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小学数学分析法 综合法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分析法与综合法练习题

小学数学分析法与综合法练习题

小学数学分析法与综合法练习题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数学分析法和综合法都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

它们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各种数学问题。

本文将以练习题的形式,从分析法和综合法的角度出发,为小学生提供一些有趣的练习题,以便帮助他们提高数学解题能力。

1. 分析法分析法是一种通过分析问题的方法来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

它要求学生仔细观察问题,找出问题的关键点和条件,然后根据这些信息进行思考和推理,最后给出正确的答案。

下面是一个使用分析法解决问题的例子:题目:在一组数中,所有的数都是偶数,除了一个数是奇数。

请问如何快速找到这个唯一的奇数?分析:根据题目可知,数的数量是一组数中的偶数加1。

偶数加1的和肯定是奇数。

因此,我们只需要找出偶数的和,然后减去给定的这组数的和,就能得到唯一的奇数。

练习题1:在一组数中,有6个数是偶数,除了两个数是奇数。

请问两个奇数的和是多少?分析:根据题目可知,数的数量是一组数中偶数的数量加2。

奇数加奇数的和是偶数,所以我们只需要找出偶数的和,然后减去给定的这组数的和,再除以2,就能得到两个奇数的和。

练习题2:在一组数中,有8个数是奇数,除了两个数是偶数。

请问两个偶数的和是多少?分析:根据题目可知,数的数量是一组数中奇数的数量加2。

奇数加奇数的和是偶数,所以我们只需要找出奇数的和,然后减去给定的这组数的和,再除以2,就能得到两个偶数的和。

2. 综合法综合法是一种将不同的解题方法综合运用的策略。

它要求学生将不同的数学知识和解题技巧进行组合,并灵活运用,以解决更加复杂和综合性的问题。

下面是一个使用综合法解决问题的例子:题目:一本书原价100元,现打75折出售后,再打9折出售。

请问最终出售的价格是多少?综合解法:首先,75折表示原价的75%,即100元 * 75% = 75元。

然后,再打9折表示现价的90%,即75元 * 90% = 67.5元。

所以最终出售的价格是67.5元。

练习题3:一件商品原价300元,现打85折出售后,再打8折出售。

三年级奥数用分析法和综合法解决问题

三年级奥数用分析法和综合法解决问题

第八讲用分析法和综合法解决问题一、知识概述分析法就是从问题入手,根据数量关系,找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条件。

综合法是由已知条件出发转向问题的分析方法。

它们是两种相反的思维方式,我们解决问题时可以将两种方法综合利用。

二、例题讲解例1、甲乙两个工程队共同修建一条800的公路,需要10天完成。

甲队每天修50米,乙队每天修多少米?思路点拔:利用分析法分析。

列式800÷10﹣50=30(米)利用综合法分析列式800÷10﹣50=30(米)练习:1、食堂买进一批大米,每天吃150斤,吃了5天后还剩下100斤,问原来买进大米多少斤?2、师徒二人加工一批零件,师父每小时加工60个,徒弟每小时少加工15个,3小时后完成了这批零件,问这批零件有多少个?例2、师徒两人合做600个零件,师父每小时做80个,徒弟每小时做60个,两人加工2小时后,还剩下多少个没有做?思路点拔:用综合法分析这道题:600-(80+60)×2=320(个)利用分析法分析600-(80+60)×2=320(个)练习:3、甲乙两车从相距1000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驶120千米,乙每小时行驶100千米,经过3小时后,两车还相距多少千米?4、 妈妈带了300元去买衣服,上衣花了150元,裤子花了120元,妈妈还剩下多少钱?例3、 修路队要修一条长2000米的路,已经修了5天,每天修200米,剩下的如果每天修250米,还需要几天修完?思路点拔:利用综合法分析﹙2000-200×5﹚÷250 =1000÷250=4(天)利用分析法分析(2000-200×5)÷250=1000÷250=4(天)练习:5、妈妈带了100元去买水果,她先买了8斤苹果,苹果每斤7元,后来她有买了梨,梨每斤4元,妈妈还可以买几斤梨?6、师徒二人加工1020个零件,师徒二人一起加工3小时,师父每小时加工100个,徒弟每小时加工80个,剩下的由徒弟独自完成,徒弟还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完成?例4、甲车间有25个人,平均每人每天生产20个零件,乙车间有30人,平均每人每天生产18个零件,如果装一台机器需要20个零件,那么甲乙两车间的个人每天生产的零件可以装几台机器?思路点拔:利用综合法分析问题(25×20+30×18)÷20 =(500+540)÷20=1040÷20=52(台)利用分析法分析(25×20+30×18)÷20=(500+540)÷20=1040÷20=52(台)练习:7、一个服装厂计划加工2480套服装,每天加工100套,工作20天后,每天多加工20套,提高工作效率后,还要多少天才能完成任务?8、妈妈去买水果,她买了3千克的苹果,每千克8元,又买了6千克的梨,每千克6元。

分小学数学分析法综合法

分小学数学分析法综合法

十、分析法和综合法分析与综合都是思维的基本方法,无论是研究和解决一般问题,还是数学问题,分析和综合都是最基本的具有逻辑性的方法。

分析与综合本是两种思想方法,但因二者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把二者结合起来阐述。

1. 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概念。

分析是把研究对象的整体分解为若干部分、方面和因素,分别加以考察,找出各自的本质属性及彼此之间的联系。

综合是把研究对象的各个部分、方面和因素的认识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性认识的思维方法。

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整合,综合是与分析相反的思维过程。

在研究数学概念和性质时,往往先把研究对象分解成几个部分、方面和要素进行考察,再进行整合从整体上认识研究对象,形成理性认识。

实际上教师和学生都在经常有意识和无意识地运用了分析和综合的思维方法。

如认识等腰梯形时,可以从它的边和角等几个要素进行分析:它有几条边?几个角?四条边有什么关系?四个角有什么关系?再从整体上概括等腰梯形的性质。

数学中的分析法一般被理解为:在证明和解决问题时,从结论出发,一步一步地追溯到产生这一结论的条件是已知的为止,是一种“执果索因”的分析法。

综合法一般被理解为:在证明和解决问题时,从已知条件和某些定义、定理等出发,经过一系列的运算或推理,最终证明结论或解决问题,是一种“由因导果”的综合法。

如小学数学中的问题解决,可以由问题出发逐步逆推到已知条件,这是分析法;从已知条件出发,逐步求出所需答案,这是综合法。

再如分析法和综合法在中学数学作为直接证明的基本方法,应用比较普遍。

因此,分析法和综合法是数学学习中应用较为普遍的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的思想方法。

2. 分析法和综合法的重要意义。

大纲时代的小学数学教育,比较重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能力,其中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推理能力是很重要的方面,如在解答应用题时重视分析法和综合法的运用,也就是说可以先从应用题的问题出发,找出解决问题需要的条件中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未知的条件又需要什么条件解决,这样一步一步倒推,直到利用最原始的已知条件解决。

小学数学《常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综合法和分析法》教案

小学数学《常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综合法和分析法》教案

常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综合法和分析法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会使用综合法和分析法教学内容:综合法和分析法的应用教学重点:如何去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教学难点:分析法的介绍和应用教学方法:情境导入,然后逐步展开情境导入:同学们,有一天啊,小明的妈妈给小明5元钱去买酱油,酱油4元5毛一瓶,而小明太不小心了,在路上的时候掉了一元钱。

请问小明的钱够买一瓶酱油吗?哦,不够,为什么不够呢?哦,本来有5元钱,结果掉了一元钱,口袋里就只有4元钱了。

而酱油是4元5毛一瓶,所以小明的钱不够买一瓶酱油了。

同学们,我们回想一下,我们刚才是怎么知道小明的钱不够买一瓶酱油的啊?我们是不是根据已知的条件,来知道小明不够买一瓶酱油的啊?我们已经算出来小明口袋里只有4元钱了,所以她不够买一瓶酱油。

这样,通过已知的条件,推出未知的条件来,我们把这样的方法,叫做综合法。

好,同学们,我再给大家出一道题。

小明的妈妈给小明一些钱去买酱油,酱油4元5毛一瓶,而小明太不小心了,在路上掉了一元钱,结果呢,小明只差5毛钱就可以买一瓶酱油了,。

问小明的妈妈给了小明多少钱去买酱油呢?大家来看啊,小明的妈妈给了小明一些钱去买酱油,但是不知道有多少钱,好,大家看,她在路上掉了一元钱。

那么要求出妈妈给小明的钱,就必须先求出小明在路上钱掉了之后还剩多少钱。

大家看一下,小明在掉了一元钱之后,她口袋里有多少钱呢?她离买一瓶酱油只差5毛钱。

哦,那么是不是只要知道了酱油多少钱一瓶,就可以知道这个时候小明的口袋里有多少钱啊?哦,这样啊。

那么酱油多少钱一瓶呢?哦,酱油4元5毛钱一瓶。

那么我这道题是不是求出来了啊?(是的)哦,想这样的,从未知条件出发,来看怎么样才能得到未知条件的方法,我们就把它叫做分析法。

正课讲解:例一.两个打字员共同输入一本39500字的书稿。

甲每小时打3500字,乙每小时打3000字,两人合打5小时后,还有多少字没打?思路点拨:根据甲每小时打3500字,乙每小时打3000字,可求出两人每小时可打:3500+3000=6500(字);根据两个人每小时打6500字,两人合打5小时,可求出两人5小时已打;6500X5=32500(字);根据书稿是39500字,两人已打32500字,可求出还有多少字没打:39500-32500=7000(字),问题得到解决。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两种分析方法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两种分析方法

简单应用题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1) 二(1)班有 21 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多 5 名。男生有几名? (2) 一本练习本的单价是 0.5 元,一支钢笔的价钱是练习本的 8 倍,买一 支钢笔要用多少钱?
练习: 1、二(1)班有女生 20 名,女生比男生少 5 名。男生有几名? 内 2、果园里有 12 棵杏树,72 棵梨树,梨树是杏树的多少倍? 容 3、甲、乙两地相距 400 千米,一辆汽车以每小时 50 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 需要多长时间?
例:一项工程,由甲工程队修建,需要 12 天,由乙工程队修建,需要 20 天,两 队共同修建需要多少天?
2、一项工程,甲、乙合做 6 天可以完成。甲独做 18 天可以完成,乙独做多少天 可以完成?
3、加工一批零件,单独一人做,甲要 10 天完成,乙要 15 天完成,,丙要 12 天 完成。如果先由甲、乙两人合做 5 天后,剩下的由丙 1 人做,还要几天完成?
4
工资?
7、李阿姨把 4000 元存入银行,为期 5 年,年利率是 2.88%,存款的利息按 5%的 税率纳税。到期时,李阿姨可得税后利息和本金一共多少元?
8、三个小队共植树 210 棵,第一小队植了总数的 比为 2:5,这三个小队各植树多少棵?
2 ,第二小队与第三小队植树的 5
1 3 9、一本小说分上下两册,下册为 154 页,上册的 比下册的 少 5 页。求上册有 3 7 多少页?
练习 3、一列客车以每小时 90 千米的速度从甲站出发,4 小时可到达乙站,有一 列货车从乙站开出,6 小时可以到达甲站。如果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向发车,几小时 后两车相遇?
三、工程问题:
2
基本关系式:
工作效率 × 工作时间 = 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 ÷ 工作效率 = 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 ÷ 工作时间 = 工作效率

小学数学六年级解数学应用题基本思考方法

小学数学六年级解数学应用题基本思考方法

小学数学六年级解数学应用题基本思考方法解数学应用题基本思考方法01、分析法:分析法是从题中所求问题出发,逐步找出要解决的问题所必须的已知条件的思考方法。

02、综合法:综合法就是从题目中已知条件出发,逐步推算出要解决的问题的思考方法。

03、分析、综合法:一方面要认真考虑已知条件,另一方面还要注意题目中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这样思维才有明确的方向性和目的性。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

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04、分解法:把一道复杂的应用题拆成几道基本的应用题,从中找到解题的线索。

05、图解法:图解法是用画图或线段把题目听条件和问题明确地表示出来,然后“按图索骥”寻找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06、假设法:假设法就是解题时,对题目中的某些现象或关系做出适当的假设,然后,用事实与假设之间的矛盾中找到正确的解题方法。

要练说,得练听。

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

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

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例:冰箱厂生产一批冰箱,原计划每天生产800台,而实际每天比计划多生产了120台,结果比原计划提前3天完成了任务。

综合法和分析法

综合法和分析法

综合法和分析法
一、综合法
1、一般地,利用已知条件和某些数学定义、公理、定理等,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最后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做综合法。

2、综合法的思维方向是”,即由已知条件出发,逐步推出其必要条件(由因导果),最后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成立,故综合法又叫顺推证法或由因导果法.综合法的依据:已知条件以及逻辑推理的基本理论,在推理时要注意:作为依据和出发点的命题一定要正确.
二、分析法
1、 1、一般地,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求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直到最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已知条件、定理、定义、公理等)为止,这种证明方法叫做分析法。

2、分析法的思维特点是:执果索因;分析法的书写格式:要证明命题B为真,只需要证明命题为真,从而有……,这只需要证明命题为真,从而又有……这只需要证明命题A为真,而已知A为真,故命题B必为真。

3、用分析法证明的模式:
用分析法证:为了证明命题B为真,这只需证明命题B,为真,从而有……这只需证明命题B:为真,从而有……这只需证明命题A为真.而已知A为真,故B必真.可见分析法是”,步步寻求上一步成立的充分条件,它与综合法是对立统一的两种方法。

特别提醒:当命题不知从何人手时,有时可以运用分析法来解决,特别是对
于条件简单而结论复杂的题目,往往更是行之有效.用分析法证明时,往往在最后加上一句步可逆,这无形中就出现了两个问题:①分析法证明过程的每一步不一定”,也没有必要要求”,因为这时仅需寻找充分条件,而不是充要条件;②如果非要”,则限制了分析法解决问题的范围,使得分析法只适用于证明等价命题了,但是,只要我们搞清了用分析法证明问题的逻辑结构,明确四种命题之间的关系,那么用分析法证明不等式还是比较方便的。

小学数学解应用题的综合法与分析法

小学数学解应用题的综合法与分析法

小学数学解应用题的综合法与分析法[知识要点]1.一步计算的加(减)应用题与两不计算的加减应用题之间的关系。

⑴将两道有联系的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合成一道两步计算的复合应用题;⑵将一道两步计算的加减应用题分解成两道一步计算的应用题;⑶将一道一步计算的应用题,改变其中的某个条件(已知条件或问题),使其变成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2.用“分析法”和“综合法”解两步计算的加减应用题。

[范例解析]某些有联系的两道简单应用题,可以合并成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例1⑴学校买来红纸382张,绿纸295张,一共买回多少张纸?⑵学校买回红纸和绿纸677张,做花用去488张,还剩多少张?分析第一题要求“一共买回多少张纸?”就是求382张红纸和295张绿纸的和。

算式是:382+295 = 677(张)第二题要求“还剩多少张?”就得从红、绿纸的总数中减去“用去了488张”。

算式是:677-488 = 189(张)可以看出,第一题中所求的问题,正好是第二题中的一个条件,于是一变,把这两个有的简单应用题变成一个两步计算的应用题⑶学校买回红纸382张,绿纸295张,做花用去488张,还剩多少张?分析要求“还剩多少张?”必须先求出“一共买回多少张纸?”这个中间隐含的问题,而这个中间隐含的问题可以根据“买来红纸382张”和“绿纸295张”这两个条件来求。

求出了一共买来多少张纸,又已知“做花用去了488张”就可以求“还剩多少张纸?”算式是:382+295-488= 677-488= 189(张)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也可以分解成两个有联系的简单应用题。

例2一条公路长1280米,工程队上午修了370米,下午修了392米,还剩多少米没有修?分析根据“上午修了370米”和“下午修了392米”,可以求修了多少米,又已知“一条公路长1280米”,就可以求“还剩多少米没有修?”算式是:1280-(370+392)= 1280-762= 518(张)上题一变,把这个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分解成了两个有联系的简单应用题。

综合法和分析法

综合法和分析法
1.综合法:(顺推证法)(由因导果法)
从已知条件和某些数学定义,定理,公理等出发,经过一系列推理 论证,最后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成立的证明方法.
例:已知a, b 0, 求证:a(b2 c2 ) b(c2 a2 ) 4abc
证明 : b 2 c 2 2bc, a 0 a (b 2 c 2 ) 2abc. 同理, b(c 2 a 2 ) 2abc. a (b 2 c 2 ) b(c 2 a 2 ) 4abc.
得到一个明显 成立的条件
S
E A
F
C B
用P表示已知条件,定义,定理,公理等,用Q表 示要证的结论,则上述过程可用框图表示为:
P P1 P1 P2 …
Pn-1 Qm-1 Pn Qm
… Q1 Q 2
Q
Q1
用P表示已知条件,已有的定义,定理,公理等.Q表 示所要证明的结论,则综合法可用框图表示为:
P Q1 Q1 Q2 Q2 Q3

Qn
Q
例3 ABC中, 三个内角A,B.C对应的边分别为a,b,c. 且A,B,C成等差数列,a,b,c成等比数列, 求证 ABC为等边三角形.
0 A C 2 B B 60 (为什么?) 分析 :由A,B,C成等差数列可得什么?
由a,b,c成等比数列可得什么? b2 ac
怎把边,角联系起来?
余弦定理 : b2 a2 c2 2ac cos B
文字语言 学会语言转换
找出隐含条件
图形语言
符号语言
2.分析法.(逆推证法)(执果索因法)
从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求使它成立的充 分条件,直至最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 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已知,定理,定义,公 理等).这种证明的方法叫做分析法.

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

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
只需证 14 18
只需证 14<18,这显然成立 所以 2 + 7 3 + 6成立
例2:如图,SA⊥平面ABC,AB⊥BC,过A作 SB的垂线,垂足为E,过E作SC的垂线,垂 足为F,求证 AF⊥SC S
证明:要证AF⊥SC
只需证:SC⊥平面AEF
只需证:AE⊥SC 只需证:AE⊥平面SBC
只需证:AE⊥BC 只需证:BC⊥平面SAB 只需证:BC⊥SA 只需证:SA⊥平面ABC
F E
A
C
B
因为:SA⊥平面ABC成立 所以. AF⊥SC成立
思考:请对综合法与分析法进行比
较,说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回顾以往 的数学学习,说说你对这两种证明方 法的新认识。
综合法的特点:由因导果
分析法的特点:执果索因.
回顾基本不等式:a
+ 2
b
ab
分析法
(a>0,综b>合0)法的证明.
证法1Q a + b ab
2
a + b ab 2
( a b)2
2
因为 ( a b)2 0
所以
a+b 2
ab成立
证法2要证
a
+ 2
b

ab
只需证 a + b 2 ab
只需证 a + b 2 ab 0
• 为了做出决断,旅游者被送到国王那里。苦苦想了好久,国王 才说——
• 国王:不管我做出什么决定,都肯定要破坏这条法律。我们还 是宽大为怀算了,让这个人自由吧。
b ac 由a,b,c成等比数列可得什么?
2
怎样把边,角联系起来?
点评:解决数学问题时,

应用题分析法和综合法【用综合法和分析法解小学数学应用题】

应用题分析法和综合法【用综合法和分析法解小学数学应用题】

综合法和分析法”解小学数学应用题浅谈运用“综合法和分析法”解小学数学应用题综合法和分析法为分析数量关系的基本方法。

综合法和分析法思路是人们长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善于运用这两种方法对分析问题非常有益,分析法与综合法是思维方向相反的两种思考方法. 在数学解题中,分析法是从数学题的待证结论或需求问题出发,一步一步地探索下去,最后达到题设的已知条件.即推理方向是结论→已知.综合法则是从数学题的已知条件出发,经过逐步的逻辑推理,最后达到待证结论或需求问题.即已知→结论.分析法的特点是从问题入手,寻找解决问题的条件就是把研究的对象分解成它的各个组成部分,然后分别研究每一个组成部分,从而获得对研究对象的本质认识的思维方法,从“结论”探求“需知”,逐步靠拢“已知”,其逐步推理实际上是要寻找结论的充分条件.综合法的特点是把认识对象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加以研究,从“已知”推出“可知”,逐步推向“未知”,其逐步推理实际上是要寻找已知的必要条件.两种方法各其优缺点分析法是执果索因,利于思考,方向明确,思路自然,有希望成功;综合法由因导果,往往枝节横生,不容易达到所要证明的结论.也就是说,分析法利于思考,综合法宜于表达.例1某农场有两个果园共30亩,第一个果园收苹果3500箱,第二个果园收苹果2800箱,每箱苹果重100千克。

平均每亩收苹果多少千克?用“分析法”分析要求每亩产量,必须知道总产量和总亩数(30亩);要求出总产量,必须知道每箱的重量(100千克)和总箱数;要求总箱数,必须知道第一个果园收的箱数(3500箱)和第二个果园收的箱数(2800箱),这些都是已知条件。

用“综合法”分析已知第一个果园收的箱数(3500箱)和第二个果园收的箱数(2800箱),可求出两个果园共收的总箱数3500+2800=6300箱;已知每箱的重量(100千克)和总箱数(6300箱),可求出总产量6300×100=63000千克;已知总产量(63000千克)和总亩数(30亩),可求出亩产量63000÷30=2100千克。

小学数学应用题大1

小学数学应用题大1

小学数学应用题大全一、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应用题基本的解题方法是“分析法”和“综合法”,有些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很复杂;有些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很特殊,因此还要有一些比较特殊的分析方法,下面就介绍10解题方法:1、分析法分析法是从应用题的问题出发,推到已知条件,找到解决问题的主要数量关系,编织思维网络,逐步解决问题的方法。

(不作详细解说)2、综合法综合法是从已知条件入手,把间接条件逐步转化为直接条件,最后解决所求问题(不作详细解说)3、图解法有些较难的应用题,条件比较隐蔽。

我作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把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显示出来,清楚地看出题中数量间的关系,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之为图解法。

例1甲汽车从柳河镇开往清凉山,乙汽车从清凉山开往柳河镇。

两车同时出发,在距离柳河镇48千米处相遇。

相遇后两车继续行驶,到达目的地后都立即返回,在距离柳河镇36千米处第二次相遇。

求柳河镇到清凉山的路程是多少千米?顺着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可以画出示意图:图中表示甲车行车路线,表示乙车行车路线。

从图中可以看出,两辆车一共走了总路程的3倍即喡走了3个48千米,乙走了从出发到第一次相遇点的3倍。

甲车走的路程加上36千米正好是全程的2倍,从这个分析看,这道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48X3+36)÷2=90例2、新兴国营农场,原来的水田地是旱田地的4倍多2公顷,今年又把20公顷的旱田地改成了水田地,这样水田地的公顷数正好是旱田地的7倍。

求新兴国营农场共有土地多少公顷?这道题的数量交通系统比较复杂,画线段图不易使题中数量关系显示得很清楚。

我们用长方形图来分析,顺着第一组条件画出图一,顺着第二组条件画出图二水田旱田水田旱田2公顷图一图二从图二我们可以看出,从旱田中去掉20公顷,水田中相应的每一份也都去掉20公顷,这5个20公顷加上原来多的2公顷正好占变化后的3份。

可以求出变化后1份是多少?变化后一共有8份,这样就可以求出总数。

小学数学中解答应用题常用的几种思路方法

小学数学中解答应用题常用的几种思路方法

小学数学中解答应用题常用的几种思路方法纵观小学数学课本,应用题部分成为本阶段的一个重点、难点,它不仅与人们的生活实际联系密切,而且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但在实际教学中,最让教师头疼的就是学生总是不能熟练地独立分析解答应用题。

究其原因,可以概括为两点:(1)基础差;(2)没有正确的方法。

教师要想在课堂中完全改变这些现象,大幅度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从方法上完成这一环节任务。

怎样才能正确引导学生掌握分析解答应用题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能力呢?以下是我归纳的几种方法:一、分析法分析法是指从问题想起,逐一找到解答问题的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解答两步或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在教学中,我指导学生从问题入手,分析数量关系,找出解答问题所需要的条件,直至推到题中的已知条件为止。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教师“导”得好,“导”得巧,才能使课堂教学走出平淡,掀起波澜,推动课题教学走向成功。

如教学:“一个工程队要修一条长700米的公路,已经修了3天,平均每天修85米,剩下的要5天修完,平均每天修多少米?”解答前,先引导学生根据数量关系画线段图。

然后,引导学生分三步看图思考:1、要求后5天平均每天修多少米,必须知道哪些条件?数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缺少什么条件?2、要求的这个条件又需要知道什么?3、这个未知量你是怎样求的?学生通过以上步骤的分析,很快就能理清本题的解题思路:计划修的米数-前3天修的米数,最后再除以5天。

这样便完成了这道题的解题过程,运用分析法可以简化应用题的难度,找准其中的数量关系,从而正确解答。

二、综合法综合法是从现有条件想起,一步一步求出问题。

用这种方法解答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比较顺手。

在教学连乘应用题时,一般都有三个已知条件,学生一般喜欢用综合法去分析,但经常将题中的三个条件的位置搞反,虽然结果一样,但却讲不出道理,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读懂题意,认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正确地运用条件、搭配条件。

分析法、综合法

分析法、综合法

分析法和综合法分析与综合都是思维的基本方法,无论是研究和解决一般问题,还是数学问题,分析和综合都是最基本的具有逻辑性的方法。

分析与综合本是两种思想方法,但因二者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把二者结合起来阐述。

1. 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概念。

分析是把研究对象的整体分解为若干部分、方面和因素,分别加以考察,找出各自的本质属性及彼此之间的联系。

综合是把研究对象的各个部分、方面和因素的认识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性认识的思维方法。

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整合,综合是与分析相反的思维过程。

在研究数学概念和性质时,往往先把研究对象分解成几个部分、方面和要素进行考察,再进行整合从整体上认识研究对象,形成理性认识。

实际上教师和学生都在经常有意识和无意识地运用了分析和综合的思维方法。

如认识等腰梯形时,可以从它的边和角等几个要素进行分析:它有几条边?几个角?四条边有什么关系?四个角有什么关系?再从整体上概括等腰梯形的性质。

数学中的分析法一般被理解为:在证明和解决问题时,从结论出发,一步一步地追溯到产生这一结论的条件是已知的为止,是一种“执果索因”的分析法。

综合法一般被理解为:在证明和解决问题时,从已知条件和某些定义、定理等出发,经过一系列的运算或推理,最终证明结论或解决问题,是一种“由因导果”的综合法。

如小学数学中的问题解决,可以由问题出发逐步逆推到已知条件,这是分析法;从已知条件出发,逐步求出所需答案,这是综合法。

再如分析法和综合法在中学数学作为直接证明的基本方法,应用比较普遍。

因此,分析法和综合法是数学学习中应用较为普遍的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的思想方法。

2. 分析法和综合法的重要意义。

大纲时代的小学数学教育,比较重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能力,其中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推理能力是很重要的方面,如在解答应用题时重视分析法和综合法的运用,也就是说可以先从应用题的问题出发,找出解决问题需要的条件中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未知的条件又需要什么条件解决,这样一步一步倒推,直到利用最原始的已知条件解决。

六年级数学常用的解题方法

六年级数学常用的解题方法

六年级数学常用的解题方法分析法:分析法是从题中所求问题出发,逐步找出要解决的问题所必须的已知条件的思考方法。

综合法:综合法就是从题目中已知条件出发,逐步推算出要解决的问题的思考方法。

分析、综合法:一方面必须深入细致考量未知条件,另一方面还要特别注意题目中要化解的问题就是什么,这样思维才存有明晰的方向性和目的性。

分解法:把一道复杂的应用题拆成几道基本的应用题,从中找到解题的线索。

图解法:图解法就是用画图或线段把题目听到条件和问题明晰地则表示出,然后“按图索骥”找寻答疑应用题的方法。

假设法:假设法就是解题时,对题目中的某些现象或关系做出适当的假设,然后,用事实与假设之间的矛盾中找到正确的解题方法。

分数的应用题1、一缸水,用去1/2和5桶,还剩30%,这缸水有多少桶?2、一根钢管长10米,第一次切掉它的7/10,第二次又切掉余下的1/3,还剩下多少米?3、修筑一条公路,完成了全长的2/3后,离中点16.5千米,这条公路全长多少千米?4、师徒两人再分搞一批零件,徒弟搞了总数的2/7,比师傅太少搞21个,这批零件存有多少个?5、仓库里有一批化肥,第一次取出总数的2/5,第二次取出总数的1/3少12袋,这时仓库里还剩24袋,两次共取出多少袋?6、甲乙两地距离千米,一列客车和一列货车同时从两地对出,货车每小时行72千米,比客车慢 2/7,两车经过多少小时碰面?7、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元,其中裤子的价格是上衣的3/5,一条裤子多少元?8、圈养组是黑兔60只,白兔比黑兔多1/5,白兔存有多少只?9、学校要挖一条长80米的下水道,第一天挖了全长的1/4,第二天挖了全长的1/2,两天共挖了多少米?还剩下多少米?比的应用题1、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4厘米,长与宽的比是 2:1 ,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2、一个长方体棱长总和为 96 厘米,短、阔、低的比是3∶2 ∶1 ,这个长方体的体积就是多少?3、一个长方体棱长总和为 96 厘米,高为4厘米,长与宽的比是3 ∶2 ,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4、某校出席电脑兴趣小组的存有42人,其中男、女生人数的比是4 ∶3,男生存有多少人?5、有两筐水果,甲筐水果重32千克,从乙筐取出20%后,甲乙两筐水果的重量比是4:3,原来两筐水果共有多少千克?6、搞一个克豆沙包,须要面粉红豆和糖的比是3:2:1,面粉红豆和糖各须要多少克?7、小明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1/9,第二天看了24页,两天看了的页数与剩下页数的比是1:4,这本书共有多少页?8、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比是2:3:4,这三个内角的度数分别是多少?1、一根圆柱形的木料长2米,截成相等的3段,表面积增加24平方厘米,原来的木料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2、一个圆锥形麦堆的底面周长12.56 米,低1.2 米,如果每立方米小麦轻千克。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两种分析方法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两种分析方法

二、行程问题:
1、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 速度和×相遇时间 = 路程 路程 ÷ 相遇时间 = 速度和 路程 ÷ 速度和 = 相遇时间 例、一列客车和一列货车同时从甲、乙两站相对开出。客车每小时行 60 千米, 货车每小时行 40 千米,经过 3 小时相遇。甲、乙两站相距多少千米?
2、东西两地相距 60 千米,甲骑自行车,乙步行,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对而行,3 小时后相遇。已知甲每小时的速度比乙快 10 千米,二人的速度各是多少?
1
1、一列火车 3 小时行 240 千米,照这样算,7 小时行(
)千米。
2、8 个人 10 天修路 840 米,照这样算,20 人要修 4200 米,要用( )天。 3、4 辆大卡车 5 次运煤 80 吨,3 辆小卡车 8 次运煤 36 吨。现在有煤 77 吨,用一 辆大卡车和一辆小卡车同时运( )次运完。 4、修一条公路,原计划 60 人工作,80 天完成。现在工作 20 天后,又增加了 30 人,这样剩下的部分再用多少天可以完成?
练习 3、一列客车以每小时 90 千米的速度从甲站出发,4 小时可到达乙站,有一 列货车从乙站开出,6 小时可以到达甲站。如果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向发车,几小时 后两车相遇?
三、工程问题:
2
基本关系式:
工作效率 × 工作时间 = 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 ÷ 工作效率 = 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 ÷ 工作时间 = 工作效率
10、体育场买来 16 个篮球和 12 足球共付出 760 元,已知篮球与足球的单价比是 5:6,体育场买篮球和足球各付出多少元?
11、某工厂把制衣任务按 5:3 分给甲、乙两个车间,甲车间实际制衣 960 套,超 过原分配任务的 20%,原计划乙车间要制衣多少套?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分析法和综合法分析与综合都是思维的基本方法,无论是研究和解决一般问题,还是数学问题,分析和综合都是最基本的具有逻辑性的方法。

分析与综合本是两种思想方法,但因二者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把二者结合起来阐述。

1. 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概念。

分析是把研究对象的整体分解为若干部分、方面和因素,分别加以考察,找出各自的本质属性及彼此之间的联系。

综合是把研究对象的各个部分、方面和因素的认识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性认识的思维方法。

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整合,综合是与分析相反的思维过程。

在研究数学概念和性质时,往往先把研究对象分解成几个部分、方面和要素进行考察,再进行整合从整体上认识研究对象,形成理性认识。

实际上教师和学生都在经常有意识和无意识地运用了分析和综合的思维方法。

如认识等腰梯形时,可以从它的边和角等几个要素进行分析:它有几条边?几个角?四条边有什么关系?四个角有什么关系?再从整体上概括等腰梯形的性质。

数学中的分析法一般被理解为:在证明和解决问题时,从结论出发,一步一步地追溯到产生这一结论的条件是已知的为止,是一种“执果索因”的分析法。

综合法一般被理解为:在证明和解决问题时,从已知条件和某些定义、定理等出发,经过一系列的运算或推理,最终证明结论或解决问题,是一种“由因导果”的综合法。

如小学数学中的问题解决,可以由问题出发逐步逆推到已知条件,这是分析法;从已知条件出发,逐步求出所需答案,这是综合法。

再如分析法和综合法在中学数学作为直接证明的基本方法,应用比较普遍。

因此,分析法和综合法是数学学习中应用较为普遍的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的思想方法。

2. 分析法和综合法的重要意义。

大纲时代的小学数学教育,比较重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能力,其中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推理能力是很重要的方面,如在解答应用题时重视分析法和综合法的运用,也就是说可以先从应用题的问题出发,找出解决问题需要的条件中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未知的条件又需要什么条件解决,这样一步一步倒推,直到利用最原始的已知条件解决。

这样分析了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后,再利用综合法根据已知条件列式解答。

再如在学习概率统计时对各种统计数据需要经过整理和描述,并进行分析和综合,做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

虽然新课标并没有明确提出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但在推理能力方面仍然提出了“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

”这其中就包含了对学生逻辑思维、分析和综合能力的要求。

分析能力不仅是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方面之一,也是其他一些思维能力的基础。

分析法和综合法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推理等能力的重要的思想方法。

因此,分析法和综合法在课标时代仍然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的思想方法。

3. 分析法和综合法的具体应用。

如上所述,分析法和综合法作为数学的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的各个方面都有重要的应用。

首先,在四大领域的内容中,无论是低年级的数和计算、图形的认识,还是中高年级的方程和比例、统计与概率,分析法和综合法都有较多应用。

如数的计算法则的学习,就是一个先分析再综合概括的过程,先一步一步地学习法则的不同方面,再综合概括成一个完整的法则。

其次,在贯穿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解决、判断和推理证明等方面,分析法和综合法也是无所不在。

如在进行一个概念或者性质的判断时,必须先进行分析,然后才能做出判断。

4.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教学。

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作为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面,在课标时代仍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在学习一般的数学概念和性质时注重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的很多知识,学生往往经历先分析再综合的过程,即先认识局部特征,再从整体上认识或者形成抽象概念的过程。

如图形的认识,在第一学段学生通过操作和直观初步感知图形的一些特征,到了第二学段,可以从整体上认识或者抽象成概念。

教师从低年级开始就应注重分析能力的培养,从而为后续的学习打下较好的基础。

第二,在解决问题时注重分析法和综合法的结合运用。

简单的问题,往往直接应用综合法便可解决;复杂的问题,往往需要把分析法和综合法结合运用。

分析法从问题出发逐步逆推,便于把握探索的方向,综合法的思维具有发散性,能够提供多种策略;把二者结合起来,便于根据已知条件提供向问题靠拢的策略,使问题尽快得到解决。

案例1:一件衬衫的标价是150元,现在因换季按标价打八折的优惠价出售,还能够在进价的基础上获利20%。

这款衬衫的进价是多少钱?分析:要想求进价是多少钱,需要知道进价加上获利的20%一共是多少钱,进价加上获利的20%等于优惠价,优惠价等于标价的80%。

根据分析法找出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用综合法列式如下。

1.进价加获利20%一共的钱数:150×80%=120(元)2.这款衬衫的进价是:120÷(1+20%)=100(元)。

列成综合算式是:150×80%÷(1+20%)=100(元)。

案例2:食品店把120千克巧克力分装在两种大小不同的盒子里,先装0.25千克一盒的装了200盒,剩下的每盒装0.5千克。

这些巧克力一共装了多少盒?分析:要想求一共装了多少盒,因为有大盒和小盒两种包装规格,已经知道小盒有200盒,所以要先求大盒的装了多少盒。

因为大盒每盒装0.5千克,要想求大盒装了多少盒,应先求大盒共装了多少千克。

因为总共有120千克巧克力,要想求大盒装了多少千克,应先求小盒装了多少千克。

可以根据已知条件小盒每盒装0.25千克和共有200盒,算出小盒装的千克数。

利用分析法找出了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即可用综合法列式解答。

1.小盒共装的千克数:0.25×200=50(千克)2.大盒共装的千克数:120-50=70(千克)3.大盒装的盒数:70÷0.5=140(盒)4.一共装的盒数:200+140=340(盒)综合算式为:200+(120-0.25×200)÷0.5=340(盒)案例3:明明家有一些苹果和梨,苹果的个数如果再减少5个,就恰好是梨的个数的3倍。

如果每天吃4个苹果和2个梨,当梨吃完时苹果还剩15个。

那么原来梨和苹果各有多少个?分析:要想求出苹果和梨的个数,一是要找出苹果和梨的关系,二是要求出苹果或者梨的个数。

从题目中可以看出,苹果比梨的个数多,可考虑把梨的个数作为标准量来分析它们的倍数关系。

从题目的第二句话可以得出:苹果比梨的2倍多15个;从第一句话可以得出:苹果比梨的3倍多5个。

综合起来可以得出:苹果和梨相比较,苹果减少15个是梨的2倍,减少5个是梨的3倍;所以,从15个中减去5个,剩下的10个就是梨的个数。

十一、反证法1.反证法的概念。

反证法是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当我们需要证明一个判断为真时,先假设这个判断为假,经过正确的推理,最后得出矛盾,因此说明假设错误,从而证明了原判断应为真,这样的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

反证法是演绎推理的一种,依据的是排中律,就是说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不可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

2.反证法的重要意义。

如前所述,课程标准提出了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

反证法是从另一个角度利用推理进行证明的思想方法,无疑也是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重要的思想方法。

因此,它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

另外,反证法虽然有一定难度,但是它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益处。

3.反证法的具体应用。

反证法作为一种思想方法,不仅在数学中有很多应用,在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中也有应用。

数学史上有比较经典的利用反证法证明的问题,如证明是无理数,证明素数有无限多个等。

在小学数学中,反证法的应用不多,在抽屉原理等问题中有一些应用。

4.反证法的教学。

反证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较少,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掌握它的基本原理和步骤是必要的。

反证法采用的论证方式是演绎推理中的假言推理形式,依据的是排中律。

它的证明步骤大致如下:(1)假设待证的结论为假、反论题为真;(2)从反论题出发,经过正确的逻辑推理,得出与已知条件或者定义、定理、公理、事实等矛盾;(3)根据排中律得出原结论成立。

第二,对反证法涉及的一些概念和词语应正确理解。

在描述一对概念间的关系时,应注意怎样描述才是矛盾的。

如是与不是、等于与不等于、大于与不大于、至少有一个与一个也没有等是相互矛盾的关系。

有时候要注意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如大于5与小于5、正数与负数等不是相互矛盾的关系,是一种对立关系。

也就是说,两个矛盾的种概念外延之和等于属概念的外延,两个对立的概念的外延之和小于属概念的外延。

大于与小于中间有等于、正数和负数中间有0。

大于5与不大于(小于等于)5、正数与非正数(0和负数)是矛盾关系。

第三,对于学生来说,只需初步了解其方法。

作为教师而言,要掌握反证法的基本原理、步骤和推理方法,以便在教学中把握反证法的科学性。

学生通过简单的案例和运用反证法通俗易懂的推理过程,能够了解反证法的基本思想和数学方法的丰富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案例1: 把43人分成7个小组,总有一个小组至少有7人。

请说明理由。

分析:假设每个小组最多有6人,那么7个小组最多有42人,与已知条件有43人矛盾,假设不成立,所以总有一个小组至少有7人。

案例2:把11个参加活动的名额分配给6个班,每班至少分配1人。

请说明:不管怎样分,至少有3个班的名额相等。

分析:假设名额相等的班级最多有2个,那么需要的名额总数至少应为:(1+2+3)×2=12(个),与已知条件有11个名额矛盾。

所以至少有3个班的名额相等。

案例3: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是直角,请说明:∠a一定是锐角。

分析:假设∠a不是锐角,首先三角形的任何一个内角不可能等于0度,那么有∠a≥90°,又因为∠c =90°,∠b>0°,所以∠a+∠b+∠c>180°,这与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矛盾。

所以∠a一定是锐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