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6蛙肠系膜微循环观察
实验五 蛙的系列实验
实验五蛙的系列实验一、实验目的1.学习蛙类一般解剖技术,肠系膜标本、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等基础实验技术方法。
2.通过对成蛙形态结构的观察,理解两栖类对陆生生活的初步适应及其不完善性。
3.了解微循环区各类血管内血流特点。
二、实验内容1.蛙的外形观察。
2.蛙肠系膜标本的制备。
3.蛙微循环区各类血管内血流特点的观察。
4.蛙的内部解剖。
5.蛙类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
三、材料与用具1.活蛙、蛙成体骨骼标本;显微镜、解剖器具、毁髓针、玻璃针、蜡盘、有孔橡皮蛙板、大头针;任氏液、20%氨基甲酸乙酯、四、实验步骤(一)蛙的外形观察:1.头部:外鼻孔、内鼻孔,上、下颌(哪个可动?),眼睑,瞬膜(眼睑和瞬膜的出现对陆上生活有何意义?),鼓膜,声囊(雄蛙)2.躯干部:泄殖腔孔.3.四肢:前后肢的区别?(对陆上生活有何作用及不完的地方?)4.皮肤:特点?作用?(二)蛙微循环的观察1.麻醉:称重――麻醉(20%氨基甲酸乙酯:2-3mg/g体重)10-15分钟。
2.制备标本:背位固定在蛙板孔右侧方,留下1/2-1/3的孔――纵向切开1cm切口――拉出小肠沿孔周固定――显微镜下观察。
(三)内部解剖观察:1.双毁髓处死蛙――解剖2.观察(1)口咽腔:舌、内鼻孔、齿、耳咽管孔、声囊孔、喉门、食管口。
(2)消化系统:食管、胃、肠(十二指肠、回肠和大肠)、泄殖孔;肝、胰。
脾(3)呼吸系统:(成蛙为肺皮呼吸)鼻腔、口腔、喉气管室、肺。
(4)泄殖系统:肾脏、输尿管、膀胱、泄殖腔。
(5)生殖系统:精巢/卵巢、输精管/输卵管、脂肪体。
(6)循环系统:心房、心室、动脉圆锥、静脉窦;左右动脉干、颈动脉弓、体动脉弓、肺皮动脉弓;肺静脉、体静脉(前大静脉、后大静脉)、门静脉。
(四)蛙类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五、作业1.用标签纸标注各系统的器官组成(课堂操作及掌握考核:个人提问方式)。
2.通过实验观察总结两栖类初步适应陆地生活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不完善性。
实验十 胰岛素惊厥蛙类血管血液循环的观察实验报告
实验十胰岛素惊厥蛙类血管血液循环的观察一、目的和要求1.了解胰岛素调节血糖水平的机能2.观察各种血管内血液流动的特点二、基本原理1.胰岛素是调节机体血糖的激素之一,当体内胰岛素含量增高时,便引起血糖下降,动物出现惊厥现象。
2.蛙类的肠系膜及膀胱壁很薄,在显微镜下可以直接观察其血液循环。
根据血管口径的粗细、管壁的厚度、分支的情况和血流的方向等可以区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三、动物与器材1.小白鼠6只、1ml注射器、胰岛素溶液、50%葡萄糖溶液、酸性生理盐水2.蟾蜍、常用手术器械、显微镜、载玻片、玻璃片、任氏液,带孔的薄板四、方法与步骤胰岛素惊厥:1.取6只小鼠称重后,分实验组一,实验组二和对照组,每组2只。
2.给实验组的动物腹腔注射胰岛素溶液(0.1ml/10g体重)。
3.给对照组动物腹腔注射等量的酸性生理盐水。
4.将三组动物都放在30~37℃的环境中,并记下时间,注意观察并比较两组动物的神态,姿势及活动情况。
5.当动物出现角弓反张、乱滚等惊厥反应时,记下时间,并给实验组二的动物立即皮下注射葡萄糖溶液(0.1ml/10g体重)。
6.比较对照组动物、注射葡萄糖的动物、已经出现惊厥而未抢救的动物的活动情况。
7.实验后小鼠断颈处死。
观察蛙类血液循环:1.将双毁髓的蟾蜍背位置于带孔的薄板上,使腹部靠近孔,再将载玻片的一端靠腹部并盖在板孔上。
2.用手术镊提起右侧腹壁,再用手术剪在腹壁上剪一长约1cm的纵向开口。
3.轻轻拉出小肠袢,将肠系膜平铺在小孔上(勿拉破系膜)。
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肠系膜的血液循环。
五、实验结果分析1.注入胰岛素的一组小鼠出现惊厥,而注入酸性生理盐水的空白对照组则没有出现此现象。
第二组在注入葡萄糖后,小鼠逐渐恢复正常,而不作任何处理的第三组则惊厥依然。
这说明胰岛素有明显的降血糖的作用。
一旦机体内的胰岛素水平过高则出现低血糖惊厥现象。
2.观察蟾蜍的肠系膜,结果如下:六、实验注意事项:1.提夹腹壁肌时只能夹肌层,不能牵连内脏器官。
蛙的系列实验
(五)脊髓反射及反射弧的分析 1.制备脊蛙(无头蛙) (1) 断头法 : 左手持蛙,右手持粗剪刀从蛙右侧口角处插入 (如图中“ x”所示)上、下颌之间,沿两眼后连线剪去头颅, 即成脊蛙。用蘸有 0.65 %生理盐水的脱脂棉覆盖在伤口上,避 免伤口干燥,但不要将脱脂棉从伤口塞人,以免造成脊髓的兴 奋状态。 (2)毁蛙脑 :按本实验“双毁髓”法操作,但只捣毁脑组织。 **不能损伤脊髓,以免破坏反射中枢。
5.斯氏结扎 (1) 用眼科镊在左右动脉干下穿一线备用,将心尖翻向头 端,暴露心脏背面,然后将放置在动脉干下的那条线在窦房沟 处作一结扎(图16-3),即为斯氏第1结扎(图16-2A):观 察心脏各部分搏动节律的变化,可见心房、心室立即停止搏动, 而静脉窦仍继续搏动,用秒表记录静脉窦搏动频率。待心房和 心室恢复搏动后,分别记录它们的搏动频率。 (2)然后在冠状沟处穿线做第2结扎,即斯氏第2结扎(图 16-2B)。这时心房和静脉窦仍继续搏动,心室则停止搏动。 待心室恢复搏动后,记录心脏各部位的搏动频率。 **根据试 验结果,分析蛙心脏不同部位节律性的高低,正常情况下心脏 节律活动的顺序。
(2)静脉血流的观察 移动标本真到发现血流由 2支血管汇 人 1 支血管,这 2个分支血管就是小静脉,观察管内血流有无搏 动和轴流现象,比较动脉和静脉内血流的速度。 (3)毛细血管血流的观察 寻找管径最小、透明、近乎无色 的血管即毛细血管。在高倍镜下可见一串串红细胞以单个排列 形式在管内移动,或红细胞断断续续地单个移动。血流速度如 何?有无搏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蛙类徽循环的观察 蛙的肠系膜、舌及后肢足蹼等部位的组织较薄,适于用来 制备微循环观察标本。 1.蛙肠系膜标本的制备 (1) 取蛙 I 只,称重后于其皮下淋巴窦注人 20% 氨基甲酸乙 酯(2-3 mg /g体重),约10-15min,动物即进入麻醉状态。 (2)将已麻醉的蛙背位固定于蛙板上,使其身体左侧紧靠 蛙板上的小孔。用镊子轻轻提起左侧腹壁, **不要将内脏也 夹起。再用剪刀在腹壁上剪一长约1cm的纵向切口。轻轻拉出 小肠拌,将肠系膜展开过蛙板上的小孔,并用大头针固定在蛙 板上(图16-4)。 **小肠拌不能绷得太紧,以免拉破肠系膜 或阻断血流,另需要适量任氏液润湿肠系膜,以免干燥,影响 血液循环。
蛙生理设计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观察和了解蛙的生理现象。
2. 掌握蛙的生理实验基本操作方法。
3. 学习使用生理学实验仪器,提高实验技能。
4. 分析蛙的生理机制,为后续生理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实验原理蛙是一种两栖动物,具有丰富的生理现象,如呼吸、循环、神经和消化等。
本实验通过观察蛙的生理现象,了解蛙的生理机制,掌握生理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蟾蜍、生理盐水、剪刀、镊子、解剖剪、显微镜、滴管、生理盐水瓶等。
2. 实验仪器:解剖台、显微镜、生理信号采集系统、生理信号处理软件等。
四、实验步骤1. 蛙的解剖:将蟾蜍置于解剖台上,用解剖剪剪开蟾蜍的皮肤,暴露出内脏器官。
2. 呼吸观察:观察蟾蜍的呼吸运动,记录呼吸频率和深度。
3. 循环观察:观察蟾蜍的心脏搏动,记录心跳频率和强度。
4. 神经观察:观察蟾蜍的神经系统反应,如刺激蟾蜍的皮肤,观察蟾蜍的反应时间。
5. 消化观察:观察蟾蜍的消化系统运动,如给蟾蜍喂食,观察蟾蜍的吞咽和消化过程。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呼吸观察:蟾蜍的呼吸运动表现为腹式呼吸,呼吸频率约为30次/分钟,深度适中。
2. 循环观察:蟾蜍的心脏搏动明显,心跳频率约为100次/分钟,心跳强度适中。
3. 神经观察:刺激蟾蜍的皮肤,蟾蜍的反应时间为0.5秒,表明神经系统反应迅速。
4. 消化观察:给蟾蜍喂食后,蟾蜍的吞咽和消化过程明显,食物从口腔进入食道,再进入胃和肠道。
六、实验讨论1. 呼吸现象:蟾蜍的呼吸运动是通过肺进行气体交换,呼吸频率和深度适中,表明蟾蜍的呼吸功能正常。
2. 循环现象:蟾蜍的心脏搏动有力,心跳频率和强度适中,表明蟾蜍的循环系统功能正常。
3. 神经现象:蟾蜍的神经系统反应迅速,表明神经系统功能正常,对外界刺激有良好的适应性。
4. 消化现象:蟾蜍的消化系统运动明显,表明消化功能正常,能将食物消化吸收。
七、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观察了蛙的呼吸、循环、神经和消化等生理现象,了解了蛙的生理机制。
观察蛙血液循环的几种方法
观察蛙血液循环的几种方法
观察蛙血液循环的几种方法如下:
1. 显微镜观察:通过将蛙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蛙的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情况。
可以使用不同的显微镜镜头和放大倍数来观察不同血管层级的血液流动情况。
2. 注射染料法:将染料注射到蛙体内,例如将染料注射到蛙的心脏或血管中,然后观察染料在血液循环过程中的流动情况。
这种方法可以直观地显示出血液的循环路径和速度。
3. 心电图法:使用心电图记录仪测量蛙心脏的电活动,从而间接观察蛙的血液循环情况。
心电图法可以观察到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过程,以及心脏节律的变化,从而推断血液在循环中的运动情况。
4. X射线透视法:将蛙置于X射线机下,通过透视观察蛙的血液循环情况。
X射线透视法可以观察到血液流经不同器官的路径和速度,以及血管的分支情况。
以上方法可以单独或结合使用来观察蛙的血液循环情况,在科研和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蛙循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观察蛙心脏的结构特点。
2. 学习蛙心脏的生理活动。
3. 了解心脏的泵血功能和血液循环途径。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青蛙1只。
2. 实验仪器:解剖显微镜、解剖剪、镊子、滴管、生理盐水、记录纸、记录笔等。
3. 实验试剂:生理盐水、酚红溶液、硫酸铜溶液等。
三、实验步骤1. 解剖蛙体,暴露心脏。
(1)将青蛙置于解剖盘中,用解剖剪剪开腹部皮肤,暴露内脏。
(2)沿腹中线剪开腹腔,将肝脏、胃等器官推向左侧,暴露心脏。
2. 观察心脏结构。
(1)用镊子轻轻提起心脏,观察心脏的整体结构,注意心脏的形状、大小和颜色。
(2)仔细观察心脏的四个腔室,包括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和左心室。
(3)观察心脏瓣膜,包括三尖瓣、二尖瓣、肺动脉瓣和主动脉瓣。
3. 观察心脏的生理活动。
(1)用滴管向心脏注入少量生理盐水,观察心脏的跳动。
(2)观察心脏瓣膜的开闭情况,了解心脏的泵血过程。
4. 观察血液循环途径。
(1)用滴管向心脏注入酚红溶液,观察血液在心脏中的流动情况。
(2)观察血液在心脏中的流动方向,了解血液循环途径。
5. 观察心脏对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1)用滴管向心脏注入少量硫酸铜溶液,观察心脏的跳动情况。
(2)观察心脏对硫酸铜溶液的反应,了解心脏的调节功能。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心脏结构特点(1)心脏呈椭圆形,位于胸腔内,呈暗红色。
(2)心脏有四个腔室,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
(3)心脏瓣膜包括三尖瓣、二尖瓣、肺动脉瓣和主动脉瓣,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作用。
2. 心脏生理活动(1)心脏跳动有力,瓣膜开闭正常。
(2)心脏瓣膜的开闭与心脏的跳动同步,体现了心脏的泵血功能。
3. 血液循环途径(1)酚红溶液在心脏中流动,表明血液循环途径畅通。
(2)血液在心脏中的流动方向为: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全身毛细血管。
4. 心脏对硫酸铜溶液的反应(1)心脏对硫酸铜溶液的反应表现为心跳加快、瓣膜开闭加快。
蟾蜍肠系膜、消化系统观察
一.实验目的:
1.观察蟾蜍肠系膜毛细血管
2.观察蟾蜍的消化系统
二.实验原理:
1.蟾蜍的正确握拿方法,动物探针的正确使用
2.蟾蜍的“双毁髓”手术技术
3.两栖类动物的解剖技术及手术剪的使用
三.动物与器材
实验动物:雄性蟾蜍一只
实验器械:解剖盘、大头针、骨剪、直头解剖剪、眼科剪、镊子、眼科镊、动物探针、吸水纸、有孔的硅胶片
3. 将解剖针从颅腔抽出,沿枕骨大孔刺入脊柱,破坏脊神经使得蟾蜍麻醉
4.用镊子提起腹部肌肉,用剪刀沿腹部中线偏两侧剪开腹壁,拉出一段小肠,用蛙钉将肠系膜展开并固定在有孔的硅胶片上。将肠系膜置于显微镜下观察,找到毛细血管,观察血液的流动并拍摄照片。
5.向两侧拉开蟾蜍的腹部肌肉找到蟾蜍的消化系统,小心地用手术剪将其分离,置于解剖盘上并拍摄图片。
七.问题解答
1.说明蟾蜍怎样提高消化吸收效率?
各消化器官的的内壁,均有发达程度不同和数目不等的纵向褶皱,以增加消化吸收的表面积。食管有纵褶12—17条。胃内有纵褶6—14条。小肠前段的皱褶数量多而密集,后段则略显稀疏。这些都大大增加了消化吸收的表面积,从而提高消化吸收效率。
2.简略介绍蟾蜍的主要消化管及它们的位置关系。
四,实验步骤:
1. 握拿蟾蜍方法:将蟾蜍后腿夹于小指与无名指之间,前腿夹于中指与无名指之间,食指按住蟾蜍头部,拇指将蟾蜍坐骨向上推。
2. 用金属探针在两耳腺中点沿头背中线向后移动,直到触到一凹陷,即枕骨大孔。食指按压蟾蜍头部同时探针由凹陷处垂直插入1mm,再将探针由枕骨大孔向前平行插入颅腔并搅动,摧毁脑组织。
4.简述肺囊的位置和形态结构。
肺囊位于体腔前部消化道的两侧。小心把心脏和肝脏分离开,移向一侧,即可见肺囊。肺囊壁薄,壁上有许多隔膜,使其内表面形成蜂窝状。如肺内无气体,不利观察,可用玻璃管插入喉头气管室吹气,以便观察肺囊壁的结构。
蛙肠系膜微循环血流特性相关问题的研究
蛙肠系膜微循环血流特性相关问题的研究发表时间:2011-08-22T17:12:17.513Z 来源:《求医问药》2011年第7期供稿作者:马晓宁[导读] 微循环是医学研究的一个热点话题,其是指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马晓宁(榆林市卫生学校陕西榆林 718000)【关键词】蛙肠系膜微循环;血流特性【中图分类号】R-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微循环是医学研究的一个热点话题,其是指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
国内医学资料记载,微循环的血液状况与大血管的血流状况存在较大的差异,而在生理实验动物方面对于微循环血流特性研究的内容较少。
笔者结合了现有的实验条件,利用在显微镜下直接和滴加药物相结合的方式,对蛙肠系膜微循环血流情况及时观察。
得到的结果是观察到明显的在某段血管中血液往复流动,即血流摆动和在毛细血管中血流时断时续的间隙性血流现象。
具体情况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本次研究主要运用的材料有:常规手术器械一套、显微镜、蛙、有孔蛙板、蛙钉、任氏液0.01%去甲肾上腺素0.01%、组织胺3%、乳酸、大头针。
1.2 试验方法将已毁脑和脊髓的蛙放置在有孔蛙板上, 将蛙的腹部剖开之后取出部分小肠,把肠系膜分布到于蛙板孔上后进行固定处理。
根据低倍镜条件对小动脉、小静脉、毛细血管等情况观察,同时做好血流变化的监测记录。
再采用高倍镜观察各类血管口径和血流变化,然后逐渐滴1滴组织胺、1滴去甲肾上腺素、 2~3滴乳酸到观察的局部, 对每个步骤的处理详细记录观察。
2 结果2.1肠系膜毛细血管网中的血流摆动及血流间歇性通过对6只蛙的12次镜下观察后,对肠系膜真毛细血管网的血流状态详细掌握。
得到的结构显示,该位置的血流速度慢, 在不同的情况下速度变化幅度不宜。
一些特殊的血管中观察到血流摆动, 在另一段毛细血管则能发现血流间歇性现象。
对这些现象深入分析之后,可以对相关部位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的舒缩变化具体检查。
中医研究基础理论微循环的结构与生理特点 - 副本
三、容量大 微循环的血管口径虽小,
但因其数量多,故在充分舒张和充盈时 血液的容量很大。静止时微循环只有 1/10-1/20毛细血管开放,含血量为全身 血量的5-10%;活动时开放数量可增加 到静息时的20倍,若肝脏全部微循环舒 张充血即可容纳全身微循环血量。
四、管壁薄 微循环的真毛细血管由
单层内皮细胞构成,似半透膜,通透性 大,借此进行物质交换。
七、微循环灌流量的调节 平时微循环扩
张及收缩主要靠局部产生的活性物质的 反馈作用所调节。一般由内脏及腺体产 生的物质如儿茶酚胺、肾上腺素、去甲 肾上腺素,5-羟色胺、血管紧张素、脑 下垂体后叶素、肾素等大都有收缩血管 的作用。凡是局部产生的物质如组织胺、 缓激肽、胰舒血管素、溶酶体酶类、蛋 白酶、胞浆素、乳酸、二氧化碳等具有 舒张血管作用。
小动脉有丰富平滑肌,当其收缩时 血管变小而使血管阻力升高,使流 入微循环的血量相对减少,而舒张 时则有相反作用。因此将它比作为 “总闸门”。微动脉是小动脉的终 末部分,管壁平滑肌较疏松,由微 动脉再发出许多毛细血管,它们迂 曲折而交织成网,故各真毛细血管 网。
在微动脉与毛细血管交界处仍有少 量平滑肌纤维形成毛细血管前括约 肌,它不受神经支配,一般只受血 流中化学物质影响而改变其舒缩状 态,以调节流入真毛细血管的血量, 起着“分闸门”作用。
微循环的结构与生理特点
微循环(Microcirculation)是指小动脉与小静 脉之间毛细血管的血液循环。其主要组成部分 是毛细血管,一般肉眼看不到,须放大50倍以 上方可看清。放在150-200倍显微镜下可看到血 管内情况。实验观察可取蛙一只,用20%氨基 甲酸乙酯(脲脂乌拉坦)进行皮下淋巴囊注射 (2毫克/克体重)将其麻醉。
1665年意大利一位医生直接观察到 人体手指甲床微循环的情况。17世 纪末法国学者Boerbaveh发现了红细 胞在血液中处于轴流与血浆边流现
蛙类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蛙类生理结构特点,掌握蛙类的解剖学知识。
2. 学习蛙类心脏和神经系统的解剖方法。
3. 掌握蛙类生理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蛙类作为两栖动物,具有较为典型的脊椎动物特征。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对蛙类的生理结构进行观察和实验,以了解其心脏、神经系统等器官的功能和特点。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蛙、解剖刀、解剖剪、镊子、解剖盘、解剖镜、生理盐水、棉签、酒精灯、酒精、碘酒、生理盐水、针筒、滴管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解剖显微镜、电子天平、恒温箱等。
四、实验步骤1. 蛙类解剖(1)首先,将蛙放置在解剖盘上,用解剖剪从腹部正中剪开皮肤,分离肌肉和内脏器官。
(2)剪开腹壁,暴露内脏器官,包括心脏、肝脏、胃、肠、肾脏等。
(3)在解剖显微镜下观察心脏的结构,包括心房、心室、瓣膜等。
(4)剪开心脏,观察心脏内部的瓣膜、心房和心室。
(5)剪开肝脏,观察肝脏的内部结构。
(6)剪开胃和肠,观察消化系统的结构。
(7)剪开肾脏,观察肾脏的结构。
2. 心脏功能实验(1)将蛙心脏取出,放入盛有生理盐水的培养皿中。
(2)用解剖显微镜观察心脏的跳动情况,记录心脏跳动频率。
(3)在心脏上放置一电极,通过针筒注入少量电流,观察心脏的反应。
(4)将蛙心脏放置在恒温箱中,观察心脏在不同温度下的跳动情况。
3. 神经系统实验(1)在蛙的头部,找到脑和脊髓的位置。
(2)用解剖显微镜观察脑和脊髓的结构。
(3)在脑和脊髓上找到神经纤维,观察其分布情况。
(4)用电刺激法观察神经纤维的反应。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蛙类解剖结果(1)心脏:蛙类心脏由心房和心室组成,心房和心室之间有瓣膜,保证血液单向流动。
(2)肝脏:蛙类肝脏呈棕红色,具有代谢和解毒功能。
(3)胃和肠:蛙类消化系统包括胃和肠,负责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
(4)肾脏:蛙类肾脏具有排泄功能,能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2. 心脏功能实验结果(1)心脏跳动频率:蛙类心脏跳动频率较快,约每分钟150-200次。
蛙的系列实验
(五)脊髓反射及反射弧的分析
1.制备脊蛙(无头蛙)
(1)断头法 左手持蛙,右手持粗剪刀从蛙右侧口角处插入 (如图中“x”所示)上、下颌之间,沿两眼后连线剪去头颅, 即成脊蛙。用蘸有0.65%生理盐水的脱脂棉覆盖在伤口上,避免 伤口干燥,但不要将脱脂棉从伤口塞人,以免造成脊髓的兴奋 状态。
(2)毁蛙脑 按本实验“双毁髓”法操作,但只捣毁脑组织。 **不能损伤脊髓,以免破坏反射中枢。
2.若用蛙舌或足蹼作观察标本,则用大头针将麻醉的蛙固定 在蛙板上,使其鼻端离板孔0.5 cm,拖出舌头,拉紧过孔,并 用大头针将舌缘固定在蛙板孔的周缘;或将蛙两足趾展开,使 趾蹼过孔,用大头针固定。
3.观察
将标本置低倍镜下观察。可见有许多纵横交错粗细不等的血 管。根据血管的粗细和分支情况、血流方向和血流特征,可区 别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
2.脊蛙处理
用铁丝钩穿过脊蛙下颌(或用蛙嘴夹夹住脊蛙下颌),悬挂 在支架上,用烧杯内清水浸洗蛙体,使皮肤湿润,防止于燥, **为什么?
刚施过手术的脊蛙,立即进入无反应的休克状态,不能马上 进行实验,待蛙体安静5-10 min后,其脊髓反射逐渐出现。 **如冬季做此实验,应事先将蛙放在30-40。C温水里浸浴2-3 min,以增强其代谢,保证实验效果。
(1)动脉血流的观察 在镜下移动标本直到发现一段较粗血管 内的血液流向2分支血管,这段血管就是小动脉。注意观察管中 血流速度快,不均匀,有搏动,有轴流现象(血细胞在血管中 央流动)。
(2)静脉血流的观察 移动标本真到发现血流由2支血管汇人1 支血管,这2个分支血管就是小静脉,观察管内血流有无搏动和 轴流现象,比较动脉和静脉内血流的速度。
(3)毛细血管血流的观察 寻找管径最小、透明、近乎无色的 血管即毛细血管。在高倍镜下可见一串串红细胞以单个排列形 式在管内移动,或红细胞断断续续地单个移动。血流速度如何? 有无搏动?
生理学实验 第六章 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和血管构成。
心脏具有泵血功能,泵血过程中产生心音。心音是由于心脏瓣膜关闭及血液撞击心室壁引起的振动所产生的声音,可在胸壁的一定部位用听诊器听取。心肌组织具有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心肌细胞发生一次扩布兴奋后,其兴奋性会发生一系列周期性的变化。心脏的兴奋性的变化分为以下几个时期:绝对不应期、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和超常期。哺乳动物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具有自动节律性,但各部分的自律性高低不同。正常情况下,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它自动产生的兴奋向外扩布,依次激动心房肌、房室交界、房室束、心室内传导组织和心室肌,引起整个心脏兴奋和收缩。当机体处于不同的生理状态或机体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时,可引起各种心血管反射,使心输出量和各器官的血管收缩状况发生相应的改变,动脉血压也可发生变化。心电图是按一定的方法在体表记录的反映心脏活动的电位变化曲线。
【原理】心肌在经历一次兴奋后,其兴奋性会发生一系列周期性的变化。心脏的兴奋性的变化分为以下几个时期:绝对不应期(Absolute refractory period)、有效不应期(effective refractory period)、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和超常期(supernormal period)。心肌兴奋后的兴奋性变化特点是其有效不应期很长(约百毫秒),约相当于心动周期的整个收缩期加上舒张早期。在此期中,任何强大的刺激均不能使之产生动作电位,不能发生兴奋和收缩。此后为相对不应期,可对强刺激产生动作电位。最后为超常期。后两期均发生在心肌的舒张期内。因此,如果在心脏的有效不应期之后,给予心室一次人为的或起自窦房结以外的阈上刺激,便可以在正常节律性兴奋到达心室之前,引起一次扩布性的兴奋和收缩,由于该兴奋和收缩发生在正常节律性兴奋之前,故称为“期前收缩(Premature Beat)”(亦称“早搏”)。期前兴奋也是一次心脏兴奋,因而有自己的有效不应期,当紧接在期前收缩后的一次正常的节律性兴奋到达时,心肌常常正好处于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因而不能引起心室的兴奋和收缩,此时心室停留舒张状态。直至下一次正常节律性兴奋到达时,才恢复正常的节律性收缩。这种期前收缩后出现的一次时间较长的舒张间歇期,称为代偿间歇。
实验四 蛙类毛细血管血液循环的观察
实验四蛙类毛细血管血液循环的观察一、实验目的1、掌握观察微循环血流的方法。
2、观察不同组织和血管内的血流特点。
二、实验原理微循环是指血液在微动脉和尾静脉间的流动,是血液与组织液直接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在体组织只要是比较菲薄、易于透光的部位,都可以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它们的血液流动情况。
蛙类的肠系膜、舌、后肢足蹼、膀胱,以及肺等组织均可以观察。
三、实验材料蟾蜍、显微镜、常用手术器械、大头针、表面皿、2~5ml注射器、20%氨基甲酸乙酯、任氏液四、实验步骤1、蟾蜍的麻醉蟾蜍称重后,按照2~3mg/g体重的剂量从皮下后淋巴囊注入20%氨基甲酸乙酯,5~10分钟后便进入麻醉状态。
2、观察肠系膜的微循环血流1)蛙体仰置于蜡板上,从躯体腹侧中央切开一个小口,打开腹腔,用镊子将小肠拉到体外。
将蟾蜍移动到表面皿中,将肠系膜平铺在载玻片上,不要将肠系膜拉的太紧,将表面皿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肠系膜的微循环。
2)观察时先用低倍镜,可见到粗细不等的血管。
小动脉是血液由主干流向细分支,小静脉是血液由细分支流向主干。
两者之间的是毛细血管,其中的血液流动很慢。
3、观察膀胱的微循环血流将膀胱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微循环血流。
4、观察蛙肺部的微循环血流暴露出蛙的肺,若肺内充满空气,用针尖将肺刺破一个小口使之萎缩塌陷,将肺拉向一侧,置于显微镜下观察。
蛙肺的微循环血流很丰富,呈鱼网状。
五、注意事项在观察蛙的肠系膜、膀胱、舌或肺的微循环血流时,要注意经常用任氏液保持湿润。
六、试验结果1、区分小动脉和小静脉的最重要标志是什么?2、描述观察的3个部位微循环血流的特点,并图示。
蛙肠系膜的实验报告
蛙肠系膜的实验报告蛙肠系膜的实验报告引言:蛙肠系膜是一种重要的生物组织,具有多种功能。
通过对蛙肠系膜的实验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其结构和功能,为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分析蛙肠系膜的特点,探索其在生物学中的作用。
实验方法: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只健康的蛙,并将其麻醉以便进行操作。
然后,我们将蛙的腹部剖开,暴露出蛙肠系膜。
接下来,我们使用显微镜观察蛙肠系膜的细微结构,并进行详细的记录和描述。
同时,我们还可以进行一些实验操作,如应用药物刺激蛙肠系膜,观察其反应等。
实验结果:蛙肠系膜具有丰富的血管网络和细胞组织。
在显微镜下观察,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血管的分布和血液的流动。
此外,蛙肠系膜还包含许多细胞,如平滑肌细胞、纤维细胞等。
这些细胞具有不同的形态和功能,共同构成了蛙肠系膜的结构。
实验分析:蛙肠系膜在生物学中起到多种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是蛙的消化系统的一部分,承担着吸收养分的功能。
通过蛙肠系膜的血管网络,养分可以快速地被吸收并输送到其他部位。
其次,蛙肠系膜还参与了免疫反应和炎症过程。
当蛙受到感染或损伤时,蛙肠系膜中的免疫细胞会迅速聚集并释放炎症介质,以抵御病原体的侵袭。
此外,蛙肠系膜还具有一定的弹性和收缩能力,可以帮助蛙进行排泄和排便。
实验意义:蛙肠系膜的实验研究对于生物医学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通过对蛙肠系膜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动物的消化系统和免疫反应机制。
这对于研究人类的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其次,蛙肠系膜也可以作为一种实验模型,用于测试药物的吸收和代谢过程。
通过在蛙肠系膜上进行实验,我们可以评估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新药的研发提供参考。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蛙肠系膜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蛙肠系膜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组织,在消化、免疫和药物研发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实验,我们可以进一步挖掘蛙肠系膜的潜力,并为生物医学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蟾蜍肠系膜微循环标本制作以及在体微循环显微观察
蟾蜍肠系膜微循环标本制作以及在体微循环显微观察;蟾蜍消化系统的解剖实习一、实验目的1、熟练掌握“双毁髓”手术技术。
2、熟练使用手术器械。
尤其是手术剪。
3、蟾蜍肠系膜微循环标本的制作。
4、用低倍、光镜下观察微循环(注意动脉、静脉与毛细血管)。
5、注意观察蟾蜍体腔内寄生虫。
6、尽可能完整取出“消化系统”,于解剖盘空白处,拍照后插入实验报告。
二、实验原理1、四大基本系统:运动与支持(包括肌肉、骨骼、结缔,有保护功能),神经,循环,免疫2、内环境稳态:免疫-神经-内分泌网络稳定。
3、疾病分类:内环境失调,创伤,癌症,外部致病原4、癌症成因:原癌基因(细胞因子,控制细胞分裂)过度表达,抑癌基因(P53基因)表达不足。
癌症细胞间转移,由于抑癌基因受癌症部位切除而停止表达导致原癌基因在各处容易过量表达;或癌细胞随血液转移至各处。
5、内脏定义:有管道,直接或间接与体外连接。
6、排泄与排异:泌尿属于排泄,排除代谢产物。
排便属于排异,未经过同化。
7、循环系统维持内环境稳态,世代交替维持种系稳态。
8、循环系统:a、心血管系:心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肝门静脉收集营养血过肝脏。
b、淋巴系:淋巴导管,器官脾脏(无导管非内脏),淋巴结,毛细淋巴管9、消化系统:蟾蜍的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及连附于消化道旁的各种消化腺所组成,直接或间接担任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其组成如下:(1)消化道a)食管,亦称食道,长度不到一公分,位于喉的背面,身体正中线。
外表光滑,内壁有纵行褶皱,下端和胃相连。
b)胃,是消化管中最庞大的部分,微微偏居体腔左侧,有左向右形稍弯曲,前阔后狭。
上连食道的一段称贲门,其下为胃底,再下端连接小肠处称幽门,有一圈括约肌所形成的幽门瓣,可以控制幽门开闭。
背侧有腹膜经折叠而成的网膜,腹侧有胃肝指肠韧带,即小网膜,用以和十二指肠与肝维系。
c)小肠:起于幽门之后,其弯向前方的一小段是十二指肠,长度约等于为的一半,胰脏即位于此套弯中。
实验6蛙肠系膜微循环观察
实验6蛙肠系膜微循环观察实验六蛙肠系膜微循环观察实验目的观察蛙肠系膜微循环的血流状况,了解微循环各组成部分的结构和血流特点。
实验原理微循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是血液和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场所。
由于肠系膜较薄,具有透光性,可用低倍镜观察到其血管中的血流状况。
小动脉内的血液是从主干流向分支,流速快,有搏动,红细胞有轴流现象。
小静脉内的血液流速慢,无轴流现象。
毛细血管透明,近乎无色,其中的血细胞只能单个通过,如施与某些药物,则可见到血管的舒缩情况。
材料和设备蛙或蟾蜍、显微镜、蛙类手术器械、大头针、滴管、任氏液、0.01%肾上腺素、0.01%组织胺。
方法和步骤取蛙或蟾蜍一只,破坏蛙脑和脊髓后将蛙固定在蛙板上,在腹侧部剪一切口,拉出一段小肠,将肠系膜展开,并用大头针将其固定在蛙板的圆孔周围(图4-8)。
其上滴加任氏液,防止干燥,然后进行以下项目:1(在低倍镜下观察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中血流情况,分辨其流速、方向和特征。
2(给肠系膜血管以轻微机械刺激,观察该处血管口径及血流速度的变化。
3(滴1滴0.01%肾上腺素于肠系膜血管上,观察血管口径及血流速度的变化。
发生变化后,速以任氏液冲洗。
4(滴1滴0.01%组织胺于肠系膜血管上,观察血管口径及血流速度的变化。
本实验还可改用蛙蹼、蛙舌或蛙膀胱观察。
图4-8 蛙微循环A. 显微镜下蛙肠系膜小血管B. 显微镜下蛙蹼内小血管俯卧法观察血液循环注意事项1(手术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出血。
固定肠系膜时,不可牵拉太紧,以免拉破血管或阻断血流。
2(实验过程中,要随时用任氏液湿润肠系膜或舌,以防干燥。
3(若用蛙蹼作为观察标本,则难以观察到血管对药物的反应。
4(滴加各种溶液时不要污染显微镜。
思考题1(滴加组织胺和肾上腺素对毛细血管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什么途径引起的?结合休克的发生说明维持或调节微循环的正常因素是什么?2(毛细血管内血流特点对物质交换有何影响?3(为什么微循环各部分的血流快慢不同?。
蛙肠系膜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观察蛙肠系膜的形态结构;2. 了解肠系膜在消化系统中的作用;3. 掌握蛙肠系膜实验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蛙肠系膜是连接小肠与腹后壁的器官,具有固定小肠、支持消化器官、收集和传递营养物质等作用。
通过观察蛙肠系膜的形态结构,可以了解其在消化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健康青蛙一只;2. 实验器材和药品:蛙类手术器械一套(粗剪刀一把,组织剪一把,眼科剪一把,镊子一把,探针一根、玻璃分针2把,蛙钉4个、培养皿一个,蛙板一个、滴管一个、棉线若干;3. 生理盐水。
四、实验步骤1. 实验动物准备:将青蛙放入盛有生理盐水的培养皿中,用探针轻轻刺激其头部,使其失去意识。
2. 肠系膜暴露:用蛙钉固定青蛙,用眼科剪在腹部正中剪开皮肤,暴露腹壁肌肉。
3. 分离肠系膜:用粗剪刀剪断腹壁肌肉,暴露腹腔内脏。
用镊子轻轻分离小肠,暴露肠系膜。
4. 观察肠系膜:仔细观察肠系膜的形态结构,包括血管、神经、淋巴管等。
5. 生理盐水冲洗:用生理盐水冲洗肠系膜,去除杂质。
6. 固定与保存:将观察到的肠系膜用棉线固定在培养皿中,放入生理盐水中保存。
五、实验结果1. 肠系膜呈白色,质地柔软,表面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和淋巴管。
2. 肠系膜与腹后壁紧密相连,起到固定小肠的作用。
3. 肠系膜中的血管呈放射状分布,有利于营养物质的传递和吸收。
六、实验分析1. 肠系膜是连接小肠与腹后壁的重要器官,具有固定小肠、支持消化器官、收集和传递营养物质等作用。
2. 肠系膜中的血管呈放射状分布,有利于营养物质的传递和吸收。
3. 肠系膜表面的神经和淋巴管有利于调节消化系统的功能。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观察了蛙肠系膜的形态结构,了解了其在消化系统中的作用。
实验过程中,我们掌握了蛙肠系膜实验的操作方法,为今后相关实验奠定了基础。
八、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操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实验动物。
2. 观察肠系膜时,注意观察血管、神经、淋巴管等结构。
蛙类机能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通过观察蛙类的生理机能,加深对动物生理学基础知识的理解。
2. 学习使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掌握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方法。
3. 了解蛙类神经、肌肉、循环等系统的基本功能及其调节机制。
二、实验原理蛙类动物作为经典的实验动物,其生理结构与哺乳动物相似,是研究动物生理学的重要模型。
本次实验主要观察蛙类的神经传导、肌肉收缩、心脏搏动等生理机能,以了解其基本的生命活动规律。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健康青蛙2只2. 实验器材: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张力换能器、刺激电极、铁支架、双凹夹、蛙类手术器械一套、蛙板、蛙钉、蛙心夹、棉线、滴管、任氏液、生理盐水、肾上腺素、乙酰胆碱等。
四、实验方法1. 蛙类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 将青蛙用蛙钉固定在蛙板上,用手术剪剪开皮肤,暴露坐骨神经和腓肠肌。
- 用眼科剪剪断坐骨神经,将腓肠肌与坐骨神经分离。
- 将腓肠肌两端用棉线固定在张力换能器上,形成标本槽。
- 向标本槽中加入适量任氏液,确保标本湿润。
2. 观察神经传导- 使用刺激电极在坐骨神经上给予一定频率的方波刺激,观察腓肠肌的收缩反应。
- 记录不同刺激强度下腓肠肌的收缩情况,分析神经传导的阈值和兴奋性。
3. 观察肌肉收缩- 使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记录腓肠肌的收缩曲线。
- 分析肌肉收缩的潜伏期、缩短期和舒张期,了解肌肉收缩的特点。
4. 观察心脏搏动- 将青蛙心脏取出,固定在蛙心夹上,连接张力换能器。
- 观察心脏搏动情况,记录心脏的节律、强度和频率。
- 分析心脏搏动的调节机制。
5. 观察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对心脏的作用- 向心脏灌流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观察心脏搏动的变化。
- 分析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对心脏的调节作用。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神经传导- 观察到刺激坐骨神经后,腓肠肌出现收缩反应,表明神经传导功能正常。
- 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腓肠肌的收缩幅度逐渐增大,说明神经传导具有兴奋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六蛙肠系膜微循环观察
实验目的观察蛙肠系膜微循环的血流状况,了解微循环各组成部分的结构和血流特点。
实验原理微循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是血液和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场所。
由于肠系膜较薄,具有透光性,可用低倍镜观察到其血管中的血流状况。
小动脉内的血液是从主干流向分支,流速快,有搏动,红细胞有轴流现象。
小静脉内的血液流速慢,无轴流现象。
毛细血管透明,近乎无色,其中的血细胞只能单个通过,如施与某些药物,则可见到血管的舒缩情况。
材料和设备蛙或蟾蜍、显微镜、蛙类手术器械、大头针、滴管、任氏液、0.01%肾上腺素、0.01%组织胺。
方法和步骤
取蛙或蟾蜍一只,破坏蛙脑和脊髓后将蛙固定在蛙板上,在腹侧部剪一切口,拉出一段小肠,将肠系膜展开,并用大头针将其固定在蛙板的圆孔周围(图4-8)。
其上滴加任氏液,防止干燥,然后进行以下项目:
1.在低倍镜下观察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中血流情况,分辨其流速、方向和特征。
2.给肠系膜血管以轻微机械刺激,观察该处血管口径及血流速度的变化。
3.滴1滴0.01%肾上腺素于肠系膜血管上,观察血管口径及血流速度的变化。
发生变化后,速以任氏液冲洗。
4.滴1滴0.01%组织胺于肠系膜血管上,观察血管口径及血流速度的变化。
本实验还可改用蛙蹼、蛙舌或蛙膀胱观察。
图4-8 蛙微循环
A. 显微镜下蛙肠系膜小血管
B. 显微镜下蛙蹼内小血管俯卧法观察血液循环
注意事项
1.手术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出血。
固定肠系膜时,不可牵拉太紧,以免拉破血管或阻断血流。
2.实验过程中,要随时用任氏液湿润肠系膜或舌,以防干燥。
3.若用蛙蹼作为观察标本,则难以观察到血管对药物的反应。
4.滴加各种溶液时不要污染显微镜。
思考题
1.滴加组织胺和肾上腺素对毛细血管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什么途径引起的?结合休克的发生说明维持或调节微循环的正常因素是什么?
2.毛细血管内血流特点对物质交换有何影响?
3.为什么微循环各部分的血流快慢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