计随着人们对环保意识的增强,绿色环境和生态设计逐渐成为建筑设计的新方向。

建筑师需要考虑如何保护生态、减少碳排放、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空间。

绿色屋顶、垂直绿化、废物回收利用等措施都可以成为建筑设计的亮点。

气候变化对建筑设计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需要从能源效率、水资源管理、建筑材料选择、绿色环境与生态设计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建筑师需要站在环保和可持续性的角度出发,创造更加宜居、环保的建筑空间。

因此,建筑设计者必须跟上时代步伐,不断创新,适应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挑战,才能在构建美好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希望本文能给您带来一些启发和想法,让我们一起为环保建设美好家园而努力吧!。

建设工程施工气候条件

建设工程施工气候条件

建设工程施工气候条件的影响与应对措施在我国,建设工程项目遍布各地,不同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对施工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气候条件作为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建设工程的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等方面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主要分析了气候条件对建设工程施工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气候条件对建设工程施工的影响1. 温度影响温度是影响混凝土强度、砂浆硬化和许多建筑材料性能的关键因素。

高温会加速混凝土硬化和强度发展,但过高温度会导致混凝土开裂、变形等问题。

低温则会使混凝土和砂浆的强度降低,影响施工质量。

此外,温度变化还会对建筑材料的尺寸稳定性和结构性能产生影响。

2. 湿度影响湿度对建筑材料的吸水性、干燥收缩和腐蚀性等方面有显著影响。

在潮湿环境中,建筑材料容易吸水,导致混凝土强度降低、钢筋腐蚀等问题。

此外,湿度还会影响施工工具和设备的性能,如电气设备易受潮、机械设备易生锈等。

3. 风速影响风速对施工现场的安全和施工进度有很大影响。

风力过大时,可能导致施工人员无法进行高空作业、建筑材料受损、设备故障等问题。

此外,风速还会影响砂浆的附着力和混凝土的喷射效果。

4. 雨雪影响雨雪天气会对施工现场造成积水、泥泞,影响施工机械和设备的正常运行,同时也会导致建筑材料受潮、变形等问题。

雨雪还可能影响施工人员的作业环境,降低施工效率。

5. 日照影响日照强度对建筑材料的颜色、老化和结构性能有一定影响。

长时间暴露在强烈日照下,建筑材料容易老化、褪色,影响美观和耐久性。

6. 温差影响温差变化会导致建筑材料和结构产生热应力,从而引发裂缝、变形等问题。

特别是在季节变化较明显的地区,温差对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使用寿命具有重要影响。

二、应对气候条件影响的措施1. 温度控制在高温环境中,可采用冰袋、冰水混合物等方法降低混凝土和砂浆的温度。

在低温环境中,可采用加热棚、蒸汽养护等方法提高混凝土和砂浆的温度。

此外,合理选择施工时间和材料,避免在极端温度下进行施工。

气候变化对建筑业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建筑业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建筑业的影响随着全球气候的不断变化,建筑业作为重要的经济产业之一,正面临着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气候变化不再是一个遥远的概念,而是切实地影响着建筑业的方方面面,从建筑设计、施工过程到建筑材料的选择,以及建筑物的长期运营和维护。

首先,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给建筑设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暴雨、洪水、飓风、暴雪等极端天气的频率和强度不断增加,这要求建筑物具备更强的抵御能力。

在设计阶段,建筑师和工程师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加强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和防水性能。

例如,在容易遭受飓风袭击的地区,建筑的外形设计应更加流线型,以减少风的阻力;在暴雨频繁的地区,要优化排水系统,提高建筑物的抗洪能力。

其次,气温的变化也对建筑的能源消耗产生了显著影响。

夏季气温升高,空调的使用需求大幅增加;冬季气温波动,取暖的能源消耗也变得不稳定。

为了应对这一情况,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变得尤为重要。

采用高效的保温材料、优化窗户的设计和遮阳措施,都有助于减少建筑物的能源需求。

同时,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太阳能、风能等在建筑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在建筑设计中融入这些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系统,不仅可以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还能减少碳排放,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积极贡献。

气候变化还影响着建筑材料的选择和供应。

一些地区由于干旱等原因,木材等传统建筑材料的供应受到限制,这促使建筑业寻找更可持续和本地化的材料替代品。

同时,由于气候条件的变化,一些建筑材料的性能和寿命也可能受到影响。

例如,高温和高湿度环境可能加速金属的腐蚀,降低其使用寿命。

因此,在选择建筑材料时,需要充分考虑其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耐久性和稳定性。

在施工过程中,气候变化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极端天气可能导致施工延误,增加施工成本和风险。

例如,暴雨可能导致施工现场积水,影响施工进度;高温天气可能会对施工人员的健康和工作效率产生不利影响。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施工企业需要制定更加灵活和适应性强的施工计划,提前做好应对极端天气的准备,并加强施工人员的劳动保护措施。

气候变化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分析

气候变化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分析

气候变化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分析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一大挑战和重要议题。

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人们对于环境保护以及建筑设计的可持续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将从气候变化的影响、建筑设计的可持续性以及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探讨气候变化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建筑设计的直接影响温度和湿度变化气候变暖导致日平均温度、季节性温度和年平均温度的增加。

这意味着设计师需要考虑更好的隔热保温措施来降低建筑物内部的温度。

此外,湿度的变化也会影响室内空气质量和舒适度,建筑师需要采取措施来调节湿度。

极端天气事件增加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极端天气事件(如暴雨、台风等)频率和强度增加。

这对于建筑物的结构强度和适应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建筑师应该考虑采用抗震、防风等技术来增强建筑物的稳固性。

海平面上升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水膨胀,使得海平面上升。

这会导致沿海地区和低洼地区面临洪水风险。

建筑师在设计这些地区的建筑时,应当采取防水措施并确保建筑物能够抵御洪水侵袭。

建筑设计的可持续性节能减排气候变化背景下,建筑行业需要重视节能减排。

建筑师应当采用节能技术和可再生能源设备,如太阳能板、地源热泵等,来减少建筑物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并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

材料选择与循环利用在建筑设计中,材料选择和使用也是关键因素。

建筑师应当优先选择低碳材料,并鼓励使用可回收材料。

此外,可以考虑使用可再生材料或具有良好循环利用能力的材料来增加建筑物的可持续性。

自然通风和被动设计自然通风是一种有效并且节能的方式来控制室内温度和湿度。

通过合理布局和设计加强自然通风,可以减少空调设备的使用频率并降低能源消耗。

此外,被动设计原则(如合理遮阳、利用日照等)也能提高建筑物的可持续性。

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措施规范和标准制定政府、行业组织以及专业机构应当共同制定与建筑设计相关的规范和标准。

这些规范和标准旨在引导建筑行业朝着更加可持续和环保的方向发展,并对设计师提供具体指导。

气候变化对建筑业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建筑业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建筑业的影响在当今时代,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其影响波及到了各个领域,其中建筑业也未能幸免。

气候变化带来的气温升高、极端天气增多、海平面上升等现象,给建筑业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

首先,气候变化导致气温升高,这对建筑施工产生了直接影响。

在炎热的夏季,高温天气使得施工人员面临中暑、脱水等健康风险,工作效率大幅下降。

为了保障工人的身体健康,建筑企业不得不调整施工时间,避开高温时段,这无疑增加了施工成本和时间成本。

同时,高温还会对建筑材料产生影响,例如水泥、混凝土等在高温下容易干燥过快,导致强度降低、裂缝等质量问题。

因此,建筑企业需要采取额外的措施来控制材料的温度和湿度,保证建筑质量。

其次,极端天气的频繁出现给建筑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暴雨、洪水、飓风、暴雪等极端天气事件不仅会破坏正在施工的建筑项目,造成工期延误和经济损失,还对已建成的建筑物构成威胁。

例如,暴雨可能导致工地积水,淹没设备和材料;飓风可能吹倒塔吊等施工设施;暴雪可能压垮屋顶等结构。

为了应对这些极端天气,建筑业需要在设计和施工阶段加强建筑物的抗灾能力,采用更坚固的结构材料、优化建筑外形、提高排水系统的性能等。

这无疑增加了建筑成本,但却是保障建筑物安全和长期使用的必要投入。

再者,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地区的建筑业影响尤为显著。

随着海平面的不断上升,沿海地区的土地逐渐被侵蚀,一些原本适合建设的区域变得不再安全。

这就要求在沿海地区进行建筑规划和设计时,充分考虑海平面上升的因素,提高建筑物的基础高度,加强防潮和防洪设施的建设。

此外,气候变化还可能导致地质条件的改变,如土壤松软、地面下沉等,这对建筑物的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除了对建筑施工和设计的直接影响,气候变化也在推动建筑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模式的转变。

为了减少建筑物的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绿色建筑技术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

例如,采用高效的保温隔热材料、太阳能板、地热能系统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可以降低建筑物的能耗,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气候变化对建筑工程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建筑工程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建筑工程的影响一、气候变化对建筑材料的影响温度对混凝土材料性能的影响温度升高会加快水化反响,促进混凝土早期强度的形成,但温度升高也会造成水分的蒸发加快,能够利用的水分减少,从而延缓水化反响,对混凝土后期强度形成不利。

混凝土外表温度会高于大气温度很多,温度升高时前期强度没有太大变化,但当经过一段时间后其抗压强度会明显降低,这是由于水分的蒸发,骨料和水泥性质发生变化,骨料和砂浆之间的粘结力降低造成的。

湿度对混凝土材料性能的影响湿度变化会导致混凝土内部含水率的改变,从而改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混凝土含水率过大,那么抗压强度和环压抗拉强度会减小,对劈裂强度的影响较小。

枯燥混凝土其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会显著增加,但其环压抗拉强度下降很多。

其他气候因素对建筑材料的影响几乎所有的气候因素都不同程度的对建筑材料有所影响,例如紫外线会加快建筑材料中聚合物的降解速率,减少使用寿命,降雨、高温和强烈的日照、二氧化碳浓度会影响塑料、石材、金属、砖瓦和木材等建筑材料。

二、气候变化对建筑结构的影响气候变化对建筑根底的影响气候改变会改变地表蒸发和植物蒸腾的作用,从而导致土壤含水量的变化,降雨和大风会对土壤造成冲蚀和风化,给建筑物根底带来危害,在根底较浅的建筑根底中更为严重。

例如干缩湿胀会导致地基的隆起,根底产生位移,进一步加大建筑结构的变形和沉降,主体结构出现开裂。

长期降雨情况下,雨水浸入到根底下部会破坏承载土层强度。

气候变化对上部结构的影响风荷载对建筑物的影响,风荷载是以长期的历史风速记录和较为平安的系数确定的,在全球气候变暖的情况下,大风的频率和强度都会增加,所以建筑工程设计时要考虑加大风荷载的平安系数。

暴雨对建筑结构墙壁的裂缝会产生渗透作用,降低墙体的保温性能,严重时出现变形和裂缝,影响建筑物美观,造成平安隐患。

暴雨的频率增加也会造成洪流灾害的发生,对建筑物的结构是更大的考验,暴雨还会加快结构的风化作用,所以要加大结构的维护力度,在门、窗等节点处要做好密封工作。

气候对建筑有哪些影响

气候对建筑有哪些影响

气候对建筑有哪些影响
(一)降水
降雨多和降雪量大的地区,房顶坡度普遍很大,以加快泻水和减少屋顶积雪。

中欧和北欧山区的中世纪尖顶民居就是因为这里冬季降雪量大,为了减轻积雪的重量和压力所致。

我国云南傣族、拉祜族、佤族、景颇族的竹楼,颇具特色。

这里属热带季风气候,炎热潮湿,竹楼多采用歇山式屋顶,坡度陡,达45~50;下部架空以利通风隔潮,室内设有火塘以驱风湿。

这种高架式建筑在柬埔寨的金边湖周围、越南湄公河三角洲等地亦有分布。

我国东南沿海厦门、汕头一带以及台湾的骑楼往往从二楼起向街心方向延伸到人行道上,既利于行人避雨,又能遮阳。

湘、桂、黔交界地区侗族的风雨桥、廊桥亦是如此。

降雨少的地区,屋面一般较平,建筑材料也不是很讲究,屋面极少用瓦,有些地方甚至无顶,如撒哈拉地区。

我国西北有些地方气候干旱,降水很少,屋面平缓,一般只是在椽子上铺上织就的芦席、稻草或包谷秆,上抹泥浆一层,再铺干土一层,最后用麦秸拌泥抹平就行了。

宁夏虽然也用瓦,但却只有仰瓦而无复瓦。

这类房屋的防雨功能较差。

如秘鲁首都利马气候炎热干燥,房屋多为土质,屋顶用草甚至用纸箱覆盖,城市亦没有完善的排水设施,1925年3月因厄尔尼诺现象影响突降暴雨,结果洪水中土墙酥软,房屋倒塌,道路冲毁。

降水多的地方,植被繁盛,建筑材料多为竹木;降水少的地方,植被稀疏,建筑多用土石;降雪量大的地方,雪甚至也是建筑材料,如爱斯基摩人的雪屋。

我国东北鄂伦春人冬季外出狩猎时也常挖雪屋作为临时。

气候变化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建筑设计的影响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对建筑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建筑设计不仅要考虑人们的生活需求和舒适性,还要注重环境可持续性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气候变化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并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建筑设计策略。

首先,气候变化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1. 能源效率:随着能源供应的紧张和能源成本的上升,建筑能源效率成为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气候变化要求建筑在能源的使用和消耗方面更加节约和高效,例如提高建筑外墙的保温性能、使用高效节能的设备等,以降低能源的耗费和排放。

2. 自然通风和被动设计:气候变化使得建筑设计需要更多地依赖自然资源,如太阳能、风能等。

建筑师需要通过利用自然通风和被动设计来实现舒适的室内环境,减少对人工通风和空调系统的依赖。

例如利用建筑的朝向和窗户的位置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和凉爽的风。

3. 防御极端天气:气候变化导致了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如暴雨、风暴、泥石流等。

建筑设计需要考虑如何防御这些极端天气的影响,例如在建筑周围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增强建筑的风防能力等,以减少建筑的损坏和人员的伤亡。

4. 水资源管理:气候变化导致了水资源的不稳定性,建筑设计需要更加注重水的收集、利用和管理。

例如利用雨水收集系统来供给建筑的冲洗和灌溉用水,减少对地下水的依赖;在地面设计上考虑水的渗透和排放,减少城市内涝的发生。

5. 建筑材料选择:气候变化要求建筑材料更加环保和耐久。

建筑设计需要选择对环境友好的材料,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

同时,建筑材料也需要具备抗气候变化的能力,如抗热、抗冷、抗湿等,以确保建筑的稳定和耐久性。

除了上述影响,建筑师还需要考虑气候变化对建筑使用和维护的影响。

例如建筑内部的空调和采光系统需要根据气候变化的需求做出调整和维护,以保证室内环境的舒适性和效率。

此外,气候变化还会对建筑的保险和评估造成影响,建筑师需要考虑这些因素在设计中的应用。

气候对建筑的影响

气候对建筑的影响

气候对建筑的影响气候是地球上各种自然力量中最为庞大和多变的之一。

它不仅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还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建筑的设计和结构。

气候条件的不同将直接决定建筑物的外观、内部舒适度以及耐久性。

为了更好地理解气候对建筑的影响,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气候对建筑设计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不同气候和地理条件下的建筑应根据气候特点进行设计。

例如,在炎热干燥的地区,建筑师需要考虑高温和低湿度对建筑物的影响。

他们在设计时通常会尽量减少太阳辐射的进入,选择具有良好隔热效果的建筑材料,以确保建筑内部的温度始终保持在舒适的范围内。

其次,气候对建筑的耐久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气温的变化、风力、降水等气候因素都会对建筑物的结构和材料产生影响。

在高温多雨的地区,建筑物容易遭受腐蚀和损坏,因此需要选择耐候性强的材料和合适的建筑结构来增强其耐久性。

相反,在低温地区,建筑物需要保持良好的绝热性能以防止能量损失。

因此,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建筑设计必须考虑对应的防护措施。

第三,气候对建筑物内部舒适度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宜居的室内环境需要合理的温湿度、光照和通风条件。

在炎热潮湿的气候中,建筑师需要设计出有效的空调系统和通风设备,以确保室内温度和湿度的舒适度。

在寒冷地区,建筑物需要保持良好的保温效果,使用恰当的采光系统来提供充足的自然光线。

因此,建筑师必须根据气候条件来制定合理的设计方案,以使建筑物对象内部的舒适度得到最优化。

最后,气候还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能源消耗。

建筑是全球能源消耗的重要部分,而气候条件对建筑物的能源需求有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充分利用气候条件,我们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能源消耗。

例如,在热带气候地区,建筑师可以设计出明亮通风的建筑结构,以减少对空调系统的依赖。

在寒冷地区,建筑师可以采用被动式太阳能设计,通过合理布局和蓄热材料来减少对供暖设备的需求。

因此,充分考虑气候因素有助于提高建筑能源效率。

综上所述,气候对建筑的影响无处不在,从建筑设计到结构耐久性、室内舒适度和能源消耗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气候对民居建筑的影响

气候对民居建筑的影响

气候对民居建筑的影响住房是人类生活与栖息的主要场所,为抵御自然界中的寒冷酷署、风霜雨雪等对人体的不良影响而营造的人工环境。

有了住房,人们便能生活在一个相对舒适,独立而安静的环境中,避免了风吹日晒,洪水猛兽的袭击,我国民居的分布,建筑设计与气候有着密不可分联系。

一、气候与“座北朝南”的传统建筑布局我国的民居建筑大多是座北朝南,门窗朝南开放,阳台多设在南面,这种布局有两个方面好处:一是南面阳光充足,便于晒衣采光。

二是朝南温暖舒适,这种布局是由我国特定的纬度位置与气候特点所决定。

首先,我国地处北半球,而且绝大部分陆地处在北回归线以北的北温带地区。

北回归线是太阳直射的北界,由于太阳直射点以一个回归年为周期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因而,在北温带地区一年到头太阳总是偏南,南面是向阳面,凡是座北朝南的房屋阳光充足;同时气温较高,冬季较温暖舒服。

其次,我国属东亚典型的季风气候。

夏季、天气酷热之时,有来自南面海洋上的习习凉风,即夏季风;冬季、严寒之时,有来自北方的蒙古,西伯利亚寒流,即冬季风。

在我国北方,强劲的北方常带来降温、霜冻等天气。

采用座北朝南的建筑布局,不仅夏季能够通风纳凉,冬季还能躲避寒流袭击。

二、降水对民居建筑的影响在我国的东南沿海一带,适应多雨气候而建筑的房屋形式,最典型的要算是骑楼了。

在厦门(闽)、广州(粤)、南宁(桂),还有台湾一些城市,为了方便行人避雨,街道两旁的商店,将二楼的晒台向街心方向延伸到人行道上,成为“行人廊”,俗称骑楼。

下雨时,行人在“行人廊”上耽一阵子,或观光一下商店,阵雨就过去了。

浙江、苏南一带的农村房屋也很有特色。

为了利于雨水下流,减少雨水在屋顶的停留时间,屋顶坡度都很大。

有的还把屋檐伸得较长,防止屋檐经常滴水侵蚀墙基。

西北部少雨地区的房屋建筑则别具风格,屋顶很平,象个平台,屋顶上可以晒玉米、辣椒等等。

“火洲”吐鲁番盆地的平顶房,到了炎热的夏季,房顶就成了家家户户室外露宿的“大床”了。

气候对建筑的影响和意义

气候对建筑的影响和意义

气候对建筑的影响和意义(1)保障人的舒适健康将室外不断变化的气候环境调节到室内相对稳定和舒适的气候环境一自都是建筑的基本任务。

然而现在的人们越来越习惯依靠机械设备而不是建筑自身来调节室内气候。

现代的建筑利用机械设备塑造的室内微气候,虽然给我们带来了四季如春的舒适感,但是这种将建筑封闭起来采用机械设备制造人上恒温室内环境应对气候的做法.丁以导致人们出现建筑综合症(SBS)。

在封闭的环境中,空气中.丁能存在的有害的物质对人的健康威胁很大,SRAS病毒在空调建筑中的快速传播就与建筑的封闭有关,所以这样的舒适并不代表健康。

更多地通过建筑本体设计来应对气候.丁以减少设备使用的时间,在气候适宜的某些地方和某些时间甚至.丁以完全不需要设备的运行,这样.丁以增加人与自然环境的接触,日一人们感受阳光和气温的变化,呼吸到自然的空气,减少诸如建筑综合症一类影响人们健康的情况发生。

(2)节约能源①能源危机和建筑节能建筑师杨经文在他的《生物气候摩天大楼》中写道:“设计兼顾气候最显着的原因一定是通过在建筑使用时减少能耗来降低成本,降幅以高达建筑完成全部生命周期循环所需要的能耗的40%。

”的确如此,有效的建筑节能将为建筑使用者带来经济上的收获。

如果将全世界的建筑看成是一个耗能的群体,把人类看作是这个建筑群体的使用者,我们也会有相似的观点,这时只是微观的经济问题变成了宏观的地球资源问题。

人类的环境危机首先是从能源危机开始的,1970年之前,全球经济空前繁荣,资源充足,生产旺盛,需求强劲,建筑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朝着机械化、设备化的方向发展,全天候空调、全玻璃幕墙屡见不鲜。

②建筑节能与气候当前我们把建筑从其建造、运行、到拆除的全过程称为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中都需要耗能。

若将其全生命周期分为前期(建造期)、中期(运行期)、后期(拆除期)三个阶段的话,则与这三个阶段相对应的建筑能耗为:前期—潜在能耗、灰色能耗、导出能耗中期—运行能耗后期—破坏与再生能耗其中前期的潜在能耗是指在生产建筑材料、建筑构件消耗的能量:灰色能耗是指将这些建筑材料、建筑构件装配和运输到建筑地点过程中消耗的能量:而导出能耗是指建筑在建筑上地的实际建造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建筑的全生命周期里,中期的运行能耗是指建筑物修建完成后在使用过程中实际消耗的能量,建筑的全生命周期里,后期的破坏与再生能耗则是指建筑最终解体过程中消耗。

气候变化对建筑物的影响及适应策略研究

气候变化对建筑物的影响及适应策略研究

气候变化对建筑物的影响及适应策略研究从现代化开始,建筑物就是人类最重要的生活与工作空间,它们承载着人类最基本的生产,生活和文化活动。

但是随着气候变化的趋势加剧,建筑物的保护以及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成为重要的关注点。

本文主要探讨气候变化对建筑物的影响,以及各种适应策略。

气候变化对建筑物的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气候环境因素是影响建筑物的重要原因。

气候变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温度:全球气温上升,地球气候变化已经影响到许多建筑物的设计和使用。

过度的高温会使室内环境变得不舒适,加剧空调的使用压力。

此外,极端的气温可能导致传统建筑材料(如木材)出现开裂或失效,从而造成建筑物的损坏。

2. 降雨:人们已经感受到了全球降雨量及其频率的显著增加,从而导致洪涝、地面沉降、土壤侵蚀等问题。

由此,研究如何使建筑物抵御极端气候条件下的自然灾害仍然是一个挑战,特别是在城市环境中,建筑物位于水流和洪水冲击较大或风险较高的区域。

3. 显著的海平面上升和沿海风暴潮:随着全球温度升高,海平面也随之上升,并产生极端气候条件下的海洋风暴潮。

这可能导致建筑物面临被淹没的危险,特别是位于沿海地区的建筑物。

适应气候变化的策略为了克服气候变化对建筑物造成的重大影响和潜在风险,建筑师需要有创新的设计和技术,以增强建筑的适应能力。

以下是一些适应策略:1. 增加建筑物的冷却能力:在建筑物的设计过程中,应确保能够集中考虑到透气性、屋顶绿化、太阳能控制、隔热材料、遮阳材料等。

在屋顶上绿化中,在屋顶上种植草坪和其他植物,利用水的吸收和蒸发来降低表面温度。

遮阳材料通常可以包含在建筑的成分中,例如,采用单层或双层玻璃,可以有效地控制阳光照射进入建筑物中。

2. 保障足够的自然通风:开放式策略可以把建筑物和外部空间联系起来,以增加通风。

建筑师可以根据建筑物的朝向,在建筑物的结构和材料上进行调节,以提高通风的效率。

3. 采用新的材料和技术:建筑行业已经采用了更多新的材料和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候对建筑的影响
——浅析气候对各地族群或聚落的影响
最近在看一本陆元鼎编写《中国民居与自然环境》的书籍,其内容采用了以建筑学为主,从社会、历史、文化、民族、民俗、气候地理等角度来分析对中国民居产生和发展的影响。

尤其对其中聚落、单体、气候这一章节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有了一定的观后感,在此浅谈气候对各地族群或聚落的影响。

中国地域辽阔,各地族群或聚落之间发展不平衡,这必然带来适应、利用和改造局部自然气候或环境的许多差异。

西北地区高原多,民族群落多,海拔高,阳光充足,雨水稀少,干旱风大,而且冬天寒冷,经常有沙暴,夏天干热,因此往往单体采用封闭式的空间。

即使有院落也很小,采光通风采用天窗或小小的天井,若干个单体互相毗邻。

在夏季温和不热的青海省,因冬季需争取日照,所以天井开口较大。

东北地区,冬干开春风大,日照较充足,夏季短暂,冬季严寒,因冬季太阳高度角低,为了争取日照,民居间距较大,多数民居以烧炕取暖(包括做饭)平面紧凑。

华北地区,冬天干燥风大而寒冷,日照充足,夏季炎热,既要注意防寒又要防热,但以防寒为主,典型的实例是北京的四合院,其单体间距较东北地区窄,四合院可毗邻相接,形成邻里街坊。

每个四合院有强烈的主轴线,轴线往往是南北方向。

四合院主体建筑空间形成坐北朝南的格局,以便争取冬日阳光,达到冬暖夏凉的目的。

因此聚落与单体之间形成以南北或东西方向的交通道路。

内蒙古以牧区为主,冬干风大日照好,牧区传统上流动性较大,为了减少各方向的迎风阻力,及节能和防寒,民居平面非常紧凑,形成圆柱体型弧型顶盖中央有采光排气孔洞的帐房。

帐房以轻便为主,所以维护结构很轻薄,且为了减少冬日的取暖耗热量,所以尽可能减少与室外大气表面相接触的表面面积。

江南地区海拔低雨水多,城镇水网密集,冬天平均气温虽不太低,但伴有寒风及雨雪袭击,气温会陡降,不过持续时间不长;夏季潮湿闷热,持续时间较长。

因此,建筑及要防寒又要防风隔热,以后者为主。

建筑单体封闭性不强,需要争
取一定的穿堂风,聚落内宜有一定的水面,以便改善聚落内的气候及满足其它生活需要。

单体间的交通走向无一定格局,水陆交通都可具有,富有代性的民居是苏杭民居,其实安徽民居也类同。

华南一带冬季温暖、夏季湿热,经常受台风袭击。

其建筑以通风防热及防台风为主,其措施是遮阳求荫凉以及通透以便争取穿堂风。

城镇聚落内单体毗邻相建,单体入口是铺面,具有小天井通风阁楼的竹桶式单体主要应朝主导风向,以便争取穿堂风,同时也需遮阳,因此,街面形成遮阳及遮雨的骑楼式人行道,这种形式既有防热防雨之功能又具有强烈的商品经济性质。

西南地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多数地区与广东地区相似。

桂林地区,夏天与川东相似,但冬天风大偶有清寒。

建筑以放热为主,多数为木板墙干栏住宅,轻薄通透,易生火警为其特色。

四川盆地夏季湿热,但川东易旱川西易涝;盆地冬季湿冷,尤其是川东多绵绵细雨。

建筑上川东多为吊脚楼,一般使用楠竹或衫杆承重,粉刷竹篱笆墙围护,在川东坝区也有使用夯土建造墙体,但数量上不是很多。

在川西平原因稻做文化发达,所以收稻子后的含稻根田土经碾压密实、切割制胚再凉晒干燥后用于建造住宅。

宅旁一般种植竹子,成林后既挡风又遮荫纳凉。

种竹后不但能取得竹子复叶的额外收入,还有竹笋可食,因此既适应自然气候又有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个效益。

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夏季无酷暑,阴天很多,甚至有的地方不怕西晒而怕失去太阳光;冬天微寒日照少。

建筑上与川东类似。

云南地形复杂,有高寒地区,有温带地区,有亚热带地区及热带湿热地区,他们的海拔差异可达5000多米,加上民族众多,民俗风情丰富多彩,因此民居形式多样化,有轻薄通透遮阴荫凉的干栏式建筑——竹楼,也有厚重封闭的土掌房。

有些地方冬干风大日照充足,夏季多雨不热,整年如春,但一雨成秋,整年温差不大,但气温日较差大。

因此建筑多半为半封闭式。

单体平面多方正,适应地形与气候,形成高低错落有制、外观内向厚重的建筑群落。

此类建筑既能争取日照,也能防风又能抗震。

西南地区的藏族聚居区,地处高原,气候较干燥,气温日交差大,空气稀薄,阳光充足,气候变化很大。

单体建筑由于受建筑材料土、石、木等材料限制,多采用土掌房或石砌碉楼民居形式,以便提高建筑内部空间的热稳定性。

住宅顶层设两台或屋顶架设独木梯后间作晾台。

藏族民居形式很封闭厚重,以便争取更多
的太阳能、提高建筑内部空间的热稳定性和避风性能。

总之,气候与建筑的单体或聚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王崴
2007-10-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