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中动物习语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合集下载

英语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5篇范例)

英语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5篇范例)

英语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5篇范例)第一篇:英语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本次的实践活动我们班完成的十分好。

我们在看英文电影的时候,不仅看到了精美的画面,同时也学到了不少。

我认为看英文电影可以补充中国没有英语教学中缺失的基本模式A)中国人是通常是按“音词句”的顺序模式学习英语,总认为把音学好了,词一定能学好,进一步就可以把句子学好了。

但这与自然语言学习的过程明显不同,而且实践证明真正有效的英语学习必须是“双管齐下”,即把从小到大和从大到小结合起来,而且要把后者放在主要的位置上,即从句子的角度学习词,从词的角度学习音,所以,接触“非教学”状态下的英语正是中国人学习英语中最缺少的内容。

B)语言中的一切词与句,特别是最常用的部分,所表达的意思与语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词句光靠死记硬背是不管用的,而且与汉语有着细腻的差别,只有通过更多的体验,特别是与具体的语言环境的真实体验,包括通过电影的场面的体验,我们才可能学会词句,我们同时也会发现原来最简单的词句并不是最简单的,而是英语中最难学的,它们意思很多、细腻、对语境的依赖性极强。

更主要的是,通过对“简单语言现象”的深入理解,英语中更难的部分也会变得容易很多。

C)语言的能力中,有相当一部分能力属于下意义的反应能力,即不需要做出理性的分析,就能够快速地做出正确的反应,包括对意思的理解,对语言结构的认识,做出应答等等。

快速反应能力的最好培养方式是在基本理解语言现象后,尽早进入实战性的训练,电影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方法。

良好的故事情节给我们的帮助不只是语言的A)电影中的语言真实具体,更多的是语言的文化、戏剧化的场面,从艺术的角度让我们体会到了英语的文化。

学好一门语言光有语言本身功夫是不够的,这些东西绝不是因为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就能学会的,实际上中国的老师本身对英语文化了解得也不够,而且也很难讲明白。

另外,文化这种东西更多的是需要体验和感悟的,间接的东西几乎是没有用的。

B)西方的文化在很多方面具有强势,只要你接触,你一定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而这种影响不仅对语言的学习有好处,而且对你的思想、价值观、知识面等等都会有很大的影响。

结题报告趣味英语(培训学习)

结题报告趣味英语(培训学习)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题目:趣味英语指导老师:廖赐仰执笔组长:陈远红趣味英语课题研究到今天为止已经大功告成。

在整个探讨,搜集整理到最后的结题过程中,我们组三个同学虽然人数不多但是工作不斤斤计较,合作非常的愉快。

首先,在知识的积累方面。

趣味英语其实很多,但是在我们的日常英语学习中难得接触这类的知识,甚至有的时候真用到的时候还不能合理应用,牛头不对马嘴,啼笑皆非。

为何出现此类现象?因为我们对英美国家的文化传统不太了解,各国之间存在着很大的文化差异,而文化的差异影响着语言的运用。

比如说英语中的很多动物生肖都可以用来喻指类似的人。

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占有崇高的位置,有关龙的词语非常多,且含有褒义。

如“龙跃凤鸣”“l龙骧虎步”等。

在外国语言中,赞扬龙的词语很少,且含有贬义。

如“dragon”指凶暴的人,严厉的人,凶恶严格的监护人,凶恶的老妇人等。

以组成的词语也多含有贬义。

如“dragon’s teeth”相互争斗的根源;the old dragon魔鬼。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它浸透了各个民族的不同文化,也会受到文化的影响。

习语作为语言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会反映出所对应民族文化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风俗习惯。

英语习语的产生及发展离不开英美文化这一背景环境,同时又体现着英美文化不同历史时期的特征,即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密不可分.英语中的词汇与文化息息相关,英语习语是词汇中对民族文化的发展最为敏感的部分.英语习语渗透着浓郁的西方文化气息,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英语是世界上词汇最丰富的语言之一,英语习语更显得纷繁浩瀚,渗透着浓郁的西方文化气息,交织着其他民族的影响,犹如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展示出英语民族语言文化的发展和演变。

本次研究性学习我们从探索语言与文化、习语与语言的关系入手,分析英语习语与英语民族的历史发展、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寓言神话、文学艺术等几个主要文化侧面的关系。

从文化的角度探讨英语习语的起源与发展,广泛收集各类习语,按各个文化侧面进行分类,每条习语辅以简洁准确的例句,丰富了我们的语言知识,并能从大量的语言材料中看到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通过加深对英语民族文化的了解来提高跨文化的语言交际能力。

高二英语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1)

高二英语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1)

英语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研究题目:高中学生英语学习的主要困难与解完成时间:2012年10月放方法的研究课题组组长:莫镇境指导老师:课题组成员:组织分工:一、终期研究报告大家都知道,生活在21世纪的年轻人掌握一门外语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英语。

如何学好英提高英语水平,是当前很多中学生困惑的问题。

其实,学好英语并不是一件难事,关键在于要掌握好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自然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的。

其实方法本身无所谓好与坏,关键就看它能否完美地与个人相结合,提高学习效率,如果一套方法能够激发你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话,以后要做的就是坚持下去。

可能我们都见过类似的情况:有的人整日埋头书案,学得很辛苦,但成绩仍不理想:有的人则懂得“有张有弛”,学得很轻松,而且名列前茅。

学好英语的另一个关键是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产生学习的动力。

那如何产生学习的兴趣呢?当然你必须要学会英语、懂得英语、会在生活实践中运用你所学习的英语知识。

你懂得越多你的兴趣就会越浓。

研究课题的目的和意义:1、激发英语学习兴趣2、提高英语阅读水平3、提高考试中阅读理解的得分率4、提高英语素质活动步骤:组织辅导报告、班级布置与动员↓个人选择题目↓教师初审,合并相近题目↓确定研究题目,写出研究方案↓举行开题报告会,评审研究方案↓小组独立实施,教师监控、指导↓形成课题成果,个人、小组总结↓成果展示,同学评议↓学生成绩评定↓学校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情况总结二、附录材料:要求提供原始记录,如:1、增加词汇量词汇量偏低是制约学生阅读速度的瓶颈。

据统计,去年高考试题中出现的超出考纲的词汇多达59个,如果考生只满足于记住课本以内的词汇和用法,甚至连课本上的词汇都要大打折扣,怎么能适应大容量、快节奏的高考阅读要求?因此,扩大常用词汇必须成为我们英语教学中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

扩充词汇主要有三个渠道:精读、泛读、构词。

在课本教学时要特别重视对学生词汇的考查,要通过听写、替换、造句等手段,促使学生首先记住课本上的基本词汇。

英语中的动物文化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方案

英语中的动物文化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方案

《英语中的动物文化》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方案一、活动年级:2006级高二年二、指导教师:许瑞莲三、课题背景:一同汉语一样,英语作为一种外族语,自然反映一种外族文化,动物名称是这种外族语言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其中有大量业已存在以动物名称为喻体的习语。

其特点是:形象生动直观,容易产生直接的意象效果,由此可使人联想到其内在的文化喻义。

如下列习语:(1)as mad as a March hare像三月的野兔疯狂;(2)like a red rag to a bull肯定会使人生气;(3)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穷得像一只教堂的老鼠;(4)very like a whale很像一条白鲸;(5)like a bat out of the hell像冲出地狱的蝙蝠似的;(6)mad as a hatter像帽商一样疯疯癫癫。

以上习语的比喻…四、研究目的意义:随着英语的普及和社会的发展,学生学习英语不应该再仅仅是学习它的语言表达,在实际的交流过程中,更多的应该侧重其语言所涵盖所体现的文化内容。

通过研究中英语中的动物文化,使得语言学习更生活化、真实化,引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参与活动,增强学习主体意识,自主自发地去发掘体会西方人与中国人的文化异同点,熟悉并尊重文化差异有助于其更深刻地理解和运用英语,扩展其文化知识的范围。

并且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增强课堂凝聚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往与交流,达到寓知识于活动之中的目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与他人协作的团队精神和社交能力。

五、活动步骤:1.成立课题小组,学生支持讨论,准备开题报告:在教师指导下,成立课题小组,召开学生活动方案设计讨论会,和学生一起讨论课题背景、研究任务、研究方式、研究计划,准备开题报告,确定小组研究的内容。

2.小组成员分工,整理资料:小组成员上网、到图书馆查询资料、收集和整理资料;召开小组成员会议,讨论交流。

与动物相关的英语习语学习研究

与动物相关的英语习语学习研究

与动物相关的英语习语学习研究作者:卢燕来源:《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13年第28期作者简介:卢燕(1975.6-)女,回族,云南个旧人,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大学学历,获文学学士学位,云南省个旧市个旧中学初中英语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英语教学及班主任德育教育。

摘要:英语学习简单中见复杂,习语的学习就是最好的解答,看似简单的动物词汇,在习语中却呈现出不同的意境,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如果能加强习语的学习,对于听力、阅读理解将会有着重要的作用。

文章研究了常见动物习语的学习。

关键词:习语;动物;英语学习英语学习简单中见复杂,习语的学习就是最好的解答,看似简单的动物词汇,在习语中却呈现出不同的意境,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如果能加强习语的学习,对于听力、阅读理解将会有着重要的作用。

习语是文化的载体,又是语言的精华。

习语通常包括俚语、俗语、谚语等。

其表现形式音节优美,音律协调,或含蓄幽默,或严肃典雅,形象生动,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一个人,特别是一个说外国语时使用习语的人,人们会记住不忘!因为一个好的习语比几十个普通词汇更令人难以忘记!而英语作为全世界通用语言,有着种类繁多的习语,在英语的许多习语中都包含了大量的动物词汇在里面,如:狗、猫等。

在了解英语习语的同时也增添了学习的趣味性,那么就从我最喜欢的“狗”来开始我们的“动物之旅”吧!1、dog——狗狗是所谓的“人类最好的朋友”,这就是为什么许多西方人拒绝进食,所以西方人对狗有极其哀怜的情感,在很多习语中也用dog来表达:You are a lucky dog.你真幸运,to help a lame dog over a stile助人于危难;Better be the head of a dog than the tail of a lion.宁为鸡头,勿为牛后。

2、cat——猫猫在中国人眼里总是跟温顺可爱联系在一起。

在西方国家,猫有了多种喻义:邪恶、自由、生命力等。

英语动物习语研究性学习报告

英语动物习语研究性学习报告

研究性学习报告一、课题名称:《英语动物习语》二、课题组成员:倪志伟三、课题指导师:张炳兴四、课题研究得目得与意义动物谚语就是纷繁多姿得英语中得一朵奇葩,富有独特得语言艺术魅力.学习、熟记一些英语动物谚语,可以帮助我们深刻了解英语得句子结构及其变化规律,学会许多地道得表达方式,对提高我们得表达能力大有裨益.同时,也可加深我们对英语国家、英语民族得社会、历史与文化等各方面情况得了解,促进国家之间得交往与文化得交流.谚语英语国家文化英语谚语就是民间文学得一种重要形式,反映着最普遍大众得智慧,思想与情感,就是英语国家、英语民族语言与文化得高度浓溶与集中表现。

它内容广泛,言简意赅,生动隽永,蕴涵着丰富深刻得人生哲理。

谚语来源于生活,更贴近民众,而与大众生活密切相关得动物,也成为谚语得素材。

英语谚语中与动物相关得例子不胜枚举,现撷取几条与大家共赏。

五、课题目标与方案设计1、课题目标①培养收集、查阅与整理资料,根据主题进行调查研究与发表见解得能力.②学会基本得研究方法、论文写作技巧等。

③拓展视野,培养创新意误解与能力,发展合作精神。

④适应时代需求,培养社会调查研究得能力.六、研究成果一、引言谚语就是一个国家人民日常工作经验概括与总结,其内容精辟,寓意深邃,具有广泛得感染力,从中折射出一个国家得地理、历史、社会制度、生活哲理、社会观点与态度及其丰富得文化内涵。

作为一种语言,谚语得独特魅力在于它就是民族文化得精邃.比如,居住在沿海一带靠海生活得民族,其谚语往往涉及海上航行、捕鱼捉虾;而游牧民族得谚语则多涉及沙漠、草原、牛羊、骆驼与豺狼。

谚语就是民间流传得至理名言,措辞简练,便于记忆;语言生动,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因而具有广泛得感染力。

正如培根所说:“谚语就是一个民族天才、机智与精神得体现。

”二、研究方法成员分工以网络及图书馆书籍查找有关资料,并对其进行汇总、筛选、加工,成员根据其结果讨论分析。

语中也有很多与动物有关得谚语,表面得意思与实际得意义往往相差很大,但十分有趣。

与动物相关的英语习语学习研究word资料6页

与动物相关的英语习语学习研究word资料6页

与动物相关的英语习语学习研究英语学习简单中见复杂,习语的学习就是最好的解答,看似简单的动物词汇,在习语中却呈现出不同的意境,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如果能加强习语的学习,对于听力、阅读理解将会有着重要的作用。

习语是文化的载体,又是语言的精华。

习语通常包括俚语、俗语、谚语等。

其表现形式音节优美,音律协调,或含蓄幽默,或严肃典雅,形象生动,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一个人,特别是一个说外国语时使用习语的人,人们会记住不忘!因为一个好的习语比几十个普通词汇更令人难以忘记!而英语作为全世界通用语言,有着种类繁多的习语,在英语的许多习语中都包含了大量的动物词汇在里面,如:狗、猫等。

在了解英语习语的同时也增添了学习的趣味性,那么就从我最喜欢的“狗”来开始我们的“动物之旅”吧!1、dog――狗狗是所谓的“人类最好的朋友”,这就是为什么许多西方人拒绝进食,所以西方人对狗有极其哀怜的情感,在很多习语中也用dog来表达:You are a lucky dog.你真幸运,to help a lame dog over a stile助人于危难;Better be the head of a dog than the tail of a lion.宁为鸡头,勿为牛后。

2、cat――猫猫在中国人眼里总是跟温顺可爱联系在一起。

在西方国家,猫有了多种喻义:邪恶、自由、生命力等。

同样的,猫在英语习语里也表达着不同的含义,如谚语:cat out of the bag.泄漏天机,The cat shuts its eyeswhen stealing.掩耳盗铃;A cat has nine lives.猫有九命。

3、鸟鸟对人类的贡献是众所周知的。

而在英语习语中,“鸟”这个词同样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下面的几个常见的习语就说明了这一点: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物以类聚,人以群分;Fine feathers make fine birds.人要衣装,马要鞍;The early bird catches the worm.捷足先登;其他一些用bird来表达的习惯用语还有:eat like a bird食量小;a home bird 喜欢呆在家里的人;Songbird女歌唱家等等。

英语中动物习语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英语中动物习语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英语中动物习语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一)活动背景英语世界是一个万花筒,也是一个迷宫,它在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的同时,也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展示了其奥妙所在。

英语习语是英语这个庞大家族的一个分支,在这个分支里活跃着许多不可或缺的动物习语,它们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

更让人头疼的是,英语学习者从字面上看不出它们的确某种程度上语言都是一种特定文化的反映,不同的意象在各民族的语言中由于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具有不同的意义,英语也不例外。

习语是人们在劳动实践与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提炼出来的思想结晶,是语言中的精华,它们是词的一种固定组合,像词一样是语言中现成的词汇材料,并被人们在言语交际中重复使用。

可以想象,如果没有了习语,一种语言也就没有了生机和活力,它将会是枯燥而乏味的。

语言归根到底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

动物作为人类生活的一部分,毫无疑问会大量反映在语言中,反映在习语这一语言材料的特殊形式中,给语言增添形象性和生动性。

深入了解这方面的习语,不仅能提高我们对习语和语言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帮助我们加深对英语的理解,正确掌握习语的意义,并为习语的实际运用铺平道路。

(二)活动过程导师:汶红娟课题组长:曹休休组员:吴平,汤泽磊,任雪峰,徐瑛琪,谢江阳,马杰,卞梦鑫,葛苏叶,耿丽,赵凯楠,曹休休,张露,丁忆,徐一波,杨恒晋主导课程英语课程语文,历史任务分工以下可以涉及工作有:负责打印(誊抄)查找资料联系组织访问收集资料网上查找实验分析实地考察成果发言人等等组织协调:曹休休负责打印(誊抄):张露,丁忆查找资料:谢江阳,马杰,卞梦鑫,赵凯楠,徐一波,杨恒晋分析:吴平,汤泽磊,任雪峰成果发言人:徐瑛琪记录:葛苏叶,耿丽物质准备第一次活动确定研究课题第二次活动撰写开题报告、制定活动计划第三次活动查阅资料,收集资料第四次活动分析研究第五次活动汇总整理第六次活动讨论并写总结第七次活动完成结题报告第八次活动成果交流(三)活动总结1. 任何语言都要植根于文化环境才能够生存,所有文化都要借助于自然语言结构才能延续。

(英语毕业论文)英汉动物习语的对比分析研究

(英语毕业论文)英汉动物习语的对比分析研究

最新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广告英语的特色与翻译技巧广告英语的特色与翻译技巧2 基于网络的英语听力学习的优势与局限研究基于网络的英语听力学习的优势与局限研究3 A Comparative Study of Oedipus Complex in Sons and Lovers and Thunderstorm4 《围城》英译文本中隐喻的翻译策略《围城》英译文本中隐喻的翻译策略5 A Tentative Approach To Contemporary American Romance Movies6 《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形象的解构与重建《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形象的解构与重建7 初中学生听力理解障碍简析及应对策略初中学生听力理解障碍简析及应对策略8 华盛顿欧文与陶渊明逃遁思想对比研究华盛顿欧文与陶渊明逃遁思想对比研究9 从中英婚俗看两国文化差异从中英婚俗看两国文化差异10 一小时的自由,永恒的女权主义--评析凯特・肖邦的《一个小时的故事》11 肢体语言在商务谈判中的应用与作用肢体语言在商务谈判中的应用与作用12 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对《小妇人》的两个中文译本的比较研究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对《小妇人》的两个中文译本的比较研究13 托马斯哈代《无名的裘德》中的书信研究托马斯哈代《无名的裘德》中的书信研究14 浅谈中西方非言语交际中身势语差异浅谈中西方非言语交际中身势语差异15 从用餐礼仪看中美核心价值观差异从用餐礼仪看中美核心价值观差异16 旅游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和处理策略旅游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和处理策略17 The Social Significance of The Merchant of Veni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dern Society18 中美婚礼文化的差异中美婚礼文化的差异19 原创 ⑦+⑨+⑨+⑦+⑤+⑦+⑨+③+⑧20 从文化视角看中西方的礼节差异从文化视角看中西方的礼节差异21 象征主义手法在《白鲸》中的运用象征主义手法在《白鲸》中的运用22 对《别对我说谎》中非言语因素的分析对《别对我说谎》中非言语因素的分析23 论《纯真年代》的女性意识论《纯真年代》的女性意识24 欧亨利短篇小说的特点欧亨利短篇小说的特点25 《飘》的成长主题解读《飘》的成长主题解读26 (英语系经贸英语)国外对华“双反”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国外对华“双反”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27 浅析嘉莉妹妹成功的原因浅析嘉莉妹妹成功的原因28 译前准备对交替传译成效的课堂研究——以礼仪祝辞类口译为例译前准备对交替传译成效的课堂研究——以礼仪祝辞类口译为例29 英汉爱情隐喻对比研究英汉爱情隐喻对比研究30 中美商务英语信函的对比研究中美商务英语信函的对比研究31 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分析《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考尔菲德的成长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分析《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考尔菲德的成长32 从自然主义角度解读《苔丝》的悲观主义从自然主义角度解读《苔丝》的悲观主义33 隐转喻名名复合词的语义分析隐转喻名名复合词的语义分析34 The Analysis of Promotion Strategy of L’Oréal in China35 英国足球文化研究36 约瑟夫康拉德《进步前哨》的象征主义分析37 中国茶文化和西方咖啡文化对比研究中国茶文化和西方咖啡文化对比研究38 中西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行为的比较研究中西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行为的比较研究39 从《纯真年代》的人物塑造看伊迪丝华顿的女性主义意识从《纯真年代》的人物塑造看伊迪丝华顿的女性主义意识40 论“韩流”在中国41 英语外教与中国英语教师写作教学风格对比研究英语外教与中国英语教师写作教学风格对比研究42 从关联理论看鲁迅作品《孔乙己》中的反讽从关联理论看鲁迅作品《孔乙己》中的反讽43 浅谈公示语英译浅谈公示语英译44 悖论式的唯美主义--论王尔德的《道连格雷的画像》悖论式的唯美主义--论王尔德的《道连格雷的画像》45 浅析汉英动物词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浅析汉英动物词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46 音意兼译—外来词中译之首选法音意兼译—外来词中译之首选法47 英汉称谓语对比分析英汉称谓语对比分析48 从《到灯塔去》解读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权主义思想从《到灯塔去》解读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权主义思想49 《呼啸山庄》和《暮色》系列的对比研究:《呼啸山庄》再次热销引发的思考《呼啸山庄》再次热销引发的思考50 《诗经》中隐喻翻译的研究51 An Analysis of Waiting for the Barbaria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atial Theory52 《简爱》的女性主义视角解读53 戏剧《哥本哈根》中体现的两性家庭分工差异戏剧《哥本哈根》中体现的两性家庭分工差异54 福克纳短篇小说《献给爱米莉的玫瑰》叙事技巧分析福克纳短篇小说《献给爱米莉的玫瑰》叙事技巧分析55 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比较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比较56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广告翻译的影响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广告翻译的影响57 The Pursuit and Disillusionment of the American Dream—On Martin Eden58 从目的论视角研究中文菜名的英译从目的论视角研究中文菜名的英译59 大学生上网调查大学生上网调查60 男权社会下康妮女性身份的诉求--D.H.劳伦斯《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研究劳伦斯《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研究61 中英文幽默映射的语言与文化差异中英文幽默映射的语言与文化差异62 中英婚姻观对比中英婚姻观对比63 商务英语合同中的语篇衔接手段分析64 双重人格——《化身博士》的启示双重人格——《化身博士》的启示65 商务英语写作中的语用失误研究66 成长于丧失童真与无处不在的死亡威胁——《爱丽丝漫游仙境》之后现代主义解析67 浅析英文商标翻译中的问题及对策浅析英文商标翻译中的问题及对策6869 《宠儿》中塞丝的性格特征分析《宠儿》中塞丝的性格特征分析70 比较分析《喜福会》与《日用家当》中两代人之间的文化冲突71 The Application of Rhetorical Devices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72 《药》的两个英译本中翻译技巧比较《药》的两个英译本中翻译技巧比较73 论《永别了,武器》中战争对人物的影响论《永别了,武器》中战争对人物的影响74 A Discussion on the Accuracy of Language in Diplomatic Translation75 对中英组织文化差异的跨文化研究对中英组织文化差异的跨文化研究76 《理智与情感》中的婚姻《理智与情感》中的婚姻77 “冰山理论”在海明威小说创作中的运用研究“冰山理论”在海明威小说创作中的运用研究78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in Idioms Translation79 论《阿芒提拉多酒桶》中文学手法的运用及其艺术效果论《阿芒提拉多酒桶》中文学手法的运用及其艺术效果80 The Analysis of the Representative Images in The Waste Land81 环境、性格、命运--评《远大前程》主人公皮普环境、性格、命运--评《远大前程》主人公皮普82 农村初中英语课堂中的纠错反馈83 A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Food Cultures84 《善良的乡下人》的喜剧性分析《善良的乡下人》的喜剧性分析85 抱怨类外贸信函的语篇分析抱怨类外贸信函的语篇分析86 论《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象征体系及霍尔顿的精神世界论《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象征体系及霍尔顿的精神世界87 《南方与北方》中玛格丽特·黑尔的人物分析《南方与北方》中玛格丽特·黑尔的人物分析88 伊丽莎白.贝内特与简.爱的婚姻观之比较伊丽莎白.贝内特与简.爱的婚姻观之比较8990 英语广告的修辞及其翻译英语广告的修辞及其翻译91 马克吐温在<<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中对人类社会的深切关注中对人类社会的深切关注92 谈英汉励志谚语互译谈英汉励志谚语互译93 汉英谚语中关于文化价值观的比较汉英谚语中关于文化价值观的比较94 从好莱坞电影看美国的文化霸权从好莱坞电影看美国的文化霸权95 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师提问策略对学生口语输出的影响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师提问策略对学生口语输出的影响96 《林湖重游》中的静态美分析《林湖重游》中的静态美分析97 克林顿总统就职演说之体裁分析克林顿总统就职演说之体裁分析98 The U-shaped Narrative Structure in Great Expectations99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100 论商业广告中的翻译对等原则论商业广告中的翻译对等原则101 从《绝望主妇》看美国人的婚姻观从《绝望主妇》看美国人的婚姻观102 A comparison of values of money between Scarlett and Gatsby103 Preciseness of Legal English104 从《野性的呼唤》看杰克・伦敦的人生观伦敦的人生观105 从女性主义角度看《觉醒》中爱德娜的女性主体意识觉醒从女性主义角度看《觉醒》中爱德娜的女性主体意识觉醒106 When Chinese Tradition Meets Western Culture: Comparison between Qi Xi and Valentine’s Day107 中外青年婚姻观念差异——从《柳堡的故事》和《傲慢与偏见》中进行对比中外青年婚姻观念差异——从《柳堡的故事》和《傲慢与偏见》中进行对比108 英语报刊中的新词浅析英语报刊中的新词浅析109 毕业论文]比较《荆棘鸟》和《金锁记》小说中女性婚姻爱情悲剧原因比较《荆棘鸟》和《金锁记》小说中女性婚姻爱情悲剧原因110 英汉“走类”动词短语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英汉“走类”动词短语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111 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嘉莉妹妹》中嘉莉的新女性形象112 浅谈象征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运用浅谈象征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运用113 哥特文化--十字架背后的光哥特文化--十字架背后的光114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115 英语抽象名词和物质名词的数概念分析英语抽象名词和物质名词的数概念分析116 通过《喧哗与骚动》中三兄弟各自对于凯蒂的叙述分析三人各自性格特征通过《喧哗与骚动》中三兄弟各自对于凯蒂的叙述分析三人各自性格特征117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118 语言使用的性别差异和女性语言的发展——以《纯真年代》为例119 《紫色》主题的表现手法《紫色》主题的表现手法120 《红楼梦》饮食词语英译策略探析121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与避免方法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与避免方法——Study on The Disputes Among Critics of GoneStudy on The Disputes Among Critics of Gone 122 Where Should Gone With the Wind Go?——With the Wind123 论圣经诗篇的修辞特点论圣经诗篇的修辞特点124 从“俄狄浦斯情结”的角度解析《儿子与情人》从“俄狄浦斯情结”的角度解析《儿子与情人》125 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视角分析亨伯特和洛丽塔的悲剧126 “邪恶的心灵”——剖析希斯克厉夫复仇的心理动机“邪恶的心灵”——剖析希斯克厉夫复仇的心理动机127 Thackeray’s Ambivalent Attitude towards the Women in Vanity Fair128 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浅析《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主要人物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浅析《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主要人物129 从《南方公园》看美国的宗教文化130 从文化角度看英语习语的翻译从文化角度看英语习语的翻译131 论象征手法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运用论象征手法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运用132 The Impact of Emotional Factors on English Learning133 关联理论在中餐菜单英译中的应用关联理论在中餐菜单英译中的应用134 论中美商务谈判中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价值观冲突及对策论中美商务谈判中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价值观冲突及对策135 中西谚语的文化比较研究中西谚语的文化比较研究136 显现的被动隐现的自我——《看不见的人》中被动语态的身份建构功能研究显现的被动隐现的自我——《看不见的人》中被动语态的身份建构功能研究137 Charlotte Bronte’s Concept of Marriage--Comment on Jane Eyre from angle of true love 138 试析运动品牌口号语的中英译失误试析运动品牌口号语的中英译失误139 《睡谷的传说》中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睡谷的传说》中理想与现实的矛盾140 文化交际视野下的语用失误分析文化交际视野下的语用失误分析141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越狱》字幕翻译的研究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越狱》字幕翻译的研究142 从E.B.怀特与秦文君的儿童文学作品看中西方价值观之比较怀特与秦文君的儿童文学作品看中西方价值观之比较143 英语环境的营造对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英语环境的营造对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144 《追风筝的人》中阿米尔的性格分析《追风筝的人》中阿米尔的性格分析145 英语“名词”类形容词的词化分析、语义特征及句法功能英语“名词 + ly”类形容词的词化分析、语义特征及句法功能146 《都柏林人》的“顿悟”手法解读《都柏林人》的“顿悟”手法解读147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148 欧亨利短篇小说中的美式幽默风格的翻译欧亨利短篇小说中的美式幽默风格的翻译149 《远大前程》中乔的人道主义精神《远大前程》中乔的人道主义精神150 奇幻作品中所反映的欧洲民族神话—以《指环王》为例奇幻作品中所反映的欧洲民族神话—以《指环王》为例151 礼貌原则在商务谈判中的应用礼貌原则在商务谈判中的应用152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bout Vacant Words in Dreams of the Red Mansion153 浅析隐藏在“面纱”之后的伯莎梅森浅析隐藏在“面纱”之后的伯莎梅森154 从女性主义批评看《金色笔记》中的人物描写从女性主义批评看《金色笔记》中的人物描写155 浅谈在华跨国公司的本土化策略浅谈在华跨国公司的本土化策略156 从心理分析的角度探索《马贩子的女儿》中主要人物的心理现象从心理分析的角度探索《马贩子的女儿》中主要人物的心理现象157 从生态女性主义解析苔丝从生态女性主义解析苔丝158 论新闻英语中隐喻的运用及其翻译技巧论新闻英语中隐喻的运用及其翻译技巧159 英汉翻译中词汇空缺现象及翻译策略英汉翻译中词汇空缺现象及翻译策略160 形名组合Deep+Noun之认知研究之认知研究161 英语商务新闻中的概念隐喻分析162 论法律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论法律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163 《理智与情感》中的姐妹情谊《理智与情感》中的姐妹情谊164 A Withering Rose:An Analysis of Tess’s Tragedy165 You-attitude 在商务信函中的运用在商务信函中的运用166 英语交际中害羞心理产生的根源及其克服方法英语交际中害羞心理产生的根源及其克服方法167 浅析《宠儿》中三位黑人女性的身份寻求之旅浅析《宠儿》中三位黑人女性的身份寻求之旅168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169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70 从跨文化的视角分析美国动画“辛普森一家”中的习语现象从跨文化的视角分析美国动画“辛普森一家”中的习语现象171 动物习语中文化意象的比较与翻译动物习语中文化意象的比较与翻译172 文化差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文化差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173 《儿子与情人》中扭曲的爱《儿子与情人》中扭曲的爱174 山寨文化的反思——发展与创新山寨文化的反思——发展与创新175 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交往的模式及其策略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交往的模式及其策略176 产品说明书的翻译技巧产品说明书的翻译技巧177 浅谈国际商务谈判礼仪浅谈国际商务谈判礼仪178 通往真正的人性之路:《紫色》中西丽的转变《紫色》中西丽的转变179 新课标指导下的中学英语语法教学新课标指导下的中学英语语法教学180 《织工马南》中马南的性格《织工马南》中马南的性格181 礼貌原则在口译中的应用礼貌原则在口译中的应用182 矛盾的女性主义观—读乔治.艾略特的《弗罗斯河上的磨房》艾略特的《弗罗斯河上的磨房》183 《爱玛》的三个中译本中翻译策略的比较研究《爱玛》的三个中译本中翻译策略的比较研究184 海明威的女性主义思想海明威的女性主义思想—a Feminist Study on Faulkner’s A R ose for Emily185 A Southern ElegyA Southern Elegy—a Feminist Study on Faulkner’s A R186 英汉恐惧隐喻对比研究英汉恐惧隐喻对比研究187 论中美文化差异对其商务谈判的影响及策略论中美文化差异对其商务谈判的影响及策略188 从餐桌礼仪中的非语言交际角度看中英文化差异从餐桌礼仪中的非语言交际角度看中英文化差异189 论商业广告中的翻译对等原则论商业广告中的翻译对等原则190 论《看不见的人》的主人公的心理成长历程论《看不见的人》的主人公的心理成长历程191 论《蝇王》中戈尔丁对人性之恶的解析论《蝇王》中戈尔丁对人性之恶的解析192 议论文中隐喻的认知分析193 从感观的角度看汉语外来词的翻译从感观的角度看汉语外来词的翻译194 英语广告的批评性话语分析英语广告的批评性话语分析195 安娜与伊丽莎白个性完整性与分裂性的比较研究安娜与伊丽莎白个性完整性与分裂性的比较研究196 模糊限制语在英语新闻中的语用功能模糊限制语在英语新闻中的语用功能Self-consciousness-consciousness——A Study of Four Major Female Awakening g of the Black Women’s Self197 Awakenin-consciousnessImages in Beloved198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199 中国特色英语词汇翻译及运用中国特色英语词汇翻译及运用200 《长日入夜行》中舞台指令的的作用《长日入夜行》中舞台指令的的作用。

英语动物习语研究性学习报告

英语动物习语研究性学习报告

研究性学习报告一、课题名称:《英语动物习语》二、课题组成员:倪志伟三、课题指导师:张炳兴四、课题研究得目得与意义动物谚语就是纷繁多姿得英语中得一朵奇葩,富有独特得语言艺术魅力.学习、熟记一些英语动物谚语,可以帮助我们深刻了解英语得句子结构及其变化规律,学会许多地道得表达方式,对提高我们得表达能力大有裨益.同时,也可加深我们对英语国家、英语民族得社会、历史与文化等各方面情况得了解,促进国家之间得交往与文化得交流.谚语英语国家文化英语谚语就是民间文学得一种重要形式,反映着最普遍大众得智慧,思想与情感,就是英语国家、英语民族语言与文化得高度浓溶与集中表现。

它内容广泛,言简意赅,生动隽永,蕴涵着丰富深刻得人生哲理。

谚语来源于生活,更贴近民众,而与大众生活密切相关得动物,也成为谚语得素材。

英语谚语中与动物相关得例子不胜枚举,现撷取几条与大家共赏。

五、课题目标与方案设计1、课题目标①培养收集、查阅与整理资料,根据主题进行调查研究与发表见解得能力.②学会基本得研究方法、论文写作技巧等。

③拓展视野,培养创新意误解与能力,发展合作精神。

④适应时代需求,培养社会调查研究得能力.六、研究成果一、引言谚语就是一个国家人民日常工作经验概括与总结,其内容精辟,寓意深邃,具有广泛得感染力,从中折射出一个国家得地理、历史、社会制度、生活哲理、社会观点与态度及其丰富得文化内涵。

作为一种语言,谚语得独特魅力在于它就是民族文化得精邃.比如,居住在沿海一带靠海生活得民族,其谚语往往涉及海上航行、捕鱼捉虾;而游牧民族得谚语则多涉及沙漠、草原、牛羊、骆驼与豺狼。

谚语就是民间流传得至理名言,措辞简练,便于记忆;语言生动,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因而具有广泛得感染力。

正如培根所说:“谚语就是一个民族天才、机智与精神得体现。

”二、研究方法成员分工以网络及图书馆书籍查找有关资料,并对其进行汇总、筛选、加工,成员根据其结果讨论分析。

语中也有很多与动物有关得谚语,表面得意思与实际得意义往往相差很大,但十分有趣。

研究性学习英语中动物词汇的趣味用法相关论文

研究性学习英语中动物词汇的趣味用法相关论文

英语中动物词汇的趣味用法一、英汉动物词汇的联想意义比较及翻译自然界里的动物种类繁多,动物作为一个客观存在的生物,其本质对任何一个民族都是一样的。

但不同民族的人们对动物的感觉有着极大的不同,也就是说人们在对待动物这一客体事物时,总会寄予自己各不相同的感情色彩,使之具有这样或那样的联想意义。

所谓联想意义(associative meaning) ,利奇(G·Leech) 在其名著《语义学》中作了这样的解释:它是通过象征、类比等心理手段构建的语义世界,是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在概括自己对客观世界的感性认识和情感体验时,强加给词汇的种种蕴意,如吉凶、善恶、美丑等,从而使得词汇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

这些“文化内涵”即联想意义因世界各民族文化间的差异显得异常复杂,语言互译有时很难准确把握。

朱光潜在《谈翻译》一文中说过,外国文学最难了解和翻译的首推联想意义,因它带有特殊的情感范围,甚深广而微妙。

本文拟对英汉语言中一些动物词汇的联想意义及翻译略加论述,就教于各位。

相同或相近的联想意义及翻译不同文化间存有共性的东西,即使像东西方两种差异较大的文化类型,也是如此。

因为,从人的构造机制来看,无论中国人,还是西方人,感知客观世界的心理器官———大脑是共同的;另外,从生活环境来看,东西方人都生活在共有的家园地球上,面对的是基本相同的自然环境,在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不能不形成大体一致的生活经验,这些生活经验就影响和决定了中西文化不可避免地会存在很多共有联想,反映在动物词汇方面也一样。

在中西方化中,有很多动物词汇具有相同或相近的联想意义。

比如, 鸽子( dove) 都会让人联想到“和平”;“天鹅(swan) 都是“高贵”和“圣洁”的象征;“杜鹃”(cuckoo) 被视为“报春鸟”;“蜜蜂(bee) 使人都想到“辛勤、忙碌”(as busy as a bee) 。

狐狸是动物中最狡猾的,汉语有“狡猾的狐狸”之说,英语也有“as sly as a fox”之喻; 汉语有“蠢驴”,英语有“as stupid as an ass”;鹦鹉学舌”在中国耳熟能详,英语中也不难找到相应的说法———“to parrot what others say”。

英语中的动物王国 结题报告

英语中的动物王国 结题报告

Page 3
研究过程:
我们在前两周的时间内,对自己从影视作品或英文书 籍中所见过的含动物类习语进行了回忆并列下,进行 了深刻的交流,之后的三周又通过互联网一一筛选出 动物类习语,并简单给这些习语按照不同动物进行了 分类。接下来的数周,我们先是写下自己本人对这些 动物形象特点的看法,接着再通过对自己曾经所接触 过的各类文献中,概括出每种动物在这一种特定情况 下的特点,最后再对自己曾经交往过的以英语为母语 的外国人进行交流询问,最终立下结论并且进行对比 。最后两周,尝试背诵一些其中我们认为的最为巧妙 奇特的习语。
Page 10
这次学习可以使了解更多异国文化,增加学习语言的兴趣,从而可以更好 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感受到了语言文化的真正魅力。随着文化交流的频繁 和世界文明成果共享的扩展,人们也越来越多地借用一种语言到另外一种 语言中。 有些动物习语来自于人们的日常生活,蕴涵着人们对生活的感受;有些来 自于神话传说,寄予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一些,反映出人们的 信仰和精神追求。语言是有国度的,但也是超越国界的,语言属于整个世 界。 ——刘璐
Animals In English 英语中的动物王国
组长:于婉淇 组员:史瀚文 刘璐 李祎峣 指导教师:吴司晨
——结题报告
内容摘要:
在美丽的大自然中,有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快乐地生活 着。活泼的兔子、笨重的熊、狡猾的狐狸、懒惰的猪。 不同地域的人们对不同的动物有着不同的诠释,并将 它们恰如其分地融进了语言文字中,同时,这一种 “诠释”之差异,又为我们研究其他地区的文化或思 想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我们认为,在自己地区的俚语 中加入动物的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可以使这一句话变得更加的生动, 甚至于一见其字,便解其意,是一种很好的表达方式。 所以说,对英语中带有动物的俗语进行剖析,不仅可 以让我们感受异地文化,更能提高写作水平。

英语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英语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英语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篇一:研究性学习课题结题报告——英语研究性学习课题结题报告:英语进入中国制造时代——探究英语单词中的中国制造课题负责人:谢海洋组员:吴子悦、李少康、高晗瑜王薪雅、闻娟、刘士彦课题时间:20XX年10月——20XX年7月【提要】英语借走的十个影响全球的“中国词”:丝绸,茶,世外桃源,风水,茶点,走狗,纸老虎,大款,赌场,小费??一、课题背景在过去一年的外媒涉华报道中,我们惊讶地发现,为了能更加形象、夺人眼球地描述中国特有的现象,外媒的记者们在报道中掺杂“中式英语”,甚至在报道一些中国新闻时,创造了中国专属的英文词汇。

20XX年,中式英语“ungelivable(不给力)”风靡网络,似乎标志着一个从“中国人背英语单词”到“中国人造英语单词”的跨越性时代拉开帷幕。

《纽约时报》称此事“非常酷”。

过去那些被“peoplemountainpeoplesea(人山人海)、”“watchsister(表妹)”等中国式英语翻译弄得云里雾里的老外,开始慢慢觉得“中国制造”的英语“很有意思”。

与此同时,原先被人当做笑柄的“中式英语”如今正猛烈地冲击着英语词汇库。

美国“全球语言监督”机构的报告显示,自1994年以来国际英语增加的词汇中,中式英语贡献了5%到20%,超过任何其他来源。

专家认为,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中国文化正对世界文化形成强烈补充。

二、探究目标“中国制造”的标签早已在全球诸多领域掀起过热潮,如今,向来有“国际语言”之称的英语也不免有了“中国制造”的影子。

而伴随对外文化交流的加强,就连外国人也在“耳濡目染”地熏陶中慢慢接受和学习着这些“中国制造”英语。

于是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国式英语,人们不禁要问:在因错误而生的幽默背后,中国式英语的前路又将会延伸到何方?有留学生在看到商场门框上提示“小心碰头”的标牌上翻译为“becarefultohityourhead(小心地去碰你的头)”时不禁捧腹大笑。

(全英文论文)中英动物类习语对比研究解析

(全英文论文)中英动物类习语对比研究解析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2016 届)论文(设计)题目作者学院、专业班级指导教师(职称)论文字数论文完成时间大学教务处制英语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200个)一、论文说明本写作团队致力于英语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专业本科论文3000起,具体可以联系qq 805990749。

下列所写题目均可写作。

部分题目已经写好原创。

二、原创论文参考题目1、(英语毕业论文)Improving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Oral English by Applying English Songs(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2、(英语毕业论文)中世纪的典雅爱情:本质、渊源和影响3、(英语毕业论文)公众演说中修辞人格的研究——以丘吉尔《关于希特勒入侵苏联演讲》为例4、(英语毕业论文)用交际翻译理论看英语文学书名汉译(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5、(英语毕业论文)中法身势语的文化差异研究6、(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开题报告+论文)7、(英语毕业论文)论《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自我矛盾及其成因(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8、(英语毕业论文)英语委婉语的表达模式和应用9、(英语毕业论文)接受美学指导下的电影字幕翻译——以《冰河世纪II》为例(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外文翻译)10、(英语毕业论文)汉语无主句英译方法探析(开题报告+论)11、(英语毕业论文)英汉化妆品说明书对比及汉译策略(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外文翻译)12、(英语毕业论文)The Lonely and Desperate Modern Man: A Close Reading of The Hairy Ap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xpressionism(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3、(英语毕业论文)从《嘉莉妹妹》分析西奥多•莱塞对人性欲望的理解(开题报告+论文)14、(英语毕业论文)从功能对等理论看“赶”的英译(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外文翻译)15、(英语毕业论文)原版英语电影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使用研究(开题报告+论文)16、(英语毕业论文)从文化视角浅谈旅游英语翻译(开题报告+论文)17、(英语毕业论文)浅析《看不见的人》中看得见的种族歧视18、(英语毕业论文)英汉广告互译的顺应化研究(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9、(英语毕业论文)臻于完美的人物魅力——对简•奥斯丁《劝导》中的女主人公的分析(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外文翻译)20、(英语毕业论文)Jane Austen’s Opinion towards Marriage in Pride and Prejudice21、(英语毕业论文)On the Aesthetic Connotation of the Death in For Whom the Bell Tolls by Hemingway(开题报告+论文)22、(英语毕业论文)《失乐园》中撒旦的艺术形象解读(开题报告+论文)23、(英语毕业论文)“集体无意识”理论观照下艾米莉的悲剧性(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外文翻译)24、(英语毕业论文)论《牧师的黑面纱》中的宗教讽刺25、(英语毕业论文)A Popular Form of Subtitles Translation by Fansub Group on the Internet26、(英语毕业论文)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China's Middle School27、(英语毕业论文)母语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探析28、(英语毕业论文)从美国梦看美国社会流动机制(开题报告+论文)29、(英语毕业论文)从人际功能和言语行为理论解析《儿子与情人》的对话30、(英语毕业论文)浅析《乞力马扎罗的雪》的现代主义特征(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31、(英语毕业论文)浅析《我们共同的朋友》中的象征手法(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32、(英语毕业论文)从心理分析角度分析《屋顶丽人》中汤姆的升华(开题报告+论文)33、(英语毕业论文)Bertha Is Jane:A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f Charlotte Bronte’s Jane Eyre(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34、(英语毕业论文)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比较《名利场》两种中译本的翻译(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35、(英语毕业论文)《爱玛》中身份和同辈的压力36、(英语毕业论文)论海明威《死在午后》的悲观主义色彩37、(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38、(英语毕业论文)《老人与海》中马洛林形象的不可或缺性(开题报告+论文)39、(英语毕业论文)论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对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40、(英语毕业论文)隐转喻名名复合词的语义分析41、(英语毕业论文)《诗经》与《圣经•雅歌》中爱情诗的比较研究42、(英语毕业论文)从生态视角解读《瓦尔登湖》(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43、(英语毕业论文)An Analysis of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In Pride and Prejudice (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44、(英语毕业论文)浅谈英语俚语(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45、(英语系经贸英语)电子商务bc运营模式——以亚马逊为例46、(英语毕业论文)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主要人物性格(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47、(英语毕业论文)论石黑一雄《别让我走》中新与旧的世界48、(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49、(英语毕业论文)从功能理论角度分析电影《点球成金》字幕翻译50、(英语毕业论文)中英诗歌及时行乐主题比较(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51、(英语毕业论文)英汉视觉动词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外文翻译)52、(英语毕业论文)The Inconsistencies between Margaret Mitchell’s Gone with the Wind and Alexandra Ripley’s Scarlett53、(英语毕业论文)A Study on the Cross-Cultural Management in the Sino-American Joint-Venture Enterprises--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Changan & Ford Motor Company54、(英语毕业论文)《宠儿》中塞斯的性格分析(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55、(英语毕业论文)文明的樊笼—解读《野性的呼唤》(开题报告+论文)56、(英语毕业论文)《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的性格分析57、(英语毕业论文)少儿英语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分析(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58、(英语毕业论文)形合与意合对比研究及翻译策略59、(英语毕业论文)关于英语课堂中教师体态语的研究60、(英语毕业论文)高中英语写作中母语负迁移现象分析(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外文翻译)61、(英语毕业论文)从语域角度分析《瓶中信》中书信的语言特色62、(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63、(英语毕业论文)《红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以人物名字为例(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64、(英语毕业论文)Doomed Tragedy out of Desire-Driven Morbid Personalities in Nabokov’s Lolita65、(英语毕业论文)《红楼梦》两个英译本(杨译本和霍译本)诗词翻译对比赏析66、(英语毕业论文)平行文本比较模式指导下的公司简介翻译(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外文翻译)67、(英语毕业论文)试析与地理环境有关的英语成语及其文化内涵(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68、(英语毕业论文)英汉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对比研究69、(英语毕业论文)小说《飘》中瑞德巴特勒的人物性格分析70、(英语毕业论文)A Stylistic Analysis of O. Henry’s Short Stories(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71、(英语毕业论文)《抽彩》和《蝇王》的艺术魅力比较(开题报告+论文)72、(英语毕业论文)Study on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Legal English Translation73、(英语毕业论文)论《荆棘鸟》中的女性形象74、(英语毕业论文)书面语言输入与输出对英语词汇习得的影响(开题报告+论文)75、(英语毕业论文)The Analysis of Feminism in Jane Eyre and Wuthering Heights76、(英语毕业论文)Harmony is Everything: an Ecological Analysis of The Grapes of Wrath(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77、(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78、(英语毕业论文)《红楼梦》两英译本中习语翻译的比较79、(英语毕业论文)Oscar Wilde’s Aestheticism on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80、(英语毕业论文)从功能目的论看化妆品广告的英汉翻译(开题报告+论文)81、(英语毕业论文)从弗洛伊德解读《好人难寻》(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82、(英语毕业论文)动机对中学英语学习的影响(开题报告+论文)83、(英语毕业论文)《嘉莉妹妹》之悲剧性——基于嘉莉与赫斯特伍德的比较(开题报告+论文)84、(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85、(英语毕业论文)浅析王尔德《莎乐美》的唯美主义和成因(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86、(英语毕业论文)《永别了,武器》中主人公亨利形象分析87、(英语毕业论文)《麦克白》的独白88、(英语毕业论文)解读托尼•莫瑞森《最蓝的眼睛》中的成长主题(开题报告+论文)89、(英语毕业论文)A Study on the Translation of News Headlines from English Into Chinese90、(英语毕业论文)《恋爱中的女人》欧秀拉和古迪兰的性格对其爱情观的影响(开题报告+论文)91、(英语毕业论文)情感教学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理论和实践(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92、(英语毕业论文)美国电影与文化霸权—以好莱坞大片《阿凡达》为例(开题报告+论文)93、(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94、(英语毕业论文)基于微博(推特)文化的新型营销模式(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95、(英语毕业论文)影响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因素研究(开题报告+论文)96、(英语毕业论文)基于认知语境的英语动物习语的理解策略研究——以“狗”的习语为例97、(英语毕业论文)《印度之行》的象征主义分析(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98、(英语毕业论文)浅析情景教学法对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影响99、(英语毕业论文)《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哈姆雷特》中的双关鉴赏100、(英语毕业论文)论新闻英语中的选词及其翻译101、(英语毕业论文)论简•奥斯丁《理智与情感》中两姐妹的成长(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02、(英语毕业论文)浅论《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的女权主义(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03、(英语毕业论文)从莎翁作品透视伊丽莎白时期女性社会地位(开题报告+论文)104、(英语毕业论文)中美价值观的比较--以《老友记》为例(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05、(英语毕业论文)旅游景点标志翻译初探106、(英语毕业论文)英汉色彩词的语用对比研究(开题报告+论文)107、(英语毕业论文)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开题报告+论文)108、(英语毕业论文)An Analysis of Key Elements of Cross-cultural Business Negotiation(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09、(英语毕业论文)中美个人理财规划的对比分析(开题报告+论文)110、(英语毕业论文)目的论下英语广告仿拟格的汉译(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11、(英语毕业论文)数字“三”的文化意蕴及其翻译方法(开题报告+论文)112、(英语毕业论文)改写理论视角下看葛浩文《狼图腾》的英译(开题报告+论文) 113、(英语毕业论文)《喜福会》中隐喻的使用114、(英语毕业论文)心灵的挣扎:浅析福克纳短篇小说《烧马棚》中萨蒂的困境(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15、(英语毕业论文)《鲁滨逊漂流记》中‘星期五’的意义(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16、(英语毕业论文)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飘》中斯嘉丽•奥哈拉的性格特征(开题报告+论文)117、(英语毕业论文)英语阅读有效教学活动设计研究(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18、119、(英语毕业论文)《威尼斯商人》中的人物夏洛克性格分析120、(英语毕业论文)浅谈文化差异对网络新词英译的影响(开题报告+论文)121、(英语毕业论文)Characteristics of Interpretation and Roles of Interpreters122、(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123、(英语毕业论文)解读《女勇士》中“乡村医生”里的鬼(开题报告+论文)124、(英语毕业论文)从关联-顺应理论视角研究旅游文本英译(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外文翻译)125、(英语毕业论文)Analysis on Heathcliff's Personality in Wuthering Heights(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26、(英语毕业论文)《分期付款》中英语长句的分译策略(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外文翻译)127、(英语毕业论文)Grammatical Analysis of Academic Writing128、(英语毕业论文)从成长小说角度解读《马丁•伊登》129、(英语毕业论文)浅析《飘》中女性人物形象130、(英语毕业论文)不温不火,绵里藏针——分析《格列夫游记》的讽刺意义131、(英语毕业论文)荒诞与抵抗——《局外人》中莫尔索的荒诞表现之原因分析132、(英语毕业论文)中西方奢侈品消费文化之比较(开题报告+论文)133、(英语毕业论文)论英语被动语态的语篇功能及其翻译策略—以《高级英语》第二册为例(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外文翻译)134、(英语毕业论文)从礼貌原则分析发盘的语言技巧135、(英语毕业论文)功能对等视角下的汉语数字成语英译策略研究136、(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137、(英语毕业论文)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以《荷塘月色》英译本为例138、(英语毕业论文)目的论在英语儿歌翻译中的应用(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外文翻译)139、(英语毕业论文)《天路历程》与《西游记》的精神共鸣(开题报告+论文)140、(英语毕业论文)中学英语教学活动的主要设计原则141、(英语毕业论文)从《宠儿》的人物形象中分析莫里森的种族观142、(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143、(英语毕业论文)Translation of Advertising Slogans from Newmark’s Communicative Theory(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44、(英语毕业论文)法律英语词汇特点及其翻译(开题报告+论文)145、(英语毕业论文)A Brief Study of the Causes of Emily’s Tragedy in A Rose for Emily146、(英语毕业论文)英汉社交称呼语礼貌规范和语用失误研究(开题报告+论文)147、(英语毕业论文)《呼啸山庄》中男主人公希斯克利夫复仇动机分析(开题报告+论文)148、(英语毕业论文)爱默生超验主义对世纪美国人生观的影响——以《论自助》为例149、(英语毕业论文)英汉习语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研究(开题报告+论文)150、(英语毕业论文)万劫不复的阴暗人性——解析《蝇王》的主题(开题报告+论文) 151、(英语毕业论文)Sexism in English Language(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52、(英语毕业论文)论狄更斯《雾都孤儿》中南希的人物性格153、(英语毕业论文)从精神分析学角度探究《呼啸山庄》中的希斯克里夫(开题报告+论文)154、(英语毕业论文)汉英语言中动物名称文化内涵对比分析155、(英语毕业论文)伊莉莎白和凯瑟琳不同性格及命运的分析156、(英语毕业论文)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开题报告+论文)157、(英语毕业论文)运用言语行为理论分析哈佛校长德鲁•福斯特的演说词158、(英语毕业论文)A Comparative Study of American and Chinese Spatial Language in Business Negotiation159、(英语毕业论文)拒绝话语跨空间映射的认知解读—以商务洽商为例(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外文翻译)160、(英语毕业论文)《追风筝的人》中阿米尔的性格分析161、(英语毕业论文)女性主义对《绝望主妇》人物性格塑造的影响162、(英语毕业论文)从《时时刻刻》看三种不同身份的女性与现实的抗争(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63、(英语毕业论文)从文化角度分析《论语》中特殊词语的翻译——以“仁”为个例(开题报告+论文)164、(英语毕业论文)探讨法国葡萄酒营销与中国白酒营销中的民族特色165、(英语毕业论文)古诗词英译关于夸张的翻译策略研究(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66、(英语毕业论文)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野草在歌唱》中的女性角色(开题报告+论文)167、(英语系经贸英语)论苹果公司的撇脂定价策略168、(英语毕业论文)奥斯卡•王尔德《快乐王子及其他》的唯美主义169、(英语毕业论文)从《绝望主妇》各主角看美国家庭问题(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外文翻译)170、(英语毕业论文)论《小妇人》中的家庭教育问题171、(英语毕业论文)显现的被动•隐现的自我——《看不见的人》中被动语态的身份建构功能研究172、(英语毕业论文)试用标记模式理论分析广告语中的语码混用现象(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73、(英语毕业论文)外贸英文函电中委婉语的特点及应用研究(开题报告+论文)174、(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175、(英语毕业论文)从顺应论角度看劳伦斯小说中关于心理动机的语码转换176、(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177、(英语毕业论文)《灿烂千阳》中女性人物的忍耐,斗争和重生178、(英语毕业论文)从宝洁公司的运营模式看美国文化的多样性(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79、(英语毕业论文)英语国家姓氏文化研究180、(英语毕业论文)An Analysis of Angel's Ambivalent Personality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81、(英语毕业论文)试析《推销员之死》中威利•洛曼的美国梦(开题报告+论文)182、(英语毕业论文)从形合和意合看汉英翻译中句子结构的不对应性183、(英语毕业论文)从好莱坞电影看美国的文化霸权184、(英语毕业论文)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对比185、(英语毕业论文)中西方礼貌原则及其差异对比研究186、(英语毕业论文)新闻中新兴词语的翻译原则及策略(开题报告+论文)187、(英语毕业论文)从目的论角度看公司网页误译188、(英语毕业论文)Study on Characteristics of American Black English from Social Perspectives(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89、(英语系经贸英语)中国儿童消费市场乱象分析及应对策略190、(英语毕业论文)论世纪年代以来美国文化冲击对中国青少年的影响及教育策略改革的应对措施(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91、(英语毕业论文)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看《老友记》字幕中的幽默翻译192、(英语毕业论文)从传递文化信息视角探讨《红楼梦》翻译中“异化”与“归化”策略(开题报告+论文)193、(英语毕业论文)The Analysis of the Double Character of Wuthering Heights’Hero——Heathcliff194、(英语毕业论文)《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乔丹•贝克的人物分析(开题报告+论文)195、(英语毕业论文)合作原则在《红楼梦》习语英译中的应用(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96、(英语毕业论文)浅析英语广播新闻的语言特色197、(英语毕业论文)功能对等视角下汉语广告的英译策略(开题报告+论文)198、(英语毕业论文)论英语专业八级口语测试的内容效度(开题报告+论文)199、(英语毕业论文)译前准备对交替传译成效的课堂研究——以礼仪祝辞类口译为例(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外文翻译)200、(英语毕业论文)浅析《老人与海》中人对自然的态度。

英语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英语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英语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课题名称:黄中学子英语学习概况及如何建立理想英语课堂班级:高二(1)班小组成员:张浩高孟侠李金榜张文强王粟王丹指导教师:杨敏歌2012年 5 月 3日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第一部分:有关情况说明及课题研究过程一、课题名称:黄中学子英语学习概况及如何构建理想英语课堂二、课题组成员:张浩、李金榜、高孟侠、张文强、王粟、王丹三、课题指导师:杨敏歌四、立题的背景:英语是当今世界上适用范围最广的语言之一。

为改善当前英语学习现状学校对英语教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当前本校学生的英语成绩仍不尽理想,而且理想的课堂气氛难以形成,对英语感兴趣的同学更是寥寥无几;英语学习形成了一种很尴尬的被动状态,连兴趣都没有那么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是更不可能了。

建立在此基础上,我们需要对调动同学们英语学习兴趣及如何改善英语课堂现状进行分析和讨论,发现当今中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这将对今后英语的教与学会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五、课题目标与方案设计1、课题目标①培养收集、查阅和整理资料,根据主题进行调查研究和发表见解的能力。

②学会基本的研究方法、论文写作技巧等。

③拓展视野,培养创新意误解和能力,发展合作精神。

④适应时代需求,培养社会调查研究的能力。

2、方案设计⑴课题的确定及分工;①制定计划及分工;②实施计划;③结题报告、学习反思;⑵具体方案设计①查找资料、个人访谈、调查问卷;②对资料进行汇总、分析;③结题报告及撰写论文。

六、活动实施过程见过程记录本第二部分:课题研究成果一、引言英语是当今世界上适用范围最广的语言之一;汉语是当今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英语作为一门国际语言,在国际交往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成了“国际普通话”。

在21世纪,掌握英语是必须的。

同学们学好英语,可以更好地走向世界,报效祖国,做国际化的中国人!International Chinese!二、正文调查问卷统计结果为了了解班里学生学习英语现状,即同学们学英语中时对听、说、读、写的掌握程度及在实际学习中是如何进行听说读写来提高英语水平。

关于英语学习的研究性学习课题结题报告

关于英语学习的研究性学习课题结题报告

英语口语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课题负责人: XXX 所在班级:X班题组成员:XXX,XXX,XXX,XX 所在班级:X班指导老师: XXX 课题领域:学习课题来源及目标英语教学的关键是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它是素质教育及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途径;它不仅培养高中生能有直接面对面与外国人进行交流的能力,还培养高中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听说习惯。

历年高考都不考口语,加之进入高中后学业负担加重,学习科目增多,英语课难度加大,对学生要求高,但英语课时不多,一般一周四节英语课,导致学生不重视英语口语。

因此,我们小组希望通过调查研究来了解英语口语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

绪论在经济全球化飞速发展,中国正积极融入这股潮流的的今天,英语已成为一门不可或缺的学科,特别是对我们中国人而言,掌握一定的英语水平不仅仅是自身素质提高的一个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繁荣的一个重要前提。

可也许对不少同学来说,学习英语是枯燥乏味的,然而其重要性又是不容忽视的。

于是,如何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成为了当今校园乃至整个教育界的一个重要课题。

高中英语教学过程我们都会发现以下问题:有的学生笔试成绩好,口语却很糟;在交际活动中,有的学生心里想得挺不错,一到口头表达,就抓耳挠腮,表达不完整。

诸如此类的现象俯拾皆是。

我们小组针对英语口语的学习这一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并决定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探明这一问题。

制定方案后,我们首先对城镇英语口语学习作了必要调查,接下来走访英语个性辅导机构,问访专业人士,体会高中阶段英语口语学习对以后工作交流的影响及英语口语学习方法。

活动方案结论与收获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我们认识到不同地区对英语口语的重视程度不同,农村乡镇囿于教学条件有限对口语的重视程度不够,这主要需要教师加强引导,自身加强交流。

通过走访英语教育机构,我们充分认识到英语口语的重要性,发现口语能够帮助学生丰富词汇量、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可以促进学生听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能提升英语写作水平......因此我们总结了一些英语口语的学习方法:a.在阅读过程中、从书本例句中、从对话中看、听到地道、标准、典型、或优美的句子摘抄下来。

英语作文调查报告关于动物的范文

英语作文调查报告关于动物的范文

英语作文调查报告关于动物的范文Animals have been an integral part of human life for centuries, serving as companions, sources of food and clothing, and objects of scientific study. As such, they have been a popular subject for academic and creative writing across various disciplines. This essay aims to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role of animals in literature, art,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drawing insights from a diverse range of sources.One of the most prominent ways in which animals have been featured in human culture is through literature. From the fables of Aesop to the fantastical creatures of J.K. Rowling's Harry Potter series, animals have long been used as metaphors, symbols, and protagonists in works of fiction. These literary representations often reflect the complex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s and the natural world, exploring themes of morality, power dynamics, and our own place within the broader ecosystem.In classical literature, animals were frequently employed as allegorical figures, with each species embodying a particular set oftraits or behaviors. The lion, for instance, was often associated with strength, courage, and leadership, while the fox was seen as cunning and manipulative. These archetypes not only entertained readers but also served to impart moral lessons and cultural values.More contemporary literary works have continued to explore the rich tapestry of the animal kingdom, often in more nuanced and thought-provoking ways. Novels such as George Orwell's "Animal Farm" and Yann Martel's "Life of Pi" use animal protagonists to tackle complex sociopolitical issues and philosophical questions, challenging readers to examine their own biases and assumptions about the natural world.Beyond literature, animals have also been a source of inspiration for visual artists throughout history. From the cave paintings of Lascaux to the intricate wildlife illustrations of John James Audubon, the beauty, diversity, and symbolism of the animal kingdom have captivated the human imagination. These artistic representations not only capture the physical attributes of various species but also reflect the cultural and emotional significance they hold for their creators and viewers.In the realm of scientific research, the study of animals has been instrumental in advancing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al world. Ethologists, for instance, have dedicated their careers to observingand analyzing animal behavior, shedding light on the complex social structures, communication systems, and cognitive abilities of a wide range of species. Similarly, zoologists and evolutionary biologists have used comparative studies of animal anatomy, physiology, and genetics to uncover 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diversity of life on Earth.The importance of animals in scientific research extends beyond basic academic inquiry, as they have also played a crucial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treatments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Animal models have been used extensively in the testing of new drugs, the study of disease processes, and the exploration of cutting-edge medical procedures. Additionally, the biomimicry of animal adaptations has inspired the design of various engineering solutions,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adhesives based on gecko feet to the creation of wind turbines modeled after the wings of humpback whales.Despite the myriad ways in which animals have enriched human culture and advanced scientific knowledge, their well-being and conservation have often been overlooked or compromised. The ongoing threats of habitat destruction, poaching, and climate change have led to the decline of numerous species, with many facing the risk of extinction. In response, a growing global movement has emerged, advocating for the protection of endangered animalsand the preservation of biodiversity.In conclusion, the role of animals in human life is multifaceted and enduring. From their representation in literature and art to their contributions to scientific progress, animals have played a vital part in shaping the human experience. As we continue to grapple with the complex challenges facing the natural world, it is crucial that we recognize the intrinsic value of animals and work tirelessly to ensure their survival and the preservation of the ecosystems upon which they, and we, depen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语中动物习语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一)活动背景英语世界是一个万花筒,也是一个迷宫,它在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的同时,也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展示了其奥妙所在。

英语习语是英语这个庞大家族的一个分支,在这个分支里活跃着许多不可或缺的动物习语,它们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

更让人头疼的是,英语学习者从字面上看不出它们的确某种程度上语言都是一种特定文化的反映,不同的意象在各民族的语言中由于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具有不同的意义,英语也不例外。

习语是人们在劳动实践与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提炼出来的思想结晶,是语言中的精华,它们是词的一种固定组合,像词一样是语言中现成的词汇材料,并被人们在言语交际中重复使用。

可以想象,如果没有了习语,一种语言也就没有了生机和活力,它将会是枯燥而乏味的。

语言归根到底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

动物作为人类生活的一部分,毫无疑问会大量反映在语言中,反映在习语这一语言材料的特殊形式中,给语言增添形象性和生动性。

深入了解这方面的习语,不仅能提高我们对习语和语言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帮助我们加深对英语的理解,正确掌握习语的意义,并为习语的实际运用铺平道路。

(二)活动过程导师:汶红娟课题组长:曹休休组员:吴平,汤泽磊,任雪峰,徐瑛琪,谢江阳,马杰,卞梦鑫,葛苏叶,耿丽,赵凯楠,曹休休,张露,丁忆,徐一波,杨恒晋主导课程英语课程语文,历史任务分工以下可以涉及工作有:负责打印(誊抄)查找资料联系组织访问收集资料网上查找实验分析实地考察成果发言人等等组织协调:曹休休负责打印(誊抄):张露,丁忆查找资料:谢江阳,马杰,卞梦鑫,赵凯楠,徐一波,杨恒晋分析:吴平,汤泽磊,任雪峰成果发言人:徐瑛琪记录:葛苏叶,耿丽物质准备第一次活动确定研究课题第二次活动撰写开题报告、制定活动计划第三次活动查阅资料,收集资料第四次活动分析研究第五次活动汇总整理第六次活动讨论并写总结第七次活动完成结题报告第八次活动成果交流(三)活动总结1. 任何语言都要植根于文化环境才能够生存,所有文化都要借助于自然语言结构才能延续。

因此,文化是肌体,语言是心脏。

二者相互作用。

而习语是语言的精华,是表达完整意义、结构定型的短句,是多种修辞,特别是比喻手段的集中表现。

通过这次活动使学生用文化之眼看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

2.养成了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合作学习意识、团队精神、沟通交流能力,从而使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共享;培养了我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收集、分析信息的能力,获得了亲身参与研究的体验,也让我们从中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会了合作与分享。

3.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图书馆、阅览室,上互联网,开展社会调查,培养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历史资料的能力;(四)附件1.常用习语集锦go to the dogs 堕落The poor man went to the dogs after he lost his job.那可怜的人失业之后就堕落了。

make a pig of oneself 猛吃猛喝He always makes a pig of himself.他总是暴饮暴食。

smell a rat 感到不妙(rat老鼠)When he saw the policemen walking to him,he smelt arat.当他看到警察朝他走来时,就感到不妙。

hold one’s horses 耐心Hold your horses,we still have some time left.耐心点,我们仍然有时间。

get one’s goat 令某人生气/发火The students got his goat because they didn’t do theirhomework.学生们因为没有做家庭作业使他很生气。

do the donkeywork 做呆板的例行工作(donkey驴)He had to do the donkeywork.他不得不做那些呆板的工作。

put one’s monkey up 使某人生气Your last word put his monkey up.你最后一句话使他很生气。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一举两得He killed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by shopping and seeing thefilm.他既买了东西又看了电影,真是一举两得。

rise up with the lark 早起(lark云雀)Every day my mother rises up with the lark.我母亲每天都早起。

have a bee in one’s head 神经不正常、胡思乱想It seems that the woman has a bee in her head.那妇女看起来神经有点不正常。

have other fish to fry 有要紧的事要干i have no time now.I have other fish to fry.我现在没有时间,我有要紧的事要干。

like a duck to water 轻而易举He worked out the problem like a duck to water.他轻而易举地做出了这道题。

2.填空(1).To teach a_________to swim.(2).Love me , love my _____.(3).I'm so hungry, I could eat a ____.(4).A ___ in the way.(5).One _____doesn't make a summer.(6).A ____ in sheep's clothing .(7).You can't make a _____walk straight.(8).The early bird catches the ______(9).It rains ____and _____.(10).In like a lion ,out a ____答案:(1).To teach a fish how to swim. 班门弄斧(2).Love me , love my dog. 爱屋及乌(3).I'm so hungry, I could eat a horse.我饿极了,能吃得下一匹马了(4).A lion in the way. 强虎拦路(5).One swallow doesn't make a summer.不可凭个别现象而断然下结论(6).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 . 伪君子(7).You can't make a crab walk straight. 螃蟹横行,秉性难移(8).The early bird catches the worm 早起的鸟先得虫;捷足先登(9).It rains cats and dogs. 倾盆大雨(10).In like a lion ,out like a lamb(March comes in like a lion and goes out like a lamb三月天,来似雄狮,去似羔羊))3.英汉习语中动物喻体的文化差异由于英汉习语的来源不同,所以,一方面英汉民族在用相同的动物来打比方的时候,往往引发出不同的联想,从而赋予习语不同的喻义。

另一方面,英汉民族在表达同一概念,意味相同所指时,在他们内心世界里产生相似联想意义的却是不同的动物。

所有这些,实质上是不同民族文化差异的反映。

(1)、相同的动物喻体产生不同的喻义,承载不同的文化在英汉习语中,英汉民族用相同的动物设喻,引发出不同的联想,从而赋予习语不同的喻义的例子很多。

试看:例1、cricket(蟋蟀)英语中的“cricket”和汉语中的“蟋蟀”同指一种鸣叫的小昆虫。

但用来作比时,会使人产生不同的联想。

在英语文化中,特别是在英美文学作品中,蟋蟀大多给人带来宁静、舒适甚至幸福的感觉,它是个merry little cricket(愉快的小蛐蛐)。

如莎士比亚的名剧《亨利四世》中就有“as merry as a cricket”(像蟋蟀一样快活)表达式,随后英国人就一直沿用。

狄更斯在A Cricket on the Hearth(《炉台上的蟋蟀》)中塑造了一个小仙灵的蟋蟀形象,而且它似乎还对书中的女主人公“充满了希望和鼓励”。

而在中国文化里,蟋蟀能激起一种忧伤凄凉、孤独寂寞的感觉。

如岳飞的“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蛩”即蟋蟀)。

杜牧的《寝夜》中的“蛩唱如波咽,更深似水寒”的诗句。

诗人元好问在他的《诗论》中写到:“切切秋虫万古情。

”汉诗中的这些表达,证明了蟋蟀叫声所引发的忧伤的确是汉文化中世代流传下来的一致形象感。

例2、phoenix(凤凰)英语中的phoenix和汉语中的凤凰是传说中的同一种动物。

但它给予英汉民族的联想也是不一样的。

在英语文化中,phoenix与复活、再生有关。

根据希腊传说,凤能活许多年——有一种说法是500年。

在这一时期结束时,凤筑一巢,唱支挽歌,拍着翅膀扇起火来,把巢烧掉,凤烧成灰烬,灰烬中又飞出一只新凤,由此得到再生。

因此,英美人视之为从毁灭中再生、复活的象征,也就产生了习语“rise like a phoenix from its ashes”。

而在汉语文化中,凤凰是一种神奇动物,雄性称“凤”,雌性称”凰”,与龙、龟、麒麟合称四灵。

它被汉民族视为吉祥、幸福、安宁的象征。

如古人认为,凤是时代呈祥,国家兴旺的吉兆。

《淮南子》曰:“凤凰之翔,至德也,雷霆不作,风雨不兴,川谷不渗,草木不摇。

”凤又被视为鸟中之王,因而有百鸟朝凤的说法,是高贵的象征。

《史记》云:“凤凰不与燕雀为群”,它“出于东方君子之国”,“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凤代表皇后,常与皇帝(龙)相配,于是就有“龙凤呈祥”之说,喻指幸福。

此外,“凤”字还常用于中国女性名字之中,如“凤莲”、“金凤”。

凤凰还喻指罕见之物,如“凤毛麟角”。

②除此之外,owl(猫头鹰)、bat(蝙蝠)、dragon(龙)、dog (狗)、peacock(孔雀)、petrel(海燕)等动物的喻义在英汉习语中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2)、不同的动物喻体表达相同的所指(或概念),承载不同的文化在英汉习语中,英汉民族在表达同一概念,意味相同所指时,在他们内心里产生类似联想意义的却是不同的动物。

这种情况也不乏其例。

如:例3、Lion(狮)、tiger(虎)由于生态环境和物产的影响,英汉民族往往用不同的参照物反映同一事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