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专享】四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四年级优秀数学教案5篇

小学四年级优秀数学教案5篇

小学四年级优秀数学教案5篇小学四年级优秀数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和十亿等计数单位及相应的数位。

2、初步会读一般的多位数,并说出数的组成。

(中间不含0的多位数)3、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读出大数,说出数的组成能将大数正确的分级教学工具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情景引入1、你知道吗上海的一些区县的人口数(2023年)南汇 699119 闸北区 707869 浦东新区 1766946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大数。

二、新课探究:探究一:认识十进制计数法。

1、2023年我国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有谁知道,我国目前的总人口呢请你读一读:12953300001) 我们曾经认识了哪些数位它们相对应计数单位是什么生:我们认识了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它们相对应的计数单位是个、十、百、千、万、……小结:正如我们所说的个、十、百、千、万、还有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都是计数单位。

2)一万一万的数,10个一万是多少计数单位又是什么呢生:10个一万是十万,计数单位是十万。

3)10个十万呢10个一百万呢……生1:10个十万是百万,计数单位是百万。

生2: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计数单位是千万。

生3:10个一千万是亿,计数单位是亿。

4)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几生: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师:因为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所以叫十进制计数法。

探究二:介绍四位分级法。

1)为了读数方便,按照我国习惯,把数位进行了分级。

很久以前,我国的劳动人民就创造出了用四位一级的方法计数,即从右起每四位为一级。

个、十、百、千是个级,个级表示多少“一”;万、十万、百万、千万是万级,万级表示多少个“万”;亿、十亿、百亿、千亿是亿级,亿级表示多少个“亿”。

2)我们来看上海的人口:16737700,这个数分为几级呢万级上表示多少个级呢16737700是由( )个万和( )个一组成的。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垂直与平行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垂直与平行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垂直与平行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垂直与平行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64~6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的现象。

2.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引导学生树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相交现象的正确理解(尤其是对看似不相交而实际上是相交现象的理解)。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水彩笔,尺子,三角板,量角器,小棒,淡粉色的纸片,双面胶。

教学过程:一、画图感知,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导入: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直线,知道了直线的特点,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直线的有关知识。

(一)学生想象在无限大的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师:老师这儿有一张纸,如果把这个面儿无限扩大,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它是什么样子的?在这个无限大的平面上,出现了一条直线,又出现一条直线。

想一想,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会有哪几种不同的情况?(学生想象)(二)学生画出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各种位置关系师:每个同学手中都有这样的白纸,现在我们就把它当成一个无限大的平面,把你刚才的想法画下来。

注意,一张白纸上只画一种情况。

开始吧。

(学生试画,教师巡视)二、观察分类,了解平行与垂直的特征(一)展示各种情况师:画完了吗?在小组中交流一下,看看你们组谁的想法与众不同?(小组交流)师:哪个小组愿意上来把你们的想法展示给大家看看?(小组展示,将画好的图贴到黑板上)师:仔细观察,你们画的跟他们一样吗?如果不一样,可以上来补充!(学生补充不同情况)(二)进行分类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画出来这么多种情况。

能把它们分分类吗?在小组中交流交流。

(小组讨论、交流)1.小组汇报分类情况。

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范例四篇

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范例四篇

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范例四篇四年级数学教案1一、教材分析“三角形内角和”的度数推理是三角形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空间与图形”领域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为学生进一步理解三角形三个角、三条边之间的关系打下基础。

本节课首先让学生对三角形的特点进行复习,随后教材中创设了一个有趣的动态情境,导入了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明确“内角和”的含义,然后引导学生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等于多少度,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验证,教学中安排了3个活动,通过这3个活动体验“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和性质的探索过程。

二、学情分析有的学生可能从各种渠道已经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有所了解,所以本课的重点是通过数学活动体验,理解为什么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使学生对这个知识的掌握更深刻。

经过不断的课改实验,孩子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他们喜欢在实践中感悟,在实践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知识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概念、分类,熟悉了钝角、直角、锐角、平角这些角的知识。

2.能力方面:已具备了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机操作。

三、教学方法渗透猜想——验证——结论——应用——拓展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操作的方法,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度,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探索的过程和方法2、能应用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经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会应用三角形的内角和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是探索和验证性质的过程。

四、教具学具三角板、量角器、剪刀、白纸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师:同学们,猜猜它是谁?形状似座山,稳定性能坚,三竿首尾连,学问不简单 (打一几何图形)三角形(板书)我们已经认识了什么是三角形,谁能说出三角形有什么特点?生回答。

(互相补充) (课件演示三条线段围成三角形的过程)三条线段围成三角形后,在三角形内形成了三个角,(课件分别闪烁三个角及它的弧线),我们把三角形里面的这三个角分别叫做三角形的内角。

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案第一课:认识数字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读写1-100之间的数字;2. 能够理解数字的大小关系;3. 能够比较两个数字的大小;4. 能够将数字进行排序。

教学准备:1. 数字卡片1-100;2. 数字比较游戏;3. 数字排序游戏。

教学步骤:1. 引入教材,让学生观察教材封面上的数字,并鼓励他们说出所看到的数字。

2. 出示数字卡片1-100,带领学生一起读出每一个数字。

3. 找出几个数字卡片,让学生分别读出来,并比较大小,看看哪个数字更大。

4. 引导学生观察千位数字、百位数字、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之间的关系,通过讲解和举例,让学生掌握数字的位数概念。

5. 分发数字比较游戏卡片,让学生按照卡片上的要求比较数字的大小,并找出正确答案。

6. 分发数字排序游戏卡片,让学生根据卡片上的数字进行排序,并找出正确答案。

教学扩展:1. 在课后,布置作业让学生写出从1到100的数字,并标注每个数字的位数。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数字的运用,比如购物时的价格、显示时间的钟表等,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字的实际运用。

评估与反馈:1. 在课堂上观察学生对数字的辨识和比较能力;2. 收集学生的作业,检查他们对数字位数的理解情况;3. 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

第二课:认识形状教学目标:1. 能够辨认常见的几何形状,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2. 能够正确命名各种几何形状;3. 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描述几何形状的特征。

教学准备:1. 图形卡片,包括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常见几何形状;2. 与几何形状相关的实物,如球、盒子、纸张等。

教学步骤:1. 引入教材,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形,并鼓励他们说出所看到的几何形状。

2. 出示各种几何形状的卡片,让学生辨认并正确命名每个几何形状。

3. 引导学生观察几何形状的特征,比如圆形的边界是弧线、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等。

4. 出示与几何形状相关的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形状特征。

四年级下册数学公开课教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公开课教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认识分数(一)》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维方式,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分数的意义及表示方法。

难点:理解分数的实际应用,掌握分数的比较。

四、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创设分蛋糕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来表示蛋糕的一部分。

2. 探究新知(1)介绍分数的意义及表示方法。

(2)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

(3)讲解分数的比较,引导学生发现分数的大小关系。

3.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4.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分数的意义及表示方法。

5.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分数的家庭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注意:这只是一个初步的教案框架,您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2. 练习成果评价:对学生的练习题进行批改,评价学生对分数意义及表示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共同探讨分数在家庭生活中的应用,增进家长对数学教育的了解和支持。

2. 组织学生进行分数主题的手工制作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分数知识。

八、教学反思课后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是否达成了教学目标。

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为后续课程做好准备。

九、教学计划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掌握程度,制定后续课程的教学计划,确保学生能够逐步深入学习分数知识,提高数学素养。

十、教学资源1.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练习题:准备一些具有梯度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分数知识。

四年级数学优秀公开课教案

四年级数学优秀公开课教案

四年级数学优秀公开课教案四年级数学优秀公开课教案(精选9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数学优秀公开课教案(精选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数学优秀公开课教案1教学目标1、运用生活实例和实践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

2、学会用不同方法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猜想验证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能测量或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

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图形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在制作中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和画高。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教学过程:一、生活引入1、出示校门口伸缩门照片,问:这张照片你熟悉吗?是哪里?请你观察我们校门口的电动门,你能在上面找到平行四边形吗?谁来指给大家看。

对,在这个伸缩门上有许多平行四边形。

2、师: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平行四边形呢?(指名说)3、师:是的,平行四边形在咱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漂亮的小篮子上,安全网上,花园的栅栏上,学校楼梯的扶手上,三菱汽车的标志上,足球门的网上,以及工人叔叔用的升降架上,各式各样的电动门上都有平行四边形的存在。

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平行四边形。

(板书课题)二、操作探究1、师:看了这么多的平行四边形,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个呢?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请你选择其中一种材料,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

先独立完成,再小组里说一说你的方法。

2、师:谁来汇报?你选了那种材料?是怎么制作的?(让学生依次在投影上演示,并介绍制作过程)3、讨论: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了平行四边形,大家制作的这些大小不同的平行四边形的边,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4、下面,请每个小组的同学根据老师的提示进行讨论。

小组活动:(1)仔细观察小组内每个平行四边形,猜想:它们的边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组长记录在练习纸上。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5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5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最新5篇)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二)过程与方法在操作中使学生体会小数产生的必要性。

通过观察、比较,以及自主探究建立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和迁移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它们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它们间的进率。

三、教学准备米尺、彩带、磁条。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还会用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估一估,课桌面的长度是多少?2.你们估计得对不对呢?让我们一起用直尺来验证一下。

3.谁愿意把你测量的结果告诉大家?学生汇报预设:学生1:我测量课桌面的长度是120厘米。

学生2:我测量课桌面的长度是1米2分米。

教师:课桌的长度如果以米为单位就是1.2米。

(1)在生活中,人们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

这时常用小数表示。

(2)认识小数吗?在哪儿见过小数?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小数的意义。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实际测量和记录的过程中发现有时得不到整数结果,从而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感受小数产生的必要性。

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篇二一、说教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一些立体图形、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主要是让学生经历具体的图形分类活动,对已学过的一些图形进行归类和梳理,了解图形的类别特征以及图形之间的联系。

通过拉一拉,亲身体验、发现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感受三角形稳定性和平行四边形不稳定性在实践中的应用。

教材安排了三次对图形的分类活动。

第一次是对已学的一些图形按是否是平面图形进行分类,第二次是对平面图形按其是否由线段围成进行分类,第三次是对线段围成的图形的边数进行分类。

四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

四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

四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和运用乘法口诀求积。

(2)能够进行基本的乘法运算。

(3)能够理解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运用归纳总结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发现乘法口诀的规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2)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乘法口诀的掌握和运用。

(2)乘法运算的基本技能。

2. 教学难点:(1)乘法口诀的记忆和运用。

(2)乘法运算中的进位处理。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乘法口诀表。

(2)乘法运算练习题。

(3)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学生准备:(1)预习乘法口诀。

(2)准备好笔和练习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乘法口诀的掌握情况。

(2)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乘法运算。

2. 课堂讲解:(1)讲解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

(2)讲解乘法运算的计算法则。

(3)通过实例演示乘法运算的过程。

3. 课堂练习:(1)学生自主完成乘法口诀表。

(2)学生分组进行乘法运算练习。

4. 总结与拓展:(1)引导学生总结乘法口诀的规律。

(2)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

五、课后作业:1. 完成乘法口诀表。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乘法运算技能。

3. 思考题:为什么乘法和除法之间存在关系?请举例说明。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练习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完成乘法口诀表和课后练习题的质量,评估学生对乘法运算的掌握程度。

3. 思考题回答评价:评估学生在思考题中的创新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

七、教学反思: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纪律、教学方法的使用、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等,以便调整教学策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通用1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1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0~51页。

教学目标1. 使同学经历对两种事物进行搭配的过程,初步发现简单搭配现象中的规律,并能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使同学在观察、操作、笼统、概括、合作和交流等活动中,发展有序考虑的能力,培养初步的符号感。

3. 使同学在活动中增强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上衣和裙子图片,记录纸,作业纸。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搭配现象谈话:无锡有许多旅游景点(多媒体显示无锡的风景图片),小红和爸爸妈妈想来无锡玩。

为了这次旅游,妈妈给她准备了2件上衣(出示学具):一件绿色的和一件黄色的。

还准备了3条裙子(出示学具):粉红色的、蓝色的和大红色的。

用什么颜色的上衣配什么颜色的裙子呢?请同学们给她提些建议吧。

同学交流,教师操作。

小结:像这样,一件上衣配一条裙子,就是把上衣和裙子进行搭配。

(板书:搭配)二、合作探究,体会有序考虑1. 合作探究。

同桌合作,把所有的搭配情况都找出来,让小红自身挑。

合作要求:同桌两人,一人拿学具进行搭配,另外一人把搭配的情况记录在表格中。

同学活动,教师巡视,关注同学中出现的不同的搭配方法。

请同学汇报搭配过程,教师演示。

小结:一共有6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2. 比较方法。

提问: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更喜欢哪一组同学搭配的方法?为什么?同学交流,体会有序搭配是比较好的方法。

小结:有序地搭配可以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

(板书:有序,不重复,不遗漏)3. 理解不同的搭配方法。

谈话:你们能像刚才这组同学一样,把上衣和裙子进行有序地搭配吗?请同桌两个同学再次合作,按自身的想法进行有序地搭配。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学期精品公开课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2)》(市级,附教学思路阐述)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学期精品公开课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2)》(市级,附教学思路阐述)

解决问题的策略(2)【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教科书第58-60页例2和“练一练”,第61页第3-5题。

【教材分析】例2主要教学归一问题。

长期以来,归一问题一直是小学数学实际问题内容体系中重要的实际问题之一。

一方面是由于这类问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比较典型,解题思路简明、易懂;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间蕴含着函数的思想,是学生将来学习和理解正、反比例意义不可或缺的前提和基础。

为了凸显归一问题中数量关系的本质特点,教材改变了问题的呈现方式,不再直接给出解决问题需要的所有必要条件,而是以表格的方式呈现了一组相关联的数据,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数量的变化规律,进而把生活问题抽象成结构化的数学问题。

经历这样的过程,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初步感知归一问题中数量的变化规律,为以后学习正、反比例的意义作必要的铺垫,而且有利于学生初步感悟数学抽象和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并从观念上建立对数学应用的正确理解。

教材首先以表格的形式呈现了某水库水位的变化情况,并提出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理解表中信息的,促使他们在观察、比较和交流中主动发现水库的水位总是以“每2小时下降12厘米”的速度变化着,而这正是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之一。

接着提问:这题可以怎样算,你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同时呈现了学生中可能出现的分析数量关系的思考过程和不同的解题思路。

其中,第一、二种思路主要呈现学生综合运用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第三种思路是根据数量间的变化规律,通过列举找到问题的答案。

同时还以留白的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寻求更具个性化的解题思路。

明确解题思路后,教材要求学生选择一一种自已喜欢的方法解答,并检验解答是否正确。

接下来,直接提出问题:如果求经过12小时水位共下降多少厘米,应该怎样解答?让学生独立完成。

最后,引导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说说自己有什么体会,促使他们在反思和交流中,进一步明确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的思考过程,体验相应的解决问题策略,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精选13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精选13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精选13篇)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篇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68、69页。

【教学目标】1、掌握画角的方法,能用三角板画30°、45°、60°和90°角,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每个学生准备一幅三角板、钉子板和一张答题卡。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教师:先估计答题卡上角(如图4?16)的度数,再用量角器量一量。

学生回答时,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测量的方法。

教师:再请同学们用量角器量一量三角板上的角,记住这些角的度数。

学生测量后,让学生相互说一说这些角的度数。

图4?16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教学用三角板画角。

教师:画角一般要用工具来画。

下面先给大家一副三角板,同学们想一想可以用这副三角板画出哪些角?学生讨论后回答:可以画出30°、45°、60°和90°的角;有的学生还提出可以画75°、120°、一三5°和壹五0°的角。

教师:为什么可以画30°、45°、60°和90°的角?学生:因为三角板上有30°、45°、60°和90°的角。

教师:为什么可以画75 、120 、一三5 和壹五0 的角?学生:用两个三角板上的两个角拼合起来,就可以得到一个新的角,比如30+45=75,30+90=120,45+90=一三5,60+90=壹五0。

教师:下面我们研究怎样画30°、45°、60°和90°的角,先讨论怎样画30°的角。

学生讨论后回答:找到三角板上30°的角,在这个角的顶点上定一个端点,然后从这个端点靠三角板的两边画两条射线。

四年级数学优秀公开课教案

四年级数学优秀公开课教案

四年级数学优秀公开课教案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篇一教学内容: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P43P45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2、能运用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进行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总结规律的过程,培养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发现并掌握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为什么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1、复习旧知。

出示题目:比较大小:0.26和0.260、1.500和1.5、1.42和14.2、50.2和5.02。

学生完成后,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在一个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O,不改变数的大小,其原因在于没有移动小数点的位置。

而后两题,因为小数点的位置发生了移动,所以数的大小也发生了改变。

2、导入新课。

小数点的位置移动了,小数的大小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小数点移动带来的小数的大小变化。

板书课题: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二、探索发现第一环节探究规律教学例1。

1、课件出示教材第43页情境图,让学生根据连环画的内容,讲一讲这个故事。

指名回答,老师板书:0.009m、0.09m、0.9m、9m。

引导学生思考:小数点移动与金箍棒的长短有什么关系?2、小数点移动后引起小数怎样的变化?把0.009m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1)0.009m等于多少毫米?(板书:0.009m= 9mm)(2)移动0.009m的小数点。

向右移动一位,变为多少毫米?大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板书:0. 09m= 90mm,扩大到原来的10倍)向右移动两位,原来变为多少?是多少毫米?大小有什么变化?(板书:0. 9m= 900mm,扩大到原来的100倍)三、总结。

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

2、会利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四年级数学路程时间速度公开课教案

四年级数学路程时间速度公开课教案

四年级数学路程时间速度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路程、时间和速度的关系,掌握路程、时间和速度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路程、时间和速度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路程、时间和速度的计算方法。

3. 运用路程、时间和速度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1. 路程、时间和速度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路程、时间和速度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1. 路程、时间和速度的计算方法。

2. 运用路程、时间和速度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路程、时间和速度的关系。

2.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采用讲解法、示范法,让学生掌握路程、时间和速度的计算方法。

六、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教学素材(如图片、故事等)。

3. 计时器。

4. 速度、时间和路程的计算工具。

5. 练习题。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路程、时间和速度的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路程、时间和速度的定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 实例演示:通过实际情境,让学生观察和理解路程、时间和速度的关系。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计算路程、时间和速度,并分享讨论结果。

5. 教学示范:讲解并示范如何计算路程、时间和速度。

6. 练习巩固:让学生进行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应用拓展: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八、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路程、时间和速度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强调计算路程、时间和速度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3. 强调运用路程、时间和速度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九、课后作业:1. 请学生完成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请学生收集一些生活中的路程、时间和速度的实际例子,进行思考和分析。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常见的数量关系公开课教案(优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常见的数量关系公开课教案(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常见的数量关系公开课教案(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常见的数量关系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初步理解三者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

2.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表达数量关系的能力,并能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单价×数量=总价。

难点:运用单价×数量=总价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在前面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一些数量关系,比如说购物时会有买了多少件商品、付了多少钱之类的问题。

下面的问题你会解答吗?(引出例4)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出示例4。

点名口答,列式,板书:(1)80×3=240(元)(2)10×4=40(元)2.提问:这两个问题有什么共同点?小组探究,互相讨论、交流。

3.小组代表汇报,教师板书学生总结的共同点,然后说明单价、数量、总价。

板书如下:每件商品的价钱→单价买了多少→数量一共用的钱数→总价4.你知道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吗?想一想,议一议。

教师总结并板书:单价×数量=总价5.巩固练习:教材出示第52页“做一做”第1题。

同学们现在知道了单价、数量和总价,你能举例说明吗?小组内分别举例说明,组长和其他的组员进行评判。

三、实践应用1.教材第52页“做一做”第2题。

(1)小组内说一说。

(2)选代表汇报。

(3)集体订正。

2.教材“练习九”第3题。

提出一个己知单价和数量,求总价的问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小组内互相交流。

(3)教师巡视。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常见的数量关系公开课教案第【2】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用优化的思想去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重点难点】:重、难点:对烙饼问题的探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课件播放录像:妈妈烙饼的过程。

四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

四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

四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能够熟练地进行笔算。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

2. 教学难点:进位和退位的处理。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的应用。

2. 运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题目。

2. 准备计算器、纸笔等学习用品。

3. 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新知:讲解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重点讲解进位和退位的处理。

3. 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目,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4. 游戏教学:组织学生进行数学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探究,解决问题。

6.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表扬优秀学生,鼓励待提高学生。

7. 布置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成果评价:对学生的练习题目进行批改,了解学生对两位数加减法的掌握程度。

3. 游戏竞赛评价:组织游戏竞赛,评价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

七、教学拓展:1. 运用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两位数加减法的运算过程。

2. 跨学科教学:结合语文、英语等学科,进行数学故事、数学谜语等方面的教学。

3. 家庭作业设计:布置富有创意的数学作业,如数学手抄报、数学日记等。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优秀公开课数学教案四年级上册(5篇)

优秀公开课数学教案四年级上册(5篇)

优秀公开课数学教案四年级上册(5篇)优秀公开课数学教案四年级上册(5篇)教学是一种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和质疑,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优秀公开课数学教案四年级上册,供大家参考学习。

优秀公开课数学教案四年级上册(精选篇1)【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操作、交流等活动,激发认识角的测量工具和讲师单位的愿望,进而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讲师单位,学会用量角器量指定的角。

2、让学生初步感受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知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3、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使其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激发兴趣1.出示一个120度的角,与同桌说说你对它的了解。

2.引想:你知道这个角有多大吗?你能用三角尺上的角量出这个角有多大吗?3.学生测量:学生用自己的三角尺上的角量自己练习纸上120度的角。

4.反馈交流:你是怎样量的?结果怎样?学生边操作边交流各种不同的量法和结果。

5.设疑:为什么这几位同学量得的结果不同叫经?由此,你想到什么?谈话:为了准确测量出角的大小,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和度量工具。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角的度量。

(板书:角的度量) 你知道度量角的工具是什么吗?二、观察交流,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1.观察:学生取出量角器观察,和同桌相互说一说量角器是什么形状的,上边有什么?2.汇报交流:谁来谈谈你的收获?结合学生回答,启发认识:(1)1°的角。

量角器是什么形状的?这个半圆被平均分成了多少份?让学生说,教师作总结。

追问:计量角的单位是什么?1度的角有多大?在自己的量角器上找一找。

(2)认识量角器的构造------中心、内外刻度线等。

让学生再次观察量角器,说看到了什么。

学生观察交流后指出:量角器中心的一点是量角器的中心点。

量角器上有两圈刻度,外圈刻度从左往右按顺时针方向从0度~180度。

同桌相互指一指。

3.找一找。

2024小学四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例文

2024小学四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例文

2024小学四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例文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顺序和法则。

2.培养学生运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1.复习四则运算的顺序和法则。

2.学习运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四则运算的顺序和法则,运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上一节有趣的数学课。

我们先来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数学运算?生: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师:很好!那你们知道这些运算的顺序吗?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

2.复习四则运算的顺序和法则师:我们先来复习一下四则运算的顺序。

请大家记住,四则运算的顺序是:先乘除,后加减。

师:我们来看一下四则运算的法则。

请大家记住,四则运算的法则有两条:一是同级运算,从左到右依次计算;二是先算括号内的运算,再算括号外的运算。

3.学习运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师:现在我们已经复习了四则运算的顺序和法则,我们来看一些实际问题,看看如何运用四则运算来解决。

例题1:小华有12个苹果,他先吃掉了3个,然后又吃掉了剩下的苹果的一半。

请问小华还剩下多少个苹果?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吗?生:先算小华吃掉的苹果数,12-3=9,然后算剩下的一半,9÷2=4.5。

师:很好!那小华还剩下4.5个苹果。

但是,苹果不能是小数的,所以我们可以说小华还剩下4个苹果。

例题2:小明有30元钱,他想买一本书,书的价格是18元。

他还想买一本笔记本,笔记本的价格是6元。

请问小明还剩下多少钱?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吗?生:先算小明买书的钱,30-18=12,然后算买笔记本的钱,12-6=6。

师:很好!那小明还剩下6元钱。

4.练习环节师:现在我们来做一些练习题,巩固一下今天学到的知识。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一、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四则运算中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2. 能够灵活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3. 掌握长筒物体的测量方法,了解长度单位的换算。

4. 认识和应用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5. 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与应用2. 三位数和四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3. 长筒物体的测量和长度单位的换算4.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和应用5. 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三、教学过程一、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与应用1. 加法的运算规则- 回顾我们已经学过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然后引导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练习。

- 引导学生总结加法运算的规则,如何进行十位上的进位等。

2. 加法的应用- 利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示例,如购物计算、小朋友的年龄相加等。

让学生理解加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减法的运算规则- 回顾我们已经学过的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减法,然后引导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练习。

- 引导学生总结减法运算的规则,如何进行十位上的借位等。

4. 减法的应用- 利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示例,如减少食物的数量、计算余额等。

让学生理解减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三位数和四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1. 回顾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运算,引导学生逐步学习三位数和四位数的加减法运算。

2. 通过练习题培养学生对进位和借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利用实际问题进行综合运算的应用练习,如购物计算、时间计算等。

三、长筒物体的测量和长度单位的换算1. 引导学生认识长筒物体的测量方法,如用尺子或卷尺测量。

2. 教授常用的长度单位,如厘米、米等,并进行换算练习。

3. 利用实际问题进行长度单位换算和计算,如校园里的距离、物品的长度等。

四、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和应用1. 引导学生认识长方形的面积概念,通过示例进行讲解。

2. 教授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引导学生进行练习计算。

3. 利用实际问题进行长方形面积的应用计算,如地板的铺设、房间的面积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
执教者:韦有勇
教学内容:找规律(一),教材第48页例题、“试一试”、“想一想”、第49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的:
1、让让学生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的简单规律。

2、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发生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3、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自主研究、与人合作感受数学与生活之密切联系。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咱们来做个游戏好吗?游戏名字叫“猜一猜”,请看:
1、出示:
你们猜一猜,下一个气球是什么颜色?
2、出示:
请你们猜一猜,中间应该摆上什么水果才能使它们的排列有顺序,且更美呢?
师:你们真棒!能准确地猜出问题的答案。

谁来说说,你们刚才在猜的过程中,是根据找什么而猜出来的呢?
生:找规律。

师:对!你们找到了它们的排列规律。

板书课题:找规律
师:像这样有规律的排列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很多,只要找到规律,就能解决很多疑难。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的排列规律。

(二)创设情景、认识规律
出示教学主题图:小兔乐园
师:老师带领同学们参观一下:小兔乐园!
1、提出问题,小组讨论
师:请你们把在小兔乐园里看到的和想到的跟小组里的同学说说。

2、观察数数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每行物体有多少个,它们的排列有什么特点?
教师依次提出教科书上的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按三部分分别数一数,分别得出两种物体的个数,然后按问题顺序,根据学生数的结果,分别板书三行,显现出各是多少。

3、比较发现
(1)师:比较每行两种物体,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先和你的同桌说说。

(2)组织全班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发现了什么规律,教师帮
助学生把话说通顺,清楚。

4、归纳规律
(1)师:通过观察、比较、交流从、我们发现“小兔乐园”的情景中有
怎样的规律?
(2)学生归纳规律。

(板书略)
(三)理解规律
摆一摆,比一比,谁能发现其中的规律
(1)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学具,用几根小棒,在桌上摆成一排,再
在每根小棒中间摆一个石子。

数数小棒的根数和石子的个数,看看有什么发现?把你们的发现告诉同桌,并与前面发现的规律比一比,一样吗?
(2)组织全班交流
(四)实际举例,体验规律美
1、生活处处有规律
师:你能在生活中找到有这样规律的例子吗?仔细想想,先跟同学说一说,再告诉全班同学。

2、欣赏生活中的规律美
展示生活中规律美的画面
(五)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为了巩固新知识,发展学生思维,我设计了以下几道题:
1、小明放学回家经过一段马路,他发现马路的一边有10根电线杆,且还发现每两根电线杆中间有一个广告牌,你能帮他算算共有多少各广告牌吗?
2、河坝的一边了75棵柳树,每俩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栽桃树多少棵?
3、沿圆形池塘的一周栽了25棵柳树,每俩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可以栽桃树多少棵?
(六)创造规律
同学们可真行!能够找到了规律,还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现在老师考考你们:谁能以我们班的一部分男同学和一部分女同学进行排列,并使他们排列有规律可寻?
(七)总结归纳
师:你能告诉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学生举手发言)在生活中,在数学王国里,还有更奇妙的规律等着你去探索。

只要同学们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定能发现其中的奥妙!
附板书设计
找规律
图片手帕9 10夹子
主题图片蘑菇7 8兔子
篱笆12 13木桩
图片
两种物体间隔着排成一行,排在两端的物体个数比中间的多1,或者说排在中间的物体的个数比两端的少1。

找规律(一)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江苏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8页的例题,以及相关的练习题。

2、教材分析:
“探索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化数”领域的部分。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接触过直观、简单的“找规律”方面的内容,但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出现在教材中还是第一次。

其内容是让学生探索两种物体间隔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并进行简单应用,教材以有趣的童话场景为素材,引导学生探索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学习这样的内容,可以使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学习方法和经验,发现数学规律,感受数学的探索性,以及数学的价值,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
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角色,依据学生的特点,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猜测、试验、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

为了做到这一点,在教学时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摆一摆等实践活动中,了解“规律”,初步建立“规律”的概念。

4、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会和认识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关系间的规律,初步学会联
系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初步发展分析、比较、综合与归纳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用数学观点分析生活
现象的初步意识初步能力,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逐步形成与人合作的意识和学习的自信心。

5、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找”出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之间的规律,通过“找”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学习数学的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

6、教具准备
教具:主题挂图、教学课件。

学具:每位学生准备小棒和石子。

二、说教法
1、在教学思想上,以学生为主,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让学生始终参与在教学活动中。

2、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直观法、游戏法、动手操作、引探等方法,从扶到放,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尝试、探索、练习、实践操作过程中悟出规律和创造规律的方法。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引导学生,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等机会,让学生在合作交流,操作的过程中找出规律。

四、说教学程序
详见教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