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值分类法微生物分类鉴定的方法菌种鉴定工作的步骤

合集下载

微生物分类鉴定方法

微生物分类鉴定方法

G+C含量的比较主要用于分类鉴定中的否定 但具有相似G+C含量的生物并不一定表明它们 含量的生物并不一定表明它们 但具有相似 之间具有近的亲缘关系。 之间具有近的亲缘关系。
同一个种内的不同菌株G+C含量差别应在 4~5%以下;同属不同种的差别应低于10~15%; G+C含量已经作为建立新的微生物分类单元 的一项基本特征,它对于种、属甚至科的分类鉴 定有重要意义。 若二个在形态及生理生化特性方面及其相似的 菌株,如果其G+C含量的差别大于 含量的差别大于5%,则肯定不是 菌株,如果其 含量的差别大于 , 同一个种,大于15%则肯定不是同一个属。 则肯定不是同一个属。 同一个种,大于 则肯定不是同一个属
一、形态学特征
培养特征、 培养特征、 细胞形态及其染色特性、 细胞形态及其染色特性、 运动性、 运动性、 等等
特殊的细胞结构、 特殊的细胞结构、
微生物分类和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微生物分类和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a)易于观察和比较,尤其是真核微生物和具有特殊 )易于观察和比较, 形态结构的细菌; 形态结构的细菌; b)许多形态学特征依赖于多基因的表达,具有相对 )许多形态学特征依赖于多基因的表达, 的稳定性; 的稳定性;
Ssm(匹配系数)
Ssm= (a+b)/(a+b+c+d) Sj=a/( a+b+c+d)
a:表示两个OTU性状编码皆为“1”的个数;
b:表示一个OTU为“1”,另一个OTU为“0”的性状个数; c:表示一个OTU为“0”,另一个OTU为“1”的性状个数; d:表示两个OTU皆为"0"的性状个数。
进行簇群分析
3、Biolog全自动或手动细菌鉴定系统 Biolog全自动或手动细菌鉴定系统

菌种鉴定文档

菌种鉴定文档

菌种鉴定引言菌种鉴定是一种通过对菌落特征、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等多方面进行观察和分析来确定特定菌种的方法。

菌种鉴定在微生物领域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帮助科研人员准确地鉴定和分类微生物,进而开展相关研究。

本文将介绍菌种鉴定的基本步骤和一些常用的鉴定技术。

菌种鉴定的基本步骤菌种鉴定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基本步骤:1. 样品的处理在进行菌种鉴定之前,首先需要处理好样品。

样品可以是从环境中采集的土壤、水样、食品等,也可以是从临床中采集的体液、组织等。

样品处理包括样品的收集、保存、预处理等环节,保证样品的完整性和可操作性。

2. 菌落特征观察在鉴定菌种时,可以从菌落的形态特征开始观察。

菌落包括颜色、大小、形状等多个方面的特征。

菌落的特征可以通过肉眼观察或使用显微镜进行放大观察,记录下菌落的主要特征。

3. 形态特征观察除了菌落的特征,菌种的形态特征也是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形态特征包括细胞形状、大小、胞壁结构等。

观察和测量这些特征可以通过染色和显微镜观察等方法进行。

4. 生物学特性测试菌种鉴定中,生物学特性也是一个重要环节。

生物学特性包括生长特性、代谢特性、生殖特性等。

通过对菌种生长速度、需要的营养物质、产生的酶等进行测试,可以进一步缩小菌种的范围,提高鉴定的准确性。

5. 分子生物学方法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方法在菌种鉴定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通过对菌种的DNA序列进行分析来确定菌种。

常用的方法包括PCR、限制性酶切、DNA测序等。

这些方法可以提高鉴定的速度和准确性。

常用的菌种鉴定技术在菌种鉴定中,有多种技术可以用于确定菌种。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技术:1. 生理生化鉴定生理生化鉴定是一种通过测试菌种的生理和生化特性来确定菌种的方法。

这包括菌种的代谢特性、生长温度范围、耐盐性等。

常用的测试方法包括氧气需求量测试、酶活性测试、代谢产物分析等。

2. 抗生素敏感性测试抗生素敏感性测试是一种通过测试菌株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来确定菌种的方法。

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方法

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方法

定义:单细胞或多细胞, 无细胞壁,有细胞核和细
胞器
特点:形态多样,结构简 单,繁殖迅速
分类:纤毛虫、鞭毛虫、 孢子虫、肉足虫等
应用:环境监测、污水处 理、生物制药等领域
显微镜观察:观察微生物的形状、 大小、颜色等特征
培养特性:观察微生物在不同培 养基上的生长情况
生理生化反应:检测微生物的酶 活性、代谢产物等生理生化特性

蛋白质组学:通 过分析微生物的 蛋白质组成和功 能来鉴定其种类
和特性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汇报人:XX
补体结合试验等
优点:快速、简 便、灵敏度高
Hale Waihona Puke 局限性:需要已 知的抗原或抗体,
且可能受到其他 因素的影响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DNA序列分析: 通过比较DNA序 列来确定微生物 的种类和亲缘关

基因测序:通过 测序微生物的基 因来鉴定其种类
和特性
基因芯片技术: 利用基因芯片技 术快速检测微生 物的基因表达情
定义:具有细 胞壁、细胞膜、 细胞核等细胞 结构的微生物
分类:分为酵 母菌、霉菌和 蕈菌三大类
特征:生长缓 慢,形态多样, 可产生孢子进 行繁殖
应用:在食品、 医药、环保等 领域有广泛应 用
0
0
0
0
1
2
3
4
定义:一类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微生物,包括蓝藻、绿藻、红藻等 特点:具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分类:根据形态、结构、生理特性等进行分类 应用:可用于污水处理、生物燃料、食品添加剂等领域
血清学鉴定:利用抗原抗体反应 进行微生物的鉴定

菌种鉴定方法及步骤

菌种鉴定方法及步骤

菌种鉴定方法及步骤菌种鉴定是微生物学中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它主要是通过对菌株的形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分子生物学特征进行综合分析,来确定菌株属于哪一类别。

菌种鉴定的准确性对于微生物学研究和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菌种鉴定的一般方法及步骤。

一、形态学鉴定1.菌落形态观察:将菌株接种在合适的培养基上,培养一定时间后,观察菌落的形态特征,包括菌落的形状、颜色、质地等。

2.细胞形态观察:将菌株制备成适当的涂片,使用显微镜观察菌体的形态特征,包括细胞的形状、大小、排列方式等。

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1.生长条件观察:菌株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对其鉴定有重要意义。

可通过调节培养基的pH值、温度、营养成分等条件,观察菌株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情况。

2.代谢产物检测:菌株的代谢产物可以通过化学方法检测,如氧化酶、酸碱指示剂等。

三、分子生物学特征鉴定1.16S rRNA序列分析:16S rRNA是细菌特有的序列,通过测序并与数据库中已知的16S rRNA序列比对,可以确定菌株的亲缘关系。

2.DNA指纹图谱分析:通过PCR扩增菌株的DNA片段,然后使用凝胶电泳或者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分析,可以得到菌株的DNA指纹图谱,从而进行鉴定。

菌种鉴定的方法及步骤主要包括形态学鉴定、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和分子生物学特征鉴定。

其中,形态学鉴定主要通过观察菌落和菌体的形态特征来确定菌株的分类;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则是通过观察菌株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和代谢产物来进行鉴定;分子生物学特征鉴定则是通过分析菌株的DNA序列以及DNA指纹图谱来确定其亲缘关系。

这些鉴定方法可以相互补充,提高鉴定的准确性。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不同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菌种鉴定,以确保准确性和可靠性。

菌种鉴定方法及步骤

菌种鉴定方法及步骤

菌种鉴定方法及步骤菌种鉴定是指通过对菌株样本进行系统学、形态学、生理学和生化学等各方面的观察与检测,以确定其属、种分类地位的过程。

菌种鉴定方法及步骤如下:2.制备纯培养物:分离并得到纯培养菌株,避免混杂的现象。

3.形态学观察:观察菌株的形态特征,包括菌落形态、菌落颜色、菌丝生长特征等。

4.微观形态学观察:观察菌株的细胞形态、孢子形态、菌丝形态等。

5.分类地位确定:通过对菌株的形态特征进行比对和研究,确定其属、种分类的地位。

1.生长条件观察:观察菌株在不同的生理因素(如温度、pH值、氧气含量等)下的生长情况。

2.营养需求观察:观察菌株在不同营养物质(如碳源、氮源等)的利用情况,以及对不同抗生素和化学物质的敏感性。

3.生化特征检测:进行生化试验,如氧化酶试验、氧化发酵试验、内酯酶试验等,以检测菌株的生化特征。

4.产物检测:检测菌株的代谢产物,如抗生素、酶等,以判断其代谢途径和功能。

1.提取菌株基因组DNA:通过细菌培养物提取菌株的基因组DNA。

2.PCR扩增:使用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选择适当的靶基因进行扩增。

3.DNA测序及分析:对扩增的DNA产物进行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和比对。

4.基因序列比对:将测序结果与数据库中已知菌种的基因序列进行比对,以确定菌株的分类地位。

四、传统鉴定方法的优缺点1.优点:传统鉴定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不需要复杂设备,适用于一般实验室进行菌株鉴定。

2.缺点:传统鉴定方法对菌株鉴定仅限于形态学、生理学和生化学等方面的观察,鉴定结果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局限性;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得到鉴定结果。

五、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的优势1.高精确性: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通过对菌株的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可得到较高的精确性,减少了主观性和局限性。

2.快速性: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在提取DNA和PCR扩增等步骤后,可以迅速得到鉴定结果,节省了时间。

3.可靠性: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的结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有助于解决传统鉴定方法在分类地位判断方面的困难。

环境微生物菌种鉴定

环境微生物菌种鉴定

环境微生物菌种鉴定微生物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生物,它们在我们的生活和环境中无处不在。

为了更好地利用和保护这些微生物资源,我们需要对它们进行鉴定和分类。

本文将介绍环境微生物菌种鉴定的基本方法和应用领域。

一、微生物菌种鉴定的基本方法1、形态学鉴定形态学鉴定是根据微生物的形态、大小、颜色、生长速度等特征对其进行分类和鉴定的一种方法。

通过观察菌落的形状、大小、质地、颜色、边缘特征等,可以初步判断微生物的种类。

2、生理生化鉴定生理生化鉴定是通过测试微生物对各种底物的发酵反应和代谢产物的性质,判断其生理生化特性,从而对其进行分类和鉴定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生理生化试验包括糖发酵试验、柠檬酸盐试验、吲哚试验等。

3、分子生物学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是基于微生物基因组序列差异对其进行分类和鉴定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提取微生物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然后进行序列比对,判断微生物的种类和亲缘关系。

二、环境微生物菌种鉴定的应用领域1、环境保护环境微生物菌种鉴定在环境保护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污水处理中,通过鉴定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可以优化污水处理工艺,提高处理效率。

在土壤污染治理中,通过鉴定能够降解特定污染物的微生物种类,可以针对性地设计生物治理方案。

2、生物多样性研究环境微生物菌种鉴定在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不同生态环境中的微生物进行鉴定,可以揭示不同地区和不同气候条件下的生物多样性特征,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提供科学依据。

3、生物技术应用环境微生物菌种鉴定在生物技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生物制药中,通过鉴定微生物的种类和代谢产物,可以发现新的药物资源和开发新的药物。

在农业微生物肥料开发中,通过鉴定微生物的种类和生理生化特性,可以研制出具有特定功能的微生物肥料。

三、总结环境微生物菌种鉴定是微生物资源保护和利用的重要手段。

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对微生物进行分类和鉴定,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利用这些资源。

菌种鉴定方法

菌种鉴定方法

菌种鉴定方法实验步骤:菌种鉴定工作是各类微生物学实验室都经常遇到的基础性工作。

不论鉴定对象属哪一类,其工作步骤都离不开以下三步:①分离纯化菌种;②测定一系例必要的鉴定指标;③查找权威性的鉴定手册。

一、经典分类鉴定方法群体:菌落形态,在半固体或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状态等* 形态个体:细胞形态,染色反应,各种特殊构造等* 营养要求:能源,碳源,氮源,生长因子等* 生理、生化反应酶;产酶种类和反应物性等* 代谢产物:种类,产量,显色反应等* 经典指标生态特性:生长温度,对氧的需要,宿主种类等* 生活史特点* 血清学反应* 噬菌体的敏感性* 其它二、现代分类鉴定方法*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各项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促使微生物分类鉴定工作有了飞速发展。

对微生物鉴定工作来说,已从经典的表型特征的鉴定深入到现代的遗传学特性的鉴定、细胞化学组分的精确分析以及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数值分类研究等新的层次上。

* (一)微生物遗传型的鉴定* DNA是除少数RNA病毒以外的一切微生物的遗传信息载体。

每一种微生物均有其自己特有的、稳定的DNA成分和结构,不同微生物间DNA成分和结构的差异程度代表着它们间新缘关系的远近。

因此,测定每种微生物DNA的若干重要数据,是微生物鉴定中极其重要的指标:1. DNA的碱基组成(G+Cmol%)* 每一个微生物种的DNA 中GC mol% 的数值是恒定的,不会随着环境条件、培养条件等的变化而变化,而且在同一个属不同种之间,DNA 中GCmol% 的数值不会差异太大,可以某个数值为中心成簇分布,显示同属微生物种的GC mol% 范围。

DNA 中GC mol% 分析主要用于区分细菌的属和种,因为细菌DNA 中GC 含量的变化范围一般在25 %~75 %;而放线菌DNA 中的GC 比例范围非常窄(37 %~51%) 。

一般认为任何两种微生物在GC 含量上的差别超过了10 %,这两种微生物就肯定不是同一个种。

细菌的分类和鉴定

细菌的分类和鉴定

(一)生理学与生化学分类法
主要以细菌的形态、染色以及细菌的特 殊结条件等等。 主要有两种方法 1、传统分类法
2、数值分类法
1、传统分类法
主要以细菌的形态、生理特征为分类基 础,选择一些较稳定的生物学性状如细菌的 形态结构、染色性、培养特性、生化反应、 抗原性等作为依据,然后按主次顺序逐级区 分。
(二)生理生化特征
包括营养类型、与氧的关系、对温度的适应 性、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试验、蛋白质和氨基酸的 代谢试验及的碳源和氮源利用试验、各种酶类试 验、抑菌试验等等。 生理生化特征特点: 对微生物生理生化特征的比较也是对微生物 基因组的间接比较; 测定生理生化特征比直接分析基因组要容易;
六、微生物分类鉴定的依据
根据微生物分类学中使用的技术和方法,可 把它们分成四个不同的水平:
①细胞形态和行为水平; ②细胞组分水平; ③蛋白质水平; ④基因组水平。
在微生物分类学发展的早期,主要的分类鉴 定指标是以在细胞形态和习性为主,可称为经典 的分类鉴定法
七、细菌的分类方法
生物分类的传统指标
1、DNA G+C mol%测定
DNA分子两条链上4种碱基的总分子量 为100,测定其中G+C或A+T摩尔百分比, 能反应出细菌间DNA分子的同源程度,习惯 上以G+C 作为细菌的分类标记。 不同菌属间的G+C mol%范围很大,在 25%~75%之间,但同一种细菌G+C mol% 相当稳定,不受菌龄、培养条件和其它外界 因素影响,亲缘关系越近的细菌,它们G+C mol%越接近(但并非G+C mol%越接近, 亲缘关系就越近???)。
细菌的命名依据“国际细菌命名法规” 的规 定,学名用拉丁文,遵循“双名法”。即每一种 细菌的拉丁文名称由属名和种名两部分构成,属

微生物分类鉴定的方法

微生物分类鉴定的方法

微生物分类鉴定的方法来看看这爷俩儿,像吧,一看就象是父子,基因型决定表型,不会像前面猫爸爸的纠结,但是,下面这个漂亮的男孩会问到,为什么不像就怀疑我们不是父子呢?这些微生物的菌落不像吧,它们看来不是一个家族的,那么怎么让这些微生物认祖归宗,我们在鉴定微生物时到底应该怎么做呢?归纳起来说,微生物的鉴定方法包括根据微生物细胞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等经典的分类鉴定方法,还包括根据现代分类鉴定方法,这主要是借助于现代生物学技术,如建立在核酸和蛋白水平进行微生物遗传型鉴定分析,建立在细胞化学成分分析的化学分析方法以及依赖数学统计学或计算生物学水平的数值分类法。

首先来看看经典的分类学方法,这也是最传统的分类学方法。

在现代技术建立之前,科学家们主要依赖于传统的方法进行微生物的分类,其基本程序时:首先必须获得拟鉴定微生物的纯培养物,然后需要确定并测定一系列必要的鉴定指标,这些指标的确定就需要根据模式菌株来确定了。

最后再根据权威性的菌种鉴定手册,上节课刚刚提到的各类分类学字典,将我们拟鉴定的菌株分门别类进行划分。

经典的鉴定方法主要依赖于微生物的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生态学特性、生活史、血清学反应等各种指标。

但对不同类群的微生物而言,其所依赖的指标也不尽相同,如鉴定真菌时,常以其形态特征为主要指标;在鉴定放线菌和酵母菌时,往往形态特征与生理特征兼用;而在鉴定形态特征较缺乏的细菌时,则须使用较多的生理生化和遗传等指标;在鉴定属于非细胞生物类的病毒时,除使用电子显微镜和各种生化、免疫等技术外,还要使用致病性等一些独特的指标和方法。

比方说,真菌的形态指标就包括菌丝形态、孢子形态、产孢结构等等,真菌的孢子形态就像植物的种子一样,更是是鉴定的主要依据。

鞭毛菌、接合菌、子囊菌和担子菌都有自己独特孢子形态。

如鞭毛菌产生无性的游动孢子和有性的卵孢子,接合菌产生无性的孢囊孢子和有性的接合孢子,子囊菌产生无性的分生孢子和有性的子囊孢子,担子菌产生无性的分生孢子和有性的担孢子。

细菌鉴定的方法和步骤

细菌鉴定的方法和步骤

细菌鉴定的方法和步骤细菌鉴定是确定或确认细菌属种的过程,它是微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有助于了解细菌的特征、生态习性和其对人类的影响。

下面,我将介绍细菌鉴定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一、准备实验室条件和材料在进行细菌鉴定之前,需要准备好实验室条件和所需的材料。

实验室应具备洁净、无菌环境,预防细菌污染。

所需的材料包括培养基、培养皿、平板、显微镜、油浸物镜、背景颜色固定剂、染色试剂、耗材等。

同时,实验人员需要佩戴实验手套和口罩,保证操作的无菌性。

二、选择适当的培养基不同的细菌在不同的培养基上生长出不同的菌落,因此选择适当的培养基是细菌鉴定的关键。

常用的培养基有营养琼脂培养基、血琼脂培养基、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等。

根据需要鉴定的菌株特性和需求,选择适当的培养基。

三、样品采集和拮抗在开始鉴定之前,需要采集样品并进行扩培。

样品来源可以是病人的体液、环境中的土壤、水源、食品等。

样品采集最好是在无菌环境中进行,避免外来的细菌干扰结果。

四、制备纯培养物为了获得纯种细菌,需要将样品进行拮抗并分离。

拮抗是指将细菌分离成单独的菌落,并在新的培养基上获得单个菌种的纯培养物。

常用的方法有稀释再悬浮平板法、分离斑点法、筛选法等。

通过将菌落接种到培养基上,经过单菌的选择和培养,最终得到纯种菌株。

五、观察菌落特征观察菌落形态是进行细菌鉴定的重要步骤之一。

菌落特征包括菌落大小、形状、质地、边缘、颜色等。

通常使用肉眼或显微镜对菌落进行观察,并记录下菌落的特征。

六、进行染色处理染色是细菌鉴定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根据细菌细胞壁的性质,通常使用革兰氏染色、苏木精-伊红染色等常规方法进行染色处理。

通过染色,可以初步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和染色特性。

七、观察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将已染色的细菌样本放置在显微镜下,使用油浸物镜进行镜片调焦。

观察细菌细胞的形态特征,如形状(球形、棒状、螺旋形等)、大小、连杆性等。

此外,还可以观察细菌细胞的结构、附属结构(如鞭毛、菌毛等)以及内部结构(如胞浆、核质等)。

微生物分类与鉴定分

微生物分类与鉴定分

变种(variety):从自然界分离到的微生物纯种,如果与 典型种之间存在某些特征的差别,而这些特征又是稳定 遗传的,则可将这一纯种称为典型种的变种。如枯草芽 孢杆菌的黑色变种(在酪氨酸培养基上产黑色素)。是亚种 的同义词(1975)已规定它在命名法中没有地位。
2020/5/28
6
菌株(品系)(strain):表示任何由一个独立分离 的单细胞繁殖而成的纯种群体极其一切后代。一种微生 物的每一不同来源的纯培养物或纯分离物均可称为某菌 种的一个菌株。某一菌种内的菌株数目几乎是无数的。
菌株的名称可用字母加编号表示,字母多表示实 验室、产地或特征等的名称,编号则表示序号等数字。
例如,Bacillus subtilis AS1.398表示枯草芽孢杆菌的
蛋白酶生产菌株。“AS”为Academia Sinica(中国科学
院)的缩写。又如,Bifidobacterium bifidum ATCC
2020/5/28
17
③ 微生物遗传型的鉴定: A:DNA碱基比例的测定——主要是(G+C)mol%值 B:核酸分子杂交——DNA-DNA和DNA-RNA杂交 C:16SrRNA寡核苷酸编目分析 D:氨基酸序列和蛋白质分析 F :遗传重组
真核生物以能否进行有性生殖定义物种。 原核生物发生转化、转导、结合的物种间存在广泛的染色
体同源性。
2020/5/28
18
④ 细胞化学成分鉴定: A:细胞壁的化学组成 B:全细胞水解液的糖型: C:磷酸类脂的成分分析: D:枝菌酸的分析: E:醌类的分析: F:气相色谱技术的应用:
⑤ 现代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技术的采用 DNA探针、PCR、DNA芯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 免疫荧光技术:放射免疫技术;全自动免疫诊断系统

微生物的鉴定方法

微生物的鉴定方法

(同种) (同属) (亲缘关系较远)
DNA 核 酸 探 针 电 子 杂 交
rRNA 杂 交
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学 试 验
噬 菌 体 分 型
氨 基 酸 顺 序
细 胞 壁 等 细 胞 组 成
蛋 白 质 分 析
DNA-DNA分子杂交原理:DNA分子解链的
可逆性和碱基配对的专一性

结论:
1. DNA同源性≥ 60% 2. DNA同源性≥ 70% (同种) (同亚种)
微生物的鉴定 方法
一、经典分类鉴定方法
细菌自动鉴定系统
API数值鉴定系统
BBL鉴定系统
Biolog鉴定系统
程序: 1、获取辅助特征 2、培养菌悬液加入生化反应板培养自动扫描 自动鉴定打印结果
二、现代分类鉴定方法
分子生物学指标
核酸的分子杂交
其他方法
DNA 的 碱 基 组 成
DNA DNA 杂 交
3. DNA同源性60~ 70% (不同亚种) 4. DNA同源性20~ 60% (同属)
数值分类法(统计分类法)
(1)菌株选择(OUT—操作分类单位) (2)选择实验项目 (3)数字编码 (4)计算机分析
结果分析:
1. S (相似值)≥85% 2. S (相似值)≥65% 3. S (相似值)≤65%

菌种鉴定流程

菌种鉴定流程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鉴定所抗生素室 30
2005年4月16日星期六
3.2.4

取供试品的MUG试验管、阳性对照管、阴性 对照管同时在366nm紫外灯下观察,阳性对 照管应有较强蓝白色荧光,阴性对照管无 荧光。供试品MUG管是否有荧光,应仔细观 察比较,或将各管调换位置(阴性管居 中),适当倾斜试管。如阳性对照管荧光 强烈,影响供试品管与阴性对照管的观察 时,亦可移去阳性对照管
2005年4月16日星期六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鉴定所抗生素室
22
2

菌种为大肠杆菌[CMCC(B)44102] 对照菌液加入量含菌50~100cfu(一般用 量为0.1ml)

制作方法:营养琼脂斜面培养物少许,接种至 5ml营养肉汤培养基内,36±1℃培养18~24h后, 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稀释至1:106
2005年4月16日星期六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鉴定所抗生素室
27
3.2.1 MUG法不必分离单个菌落



除大肠埃希菌外,尚有部分志贺菌属、沙 门菌属的菌株;以及少数革兰阳性球菌、 杆菌和芽孢菌,其MUG为阳性 在MUG培养基成分中增加了去氧胆酸钠,可 排除革兰阳性菌的干扰 志贺菌、沙门菌在胆盐乳糖培养基中较难 生长,即使有生长,本法能检出。并且既 然药品中不得检出大肠杆菌,更不允许检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鉴定所抗生素室 26
3.2 MUG试验操作

以灭菌吸管取供试品胆盐乳糖增菌培养液、 供试品阳性对照培养液、阴性对照培养液 各0.2ml,分别加入MUG-蛋白胨培养基 (培养基5.7)管,37℃培养4、24h后,将 各管置366nm紫外灯下观察有无蓝白色荧光, 然后加欧波试液4~5滴于上述MUG管内,观 察液面颜色

微生物细菌鉴定流程

微生物细菌鉴定流程

微生物细菌鉴定流程近年来,微生物细菌在医学、环境科学、食品安全等领域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而准确、快速地鉴定微生物细菌的种类,对于疾病的防治、环境污染的监测以及食品质量的保障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以人类的视角,为你详细介绍微生物细菌鉴定的流程。

第一步:样本采集鉴定微生物细菌的第一步是采集样本。

样本的选择和采集方法直接关系到鉴定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常见的样本包括血液、尿液、粪便、食品、土壤等。

采集样本时要注意避免污染,使用无菌工具进行采集,并妥善保存以保持样本的完整性。

第二步:样本处理在样本采集后,需要进行处理以提取微生物细菌。

处理方法根据不同的样本类型而有所不同。

例如,对于食品样本,可以进行均质化和稀释,以增加微生物的浓度。

对于血液样本,可以进行离心和沉淀,以获得血浆或血清。

第三步:培养和分离经过样本处理后,接下来需要将微生物细菌培养和分离。

培养是指将样本中的微生物细菌在适宜的培养基上进行生长。

培养基的选择要根据不同的细菌种类和特性来确定。

分离是指将不同的细菌分开,以便后续的鉴定。

分离可以通过涂布法、滴定法、稀释法等多种方法进行。

第四步:形态学观察在分离细菌后,需要进行形态学观察。

形态学观察包括观察细菌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

这些特征能够提供一些线索,帮助鉴定细菌的种类。

第五步:生理生化测试除了形态学观察外,生理生化测试也是鉴定微生物细菌的重要手段。

生理生化测试通过对细菌的代谢、酶活性、生长特性等进行检测,来推测细菌的种类。

常见的生理生化测试包括氧需求性测试、碳源利用测试、酶活性测试等。

第六步:分子生物学鉴定在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测试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

分子生物学鉴定通过分析微生物细菌的DNA或RNA序列,来确定其种类。

常见的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包括PCR、测序等。

第七步:鉴定结果分析最后一步是对鉴定结果进行分析。

根据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测试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的结果,确定微生物细菌的种类。

微生物的鉴定

微生物的鉴定

微生物的鉴定微生物的鉴定一、微生物鉴别方法——传统方法4 o! {. b: S7 M j- c5 U7 x在传统的分类鉴定中,微生物分类鉴定的主要依据是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反应特征、生态学特征以及血清学反应、对噬菌体的敏感性等。

在鉴定时,我们把这些依据作为鉴定项目,进行一系列的观察和鉴定工作。

1、形态学特征3 A, y. R2 t/ U0 x5 q(1)细胞形态4 c& a: t( u( s' o, }5 z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外形大小、形状、排列等,细胞构造,革兰氏染色反应,能否运动、鞭毛着生部位和数目,有无芽孢和荚膜、芽孢的大小和位置,放线菌和真菌的繁殖器官的形状、构造,孢子的数目、形状、大小、颜色和表面特征等。

(2)群体形态群体形态通常是指以下情况的特征:在一定的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特征,包括外形、大小、光泽、黏稠度、透明度、边缘、隆起情况、正反面颜色、质地、气味、是否分泌水溶性色素等;在一定的斜面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苔特征,包括生长程度、形状、边缘、隆起、颜色等;在半固体培养基上经穿刺接种后的生长情况;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情况,包括是否产生菌膜,均匀浑浊还是发生沉淀,有无气泡,培养基的颜色等。

如是酵母菌,还要注意是成醭状、环状还是岛状。

2、生理生化反应特征(1)利用物质的能力包括对各种碳源利用的能力(能否以CO2为唯一碳源、各种糖类的利用情况等)、对各种氮源的利用能力(能否固氮、硝酸盐和铵盐利用情况等)、能源的要求(光能还是化能、氧化无机物还是氧化有机物等)、对生长因子的要求(是否需要生长因子以及需要什么生长因子等)。

! }+ b) a( B4 v& _. z3 v" |(2)代谢产物的特殊性这方面的鉴定项目非常多,如是否产生H2S、吲哚、CO2、醇、有机酸,能否还原硝酸盐,能否使牛奶凝固、冻化等。

(3)与温度和氧气的关系" X, P5 ?9 D( M- _. v" W/ `测出适合某种微生物生长的温度范围以及它的最适生长温度、最低生长温度和最高生长温度。

微生物的鉴定方法

微生物的鉴定方法

(同种) (同属) (亲缘关系较远)
微生物的鉴定 方法
一、经典分类鉴定方法
细菌自动鉴定系统
API数值鉴定系统
BBL鉴定系统
Biolog鉴定系统
程序: 1、获取辅助特征 2、培养菌悬液加入生化反应板培养自动扫描 自动鉴定打印结果
二、现代分类鉴定方法
分子生物学指标
核酸的分子杂交
其他方法
DNA 的 碱 基 组 成
DNA DNA 杂 交
3. DNA同源性60~ 70% (不同亚种) 4. DNA同源性20~ 60% (同属)
数值分类法(统计分类法)
(1)菌株选择(OUT—操作分类单位) (2)选择实验项目 (3)数字编码 (4)计算机分析
结果分析:
1. S (相似值)≥85% 2. S (相似值)≥65% 3. S (相似值)≤65%
DNA 核 酸 探 针 电 子 杂 菌 体 分 型
氨 基 酸 顺 序
细 胞 壁 等 细 胞 组 成
蛋 白 质 分 析
DNA-DNA分子杂交原理:DNA分子解链的
可逆性和碱基配对的专一性

结论:
1. DNA同源性≥ 60% 2. DNA同源性≥ 70% (同种) (同亚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细胞化学成分的鉴定
1.细胞壁的化学成分:主要是肽聚糖的基本结构
2.全细胞水解液的糖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磷酸类脂成分的分析
4.枝菌酸的分析 5.醌类的分析 6.气相色谱技术的应用
三、数值分类法
• 数值分类法:依据数值分析的原理,借助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对拟分
类的微生物对象按大量表型性状的相似程度进行统计、归类的方法。
• 步骤: ①确定分类单元和选择分类特征; ②进行特征测定或从文献中收集有关OUT(操作分类单位)的各项特 征资料; ③根据所编制的计算机程序要求,将特征资料进行编码、标准化并输 入计算机; ④由计算机计算各OUT之间的相似性,并根据相似性的数值进行聚类 分析、分群归类; ⑤输出分类结果、常用树状谱图法表示。
4.在液体培养基中观察生长特征,液体是否混浊及混浊的程度
;液面有无菌膜;管底有无沉淀以及沉淀的形状;管中有无气泡; 培养液中有无颜色变化等。
(二) 生理生化特性
1.营养要求:可根据微生物对营养的不同利用能力来区别微生物。
试验多种营养能否被微生物作为碳源和能源利用,以及微生物对一定有 机化合物或CO2的利用能力。对于氮源来讲,看其是取自蛋白质、蛋白
数值分类法是根据生物表型特征总的相似性分类, 其分类结构的表示是一种表型关系,并不直接表示生物 的系统发育。其分类结果可作为建立或修改传统分类单 元的依据。该分类方法使生物分类从传统分类的定性描 述发展到了进行定量分析的水平,其主要目的是建立一 种客观的分类方法,并实现分类过程的自动化。
胨、氨基酸或铵盐、硝酸盐,还是大气中的游离氮。
2.代谢产物:不同的微生物,因生理特性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代谢 产物。因此,检查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可以用来鉴别不同的微生物。在
培养基中检查微生物是否形成有机酸、酒精、气体与类似的物质;能否
与解色氨酸产生吲哚;是否产生色素或其他物质,如抗生素等。 3.酶:产酶的种类何反应特性等。
4.对药物的敏感性
(三)血清学反应
有时确定微生物的种,尤其是亚种,仅依据形态、生理生化等
特征很难区别开。因此,常借助于血清学反应。 在微生物分类鉴定中,应用血清学反应的基本原理,是用已知菌 种、型或菌株制成抗血清,然后根据它们与待鉴定微生物是否发生特 异性的血清学反应,来确定未知菌种、型或菌株。 血清学反应的方法同样可应用于病毒的分类,尤其是应用于噬菌 体的分类,具有良好的效果。一般噬菌体都是良好的抗原,把它注射 到动物体内可以产生特异性抗体。噬菌体和抗体间的反应和其他常见 的抗原抗体反应相似。
2.测定一系列必要的鉴定指标
3.查找权威性的菌种鉴定手册
一、经典分类鉴定方法
(一) 形态特征:包括个体形态和群体形态(即培养特征) 1.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状、大小及排列情况,革兰氏染色 反应,有无运动,鞭毛着生位置和数目,芽孢的有无及芽孢着生的 部位和形状,细胞内含物,个体发育过程中形态变化的规律性。 2.在固体培养基上观察菌落的形状、大小、颜色、光泽、粘稠 度、隆起形状、透明度及边比重特征,和水溶性色素、质地、移动 性、气味等。 3.在半固体培养基中观察穿刺接种后的生长及运动情况。
微生物学Microbiology 第三节 微生物分类鉴定的方法
一、微生物分类鉴定中的经典方法 二、微生物分类鉴定中的现代方法 1.微生物遗传型的鉴定 DNA碱基比例的测定 核酸分子杂交法 16SrRNA寡核苷酸编目分析 2.细胞化学成分的鉴定 三、数值分类法
菌种鉴定工作的步骤:
1.获得该微生物的纯培养物
二、现代分类鉴定方法
(一)微生物遗传型的鉴定
1. DNA碱基比例的测定:(G+C)mol%,DNA分子中G和C所占的
摩尔百分比。 2. 核酸分子杂交法:按照碱基的互补配对原理,用人工方法对两条不同
来源的单链核酸进行复性,以构建新的杂合双链核酸技术。
3. 16SrRNA寡核苷酸编目分析 4. 微生物全基因组序列测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