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武术
少林武术的“八打”与“八不打”
少林武术的“八打”与“八不打”
少林武术的“八打”与“八不打”在少林武术中有“八打八不打”的说法,所谓“八打”就是: 一打眉头双睛(眉弓及眼睛),二打唇上人中(人中穴),三打穿腮耳门(面颊和耳门),四打背后骨缝(肩胛骨内外缘),五打肺腑胸膛(两肋),六打撩阴高骨(耻骨),七打鹤膝虎头(骸骨),八打破骨干斤(臁骨);而“八不打”是: 一不打太阳为首(太阳穴),二不打对正锁口(胸口剑突),三不打中心内壁(硬软肋结合部),四不打两肋太极(两腋),五不打海底撩阴(下阴),六不打两肾对心(腰眼),七不打尾闾风府(骶尾骨),八不打两耳扇风(耳窝)。
可以看出,“八打”之处均为不至造成严重伤害而又能控制住对手的部位,凡是不打的地方都是一些致命的要害。
其实以上有些是对的,有些就不见得那么致命的了。
为什么那样说呢。
也许是因为当年的少林寺僧人皆功夫在身,所以某些部位打起来更容易致命。
本人在这里发布这些是想提醒我们对练的时候不要误伤自己的同伴。
不情之处敬请规正。
少林武术模板教学教案设计
教学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少林武术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对武术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3. 通过少林武术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意志品质。
教学重点:1. 少林武术的基本动作和套路。
2. 学生对少林武术的喜爱和兴趣。
教学难点:1. 少林武术动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2. 学生对少林武术动作的熟练掌握。
教学准备:1. 少林武术服装、护具。
2. 少林武术音乐。
3. 少林武术教学视频。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少林武术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播放少林武术表演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少林武术的魅力。
二、基本动作教学1. 教师示范少林武术的基本动作,如马步、弓步、仆步等。
2.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基本动作,教师逐一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3. 学生分组练习基本动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套路教学1. 教师讲解少林武术套路的结构和动作要领。
2.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套路,教师逐一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3. 学生分组练习套路,教师巡回指导。
四、实践与考核1. 学生分组进行少林武术表演,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少林武术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基本动作和套路。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少林武术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少林武术。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和参与程度。
2. 评估学生对少林武术基本动作和套路的掌握程度。
3. 收集学生对少林武术的兴趣和满意度。
教学反思:1. 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加强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
3. 拓展少林武术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武术知识。
少林武功的秘笈招式有哪些
少林武功的秘笈招式有哪些少林功夫,又称少林武术,是我国著名的武术流派之一。
下面是店铺专门为您整理好的少林武功招式。
少林寺的基本武功招式少林武功招式:集体基本功功夫拳:基本功功夫拳又称日练功,是少林弟子必修之路,它以外练刚,内练柔,前练攻,后练守,左右翻飞,上下沉浮,以跌、扑、翻、滚等动作为主,练起来一招一式刚劲有力,主要体现出武僧的基本功夫,弹跳水准。
少林武功招式:地躺拳:是少林功夫拳的主要套路,素有就地十八滚之称,此拳动作反常,招法无形,跌如山倒,起若惊鸿,扑跌翻滚,变化自如。
少林武功招式:象形拳:是模仿动物的形态,动作特长,结合武术技法特点而组成的一种象形拳。
象形取意似形非形,在有意而无意之中,可以培养武僧们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灵活性。
少林武功招式:硬气功铁布衫:硬气功就是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
待他把气运于周身,用这些棍用力的来击打他的身体。
少林武功招式:枪、铁铲、九节鞭、扑刀:枪是少林枪法的先锋套路,动作连环,招法险峻,把握中机,勇猛精进,制敌于刹那间。
铁铲是僧人进行劳动,根据铁铲的特性,集刀棍武法之特点,演练了一种铁铲功。
九节鞭是以抢、扫、缠、挂的软器械练习,其动作特点是软中有硬,硬中有软、轮鞭成圆、鞭花穿梭缠绕变化、长短结合而形成的鞭法。
朴刀是武僧们惯用兵器之一,相传梁山好汉武松在少林寺学武时所创,此刀动作简朴,招法自然,一招一式,信手拈来。
少林武功招式:牌刀对双抢:是三人器械对打项目。
一人持盾牌刀,二人持抢,三人打起来具有攻防含意,动作清楚、攻防严密、闪展腾挪、每招每式具有杀伤力。
少林武功招式:硬气功——头开钢板:式把丹田之气运于头部,然后用一块钢板用力的来攻打头部,看他的头硬还是钢板硬。
少林武功招式:绳镖:是软器械的一种,,使用起来软中有硬,硬中带软,长短结合,方法有缠、抢、挂等动作组成。
少林武功招式:集体软鞭:是武僧们再耕田放羊时所创,软器械的一种套路。
鞭随身走,软中有硬,软如绳索缠绕,硬如铁棒飞转,气势磅礴,响声震耳。
【全面版】少林武术ppt - 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PPT文档
《少林八段锦》口诀
❖ 双手托天理三焦, ❖ 左右开弓似射雕, ❖ 调理脾胃须单举, ❖ 五劳七伤往后瞧。 ❖ 摇头摆尾去心火, ❖ 攒拳怒目增力气, ❖ 两手攀足固肾腰, ❖ 背后七颠百病消。
三、少林武术的特点
❖ 少林派拳术刚健有力、刚中有柔、朴实无华、攻防兼 备,以攻击为主。动作时,步催、身催、手催,以迅疾见 功夫。
二、少林拳种类
❖ 少林武术是中国武术中传播最广、 最长、拳种最多的武 术门派,以出于嵩山少林寺而得名。据《少林拳谱》记载, 少林武术有三十六硬功,
❖ 三十六软功。现在世人所说 ❖ 的“少林七十二艺”通常被 ❖ 认为是少林武术的总称。
少林武术种类繁多,按 其分类可分为拳术、器械、 对练、内功、硬功等。
相随,虎口对虎口,上
❖ 4、内功: 少林武术刚柔并济、内外兼修、禅武合一, 在现代流传较广的养生气功有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 、坐禅等;
❖
❖
坐禅
养生气功《八段锦》
❖ 少林八段锦是少林寺众僧最 早演练的健身功法之一。据 传,早在唐朝时,少林寺高 僧灵丘善练八段绵,寿达 109岁。八段锦有舒筋活血 ,调理气血,促进人体新陈 代谢等功能,久练可以健壮 体质、抗疫祛病、延年益寿 。
❖
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武术是中华武
术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发源于河南省登
封市嵩山少林寺,并因而得名,又称少林
拳或少林功夫。少林武术起源的年代可以
追溯到北魏年间(公元386—534年),距
今已有1500多年的 ,是中国最早最优秀
的一项体育活动, 悠久,影响深远。
❖ 少林拳风格独特、动作刚健有力、朴 实无华、善长技击,在武术界中独树一帜 ,饮誉天下,闻名于世,“拳以寺名,寺以 拳显”,为中华民族搏得了赞扬和称颂。
少林功夫的介绍
少林功夫的介绍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下面是店铺专门为您整理好的:少林功夫的介绍。
少林功夫,又称少林武术,是我国著名的武术流派之一。
其历史悠久,影响深广,是中国传统武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少林功夫最突出的特点是"禅武合一",即以禅入武,习武修禅,因此又有"武术禅"之称。
2006年录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少林功夫基本简介少林功夫文化遗产人们一提中国功夫,必称少林。
少林功夫成为中华武术的象征。
少林功夫是指在嵩山少林寺特定佛教文化环境中历史地形成,以紧那罗王信仰为核心,以少林寺武僧演练的武术为表现形式,并充分体现禅宗智慧的传统佛教文化体系。
天下功夫出少林。
只要说到少林寺,几乎所有人都会首先想到少林功夫。
少林寺在1500多年的历史中曾多次遭天灾人祸的废毁,但少林僧人以其固有的方式代代相传,使少林功夫流传至今,闻名天下。
2005年,少林功夫将申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少林寺申报的是功夫,而不是武术。
功夫是修行,是参禅。
练功夫的目的是为彻底改变一个人的品行素质,少林僧人的练武正是一种修行。
少林功夫体系少林功夫是一个庞大的武术体系,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门派或拳种。
中国武术结构复杂,门派众多,其中以流传于豫也即中原地区的少林拳、流传于闽也即东南沿海地区的南拳、流传于翼也即京津地区的北腿、流传于粤也即广东地区的咏春拳等少林功夫以其悠久历史、完备的体系和高超的技术境界独步天下。
根据少林寺内流传下来的拳谱记载,少林功夫套路共有708套,其中拳术和器械552套,另外还有72绝技,擒拿、格斗、卸骨、点穴、气功等各类功法156套。
现在流传下来的少林功夫套路有200余套,其中拳术100余套,器械80余套,对练等其他功法数十余套路。
少林功夫具体表现为以攻防格斗的人体动作为核心、以套路为基本单位的表现形式。
套路是由一组动作组合起来的。
动作设计和组合成套路,都是建立在中国古代的人体医学知识上,合乎人体的运动规律。
少林72绝技排行:有一项已失传
少林72绝技排行:有一项已失传武术是中国传承千古的文化,传到如今都是用来强身健体,大家也许小时候都有这一个功夫梦,是不是幻想着回到古代,成为一代大侠。
天下武学层出不穷,但是万变不离其宗,都说天下武学尽出少林,少林72绝技更是远近闻名,那么你知道都有哪些厉害的狠招吗?1、少林罗汉拳——罗汉拳和金刚掌同为少林入门功夫,但修习到高深境界,最普通的拳掌亦能成为最厉害的武功。
正印证了“大智若愚,无巧不拙”的千古道理。
2、光明拳——当年五大门派集会黄山,我佛光明拳在天都峰大展神威,夺得“天下第一拳”美誉,可惜如今已不幸失传……光明拳3、闯少林三十三路神拳——罗汉堂专研。
4、偏花七星拳——绝招是“七星聚会”。
罗汉堂专研。
大摔碑手5、左右穿花手——罗汉堂专研。
6、少林双圈手——罗汉堂专研。
7、大摔碑手——罗汉堂专研。
8、波罗密手——又称少林风云手,罗汉堂专研。
9、大力金刚手——金刚掌是少林寺基本武功之一。
般若堂专研。
10、般若禅掌——有“少林第一掌”之称,般若堂专研。
般若禅掌11、韦陀掌——有“灵山礼佛”、“恒河入海”等招数。
般若堂专研。
12、少林神掌八打——有分解掌、封闭掌、裂心掌等八种。
般若堂专研。
千手如来掌13、千手如来掌——般若堂专研。
14、大慈大悲千叶手——般若堂专研。
15、少林龙旋掌——般若堂专研。
16、少林散花掌——掌风推动落下的花瓣攻向敌人。
类似于“飞花摘叶”的功夫。
17、少林握石掌——即少林绵掌,轻轻握石而化石为粉。
少林握石掌18、一拍两散掌——般若堂专研。
19、澄静指——以静制动,后发制人。
达摩院专研。
摩柯指决20、摩柯指决——绝招是“三入地狱”。
达摩院专研。
21、去烦恼指——绝招是“无忧无虑”,达摩院专研。
22、多罗叶指——十指轮弹,如波罗花绽开。
达摩院专研。
23、无相劫指——佛家无色无相的最高境界。
达摩院专研。
24、拈花指——迦叶尊者拈花微笑状。
达摩院专研。
拈花指25、大智无定指——源自《大智度经》,达摩院专研。
少林武术的风格及特点
少林武术的风格及特点
少林武术是“拳术”与“器诫”的总称。
它具有在实战中经过千锤百练⽽形成独特风格的⼀种拳术。
它最⼤的特点是注重技击,利⾜实战。
其拳术套路风格短⼩精悍,严密紧凑,⼿法巧妙⽽多变,绝⽆松懈散滞之意。
进则有⽅,退则有法,⼀⽓呵成。
动作起落、进退、多为直来直⾏,与对⼿接招,⽆⾮是正⾯或侧⾯,亦⽆⾮⼏步距离(直线距离最有效)。
它可在卧⽜之地,⽅⼨之间施展⾃⼰的解数,⽽发挥拳脚的威⼒。
少林拳主刚,动作快速有⼒勇猛刚健。
即所谓“起如举⿍、落如分砖,”⼀快为先。
⾏拳时要求刚柔相济、快慢相间、动静相辅。
幷要做到;“刚在它⼒前,柔在它⼒后。
”动如风、站如松、重如⼭、轻如叶。
静则以逸代劳,动则使其对⼿⽆喘息之机。
故、拳谚云;“拳打⼀⽓连、兵战杀敌勇。
”内要提、外要随、起要横、落要顺、打要追、⽓要催。
从技击⾓度讲,少林拳⼀招⼀势,⼀拳⼀脚,⾮攻即守,攻中有守,守中寓攻。
反对花架⼦,主张简捷质朴,动作精⼲。
并总结出⼈⾝上下有⼗拳之说。
即;头、肩、肘、掌、拳、指、膊、胯、膝、⾜。
与对⼿接招时,运⽤⾝体各个部位,随时应变相互结合⽤之,效果更佳。
少林武术秘籍金刚不坏体
少林武术秘籍金刚不坏体金刚不坏体,以其出类拔萃的防御特性而闻名于世。
作为少林武术中的一项神秘技能,金刚不坏体可以使身体无懈可击,能够抵御各种攻击并保持坚毅不拔的姿态。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金刚不坏体的秘密,并揭示它在少林武术中的重要性。
一、金刚不坏体的起源金刚不坏体源自于佛教文化,佛家所提倡的坚忍与不动心态对金刚不坏体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少林寺作为佛教武学的发源地,将佛家智慧融入武术实践中,因此金刚不坏体也逐渐成为了少林武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金刚不坏体的修炼方法要修炼金刚不坏体,需要从内外两个方面进行培养。
从内部来说,内功修炼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少林武术注重修炼内气和体力,通过呼吸调节和各种特殊的功法来提高身体的耐力和灵活性,从而使体格更为坚强。
此外,内心的平静和冷静思维也是修炼金刚不坏体不可或缺的元素。
从外部来说,身体各部位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手臂、腿部以及腹部等关键部位的针对性训练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和柔韧性,使身体更加强壮且不易受伤。
在训练过程中,深度伸展和反复打击都是必备的要素,这有助于提高身体对外来攻击的抵抗能力以及对强大力量的承受能力。
三、金刚不坏体的应用领域金刚不坏体在少林武术中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首先,在攻防过程中,金刚不坏体可以大大提高武者的生存能力,使其能够在极端环境下保持镇定,并有效地抵御对手的攻击。
这种防御能力不仅在搏击比赛中有所体现,更在实际生活中保护自身安全时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次,金刚不坏体也被广泛应用于武术疗养以及身体康复。
通过修炼金刚不坏体,可以强化身体的稳定性和康复能力,帮助重病患者更好地恢复身体健康。
此外,在武术疗养中,金刚不坏体也被用于调节身体的能量平衡,提高内脏功能等。
最后,金刚不坏体还被应用于身心修行方面。
少林武术强调身心合一的理念,在修炼金刚不坏体的过程中,武者需要保持内心的静定与平和,这对于提升心智素质以及培养意志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四、金刚不坏体的现代意义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金刚不坏体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少林武术的起源
少林武术的起源武术可以说是我国的一项特有的运动,不管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都比较受到人们的欢迎以及喜爱。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少林武术的起源,供大家参考!少林武术的起源少林武功起源于古代嵩山少林寺,并因而得名。
嵩山少林寺位于河南省登封县嵩山少室五乳峰下。
少林寺创建于南北朝时期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四九五年),是孝文帝为安置印度僧人跋陀前来嵩山落迹传教而建.少林寺的不少文物是少林拳起源的历史见证,特别引人注目的是白衣殿内的“少林拳谱”壁画,描绘了当年少林寺和尚练拳习武的真实情景:宏伟的寺院,张灯结彩,三十个身著短装,精神奕奕的健壮武僧,分成十五对,在演练少林拳,拳打脚踢,栩栩如生。
除了行拳图外,殿内还有寺僧演练器械、挥舞棍棒的壁画,南北两壁有少林武术的“锤谱”,画面突出两个武僧摆开对打的架势,冲拳、拨掌对练。
千佛殿是当年少林寺的练功房,地堂上还有四十八个寺僧“站柱”的遗迹;只见砖铺的地面上留下两行直径约四、五十厘米的锅底状圆坑,一个个间隔约二米半,据说是众僧苦心学艺,两脚踏踩而成。
反映了古代少林寺僧甘练少林武功的真实史迹。
少林武术简介少林是中华武术中体系最庞大的门派,武功套路高达七百种以上,又因以禅入武,习武修禅,又有「武术禅」之称。
少林武术发源于嵩山少室山下丛林中的“少林寺”,该寺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根据《魏书》记载:「又有西域沙门名跋陀,有道业,深为高祖所敬信。
诏于少室山阴立少林寺而居之,公给衣供。
唐初,少林寺十三僧人因助秦王李世民讨伐王世充有功,受到唐朝封赏,而被特别认可设立常备僧兵,因而成就少林武术的发展。
少林寺因武艺高超,享誉海内外,少林一词也成为汉族传统武术的象征之一,如古龙小说中的“七大门派”即为“少林、武当、昆仑、峨嵋、点苍、华山、海南”等派别,其中少林即位居第一门派。
少林武术作为一种人文文化现象,作为一种人体形态文化或是作为健身、御敌、竞技专案在中国早已家户喻晓、妇孺皆知,已成为中华文化的宝贵遗产。
少林武术发展史
少林武术发展史少林武术,自北魏创始到隋未唐初因助唐灭郑而扬名于世,至宋、金、元逐渐成熟,广泛传播发展,极盛于明,衰于清,民国濒临失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又转于兴盛。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少林武术发展史。
欢迎阅读!少林武术发展史少林武术始于北魏,因源出于嵩山少林寺而得名,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拳以寺名、寺以拳显。
少林武术,自北魏创始到隋未唐初因助唐灭郑而扬名于世,至宋、金、元逐渐成熟,广泛传播发展,极盛于明,衰于清,民国濒临失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又转于兴盛。
上世纪五十年代后,由于国家高度重视少林武术资料的挖掘整理和少林武术的教学工作,培养了一大批少林武术新人。
特别是八十年代后,代表少林武术文化的电影《少林寺》播出后,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少林武术热迅猛兴起,造就了许多少林武术精英,武术名家,武术教育家。
少林武术功夫剧《少林武魂》,在美国百老汇连续演出24场,轰动北美,获美国第54届“剧评人奖”提名和第63届“托尼最佳特别节目奖”提名。
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召开,少林弟子张帅可参加奥运会散打比赛以绝对优势获56公斤级冠军。
武术在古代西周时称拳勇,手博、角力等,春秋战国时期称技击、手战、武艺、角抵等,自汉以后称武艺、技击,包括骑射、击剑与徒手格斗在内的军事实用技术。
关于武术的起源,包括少林武术在内,历来有许多神奇的传说但多为后人的附会。
武术应产生于古代人类与大自然的搏斗(如狩猎)及部落间的战争。
从广义上讲,凡运用拳脚或使用器械的格斗都多少与武术有关系,但由一般的打斗上升为武术,其文化内涵贵在于术。
如两个人拳来脚往,互相扭作一团打斗,虽则是动武,但与武术无关系。
术是什么?《说文解字》解释为:“术、色中道也。
”有学者引申为“技艺”。
武术是通往目的地的技艺或者说是方法、手段。
简单的说:武术就是徒手或手执武器专门用于格斗搏杀的方法或技术。
武术一词最早见于南朝梁武帝长子萧统所编的《文选》中,有句诗为“偃闭武术,阐扬文令”,意即停止武战,发扬文治,后来逐渐演化为搏斗格杀强身之术的专门用语,清末民初武术一词开始广泛使用。
阐述少林武术传承的特点
阐述少林武术传承的特点少林武术是中国武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少林寺的和尚们创立,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如今已成为中国武术界最具有影响力的武术流派之一。
其传承特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
一、注重师徒传承少林武术的传承主要是通过师徒传承的方式进行的。
和尚们在传授武艺时,注重挑选优秀的徒弟,并对他们进行严格的训练。
在师徒关系中,师傅要尊重徒弟,关心他们的成长,同时也会对他们的行为进行约束,要求他们遵守武馆的规矩。
二、强调“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少林武术的传承不仅注重师徒之间的传授,更强调“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道理。
这意味着,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少林武术的精髓。
在传承过程中,师傅们会通过不断的练习,来检验徒弟是否能够胜任更高难度的招式,同时也教育徒弟们要珍惜学习机会,认真对待每一次练习。
三、注重武德修行少林武术的传承不仅注重技击能力的培养,更注重武德修行。
和尚们在传授武艺的同时,也会对徒弟进行道德教育,要求他们学会尊重他人、珍视荣誉、遵守纪律,以及要有良好的为人处世的品质。
这种道德修养的传承,使得少林武术不仅具有强大的实用价值,也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
四、强调创新与融合少林武术的传承不仅在传承过程中注重传统的保留,也强调创新和融合。
和尚们在传授武艺时,会根据不同情况和需求,对原有的招式进行创新,或者与其他流派的武术进行融合,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这种创新和融合,使得少林武术在传承过程中始终保持活力,也使得它能够更好地适应各种场合和需求。
少林武术的传承,不仅注重传统的保留,更强调创新和融合。
这种传承方式,使得少林武术不仅具有强大的实用价值,也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使得它能够不断的发展和流传。
强大的少林武功精髓详细介绍(图文)
辛卯贰零壹壹年【兔年】少林功夫一指禅少林武术在其漫长发展过程中,经过历代少林高手的不断演练,逐步成为博大精深的武术流派。
这主要表现为:一是内容广博;二是风格独异,少林武术的内容,按其性质可分为内功、外功、轻功、气功、硬功等,按技法有分为拳术、枪术、刀术、剑术、棍术、技击等百余种。
倒挂金钟少林武术总的特点是刚劲有力,朴实无华,变化无穷,利于实战。
其拳术,重技击,演练起来不受场地限制,即所谓“拳打卧牛之地”。
少林拳的起、落、进、退、反、侧、收、纵都在一条线运动,故有“拳打一条线”之说,拳术的手法曲而不曲,直而不直、过曲,欠一寸击之不中,过直,则力量较难回旋;拳术的出击方法滚出滚入,也就是说出拳时要产生旋转,使之富有弹性;眼法是起望眼,落望天,以目视目;身法是起横落顺,转动自如;步法是进步低,退步高,即抬腿轻如鸿毛,震脚重如泰山。
在使用方法上,少林拳内静外猛,即“守之如处女,犯之如猛虎。
”少林拳的整体动作内外合一,形神兼备。
其招招势势,非攻即守,攻中有守,守中有攻,虚虚实实,声东击西。
少林拳演练起来,秀如猫,斗如虎,行如龙,动如风,声如雷。
铁头少林武术中的兵器也各具特色。
少林的枪术,有劈、穿、点、挑、拨、扫、截等动作。
其特点是“枪似蛟龙,枪扎一条线”。
练枪时要求“扎枪如斗虎,出枪一条线,枪出如射箭,收枪如捺虎,挑枪如挑龙”。
少林刀术的特点是“刀如猛虎”。
其刀法多为缠头裹脑,翻身劈扫以及刺、捺、撩、砍、抛等。
少林的单刀、双刀、大刀有“单刀看手,双刀看走,大刀定手。
”之说。
少林剑演练起来优美豪放,故有“创若游龙”之说。
练少林剑时要求“走剑要平善,气要随剑走,两眼看剑尖,剑行如飞燕,剑落如停风,剑收如钢钉。
”棍术是少林武术最负盛名的兵器,当年少林寺十三武僧曾以棍助唐王击败王世充而闻名天下。
少林棍不仅内容广博,而且特点鲜明,少林棍练起来“棍打一大片”。
其一扫一劈,全身着力,呼呼生风,节奏快,棍法紧。
横踏壁行禅和拳本来是两个截然相反的形态,禅以静为其特征,拳以动为其特点。
少林武术发展简考(二)
少林武术发展简考(二)少林武术是中国武术的代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发展特点。
在过去的几百年中,少林武术经历了多次变迁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系统和风格。
本文将从少林武术的历史、发展、传承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少林武术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少林武术起源于中国的少林寺,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500多年前的北魏时期。
少林寺是中国佛教禅宗的发源地,僧侣们为了保护寺庙和自身的安全,开始学习武术以应对外敌和非法侵害。
随着时间的推移,少林武术逐渐形成,并被广泛传承。
少林武术的发展与佛教教义和禅宗思想密切相关,注重内外兼修,倡导心身合一的境界。
少林武术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最早期是少林寺创立之初,主要以棍棒、刀剑等近战武器为主。
后来,少林武术逐渐发展成为以拳脚为主的武术系统,包括形意拳、洪拳、南拳、北拳等。
这些拳法注重姿势、力量和技巧的协调运用,强调快速准确的攻击和防守。
20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的变革和人们对身心健康的追求,少林武术逐渐成为一种流行的体育运动和健身方式。
尤其是少林功夫的表演,被广泛运用在电影、电视和舞台剧等艺术形式中,展现了中国武术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
少林武术的传承主要通过口传和实践来实现。
在过去的几百年中,少林武术一直由寺庙内的武僧进行传承,他们以身作则、言传身教,通过严格的训练和修行,培养下一代的武术继承人。
少林武术也逐渐向社会开放,普及到广大的民众中,成为一种具有自我保护和身体健康功能的练习方式。
少林武术对中国文化和国民身心健康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人民坚韧不拔、顽强奋斗的象征。
少林武术的精神内涵包括强身健体、弘扬传统文化、培养意志力和塑造人格等方面,对于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和身心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少林武术的历史
少林武术的历史少林功夫,又称少林武术,是我国著名的武术流派之一。
其历史悠久,影响深广,是中国传统武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少林功夫最突出的特点是"禅武合一",即以禅入武,习武修禅,因此又有"武术禅"之称。
2006年录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下面是店铺专门为您整理好的:少林武术的历史。
少林武术历史北魏跋陀禅师主持少林寺后,四方学者闻风皆至,徒众数百。
这样,大量的民间武术者都充当了少林寺的杂役。
在跋陀主持少林寺时,就已经有一些会武术或其它技能的青少年子弟被剃度为少林寺小和尚了。
象惠光和尚,十二岁时在洛阳城天街的井栏上反踢毽子,一口气能连续反踢五百次,跋陀感到很惊奇,就把他剃度为小和尚,作为自己的弟子。
跋陀的弟子僧稠当小和尚时,体质羸弱,常受一些会武术的小和尚的戏弄,后来便发奋练武,居然练得拳捷骁武,体健身灵。
跋陀禅师为创建少林寺,翻译佛经,传授佛法作出了巨大贡献,少林拳谱中还有跋陀传授方便铲和一路大刀的记载。
传说北魏孝明帝孝昌三年(公元五二七年),印度高僧达摩来到嵩山少林寺传授佛教的禅宗,面壁九年,静坐修心,被尊为中国佛教禅宗的初祖。
当年达摩终日静坐,不免筋骨疲倦,又加上在深山老林,要防野兽和严寒酷暑的侵袭,在传经时,他发现好些弟子禅坐时间久了,昏昏欲睡,精神不振。
为了驱倦、防兽、健身、护寺,达摩等人仿效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锻炼身体的各种动作,编成健身活动的“活身法”传授僧人,此即为“少林拳”的雏形。
此外,达摩在空暇时间还练几手便用铲、棍、剑、杖等防盗护身的动作,后人称之为达摩铲、达摩杖、达摩剑,以后,他又吸取鸟、兽、虫、鱼飞翔、腾跃之姿,发展“活身法”,创造了一套动静结合的罗汉十八手。
后来经过历代僧徒们长期演练、综合、充实、提高,逐步形成一套拳术,达百余种,武术上总称“少林拳”。
其中起过重要作用的是元代少林派拳术大师白玉峰、觉远上人、李叟等人,他们精心研究少林拳法,注意拳法的整理和传授,将少林拳中的“罗汉十八手”发展为七十二手,以后又发展到一百七十三手,第一次系统地整理出一套少林拳法。
少林武术流传的主要套路
少林武术流传的主要套路少林功夫,又称少林武术,是我国著名的武术流派之一。
其历史悠久,影响深广,是中国传统武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是店铺专门为您整理好的:少林武术流传的主要套路。
少林武术流传的主要套路少林武术流传的主要套路1.拳术:小洪拳、大洪拳(三节)、朝阳拳(四节)、观潮拳(一节)、炮拳(三节)、通臂拳(三节)、梅花拳、长锤拳、太祖长拳、黑虎拳、大通臂、心意拳(三节)、罗汉拳(五十四节)、心意把(十二种变化、十二大势)。
源为武艺之源。
少林派拳术有罗汉拳、小洪拳、大洪拳、老洪拳、少林五拳、五战拳、昭阳拳、连环拳、功力拳、潭腿、柔拳、六合拳、圆功拳、内功拳、太祖长拳、炮拳、地躺拳、少林拳、梅花拳、通背拳、观潮拳、金刚拳、七星拳、练步拳、醉八仙、猴拳、心意拳、长锤拳、五虎拳、伏虎拳、黑虎拳、大通臂、长关东拳、青龙出海拳、翻子拳、鹰爪拳、护身流拳等。
对练拳术有三合拳、咬手六合拳、开手六合拳、耳把六合拳、踢打六合拳、走马六合拳、十五合里外横炮、二十四炮、少林对拳、一百零八对拳、华拳对练、接潭腿等。
少林派拳术刚健有力、刚中有柔、朴实无华、利于实战,招招势势非打即防,没有花架子。
在练习少林拳时,不受场地限制,有“拳打卧牛之地”之说,其风格主要体现一个“硬”字,攻防兼备,以攻击为主。
拳势不强调外形的美观,只求技击的实用。
步法进退灵活,敏捷,有冲拳一条线之说。
在身段与出拳上,要求手法曲而不曲,直而不直,进退出入,一切自如。
步法要求稳固而灵活,眼法讲究以目视目,运气要气沉丹田。
其动作迅如闪电,转似轮旋,站如钉立,跳似轻飞。
少林拳分南北两派,南派重拳,北派重腿,每派还分许多小派。
少林武术流传的主要套路2 .棍术:单盘龙、双盘龙、猿猴棒、风火棍、齐眉棍、齐天大圣猴棍、六合风里夜叉棍、小夜叉棍(五路)、大夜叉棍(三路)、阴手棍、六合阳手棍、小梅花棍、云阳棍、十八点齐眉棍、劈山棍等。
对练棍术有六合杆、排棍、穿棱棍、破棍十二路、群羊棍、上沙六回排棍、中沙排棍、下沙排棍等。
少林武术文化系列之三:少林武术与审美艺术
禅武少林在少林武术界,有“拳扬于艺”之说。
这种说法源自艺术既可以再现真实的少林武术技艺,又可以表现审美的少林武术观念。
受审美艺术的影响,少林武术在现实技艺美的基础上创造了艺术美,艺术美使得少林武术广为人知,传扬天下。
一、少林武术的艺术美常言道:“食必常饱,然后求美。
”美是指能引起人们美感的客观事物的一种共同的本质属性,它是艺术的核心。
除了美,中国艺术还追求“神”“韵”“意”“境”“趣”“道”“和”。
在这些形容艺术审美的范畴中,“和”是中国艺术的最高境界,它包括着人身心内外、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它们反映了艺术的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体现了中国人对真、善、美的艺术追求和精神向往。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记载了最早的武术技击审美观念,如文中所言:越王曰:‘其道如何?’女曰:‘其道甚微而易,其意甚幽而深。
道有门户,亦有阴阳。
开门闭户,阴衰阳兴。
凡手战之道,内实精神,外示安仪。
见之似好妇,夺之似惧虎。
布形候气,与神俱往。
’在这一段话里面,“道”“气”“形”“神”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技击的审美追求,最终形成了形神兼备、内外合一的价值追求。
在中国技击艺术熏染下,少林武术审美更加多元化,在原有的基础上,形成了十大美,即姿势美、招式美、结构美、劲力美、节奏美、神韵美、意境美、意蕴美、风格少林武术与审美艺术◎姚亚行少林武术文化系列之三禅武少林美、格调美。
二、碑刻中的少林武术石碑,作为标记的竖石或纪念物,多镌刻文字以记事,或石刻画像以纪念,意在垂之久远。
少林碑刻数量繁多,广布于常住院、初祖庵、二祖庵等处,尤以常住院碑林、碑廊和塔林为集中。
据载少林寺历代立有281通、304品古代碑刻,这些碑刻记载着少林寺的兴衰与历史,是少林寺真正的“魂儿”。
在少林寺寺内,存有很多关于少林武术的碑刻,其中,碑廊内的《太宗文武圣皇帝龙潜教书碑》最为有名。
该碑刻立于初唐,碑高1.07米,宽0.45米,厚0.15米。
少林武术套路
少林武术套路少林武术是动态发展而形成的,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少林武术套路。
欢迎阅读!少林武术套路(一)拳术套路小红拳、大红拳、心意拳、梅花拳、炮拳、昭阳拳、七星拳、心意把、罗汉拳、护山子门罗汉拳、先天罗汉拳、长锤拳、黑虎拳、大通臂拳、达摩五经拳、小通臂拳、柔拳、连环拳、长拳、龙拳、长护心意门、猴拳、罗汉十八手、老红拳、功力拳、莲花拳、鸳鸯腿、护身流星拳、六合连拳、虎扑拳、十趟弹腿、十二趟弹腿、五形八法拳、八仙拳、少林十三抓、三皇炮锤拳、子母少林拳、少林梅花手、少林火龙拳、少林反臂拳、流星腿、少林二祖拳、少林六合拳、小连环拳、风火拳、豹子锤、镇山拳、破连拳;天罡拳、出山拳、白猿螳螂拳、十路埋伏拳、工字伏虎拳、一支梅拳、罗汉喜怨拳、虎鹰拳、关东拳、白莲拳、脱战拳、大战拳、看家拳、拆拳、十字战头、七星螳螂拳、跌扑拳、石头拳、砸拳、三路五子拳、达摩点穴拳、侠拳、燕青拳、罗王十八拳、夜叉铁沙拳、豹子拳、炮锤、搜风拳、猛虎拳、云阳拳、五行连环拳、常家拳、太祖长拳、佛汉拳、地趟拳、金刚拳、伏虎拳、青龙出海拳、罗汉阴风拳、金石拳、梅花螳螂拳、饿虎拳、鸡拳、地术拳、风云拳、碎拳、四门拳;迎门拳、地躺拳、五祖拳、连环锤、埋伏拳、蛇拳、虎拳、鹤拳、擒敌拳、流星拳、五行连环拳、拦截螳螂拳、铁牛盾拳、八极拳、八阵拳、开山拳、咏春拳、三荐拳、五夫拳、看家梅花拳、地煞拳、守院拳、连手短打、合战拳、走马六合拳。
对练有三合拳、咬手六合拳、盖手六合拳、扳手六合拳、耳巴六合拳、踢打六合拳、崩步对练、黑虎对练、对拳、一百零八对拳、六合连拳双打、六合拳缠打、二十四对拳等。
少林武术套路(二)棍术套路少林棍、猿猴棍、齐眉棍、单盘龙棍、双盘龙棍、阴手棍、大夜叉棍、小夜叉棍、烧火棍、疯魔棍、排棍、穿梭棍、镇山棍、眉齐对棍、五虎群羊棍、六合棍、劈山棍、小梅花棍、白蛇棍、细女穿线棍、八仙棍、旋风棍、飞龙棍、达摩棍、流星棍、八宝混元棍、上排沙棍、中排沙棍、云阳棍、旗门棍、齐天大圣棍、醉棍、短棍、风魔对棍、十二路五虎群羊棍等。
少林武术的介绍
少林武术的介绍下面是专门为您整理好的:少林功夫的介绍。
少林寺武术缘起于中国远古祖先的生产劳动。
人们在狩猪的生产活动中,逐渐积累了劈、砍、刺的技能,这些原始形态的攻防技能就是少林寺武术技术形成的基础。
少林武术萌芽于原始社会时期。
氏族公社时代,经常发生部落战争,因此在战场上搏斗的经验促进了少林寺武术的萌芽。
少林寺武术成形于奴隶社会时期。
夏朝建立后,经过连绵不断的战火,少林寺武术为了适应实战的需要进一步向实用化、规范化发展。
商周时期,产生了太极学说,从此奠定了少林寺武术的体系。
少林寺派功夫代表潘国静少林寺武术发展于封建社会时期。
秦汉时,盛行角力、击剑,还有“刀舞、“力舞等。
唐朝时开始实行武举制,对少林寺武术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宋元时期,以民间结社的武艺组织为主体的民间练武活动蓬勃兴起。
明清时期则是少林寺武术的大发展时期,流派林立,拳种纷显,形成了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拳等主要的拳种体系。
到了近代,少林寺武术逐步成为中国近代体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1927年,在南京成立了中央少林寺武术馆。
少林寺武术学校是唯一正宗河南嵩山少林寺招生,嵩山少林寺正宗少林功夫传人永帝大师亲自收徒,传授正宗河南少林寺武术.为嵩山少林寺学员限额对外招生.河南少林寺招生电话0371-651788821936年中国少林寺武术队赴柏林奥运会参加表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少林武术得到了蓬勃发展。
1999年,国际武联被吸收为国际奥委会的正式国际体育单项联合会成员,意味着少林寺武术即将成为奥运项目,意味着“把少林寺武术推向世界的雄伟目标的进一步实现!因而两仪功法制人而不伤人,有一拳制人之威,又有一掌复原之能,堪称武林一绝。
少林寺武术如同浩瀚大海,深不可测,门派拳种,枝繁叶茂,穷毕业生精力能得其九牛二虎之一毛,已属不易。
整理本文的目的,是为了使武术爱好者对中国武术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坦率的说,由于武术的神秘性,不可能将所有门派(拳种)概括于本文之中。
少林寺武术棍法教学大纲
少林寺武术棍法教学大纲少林寺武术棍法教学大纲少林寺作为中国武术的发源地之一,以其独特的武术风格和深厚的历史底蕴而闻名于世。
其中,棍法作为少林寺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实用性。
本文将探讨少林寺武术棍法教学大纲,深入了解其技术要点和培养方法。
一、棍法的起源和发展棍法作为一种古老的武术技艺,源远流长。
据史书记载,棍法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的战争中,用于军事防御和攻击。
而后,棍法逐渐演化为一种独立的武术门类,并在少林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少林寺的棍法以其独特的技术和精神内涵,成为了中国武术中的瑰宝。
二、棍法的基本技术要点1. 基本姿势:棍法的基本姿势包括站立姿势、握棍姿势和步法姿势。
站立姿势要求身体保持平衡,脚距适中,双脚分开与肩同宽;握棍姿势要求手握棍杆,手臂放松,肩部稍微下沉;步法姿势要求身体保持稳定,步伐灵活。
2. 基本动作:棍法的基本动作包括打、劈、挑、刺等。
打是指用棍杆直接击打对方的身体部位;劈是指用棍杆从上往下砍击对方;挑是指用棍杆从下往上刺击对方;刺是指用棍杆直接刺向对方的身体。
3. 运用力量:棍法的运用力量包括发力和收力。
发力是指通过身体的协调运动,将力量传递到棍杆上,以达到击打对方的目的;收力是指在击打后,迅速将力量收回,以保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
三、棍法的培养方法1. 基础训练:在学习棍法之前,需要进行基础训练,包括身体素质的提高和基本功的练习。
身体素质的提高包括力量、速度、灵敏度和耐力的培养;基本功的练习包括站立姿势、握棍姿势和步法姿势的训练。
2. 技术训练:在掌握基本技术要点后,需要进行技术训练,包括单人训练和对练。
单人训练可以通过模仿和反复练习来提高技术的熟练度;对练可以通过与他人进行实战模拟,提高技术的实用性和适应性。
3. 精神修养:棍法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精神修养。
通过学习和练习棍法,可以培养出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
同时,棍法的修炼也需要专注和冥想,以提高自身的意志力和集中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技击武术发展之少林武术
在原始社会,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严酷斗争中,人们自然就产生了拳打脚踢、指抓掌击、跳跃翻滚等一类的简单动作,也产生了一些使用器械的搏斗捕杀技能,这便是武术的萌芽。
原始社会末期,部落战争的频繁发生,战争实践就向人们提出了军事技能的要求,这就进一步促进了武术的发展。
进入阶级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兵器的改进,武术也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春秋战国时期,战争十分频繁。
武术的格斗技能在军队和民间得到迅速发展。
这时的武艺已非常讲究攻防技巧。
拳术打法也出现了进攻、防守、反攻、佯攻等技术。
据《吴越春秋》记载:“凡手战之道,内实精神,外示安仪,见之似好妇,夺之似猛虎”。
这说明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就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技击理论,并第一次提出了“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武术内涵。
汉代就已经出现剑舞、刀舞、双戟舞等单练或对练套路。
仅《汉书〃艺文志》就收录《剑道》38篇、《手博》6篇,这都是论述“攻守之道”的专著。
在南北朝时代,出现了少林寺,她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
第一任主持乃印度高僧跋陀禅师,他本人会一些简单的武术,曾传与僧人。
32年后,印度名僧菩提达摩来到少林寺传授禅宗。
达摩根据鸟、兽、虫、鱼的腾跃之姿,创立了罗汉十八手,以后又为了防身、护院相继又创立了剑术、棍术、降魔杖、方便铲等武术,传与少林僧人。
少林寺遂有武术。
在此期间,又有很多绿林好汉、武学高
手为躲避官府追杀便隐身于少林,遂将自身武艺留在少林寺。
少林寺还定期到各地邀请武学高手到少林寺传授武艺。
五代十国时,高僧福居特邀十八家著名武术家到少林寺演练三年,并和少林寺武学高手切磋交流,各取所长,汇集成少林拳谱。
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就曾到少林寺传授棍术。
少林寺正是以她那广阔的胸怀,包容、吸纳、融化了各种武术,从而创立了少林武功;她又是一座平台,为天下各门各派武功的切磋交流提供了一个场所。
群英荟萃,各显神通;她又是一座熔炉,将天下各类武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提炼升华后,独出一家。
少林武术从打法到摔法、从外家到内家、从硬功到气功、从拳法到器械、从技击到养生,无所不包、无所不含,少林成名绝技“七十二艺”基本上囊括了中国的所有武术。
积年累月、厚积薄发终使少林武术名扬天下。
在传统武术中,除了武当、太极、八卦等很有个性特点的武术之外,其他武术统统地被称作是少林武术。
在唐武德年间(618一626年),少林寺因助李世民铲平隋未割据势力王世充有功,少林寺更加声名大震,官府许其自立营盘、演练僧兵。
僧徒一度达2000余人,练武之风日盛。
两宋时期,内忧外患,战火频仍,广大人民常结社习武以求自保。
此时武技在农村及边远地区多侧重军事实用性;而在城市的街头巷尾多侧重套路。
元代由于民族矛盾比较尖锐,蒙古统治者限制民间习武,不少武术家隐姓埋名,习武组织也转为秘密性的民间组织,使武术发展受到极大的抑制。
明代是我国武术全面大发展的时代。
拳法林立、流派纷呈,仅抗倭名将戚继光的《纪效新书》中就记载“宋太祖三十二势长拳、绵张短打、温家七十二行拳、三十六合锁、山东李半天之腿、鹰爪王之拿、千跌张之跌、张伯敬之打等共十六家拳法,”大有百家争鸣之势。
器械套路也更加丰富多彩。
有理有法、有谱有诀。
至此曾脱胎于军事格斗的武术逐渐被以套路为主的运动形式所替代。
清代,是中国武术的成形、定型期,以地区分有南派、北派;以山川分有少林派、武当派;以宗教分有佛家的外功、道家的内功;以门类分有太极、形意、八卦等,还有其他长拳和短打类。
武术流派林立,标志着武术事业已经成熟。
少林寺成为中华武术的发源地,正所谓“天下武功出少林”,这句话说得一点也不为过,其技击理念是刚猛冷脆、快速紧凑、遒劲有力、迅捷促疾,步伐密,幅度小,拳打卧牛地,进退一条线,力大欺力小,手快打手慢。
观其形:身手矫健、形体灵活、招招传神、用法逼真,时而如鹰击长空——盘旋回环;时而如猛虎搜山——气壮山河。
其内功心法:以禅养武、以武促禅、武禅并重、功在其中、清静无为、与世无争、专心用佛、心无二用、常练常修、神功必成。
此乃天下武术之正宗。
历史发展至此,代表着中华传统文化独特意蕴和底蕴的武术文化已经形成,这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天下武术仍以少林武术为正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