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补肾功法--气功大师讲解

合集下载

太极拳养生桩功四大健身功能

太极拳养生桩功四大健身功能

太极拳养生桩功四大健身功能太极拳养生桩功四大健身功能:1:人到中年,很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就是精力不济,稍微地努力工作如下,就感觉很累,很痨劳过度,甚至“心有余而力不足”。

其中原因,就是从出生到中年,人一直在消耗自己生命能量和磨损承载生命能量的躯体,没有保养自己身体,这个时候,如果能通过(保养身体)站桩的锻炼,可实现调理阴阳平衡,气血流通,内气充溢,精神饱满。

2:站桩强调头直,目正,神庄,气圴。

通过站桩的修养,修练,使自己身心内外平衡舒畅,从而对精力的恢复有莫大帮助。

如此这般,人又能像年轻人一样,可以加班,可以说话不累了,可以走南闯北地而不倦了。

当然,这还得看看修炼站桩的时间,对站桩理法解的深度,以及依据吴图南宗师巜太极功松功论》在吴老宗师的思维中,三教所修皆是“道”,而”道”的内涵就是阴阳,就是性命,就是太极拳养生桩功大法。

1:太极拳是人体慢性疾病的克星。

2:太极拳是人体大病后康复的灵丹妙药。

3:太极拳是人类未来健康的大救星。

4;这是现代人类战胜诸多慢性疾病和病后康复首选的无上法门。

一;太极体疗会所是以古代医学的脏象说为基础,把古代导引术,按摩术,经络学说,长寿学说融合到太极拳功的理论和实践中,调节人体脊柱平衡和脏腑平衡,以达到的身心内外和谐,使练习者从肉体,气血,心灵,神态四个层次得到全方位立体式的调理,取得,“不药而医”的疗效。

3:提高人体免疫力和自我修复,康复能力,有增精益精髓,补肾壮阳,强筋壮骨之奇功,并能防治多种慢性疾病。

坚持站无极桩,混元桩,浑圆桩功对于调理高血压,夜做噩梦,心跳过快,失眠,盗汗,内风湿关节炎,慢性肠胃病,神经衰弱,视力不足,,肾虚腰痛,劲椎病,大椎堵塞,骨质增生,四肢无力,五劳七伤,遗精阳痿,消化不良及各类妇科病和生殖类疾病等慢性疾病,有很多的疗效,也是病后调理康复的最好选择。

4:站无极桩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病情,釆取意念观想相关穴位,调动人体部阴阳之气,增强内气,推动体内血液循环流动,疏通人体经络,扶助正气,却除邪气,促进人体生理机制的优化整合,从而达到有病治病,无病强身长功夫的目的。

[转] 太极拳命门、肾的练法---云舒

[转] 太极拳命门、肾的练法---云舒

[转] 太极拳命门、肾的练法(一)---云舒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看重肾中的“精”——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强调命门的“火”——生命活动的动力之源。

炼精化气,命门火旺,皆为功家和拳家所追求。

人们重视对肾与命门的认识和锻炼,自然是在情理之中了。

前面谈到,历代医家对命门的位置有不同的看法,但他们对命门与肾在生理功能方面相联系、相一致这一点上并没有太的分歧。

基于此,就可以回答前面提出的那个问题,即命门的确切位置。

笔者认为,强调命门“肾间动气——火”的作用,认为它寄附于肾脏实体,占据着腹部丹田的后部空间即“后丹田”,并以督脉命门穴为其出入的门户,这个地方就是“命门”。

这样理解,有利于习练太极拳时,对技术要领的掌握有章可循、有物可依。

对“气”及其特点的粗浅解释人们常说,精、气、神是人身三宝。

三者既各有所司,又相互化生。

一般来讲,“精”是指精微有用的物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气的运动一旦停止,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

将“精”转化为“气”,增强生命活力,这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为此,人们常常采取各种锻炼方法,主动增强这种气化作用。

这个锻炼的过程,就是人们常说的“炼精化气”。

由于肾与命门所处的区域,既是元气之根,又是生气之源,所以“炼精化气”主要是指增强肾与命门的生理功能而言。

现代科学证明,“气”是人体内运行着的能量流,是特定信息在体内的传导。

当然,在这个定义下所说的“气”,是指“经络之气”,即功家和拳家常说的“真气”、“内气”。

内气运行有个显著的特点,它会随着人的意念而有趋向性,这就是拳论和功法中常说的“意之所注,真气从之”。

“意”与“气”的这种关系,早已为古代功家和医家的气功实践所体察和证实;而其实质的揭示,则有赖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现代生物电的科学研究证明,当思想意识(意念)关注在身体的某一部位,尤其是经络穴位处时,那里就会产生生物电流;而生物电流的活跃,则有利于调整和改善人体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

吉平太极养生功-第一讲太极养生功讲座总介绍

吉平太极养生功-第一讲太极养生功讲座总介绍

第一讲太极养生功讲座总介绍这套太极养生功,是我们JTC培训体系养生段的教学内容,可以满足人们养生保健的一般需求。

在此基础上,感兴趣的朋友还可以进一步提高运动素质,继续学练太极拳技击层面的课程。

下面介绍几个概念。

一、内功一代太极宗师冯志强先生指出“太极拳是内功拳”,一句话道出了太极拳的本质。

那么如何界定“内功”这个概念才能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实践呢?JTC培训体系对养生功内功的定义:太极拳内功是太极拳修炼的基础,它是通过肢体导引、意守內练和健身排打的训练,通过理论修养和武德修养,努力实现心态平和、五脏平秘、积精累气、强筋壮骨。

(在技击阶段对内功的教学内容与目的是不同的。

参看JTC培训体系结构图。

)在太极内功的定义里,提出了:一个目标:实现心态平和、五脏平秘、积精累气、强筋壮骨五个方法:肢体导引、意守內练、健身排打、理论修养、武德修养。

技击技巧的练习是以内功为基础的。

练习内功是保证练习者的健康。

清代太极拳家王宗岳在《十三势歌》中写道“详推用意终何在,延年益寿不老春。

”他在《太极拳论》中还提出了“耄耋(màodié)御众”,就是八九十的老人,鹤发童颜,能打胜一群人。

太极拳的养生保健功能也是它可以造福大众健康的根本所在。

JTC培训体系将太极拳教学从理论和实践上分为养生与技击两个层面。

这也是为太极拳学科建设所做的开拓。

太极内功“五个方法”中唯有“意守內练”是太极拳所独有的,也是其核心。

太极拳讲究“练意不练力”“以意领气”“心神意念足”,都是在说“意守內练”的问题。

“意守內练”是太极拳的根本原则,也是太极拳特有的训练方法。

在JTC体系结构中也处于主位。

本讲座所介绍的养生内功就是“意守內练”的主要教学内容。

JTC培训体系结构图二、内功与內练的界定内功有广义和狭义两层含义。

广义的内功是上面的“内功的定义”,这个定义与外家拳、散打、摔跤等注重技击招式的训练是相对的。

狭义的内功就是指內练,即采用意象类或实感性功法引导人们向心身内求內练的训练方法。

师门传承古法内家纯阳四式养肾壮阳去邪扶正古拳发劲

师门传承古法内家纯阳四式养肾壮阳去邪扶正古拳发劲

师门传承古法内家纯阳四式养肾壮阳去邪扶正古拳发劲
这是道家功法之精华,至刚至阳,内外双修,可去邪扶正,疗伤除病。

真正的古传拳法,化繁为简,直指核心。

核心即是丹田气机运用,然后以道家导引术打通任督二脉。

效果上可将内家劲力集于一处发放,如戴氏心意蹲猴桩,你可以模仿到外形,但内在丹田气机运用,如果不说,你只有形而无内劲,练千百次也掌握不了核心宗法!
本法除了具备武学功能杀伤性外,还具有强劲的养肾壮阳功效!
可激发男子潜力,动力续航时间持久。

尤其年老体弱之人,练之,效果更为惊人!
同时对腰椎,颈椎,腰间盘突出,前列腺等症状,均能强力修复,这也是本功法真正价值所在。

真正古法传承,未经任何添加改动,或肆意创造,保持原汁原味原始训练模式。

高效、快速出功,练即当天感受效果,真人视频讲解。

千金之秘,不保留,不保守,全部和盘托出核心至秘!。

太极拳气功修炼的方法及要领

太极拳气功修炼的方法及要领

太极拳气功修炼的方法及要领太极拳气功修炼的方法及要领太极拳和气功本是不同派别,随着时代的发展,研究发现,太极拳和气功非常相似,两者皆是为了养生。

一、太极拳气功的外练与内调太极拳吸收了我国古代养生法术之精华,如道家的“性命双修,动静兼修”,武术家的“练气易筋”,特别是传统医学“导引吐纳”,使太极拳更加符合医学养生的要求,成为以拳为体、以拳为用、以功为本的整体锻炼项目。

它不仅是强身健体的一项体育运动,更是一门防治疾病的科学技术。

太极拳一旦练到能防治疾病的程度,它就是一门气功。

实践证明,不论从哲学、生理学、心理学、力学、医学和拳学上,太极拳都是具有独特风格的健康护体法宝,是其他一般性体育项目所不能比拟的。

太极拳气功重视内在修炼,学习太极拳气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新陈代谢,有助于身体毒素的排出。

太极拳是以形体、呼吸、意识密切结合来锻炼形气神的高度身心整体运动,其以“外练”和“内调”两个功能促进人体健康。

“外练”是以深沉匀细的腹式呼吸和连绵柔缓的腰腹扭转对体腔内的脏器进行按摩,以手臂的旋扭和腿脚的屈伸对全身关节和肌肉进行锻炼的机体活动。

“内调”是通过头、手、腰三位一体的同步圆运动使脑进入宁静状态,对机体的各个生理系统进行调理的气功医疗。

“外练”和“内调”在促进人体健康上,两者各有千秋,但相辅相成。

“外练”通过全身活动锻炼机体的力量,对一些病症起到“治标”的作用,而“内调”激活免疫系统,增强机体抗病和康复的能力,从而消除头痛、失眠、肠胃不适、气血不畅、关节不遂、精神不振等病症,能起到即练即灵的效力,这就是两者相辅相成的体现。

太极拳属于传统武术中的内家拳,不仅有艺术欣赏价值,也有健身价值,修炼太极拳气功能延年益寿。

二、太极拳气功状态太极拳的习练分为初级、高级两个层次。

拳路不纯熟,练拳时要考虑动作的顺序和准确性,或是拳路纯熟,但练拳时头脑另有所思,或是练拳场所不静,致使脑意识未进入宁静状态,这样的拳练均属于初级层次。

练太极拳可辅助治疗肾虚

练太极拳可辅助治疗肾虚

练太极拳可辅助治疗肾虚经常练习太极拳是非常有益健康的的,能起到非常好的辅助治疗肾虚的作用,所以生活中我们要适当进行练习,而且太极拳的好处不仅仅是辅助治疗肾虚。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练太极拳可辅助治疗肾虚。

欢迎阅读!练太极拳可辅助治疗肾虚一、通过腰部的活络运动,改善腰部气血循环,充养肾气,治疗肾虚肾脏对我们人体是非常重要的,生活中我们要积极进行保护,适当的练习太极拳能起到保护肾脏的作用,有利健康。

肾脏位于腰部,肾虚病人大多腰部无力。

在中医看来,肾虚的致病原因多为长期积累成疾,情志失调、房劳过度都会导致肾虚。

肾虚也分阴虚、阳虚、精虚、气虚等不同类型,故切忌急于求成而用大补之药,或用成份不明的补肾药物。

太极拳是一项以腰部为枢纽的缓慢运动,动作比较舒缓,非常适合肾虚的老少青年人锻炼,能有效辅助治疗肾虚,对健康很有帮助。

太极拳让腰部得以锻炼,改善腰部气血循环畅通,使肾气得到不断充养,治疗肾虚。

二、通过舒经活血、适当锻炼,改善肾虚的各项症状,并调节情志,缓解肾虚肾虚会导致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工作效率降低,还会导致情绪失控、头晕焦虑、抑郁易怒等脑力情志方面的功能减退,太极拳以意行气,精神集中,可摒除杂念,调节大脑神经系统恢复正常。

肾虚的原因很多,太极拳身法中正,心态平和,有助于清心寡欲,保养肾精肾气,经常练习能改善肾阴虚和肾阳虚,而且太极拳练习是以腰为枢纽,增强腰部力量。

太极拳身法中正,心态平和,亦有助于清心寡欲,保养肾精肾气。

肾虚患者若有全身衰弱、营养不良,应适当增加营养,若有身心过劳、思虑过度,应注意劳逸结合,身心调节、舒缓情志,缓解肾虚。

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

肾精充足自然精力充沛,筋骨强健。

太极拳保养生机,健身养生,坚持习练太极拳可辅助治疗肾虚。

太极拳补肾的拳法直腿坐松腰法主要目的是打开命门之窍,进而帮助我们尽快松腰。

基本姿势坐在木板床上面,两眼微闭,然后将双腿并拢,脚尖内翘,双腿向上抬起,上身要挺直,大腿要与上身成小于90°的角。

子路太极:胡耀贞论拳功修炼

子路太极:胡耀贞论拳功修炼

子路太极:胡耀贞论拳功修炼2016-10-24 天地虚怀x... 来源阅 339 转 45保健功这步气功,主要作用于保持身体健康,是前章治疗功的继续,当患者疾病痊愈后,体力基本恢复,然后练保键功,以达到强身保健的目的。

应当说明,练这步功,不论病愈后为了增强体力,抑或专为保健养生,都必须经过练好治疗功中的基本功,特别是掌握了意守丹田法以后,才能进行。

治疗功的外动,虽然有一定的规律,但这一规律完全出于自发:保健功的外动,是在前步气功基础上,事先学会符合本气功特点的一定的动作姿势,而后运用本气功,以意气发动肢体,将既定姿势表现出来。

因此,保健功较治疗功是更深了一步。

保健功的内容包括:太极、华佗五禽术、六合心意拳内功三种。

这三种,各有其特点,其中以太极为主。

可单练太极,选练另外两种或三种全练也可。

第一节太极太极,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种拳术。

一般传说,太极创始于宋末张三峰,是由练气功(静功)发展而来的。

“静者为道(即练功的方法),动者为拳”,说明太极就是动静相兼的功。

以后经过历代不断发展、变化,在姿势方面,有老架、新架,大架、中架、小架等区别,故而有陈派(河南温县陈家沟陈长兴)、杨派(以杨班候为代表)、武派(以武禹襄为代表)等不同派别。

但是对太极拳的原本练法,有些人未得真传,致练拳的只练拳,练气功的只练功,二者分开,失去了太极的真义。

本节只介绍太极中有关主要的练法要诀,以及另一种太极——子路太极的演练方法,至于太极的姿势,可以根据所熟悉的某一派太极先练,这里不作一一介绍。

重要的是,无论练哪一种太极,都必须先练一个时期站桩功中的无极式以后,根据本节所介绍的一些练功方法演练即可。

一、练法要诀练太极除了既定的姿势之外,最重要的是演练方法,全部太极练法要诀很多,现只谈其中七个主要方面,就能练好太极。

(一)十三势凡练太极的人,都知道太极有十三总势的十三个字,其实是十三种方法,不是十三种姿势。

这十三个字是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

气功四功法调理肾虚强肾护肾

气功四功法调理肾虚强肾护肾

气功四功法调理肾虚强肾护肾肾虚是中医常见的病症,肾乃先天之本,肾虚会引发很多其他的病症,所以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注意肾脏的保养,强健肾脏刻不容缓,下面中医就为大家介绍养肾护肾的气功功法。

气功强调保健、延年,道家气功讲求性命双修。

中医专著《黄帝内经》记载“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积精全神”、“精神不散”等修炼方法。

一、伸筋拔骨式:达摩祖师所传的舒筋活血功夫直立屈肘攥拳于腰(拳心向上),向右转体屈膝,双拳上护颜面,左足尖虚步点地,上体前倾上左步,左拳变掌,反掌向侧后方下伸,上右步右掌随之,继上左步,左手向上变托掌,再上右步,右手随躯干还直亦变托掌,眼仰视双掌缝间。

重心左移向左转体屈膝,右掌再下穿伸向侧后方,反向重复上体前倾上右步,右拳变掌,反掌向侧后方下伸,上左步左掌随之。

二、调气式:达摩祖师“少林八式”中的第二式掌握练气、练力的要诀。

可以调理气血的循环,旺盛代谢作用。

任何老弱病残,均易练习,只要在气功的诀上注意,便可收到效果。

先口闭,以鼻呼吸,垮肩下气,意守小腹,呼吸听其自然。

要使动作随呼吸而进退;手出时为吸,手回时为呼。

左右手掌里向(即从右至左)成圆圈旋转之。

有如太极拳中的“揽雀尾”。

右转数十圈后,再推到左边,亦是里向(从左到右)转数十圈。

三、炼精化炁:强精健体、避免遗精早泄寝前、早起、午睡之时,均可练习。

蜷身,闭目,以左右食指塞耳孔,以不透气为度,呼吸以鼻,口要闭,如此自然呼吸。

有时,在由鼻呼气时,觉气达两脚板,如此一二次,不是口口如此。

以后,仍是自然呼吸。

5-10分钟即可觉很适应,觉精管、尿管有收缩感即可。

四、达摩内功寝前及起床前,平卧,内衣扯开,靠肉。

空咽两口气,右掌从上而下,向左胸成圆圈逆时揉四、五十下。

再空咽两口气,左掌如之。

再随意揉胸腹部或再揉上部,不拘次数,适可而止,。

但女性只可揉腹部。

出来气功,饮食调理也可以改善肾虚:中医历来注重食疗在改善和缓解症状方面的积极作用,男人肾虚饮食调理可以多吃些黑色食物,如黑芝麻、黑米、黑豆、黑木耳、核桃、板栗等。

太极拳大师王培生先生练功要诀详解

太极拳大师王培生先生练功要诀详解

太极拳大师王培生先生练功要诀详解展开全文一九九五年元月十七日.印诚大师王培生把练功要诀口传诸弟子。

诀曰:精足气壮神莫测,上领下随中关提。

内外三合来参助.三田合一身安宜。

这首歌诀,言简意赅,凝集了王先生六十多年的练功经验。

为全面正确地理解这首练功歌诀,本人不揣浅陋,以追随先师多年的耳闻,对这首歌诀试析如下:第一句“精足气壮神莫测”。

是修炼的总纲,既是修炼者追求的目标,又是检验练功成败的尺度。

传统武术修炼的目标是达到“形神兼备,天人合一”。

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

这精、气、神是人的生命的主要表现形态。

“精”分为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源于肾,后天之精源于脾,二者均藏于肾.总称为精。

精不断化为气(炁),流遍全身,从而人体充满活力,气又转化为神,灵知不昧。

精足则气壮,气壮则神旺,不仅身体强壮,而且意识清楚、思维敏捷。

精、气、神三者相互转化,“气”是“精”与“神”的枢纽。

武谚云:“内炼一口气,外练筋骨皮”即源于此。

前辈武师总结经验指出,练功要臻于化境,必须经过“炼精化气一炼气化神一炼神还虚”几步功夫,从而达到精力充沛无疾病,气遍全身似水流,精满气壮而神足。

古人把这个内在的东西称之为炁,静之为性,动之为意,妙用则为神。

练功达到“炼神还虚”的地步。

就会形神具杳、与道合真。

“炼拳至无拳无意之境,乃与太虚同体,故用之奥妙不可测”。

(刘奇兰语)“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这句武谚抓住了修炼最关键的问题--内功修炼。

要诀的第一句是检验练功者真练还是假练、操练的方法对头还是不对头、取得的成果是大是小,只要用“精、气、神”的标准对照,便一目了然。

吾辈后学当细心体悟。

第二句“上领下随中关提”。

是讲如何保持练功的正确身法,从而有利于开通任、督、冲三脉,有益身体健康和技击之道。

中华传统气功理论认为,人体经络有手足十二正经、十五络脉、奇经八脉、三百五十多个穴位。

人体前面正中线上有上、中、下三丹田,后背上、中、下三关口.从头顶百会穴到躯干底的阴穴冲脉居其中,前有任脉连三田,后有督脉连三关。

如何通过太极拳强健身体的教程

如何通过太极拳强健身体的教程

如何通过太极拳强健身体的教程太极拳是中国传统的武术形式之一,它不仅是一种优雅的艺术表演,更是一种有效的身体训练方式。

通过太极拳的练习,可以达到强健身体、增强体质的效果。

本教程将介绍太极拳的基本原理和练习方法,帮助读者了解如何通过太极拳来强健身体。

1. 太极拳的基本原理太极拳是基于阴阳哲学的练习方式,通过练习太极拳可以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身心健康的效果。

太极拳强调放松身体、舒展筋骨、提升身体灵活性和平衡能力。

2. 身体放松以及调整呼吸太极拳的第一步是放松身体,只有在放松状态下才能更好地练习太极拳。

开始练习前,可以做一些拉伸和按摩来放松肌肉。

在练习时,注意保持身体的自然放松,不要过度用力。

同时,要注意调整呼吸,深呼吸吐纳,保持呼吸平稳。

3. 起式和基本动作太极拳的起式是练习的基础,它包括头部、肩部、手臂、腿部等各个部位的动作。

起式的练习能够帮助身体的平衡和协调。

在练习起式时,要注意保持身体的舒展和放松,动作要流畅自然。

4. 套路练习太极拳的练习主要以套路为主,套路是一系列动作的组合,要求流畅、连贯,并注重身体的协调性。

练习套路可以通过跟随教学视频或者参加太极拳班级来进行。

在练习套路时,要注意身体的动作要求和呼吸的配合。

5. 太极拳的重心移动和呼吸控制太极拳的核心是重心的移动和呼吸的控制。

在练习太极拳时,要注意身体的重心移动要稳定平衡,避免摇摆或者失去平衡。

同时,要掌握呼吸技巧,随着动作的变化,做到呼吸自然顺畅。

6. 慢功练习太极拳的练习要求慢而平稳,不能急躁。

慢功练习可以帮助身体调整,培养耐心和专注力。

在慢练太极拳时,要注意每个动作的细节和协调性。

7. 规律练习太极拳的效果需要长期坚持才能体现出来。

每天练习约20-30分钟的太极拳可以有效地强健身体。

建立规律的练习习惯,坚持每天的练习,才能获得最好的效果。

总结:通过太极拳的练习,可以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强健身体,增强体质。

太极拳的基本原理是放松身体、调整呼吸、舒展筋骨。

太极拳补肾养生的方法有哪些

太极拳补肾养生的方法有哪些

太极拳补肾养生的方法有哪些太极拳的好处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男人练习太极拳不仅腰好,身体更好。

经常练习太极拳还能缓解精神压力,给自己做个按摩。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拳补肾方法。

欢迎阅读!简述太极拳补肾方法直腿坐松腰法主要目的是打开命门之窍,进而帮助我们尽快松腰坐在木板上,先将两眼微微闭上,然后伸直双腿两脚并拢,两脚脚尖要向内翘,身体要直着,上身要与大腿成小于90度角。

腰要向后放松,但骨盆和腰又不能斜着向后去,下颔回收,玉枕微上提,以此达到头正的目的。

特别说明直腿坐的过程中,始终都要注意一个穴位——腰俞(在骶骨裂孔处)即骶椎和尾椎交界处,那里是腰的气血流注的地方。

在身体弯曲的时候,一吸气,腰要向后放松后凸,一呼气放松之后,再注意骨盆中的股骨头、髂骨向外张,骶骨往后凸。

还要注意胯关节,即腿部肌肉作内旋或外旋用力,然后放松,体会哪块肌肉在动。

另外要注意大腿股四头肌使劲往回一缩再一放松,再配合着会阴一缩一放,脚尖还可以配合着一跷一点。

经常这样做,一方面了加强会阴收缩向腰部集中的力量;另一方面还能帮助大腿根部的肌肉群放松。

行走松腰法可有效的促进我们的生命活力,实现身心健康基本姿势保持上身与地面垂直的姿势,不要前俯后仰,将体重慢慢放松地移到后腿,在体重移动的同时,前腿随着渐渐地放松并被动地提起脚跟,使脚尖点地,直到将体重完全移至后腿,前脚完全放松,腰部骶椎呈后凸的弯状。

随之,体重移向前腿。

依然保持上身与地面呈垂直状的姿势,在将体重慢慢前移到前腿。

在体重前移的同时,后腿逐渐地随之放松并拖得脚跟提起,使得脚尖点地。

直至将体重完全移至前腿,后脚完全放松,腰部呈竖直状。

在行走的过程中,最好能不间断向前走。

特别说明走的过程,要放松身心,可数着步伐走。

如果能按照8步到10步一圈的方法走,则效果更佳。

转圈走,不仅仅能松腰,而且松胯的效果也很突出。

走的时候,要像古人说的:“行如盲无杖,自然依本份,举步低且稳,踏实方可进。

太极拳的呼吸,出肾入肾是真诀!

太极拳的呼吸,出肾入肾是真诀!

太极拳的呼吸,出肾入肾是真诀!每天查看太极知识呼吸是人们生理正常的生命现象,呼吸的强弱、快慢、大小、长短表示着人们身体健康的程度,呼吸有众多不同的方法,比如:顺呼吸、逆呼吸、胸式呼吸、腹式呼吸等等,如果采用正确的腹式呼吸,就好象拨慢了生物钟,减少了能量的消耗, 延长了能量发挥时间,也就是延长了生命。

十六代陈式太极拳大师陈鑫曾说“出肾入肾是真诀”,也就是说吸气呼气都要经过肾脏部位。

具体方法是,人们在练习陈式太极拳和练气功时,当练功者吸入的外气,进入体内就收敛入脊背,达于肾,两肾向身体背后两侧开张,这就是太极拳要求的“气贴脊背”,的道理,这时可以体会到脊背有发胀和发热的感觉,这样不但强壮了肾脏,刺激内分泌,促使体内荷而蒙的再生,改善健康壮态,恢复了人的青春活力,提高了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陈式太极拳的腹式呼吸方法是:吸气时要轻、呼气要长,吸气时同时小腹内收,两脚十指抓地,涌泉穴要虚。

要注意,这与我们生活中的呼吸不一样,生活中那种吸气,气吸到胸中,胸往外挺。

这个吸入的气,收敛入脊背时,胸不但不往前挺,而且胸还要随者吸气而内收,这对初学者耒讲很难掌握,我相信只要用心就没有攻不破的难关。

呼气时,内气下行沉入肚脐以下的关元穴,小腹外凸,两脚掌放松,同时小腹也有发胀发热的戚觉。

肚脐以下叁寸的关元穴部位就是武术界常说的“丹田”,关元穴一寸半上边那个穴位叫气海,是男人们生长气息性功能强壮要穴,关元穴下一寸的地方,是中极穴,又叫气原,属于膀胱径的穴位之一,也是足少阴、足厥阴、足太阴叁阴和任脉会聚的地方。

这叁个重要穴位的部位构成了“丹田”全部位,丹田是产生内气的源泉,丹田的开合吸引,可促使任督两脉的沟通,经脉也同时得以贯疏,内气流转,通遍全身,肾脏部位有胀热的感觉。

肾为生命之源,强壮身体之本。

练功的效果好坏,关键的问题是肾脏是否随着呼吸而开合,是否随着动作的运动而开合。

还要注意,随着动作的快、慢、起、浮,要呼吸与动作的密切配合,动作中有连吸,连呼,长吸,长呼、短吸、短呼、轻吸、深呼,吸气时要深、呼气要长, 同时面部肌肉放松,呼气时心要虚静,胸要松空,心静胸才能空,胸空横膈膜才能下降,左右两肋才能下沉,气才能沉至丹田,腹部也自然充实,肾脏也自然放松。

两肾、命门在太极拳中的练法3

两肾、命门在太极拳中的练法3

两肾、命门在太极拳中的练法3虚实转换在腰隙清.王宗岳《十三势行功歌》云:“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隙。

”腰隙,俗称腰眼,位置在后腰部肾腧穴处;该穴对应于两肾,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约5cm),属足太阳膀胱经。

两肾腧穴的中间是命门穴,该穴在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属督脉。

前辈名家指出:身法虚实的变换,关键在以腰脊命门穴为轴心的左右腰隙(两肾)的抽换;两肾抽换变化虚实,是全身总虚实的枢纽所在。

所以,两肾抽换变化虚实,是太极拳习练时不可轻视的技术法则。

转换之法,各派太极拳家都十分重视。

郝少如先生著《武式太极拳》一书,专有一个章节讲转换之法。

郝先生写道:“转换时,命意源头在腰隙……迈左步时,左腰眼微向上抽,用右腰眼托起左腰眼,而右腿实股须精神贯注,左腿则气势腾挪;迈右步时,右腰眼微向上抽,用左腰眼托起右腰眼,而左腿实股须精神贯注,右腿则气势腾挪。

”郝先生强调:“两个腰眼总须一上一下,一虚一实,从实托虚,虚与实又要相吸相依。

”这样看来,郝先生讲到的这个技法,可以理解为:两肾抽换乃是阴阳互根、阴阳相济的关系,这种练法反映了太极阴阳学说在行拳走架时的具体运用,是一种细致的练法。

杨式太极拳,欲左脚向前上步以移动身体重心,意念一动,先是右侧腰肾渐渐下落,右胯根相随内收下沉;左侧腰肾缓缓上提,左胯根提带左足跟离地,此时仿佛是右肾在托左肾。

随着左侧腰肾继续上提,左胯根将左腿屈膝提起向前迈出;然后,左侧腰肾渐渐沉落,右侧腰肾缓缓提升;右脚蹬地右腿内旋使躯体平稳前移,左脚踏实。

这样的练法,表明身体重心的移动与腰肾的虚实转换密切相关。

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之时,腰肾管着两腿:腰肾落实的这边,下面的腿也落实;腰肾松虚的那边,下面的腿也有松虚的意味。

就是说,以步法上虚实的转换来变换身体的重心,是由腰肾的内动来支配的,动步时应首先动腰肾。

显然,这也是太极拳的细致练法。

为什么要这样动步呢?顾留馨先生说过,凡欲往左迈步,右腰隙先下抽落实,右胯同时内收落实,左腿迈步就轻灵,反之亦然。

传统固肾功作者:太极拳好传统固肾功

传统固肾功作者:太极拳好传统固肾功

传统固肾功作者:太极拳好传统固肾功作者:彭鑫引⼦:本功法我于2004年教给⼀个患有强直性脊柱炎并严重伤精的⼩伙⼦练习,配合药物治疗,三个⽉之后其病⼤有好转,⼀年之后恢复⼯作,从⼀个颓废想⾃杀、元⽓⼤虚的⾝体经⼀年调理之后竟然恢复正常⼯作,很⼤⼀部分强直性脊柱炎与肾⽓亏虚有着密切的联系。

这个患者康复后继续练习固肾腰的动作,直到今年(2009年)没有复发。

该患者的特点就是知道问题的严重性,每天坚持⽼⽼实实特别听话,练习300次从不间断。

整个督脉联通顺畅,从腰部到颈椎的进⾏次序是:发热——温暖——柔软——轻松,慢慢的督脉充⾜,肾⽓就恢复了!建议各位伤精的⽹友实践⼀下,就知道我说的不是虚⾔了!本⽂为作者于2008年发表于《糖尿病天地》系列⽂章,功法来源于传统⼋段锦,略有改动。

1 动作要求 ①松静站⽴,两膝挺伸,两⾜相并,双⼿搭于后腰。

②上⾝前俯,同时两⼿从后腰命门开始沿双腿后侧下⾏攀握两⾜跟。

③双⼿绕⾜⼀周后,双⼿⼿⼼对双⾜内踝,上⾝慢慢直⽴,同时双⼿沿双腿内侧上⾏⾄脐下三⼨丹⽥处,恢复直⽴。

后双⼿向两侧分开环腰⼀周⾄后腰命门相合,重复动作②,循环反复。

糖尿病兼肾虚患者可加练该动作100—500次。

动作要领:(1)卷地毯:本动作要点在于前俯时从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尾椎⼀节⼀节从上往下弯曲,好像卷地毯⼀样从上往下次第卷起,细⼼体会脊柱每节椎⾻松开弯曲的感觉;直⽴时从下往上,将尾椎、骶椎、腰椎、胸椎、颈椎⼀节⼀节由弯曲⽽竖直,细⼼体会每节椎⾻由弯曲⽽变竖直的感觉,直⽴后体会整个脊柱贯通⼀⽓的感觉。

此外,要保证在两膝直⽴情况下,俯⾝前屈,这样才能充分的刺激脊柱、督脉等以及命门、阳关、委中等⽳位。

在⾝体充分前屈中,两掌尽⼒向下推摩,如果由于韧带原因,不能推⾄脚跟时,可在脚跟之上⼩腿处完成余下的导引动作,切不可弯曲膝关节。

锻炼得法,会感到腰部温暖发热,整条脊柱轻松通畅⽽阳⽓充沛。

(2)呼吸:开始时可以⾃然呼吸,练⾄熟练后,可配合上⾝前俯时呼⽓,直⽴时吸⽓,整个动作配合呼吸缓慢柔和。

男人常练太极拳强腰补肾

男人常练太极拳强腰补肾

男人常练太极拳强腰补肾常搓老公这处活到60肾也不会虚男人的健康也需要女人的帮助,女人每天为老公按摩腰部,不仅能增强肾功能,还能让你更幸福,增进你们的感情交流,让你老公精神振奋。

太极经络补肾法——搓腰腰为肾府,刺激肾俞穴和命门穴可壮腰健肾。

将两手搓热,捂于双侧肾俞穴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上,再以命门穴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处和肾俞穴为中心,左右搓腰,也可上下搓。

太极经络常识——傍晚搓腰补肾最佳中医认为.酉时17:00一 19:00是肾经气血最为活跃的时间段.此时按摩腰部补肾助阳的效果最好。

腰眼穴居“带脉”之中.为’肾脏所在部位。

太极拳主张练腰,练腰就是补肾,每天坚持练太极拳,可以强身健体,同时还能找回男人的自信,让您变得更有自信。

中年人经常搓腰眼能温煦肾阳、畅达气血、壮腰健肾。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酉时按摩腰部既可使局部皮肤里丰富的毛细血管网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代谢产物的排除.又可刺激神经末梢。

神经系统受到温和刺激,对老年人肾虚引起的腰酸背痛、夜尿增多、四肢不温等均有良效。

腰眼穴位于背部第四腰椎棘突左右各开3.5寸的凹陷处。

介绍几种搓腰方法1.两手对搓发热后,紧按腰眼处.稍停片刻。

然后用力向下搓到尾骨部位。

每次做60~120遍.每天傍晚做1 次。

每天坚持搓腰运动,很快便会有补肾的效果,男人有失眠、多梦、尿急等症状,可通过太极经络养生法得到缓解,同时还能帮助你增强体力。

2.两手握拳,轻叩腰眼处.或用手捏抓腰部,每天傍晚做3~5分钟。

3.两手轻握拳,用拳眼或拳背旋转按摩腰眼处,每天傍晚做5~10分钟。

男人练太极拳防治上盛下衰“上盛下衰”是中医学术语,指的是肝肾两亏,阴虚阳浮而出现的血压升高、心悸失眠、畏寒怕冷、四肢发凉、胸闷腹胀、食滞便秘等症状。

患者看上去往往是满面红光,并无病容。

然而,由于下肢虚亏,两脚发软,行动不便,走路时间一长,足后跟痛,膝关节发硬,腰酸背疼,浑身乏力。

男人练习太极拳补肾效果胜过补肾汤药,太极拳免费的补肾良方,男人经常练习太极拳能强身健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极拳补肾功法--气功大师讲解
太极拳补肾功法是太极拳名家李宝良先生秘传的养生秘法,动作简单,看似平常,但若是掌握了其中的心法要诀,可有“补肾之峻猛,强身之迅捷,无出其右”之功用。

功法动作:直立,两脚分开与肩宽,双臂上举伸直,在脑后交叉,此时小腹略向前倾,双手尽量向上伸直后压,所有力量、意念集中在腰椎。

然后力量从腰椎发出,令两臂以最大弧度从脑后向身体两侧压下来,同时下蹲,两手最后在两膝间交叉。

结束时意念集中在前脚掌5秒钟,脚后跟不可离地(在两臂向两侧下压时,胳膊不使一点力量,完全是腰在用力)。

再站起时,前脚掌先用力,作为起动能量;紧接着将所有力量、意念再次集中在腰椎,两腿不要用一点力量,逐渐站起。

两手一直交叉,从胸前直上头顶到脑后(站立过程中身体头脚在后,小腹向前,身体呈弓形)。

呼吸方法:身体下蹲的整个过程呼气,身体向上站起的整个过程吸气。

在呼吸转接时略屏息两秒钟(最好用腹式呼吸法)。

练习多长时间应根据个人体质而定,以不觉疲劳为宜。

练后很多人会觉腰酸,需要用两手攥空拳,轻轻捶打后腰。

通常练两分钟就会浑身微汗、脚掌发热。

有人会打嗝、放屁。

至于长期效果,大家自己去感受吧。

如出现腹痛,腰酸等不适症状,可按摩复溜、太溪穴,很快可解决。

如果再配合金鸡独立一起练,那就更妙了。

有什么难的,还堪称是什么秘诀!许多人会有这样的感叹。

但这确是心法,就跟哥伦布能将鸡蛋立在桌上一样的简单。

其实是一层纸,但对很多人来讲,却永远是一座山。

问:蹲要到底吗?还是蹲到半蹲即可?整个过程中,两手不会要握在一起,只是两臂就交叉吧
答:分两步说吧:一、站立,蹲下,再站立。

整个过程只用腰和脚掌用力,不许用腿。

二、两臂交叉上举过头,从脑后向两腿侧分开,整个过程也用腰力,不用两臂和肩膀。

两手始终不交叉(如果不懂这句话,就买一个拉力器,从脑后把它拉开,就找到感觉了)。

如果只看懂一步,就先练一步。

还可按您自己理解的来练,不必拘泥,最后也就真正成为您自己的东西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