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单元测试(五)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合集下载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真题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真题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真题单选题1、一位俄国随军记者在战地日记中描述当时北京的悲惨情景:帝王的伟大京都一半已被破坏和焚烧,已被躏糟得不像样子了,简直像一切都死绝了一样。

使馆街两旁残存着一垛垛废墟,一堆堆石头,灰烬、垃圾和脏物遍地皆。

中国人的尸体,一个挨一个地杂陈在马路上。

到处乱丢着各种各样的东西。

材料中的情景发生于A.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C.鸦片战争期间D.中法战争期间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帝王的伟大京都一半已被破坏和焚烧”并结合俄国随军记者这一信息可知,这次侵华战争中,俄国参加并占领了北京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八国联军侵华期间,B项正确;A、C、D涉及的三次侵华战争中,俄国并未直接参战,而且也没有攻占北京城,排除。

故选B项。

2、下图反映了1873—1884 年轮船招商局利润分配情况。

对这一情况解读正确的是,中国早期工业化中A.股份经营缺失B.资本供给不足C.企业利润空间狭小D.民间投资收益微薄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图中“1873—1884 年轮船招商局利润分配情况”的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利息分配在轮船招商局利润分配中占据主导,说明轮船招商局的利润主要用于支付利息,进而反映了中国早期工业化中资本供给不足,B项正确;材料中有股息的分配,不能说“股份经营缺失”,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轮船招商局利润分配情况,无法体现企业利润空间狭小,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民间投资收益微薄”,排除D项。

故选B项。

3、下表是中国近代史上西方列强发动的一系列侵华战争及强迫清政府签订的条约。

其共同之处是A.使中国民族危机逐渐加深B.都是英国发动的侵略战争C.各条约均涉及有割地内容D.使清政府沦为“洋人朝廷”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甲午战后中国的半殖民度化程度大大加深了,八国联军侵华后中国完全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项正确;甲午战争没有英国参与,排除B项;《辛丑条约》中不涉及割地,排除C项;《辛丑条约》的签订使得使清政府沦为“洋人朝廷”,排除D项。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章末测试卷-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章末测试卷-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

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章末测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1.刘步蟾是福州马尾船政学堂的第一届毕业生,曾赴英国习海军,是优等生,在黄海海战中表现极度英勇,却选择了“苟丧舰将自裁”。

你如何看待这一行为()A.学与用的反差引起的心理不适B.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相连C.一场有备之战打成了无备之失D.自知战败无法向朝廷交差复命2.1844年,在中美《望厦条约》谈判时,美方提出美国船只进口停泊,“请中国统辖护理,倘遇别国凌害,仍请中国代为报复”。

而清朝谈判代表耆英却要求修改为“合众国贸易船只进中国五港口湾泊,仍归各领事等官督同船主人等经营,中国无从统辖。

倘遇有外洋别国凌害合众国贸易人民,中国不能代为报复”。

这反映了()A.耆英坚决捍卫国家主权B.美国未能获取侵略权益C.清廷缺乏外交主权意识D.中国坚持闭关锁国政策3.下图为清朝满汉总督人数变化示意图。

据图可知()A.满族贵族逐渐失去对国家权力的控制B.汉民族的地位逐渐超越了满民族的地位C.内忧外患助推了汉族官僚地位的上升D.科举制度给了汉族地主更多的上升空间4.洋务民用企业欲从社会上吸纳资本,采取了对投资者必须支付官利(固定利息)的做法。

民办公司兴起后,“官利必付”也是普遍的做法,连张謇也认为:“中国且亦赖依此习惯耳,否则资本家一齐猬缩矣,中国宁有实业可言?”可见,官利制度()A.推动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B.深受中国传统经济观念的影响C.对民族工业发展具有双重作用D.有利于抵制西方列强的资本输出5.1904年8月7日,春仙茶园首演汪笑依编演的《瓜种兰因》(又名《波兰王国惨史》)。

该剧主要根据《波兰衰亡史》改编而成的,是京剧舞台上第一个“洋装新戏”。

该剧的出现表明当时()A.传统京剧艺术重获新生B.文化传承保护显露危机C.民族危机催生艺术改良D.一战促使民族意识觉醒6.徐继畲认为西方并非“但知贸易,无他技能”,而是科学昌明、繁荣富强且自有一套良法美意、文明有序的教化之国,西方不仅经济繁荣,且文教制度完备。

2024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过关检测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2024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过关检测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五单元过关检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下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座十块大型浮雕的第一块,纪念碑上雕刻的历史情景反映了中国人民( )A.敢于抗拒外来侵略B.勇于维护领土完整C.主动打击倭寇D.努力维护清朝统治2.在谈到道光皇帝(1820—1850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有人曾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战胜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

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 )A.广州B.香港岛C.台湾D.辽东半岛,可知是《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故B项正确。

3.下表为有关《南京条约》“关税问题”的记载。

后来英国人把“秉公议定”曲解成“须同英国商定”,并强迫清政府接受。

这主要反映了( )记述出处英国商民……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南京条约》中文版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英文版《南京条约》第十条:“中国皇帝陛下同意在全部的通商口岸制定一部公允的、正式的进出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该则例将公开颁布”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斗争再探讨》A.“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贸易主权B.清政府的闭关自守政策起先走向瓦解C.英国侵略者的强权政治和狡诈手段D.英国用中国文化对条约加以解读,可知英国人把“秉公议定”曲解成“须同英国商定”,并强迫清政府接受,体现了英国侵略者的强权政治和狡诈手段,C 项正确;“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不是贸易主权,A 项错误;通商口岸的开放表明闭关自守政策走向瓦解,题干材料强调的是“关税问题”,故B 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反映英国用中国文化解读条约,D 项错误。

4.鸦片斗争结束后,面对失败,许多民众思索的是自己做错了什么,而不是外部发生了什么样的变更。

在他们的理解中,“天朝上国”观念并无不妥,战败的缘由是主事官员们的不作为。

这一相识( )A.科学分析了战败缘由B.实质上维护了清朝统治C.掩盖了政府卖国行径D.便利于倒戈派推卸责任,而认为“天朝上国”观念并无不妥,战败的缘由是主事官员们的不作为,说明当时民众并未相识到中国封建制度腐朽才是造成中国战败的根本缘由,所以这一相识实质上维护了清朝统治,故选B 项。

2021高中历史第5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单元测试含解析 人教版必修

2021高中历史第5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单元测试含解析 人教版必修

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1.茅海建在谈到鸦片战争时说道:人们在体会现实时“免不了联系到那次灾难性的战争。

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种种情绪交织,民族感情油然而生”。

这主要说明鸦片战争()A.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B.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灾难C.中外矛盾成为中国主要矛盾D.促进了中国的民族觉醒2.《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并未在国内予以公布颁行,当时连清朝办理“夷务”的官员都“未见其文”,社会各界对条约具体内容更是缺乏了解。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咸丰帝颁发上谕,准允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印刷成册,颁发各省。

这说明()A.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影响有限B.闭关锁国体制对不平等条约有抵制作用C.清政府对条约体制从不接受到逐渐认同D.列强的侵略促进了清政府政治公正透明3.魏源的《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各国最为详尽之书,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同时认为中国在地理上虽不居“正中”,但是在文明教化、典章制度上仍是世界的中心。

由此可以说明魏源()A.主张全面学习西学B.思想具有新旧杂糅的特点C.力主固守华夏传统D.借助传统儒学宣扬新思想4.“两”为太平天国农村政权的基层组织,每25户为“两”。

每“两”生产的农副产品,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

25户中婚丧嫁娶等所需的费用,都由每“两”的国库开支。

这说明太平天国( )A.顺应了当时历史发展潮流B.追求平均主义的理想社会C.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D.构建平等自由的人间天国5.近代某学者曾说:“从某种意义上说,洋务运动汲取来的西方知识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冲击,比十次旧式农民战争更大。

”据此可知,洋务运动()A.打击了外来侵略势力B.促进近代化发展历程C.维护了封建王朝统治D.使民族工业初步发展6.下表列举有关黄海海战的细节记述,据此可以得出的历史事实是()A.致远舰被日舰鱼雷击沉B.致远舰欲与吉野同归于尽C.吉野号发炮击沉致远舰D.致远舰直冲日舰被击而沉7.维新变法时期,以倭仁为代表的保守派,顽固坚持传统,反对变法。

统编版高一历史必修上册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测试题(含答案)

统编版高一历史必修上册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测试题(含答案)

统编版高一历史必修上册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测试题(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填入表格中相应的题号下面)1.史学界关于《天朝田亩制度》的分析和评价存在着不同的认识。

下列表述符合唯物史观的是()A.社会方案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因而没有进步价值B.纲领本质上反封建是革命的,形式上落后是空想的C.平均主义有一定的革命性,但在实质上具有反动性D.纲领满足了农民土地需要,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2.1861年12月27日,英国海军舰队司令何伯命令舰长宾汉照会太平天国,并提出凡是挂有英国国旗的船只,“得自由航行江上,不受检查及任何其他侵扰”等四项严重损害太平天国主权的不合理要求。

太平天国领导人逐条驳斥并全部拒绝。

这体现了太平天国()A.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B.维护国家独立的坚定立场C.抵抗侵略保卫政权的努力 D.坚定反帝反封的政治目标3.下表为当代学者统计的中国古代状元地域分布表。

据此表可以推知()A.古代科举考试制度尚不完善 B.理学兴起推动考试内容变化C.政治形势对科举制影响较小D.经济重心变化影响文化发展4.《南京条约》中开放通商的“五口”,是英国人基于“广州是传统的外贸口岸;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附近,且临近富饶的江浙”等理由选择的结果。

这种选择意在()A.打开中国市场B.掠夺中国劳动力C.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D.向中国大量投资5.以下资料可以作为研究虎门销烟直接证据的是()A.虎门销烟池遗址B.虎门销烟浮雕C.电影《林则徐》 D.〔英〕蓝诗玲著《鸦片战争》6.下列表格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7.如图所示为厦门老城区的一座百年祠堂——江夏堂,它是海峡两岸黄氏宗亲“共同的家”。

江夏堂的建造体现我国传统社会()A.血缘政治瓦解B.等级制度森严C.宗族观念浓厚D.神权思想盛行8.明代,“杭嘉湖三府属地,地窄人稠,民间多以育蚕为业,田地半植桑。

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综合测评(五)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含解析)新人教版

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综合测评(五)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含解析)新人教版

综合测评(五)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清嘉庆十年(1805年)《大荒公禁栽烟约》记载了江西新城县烟草种植业情况:“佣工者竞趋烟地,而弃禾田。

况农家妇女……今皆唯烟是务,妇不知织,布从何出?”由此可知,当时江西新城地区( )A.对外贸易迅速发展B.商业市镇空前繁荣C.农业生产逐渐衰落D.小农经济受到冲击2.欧美的历史学家曾说,如果不是林则徐禁烟,英国人也会找另一个借口来发动战争,这是可以断言的。

英国资产阶级政府发动这次战争,除了保护鸦片走私,其更深层次的意图是( )A.变中国为其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地B.用武力冲破清政府闭关锁国的障碍C.争取同清政府建立平等的贸易关系D.将先进的工业文明成果推广到中国3.以下资料可以作为研究虎门销烟直接证据的是( )A.虎门销烟池遗址B.虎门销烟浮雕C.电影《林则徐》(1959年)D.[英]蓝诗玲著《鸦片战争》(2015年)4.对于被迫签订的条约,咸丰的态度是“自古要盟不信,本属权宜”,表示不必严格守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恭亲王奕提出办理中外交涉要“以守约为主,以践言为先”。

这种变化客观上说明清政府( )A.外交政策由灵活逐渐转向僵化B.立场由保卫主权转向了卖国C.外交政策正逐步与国际规则接轨D.始终利用国际规则维护主权5.[2021·河北保定期中]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介绍和评说西方的政治制度。

他认为西方政治制度的优点在于:废除了世袭制和终身制,打破了封建的家天下的局面;议员和总统皆自下而上地由民众选举,议会对于来自民间的意见,“众可可之,众否否之……三占从二,舍独循同”。

这说明( )A.魏源主张制度变革,仿英立宪B.近代士人学习西方深入到制度层面C.西方思想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D.少数国人对西方制度有了初步认识6.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近20年来史学界有两种观点,一是基本肯定,认为研究中国近代史必须以“三大革命”(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为纲。

2025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目标检测卷5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5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目标检测卷5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含解析新人教版

单元目标检测卷五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鸦片斗争后,清朝统治者视《南京条约》为“万年和约”,重新沉睡于传统的美梦中,直到其次次鸦片斗争再次遭到西方列强的沉重打击,起先意识到中国的落后。

这表明鸦片斗争( )A.惊醒中国人向西方学习B.未能对清廷造成实质性的振动C.使中国起先沦为半殖民地D.是其次次鸦片斗争爆发的根源2.下面是两位当代美国历史学家关于鸦片斗争的论断,下面两种观点( )A.都是对历史事实的歪曲,目的是为殖民侵略者辩护B.都没有揭示斗争的实质C.在对“根本问题”的相识上,前者的说明相对合理D.两者都认为清政府的闭关自守政策导致了鸦片斗争爆发3.19世纪60年头末,清朝官员志刚在《初使泰西记》中对欧洲政治制度有如下评述:“泰西立君,虽不拘于男女,然为君而不能尽君道者,国人不服,则政令有所不行,不得安其位矣。

”这表明作者( )A.主见推行君主立宪政体B.已超越了当时主流思想C.推崇西方的代议制民主D.对君主专制危机的警觉4.19世纪70年头,中英航运企业双方相互压低客货运价,轮船招商局“上海运出和运入的货物,每吨运费从四两猛跌到七厘”,太古轮船公司和怡和轮船公司则“愈将客货水脚更跌相争”。

后来,英方提出和解,与轮船招商局订立了齐价和约。

材料表明( )A.列强减缓了经济扩张步伐B.企业残酷竞争不利于民生C.民族工业更具有竞争优势D.我国近代航运业发展艰难5.1883年,轮船招商局以码头、仓库作抵押,向英商天祥、怡和两洋行借款74.7万两白银。

1885年,又以全局轮船、码头作抵押,向英商汇丰银行借款30万英镑。

这反映了( )A.英国支持中国洋务运动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资金匮乏C.英国限制中国经济命脉D.洋务企业自主权受到了威逼6.据记载,某企业“创办之初,暂在军需项下通融筹拨。

同治六年(1867年),议兴船工,两江总督曾国藩奏请在江海关解部四成洋税酌留二成案内,以一成为制造轮船之用。

新教材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单元测试(五)

新教材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单元测试(五)

单元测试(五)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5分,共75分)1.从下列材料中可以获取的正确信息不包括()A.1821年正常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出超B.1833年中英贸易中白银流向中国C.1833年英国对华正常贸易是入超D.1833年鸦片贸易额较1821年激增答案 B解析通过比较材料中中国商品出口总额、英国商品入口总额、鸦片走私总额中的数据,可以看出1833年中英贸易中,中国出口商品总额同1821年相比虽然有所增加,但英国进口总额有所减少,并且鸦片走私总额增长更为迅猛,故无法得出中英贸易中白银流向中国的结论,B项错误,符合题意。

A、C、D三项从材料数据中均可以得出,不符合题意。

2.1839年,林则徐在《谕各国商人呈缴烟土稿》的通令中指出:“况茶叶、大黄,外夷若不得此,即无以为命,乃听尔年年贩运出洋,绝不靳惜,恩莫大焉!”材料反映出林则徐()A.力主中外商贸平等往来B.警惕四方对中国的原料掠夺C.准确认识西方经济形势D.仍受到天朝上国思想的束缚答案 D解析材料中林则徐在通令中强调,茶叶、大黄对于西方人的作用很大,西方人没有它们无法生存,同时认为这是中国对于西方人的恩赐,体现了他仍受到天朝上国思想的束缚,故D项正确。

材料并没有体现林则徐主张平等商贸往来,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他只是强调茶叶、大黄对于西方人的作用很大,并没有体现抵制西方掠夺原料的观点,故B项错误;材料中林则徐并没有认识到西方工业革命后要求扩大商品市场的经济形势,故C项错误。

3.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第一条内容为“嗣后大清大皇帝、大英国君主永存平和,所属华英人民彼此友睦,各住他国者必受该国保佑身家全安。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天朝上国”不得不接受耻辱B.宗藩体制不得不接受条约体制C.为此后实现长期和平奠定基础D.国际平等原则得到了很好贯彻答案 B解析宗藩体制体现了华夷关系,而材料中“1842年《南京条约》”是近代条约,“大清”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天朝上国”,故B项正确。

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高中历史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检测题(含答案)

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高中历史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检测题(含答案)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检测题一、单选题1.“(它)的宗教思想本身是中西文化混合的产物,对腐朽势力进行了一次空前大扫荡,客观上为洋务运动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材料评述的这一事件A.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B.将“师夷长技”付诸实践C.大大加深半殖民地性质D.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制度2.我们说林则徐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英雄,主要是因为他A.上书道光帝请求严禁鸦片B.到广东整顿海防、缉拿烟贩、收缴鸦片C.下令虎门销烟,领导禁烟运动D.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3.某同学想做一个台湾人民反割台湾斗争的课题研究,下列参考资料中,与这一课题无关的是A.《马关条约》的条款全文B.光绪皇帝为褒奖邓世昌而亲笔撰写的祭文C.参加徐骧义军的骨干名单D.1895年日本近卫师团关于台湾伤亡的报告4.日本出兵台湾事件给了李鸿章等人很大刺激;1874年12月10日,李鸿章上《筹议海防折》,提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数千年未有之强敌”的警世名言。

据此可推知洋务派欲将A.创办江南制造总局B.兴办轮船招商局C.筹建强大海军及海防D.设立发昌机器厂5.义和团揭贴中写道:“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升黄表,焚香烟,请来各等众神仙。

……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

……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

”材料反映了义和团A.运动的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B.对帝国主义有了理性的认识C.运动本身具有自发性和彻底性D.具有朴素的爱国、排外思想6.“中国近代工业”概念中的“近代”含义的实质是A.产生和发展于中国近代历史时期B.完全由民间私人投资兴办C.受外商企业的诱导而兴起D.不是工场手工劳动,而是机器生产7.“《资政新篇》的价值在于,它在近代条件下,给农民革命提示了一条摆脱封建羁绊,甩开落后空想,继续前进的方向和道路。

这在当时是符合历史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唯一的方向和道路。

”这表明《资政新篇》A.是先进中国人顺应近代化的救国方略B.是农民阶级反封建反侵略的必然产物C.是近代中国唯一而又正确的救国纲领D.促使农民阶级摆脱了封建思想的羁绊8.“吃面不搁酱,炮打交民巷。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单元测试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单元测试

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章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晚年的严复对天演论有所反思:“万物流变、演进,自由、平等、博爱,就像庄子说的‘仁义’,‘只可以一宿,而不可以久处。

’”对严复上述言论理解准确的是()A.批判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糟粕B.运用西方进化论批判传统文化C.更客观地评价西方进化思想D.进一步宣扬西方社会进化思想2.某学者曾说:“他的思想中有着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微弱呼声,有过倾慕资产阶级政体的闪光,然而他却跳不出封建忠君思想的窠臼,可悲地扮演了为封建社会炼石补天的角色。

”这位学者评价的是A.魏源B.曾国藩C.郑观应D.康有为3.百日维新期间,康有为曾形容说“至有野民渔人上书,纸用二尺条长,称及皇帝亦不抬头,上亦一笑置之”。

这反映了哪一改革措施A.允许官民上书言事B.普遍设立中小学堂C.举办民间团体D.澄清吏治,提倡节俭4.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新的时代特点表现在①运动规模空前巨大;②反封建同时反侵略;③《天朝田亩制度》的平均主义理想;④《资政新篇》的资本主义色彩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中英《南京条约》所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分布于A.东南沿海地区B.长江和珠江下游地区C.长江以南沿海地区D.广东福建沿海地区6.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在中国创办的第一个近代化的军事工业,这里的“近代化”主要是指A.生产组织形式B.生产规模C.生产手段D.产品流向7.鸦片战争后,满清统治者视《南京条约》为万年和约,重新沉睡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

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再次遭到西方列强的沉重打击,开始意识到中国的落后。

这表明鸦片战争A.惊醒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B.未能对清廷造成实质性的震动C.使中国开始沦为了半殖民地D.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8.鸦片战争初期,英军攻占浙江定海,陈兵天津白河口。

道光帝为了表明中国的“大公至正”,同意英国照会要求其“昭雪伸冤”,另派钦差大臣赴粤“秉公查办”,“代伸冤抑”,重治林则徐的“罪责”。

新教材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演练测评专题五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新教材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演练测评专题五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合格演练测评(五)(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正确率:__________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求的)1.“以中国有用之财,填海外无穷之壑,易此害人之物,渐成病国之忧。

”从材料所述可以看出,中国禁烟运动的首要目的是() A.整肃吏治,消除官场的腐败B.制止白银外流,缓解政府财政危机C.整顿海防,打击英国的入侵D.打击鸦片走私,增加政府外贸收入答案:B2.“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

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

”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最根本的“失败理由”是()A.清政府统治的腐朽和无能B.军事技术的落后C.英国的坚船利炮D.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差距答案:D3.《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都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颁布的纲领性文件,但二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其本质不同体现在()A.制定方案的目的B.发展经济的方向C.反封建程度D.方案的指导思想答案:B4.有学者指出,太平天国革命以农民作为革命的主力,但此时农民已不是中世纪的封建农民,他们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派的特点,农民以外还有新兴的市民阶级,这一社会力量投入革命斗争中,成为其核心和骨干。

这一言论意在()A.点明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B.强调太平天国革命的影响C.指出太平天国革命的对象D.揭示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答案:D5.1898年9月18日,御史杨崇伊上书慈禧,称康、梁等蛊惑士心,紊乱朝政,引用东人(日本人),深恐贻祸宗社,吁恳皇太后即日“训政”以遏乱萌。

材料表明()A.顽固势力遭到维新派的阻挠B.戊戌变法因阻碍社会发展遭到反对C.顽固势力竭力破坏维新变法D.顽固势力担心维新派获取政权答案:C6.维新变法是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摸索救国救民道路的一次爱国运动。

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运动表现在()A.变法维新运动和救亡运动相结合B.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C.维新变法与传播新式文化相结合D.维新变法运动与思想启蒙运动相结合答案:A7.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要灭亡中国;《辛丑条约》签订后列强扶植清政府,又重新实行“以华治华”的策略,导致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工具B.义和团运动对列强的打击C.帝国主义力量的相对削弱D.帝国主义列强间的矛盾激化答案:B8.“……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非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须劝民自置……藉纾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

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单元达标检测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单元达标检测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一、单选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1.1872—1875年,在曾国藩、李鸿章的推动下,清政府先后派120名幼童赴美留学,主要学习军政、船政、步算、制造诸学。

原定以15年为期,学成回国,由于担心幼童成为“美化”之人,“不复卑恭之大清顺民矣”,1881年,留美幼童被强行提前召回。

这说明了( )A.清朝统治基础出现动摇B.留学教育具有半殖民地化色彩C.近代化受制于传统观念D.留美学生受到清政府有效管理2.1885年,清政府强化了对台湾的管辖,建立台湾省。

这一举措体现了清政府( ) A.适应战时的需要B.统治危机的加深C.主权意识的增强D.边疆危机的解除3.有些日本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文明之战、解放之战、救亡之战”。

下列选项对此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A.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B.掩盖了日本对华侵略的战争本质C.突出了日本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D.表明了中国备受异族压迫的事实4.1897年,德国出兵占领胶州湾,总理衙门两度求助俄国未果。

1897年11月,俄国主动提出“助华”,并派遣军舰进入旅顺、大连,俄皇表示:“俄舰借泊,一为胶事,二为度冬,三为助华防护他国占据。

”据此推知,俄国的这一行为( )A.促使清政府加强海军建设B.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序幕C.加重了清王朝的统治危机D.证明“以夷制夷”策略有效5.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清军溃败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维新思想高涨。

维新派认为洋务运动只是“盗西法之虚声,而沿中土之实弊”,主张在中国政治、经济、教育等各个领域自上而下推行改革。

其目的在于( )A.救亡图存B.推翻清朝统治C.“扶清灭洋”D.建立中华民国6.维新变法裁撤闲差衙门后,大批丢了乌纱帽的庸官极端仇恨变法,他们或造谣惑众,或上书恫吓,使得京师谣言四起。

变法令旗人自谋生计,引起不少旗人的强烈不满。

一些对变法主张不满的大臣,更是对康有为和梁启超充满仇恨。

2025版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综合检测卷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2025版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综合检测卷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五单元综合检测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一文说:上海开埠后,浙、皖、闽、赣的茶叶,杭、嘉、湖地区的生丝与南京及江苏的土布,一改以往流向广州出口的路径而以上海为集中地,外国商品的输入,也以上海为主要口岸然后流转东南各省和其他地区。

这表明( ) A.上海成为中国最大的对外通商城市B.《南京条约》的签订变更了中国的外贸格局C.开埠通商使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D.自然经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2.据有关统计,汉口的洋行数1892年为45个,1905年增至114个,进出口额1903年达1 200万两,1905年突破3 500万两,由此可知( )A.区位优势确定着经济发展 B.外国洋行对华资本输出急剧扩大C.列强的侵略起先深化内地 D.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逐步增加3.下表为近代中国部分城市的租界建立的概况据此可知( )A.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B.英国始终是列强侵华的核心力气C.列强开启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D.沿海地区是列强主要资本输出地4.1853年,马克思说:“英国用大炮强迫中国输入名叫鸦片的麻醉剂……天朝帝国万世长存的迷信破了产……起先同外界发生联系,这种联系从那时起就在加利福尼亚和澳大利亚的黄金吸引之下快速地发展起来。

”马克思所述现象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鸦片输入引发中国金银外流 B.清政府起先全面对西方学习C.中华文化受到美洲民众欢迎 D.资本主义冲击传统中华文明5.鸦片斗争前后,中国白银大量外流,银贵钱贱,商民皆困,出现“道光萧条”;19世纪后期,西方银价下跌,中国茶、丝出口大增,形成白银内流,同时清廷还大发银票、宝钞,铸铁钱等,造成通货膨胀,形成“光绪萧条”。

二者共同反映出( ) A.全球化冲击清王朝经济平安 B.工业革命提升西方商品竞争力C.条约体系阻碍中国经济转型 D.政局动荡影响清王朝金融调整6.周英杰在《〈海国图志〉的孤寂与荣光》中指出:当时国内有实力读此书(《海国图志》)者有三百多万人,然而却很少有人仔细地阅读和领悟书中的深刻内涵。

人教统编版必修(上)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单元测试

人教统编版必修(上)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单元测试

第五单元测试1、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说》里谈到国家与政府的关系:“国家如一公司,朝廷则公司之事务所……朝廷由正式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代表,爱朝廷即所以爱国家也。

朝廷不以正式而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蟊贼,正朝廷乃所以爱国家也。

”这段话A宣传了实业救国思想B反映了杜会契约精种C抨击了民主革命言论D提出了救亡图存思想2、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主张:“外国有禁卖子为奴之例。

家贫卖子,只顾眼前之便,不思子孙水为人奴,大辱祖考……故准富者请人雇工,不得买収,贻笑外邦。

”从材料中可知洪仁玕主张A消除社会不平等现象B树立良好的对外形象C.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D.发展资本主义雇佣关系3、光绪二十七年,除洋布大宗之外,一切日用皆能体华人之心,仿华人之制。

如药材、颜料、瓶盎、针纽、肥皂、蜡烛、钟表、玩器,悉心讲求,贩运来华,虽僻陋市场,摩所不至。

这种情况表明A中国的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密切C列强在诸多领域侵略中国 D.中国市场由被动转为主动开放4、1863年,唐廷枢任远东最大的英资财团一怡和洋行总买办。

对英商怡和洋行来说唐简直是成了它能获得华商支持的保证,美国旗昌洋行的老板说,“唐廷枢在取得情报和兜揽中国人的生意方面…都能把我们打得一败涂地”。

材料反映了以唐廷枢为代表的买办A.壮大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B促进了中外贸易的正常发展C推动中国早期工业化的发展D.成为外国资本在华侵略帮凶5、清末,江苏某师范学校的校歌唱道:“经义治事,安定(北宋教育家胡安定)遗风,体用贵兼通。

旧学沉沦,新知潮涌,两端执乎中。

”歌词体现的理念是( )A.全面复兴旧学B.排斥西方新学C.新学消解旧学D.崇尚中体西用6、江苏省的手工工场在全国处于较高水平。

以最重要的手工棉纺织为例,在1899—1911年间,江苏开设的手工棉纺织工场数量接近全国一半。

对此信息解读正确是()①江苏省近代工业水平领先全国②推翻君主专制为民族工业发展扫清了障碍③救亡图存思想激励了实业救国④传统棉纺织业在经济生活中仍占重要地位A. ①②B. 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7、1890年创办的江南水师学堂,以培养近代军事、科技人才为宗旨。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单元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新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单元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新

单元综合检测一、选择题1.1757年之后,某某成为清朝惟一对洋商开放的口岸。

1846年,“各国运往内地的通商货物,赴某某者十之六七,赴某某者十之三四”。

导致这一变化的不平等条约是( ) A.《某某条约》B.《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与英国签订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某某条约》,规定开放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五处为通商口岸等,故中国近代史上开放某某为通商口岸的不平等条约是《某某条约》,故选A项。

答案:A2.中英《某某条约》第10款规定:“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某某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该条款( ) A.遏制了英国商品的输入B.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C.反映了英国的本质要求D.维护了中英两国的正常贸易解析:C对,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反映了英国打开中国市场,进行商品输出的本质要求;A错,五口通商、协定关税有利于英国商品的输入;B错,该条款是不平等的,便利了英国对华商品输出,并不能促进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D错,该条款是不平等的,不利于中英两国的正常贸易。

答案:C3.1860年,曾国藩在作战前线接到“新刻英吉利、法郎西(法国)、米利坚(美国)三国和约条款”“阅之不觉呜咽”。

这些令他“呜咽”的和约条款,与美国相关的部分出自( ) A.《某某条约》B.《某某条约》C.《条约》D.《辛丑条约》解析:《某某条约》是中英两国签订的,与美国无关,故A项错误;清政府与英、法、美三国签订《某某条约》,故B项正确;清政府与英法签订《条约》,《条约》与美国无关,故C 项错误;《辛丑条约》签订于1901年,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

答案:B4.传教士郎怀仁等上书拿破仑三世:“现在我们能够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国内地,在那里可以讲道、设堂、建设慈善机构。

取得这个自由应当归功于陛下的大力保护,归功于的密切注视条约执行的公使。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单元晚晴时期的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单元测试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单元晚晴时期的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单元测试

第五单元A.19世纪中期B.19世纪末期C.20世纪初期D.20世纪中期14、北洋水师的英国教官琅威理“终日料理船事,刻不自暇自逸”,水师中有“不怕丁军门(提材料二:文化观念是社会变革的根本基础,但在近代转型的过程中,中国社会的变革却始终都在朝着实用的方向发展,…而没有从制约“器物”与“制度”的思想观念文化上入手反思,而若没有这些文化基础就不可能有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相应的社会政治制度,这点都被我们最广大的人们所忽略了,由此以后…都不断地遭到挫败,这实在不能说是没有其深刻原因的。

------刘惠君《试论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材料三:近代儒家文化缺乏一种在西方挑战面前,进行自我更断的内部机制,难以实现从传统观念向近代观念的历史转变,从而只能继续以传统为自我中心的文化心理和陈旧的认识思维框架,来被动地处理种种事态与危局。

由于观念与现实的严重悖离,近代儒家文化从而陷入自身难以摆脱的困境。

------萧功秦《儒家文化的困境(近代士大与中西文化碰撞)》(1)根规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之际“实学思潮”的典型表现,并分析其产生的经济根源和思想根源。

(2)材料二中“在近代转型的过程中,中国社会的变革却始终都在朝着实用的方向发展”,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实学思潮”在近代又先后增添了哪些新内容和新发展?(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在近代转型的过程中,中国社会变革都不断地遭到挫败的深刻原因。

试结合19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期的史实,举一例如以说明答案:1-5BCADC 6-10AACDC 11-15DABDB16(1)表现: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

经济根源:资本主义萌芽;思想根源:西学东渐,对理学的信仰危机。

(2)新内容和新发展:学习西方“器物”、“制度”、“文化”。

(3)原因:近代儒家文化缺乏自我更新的内部机制;近代儒家文化观念与社会现实严重悖离;社会变革只注重实用方向发展,而忽视文化观念的发展;学习西方没有从思想观念文化上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单元测试(五)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单元测试(五)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5分,共75分)1.从下列材料中可以获取的正确信息不包括( )A.1821年正常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出超B.1833年中英贸易中白银流向中国C.1833年英国对华正常贸易是入超D.1833年鸦片贸易额较1821年激增答案 B解析通过比较材料中中国商品出口总额、英国商品入口总额、鸦片走私总额中的数据,可以看出1833年中英贸易中,中国出口商品总额同1821年相比虽然有所增加,但英国进口总额有所减少,并且鸦片走私总额增长更为迅猛,故无法得出中英贸易中白银流向中国的结论,B项错误,符合题意。

A、C、D三项从材料数据中均可以得出,不符合题意。

2.1839年,林则徐在《谕各国商人呈缴烟土稿》的通令中指出:“况茶叶、大黄,外夷若不得此,即无以为命,乃听尔年年贩运出洋,绝不靳惜,恩莫大焉!”材料反映出林则徐( )A.力主中外商贸平等往来B.警惕四方对中国的原料掠夺C.准确认识西方经济形势D.仍受到天朝上国思想的束缚答案 D解析材料中林则徐在通令中强调,茶叶、大黄对于西方人的作用很大,西方人没有它们无法生存,同时认为这是中国对于西方人的恩赐,体现了他仍受到天朝上国思想的束缚,故D项正确。

材料并没有体现林则徐主张平等商贸往来,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他只是强调茶叶、大黄对于西方人的作用很大,并没有体现抵制西方掠夺原料的观点,故B 项错误;材料中林则徐并没有认识到西方工业革命后要求扩大商品市场的经济形势,故C项错误。

3.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第一条内容为“嗣后大清大皇帝、大英国君主永存平和,所属华英人民彼此友睦,各住他国者必受该国保佑身家全安。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天朝上国”不得不接受耻辱B.宗藩体制不得不接受条约体制C.为此后实现长期和平奠定基础D.国际平等原则得到了很好贯彻答案 B解析宗藩体制体现了华夷关系,而材料中“1842年《南京条约》”是近代条约,“大清”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天朝上国”,故B项正确。

材料中“彼此友睦,各住他国者必受该国保佑身家全安”不属于耻辱,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并没有长期和平,1856年发生第二次鸦片战争,排除C项;《南京条约》是不平等条约,不是国际平等原则的体现,排除D项。

4.1849年,福建巡抚徐继畬所著的《瀛寰志略》出版,这是当时中国最高水平的世界地理、历史著作。

他在初稿中明确写道:“亚细亚以中国为主”,在定稿时改写成“坤舆大地以中国为主”。

他的友人刘鸿一为此书写的序言中有“夫中国者,天地之心。

四夷,天地之肢”一语。

由此可见当时( )A.中国的国际地位有所提高B.天朝上国的陈腐观念已经消除C.中国对世界的认知相对客观D.守旧观念与新思想同时并存答案 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徐继畬所著的《瀛寰志略》是近代介绍西方的代表著作之一,说明徐继畬已经对西方有所了解;根据材料“‘亚细亚以中国为主’,在定稿时改写成‘坤舆大地以中国为主’”“夫中国者,天地之心。

四夷,天地之肢”可知,当时天朝上国的观念仍然存在,这说明守旧观念与新思想同时并存,故D项正确。

A项不符合史实,鸦片战争后中国国际地位不断下降;材料“坤舆大地以中国为主”说明徐继畬仍然存在天朝上国的陈腐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徐继畬已经对西方有所了解,但不客观,故C项错误。

5.有史学家指出:“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

”下列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爆发的直接原因是鸦片的输入②战争前后,俄国割占中国10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③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④列强的侵略势力由沿海向内地发展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 B解析鸦片的输入及中国的禁烟运动,直接导致鸦片战争的爆发,故①错误;其他均与第二次鸦片战争相关,故选B项。

6.20世纪初,学者林懈认为“有洪杨内乱为之因,遂生曾、胡、左、李迭握朝权之果”,梁启超也说“金田一役,实满汉权力消长之最初关头也”。

这些认识意在说明( ) A.太平天国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B.晚清传统政治权力结构嬗变的原因C.洋务运动的兴起源于镇压太平天国D.汉族督抚势力崛起瓦解了中央集权答案 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洪杨内乱”“金田一役”指的是太平天国运动,“曾、胡、左、李迭握朝权”“满汉权力消长”指的是汉族官僚地位上升。

由此可知,材料意在说明太平天国运动冲击了晚清传统的政治权力结构,故B项正确。

清政府的统治基础是地主阶级,材料未体现出地主阶级地位的动摇,故A项错误;材料不是说明洋务运动的兴起,故C项错误;汉族督抚势力崛起冲击了中央集权,不是“瓦解”,故D项错误。

7.李鸿章1872年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使“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尽占”。

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一千三百多万两白银,美国旗昌行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兼并。

材料表明上海轮船招商局成立与运行所起的作用是( )A.极大增强了中国的海军力量B.促进了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C.改变了驿站马匹的通讯方式D.抵制了列强的一些经济侵略答案 D解析材料中提到轮船招商局创办后发展迅速,美国旗昌行被招商局兼并,说明其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故D项正确。

8.击败阿古柏后,左宗棠曾说:“关陇新平,不及时归还国家旧所设地,而割弃使为别国,此坐自遗患。

”清政府依据其建议,采取的政策是( )A.设置新疆行省B.率兵收复新疆C.在哈密建立抗俄基地D.设伊犁将军辖区答案 A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左宗棠收复新疆后,清政府根据左宗棠的建议,在新疆设立行省,加强了对新疆地区的管辖,A项正确。

1876~1878年左宗棠率兵收复新疆,与材料强调左宗棠向清政府建议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不符,B项错误;左宗棠驻军哈密,兴修水利、屯田积谷,建立抗俄基地,与材料不符,C项错误;伊犁将军辖区是清前期设置的,D 项错误。

9.甲午战败后,梁启超感叹:“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经甲申马江之变,而十八行省之民,尤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

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

”梁启超认为甲午战争对中国社会的主要影响是( ) A.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思想B.刺激民众忧患意识的产生C.迫使中国扩大对列强开放D.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高涨答案 B解析根据材料“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并结合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订使得民众的民族意识觉醒,民众忧患意识产生,故B项正确。

中体西用思想与材料不符,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排除A 项;材料主要说明民众的民族意识觉醒,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故D项错误。

10.中日甲午战后,列强称中国为“正躺在死亡榻上”的“远东病夫”,提出要将“分配这个病夫的遗产”问题提到议事日程,这个“分配”活动的开端是( ) A.《辛丑条约》的签订B.反割台斗争的失败C.三国干涉还辽D.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答案 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分配”活动指的是列强要瓜分中国,而列强瓜分中国开端于三国干涉还辽,故C项正确。

《辛丑条约》是八国联军侵华后才签订的,A 项错误;“反割台斗争的失败”和材料中“分配”活动无关,排除B项;门户开放政策是美国于1899年才提出的,排除D项。

11.清政府为偿付《马关条约》的对日赔款不得不大借外债,其间,帝国主义国家把争夺中国海关权作为贷款的主要目的,最终英国攫取了中国海关行政权。

这说明《马关条约》的签订( )A.使英国成为最大的受益国B.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C.使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D.削弱了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答案 B解析根据材料“英国攫取了中国海关行政权”可知中国的海关主权被侵害,这说明《马关条约》的签订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B项正确。

英国取得中国海关行政权不等于英国成为最大的受益国,排除A项;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排除C 项;海关被英国控制,不等于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被削弱,排除D项。

12.中国面临着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是在( )A.甲午战争清军战败时B.列强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时C.门户开放政策提出后D.《辛丑条约》签订时答案 B解析甲午战争清军战败,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排除A项;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强租租借地实际上是中国由半殖民地向殖民地过渡的形式,中国面临着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故选B项;门户开放政策提出后,列强在中国的空前争夺暂时取得表面的一致,形成了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排除C项;《辛丑条约》签订时,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排除D项。

13.康有为在受光绪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主,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材料说明维新派在变法中的失误之处是( )A.变法内容贪大求全 B.变法理论有偏激之处C.变法过程急于求成 D.变法触动了既得利益者答案 C解析材料“变法三年,可以自主,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反映了维新派急于求成的心态,故C项正确。

材料无法体现变法内容贪大求全,故A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变法理论有偏激之处,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变法触动既得利益者利益,故D项错误。

14.百日维新期间,普通绅民纷纷上书,据康有为记载:“至有野民渔人上书,纸用二尺条长,称及皇上亦不抬头,上亦一笑置之。

”这说明( )A.中国下层人民对光绪皇帝不尊敬B.许多上书没有遵照奏折格式,人民急需教育C.变法激发了资产阶级和普通民众参政热情D.光绪皇帝比较通情达理答案 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的内容中允许官民上书言事,实现了中国资产阶级参政议政的政治愿望,激起资产阶级和普通民众参政热情。

C项正确。

A、B、D三项对材料的解读都不准确,故排除。

15.陈旭麓说:“近代经济改组的过程,来自西方的轮船火车夺走了船夫、纤夫、脚夫、水手、店员的饭碗。

据估计,1900年前后,仅北京周边的穷民之中,‘失车船店脚之利,而受铁路之害者’即在4万人以上。

”据此分析,义和团运动( )A.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反洋教斗争激化的结果B.蕴含着以“争权利”为诉求的反抗意识C.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清朝政府的统治能力D.表现出中华民族不甘屈服的反抗精神答案 B解析材料中“失车船店脚之利,而受铁路之害者”人数众多,反映了当时穷人失业的原因之一就是西方交通引入的影响,这一定程度上导致义和团运动认为排外即是争夺国家利权,B项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