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电子加速器卫生防护标准

合集下载

医用电子加速器卫生防护标准

医用电子加速器卫生防护标准

医用电子加速器卫生防护标准医用电子加速器是医院常用的放疗设备之一,利用高能电子束、X射线等光束照射肿瘤组织,达到肿瘤细胞死亡、治疗效果的目的。

但是,医用电子加速器也会危害人体健康,对医疗工作者和病患造成潜在的危害,需要做好卫生防护工作。

本文将探讨医用电子加速器卫生防护标准。

一、医用电子加速器卫生防护标准的必要性医用电子加速器作用于人体的肿瘤组织,而在照射过程中,也会泄漏出一定剂量的辐射,可能对人体其他健康部位造成影响。

因此,医用电子加速器卫生防护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护医疗工作者、病患以及其他周围人群免受辐射危害,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设备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

二、医用电子加速器卫生防护标准的内容1.医用电子加速器房间防护:应该在加速器房间内设置保护区域和非保护区域,并按照规定在非保护区域设置显著标志。

同时,需要安装辐射探测器,监测辐射水平,定期对设备进行安全检测。

房间需要设置防护门、防护屏、封闭通风系统等防护装置,减少辐射泄漏对周围环境和人员的影响。

保护区的放疗机需要固定、标志致放区域,非保护区的人员需要佩戴防护用品,如铅衣、铅帽等。

2.医用电子加速器工作人员防护:对加速器工作人员进行健康管理、体检,并对其进行放射监测。

工作人员需要定期更换铅衣、铅帽等防护用品,并进行辐射诊断和治疗,确保不受辐射超限的危害。

3.病患防护:对病患进行个性化的剂量计算和剂量限制,以确保放疗效果的同时保证其身体健康。

对病患进行放射性监测和隔离保护,保证其周围人员不受到辐射危害,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治疗前后的不良反应。

4.设备管理: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和安全性能。

建立设备使用记录和辐射监测报告,进行备案和存档,遇有异常情况及时提供数据支持和技术支持。

对设备进行及时的安全更新和升级,避免过时技术和实验室管理问题带来的危害。

三、医用电子加速器卫生防护标准的实施在实施医用电子加速器卫生防护标准时,需要充分考虑其实际应用环境和具体制剂情况。

放射卫生场所防护及个人剂量标准汇总

放射卫生场所防护及个人剂量标准汇总

个人剂量
1
监测
1

X/γ累积 剂量
个人剂量监测 放射场所防护 2 辐射剂量
检测

15
放射工作 场所表面 污染检测
α/β放射性 15 表面污染
15
场所表面 污染检测
15
表面污染
个人剂量监测 个人和环境监测用热释光剂量测量系统GB 10264-2014 用于光子外照射放射防护的剂量转换系数GBZ/T 144-2002 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Z126-2019
9
放射工作场所防护检测 环境地表γ辐射剂量率测定规范 GB/T 14583-1993 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61-2001 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 130-2013 (5.4、7.2、附录B.6) 放射治疗机房的辐射屏蔽规范. 第1部分:一般原则GBZ/T 201.1-2007 放射治疗机房的辐射屏蔽规范. 第2部分:电子直线加速器放射治疗机房GBZ/T 201.2-2011 放射性物质安全运输规程 GB 11806-2004 医用X射线CT机房的辐射屏蔽规范GBZ/T 180-2006 油(气)田非密封型放射源测井卫生防护标准GBZ118-2002 油(气)田测井用密封型放射源卫生防护标准GBZ142-2002 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放射防护要求GBZ 165-2012 (4) 便携式X射线检查系统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77-2006(7) 密封放射源及密封γ放射源容器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14-2006 后装γ源近距离治疗放射防护要求 GBZ 121-2017 (7) 含密封源仪表的放射卫生防护要求GBZ 125-2009 (6) 工业γ射线探伤放射防护标准GBZ132-2008(11) 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装置防护监测规范GBZ 141-2002 (6) 货物/车辆辐射检查系统的放射防护要求GBZ 143-2015 附录B 粒子加速器辐射防护规定GB5172-1985 γ射线工业CT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75-2006 (7) X射线衍射仪和荧光分析仪防护标准GBZ 115—2002 (5.1、5.2)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防护要求GBZ117-2015 临床核医学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20-2006 放射性核素敷贴治疗卫生防护标准GBZ134-2002 车载式医用X射线诊断系统的放射防护要求GBZ 264-2015 γ辐照装置的辐射防护与安全规范GB10252-2009 电子加速器放射治疗放射防护要求GBZ 126-2011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 18871-2002 医用γ射束远距离治疗防护与安全标准 GBZ161-2004 粒籽源永久性植入治疗放射防护要求 GBZ 178-2017 操作非密封源的辐射防护规定GBZ11930-2010 医用X射线治疗放射防护要求GBZ131-2017 移动式电子加速器术中放射治疗的放射防护要求GBZ/T257-2014 生产和使用放射免疫分析试剂(盒)卫生防护标准 GBZ136-2002 医用γ射线远距离治疗设备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16351-1996 X射线行李包检查系统卫生防护标准GBZ 127-2002 临床核医学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20-2006 表面污染测定 第1部分:β发射体(Eβmax>0.15 MeV)和α发射体 GB/T 14056.1-2008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 18871-2002 表面污染测定 第2部分:氚表面污染 GB/T 14056.2-2011 货物/车辆辐射检查系统的放射防护要求 GBZ 143-2015 密封放射源及密封γ放射源容器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GBZ114-2006 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装置防护监测规范GBZ 141-2002 生产和使用放射免疫分析试剂(盒)卫生防护标准GBZ136-2002 放射性核素敷贴治疗卫生防护标准GBZ134-2002 γ辐照装置的辐射防护与安全规范GB10252-2009 油(气)田非密封型放射源测井卫生防护标准GBZ118-2002

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机房的屏蔽防护

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机房的屏蔽防护

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机房的屏蔽防护张韦【摘要】The issue of radiation protection of medical electron linear accelerator nots allow to ignore, medical electron lin-ear accelerator and radiation characteristics is introduced,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shield is effective protection method, e-laborated the NCRP Report Progress, fully demonstrated medical electron accelerator shielded room door, the study status and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have inadequate protection,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the relevant personnel to strengthen the research of medical electron linear accelerator room shielding door.%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的辐射防护问题不容忽视,该文介绍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与辐射特性,指出屏蔽是有效的防护方法,阐述NCRP报告进展,充分展现医用电子加速器机房屏蔽防护的有关研究现状及相关法律法规,提出现有相关防护、法律法规不足,以期相关人员加强对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机房屏蔽防护的研究。

【期刊名称】《中国卫生产业》【年(卷),期】2016(013)004【总页数】3页(P117-119)【关键词】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机房;屏蔽防护【作者】张韦【作者单位】湖南省肿瘤医院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综合科,湖南长沙 41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42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已成为世界上较为先进的放疗设备,其在我国的临床应用已被广泛推广,受到普遍好评。

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及机房的屏蔽防护

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及机房的屏蔽防护

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及机房的屏蔽防护作者:温莉琴来源:《海峡科学》2010年第06期[摘要] 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被广泛应用,得到迅速发展,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的辐射防护问题已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

根据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的辐射特性,屏蔽是其辐射防护的主要方法。

NCRP报告反映了医用电子加速器机房的屏蔽防护研究现状,我国也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以满足人们对电离辐射防护日益提高的需求。

[关键词] 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辐射特性屏蔽1 前言与钴60 治疗机相比,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剂量率高、剂量计算准确、治疗时间短、而且对深部肿瘤的疗效更为理想等优点,因此,医用电子加速器在世界各国迅速发展,已成为目前世界上主流的放疗设备。

近些年来,我国面临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得到迅速推广应用,已有逐渐取代钴-60治疗装置的趋势。

估计我国每年大约新增60万癌症患者,其中约60 %至70 %需要配合施加放射治疗。

因此,以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为例,31省份由1999年的420台[1],至2006年已经装备918台,其增长速率十分可观,一些开展放射治疗的医院已同时拥有多台医用加速器。

但全国平均每百万人的拥有量还仅0.7台,远远未达到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每百万人配备2至3台医用加速器的要求[2]。

所以其发展潜力还很大,与此相适应,电离辐射医学应用的放射防护与安全日益强烈凸显其重要性和迫切性[3]。

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的广泛应用和迅速发展,无疑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利益。

电离辐射是把双刃剑,各种射线对人体也有损伤作用的一面,不当的和过量的电离辐射照射会引起对人体的危害。

依据现行的射线装置分类办法,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属于Ⅱ类射线装置,属于中危险射线装置,发生事故时可以使受照人员产生较严重的放射损伤,大剂量照射甚至导致死亡。

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对工作场所及周围环境产生的辐射水平及其防护问题已引起了社会的普遍注意和关切。

配备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设备进行放射治疗的各级医疗机构,大多在人口集中的城市中心区域。

医疗机构医院放射治疗设备放射防护要求

医疗机构医院放射治疗设备放射防护要求

医疗机构医院放射治疗设备放射防护要求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放射治疗的放射防护要求,包括放射治疗设备、场所、设备操作和相关检测涉及的放射防护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医用电子加速器、钴-60治疗机、X射线治疗机、中子放射源及γ放射源后装治疗机、γ刀、陀螺刀等放射治疗设备。

Cyber knife、螺旋断层治疗机、质子重离子放射治疗设备等新型放射治疗设备参照执行。

本标准不适用于放射性敷贴治疗的放射防护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T 201.1 放射治疗机房辐射屏蔽规范第1部分:一般原则GBZ/T 201.2 放射治疗机房的辐射屏蔽规范第2部分:电子直线加速器放射治疗机房GBZ/T 201.3 放射治疗机房的辐射屏蔽规范第3部分:γ射线源放射治疗机房GBZ/T 201.4 放射治疗机房的辐射屏蔽规范第4部分:锎-252中子后装放射治疗机房3 术语和定义3.1 正常治疗距离 normal treatment distance;NTD对于加速器的电子辐照,规定为沿着有用线束轴,从电子窗到电子束限束器末端或某一规定平面的距离;对于加速器的X射线辐照,规定为沿着有用线束轴,从靶的前表面到等中心的距离;对γ射束治疗设备规定为沿辐射束轴从辐射源到等中心的距离;对没有等中心的设备,则是到某一规定平面的距离。

3.2 等中心 isocentre同中心 isocentre放射学设备中,各种运动的基准轴线围绕一个公共中心点运动,辐射束从以此为中心的最小球体内通过,此点即为等中心。

3.3 主/次剂量监测组合 primary/secondary dose monitoring combination一种双道剂量监测系统的组合。

其中一道作为主剂量监测系统,另一道作为次剂量监测系统。

3.4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利用专门设备通过立体定向、定位技术实现小照射野聚焦式的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放射防护要求(2020年版)卫生健康标准

放射治疗放射防护要求(2020年版)卫生健康标准
a) 治疗的适当性; b) 治疗的紧迫性; c) 可能引起的并发症; d) 个体患者的特征; e) 患者以往接受放射治疗的相关信息。
4.3 最优化要求
4.3.1 一般要求
4.3.1.1 开展放射治疗的医疗机构和执业医师应保障放射治疗防护和安全的最优化。 4.3.1.2 放射治疗照射最优化过程至少应包括:治疗照射处方、操作规程、治疗设备质量控制、照射的质 量保证。
GBZ 121—2020
放射治疗放射防护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放射治疗的放射防护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利用医用电子加速器、钴-60治疗机、中子放射源及γ放射源后装治疗机、X射线及γ射 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系统、术中放射治疗的移动式电子加速器、医用X射线治疗机、 低能X射线放射治疗设备和质子重离子加速器等设备开展放射治疗的防护要求。 本标准不适用于放射性粒籽植入和放射性核素敷贴治疗的放射防护。
d) 对放射工作人员所受的职业照射加以限制,使其符合 GB 18871 对工作人员的职业照射剂量限值 的规定;
e) 根据 GBZ 235 开展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和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f) 制定人员培训计划,对人员的专业技能、放射防护知识和有关法律知识进行培训,使之满足放
射工作人员的工作岗位要求; g) 配置与放射治疗工作相适应的治疗设备、质量控制设备、监测设备及防护设施,采取一切合理
4 总则
4.1 管理要求 4.1.1 开展放射治疗的医疗机构应对放射工作人员、患者和公众的防护与安全负责,主要包括:
a) 放射治疗工作场所的布局、机房的设计和建造; b) 配备与工作相适应的、结构合理的专业人员; c) 根据 GBZ 128 开展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和建立个人剂量监测档案;

某医院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建设项目放射防护控制效果评价

某医院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建设项目放射防护控制效果评价

某医院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建设项目放射防护控制效果评价摘要:以某医院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工程为例,采用数据收集、现场检测、调查分析等方法,对其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本仪器的安全措施、管理措施、辐射工作人员、辐射人群年辐射照射剂量等各项指标均达到了有关规定,仪器各项性能指标均合格。

关键词:医疗电子直线加速器;辐射保护;控制效应前言为了适应病人日益增多的需要,某医院放射治疗科引进了新型的电子直线加速器,为了保证其能及时、安全地投入使用,我们对其进行了职业危害辐射防护控制效果评估。

1目标和方法本课题以医疗电子直线加速器辐射处理的区域、防护与安全设备、人员等为研究对象。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放射卫生管理等情况进行现场检测、调查分析和资料收集。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放射诊疗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46号)、《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55号)、《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235—2011)、《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Z128—2019)、《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规范第2部分:放射治疗装置》(GBZ128—2019)、《医用电子加速器性能和试验方法》(GB15213—2016)、《电子加速器放射治疗放射防护要求》(GBZ126—2011),对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放射卫生管理等情况进行现场检测、调查分析和资料收集。

装置名称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生产厂家医科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出厂序列号Compact/201094主要性能和参数X线,6MV2.2基本情况新引进的医疗电子直线加速器位于旧的医疗电子线加速器。

位于一楼放射治疗室,由加速器治疗室、加速器控制室、电源设备室组成。

加速器治疗室的上方是一个露天的平台,没有人居住,也没有建筑。

工作地点的平面布置如图1所示。

放射治疗放射防护要求(2020年版)卫生健康标准

放射治疗放射防护要求(2020年版)卫生健康标准
a) 治疗的适当性; b) 治疗的紧迫性; c) 可能引起的并发症; d) 个体患者的特征; e) 患者以往接受放射治疗的相关信息。
4.3 最优化要求
4.3.1 一般要求
4.3.1.1 开展放射治疗的医疗机构和执业医师应保障放射治疗防护和安全的最优化。 4.3.1.2 放射治疗照射最优化过程至少应包括:治疗照射处方、操作规程、治疗设备质量控制、照射的质 量保证。
4
GBZ 121—2020
6.1.7 使用移动式电子加速器的手术室应设在医院手术区的一端,并和相关工作用房(如控制室或专用于 加速器调试、维修的储存室)形成一个相对独立区域,移动式电子加速器的控制台应与移动式电子加速器 机房分离,实行隔室操作。
6.2 空间、通风要求
6.2.1 放射治疗机房应有足够的有效使用空间,以确保放射治疗设备的临床应用需要。 6.2.2 放射治疗机房应设置强制排风系统,进风口应设在放射治疗机房上部,排风口应设在治疗机房下部, 进风口与排风口位置应对角设置,以确保室内空气充分交换;通风换气次数应不小于 4 次/h。
1
GBZ 121—2020 配置在手术室内,专门用于对手术中的患者施以低能 X 射线放射治疗的设备。 3.5 放射源后装近距离治疗 radiation source afterloading brachytherapy 用遥控或手动的传动方式将一个或多个密封放射源从贮源器传送到预先定好位置的施源器来进行腔内 照射的治疗方法。 3.6 居留因子 occupancy factor T 在辐射源出束时间内,在区域内最大受照射人员驻留的平均时间占出束时间的份额。 3.7 使用因子 use factor U 辐射源入射到某一屏蔽墙的时间占辐射源总照射时间的份额。 3.8 工作负荷 workload W 用以表示使用辐射源的工作量,用年(周)工作负荷表示。 3.9 天空反射 skyshine 某些辐射屏蔽设施在设计时顶层无屏蔽或屏蔽薄弱,此种情况下,辐射源射向天空的射线,因受大气 的反散射作用而造成辐射源屏蔽墙周围地面附近辐射场增强的现象。 3.10 侧散射 side-scattered radiation 来自辐射源室顶部薄弱屏蔽层的侧向散射光子并投射到邻近高层建筑物的光子辐射。

某医院电子直线加速器运行期环境影响评价

某医院电子直线加速器运行期环境影响评价

某医院电子直线加速器运行期环境影响评价作者:陈飞霞来源:《海峡科学》2010年第02期[摘要]用监测仪对某医院电子加速器正常运行时的周围环境进行监测,并依据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评价。

评价结果表明,该医院直线加速器治疗室的屏蔽防护符合有关标准要求,对放射性职业工作人员和周围公众人员的年有效剂量分别低于相应的剂量约束值。

[关键词]电子直线加速器辐射环境影响1工程分析1.1 设备概况某医院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医院自身发展的需要,购进了一台美国瓦里安公司生产的Clinac 23 EX电子加速器。

电子加速器的加速粒子电流为200 A,最高X射线能量为15MV。

1.2 直线加速器治疗室屏蔽情况该医院直线加速器治疗室采取了屏蔽防护措施,具体防护情况见表1。

直线加速器治疗室的墙壁、顶棚、防护门的材料及厚度满足《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卫生防护标准》(GBZ126-2002)的相关要求,即有用线束直接投照的防护墙(包括顶板)按初级辐射屏蔽要求设计,其余墙壁按次级辐射屏蔽要求设计;同时还应满足周围环境目标公众受照年有效剂量低于公众照射剂量约束值,并满足辐射防护最优化的要求,具体分析见环境影响分析部分。

1.3 主要污染源及污染途径分析根据医用电子加速器的工作原理,加速器运行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主要有X射线和来自X 射线产生的中子,此外还有射线电离空气所产生的O3、NO X以及感生放射性等。

2评价标准辐射环境评价标准采用《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包括公众照射、职业照射剂量限值、剂量约束值,及《粒子加速器辐射防护规定》(GB5172)中的相关规定。

剂量限值适用于实践(如本项目)所引起的照射,而不适用于对病患者的医疗照射和无任何主要责任方负责的天然辐射源的照射。

剂量限值分为有效剂量限值和对单个器官的当量剂量限值,根据本项目的情况,仅列出有效剂量限值。

公众照射剂量限值为,实践(如本项目)使公众中有关关键人群组的成员所受到的年平均有效剂量估计值不超过1mSv,该值为世界范围内天然本底辐射年有效剂量中值(2.4mSv,UNSCEAR2000报告附件B)的41.6%。

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的验收

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的验收
准直器角度指示准确性,源皮距指示器准确性 ,十字线的指示准确性, 光野指示准确性 ,光野和辐 射野 的一致性 ,EPID 图像采集器,图像引 导系统机械臂到位静度,图像引导系统机械臂读数静度。
寰 1
机械 准直器机械等 中心精度
准直器角度刻度精 度 机架机械等 中心精度
机架角度刻度精度 床旋转等 中心精度
3基砷.I施的验收 5.1机 房辐 射 防护 设施 主屏蔽 墙、次屏 蔽墙 、防 护门、中子防护、强排 每小时 换气量 及 各进 出风 口位 置
5.2穿墙 线管 空调 、排风、水、电、气 、检测所需预留线路 5.5机房环境 防护 温度、湿度,防尘、电磁场、水路、电路、设备安装所需预埋件 (激 光灯、吊装件)
医疗设备的验 收是医疗设备全过 程技术管理的重要 组成部分, 是确保医疗设备质 量和及时安全投 入使 用的核心环节。医用电子直线 加速器的验 收是指临床医学工程人员和放射 治疗物 理师依据相关 国 家标准文件,对购进的设备从外部包装、资料文件、配件数 量、基础设施、 安装调 试、竣工后的检测等各个方面进行验 收测试 ,检测设备的各项 技术 指标是 否达到国家相关标准及厂家提供的标准 。
5.4安装 基础 混 凝 土 基 座 4安 装 阶 段 的验 收 关键环节的参与、干预和精度控制。
(1)底座的安装调试。 (2)立 主机 。机架、小机头和床的等中心调节。 (3 叶准直器多 叶准 直器与主准直器的匹配 要U位精度重 复性。 (4)机 载影像 系统。机载影 像系统的 初始化校 准。机 载影像 系 统中心与加速器的中心校准,几何中心和影像中心的校 准。 (5)机 械中心轴和束流 中心轴的检测调解。 (6)束流参数 的调 节。能量、平坦度、对称性 。 5安麓完成后的 收 医用电子直线加 速器安装 完成之 后,根据 国家标准和加 速器的 性能指标 ,对加速器逐一进行仔细 精确的检测。《放 射治疗机房设计 导 则 》GB/Tl7827—1999、《放 射 卫 生 防 护 基 本 标 准 》GB4792-84、《医 用电子加速器卫生 防护标准》GBZ126-2002、《医用电气设备第一部 分:通 用安 全要求》GB9706.1和 《医用电气设备能量为 1-50MeV医 用电子加 速器专用安 全要求》GB9706.5-92对 医用电子加速 器治疗 室 的 防 护 、安 全 要 求做 了 详 细 规 定 。《医 用 电子加 速 器 性 能 和 试 验 方 法 》 GB15213-94规定了医用电子加 速器性能和试验方法 ,该标准 等效采 用国际 标准 IEC976《医用电子加速器性能》和 IEC977((1-50Mev医 用电子极速器性能到则》。(《医用电子加速器验收试验和周期 检验 规程》 GB/T 19046-2013成为医用电-于力口速器验收检测的最新标准 。

Vitalbeam医用直线加速器使用前的验收

Vitalbeam医用直线加速器使用前的验收

200研究与探索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智能检测与诊断中国设备工程 2024.02 (上)医疗设备的验收是医疗设备全过程技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医疗设备质量和及时安全投入使用的核心环节。

医用直线加速器是一种高精度的放射治疗设备,广泛应用于肿瘤等疾病的放射治疗。

常规的医疗设备验收仅仅注重设备的性能质量验收,而医用直线加速器必须通过国家认可的卫生部门的总体验收。

为了保证放射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必须对医用直线加速器进行严格的验收工作,确保设备的精度和稳定性符合治疗要求,从而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

本文将介绍医用直线加速器的基本验收流程,根据我院Vitalbeam 加速器(美国瓦里安)的验收方法及标准进行总结,重点讨论验收过程中的功能及辐射防护验收、功能验收和性能验收等方面,并分析验收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

1 设备及验收内容1.1 设备 美国瓦里安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Vitalbeam 一台、美国Sun Nuclear 三维圆水箱一台、Fluke 451P 辐射检测仪、IBA dose1剂量仪、FC-g 65指型电离室,水平尺。

基金项目:厦门市医疗卫生指导项目(3502Z20209111,3502Z20214ZD1142),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青年基金(XM01320001)。

Vitalbeam 医用直线加速器使用前的验收邓祯祥(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福建 厦门 361101)摘要:医用直线加速器是一种高精度的放射治疗设备,用于癌症等疾病的放射治疗。

在使用前,必须进行完整的验收流程,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患者的治疗效果。

本文介绍讨论了医用直线加速器验收过程中的工作场所放射防护验收以及功能和精度验收等方面,并分析了验收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

关键词:直线加速器;辐射防护;功能;精度;验收中图分类号:R197.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711(2024)02(上)-0200-031.2 验收人员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验收人员由物理师、工程师以及治疗师团队构成,其中高年资物理师作为主要负责人,其余人员分工负责各个项目的检测。

医疗机构配置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LA)准入标准

医疗机构配置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LA)准入标准

医疗机构配置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LA)准入基本标准一、配置LA的基本条件:(一)城区:三级以上设有肿瘤科的综合(中心)医院或肿瘤专科医院;远郊区:二级以上设有肿瘤科的综合(中心)医院或肿瘤专科医院。

(二)必须有符合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开设的相应诊疗项目:《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中有肿瘤科及放射治疗专业;(三)具有与其使用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使用LA设备的人员必须接受相应的岗位培训,具有卫生部颁发的LA医师、技师、物理师《大型医用设备上岗合格证》每类至少1人。

(四)必须具备适宜的房屋、水电、防护、环保等相应的基础设施。

二、考核指标:(一)年门急诊量:综合医院> 30万人次/年,肿瘤专科医院> 10万人次/年;(二)年住院床日:10万人次(综合、肿瘤专科);(三)年住院手术人次:3000人次(综合、肿瘤专科);(四)工作量指标(治疗人次数):一台LA年标准工作量:9600人次/台/年;[40人次/台/天×240天约等于9600人次/台/年]1、更新设备:城八区内> 标准工作量70% (6720人次/台/年);远十区县> 标准工作量50% ( 4800人次/台/年) 。

连续三年以上年治疗人次数不达上述标准的,不得更新。

2、已配置LA的医院增加配置量:]原有设备(每台)的治疗人次数> 14400人次/台/年(60人次/台/天)可新增1台配置。

三、首次购置LA的医院:除满足配置LA的基本条件,及考核指标的(一)、(二)、(三)项以外,配备学科带头人(科主任)条件如下:必须具有本院执业医生资格;需连续从事放疗专业三年以上的,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

医用加速器工作人员的辐射安全.

医用加速器工作人员的辐射安全.

医用加速器工作人员的辐射安全刘艳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成立于1906年,医用电子加速器属于IEC62C技术委员会的专业范畴,1988年我国采用IEC601-1号出版物制订了国际9706.1“医用电气设备第一部分:通用安全要求”。

在该标准中,医用电子加速器划属I类、B型设备,由此对医用电子加速器的绝缘耐压、接地保护、连续漏电流和患者漏电流等电气安全要求作了详细而具体规定。

1981年出版的602-2-1号文件规定了对医用电子加速器辐射安全的要求。

由于医用电子加速器是放射治疗设备,所以要求从事医用加速器的工作人员必须是训练有素、考评合格的。

这些人员包括:放射治疗医生、操作技术员、维修工程师和放射物理、放射生物等专业技术人员。

随着近年来医用加速器数量大幅度的增加,加速器工作人员队伍也迅速地成长壮大起来。

由于职业的关系,这支队伍经常处在有辐射危险和多种有害物质的环境里工作。

尽管目前几乎所有的医用加速器都有相当完备的防护措施,但如果执行操作规程不严,或者工作人员的技术素质不高,一时的粗心大意都可能造成意外的伤害事故。

特别是加速器的操作和维修人员,他们平时接触辐射源和有害物质的机会最多,发生意外伤害的危险性要比其他工作人员大得多,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尽可能地把危害减少到最低的限度,既不能谈虎色变,借此推委而影响工作,又不能盲目大意,不讲科学依据,因为来自加速器的许多危险是肉眼看不见的。

避免各种意外伤害的关键,是要提高辐射安全意识,加强辐射安全的管理。

为提高辐射安全管理的自觉性,现将加速器辐射源及有害物质的产生来源和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综述如下。

1X射线X射线是来自加速器的主要危害之一,它是电子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电子在轰击靶时产生的轫致辐射。

当电子能量小于10MV时,其辐射强度与电子能量的三次方成正比,当电子能量高于10MV时,其辐射强度与电子能量的平方成正比。

加速器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产生足以使人致死的放射剂量,如果管理不严或使用不当,不知不觉地受到有害剂量照射是完全可能的。

10 MV医用直线加速器防护门外辐射剂量简易估算模式

10 MV医用直线加速器防护门外辐射剂量简易估算模式

引言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是远距放射治疗的主要手段[1-3]。

医用加速器射线能量高,应按照辐射法规和标准的要求[4-6],采取屏蔽措施以减少对环境产生的辐射影响[7-8],确保加速器运行过程中机房外辐射剂量率与年剂量符合标准和管理限值要求[9]。

10 MV以上加速器迷路入口辐射剂量主要由中子、中子俘获γ辐射、散射及漏射辐射三部分组成[10-12]。

由于中子俘获γ射线的什值层远大于散射及漏射射线的什值层,因此迷路口防护门的γ射线屏蔽由中子俘获γ射线决定, 满足中子俘获γ射线的屏蔽也必然满足散射和泄漏辐射的屏蔽[13]。

对于目前广泛应用的10 MV医用直线加速器[14],其X射线通常分为6 MV、10 MV两档[15],机房迷路入口处的辐射剂量可不考虑中子辐射防护[16-18],只考虑散射辐射、漏射辐射两部分影响。

目前,在对10 MV医用直线加速器机房防护门外的辐射剂量进行计算与评价时,通常是分别计算并比较6 MV、10 MV两种能量状态下的辐射剂量,计算量大且容易出错。

本文以使用一台最大X射线能量为10 MV的医用直线加速器为例,分别计算不同能量(6 MV、10 MV)、不同迷路内墙厚度(砼1.2 m、1.4 m)条件下防护门外的辐射剂量水平,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一种辐射剂量简易估算模式,为加速器机房的屏蔽计算与评价提供技术参考。

10 MV医用直线加速器防护门外辐射剂量简易估算模式杨勇,曾利萍,马国学,赵广翠,韩巧叶北京市辐射安全技术中心审评室,北京 100089[摘 要] 目的 研究并提出一种10 MV光子束医用直线加速器机房防护门外辐射剂量简易估算模式。

方法 分别计算6 MV、10 MV不同能量和不同迷路内墙厚度条件下防护门外的辐射剂量水平,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再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新的简易估算模式。

结果 6 MV、10 MV两种不同能量状态下防护门外辐射剂量大小与迷路内墙的厚度有关。

采用“6 MV能量下(H PS+H S+H LS)+10 MV能量下(H L)”简易模式,计算与评价防护门外的辐射剂量,其结果如符合标准规定限值要求,则6 MV、10 MV两种不同能量下各自的辐射剂量也必然符合限值要求。

医用加速器机房安全防护管理制度范文(二篇)

医用加速器机房安全防护管理制度范文(二篇)

医用加速器机房安全防护管理制度范文1. 目的和适用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医用加速器机房的安全防护管理,保障机房设备的正常运行,防止事故发生。

适用于医疗机构的医用加速器机房,包括加速器设备、辐射防护设施及周边环境等。

2. 安全责任2.1 机房负责人是机房的安全责任人,负责机房的安全管理工作。

2.2 所有与机房相关的人员都应该具备相应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按照相关规定执行安全操作。

3. 机房出入管理3.1 机房设有门禁系统,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可以进入机房。

3.2 机房负责人负责审核授权人员的操作权限,并定期更新权限列表。

3.3 对于非授权人员进入机房的情况,应及时制止,并记录相关情况。

4. 设备管理4.1 加速器设备的安装、维修和更换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必须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

4.2 加速器设备的巡检应定期进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3 设备备品备件应妥善保管,确保及时更换。

4.4 加速器设备的运行记录应及时填写,包括设备开机和停机时间、运行状态等。

5. 辐射防护管理5.1 辐射防护设施的设计和施工应符合相关规定,确保提供足够的防护措施。

5.2 辐射计量设备的校验工作应定期进行,确保测量准确性。

5.3 医用加速器机房应配备防护用具,如防护服、手套等,人员进入机房时应正确佩戴。

6. 火灾防护管理6.1 机房内应设有可独立工作的火灾报警系统,并进行定期检测、维护。

6.2 室内必须配备灭火器,并定期进行检验、维护和更换。

6.3 机房内应保持通道畅通,不存放易燃物品。

7. 废物管理7.1 医用加速器机房产生的废物应分类收集,并妥善处置。

7.2 辐射废物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包装、封存和运输,交由专业机构处理。

8. 事故应急处理8.1 机房负责人应制定事故应急预案,并进行人员培训。

8.2 发生事故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措施确保人员安全,并报告相关部门。

8.3 事故发生后,应及时进行事故调查,找出事故原因,并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医用电子加速器卫生防护标准

医用电子加速器卫生防护标准

医用电子加速器卫生防护标准前言本标准第3~6章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冶法》制定本标准,原标准GB16369-1996与本标准不一致的,以本标准为准。

本标准附录A、附录B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市放射医学研究所、上海市卫生防疫站、上海肿瘤医院、上海医用核子仪器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钱志林、丛树越、牟灿兴、孙振雄、钟柏牛。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负责解释。

医用电子加速器卫生防护标准Radiological protection standard for using of medical electron acceleratorGBZ126-2002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用电子加速器(以下简称加速器)进行人体治疗时的防护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能量在50MeV以下的加速器的生产和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Z128 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4792 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GB9706.5 能量为1~50MeV医用电子加速器专用安全要求GB15213 医用电子加速器性能和试验方法3 加速器技术要求3.1 加速器辐射安全、电气、机械安全技术要求加速器辐射安全、电气、机械安全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必须符合GB9706.5的有关规定。

3.2 为防止超剂量照射的要求3.2.1 控制台必须显示辐射类型、标称能量、照射时间、吸收剂量、吸收剂量率、治疗方式、楔形过滤器类型及规格等辐照参数预选值。

3.2.2 辐照启动必须与控制台显示的辐照参数预选值联锁,控制台选择各类辐照参数之前,辐照不得启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用电子加速器卫生防护标准前言本标准第3~6章为强制性的,其余为举荐性的。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冶法》制定本标准,原标准GB163 69-1996与本标准不一致的,以本标准为准。

本标准附录A、附录B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市放射医学研究所、上海市卫生防疫站、上海肿瘤医院、上海医用核子仪器厂。

本标准要紧起草人:钞票志林、丛树越、牟灿兴、孙振雄、钟柏牛。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负责讲明。

医用电子加速器卫生防护标准Radiological protection standard for using of medical electron accelera torGBZ126-20021 范畴本标准规定了医用电子加速器(以下简称加速器)进行人体治疗时的防护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能量在50MeV以下的加速器的生产和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舞按照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Z128 职业性外照耀个人监测规范GB4792 放射卫生防护差不多标准GB9706.5 能量为1~50MeV医用电子加速器专用安全要求GB15213 医用电子加速器性能和试验方法3 加速器技术要求3.1 加速器辐射安全、电气、机械安全技术要求加速器辐射安全、电气、机械安全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必须符合G B9706.5的有关规定。

3.2 为防止超剂量照耀的要求3.2.1 操纵台必须显示辐射类型、标称能量、照耀时刻、吸取剂量、吸取剂量率、治疗方式、楔形过滤器类型及规格等辐照参数预选值。

3.2.2 辐照启动必须与操纵台显示的辐照参数预选值联锁,操纵台选择各类辐照参数之前,辐照不得启动。

3.2.3 必须装备两道独立的剂量监测系统,每一道剂量监测系统必须能单独终止辐照,一道剂量监测系统发生故障不得阻碍另一道系统的功能。

3.2.4 两道剂量监测系统显示的剂量读数在辐照中断或终止后必须保持不变,辐照中断或终止后必须把显示器复位到零,下次辐照才能启动;由于元件或电源失效造成辐照中断或终止,失效时刻读数显示必须储存在一个系统内,以可读取方式至少保留20min以上。

3.2.5 两道剂量监测系统采纳双重组合情形下,当吸取剂量达到预选值时,两道系统必须都终止辐照。

3.2.6 两道剂量监测系统为初/次级组合情形下,当吸取剂量达到预选值时,初级剂量监测系统必须终止辐照,次级监测系统必须在超过吸取剂量预选值不大于15%或不超过等效于正常治疗距离上0.4Gy的吸取剂量时终止辐照。

3.2.7 操纵台必须配置带有时刻显示的辐照操纵计时器,并独立于其他任何操纵辐照终止系统。

当辐照中断或终止后,必须保留计时器读数,必须将计时器复零后,才能启动下一次辐照。

3.2.8 若设备处于某一种状态下,在正常治疗距离上能产生高于规定最大值二倍的吸取剂量率时,则必须提供一联锁装置,以便在吸取剂量率超出规定最大值不大于二倍时终止辐照。

在任何情形下,不得切断这一联锁装置。

3.2.9 必须对非直束式加速器提供剂量分布监测装置,当吸取剂量分布相对偏差超过±10%时终止辐照。

3.2.10 必须装备检查所有安全联锁的设施,用于在辐照间歇期间检查安全联锁(包括防止剂量率大于预选值十倍的联锁),确保各类系统终止辐照的能力和防止超剂量照耀。

3.2.11 操纵台和治疗室内必须分不安装紧急停机开关。

3.2.12 使用运算机操纵系统的加速器软件和硬件操纵程序必须加密,未经承诺不得存取或修改;用于监视联锁或作为测量线路、操纵线路一部分的运算机一旦发生故障,必须终止辐照。

3.3 有用线束内杂散辐射限制3.3.1 电子束治疗时的X射线份额不得超过表1要求。

表l3.3.2 X射线治疗时,在最大照耀野下,中心轴表面吸取剂量不得超过表2要求。

表23.4 有用线束外泄漏辐射限制3.4.1 在正常治疗距离上,固定限束装置截面内,透过可调限束装置的漏射线吸取剂量与有用线束中心轴最大吸取剂量之比应满足以下限制。

3.4.1.1 X射线治疗时,在10cm×10cm的照耀野内不得超过2%。

3.4.1.2 电子束治疗时,在50%等剂量曲线外4cm至最大有用线束边缘之间的范畴内平均不得超过2%。

3.4.1.3 电子束治疗时,在50%等剂量曲线外2cm至最大有用线束边缘之间的范畴内最大不得超过10%。

3.4.2 最大有用线束外的漏射线(中子除外)限制。

3.4.2.1 在证常治疗距离上,垂直于有用线束中心轴并以轴为圆心,半径为2m的圆平面上漏射线不得超过有用线束中心轴吸取剂量的0.2%(最大)和0. 1%(平均)。

3.4.2.2 距电子轨道1m处的漏射线不得超过正常治疗距离上有用线束中心轴吸取剂量的0.5%。

3.4.3 最大有用线束外的中子泄漏辐射。

3.4.3.1 X射线标称能量大于10MeV的加速器在3.4.2.1规定区域内,最大有用线束外的中子泄漏辐射不得超过有用线束中心轴吸取剂量的0.05%(最大)和0.02%(平均)。

3.4.3.2 距电子轨道1m处的中子泄漏辐射不得超过正常治疗距离上有用线束中心轴吸取剂量的0.05%。

3.5 稳固性,等中心,照耀野的均整度,以及光野与照耀野之间的边界偏差等指标及其试验方法参见GB15213。

3.6 感生放射性限制X射线标称能量大于10MeV的加速器,距设备表面5cm和1m处由感生放射性所造成的吸取剂量率分不不得超过0.2mGy·h-1和0.02mGy·h -1。

4 治疗室防护要求4.1 治疗室选址和建筑设计必须符合相应的放射卫生防护法规和标准要求,保证周围环境安全。

4.2 有用线束直截了当投照的防护墙(包括天棚)按初级辐射屏蔽要求设计,其余墙壁按次级辐射屏蔽要求设计4.3 穿越防护墙的导线、导管等不得阻碍其屏蔽防护成效。

4.4 X射线标称能量超过10MeV的加速器,屏蔽设计应考虑中子辐射防护。

4.5 治疗室和操纵室之间必须安装监视和对讲设备。

4.6 治疗室应有足够的使用面积。

4.7 治疗室入口处必须设置防护门和迷路,防护门必须与加速器联锁。

4.8 治疗室外醒目处必须安装辐照指示灯及辐射危险标志。

4.9 治疗室通风换气次数应达到每小时3~4次。

5 安全操作要求5.1 加速器使用单位必须配备工作剂量仪、水箱等剂量测量设备,并应配备扫描仪、模拟定位机等放射治疗质量保证设备。

5.2 使用单位必须有合格的放射治疗大夫、物理人员及操作技术人员;操作技术人员必须通过放射卫生防护和加速器专业知识的职业卫生培训,并通过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5.3 操作人员必须遵守各项操作规程,认真检查安全联锁,禁止任意去除安全联锁,严禁在去除可能导致人员伤亡的安全联锁的情形下开机。

5.4 辐照期间,必须有两名操作人员值班,认真做好当班记录,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5.5 严禁操作人员擅自离开岗位,必须紧密凝视操纵台外表及患者状况,发觉专门及时处理。

5.6 辐照期间,除同意治疗的患者外,治疗室内不得有其他人员。

5.7 必须防止各类事故,万一发生意外,赶忙停止辐照,及时将患者移出辐射野,并注意爱护现场,便于正确估算患者受照剂量,作出合理评判。

6 防护监测6.1 加速器安装竣工投入运行前或运行参数及屏蔽条件等发生改变时,必须有省级放射卫生防护监督监测部门对有关区域进行全面防护监测和辐射安全评判。

6.2 在正常运行情形下,工作场所和周围区域辐射水平每年监测一次;安全联锁系统每月检查一次。

6.3 操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按GBZ128执行。

6.4 加速器剂量监测系统定标每周监测一次,百分深度剂量、均整度每半年监测一次。

6.5 所有监测资料必须详细记录,并妥善保管,存档备案。

附录A(资料性附录)测试方法A.1 有用线束测量的总不确定度应小于5%,防护监测的总不确定度应小于30%。

A.2 有用线束内杂散辐射测试A.2.1 差不多测试条件A.2.1.1 测试用体模(如水箱)入射面边长至少比照耀野边长大5cm,其深度至少比测量要求大5cm。

A.2.1.2 对各种能量X射线和电子束进行测量的水中校正深度如下:表A.1A.2.2 电子束治疗时的X射线份额测试体模入射面置于正常治疗距离上,与有用线束中心轴相垂直,并由限束装置限定照耀野大小,探测器置于体模内电子束中心轴上实际射程外1 0cm处,测得吸取剂量与最大吸取剂量之比值。

A.2.3X射线表面吸取剂量测试X射线治疗时,体模表面位于正常治疗距离上,用30cm×30cm或实际最大照耀野(若最大照耀野小于30cm×30cm),测量射线束轴上外推至表面处(水下0.5mm)吸取剂量与最大吸取剂量之比值。

所有仪器应承诺外推至表面吸取剂量,测试时必须把所有不用工具就可取下的限束装置(除了野均整器以外)从射线束下移开。

A.3 有用线束外泄漏辐射测试A.3.1 透过限束装置泄漏辐射测试A.3.1.1 X射线治疗时,限束装置应关到最小位置,其余缝隙至少用二个1/ 10值层的吸取材料减弱,用最大截面不超过1cm2的探测器中心位于正常治疗距离上及体模中最大吸取剂量深度处测试。

使用重叠式限束装置时,须单独测试每组限束装置的泄漏辐射。

A.3.1.2 电子束治疗时,在最大标称能量下,用最小和最大照耀野的限光筒(最大照耀野至少应比现有最大几何野小12cm),依次做胶片和探测器测量,先对胶片测量分析,找出介于50%等剂量线外2cm处到被限束装置屏蔽的最大照耀野边缘之间区域内的最大泄漏辐射点,用相应的限光筒在该最大泄漏辐射点做探测器测量,验证最大泄漏辐射是否符合10%的限值。

沿照耀野X轴及Y轴从50%等剂量线外4cm处到被限束装置屏蔽的最大照耀野边缘做探测器测量,从这四组测量中取平均值,验证平均泄漏辐射是否符合2%的限值。

A.3.2 最大有用线束外泄漏辐射测试可调限束装置全闭,最大有用线束截面用三个1/10值层吸取材料减弱,从胶片测量中找出高泄漏辐射点做探测器测量,用8MeV标称能量的X射线或最大标称能量的电子束,在每个标称能量下按图A.1所示16个点测量并运算平均泄漏辐射。

图A.1 平均泄漏辐射16个测量点分布A.3.3 对所有标称能量的X射线,用胶片找出最大泄漏辐射点,并在这些点上用探测器测量确定是否符合3.4.2.2条规定。

A.3.4 中子泄漏辐射测试,X射线取最大标称能量,在正常治疗距离上沿照耀野每一主轴取最大方形边缘20cm及距中心轴100cm处如图A.2所示8点测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