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法律的起源与特点
中国法律的起源与特点
中国法律的起源与特点
一、中国法律的起源
在汉代,中国由上古时期至汉朝时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宪法制度,
以内政法则为基础。
内政法则涵盖了政治、经济、民众权利等领域,其内
容主要体现在《后汉书》《汉书》等古籍中,是古代中国法律的重要载体。
汉朝时期,随着政治体制的完善,中国古法制度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首先,出现了许多有关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施政方面的法律,如
《律历志》、《律令》、《政出》、《户部章程》、《文献》等,这些法
律正式定义了汉朝法律的内容、组织形式和执行方式,并由宫廷对其进行
审核和执行。
此外,汉朝还将法律的职能向社会各阶层扩展,在社会各种争议中发
挥作用。
比如《裁判文书》记载,汉代以来,开始建立司法实体,通过实
施司法程序,来审理各类纠纷,对争议的解决提供司法保障。
二、中国法律的特点
1、《左传》的“以德治国”思想是中国法律的根本思想。
传统的中
国法律是以礼义为基础,以尊卑礼仪为框架,以礼仪、律法为手段,以安
定民众为目的,以促进国家和社会和谐发展为宗旨。
2、法律具有稳定性。
中国法律的起源与特点
(张晋藩:《中国法制史》)
二、中国国家与法的产生
• 本章教学重点:中国法律的起源与特点。
• 本章教学难点:具体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 法律起源的理论来阐释中国法律的起源与 特点。
每天重复着的产品生产、分配和交换用一个共同规 则约束起来,借以使个人服从生产和交换的共同条件。 这个规则首先表现为习惯,不久便成了法律。随着法 律的产生,就必然产生出以维护法律为职责的机关— —公共权力,即国家。随着社会的进一步的发展,法 律进一步发展为或多或少广泛的立法。……人们忘记 他们的法起源于他们的经济生活条件,正如他们忘记 他们自己起源于动物界一样。随着立法发展为复杂和 广泛的整体,出现了新的社会分工的必要性:一个职 业法学者阶层形成起来了,同时也就产生了法学。”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
(马克斯、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一、习俗与法的产生
梅因(Henry Maine):
可以断言,在人类初生时代,不可能想象会 有任何种类的立法机关,甚至一个明确的立 法者。法律还没有达到习惯的程度,它只是 一种惯行。用一句法国成语,它还只是一种 “气氛”。对于是或非唯一有权威性的说明 是根据事实作出的司法判决,并不是由于违 犯了预先假定的一条法律,而是在审判时由 一个较高的权力第一次灌输入法官脑中的。
二、中国法的产生
特点:
4.裁判与法律:中国法律的产生,与其他文明中法 律的起源一样,也具有“由裁判到立法”的特 点。
导论及第一章中国法律的起源与特点
西周礼记: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诸侯祭名山大川之在其地者
西周礼记:天子之堂九尺,诸侯六尺,大夫五尺,士三尺。 超出规定就是“犯上”之罪。
四、裁判与法律
• 法律产生于判决,产生于相关的规定。 • 从因财产交易的争执而做出的判决中,抽象出一系列带有普遍性的标准
或原则,进而固化为民事法律; • 从对严重破坏社会秩序、侵害统治阶级利益者给以惩罚的判决中,逐渐
• 黄帝之时,中原部落联盟实行兵刑合一之制,刑事惩罚的方式包括:甲兵、 斧钺、刀锯、钻笮、鞭扑(甲兵指讨伐外侵和内乱;斧钺为军法;钻笮指在脸上刻字 并涂以墨炭;鞭扑用鞭子抽);尧舜之时,尚有流、放、窜、殛等刑事惩罚。而 在苗蛮部落,则独立地产生了另一种风格的刑事惩罚方式。
• 帝舜时期受苗蛮部落刑事处罚的启发,将早期仅限于战争时期,或者和平时 期对待异族俘虏的肉体刑,也适用到本部落内部成员。
法典与案例结合 阶段
自宋代以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国法律开始向法律技术 的完备方向发展,即在审判具体案件是如何实现司法操作与法律 指导思想上的结合。案件成例作为一种法律形式得到很大发展, 例与律开始相互结合。明、清两代王朝的法律制度是这一发展趋 势的典型代表。
近代法律(清末、 清末,西方社会制度冲击东方文明,中国古代社会制度开始解体。
• 随着部落联盟的扩大,部落事务的繁杂,特别是随着部落首领以 及管理集团的特殊利益受到重大挑战时,原先只是针对异族俘虏 的处罚方式也被引入部落内部管理。战争是一种集体行为,为了 取得胜利,需要有严明的纪律,需要制定严格的法律来约束每一 个成员的行为。因此,制作刑罚或者刑法来规范战争行为成为形 势所需。强制性行为规范中最能有效保护部落联盟贵族特殊利益 的“刑法”,渐具雏形。
成) • 政治背景:部落联盟内部形成一些公共职能及承担公共职能的人
中国法制史知识重点
(7)课:关于检验、考核、督课的专门法规。
(8)廷行事:司法审判的案例。
23.秦代的定罪量刑原则(理解所包含的具体内容)
(1)以身高为确定刑事责任年龄的标准。
(2)确认主观意识状态,区分故意与过失。
(3)教唆同罪,教唆未成年犯罪加重处罚。
(4)诬告反坐。(若出于过失则不算诬告,但若诬告他人杀人,即使出于过失,也要以诬告论处。)
其次,天命的转移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德”。“天命”属于谁,就看谁有能使人民归顺的“德”。王权不仅来源于上天,也来源于人自身之“德”。
再次,“德”的中心内容是“保民”,因为民心直接反映了天意,“敬天保民”成为周人执政的理念。在敬畏天命的同时,要恪守祖训,体察民心向背。
9.上古时代,“刑”的含义(了解)
(3)式:有细则、准则、标准、范例之意,是朝廷统一颁布的规定管理审理案件的准则以及审讯笔录、现场勘查笔录、查封笔录等法律文书程式的法律文化。
(4)法律答问:朝廷和地方主管法律的官员对律令所做的权威性解释,是对秦代律令条文的重要补充。是法律解释的开端,律学起源的标志。
(5)法律文告:各级官吏在其职权范围内发布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告。
(3)道: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4)法:事断于法,刑无等级;重刑轻罪,以刑去刑;法、术、势
21.魏国李悝《法经》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1)内容:《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具法》
(汉代加入《户法》、《兴法》、《厩法》,谓之《九章律》)
(2)意义:首先,《法经》初步确立了封建法制的基本原则和体系。
3.中国习惯法产生的特点(简单了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礼法结合
第一章中国法律的起源与特点
① ②
③ ④
习惯
太皋、 蚩尤 行为规范
等部
落
(财富观念、阶级分化、权力
意识)
必须遵守的定则
三苗、伏羲、 女娲等部落
习惯
习惯法
成文法
法的起源“人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忌” ---- 《礼记.曲礼》
法律的萌芽
习惯 原始社会
(氏族)
概念: 人们在长期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所养成 的共信共守的习俗和惯例. 如:禁止氏族内通婚、实行血族复仇 .
裁决方式: 神明裁决
惩治方式: 依照风俗习惯
纳西族禁砍伐神树,认为砍了神树会刮大风下大雨; 赫哲族外出打猎,见烧火堆要磕头,否则认为不顺利;
我国的苗人在图腾禁忌方面就有: (1)鼓石窟和鼓头家供奉的祖像、木鼓、芦笙、
牛角等不准乱动; (2)过鼓社节后至蒙鼓的三年间,男女不得婚嫁
思考:神明裁决方式能否体现公平、正义的法律原则? 为什么古代先民能够接受这种方式?(请说明理由)
马克思法学:
国家权力与法 律相伴而生
国家的形成(恩格斯)
地域
公权力
5
捐税
法的起源
过
萌芽
雏形
形成
程
习
习
法
惯
惯
律
法
结论:
时 期
法的产生和形成过程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是一个长期发展和氏演族变的过程.是一个从简部单落到复杂,从量变到质 国家
变,从野蛮到文明的渐进过程.
部落联盟
炎帝、黄 帝、虞舜、 商等部落
3.适用范围:
奴隶社会 国家
法律
中国古代法起源的路径
刑始于兵,兵刑相提
1
刑与战争分不开
中国法律的起源及特点
中国法制史论文中国法律的起源及特点系别:人文社会科学系班级:1132法律事务姓名:***学号:************摘要:第一:中国法律的起源(一)刑起于兵(二)法源于礼第二:中国法律的特点1.引礼入法,法礼结合2.家庭本文,伦理法制3.法为治世之具,缘法断罪4.无讼是求,调处息争5.法典体例上的“诸法合体,民刑不分”与法律体系上的“诸法并存,民刑不分”。
关键词:定罪量刑、引礼入法礼法结合、法典体例【正文】:一、中国法律的起源:(一)刑起于兵(二)法源于礼(一)刑起于兵:一方面,“师出以律”,中国古代最初的刑起源于军事战争,最早的法脱胎于军事中产生的军法。
另一方面,“兵狱同制”。
军事战争需要及时处置敌人、俘虏或其他违法犯罪行为。
某些军法同时就是定罪量刑的刑法。
黄帝“五刑”:“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钺,中型用刀锯,其次用钻,薄刑用鞭折”(《国语·鲁语》)苗民“五刑”:蚩尤时代,“苗民弗用灵,惟作无虐之刑曰法。
杀戮无辜,爰始淫为劓。
《尚书·吕刑》无辜,爰始淫为劓、刵、椓、黥“。
(《尚书·吕刑》)皋陶象刑:所谓象刑,一种观点认为;象是象征之义,象刑是让人穿着不同色质的衣巾服饰,象征处以不同刑罚;以示耻辱与惩戒。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象是画像之义,象刑就是绘制受刑人身着不同衣巾服饰的画像,象征处以不同刑罚,以公之于众引为鉴戒。
饰的画像,象征处以不同刑罚,以公之于众引为鉴戒。
(二)法源于礼1.礼产生于祭祀,在祭祀过程中,仪式得到强化和系统化,随着阶级的分化,祭祀的仪式等级不同而不同,此时礼成为确是等级的标志。
随着阶级的划分,上层阶级演化为统治阶级,他们借助政治势力将礼上升为调整人们社会关系的规范。
2.至此,礼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实质上都具有了法律的内涵,直至周公之礼,礼得到规范化和系统化,从而成为中国古代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总称。
3.礼是中国古代法的重要渊源,中国古代法的最初表现形式主要以礼表现出来。
中国法律的起源及特点
中国法律的起源及特点:关于起源的几种观点:A 由原始习俗演变而来的习惯法B “刑起于兵”C “刑起于苗民”D 源于司法审判特点:A 较多的由国家来行使裁判权,基本不采用自力救济的方式(如决斗)B 借助鬼神来树立法的权威夏法律形式:1习惯法(主要)2制定法(禹刑——夏的刑书|法律体系的总称)3誓(君主在战争期间发布的紧急军事命令|神圣坚定,不可撤回或更改)中央最高司法官——大理司法 地方司法官——士基层——蒙士 审判原则:与其杀无辜,宁失不轻,刑故无小,罪疑惟轻 夏代设置了监狱法律内容:1《甘誓》2皋陶之刑:昏、墨、贼、杀(“贪以败官”为墨,“墨” 是贪得无厌, 败坏官纪;“杀人不忌为贼”,“贼” 是 肆无忌惮的杀人)3 《禹刑》4奴隶制五刑:墨、劓、剕、宫、大辟商法律形式:1不公开的刑书(汤刑|商代奴隶法制泛称)2誓(同夏)(《汤誓》)3 训法律:1《汤刑》商代成文刑书(狭义)2《官刑》商代惩治国家官吏犯罪、违纪与失职行为的专门法律法律内容:《汤誓》:军事法规《官刑》:三风十愆刑罚形式:1肉刑——墨(在脸上刺字)、劓(割鼻)、刖/剕/膑、宫、大辟(死刑) 2流刑——与后世不同,多为驱逐出境3赎刑——罚财产代替原有刑罚4徒刑——做苦隶最高——司寇司法 低一级审判官——正、史地主与基层审判官——士、蒙士定罪特点:天罚、神判作为权威的基础。
西周指导思想:以德配天,敬天保民 天命天罚(夏)→明德慎罚 礼刑结合礼与刑:礼:周礼 刑:九刑九篇刑书九种刑罚墨、劓、剕、宫、大辟、流、赎、鞭(用鞭子打)、扑(板子打) 吕刑定罪量刑的原则 1老幼犯罪减免刑罚 “三赦之法”:——幼弱、老耄、蠢愚“罪不加刑”:1对老幼特别照顾 2只是不加肉刑2罪疑从轻、罪疑从赦赦:减刑 刑→罚/罚金→免役区分故意(非眚)与过失(眚) 惯犯(惟终)与偶犯(非终)刑事政策:刑罚世轻世重要根据时势的变化、根据国家的 具体政治情况、社会环境等因素来决定用刑的宽严与轻重 “刑新国, 用轻典;刑平国, 用中典;刑乱国, 用重典”刑名与罪名《周礼》——墨、劓、宫、刖、杀《吕刑》——墨、劓、剕、宫、大辟刑名 《九刑》——墨、劓、剕、宫、大辟、流、赎、鞭(用鞭子打)、扑(板子打) 贱役——为官府做苦隶刑人——受过肉刑的人有些社会职业不能从事,只能去为官府做事,不如奴隶 犯王命——最严重的犯罪行为罪名 杀越人于货——抢掠财物、劫杀人命放弑其君 ——尊尊民事规范西周对民事关系的调整, 大都归之于礼, 民事法规极不发达.一 所有权土地与臣民均归周王所有 公田和私田客观存在西周后期出现比较激烈的土地私有化二 债和契约债:因契约而产生的债(主要) 因侵权和损害赔偿产生的债契约:“质剂” 使用于买卖关系中的契约形式。
中国法律
中国法律起源的特点:1、中国法律产生于古代中国的特殊历史环境中,它的法律起源具有独自的特点,即实行礼法结合。
2、中国法律在形成时具有早熟性.3、中国法律在形成时具有维护专制王权的特点。
4、因自然经济的稳固,商品经济的不发达,加之过早确立君主专制制度以及礼的规范的发展,使中国法律在形成时,就带有刑事法规发达而民事法规相对落后的特点。
5、由于夏代提早跨入阶级社会,奴隶制未能充分发展,所以,它的法律在形成时带有氏族社会的浓厚色彩,以及贵族宗族通知的显著特点。
嘉石之制就是讲那些轻微犯罪人,束缚其手脚,坐于“嘉石”一定时日,使其思过、悔改,然后交给司空,在司空的监督下进行一段时间的劳役,期满后释放。
“七出”是指妻子有下列情况之一:不顺姑舅(公婆),无子,淫,妒,有恶疾,口多言,盗窃。
丈夫有权休妻。
“三不去”是指妻子虽然有“七出”之条,但是如果有下列情况之一:有所娶而无所归,与更三年丧,前贫贱后富贵。
丈夫不得休妻。
“五听”制度五过,惟官、惟反、惟内、惟货、惟来。
秦代主要的法律形式:律令式法律答问程、课、廷行事秦朝定罪量刑原则:1、规定刑事责任年龄2、确认主观意识形态,区分故意与过失3、教唆同罪,教唆未成年人犯罪加重处罚4、累犯加重,共同犯罪和集团犯罪加重5、自首减免刑罚,消除犯罪后果减免刑罚6、实行连坐7、诬告反坐。
秦律告诉的限制:1、秦律首先是限制子告父母以及奴隶告主人。
2、秦律还禁止诬告和轻罪重告,在通常情况下,也不受理对已死亡被告的控告。
“女徒顾山”女徒顾山,亦称“顾山”,汉代专为女犯设立的赎刑,女犯定罪判决后可以释放回家,但每月必须出钱三百由官府雇人到山上砍伐木材,以代替女犯应服的劳役。
“重罪十条”即反逆、大逆、叛、降、恶逆、不道、不敬、不孝、不义、内乱。
留养制度:亦称“存留养亲”,指犯人直系尊亲属年老应侍而家无成丁,死罪非十恶,允许上请,流刑可免发遣,徒刑可缓期,将犯人留下以照料老人,老人去世后再实际执行。
中国古代法律之起源
(与“礼”“刑”之间的关系)“刑起于兵,法源于礼”其二.中国法律起源的基本特征:1.浓厚的宗法氏族血缘色彩。
2.以家长制的集权统治为基本统治方式。
3.法律与道德相结合,界限不清。
4.刑事法规相对发达,而民事法规相对落后。
正文:浅论中国古代法律起源一.中国古代法律起源与“礼”“刑”之间的关系,即“刑起于兵,法源于礼”。
(一)刑起于兵一方面,“师出以律”,中国古代最初的刑起源于军事战争,最早的法脱胎于军事中产生的军法。
另一方面,“兵狱同制”。
军事战争需要及时处置敌人、俘虏或其他违法犯罪行为。
某些军法同时就是定罪量刑的刑法。
(二)法源于礼1.礼产生于祭祀,在祭祀过程中,仪式得到强化和系统化,随着阶级的分化,祭祀的仪式等级不同而不同,此时“礼”成为等级的标志。
随着阶级的划分,上层阶级演化为统治阶级,他们借助政治势力手段将“礼”上升为调整人们社会关系的规范。
2.至此,“礼”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实质上都具有了法律的内涵,直至周公之礼,“礼”得到规范化和系统化,从而成为中国古代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总称。
3.礼是中国古代法的重要渊源,中国古代法的最初表现形式主要以礼表现出来。
二.中国法律起源的基本特征:1.浓厚的宗法氏族血缘色彩。
在中国国家形成之初,虽然在外观上基本具备了国家的各种特征,但在统治阶层内部,仍在相当程度上按血亲关系的亲疏远近来确定人们的社会的地位,并按氏族家长制的传统统治方式来组织和管理社会。
2.以家长制的集权统治为基本统治方式。
与浓厚的宗法血缘特征相联系。
夏朝实行“家国相通、亲贵合一”,君主启是所有臣民的最高家长,各贵族又是各家族的家长,并任有官职,从而形成整个社会的家长制式的管理。
这导致了古代中国在国家形成之初便以家长制的集权统治为基本统治方式。
由此,古代中国的法律也日益专制化。
3.法律与道德相结合,界限不清,颇具伦理人情意味。
由于浓厚的血缘关系和相应的伦理观念的存在,在中国国家形成之初,法律、刑罚和伦理道德规范同时作为调节社会的基本手段,结合使用。
中国法律的起源与特点教学课件 (一)
中国法律的起源与特点教学课件 (一)中国法律的起源与特点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的法律源远流长。
中国法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相对简单,但同样存在着需要法律规范的社会关系。
在科举制度逐渐建立起来之后,法律也开始付诸实施。
到清朝时期,开展修法的活动更加频繁,此时的中国法律逐渐成熟,并形成了法律的基本框架。
中国法律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道德与法律的融合中国传统文化中,法律与道德划分并不清晰,将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密切结合。
中国传统法律中的很多规范都是基于道德准则。
例如,传统的中国家庭法注重家族和家庭的道德价值,而不是个人权利。
中国传统法律中的“公正、宽容、仁慈、节制”的价值观得到了法律的具体体现和实践。
二、对人的关注中国法律强调对人的关注,注重和平与和谐,强调人的权利和义务,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中国传统法律中,很多规则都是基于人的关系而来。
例如,婚姻和家庭的法律规则,崇尚的是人之间互相关注和互相照顾。
三、特色鲜明的组织结构中国法律的组织结构有其特有的特点。
在普遍意义上,中国法律由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决定、命令、规范性文件、自治条例、地方性法律等构成。
其中,《宪法》被视为法律的最高级别。
在中国法律体系中,还有众多颁布的部门规章、司法解释、指导性意见等文件体系。
无论是中国法律的起源,还是中国法律的特点,都展示了古老而光彩照人的中国法律文化。
学习中国法律,不光要了解其发展历史,也要了解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法文化语境。
刑法史
一、,起源特点中国法律起源促成了中华法系的伦理精神,给中国古代刑法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1、关于中国法的起源,通说认为“法起源于礼”。
中国法律起源的基本特征:1.浓厚的宗法氏族血缘色彩。
在中国国家形成之初,虽然在外观上基本具备了国家的各种特征,但在统治阶层内部,仍在相当程度上按血亲关系的亲疏远近来确定人们的社会的地位,并按氏族家长制的传统统治方式来组织和管理社会。
2.以家长制的集权统治为基本统治方式。
与浓厚的宗法血缘特征相联系。
夏王朝实行家国相通、亲贵合一,君主启是所有臣民的最高家长,各贵族又是各家族的家长,并任有官职,从而形成整个社会的家长制式的管理。
导致了古代中国在国家形成之初便以家长制的集权统治为基本统治方式。
此后几千年的中国政治即以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为基本模式,历史统治者均以家长或父母自居而视民众为不懂事的幼儿,由此,古代中国的法律也日益专制化了。
3.法律与道德相结合,界限不清,由于浓厚的血缘关系和相应的伦理观念的存在,在中国国家形成之初,法律、刑罚和伦理道德规范同时当做调节社会的基本手段,结合使用。
法律与道德之间缺乏明确的分界,二者互为表里。
4.刑事法规相对发达,而民事法规相对落后。
为了维护专制王权以氏族奴隶制的严酷统治,镇压被奴役部族和平民、奴隶的激烈反抗,夏王朝统治者十分重视利用刑法手段来稳固奴隶制国家政权,这使得刑事法在形成初期的夏朝法律中居于首要地位二、法律起源对中国古代刑法的影响1、礼法融合是中国古代刑法的一大特色。
道德律和制订法的相结合,是中国古代刑法的一大特色。
“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出礼则入刑”,是礼与法关系的真实写照。
《晋书·刑法志》称“峻礼教之防,准五服以制罪也”,这种制度最能体现中国封建刑法的伦理化特色,对后世封建刑法影响极大。
礼与法进一步融合,儒家经典进一步法律化, 《唐律疏议》所确立的立法指导思想“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标志着中国封建刑法儒家化的最终完成。
中国法制史
一、中国法律的起源1、礼源于祭祀:指中国古代作为一种社会规范的“礼”,最初起源于原始祭祀活动中形成的礼仪规则。
2、刑始于兵:指中国古代的刑法及以刑法为基本内容的法律,最初起源于战争或军事活动的某些需要,最早的法脱胎于军事活动中产生的军法。
3、特点:(1)中国法律的的起源主要就是通过“刑始于兵”与“礼源于祭祀”两条基本途径完成的。
(2)氏族血缘纽带强韧,法律表现出民族主义的特色。
(3)表现出民族大融合的特征。
(4)民事法律相对滞后,刑事法律相对发达。
二、夏商西周法律制度1、立法指导思想:夏商:天命观与天罚观西周:(1)以德配天,敬天保民(2)明德慎罚:明德,就就是主张德治,提倡德教。
慎罚,就就是要求在运用刑罚时做到审慎、宽缓。
要求统治者对民众以教化为先,不以刑杀为要,先教化后用刑。
(3)礼治思想(“出礼入刑”原则;“亲亲”、“尊尊”原则;“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原则)2、立法活动:(1)禹刑: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就是夏朝法律规范的总称,内容以习惯法为主。
(2)汤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
就是商朝法律的统称。
两次规模较大的刑法制定与整理活动,一次在商灭夏后,一次在商朝中后期,后一直沿用至商朝灭亡。
(3)吕刑:主要内容就是规定刑罚的种类及适用刑罚的原则。
将赎刑作为核心内容。
体现了西周明德慎罚的立法思想。
(4)九刑:一种解释就是指周朝的刑书,主要立法精神在于严厉打击危害国家统治与社会秩序的刑事犯罪。
另一种解释就是指墨、劓、剕、宫、大辟、流、赎、鞭、扑九种刑罚。
3、部门法制:(1)宗法制:就是指以血缘为纽带调整家族内部关系,维护家长、族长的统治地位与世袭特权的行为规范。
其中,嫡长子继承制就是宗法等级制的一项核心内容。
宗法制不仅确立了各级贵族之间的地位,而且把宗法结构与国家政权融为一体。
(2)五刑:墨刑:又称黥刑,在脸上刺刻后再涂上墨的刑罚。
劓刑:割掉鼻子的刑罚剕刑:又称刖刑,砍去腿脚的刑罚宫刑:又称腐刑、淫刑,男子割去生殖器,女子幽闭宫中。
中国法制史第一章.1
由规范产生到法律形成
陶寺文化遗址:山西中南部襄汾盆 地
文化活跃期:公元前2500-前1900 年古城城垣面积达二百万平方米, 遗址中墓葬品数量质量极为悬殊
由规范产生到法律形成
总 结 生产力发展
生活资料剩余 扩张需求
由规范产生到法律形成
军 事
同时,部落联盟持续的对 外扩张及防范外部入侵, 也迫切需要在动员出征、
战场规则等方面形成相对
稳定的规则与程序。
由规范产生到法律形成
在进行战争和组织生产的需求下, 部落联盟内部出现了一些公共管 理职能,其主要分为两个功能:
内部职能,组织部落内生产生 活,维护部落秩序
外部职能,对外扩张及保护部 落安全
总之,以规定犯罪与处罚、规范行政管理 机构和管理职责、规范土地品级及相关的 贡纳赋献等为内容的强制性行为规范体系 已初步形成,一个较为完备的法律制度伴 随着阶级的产生与社会的发展而在华夏国 家中显现。
THANKS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私产观念形成,私 产管理需求出现
部落管理人员增加
部落管理机构发 展完善
部落联盟规 范逐渐形成
具体例子:舜时的部落规范
帝舜之时: 1.加强管理,设官分职 2.机构转化,职能分化 3.分九州,定期纳贡交赋
帝舜之时,任命皋陶为士,专司狱讼,代 表部落联盟机构处理各类争讼,命其整理 有关刑事惩罚的行为规范,皋陶亦被奉为 “中国司法始祖”
第一章
中国法制史—中国法律的起源与特点
History
of Chinese legal
The origi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law
中国法律的发展
中国法律的发展中国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其法律体系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和演变。
本文将从中国法律的起源、历史变革以及现代法律制度的构建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探究中国法律的发展。
一、法律的起源中国法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礼法制度。
在中国古代,法律规则大多源自于礼制,通过一系列细致繁琐的仪式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这种以礼法为主的法律体系,旨在维护社会秩序和道德法则。
二、历史变革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的法律经历了数次重大变革。
其中最显著的一次是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颁布了历史上第一部统一的法律典籍——《秦律》。
这标志着中国封建主义法律体系的初步建立。
随后,中国历史上曾出现多个朝代的法律典籍,如唐代的《唐律疏议》、宋代的《大宋律例》等。
这些法典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社会秩序,维护了社会稳定。
然而,在封建社会的长期统治下,法律的实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随着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中国法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改革需求。
三、现代法律制度的构建20世纪,随着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法律制度迎来了重大调整和改革。
毛泽东等先进人物在新中国成立后,制定并颁布了一系列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核心的法律法规。
这些法规为中国法律制度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特别是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法律制度的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
通过先后出台制定了《刑法》、《民法通则》、《劳动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完善了中国法律体系的框架。
此外,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公约的制定和签署,与世界各国加强了合作与交流。
同时,为了更好地适应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变革,中国法律体系也在不断的调整和完善中。
例如,建立了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框架,在环境保护、刑事司法等领域加强了立法和执法力度。
四、未来发展趋势面对新的时代背景和挑战,中国法律的未来发展将继续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比如如何更好地保护公民的权益,如何应对创新科技带来的法律问题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国需要进一步加强法律人才培养,提高法律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简论中国法律的起源及特点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简论中国法律的起源及特点中国法律作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产物,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本文从中国法律的起源、特点和发展历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理解中国法律的本质。
一、中国法律的起源中国法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社会的发展过程。
最早的中国法律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时期的礼制和律令。
这些律令被广泛运用于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农业、商贸、婚姻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法律开始不断进化和发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法律体系。
二、中国法律的特点1. 以德治国:中国法律注重道德教化和国家治理。
德治国是中国古代法治理念的核心,法律不仅是一种规范和约束,更是道德准则的体现。
中国法律强调个体的行为应符合道德伦理,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2. 法家思想的影响:中国法律的特点之一是法家思想的深刻影响。
法家思想强调法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认为法律应成为社会秩序的维护工具。
法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塑造了中国法律的风格和特点。
3. 社会和谐为导向:中国法律追求社会和谐与稳定。
中国历史上,法律被视为调节社会纷争、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的工具。
中国法律强调以和为贵,推崇社会和谐,注重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
三、中国法律的发展历程中国法律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
1. 古代法律体系:夏商周时期的律令是中国法律的雏形,这些律令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规则。
春秋战国时期,法家思想逐渐崛起,为中国法律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2. 秦汉时期的法治: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建立了严厉而高效的法律制度。
汉代时期,法律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出台了《汉律》等法典,为后世法律发展奠定了基础。
3. 唐宋时期的法学繁荣:唐宋时期,法学繁荣发展,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法学家和法律思想。
法律学派主张以法治国,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法律原则,对中国法律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近代法律体系的形成:近代以后,中国法律开始受到西方法律体系的影响,法律改革不断推进。
中国法律的起源及特点
中国法律的起源及特点中国的法律体系具有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世纪的夏商周时期。
中国法律的起源和特点是中国文化、历史和政治经济背景的结合体,这导致了中国法律体系的独特性。
中国法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伦理道德和宗教信仰的根源。
儒家思想对中国法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强调道德和伦理原则,其核心观念是仁义礼智信。
这些概念渗透在中国法律的制定和执行中,成为一种基本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法律成文也对中国法律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礼记》和《周礼》等古代经典记录了法律和规章制度,如官员任命和礼仪等。
此外,秦朝的法律典籍《秦律》将法律规定集中在一部法典中,为以后的法律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法律的起源和特点之一是在制定法律时注重对社会和人民的保护。
中国传统法律强调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民的权益和利益。
例如,古代的法律注重刑法的预防惩罚功能,同时也提供了一种补救措施,以解决纠纷和追求公平。
中国法律体系的一个特点是情节和人情因素在法律适用中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重要性。
另一个中国法律的特点是兼容并包。
由于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多宗教的国家,法律必须适应不同地区和不同群体的需求。
中国法律为宗教习俗、民族风俗、地方传统和行业特点留有一定的空间。
例如,传统的中国社会结构中有许多家族和血缘关系,这在法律中得到了保护和尊重。
中国法律的发展也受到中国政治经济背景的影响。
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时期,中国法律被党的意识形态所塑造和影响。
法律被视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工具。
法律在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角色不断得到强调和加强。
近年来,中国法律也经历了许多和发展。
中国法律逐渐接轨国际法律体系,与国际社会保持密切的互动和合作。
中国法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也反映了中国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发展。
总而言之,中国法律的起源和特点是中国文化、历史和政治经济背景的反映。
中国法律注重保护社会和人民的权益,充分考虑社会、民族、地域和行业的多样性,同时也受到中国特定的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
简论中国古代法律的起源和特点
简论中国古代法律的起源和特点
中国古代法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即公元前16世纪至
公元前11世纪。
当时的法律主要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强调家族和社
群间互相约束和相互负责,而不是以单个个体为中心。
在周朝时期,法律逐渐从宗教儒家思想向法律规范转变,它的形式和程序在本质
上没有变化,但已经变成官方法律和制度化的法律体系。
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有以下几点:
1. 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法律主要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
强调秩序、礼仪、道德和家族,而不是强调个人权利和自由。
2. 优先考虑和谐:中国古代法律一般是以维护社会和谐为前提,而非单纯追求罚恶扬善。
3. 依赖于德行:中国古代法律不是依靠精密的法律体系,而是
依赖于个体的德行和道德标准。
4. 强调集体责任:中国古代法律倾向于强调家族和社群的集体
责任和约束力,而不是单个个体。
5. 程序细节繁多:中国古代法律在程序和细节方面非常繁琐,
强调程序的准确与规范。
总之,中国古代法律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的特点往往体现了中国文化以及历史和社会的背景。
中国法制史思考题
中国法制史思考题中国法制史(思考题部分)1.简述中国法的起源的基本途径与主要特点[1]参考第14页至19页基本起源方式:就中国古代法律起源的具体方式而言,有两种最具代表性的观点,即“礼源于祭”和“刑源于兵”。
所谓“礼源于祭”,是指中国古代作为一种社会规范的“礼”,它最初起源于原始祭祀活动中形成的仪式规则。
所谓“刑源于军”,是指中国古代刑法和以刑法为基本内容的法律。
它最初起源于战争的某些需要或某些军事行动,最早的法律起源于军事活动中产生的军事法。
中国法律起源的特点:1.中国法律的起源,主要通过“刑起于兵”和“礼源于祭祀”两条基本途径完成;2.氏族血缘纽带强韧,法律表现出家族主义特色;3.中国法律的起源,表现出民族大融合的特征;4.民事法律相对滞后,刑事法律相对发达。
2.简述西周立法的指导思想[2]参考第33页至35页西周在法治思想上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其立法思想包括:(1)“以德配天”、“敬天保民”。
西周统治者适应形势的发展需要,已将夏、商时期单纯的“敬天”发展成“敬天保民”的思想,并对自己提出了“德”的要求,进一步说明了深谙统治之术的西周统治者,不仅在治国理论上较夏、商统治者有了较大发展,而且在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方面也有了重大的突破。
(2)“清德慎刑”。
“以德养天”、“尊天保民”思想在法律体系中的具体运用是“明德慎刑”。
“明德慎刑”思想注重教育与德刑相结合,标志着西周奴隶制国家和法制的成熟。
它是中国古代政治法律思想史上的一次重大进步,为后世“德先刑二罚”法律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3)礼治思想。
西周的“礼治”思相当丰富,其中最主要的有以下三个原则:①“出礼入刑”原则;②“亲亲”、“尊尊”原则;③“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原则。
3.简述西周礼与刑的关系[3]参考第34页至37页西周时期,“礼”与“刑”密切相关。
西周时期,二者既有外在的一面,又有内在的一面,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奴隶制法律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中国法制史的特点
1.独立发展与移植借鉴相结合 2.家庭本位 3.礼法结合 4.公法发达
5.私权自治
6.艰难曲折的近代转型
本章思考题:
1. 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法律起源的理论。 2. 如何理解‚兵刑合一‛。 3. 简述祭祀与法律的关系。
本章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 版;
2.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历史借鉴 3.加深对法学其他学科的理解 “赋予它新价值和新意义”(梁启超)
三.学习中国法制史的方法
1.了解社会背景
2.解决史论关系 3.把握中国特色 4.客观、理性地理解法制历史
第一章 中国法律的起源与特点
第一节 中国法律的起源 第二节 中国法律起源的特点
本章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中 国法律的起源及其特点。 本章教学要求:简要介绍马克思主义关于法律 起源的理论,在此基础上重点阐释中国法律 的起源与特点。
二、中国法的产生
特点:
1. 战争与法律: ‚兵刑合一‛,刑法受到特别重 视
2. 血缘与法律: 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血缘、婚姻的 影响,通过部落联盟机构的职能分化和完善, 使其直接转化为国家机构的特殊道路。 3. 祭祀与法律: 在华夏先人中产生的祖先崇拜意 识,通过一定的典礼、仪式,逐渐演化为具有 宗教性质的祖先祭祀。
三.法的产生
一般规律 1.法的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 发展 。
2.法的起源经历了从氏族习惯到习惯法,再到 成文法的发展过程。
3.法的起源受到宗教和道德规范的深刻影响。
四、中国法制史的特点
自然条件(疆域广袤) 经济形态(种植农业) 社会人口(“超级国家社会”) 社会与国家组织(权威秩序)
二、中国国家与法的产生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1.礼(禮):由内而外,礼源于祭祀 (习惯:祭品、爵位、肉食) 2.刑:由外而内,‚刑起于兵‛
征伐为最早的刑、军法、司寇
二、中国国家与法的产生
‚国之大事,水,故从水;廌所以触不 直者去之,从去。‛(许慎《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去,人相违也‛。
•
•
本章教学重点:中国法律的起源与特点。
本章教学难点:具体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 法律起源的理论来阐释中国法律的起源与 特点。
一、习俗与法的产生
‚在社会发展某个很早的阶段,产生了这样一种需要: 把每天重复着的产品生产、分配和交换用一个共同规 则约束起来,借以使个人服从生产和交换的共同条件。 这个规则首先表现为习惯,不久便成了法律。随着法 律的产生,就必然产生出以维护法律为职责的机关— —公共权力,即国家。随着社会的进一步的发展,法 律进一步发展为或多或少广泛的立法。……人们忘记 他们的法起源于他们的经济生活条件,正如他们忘记 他们自己起源于动物界一样。随着立法发展为复杂和 广泛的整体,出现了新的社会分工的必要性:一个职 业法学者阶层形成起来了,同时也就产生了法学。‛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
2.张童心等:《考古发现与华夏文明》,上海 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英】梅因:《古代法》,沈景一译,商务 印书馆1959年版; 4.《史记》《左传》《汉书》《商君书》《尚 书》
一、习俗与法的产生
梅因(Henry Maine): 可以断言,在人类初生时代,不可能想象会 有任何种类的立法机关,甚至一个明确的立 法者。法律还没有达到习惯的程度,它只是 一种惯行。用一句法国成语,它还只是一种 ‚气氛‛。对于是或非唯一有权威性的说明 是根据事实作出的司法判决,并不是由于违 犯了预先假定的一条法律,而是在审判时由 一个较高的权力第一次灌输入法官脑中的。
二、中国法的产生
特点:
4.裁判与法律:中国法律的产生,与其他文明中法 律的起源一样,也具有‚由裁判到立法‛的特 点。 5.民族融合与法律:中国法律的起源还表现出民族 大融合的特征。三大部落联盟之间的相互征战, 促成了不同部落之间的相互交往。不同的生活 习俗在相互接触中交流、融合,在不同的部落 形成了不同的刑事惩罚方式。
‚公元前3000年(距今5000年)左右,它们相 继跨入阶级社会,其首领纷纷称王。于是,迅 速涌现出一大批宗族部落王国,中国社会进入 ‘万国’并立时代。‛‚故至迟到公元前3000 年(距今5000年)左右,私有制与阶级社会即 已诞生,古代早期国家随之建立起来。‛
(张晋藩:《中国法制史》)
二、中国国家与法的产生
二、中国国家与法的产生
恩格斯:
国家:地域、公共权力 中国: 氏族—部落(炎帝、黄帝、蚩尤)—部落联盟—酋邦 (国家)
二、中国国家与法的产生
禹(黄帝五代玄孙)‚夏禹涂山之会,执玉帛者
万国。‛(《帝王世纪》)‚防风氏后至,禹杀 而戮之。‛
启(‚益干启位,启杀之‛)家天下 ——夏朝
二、中国国家与法的产生
一、习俗与法的产生
‚个人除了必须以国家的形式组织自己的力量外,他们还必须 给予他们自己的由这些特定关系所决定的意志以国家意志即法 律的一般表现形式。这种表现形式的内容总是决定于这个阶级 的关系,这是由例如私法和刑法非常清楚地证明了的。这些个 人通过法律形式来实现自己的意志,同时使其不受他们之中任 何一个单个人的任性所左右,这一点之不取决于他们的意志, 如同他们的体重不取决于他们的唯心主义的意志或任性一样。 他们的个人统治必须同时是一个一般的统治。他们个人的权力 的基础就是他们的生活条件,这些条件是作为对许多个人共同 的条件而发展起来的,为了维护这些条件,他们作为统治者, 与其他的个人相对立,而同时却主张这些条件对所有的人都有 效。由他们的共同利益所决定的这种意志的表现,就是法律。‛ (马克斯、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中国法制史
导论
一.中国法制史的研究对象
中国法制史学是研究中国历史上法律制度发 生、发展、变革、移植过程及其特征、规律 的科学。
— 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明清、清末、 民国、革命根据地法制 — 刑法、民法、商法、行政法、宪法、经 济法、司法制度
二.学习中国法制史的意义
1.准确把握历史,训练历史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