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非洲的伙伴关系
中非友谊的案例
中非友谊的案例中非友谊是中非两国长期以来的传统友好关系,是南南合作的典范。
下面将列举十个中非友谊的案例,展示中非友谊的深厚根基和丰硕成果。
1. 援建非洲总部大楼:中国援建非洲联盟总部大楼,是中非友谊的象征。
该大楼位于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由中国政府援建,于2012年落成。
这座现代化建筑成为非洲国家展示自身形象和推动非洲一体化的重要场所,彰显了中非友谊的深度和广度。
2. 中国援建非洲基础设施:中国在非洲援建了大量基础设施项目,如道路、铁路、港口等。
例如,中国援建的坦赞铁路连接坦桑尼亚和赞比亚,极大地促进了区域经济合作和贸易发展,推动了中非友谊的进一步深化。
3. 中非经贸合作:中非贸易额持续增长,为中非友谊注入了经济动力。
中国是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双方合作涵盖了多个领域,如能源、农业、制造业等。
中非贸易合作不仅带动了非洲经济的发展,也为中国企业拓展市场提供了机遇。
4. 协助非洲抗击疟疾:中国积极参与非洲国家的疟疾防治工作。
中国援助非洲国家抗击疟疾的措施多种多样,如提供药物、设立实验室、培训医务人员等。
中国的援助实际行动体现了中非友谊的深厚情谊。
5. 中非合作论坛:中非合作论坛(FOCAC)是中非友谊的重要平台。
该论坛于2000年首次举办,旨在促进中非双方的政治互信和经济合作。
通过论坛,中非双方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交流与合作,推动中非友谊不断向前发展。
6. 协助非洲应对艾滋病:中国积极参与非洲国家的艾滋病防控工作。
中国政府援助非洲国家建立艾滋病防治中心,提供药物和技术支持,促进了非洲地区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增进了中非友谊。
7. 中非农业合作:中国在农业领域向非洲提供了大量援助,包括农业技术培训、农业设施建设等。
通过技术和经验的分享,中国帮助非洲国家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推动了中非友谊的进一步巩固。
8. 中非医疗合作:中国派遣医疗队到非洲国家开展医疗援助工作,为当地居民提供免费医疗服务。
中国与非洲合作与一带一路倡议
中国与非洲合作与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与非洲的合作关系长期以来一直是双方互利共赢的伙伴关系。
近年来,随着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与非洲之间的合作进一步深化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一、合作领域的拓展中国与非洲的合作领域非常广泛,包括基础设施建设、能源资源合作、贸易投资、农业合作、医疗卫生等多个方面。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国企业积极参与非洲的公共建设项目,如港口、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能源资源合作方面,中国与非洲国家通过能源资源合作,共同推动了非洲的工业化进程,提高了非洲国家的经济实力。
此外,中非两国的贸易投资合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果,中国成为了非洲的最大贸易伙伴之一,为非洲国家的出口创造了更多机会。
同时,中非农业合作也推动了非洲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此外,中国与非洲国家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合作,也为非洲国家改善了医疗条件,提升了卫生水平。
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提出的一个重要发展战略,旨在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贸易投资、加强人文交流等方式推动亚欧非大陆的互联互通。
非洲是一带一路的重要合作伙伴,中国与非洲国家加强了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为中非合作带来了更多机遇和创新。
中国积极参与非洲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互联互通,提升了非洲国家的交通运输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
同时,一带一路倡议也为中非贸易投资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促进了中非之间的经济往来。
此外,一带一路倡议也通过人文交流的推动,加深了中非之间的文化互鉴,增进了两国人民的友谊。
三、合作成果的展示中国与非洲合作成果的展示是非常令人瞩目的。
通过中国与非洲的合作,许多非洲国家的基础设施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为非洲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例如,中国参与修建的肯尼亚蒙内铁路、坦赞铁路等项目,极大地改善了非洲国家的交通运输条件,提升了其经济发展水平。
同时,中国与非洲的贸易投资合作也取得了丰硕成果,中国成为了非洲的重要贸易伙伴之一。
中国的非洲合作和援助计划
中国的非洲合作和援助计划近年来,中国与非洲之间的合作和援助计划逐渐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积极参与非洲的发展,为非洲国家提供支持和帮助,这一举措备受赞赏也引发了不少争议。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合作领域、援助方式和影响等方面全面探讨中国的非洲合作和援助计划。
一、历史背景中国与非洲之间的合作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周恩来总理首次访问的埃及、苏丹、坦桑尼亚和多哥。
此后,中国对非洲的援助和合作逐渐增加,并于2000年在中非合作论坛上建立了全面合作伙伴关系。
这标志着中非合作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二、合作领域中国的非洲合作和援助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合作、人文交流等。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国援建了许多道路、铁路、港口等重要基础设施项目,极大地改善了非洲国家的交通和物流条件。
在经济合作方面,中国与非洲国家开展了大量的贸易和投资,推动了非洲的经济发展。
同时,中国还积极推动人文交流,派遣医疗队、教育专家等前往非洲,帮助非洲国家提升人力资源和教育水平。
三、援助方式中国的非洲援助方式注重实效性和可持续性。
相比于其他国家的援助方式,中国更注重项目的整体需求和受援国的实际情况。
中国提供的援助不仅仅是资金支持,更包括技术转让、人员培训和设备供应等方面的合作。
此外,中国还尝试通过南南合作模式,与非洲国家共同解决发展问题,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
四、影响中国的非洲合作和援助计划对非洲国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中国的援助帮助非洲国家改善了基础设施和生活条件,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其次,中国带来的投资和技术合作为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这一系列贡献也获得了非洲国家和人民的高度赞誉。
然而,中国的非洲合作和援助计划也面临一些挑战和争议。
一方面,一些人担心中国的援助会给非洲国家带来过度依赖,使其陷入债务困境。
另一方面,有人指责中国的援助计划存在着政治目的,如争夺资源和扩大影响力等。
中非合作的意义和影响-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中非合作的意义和影响-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中非合作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与非洲国家之间的合作关系。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非合作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和深化,成为中外合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非合作的意义和影响广泛涉及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
首先,中非合作在政治层面上具有重要意义。
中非合作不仅促进了中非双方在国际事务中的合作,也为非洲国家提供了更多自主选择的机会。
中国一贯秉持互利共赢、以合作谋发展的原则,积极支持非洲国家的独立自主、和平安宁、国家发展和民生改善。
中非合作以平等、尊重和互利为基础,倡导国家间关系的新型模式,为国际社会塑造了更加公正、平等的格局。
其次,中非合作在经济层面上带来了积极影响。
中国是非洲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在投资、贸易、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与非洲国家展开广泛合作。
中国对非洲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支持,帮助非洲国家推动经济发展、改善基础设施、提升人民生活水平。
这种合作模式为非洲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推动了非洲大陆的经济快速增长,并为双方带来了经济互利的结果。
此外,中非合作在社会和文化层面上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非交流合作不仅仅限于经济领域,更多的是涉及到人文、教育、卫生等领域的合作。
中国积极参与非洲国家的教育援助、人才培养和医疗卫生事业,为非洲国家的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做出了积极贡献。
同时,中非文化交流也加深了两国人民间的了解和友谊,丰富了各自的文化内涵。
总之,中非合作意义重大且影响深远。
通过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中非合作不仅推动了双方国家和人民的共同发展,也为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展望未来,中非合作将继续深化,为双方带来更多合作机遇和发展潜力,同时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的目的是为了给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的思路和框架,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理解中非合作的意义和影响。
在本文中,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引言:在引言部分,我将对中非合作进行概述,简要介绍中非合作的背景和重要性,并说明本文的目的和结构。
中非战略伙伴关系的特点
中非战略伙伴关系的特点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正式启动,成为推动中非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载体,成为促进政治对话的重要平台,成为增进互利合作、实现共赢的重要纽带。
进入21世纪,中非通过合作论坛开展了全方位、多领域的合作,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加强了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的磋商,形成了南南国家之间特有的战略伙伴关系。
一、政治上互尊互信、互帮互学,友好关系全面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而非洲则是世界上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双方人口加起来超过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因而构成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长期以来,中国自觉地将本国的发展同非洲的命运紧紧相连,非洲各国普遍将中国作为可信赖的合作伙伴。
中非友谊植根于双方人民心中,中非双方始终真诚友好、平等相待、相互支持、共同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中非双方高层交往更加密切,对话交流更加深入,相互支持更加坚定,中国与非方诸多行为主体的互动更加活跃。
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支持非洲和平、稳定、发展和团结的决心不会改变,支持非洲国家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战略不会改变,帮助非洲国家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的政策不会改变,坚定地同非洲人民站在一起的理念不会改变,永远做非洲人民的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的信念不会改变[1]。
后金融危机时期,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非双方都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中非人民对中非关系发展均给予殷切的期盼,因而为中非战略伙伴关系奠定了深厚的政治与社会基础。
中非双方根据国际形势和中非关系发展的新情况、新特点,不断探索论坛发展的新思路,不断拓展合作形式,不断增强论坛凝聚力和影响力,使之成为更加富有成效的合作平台。
在战略伙伴关系框架下,继续弘扬传统友谊,保持高层交往势头,加强战略对话,扩大治国理政经验交流,排除外来干扰,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积极凝聚适应新形势的共识,提出实现新目标路线图,推出共同发展的新举措,完善解决新问题的对策思路,努力开创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新局面。
中国与非洲的关系
中国与非洲的关系中国和非洲相距万里,远隔重洋,但中国和非洲之间的友好交往却渊源流长,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
早在公元前二世纪,中国的汉朝和非洲已开始相互了解,间接地交换各自的特产珍品。
据说公元前一世纪时埃及女皇克里奥帕特拉所穿的御衣是用中国的丝织成的。
自从汉朝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中国的黄金、丝绸就远销到地中海南岸。
中国的唐朝不仅与当时统治非洲北部的阿拉伯帝国开始正式直接交往,而且已有中国人踏上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土地。
非洲黑人的形象也开始出现唐朝的文化艺术之中,当时中国文人墨客笔下的非洲黑人都是技艺非凡、勇敢机智并具有侠义心肠的人,甚至敦煌壁画也描绘了非洲黑人的形象。
唐代与非洲北部和非洲东海岸进行了较多的物资交流,唐代的青白瓷器和钱币在埃及、肯尼亚、桑给巴尔等地多有发现。
宋朝航海业的发达使中非的人员和物产交流进一步发展,中国的产品不仅大量出现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沿海,而且还深入到津巴布韦等非洲内陆地带。
宋代还出版了《诸蕃志》、《岭外代答》等记载了非洲风土人情和地志物产的书籍。
15世纪西方殖民者开始侵入非洲,把非洲推入历史上最黑暗的殖民统治时期。
殖民主义者对非洲的征服和瓜分,迫使中非友好往来不得不停顿下来。
中国在19世纪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国家后,中非人民不但被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剥夺了互相交往的权利,而且一同遭受西方垄断资本集团的奴役和剥削。
19世纪80年代后,西方列强把成千上万的中国人强迫运到非洲修铁路、开矿山、事农耕,西非达喀尔铁路、刚果铁路、南非的兰德金矿等都渗透着大批华工的血汗。
相同的不幸遭遇把中非人民紧紧地连结在一起。
随着新中国的诞生和非洲国家相继独立,中国和非洲各国人民在互相支持中成为患难与共的朋友。
中非友好合作关系也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考验,得到全面的发展和巩固。
在非洲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时期,中国坚定地站在非洲人民一边,全力支持非洲各国人民反帝反殖、争取民族独立的正义斗争,并在道义和物质上给予支持,为他们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做出了贡献。
中非合作与中国在非洲的影响
中非合作与中国在非洲的影响随着中国的崛起,中非合作关系变得日益紧密。
这种合作对非洲国家和中国都带来了许多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中非合作的背景、合作领域以及中国在非洲的影响。
一、背景中非合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5年的亚非会议。
此后,中非合作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领域取得了长足发展。
中国始终坚持平等、互利、共赢的原则,以非洲友好合作为基础,倡导和推动中非友好合作的深入发展。
二、合作领域中非合作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经贸合作、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援助、人员交流等。
中国是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投资来源国,同时也是非洲许多国家的重要援助者。
中国积极参与非洲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非洲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
此外,中国还提供医疗援助、人员培训和技术转让等支持,为非洲国家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帮助。
三、对非洲的影响中国在非洲的影响是多维度的。
首先,中非合作为非洲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帮助非洲国家推动经济发展和减少贫困。
中国的投资和贸易活动为非洲创造了就业机会,促进了当地经济增长。
同时,中国的援助项目也改善了非洲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提高了非洲人民的生活质量。
其次,中非合作为非洲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选择。
非洲与中国合作,可以减少对发达国家的依赖,推动南南合作和自主发展。
与发达国家不同,中国在与非洲国家开展合作时更加强调平等和相互尊重,这更符合非洲国家的利益和需求。
此外,中非合作也对中国自身产生了积极影响。
中国通过与非洲国家合作,获得了丰富的资源,同时扩大了市场和影响力。
与非洲国家的合作也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形象,树立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然而,中非合作也面临一些挑战。
一些非洲国家和国际组织对中国在非洲的角色和意图持有质疑态度。
他们担心中国的合作项目可能给非洲带来债务问题,导致资源过度开采和环境破坏。
此外,一些质疑声音认为中国的合作重点更多地放在资源开发上,而忽视了民生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中国需要加强与非洲各方的沟通与合作,解决这些问题,确保中非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非洲最亲华的三个国家
非洲最亲华的三个国家
非洲洲际文化交流和经济贸易越来越频繁,中非友谊也日渐深厚。
以下是非洲最亲华的三个国家:
1.坦桑尼亚
坦桑尼亚自1964年独立以来就与中国保持着友好的关系。
中非合作论坛成立后,双方关系进一步加强。
坦桑尼亚曾是第一个与中国建交并承认"一中原则"的中非国家,也是双方签署首个政府间文化合作协议的国家之一。
此外,坦桑尼亚还成为全球首个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的国家。
此外,中国政府还资助坦桑尼亚多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包括支持坦桑尼亚修建铁路和公路等项目。
2.埃塞俄比亚
埃塞俄比亚是非洲大陆上最具发展潜力的国家之一,也是非洲地区较早同中国建交的国家之一。
近年来,双方交流不断加强,互为重要战略伙伴。
中国政府资助埃塞俄比亚建设了多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如修建埃塞俄比亚电网和铁路等。
此外,中国还在埃塞俄比亚开展了医疗援助项目,提供培训和协助建设医院等。
最近,埃塞俄比亚还将汉语列为正式教育课程,进一步推进中非文化交流。
3.几内亚比绍
几内亚比绍位于非洲西海岸,是中国在非洲设立大使馆的第一个国家。
中国政府多次向几内亚比绍提供经济援助,并在国内建立了医院、学
校等设施。
此外,中几双边贸易也不断拓展,几内亚比绍已成为中国
重要的天然橡胶、花生、木材等输出市场。
近年来,中几两国也在环保、农业等领域开展了多项合作,并通过举办人才培训课程来促进科
技交流。
以上是非洲最亲华的三个国家。
中非合作是双方的共同愿望,未来可期。
非洲与中国及世界的关系
世界第一大钻
第一大钻库利南 Cullinan, 1905年产于南非普列梅尔 ( Premiar )矿山。重3106.75ct, 即621.2克。体积约为 5×6.5×l0cm,浅蓝色,拳头 大小。当时以15万英镑收购。 1907年被献于英王爱德华三世, 加工成9粒大钻。库利南Ⅰ、Ⅱ、 Ⅲ分别重530.20、317.40、 94.40ct。最大的Ⅰ号镶嵌在英 王的权杖上,Ⅱ号现镶在英王 的皇冠上, Ⅲ号镶在玛丽皇后 的皇冠上 。
往返贸易大体持 平,我国略有逆 差。
2.贸易结构
1. 2000年,中国对非洲出口分布较均匀,主要是纺 织和成衣(28%)、机械和运输设备(27%)以及 其他制造业产品(26%)。2009年,机械和运输设 备在中国对非洲出口中占据了最大份额(41%)。 2. 从进口产品看,仍以原油、铁矿砂、棉花、钻石、 原木、钢铁制品、铜制品、锰矿砂、铜矿砂等原材 料矿产品为主,这些产品合计金额178.9亿美元,占 从非洲进口总额的85%。其中,原油是第一大类进 口产品,占近70%;第二类产品是铁矿砂,占4%。
非洲联盟会议中心
2012年1月28日,中国在非洲最大援建项目——非洲 联盟会议中心落成,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亚的斯亚贝巴 与非洲国家领导人共同出席了典礼。非盟会议中心项目是 胡锦涛主席于2006年11月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宣布 的中国政府加强对非合作八项举措之一。会议中心位于非 盟总部所在地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占地面积 13.2万平方米,被誉为中非传统友谊和新时期合作的里 程碑。总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由办公楼、会议楼和辅助 配套设施三部分组成,主体建筑为高99.9米、共20层的 办公楼。它是目前我国在非洲最大援建项目,是继坦赞铁 路之后中非关系中又一历史性项目。
中国与非洲的合作
中国与非洲的合作近年来,在全球化的浪潮中,非洲成为了中国的战略性合作伙伴。
中国和非洲的合作覆盖了多个领域,包括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人才培养、医疗卫生等多个领域。
这种合作不仅可以帮助非洲大陆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中国提供了机会,进一步加深合作,拓展市场。
基础设施建设中国和非洲的合作十分密切,其中最重要的领域是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在非洲投资了数十亿美元,建设了一大批交通、能源和通信等基础设施项目。
这些项目包括铁路、公路、水电站、电信网络等等。
这些项目为非洲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同时也为中国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商机。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项目是坦赞铁路,这是一条连接坦桑尼亚和赞比亚两国的铁路,总长约1800公里。
这条铁路是中国对非洲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支持,它的建成不仅可以加速坦桑尼亚和赞比亚的经济发展,也可以为中国企业提供更多的商机。
随着中国与非洲的合作日益密切,类似的项目还将有更多的机会得到实施。
资源开发除了基础设施建设以外,中国和非洲的合作还涉及到资源开发。
非洲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稀土等等。
这些资源不仅可以为非洲的经济发展提供动力,也为中国提供了重要的战略资源。
因此,在资源开发方面,中国和非洲的合作也是十分密切的。
非洲的石油资源十分丰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尼日利亚的石油产业。
尼日利亚是非洲最大的石油生产国之一,而中国则是尼日利亚的主要合作伙伴之一。
中国在尼日利亚的石油公司中占有很大的股份,同时中国还为尼日利亚提供了大量的技术支持和资源投资。
这种合作关系为非洲大陆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动力,也为中国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商机。
人才培养中国和非洲的合作涉及到的领域还包括人才培养。
中国为非洲提供了许多奖学金和交换计划,为非洲的科研和教育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
同时,在非洲的一些国家,中国还建立了一些中小学和大学,这些学校为非洲的学生提供了更好的接受教育的机会。
医疗卫生最后,中国和非洲的合作还涉及到了医疗卫生领域。
中国带动非洲发展的例子
中国带动非洲发展的例子1.引言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1 概述:中国在过去几十年中,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积极参与全球事务,并且在经济、贸易和人道援助方面承担起了更多的责任。
中国与非洲之间的合作关系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中国通过投资和援助帮助非洲国家加快了经济发展,为非洲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中国在非洲的投资和援助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经济行为,更是一种真诚的合作伙伴关系。
中国帮助非洲国家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技术和经验,帮助他们解决了经济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
例如,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和医疗等领域,中国向非洲国家提供了大量的援助和投资,帮助他们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此外,中国还通过互利共赢的方式,在与非洲国家的合作中实现了双赢的局面。
中国不仅帮助非洲国家建设了大量的基础设施项目,同时也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商机和发展空间。
中国与非洲的合作不仅仅是简单的投资和援助,更是一种全面的合作关系,为双方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发展。
因此,中国在非洲的合作和援助成为了世界瞩目的焦点。
中国通过投资和援助,帮助非洲国家加快了经济发展的步伐,为非洲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希望。
中国与非洲的合作关系不仅仅是双方的合作,更是全球合作发展的典范。
展望未来,中非双方可以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推动非洲的发展进程。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三个主要部分来探讨中国如何带动非洲发展。
首先,我们将概述引言部分,并解释本文的目的。
其次,我们将在正文部分分析中国在非洲的投资与援助,并探讨中国在非洲的基础设施建设。
最后,我们将总结中国对非洲发展的积极影响,并展望未来的合作前景。
在正文部分的第二节,我们将重点介绍中国在非洲的投资与援助。
我们将探讨中国与非洲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包括贷款、直接投资和技术援助等。
我们将详细讨论中国在非洲的商业项目,如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合作和能源资源开发等。
此外,我们还将考察中国与非洲国家的贸易关系,并评估这些投资和援助对非洲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
中非发展历程
中非发展历程
中非关系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55年,那一年,中国政府
颁布了“关于互助援外的方针决议”,标志着中国开始积极参与非洲国家的建设事业。
此后,中国与非洲国家之间的合作逐渐加强。
1963年,非洲统一组织(现非洲联盟)成立,中国随即承认
并支持该组织,成为非洲国家合作的伙伴。
上世纪70年代,
中国与非洲国家的政治经济关系进一步深化。
中国与多个非洲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并为非洲提供了经济援助和技术支持。
进入21世纪,中非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000年,中国
政府发表了“中国-非洲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宣言”,提出了“和平、发展、合作”等原则,再次强调了中国与非洲国家之间的友好
合作关系。
此后,中非联合体经济合作论坛等机制不断建立,为中非双方的合作提供了更多的平台。
中国在非洲的援助和投资也不断增加。
中国先后实施了“八大
行动”和“十大计划”,致力于支持非洲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发展、卫生医疗等领域。
同时,中国还积极开展技术合作、人文交流等多领域的合作项目,加强了双方的互利合作。
中非合作的发展历程并非一帆风顺。
在合作中也曾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例如资源开发的不平衡、文化差异、贫困问题等。
但是,中非双方通过对话、合作和共同努力,不断克服困难,推动了中非关系的持续发展。
可以说,中非合作的发展历程充满着希望和机遇。
双方的合作紧密结合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为中非两国带来了很多实际利益。
未来,中非关系将继续深化,共同促进中非合作迈上新的台阶。
中国对外非洲合作的历史
中国对外非洲合作的历史中国和非洲之间的合作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50年代,两者之间建立了牢固的友好关系。
中国对非洲的支持和援助成为双方关系的基石,这种合作在经济、商业、教育和医疗等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本文将介绍中国对外非洲合作的历史,并探讨其对双方的影响。
第一阶段:中国对非洲援助的起初(1950年-1978年)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便开始向非洲国家提供援助。
首先,中国与埃及、苏丹、埃塞俄比亚等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并在这些国家开展了广泛的合作。
1955年,中国首次向阿尔及利亚提供了20万美元的援助,这标志着中非合作的起步。
在此期间,中国在非洲建设了大量基础设施项目,如公路、铁路和港口等,帮助非洲国家提升交通运输能力。
此外,中国还向非洲提供了大量的物资援助,包括农业设备、建筑材料和医疗用品等,这些援助大大改善了非洲国家的生产力和福利水平。
第二阶段:中非友好合作的全面发展(1978年-2000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加大了对非洲合作的力度。
中国政府提出了以“平等、友好、合作、共赢”的原则来指导中非合作,并开始向非洲国家提供无偿援助。
1980年代,中国与非洲的关系进一步深化,双边贸易和投资也快速增长。
在这个时期,中国对非洲的援助重点转向了农业、医疗和教育等领域。
中国派遣了大量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到非洲国家进行农业合作和人才培训,帮助非洲国家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同时,中国还兴办了医疗队和学校,提供医疗服务和教育资源,提升了非洲人民的基本生活和文化素质。
第三阶段: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2000年至今)21世纪初,中国对外非洲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000年,中国在非洲论坛首次提出了“和平、发展、合作”的合作倡议,标志着中非合作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时期。
多年来,中国与非洲国家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和共同发展计划。
双方加强了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和人文交流等领域的合作。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积极参与了非洲的和平进程,派遣了维和部队,并为非洲提供了紧急救援和人道主义援助。
中非关系
中非关系中国和非洲有着浓厚的传统友谊和良好的合作关系,经受住了时间和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堪称发展中国家间关系的典范,并在新形势下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中非政治关系密切,高层往来频繁。
江泽民主席1996年访问非洲,提出了中非建立面向21世纪长期稳定、全面合作国家关系的五点主张,即真诚友好、平等相待、团结合作、共同发展、面向未来。
李鹏、朱镕基、李瑞环、胡锦涛等中国领导人近年来均访问过非洲。
从1997年以来非洲有40多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访华。
中非双方积极开展双边和多边对话活动。
2000年10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2000年部长级会议成功召开,决定建立中非长期稳定、平等互利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
中国外交部已同10余个非洲国家外交部建立了部级磋商机制。
非洲国家支持中国的统一大业,绝大多数国家坚定地奉行一个中国政策。
中非还在议会、政党等领域开展了广泛的交流。
双方在国际事务中亦加强磋商、相互支持,特别是在人权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密切合作,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合法权益,努力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中国自非洲国家独立后即向其提供了大量无私援助,帮助它们发展民族经济,促进社会发展,取得了良好效果,受到非洲国家和人民的好评。
近年来,中非在经贸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继续深入发展。
中国政府积极探索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开拓中非经贸合作的新方式、新途径和新领域,在继续向非洲国家提供力所能及和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的经济援助的同时,积极鼓励和支持中非双方公司、企业直接开展互利合作,扩大对非投资和贸易规模。
2000年中非贸易额为106亿美元,大大超过1999年中非贸易水平。
中国还十分关注非洲的债务问题,并愿为减轻非洲债务负担作出自己的贡献。
2000年10月论坛会期间,中国政府首次宣布将在今后两年内减免非洲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欠中国的100亿元人民币债务。
中非在教育、卫生、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合作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双方加强了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合作,除每年继续向非洲国家提供各学科的来华奖学金外,中国政府还举办了不同形式的研修、培训班,帮助非洲国家培训各类专门人才,其中,中非经济管理官员研修班、非洲高级外交官访华团和非洲中青年外交官培训班均已举办了多期。
一带一路友谊实例
以下是一些“一带一路”友谊实例:
1. 喀麦隆是中国在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喀合作不断提质升级。
中国企业积极承建一系列基础设施项目,为喀麦隆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
2. 在匈牙利,首个海外河套产业园经过多年建设已初具规模,不仅带动了当地就业和经济发展,也为中欧经贸往来增添了新活力。
如今,越来越多欧洲青年开始关注并了解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以及悠久的中华文明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3. 在肯尼亚,蒙内铁路是肯尼亚百年来建设的首条铁路,大大促进了肯尼亚的运输发展,提高了物流效率,加速了当地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
如今,蒙内铁路已成为东非铁路网的骨干线路,带动了肯尼亚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4. 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国家共建“一带一路”,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国家积极参与,推动双方合作迈上新台阶。
5. 中俄两国互为最大邻国,同俄罗斯开展发展战略对接具有重要意义。
中俄关系建立在平等相待、高度互信、恪守国际法、维护彼此核心利益、支持彼此捍卫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原则基础之上。
中俄关系不是类似冷战时期的军事政治同盟,而是超越该种国家关系模式、不谋求权宜之计、不带意识形态色彩、全面考虑彼此利益、互不干涉内政、具有独立价值、不针对第三国的新型国际关系。
论中非友好合作精神
论中非友好合作精神
中非友好合作是一种基于平等、相互尊重和互利共赢的伙伴关系,是中非两国长期以来建立的深厚友谊的体现。
中非友好合作精神,是指在相互尊重、平等互惠、互利共赢的原则下,推动中非合作的共同信念和理念。
中非友好合作精神的核心是平等和互利共赢。
中国与非洲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合作,都基于平等原则,不会以任何形式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非洲国家。
同时,双方都能从合作中获得实际利益,实现互利共赢。
中非友好合作精神也体现在互相支持和合作中。
中非两国在国际事务中,都积极支持对方的正当利益和合理要求,坚定地维护自己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中非两国在安全、反恐、贸易、科技等领域的合作也不断加强,共同应对各种挑战。
中非友好合作精神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有重要意义。
中非两国兼顾各自利益的同时,也有着共同的发展愿望和奋斗目标。
两国在面对全球性问题时,也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为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繁荣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总之,中非友好合作精神是中非两国友好合作的精髓所在,也是未来中非合作的方向和目标。
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推动中非合作不断深入,为两国人民的福祉和世界和平、发展、繁荣做出更大贡献。
- 1 -。
中非合作的几个知识点总结
中非合作的几个知识点总结一、政治合作1. 高层互访:中非合作的政治交流频繁,中国领导人和非洲国家领导人之间的互访次数较多。
这种高层互访不仅加强了中非两国的政治关系,也为双方的合作提供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2. 政治对话:中非双方经常举行政治对话,就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进行深入交流和磋商。
这种政治对话有助于双方增进了解,加强协调,维护彼此的合法权益。
3. 维和合作:中国积极参与非洲的维和行动,向非洲派遣维和部队。
这种维和合作展示了中国对非洲和平稳定的支持,也为中非合作增添了新的内涵。
二、经济合作1. 贸易合作:中非之间的贸易合作日益频繁,中国成为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
中国向非洲输出机械设备、电子产品等工业品,同时也从非洲进口原材料和资源,形成了良性的贸易循环。
2. 投资合作:中国在非洲开展了大量的投资合作,涉及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合作、医疗卫生等多个领域。
中国的投资为非洲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也为中国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提供了广阔空间。
3. 金融合作:中国向非洲提供资金支持,推动了非洲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
同时,中国还积极支持非洲国家的金融改革和发展,为非洲的金融体系注入新的活力。
三、文化合作1. 教育合作:中国向非洲提供大量的奖学金和留学机会,支持非洲人才的培养和学术交流。
这种教育合作不仅丰富了非洲的人才队伍,也增进了中非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
2. 文化交流:中非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双方开展了多种文化交流活动,加深了相互了解和认识。
中国还向非洲提供文化援助,支持非洲国家的文化保护和传承。
3. 体育合作:中非合作不仅局限于经济和政治领域,还涉及体育领域。
中国与非洲国家举办了多项体育赛事和交流活动,为双方的体育交流搭建了平台,也促进了中非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四、社会合作1. 卫生合作:中国向非洲提供医疗援助,支持非洲国家的卫生事业建设。
中国还在非洲开展了一些医疗合作项目,为非洲人民提供了医疗服务和援助。
中国与非洲间的贸易关系与合作机会
中国与非洲间的贸易关系与合作机会近年来,中国与非洲的贸易关系和合作机会变得越来越紧密。
双方的经济联系不仅有助于推动两者之间的共同繁荣,也为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本文将探讨中国与非洲之间的贸易关系以及合作机会,并分析其对双方经济的影响。
一、贸易关系的发展中国与非洲之间的贸易关系起源于上世纪。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中国成为了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
根据统计数据,双方的贸易额从2000年的10亿美元增长到2019年的2086亿美元。
中国在非洲的出口品主要是机电产品、纺织品和轻工业制品,而主要进口非洲的矿产品、农产品和原材料。
二、贸易合作的优势中国与非洲之间的贸易合作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 互利共赢:中国向非洲提供了市场、技术和资金支持,而非洲则为中国提供了大量的资源和劳动力。
这种互利共赢的贸易关系促进了双方的发展。
2. 市场潜力巨大:非洲拥有庞大的人口和潜在的消费市场。
中国的产品在非洲市场上受到了广泛欢迎,因为它们质量好、价格适中,符合非洲人民的需求和消费水平。
3. 投资机会丰富: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厂和农业项目,为非洲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提升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
三、合作机会的拓展除了传统的贸易合作外,中国与非洲还在许多其他领域展开合作,为双方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1. 基础设施建设:中国在非洲投资兴建了许多基础设施项目,如港口、铁路、公路和电网,有力地推动了非洲国家的交通和通信发展。
2. 农业合作:中国与非洲合作开展农业领域的技术交流和人员培训,帮助非洲提高农业生产能力,缓解粮食安全问题。
3. 教育与人文交流:中国与非洲国家之间的教育与人文交流不断加强,通过留学项目、文化交流和语言培训,促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与友谊。
四、对双方经济的影响中国与非洲之间的贸易关系和合作机会对双方经济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1. 促进非洲经济发展:中国的投资和贸易合作为非洲国家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提升了当地的经济水平。
深化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思考
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中非双方提供了广阔的合作空间 ,有助于促进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深化。
科技创新领域的合作
中非双方在科技创新领域有着广泛的合作前景,如技术转移、联 合研发等。
人力资源开发与教育合作
中非双方在人力资源开发、教育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合作前景,有 助于促进双方人民的福祉。
1960年代至1990年代
中非关系开始初步发展,主要集中在贸易、 文化交流和政治支持方面。
中非关系逐渐深化,中国开始向非洲提供经 济和技术援助,并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中支 持非洲国家。
1990年代至2010年代
2010年代至今
中非关系进入全面合作阶段,双方在贸易、 投资、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领域开展广 泛合作。
“一带一路”倡议将促进中非之间的 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 金融通和民心相通,推动中非合作向 更高水平发展。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中非合作
01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中 非合作高度契合。
02
中非双方在应对全球性挑战、 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等方面 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合作空 间。
03
中非双方将进一步加强在联合 国等多边机构中的协调配合, 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和发展 中国家共同利益。
提升互联互通水平
加强中国与非洲各国在交通、通信等领域的互联互通,提高区域一体化水平。
促进贸易畅通
加强贸易合作
加强中国与非洲各国在贸易领域的合作, 扩大双边贸易规模,促进贸易平衡发展。
推动市场开放
鼓励中国与非洲各国在投资、贸易等方面 开放市场,减少贸易壁垒,提高贸易便利 化水平。
加强资金融通
加强金融合作
中非关系进一步升级,建立新型战略伙伴关 系,加强在全球治理、和平与安全等领域的 合作。
中国帮助非洲国家的事例
中国帮助非洲国家的事例
第一章中国帮助非洲国家的历史背景
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关系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就有友好往来。
近年来,随着中国的经济实力
的增强,中国已经成为非洲国家的重要合作伙伴。
中国不仅在经济方面提供帮助,还在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积极支持非洲国家的发展。
第二章中国帮助非洲国家的具体举措
中国帮助非洲国家的具体举措有很多。
例如,中国政府提供贷款和援助,帮助非洲国家建
设公路、桥梁、学校等基础设施。
此外,中国还为非洲国家提供技术支持,帮助他们提升
生产能力。
中国还在农业、医疗、教育等领域为非洲国家提供援助,帮助他们善生活质量。
第三章中国帮助非洲国家的成果
中国帮助非洲国家的成果显著。
例如,中国援助的公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非
洲国家的交通运输、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此外,中国的技术支持和农业援助,也帮
助非洲国家提升了生产能力和农业收入。
在医疗和教育领域,中国也为非洲国家提供了大
量援助,帮助他们改善医疗保健和教育质量。
第四章总结
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合作关系深厚,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领域为非洲国家提供
了大量帮助。
这些帮助不仅有利于非洲国家的发展,也有利于中国的发展。
中国帮助非洲
国家的成果显著,为非洲国家提供了很多帮助,使得他们在经济、教育、医疗等方面得到
了显著改善。
此外,中国帮助非洲国家的举措还有助于促进中国与非洲国家之间的交流与
合作,增进双方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未来,中国将继续同非洲国家保持密切合作关系,为促进非洲国家的发展作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与非洲的伙伴关系肯尼思・金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下,北京峰会必将开成一次隆重、务实的盛会,中非合作论坛———这艘承载着新世纪中非关系的伟大航船①必将乘风破浪,驶向中非友谊的美好明天!(Beijing Summ it,Secti on7,2006)②在迄今最大的一次中非峰会召开之际,③我们有必要来审视一下胡锦涛主席提出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Hu,2006,in King,2006b)。
本文将集中讨论中非之间的发展合作,特别是中国对非洲的发展援助,而不是考察中非伙伴关系的所有方面。
这主要是因为到目前为止,我们对中非间的贸易和投资关注非常多,而关于中国对非援助的著述却极少。
本文主要是回顾具体的政策,而不是分析政策的实际效果。
这些实际效果是通过在非洲各个国家的具体工程、项目或者其他的行动体现出来的。
但是,即使不从国家层面上来分析政策的具体执行情况,中非关系发展中也仍然有一些重大进展值得我们去关注。
我们首先将集中讨论中国是如何看待与非洲的合作的。
我们也会讨论“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Ne w Partnershi p f or Africa s Devel opment,NEP AD)与中国进行合作的方式和思路。
此外,我们还会适当地对比中国和西方国家援非的不同方式。
3肯尼思・金(Kenneth King),香港大学和爱丁堡大学教授。
33本文的初稿是在“21世纪中国在非洲”会议上的发言稿(南非:约翰内斯堡,2006年10月16—17日)。
该会议是为了准备中非合作论坛,由英国皇家学会、南非国际事务研究所以及NEP AD秘书处联合举办的。
①对历史比较了解的读者看到“航船”一词可能会想到600年前的郑和。
他当时带领舰队从中国出发进行了一系列伟大的航海,并到达了非洲的东部和东南部海岸。
参见Sailing W est:A dm iral Zheng He’s Voyages,March—May2006,Hong Kong Museum of H ist ory。
②“中非关系乘上新世纪的航船”的网页是由多个独立有序的网页链接组成的。
下文在引用该网页上的内容时将注明其网页上所显示的顺序,如“第几”部分。
③截至9月中旬,已经有超过30个国家的元首确定将参加此次峰会,而且这个数字还在增加。
在分析中非合作关系特点的过程中,我们先分析中国对待“发展”的政策特点,即极为重视双边途径。
在此基础上我们再进一步分析双边途径在中国对外“援助”中起的作用。
我们认为,其实很难在中国与非洲国家之间的整体双边战略中定出哪些属于援助的成分。
如果我们只是单纯地去探讨中国对非洲的援助,可能无法全面把握中国对外关系中的双边主义。
而且这种双边主义在2006年11月3—5日中非峰会的《北京行动计划》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F OCAC,2006)中国与非洲的发展合作我们在其他地方(King,2006b)也曾指出中国更加喜欢一种互惠的经济合作,而不是单纯的发展援助。
然而,在中国商务部下面却有一个“对外援助司”,而且每年的《中国商务年鉴》①上,该司司长都会写一篇简短的“中国对外援助”报告(Ch ina Co mm erce Yearbook,2005)。
与此相对应的是另外一个司,即对外经济合作司,该司的事务涉及外国在华投资,同时也涉及中国在海外的直接投资(特别是工程合同)和“劳务合作”。
②总之,在商务部长达近千页的年鉴中几乎没有明确关于援助或者那种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中称之为“政府开发援助”(ODA,亦译“官方发展援助”)的内容。
③因此,只有两个很短的段落是明确关于“对非洲国家援助”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两段文字被写入“中国与非洲国家经贸关系”报告之中。
而且,这个报告只是14份中国与世界不同地区经贸关系报告中的一份,包括加拿大、欧洲、美国、日本、欧盟等。
换句话说,“援助”在更为广泛的经贸合作和交流中只占极少的一部分。
然而,当中国谈论“发展合作”时,尽量避免使用“援助者”和“受援国”这样的字眼,而是———在中非合作过程中———强调“团结”。
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和非洲都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地位,而且中非间的这种关系也经受了数十年共同合作的考验。
下面这段话摘自2000年第一次中非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上通过的《北京宣言》,极具代表性地说明了中国更喜欢南南合作的表述方式,更倾向于认为中非是一种对等的关系:我们也强调中国和非洲国家同属发展中国家,根本利益一致;中非在国际①②③自1984年每年出版一卷,原名《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从2004年起改名为《中国商务年鉴》。
———译者中国海外工程的合同劳工所起的作用非常大。
2004年总计有535000名中国劳工服务于各种各样的海外工程中。
(China Co mm erce Yearbook,2005:108)在中国商务部长达千页的年鉴中,《中国对外援助年度报告》只占3页。
事务中保持密切磋商,对巩固发展中国家间的团结,进一步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China,Peop le s Republic of,2000:2)事实上,《2004年中国对外援助年度报告》有若干部分是关于ODA的。
这个报告提到了人道主义援助。
但是,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而且也是频繁遭受自然灾害的侵袭,当其他友好国家受难的时候中国更多的是表示一种深切的同情。
中国确实也在讨论要履行“国际义务”,但是由于同样的原因,中国作为一个仍然“为实现自己国民经济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而奋斗”的国家,只能基于“平等和互利的精神”,“提供最大限度的援助”。
这个报告还提到要提高援助的质量,加强对援助的管理。
实际上,在最近一次对外援助报告中,有好几个段落都是关于“中国政府如何加强对外援助的规范化管理以及在制度建设上所取得的成就”。
(W ang,2005:112)中国的年度报告中也有老生常谈的“人力资源发展”的内容,但是这些内容一直都是关于为非洲开办的一些重要的人员培训。
这种培训不同于一个“援助者”直接给予“受援国”物质上的援助,而是实实在在地“加强了人员和技术的交流并促进了互信和友谊”(W ang,2005:111)。
换句话说,中国即使采用“援助”的方式,那也试图将这种援助作为全面交流与合作框架中的一部分。
这种强调相互性、强调共同经济利益、强调伙伴交流的方式,在中国长期的发。
这个特点还体现在外交部的网站上。
从几年前开始,中国外交部就在其网站上将中国的伙伴国家一个个地列出来。
而且,在中国外交部网站上有大量关于中国与非洲国家间的经济、文化、社会、教育或者军事交流的情况,非常详细。
相比于西方看待非洲的方式,非洲国家认为这种方式更具吸引力。
许多西方发展机构都只是代表单个非洲国家的利益,通过机构的网站表达非洲国家的贫困或者讲述这个国家如何实现千年发展目标(大多没有实现)。
①相比而言,中国则代表所有48个参加2006年11月北京峰会的非洲国家,而且也不提它们的贫困。
另外一点需要指出的是,与西方的机构不同,中国积极地与所有非洲国家发展伙伴关系,除了那些与“台湾”保持“外交”关系的国家以外。
而西方国家大都是有选择地与非洲国家发展关系,比如非洲法语国家、非洲英语国家或者是参与某个具体“计划的国家”(p r ogra mme countries)。
首先,2006年11月的北京峰会网站公布了中国与所有这些国家的外交关系发展历程,包括最初的建交日期,比如1956年5月30日中国与埃及建交,1964年①比如,在“英国国际发展署”(DF I D)的网站上这么写道:“埃塞俄比亚是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
在7700万人口中,有80%的人每天生活费不足两美元”。
或者以肯尼亚为例,“肯尼亚是非洲最穷的国家之一,有55%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黑体部分是网站原文中就标出的)/countries。
11月26日中国与坦桑尼亚建交,1998年1月1日中国与南非建交。
然后有一些对两国战略伙伴关系性质的描述,以及分析双方最高层的互访如何加强了两国双边关系。
该网站在对各国情况的介绍中指出,有接近20个非洲国家成为了中国游客的目的地,这也说明非洲不仅只是获得利益,同时中国也从非洲获得好处。
网站上还列出了北京峰会的各个与会国与中国的双边贸易总额。
也就是说,既有非洲大国或石油大国与中国的贸易额,如2005年南非与中国的双边贸易额达72.7亿美元,同年,安哥拉与中国的双边贸易额达69.5亿美元,也有像布隆迪这样的小国,2005年中布贸易额为1222万美元。
也许对布隆迪而言,更重要的可能是中国在其网站上写道:“两国在政治上相互尊重,彼此平等相待,在国际事务上紧密合作,两国在经贸合作和社会发展上硕果累累”。
(Beijing Summ it,p r ofiles,2006)①不管这个国家与中国的贸易额是大是小,所有这48个被邀请的国家在会议的官方网站上都被视为单独的国家平等对待。
这对那些国际社会中极小的行为体———非洲小国而言,印象是极为深刻的。
与此相关的是,我们应该看到中国与非洲的双边贸易自2001年以来翻了两番,到2005年达到了400亿美元。
但是,这个数额与中韩两国双边贸易额还是相差甚远,预计2006年中韩双边贸易额将达到1150亿美元。
(J iang,2006)北京峰会以一种积极的方式,进一步表明了中国在2006年1月出台的《中国对非政策文件》所阐述的立场和姿态。
②对于西方机构而言,使用“削减贫困”这样的用语或者出台削减贫困文件这样的政策,为我们在处理与非洲国家关系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教训。
与许多西方机构不同,《中国对非政策文件》没有使用“削减贫困”或者“贫穷”这样的表述,而是多次出现了“共同繁荣”的字样,突出强调目前中非之间的整体合作,特别是政治、经济、教育和医疗卫生合作。
该政策文件几乎没有明确提到援助,除了下面这一句话:“中国政府将根据自身财力和经济发展状况,继续向非洲国家提供并逐步增加力所能及和不附加政治条件的援助”。
(China,2006:4)但是,中国政府在伙伴关系中从来不提削减贫困,也不提带有时间表的千年发展计划目标,其根本原因是中国进行发展合作的方式带有很强的双边色彩。
中国的对外援助是由一个个国与国的协议构成的:①②中国对卢旺达也表达了同样的姿态,卢旺达对中国而言并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贸易伙伴。
《中国日报》作为中国主要的英文报纸,以“第3届中非合作论坛”的名义刊登了总共4版的“中卢友好关系附录”,给了卢旺达总统及其所率部长们一次宣扬自己国家以及称赞发展中的卢中关系的机会。
China D aily,Oct ober 13,2006。
北京峰会也表明,中国将继续坚持早在40多年前周恩来总理在访问加纳和马里期间所提出的“对外援助八项原则”(参见King,2006a),同样中国也将继续坚持江泽民主席1996年5月访问非洲后概括的“五点建议”(Le Pere and Shelt on,2006:37)2004年,中国政府与104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缔结了266项协议,在多个领域与这些国家和组织开展了富有成效的经济技术合作……并在38个国家开展了54项工程……此外,中国还为来自135个国家的4355名人员举办了172个培训班来培养相关的行政官员和技术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