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企业经济活动分析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交通运输企业经济活动分析

交通运输企业经济活动分析

第16章 交通运输企业经济活动 分析
劳动占用主要指物质资料生产中占用的全部劳 动手段和劳动对象,即占用的机械设备和原料、材 料、燃料,表现在价值上则为占用的固定资金和流 动资金。
•5
第16章 交通运输企业经济活动 分析 经济效益的产出
经济效益的产出指劳动成果,是人们经济活动的 直接结果及生产的使用价值总量,体现了人们生产实 践活动的目的。由于不同种类的产品无法相加,经济 效益通常用价值形式表示,如总产值、净产值和生产 产品价值(即税金、利润)。
•3
(2)经济效益的内容 经济效益的投入 劳动消耗是按照劳动时间来衡量的。具体的说, 活劳动消耗指劳动力的消耗,属于补偿劳动力消耗 而支出的各种工资费用;物化劳动消耗表现在劳动 手段和劳动对象的消耗,属于机器设备的折旧费用 和原料、材料、燃料的消耗费用。
第16章 交通运输企业经济活动 分析
•4
全员劳动生产率=业务总量(或业务总收入)/全部职工人数
•18
第16章 交通运输企业经济活动 分析
资金利税率:综合反映企业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 运用的效果。企业资金利税率是指企业实现利润 和税金同全部资金(包括固定资金年平均净值和 流动资金年平均占用余额)的比率。
•16
第16章 交通运输企业经济活动 分析
测算盈亏平衡点的方法: 假设利润为零,则: 设p为产品单价、x为产品产量(销售量)、t为 税率、a为固定总成本、b为单位产品变动成本,则 盈亏平衡点的产量:
盈亏平衡点的收入:
•17
第16章 交通运输企业经济活动 分析
(4)运输企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 全员劳动生产率:反映在单位生产时间内,生产 出来的有用产品(或业务量)的数量。
•6
第16章 交通运输企业经济活动 分析

交通经济运行分析PPT精选文档

交通经济运行分析PPT精选文档

单位:年
7
交通经济运行分析的目的和作用
(二)是提升行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1、系统了解和掌握行业发展情况; 2、及时发现和深入分析行业发展存在问题; 3、准确把握发展态势并科学提出发展对策。
8
交通经济运行分析的目的和作用
(三)是行业科学民主决策的具体体现
1、可以实现信息的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 2、可以保障信息的公开、透明和共享; 3、可以提出全面、系统、科学的发展对策。
交通经济运行分析 专题讲座
交通部综合规划司 刘占山
2007.10.30
1
主要内容
一、目的和作用 二、现状和问题 三、内容和方法 四、趋势和要求
2
第一部分
交通经济运行分析工作的 目的和作用
交通经济运行分析的目的和作用
(一)是国家宏观经济运行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
1、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 2、中央对经济运行分析提出了新要求; 3、交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作为。
年同期比、与近几年发展态势比。
19
1990-2006年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
投资总量(亿元) 增长率(%)
8000
7000
6000 5000
15.7
4000
3000
7384
67.1
67.8
60.8
6445
80
42.1
5314
30.9
19.4
18.9
14.4
15.4 17.6 18.5
21.3
30
国内生产总值
5
单位:%
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交通运输经济投资效益评估PPT课件

交通运输经济投资效益评估PPT课件

(二)经济效益的鉴别
1.要掌握鉴别运输项目经济效益的方法
①“前——后对比法”
②“有——无对比法”
2.要正确鉴别外部效益
3.要把握内部效益的鉴别
4.要谨防把“资金转移”作为运输项目的效益
5.要确定评价运输项目经济效益的价格标准
6.要明确运输项目经济效益的年限
(三) 经济效益的具体表现
1.促进经济发展
3.净现值率
净现值率是指投资方案的净现值与全部投资现值之
比,即折现以后的收益率
Ho=
PE
n
Ft (1 i)t
t0
式中:Ho——净现值率 n——投资期
净现值率应大于或等于零。方案比较时,选择 净现值率最大的方案为最优方案
4.将来值与年度等值
将来值与年度等值是与净现值完全等价的判据指标
将PE(i)作为 i的函数画出得下图曲线:
PE(i)元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i
0
10% 20% 22% 30%
40%
50%
-100
-200
在0≤i<22%范围内,PE(i)是正值,当
i>22%时,PE(i)是负值,随着i→∞,曲线
-300
将渐近于直线PE(i)= -1000
一、资金的时间价值
现金流量
例1:某运输公司面临两个投资方案A和B,寿命期都是4年, 初始投资也相同,均为10000元,实现利润的总数也相同, 只是每年数字不同
单位:元
年未 A
B
0 - 10000 - 10000
1 +7000
+1000
2 +5000

《交通运输》中国的经济发展PPT课件【优秀课件推荐】

《交通运输》中国的经济发展PPT课件【优秀课件推荐】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一节 交通运输
1.结合体会,并通过列表比较,明确各类 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2.结合生活实例和真实情境,选择恰当的 交通运输方式,并说明理由。 3.通过阅读材料,了解我国和家乡的交通 运输状况,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社会的情 感,能养成在日常生活中遵守交通规则的 习惯。
人力 畜力 机械动力
运距远、贵重、急需、量小的货物,适宜选择航空运输。
(1)1吨活鱼从北京郊区的水库运往城区。( 汽车) (2)1吨葡萄从山东运到上海销售。( 汽车) 鲜活的或易变质的货物,运距较近,多采用 公路运输 。
(3)5 000吨钢材由上海运往济南。( 火车 ) (4)1万吨大米从大连运往广州。( 轮船) 大宗笨重货物,远距离运输,一般选择 铁路或水路运输。
B.刘晓和妈妈准备暑假从石家庄到香港旅 铁路运输 游。她们想选择比较经济的旅行方案。 距离远,运费低
C.周强和同学约好,国庆长假期间从重庆 水路运输
到武汉,沿途观赏三峡风光。输方式,说明理由。
例 上海有一位患者需要移植骨髓。台北有一位志愿 者捐献了自己的骨髓。骨髓必须在24小时内从台北送 到上海。(飞机 )
◎ 火车80~350千米/时
(~◎ 25汽)5车0当千60运米~输之12距间0千离,米在最/时8廉0 价◎ 的海轮运3输0~方4式0千是米铁/时路。
(◎ 3飞)机运40距0~在1505000千千米米/时以 上时,最廉价的运输方 式是 水路 ,但它最大 的缺点是?
受河流和海洋分布限制,受气候条件影响大。
P85
自主学习:
结合生活经验及85页课本对五种交通运输方式进行比较。
运输方式 运费 速度 运量 灵活性
铁路运输
较低 较快
较大 差

《交通运输》中国的经济发展PPT课件7

《交通运输》中国的经济发展PPT课件7

小华:你好!
D ①、阿强乘坐的列车路线是:[ ]
离开家后,我和亚
A、京广—广深线 B、鹰厦—古汕线 军一起坐上了当晚7:
B C、黔桂—湘桂—黎湛线 D、京九线
②、这封信的写作时间可能是:[
]
30从省城开往深圳的列 车。现在的火车真快, 路上没有经过其它省会
A、2月 B、4月 C、6月 D、8月 城市,一路风驰电掣直
A、投资规模巨大,建设周期较长 B、提供就业机会和人均收入 C、加快商品流通,促进共同发展
D D、投资回报较高,效益显著
2、下列四大工程中属于交通运输建设项目的是:[ ] A、西电东送,南水北调 B、西电东送,青藏铁路 C、西气东输,南水北调 D、西气东输,青藏铁路
3、穿越华北平原的铁路线中,由西向东的正确排序是:
⑷、从拉萨到西宁,沿途参观访问。 汽车
⑸、从武汉到郑州探亲。
火车
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原则:
①贵重或急需的货物,数量又不大的,多由航空 运输
②容易死亡、变质的活物、鲜货,短程可由_公__路______ 运输。远程而又数量大的可用 铁路 运输。
③大宗笨重的货物,远距离运输,尽可能利 ___水__运____ 或 __铁__路_____运输。
活动2、五岭县地处我国西南地区。图A和图B分别概略 的反映了该县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面貌。阅读下图 和相关资料,分析以下问题。
※_雨__热__同__期__的气候,使得这里的农作 物以稻米为主
※位于_长__江__干流和支流以及_京__杭__运__河__ 交汇处,__水__运__条__件___优越
有大的山川阻隔,是高速公路建设的重要地理条件。
高速公路路面平整、坚固、坡度和缓,没有急弯,来向和去向车道之间有间隔 带,保证交通运输畅通无阻,极大的提高了交通运输的效率。

第十六章 交通运输企业经济活动分析

第十六章 交通运输企业经济活动分析
长沙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运输经济学(第十六章)
16.2 运载设备运用指标分析
16.2.1 运输能力及工作量指标
16.2.2 运输时间及速度指标
16.2.3 运载设备利用率指标
16.2.4 运输质量及安全性指标
长沙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运输经济学(第十六章)
加强对运载设备的管理,提高其运用效率,是交 通运输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为了评价、分析运载设备的运输生产活动,通常 采用一系列指标来表示运载设备生产活动的数量和质 量以及运载设备的利用程度。
2. 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 人力资源管理是为了满足企业发展战略要求,有计划地对人力资源进 3. 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
长沙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运输经济学(第十六章)
16.1.2 劳动定额与工资
1. 劳动定额
劳动定额,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为完成一定量的 运输生产任务所预定的必要劳动消耗量的标准。其中,生产技术组织条件 包括生产条件、技术条件和组织条件三个方面的内容。生产条件指生产方 式和生产批量;技术条件指设备、工具和量具等;组织条件指劳动组织条 件、操作者的分工协作情况和专门化程度。
海里)。按照现行的规定,在铁路运输和水路运输中,客 货运周转量是指运载设备运输的货物数量与相应的运输里程的乘
积,单位一般为吨公里、吨海里。计算公式为: 运的“1人”换算为“1t”,“1人公里、1人海里”换算为 货物周转量=∑(每批货物的质量×该批货物的运距) (16-8) 货运量的统计既分品类,又分运输工具,还按照区域或者货物的 “1吨公里、 1吨海里”;在公路运输中,客运的“10人” 流向进行分类统计。
长沙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运输经济学(第十六章)

《交通运输经济学》课件

《交通运输经济学》课件

感谢观看
THANKS
运输价格的形成机制
运输价格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运输成本、供求关系、市场竞争、政策法规等。
市场竞争
市场竞争对运输价格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运输企业为了获得市场份额,可能会采取低价策略。
运输成本
运输成本是制定运输价格的重要依据,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包括燃料、设备维护、折旧等;间接成本包括管理费用、税费等。
运输成本的计算
运输成本分析主要包括成本核算、成本效益分析和成本控制等方面,通过分析可以了解运输成本的构成和变化趋势,为优化和控制成本提供依据。
运输成本分析
运输成本的优化
运输成本的优化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如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能源消耗、优化运输线路和减少空驶等,通过这些措施可以降低运输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提升国际竞争力
交通运输的建设有助于改善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缩小地区差异
对交通运输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包括直接经济效益、间接经济效益等。
经济效益评价
评估交通运输项目对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贡献。
社会效益评价
分析交通运输项目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可持续性。
可持续性评价
政策法规
政策法规对运输价格的形成具有指导和约束作用。政府可以通过制定价格政策、法规等手段来调控运输价格。
运输价格体系:运输价格体系是指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价格关系。不同运输方式之间存在竞争和互补关系,因此需要合理确定各种运输方式的价格水平。
运输价格的制定
在制定运输价格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成本、市场需求、竞争状况、政策法规等。在制定具体的运输价格时,可以采用成本加成定价法、市场导向定价法、竞争导向定价法等不同的方法。

交通运输经济技术经济特征PPT课件

交通运输经济技术经济特征PPT课件


FC
• 例:某公路项目购进钢材50万元,钢材价格中有20%的工商税;购 进水泥80万元,水泥价格中有10%的国家补贴。钢材由财务成本调 整为经济成本的转换系数是:

1

=0.83 则钢材的经济成本为:50×0.83=42万元
• (1+20%)
• 水泥由财务成本调整为经济成本的转换系数应是:

1

=1.11 则水泥的经济成本为:80×1.11=89万元
③引进外国工人到本国工作
(3)外汇:使用反映外汇机会成本的影子汇率来计算
外国货币的价值
[(进口商品到岸价+进口税)+(出口商品离岸价+出口补贴)]
影子汇率=官方汇率× (进口商品到岸价+出口商品离岸价)
(4)利息:资本的机会成本,使用影子利率来计算.
3500 5000 8000 9000 5800 2500 2000 5000 40800
经济成本 2000
3762. 5 5750 9800 9675
8316. 5 3437. 5
0 2500 43291.5
• 第一步:根据经济成本的鉴别的原则,将第8类删除, 将被财务成本删除的第一类包括进去;
3亿元
种水果
4.5亿元
种水稻
2.4亿元
• 影子价格则按国民经济提供的最大价值来确定,该一万亩土地 的影子价格为4.5亿元
(2)工资:使用劳动力会对国民经济产生三种影响
①如果是从其它部门抽走劳动力,其实际工资与影子工 资一致,影子工资=实际工资
②国内招收新工人:第一、由失业工人转为就业工人;第 二、非全日制工人转变为就业工人;第三、农民转变为 工人;第四、非熟练工人转变为熟练工人

交通运输经济学讲义(PPT61张)

交通运输经济学讲义(PPT61张)
Q Q P 10 35 5 10 2 1 P 1 2 E P P P Q 10 5 35 10 2 1 Q 1 2
在P =5与P =10之间的运输需求弧价格弹性为-1.67
1 2
1 .67
在计算价格弹性时应该注意:
第一,弹性值为负值。如果是正值,说明价格的变动对需求量 无影响。 第二,通常我们用绝对值来比较弹性的大小 第三,平坦的需求曲线弹性大,陡的需求曲线弹性小
交通运输经济
TRANSPORTECONOMY
交通运输经济的研究内容:
按照交通运输方式划分 铁路运 输经济 管道运 输经济
道路运 输经济
运输经济 学
民航运 输经济
水路运 输经济
课程结构:
第一篇 运输经济学导论 第二篇 铁路运输经济学 第三篇 道路运输经济学 第四篇 其他运输方式经济分析
课程特色:
参考文献:
书目名称
运输经济与决策管 理
运输市场营销学 运输经济学 道路运输经济学 综合运输工程学 运输经济分析
作者
蔡庆麟,刘艳琴等 吴育俭,刘作义 陈贻龙,邵振一 李华主编 沈志云主编 赵淑芝主编
出版社
人民交通出版社 中国铁道出版社 人民交通出版社 人民交通出版社 人民交通出版社 人民交通出版社
出版时间
(6)运输需求价格弹性的影响因素 ①运输市场的范围:可以按两种方式来划分。
第一,按地域来划分 第二,按运输对象来划分
②货物性质、旅客身份和收入 ③运输服务的替代性 ④运输速度的快慢
2.运输需求的收入弹性 (1)运输需求收入弹性的计算 运输需求的收入弹性EI,指的是运输需求 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化的反映程度,一般用 于对客运需求的分析 运输需求收入弹性的计算公式为: Q Q / Q QI

交通运输企业经济活动分析

交通运输企业经济活动分析

14.1 人力资源管理与效率分析
✓ 时间单位范围
劳动生产率的时间单位可以采用时、日、月、季 、年等。
例如:
时劳动生产率=小时产品产量/劳动人员数量 日劳动生产率=小时产品产量*实际工作日时长/劳动
人员数量
18
第十八页,共76页。
14.1 人力资源管理与效率分析
✓ 人员范围。 全员劳动生产率是运用运输企业全部职工人数进
1 运输时间指标 运载设备时间指运载设备所处状况及其营运活
动的时间消耗,涉及到不同的时间概念。
2266
第二十六页,共76页。
14.2.2 运输时间及速度指标
1 运输时间指标
完好率 完好率也成为营运率,指计算期内运输企业运载工具的总 营运时间在总 时间中所占的比重。总营运时间也叫营运车日,即计 算期内运输企业所 有运载工具营运时间(以日计算)的总和。完好 率计算公式为:
1.人力资源的特征 资源是可以为人类利用并能够创造财富或增加福利的要素或手段 。 “人力资源(Human resource)”由著名管理学家彼得.F.德鲁克 于 1954年在其《管理的实践》一书中首次提出。他认为:人力资源 拥 有当前其他资源所没有的素质,即“协调能力、整合能力、判断 力和 想象力”,是一定范围内的人口中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总 和,它是一 种生产能力,是表现在劳动者身上并以劳动者的数量和 质量来表现的 资源。
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标所包括的人员是运输企业全 部人员,运输人员劳动生产率指标所包括的人员是直接 参加运输生产的人员。
20
第二十页,共76页。
14.2 运载工具运用指标分析
14.2.1 运载能力及工作量指标
1.运输能力指标
运载工具数量,指运输企业在营运期内拥有的各种运载 设备 数量,计量单位为辆数、艘数和架数。

交通运输企业经济活动分析

交通运输企业经济活动分析

•22
第16章 交通运输企业经济活动 分析
16.4 可持续发展对运输企业的要求 16.4.1 可持续发展; 16.4.2 资源消耗约束; 16.4.3 环境保护约束;
•23
第16章 交通运输企业经济活动 分析
16.4.1 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是指既 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构成危害,既满足特定区域的需要又不对其他区域 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和削弱的发展。
铁路运输进款及分配: 铁路运输进款在全国铁路沿线车站和列车上收 取,以站、段为单位通过银行向路局、铁道部逐级 上缴。 铁路局根据完成的工作量按铁道部运输收入分 配办法结算而取得的运输收入,称为清算收入。铁 路局下属的单位,根据完成的工作量和路局的清算 收入分配方法结算而取得的收入,也为各自的清算 收入。
•35
第16章 交通运输企业经济活动分 析 城市道路建设必须要有一个合适的标准,既能满
足人们的正常交通需要,同时又不会造成土地资 源的浪费。
36
第16章 交通运输企业经济活动 分析
(3)其他资源对交通运输企业的约束 交通运输业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部门,除了 能源和土地作为交通运输最重要的资源以外,矿产 资源、水资源、木材资源等等也是交通资源的组成 部分。
•24
第16章 交通运输企业经济活动 分析
从时间尺度上看,可持续发展既要满足当代人的 需要,又不危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从空间尺度上看,可持续发展既要有满足某一特 定区域的需求,又不危害和削弱其他区域满足其 需求的能力。
•25
第16章 交通运输企业经济活动 分析
(2)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可持续发展是为了解决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 温室效应; 臭氧层耗损; 酸雨污染; 沙尘暴; 资源利用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价值。
.
14.1 人力资源管理与效率分析
交通运输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Βιβλιοθήκη 交通运输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使
用人 力劳动; ✓ 交通运输企业是服务性企业,必须充分发
挥企 业员工的积极主动性,挖掘员工的劳动 潜能和 智慧,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为运输企业 树立良 好的形象。
.
14.1 人力资源管理与效率分析
.
第14章 交通运输企业经济活动分析
时间定额是用运输单位产品消耗的时间数量表 示的劳动定额。如修理工时定额、装卸工时定额、 车辆维护工时定额等。
产量定额是用单位时间产出的工作量来表示的 劳动定额。它与时间定额互为倒数。
T 1 或 Q1
Q
T
.
第14章 交通运输企业经济活动分析
(2)劳动工资形式 ✓ 工资、薪金、津贴、奖金、福利等企业支付给 员工的劳动报酬。 ✓ 工资形式通常与企业生产技术特点和支付劳动 报酬的对象相适应,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 性。工资形式有:岗位工资制、结构工资制、企业经 营者年薪制、股票期权制和期股制等。
.
14.2 运载工具运用指标分析
14.2.1 运载能力及工作量指标
1.运输能力指标 运载工具数量,指运输企业在营运期内拥有的各
种运载设备 数量,计量单位为辆数、艘数和架数。 运载工具吨(客)位 运载工具功率
.
14.2.1 运载能力及工作量指标
2.运输量指标 运输量指标说明运载工具在一定的工作时间(年 、 月、日)内计划或实际完成的运输产品数量。 包括:货运量、客运量、货运周转量、旅客周转 量 以及运输密度、不均衡系数等指标。 单位?
运营人员劳动生产率是运用与运输工作有直接 关系的运营人员人数进行计算。它直接反映的是 生产人员的劳动效率,为制定生产定额和改进劳 动生产组织提供依据。
.
第14章 交通运输企业经济活动分析
交通运输业的劳动生产率 指平均一个人员所完成的运输工作量。 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标所包括的人员是运输企业
全部人员,运输人员劳动生产率指标所包括的人员 是直接参加运输生产的人员。
季、年等。 例如: 时劳动生产率=小时产品产量/劳动人员数量
日劳动生产率=小时产品产量*实际工作日时长/劳 动人员数量
.
14.1 人力资源管理与效率分析
✓ 人员范围。 全员劳动生产率是运用运输企业全部职工人数
进行计算,说明报告期每一个职工的劳动效率。 是企业改进劳动组织、合理使用劳动力的重要依 据。
.
交通运输业就业人员
.
14.1 人力资源管理与效率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含义:
✓ 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是满足企业发展战略 的要求;
✓ 人力资源管理不仅强调人力资源数量的配 置,而且 强调通过组织、培训、评价、激励 等管理手段,实 现人力资源质量的提高;
✓ 人力资源管理强调通过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充分发 挥员工的潜能,进而为企业创造更大
.
14.1 人力资源管理与效率分析
3.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分类 ✓ 运输量指标范围 实物指标(换算吨公里、货物吨公里、旅客 人公里 等)、价值指标(总产值、净产值等)和 运输工作量指 标。 目前运输企业主要采用实物指标。
.
14.1 人力资源管理与效率分析
✓ 时间单位范围 劳动生产率的时间单位可以采用时、日、月、
交通运输经济学
第14章 交通运输企 业经济活动分析
制作: 交通运输经济学课程组
第14章 交通运输企业经济活动分析
14.1 人力资源管理与效率分析 14.2 运载工具运用指标分析 14.3 运输企业经济效益分析
.
14.1 人力资源管理与效率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 劳动定额与工资 企业劳动生产率
.
14.1 人力资源管理与效率分析
.
第14章 交通运输企业经济活动分析
(3)交通运输业工资总额构成 ✓计时工资; ✓基础工资; ✓职务工资; ✓各种奖金; ✓各种津贴; ✓加班工资; ✓其他工资。
.
第14章 交通运输企业经济活动分析
14.1.3 企业劳动生产率 1.劳动生产率的计算
(1)个人劳动生产率 以劳动者个人为考察对象,计算其在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产 品数 量来表示,也可以用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来表示。 个人劳动生产率(正指标)=产品产量/劳动时间 个人劳动生产率(逆指标)=劳动时间/产品产
.
第14章 交通运输企业经济活动分析
14.1.3 企业劳动生产率 1.劳动生产率的计算 (2)企业劳动生产率 以企业为考察对象,计算其在一定的时期内 生产的总产出量与相应的劳动人员数量的比 值。 企业劳动生产率=总产出量/劳动人员数
.
第14章 交通运输企业经济活动分析
14.1.3 企业劳动生产率 2.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因素 劳动生产率的状况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具体 说,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生产中的各种经济和技术 因素。 (1)劳动者平均熟练程度 (2)科学技术发展程度 (3)劳动组织和生产管理 (4)生产资料的规模与效能 (5)自然条件
14.1.1 人力资源管理
1.人力资源的特征 资源是可以为人类利用并能够创造财富或增加福利的要素或 手段。 “人力资源(Human resource)”由著名管理学家彼得.F.德鲁 克 于1954年在其《管理的实践》一书中首次提出。他认为: 人力资源拥 有当前其他资源所没有的素质,即“协调能力、整 合能力、判断力和 想象力”,是一定范围内的人口中具有劳动 能力的人口总和,它是一 种生产能力,是表现在劳动者身上并 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来表现的 资源。
3.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系列的过程,主要包括 人力资源规划、岗位分析、人员招聘、员工 培训 、绩效考评、薪酬制定等内容。
.
第14章 交通运输企业经济活动分析
14.1.2 劳动定额与工资
(1)劳动定额 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为完
成一定量的运输生产任务所预定的必要劳动消耗量 的标准。
.
14.1 人力资源管理与效率分析
(1)人力资源的特征 ✓生物性; ✓社会性; ✓主观能动性; ✓可再生性; ✓时效性; ✓资本性。
.
14.1 人力资源管理与效率分析
2.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 人力资源管理是为满足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 ,有计划地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通过对员 工的招聘、培训、使用、考核、激励、调整 等一 系列环节,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员工的 潜能 ,为企业创造价值,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 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