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加工水平对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影响

合集下载

内隐记忆1

内隐记忆1

最近,考察健忘症病人是否对记忆中无预先存在表象的新信息(如非词和无关词对等)具有正常的启动或内隐记忆,获得的结果并不一致。塞马克等(Cermark et al., 1985)发现,健忘症病人在非词的知觉确认任务上无启动效应。戴蒙得和罗津(Diamond& Rozin, 1984)用三个字母的词根来测定内隐记忆,获得了类似的结果。格拉夫和沙克特(Graf& Schecter,1987)使用完词测验发现,一些健忘症病人——其记忆障碍相当轻——对无关词对间接获得的联系具有正常的内隐记忆,而重度健忘症病人却没有对新联系的内隐记忆。莫斯科维塔等人(Moscoviten et al.,1986)用对降级的无关词对的阅读任务来评价内隐记忆,在有严重记忆障碍的病人身上观察到正常的对新联系的内隐记忆。总之,研究表明,健忘症病人能表现出对新获得信息的启动效应,但这种效应依赖于所使用的内隐记忆测验类型以及病人病情的轻重和程度。
(三)无意识学习
雷伯等人(Reber et al., 1976)关于内隐学习(implicit learning)的一系列实验中,呈现根据不同人工语法规则产生的字母串,被试者分别在内隐指导条件或外显指导条件下学习这些字母串,然后再给被试者一些未学过的,根据相同规则产生的字母串,让其识别这些字母串是否符合语法规则,他们的研究证明,即使在不能有意识地、外显地知道这些规则时,被试者还是能够学会确定符合语法的字母串,在语法规则较为复杂时,记忆性的内隐学习比规则发现性的外显学习更有效。贝里(Berry,1987)等研究者使用不同的方法同样观察到了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并对内隐记忆所获得知识的意识性、抽象性以及两种学习方式的相互作用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发现无意识的学习机制比有意识思维更能检测微妙和复杂的关系。
2.从研究模式看,内隐记忆是启动效应的一种,这在内隐记忆与启动效应的关系中已有论述。

记忆加工水平对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影响 (1)

记忆加工水平对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影响 (1)

系别:心理系班级:03级姓名:张凌波同组成员:刘家骥刘晓黎廖宗卿肖小溪试验日期:04,11,23 教师评定记忆加工水平对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影响摘要该实验通过比较三种加工水平逐渐加深的学习方式之后的再认测验和知觉辨认测验成绩,考察不同的加工水平对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影响,借以探求加工水平与记忆持久性的关系以及加工提取是否具有一致性。

结果没有观察到加工水平对外显、内隐记忆的影响。

推测原因与未作单盲设计和心理量难于准确测量有关。

关键词加工水平内隐记忆外显记忆1. 导言当前的记忆理论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它们分别是:两种记忆说和加工层次说(levels of processing或LOP)。

前者认为记忆主要有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种,它们彼此独立而又互相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记忆系统。

长时记忆是一个信息库,可以长期贮存大量信息;而短时记忆是一个容量有限的缓冲器和加工器,容量以内的信息可以在短时记忆中短暂地保持。

外部信息首先通过感觉通道进入短时记忆,然后可以通过复述进入长时记忆,否则就被遗忘。

这种学说被众多实验,例如经典的自由回忆条件下的系列位置效应,临床以及生物学的证据所支持。

而后者是由Craik和Lockhart于1972年提出的。

Craik等人指出,两种记忆说存在着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

例如,容量有限是短时记忆的一个重要特性,然而这个有限容量的性质是模糊不清的;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信息编码也不像初期所想象的那样不同;两种记忆说在方法论上也存在着缺陷,等等。

因此,他们提出了与之相对立的加工层次模型。

这个学说认为,作用于人的刺激要经受一系列不同水平的分析:从肤浅的感觉分析开始,到较深的、较复杂的、抽象的和语义的分析。

感觉分析涉及刺激的物理特性;较深的分析则涉及模式识别和意义的提取。

这种加工系列体现出不同的加工深度,更深的加工深度意味着更多的意义或认知分析。

记忆痕迹实际上是信息加工的副产品,痕迹的持久性是加工深度的直接函数。

心理学导论复习重点之记忆_毙考题

心理学导论复习重点之记忆_毙考题

心理学导论复习重点之记忆第七章记忆一、记忆概述健忘20秒:亨利.古斯塔夫.莫莱森(H.M)(一)记忆的含义记忆是在人的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也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编码是人类获得个体经验的过程,相当于记忆中记的阶段。

在记忆的过程,编码有不同的层次或水平,主要有视觉的、听觉的和语义的编码,不同的编码方式对记忆有不同的影响。

存储是把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的情感、做过的动作、思考过的问题等,以一定的形式保持在人的头脑中。

知识的存储有时也叫知识的表征,它可以是实物的图像,也可以是一系列概念或命题。

提取是指从记忆中查找已有信息的过程,是记忆过程的后一个阶段,相当于记忆中忆的阶段。

再认和回忆是提取的基本形式。

记忆好坏是通过信息的提取表现出来的。

(二)记忆的过程从传统心理学来讲,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三个环节-记忆过程。

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来讲,记忆包括编码、储存和提取三个环节-对应心理过程。

记忆从识记开始,识记是学习和取得知识经验的过程;知识经验在大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叫保持;大脑中提取知识经验的过程可以表现为回忆,也可以表现为再认。

从大脑中提取知识和经验的过程叫回忆,又叫再现;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但在它重现时却能有一种熟悉感,并能确认是自己接触过的材料,这个过程叫再认。

记忆过程的这三个环节,也可以说编码、储存和提取这三个环节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

(三)记忆的种类1. 记忆按信息保持时间和编码方式分为:瞬时记忆(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图尔文将长时记忆分为两类: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1)情景记忆: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有时间、地点和情节的事件的记忆。

受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容易受到干扰,记忆不够稳定。

如想起自己参加过的一个会议或曾去过的地方。

(2)语义记忆:又叫语词-逻辑记忆,是用语词概括的各种有组织的知识的记忆。

不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比较稳定,提取也比较容易。

不同加工水平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中生存加工的影响

不同加工水平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中生存加工的影响

心理学探新2020,Vol.40,No.4,338-344PSYCHOLOGICAL EXPLORATION不同加工水平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中生存加工的影响李红利1*,王文慧2(1.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兰州730070;2,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广州增城实验学校,广州511300)摘要:记忆的生存加工优势主要指生存情景下的记忆成绩好于其他情景下记忆成绩的一种优势效应。

实验1采用生存加工研究范式,结合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测试方法,考察了生存加工在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中的表现。

实验2结合不同的词语评估时间,进一步考察了不同加工水平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中生存加工的影响。

结果发现,在内隐记忆中没有表现出生存加工优势,但是在外显记忆中出现了生存加工优势效应,并且外显记忆中的生存加工优势会受到加工水平的影响。

关键词:生存加工优势;内隐记忆汐卜显记忆;加工水平中图分类号:B84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184(2020)04-0338-071引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进化心理学逐渐兴起,人们对记忆的研究也逐渐引出记忆的功能性视角。

研究表明,类似于人类形体的进化,人类的记忆也是由进化而来的,这种记忆的进化跟其他生理系统一样符合自然选择的标准一都是为了加强个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比如说更好地记住食物的位置,躲避猛兽的袭击等(Nairne,2005;Nairne&Pandeirada, 2008)o研究发现,在生存情景下,那些与生存相关的词汇比与生存不相关的词汇在自由回忆或再认时的记忆效果要好,这种适应生存的记忆被定义为生存加工优势效应(Nairne,2005;Nairne&Pandeirada, 2008)o研究表明,生存情境下记忆随机呈现的词语的成绩比传统的深加工条件下的成绩要好(Nairne,Thompson,&Pandeirada,2007)o这一适应性记忆上能够促进人类更好地处理生活中遇见的与生存相关的问题,增加了人类生存的机会(Naime, Vanarsdall,Pandeirada,&Blunt,2012)o记忆的这一-适应性所体现的是领域特殊性并非是领域一般性,也就是说,相对一般的信息而言,人类记忆系统能够更好地保存与生存有关的特殊信息(Nairne,Pan­deirada,&Thompson,2008)。

不同加工类型的不同加工水平对内隐记忆的影响的研究

不同加工类型的不同加工水平对内隐记忆的影响的研究

不同加工类型的不同加工水平对内隐记忆的影响的研究陈 寒(四川绵阳师范专科学校教育系,621000) 张 奇 周仁来(辽宁师范大学教育系,大连,116029)摘 要 针对加工水平对内隐记忆的影响的研究结论互相矛盾的现状,本研究认为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通过实验和讨论得出如下结论:1、加工类型和加工水平是对加工在质与量上分别作出的区分,这种区分与有意识/无意识在学习加工中的引入是有意义和必要的。

2、内隐记忆存在着加工水平效应。

这个结论支持和补充了加工的观点。

3、概念驱动测验和数据驱动测验都受到了语义和非语义变量的影响。

关键词:内隐记忆 加工类型 加工水平 匹配1 问题的提出 对于加工水平是否以及如何影响内隐记忆的问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和讨论。

但直到目前,人们对此仍无一致的看法,不同的研究结论之间互相矛盾。

(如:Roediger等人(1989)[1]; Graft(1982)与Graft&Squire(1984)[1];朱滢(1991)[1];Squire等人(1987)[2];Jacoby(1983, b)[3];B.Hamann(1990)[4];Roediger和Weldon (1992)[5])。

纵观他们的实验研究,我们认为产生目前的加工水平对内隐记忆影响的莫衷一是看法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加工水平等同于加工类型;对学习时加工没有作有意识加工和无意识加工的区分;学习加工类型与测验提取类型是否匹配不统一。

2 原因探析及相关理论建构2.1 学习编码的加工水平等同于加工类型的混淆 对刺激的物理特征(即非语义特征)和语义特征分别进行不同的加工而导致两种加工任务,即据此区分为两种加工类型:语义加工和非语义加工。

对加工水平的划分在以往的研究中都是等同于加工类型的划分,这也即所谓的“加工水平说”的核心。

但我们却对加工水平等同于加工类型的合理性表示怀疑。

原因首先来自于对“加工水平说”的批评[6]:它没有说出什么新东西;没有提出加工深度的客观的独立的指标,不能进行严格的验证;含有循环论证。

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

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
不同的影响
呈现方式
视觉/视觉
听觉/听觉
填字组词
(内隐)
61.51
42.92
线索回忆
(外隐)
54.17
56.50
任务类型

(5)干扰因素对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影响
不同

外显记忆很容易受到其他无关信息的干扰,前摄
抑制(指之前学习过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以后学习的
材料的干扰作用)和倒摄抑制(当先前学习的记忆内
词的记忆,但是对特定任务的操作,却表现出了记忆
效果。
随后,心理学家们在许多条件下,合用不同的材料和
方法,对正常人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研究者们发
现,上述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它反映了一种自动的、
不需有意识参与的记忆。这种记忆的特点是:人们并
没有深邃到自己拥有这种记忆,也没有下意识地提取
这种记忆,但它却在特定任务的操作中表现出来,这
概率,就是所学单词的启动量[内隐记忆的指标]。

知觉辨认:在学习阶段,向被试依次呈现一系列项目。
然后将这些呈现过的项目与未呈现过的项目混淆在一起,
在速示仪或电脑显示器屏幕上以极短的时间[小于5ms]一
个一个地呈现给被试,要求被试加以辨认。一般来说,
被试将学习阶段呈现过的项目辨认出的概率高于未呈现
项目,两者的概率之差就是呈现项目的启动量[内隐记忆
容,随着时间的流逝,受到其他活动或刺激的影响,
记忆力逐渐减弱的现象;
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
的材料的保持和回忆起干扰作用称为倒摄抑制。)现
象的存在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但是,内隐记忆的情
况则有所不同
陈世平和杨治良利用汉字进行了一项实验研究发
现,内隐记忆不易受到干扰。在实验中先让被试进行

如何区分内隐记忆、外显记忆与无意识记、意义识记

如何区分内隐记忆、外显记忆与无意识记、意义识记

在历年的教师招聘考试中,记忆的分类是心理学部分考察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此部分考察形式主要以事例反选或者概念反选的方式出现,由于部分考生对该知识点理解不到位,以至于在解答题目的过程中会出现概念混淆的情况。

本文在此对其在整个心理学中的知识点做出总结,希望对各位考生的备考有所帮助!一、把握考点第一步之辨概念:1.根据记忆过程中意识的参与程度,可以分为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外显记忆是指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

它对行为的影响是个体能够意识到的,因此,又叫受意识控制的记忆。

内隐记忆是指在个体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有时又叫自动的无意识记忆。

2.根据识记有无目的性,可以把它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无意识记是指事前没有明确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去努力。

由于缺乏目的性,因而识记内容带有偶然性和片断性,缺乏系统性。

有意识记是指有意识记是有明确的识记目的,并运用一定方法的识记,在识记过程中还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

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依靠有意识记。

二、把握考点第二步之明规律:内隐记忆强调信息提取过程中的无意识性,它经常表现为:人在操作某任务时,在不需要对先前经验进行有意识回忆的情况下,已储存在脑中的经验或信息会在提取和操作中自动起作用,从而影响到作业的绩效。

内隐记忆最初是在遗忘症患者身上发现的,表现为自由回忆、线索回忆、再认等方面的明显缺陷,但是,他们在残词补全的测验中,完成的状况却接近于正常人。

一般在再学时的节省、阈下编码刺激的作用和启动效应等方面能检验到内隐记忆。

正常人也存在内隐记忆现象,比如知觉辨认、偏好判断、语词认知、技能学习、人脸识别等,都能够找到内隐记忆的痕迹。

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相对,指人在意识的控制下,主动地收集某些知识经验来完成当前作业任务时表现出来的记忆。

外显记忆是对过去经验的有意识检索和提取的过程,其突出的特点是强调信息提取过程中的有意识性,而不是信息识记过程的有意识性,即个体能意识到自己正在积极地检索或提取记忆中的信息,从而实现回忆或再认。

记忆加工水平实验介绍

记忆加工水平实验介绍

考察不同的加工水平对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影响。

实验介绍:记忆的加工水平英文名称:PROCESS简介:当前的记忆理论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它们分别是:两种记忆说和加工层次说(levels of processing或LOP)。

前者认为记忆主要有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种,它们彼此独立而又互相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记忆系统。

长时记忆是一个信息库,可以长期贮存大量信息;而短时记忆是一个容量有限的缓冲器和加工器,容量以内的信息可以在短时记忆中短暂地保持。

外部信息首先通过感觉通道进入短时记忆,然后可以通过复述进入长时记忆,否则就被遗忘。

这种学说被众多实验,例如经典的自由回忆条件下的系列位置效应,临床以及生物学的证据所支持。

而后者是由Craik和Lockhart于1972年提出的。

Craik等人指出,两种记忆说存在着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

例如,容量有限是短时记忆的一个重要特性,然而这个有限容量的性质是模糊不清的;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信息编码也不像初期所想象的那样不同;两种记忆说在方法论上也存在着缺陷,等等。

因此,他们提出了与之相对立的加工层次模型。

这个学说认为,作用于人的刺激要经受一系列不同水平的分析:从肤浅的感觉分析开始,到较深的、较复杂的、抽象的和语义的分析。

感觉分析涉及刺激的物理特性;较深的分析则涉及模式识别和意义的提取。

这种加工系列体现出不同的加工深度,更深的加工深度意味着更多的意义或认知分析。

记忆痕迹实际上是信息加工的副产品,痕迹的持久性是加工深度的直接函数。

那些受到深入分析的信息产生较强的记忆痕迹,并可持续较长的时间;而那些只受到肤浅分析的信息则产生较弱的记忆痕迹,并持续较短的时间。

这样,加工水平说就从信息加工的操作出发,用不同的加工水平来取代不同的记忆结构,提出了与两种记忆说相对立的观点。

加工层次说的实验范式为不随意学习(incidental learning),具体如下:要求被试完成不同的定向任务(oriental task),通常任务水平有字型、语音和字义。

记忆水平加工1

记忆水平加工1

姓名杜芃学号222010306022006 专业应用心理学年级 2010级课程实验心理学实验时间11.24同组人姓名成绩记忆加工水平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影响西南大学心理学院2010级应用心理学重庆400715摘要:本实验研究不同的记忆加工水平,字型和字义的加工对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影响是否相同。

实验被视为西南大学心理学院2010级本科生39名,被试被分为3组,在学习阶段第一组直接呈现要记忆的字,第二组先呈现要记忆的单字的反义词,然后呈现要记忆的单字,第三组先呈现要记忆的单字的反义词,然后被试报告出要记忆的单字,之后口算一些算术题,最后每组进行再认测验和辨认测验。

结果表明不同的记忆加工水平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影响是不同的,证明了Jacoby的实验结果。

关键字:记忆加工水平内隐记忆外显记忆1.前言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与英国心理学家巴特利特是记忆研究的两位先驱。

艾宾浩斯发明了无意义音节作记忆研究的材料,并发明了节省法来测量记忆效果,绘制了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巴特利特批评艾宾浩斯过于关注记忆材料忽视了其他记忆的重要特征,他使用重复再现和系列再现的方法对故事和图画等有意义的材料进行研究,提出任何的学习和记忆都是在我们已有图式(即在我们过去经验中形成的信息分类的方式)的基础上进行的,当这些图式与正在记忆的内容相冲突时,人们会扭曲记忆内容,使之更符合我们头脑中原有的观念或说是更适合我们已有的的图示。

这是关于记忆的早期研究,主要着眼于描述记忆总体上的性质和表现特征。

raik和Lockhart提出加工水平理论,其主要理论假设是,深层次的加工处理比表浅的加工处理产生更精细、更持久、也更强大的记忆痕迹。

(Crak,E1.M,Lockhart,1972)主要观点为,刺激要从肤浅的感觉分析开始,到较深的、较复杂的、抽象的和语义等一系列的分析。

感觉分析涉及刺激的物理特性,较深的分析则涉及模式识别和意义的提取。

这种加工系列体现出不同的加工深度,更深的加工深度意味着更多的意义或认知分析。

认知心理学课后题

认知心理学课后题

认知心理学课后题认知心理学课后题整理第一章概述:从广义上讲,认知心理学主要探讨人类内部心理活动过程、个体认知的发生与发展,以及对人的心理事件、心理表征和信念、意向等心理活动的研究。

狭义的认知心理学就是信息加工心理学。

:口语报告是让被试在从事某种活动的同时或之后,将头脑中进行的心理活动操作过程用口语表达出来,主试记录下来,并根据有关结果对被试心理活动规律进行研究。

1、为什么认知心理学也叫信息加工心理学?P3:广义认知心理学包括信息加工心理学。

狭义的认知心理学指的就是信息加工心理学。

它将人的认知过程类比为计算机,以信息加工的观点为核心研究人类认知的心理学,也叫信息加工心理学,包括感知、注意、表象、学习记忆思维和言语等。

2、认知心理学的三种研究取向之间有何异同?P15:(1)它们都是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范式,都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2)信息加工研究取向奠定了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基础,(3)联结主义研究取向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大脑与认知过程之间的关系,(4)而生态研究取向则从更加整体的观点认识人的认知过程。

3、如何通过计算机工作过程来模拟人的认知过程?(1)把人的认知操作编制成计算机程序。

(必须有层次的、逻辑严密的、可运行的。

)(2)在计算机上进行实验验证,从中观察和了解人的认知活动过程在辨别、比较、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上的心理活动过程。

第二章注意过程:是一种需要应用注意的加工,其容量有限,可灵活地用于变化着的环境。

这种加工是受人有意识地控制的,故称作控制性加工或注意性加工。

:是不受人所控制的加工,无需应用注意,没有一定的容量限制,而且一旦形成就很难予以改变。

是平行的,可同时处理两个或多个项目,主要用在容易的、涉及高度熟悉项目的任务中。

: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同时出现在眼前时,我们常常只注意其中一个物体,而不是全部。

——注意的选择性。

(对个人很重要的词语会被注意到)感觉登记选择性过滤器觉察器短时记忆反应反应过滤器模型(知觉选择模型):来自外界的信息是大量的,人的高级中枢的加工能力有限,避免系统超载,需要过滤器加以调整,选择一些信息进入高级分析阶段,通过过滤的信息,被进一步加工而被识别和贮存,其余信息暂存于某种记忆中,然后迅速消退。

关于内隐记忆的一些知识和研究

关于内隐记忆的一些知识和研究

关于内隐记忆的一些知识和研究08级心本班王忠08378437摘要:内隐记忆是指在不需要意识或有意回忆的条件下,个体的过去经验对当前任务自动产生影响的现象,因为内隐记忆是在研究精神病患者的启动效应中发现的,所以人们常把内隐记忆和启动效应作为同等概念使用。

关键词:回忆,启动效应,意识,自由联想,提取,无意识,正文:1,内隐记忆的发现及提出对内隐记忆这一心理现象最早进行描述的学者是法国近代哲学家笛卡尔,但直到上世纪60 年代末,心理学中对记忆的探讨仅仅限于意识状态下的记忆规律。

1968 起年英国学者Warrington 在对健忘症患者启动效应的研究中发现:健忘症患者虽然不能有意识地保持学习内容,在再认测验中无法辨认出先前学习过的单词,但在补笔测验中却对先前呈现过的单词表现出与正常人一样的保持效果。

这一特殊记忆现象的发现激起了人类对无意识记忆的探讨的兴起。

1985 年Graf首次提出了内隐记忆这一概念,用以表述在无意识情况下,过去的经验或学习对人类行为产生影响的现象,从此内隐记忆成为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最重要课题。

国内心理学界对内隐记忆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 年代,杨治良、朱滢教授是国内最早从事内隐记忆研究的学者,特别是杨治良教授20 年来一直致力于无意识心理现象的研究,为我国心理学在这一领域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就目前的研究状况来看,对内隐记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从现象上看,内隐记忆是被试在操作某任务时,不经有意识地回忆而存贮在大脑中的信息却会在操作中自动起作用的现象。

这就反映出了先前所学内容的存在和作用。

其特征是,被试对信息的提取是无意识的。

2.从研究模式看,内隐记忆是启动效应的一种,这在内隐记忆与启动效应的关系中已有论述。

3.从测量上看,内隐记忆是另一类记忆任务,这类任务不要求被试有意识地去回忆所学习的内容,而是要求被试去完成某项操作,在被试的操作中反映出其所学内容的作用。

这也是一类测量方法,即间接测验,或可称为内隐记忆测验,也有人称之为不自觉记忆测验在记忆的实验性分离研究中,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就是相分离的两种测量结果。

加工水平对内隐和外显记忆的影响

加工水平对内隐和外显记忆的影响

加工水平对内隐和外显记忆的影响
1991年,朱滢、王宏斌等以汉字为材料研究加工水平对内隐和外显记忆的影响。

实验分为三种学习加工类型:(1)判断字型,即左右型、上下型、包围型和其他型,要求被试做出判断;(2)学习成语,先念一遍呈现的单字,然后说出含有该字的成语或词;(3)机械背诵,即念三遍呈现的字。

测试阶段提供的字干也有三种:○1补笔,随机去掉一些汉字的笔画,只保留九笔画,有多种补笔可能性:○2带部首补笔,即保留部首,另一部分随机去掉一半笔画,只有一种补笔可能性。

○3部首补笔,有多种补笔可能性。

结果发现,在第一种补笔测验中,3种加工类型的启动效应无显著差异,四天后再测验的结果也无明显变化。

然而,在第三种补笔测验中,三种加工水平的启动效应则表现出了显著差异,而且四天后再测验3种加工水平的启动效应都显著降低了。

在只有一种补笔可能性的第二种补笔测验中,三种加工类型的启动效应的差异并不显著。

这说明,补笔不受加工水平影响。

词干补笔是否受加工水平影响与词干补笔可能性的大小无关。

词干补笔测验后要求被试回答他在测验中是否进行了有意回想的测验表明,有意回想的被试启动效应受到了加工水平的影响,而没有回想的被试启动效应未受加工水平的影响。

这从另一角度证明,内隐与外显记忆受加工水平的影响不同。

内隐记忆的生活体验。

普通心理学课后答案

普通心理学课后答案

第六章记忆1 、什么是记忆?记忆的种类及各自的特点有哪些?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人们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和从事过的活动,都会在人们头脑中留下不同程度的印象,这个就是记的过程;在一定的条件下,根据需要这些储存在头脑中的印象又可以被唤起,参与当前的活动,得到再次应用,这就是忆的过程。

从向脑内存储到再次提取出来应用,这个完整的过程总称为记忆。

(一)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这就是感觉记忆或者瞬时记忆。

它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以物理特性的编码和形象编码为主,存储时间大约是0. 25-2秒,容量比较大。

"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包括工作记忆和直接记忆,以声音编码为主,同时还有有视觉或语义编码,保持时间大约为5秒-2分钟,记忆容量为7±2个组块。

信息经过充分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存储的记忆,叫长时记忆。

这是一种永久性的储存,保持时间长,1分钟以上直至终身;容量没有限度,以语义编码为主。

(二)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情景记忆是指人们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

这种记忆是与个人亲身的经历分不开的。

由于情景记忆受一定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信息的储存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因此,记忆不够稳定也不够确定。

语义记忆是指人们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与特殊的地点、时间无关。

它表现在记忆单词、符号、公式、规则、概念这样的形式中。

语义记忆受一般规则、知识、概念和词的制约,很少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因而比较稳定。

(三)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陈述性记忆是指对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

它可以通过语言传授而一次性获得,它的提取往往需要意识的参与。

程序性记忆是指如何做事情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技能和运动技能的记忆,这类记忆往往需要通过多次尝试才逐渐获得,在利用这类记忆时往往不需要意识的参与。

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关系

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关系
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 的关系
主讲:
内隐记忆是指在不需要意识参与或有意识 回忆的情况下,个体的经验自动对当前认 为产生影响而表现出来的记忆。
什么是外显记忆?
外显记忆是指当个体需要有意识或 主动收集某些经验用以完成当前任 务时所表现出来的记忆。
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联系
1、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同属于记忆系统 的子系统。在识记或刺激信息的输入、刺激 信息的保持或存储阶段,两者并没有本质上 的区别。
3. 注意状态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 影响不同;
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区别
4. 学习材料知觉特点的改变对内 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影响不同;
5. 内隐和外显记忆的保持时间不 同;
6. 刺激呈现长短对内隐记忆和外 显记忆的影响不同;
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区别
7. 干扰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影 响不同;
8. 记忆负荷量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 忆的影响不同;
2、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两种记忆会相互 的影响,它们在记忆任务的操作上会发生 相互作用。
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联系
3、内隐记忆对外显记忆有促进和阻 碍作用,比如对喜欢的东西总是容易 记住,不喜欢的会忽略。
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区别
1. 加工水平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产 生不同影响;
2. 学习和测验阶段感觉通道的改变, 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影响不同;
9. 内隐和外显记忆表现不同的系列 位置特点。
谢谢Βιβλιοθήκη

基础心理学课后作业

基础心理学课后作业

《心理学基础》简述题的作业第三章1.试述感觉与知觉的区别和联系。

答:感觉和知觉作为两种不同层次的心理过程,他们存在着一定的区别:首先,感觉是介于心理和生理之间的活动,是以生理作用为基础的简单的心理过程,而知觉则是心理活动,是加入了个体主观因素的复杂的心理过程。

其次,感觉是个体共有的普遍现象,而知觉则具有很大的个别差异,如相同的刺激可以引起相同的感觉,但却会引起不同的知觉。

再次,分析器是产生感觉、知觉的生理基础,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知觉则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反映客观事物的许多属性。

最后。

经验在感觉与知觉活动中所起的作用不同,人的感觉有无经验均能产生,经验可使感受性更加敏锐,但知觉的产生离不开经验,它更多依赖于个体的知识经验和个性特点。

感觉和知觉的联系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两者都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反映,同属于感性认识阶段。

第二,感觉与知觉之间是连续的,知觉的产生必须以各种形式的感觉存在为前提。

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知觉的基础,知觉则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

第三,感觉和知觉是同时进行的,在现实生活中人很少有孤立的感觉存在,通常两者是融为一体的,合称为感知觉。

只是为了研究的需要,才把感觉从知觉中区分出来加以讨论。

2.说明感受性变化的形式。

答:(1)感觉适应。

感觉适应是指感受器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所发生的感受性变化现象。

(2)感觉对比。

它是指同一感受器在不同刺激作用下感受性在强度和性质上发生变化的现象。

(3)感觉后像。

它是指当感觉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印象仍暂留一段时间的现象。

(4)感觉的空间积累和空间融合。

感觉的空间积累是指感受器的不同部位同时受到刺激所产生的、因反应整合在一起而改变了感受性的现象。

感觉的空间融合是指感受器对同时作用于它的不同刺激的反应联合起来而产生单一感觉印象的现象。

(5)感觉的相互作用。

感觉的相互作用是指不同感觉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相互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加工水平和呈现时间对错误记忆的影响

加工水平和呈现时间对错误记忆的影响

13
结论 (1)通过对加工水平的操纵 , 结果发现正确记 忆随加工水平的加深而提高 , 错误记忆不受 加工水平的影响 。错误记忆与正确记忆在加 工水平上出现了分离。 (2)在较慢呈现时间下 , 呈现时间对错误记忆 和正确记忆的影响均不显著 。 如果不考虑声 调判断任务 , 其余两种加工水平的错误再认 成绩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
心理科学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09, 32(2):342-345
加工水平和呈现时间对错误记忆的影响
史小航&郝兴昌 (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主讲人:张瑞凤
目录
研究背景 研究目的 研究方法 结果分析 讨论与结论 启示
2
研究背景
3
研究者们采用 DRM 范式控制各种不同的实验变量进行考察的 结果发现 , 错误记忆效应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 目前国内外有关错误记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词表容量 、呈 现方式 、间隔时间等方面, 近期的研究同时也从加工水平 、注 意分散 、项目呈现速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考察 。 加工水平对 外显记忆的影响是显著的 , 深加工比浅加工更能提高人们的回 忆成绩 。 但加工水平是否影响错误记忆还存在争论 。如 Read(1996)、Tussing 和 Greene(1997)的实验发现 , 加工 水平不影响错误记忆 , 而 Toglia (1999 )等人 、Rhodes 和 Anastasi (2000)、 Thapar 和 McDermott (2001) 的实 验发现 , 深加工比浅加工导致了更多的错误记忆 。
研究目的
4
本实验通过对呈现时间与加工水平的综合考 察 , 进一步探讨它们对错误记忆和真实记忆的影 响,以及正确记忆和错误记忆的关系 。

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

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

系别:元培计划班级:03级姓名:攸佳宁同组成员:韩逊,郑尧,李婧思第10组实验日期:2005年11月15日教师评定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摘要该实验采用任务分离的实验范式,通过再认和知觉辨认的方法测量19名大学生被试的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以验证内隐记忆的客观存在,并希望考察内隐记忆的特点及其与外显记忆的关系。

研究结果发现:内隐记忆是客观存在的,但在本实验中它的保存量显著小于外显记忆的保存量,同时,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是相互独立的。

关键词外显记忆内隐记忆再认知觉辨认任务分离1.导言心理学对于记忆的研究一直以来都依赖于自由回忆、线索回忆和再认测验。

这些测验都被认为是测量外显记忆(explicit memory)的。

外显记忆是指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

过去的研究都一直集中于对外显记忆的研究,然而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重视对内隐记忆的研究。

[1]内隐记忆(implicit memory) 指人们不能回忆其本身但能在行为中证明其事后效应的经验(Roediger , 1993)。

其操作定义是:在不需要对特定的过去经验进行有意识的或外显的回忆测验中表现出来的对先前获得的信息的无意识提取(Graf ,Schacter ,1985)。

[2] 由于外显记忆的研究历史悠久,人们对外显记忆的特点和研究方法等比较熟悉,因此本文以下主要介绍内隐记忆的研究历史、特点、研究范式以及对内隐记忆的理论解释。

1.1内隐记忆的研究历史早在古希腊时代,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就曾广泛论述过记忆的特性,但他们都只关注外显记忆。

在中世纪,经院哲学家圣•奥古斯丁和阿奎那也大量探讨了外显提取和搜索的加工过程,然而,在他们的著作中,都没有提到过内隐记忆。

最早涉及到内隐记忆的是笛卡尔,他在1649年的著作“The Passions of the Soul”中谈到,一个人童年时期的恐惧的经验会一直保留在他的大脑中,但是他本人却不记得这段经历。

记忆的加工水平实验报告

记忆的加工水平实验报告

3 结果对实验结果采用SPSS17.0和Excel2003进行处理。

图一为不同记忆加工水平的再认和辨别测验的变化。

图一 不同记忆水平加工的再认和辨别测验的变化不同记忆加工水平的再认和辨认测验的变化20406080100123加工水平记忆率再认辨认由图中数据可知,当测验方法为直接测量即再认测验时,对字形和字义的加工水平外显记忆的记忆率最高,其次是字义的加工,最低的是字形的加工。

而当测验方法是间接测量时,对字形和字义的加工水平内隐记忆的记忆率最低,之后是字义的加工,最高的是字形的加工。

对再认击中百分比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发现,三组再认成绩差异显著:F (2,8)=29.654,p<0.01.(图二)。

对辨认旧词的正确百分比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发现,三组辨认旧词的成绩差异并没有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性水平:F (2,8)=5.773,p>0.05(图三).对辨认测验中的旧字正确辨认率和新字正确辨认率作独立样本T 检验,结果发现,两者差异并不显著:t(2)=0.50,p>0.05(图三).图二 再认成绩的方差分析字形 字义 字义字形图三三组辨认旧词的成绩方差分析结果图四旧字辨认率和新字正确率t检验结果4 讨论本实验的结果与前人的实验结果相符,结果发现:再认成绩随着意义加工的增多而提高;知觉辨认成绩则随着字型加工的增多而提高。

4.1记忆的加工水平对外显记忆的影响本实验第二部分分为再认和辨别测验,并对字形、字义和字形字义三种条件下再认测验的击中百分比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作为记忆加工水平是否对外显记忆产生影响的证据。

结果发现:三组再认成绩差异显著,且再认成绩随着意义加工的增多而提高。

因此,记忆的加工水平对于外显记忆能够产生很大的影响。

4.2记忆的加工水平对内隐记忆的影响对于三组辨认旧词的成绩进行方差分析,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

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相悖(Hamann.S.B,,1990. 陈寒,张奇,周仁来,2001)。

内隐记忆的研究综述

内隐记忆的研究综述

内隐记忆研究综述朱婷婷2007141058摘要: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内学者开展了一系列有关内隐记忆的研究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本文对内隐记忆的研究范式和实验研究作一综述.关键词:内隐记忆实验研究1.引言内隐记忆(implicit memory)是指人们不能回忆其本身却能在行为中证明其事后效应的经验(Roediger,1993)。

人们为了研究的方便,给出了内隐记忆的操作定义:是指在不需要对特定的过去经验进行有意识的或外显回忆的测验中,表现出来的对先前获得信息的无意识提取(Graf&Schacter,1985)。

[1] .1968年英国的Warrington和Werskrantz通过实验研究发现:遗忘症患者不能回忆或再认近期的学习项目,但能够在一些间接的记忆测验中表现出对这些项目的记忆效果.[2]Schacter(1987)对内隐和外显记忆的含义作了更明确的解释和区分。

他指出.被试在学习中所获得的信息并不一定都能明确地意识到。

有些信息尽管不能在回忆与再认这类铡验中表现出来.但可以在完成其他任务中表现出来.诸如残词补全(fragment completion)、词干补笔(word stem tom—pletion)、词汇判断(1exical decision)等。

[3]一般来说,国内内隐研究是以朱滢(1989)、杨治良(199o)等为首的一批学者于2o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展的一系列有关内隐记忆的研究为起始点的。

此后,有关内隐学习、内隐认知及内隐研究方法的研究工作相继展开。

在十几年的发展中,我国的内隐研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2 内隐记忆的研究范式2.1任务分离范式任务分离范式是由心理学家Tulving(1983年)提出来。

他是指在内隐记忆研究中,通过改变测验指导语,造成两种记忆任务(间接测验与直接测验),再通过考察两种记忆测验成绩间的关系来确定是否出现加工过程的分离。

但该范式中出现分离现象有可能是任务间外部形式差异引起的。

内隐记忆的文献综述

内隐记忆的文献综述

内隐记忆的文献综述一、内隐记忆的概念的形成1924 年心理学家 William Mc Dougall 在“Outline of psychology”中最早使用“内隐的”(implicit)和“外显的”(explicit)这对术语来描述不同记忆形式。

只是在当时并未引起记忆研究者们的足够重视,也未进行深入广泛的研究。

1968 年,英国神经心理学研究人员Warrington 和Weiskrantz 在对遗忘症患者启动效应的研究中就发现了“内隐记忆”的现象:他们用Korsakoff 综合症和额叶切除后的患者作为健忘症被试,以无脑损伤病人作为对照组,发现健忘组被试不能有意识地提取已学过的单词,但仍然保存着关于这些单词的记忆痕迹,这些单词的痕迹可用补笔等测验间接测出。

这就激发了人们对正常被试无意识的,无察觉的记忆现象的研究兴趣,并找到了理解人类记忆本质的全新途径。

1985 年Graf 和Schater 利用记忆测验,以能否有意识回忆为标准,正式提出“内隐记忆”一词。

内隐记忆(implicit memory)是指人们不能回忆其本身但能在行为中证明其事后效应的经验Roediger,1993)。

其操作定义是,在不需要对特定的过去经验进行有意识的或外显的回忆测验中表现出来的对先前获得的信息的无意识提取(Graf,Schacter,1985)。

二、国外对内隐记忆的研究综述1、内隐记忆研究历史最早涉及到内隐记忆的是笛卡尔,他在1649年的著作“The Passions of the Soul (《灵魂的热情》)”中谈到,一个人童年时期的恐惧的经验会一直保留在他的大脑中,但是他本人却不记得这段经历。

19世纪的很多思想家都关注无意识的加工过程。

在他们当中,英国生理学家William Carpenter 最先使用了无意识思考(Unconscious Cerebration)这个术语表示在意识之外的思想活动。

19世纪末,对内隐记忆的系统的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出现在5个不同的领域:心灵研究(psychic research)、神经病学(neurology)、精神病学(psychiatry)、哲学和实验心理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别:心理系班级:03级姓名:张凌波同组成员:刘家骥刘晓黎廖宗卿肖小溪试验日期:04,11,23 教师评定记忆加工水平对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影响摘要该实验通过比较三种加工水平逐渐加深的学习方式之后的再认测验和知觉辨认测验成绩,考察不同的加工水平对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影响,借以探求加工水平与记忆持久性的关系以及加工提取是否具有一致性。

结果没有观察到加工水平对外显、内隐记忆的影响。

推测原因与未作单盲设计和心理量难于准确测量有关。

关键词加工水平内隐记忆外显记忆1. 导言当前的记忆理论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它们分别是:两种记忆说和加工层次说(levels of processing或LOP)。

前者认为记忆主要有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种,它们彼此独立而又互相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记忆系统。

长时记忆是一个信息库,可以长期贮存大量信息;而短时记忆是一个容量有限的缓冲器和加工器,容量以内的信息可以在短时记忆中短暂地保持。

外部信息首先通过感觉通道进入短时记忆,然后可以通过复述进入长时记忆,否则就被遗忘。

这种学说被众多实验,例如经典的自由回忆条件下的系列位置效应,临床以及生物学的证据所支持。

而后者是由Craik和Lockhart于1972年提出的。

Craik等人指出,两种记忆说存在着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

例如,容量有限是短时记忆的一个重要特性,然而这个有限容量的性质是模糊不清的;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信息编码也不像初期所想象的那样不同;两种记忆说在方法论上也存在着缺陷,等等。

因此,他们提出了与之相对立的加工层次模型。

这个学说认为,作用于人的刺激要经受一系列不同水平的分析:从肤浅的感觉分析开始,到较深的、较复杂的、抽象的和语义的分析。

感觉分析涉及刺激的物理特性;较深的分析则涉及模式识别和意义的提取。

这种加工系列体现出不同的加工深度,更深的加工深度意味着更多的意义或认知分析。

记忆痕迹实际上是信息加工的副产品,痕迹的持久性是加工深度的直接函数。

那些受到深入分析的信息产生较强的记忆痕迹,并可持续较长的时间;而那些只受到肤浅分析的信息则产生较弱的记忆痕迹,并持续较短的时间。

这样,加工水平说就从信息加工的操作出发,用不同的加工水平来取代不同的记忆结构,提出了与两种记忆说相对立的观点。

加工层次说的实验范式为不随意学习(incidental learning),具体如下:要求被试完成不同的定向任务(oriental task),通常任务水平有字型、语音和字义。

结果一般是,完成字义任务的条件下识记效果最好,其次为语音任务的操作,最差的是在对字型这样的物理属性加工的任务之下。

有的实验结果同时表明,在加工时间上,语义任务的时间最长,语音任务其次,而字型任务的加工时间最短。

上述早期的理论和研究是针对外显记忆提出和进行的。

近10多年来,随着内隐记忆研究的兴起,心理学家们逐渐把注意转向了加工水平对内隐记忆的影响。

一些研究表明,加工水平对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影响似乎是不同的:较多的意义加工通常会导致较好的外显记忆,但并不一定导致较好的内隐记忆;某些内隐记忆似乎更多地受到感知觉加工数量的影响。

1983年,Jacoby的一项实验十分典型:在实验的第一部分,他要求被试在3种条件下大声读出一系列单词,这3种条件要求的对单词意义的加工是逐渐增多的,对单词形状的感知觉加工却是逐渐减少的。

实验的第一部分结束后,被试或者进行再认测验,或者进行知觉辨认测验。

实验结果表明,再认成绩随着意义加工的增多而不断提高;而知觉辨认的成绩却随着意义加工的增多而降低,即随着感知觉加工的增多而提高。

本实验将通过再认测验和知觉辨认测验考察不同的加工水平对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影响,从而验证加工水平与记忆持久性的关系以及加工提取的一致性。

根据前人的研究结果,预期本实验中,由于三种学习方式加工水平逐渐加深,再认率与虚报率之差(外显记忆量)会随之升高;而知觉辨认的旧词与新词正确率之差(内隐记忆量)将因为单字的出现越来越远离感知觉水平而按照三种学习方式的顺序下降。

2. 方法2. 1被试北京大学心理系03级本科大学生24人(男9人、女15人),随机均分为甲乙丙三组。

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

无散光,无色盲色弱。

被试参加实验无报酬。

2. 2仪器多媒体电脑一台,装有WinPES 标准版(北京大学心理系承担的国家教委教学仪器研制课题),配有反应盒。

17寸显示器,白纸,笔。

2. 3实验材料与设计材料为100对单字反义词词对,学习其中的50对。

要求记忆的是50对中的一个字。

测验分为2种:再认和辨认,各测一半,即25个。

但每种测验会加入25个新字。

即再认任务一共50个单字,辨认也一共是50个单字。

本实验设计为2*3因素性实验。

自变量是测验方式和学习模式。

测验方式有两个水平,分别是测验内隐记忆和测验外显记忆;学习模式有三个水平,分别是无上下文关系学习(先呈现注视点,再直接呈现要记忆的字);有上下文关系学习(先呈现要记忆的单字的反义词,然后呈现要记忆的单字);想出学习(先呈现要记忆的单字的反义词,然后呈现问号,让被试想出要记忆的单字)。

因变量为记忆量。

内隐记忆量为旧词辨认的百分比减去新词辨认的百分比;外显记忆量为再认击中率减去虚报率。

需要控制的变量有很多:识记材料的难易程度会对被试记忆量产生影响,我们对每一位被试采用相同的识记材料。

另一个比较重要的要控制的变量是顺序效应。

根据被试的编号的奇偶性,分成两种测验顺序:再认-辨认,辨认-再认。

有效的控制了因测验顺序对被试记忆产生的影响。

还应注意控制被试实验环境。

应在光线充足的安静环境下进行。

各被试显示器亮度应一致。

2. 4实验程序1)甲乙丙三组被试分别对应着无上下文关系学习、上下文关系学习、想出学习三种学习模式。

2)请各被试集中注意学习。

要求记忆的是50对中的一个字。

学习后有1分钟休息。

3)测验阶段中,编号为奇数的被试采取再认-辨认的测验方式,编号为偶数的则先辨认在再认。

4)再认要求被试对呈现出的字用反应键判断其是否学习过。

5)辨认中呈现的字为在photoshop中运用高斯模糊处理过的,并很快闪过。

要求被试在纸上写下其认为看到的字,写完一个按“继续”。

一共50个单字,全部呈现完后请被试输入到计算机中。

6)计算机自动记录了被试每一次的具体反应。

在结果中列出辨认任务中的新词和旧词各自的辨认正确率,再认任务中击中和正确否定的次数和正确率。

3. 结果表1 各种实验条件下各被试外显、内隐记忆测试结果平均值(单位 %)再 击中率 认 虚报率 知 觉 旧词辨认率 辨 认 新词辨认率 全体被试平均69.3(22.1) 89.2(9.6) 54.8(19.5) 52.2(19.6) 无上下关系73.5(15.3) 8.0(8.2) 56.5(19.2) 53.5(19.5) 有上下关系68.5(15.6) 11.5(11.8) 53.0(22.8) 50.5(23.7) 想出66.5(33.4) 13.0(9.0)55.0(18.7) 52.5(17.9)由:外显记忆量=再认击中率—再认虚报率,内隐记忆量=旧词辨认率—新词辨认率计算各被试外显记忆量和内隐记忆量的值,并求其平均值记录在下表。

表2 各种实验条件下各被试外显、内隐记忆保存量平均值 (单位 %)呈现方式 记忆保持量 外显记忆 内隐记忆全体被试平均 58.5(20.0) 2.76(10.4)无上下文有上下文65.5(12.8) 3.00(11.9) 56.5(19.4) 2.50(11.5) 想 出53.5(26.2) 2.50( 9.1)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无上下文有上下文想出百分比外显记忆内隐记忆 图1 各种实验条件下外显、内隐记忆保存百分比对表1中的数据使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检验:外显测验击中率与虚报率之间差异主效应显著,F(1,21)=200.887, p<.001;学习模式主效应不显著,F(2,21)=.013, p=.987;二者的交互作用也不显著,F(2,21)=.763, p=.479。

内隐测验旧词辨认率与新词辨认率之间差异主效应不显著,F(1,21)=1.443, p=.243;学习模式主效应不显著,F(2,21)=.056, p=.946;二者的交互作用仍然不显著,F(2,21)=.006, p=.994。

对表2中的数据使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检验:测验方式主效应显著,F(1,21)=135.748, p<.001;说明外显记忆显著高于内隐记忆的保存量。

学习模式主效应不显著,F(2,21)=.677, p=.519;学习模式与测验方式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2,21)=.517, p=.604。

4. 分析与讨论从表2中看,外显记忆保存量高于内隐记忆保存量,且外显记忆保存量随着加工程度变深而逐渐递减,图中可以看出一条斜率小于零的折线。

内隐记忆保存量折线同样有下降的趋势,但是斜率小,趋势不明显。

其中,有上下文联系联系学习与想出学习的记忆保存量平均值是一样的。

对各被试外显、内隐记忆保存量作统计检验,发现三个不同学习模式组间差异不显著,即在无上下文、有上下文和想出三种学习模式下外显、内隐记忆量的平均值之间无显著差异。

且学习模式与测验方式的交互作用也不显著,即在三种不同的学习模式下,两种记忆保持量之差没有显著差异,或者理解为两种记忆保持量随呈现方式的不同变化趋势相同。

没有出现加工水平逐渐加深,外显记忆量随之升高;内隐记忆量因单字的出现越来越远离感知觉水平而随之顺序下降这一现象。

这与前人的结论和本预期是不符的。

为了找出为满足预期的原因,我们先观察原始数据,包括对击中率与虚报率之间差异、旧词辨认率与新词辨认率之间差异作检验。

发现击中率与虚报率之间差异主效应显著。

可见,在本实验中外显记忆还是有效地存在的,我们用再认击中率—再认虚报率来计算外显记忆保存量是没有问题的。

而旧词辨认率与新词辨认率之间差异却不显著。

这说明本实验过程中未出现内隐记忆或内隐记忆表现不明显。

我们用旧词辨认率—新词辨认率计算出内隐记忆保存量,然后对不同学习模式间内隐记忆保存量进行比较,便得不到预期的结果。

对于出现这种数据的原因,推断一为实验未作单盲或双盲处理。

被试均为心理系的学生,对记忆加工有了解。

预料到实验预期结果,这对被试在实验测验时有一定干扰因素。

二是心理量往往容易受很多因素干扰,它的测量相对而言是比较困难的。

只有混淆变量控制得当、主被试态度端正、配合良好,才会得到准确反应心理量的数据。

这也是为什么一些经典实验重复时也可能失败的原因。

5. 参考文献[1] 王甦,汪安圣.认知心理学.2000,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03-136.[2] 朱滢.实验心理学.2000,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356-36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