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片元件的识别与焊接

合集下载

贴片元件的焊接步骤

贴片元件的焊接步骤

贴片元件的焊接步骤
贴片元件的焊接步骤:
1、预处理:检查焊接走线是否正确,选择适当的焊料,线路面是
否干净。

2、定位置热:将贴片元件固定在定位器上,由机械装置精确定位,以及所需热量的控制,确保在贴片元件中心位置进行焊接。

3、焊接:将贴片元件的底部贴合在PCB电路板上,利用焊接头的
热能将其焊接起来。

4、吹风清理:吹掉焊料的尘埃,保证PCB电路板的清洁度,以及
良好的焊点质量。

5、复查:使用显微镜仔细检查焊接质量,确保贴片元件的质量。

6、加固:将焊接完的贴片元件固定在PCB电路板上,以防止其受
冲击的破坏,保证其安全可靠。

7、保护:使用导热胶或导热垫将其集成,以减少焊接处受到高温、湿气、震动等影响的几率。

8、测试:测试贴片元件的性能,确保其可靠性和可操作性。

9、清理:将贴片元件清理干净,避免焊料和杂质的污染。

10、储存:将清洁的贴片元件储存在遮光、湿度恒定、温度恒定
的环境中,储存完毕后,打包成标准样品进行发货。

贴片元件的识别与焊接

贴片元件的识别与焊接

贴片元件的识别与焊接姓名:宗宇学号:20111321020院系:电信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名称:电子工艺实践指导老师:孙冬娇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贴片元件的识别 (2)贴片元件的焊接 (5)参考文献 (6)致谢 (7)摘要贴片元器件(SMD/SMC,也称片状元器件)是电子设备微型化、高集成化的产物,是一种无引线或短引线的新型微小型元器件,适合安装于没有通孔的印制板上,是表面组装技术(SMT)的专用元器件。

与传统的通孔元器件相比,贴片元器件安装密度高,减小了引线分布的影响,降低了寄生电容和电感,高频特性好,并增强了抗电磁干扰和射频干扰能力。

由于片状元器件本身的特点,当其应用在各种电子设备中时,不论是在设计生产阶段,还是在后期的维护维修阶段,都有着许多与常规元器。

关键词:贴片式元件:SMT:电容贴片元件的识别贴片元件的识别方法贴片元件由于体积小、自感系数小,安装容易(底板不需打孔),因而被广泛采用。

但由于体积小,故型号或数值不可能完全标出,只能用代码表示。

下面向读者简要介绍几种贴片元件的识别方法。

一、贴片电阻贴片电阻有矩形和圆柱形两种(见图1)其中矩形贴片电阻基体为黄棕色,其阻值代码用白色字母或数字标注。

标注方法主要有两种:1.三位数字标注法这种标注阻值的方法是:其中第1、2位数字为有效数字,第3位数字表示在有效数字的后面所加“0”的个数,单位:Ω。

如果阻值小于10Ω,则以“R”表示。

2.一个字母和一位数字标注法。

这种标注方法是:在电阻体上标注一个字母和一个数字。

其中字母表示电阻值的前两位有效数字。

字母后面的数字表示在有效数字后面所加“0”的个数,单位是“Ω”。

二、贴片电容贴片电容的外形与贴片电阻相似,只是稍薄(见图2)。

一般贴片电容为白色基体,多数钽电解电容却为黑色基体,其正极端标有白色极性。

贴片电容像贴片电阻一样,也有片形和圆柱形两种,其中圆柱形贴片电容酷似贴片柱形电阻,只是通体一样粗,而电阻则两头稍粗。

《贴片元器件的识别》课件

《贴片元器件的识别》课件

通过规格书或数据表识别
总结词
准确、全面
详细描述
查阅相关的规格书或数据表,可以获取贴片元器件的详细参数、性能指标等信息 ,从而准确判断其类型和功能。这种方法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通过测量工具识别
总结词
科学、可靠
详细描述
使用测量工具如万用表、示波器等,可以测量贴片元器件的电气性能,从而判断其类型和功能。这种方法需要具 备一定的电子测量技能和经验。
总结词
检查焊点质量
详细描述
在焊接完成后,检查焊点质量,确 保无虚焊、冷焊等现象,及时发现 并修正问题。
如何提高贴片元器件的焊接质量?
总结词优化焊接流程详细述优化焊接流程,包括焊前准备、焊接 操作、焊后检查等环节,确保每个环 节的质量控制。
总结词
选用优质焊料
详细描述
选用质量可靠、性能稳定的焊料,提 高焊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实践经验积累
总结词
详细描述
通过不断实践和经验积累,提高对贴片元器件的敏感度 和识别准确性。
如何解决贴片元器件焊接不良的问题?
总结词
掌握焊接技巧
详细描述
了解和掌握贴片元器件的焊接技巧 ,包括焊接温度、时间、焊锡量的 控制等,确保焊接质量。
总结词
选用合适的焊接工具
详细描述
选用适合贴片元器件的焊接工具,如 焊台、焊笔等,提高焊接效率和可靠 性。
总结词
加强员工培训
详细描述
定期对员工进行焊接技能和操作规范 的培训,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和操作 规范性。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电脑中的内存条、显卡等也使 用了大量的贴片元器件。
在汽车电子中,安全气囊控制 器、发动机控制单元等都使用 了贴片元器件。

贴片元件的焊接教程

贴片元件的焊接教程

贴片元件的焊接教程一、焊接准备1.准备焊接工具和材料:-焊接台-焊锡丝-手工焊铁-吸烟器或通风设备-焊锡清洁剂-无尘纸或静电手套2.贴片元件的检查:-确保贴片元件符合规格要求-检查元件是否有损坏或变形二、焊接步骤1.将焊接台加热至适宜的温度。

通常在250-350℃之间,具体温度参照焊接元件的规格或数据手册。

2.进行手部卫生,戴上无尘纸或静电手套,以防止静电对贴片元件产生破坏。

3.清洁焊接板上贴片元件的焊点位置。

使用焊锡清洁剂和棉签或刷子进行清洁。

4.将焊锡丝预先剪短,以便于焊接时的操作。

将焊锡丝握在手中,使其与焊接板接触。

5.使用手工焊铁,轻轻碰触焊锡丝和焊点,将焊锡迅速溶化。

焊锡丝完全覆盖焊点。

6.保持焊铁在焊点上约1-2秒钟,使焊锡充分润湿焊点和焊接板。

7.从焊点上移开焊铁,焊点冷却后形成焊接。

8.使用镊子检查焊点是否光滑均匀。

9.重复以上步骤,逐个焊接贴片元件。

三、注意事项1.贴片元件的厂家指南或数据手册应是你焊接时的主要参考依据。

仔细阅读和理解这些说明,以确保正确的焊接操作。

2.在焊接过程中,避免对焊锡过度加热。

过高的温度可能会对元件产生损害。

3.避免长时间碰触电路板或焊点,以防电路板过热或焊点脱落。

4.在焊接过程中,注意周围环境的静电保护。

使用静电手套或工具,并确保焊接板和焊接台都接地。

5.注意个人安全,避免烟雾吸入。

确保工作区域通风良好,并使用吸烟器或通风设备。

总结:贴片元件的焊接是电子设备制造中常用的一种焊接方式。

在进行贴片元件焊接前,需要准备焊接工具和材料,并对元件进行检查。

焊接步骤主要包括将焊锡丝与焊接板接触、迅速溶化焊锡丝以覆盖焊点、保持焊铁在焊点上使焊锡充分润湿和冷却焊点。

在焊接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事项,如遵循厂家指南或数据手册、避免过度加热焊锡、进行静电保护等。

通过遵循正确的焊接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实现贴片元件的可靠焊接。

贴片元件焊接标准

贴片元件焊接标准

贴片元件焊接标准贴片元件焊接是电子制造过程中常见的一项工艺,包括贴片元件的布局安排、焊接质量要求、焊接工艺参数等。

标准化的贴片元件焊接标准对于提高焊接质量和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份关于贴片元件焊接的标准,并详细阐述标准中的各项要求。

一、焊接质量要求:1. 焊接位置准确:贴片元件应被正确安置在印刷电路板(PCB)上的焊接位置。

2. 焊点良好:焊接点应呈现均匀光滑的圆形,不得有焊丝、焊球和其他焊接缺陷。

3. 无误焊:焊接点应与PCB的焊盘相连,避免误焊。

4. 不得有虚焊或冷焊现象。

5. 无连锡:焊接点上不得有锡膏或者焊锡。

6. 焊足完整:贴片元件的焊足不得有断裂、变形等缺陷。

二、焊接工艺参数:1. 焊接温度:在焊接过程中,要选择适当的焊接温度,一般焊接温度应控制在220-260℃之间。

2. 焊接时间:焊接时间应根据焊接温度和焊接点的尺寸进行调整,一般在2-5秒之间。

3. 焊接压力:焊接时需要适度的焊接压力,以保证焊接点的良好接触,并避免焊接过程中的位移。

三、焊接设备要求:1. 焊接设备应具备温度和时间的控制功能,以确保焊接参数的准确性。

2. 焊接设备应具备足够的焊接能力,以满足批量生产的需求。

3. 焊接设备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确保焊接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四、组织和人员要求:1. 生产过程中应设立焊接质量控制部门,负责焊接质量的控制和检验。

2. 焊接操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掌握焊接工艺和操作规范,并具备相应的证书和资质。

五、质量管理要求:1. 生产过程中应建立焊接质量管理体系,包括焊接质量控制、焊接过程监控和焊接质量检验等环节。

2. 焊接过程中应进行焊接质量的监控和记录,以及焊接质量的持续改进措施。

六、检验方法:1. 目视检查:对焊接点进行目视检查,主要检查焊接位置、焊点形态和焊接质量等。

2. X射线检测:对焊接点进行X射线检测,主要检查焊接点的内部质量。

3. 高倍显微镜检测:利用高倍显微镜检查焊接点的细节,主要检查焊接点的表面质量和焊点形态等。

贴片式元器件的焊接技巧与注意事项(详细图文)

贴片式元器件的焊接技巧与注意事项(详细图文)

贴⽚式元器件的焊接技巧与注意事项(详细图⽂)贴⽚电阻器、贴⽚电容器、贴⽚电感器、贴⽚⼆极管、贴⽚晶体管等的焊接⽅法基本相同,⽽贴⽚集成电路的则有所不同。

下⾯分别介绍这些贴⽚元器件的焊接⽅法。

焊接贴⽚电阻器贴⽚电阻器⼀般耐⾼温性能较好,可以采⽤热风枪进⾏焊接。

在使⽤热风枪焊接时,温度不要太⾼,时间不要太长,以免损坏相邻元器件或使电路板另⼀⾯的元器件脱落;风量不要太⼤,以免吹跑元器件或使相邻元器件移位。

焊接贴⽚电阻器的⽅法如下:1、⾸先将热风枪的温度开关调⾄5级,风速调⾄2级,然后打开热风枪的电源开关,如图1-39所⽰。

图1-39调节热风枪2、⽤镊⼦夹着贴⽚元器件,然后将电阻器的两端引脚蘸少许焊锡膏。

3、将电阻器放在焊接位置,然后将热风枪垂直对着贴⽚电阻器加热,如图1-40所⽰。

图1-40加热电阻器4、加热3s,待焊锡熔化后停⽌加热,然后⽤电烙铁给元器件的两个引脚补焊,加⾜焊锡,如图1-41所⽰。

图1-41焊好的电阻器【提⽰】对于贴⽚电阻器的焊接⼀般不⽤电烙铁,因为⽤电烙铁焊接时,由于两个焊点的焊锡不能同时熔化可能焊斜;另⼀⽅⾯,在焊第⼆个焊点时,由于第⼀个焊点已经焊好,如果下压第⼆个焊点,可能会损坏电阻器或第⼀个焊点。

拆焊这类元件时,要⽤两个电烙铁同时加热两个焊点使焊锡熔化,在焊点熔化状态下⽤电烙铁尖向侧⾯拨动使焊点脱离,然后⽤镊⼦取下。

焊接贴⽚电容器对于普通贴⽚电容器(表⾯颜⾊为灰⾊、棕⾊、⼟黄⾊、淡紫⾊和⽩⾊等),焊接的⽅法与焊接贴⽚电阻器相同,可参考贴⽚电阻器的焊接⽅法,这⾥不再赘述。

对于上表⾯为银灰⾊、侧⾯为多层深灰⾊的涤纶贴⽚电容器和其他不耐⾼温的电容器,不能⽤热风枪加热,⽽要⽤电烙铁进⾏焊接,⽤热风枪加热可能会损坏电容器。

具体焊接⽅法如下:1、⾸先在电路板的两个焊点上涂上少量焊锡,然后⽤电烙铁加热焊点,当焊锡熔化时迅速移开电烙铁,这样可以使焊点光滑,如图1-42所⽰。

图1-42给焊点上锡2、⽤镊⼦夹住电容器放正并下压,再⽤电烙铁加热⼀端焊好,然后⽤电烙铁加热另⼀个焊点,这时不要再下压电容器以免损坏第⼀个焊点,如图1-43所⽰。

SMT元件的识别

SMT元件的识别
例: 图片中的 排 阻 丝印 排 阻 为820第一、二位82 第三位0 =82*10^0=82欧
排阻丝印820
6:电容的识别
(1)、贴片电容有:贴片钽电容、贴片瓷片容、 纸多层贴片 电容、贴片电解电容。
贴片钽电容
容量
正极
耐压
贴片钽电容:是有极性的电容,
丝印上标明了电
容值为6.8 μF和
耐压值25V。
常见贴片元件尺寸规范介绍
在贴片元件的尺寸上为了让所有厂家生产的元件之间有更多的通用性,国际 上各大厂家进行了尺寸要求的规范工作,形成了相应的尺寸系列。其中在不同国 家采用不同的单位基准主要有公制和英制,对应关系如下表:
单位(英制) 0201 0402 0603 0805 1008 1206 1210 单位(公制) 0.6x0.3 1.0x0.5 1.6x0.8 2.0x1.25 2.5x2.0 3.2x1.6 3.2x2.5
3:常见元件在PCB板上的丝印
(1)、贴片电阻的丝印:
元件位置 电阻元件代号
3:常见元件在PCB板上的丝印
(5)、晶振的丝印:
晶振标识
元件位置
4:常见电子元件误差及耐压表示方法
(1)、误差字母识别法:
C
D
J
K
MZ
±0.25pF ±0.5pF ±5% ±10% ±20% +80% -20%
(4)、二极管(DIO):电子学符号D 贴片二极管、硅二极管、 锗二极管、发光二极管
(5)、三极管(TRA):电子学符号Q§T (6)、开关(KEY): 电子学符号SW
拨档开关、按键开关 (7)、集成电路(IC):电子学符号U
QFP、 PLCC、SOP、BGA (8)、晶振(CRYSTAL):电子学符号Y (9)、插座(JACK): 电子学符号J

元件插件图示识别法及焊锡判定标准

元件插件图示识别法及焊锡判定标准

符号单位分类特性PCB 单层、多层1.零件面印刷清晰.2.锡面不可氧化3.板材分为ZD与KBC普通电容,无极性X、Y、塑料、陶瓷、钽质、麦拉、积层EC电解电容,有极性(白边为负极)1F=103mF 1mF=103uF1uF=103nF 1nF=103pF电容F电阻电感L H空芯電感,磁芯電感,鐵芯電感单位为L(亨利)1H=103mH 1mH=103μH双面板实物图 插件位置图 插件要求元件识别名称立式 本体朝着圆圈卧式 平贴,无方向贴片电阻,无方向RΩ插件及SMD,插件方式又分为立式,卧式。

插件为4环或5环颜色表示阻值;电阻无极性,立式有方向;贴片数字表示阻值;单位为Ω(欧姆)1M Ω=103K Ω=106ΩX Y电容 无极性电解电容 白边插阴隐电解电容 负极插阴隐上贴片电容 无极性共模电感环形电感色环电感环形电感贴片电阻,无方向基板零件面(KB板材)锡面零件面(ZD板材)12UU注意电极和方向,不可插反Q晶体管、场效应管变压器T H 高频及低频分初级及次级,插件易浮高。

抛线应注意位置,插完后需将线整理圆点朝右贴片IC本体缺口朝丝印缺口圆点朝丝印圆点圆点朝左本体半圆朝向丝印半圆三极管圆点朝丝印圆点IC双列直插封装、单列直插封装、扁平封装有方向不可插反1.有正负极,不可插反2.不可从本体弯脚3.发光二极管(本体有缺口处为负极)光耦备 注:备 注:本体半圆朝向丝印半圆二极管D普通、发光、稳压、双向等立式 负极朝上立式 负极朝下 卧式 负极朝右发光二极管LED半圆面朝右半圆面朝钱缺口根据要求加套管贴片保险丝线材1.分2464圆线,2468扁线1.线材规格、经径、长度、DC头规格+插在PCB标示正极上,-插在负极性上有极性不可插反,四个脚保险丝F快断/慢断注意电压和电流、品牌插件桥堆BD手插、贴片贴片保险电阻 本体朝圆圈保险丝压敏电阻MOV10mm磁环横向插件负极朝右负极朝左负极朝右件电子元件识别磁环纵向插件磁环横向插件磁环纵向插件负极朝左负极朝前缺口朝右负极朝前负极朝后引脚头部有连焊引脚之间没有连焊现象、焊点饱满贴片元件和铜箔部分呈空焊状态没有空焊现象、焊点饱满没有空焊现象、焊点饱满焊盘的孔和元件之间没有浸上锡焊盘的孔和元件之间没有浸上锡、锡洞焊点周围上锡饱满、光滑焊点周围上锡饱满、光滑由于有纤维导致针孔出现铜箔表面被腐蚀而产生的针孔焊锡焊得很饱满、圆润焊锡焊得很饱满、圆润焊锡标准识别标示(1)虚焊部品端子焊盘密度小的地方、通孔周围也没有锡珠PCBA干净无赃污部品的引脚处呈水柱状部品的引脚处没有锡尖部品的引脚处没有锡尖贴片元件焊点上锡良好元件脚上锡良好有锡的氧化物粘在上面有锡的氧化物粘在上面元件间隙干净无任何氧化物元件间隙干净无任何氧化物标准可接受不良备注焊点与PCB的反角不超过60∘焊点与PCB的反角不超过90∘焊点与PCB的反角超过90∘元件100%平贴PCB 元件浮高在0.3mm范围内元件浮高超过0.3mm范围元件100%平贴PCB元件浮高在0.3mm范围内元件浮高超过0.3mm范围焊点100%吃锡吃锡75%min吃锡少于50%元件浮高判定标准不良症状:元件未平贴PCB,易使铜箔翘皮;原因:1、在插件时未插至底; 2、过炉时波峰高将元件冲击浮高;3、元件加工与PCB孔距不符。

贴片元器件焊接教案

贴片元器件焊接教案

贴片元器件焊接教案教案标题:贴片元器件焊接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贴片元器件焊接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步骤。

2. 掌握贴片元器件焊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常见问题解决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贴片焊接技能。

教学时长:2课时教学资源:1. 贴片焊接工具(电烙铁、镊子、焊锡丝等)2. 贴片元器件(如电阻、电容、二极管等)3. 贴片焊接实验板4. 实验材料(焊锡、助焊剂等)教学步骤:课时一:1. 概述(5分钟)- 向学生简要介绍贴片元器件焊接的概念和重要性。

- 强调贴片焊接是电子制作中常见的焊接方式,应用广泛。

2. 理论知识讲解(15分钟)- 解释贴片焊接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

- 介绍常见的贴片元器件类型和尺寸规格。

- 阐述贴片焊接的标准和要求。

3. 示范操作(20分钟)- 展示正确的贴片焊接步骤,包括握持工具姿势、焊接温度控制等。

- 演示如何使用电烙铁正确焊接贴片元器件。

- 强调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如不要用力过大、避免产生焊锡桥接等。

4. 学生练习(10分钟)- 将贴片焊接实验板和贴片元器件分发给学生。

- 让学生按照示范操作进行实操练习。

- 过程中老师应及时进行指导和纠正。

课时二:1. 检查学生练习成果(10分钟)- 让学生互相交换实验板,检查焊接质量。

- 对焊接不良的地方进行指正和改正。

- 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分享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常见问题解决方法(15分钟)- 介绍常见的焊接问题,如焊锡桥接、焊接不牢固等。

- 针对每个问题,示范和讲解解决方法。

3. 拓展应用(10分钟)- 展示一些实际应用中贴片焊接的例子,如PCB制作中的焊接过程。

-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贴片焊接在电子领域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4. 总结与提问(5分钟)-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和要点。

- 鼓励学生提问和澄清疑惑。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操练习中的操作是否得当,焊接质量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2. 参与学生间的讨论,了解他们对贴片焊接过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贴片式元件的识别与焊接

贴片式元件的识别与焊接

贴片式元件的识别与焊接贴片式元器件的拆卸、焊接技巧贴片式元器件的拆卸、焊接宜选用200~280℃调温式尖头烙铁。

贴片式电阻器、电容器的基片大多采用陶瓷材料制作,这种材料受碰撞易破裂,因此在拆卸、焊接时应掌握控温、预热、轻触等技巧。

控温是指焊接温度应控制在200~250℃左右。

预热指将待焊接的元件先放在100℃左右的环境里预热1~2分钟,防止元件突然受热膨胀损坏。

轻触是指操作时烙铁头应先对印制板的焊点或导带加热,尽量不要碰到元件。

另外还要控制每次焊接时间在3秒钟左右,焊接完毕后让电路板在常温下自然冷却。

以上方法和技巧同样适用于贴片式晶体二、三极管的焊接。

贴片式集成电路的引脚数量多、间距窄、硬度小,如果焊接温度不当,极易造成引脚焊锡短路、虚焊或印制线路铜箔脱离印制板等故障。

拆卸贴片式集成电路时,可将调温烙铁温度调至260℃左右,用烙铁头配合吸锡器将集成电路引脚焊锡全部吸除后,用尖嘴镊子轻轻插入集成电路底部,一边用烙铁加热,一边烙铁加热的部位同步进行,防止操之过急将线路板损坏。

换入新集成电路前要将原集成电路留下的焊锡全部清除,保证焊盘的平整清洁。

然后将待焊集成电路引脚用细砂纸打磨清洁,均匀搪锡,再将待焊集成电路脚位对准印制板相应焊点,焊接时用手轻压在集成电路表面,防止集成电路移动,另一只手操作电烙铁蘸适量焊锡将集成电路四角的引脚与线路板焊接固定后,再次检查确认集成电路型号与方向,正确后正式焊接,将烙铁温度调节在250℃左右,一只手持烙铁给集成电路引脚加热,另一只手将焊锡丝送往加热引脚焊接,直至全部引脚加热焊接完毕,最后仔细检查和排除引脚短路和虚焊,待焊点自然冷却后,用毛刷蘸无水酒精再次清洁线路板和焊点,防止遗留焊渣。

检修模块电路板故障前,宜先用毛刷蘸无水酒精清理印制板,清除板上灰尘、焊渣等杂物,并观察原电路板是否存在虚焊或焊渣短路等现象,以及早发现故障点,节省检修时间。

怎样拆焊片状元器件更新时间:2005-11-12目前,许多家用电器和仪表用了各种片状元器件,但其拆、焊在无专用工具的条件下,却是困难的。

贴片机工作原理

贴片机工作原理

贴片机工作原理
贴片机是一种用于电子元件表面粘贴的设备,它在电子制造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贴片机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元件供料、视觉识别、贴附和焊接等几个方面。

首先,元件供料是贴片机工作原理的第一步。

在贴片机的工作过程中,元件需要从供料器中取出并输送到贴片位置。

供料器通常采用震盘、真空吸嘴等方式,通过震动或者真空吸力将元件吸附并输送到贴片机的工作台上。

其次,视觉识别是贴片机工作原理的关键环节之一。

在元件供料后,贴片机会利用视觉系统对元件进行识别和定位。

通过高精度的摄像头和图像处理算法,贴片机可以准确地识别元件的位置、方向和大小,确保元件能够被准确地贴附到PCB 板上。

接下来是贴附过程。

一旦元件被准确定位,贴片机会利用精密的机械结构将元件粘贴到PCB板的指定位置上。

这个过程需要高速、高精度的运动控制系统来确保元件的精准贴附,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元件的尺寸、形状和重量等因素,以避免在贴附过程中对元件造成损坏。

最后,焊接是贴片机工作原理的最后一步。

在元件贴附完成后,贴片机会将PCB板输送到焊接区域,通过热风或者红外加热等方式对元件进行焊接,将元件与PCB板牢固地连接在一起。

总的来说,贴片机通过元件供料、视觉识别、贴附和焊接等步骤,实现了对电子元件的自动化粘贴和焊接,大大提高了电子制造的效率和质量。

贴片机的工作原理虽然复杂,但在实际应用中为电子制造业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效益。

贴片元器件的焊接注意事项

贴片元器件的焊接注意事项

贴片元器件的焊接注意事项1.首先我们在所需焊接的焊盘上涂上一层薄薄的松香水,然后烙铁预热再上锡。

烙铁与焊接面一般应倾斜45度。

接触压力:烙铁头与被焊件接触时应略施压力,热传导强弱与施加压力大小成正比,但以对被焊件表面不造成损伤为原则。

注意:在加热焊盘与焊锡丝供给之间时间控制在1秒以内,加热时间切勿过长,以免引起焊盘起翘,损坏焊盘。

加焊锡。

原则上是被焊件升温达到焊料的熔化温度是立即送上焊锡丝。

注意:在焊锡丝供给与加热焊锡丝之间时间控制在1秒以内,加热时间不可过长,以免损坏焊盘。

动作需快速、连贯。

如加热时间过长,焊点表面容易老化或形成锡渣,焊锡容易拉尖,焊点没有光泽。

如加热时间过短,影响焊锡不润湿,表面不光滑,有气泡、针孔或造成冷焊。

接下来就是去焊锡。

当焊锡与焊盘充分接触后,抽去焊锡丝,动作快速连贯。

去烙铁。

动作应快速连贯,时间过长焊点表面容易老化或形成锡渣,焊锡容易拉尖,焊点没有光泽。

注意:焊盘上的锡量,不可过多,在贴片焊接不熟练的情况下,可将其焊点视为起固定作用。

因此,其焊点锡量不可过多,焊接时间不易过长。

还应避免和相临焊盘桥接。

2.1 注意不要过热且不要时间过长或者反复焊接,防止烫坏焊盘和元器件,尤其是塑料外壳元器件,防止塑料壳软化和引线断路。

焊接过程最多不能超过5秒。

2 元器件引线应该留有一定长度,防止烫坏元器件或者损坏元器件功能。

3 元器件按由矮到高的顺序进行焊接,否则较小元器件无法焊接。

4 焊接完元器件将诸如散热片类的机械固定的元器件固定在PCB板上。

不要使引线承受较大的压力。

5 用偏口钳将焊接完的元器件多余的引脚剪掉。

剪口光亮、平滑、一致。

3.清理锡点、把烙铁头接触引脚/焊盘1-2S,焊锡丝从烙铁对面接触焊件,当焊丝熔化一定量后,立即向左上45°方向移开焊丝,焊锡浸润焊盘和焊件的施焊部位以后,向右上45°方向移开烙铁,结束焊接。

此过程一般为3S左右。

4.一、手工焊接:焊接前要先查看哪些元器件容易烫伤、变形,焊接时特别注意不要损坏元器件。

贴片电子元器件焊接技巧

贴片电子元器件焊接技巧
02
焊接剩下的管脚
对管脚较多的贴片芯片进行拖焊
不用担心焊接时所造成的管脚短路
清除多余焊锡 管脚短路,可以拿吸锡带将多余的焊锡吸掉。 吸锡带的使用方法:
向吸锡带加入适量助焊剂(如松香)然后紧贴焊盘,用干净的烙铁头放在吸锡带上,待吸锡带被加热到要吸附焊盘上的焊锡融化后,慢慢的从焊盘的一端向另一端轻压拖拉,焊锡即被吸入带中。
01
02
一块干净的PCB
固定贴片元件 根据管脚多少,固定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
单脚固定法:对于管脚数目少(2-5 个)的贴片元件如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等。先在板上对一个焊盘上锡。然后左手拿镊子夹持元件放到安装位置并轻抵住电路板,右手拿烙铁靠近已镀锡焊盘,熔化焊锡将该引脚焊好。
多脚固定法:对于管脚多而且多面分布的贴片芯片,一般可以采用对脚固定的方法。先焊接固定一个管脚,再焊接固定其对面的管角,从而固定好整个芯片。芯片的管脚一定要判断正确,管脚多且密集的贴片芯片,精准的管脚对齐焊盘尤其重要,应仔细检查核对,因为焊接的好坏都是由这个前提决定的。
用自制的吸锡带吸去芯片管脚上多余的焊锡
清除芯片管脚上多余的焊锡后效果图
由于使用松香助焊和吸锡带吸锡的缘故,板上芯片管脚的周围残留了一些松香。
01
常用的清理方法可以用洗板水,也可采用酒精清洗。清洗工具可以用棉签,也可以用镊子夹着卫生纸之类进行。清洗擦除时应该注意的是酒精要适量,其浓度最好较高,以快速溶解松香之类的残留物。其次,擦除的力道要控制好,不能太大,以免擦伤阻焊层以及伤到芯片管脚等。
4
通过练习掌握技巧
总结
THANKS
添加副标题
CLICK HERE TO ADD TITLE
应当注意的是吸锡结束后,应将烙铁头与吸上了锡的吸锡带同时撤离焊盘,此时如果吸锡带粘在焊盘上,千万不要用力拉吸锡带,而是再向吸锡带上加助焊剂或重新用烙铁头加热后再轻拉吸锡带使其顺利脱离焊盘并且要防止烫坏周围元器件。

自动贴片机的工作原理

自动贴片机的工作原理

自动贴片机的工作原理自动贴片机是一种用于电子元器件贴装的机械设备,其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供料、识别、定位、焊接和检测等几个关键步骤。

自动贴片机需要将待贴装的电子元器件供料到机器的工作台上。

这一步通常通过使用带有供料功能的进料装置来实现。

进料装置将元器件从元器件库中取出,并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在供料通道上。

然后,元器件通过传送带或者其他输送机构被送到工作台上,为后续的工作做好准备。

接下来,自动贴片机需要对待贴装的元器件进行识别。

这一步通常使用光学识别系统来完成。

光学识别系统会通过光学传感器对元器件进行扫描,获取元器件的相关信息,如位置、颜色和尺寸等。

通过与预先存储的元器件信息进行比对,系统可以准确地识别出每个元器件的类型和位置。

然后,自动贴片机会根据元器件的识别结果进行定位。

定位是将元器件精确地放置在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上的过程。

自动贴片机通常会采用视觉引导技术,通过摄像头或者其他传感器来获取PCB上元器件的位置信息。

然后,机器根据识别结果进行计算和调整,确保元器件能够准确地贴装在PCB上的指定位置。

在定位完成后,自动贴片机会进入焊接阶段。

焊接是将元器件固定在PCB上的过程。

自动贴片机通常采用热风或者红外线加热的方式,将元器件的焊点与PCB上的焊盘熔化并连接在一起。

焊接过程需要控制温度、时间和压力等参数,以确保焊点的质量和可靠性。

自动贴片机会进行质量检测。

质量检测是对焊接完成的元器件进行检查和验证的过程。

自动贴片机会使用光学传感器或者其他检测装置对焊接点进行检测,确保焊点的质量符合要求。

同时,也会对贴装的元器件进行外观和尺寸等方面的检测,以确保贴装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总的来说,自动贴片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供料、识别、定位、焊接和检测等关键步骤来完成电子元器件的贴装。

通过精确的机械结构、光学传感器和控制系统的协同作用,自动贴片机能够高效地完成贴装任务,并确保贴装质量的稳定和可靠。

电子元器件贴片及接插件焊接检验实用标准

电子元器件贴片及接插件焊接检验实用标准

2 1少锡0805以下贴片矩形元件h <1/3H 判定为少锡. 1005贴片矩形元件h <1/4H 判定为少锡. H >2mm 以上贴片矩形元件 .h <0.5mm 判定为少锡.电容电阻、电感、二极管45678 电路板对应丝印识别:电路板焊接一、焊接流程1、焊接开始前,整理好桌面及周边环境,为电路焊接工作准备一个有条理、整洁的环境。

2、仓库领料,并依据元件明细表核对物料,确保物料正确无误,遇到生疏元件及时向相关负责人询问。

3、依据元件明细表进行电路板焊接。

4、电路板焊接完成后,依据元件明细表核对元件,以保证无错焊、虚焊、漏焊、假焊、桥接。

特别是确认多引脚元件和有极性元件焊接正确。

同样重要的是检查和优化焊点,一块合格的电路板是焊点光滑、过渡均匀、无毛刺、元件排列整齐美观。

二、对焊接点的基本要求1、焊点要有足够的机械强度,保证被焊件在受振动或冲击时不致脱落、松动。

不能用过多焊料堆积,这样容易造成虚焊、焊点与焊点的短路。

2、焊接可靠,具有良好导电性,必须防止虚焊。

虚焊是指焊料与被焊件表面没有形成合金结构。

只是简单地依附在被焊金属表面上。

3、焊点表面要光滑、清洁,焊点表面应有良好光泽,不应有毛刺、空隙,无污垢,尤其是焊剂的有害残留物质,要选择合适的焊料与焊剂。

三、焊接技术1、手工焊接的基本操作方法①焊前准备,准备好电烙铁以及镊子、剪刀、斜口钳、尖嘴钳、焊料、焊剂(我们这里是指焊锡丝,以下通指焊锡丝)等工具,将电烙铁及焊件搪锡,左手握焊料,右手握电烙铁,保持随时可焊状态。

②用烙铁加热备焊件。

③送入焊料,熔化适量焊料。

④移开焊料,当焊料流动覆盖焊接点,迅速移开电烙铁。

2、电子元器件焊接的顺序是由小到大,由低到高3、元器件焊接注意事项:1)批量将同侧的一端焊盘镀上适量焊锡(仅适用于贴装元器件)。

2)依据文件规定的元器件方向,正确焊接在镀锡焊盘上。

3)批量焊接元件另一端。

4)修复优化焊点,并做清理工作。

5)上述元器件,单个引脚焊接时间在保证焊接质量的前提下,一般1.5-4秒,以避免烫坏焊盘和元器件(对于比较大的元器件如:保险铜件、片形插头等焊接时间4-6秒)。

贴片元件的焊接方法

贴片元件的焊接方法

贴片元件的焊接方法
贴片元件是一种常用的电子元器件,有多种焊接方法可以用于将其连接到电路板上。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焊接方法:
1. 表面贴装技术(SMT)焊接:这是最常用的贴片元件焊接方法。

在SMT焊接过程中,元件的引脚与电路板上的焊盘对齐,然后通过加热将焊锡融化,使引脚与焊盘连接。

2. 反面贴装技术(THT)焊接:在THT焊接过程中,元件的引脚穿过电路板的孔洞,然后通过加热将焊锡融化,使引脚与电路板的焊盘连接。

3. 热风热风焊接:热风焊接是一种常用的SMT焊接方法。

在热风焊接过程中,通过喷射热风将焊锡融化,使焊点形成连接。

4. 红外线焊接:红外线焊接是一种快速的贴片元件焊接方法。

在红外线焊接过程中,通过照射红外线光束将焊锡融化,使焊点形成连接。

5. 线热焊接:线热焊接是一种THT焊接方法。

在线热焊接过程中,通过加热将焊锡融化,使引脚与焊盘连接。

这种焊接方法通常用于焊接较大的贴片元件。

需要根据具体的焊接要求和元件特性选择合适的焊接方法,以确保焊接质量和可靠性。

贴片式流水灯实训报告

贴片式流水灯实训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贴片元件的识别与焊接技术。

2. 熟悉流水灯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3. 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实验原理流水灯是一种常见的电子电路,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单片机控制LED灯的点亮与熄灭,实现灯光的流动效果。

本实验采用贴片式元件,通过焊接将各个元件连接成一个完整的流水灯电路。

三、实验器材1. 贴片元件:LED灯、电阻、电容、二极管、晶振、单片机等。

2. 焊接工具:电烙铁、助焊剂、焊锡丝、镊子、剪刀等。

3. 电路板:贴片式电路板。

4. 测试工具:万用表、电源等。

四、实验步骤1. 元件识别与准备(1)识别贴片元件,包括LED灯、电阻、电容、二极管、晶振、单片机等。

(2)按照电路图的要求,准备相应的元件。

2. 电路板焊接(1)将电路板固定在焊接平台上。

(2)按照电路图,依次焊接各个元件。

(3)注意焊接质量,确保焊点饱满、无虚焊。

3. 电路调试(1)将单片机程序烧录到单片机中。

(2)接通电源,观察LED灯的流动效果。

(3)如有问题,检查电路板焊接质量,进行调试。

4. 实验总结(1)记录实验过程,总结实验结果。

(2)分析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成功焊接出贴片式流水灯电路,实现LED灯的流动效果。

2. 实验分析(1)焊接过程中,注意焊点饱满、无虚焊,确保电路正常工作。

(2)程序烧录过程中,注意烧录速度,避免损坏单片机。

(3)调试过程中,观察LED灯的流动效果,确保电路工作正常。

六、实验心得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贴片元件的识别与焊接技术,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

2. 熟悉了流水灯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为后续电子电路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3. 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了与他人沟通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七、改进建议1. 在焊接过程中,可以采用高精度的电烙铁,提高焊接质量。

2. 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贴片元件,探索不同的流水灯效果。

3. 可以结合仿真软件,进行电路仿真与调试,提高实验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贴片元件的识别与焊接姓名:宗宇学号:20111321020院系:电信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名称:电子工艺实践指导老师:孙冬娇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贴片元件的识别 (2)贴片元件的焊接 (5)参考文献 (6)致谢 (7)摘要贴片元器件(SMD/SMC,也称片状元器件)是电子设备微型化、高集成化的产物,是一种无引线或短引线的新型微小型元器件,适合安装于没有通孔的印制板上,是表面组装技术(SMT)的专用元器件。

与传统的通孔元器件相比,贴片元器件安装密度高,减小了引线分布的影响,降低了寄生电容和电感,高频特性好,并增强了抗电磁干扰和射频干扰能力。

由于片状元器件本身的特点,当其应用在各种电子设备中时,不论是在设计生产阶段,还是在后期的维护维修阶段,都有着许多与常规元器。

关键词:贴片式元件:SMT:电容贴片元件的识别贴片元件的识别方法贴片元件由于体积小、自感系数小,安装容易(底板不需打孔),因而被广泛采用。

但由于体积小,故型号或数值不可能完全标出,只能用代码表示。

下面向读者简要介绍几种贴片元件的识别方法。

一、贴片电阻贴片电阻有矩形和圆柱形两种(见图1)其中矩形贴片电阻基体为黄棕色,其阻值代码用白色字母或数字标注。

标注方法主要有两种:1.三位数字标注法这种标注阻值的方法是:其中第1、2位数字为有效数字,第3位数字表示在有效数字的后面所加“0”的个数,单位:Ω。

如果阻值小于10Ω,则以“R”表示。

2.一个字母和一位数字标注法。

这种标注方法是:在电阻体上标注一个字母和一个数字。

其中字母表示电阻值的前两位有效数字。

字母后面的数字表示在有效数字后面所加“0”的个数,单位是“Ω”。

二、贴片电容贴片电容的外形与贴片电阻相似,只是稍薄(见图2)。

一般贴片电容为白色基体,多数钽电解电容却为黑色基体,其正极端标有白色极性。

贴片电容像贴片电阻一样,也有片形和圆柱形两种,其中圆柱形贴片电容酷似贴片柱形电阻,只是通体一样粗,而电阻则两头稍粗。

贴片电容的数值标注方法主要有三种:1.一个字母和一个数字表示法这种方法是:在白色基线上打印一个黑色字母和一个黑色数字(或在方形黑色衬底上打印一个白色字母和一个白色数字)作为代码。

其中字母表示容量的前两位数字,详见表4。

后面的数字则表示在前面二位数字的后面再加多少个“0”。

单位“pF”。

2.颜色和一个字母表示法这种方法是用电容上标一颜色加一个字母的组合来表示电容量。

其字母的含义仍见表4,其颜色则表示在字母代表的容量后面再添加“0”的个数,单位为“pF”,详见表6。

例如:红色后面还印有“Y”字母,则表示电容量为8.2×100=8.2pF,黑色后面带印有“H”字母,则表示电容量为2.0×10的1次方=20pF,白色后面加印有“N”字母,则表示该电容数值为3.3×10的3次访=3300pF。

3.色环表示法这是圆柱形贴片电容常用表示方法。

其中前二环表示电容量前两位有效数字,第三环表示乘10的几次方,第四环表示误差(前四环表示法与色环电阻基本相同)第五环则表示温度系数。

三、贴片二极管贴片二极管也有片状和管状两种。

外形与引脚位置见图3。

其型号标记(代码)由字母或字母与数字组合而成。

但最多不超过4位。

需说明的是同一标记因生产厂家不同,可能代表不同型号,也可能代表不同器件。

四、贴片三极管贴片三极管均为片装,有矩形和圆形两种,外形及引脚位置见图4。

其型号标记(代码)也是由字母或字母与数字组合而成。

最多不超过4位。

少数某一代码,不同厂家用来可能代表不同型号,也可能代表不同器件。

认识贴片元件家电维修人员初识贴片元件常在彩电高频头,密密麻麻的小元件表面安装在电路板上。

元件没有引脚,线路板也没打孔。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贴片元件已广泛地应用到各种家用电器中:彩电、电脑、影碟机、卫星接收机及高频头、MMDS变频器、移动通信设备、摄像机等等,其体积小、重量轻、性能稳定等特点得到充分的体现。

常见的贴片元件有贴片电阻、贴片电容、贴片二极管、贴片电感、贴片集成电路。

下面分别介绍这些贴片元件的标识方法。

1.贴片电阻贴片电阻有长方形和圆柱形两种。

长方形贴片电阻的阻值标注在表面,通常用三位数来表示。

其中左边第1个数表示阻值的第1位有效值;第2个数表示阻值的第2位有效值;第3个数代表阻值的倍率,单位为欧姆。

如图中标注的“223'’,即表示22×10的3次方=22000Ω=22k。

又如221表示22×10的1次方=22×10=220Ω,,而220表示22×10的0次方=22×l=22Ω。

若阻值小于10Ω时,以R 代表Ω,例如2R2表示2.2Ω,5R6表示5.6Ω,R22表示O.22Ω,等。

圆柱形贴片电阻是在表面金属膜上刻螺纹槽来确定电阻值大小,再涂上耐热漆和色环密封制成,其色环标志方法与含义与带引脚的金属膜电阻一样。

2. 贴片电位器贴片电位器主要采用玻璃釉作为电阻材料,它有片状的、圆柱形的或其它几种类型,如图2所示。

这种贴片电位器阻值范围宽(从10Ω,到2M),而且外形规整,便于机械化加工,自动化安装及调整。

3. 贴片电容容量的表示方法与贴片电阻相似,前两位表示有效数,第三位数表示有效数后O的个数,单位为pF。

例如222表示2200pF,2P2表示2.2pF。

贴片陶瓷电容耐压有低压和中高压两种,低压电容耐压一般有50V、100V两挡;中高压电容有200V、300V、500V、1000V等多种。

另外,贴片陶瓷电容贴装时无正负极朝向要求。

贴片钽电解电容容量从0.1~330uF 不等,耐压为4~50V。

其表面印有极性标志,有横标端为正极。

容量表示方法与贴片陶瓷电容相同,如104表示10×10的4次方pF,即0.1uF。

4.贴片电感贴片电感外形如图4所示。

它的内部有铁氧体磁心,绕上电感线圈后,在四周加一层磁屏蔽材料,这种贴片电感可避免漏磁对邻近电路产生干扰。

5.贴片二极管贴片二极管分为片状二极管和无引线圆柱形二极管两种,外形如图5所示。

它们的识别方法与普通带引线二极管一样。

6.贴片三极管贴片三极管外形如图6所示。

贴片三极管分为普通晶体管、带阻晶体管、双栅场效应晶体管、达林顿晶体管、高反压晶体管等。

贴片三极管与对应的带引脚的三极管相比,具有体积小,耗散功率也小的特点,其它参数则变化不大。

7.贴片集成电路贴片集成电路分为SOP、QFP等几种封装形式,如图7所示。

SOP封装其实是双列直插式封装电路的变形,QFP方形扁平封装集成电路引线较多。

集成电路引脚识别的方法是从有标记圆点处认起。

正对圆点的为①脚,其他各引脚面对器件型号标印面,逆时钟方向依次计数。

贴片元件的焊接贴片元件的好处贴片元件与引线元件相比有着许多好处。

体积小重量轻自不必说,从制作和维修的角度看,贴片元件比引线元件容易焊接,容易拆卸,也容易保存和邮寄。

做过的朋友都知道,引线元件的拆卸是比较麻烦的,特别是在两层以上的PCB 板上,哪怕是只有两只引脚,拆下来也很容易损坏电路板,多引脚的就更不用说了。

而拆卸贴片元件就容易多了,不光两只引脚容易拆,即使一、二百只引脚的元件多拆几次也可以不损坏电路板。

说到容易保存请看下面的照片,数万只零件可以放在一个夹子里,取放都很方便,若换成相应的引线元件会是怎样?贴片元件的另一个好处是便于替换,因为许多电阻、电容和电感都有相同的封装尺寸,同一个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装上电阻、电容或电感,增加了设计调试电路的灵活性。

贴片元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好处,那就是提高了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对于制作来说就是提高了制作的成功率。

这是因为贴片元件没有引线,从而减少了杂散电场和杂散磁场,这在高频模拟电路和高速数字电路中尤为明显。

可以说,只要你一旦适应和接受了贴片元件,除了不得已,你可能再也不想用引线元件了。

焊接贴片元件需要的工具对于搞电子制作来说,最关心的是贴片元件的焊接和拆卸。

要有效自如地进行贴片元件的焊接拆卸,关键是要有适当的工具。

镊子搞电子制作的都有镊子,但这里要的是比较尖的那一种,而且必须是不锈钢的,这是因为其他的可能会带有磁性,而贴片元件比较轻,如果镊子有磁性则会被吸在上面下不来,令人讨厌。

烙铁大家都有烙铁,这里也是要比较尖的那一种(尖端的半径在1mm 以内),烙铁头当然要长寿的。

烙铁最好准备两把,拆零件是用,虽然本人常只用一把,也能对付过去,但不熟练的朋友强烈建议还是准备两把。

热风枪这是拆多脚的贴片元件用的,也可以用于焊接。

买专用的比较贵,可能要一、二百元以上,国内有一种吹塑料用的热风枪(下图左边),只售五、六十元,很多卖电子元件的店都有卖,很合用。

我测过它吹出热风的温度,可达400 – 500 度,足以熔化焊锡。

细焊锡丝要0.3mm-0.5mm的。

吸锡用的编织带当 IC 的相邻两脚被锡短路了,传统的吸锡器是派不上用场的,只要用编织带吸就行了。

放大镜要有座和带环形灯管的那一种,手持式的不能代替,因为有时需要在放大镜下双手操作。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摇5 倍以上,最好能10倍。

贴片元件的手工焊接和拆卸有了上述工具,焊接和拆卸贴片元件就不困难了。

对于只有2 – 4 只脚的元件,如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等,先在PCB 板上其中一个焊盘上镀点锡,然后左手用镊子夹持元件放到安装位置并抵住电路板,右手用烙铁将已镀锡焊盘上的引脚焊好。

元件焊上一只脚后已不会移动,左手镊子可以松开,改用锡丝将其余的脚焊好。

如果要拆卸这类元件也很容易,只要用两把烙铁(左右手各一把)将元件的两端同时加热,等锡熔了以后轻轻一提即可将元件取下。

对于引脚较多但间距较宽的贴片元件(如许多 SO 型封装的IC,脚的数目在6 – 20之间,脚间距在1.27mm 左右)也是采用类似的方法,先在一个焊盘上镀锡,然后左手用镊子夹持元件将一只脚焊好,再用锡丝焊其余的脚。

这类元件的拆卸一般用热风枪较好,一手持热风枪将焊锡吹熔,另一手用镊子等夹具趁焊锡熔化之际将元件取下。

对于引脚密度比较高(如 0.5mm 间距)的元件,在焊接步骤上是类似的,即先焊一只脚,然后用锡丝焊其余的脚。

但对于这类元件由于其脚的数目比较多且密,引脚与焊盘的对齐是关键。

在一个焊盘上镀锡后(通常选在角上的焊盘,只镀很少的锡),用镊子或手将元件与焊盘对齐,注意要使所有有引脚的边都对齐(这里最重要的是耐心!),然后左手(或通过镊子)稍用力将元件按在PCB 板上,右手用烙铁将赌锡焊盘对应的引脚焊好。

焊好后左手可以松开,但不要大力晃动电路板,而是轻轻将其转动,将其余角上的引脚先焊上。

当四个角都焊上以后,元件基本不会动了,这时可以从容不迫地将剩下的引脚一个一个焊上。

焊接的时候可以先涂一些松香水,让烙铁头带少量锡,一次焊一个引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