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加工水平对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别:心理系班级:03级姓名:张凌波同组成员:刘家骥刘晓黎廖宗卿肖小溪试验日期:04,11,23 教师评定
记忆加工水平对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影响
摘要该实验通过比较三种加工水平逐渐加深的学习方式之后的再认测验和知觉辨认测验
成绩,考察不同的加工水平对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影响,借以探求加工水平与记忆持久
性的关系以及加工提取是否具有一致性。结果没有观察到加工水平对外显、内隐记忆的影
响。推测原因与未作单盲设计和心理量难于准确测量有关。
关键词加工水平内隐记忆外显记忆
1. 导言
当前的记忆理论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它们分别是:两种记忆说和加工层次说(levels of processing或LOP)。
前者认为记忆主要有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种,它们彼此独立而又互相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记忆系统。长时记忆是一个信息库,可以长期贮存大量信息;而短时记忆是一个容量有限的缓冲器和加工器,容量以内的信息可以在短时记忆中短暂地保持。外部信息首先通过感觉通道进入短时记忆,然后可以通过复述进入长时记忆,否则就被遗忘。这种学说被众多实验,例如经典的自由回忆条件下的系列位置效应,临床以及生物学的证据所支持。
而后者是由Craik和Lockhart于1972年提出的。Craik等人指出,两种记忆说存在着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例如,容量有限是短时记忆的一个重要特性,然而这个有限容量的性质是模糊不清的;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信息编码也不像初期所想象的那样不同;两种记忆说在方法论上也存在着缺陷,等等。因此,他们提出了与之相对立的加工层次模型。这个学说认为,作用于人的刺激要经受一系列不同水平的分析:从肤浅的感觉分析开始,到较深的、较复杂的、抽象的和语义的分析。感觉分析涉及刺激的物理特性;较深的分析则涉及模式识别和意义的提取。这种加工系列体现出不同的加工深度,更深的加工深度意味着更多的意义或认知分析。记忆痕迹实际上是信息加工的副产品,痕迹的持久性是加工深度的直接函数。那些受到深入分析的信息产生较强的记忆痕迹,并可持续较长的时间;而那些只受到肤浅分析的信息则产生较弱的记忆痕迹,并持续较短的时间。这样,加工水平说就从信息加工的操作出发,用不同的加工水平来取代不同的记忆结构,提出了与两种记忆说相对立的观点。
加工层次说的实验范式为不随意学习(incidental learning),具体如下:要求被试完成不同的定向任务(oriental task),通常任务水平有字型、语音和字义。结果一般是,完成字义任务的条件下识记效果最好,其次为语音任务的操作,最差的是在对字型这样的物理属性加工的任务之下。有的实验结果同时表明,在加工时间上,语义任务的时间最长,语音任务其次,而字型任务的加工时间最短。
上述早期的理论和研究是针对外显记忆提出和进行的。近10多年来,随着内隐记忆研究的兴起,心理学家们逐渐把注意转向了加工水平对内隐记忆的影响。一些研究表明,加工水平对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影响似乎是不同的:较多的意义加工通常会导致较好的外显记忆,但并不一定导致较好的内隐记忆;某些内隐记忆似乎更多地受到感知觉加工数量
的影响。1983年,Jacoby的一项实验十分典型:在实验的第一部分,他要求被试在3种条件下大声读出一系列单词,这3种条件要求的对单词意义的加工是逐渐增多的,对单词形状的感知觉加工却是逐渐减少的。实验的第一部分结束后,被试或者进行再认测验,或者进行知觉辨认测验。实验结果表明,再认成绩随着意义加工的增多而不断提高;而知觉辨认的成绩却随着意义加工的增多而降低,即随着感知觉加工的增多而提高。
本实验将通过再认测验和知觉辨认测验考察不同的加工水平对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影响,从而验证加工水平与记忆持久性的关系以及加工提取的一致性。根据前人的研究结果,预期本实验中,由于三种学习方式加工水平逐渐加深,再认率与虚报率之差(外显记忆量)会随之升高;而知觉辨认的旧词与新词正确率之差(内隐记忆量)将因为单字的出现越来越远离感知觉水平而按照三种学习方式的顺序下降。
2. 方法
2. 1被试
北京大学心理系03级本科大学生24人(男9人、女15人),随机均分为甲乙丙三组。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无散光,无色盲色弱。被试参加实验无报酬。
2. 2仪器
多媒体电脑一台,装有WinPES 标准版(北京大学心理系承担的国家教委教学仪器研制课题),配有反应盒。17寸显示器,白纸,笔。
2. 3实验材料与设计
材料为100对单字反义词词对,学习其中的50对。要求记忆的是50对中的一个字。
测验分为2种:再认和辨认,各测一半,即25个。但每种测验会加入25个新字。
即再认任务一共50个单字,辨认也一共是50个单字。
本实验设计为2*3因素性实验。
自变量是测验方式和学习模式。测验方式有两个水平,分别是测验内隐记忆和测验外显记忆;学习模式有三个水平,分别是无上下文关系学习(先呈现注视点,再直接呈现要记忆的字);有上下文关系学习(先呈现要记忆的单字的反义词,然后呈现要记忆的单字);想出学习(先呈现要记忆的单字的反义词,然后呈现问号,让被试想出要记忆的单字)。
因变量为记忆量。内隐记忆量为旧词辨认的百分比减去新词辨认的百分比;外显记忆量为再认击中率减去虚报率。
需要控制的变量有很多:识记材料的难易程度会对被试记忆量产生影响,我们对每一位被试采用相同的识记材料。另一个比较重要的要控制的变量是顺序效应。根据被试的编号的奇偶性,分成两种测验顺序:再认-辨认,辨认-再认。有效的控制了因测验顺序对被试记忆产生的影响。还应注意控制被试实验环境。应在光线充足的安静环境下进行。各被试显示器亮度应一致。
2. 4实验程序
1)甲乙丙三组被试分别对应着无上下文关系学习、上下文关系学习、想出学习三种学习模式。
2)请各被试集中注意学习。要求记忆的是50对中的一个字。学习后有1分钟休息。
3)测验阶段中,编号为奇数的被试采取再认-辨认的测验方式,编号为偶数的则先辨认在再认。
4)再认要求被试对呈现出的字用反应键判断其是否学习过。
5)辨认中呈现的字为在photoshop中运用高斯模糊处理过的,并很快闪过。要求被试在纸上写下其认为看到的字,写完一个按“继续”。一共50个单字,全部呈现完后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