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数学集体备课汇总稿

合集下载

八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

八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

八年级数学备课组集体备课教案“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教学设计(初稿)备课人黄政高一,教材分析:本章重点研究平行四边形、矩形、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等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通过本章对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的证明的学习,可以进一步体会证明的必要性,使学生能较顺利地利用综合法证明一些涉及更多知识的几何问题,实现由实验几何到论证几何的过渡。

二、学情分析:由于学生在前面学段已经接触过四边形,对四边形的一些知识有一点的了解,因此,学生对学习特殊的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棱形、正方形的性质及判定方法并不感到很困难,关键是要弄清这些图形的区别与联系。

三、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平行四边形对边、对角相等的性质.2.会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平行四边形的计算问题,并会进行有关的论证.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四、重点、难点4.重点: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平行四边形对角、对边相等的性质,以及性质的应用.5.难点: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五、例题的意图分析例1是教材P84的例1,它是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实际应用,题目比较简单,其目的就是让学生能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计算,讲课时,可以让学生来解答.例2是补充的一道几何证明题,即让学生学会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又让学生从较简单的几何论证开始,提高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学会演绎几何论证的方法.此题应让学生自己进行推理论证.六、课堂引入1.我们一起来观察下图中的竹篱笆格子和汽车的防护链,想一想它们是什么几何图形的形象?平行四边形是我们常见的图形,你还能举出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吗?你能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吗?(1)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表示:平行四边形用符号“”来表示.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DC,AD∥BC,那么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ABCD记作“ ABCD”,读作“平行四边形ABCD”.①∵AB//DC ,AD//BC,∴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判定);②∵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DC,AD//BC(性质).注意:平行四边形中对边是指无公共点的边,对角是指不相邻的角,邻边是指有公共端点的边,邻角是指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而三角形对边是指一个角的对边,对角是指一条边的对角.(教学时要结合图形,让学生认识清楚)2.【探究】平行四边形是一种特殊的四边形,它除具有四边形的性质和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外,还有什么特殊的性质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让学生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定义画一个一个平行四边形,观察这个四边形,它除具有四边形的性质和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外以,它的边和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度量一下,是不是和你猜想的一致?(1)由定义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知,在平行四边形中,相邻的角互为补角.(相邻的角指四边形中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注意和第一章的邻角相区别.教学时结合图形使学生分辨清楚.)(2)猜想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下面证明这个结论的正确性.已知:如图ABCD,求证:AB=CD,CB=AD,∠B=∠D,∠BAD=∠BCD.分析:作ABCD的对角线AC,它将平行四边形分成△ABC和△CDA,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即可得到结论.(作对角线是解决四边形问题常用的辅助线,通过作对角线,可以把未知问题转化为已知的关于三角形的问题.)证明:连接AC,∵AB∥CD,AD∥BC,∴∠1=∠3,∠2=∠4.又AC=CA,∴△ABC≌△CDA (ASA).∴AB=CD,CB=AD,∠B=∠D.又∠1+∠4=∠2+∠3,∴∠BAD=∠BCD.由此得到:平行四边形性质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平行四边形性质2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七、例习题分析例1(教材P84例1)例2(补充)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E=CF,求证:AF=CE.分析:要证AF=CE,需证△ADF≌△CBE,由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因此有∠D=∠B ,AD=BC,AB=CD,又AE=CF,根据等式性质,可得BE=DF.由“边角边”可得出所需要的结论.证明略.八、随堂练习1.填空:50,则∠B= 度,∠C= 度,∠D= 度.(1)在ABCD中,∠A=︒(2)如果ABCD中,∠A—∠B=240,则∠A= 度,∠B= 度,∠C= 度,∠D= 度.(3)如果ABCD的周长为28cm,且AB:BC=2∶5,那么AB= cm,BC= cm,CD=cm,CD= cm.2.如图4.3-9,在ABCD中,AC为对角线,BE⊥AC,DF⊥AC,E、F为垂足,求证:BE=DF.九、课后练习1.(选择)在下列图形的性质中,平行四边形不一定具有的是().360(A)对角相等(B)对角互补(C)邻角互补(D)内角和是︒2.在ABCD中,如果EF∥AD,GH∥CD,EF与GH相交与点O,那么图中的平行四边形一共有().(A)4个(B)5个(C)8个(D)9个3.如图,AD∥BC,AE∥CD,BD平分∠ABC,求证AB=CE.十、课后反思:八年级数学备课组集体备课教案“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教学设计(定稿)备课人黄政高(主备)李贵明叶静佩王有军庞四龙蔡丽萍一,教材分析:本章重点研究平行四边形、矩形、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等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通过本章对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的证明的学习,可以进一步体会证明的必要性,使学生能较顺利地利用综合法证明一些涉及更多知识的几何问题,实现由实验几何到论证几何的过渡。

初二数学组集体备课计划(3篇)

初二数学组集体备课计划(3篇)

初二数学组集体备课计划(3篇)初二数学组集体备课计划(精选3篇)初二数学组集体备课计划篇1集体备课是学科教研的基本形式,是提高教师备课能力和上课水平的有效途径,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突破口。

开展集体备课活动能够营造一种交流、合作、研究的气氛,能够及时推广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缩短年轻教师的成长周期,促进教学质量整体提高。

为了充分发挥集体智慧,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真正实现脑资源共享,使本年级教师能从单元整体上驾驭教材,现将集体备课计划制定如下:一、指导思想:集体备课必须立足个人备课的基础上,以学科备课组为单位进行,要在充分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前提下,集体商讨教学方法,共同研究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同时要兼顾学生的基础和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具体实施步骤:1、集体备课的基本程序是:校内初备集体研讨修正教案。

每单元确定一个中心发言人。

2、在个人初备时,一定要认真学习和研究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参考书以及其他相关材料;一定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同时教师还要深入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的智力因素(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又研究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学习兴趣、态度、习惯)便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

3、中心发言人在集体备课前要深入钻研教材和大纲,反复阅读教学参考书及有关资料。

集体备课时详细介绍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及前后联系,单元教学目的,三维教学要求,教材重点难点,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方法,每课课时分配,作业与练,教学方法的设想等。

4、每位教师要积极参与集体备课活动,各抒已见,充分讨论,统一认识,实行教学上的“五统一”。

活动结束后,教研员要认真做好活动记录,以备学校领导及教务处检查。

5、集体备课的具体要求是:“三定”、“五统一”,同时注意搞好“五备”,钻透“五点”、优化“两法”、精选“两题。

⑴三定:定单元集体备课课题,定中心发言人,定单元教学进度。

⑵五统一:统一单元教学目的,统一教学重点、难点,统一课时分配和进度,统一作业布置和三维训练,统一单元评价测试。

八年级数学备课组集体备课教案

八年级数学备课组集体备课教案

八年级数学备课组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内容《认识三角形》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掌握三角形的定义及特性。

2. 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提高观察、操作、表达、交流能力。

3. 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积极参与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三角形的定义及特性。

难点:三角形各边的判定。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2. 运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感知三角形的特点。

3. 利用实践操作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三角形。

4. 实践操作:动手画一画,感知三角形的特点。

5.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有关三角形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有关三角形的家庭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内容《三角形的分类》七、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定义及特性。

2. 培养学生对不同类型三角形的特点进行判断和分析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八、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各类三角形的定义及特性。

难点:各类三角形之间的联系和应用。

九、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掌握各类三角形的特点。

2. 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发现各类三角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 利用实践操作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十、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各类三角形。

4. 实践操作:动手画一画,感知各类三角形的特点。

5.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有关各类三角形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有关各类三角形的家庭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认识三角形》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掌握三角形的定义及特性。

八年级数学集体备课组工作总结

八年级数学集体备课组工作总结

八年级数学集体备课组工作总结八年级数学备课组工作总结时间真是飞快,转眼间我们八年级数学备课组的工作就要结束了。

这段时间里,老师们齐心协力,一起探索,努力提升学生们的数学水平。

现在回想起来,这段旅程真是充满了欢喜与思考,既有值得庆贺的成绩,也有需要反思的地方。

接下来,我想聊聊我们这段时间的工作总结。

工作概述这段时间我们的目标是提升八年级学生的数学成绩,同时增强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

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备课计划,明确了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和重点。

在集体备课的时候,老师们纷纷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资源,希望能让每个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都能有所收获。

主要成就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绩。

首先,经过集体备课,老师们的教学能力有了明显提升。

我们在每节课前都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分享了各种教学方法,产生了许多富有创意的方案。

比如,在几何知识的教学中,我们引入了动态数学软件,让学生通过动态演示直观地理解几何图形的性质,这一下子吸引了不少学生的注意。

此外,我们还开设了数学兴趣小组,吸引了许多学生参与。

在这些小组活动中,学生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还能通过游戏和实践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

参与小组的学生在期末考试中,平均分提高了10分,这一数据真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好证明。

再者,定期的教学反馈和交流也让我们及时发现并解决了教学中的一些问题。

记得有一次反馈会上,有老师提到有些学生在解题时思路模糊。

经过讨论,我们决定在后续课程中增加解题策略的讲解,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经验与教训不过,这段时间的工作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反思。

首先,虽然我们分享了许多优秀的教学方法,但有些老师在实际教学中还是存在“照搬”的情况,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我意识到,教学不仅是方法的分享,更要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灵活调整策略。

其次,虽然兴趣小组的活动效果不错,但参与人数仍然不理想。

有些同学因为对数学不感兴趣而没有加入。

八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总结(精选10篇)

八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总结(精选10篇)

八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总结八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总结(精选10篇)总结就是把一个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通过它可以全面地、系统地了解以往的学习和工作情况,不如静下心来好好写写总结吧。

那么如何把总结写出新花样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八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总结(精选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八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总结120xx随着一场病毒的袭来,“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让我们这些教师摇身一变成了名副其实的主播。

从茫然无知到驾轻就熟,从紧张不安到镇定从容,通过网上各种培训学习,我们不断尝试,探讨,交流,反思,改进,只为不辜负屏幕前每一个求知的眼神。

如今八周的线上教学已经结束,一路走来,渐行渐悟,幸福成长。

记得初次面对陌生的线上教学,我们茫然不知所措。

在接到年级组通知要求以我们直播教学为主,其它方式为辅。

我们备课组所有老师一边安慰鼓舞学生的同时,不得不像打了鸡血似的投身到线上教学的学习中去,不断向自己向未知挑战,就连明年就要退休的罗老师也不甘示弱,静心研究,虚心请教。

一时间我们穿梭,痴迷在手机,电脑上。

钉钉,微信,QQ群,来回奔波着。

现如今,借助钉钉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章节检测等等应用自如。

现将这两个月以来备课组具体工作总结如下:1、分工合作,进度有序。

本学期已完成二次根式,勾股定理教学,目前平行四边形这章教学已近尾声。

线上教学,不可避免会有突发状况如网络问题等影响当时进度,但是我们老师都会当天抽时间与学生约定丁丁补课,没有落下任何一节课的进度。

真正践行了“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

另外,备课组所有成员分工合作,资源共享。

每节课课件准备,家庭作业准备具体到人、尤其是在这困难重重的线上教学,备课组群随时进交流,答疑解惑,三个年青人袁野、陈卉,王隽君老师积极借助网络资源为备课组献计献策,德高望重的罗老师常常为们审定,全局把控。

曹老师,徐老师常常把自己教学经验分享给大家,两位年级组主任积极参与备课组活动,为备课组做了很好的指导。

初中数学集体备课总结5篇

初中数学集体备课总结5篇

初中数学集体备课总结5篇篇1一、背景概述本学年度的初中数学集体备课活动旨在通过团队协作,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本次集体备课活动历经数月,全体数学教师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紧密合作,深入研讨,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现将本次集体备课活动作如下总结。

二、集体备课目标与实施过程1. 目标设定本次集体备课的主要目标是:统一教学进度,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团队协作精神。

在此基础上,注重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思维品质。

2. 实施步骤(1)教学进度统一:依据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全体数学教师共同商讨并确定教学进度表。

(2)教学内容优化:针对初中数学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分析教材重点难点,梳理知识脉络,共同制定教学方案。

(3)教学方法创新:探讨不同教学方法的应用,如情境教学、案例教学等,注重启发式教学和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4)团队协作强化:定期开展集体研讨活动,分享教学心得和经验,针对教学中的问题展开讨论,寻求最佳解决方案。

三、集体备课成果与亮点1. 教学成果显著通过本次集体备课活动,教师们的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显著增强。

学生数学成绩稳步提升,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2. 教学内容优化创新在集体研讨中,教师们共同梳理了数学知识体系,优化了教学内容。

结合生活实例和热点话题创设情境教学,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

3. 教学方法多样灵活本次集体备课活动中,教师们积极探索教学方法的创新。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思维品质。

四、问题与反思在取得显著成果的同时,我们也意识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

部分教师在教学方法创新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惑和疑虑,需要进一步加强培训和指导。

此外,部分学生对数学的畏难情绪依然存在,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最新】八年级下数学备课组总结

【最新】八年级下数学备课组总结

【最新】八年级下数学备课组总结总结是对某一阶段内的工作、学习、生活、各种经验或完成情况进行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做出有指导性的结论,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我们八年级数学备课组的4名成员-----林丹梦,李启辉,廖连霞,何小红.大家都尽自己的所能,顺利的完成了教学任务.将新课改的理念渗透到数学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教法,学法.下面总结本学期的工作情况如下:一,交流讨论,认真备课一般隔周三上午第二节课是我们的集体备课时间,本组老师课前认真备课,对学生出现的疑难,困惑进行分析强调,预测在教学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适时适度的进行分析和提示.让学生能够愉快学习是我集体备课的首要任务.大家在一起共同献计献策,毫不隐瞒,真正做到资源共享,共同进步共同提高.二, 集体备课,共同进步本学期共有六章教学内容,对教学较难的课题进行集体备课,每个人负责一章,由他对本周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进行主备课发言,老师们认真听取主备课教师的发言后,在实施教学的过程当中,老师们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作适当的变动,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真正实现同课异构.同时确定每周制卷人,实行滚动性制卷,让学生能够及时温故而知新,也不便将前面的知识遗忘.三, 相互听课,共同提高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是我们备课组工作的的核心.本学期我们八年级数学备课组相互听课,林丹梦老师和李启辉老师各开一节公开课在全校数学老师中互相交流.通过听课我们备课组各成员的交流,最终达到成共识,从而有效地指导和改进我们今后的教学,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率.四,资源共享,效率提高老师平时多选一些题.集体备课是大家相互交流,哪些适合我们的学生,哪些有价值值得一做.所以每次的备课组活动,大家在一起交流题型,说明一周来学生常规性错误的好时期,这样可以使我们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总之,我们八年级数学组是一个和谐的团队,更是一个积极向上的团队.正是因为一路有你们(林丹梦,李启辉,何小红),使八年级数学的教学任务如期完成.我相信,我们八年级数学备课组每位教师将更加踏实努力的工作,再接再厉,为个人今后的成长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目录第十六章二次根式16.1 二次根式/2第1课时二次根式的概念/2第2课时二次根式的性质/416.2 二次根式的乘除/6第1课时二次根式的乘法/6第2课时二次根式的除法/8第3课时最简二次根式/1016.3 二次根式的加减/12第1课时二次根式的加减/12第2课时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14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17.1 勾股定理/17第1课时勾股定理/17第2课时勾股定理的应用(1)/19 第3课时勾股定理的应用(2)/21 17.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23第1课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1)/23 第2课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2)/25 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18.1 平行四边形/2818.1.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8第1课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28 第2课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30 18.1.2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32第1课时平行四边形的判定(1)/32 第2课时平行四边形的判定(2)/34 18.2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3618.2.1 矩形/36第1课时矩形的性质/36 第2课时矩形的判定/3818.2.2 菱形/40第1课时菱形的性质/40第2课时菱形的判定/4218.2.3 正方形/44第十九章一次函数19.1 函数/4719.1.1 变量与函数/47第1课时变量/47第2课时函数/4919.1.2 函数的图象/5119.2 一次函数/5419.2.1 正比例函数/5419.2.2 一次函数/56第1课时一次函数/56第2课时求一次函数的表达式/59 19.2.3 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61 19.3 课题学习选择方案/63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20.1 数据的集中趋势/6720.1.1 平均数/6720.1.2 中位数和众数/7020.2 数据的波动程度/7220.3 课题学习体质健康测试中的数据分析(略)/73教材典题变式/74第十六章二次根式主题二次根式课型新授课上课时间教学内容16.1二次根式;16.2二次根式的乘除;16.3二次根式的加减.教材分析二次根式是在学生学习过有理式(包括整式和分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最基本的,也是最常用的无理式(无理式还包括n次根式).学习本章不仅是为以后将要学习的“解直角三角形”“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等内容打下必要的基础,而且也是为继续学习高中数学提供了知识准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2)理解(a≥0)是一个非负数,()2=a(a≥0),=a(a≥0).(3)掌握·=,=·(a≥0,b≥0),=(a≥0,b>0),=(a≥0,b>0).(4)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并灵活运用它们对二次根式进行加减.2.过程与方法(1)用具体数据探究规律,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规定,并进行计算.(2)利用逆向思维,得出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规定的逆向等式并运用它进行化简.(3)利用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来对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达到计算和化简的目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章的学习培养学生利用规定准确计算和化简的严谨的科学精神,经历探索二次根式的重要结论,二次根式的乘除规定,发展学生观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1.二次根式(a≥0)是一个非负数;()2=a(a≥0);=a(a≥0)及其运用.2.二次根式加减乘除法的规定及其运用.3.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难点:1.对(a≥0)是一个非负数的理解;对等式()2=a(a≥0)及=a(a≥0)的理解及应用.2.利用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把一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知识结构课题二次根式课时第1课时上课时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并利用(a≥0)的意义解答具体题目.2.过程与方法提出问题,根据问题给出概念,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利用规定准确计算和化简的严谨的科学精神,发展学生观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二次根式的概念.难点:利用“(a≥0)”解决具体问题.教学活动设计二次设计课堂导入问题1:你能用带有根号的式子填空吗?(1)面积为3的正方形的边长为,面积为S的正方形的边长为.(2)一个长方形围栏,长是宽的2倍,面积为130 m2,则它的宽为 m.(3)一个物体从高处自由落下,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t(单位:s)与落下的高度h(单位:m)满足关系h=5t2,如果用含有h的式子表示t,则t= .问题2:上面得到的式子分别表示什么意义?有什么共同特征?探索新知合作探究自学指导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上面的问题,用算术平方根表示结果,可以进行适当的评价,帮助学生实现从数的算术平方根过渡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算术平方根.学生自己总结得出二次根式的概念.合作探究小组合作,探究以下例题:【例1】下列式子,哪些是二次根式,哪些不是二次根式:,,,(x>0),,,-,,(x≥0,y≥0).分析:二次根式应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有二次根号“”;第二,被开方数是正数或0.【例2】当x是怎样的实数时,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分析:由二次根式的定义可知,被开方数一定要大于或等于0,所以x-2≥0,才有意义.续表探索新知合作探究【例3】当x是多少时,+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分析:使+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同时满足中的2x+3≥0和中的x+1≠0.教师指导1.易错点:(1)(a≥0)表示a的算术平方根,它是一个非负数,即≥0.(2)从形式上看,二次根式必须有二次根号.(3)二次根式(a≥0)中a可以表示数、单项式、多项式以及符合条件的一切代数式.2.归纳小结:(1)形如(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称为二次根号.(2)要使二次根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满足被开方数是非负数.3.规律方法:当a>0时,表示a的算术平方根,因此>0;当a=0时,表示0的算术平方根,因此=0.所以(a≥0)是一个非负数.当堂训练1.下列式子中,是二次根式的是( )(A)-(B)(C)(D)x2.当x是多少时,+x2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3.已知a,b为实数,且+2=b+4,求a,b的值.板书设计二次根式的概念1.二次根式的定义2.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教学反思课题二次根式课时第2课时上课时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a≥0)是一个非负数和()2=a(a≥0),并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二次根式的概念,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推出(a≥0)是一个非负数,用具体数据结合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导出()2=a(a≥0);最后运用结论严谨解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利用规定准确计算和化简的严谨的科学精神,发展学生观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a≥0)是一个非负数;()2=a(a≥0)及其运用.难点:用分类思想的方法导出(a≥0)是一个非负数;用探究的方法导出()2=a(a≥0).教学活动设计二次设计课堂导入等于什么?我们不妨取a的一些值,如2,-2,3,-3,…分别计算对应的a2的值,看看有什么规律:==2;==2;==3;==3;…你能概括一下的值吗?探索新知合作探究自学指导思考:(a≥0)是一个什么数呢?阅读课本后,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填空: ()2= ;()2= ;()2= ;()2= ;2= ;2= ;得出二次根式的性质:()2=a(a≥0).合作探究小组合作,探究以下例题【例1】计算:(1)()2;(2)(2)2.探究: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填空:= ;= ;= ;= .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得到=2,=0.1,=,=0.一般地,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a(a≥0).续表探索新知合作探究【例2】化简(1);(2).教师指导1.易错点:与要注意平方与开方的先后顺序.当先开方时,要求a≥0;当先平方时,a取任何实数都能使二次根式有意义.2.归纳小结:二次根式的性质(1)≥0(a≥0).(2)=a(a≥0).(3)=|a|=3.规律方法:当a是负数时,=-a,当a是非负数时,=a,所以在化简时,要注意把被开方数转化成一个数的平方的形式.当堂训练1.数a没有算术平方根,则a的取值范围是( )(A)a>0 (B)a≥0 (C)a<0 (D)a=02.(-)2= .3.把下列非负数写成一个数的平方的形式:(1)5;(2)3.4;(3);(4)x(x≥0).板书设计二次根式的性质1.二次根式的性质1:=a(a≥0);2.二次根式的性质2:=a(a≥0).教学反思课题二次根式的乘除课时第1课时上课时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a≥0,b≥0),=·(a≥0,b≥0),并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2.过程与方法发展观察、归纳、概括等能力,发展有条理的思考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师生共同活动,促进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培养良好的情感,合作交流,主动参与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a≥0,b≥0),=·(a≥0,b≥0)及它们的运用.难点:发现规律,导出·=(a≥0,b≥0).教学活动设计二次设计课堂导入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二次根式以及二次根式的特点,现在,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这些基本的知识吧.(引导学生复习基本知识)2.在有理数的运算中,我们学习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那么,在我们学习了二次根式之后,大家有没有考虑过,两个二次根式能否进行加、减、乘、除运算?怎样运算?让我们从研究乘法开始.探索新知合作探究自学指导自学课本,尝试理解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一般地,对二次根式的乘法规定为·=.(a≥0,b≥0)合作探究1.小组合作,探究以下等式:=·(a≥0,b≥0)根据这个式子,我们可以利用它对二次根式进行化简.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成立吗?为什么?2.通过例题,小组可以总结出化简二次根式的一般步骤:(1)将被开方数尽可能分解成几个平方数.(2)应用=·(a≥0,b≥0)(3)应用=a(a≥0)化简3.例题探究(小组合作)【例1】若·=成立,试化简|x-4|+|x|. 【例2】已知是不大于20的整数,求整数x的值.续表探索新知合作探究教师指导1.易错点:在应用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运算时,易忽略被开方数取非负数这个条件.2.归纳小结:(1)二次根式的乘法:·=(a≥0,b≥0).(2)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积的算术平方根等于积中各因式的算术平方根的积,即:=·(a≥0,b≥0).3.规律方法:(1)两个二次根式相乘,等于被开方数相乘,根指数不变.(2)被开方数a,b可以是非负的数字、字母或代数式.(3)此性质可推广到多个非负因数的情况.当堂训练1.若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边长分别为cm和cm,那么此直角三角形斜边长是( )(A)3 cm (B)3 cm (C)9 cm (D)27 cm2.自由落体的公式为s=gt2(g为重力加速度,它的值为10 m/s2),若物体下落的高度为720 m,则下落的时间是.3.一个底面为30 cm×30 cm长方体玻璃容器中装满水,现将一部分水倒入一个底面为正方形、高为10 cm铁桶中,当铁桶装满水时,容器中的水面下降了20 cm,铁桶的底面边长是多少厘米?板书设计二次根式的乘法1.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a≥0,b≥0)2.积的算术平方根:=·(a≥0,b≥0)教学反思课题二次根式的乘除课时第2课时上课时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会进行简单的二次根式的除法运算.(2)使学生能利用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运算.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从特殊到一般总结归纳的方法以及类比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相互作用的.教学重难点重点:会利用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会进行简单的二次根式的除法运算.难点:二次根式的除法与商的算术平方根的关系及应用.教学活动设计二次设计课堂导入计算下列各题,观察有什么规律?(1)= ;= .(2)= ;= .;.探索新知合作探究自学指导自学课本,尝试完成以下活动1.请同学们回忆·=(a≥0,b≥0)是如何得到的?2.观察下面的例子,并计算:==;=类似地,再举几个例子,然后由这些特殊的例子,得出:=(a≥0,b>0)合作探究小组合作,探究以下例题【例1】计算:(1);(2)÷.【例2】化简:(1);(2).续表探索新知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类比上节课内容,把=反过来,就得到=(a≥0,b>0),利用它就可以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教师指导1.易错点:公式中a必须是非负数,b必须是正数,式子才成立.若a,b都是负数,虽然>0,有意义,但和在实数范围内无意义.当b=0时,无意义.2.归纳小结:(1)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注意公式成立的条件).(2)会利用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进行简单的二次根式的化简.3.规律方法:(1)意义:两个二次根式相除,等于被开方数相除,根指数不变.(2)被开方数a可以是非负的数字、字母或代数式,b可以是正的数字、字母或代数式.(3)商要化成最简二次根式.(4)运算中可以运用分式性质约分.当堂训练1.计算÷÷的结果是( )(A)(B)(C)(D)2.已知x=3,y=4,z=5,那么÷的最后结果是.3.计算题:(1)9÷3×;(2)a2·b÷.板书设计二次根式的除法1.二次根式的除法运算=(a≥0,b>0)2.商的算术平方根=(a≥0,b>0)教学反思课题二次根式的乘除课时第3课时上课时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并运用它把不是最简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2.过程与方法通过计算或化简的结果来提炼出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并根据它的特点来检验最后结果是否满足最简二次根式的要求.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从多个角度进行考虑,品尝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的热情,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以及合作精神,树立创新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最简二次根式的运用.难点:会判断一个二次根式是否是最简二次根式.教学活动设计二次设计课堂导入请同学们完成下列各题(请三位同学上台板书)1.计算(1),(2),(3).2.现在我们来看本章引言中的问题:如果两个电视塔的高分别是h1 km,h2 km,那么它们的传播半径的比是.探索新知合作探究自学指导自学课本,尝试得到最简二次根式概念:若二次根式有如下两个特点:1.被开方数不含分母;2.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我们把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合作探究小组合作,探究以下例题.【例1】 (1)3;(2);(3).【例2】如图,在Rt△ABC中,∠C=90°,AC=2.5 cm,BC=6 cm,求AB 的长.续表探索新知合作探究教师指导1.易错点:将根号内指数大于或等于2的因式移到根号外时,要注意字母的取值范围.2.归纳小结:最简二次根式的两个特点:(1)被开方数不含分母.(2)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我们把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当堂训练1.化简的结果是( )(A)- (B)(C)(D)2.化简= .(x≥0)3.a化简二次根式后的结果是.板书设计最简二次根式1.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2.化简二次根式教学反思课题二次根式的加减课时第1课时上课时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掌握二次根式的加减法法则,并能够利用法则进行有关计算.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二次根式加减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掌握二次根式的加减法法则.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探索二次根式加减法法则的过程,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二次根式的加减法法则,并能够利用法则进行有关计算.难点:类比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得出二次根式加减法法则的推导过程.教学活动设计二次设计课堂导入1.二次根式计算、化简的结果符合什么要求?(1)被开方数不含分母;(2)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2.问题:现有一块长7.5 dm,宽5 dm的木板,能否采用如图的方式,在这块木板上截出两个分别是8 dm2和18 dm2的正方形木板?探索新知合作探究自学指导自学课本,尝试完成课本习题.合作探究我们可以利用已学知识或已有经验来分组讨论、交流,看看+到底等于什么?小组展示讨论结果.教师引导验证:①设=a,类比合并同类项的方法计算.②学生思考,得出先化简,再合并的解题思路-=-5=-4可由这两道题目总结出方法.先化简,再合并-+=-5+2=3-5学生观察并归纳: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后,被开方数相同的能合并.【例1】计算:(1)+; (2)-.分析:第一步,将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项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第二步,将相同的最简二次根式进行合并.【例2】计算:(1)2-6+3;(2)(+)+(-).续表探索新知合作探究探究注意点1.教师出示问题,指定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先独立完成,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点迷津.2.计算过程中,提示学生二次根式的加减与整式的加减相比较,强调哪些二次根式能合并,哪些不能合并.3.学生先自主、对于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合作完成.教师指导1.易错点:把二次根式被开方数中能开得尽方的因数分解并开出来,或把被开方数的分母开出来,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再进行加减运算,注意不是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不能合并.2.归纳小结:二次根式相加减,先把各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找出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然后把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分别合并.3.方法规律:二次根式的加减和整式的加减很相似,前者是合并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后者为合并同类项.当堂训练1.以下二次根式:①;②;③;④中,与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是( )(A)①和②(B)②和③(C)①和④(D)③和④2.计算5-3-7+9= .3.计算:(1)+(-);(2)(+)--.板书设计二次根式的加减1.二次根式的加减2.例题教学反思课题二次根式的加减课时第2课时上课时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及整式的混合运算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与以前所学知识的关系,在比较中求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2.过程与方法(1)对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与整式的混合运算及数的混合运算作比较,要注意运算的顺序及运算律在计算过程中的作用.(2)通过引导,在多解中进行比较,寻求有效快捷的计算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独立思考与小组讨论,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以及自我意识,并且注重培养学生的类比思想.教学重难点重点:混合运算的法则,明确三级运算的顺序,运算律的合理使用.难点:灵活运用因式分解、约分等技巧,使计算简便.教学活动设计二次设计课堂导入如果梯形的上、下底边长分别为2 cm,4 cm,高为cm,那么它的面积是多少?毛毛是这样算的:梯形的面积:(2+4)×=(+2)×=×+2×=+2=2+6(cm2).他的做法正确的吗?由此可以看出,二次根式混合运算的依据是实数的运算律.探索新知合作探究自学指导自学课本,尝试完成以下问题【问题1】你能类比单项式与多项式乘除法则计算出下列各式吗?(1)(2-);(2)(-)÷.【问题2】你能根据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方法计算(-2)(2-)吗? 【问题3】你能说出整式的乘法公式吗?你能根据公式计算吗?合作探究可以利用已学知识或已有经验来分组讨论、交流,根据单项式乘以多项式和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方法解决.(1)(2-)=4-(2)(-)÷=-=3-根据多项式相乘的方法进行.(-2)(2-)=6--4+4=10-5整式的乘法法则和公式仍然适用(-2)(+2)=-=-5=3+8-4=11-4.续表探索新知合作探究【例1】计算:(1)(+)×;(2)(4-3)÷2.分析:二次根式仍然满足整式的运算规律,所以直接可用整式的运算规律.【例2】计算:(1)(+3)(-5);(2)(+)(-).探究注意点学生先独自思考,再小组合作,然后再到黑板板书其余学生分组练习.与老师一起分析、总结,交流.掌握运算的规律和方法教师指导1.归纳小结: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顺序为: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的要先去括号,计算结果中的二次根式必须是最简二次根式.在计算过程中,能用乘法公式的要尽量使用乘法公式,有时还需要逆用公式,这样可以简化计算过程.2.方法规律:在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时,要求分母中不含二次根式,而去掉分母中的二次根式的方法就是分母有理化,分母有理化的根据是分式的基本性质.当堂训练1.计算:(1)(-)2×(5+2);(2)(-)2+(+)2;(3)(2+3)(2-3).2.已知a=,b=,求的值.板书设计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1.二次根式的四则运算2.运用乘法公式和运算律进行计算教学反思第十七章勾股定理主题勾股定理课型新授课上课时间教学内容17.1勾股定理;17.2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教材分析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勾股定理及勾股定理的应用,教材从实践探索入手,给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接着研究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介绍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最后介绍勾股定理及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广泛应用.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的一个很重要的性质,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广泛的应用.勾股定理逆定理是判定一个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一种古老而实用的方法.在“四边形”和“解直角三角形”相关章节中,勾股定理知识将得到更重要的应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掌握勾股定理,会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相关问题.(2)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会运用勾股定理逆定理解决相关问题.(3)运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经历由情境引出问题,探索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再运用于实践的过程,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文化的价值和中国传统数学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与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重点:1.探索勾股定理并掌握勾股定理;2.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勾股定理的逆定理);3.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应用.难点:1.从多个角度(代数、几何)探究勾股定理;2.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应用;3.在勾股定理的应用过程中构造适用勾股定理的几何模型.知识结构课题勾股定理课时第1课时上课时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勾股定理的文化背景,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归纳、猜想和验证勾股定理,体验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索数学问题的方法和数形结合的思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勾股定理历史的了解,感受数学文化,激发学习热情.(2)对比介绍我国古代和西方数学家关于勾股定理的研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索和证明勾股定理.难点:用拼图的方法证明勾股定理.教学活动设计二次设计课堂导入勾股定理是一条古老而又应用十分广泛的定理.早在1955年,希腊发行了一张邮票,图案由三个棋盘排列而成.这个图案是对数学上一个非常重要定理的说明.在我国,人们称它为勾股定理或商高定理;在欧洲,人们称它为毕达哥拉斯定理.如图,我们可以发现,两个较小的正方形与较大的正方形正好围成一个直角三角形,两个较小正方形的面积和等于较大的正方形的面积,如果设较小的两个正方形的边长为a和b,你能表示较大的正方形的边长吗?试试看!探索新知合作探究自学指导自学课本,了解勾股定理的发展史及相关知识.合作探究让学生叙述课本23页猜想、画图,并说出已知、求证.命题1: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已知:在Rt△ABC中,∠ACB=90°,a,b,c分别为∠A、∠B、∠C的对边.求证:a2+b2=c2.到目前为止,对这个命题的证明方法已有几百种.探究我国数学家赵爽是怎样证明这个命题的.提问:拼接后的图形是否是由原4个直角三角形和小正方形没有重叠、没有空隙地拼成的?拼接后的图形是什么图形?由此得到a2+b2=c2.小结:这种证法是面积证法.图形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不会改变.续表探索新知合作探究小组尝试探究下面的证法:做八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分别以a,b,c 为边长的三个正方形.拼成如下两个图形: 提问:①这两个图形分别是什么图形? ②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吗?③如何利用这两个图形证明a 2+b 2=c 2教师指导1.易错点:(1)勾股定理存在于直角三角形中,运用勾股定理必须具备“直角”的条件;。

2024年学年下学期八年级数学备课组工作总结(二篇)

2024年学年下学期八年级数学备课组工作总结(二篇)

2024年学年下学期八年级数学备课组工作总结在2024学年下学期,我作为八年级数学备课组组长,带领备课组全体成员,开展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备课工作。

通过充分调研、交流和讨论,我们取得了以下成果。

首先,在备课组组建初期,我们组织了一次集体备课研讨。

通过这次研讨,我们明确了本学期的教学目标和重点,明确了各个章节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相互分享了教学经验,并汇总梳理了针对性的教学资源,为后续备课工作做好了准备。

其次,在备课过程中,我们注重课堂教学的设计。

我们根据教材内容,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导向,设计了一系列富有探究性和操作性的教学活动。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我们帮助学生建立起数学概念和定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

在课堂上,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具和互动解题环节,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了教学效果。

此外,我们还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和批改。

课后作业是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重要环节,我们制定了一套科学合理的作业布置方案。

我们注重设计一些能够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作业题目,并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予针对性的辅导和指导。

对于学生完成的作业,我们及时进行批改,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和分析,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了参考依据。

此外,我们还加强了与家长的沟通。

我们定期组织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绩情况,与家长共同探讨学生的学习问题,并提供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我们还通过电子邮件向家长发出学校新闻和教学信息,增强了与家长的联系和合作。

最后,我们组织了一次备课组成员的互评活动。

通过相互评价和交流,我们进一步提高了备课水平和教学质量。

在互评活动中,我们认真倾听了其他成员的意见和建议,并对自己的不足进行反思和改进。

总之,通过一学期的备课工作,我们八年级数学备课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我们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备课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难点,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初中八年级的数学集体备课总结活动记录范文.doc

初中八年级的数学集体备课总结活动记录范文.doc

数学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1)陈家湾中学活动时间2015 年 10 月活动地点312 办公室科目数学年级八年级课题轴对称( 1)主持人王艳芳记录人王向荣主备人闫秋亮参加人员八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及其性质, 角的平分线及其性质。

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线段、角、三角形等几何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本章内容既是已学过的有关知识的补充和完善 ,又是进一步研究三角形、四边形和圆的基础 ,对于学生的后继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章的教学重点是线段的垂直平学分线的性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关于一情条直线成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分析本章的主要内容是轴对称图形及其性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及其性质, 角的平分线及其性质。

本章教材共分六节。

第一节首先从丰富的实例入手,引导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一条直线成轴对称”的概念。

在第二节、第三节与第四节中 ,教材丰富的实际操作与探究活动,一方面引导学生认识角教的平分线、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等腰三角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另一方面让他材们在实际探索中发现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的平分线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分在第五节中 ,仍然通过实际的探究活动 ,使学生认识关于某一条直线成轴对析称的两个图形所具有的性质,并学习简单图形关于某一条直线成轴对称的画法。

本章第六节简单介绍了镜面对称的概念,让学生在欣赏生活中的镜面对称现象的同时 ,思考镜面对称的性质。

为了落实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本教科书在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认知过程和情感体验过程。

本章内容的呈现采用了“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应用与拓展”的板块模式,安排了大量由学生参与的数学活动。

一、由王向主任讲此次活动的意义及目的。

二、有主备课老师讲述本节课的教学思路及设计:1、说教学内容(包括教材内容, 教学目标 , 教材处理)2、说学生(分析学生知识能力水平)3、说教法4、说学法5、说教学手段6、说教学过程(包括引入新课、如何进行新课学习、板书设计)。

八年级数学备课组集体备课教案

八年级数学备课组集体备课教案

八年级数学备课组集体备课教案第一章:实数的性质和运算1.1 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法教学目标:理解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法运算规则,能够熟练进行计算。

教学内容:讲解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法运算方法,举例说明运算规则,进行练习题的讲解。

1.2 实数的定义和性质教学目标:理解实数的概念,掌握实数的性质。

教学内容:讲解实数的定义,介绍实数的性质,如正负性、奇偶性、绝对值等,进行相关练习题的讲解。

第二章: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2.1 一次函数的定义和性质教学目标:理解一次函数的概念,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

教学内容:讲解一次函数的定义,介绍一次函数的性质,如斜率、截距等,进行相关练习题的讲解。

2.2 二次函数的定义和性质教学目标: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

教学内容:讲解二次函数的定义,介绍二次函数的性质,如开口方向、顶点等,进行相关练习题的讲解。

第三章:几何图形的性质和计算3.1 三角形的性质和计算教学目标:理解三角形的性质,掌握三角形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讲解三角形的性质,如内角和、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等,介绍三角形的计算方法,如周长、面积等,进行相关练习题的讲解。

3.2 四边形的性质和计算教学目标:理解四边形的性质,掌握四边形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讲解四边形的性质,如对角线互相平分、四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等,介绍四边形的计算方法,如周长、面积等,进行相关练习题的讲解。

第四章:概率和统计4.1 概率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理解概率的概念,掌握概率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讲解概率的定义,介绍概率的计算方法,如古典概率、条件概率等,进行相关练习题的讲解。

4.2 统计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理解统计的概念,掌握统计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讲解统计的定义,介绍统计的计算方法,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进行相关练习题的讲解。

第五章:方程和不等式5.1 线性方程的解法教学目标:理解线性方程的概念,掌握线性方程的解法。

教学内容:讲解线性方程的定义,介绍线性方程的解法,如加减法、代入法等,进行相关练习题的讲解。

初二数学备课组工作总结6篇

初二数学备课组工作总结6篇

初二数学备课组工作总结6篇篇1本学期,初二数学备课组在紧张而充实的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以飨读者。

一、教学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本学期,初二数学备课组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充分考虑了教材内容、学生特点以及教学进度等因素。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教学计划进行,确保了教学进度的顺利进行。

同时,我们还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教学计划,以确保教学质量。

二、备课工作的开展备课是教学工作的基础,初二数学备课组非常重视备课工作。

我们定期进行集体备课,共同讨论教学方法、交流教学心得。

在备课过程中,我们注重教材的研究,充分理解教材内容,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

同时,我们还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

三、课堂教学实践与探索初二数学备课组的课堂教学注重实践与探索。

我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同时,我们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实验、观察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

此外,我们还注重创新教学方法,尝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网络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四、作业与辅导的安排作业和辅导是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

初二数学备课组在布置作业时,注重适量性和针对性,确保学生能够完成作业并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我们还注重作业的批改和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情况给予适当的辅导。

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数学学科上取得进步。

五、考试与评价的进行考试和评价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

初二数学备课组在组织考试时,注重科学性和公正性,确保考试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

同时,我们还注重考试的反馈和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薄弱环节,并根据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找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六、教研活动的参与教研活动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

初二数学备课组积极参与学校的教研活动,认真听取其他教师的宝贵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2024学年八年级数学备课组下学期的工作总结

2024学年八年级数学备课组下学期的工作总结

2024学年八年级数学备课组下学期的工作总结一、总结2024学年八年级数学备课组在下学期的工作中,充分发挥了团队合作的优势,以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核心目标,针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备课和教学设计。

备课组成员相互协作,加强沟通和交流,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数学学习环境和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备课工作总结1. 教材分析备课组对教材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理解,全面了解教材内容,抓住了核心知识点和难点,并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确定了本学期的备课方向和重点。

2. 教学设计备课组按照教材内容和学习要求,设计了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案。

教学方案包括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辅助材料等,确保了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 资源准备备课组充分利用各类资源,收集整理了丰富的课件、教学视频、练习题、试卷等教学资料。

这些资源为教师的备课和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使教学更加生动和具有吸引力。

4. 分工合作备课组成员根据各自的专长和兴趣,在备课工作中进行了有序的分工和合作。

大家相互协作,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了备课任务,并保证了备课工作的高效和质量。

5. 教学反思备课组每节课之后都进行了教学反思和讨论,总结了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并制定了改进措施。

这种反思和改进的工作是备课组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环节。

三、教学工作总结1. 教学内容全面备课组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同时注重拓展和应用,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全面、有深度,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2. 教学方法多样备课组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示范、引导、合作学习等。

通过多种方式开展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3. 教学资源丰富备课组利用了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练习题和学习材料。

这些资源充实了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初中数学教研集体备课(3篇)

初中数学教研集体备课(3篇)

第1篇一、备课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们初中数学教研组决定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本次备课活动旨在通过集体研讨,共同解决教学中的困惑,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二、备课目标1. 通过集体备课,使教师对教材有更深入的理解,明确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重难点。

2. 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4. 培养教师反思意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三、备课内容1. 教材分析(1)分析教材内容,明确教材编排意图。

(2)梳理教材知识结构,提炼核心概念。

(3)分析教材中的教学案例,为教学提供参考。

2.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本节课的核心概念、公式、定理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本节课的核心概念、公式、定理等。

(2)难点:对核心概念、公式、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4.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情境教学: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5.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趣味故事、实际问题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新课讲解:运用多媒体、实物等辅助手段,生动形象地讲解核心概念、公式、定理。

(3)课堂练习:设计分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5)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6. 教学反思(1)反思教学过程,查找教学中的不足。

(2)分析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3)分享教学经验,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四、备课实施1. 教研组长组织备课活动,明确备课时间、地点、内容。

八年级下数学集体备课稿

八年级下数学集体备课稿

18.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1)一【预习作业】:1.有两组对边__________________的四边形叫平形四边形。

2.如图AB与BC叫_ __边, AB与CD叫__ _边;∠A与∠B叫_ __角,∠D与∠B叫_ __角;3.□ABCD中,对边有______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对角有_____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对角线有______条,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生成总结探讨.已知:如图,在□ABCD中,(1)对边AB与CD,AD与BC有何关系?(2)对角∠A与∠C,∠D与∠B呢?归纳:平行四边形具有以下性质:(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___________________。

(2)平行四边形的对角___________________。

练一练:1.下面的性质中,平行四边形不一定具有的是()A.对角互补B.邻角互补C.对角相等D.对边相等.2.在□ABCD中,∠A∶∠B∶∠C∶∠D的值可以是()A.1∶2∶3∶4B.1∶2∶2∶1C.1∶1∶2∶2D.2∶1∶2∶13.□ABCD中,两邻角之比为1∶2,则它的四个内角的度数分别是____________.4.(1)在ABCD中,∠A=50,则∠B= °,∠C= °,∠D= °.(2)如果ABCD中,∠A—∠B=240°,则∠A= °,∠B= °,∠C= °,∠D= °.(3)如果ABCD的周长为28cm,且AB:BC=2∶5,那么AB= cm,BC= cm,CD= cm,CD= cm.5.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D=120°,∠CAD=32°.则∠ABC、∠CAB的度数分别为()A.28°,120°B.120°,28°C.32°,120°D.120°,32°6.在□ABCD中, ∠A+∠C=160°, 求∠A,∠C,∠B,∠D的度数第5题图第6题图18.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2)一【预习作业】:1.所学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有:平行四边形的对边______________,平行四边形的对角______________.2.平行四边形还具有下列性质:平行四边形是 对称图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3:若x、y的值均扩大为原来的2倍,则分式 的值如何变化?若x、y的值均变为原来的一半呢?
2、分式的通分
(1).把分数 通分。解 , ,
(2.)什么叫分数的通分?先独立思考再交流总结变号法则。
注意转化为例1的类型。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题。
(1)赋值法(2)增值代入作商法
答:把几个异分母的分数化成同分母的分数,而不改变分数的值,叫做分数的通分。
三、随堂练习巩固新知:
例1、下列各式中,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1) ; (2) ; (3) ; (4) .
例2、当x取什么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 ; (2) . (3)
分析(3) : 对分式 ,要使这个分式有意义,就必须满足x2+2x-3≠0,
即(x-1)(x+3)≠0,∴x≠1且x≠-3,当x≠1且x≠-3时,分式 才有意义.
教学难点分式的分子是多项式的分式减法的符号法则,去括号法则应用。
教学用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实践与探索
1、回忆:同分母的分数的加减法法则:,
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2、试一试:
计算:(1) ;(2)
3、总结一下怎样进行分式的加减法?
概括
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变换规律;约分的结果是,一般要求分、分母不含“-”。
(三)、实践与探索 1、分式的的变号法则
例1:不改变分式的值,使下列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含“—”号:
(1) ; (2) ; (3) .
例2:不改变分式的值,使下列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最高次项的系数是正数:
(1) ; (2) .
注意:(1)根据分式的意义,分数线代表除号,又起括号的作用。(2)当括号前添“+”号,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不变;当括号前添“—”号,括号内各项都变号。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形如 (A、B是整式,且B中含有字母,B≠0)的式子,叫做分式.
其中A叫做分式的分子,B叫做分式的分母.注意:在分式中,分母的值不能是零。
整式和分式统称有理式。
例如,在分式 中,a≠0;在分式 中,m≠n.一般的,对分式 都有:
分式有意义 B≠0. 分式没有意义 B=0. 分式的值为0 A=0且B≠0.
(二)实践与探索:
1、例3约分:(1) ; (2) 分析:分式的约分,即要求把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约去.为此,首先要找出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
解(1) =- =- .(2) = = .(约分后,分子与分母不再有公因式.分子与分母没有公因式称为最简分式.)
2、练习:P5 练习 第1题:约分(1)(3)
3、例4通分
1、(1)什么叫做分式的约分?约分的根据是什么?
(2)下列各式是否正确?为什么?
2、(1)回忆:分数的基本性质计算:
(2)尝试探究:计算:
(1) ; (2) .
概括:分式的乘除法用式子表示即抢答尝试探究用式子表示,用文字表达。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二)、实践与探索1
例2计算
分析:①本题是几个分式在进行什么运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分式乘方的原理,掌握乘方的规律,并能运用乘方规律进行分式的乘方运算
情感与态度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归纳,培养学生用类比的方法探索新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分式的乘除法、乘方运算
教学难点分式的乘除法、混合运算,分式乘法,除法、乘方运算中符号的确定。
教学用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与情境导入
三、例题
1、例3计算:
2、例4计算: .
分析这里两个加项的分母不同,要先通分.为此,先找出它们的最简公分母.
注意到 = ,所以最简公分母是

= = =
= = =
四、练习:P9第1题(1)(3)、第2题(1)(3)
教学难点理解分式中的分母含有字母以及字母的取值要使分母的值不能为零.
教学用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做一做
(1)面积为2平方米的长方形一边长3米,则它的另一边长为_____米;
(2)面积为S平方米的长方形一边长a米,则它的另一边长为_____米;
(3)一箱苹果售价p元,总重m千克,箱重n千克,则每千克苹果的售价是___。
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然后再加减.
二、例题
1、例3计算:
2、例4计算: .
分析这里两个加项的分母不同,要先通分.为此,先找出它们的最简公分母.
注意到 = ,所以最简公分母是
3、总结一下怎样进行分式的加减法?
概括
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然后再加减.
(1) = =( )3;(2) = =( )k.
2、仔细观察这两题的结果,你能发现什么规律?与同伴交流一下,然后完成下面的填空:( )(k)=___________(k是正整数)
作业设计P9习题17.2第1题 P7练习:第2题:计算
第十七案编写张思奇审定 胥洪军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掌握分式约分方法,熟练进行约分,并了解最简分式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理解分式通分的意义,掌握分式通分的方法及步骤。
情感与态度目标能通过回忆分数的意义,类比地探索分式的意义及分式的值如某一特定情况的条件,渗透数学中的类比,分类等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约分、通分的依据和作用,学会分式约分与通分的方法。
教学重点分式约分方法
教学难点分子、分母是多项式的分式约分
教学用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与情境导入
1.分式 中,当x时分式有意义,当x时分式没有意义,当x时分式的值为0。
2.分式的基本性质。
(二)、巩固旧知:
例1、下列等式的右边是怎样从左边得到的?
(1) (2) (y≠—1).
特别提醒:对 ,由已知分式可以知道x ,因此可以用x去除以分式的分子、分母,因而并不特别需要强调 这个条件,再如 是在已知分式的分子、分母都乘以y+1得到的,是在条件y+1 0下才能进行的,所以,这个条件必须附加强调。
教学难点1、分子、分母是多项式的分式约分;2、几个分式最简公分母的确定。
教学用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与情境导入: 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用式子表示是:
( 其中M是不等于零的整式)。与分数类似,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可以对分式进行约分和通分.可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来识记。
3、和分数通分类似,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化成与原来的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通分的关键是确定几个分式的公分母。
4、讨论:(1)求分式 的(最简)公分母。
分析:对于三个分式的分母中的系数2,4,6,取其最小公倍数12;对于三个分式的分母的字母,字母x为底的幂的因式,取其最高次幂x3,字母y为底的幂的因式,取其最高次幂y4,再取字母z。所以三个分式的公分母为12x3y4z。
4、若分式 的值为负数,试确定x的取值范围.
作业设计
分式是否有意义,与分子无关.只要分母不等于零,分式就有意义.“分式的值为零”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分式有意义,二是分子的值为零,不要误解为“只要分子的值为零,分式的值就是零”.
第十七章 分 式 第2课时
分式的基本性质(1)
教案编写张思奇审定 胥洪军
教学目标
第十七章 分式 第1课时
分式的概念
教案编写张思奇审定 胥洪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经历分式概念的形成过程,了解分式、整式、有理式的概念以及它们区别与联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掌握分式有意义的条件,认识事物的联系与制约关系.
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对事物用类比的思想方法进行探索分析.
教学重点了解分式的形式 (A、B是整式)并理解分式概念中的“一个特点”:分母含有字母;“一个要求”:字母的取值要使分母的值不能为零;
作业设计P5练习 1约分:第(2)(4)题,习题17.1第4题
第十七章 分式 第3课时
分式的基本性质(2)
教案编写张思奇审定 胥洪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掌握分式约分方法,熟练进行约分,并了解最简分式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理解分式通分的意义,掌握分式通分的方法及步骤。
情感与态度目标能通过回忆分数的意义,类比地探索分式的意义及分式的值如某一特定情况的条件,渗透数学中的类比,分类等数学思想。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同分母、异分母分式的加减,能熟练地进行同分母,异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同分母、异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复习整式的加减运算、多项式去括号法则以及分式通分,培养学生分式运算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渗透类比、化归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同分母、异分母分式的加减法。
(2)求分式 与 的最简公分母。
分析:先把这两个分式的分母中的多项式分解因式,即
4x—2x2= —2x(x-2),x2—4=(x+2)(x—2),
把这两个分式的分母中所有的因式都取到,其中,系数取正数,取它们的积,即2x(x+2)(x-2)就是这两个分式的最简公分母。
请同学概括求几个分式的最简公分母的步骤。
例3、当x是什么数时,分式 的值是零?四、目标检测形成练习:
练习1.下列各式分别回答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 ,2a-3b, , ,
练习2 分式 ,
当y时,分式有意义, 当y时,分式没有意义;当y时,分式的值为0。
练习3 讨论探索 当x取什么数时,分式 (1)有意义 (2)值为零?
四、课堂小结提高认识:
(1) , ; (2) , ;(3)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