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低频技术治重症肌无力的真实案例!
超低频电磁导入技术 肌无力的常识
![超低频电磁导入技术 肌无力的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8490158d8762caaedd33d421.png)
肌无力是神经肌肉传递障碍所致之慢性疾病。
临床特征为受累的骨路肌肉极易疲劳,经休息和使用抗胆碱酯酶药物治疗后部分恢复。
该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关系,任何年龄均可罹病,但以10~35岁最多见,亦有中年以上发病者。
超低频电磁导入技术以现代《生物电共振》技术治病的理论为基础,创新的应用了美国的负电流,日本的超低频、中国的高强度,结合传统的中医理论为一体,运用电极流动手法而精心总结创立的一种新的医疗技术,在操作时由治疗医师接通超低频电源,手握电极,在患者身上循经点穴,用电的移动带动气血流动,促进血液循环,调整人体的脏腑功能,调整人体阴阳平衡,使人体器官迅速达到健康状态适用范围超低频电磁导入技术可以针对重症肌无力、干燥综合征、肌肉萎缩、皮肌炎、格林巴利综令症、营养不良等疾病。
治疗特点一,以现代《生物电共振》技术治病的理论为基础,创新的应用了美国的负电流,日本的超低频、中国的高强度,结合传统的中医理论为一体,运用电极流动手法而精心总结创立的一种新的医疗技术。
二,在操作时由治疗护士接通超低频电源,手握电极,在患者身上循经点穴,用电的移动带动气血流动,促进血液循环。
三,调整人体的脏腑功能,调整人体阴阳平衡,使人体器官迅速达到健康状态治疗原理本治疗系统利用电场,由电、磁等物理因素发出的能量,可直接用于病变的部位,在细胞内迅速产生离子化反应,加强代谢功能,从而改变生理机能。
操作方式在操作时由治疗医生接通超低频电源,手握电极,在患者身上循经点穴,用电的移动带动气血流动,促进血液循环,调整人体的脏腑功能,调整人体阴阳平衡,使人体器官迅速达到健康状态。
对比优势1、改善体内的自动调节机能;2、改善营养吸收功能;3、增强机体修复机能;4、抗复发,无依赖性功能;5、综合提高抗病能力,达到快速治疗的目的。
李广文老师治疗重症肌无力经验总结
![李广文老师治疗重症肌无力经验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18584c85022aaea998f0f4c.png)
文 章 编 号 :1007—2349(2015)10—0033—02
李广 文 主任 医师从 事 临床工作 20余 年 ,对重症 肌无 力 、 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自身免 疫 系统疾 病 的诊 疗有 独特 的见 解 。 笔者有幸随诊李 老师 3年 ,聆 听其教诲 ,现就李 老师治疗重症 肌无力的临床经验简单总结如下 。
刘某 ,男 ,33岁 ,重 症肌 无 力病 史 2年 ,胸 腺切 除 术后 1 年 ,于 2007年 4月初诊 ,经 口服强的松片 50 mg,1次/13,溴吡 斯 的 明 片 60 mg,4 Et,仍 感 眼 睑 无 力 ,时 有 下 垂 ,神 疲 懒 言 ,不思饮食 ,面色 萎黄 ,舌 质淡 ,苔 薄 白,脉 细弱 。此 乃脾 胃 虚弱 ,运 化失 司致气血生化乏源 ,治宜健脾 益 胃,益气 生血 ,处 方 :黄芪 60 g,白术 15 g,茯苓 25 g,陈皮 12 g,法 夏 15 g,炙甘 草 5 g,山药 30 g,大枣 30 g,柴胡 12 g,炙升麻 12 g,经服上方 7 剂(开水煎 ,分 3次 口服 ,日 1剂 ),眼睑无力 ,神 疲懒言 明显好 转 ,守 方 化 载 ,间 断 服用 至 今症 除 ,病 情 稳 定 ,强 的 松 减 至 10 mg口服 ,1次/日,溴 吡斯 的明片 60 mg,3次/日。
患者陈某 ,女 ,23岁 ,重症肌无力病史 2年余 ,胸腺切 除术 后 3月余 ,症见 :四肢乏力 、面色淡 白、头 昏、眼花 、心悸 、多梦 、 月经后期 、量 少 、色淡 ,舌质淡 ,苔 薄 白,脉 细无力 ,此 乃气 血不 足 所 致 ,治 宜 益气 补 血 ,方 用 黄 芪 八 珍 汤 加 味 ,组 方 如 下 :黄 芪 60 g,白术 15 g,炙草 5 g,当归 12 g,生是 30 g,赤芍 10 g,炙升 麻 12 g,陈皮 12 g。服用上方 4剂 ,症状明显减轻 ,服 20余剂 , 症除 ,经 量 、色恢复正常 。
低频治疗仪对肌肉酸痛的治疗作用
![低频治疗仪对肌肉酸痛的治疗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21f5df2e7375a417866f8fc2.png)
低频治疗仪对肌肉酸痛的治疗作用现代都市生活和工作的人们常常被肩周炎、颈椎病引发的肌肉和颈部疼痛所困扰,低频治疗仪能通过电极刺激人体穴位,达到调整人体功能,加强止痛、镇静,促进气血循环,调整肌张力的作用,在医学临床试验中被证明能有效预防肩周炎和颈椎病的发作。
什么是低频脉冲电流医学上把频率1000Hz以下的脉冲电流称作低频电流,或低频脉冲电流。
凡是具有生命的物质体内,都产生一种独特的电流。
人类的人体组织是由水分、无机盐和带电生物胶体组成的复杂的电解质导体,当然也不例外,心脏、脑、肌肉、神经等到处都发出自身感觉不到的非常微弱的低频电流。
这被称为生物电流。
这种生物电会变成信号指挥人体各机能,对身体的正常运行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一旦生物电流出现异常,那么身体会同时表现出异常,出现身体部位的不适。
由于我国中医理论上素来有“痛则不通,通则不痛”这一说法,即疼痛多半是由于人体内部经脉不通造成。
因此利用生物电流的这一性质,科学家提出了应用低频脉冲电流来治疗疾病的方法--从人体外部加低频刺激,来舒缓痛楚、消除神经麻痹、疏通经络,即低频电疗法。
当一种波型、频率不断变换的脉冲电流作用人体时,组织中的离子会发生定向运动,消除细胞膜极化状态,使离子浓度和分布发生显著变化,从而影响人体组织功能。
离子浓度和分布的改变,这就是脉冲电流治疗作用最基本的电生理基础。
低频电流的作用低频脉冲电流的波形、频率不同,其作用亦不同。
频率有每分钟几十次至每秒钟几百次不等。
频率快的叫密波(或叫高频),一般在50-100次/秒,频率慢的叫疏波(或叫低频),一般是2-5次/秒。
不同频率的波所针对治疗的具体症状也有所不同:1、密波:能降低神经应激功能。
先对感觉神经起抑制作用,接着对运动神经也产生抑制作用。
常用于止痛,镇静,缓解肌肉和血管痉挛,针刺麻醉等。
2、疏波:其刺激强调作用较强,能引起肌肉收缩,提高肌肉韧带的张力。
对感觉和运动神经的抑制发生较迟。
常用于治疗萎症,各种肌肉、关节、韧带、肌腱的损伤等。
美国FDA力荐“超低频电磁导入技术”治痿症
![美国FDA力荐“超低频电磁导入技术”治痿症](https://img.taocdn.com/s3/m/1b4ee106a8956bec0975e3f9.png)
FDA(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对于医疗用药技术的审查严格到近乎苛刻。
因此,“超低频电磁导入技术”能够得到美国FDA认证不仅标志着它的技术优势,更是体现了我国痿症治疗迈向了新的台阶。
在技术认证过程中,自身免疫系统疾病专家表示,近年来免疫界再没有哪项治疗技术,像“超低频电磁导入技术”一样“有跨时代意义”的了。
在来自美国FDA的“超低频电磁导入技术”临床应用报告显示,“超低频电磁导入技术”所产生的电磁脉冲波会迅速疏通经络,循经到达该磁场,增强细胞活性,提高细胞膜通透性,调整细胞中的电位差,实现电位平衡。
再与口服强效中药的完美结合,更能促使与痿症各类疾病密切相关的肺、脾、胃、肝、肾得到良好的调理,达到津液布散润泽,营养充足供给,精血充盈强固,进而打通发生信号传输障碍的神经,同时强健肌群,壮骨生髓,全面治愈肌无力、重症肌无力、肌肉萎缩、格林巴利综合症、运动神经元病、多发性神经炎、脊髓空洞症等痿症各类疾病。
该报告在调研中,抽取了我国5个地区的10名“超低频电磁导入技术”体验者,治疗一个疗程,98%的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明显缓解,三个疗程后,患者的病情稳定,术后3个月到半年,且无并发症或不适感。
100%的体验者在术后问卷的“治疗效果”打分一栏,填写满分。
现代医学对本证的认识相对较晚。
随着人类对自身免疫系统及神经肌肉的营养作用被认识之后,现代医学对于痿证相类似的疾病才有较完整的论述。
而治疗上的进一步深索与实践,一般地说还不能尽如人意,对某些病证几乎是束手无策。
但是由于现代科技的进步很快,现代医学的发展也较快,尤其是病因病理认识上的不断深化,对本病的发病情况更具体,更明朗,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对于肌肉性疾病,由于西医尚无特效药物,而中医在千年的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从《内经》以后,历代医家都有关于痿证的论述,在痿证的病因病机、辩证治疗方面有所发展。
所以目前一般提倡使用中医中药与西医优势互补治疗。
中低频电疗法的临床应用
![中低频电疗法的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8cadfafe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58.png)
中低频电疗法是一种常见的物理治疗方法,通过应用频率在1000Hz以下的脉冲电流作用于人体,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根据治疗作用的不同,中低频电疗法可分为以下几类:1. 主要刺激神经肌肉、使肌肉收缩的低频电疗法:-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NMES):用于治疗肌肉失神经支配、肌肉萎缩、瘫痪等疾病,通过刺激神经肌肉,促使肌肉收缩,增强肌肉力量。
- 功能性电刺激疗法(FES):用于恢复和改善肢体功能,如治疗脑瘫、偏瘫、截瘫等,通过刺激神经肌肉,帮助患者恢复运动功能。
- 感应电疗法:用于治疗神经痛、肌肉疼痛、关节疼痛等,通过刺激神经肌肉,缓解疼痛症状。
2. 主要作用为镇痛或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的低频电疗法:- 间动电疗法:用于治疗疼痛、炎症、肌肉痉挛等,通过刺激感觉神经,减轻疼痛症状。
- 超刺激电疗法:用于治疗顽固性疼痛,通过刺激感觉神经,产生较强的镇痛效果。
- 经皮电刺激神经疗法(TENS):用于治疗各种疼痛症状,如头痛、肩颈痛、腰腿痛等,通过刺激周围神经,抑制疼痛信号的传导。
- 高压低频脉冲电疗法(HVPC):用于治疗疼痛、肌肉痉挛等,通过刺激神经肌肉,缓解疼痛和肌肉痉挛。
- 脊髓电刺激疗法(SCS):用于治疗慢性疼痛,如神经损伤、脊髓损伤等,通过刺激脊髓,改变疼痛信号的传导,达到镇痛效果。
3. 促进骨折和伤口愈合的低频电疗法:- 电极植入式微电流刺激疗法:用于治疗骨折、伤口愈合缓慢等,通过刺激骨折部位,促进骨折愈合和伤口愈合。
- TENS:通过刺激神经和肌肉,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骨折和伤口的愈合。
- HVPC:用于治疗骨折、伤口愈合缓慢等,通过刺激神经肌肉,促进血液循环,加速骨折和伤口的愈合。
综上所述,中低频电疗法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和症状,如疼痛、肌肉痉挛、骨折、伤口愈合等。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需求,选择合适的电疗方法和参数,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然而,中低频电疗法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禁忌症,如皮肤过敏、心脏疾病、孕妇等,因此在使用中需注意适应症和禁忌症,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重症肌无力病例分享PPT课件
![重症肌无力病例分享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ed34f70c8d376eeafaa3176.png)
胸腺影像学检查
约80%的MG患者伴有胸腺异常,20%~25%的MG患 者伴有胸腺肿瘤。纵隔CT检出胸腺肿瘤的阳性率可达 94%,部分MG患者的胸腺肿瘤需行增强CT扫描或核 磁共振检查才能被发现。
相关血清抗体的检测
1.骨骼肌AChR抗体: 为诊断MG的特异性抗体,50%~60%的单纯眼肌型MG患者血中可检测到
AChR抗体;85%~90%的全身型MG患者血中可检测到AChR抗体,结合肌无 力病史,如抗体检测结果阳性则可以确立MG诊断。如检测结果为阴性,不能 排除MG诊断。 2.MuSK抗体: 在部分AChR抗体阴性的全身型MG患者血中可检测到抗MuSK抗体,其余患者 可能存在抗LRP 4抗体以及某些神经肌肉接头未知抗原的其他抗体,或因抗体 水平和(或)亲和力过低而无法被现有技术手段检测到。抗MuSK抗体阳性率欧 美国家患者较亚洲国家患者高。 3.抗横纹肌抗体: 包括抗titin抗体、抗RyR抗体等。此类抗体在伴有胸腺瘤、病情较重的晚发型 MG或对常规治疗不敏感的MG患者中阳性率较高,但对MG诊断无直接帮助, 可以作为提示和筛查胸腺瘤的标志物。抗横纹肌抗体阳性则可能提示MG患者 伴有胸腺肿瘤。
重症肌无力
中国MG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版)
发病机制
自身免疫:多数人认为重症肌无力是AchR介导的补 体参与的、细胞免疫依赖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胸腺异常:MG患者常见胸腺异常(约80%),约 10%~20%的患者伴发胸腺瘤,65%~80%有胸腺增 生。
遗传因素:在特定的遗传素质下,长期慢病毒感染可 使胸腺的上皮细胞变成具有新抗原决定簇的肌样细胞, 这些新抗原决定簇的抗原性与骨骼肌上AChR抗体的 抗原性之间有交叉,可使自身耐受机制被破坏,导致 抗自身的AChR抗体产生。
重症肌无力31例临床分析
![重症肌无力31例临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6b468725acfa1c7ab00cc02.png)
重症肌无力31例临床分析作者:郭静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年第03期[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临床分析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24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408-01重症肌无力(MG)是指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介导、细胞免疫依赖、补体参与、主要累及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AChR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年均发病率约为7140/百万人(女性7114/百万人,男性7166/百万人),患病率约为1/5000。
MG在各个年龄阶段均可发病,不同年龄段的MG有不同的临床特点[1]。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我科2002——2008年收治的31例重症肌无力,其中,男性l4例、女性17例,年龄22个月至67岁,平均32.6岁。
发病诱因:感染4例,腹泻2例,妊娠2例,劳累后3例,外伤4例。
既往史:脑血栓3例,心脏病2例,阑尾手术2例,泌尿系结石2例,子宫肌瘤1例,胃炎3例。
病史最长l5年[2]。
1.2 首发症状及分型①首发症状:单纯眼部症状19例(眼睑下垂13例,复视1例,视物模糊2例,眼睑下垂合并复视3例),肢体无力8例,眼部症状合并肢体无力1例,眼部症状合并吞咽困难1例,延髓麻痹1例,肢体无力合并延髓麻痹1例。
②Osse rman分型:Ⅰ型(眼肌型)13例;Ⅱa型(轻度全身型)10例,Ⅱb型(中度全身型)3例;Ⅲ型(重症急进型)2例;Ⅳ型(迟发重症型)3例[3]。
1.3 辅助检查本组31例进行了新斯的明试验,28例阳性,3例可疑,1例阴性。
对其中24例进行肌电图检测,重复低频电刺激波幅有衰减、高频刺激波幅无递增20例,正常4例。
1.4 治疗及转归 31例均使用吡啶斯的明,最大剂量每次不超过120mg,13例同时应用泼尼松,最大剂量60mg,症状完全控制后连服2-3个月减至5mg1次/d,3例对以上药物无效则加用环磷酰胺及丙种球蛋白,2例行血浆置换治疗,1例治愈,1例好转。
重症肌无力78例电生理分析
![重症肌无力78例电生理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e44eb60561252d380eb6eb2.png)
行分析 , 以探讨电生理检查在 M G诊断中的价值。 进行 。计数资料用 检验或 F hr i e 精确检验 , P s 以 1 资料 与方 法 ≤0 0 .5为有 统计 学差 异 。 11 临床资料 选择 2 0 年 7月 ~ 07年 5月我 2 结 果 . 01 20 院神经 内科 M G患者 7 例 , 中男 3 例 、 4 8 其 3 女 5例 , 2 1 不 同检查部位 的 R S异 常率 面神经 、 . N 腋神 年 龄 9~ 8岁 、 6 平均 3 岁 , 程 2周 ~1 。根据 典 经 、 1 病 9a 桡神经 、 尺神经 R S异常率分别 为 5 .% ( 1 N 26 4/ 型 病史 、 临床 表 现 、 斯 的 明试 验 、 验 室 及 电生 理 7 ) 6 . % ( 9 7 ) 2 . % ( 9 7 ) 2 . % ( 6 新 实 8 、2 8 4 / 8 、 4 3 1/ 8 、0 5 1 / 检 查 均 确 诊 为 MG。根 据 Osr n分 型 ,I型 1 7 )其 中面神经和腋神经的异常率明显高于尺神经 sema 8 8, 例 、I la型 2 7例 、I lb型 2 6例 、 Ⅲ型 4例 、 型 3例 。 Ⅳ 和桡神经( 00 ) 其他组间无统 计学差异 ( P< .5 , P> 合 并胸 腺增 生 1 2例 , 腺 瘤 4例 , 胸 甲亢 6例 。所 有 0 0 ) .5 。 患者均行 R S检测 , 3例患者 因病情较重伴呼吸 22 不 同 分 型 M 的 R S异 常 率 I、I 、I 、 N 除 . G N la lb 困难不能停药外 , 其余 7 例均在用药前或停用抗胆 Ⅲ 、 5 Ⅳ型 R S异 常率 分 别 为 2 . % (/ 8 、4 1 N 7 8 5 1 ) 7 . % ( 0 2 ) 8 . % ( 1 2 ) 10 0 ( / ) 10 0 2 / 7 、0 8 2 / 6 、0 . % 4 4 、 0 . % 碱 酯 酶类 药物 1 2h以上 进行 电生理 检查 。 33 。 I l 1 、 I V型 N a b 12 检 测 方 法 采 用 美 国 Nclt 司 生 产 的 V・ . io 公 e i (/ ) l 、I 、1 1 R S异常率均 明显 高于 I型 ( 0 0 ) P< . 5 。 kn us型肌 电/ 发 电位 仪 进行 R S检 测 。被 检 igqet 诱 N . G患者 同部位的 R S比较 各临 N 查者均在安静 的环境中 , 室温保持在 2 2 5~ 8℃ , 皮 2 3 不同分型 M 床分 型 MG患者 的不 同部位 R S检 查 结果 显 示 , N 眼 肤温度控制在 3 2℃以上 , 以低频 ( 刺激频率分别为 N 也 23 5H ) 强刺激面神经 ( 睑无 力侧 ) 右腋神 肌型 患者 除 面神经 R S检查 异 常 外 , 可 有 其 他 部 、、 z 超 眼 、 经、 右桡 神经 、 右尺 神经 , 用直 径 为 2 m银/ 0m 氯化 物 位 R S N 异常 ; 病情越重, R S 则 N 异常的部位越多 , 各 银盘形表面电极分别记录患侧 眼轮 匝肌 、 右三角肌 、 部位的 R S异常率也相应增加。 N 右指总伸肌、 右小指展 肌 的复合 肌 肉动作 电位 ( 3 讨 论 M 波 ) 电流时 限 0 2m , , . s2~1 H , 线 置 于作 用 记 0k z地 MG是神经肌肉接头的 自身免疫性疾病, 临床特 录电极与刺激电极之间, 每一频率刺激时间I3S两 征 为部 分或 者 全 身 骨骼 肌 波 动 性 的无 力 。 MG可 发 > , 一般女性多于男性。5 % ~ 0 0 6 %患 次刺激间隔时间 > i。选择性进行肌电图检查排 病于任何 年龄, 2 n m 也 除肌源性或神经源性损害 ; 采用高频刺激 ( 频率 ≥1 者首 先 以眼 外 肌 受 累 , 有 以延 髓 部 肌 肉 无 力 为 首 0
26例重症肌无力患者临床观察与治疗研究
![26例重症肌无力患者临床观察与治疗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f6e0e1e6edb6f1aff001f6d.png)
26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治疗研究【摘要】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的临床表现,旨在寻找更为有效的临床治疗措施。
方法对我院26例确诊为重症肌无力患者根据osserman分型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措施,其中ⅰ型患者予以单用溴吡斯的明进行治疗,若患者症状改善不佳可另外予以强的松,ⅱa型及ⅱb型患者可以联合甲基泼尼松龙和溴吡斯的明予以治疗,ⅲ型及ⅳ型患者可予以丙种球蛋白04 g/(kg·d),静脉滴注,连续使用3~5 d。
存在胸腺增生或胸腺瘤的患者可建议其采取胸腺清除手术进行治疗。
结果 26例重症肌无力患者中,显效7例,有效1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4.6%。
全部患者予以6个月以上的随访,其中1例ⅰ型患者发展为ⅱa型,1例存在胸腺增生的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效果不明显,从而进一步口服大剂量的胆碱酯酶抑制剂及免疫抑制剂。
3例患者死亡。
结论重症肌无力临床特征比较复杂,需应用抗胆碱酯酶药、皮质类固醇及免疫抑制剂等药物进行综合治疗,同时对存在胸腺异常的患者可在症状得到控制后采取手术切除胸腺治疗。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临床表现;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收治的26例重症肌无力患者,全部患者均存在典型的中重症肌无力临床表现,均经单纤维肌电图检查显示增宽或阻滞,神经电生理检查显示低频重复电刺激递减、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检测阳性及新斯的明试验检测阳性而确诊为重症肌无力。
其中男15例,女11例,年龄29~63岁,平均年龄为(32.8±96)岁。
病程2个月至13年,平均病程为(2.3±07)年。
26例患者根据osserman分型[3]可分为:眼肌型(ⅰ型)4例,轻度全身型(ⅱa型)8例,中度全身型(ⅱb型)10例,重度激进型(ⅲ型)3例,迟发重症型(ⅳ型)1例。
全部患者均予以纵膈ct检查及胸腺病理检测,其中15例患者胸腺正常,7例患者存在胸腺增生,4例患者存在胸腺瘤。
全部患者均未发现其他严重内科疾病。
王健教授治疗重症肌无力验案1则
![王健教授治疗重症肌无力验案1则](https://img.taocdn.com/s3/m/09d040d0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66.png)
王健教授治疗重症肌无力验案1则元成瑛【摘要】王健教授认为:重症肌无力的病名应属于中医“瘘病”范畴,表现为眼睑下垂,构音障碍,吐咽困难,肢体活动无力等.此病对激素等免疫抑制剂治疗不敏感,溴吡斯的明疗效欠佳.病因为脾肾亏虚,肌肉、筋脉失养所致,治疗应以健脾补肾为大法.【期刊名称】《内蒙古中医药》【年(卷),期】2017(036)013【总页数】1页(P47)【关键词】重症肌无力;健脾补肾;验案【作者】元成瑛【作者单位】南京市建邺区南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南京市21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6.3王健现任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吉林省名中医,师从国医大师任继学,从医从教20余载,擅长中医脑病的诊治。
本人有幸跟师学习,获益良多,择其治疗重症肌无力验案1则,以飨同道。
鲍某,男,34岁,因四肢无力4个月,加重伴吞咽困难1个月。
于2009年02月26日由门诊以“重症肌无力”收入院。
该患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无力,休息后可缓解,晨轻暮重。
遂到吉大一院就诊,行新斯的明实验阳性,诊断为重症肌无力。
拍摄肺部CT示:胸腺瘤。
行切除术后,予溴吡斯的明120mg,日3次,口服,患者症状好转后出院。
1个月前,患者自觉上述症状加重,出现抬头困难,饮水反呛,言语不清,流质饮食。
应用溴吡斯的明片120mg,日3次,口服;醋酸泼尼松片20mg,日3次,口服。
病情仍逐渐加重,故患者入我院治疗。
入院时见:患者颜面萎黄,身体消瘦,舌质暗,苔黄腻,脉细涩。
证属脾肾亏虚,给予健脾补肾中药,处方为:补中益气汤加味。
药用:黄芪、党参、茯苓、炙甘草、白术、柴胡、全当归、陈皮、菟丝子、枸杞、杜仲等,常规煎服,日2次,口服。
同时继续口服溴吡斯的明片及醋酸泼尼松片。
患者住院治疗35天,服用上方加减20余剂,肢体较前有力,咀嚼、吞咽较前好转,普通饮食。
舌质暗,苔白,脉弦滑。
患者病情好转出院,患者已停用醋酸泼尼松片,嘱其逐渐减少溴吡斯的明片的用量,门诊继续口服健脾补肾中药汤剂治疗。
优势对比 “超低频电磁导入”疗效十分显著
![优势对比 “超低频电磁导入”疗效十分显著](https://img.taocdn.com/s3/m/7d663d76168884868762d68b.png)
在医学上,重症肌无力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因神经、肌肉接头间传递功能障碍所引起。
本病具有缓解与复发的倾向,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女性比男性多,晚年发病者又以男性多。
为此,临床上迫切需要一种有效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方法。
那么,重症肌无力到底该怎么治呢?据专家介绍,重症肌无力主要由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ntiboby,Ab)介导、T细胞免疫依赖、补体参与自身免疫功能的免疫系统紊乱所致病。
主要是产生Ach受体抗体与Ach受体结合,使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阻滞,导致眼肌、吞咽肌、呼吸肌以及四肢骨骼肌无力, 也就是说支配肌肉收缩的神经在多种病因的影响下,不能将“信号指令”正常传递到肌肉,使肌肉丧失了收缩功能,临床上就出现了眼睑下垂、复视、斜视,表情肌和咀嚼肌无力, 表现为表情淡漠、不能鼓腮吹气等,延髓型肌无力则出现语言不利、伸舌不灵、进食困难、饮食呛咳,和四肢肌无力等病症威胁。
本病的发生与脾、胃、肝、肾等脏腑有关。
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主肌肉四肢。
肝藏血,主筋。
肾藏精,主骨生髓。
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气虚下陷,水谷精微生化乏源,则肌肉失于充养;日久元气大亏,肝血不足,筋脉失养;肾精得不到后天的补充,则髓枯骨痿。
为此,要想治疗此病,不仅要改善患者病情症状,关键还要从病根入手,只有彻底修复患者免疫功能,使紊乱的免疫系统恢复工作、疏通神经传递功能,才能彻底消除疾病威胁。
根据病症病理,北总三院专家组有效推出的“超低频电磁导入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病情危机!针对重症肌无力“超低频电磁导入技术”开辟治疗新纪元现代科学研究认为,人体经络系统就相当于一个庞大的信息网,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可能导致整个系统功能的瘫痪。
而重症肌无力的发病主要是由于自身免疫力紊乱,导致Ach受体抗体与Ach受体结合,使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阻滞,就相当于信息网的节点堵塞,信息传导功能失调,进而影响肌肉功能,肺、脾胃、肝肾等脏腑功能紊乱,导致肢体障碍、语言不利、伸舌不灵、进食困难、饮食呛咳导致病症发作。
超低频电磁导入技术——五大优势保障
![超低频电磁导入技术——五大优势保障](https://img.taocdn.com/s3/m/e66c44d6ce2f0066f5332279.png)
超低频电磁导入技术——五大优势保障北京神经免疫中心为北总三院痿症科重点发展科室,隶属于解放军后勤部,属于国家公立医保定点医院、国家重点神经免疫疾病临床康复中心,是超低频电磁导入技术科研基地,患者可放心就诊。
中心汇聚全国知名的神经免疫疾病治疗专家,临床经验丰富。
此外,中心还不断邀请国内外知名神经免疫疾病专家及派遣专家出访进行技术交流与协作,打造专家型神经免疫疾病诊疗中心,全面为您的健康护航作为国家重点医学科研及临床实践基地,中心一直站在医疗行业的前端,率先引进国际高精尖设备,精于钻研,十年潜心研制出神经免疫疾病治疗技术--"超低频电磁导入技术",切实保障了军民健康。
严格按照"医疗质量规章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实行专家首诊负责制,展示军医风采,切实做到因病施治,认真贯彻执行卫生部《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充分保护患者隐私权、知情权、决定权,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诊疗收费方面,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市规定的价格收费标准,真正做到收费公开透明,确保患者治疗舒心,消费放心。
并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要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开展网络便捷预约就诊服务。
“超低频电磁导入技术”三大治疗原理一、磁场效应,平衡电位:人体的脏腑、神经、骨骼、结缔组织等都有各自的磁场,高科技“超低频电磁导入技术”作用于对应腧穴后,所产生的电磁脉冲波即会迅速疏通经络,循经到达该磁场,增强细胞活性,提高细胞膜通透性,调整细胞中的电位差,实现电位平衡,进而使脏腑、神经、结缔组织恢复气血畅通、阴阳平衡,痿症各类疾病的神经、筋脉、肌肉、骨骼即可得到调整和修复,进而恢复正常健康状态。
二、对症配穴,准确理疗:痿症各类疾病的发病根在肺、脾胃、肝肾,与肺脏对应的穴位有天府穴、尺泽穴、风门穴、列缺穴、鱼际穴;与脾胃对应的穴位有足三里穴、中脘穴、三阴交穴、天枢穴;与肝肾对应的穴位有合谷穴、内关穴、照海穴、太冲穴、百会穴,“超低频电磁导入技术”针对痿症患者的不同病症取穴、配穴,施以准确理疗,疗效十分显著。
重症肌无力治愈案例
![重症肌无力治愈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e86bc4d9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c5.png)
重症肌无力治愈案例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简称MG)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肌肉无力、易疲劳等症状。
本文将介绍一位患有重症肌无力的女性患者,通过综合治疗最终成功治愈。
一、患者基本情况患者为女性,现年44岁。
在2017年初出现了上下肢乏力、喉部异物感等症状,经过多次就诊和检查后确诊为重症肌无力。
二、治疗过程1.西药治疗患者最初接受了甲氨蝶呤(Pyridostigmine Bromide)、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等西药治疗,但效果不佳。
2.免疫球蛋白治疗随后,患者开始接受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简称IVIg)治疗。
每次治疗量为0.4g/kg体重,共计5次。
在第3次治疗后,患者的乏力和异物感等主要临床表现明显改善。
3.手术治疗由于患者出现了呼吸肌无力的情况,医生建议进行胸腔镜下胸膜粘连术。
手术后,患者的呼吸困难明显改善。
4.中药治疗为了进一步巩固治疗效果,医生还采用了中药治疗。
方剂包括益气养阴汤、归脾丸等。
经过2个月的中药调理,患者的肌肉无力和易疲劳等症状已经消失。
三、随访结果经过综合治疗后,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已经消失,并且一年内未出现复发情况。
在此期间,患者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和随访。
四、结论重症肌无力是一种比较顽固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需要综合治疗才能达到良好的治愈效果。
本例中,西药治疗效果不佳,但免疫球蛋白、手术和中药治疗协同作用下最终成功治愈。
在随访期间,患者需要定期复查和维持治疗,以避免疾病复发。
低频重复神经电刺激疲劳试验对重症肌无力患者的诊断作用
![低频重复神经电刺激疲劳试验对重症肌无力患者的诊断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de214cfb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d4.png)
低频重复神经电刺激疲劳试验对重症肌无力患者的诊断作用逄紫千;王可人;叶玉琴;张欣;刘明军;黄庆道【摘要】目的:对重症肌无力(MG)患者行低频重复神经电刺激(RNS)检测中的疲劳试验,阐明疲劳试验对MG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0例MG患者,对面神经进行静息状态低频RNS检测,并进行疲劳试验,分别疲劳1和2 min,在疲劳结束后的即刻、休息1 min及2 min再进行RNS检测.分析静息及疲劳后不同时间点RNS 中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递减百分率的差异.结果:低频RNS疲劳试验各时间点CMAP波幅递减幅度均较静息状态递减幅度明显,30例患者中以疲劳2 min 后休息1 min RNS递减幅度最明显.30例患者中12例患者RNS静息状态下CMAP波幅未见明显递减现象,而疲劳后CMAP波幅递减明显.结论:低频RNS疲劳试验可明显提高MG患者的诊断率,尤其对于静息状态下RNS检测正常的MG患者有效.检测时以疲劳2 min后休息1 min效果最明显.【期刊名称】《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5(041)003【总页数】4页(P652-655)【关键词】重症肌无力;低频重复神经电刺激;疲劳试验【作者】逄紫千;王可人;叶玉琴;张欣;刘明军;黄庆道【作者单位】长春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吉林长春130117;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乳腺外科,吉林长春130033;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吉林长春130021;长春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吉林长春130117;长春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吉林长春130117;吉林大学数学学院应用数学系,吉林长春13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6.1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种累及神经肌肉接头处、由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MG临床表现以眼肌或全身骨骼肌极易疲劳、波动性的肌无力和晨轻暮重现象为主要特征,严重者累及呼吸肌,危及生命[1-2]。
重症肌无力患者病例汇报
![重症肌无力患者病例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f04c3be4aef8941ea76e0562.png)
肠内营养 相关因素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配制过程标准化 不含乳糖+低脂肪+稀释配方 减缓推注速度,提高推注温度
腹胀、恶心及呕吐的因素
膳食因素:高浓度、高脂含量 药物因素:麻醉剂 肠麻痹、胃无张力 其他疾病:胰腺炎、糖尿病等 推注营养液的温度及速度
如何处理腹胀、恶心及呕吐
根据病人情况,减慢甚至暂停输注
9.5
90.6
8.56
92.1
抗生素
亚胺培南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 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
11.61 9.99
89.4
亚胺培南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
69.6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
停用抗生素
病例简介
时 间 总蛋白 白蛋白 前白蛋白 血红蛋白
HSCRP
4.27 63
27
197.9
113
5.2
60
32
122
102
5.7
55
27
297.3
99
5.10 49
25
327.1
94
5.15 48
24
307.3
101
0.03 57.97
5.28 49
25
-
83
5.30 58
28
206.2
92
6.5
60
30
254.1
114
6.14 63
28
297.7
107
肠内营养治疗期间,患者出现腹痛、腹胀、烧 心,菌群失调,血糖高于正常,肠内营养能量 增加缓慢,12天达目标能量。
胸腺切除手术 患者90%以上有胸腺异常,胸腺切除是重症肌无力 有效治疗手段之一。
临床生理学重症肌无力案例分析
![临床生理学重症肌无力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ba9db9cc77da26925c5b097.png)
13.为什么重复刺激运动神经元时肌肉反应性下降?
产生了抗乙酰胆碱受体 抗体,抗乙酰胆碱受体抗 体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 造成乙酰胆碱在骨骼肌 接头处堆积
乙酰胆碱数量增多,不易于运动终板上 的受损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反而持续 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烟碱受体,并使 之失敏.
乙酰胆碱不能与乙酰胆碱 受体结合,乙酰胆碱受体形 成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 系统,导致终板结构破坏, 使乙酰胆碱受体的数量减 少或功能障碍
一、N胆碱受体阻断药-神经节阻断药
。
与Ach竞争神经节的N受体,使Ach不能引起神经节细胞除极化, 阻断神经冲动在神经节中的传递。因可同时阻断交感神经节和副交 感神经节,故作用广泛,不良反应多,现已少用。 【药理作用】 心血管系统:交感神经对血管的支配占优势; 用药后血压明显下降 眼:副交感占优势;散瞳和调节麻痹 平滑肌和腺体:副交感占优势; 便秘、尿潴留,口干 典型药物:美加明、咪噻芬等
一、只能单向传递,兴奋只能从神经末梢传给肌纤维,而不能反方向进行; 二、有时间延搁:从神经末梢的动作电位到达至肌膜产生动作电位,大约需要0.5~1.0ms 三、容易受环境因素和药物的影响; 四、保持“一对一”关系,即运动神经每一次神经冲动到达末梢,便使肌细胞兴奋一次,诱 发一次收缩。同时胆碱酯酶可及时清除Ach,以维持这种关系。
1
7
2 8 14
3
一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呼吸道管理与危机处理
![一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呼吸道管理与危机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32d7686e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5f.png)
一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呼吸道管理与危机处理一、疾病概述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由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功能障碍所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主要表现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肉无力和极易疲劳,活动后症状加重,休息和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后症状减轻。
重症肌无力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女性居多,且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病情严重时可累及呼吸肌,导致呼吸衰竭,危及生命。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一)病因1. 自身免疫因素: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产生了针对乙酰胆碱受体(AChR)的抗体,这些抗体破坏了神经肌肉接头处的 AChR,导致信号传递障碍,从而引起肌肉无力。
此外,部分患者还可能存在针对肌肉特异性激酶(MuSK)等其他抗原的抗体。
2. 遗传因素:研究表明,重症肌无力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某些基因的突变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例如,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与重症肌无力的发生密切相关。
3. 感染因素:某些病毒或细菌感染可能诱发重症肌无力。
例如,流感病毒、EB 病毒等感染后,机体的免疫系统可能出现异常反应,导致重症肌无力的发生。
4.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也可能在重症肌无力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例如,某些药物(如青霉胺、氯喹等)、化学物质(如有机磷农药等)可能诱发重症肌无力。
1. 抗体介导的免疫损伤:患者体内的抗 AChR 抗体与神经肌肉接头处的 AChR 结合,导致 AChR 数量减少、功能障碍,从而影响神经冲动的传递,引起肌肉无力。
此外,抗 AChR 抗体还可以激活补体系统,导致神经肌肉接头处的结构破坏。
2. 细胞免疫异常:重症肌无力患者的 T 淋巴细胞也参与了疾病的发生发展。
T 淋巴细胞可以识别 AChR 等抗原,并激活 B 淋巴细胞产生抗体。
此外,T 淋巴细胞还可以直接攻击神经肌肉接头处的组织,导致免疫损伤。
3. 神经肌肉接头处的结构和功能改变:重症肌无力患者的神经肌肉接头处存在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如突触后膜皱折减少、AChR 密度降低、突触间隙增宽等。
科研专家杜淑云荣获"医学杰出贡献奖"
![科研专家杜淑云荣获"医学杰出贡献奖"](https://img.taocdn.com/s3/m/213a0b3787c24028915fc3c8.png)
2012年9月8日,超低频电磁导入技术诊疗学术报告会暨新技术推广启动仪式在国家卫生部召开,国家卫生部原副部长孙隆椿、卫生部全国卫生产业协会副会长周宜强、中国中医科学院学术管理处荆志伟副处长。
北总三院痿症科神经免疫中心科研专家组重要成员杜淑云专家,发表重要言讲并答记者问。
一直以来,临床上都面临着神经免疫疾病久治不愈、易复发等众多难题,新型治疗技术的诞生为广大患者带来了康复的新希望。
大会不仅更好的推广了新技术,对孜孜不倦奋身在临床研究的专家学者也给予名誉表彰。
会议授予杜淑云我国医学领域最高荣誉的"医学杰出贡献奖",这项荣誉不仅代表了他们在神经系统疑难病和治疗技术研究领域卓越成就的高度认可,也是对北总三院痿症科发展水平和工作成就的高度肯定。
杜淑云主任专家她出身于中医世家,从小受家庭熏陶,酷爱中医。
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后从事肌无力、肌萎缩等神经肌肉疾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与治疗3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曾多次赴韩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推广中医疗法,深受国内外专家好评。
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肌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华预防医学会会员、全国痿症中医康复治疗协会副会长、北总三院痿症科神经免疫中心专家,是全国有重大影响的中医痿症专家之一。
在学术研究上,她凭借深厚的医学造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带领医院专家组潜心钻研,努力攻关,经多年临床研究实践后推出的“超低频电磁导入技术”是以现代《生物电共振》技术治病的理论为基础,根据电磁场之间能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原理,与中医传统经络理论完美相结合,通过电磁经络治疗系统在治疗肌无力、重症肌无力、运动神经元病、肌肉萎缩、肌营养不良、干燥综合症、多发性神经炎、格林巴利综合征、脊髓空洞症等痿症疾病疗效显著,成功打破了痿症“难以治愈”的神话,全国各地前来求医的患者络绎不绝,收到锦旗、感谢信近千件。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超低频电磁导入可使皮下毛细血管扩张,促进血液与淋巴液的微循环,增加细胞通透性,滋养肌肉筋骨,防止肌肉萎缩及关节挛缩变形,辅助治疗痿证疗效独到。
重症肌无力(实例讲解)
![重症肌无力(实例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26bbd9b681c758f5f61f67ce.png)
口服强的松 > 20mg/day,超过3周
1. 区域麻醉下进行的小手术,常规剂量即可 2. 中等手术(例如下肢血管再通术,关节置换
术):早晨口服常规剂量,手术开始前氢化可的 松50 mg静脉注射,以后24小时内每8小时静脉给 予25 mg氢化可的松 3. 大手术:早晨口服常规剂量,手术开始前氢化可 的松100 mg静脉注射,以后24小时内每8小时静 脉给予50 mg氢化可的松
1. 了解疾病的严重程度 2. 了解既往病程:是否曾经住院治疗以及是否曾经
发生肌无力危象或胆碱能危象 3. 了解既往的治疗方案 4. 明确是否存在胸腺瘤 5. 了解是否伴随其他内科疾病
病史关注点
是否有延髓综 呼吸肌乏力,气急,呼吸困难 MG治疗方案 相关疾病病史
其它免疫性疾病
甲状腺炎,类风湿关节炎,SLE
胸腺瘤切除术的病人应复习CT片
术后可能需要机械通气的危险因子
1. duration of MG > 6 years 2. presence of coexisting respiratory disease 3. pyridostigmine dose > 750 mg/day 4. vital capacity < 2.9 litres
0. Asymptomatic 1. Ocular signs and symptoms only 2. Generalised mild muscle weakness only 3. Generalised moderate weakness or bulbar
dysfunction 4. Acute fulminating presentation or respiratory
病史摘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某,男,19岁。
患者于农忙时过度劳累后出现双侧眼睑下垂、复视晨轻暮重、休息后减轻劳累后加重现象。
于当地医院行新斯的明试验阳性,诊断为“重症肌无力”,治疗后病情有所好转,2周后感冒致病情加重,四肢无力,行走困难,上肢抬举费力。
患者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我院。
入院情况:双眼睑下垂,眼球活动不灵活,复视,四肢无力,行走困难,畏寒肢冷,腰膝酸软,神倦懒言,无咀嚼、呛咳、呼吸及吞咽困难,家族中无同类病患者。
体检显示37℃、P86次/分、R19次/分、BP120/78mmHg,双眼睑下垂,双侧咬肌及颞肌力可,双上肢肌力Ⅲ级,肌张力可,肘腱反射(+),Hoffmann sig(-),双下肢肌力Ⅳ级,肌张力可,跟、膝腱反射(+),Babinski sign (-),踝阵挛(-)。
肌电图示:低频电刺激衰减明显高频无递增;新斯的明试验阳性;肌疲劳试验阳性。
诊断为:重症肌无力;辨症属:痿证,奇阳亏虚型。
采用“超低频电磁导入技术”与口服强效中药进行治疗。
一月后患者病情稍有好转,眼睑下垂减轻,眼球转动较前灵活,仍感四肢无力。
调整治疗两个月后眼睑下垂明显好转,晨起1个小时内可完全正常,复视仍存在,但可自行洗脸、穿衣。
三个月后明显好转,眼睑下垂消失,复视消失,眼球灵活,四肢力量已基本正常。
“超低频电磁导入技术”堪称科学尖端技术,该技术疗法针对肌无力、重症肌无力、肌肉萎缩、肌营养不良、格林巴利综合症、运动神经元病、干燥综合征、多发性肌炎、末梢神经炎、痿症、多发性硬化症、皮肌炎、侧索硬化症、僵人综合征、多发性神经炎、脊髓空洞症、周期性瘫痪、痹症、胸腺瘤、低钾、脊髓炎等痿症疾病的不同特点,选择对应腧穴配穴治疗,达到了十分显著的治疗效果。
临床证实,“超低频电磁导入技术”与调理脏腑的口服中药配合治疗,比单一口服药治疗显效尤为突出,可大大缩短治疗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