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重点】 古诗《 芙蓉楼送辛渐 》赏析 _ 0012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赏析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赏析《芙蓉楼送辛渐》此诗当作于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王昌龄当时为江宁丞。
辛渐是王昌龄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
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
这首诗为在江边离别时所写。
此诗为一首送别诗。
“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了一张无边无际的愁网。
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了离别的黯淡气氛。
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别友人的心头上。
“连”字和“入”字写出雨势的平稳连绵,江雨悄然而来的动态能为人分明地感知,则诗人因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见。
但是,这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正好展现了一种极其高远壮阔的境界。
中晚唐诗和婉约派宋词往往将雨声写在窗下梧桐、檐前铁马、池中残荷等等琐物上,而王昌龄却并不实写如何感知秋雨来临的细节,他只是将听觉、视觉和想象概括成连江入吴的雨势,以大片淡墨染出满纸烟雨,这就用浩大的气魄烘托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开阔意境。
后两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是指作者与友人分手之际,对友人的嘱托。
洛阳,指的是今河南省洛阳市,唐朝时是政治、经济、文化的著名城市,那里有作者的亲朋好友。
相问,如同说“问你”,冰心是形容人的心地清明,如同冰块儿;玉壶,玉石制成的壶。
六朝时期,诗人鲍照曾用“清如玉壶冰”(《代白头吟》诗),来比喻高洁清白的品格,此处的玉壶也是用来比喻纯正的品格。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你到达洛阳以后,那里的亲友如果问起你我的情况,你就这样告诉他们王昌龄的一颗心,仍然像一块纯洁清明的冰盛在玉壶中。
作者托辛渐给洛阳友人,带去这样一句话,是有背景的。
当时作者因不拘小节,遭到一般平庸人物的议论,几次受到贬谪。
这里,显然是作者在对那些污蔑之词作出回击,也是对最了解自己的友人们做出的告慰。
表现了不肯妥协的精神。
自从开元宰相姚崇作《冰壶诫》以来,盛唐诗人如王维、崔颢、李白等都曾以冰壶自励,推崇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
《芙蓉楼送辛渐》原文、翻译及赏析
《芙蓉楼送辛渐》原文、翻译及赏析《芙蓉楼送辛渐》原文、翻译及赏析《芙蓉楼送辛渐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作品,作于作者被贬为江宁(今江苏南京)县丞时。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芙蓉楼送辛渐》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原文:芙蓉楼送辛渐二首王昌龄〔唐代〕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译文:秋冬时节的冷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天亮的时候送别好友只留下楚山的孤影。
到了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
往丹阳城南望去,只见秋海阴雨茫茫;向丹阳城北望去,只见楚天层云深深。
芙蓉楼上送你离去,心情悲愁,喝酒也不能尽兴。
四周一片寂静,对着寒冷江天,只有高悬的明月照我心。
注释:芙蓉楼:原名西北楼,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据《元和郡县志》卷二十六《江南道·润州》丹阳:“晋王恭为刺史,改创西南楼名万岁楼,西北楼名芙蓉楼。
”一说此处指黔阳(今湖南黔城)芙蓉楼。
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
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
连江:雨水与江面连成一片,形容雨很大。
吴:古代国名,这里泛指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
江苏镇江一带为三国时吴国所属。
平明:天亮的时候。
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渐。
楚山:楚地的山。
这里的楚也指镇江市一带,因为古代吴、楚先后统治过这里,所以吴、楚可以通称。
孤:独自,孤单一人。
洛阳:现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
冰心:比喻纯洁的心。
玉壶:教概念妙真道教义,专指自然无为虚无之心。
丹阳:在今江苏省西南部,东北滨长江,大运河斜贯,属镇江市。
楚云:指楚天之云。
高楼:指芙蓉楼。
寒江:称秋冬季节的江河水面。
赏析:这两首诗所记送别的时间和情景是“倒叙”。
第一首写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边送别友人的情景;第二首写第一天晚上在芙蓉楼为友人饯行之事。
第一首写平明送客,临别托意。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原文、注释、译文及欣赏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原文、注释、译文及欣赏原文:《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译文:冷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后,独自面对着楚山离愁无限!到了洛阳,如果洛阳亲友问起我来,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那样晶莹纯洁!注释:芙蓉楼:芙蓉楼:原名西北楼,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据《元和郡县志》卷二十六《江南道·润州》丹阳:“晋王恭为刺史,改创西南楼名万岁楼,西北楼名芙蓉楼。
”一说此处指黔阳(今湖南黔城)芙蓉楼。
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
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
连江:雨水与江面连成一片,形容雨很大。
吴:古代国名,这里泛指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
江苏镇江一带为三国时吴国所属。
平明:天刚亮的时候。
平明即平旦,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黎明之时。
用地支表示这个时段则为寅时,即每天清晨的3~5时,即是我们古时讲的五更。
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渐。
楚山:楚地的山。
这里的楚也指南京一带,因为古代吴、楚先后统治过这里,所以吴、楚可以通称。
孤:独自,孤单一人。
洛阳:现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
冰心:比喻纯洁的心。
玉壶:玉做的壶。
比喻人品性高洁。
欣赏:此诗选自《全唐诗》。
王昌龄在名家如林的盛唐时代,曾赢得“诗家天子”的称号。
他是七绝的圣手,现存一百八十余首诗中,七绝占近一半。
明朝人杨慎说:“龙标(王昌龄曾任龙标县尉)绝句,无一篇不佳。
”此诗是他七绝送别题材的名篇,作于天宝初年(约741)贬江宁县(今南京市)丞之时。
芙蓉楼,故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角,登临可以俯瞰长江,远望楚地,常是文人墨客登临饯别之所。
《元和郡县志》卷二十五江南道润州:“晋王恭为刺史,改创西南楼名万岁楼,西北楼为芙蓉楼。
”辛渐是王昌龄的挚友,此番远道来探望遭贬的诗人,可能是将取道润州(今镇江市)到扬州,再北上洛阳。
诗人感激他的一片深情,由江宁一直送行到润州。
千里相送终有一别,于是俩人联袂携手,登楼话别。
古诗文《芙蓉楼送辛渐》赏析
古诗文《芙蓉楼送辛渐》赏析芙蓉楼送辛渐唐朝: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芙蓉楼送辛渐译文及注释【译文透着寒意的雨洒落在大地上,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
清晨,当我送别友人之时,感到自己就像楚山一样孤独寂寞。
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向你问起我,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一颗珍藏在玉壶中的冰一样晶莹纯洁。
】【释义“芙蓉楼”是黔阳(今湖南省洪江市黔城镇)的名楼,那还有王昌龄的石像和介绍。
“送”是送别的意思。
“辛渐”是诗人的一位朋友。
题目的意思是:在芙蓉楼送别好友辛渐。
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
这首诗是作者在江宁做官时写的。
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
连江:满江。
吴:三国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吴地。
平明:天亮的时候。
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渐。
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的山为楚山。
孤:独自,孤单一人。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
冰心:比喻心的纯洁。
一片冰心在玉壶:我的心如晶莹剔透的冰贮藏在玉壶中一般。
比喻人清廉正直。
】芙蓉楼送辛渐写作背景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二十九年以后。
王昌龄当时离京赴江宁(今南京市)丞任,辛渐是他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
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
这诗原题共两首,这一首写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边离别的情景。
“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了一张无边无际的愁网。
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了离别的黯淡气氛。
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别友人的心头上。
“连”字和“入”字写出雨势的平稳连绵,江雨悄然而来的动态能为人分明地感知,则诗人因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见。
但是,这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不也展现了一种极其高远壮阔的境界吗?中晚唐诗和婉约派宋词往往将雨声写在窗下梧桐、檐前铁马、池中残荷等等琐物上,而王昌龄却并不实写如何感知秋雨来临的细节,他只是将听觉、视觉和想象概括成连江入吴的雨势,以大片淡墨染出满纸烟雨,这就用浩大的气魄烘托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开阔意境。
《芙蓉楼送辛渐》全诗赏析
《芙蓉楼送辛渐》全诗赏析【关键词】诗词名句,抒情,送别,孤独【名句】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出处】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译注】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您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
① 冰心,比喻纯洁的心。
② 玉壶,道教概念妙真道教义,专指自然无为虚无之心。
【说明】诗中芙蓉楼原名西北楼,遗址在润州(今江苏镇江)西北。
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
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二十九年以后。
王昌龄当时为江宁(今南京市)县丞,辛渐是他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北上洛阳。
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
此诗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首两句写景,用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也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后两句诗人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与前面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之间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的形象和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
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赏析】送别本身就是一件感伤之事,偏偏又遇上雨,愁情必然会增加几重。
“寒雨连江夜入吴”,烟雨笼罩江南,秋色惨淡,那寒意不仅弥漫在秋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别友人的心头上。
“平明送客楚山孤”,天色已明,友人即将北上,此时,远处的楚山显得格外的孤立无助。
其实,山是一直孤立着的,此时更加孤立无助的应该是诗人才对。
诗人想到友人回到洛阳,即可与亲友相聚,而诗人自己,却只能像这孤零零的楚山一样,伫立在江畔空望着流水逝去。
然而那孤峙的楚山,更展现了诗人孤傲高洁的性格。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二句,细致精密,给人以冰清玉洁之感。
“玉壶”指美玉制成的壶,诗人鲍照曾用“清如玉壶冰”来比喻高洁清白的品格,王维、崔颢、李白等都曾以冰壶自励,这里用来代指诗人高洁的胸怀。
芙蓉楼送辛渐赏析
芙蓉楼送辛渐赏析文一:《芙蓉楼送辛渐》赏析《芙蓉楼送辛渐》是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所作,作于唐玄宗开元十年(722年),属于五言绝句。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离别时感慨万千的情景,对友人的惋惜之情与自己的无奈之感相互交织,令人回味无穷。
这首诗的第一句“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以自然景观作为开头,体现出诗人对环境的细腻感受。
接着,诗人谈及离别之感,用“此时”“别后”等词语,表达了惜别之情。
最后一句“明月随飞鹊,单于远远传”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遗憾。
本诗与同样是王之涣的作品《登鹳雀楼》相比,同样体现了诗人婉约清丽的风格;不同的是,本诗更多地涉及到人情世故与生命之感,更加直白深沉。
总体而言,本诗通过对环境的描绘,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之情的感慨和遗憾,是唐代婉约诗的经典之作。
文二:《芙蓉楼送辛渐》欣赏《芙蓉楼送辛渐》是一首富有情感的五言绝句,从自然景观中延伸到人文情感,直抒胸臆,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全诗共分为四句,每句都有着独特的表现手法。
首句“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通过对山水形态的描绘,表现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之情。
第二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直抒胸臆,表达出诗人珍惜友情,却又无法说出实话的无奈之感。
第三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用诗人自问形式表达了对自然之谜的追问,也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人生的疑问和对未来的期待。
最后一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用比喻的方式凸显出诗人的思索,表达了他对未来及彼此友谊的担忧和不安。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与人情的描绘,表现出了诗人繁华之外的孤独和无奈,让人联想到“悲欢离合”的人生之路,堪称唐代诗歌中的精品之作。
同时,诗人的境遇与人类普遍的感受不谋而合,对于现代人也是一种精神的借鉴和启示。
王昌龄的诗词《芙蓉楼送辛渐》赏析
【导语】王昌龄此诗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的⾼风亮节。
下⾯就给⼤家介绍下王昌龄的诗词《芙蓉楼送⾟渐》,欢迎阅读! 《芙蓉楼送⾟渐》 唐•王昌龄 寒⾬连江夜⼊吴,平明送客楚⼭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冰⼼在⽟壶。
【赏析】 ⾸两句写景,⽤苍茫的江⾬和孤峙的楚⼭,烘托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也展现了诗⼈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后两句诗⼈以晶莹透明的冰⼼⽟壶⾃喻,与前⾯屹⽴在江天之中的孤⼭之间形成⼀种有意⽆意的照应,令⼈⾃然联想到诗⼈孤介傲岸的形象和光明磊落、表⾥澄澈的品格。
全诗即景⽣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穷。
“⼀⽚冰⼼在⽟壶”句,细致精密,给⼈以冰清⽟洁之感。
“冰⼼”,形容⼼地光明磊落,如冰⼀样澄清透明。
“⽟壶”指美⽟制成的壶,晶莹剔透,陆机有“⼼若怀冰”句,⽐喻⼼地纯洁;鲍照曾⽤“清如⽟壶冰”来⽐喻⾼洁清⽩的品格,这⾥⽤来代指诗⼈⾼洁的胸怀。
诗⼈在这⾥以晶莹透明的冰⼼⽟壶⾃喻,新奇⽽贴切,再结合诗的前两句“寒⾬连江夜⼊吴,平明送客楚⼭孤”,屹⽴在江天之中的楚⼭与置于⽟壶之中的冰⼼,前后形成照应,是诗⼈孤⾼耿介、冰清⽟洁形象的写照。
现可⽤来表达胸怀坦荡,⼼地纯洁,也可⽤来赞美⼼地耿直纯正的⼈。
扩展阅读:王昌龄的⽂学成就 王昌龄存诗181⾸,体裁以五古、七绝为主,题材则主要为离别、边塞、宫怨。
就数量之多,体制之备,题材之⼴说,王昌龄的诗实不如李⽩、杜甫和⾼适、岑参,但他的诗质量很⾼。
边塞诗可并⾼适、岑参⽽三,四杰以后,诗坛⼏乎没有边塞诗作。
唐⽞宗改府兵制为募兵制后,⽂⼈掀起了从军热以求边功。
开元⼗三年,王昌龄漫游西北边地,有了较深的边塞⽣活体验,创作了⼤量的边塞诗,此时岑参11岁,⾼适还没有开始边塞⽣活,后⼈依次考证称王昌龄为边塞诗的创始和先驱。
王昌龄的边塞诗善于捕捉典型的情景,有着⾼度的概括和丰富的表现⼒。
既反映了盛唐时代的主旋律,⼜对边塞风光及边关战场场景进⾏细致描写,同时能够捕捉到将⼠细腻的内⼼世界。
《芙蓉楼送辛渐》赏析
《芙蓉楼送辛渐》赏析《芙蓉楼送辛渐》作者: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1、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据《元和郡县志>卷二十六《江南道·润州》丹阳:“晋王恭为刺史,改创西南楼名万岁楼,西北楼名芙蓉楼。
”丹阳在今江苏省西南部,东北滨长江,大运河斜贯,属镇江市。
2、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
这首诗是作者在江宁做官时写的。
3、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
4、连江:雨水与江面连成一片,形容雨很大。
5、吴:古代国名,这里泛指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
江苏镇江一带为三国时吴国所属。
6、平明:天亮的时候。
7、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渐。
8、楚山:楚山:楚地的山。
这里的楚也指镇江市一带,因为古代吴、楚先后统治过这里,所以吴、楚可以通称。
9、孤:独自,孤单一人。
10、洛阳:现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
11、冰心:比喻纯洁的心。
玉壶,道教概念妙真道教义,专指自然无为虚无之心。
诗意: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天明送走好友只留下楚山的孤影。
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您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
赏析:”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江宁一带,此地是三国孙吴故地。
),织成了一张无边无际的愁网。
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了离别的黯淡气氛。
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别友人的心头上。
”连”字和”入”字写出雨势的平稳连绵,江雨悄然而来的动态能为人分明地感知,则诗人因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见。
但是,这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正好展现了一种极其高远壮阔的境界。
中晚唐诗和婉约派宋词往往将雨声写在窗下梧桐、檐前铁马、池中残荷等等琐物上,而王昌龄却并不实写如何感知秋雨来临的细节,他只是将听觉、视觉和想象概括成连江入吴的雨势,以大片淡墨染出满纸烟雨,这就用浩大的气魄烘托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开阔意境。
《芙蓉楼送辛渐》赏析
《芙蓉楼送辛渐》赏析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解读】
这首诗作于王昌龄任江宁丞时,大约在开元二十九年(741)以后。
他的朋友辛渐要去洛阳,他到江边饯行。
王昌龄此时的处境并不顺利,此前曾两次被贬官。
但他并没有屈从,在这首诗中表现了自己坚持高贵洁白品德的决心。
诗的前两句写雨中送别的情景:满江的寒雨在夜间悄悄地降临,早晨送别友人,心中孤独,甚至觉得连山也孤孤单单的。
诗人拜托朋友告慰远方洛阳的亲友:洛阳的亲友如果问起我,就说我的心像玉壶中的冰一样洁白无瑕不沾染污垢。
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古诗原文赏析
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古诗原文赏析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古诗原文赏析【作品简介】《芙蓉楼送辛渐》由王昌龄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这是一首送别诗。
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
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原文】《芙蓉楼送辛渐》作者: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解】1. 芙蓉楼:遗址在润州(今江苏镇江)。
2.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
3.寒雨:寒冷的雨。
4.连江:满江。
5.吴:三国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简称这一带为吴,与下文“楚”为互文。
6.平明:清晨天刚亮。
7.客:指辛渐。
8. 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的山为楚山。
9.孤:独自,孤单一人。
10.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在玉壶之中,比喻人清廉正直。
11.冰心:比喻心的纯洁。
12.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黄河南岸。
【韵译】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朋友呵,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翻译】昨天晚上,透着寒意的雨洒落大地,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
清晨当我送别友人的时候,感到自己就像楚山一样孤独寂寞。
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向你问起我,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一颗珍藏在玉壶中的冰一般晶莹纯洁。
【写作背景】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二十九年以后。
王昌龄当时离京赴江宁(今南京市)丞任,辛渐是他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
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
这诗原题共两首,这一首写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边离别的情景。
另一首为“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说的是头天晚上诗人在芙蓉楼为辛渐饯别时的情景。
【讲解】诗人的朋友辛渐即将取道扬州,北上洛阳。
唐诗《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赏析_唐诗三百首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பைடு நூலகம்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解
1、芙蓉楼:原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2、楚山:古时吴、楚两地相接,镇江一带也称楚地,故其附近的山也可叫楚山。
译文
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
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
朋友呵,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
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唐诗赏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唐诗赏析《芙蓉楼送辛渐》是唐朝诗人王昌龄的一首送别诗,是作者被贬为江宁县丞时所写。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唐诗赏析,欢迎大家阅读!《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前言】《芙蓉楼送辛渐》是唐朝诗人王昌龄的一首送别诗,是作者被贬为江宁县丞时所写。
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首两句写景,用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也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后两句诗人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与前面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之间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的形象和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
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注释】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据《元和郡县志>卷二十六《江南道·润州》丹阳:“晋王恭为刺史,改创西南楼名万岁楼,西北楼名芙蓉楼。
”丹阳在今江苏省西南部,东北滨长江,大运河斜贯,属镇江市。
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
这首诗是作者在江宁做官时写的。
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
连江:雨水与江面连成一片,形容雨很大。
吴:古代国名,这里泛指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
江苏镇江一带为三国时吴国所属。
平明:天亮的时候。
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渐。
楚山:楚山:楚地的山。
这里的楚也指镇江市一带,因为古代吴、楚先后统治过这里,所以吴、楚可以通称。
孤:独自,孤单一人。
洛阳:现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
冰心,比喻纯洁的心。
玉壶,道教概念妙真道教义,专指自然无为虚无之心。
【翻译】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天明送走好友只留下楚山的孤影。
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您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
【赏析】《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二十九年以后。
王昌龄当时为江宁(今南京市)丞,辛渐是他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唐诗注释翻译赏析《芙蓉楼送辛渐二首》王昌龄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芙蓉楼送辛渐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作品,作于作者被贬为江宁县丞时。
第一首写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边离别的情景;第二首写第一天晚上诗人在芙蓉楼为辛渐饯别的情景。
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作品原文芙蓉楼送辛渐二首⑴其一寒雨连江夜入吴⑵,平明送客楚山孤⑶。
洛阳亲友如相问⑷,一片冰心在玉壶⑸。
其二丹阳城南秋海阴⑹,丹阳城北楚云深。
高楼送客不能醉⑺,寂寂寒江明月心。
词句注释⑴芙蓉楼:原名西北楼,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据《元和郡县志》卷二十六《江南道·润州》丹阳:“晋王恭为刺史,改创西南楼名万岁楼,西北楼名芙蓉楼。
”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
⑵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
连江:雨水与江面连成一片,形容雨很大。
吴:古代国名,这里泛指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
江苏镇江一带为三国时吴国所属。
⑶平明:天亮的时候。
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渐。
楚山:楚山:楚地的山。
这里的楚也指镇江市一带,因为古代吴、楚先后统治过这里,所以吴、楚可以通称。
孤:独自,孤单一人。
⑷洛阳:现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
⑸冰心,比喻纯洁的心。
玉壶,道教概念妙真道教义,专指自然无为虚无之心。
陆机《汉高祖功臣颂》有“心若怀冰”句,比喻心地纯洁。
鲍照《白头吟》:“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
”也是以“玉壶冰”比喻清白的操守。
唐人有时也以此比喻为官廉洁,如姚崇《冰壶诫》序云“夫洞澈无瑕,澄空见底,当官明白者,有类是乎?故内怀冰清,外涵玉润,此君子冰壶之德也”。
⑹丹阳:在今江苏省西南部,东北滨长江,大运河斜贯,属镇江市。
⑺高楼:指芙蓉楼。
白话译文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天明送走好友只留下楚山的孤影。
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您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
往丹阳城南望去,只见秋海阴雨茫茫;向丹阳城北望去,只见楚天层云深深。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全诗赏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全诗赏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全诗赏析《芙蓉楼送辛渐》是唐朝诗人王昌龄的一首送别诗,是作者被贬为江宁县丞时所写。
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关于该诗的赏析,欢迎大家阅读!《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前言】《芙蓉楼送辛渐》是唐朝诗人王昌龄的一首送别诗,是作者被贬为江宁县丞时所写。
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首两句写景,用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也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后两句诗人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与前面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之间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的形象和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
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注释】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据《元和郡县志>卷二十六《江南道·润州》丹阳:“晋王恭为刺史,改创西南楼名万岁楼,西北楼名芙蓉楼。
”丹阳在今江苏省西南部,东北滨长江,大运河斜贯,属镇江市。
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
这首诗是作者在江宁做官时写的。
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
连江:雨水与江面连成一片,形容雨很大。
吴:古代国名,这里泛指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
江苏镇江一带为三国时吴国所属。
平明:天亮的时候。
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渐。
楚山:楚山:楚地的山。
这里的楚也指镇江市一带,因为古代吴、楚先后统治过这里,所以吴、楚可以通称。
孤:独自,孤单一人。
洛阳:现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
冰心,比喻纯洁的心。
玉壶,道教概念妙真道教义,专指自然无为虚无之心。
【翻译】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天明送走好友只留下楚山的孤影。
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您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
【赏析】《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二十九年以后。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译文及赏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译文及赏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译文及赏析1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注解1、芙蓉楼:原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2、楚山:古时吴、楚两地相接,镇江一带也称楚地,故其附近的山也可叫楚山。
译文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朋友呵,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
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
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译文及赏析2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①吴:今江苏南部,古属吴地。
②平明:天刚亮。
③楚山:古时吴、楚两地相接,镇江一带也称楚地,故其附近的山也可叫楚山。
【译文】:迷蒙的烟雨在夜幕中笼罩着吴地,与浩邈的江水连成一片,天亮时我将送你启程,而我却要独自留下,如同这形单影只的楚山。
如果洛阳的亲友询问我的情况,请你一定转告他们,我的一颗心如晶莹剔透的冰,贮藏在玉壶中一般。
【赏析】:本诗写于唐开元二十九年之后,诗中提的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江雨苍茫中,诗人送别了即将回到洛阳的友人,虽然正处于众口毁谤的恶劣处境之中,但他看到的是水天相接的吴江楚山,心中明朗,并无一丝凄风冷雨,他托友人告知洛阳的亲朋们:他有的仍然是一颗纯洁的玉壶冰心。
精巧的构思与深婉的用意溶化在一片清空明澈的意境之中,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译文及赏析3芙蓉楼送辛渐原文: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芙蓉楼送辛渐译文及注释译文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朋友啊,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注释1.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全诗赏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全诗赏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全诗赏析《芙蓉楼送辛渐》是唐朝诗人王昌龄的一首送别诗,是作者被贬为江宁县丞时所写。
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关于该诗的赏析,欢迎大家阅读!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全诗赏析1《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前言】《芙蓉楼送辛渐》是唐朝诗人王昌龄的一首送别诗,是作者被贬为江宁县丞时所写。
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首两句写景,用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也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后两句诗人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与前面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之间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的形象和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
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注释】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据《元和郡县志》卷二十六《江南道·润州》丹阳:“晋王恭为刺史,改创西南楼名万岁楼,西北楼名芙蓉楼。
”丹阳在今江苏省西南部,东北滨长江,大运河斜贯,属镇江市。
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
这首诗是作者在江宁做官时写的。
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
连江:雨水与江面连成一片,形容雨很大。
吴:古代国名,这里泛指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
江苏镇江一带为三国时吴国所属。
平明:天亮的时候。
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渐。
楚山:楚山:楚地的山。
这里的楚也指镇江市一带,因为古代吴、楚先后统治过这里,所以吴、楚可以通称。
孤:独自,孤单一人。
洛阳:现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
冰心,比喻纯洁的心。
玉壶,道教概念妙真道教义,专指自然无为虚无之心。
【翻译】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天明送走好友只留下楚山的孤影。
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您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全文及赏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全文及赏析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作品,作于作者被贬为江宁县丞时。
第一首写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边离别的情景;第二首写第一天晚上诗人在芙蓉楼为辛渐饯别的情景。
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芙蓉楼送辛渐》
作者: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解】:
1、芙蓉楼:原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2、楚山:古时吴、楚两地相接,镇江一带也称楚地,故其附近的山也可叫楚山。
【韵译】:
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
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
朋友呵,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
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
【评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
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
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
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芙蓉楼送辛渐》译文及赏析
《芙蓉楼送辛渐》译文及赏析《芙蓉楼送辛渐》译文及赏析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芙蓉楼”是黔阳(今湖南省洪江市黔城镇)的名楼,那还有王昌龄的石像和介绍。
“送”是送别的意思。
“辛渐”是诗人的一位朋友。
题目的意思是:在芙蓉楼送别好友辛渐。
① 芙蓉楼:黔阳(今湖南省洪江市黔城镇)的名楼。
②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
③寒雨:寒冷的雨。
④吴:三国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简称这一带为吴,与下文“楚”为互文。
⑤平明:清晨。
⑥客:在这指辛渐。
⑦ 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的山为楚山。
⑧孤:独自,孤单一人。
⑨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在玉壶之中,比喻人清廉正直。
冰心:比喻心的纯洁。
译文:寒冷连绵的雨笼罩了江面,清晨送别了好友,只留下了楚山孤独的影子。
洛阳的亲朋好友如今问起了我,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就像玉壶里的冰块一样清雅、纯洁。
译文1:迷蒙的烟雨在夜幕中笼罩着吴地,与浩渺的江水连成一片,天亮时我将送你启程,而我却要独自留下,如同这形单影只的楚山。
如果洛阳的亲友询问我的情况,请你一定转告他们,我的一颗心如晶莹剔透的冰,清正廉明,贮藏在玉壶中一般。
译文2:昨夜,秋雨绵绵洒向吴地江天,今晨,我在芙蓉楼送客面对孤独的楚山。
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询问我的近况,请告诉他们我依然冰心一片,装在洁白的玉壶中。
【韵译】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朋友呵,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赏析:《芙蓉楼送辛渐》是一首送别诗。
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
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芙蓉楼送辛渐》是诗人谪贬江宁丞时的作品,原作二首,这里所选诗为其第一首。
芙蓉楼原名西北楼,故址在润州(今江苏镇江)西北,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辛渐是诗人的挚友,此次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赏析」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赏析」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赏析」《芙蓉楼送辛渐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作品,作于作者被贬为江宁县丞时。
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希望大家喜欢。
芙蓉楼送辛渐寒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译文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朋友啊,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赏析诗人把自己比喻成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正是基于他与洛阳诗友亲朋之间的理解和信任,这决不是洗刷谗名的表白,而是蔑视谤议的自誉。
因此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即景生情,情蕴景中,本是盛唐诗的共同特点,而深厚有余、优柔舒缓、“尽谢炉锤之迹”(胡应麟《诗薮》)又是王诗的独特风格。
本诗那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不仅烘托出诗人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顽强的性格。
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与冰心置于玉壶的比象之间又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使精巧的构思和深婉的用意融化在一片清空明澈的意境之中,所以天然浑成,不着痕迹,含蓄蕴藉,余韵无穷。
诗人介绍王昌龄(公元698-756年)字少伯,汉族,山西太原人。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
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
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
被谤谪龙标尉。
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
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
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龄集》。
王昌龄的籍贯,有太原、京兆两说。
《旧唐书》本传云王昌龄为京兆(即唐西京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大概是因为他在《别李浦之京》诗中说:“故园今在霸陵西”,又有《霸上闲居》之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芙蓉楼送辛渐
唐代·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译文】
冷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后,独自面对着楚山离愁无限!
到了洛阳,如果洛阳亲友问起我来,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那样晶莹纯洁!
【注释】
芙蓉楼:芙蓉楼:原名西北楼,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据《元和郡县志》卷二十六《江南道·润州》丹阳:“晋王恭为刺史,改创西南楼名万岁楼,西北楼名芙蓉楼。
” 一说此处指黔阳(今湖南黔城)芙蓉楼。
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
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
连江:雨水与江面连成一片,形容雨很大。
吴:古代国名,这里泛指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
江苏镇江一带为三国时吴国所属。
平
明:天亮的时候。
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渐。
楚山:楚地的山。
这里的楚也指南京一带,因为古代吴、楚先后统治过这里,所以吴、楚可以通称。
孤:独自,孤单一人。
洛阳:现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
冰心:比喻纯洁的心。
玉壶:道教概念妙真道教义,专指自然无为虚无之心。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王昌龄当时为江宁丞。
辛渐是王昌龄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
道扬州,北上洛阳。
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
这首诗为在江边离别时所写。
【赏析】
“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了一张无边无际的愁网。
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
意,也渲染出了离别的黯淡气氛。
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别友人的心头上。
“连”字和“入”字写出雨势的平稳连绵,江雨悄然而来的动态能为人分明地感知,则诗人因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见。
但是,这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正好展现了一种极其高远壮阔的境界。
中晚唐诗和婉约派宋词往往将雨声写在窗下梧桐、檐前铁马、池中残荷等等琐物上,而王昌龄却并不实写如何感知秋雨来临的细节,他只是将听觉、视觉和想象概括成连江入吴的雨势,以大片淡墨染出满纸烟雨,这就用浩大的气魄烘托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开阔意境。
后两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是指作者与友人分手之际,对友人的嘱托。
洛阳,指的是今河南省洛阳市,唐朝时是政治、经济、文化的著名城市,那里有作者的亲朋好友。
相问,如同说“问你”,冰心是形容人的心地清明,如同冰块儿;玉壶,玉石制成的壶。
六朝时期,诗人鲍照曾用“清如玉壶冰”(《代白头吟》诗),来比喻高洁清白的品格,此处的玉壶也是用来比喻纯正的品格。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你到达洛阳以后,那里的亲友如果问起你我的情况,你就这样告诉他们王昌龄的一颗心,仍然像一块纯洁清明的冰盛在玉壶中。
作者托辛渐给洛阳友人,带去这样一句话,是有背景的。
当时作者因不拘
小节,遭到一般平庸人物的议论,几次收到贬谪。
这里,显然是作者在对那些污蔑之词作出回击,也是对最了解自己的友人们做出的告慰。
表现了不肯妥协的精神。
自从开元宰相姚崇作《冰壶诫》以来,盛唐诗人如王维、崔颢、李白等都曾以冰壶自励,推崇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
王昌龄托辛渐给洛阳亲友带去的口信不是通常的平安竹报,而是传达自己依然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是大有深意的。
早在六朝刘宋时期,诗人鲍照就用”清如玉壶冰”《代白头吟》来比喻高洁清白的品格。
自从开元宰相姚崇作《冰壶诫》以来,盛唐诗人如王维、崔颢、李白等都曾以冰壶自励,推崇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
王昌龄托辛渐给洛阳亲友带去的口信不是通常的平安竹报,而是传达自己依然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是大有深意的。
诗人在这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正是基于他与洛阳诗友亲朋之间的真正了解和信任,这决不是洗刷谗名的表白,而是蔑视谤议的自誉。
因此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即景生情,情蕴景中,本是盛唐诗的共同特点,而深厚有余、优柔舒缓。
此诗那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
山,不仅烘托出诗人送别时的孤寂之情,更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毅的性格。
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与冰心置于玉壶的比象之间又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使精巧的构思和深婉的用意融化在一片清空明澈的意境之中,所以天然浑成,不着痕迹,含蓄蕴藉,余韵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