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变分法

合集下载

西工大最优控制课程 第1章 变分法-2-欧拉方程

西工大最优控制课程 第1章 变分法-2-欧拉方程

3 泛函求极值的一般步骤
问题:由 min J ( y) x1 F (x, y(x), y'(x))dx 求 yˆ, J ( yˆ)
y
x0
(1)由EULER方程
d
Fy
dx
(
F y
'
)
0
解出y的通解。
(2)由横截条件求出
F y
'
0
的表达式。
(3)将边值条件代入y的通解与
F y
'
0
求出积分常数,得到 yˆ
当一个端点固定时(假定x0固定)
F y x1 y' x0
Fy'y
x1
Fy'y x0
y(x0 ) 0
Fy'y x1 0Fy' x1 0
y(x0 ) y0
横截条件
F y x1 y' x0
0
当两个端点均可变时
y
y1(x)
y*(x)
δy1
δy0
y2(x)
F y x1 y' x0
Fy'y
x1
x1 0(横截条件)
x0
写成向量形式
t f
t0
(δy)T (Fy
d dx
Fy )dx (δy)T
Fy
x1 x0
0
标量函数F对y的一阶偏导
梯度向量,列向量
向量形式
tf t0
(δy)T (Fy
d dx
Fy )dx (δy)T
Fy
x1 x0
0
n维列向量
泛函极值存在的必要条件:
Fy
d dx
Fy
0
函数极值存在的必要条件

弹性力学的变分原理

弹性力学的变分原理

(
f y '
)
0
f
y '
xa 0
f y '
xb 0
( •)
(•)称为自然边界条件
自变函数事先满足旳边界条件称为本质边 界条件。 实例
本章学习要点:建立力学概念
本章包括了非常多旳力学概念,这些概念是有限 元及其他力学分支中普遍用到旳,需对其内涵有 一定了解
公式推导较多、较繁,但
公式旳推导、证明过程了解思绪即可
注意到:
( y) y(x) y(x)
与(*)式比较,可见:
( y) (y)'
即:
(ddyx) ddx(y)
结论:导数旳变分等于变分旳导数,或变分
记号与求导记号能够互换。
三、泛函旳变分
一般情况下,泛函可写为:
b
I a f (x, y, y)dx
1、按照泰勒级数展开法则,被积函数 f 旳增 量能够写成
vε vc ijij
对于线弹性体

vc
1 2
ijij
允 许 位 移
允 许 应 变
允 许 应 力
虚 位 移
虚 应 变
虚 应 力
§11-3 广义虚功原理















§11-3 广义虚功原理
一、真实位移、真实应力和真实应变
ui 真实位移,满足:
ij
1 2
(ui,
j
u j,i )
j
u
k j ,i
)
uik ui
x V x Su
k ij

动态均衡

动态均衡

第一章 变分法第一节 问题的性质(动态优化简介)一、静态优化问题如果一个企业要确定一个最优产出水平x *以最大利润F (x ):0max ()x F x ≥ (1)这样的问题的解是一数,即确定选择变量的单个最优值。

通常有一阶条件()0F x *'=。

并不是有多期的时间就..........是动态问题.....。

考虑企业的多期(multiperiod )问题: 1max (,)Tt t F t x =∑(0,1)t x t T =描述的是每阶段的产出组成的序列,即给出了一个产出的时间路径。

显而易见,利润不是由单期的产出决定,而是由整个的产出的时间路径确定,所以要使利润最大化,实质上是要找到一条最优的路径(而不是单个期的t x )。

但由于t 期利润只与t 期的产出有关,所以要在整个时间序列内最大化利润,就只要分别在每一期最大化利润即可(这一问题似乎是一种没有资本的很简单的生产活动)。

即这一个问题的解是一个有T 个数的集合,,T x x **。

所以由于作到一产量只影响该期利润,问题(2)实际上是一系列的静态问题,即在每一期选择当前产量使该期利润最大化。

可有类似的T 个一阶条件。

各期的一阶条件之间没有联系。

二、动态问题具有动态性质的问题是,当前的产出不但影响到当前的利润,还影响到未.....来.的利润。

11max (,,)Tt t t F t x x -=∑ 00(0)0,1t x x x st x t T =⎧⎨≥=⎩给定或 (3) 这个问题中,每一期的利润不但取决于当前产量,还与过去的产量有关;换句话说,t 期选择的产量t x 不但影响t 期的利润,还会影响到以后的利润。

注意,上述问题中已指定了0x ,因为0x 影响到了以后的利润(即总利润)。

问题(3)与问题(2)不同,它的最优解的T 个一阶条件不能分别确定,而是要同时确定,也就是我们实际上要“一次性”确定一条最优路径.............。

飞行器结构动力学_第1章_2014版 [兼容模式]

飞行器结构动力学_第1章_2014版 [兼容模式]
• 分析力学基础(另加) • 2DOF系统自由振动 • 动力吸振减振 • MDOF系统振动特性(阻尼/固有频率、振型) • MDOF系统响应
– 第四章:连续系统
• 杆的振动 轴的振动 • 梁的振动 薄板振动
– 第五章:结构动力学建模
• 有限元模型建立(第6章) • 结构模态分析(第7章)
第1章 概 论
第1章 概 论
现代有限元分析——结果
第1章 概 论
实验手段
地面静力实验
第1章 概 论
地面振动实验(Ground Vibration Test,GVT)
• 确保边界条件 • 激励方式
第1章 概 论
• 传感器布置 • 信号处理
F-16 GVT悬吊
第1章 概 论
风洞实验——颤振
第1章 概 论
NASA兰利
第1章 概 论
结构动力学建模(2)
• 原则 – 保持原有系统的动力学特性(或近似) – 必须和观察到的实际模型尽可能相似
• 初步设计阶段可采用一定简化,详细设计阶段 尽可能细化
• 方法 – 1.集中参数描述的离散系统 – 2.分布参数描述 – 3.两种方法的混合
• 例子: – 导弹在空中飞行;飞机在空中飞行
• 量子场理论(quantum field theory,QFT):具有很多自由度的量子一级
的问题 第1章 概 论
背景知识(续)
牛顿
• 牛顿三定律
– 奠定了经典力学基础 •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 对第2、3定律给出了合理的科学和数学描述 – 阐述了动量守恒和角动量守恒原理 • 万有引力定律 – 最先给出引力的科学、准确的表达式 • 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 对经典力学进行了最完整和最准确的描述 – 适用于日常物体和天体 • 发明了微积分 – 莱布尼茨发明了现在常用的求导和积分符号

结构化学基础总结

结构化学基础总结

结构化学基础总结第一章:量子力学基础知识一、3个实验1、黑体辐射实验:(1)黑体:被认为是可以吸收全部外来辐射的物体,是理想的辐射体。

理想黑体可以吸收所有照射到它表面的电磁辐射,并将这些辐射转化为热辐射,其光谱特征仅与该黑体的温度有关,与黑体的材质无关。

可见光:400-700nm(2)假设:黑体吸收或发射辐射的能量是不连续的,而是分子一份一份的,即,量子化的。

E=hμ2、光电效应实验和Einstein光子学说:光量子化和光的波粒二象性本质。

(1)Einstein提出来了光量子(光子)。

波的性质:衍射、干涉。

E=hμ粒子的性质:反射、折射。

P=h/λ光子的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与光的强度无关。

(2)Heisenberg不确定度关系:Δq∙Δp≥ℏΔq坐标不确定量;Δp动量不确定量;q广义坐标单缝衍射:某粒子坐标确定得愈精确,其相应动量就愈不确定。

h可作为区分宏、微观粒子的标准:宏观h=0,微观h不能看作0。

3、氢原子光谱与Born氢原子模型:(1)氢原子光谱:指的是氢原子内之电子在不同能级跃迁时所发射或吸收不同波长、能量之光子而得到的光谱。

氢原子光谱为不连续的线光谱,自无线电波、微波、红外光、可见光、到紫外光区段都有可能有其谱线。

根据电子跃迁的后所处的能阶,可将光谱分为不同的线系。

(2)在卢瑟福模型的基础上,玻尔提出了电子在核外的量子化轨道,解决了原子结构的稳定性问题,描绘出了完整而令人信服的原子结构学说。

定态假设:原子的核外电子在轨道上运行时,只能够稳定地存在于具有分立的、固定能量的状态中,这些状态称为定态(能级),即处于定态的原子能量是量子化的。

此时,原子并不辐射能量,是稳定的。

激发态:原子受到辐射、加热或通电时,获得能量后电子可以跃迁到离核较远的轨道上去,即电子被激发到高能量的轨道上,这时原子处于激发态。

处于激发态的电子不稳定,可以跃迁到离核较近的轨道上,同时释放出光子。

二、量子力学基本假设1、假设1:对于一个量子力学体系,可以用坐标和时间变量的函数ψ(x,y,z,t)来描述,它包括体系的全部信息。

变分法

变分法

18
方法II 使用第二种试探波函数
( x ) Ae

x2
1. 对第二种试探波函数确定归一化系数:
1 ( x )* ( x )dx | A |
| A|
2
2
2



e
2
x2
dx | A |
2
2
2.求能量平均值

H( ) | A | | A |
2
ˆ * H dx




e e
x2
ˆ x 2 dx He [
2 d2 2 dx 2
2
x2

1 2
x ]e
2 2
x2
dx
2 1 2 1 2 8
19
3.变分求极值
dH ( ) 2 1 2 2 0 d 2 8
0 j j
I c* y* k k
k
ˆ G G c y d
j

ˆ = c* y* c j G G0 y j d k k
= c* c j G j G0 k
k j

j
y y d
* k j
= c* c j G j G0 kj k

1 2
1
2

代入上式得基态能量近似值为:
2 1 1 1 2 2 H 2 2 8 2
这正是精确的一维谐振子基态能量。这是因为若将 代入试探波函数,得:
( x ) Ae
x
2
1 2

9

变分原理-第1章

变分原理-第1章

§1-2 变分及其特性 函数的极大极小问题是大家熟知的,泛函的极大极小问题有类似特性。 1、泛函的定义 定义 如果对于某一类函数 {y (x )}中每个函数 y (x ) ,V 有一值与之对应,或
者 V 对应于函数 y (x ) 的关系成立,则我们称变量 Π 是函数 y (x ) 的泛函,即
V = V ( y (x )) 。可变函数 y ( x ) 称为自变函数,依赖自变函数而变的量 V ,称为自变
若干“子域” (即单元) ,然后分别在子域上选取测试函数,并要求这些测试 函数在各个子域内部、在子域之间的分界面上以及子域与外界的分界面上均 满足一定的条件。它使有限单元法的实用价值远远超过了经典方法。 有限单元法应用的领域十分广泛。不论是固体力学、流体力学,还是电磁 学、传热学等都可以应用。就固体力学而言,静力分析、动力分析或稳定性 分析,不论是线性分析,还是非线性分析,有限单元法均能适用。 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有限单元法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有限单元 法要求求解大规模的联立方程组,未知数高达几万甚至几十万,没有高速度、 大容量的计算机是很难想像的。有限单元法的基本思想早在四十年代就提出 来了,但是直到五十年代中期,由于电子计算机的问世才开始大量应用和发 展。
L=∫
x2
x1
dy dz 1+ + dx dx
2
2
dx
(1-3)
其中: y = y ( x) , z = z ( x) 满足约束条件
ϕ ( x, y , z ) = 0
(1-4)
上面提出的问题最后化为如下数学问题:在 x1 ≤ x ≤ x 2 区间内决定两个函数
变分原理及有限元法
史治宇
结构强度研究所

数学中的变分方法与分析力学

数学中的变分方法与分析力学

● 02
第2章 欧拉-拉格朗日方程
欧拉-拉格朗日方 程的导出
欧拉-拉格朗日方程 是变分法的重要应用 之一。通过极值原理 和变分法推导,可以 得到系统的运动方程。 欧拉-拉格朗日方程 可以描述多自由度系 统的运动规律。
欧拉-拉格朗日方程的应用
经典力学
广泛应用于描述 各种机械系统的
运动规律
量子力学
01 数学方法研究力学问题
变分法和分析力学
02 拉格朗日方程推导
分析力学中的应用
03 深入理解系统性质
运动规律探究
总结
通过变分方法和分析力学的介绍,可以进一步了 解数学中这两个重要领域的关系和应用。变分法 的历史源远流长,而分析力学则是经典力学的重 要组成部分。它们共同帮助我们理解物体的运动 规律和系统的性质,对于解决复杂的物理问题具 有重要意义。
在路径积分和量 子力学中有重要
应用
简化系统描 述
减少计算量,便 于分析系统的性

连续介质力 学
用于描述流体力 学和固体力学系
统的运动方程
欧拉-拉格朗日方程的推广
01 广义坐标的引入
简化系统描述,减少自由度
02 约束条件
限制系统运动,提供额外信息
03 数学工具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为研究复杂系统提供理论支持
欧拉-拉格朗日方程实例分析
解决矩阵优 化和最优控
制问题
实践应用
矩阵变分法的推广
01 推广到广义函数空间和算子空间
泛函分析
02 处理复杂系统的分析问题
约束条件
03 数学工具
机器学习
矩阵变分法实例分析
主成分分析
数据处理 模式识别
正则化

变分基本知识及变分法

变分基本知识及变分法

第一章 变分原理与变分法1.1 关于变分原理与变分法(物质世界存在的基本守恒法则)一、 大自然总是以可能最好的方式安排一切,似乎存在着各种安排原理:昼/夜,日/月,阴/阳,静止/运动 等矛盾/统一的协调体; 对静止事物:平衡体的最小能量原理,对称/相似原理;对运动事物:能量守恒,动量(矩)守恒,熵增原理等。

变分原理是自然界静止(相对稳定状态)事物中的一个普遍适应的数学定律,获称最小作用原理。

Examples :① 光线最短路径传播;② 光线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光线在反射中也是光传播最短路径(Heron );③CB AC EB AE +>+Summary : 实际上光的传播遵循最小能量原理;在静力学中的稳定平衡本质上是势能最小的原理。

二、变分法是自然界变分原理的数学规划方法(求解约束方程系统极值的数学方法),是计算泛函驻值的数学理论数学上的泛函定义定义:数学空间(集合)上的元素(定义域)与一个实数域间(值域)间的(映射)关系特征描述法:{ J :R x R D X ∈=→⊂r J )(|}Examples :① 矩阵范数:线性算子(矩阵)空间 数域‖A ‖1 = ∑=ni ij ja 1max ;∑=∞=nj ij ia A 1max;21)(1122∑∑===n j ni ij a A② 函数的积分: 函数空间数域 D ⊂=⎰n ba n f dxx f J )(Note : 泛函的自变量是集合中的元素(定义域);值域是实数域。

Discussion :① 判定下列那些是泛函:)(max x f f b x a <<=;x y x f ∂∂),(; 3x+5y=2; ⎰+∞∞-=-)()()(00x f dx x f x x δ ② 试举另一泛函例子。

物理问题中的泛函举例① 弹性地基梁的系统势能i. 梁的弯曲应变能: ⎰=∏l b dx dxw d EJ 0222)(21ii. 弹性地基贮存的能量: dx kw l f ⎰=∏0221 iii. 外力位能: ⎰-=∏l l qwdx 0iv. 系统总的势能:000;})({221222021===-+=∏⎰dxdww x dx qw kw dxw d EJ l泛函的提法:有一种梁的挠度函数(与载荷无关),就会有一个对应的系统势能。

适合物理专业的变分法教材

适合物理专业的变分法教材

适合物理专业的变分法教材变分法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数学工具,它广泛应用于各个物理学领域,尤其是在传统和现代力学以及场论中。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步步地介绍变分法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

首先,让我们从一个基本问题开始,即如何利用变分法求解一个简单的极值问题。

假设我们有一个函数f(x),我们希望找到使得f(x)取得极小值的函数x。

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对函数f(x)进行微小的变化,来确定x的变化对应的f(x)的变化。

这种微小的变化可以使用符号δ来表示。

接下来,我们需要确定f(x+δ)和f(x)之间的关系。

根据泰勒展开定理,我们可以将f(x+δ)在x 处展开成一个幂级数,并忽略高阶无穷小量。

这样,我们可以得到f(x+δ)的近似表达式:f(x+δ)≈f(x)+δf'(x),其中f'(x)表示f(x)对x的导数。

然后,我们需要定义一个度量函数,用来评估f(x)的变化对应的f(x+δ)的变化。

这个度量函数通常称为泛函,并用F表示。

泛函通常取决于f(x)和f'(x)。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选择F[f]=∫[a,b]L(x,f(x),f'(x))dx作为我们的泛函。

这里,L(x,f(x),f'(x))是一个关于x、f(x)和f'(x)的函数,它通常称为拉格朗日量。

接下来,我们的目标是找到一个函数f(x),使得泛函F[f]取得极小值。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可以考虑对f(x)进行微小的变化,即f(x+δ),并计算泛函F[f+δ]−F[f]。

通过将这个表达式展开并忽略高阶无穷小量,我们可以得到一个近似的表达式:F[f+δ]−F[f]≈∫[a,b][∂L/∂fδ+∂L/∂f'δ'] dx,其中δ'=d(δ)/dx。

现在,我们可以利用分部积分法将上述表达式进行重写。

通过将表达式中的导数部分进行分部积分,并考虑边界条件,我们可以得到F[f+δ]−F[f]≈∫[a,b][(∂L/∂f−d/dx(∂L/∂f'))δ+∂L/∂f'δ']dx。

高等弹性理论-01

高等弹性理论-01

发展初期(约于1660-1820)— 这段时期主要是通过 实验探索了物体的受力与变形之间的关系。


1678年,胡克通过实验,发现了弹性体的变形与受力之间成比 例的规律。 1807年,杨做了大量的实验,提出和测定了材料的弹性模量。 一些力学家开始了对杆件等的研究分析,伯努利(1705)和库 仑(1776)研究了梁的弯曲理论。
高等弹性理论
弹性理论基础
第一章绪论
Theory of Elasticity
弹性理论基础
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内容
力学的定义 弹性理论定义及其物理来源 与其它力学课程的关系 弹性理论发展简史 基本假定 研究特点

弹性理论基础

第一章绪论
力学
武际可, 力学史, 重庆出版社, 1999
弹性理论基础
鼓励举手提问,课间和课下交流,提建议
高等弹性理论
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补充与改进 实际应用 理论体系 基本理论和求解方法 概念
高等弹性理论
弹性理论 问题提出、建模 求解,应用能力 •基本假定 •基本原理 •应力理论 •应变理论 •本构理论 •微分提法 •能量原理 专题 •弹性通解 •板壳理论 •曲线坐标 •非线性弹性 •热弹性问题
The stiffness of the bonding spring equals to the second derivative of the interatomic potential with respect to the distance
Fmax
d 2U 0 dr 2
0
rD
r0
repulse (equilibrium position) dU 0 dr r
绪论(2学时) 应力理论(2学时) 位移和应变理论(4学时) 本构方程(2学时) 弹性理论的微分提法(2学时) 变分法与能量原理(4学时) 8.弹性通解(2学时) 9.平面问题(2学时) 非线性专题(4学时) 10.空间轴对称问题(2学时) 11.板的精华理论(2学时) 12.Eshelby问题 (2学时) 13.习题与答疑(2学时

弹性力学徐芝纶版第1章

弹性力学徐芝纶版第1章

第1章 绪论
格林(1838)应用能量守衡定律,指出 各向异性体只有 21 个独立的弹性常数。 此பைடு நூலகம்,汤姆逊由热力学定理证明了上述 结果。同时拉梅等再次肯定了各向同性 体只有两个独立的弹性常数。至此,弹 性力学建立了完整的线性理论,弹性力 学问题已经化为在给定边界条件下求解 微分方程的数学问题。
第1章 绪论
第1章 绪论
1、发展初期(约于1660-1820)— 这段时期主要是通过实验探索了物体的受 力与变形之间的关系。1678年,胡克通过 实验,发现了弹性体的变形与受力之间成 比例的规律。1807年,杨做了大量的实验, 提出和测定了材料的弹性模量。伯努利 (1705)和库仑(1776)研究了梁的弯曲 理论。一些力学家开始了对杆件等的研究 分析。
第1章 绪论
3 设构件发生小变形, 、 为相应的正应变和 切应变,则:
sin tg
1 1 1 ln(1 )
答案:
1

2
1

第1章 绪论
弹性力学的普遍原理 1.圣维南原理:把物体上一小部分的面力变 换成分布不同,但静力等效的面力(即:向一 点简化,主矢和主矩均相等),只影响其近处 的应力分布,而不影响其远处的应力。该原理 又称局部性原理。
第1章 绪论
2 、 理 论 基 础 的 建 立 ( 约 于 1821 - 1855)—这段时间建立了线性弹性力学的基 本理论,并对材料性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纳维(1820)从分子结构理论出发,建立了 各向同性弹性体的方程,但其中只含一个弹 性常数。柯西(1820-1822)从连续统模型 出发,建立了弹性力学的平衡(运动)微分 方程、几何方程和各向同性的广义胡克定律。
微观非均匀,宏观均匀

变分原理-第1章

变分原理-第1章
y = y ( x) > 0 ,使之绕横轴旋转,求所得旋转面面积最小的那个函数 y = y ( x) 。
即在满足 y ( x1 ) = y1 , y ( x 2 ) = y 2 的端点条件下,求函数 y = y ( x) 使以下泛函
S = ∫ 2πyds = ∫ 2πy 1 + y ' dx
x1 x2 2
L=
x1

0
dy 1 + dx dx
2
(1-9)
悬索重心高度为
1 1 1 dy y c = ∫ yds = ∫ y 1 + dx L0 L0 dx
L x 2
(1-10)
以上变分问题是:在通过已知两点,并满足式(1-9)条件的一切曲线中,求 使泛函式(1-10)取极小值的函数 y (x ) 。
设 P(x,y)是曲线上某一点。重物在 P 点的速度 v 可由能量守恒原理求 得:
1 2 mv = mgy 2 ⇒ v = 2 gy
令 ds 为曲线的弧长的微分,则
ds = v = 2 gy dt

dt =
ds 2 gy
=
1 + y ' dx 2 gy
2
式中 y ′ =
dy dx
因此,重物从 A 滑到 B 所需时间 T 为:
若干“子域” (即单元) ,然后分别在子域上选取测试函数,并要求这些测试 函数在各个子域内部、在子域之间的分界面上以及子域与外界的分界面上均 满足一定的条件。它使有限单元法的实用价值远远超过了经典方法。 有限单元法应用的领域十分广泛。不论是固体力学、流体力学,还是电磁 学、传热学等都可以应用。就固体力学而言,静力分析、动力分析或稳定性 分析,不论是线性分析,还是非线性分析,有限单元法均能适用。 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有限单元法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有限单元 法要求求解大规模的联立方程组,未知数高达几万甚至几十万,没有高速度、 大容量的计算机是很难想像的。有限单元法的基本思想早在四十年代就提出 来了,但是直到五十年代中期,由于电子计算机的问世才开始大量应用和发 展。

变分法简介(简单明了易懂)

变分法简介(简单明了易懂)
化简得
令 ,代入上式,
由于
积分之,得
消去 ,就得到 。
这是悬链线方程,适当选择条件(令该悬链线过(0,1/a)点,且该点处的切线是水平的)就可得到(1)。本例说明,对于平面上过两个定点的所有光滑曲线,其中绕 轴旋转所得旋转体的侧面积最小的是悬链线!
1.3.3 悬链线势能最小
1691年,雅可比·伯努利证明:悬挂于两个固定点之间的同一条项链,在所有可能的形状中,以悬链线的重心最低,具有最小势能。下面我们用变分法证明之。
例如,在 上光滑曲线y(x)的长度可定义为
(2)
考虑几个具体曲线,取 ,
若 ,则
若y(x)为悬链线,则
对应 中不同的函数y(x),有不同曲线长度值J,即J依赖于y(x),是定义在函数集合 上的一个泛函,此时我们可以写成
我们称如下形式的泛函为最简泛函
(3)
被积函数 包含自变量 ,未知函数 (t)及导数 (t)。如,上述曲线长度泛函即为一最简泛函。
证明:对任意给定的 , 是变量 的函数,该函数在 处达到极值。根据函数极值的必要条件知
再由(4)式,便可得到(5)式。
变分法的基本引理: , , ,有

则 。
证明略。
1.2.2泛函极值的必要条件
考虑最简泛函(3),其中F具有二阶连续偏导数,容许函数类S取为满足端点条件为固定端点(6)的二阶可微函数。
1.2.3几种特殊形式最简泛函的欧拉方程
( ) 不依赖于 ,即
这时 ,欧拉方程为 ,这个方程以隐函数形式给出 ,但它一般不满足边界条件,因此,变分问题无解。
( ) 不依赖 ,即
欧拉方程为
将上式积分一次,便得首次积分 ,由此可求出 ,积分后得到可能的极值曲线族

一阶变分 变分法PPT课件

一阶变分    变分法PPT课件

(y) (y)
b a
F
x,
n i1
aiwi (x),
n i1
ai wi( x)
dx
(a1, a2,L
, an )
0 ai
( i=1,2, …,n ),解上述方程组来确定ai ,代回原式即可,n 为精确解
19
1.5.3 康托罗维奇法-化偏微分为常微分方程组
依赖多自变量的单自变函数的泛函
(1 21)
上述欧拉方程为二阶偏微分方程 。解此方程可
求出使泛函Φ(y)达到极值的y(x) ,称间接解法.
其它欧拉方程形式为:
16
泛函形式
( y) x1 F(x, y, y, y,L , y(n) )dx x0
边界固定,依赖高阶导数的泛函
欧拉方程
d
d2
Fy dx Fy dx2 Fy L
(1)n
yn nyn1 y (u v) u v,
1
(uv) u v vu, (u v) (vu u v) / v2
2 变分号可由积分号外进入积分号内
x1 F(x, y, y)dx x1 F(x, y, y)dx
x0
x0
x1 ydx x1 ydx
x0
x0
(dy) d ( y)
3.0)
0
1
y3 12 (97 y2 188y3 4.5) 0
m个常微分方程组
y。 20
泛函解法综合例
例:求泛函 极值函数
[ y(x)]
1 0
(
y)2
y
2
2xy
dx,
y(0) y(1) 0
1.间接法: F d (F ) 0, 2 y 2x d 2 y 0, y y x 0; y(x) sin x x

最小值原理

最小值原理

u在边界值上使指标最优时, 控制方程不一定是必要条件 H在 u ( t ) ∈ U 的闭集内可能 不存在极点。 而(2-2)总是成立的。
H
U
u
第2章 最小值原理
庞特里亚金最小值原理 与古典变分法中条件极值定理的主要区别在于: 容许控制u(t)受有界闭集限制
u (t ) ∈ U ∈ R m
控制方程变为极值条件(证明略)
通常称为最小值原理当控制作用的大小限制在一定范围内时由最优控制规律所确定的最优轨线在整个作用范围内必取最小值第2章最小值原理21连续系统的最小值原理考虑条件极值定理中控制函数u受约束的情况
第2章 最小值原理
第2章 最小值原理
本章主要内容:
2.1 连续系统的最小值原理 2.2 最小值原理的应用示例 原苏联著名数学家庞特里亚金,总结经典变分法和早期简单最优控 制的成果,在1956-1958年间逐步创立了“最大值原理”。 通常称为“最小值原理”—当控制作用的大小限制在一定范围内时 ,由最优控制规律所确定的最优轨线在整个作用范围内必取最小值 。
0 ≤ t < 0.307 0.307 ≤ t ≤ 1 0 ≤ t < 0.307 0.307 ≤ t ≤ 1
c1e t + 1 x(t ) = t c2 e + 0.5
根据边界条件继续求出:
4e + 1 x = t 4.37e + 0.5
t *
0 ≤ t < 0.307 0.307 ≤ t ≤ 1
H = x + u + λ ( x u ) = x(1 + λ ) + (1 λ )u
J
固定, 固定,x
自由, (t ) 自由,u
x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接近度的任何函数 y1(x) 上的值,即
J[ y0 (x)] ≥ J1[ y1(x)] ,
(1.1.10)
则称泛函 J[ y(x)] 在函数 y0 (x) 上达到相对极大值.如果泛函 J[ y(x)] 在函数 y0 (x)
的零级ε-邻域,(1.1.10)式总是成立,那么称 J[ y(x)] 在函数 y0 (x) 上达到相对强极
的 y0 (x) n 级ε-邻域.
y y = y1 (x, y)
y = y (x, y)+ε y = y (x, y) y = y (x, y)−ε
x0
x1 x
图 1.2
定义 4 设 J[ y(x)] 是定义在某个函数类{y(x)}上的泛函,如果存在ε >0,使
得它在函数 y0 (x) 上的值不小于它在函数类{y(x)}中且与 y0 (x) 有某确定级数的ε-
A(0, 0) x
M(x, y)
B(a, b) y
图 1 1.
如图 1.1,以 A 点为坐标原点,Ox 轴取在水平方向,Oy 轴铅直向下.设 y = y(x)
是连接点 A(0, 0) 和 B(a,b) 的一条光滑曲线,质点沿这条曲线下滑.因初速度为零,
故质点下滑到任意点 M (x, y) 的速率为
v = 2gy
§1.1 泛函和泛函的极值问题
1.1.1 泛函的概念
先从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引进泛函的概念. 例 1 设已给 x 轴上两点 x = x0 和 x = x1 ,y = y(x) 是定义在区间[x0, x1] 上的有
连续一阶导数的函数,则曲线 y = y(x) 的长为
∫ l[ y(x)] = x1 1+ y′2 dx , x0
变量 J 是函数 y(x) 的泛函,记之为 J = J[ y(x)].而此函数集称为泛函 J[ y(x)] ]的定 义域,有时也称为泛函的容许函数.简言之,泛函是函数集 Y 到数域 R 上的一个 映射,映射的自变元是一个函数,而属于 Y 的每一个函数 y(x) 称为容许函数.读 者不难自己类似的给出依赖于多个函数的泛函的定义.
∫ T[ y(x)] =
a
1+ y′2 dx
0 2gy
这样,最速降线问题的数学提法是:求一条满足边界条件
y(0) = 0, y(a) = b
(1.1.6) (1.1.7)
的曲线 y = y(x) ,使得泛函T[ y(x)] 取最小值. 下面给泛函极值以类似于函数的极大极小值的定义.为此,先给出曲线
泛函看成是自变量 k 的函数,记作 F (k) ,但是 F (k) 的数值并不是由函数的
定义来给出,而是按照上式根据函数 f (x) 的具体形式来给出.
1.1.2 泛函的极值问题
(1) 有关泛函极值的概念 变分法的基本问题是关于泛函的极值问题.例如 1696 年由约翰·伯努利提出 的,并且对变分法的发展有过重大影响的最速降线问题(又称捷线问题):在铅直 平面内,所有连结两定点 A, B 的曲线中,求出一条曲线来,使初速为零的质点, 在重力作用下,自 A 点沿着这条曲线下落到 B 点所需时间为最短(介质的摩擦和 阻力不计). 首先若从单纯路程角度,A 到 B 点的直线路程是最短的,但是因为下滑过程 并不能较快获得很大的速度,所以所需要到时间不是最短的.
(1.1.1)
当函数 y(x) 改变成另一函数 y1(x) 时,代表函数 y1(x) 的曲线在 [x0, x1] 上的弧长
l[ y1(x)] 一般说来也会随之改变.这就是说,由(1.1.1)式定义的变量 l 依赖于“整个
函数” y(x) . 定义 1 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函数集,称为函数类. 例如,把在区间[x0, x1] 上连续的函数的集合记为 C[x0 , x1].把在区间[x0, x1] 上
径的圆 K 内有 f (x, y) ,令
η
(
x,
y)
=
⎧ ⎨⎩[( x

a)2
+
(
0 y−
b)2

ρ
2
]4
(x − a)2 + ( y − b)2 ≥ ρ 2 (x − a)2 + ( y − b)2 < ρ 2
显然η(x, y) 满足引理中的要求,但对这个η,有
∫∫ f (x, y)η(x, y)dxdy =∫∫ f (x, y)η(x, y)dxdy > 0
ξ1 ξ2
⎪⎩
0
ξ2 ≤ x ≤ x1
它 满 足 引 理 中 的 一 切 条 件 , 事 实 上 , 由 定 义 有 η(x0 ) = η(x1) = 0 , 不 难 验 证
(x − ξ1)4 (x − ξ2 )4 和它对 x 的一阶和二阶导数在 x = ξ1 及 x = ξ2 都为 0,而在区间
[ξ1,ξ2 ] 之外η(x) 恒等于零,由此可见这函数和它的一阶及二阶导数在整个区间
∫ ∫ =
x1[∂F δ y + ∂F δ y′]dx +
x0 ∂y
∂y′
x1 x0
(ε1δ
y
+
ε 2δ
y′)dx
其中
(1.2.2)
lim ε δ y→0,δ y′→0 1 = ε 0, lim δ y→0,δ y′→0 2 = 0 .
(1.2.3)
我们把(1.2.2)最后一个等式中的第一个积分称为泛函 J[ y]在“点” y(x)
念,有时除要求不等式(1.1.8)外,还要求满足下列不等式
y1′(x) − y′(x) ≤ ε ,
(1.1.9)
此时称 y1(x) 与 y(x) 有一级ε-接近度.完全类似的可以给出 n 级ε-接近度的定义.固
定一条曲线 y = y0 (x) 之后,与 y0 (x) 具有 n 级ε-接近度的所有曲线的的集合称为
有连续一阶导数的函数称为在 [x0, x1] 上的 C1 类函数,这类函数的集合记为
C1[x0, x1] .以此类推,把在区间[x0, x1] 上有连续 n 阶导数的函数称为此区间上的 Cn
类函数,这类函数的集合记为 Cn[x0 , x1] .如果一个函数 y(x) 在区间[x0, x1] 上 n 次
(1.1.11)式不能得出 f (x) = 0 的结论的.
引理 2 设 f (x, y) 在域 D 内连续,若对任何在边界 C 上为零的域 D 内的 C2 类 函数η(x, y) ,有
∫∫ f (x, y)η(x, y)dxdy = 0
D
那末 f (x, y) = 0 .
证明 若在 D 内某点 (a,b) 有 f (a,b) > 0 ,则在以 (a,b) 为圆心,充分小ρ为半
[x0, x1] 的连续性.但对此函数,积分
∫ ∫ x1 f (x)η(x)dx = ξ2 f (x)η(x)dx > 0
x0
ξ1
而与所设矛盾.因此 f (x) = 0 .证明完毕.
(1.1.12)
注意此引理的条件是,对于任何在 x = x0 和 x = x1 两点为零的 C2 类函数η(x) , (1.1.11)是都成立,才有引理的结论.若只对其中特定几个满足条件的η(x) ,从
(1.2.1)
其中 F 是三个变元 x, y, y′ 的连续函数,且有连续的二阶偏导数,又 y(x) ∈C2 .
由于泛函的变分在研究泛函极值曲线的必要条件时的作用,相当于导数(或 微分)在研究函数极值时的作用,下面先给出泛函变分的概念.
设想函数 y(x) 稍有变动,变为 y(x) + δ y(x) ,这里δ y(x) 表示一个函数,而不
证明 用反证法.设在某点 ξ (x0 < ξ < x1) 处 f (x) 不等于零,例如 f (ξ ) > 0 ,因
f (x) 是连续函数,故必存在ξ 的邻域ξ1 < ξ < ξ2 ,在此邻域内 f (x) > 0 ,命
η
(
x)
=
⎧ ⎪⎨(
x

ξ1
0 )4 (
x

ξ
2
)
4
x0 ξ1
≤ ≤
x x
≤ ≤
是δ 乘 y(x) ,δ y(x) 称为函数 y(x)的变分.如果 y 和 y + δ y 都是泛函的容许函数,
我们来研究泛函(1.2.1)的值的增量(为方便起见,记δ y′ = (δ y(x)′) .
∫ ΔJ = J[ y + δ y] − J[ y] = x1 [F(x, y + δ y, y′ + δ y′) − F(x, y, y′)]dx x0
∫∫ S[z(x, y)] = 1+ z′x2 + z′y2 dxdy D
(1.1.2)
显然,变量 S 也是依赖于“整个函数” z(x, y) 的.
现在引进泛函的概念.
定义 2 设 R 是一数域,设 Y 是已给定的某函数集,这一集合记为{y(x)},
如果对于 Y 中的,每一个函数 y(x) ,有变量 J ∈R 的值与之对应,那么我们就说
D
K
这与所设矛盾,故 f(x, y)在 D 中处处为零.证明完毕.
显然,引理 1 和引理 2 分别针对一维和二维情况.对于三重积分或多重积分
的情况,也有类似的引理。
§1.2 泛函的变分和最简单情形的欧拉方程 1.2.1 泛函的变分
设已给泛函
∫ J[ y(x)] = x1 F (x, y, y′)dx x0
连续可导,它就属于 Cn[x0 , x1] ,简记为 y(x) ∈ Cn .这一记号也用于多元函数,例
如 z(x, y) ∈ C2 (D) ,就意味着函数 z(x, y) 在域 D 上有连续的二阶偏导数.
例 2 设 D 是平面上的已给区域,函数 z(x, y) ∈C1(D) ,那么与之相应的曲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