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政治学概论》之阶级与国家

合集下载

第一章 阶级与国家 (《政治学概论》PPT课件)

第一章  阶级与国家  (《政治学概论》PPT课件)
社会管理职能则因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要 求而日益增强和扩展
国家的历史类型和国家的消亡
一、 国家的历史类型 二、国家的消亡
国家的历史类型
1. 国家历史类型的涵义及其划分标准
国家的历史类型,是指按国家本质对国 家进行的历史分类,是对各式各样国家的 本质特征的分类概括
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从对国家的经济基 础和阶级性质的分析出发,提出了划分国 家历史类型的基本标准,即社会经济基础 和阶级实质
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本质的基本观点
第二,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 的实质是阶级专政
国家是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依照统治阶级 的意志而建立以来的
政治统治属于社会上层建筑,是为其经济基 础服务的
政治统治是统治阶级集体意志和力量的表现; 政治统治是统治阶级有组织的力量
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本质的基本观点
第三,国家的作用是缓和冲突,把冲 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以内——控制冲突、 维护社会秩序
——列宁
国家的起源
3. 欧洲早期国家产生的三种基本形式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 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 着重考察了雅典国家、罗马 国家、德意志国家三种欧洲 早期国家产生的基本形式— —揭示出国家是阶级分化的 结果、国家权力是国家形成 的标志
国家的起源
3. 欧洲早期国家产生的三种基本形式
(1)雅典形式
这种社会秩序,说到底就是维护既有社会生 产关系和阶级统治地位,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 益
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本质的论断是与 阶级分析紧密联系的——没有阶级就没有 国家,阶级性决定了国家的根本性质
其他国家观分析
1. 社会共同体说
是一种古典主义的观点,其 基本特征是把国家看作人们基于特 定目的而结合在一起的群体
国家契约说基于某种主观假设,认 为国家是人们订立契约的结果,并不符 合历史事实,因而缺乏科学性

政治学概论第一章课件

政治学概论第一章课件

如网络卡顿,请退出重新启动
02
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一、政治学在古代的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发展
如网络卡顿,请退出重新启动
一、政治学在古代的发展 P51
如网络卡顿,请退出重新启动
1.中国古代的政治学(单选题)
中国古代社会实行的是君主专制的政体形式,是奴隶主阶级、封建阶级掌握政治权力的时代。
关儒键词家
练一练
如网络卡顿,请退出重新启动
1.儒家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有( ) A.以法治国 B.为国以礼 C.为政以德 D.以德行仁 E.无为而治
2.下列哪些人是属于早期空想社会主义政治思想的代表人物( ) A.莫尔 B.康帕内拉 C.圣西门 D.傅里叶 E.欧文
3.近代资产阶级功利主义的代表人物有( ) A.孔斯坦 B.边沁 C.孔德 D.斯宾塞 E.欧文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概念: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 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如网络卡顿,请退出重新启动
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 P45 1、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活动的核心是国家政权,国家政权问题是政治学的基本的研究对象。
此后,西方社会的政治思想,基本上是沿着两条线索发展的:
①是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形成和发展;
②是近代无产阶级政治学说的形成和发展。
二、近代以来西方的政治学(单选题)
15C
16C
17C
18C
如网络卡顿,请退出重新启动
19C
西方近代政治学的形成时期
繁荣阶段
发展和变革阶段
• 马基雅维里 被马克思称为新时代第一个 政治思想家;
开端: 古希腊
中世纪

自考政治学概论复习笔记第一章绪论(1)

自考政治学概论复习笔记第一章绪论(1)

自考政治学概论复习笔记第一章绪论(1)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所谓政治学是指研究人类政治活动的规律性的科学,是一种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意识形态的学说。

※政治学不成能是一种对人类社会的政治活动规律进行简单归纳的实证科学。

一、政治的含义(一)“政治”最初的含义:是指古希腊成邦,即城市国家,我国古代“政治”的含义是:统治的意思,也即“治国平天下”的含义。

(二)历史上剥削阶级思想家和当代西方政治学者的政治不雅。

1.从道德的角度,用道德不雅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

认为政治的最高目的为了使人类社会达到道德至善的境界;代表人物:(1)中国的“孔子”;(2)古希腊的思想家柏拉图及亚里士多德;(3)德国的康德和黑格尔。

2.从法律的角度,将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代表人物:凯尔逊。

3.从权力的角度,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即认为政治就是统治者对法、势、术的掌握和运用。

典型代表:(1)《韩非子·定法》;(2)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里,他的代表作《君主论》又称为《霸术》,主张政治就是用力量来统治人,用权术来欺骗人;(3)德意志首相卑斯麦,把政治说成是当政者的统治艺术;(4)美国“拉斯韦尔”,认为研究政治就是研究权力的形成和分享;(5)德国社会学家“韦伯”,认为政治意指力求分享权力或力求影响权力的分配。

4.从办理的角度,将政治看作是《办理众人之事》即办理公共事务的活动,代表人物:孙中山,他认为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办理,办理众人之事便是政治,有办理众人之事的力量,便是政权,标记着我国近代政治不雅的一种发展和进步。

英国政治学家麦肯齐认为政治是“参与一个社会的全面的办理进程”。

5.从政策的角度,把政治解释为围绕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

代表人物:美国政治学者戴维·伊斯顿提出了“权威性分配说”,在《政治体系》书中提出,政治“是为社会作出执行权威性分配(具有约束力的决策)的行为或彼此交往”。

m政治学概论》结课重点

m政治学概论》结课重点

《政治学概论》结课重点第一章绪论名词:1、政治简答:1、政治解释的多样性 2、马克思归纳政治的实质3、政治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4、西方政治学的发展三个阶段分别以什么为研究对象5、《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第二章国家与阶级名词:1、国家 2、氏族 3、家长制家庭 4、契约论 5、国家权力、简答:1、氏族的特点 2、三次社会大分工分别的结果3、恩格斯关于国家产生的论断4、国家产生3种形式5、剥削阶级思想家关于国家起源的理论6、国家的三层含义7、国家权力与社会相分离的表现8、国家权力特征第三章国家历史类型及其更替简答:1、革命与改良的区别 2、中国和西方封建制国家的不同特征表现3、中国封建社会的官僚制特点第四章:资本主义国家名词:1、自由资本主义国家 2、法西斯国家 3、福利国家简答:1、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途径2、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3、福利国家的政策措施第五章:社会主义国家名词:1、社会主义国家 2、南北问题3、新型专政 4、人民民主专政简答:1、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表现2、资本主义国家内外部的三大矛盾3、民主的含义4、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5、社会主义国家历史作用第六章:国家形式名词:1、国家形式 2、政体3、君主制 4、二元君主制5、共和制6、议会共和制6、总统共和制7、人民代表大会制8、国家结构形式 9、单一制 10、联邦制11、邦联制12、民族区域自治简答:1、国家形式的含义2、国体与政体的关系3、亚里士多德划分政体的标准4、马克思划分政体的标准5、简答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组织形式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7、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第七章国家机构名词:1、国家机构 2、民主集中制 3、政府简答:1、国家机构的特点2、国家机构的构成3、国家机构设置的原则4、资本主义国家立法机关的权利5、司法独立6、民主集中制的含义7、民主集中制在国家中的体现第八章国家政权与民族问题名词:1、民族问题2、民族3、民族政策 4、大国沙文主义5、大民族主义6、民族自决权简答:1、民族问题的根源 2、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的异同3、民族问题在当代国际政治生活中的地位4、资产阶级民族主义5、民族区域自治原则第九章:政党和政党组织名词:1、政党 2、两党制 3、压力集团简答:1、政党的特征 2、政党的功能 3、资产阶级政党基本特征4、资产阶级政党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5、美国两党制的特征6、两党制特点7、压力集团参与影响政治的主要方式8、无产阶级政党特征 9、党的具体领导方式10、中国共产党的多党合作制的特点11、社会主义政治团体的作用第十章:政治文化名词:1、政治文化 2、政治社会化简答:1、政治文化特点 2、政治文化功能 3、政治文化的分类4、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的关系5、政治社会化的途径第十一章:政治发展名词:1、政治改革 2、政治体制 3、政治总格局简答:1、西方政治发展理论三个阶段2、政治发展的动力3、政治发展途径4、西方政治发展理论的局限性5、政治改革的特征6、政治革命的特征7、政治改革的基本原则 8、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则第十二章:国际政治名词:1、国际政治 2、国际组织 3、专门性国际组织 4、国际政治格局5、经济全球化简答:1、国际政治的内容 2、国际社会关系体系特点3、主权国家基本要素4、国际政治基本准则基本内容。

第一章:《政治学概论》之阶级与国家课件

第一章:《政治学概论》之阶级与国家课件

第一章 第一节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是商业成为独立的部门。恩格斯称之为“有决 定意义的重要分工:它创造了一个不从事生产而只从事产品交换的阶 级--商人。”( 《马恩选集》P162/4/1995版)第三次社会大分工产 生了两个结果:第一、商品交换的发展和商人阶级的出现,出现了金 属铸币:这是非生产者统治生产者和生产的新手段。于是,就产生了 金融借贷、利息、高利贷剥削。土地、人成了买卖与抵押的对象。富 人与穷人。奴隶的强制性的劳动成了整个社会上层建筑赖以建立的基 础。至此,私有制完全代替了公有制,奴隶制终于形成了。第二、由 于商业活动、土地的买卖和抵押,人们为谋生而流动,原来的氏族和 部落的居民混杂居住,使社会成员成分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根本改变。 • 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氏族制度的局限性日益暴露。特别是自由民 与奴隶、富人与穷人的利害冲突日益尖锐化,而氏族制度在这种对立 和冲突面前是无能为力的。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这时候“氏族制度 已经过时了。它被分工及其后果即社会之分裂为阶级所炸毁。它被国 家代替了”。( 《马恩选集》P165/4/1995版)
第一章 第一节
• 从“家庭的发展阶段”来看,联结原始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主 要是血缘纽带,而非经济纽带。人类最古老、最原始的家庭形式是群 婚(即整个一群男子和整个一群女子互为所有)。群婚经历了两个发 展阶段,最初阶段是“血缘家庭”(它是按辈分来划分成员的,其禁 止父母与子女间通婚),其后发展为“普那路亚家庭”(它禁止兄弟 姐妹间通婚)。 “普那路亚(同伴)家庭”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婚姻制 度从“内婚制”转向“外婚制”(即禁止一定范围内血缘亲属成员之 间通婚的婚姻制度)。 • 氏族是由普那路亚家庭直接引起的。一个族群内部(兄弟姐妹间) 的婚姻禁忌一经确立,该族群就转化为氏族了。 • 氏族是具有血缘亲属关系、同族内部禁止通婚的人们的集团。它 是为生产而直接结合起来的原始社会单位。它是原始公社制度的社会 经济单位,也是原始社会的基本的社会组织。各个氏族一般具有共同 的名称、共同的宗教信仰和共同的墓地。 • 按生产发展阶段来说,氏族产生于蒙昧时代中期(鱼为食物并使 用火),在高级阶段继续发展起来(弓箭的发明),到野蛮时代的低 级阶段(制陶、驯养动物、种植植物)达到了全盛时期。

政治学概论(简答题)85

政治学概论(简答题)85

政治学概论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阶级分析法?答:即在考察阶级社会中的任何政治现象时,都应找出它所体现的阶级关系,从本质上深刻揭示政治现象的阶级本质.2.历史研究是什么?答:从政治现象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角度来进行研究,目的是探讨政治活动和政治关系发展的规律性,并预测政治现象的发展趋势.3.什么是政治?答: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4.什么是政治学?答: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领域,是研究政治现象产生的原因,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5.如何定义<<共产党宣言>>?答:宣言是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治纲领.它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并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原理做了系统的阐述,其主要内容是:1提出了国家是阶级组织的观点;2.明确指出了有文字记载以来,人类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的核心是政权问题;3.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4.系统阐述了无产阶级的政党学说.6.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的含义有哪几点?答:1.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2.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性是政治的基本特征.3.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任何阶级要实现自己的目的,都必须掌握对国家或社会的最高统治权.4.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有规律可循的.7.学习和研究政治学的意识有哪些?答:1.学习政治学有助于增强公民意识,提高政治文化水平;2.学习政治学有助于借鉴和吸收外国政治的合理因素,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发展;3.学习政治学有助于提高广大干部的管理才能,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和管理的民主化.8.简述研究政治学的几项主要方法.答:研究政治学具体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法: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从具体到一般,再从一般到具体.3.理论联系实际.4.阶级分析.5.经济分析.9.回答经济分析的定义?答:即从政治归根结底是经济的反映,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政治生活这一基本观点出发,认识和分析政治现象的规律性.10.研究政治学比较常用的个体方法主要有哪些?答:1.历史研究法.2.制度研究法3.比较研究法.4.结构功能研究法第二章国家与阶级1.简述原始氏族制度的主要特点答:1.以血缘亲属关系为纽带联系社会成员是氏族制度的本质;2.氏族是实行原始民主制的全体氏族成员的共同的管理组织;3.在氏族组织内部,所有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都有互相帮助和保护的义务.2.什么是国家?答:国家是有阶级社会的组织;国家的本质是阶级统治,阶级专政;国家是个实体物,是社会组织,是机器,工具.3.简述国家权力.答:也称政治权力,公共权力,是指反映阶级意志的,并作为社会整体的代表,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管理社会公共事物的权力.4.国家权力有哪些特征?答:1.强制力的垄断性;2.普遍的约束力;3.主权性5.从国家活动的性质和方式角度说,国家两种内部职能有何关系?答:国家的内部职能可以相对地划分为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两种.国家的政治职能即国家的阶级统治职能;国家的社会职能即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权力执行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社会管理职能.两者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6.简述国家起源的主要观点.答:1.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国家的产生,是社会内部发展的结果.7.氏族的定义是什么?答:是具有血缘亲属关系,同族内部禁止结婚的人们的集团.它是原始公社制度的社会经济单位,也是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它既是原始社会血缘亲属集团,又是社会的生产单位,还是社会基本单位.各个氏族一般具有共同的名称,共同的宗教信仰和共同的墓地8.回答国家三要素说的定义答:把国家看成是由国家主权,领土,居民为特征的组织.这是从国家的表面现象,从政治地理意义上解释国家,它的要害是抹杀国家的阶级实质,掩盖国家的本质和阶级使命,因而是不科学的.9.什么是家长制家庭?答:是以一个男子为首的大家庭公社,包括一家之长及其晚辈,也包括一些奴隶.主要特点是:一是把非自由人包括在家庭内;二是父权.10.国家权力与社会相分离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答:1.管理者的常任化和管理机构的专门化;2.职业性的常备军的建立;3.赋税制度的确立.11.简述契约论答:资产阶级上升时期有代表性的国家起源论.它把国家的产生说成是人们订立契约的结果,以次说明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关系的合理性.契约论否定了神权论,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意义.但缺乏科学的根据,在资产阶级取得政权后,变成了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思想武器.12.简述神权论答:亦称军权神授论,主张国家源于神,君主权力来源于神,服从国王,就是服从神意.它是古代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典型的政治思想理论,其实质是维护专制权力.13.社会主义国家的内部职能主要是什么?答:社会主义国家也有两种内部职能,即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社会主义国家的两种内部职能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国家的职能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本质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的总体要求.14.当生产力高度发展,分配领域实行按需分配表明了什么?答:1人变了;2.人对劳动的态度变了;3.人与人的关系变了.15.什么是公共权力?答:是指武装的人---军队,警察和物质的附属物:监狱和强制机关.16.国家为什么必然消亡?答: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阶级出现后,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当生产力高度发展之后,随着阶级的消灭,国家也必然随之消亡.国家消亡的前提是阶级的消亡,随着阶级的消亡,作为解决阶级矛盾的工具的国家,由于失去了作用,就自然成为社会上所不不要的东西逐渐走向消亡.国家消亡是社会主义革命的结果.17.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给社会生活带来了什么结果和变化?答:1.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不同部落都开始有了剩余产品;2.由于生产的增长,剩余产品的日益增多,私有制出现了;3.父权制代替了母权制和家长制家庭的出现.18.恩格斯揭示了国家在民族制度废墟上产生哪几种形式?答:1.是雅典国家的产生形式,它是国家产生的最纯粹最典型的形式;2.是罗马国家产生的形式;3.是德意志国家产生的形式. 19.简答政治职能的定义答:即国家的阶级统治职能,是国家运用暴力,法律等特殊的强制力,控制被统治阶级,镇压被统治阶级及一切破坏现存的政治法律秩序,社会秩序的分子的反抗的政治管理职能.20.简述社会职能定义答:即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权力执行对社会公共事物的社会管理职能,国家的社会职能是国家本质的一个方面的体现,它执行国家意志即统治阶级的意志,受根本政治,法律制度的制约,同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国家的社会职能也具有政治性质.21.国家权利特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1.强制力的垄断性.2.普遍的约束力;3.主权性22.主权的定义是什么?答:主权是国家极力地主要属性,也是一个独立国家所不可缺少的条件.在国家内部,主权是指至高无上的权力;在国际关系中,主权是指一个国家的权力的独立性.23.为什么只消灭了剥削阶级,国家还不能消亡?答:从经济方面看,生产力水平还不高,只能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就需要国家和法律;从政治方面看,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生产力高度发展了,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了,阶级差别消灭了,分配领域里实行按需分配才不需要法,也就不需要国家了.24简述专政的含义答:是指国家的本质,专政的实质是阶级统治,专政必须有强制力,但专政并非仅仅是强制力.专政的科学含义就是阶级统治或政治统治.25试答国家意志的解释答:是统治阶级强迫被统治阶级接受服从的意志,是经过一定制度与程序制定出来而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国家意志之所以能够实现,主要在于它有保证遵守的手段,这个手段就是强力或暴力.26.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本质的观点包含哪三层含义?答:1.国家是有阶级社会的组织.2.国家是阶级统治3.国家是部机器.27.什么是部落联盟?答:是在原始社会第二次大分工后,由于人口的增长和不断发生部落之间的战争,个亲属部落紧密地团结起来,形成了部落联盟.部落联盟设立由军事首长,议事会和人民大会所组成的联盟机关.第三章国家的历史类型及更替1.如何理解宗法?答:是指以血缘亲属关系为基础,规定宗族内甜的尊卑、贵贱和上下等级关系的一种制度。

政治学概论第一章 绪论政治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特殊的历史现象

政治学概论第一章 绪论政治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特殊的历史现象

政治学概论第一章绪论政治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特殊的历史现象。

产生于人与人之间的利害冲突,是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通过建立以暴力为基础的国家政权,利用法律这种强制性的手段来调节利益分配,解决社会冲突的活动。

政治学是研究人类政治活动的规律性的一门科学。

任何一种政治学说,都是某些阶级的利益和意志的直接反映。

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意识形态色彩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体系的根本特征,在于它是建立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的基础之上的学说,它集中地反映了人类社会中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和要求。

第一节政治学研究对象政治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领域,是研究政治现象产生的原因、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古希腊:城邦,城市国家。

亚里士多德:国家的活动。

中国古代:主要是统治的意思。

古往今来主要分两种观点:(一)历史上剥削阶级思想家以及当代西方政治学者的解释。

(二)马克思主义的解释。

(一)对政治的解释共分五种:(1)道德观点,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

(2)法律现象,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

(3)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

(4)“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

(5)围绕着上海自考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

(二)对政治的本质和含义归纳:(1)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2)实质:是阶级关系,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性是政治的基本特性。

(3)核心:是政治权力,政治权力的中心问题是国家。

(4)活动:是科学、艺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来研究它。

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提示了政治现象的范围,主要有两点:一是时间范围。

二是界定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的标准。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活动的核心是国家政权问题。

国家政治是所有阶级社会上层建筑的核心部分,是政治上层建筑的主体。

政治学概论(完整版)

政治学概论(完整版)

政治学概论(完整版)第⼀章政治⽣活中的国家第⼀节国家与国家形成理论1、国家的含义与特征1.1 国家的含义“国家”在汉语中由“国”和“家”两个汉字组成。

最初, 两者是分开使⽤且有区别的, 如《尚书》中的“天⼦建国, 诸侯⽴家”,但由于“家国同构”的统治思想的需要, 这⾥“家”的理解已经超越⼀般意义上的家庭, 上升为各诸侯国的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 这实际上为“国”、“家”并提奠定了基础。

所以, 中国古代许多典籍中还有“国”、“家”合在⼀起的说法, 如《荀⼦》中的“国家⽆礼则不宁”。

但有⼀点需要注意, 在中国古代, ⼤⼀统的国家常常被称为“天下”,“国家”并不是指今天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 与西⽅学说中“state”的国家观念相等同的国家观念是近代才形成的。

从国家的词源学来考察,凸显了国家作为政治共同体的意义。

同时国家之所以为国家,其不可或缺的乃是公共权威中⼼的存在,否则国家仅有地缘意义⽽⽆政治意义了。

西⽅政治学对国家的界定众说纷纭。

政治哲学探讨的是国家的本性,由此⽽形成两⼤流派:⼀是古典取向的共同体说;⼆是近代取向的契约从政治共同体的⾓度理解国家,揭⽰了国家的本源意义,或者说展现了国家的理想形态,⽤以关照和判断国家的现实形态;近代契约论则认为国家乃是基于个⼈利益的基础上建⽴的,⼈们正是基于某种共同的利益才不得不联合成国家,国家的终极⽬的也在于实现个⼈的根本利益马克思主义对国家的定义来⾃于恩格斯。

恩格斯在其名著《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给国家下了完整的定义:“国家是表⽰:这个社会陷⼊了不可解决的⾃我⽭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摆脱这些对⽴⾯。

为了使这些对⽴⾯,这些经济利益相互冲突的阶级,不⾄于在⽆谓的都争⽃中把⾃⼰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种表⾯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量,这种⼒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这种从社会中产⽣但⼜⾃居于社会之上并且⽇益同社会脱离的⼒量,就是国家。

马克思主义既强调对国家本性的探讨,以对现实国家进⾏价值判断和关照批判,有着重对现实国家的现象还原,对其形态做科学描述,并将两个⽅⾯有机的加以结合。

《政治学概论》教学课件(总)

《政治学概论》教学课件(总)
《天演论》等西方政治学著作对近 代中国政治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1898年12月成立的京师大学堂开设“政治 科”
近代以来政治学在中国的历史发展
邓初民的《新政治学大纲》是一 部较早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比较系 统地阐述政治学性质、概念和研究方法 的政治学著作
出现了儒家政治学说、西方近代资产 阶级政治学说和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相 激相争的格局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发展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 性文献,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具有纲 领意义的重要文献,标志着马克思主义 政治学思想开始形成
《资本论》第一卷的出版,完成了以 剩余价值学说为核心内容的政治经济学 的伟大革命,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矛盾 运动规律和资本主义必然走向灭亡的历 史趋势,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奠定了完 备的科学理论基础
西方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西方政治 学发生了“行为主义革命”与“后行 为主义革命”
否认阶级和阶级斗争,排除了国家这一最 重要的政治学研究对象,对所处的现实政治制 度基本上采取维护态度,过分依赖技术方法和 手段的经验研究,缺乏对政治现象的本质揭示
近代以来政治学在中国的历史发展
西方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通过洋 务运动和维新运动传入中国
导论
第一节 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第二节 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第三节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的丰富发展 第四节 学习《政治学概论》的意义和方法
第一节 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政治的涵义 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 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政治的涵义——斗争政治观
政治的涵义——管理政治观
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 代表的古希腊政治学说,开创 了西方政治学研究之先河

政治学概论-各章简叙

政治学概论-各章简叙

第一章绪论1、剥削阶级思想家关于政治的解释(1)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

代表人物:我国古代的孔子、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2)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将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

代表人物:凯尔逊(3)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利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

代表人物:我国古代的韩非子、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里。

(4)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物的活动。

代表人物: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5)把政治解释为围绕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实现“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

代表人物:美国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

2、马克思主义对于政治的论断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政治的论述,我们可以将政治的实质和含义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第二,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性是政治的基本特性。

第三,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国家政权问题是政治的根本问题。

国家政权问题是政治的核心的问题。

第四,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3、政治的名词解释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4、中国古代政治学儒家思想主要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

儒学的主要典籍是《论语》和《孟子》,它的政治原则为:“礼治”“德治”和“王道”。

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代表作《韩非子》,主张“法治”和“霸道”。

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庄子,代表作《老子》,主张“无为而治”。

所谓的“无为而治”,就是要求国家尽可能不去干扰人们的社会生活。

但这并非意味着统治者应该放弃对国家的治理。

5、西方政治学(1)西方政治学最早发端于古希腊社会,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是古希腊时代最为著名的思想家,他在其代表作《理想国》中,提出并论证了“神创等级论”、“正义国家论”的政治理想和主张,他所设想了《理想国》。

马工程《政治学概论》01阶级与国家PPT68页

马工程《政治学概论》01阶级与国家PPT68页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马工程《政治学概论》01阶级与国家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政治学概论之 第一章阶级与国家

政治学概论之 第一章阶级与国家

鲧、禹在以尧、舜为首的 部落联合体担任公职,领 导治水的工作。这项工作 需要组织氏族部落广泛参 与,要对各部族的人力、 物力集中调配,导致权力 集中的倾向,而禹则在长 期担任这一要害公职中树 立了自己及其家族的权威, 继任为部族联合体的首领, 后建立夏朝。
与欧洲国家按地域划分国民不同,中国 早期国家的形成是一种“从家到国”的途径
主张每个人都拥有自然权利,而他 们的责任则是保护他们自己的权利、 并且尊重其他人的同等权利。由于 在实践上自然法经常被忽略,因此 政府的保护是必要的,然而政府的 统治也必须经过被统治者的同意
(3)卢梭(1712-1788年)的《社会契约论》(1762) 自由的人们最初生活在自然状态,人们的行为 受自然法支配。自然法以理性为基础,赋予人 类一系列普遍的、永恒的自然权利,即生存、 自由、平等、追求幸福、获得财产和人身、财 产不受侵犯的权利。由于自然状态存在种种弊 端,自由的人们以平等的资格订立契约,从自 然状态下摆脱出来,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 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卫护和保障每个结 合者的人身和财富。这种结合的形式就是国家。 由于国家是自由的人们以平等的资格订立契约 产生的,人们只是把自然权利转让给整个社会 而并不是奉献给任何个人,因此人民在国家中 仍是自由的,国家的主权只能属于人民。
第一章 阶级与国家
第一节 阶级与国家的起源
第二节 国家的本质
第三节 国家的职能 第四节 国家的历史类型和国家的消亡 第五节 社会主义中国的国家性质
第一节 阶级与国家的起源
一、 国家的起源 二、中国的国家起源 三、其他国家起源理论分析
一、国家的起源
1. 氏族公社
婚姻制度的变化
内婚制——外婚制的变化 族群——氏族(同族内部禁止通婚)

(完整)马工程版 政治学概论笔记(完整版)

(完整)马工程版 政治学概论笔记(完整版)

政治学概论笔记导论第一节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一:政治的涵义:1.政治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2.政治是以一定的阶级利益和阶级关系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关系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4.政治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有其自身运行和发展的规律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1.政治学以社会政治现象、政治关系及其发展作为其研究对象。

2.政治学的研究领域:(1)政治学理论与方法(2)中国政治与政治制度(3)比较政治与政治制度(4)行政管理(5)公共政策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1.历史分析方法2.阶级分析方法3.经济–政治分析方法4.矛盾分析方法5.调查研究方法6.综合交叉研究方法第一章阶级与国家第二节国家的本质一、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本质的基本观点第一,国家是一个历史范畴,是社会内部矛盾运动发展的结果第二,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第三,国家的作用缓和冲突,把冲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内。

第三节国家的职能一、内部职能和外部职能内部职能主要是实行社会控制,以维护政治经济秩序和稳定;外部职能主要是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

二、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1.国家的政治职能即国家的阶级统治职能,是国家按照统治阶级意志,综合作用各种手段并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维护社会秩序的职能。

2.国家的社会职能,即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职能。

第二章国家权力与国家形式第一节国家权力一、国家权力的涵义国家权力是按照统治阶级意志,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管辖政治和社会公共事务,对内对外正式代表国家并以国家机构保障实施的权力。

二、国家权力的特征:1.主权性2.强制性3.普遍性三、国家权力的结构1.国家功能性权力通常分为三个部分: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2.国家层级性权力是国家在不同行政层级上的配置权力,主要中央与地方层级上的配置权力。

第二节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一、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概述1.政体的涵义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又称政体,是指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为了实现阶级统治所采用的一定的政权组织形式,即统治阶级组织国家政权机关的形式。

成人自考00312政治学概论 第1章

成人自考00312政治学概论   第1章

➢ 18世纪末—19世纪末(西方近代政治学的发展和变革阶 • 段自)由主义=个人自由,功利主义
孔斯坦
边沁
• 实证主义=用自然科学的方法论证
记忆口诀: ✓ 自由是单边(单=孔斯坦、边=边沁) ✓ 实证很得瑟(得=孔德、瑟=斯宾塞) ✓ 胜负为零是空想(胜=圣西门、负=傅立叶、零=0=O=欧文)
孔德 • 空想社会主义
公共权力 广义
10
三、政治学的研究范围
政治学的 研究范围
政治学基础理论 (含政治思想史
) 中国政治 比较政治
公共政策
行政管理
国际政治
基础与核心
主要内容 横向的现实比较与纵向 的历史比较 决策科学、政策分析、 政策专题研究等 行政学原理、国家公务 员制度与人事行政学、 行政法学等 国际法、国际关系史、 外交学、国际战略学等
13
一、中国古代政治学和西方政治学的历史演变
(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学
儒家
➢主要典籍:《论语》和《孟子》 ➢政治思想:“礼治”、“德治”和“王道”
法家
➢主要典籍:《韩非子》 ➢政治思想:“法治”和“霸道”
道家
➢主要典籍:《老子》 ➢政治思想:“无为而治”
儒家 法家道家来自14(二)西方政治学的发展脉络
➢ 古希腊
文艺复兴时期
历史性转折阶段
西方政治学 发展脉络
15—16世纪(属于文艺 复兴时期) 17—18世纪
18世纪末—19世纪末
19世纪末—一战
形成时期 1.马基雅维里——《君主论》; 2.布丹——《共和六论》
繁荣阶段 1.代表人物:霍布斯、洛克、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 2.理论和思想:天赋人权、社会契约论、分权制衡、自由平等
政治学概论

2019年全国高等教育自考【政治学概论】_笔记(自己整理的)

2019年全国高等教育自考【政治学概论】_笔记(自己整理的)

第八章 国家政权与民族问题 1、民族 四个基本特征:①共同语言、②共同地域、③共同经济生活、④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 2、民族问题的根源
①民族差异的存在是产生民族问题的基本前提。 ②剥削制度是产生民族压迫的根源。 ③各民族事实上的不平等是社会主义时期产生民族问题的根源。 3、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6、两党制的特点
议会内阁制下的两党制
英国
①两党的活动围绕议会选举展开; ②两党采取集中制
总统制下的两党制
美国
①两党制主要表现在总统竞选上; ②美国的两党组织结构松散,没有严格的投票纪律
第十章 政治文化 1、政治文化 20 世纪 60 年代
美国政治学家 G.A.阿尔蒙德首次提出了“政治文化”一词。1956 年《比较政治体系》。 2、政治文化的的功能:①规定政治生活的基本指向和内容;
第4页共6页
①含义不同。②范围不同。③矛盾转换方式。④其消失方式也不相同。
政治学概论
第九章 政党和政党制度 1、政党的主要特征是: ①政党是特殊的政治历史现象。
②政党由阶级、阶层、集团中的一部分人所组成。
③政党是有组织、有纪律的组织。
④有自己的政治纲领。 ⑤与国家政权密不可分。 2、政党的分类 按阶级属性和阶级基础为标准:①无产阶级政党;②资产阶级政党。
第三章 国家的历史类型以及更替
1、国家的历史类型 最早 亚里士多德
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
2、奴隶制国家
第一个剥削阶级专政的国家
雅典——奴隶主阶级的民主制。表现为“人民大会”具有很大权力
古罗马、斯巴达——奴隶制国家的贵族制。表现为由元老院(古罗马)、长老院(斯巴达)掌权
第四章 资本主义国家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最初发源地是在西欧(以这种资本运行和雇佣劳动为主要内容的生产方式的形成为主要标志的) 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扩展必需具备两个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第一节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是商业成为独立的部门。恩格斯称之为“有决 定意义的重要分工:它创造了一个不从事生产而只从事产品交换的阶 级--商人。”( 《马恩选集》P162/4/1995版)第三次社会大分工产 生了两个结果:第一、商品交换的发展和商人阶级的出现,出现了金 属铸币:这是非生产者统治生产者和生产的新手段。于是,就产生了 金融借贷、利息、高利贷剥削。土地、人成了买卖与抵押的对象。富 人与穷人。奴隶的强制性的劳动成了整个社会上层建筑赖以建立的基 础。至此,私有制完全代替了公有制,奴隶制终于形成了。第二、由 于商业活动、土地的买卖和抵押,人们为谋生而流动,原来的氏族和 部落的居民混杂居住,使社会成员成分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根本改变。 • 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氏族制度的局限性日益暴露。特别是自由民 与奴隶、富人与穷人的利害冲突日益尖锐化,而氏族制度在这种对立 和冲突面前是无能为力的。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这时候“氏族制度 已经过时了。它被分工及其后果即社会之分裂为阶级所炸毁。它被国 家代替了”。( 《马恩选集》P165/4/1995版)
第一章 第一节
• 从“家庭的发展阶段”来看,联结原始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主 要是血缘纽带,而非经济纽带。人类最古老、最原始的家庭形式是群 婚(即整个一群男子和整个一群女子互为所有)。群婚经历了两个发 展阶段,最初阶段是“血缘家庭”(它是按辈分来划分成员的,其禁 止父母与子女间通婚),其后发展为“普那路亚家庭”(它禁止兄弟 姐妹间通婚)。 “普那路亚(同伴)家庭”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婚姻制 度从“内婚制”转向“外婚制”(即禁止一定范围内血缘亲属成员之 间通婚的婚姻制度)。 • 氏族是由普那路亚家庭直接引起的。一个族群内部(兄弟姐妹间) 的婚姻禁忌一经确立,该族群就转化为氏族了。 • 氏族是具有血缘亲属关系、同族内部禁止通婚的人们的集团。它 是为生产而直接结合起来的原始社会单位。它是原始公社制度的社会 经济单位,也是原始社会的基本的社会组织。各个氏族一般具有共同 的名称、共同的宗教信仰和共同的墓地。 • 按生产发展阶段来说,氏族产生于蒙昧时代中期(鱼为食物并使 用火),在高级阶段继续发展起来(弓箭的发明),到野蛮时代的低 级阶段(制陶、驯养动物、种植植物)达到了全盛时期。
第一章 第一节
• 2、氏族制度的解体与国家的产生
• •
(1)氏族制度的解体
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力的增长,出现了私有制和阶级,氏族组 织也随之解体了。私有制和阶级的形成,是氏族制度解体和国家产生 的社会根源。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即是原始社会三次大分工的结果。 •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 。这次社会大分工产生 了三个结果:第一、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不同部 落都开始有了剩余产品,这就使经常的交换成为可能。第二、由于生 产的增长,剩余产品的日益增多,私有制出现了。 第三、父权制代 替了母权制和家长制家庭的出现。 •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这次社会大分工也产生 了三个主要结果:第一、奴隶制的巩固与发展。第二、个体家庭开始 成了社会的经济单位,耕地成为私有财产。第三、部落联盟的出现。
第一章 第二节
• 4、国家要素说。在资产阶级政治学中有较大影响的是“三要素说” 和“四要素说”。三要素说认为国家是人口(居民)、领土、主权 (权力)三者的联合体。四要素说在三要素说基础上加上一个政府。 二者并没有什么区别。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孟子所说的“诸候之三宝, 土地、人民、政事。”(《孟子· 尽心》)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国 家要素说。西方最早由马克斯•韦伯提出:“国家是要求在一定领土 内独占、合法地使用暴力的人类群体”。美国的著名政治学家迦纳总 结了许多国家要素说后,指出:“国家是由许多人所组成的社会;永 久占有一定的领土;不受或几乎不受外来的控制;有一个为人民习惯 服从的有组织的政府。”(〔美〕迦纳:《政治科学与政府》,英文 版,52页,1928年)豪尔也持相同观点。奥康奈尔则从国际法的角 度将国家定义为:“作为国际法上的人,国家应具备下列资格:固定 的人口、确定的领土、政府、与他国建立关系的能力”。要素说只说 明了国家存在的前提,并没有提示出国家的阶级本质,实际上在以地 理意义上的国家来代替政治意义上的国家,以此来模糊国家的政治性 质及国家统治的阶级本质。
第一章 第一节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一切小资产阶级和 资产阶级思想家都可以承认国家是阶级和阶级矛盾的产物, 但就是不承认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因为承认 国家是阶级矛盾的产物,就可以把国家说成是居于两个对 立的阶级之上的超阶级的国家。国家既不代表剥削阶级, 又不代表被剥削阶级,它是高出于一切阶级,调和各阶级 利益的力量,这样,无论哪个阶级都不应损害它,更不要 打碎它。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一书中进一步指出:“国 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在阶级矛盾客观上 达到不能调和的地方、时候和程度,便产生国家。反过来 说,国家的存在表明阶级矛盾的不可调和”。( 《列宁 选集》P175/3/1995版) •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这是一切国 家产生的普遍规律。
第一章 第一节 • • 3、欧洲早期国家产生的基本形式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分 析了国家在氏族制度废墟上产生的三种主要形式: • 第一种是雅典形式,或称雅典国家产生的道路。因为 这种形式的“国家是直接地和主要地从氏族社会本身内部 发展起来的阶级对立中产生的。”(《马恩选集》 P165/4/1995版) • 第二种是罗马形式,或称罗马国家产生的道路。恩格 斯说:“平民的胜利炸毁了旧的氏族制度,并在它的废墟 上面建立了国家”。( 《马恩选集》P169/4/1995版) • 第三种是德意志形式,或称德意志人国家产生的道路。
第一章 第一节
• (2)国家的产生 • 国家的产生,是人类的一项伟大创造。是人类社会从野蛮时代进 入到文明时代,即进入到社会分裂为阶级对立的时代的标志。国家正 是适应人类发展史上一次出现的私有制、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需要,而 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的。 • 恩格斯精辟地指出:“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国 家是表示: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 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 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 有一种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 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之内;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 并且日益同社会相脱离的力量,就是国家”。(《马恩选集》 P170/4/1995版)恩格斯又说:“由于国家是从控制阶级对立的需要中 产生的,由于它同时又是在这些阶级的冲突中产生的,所以,它照例 是最强大的、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国家,这个阶级借助于国 家而在政治上也成为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因而获得了镇压和剥削被压 迫阶级的新手段”。 (《马恩选集》P172/4/1995版)
第一章 第二节
• 政治学思想史上,对国家的定义形形色色,莫衷一是,主要有: • 1、社会共同体说。把国家说成是人们的“联合体”、“联盟”、 “共同体”。最早始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他认为:“国家是许多 家族及村落的联合体,它是为了达到完善的和自治的生活而组织的。” (亚氏《政治学》140页)古罗马的西塞罗认为:“国家是由许多社 会团体,基于共同的权利意识及利益互享的观念而结合成功的组织 体。”(转引自《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卷,136页)德国古典哲 学家康德、黑格尔也持相同观点。美国最高法院对国家的规定是:国 家是自由的人们为了共同利益,安享其所有的一切,并对他人维持公 道,而结合在一起的团体。社会共同体说揭示了国家的本源意义,或 者说展现了国家的理想形态,但它未能回答联合体的性质、地位、目 的,以及它与其他社会团体的区别。 • 2、市民社会说或社会契约说。把国家视为市民社会的一部分,即 认为国家乃是基于个人利益的基础而建立的,人们正是基于个人利益 基础上的某些共同利益才不得不通过订立契约而联合成国家,国家的 终极目的是实行个人的根本利益。
• 中 国: “国家”概念早见中国古籍。先秦“国家”已为专门术 语。 《左传》曰:“国家之败,由官邪也”。 《荀子》曰:“国家无礼则不宁”。 《中庸》曰:“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 妖孽”。 汉字“国”包含“一”(土地)、“口”(人口)、“戈” (武力)、“王”(王者)。由此,古代的“国”包含了 国家的若干要素。
第一章 第二节 • 西 方: 词源上,英文“State”一词源于古希腊城邦的概念 “Polis”,意指通过构筑城墙而围起来的地方。对于生活 在里面的人而言,该空间是共享的,所有的人都会因此受 到保护。由此,对国家最为原始的本质规定,在于其保护 性和共享性。 古罗马,共和国盛行,“国家”是指共和国“Republive”, 意指城市中的公众。或“Civitas”即通过殖民征服由权威 中心扩张去的广大地区。 在中世纪,称国家为王国和市民社会。 1513年,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首用拉丁文“Status” 指称“国家”。1538年,英国人斯塔基在《英格兰》中以 英文“State”指称“国家”。从此,“State”成为政治 意义上的“国家”的专用概念,意指国家的某些要素如土 地、人民、政府以及统治技术。
第一章 第二节 但是“国”与“家”存在等差之分。 诸侯之地为“国”,其范围“大国地方百里,次国地方 七十里,小国地方五十里”; 大夫之地为“家”,《左传》有“大夫皆富,政将在 家”; 天子之地为“天下”。秦统一中国后,“国家”与“天 下”通用。 • 实际周礼强调“家国同构”。 • 今天,汉语中的“国家”至少有三种含义: • 一是领土意义上的“国家”(Country); • 一是民族意义上的“国家”(Nation); • 一是政权意义上的“国家”(State)。
第一章 第二节 • 此观点发源于古希腊的思想家伊壁鸠鲁。近代资产阶 级政治学家如格老秀斯、斯宾诺莎、霍布斯、洛克、卢梭 等人从自然法的角度完善了社会契约论。 社会契约论的 主权在民的观点,否定了“君权神授”的宗教观点,这是 对神权论的致命打击。同时它用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思 想,反对封建社会的等级特权,主张主权在民的原则,为 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的独立战争提供了有力的思想 武器。但是,自然状态是不可论证的假设,自然权利主要 是资产阶级的私有财产的神圣不可侵犯性。 • 3、统治机构说。把国家视为具体的统治机构。狄骥: “国家是被统治者和统治者分化的一种社会。”巩普洛维 奇:“国家是藉强制力而组织及通知的社会。”拉斯基也 持相同观点。这种观点揭示了国家中所存在的公共权威现 象,但却将国家与政府混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