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试题A及答案

合集下载

马克思自考试题及答案文库

马克思自考试题及答案文库

马克思自考试题及答案文库一、单项选择题1. 马克思的全名是()A. 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B.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C. 卡尔·马克思D. 马克思·韦伯答案:C2. 《资本论》是马克思的哪部著作?A. 《共产党宣言》B. 《资本论》C. 《哥达纲领批判》D. 《哲学的贫困》答案:B3.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在下列哪部著作中系统阐述的?A. 《政治经济学批判》B. 《资本论》C. 《经济学哲学手稿》D. 《德意志意识形态》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4.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包括()A. 经济基础B. 政治制度C. 法律体系D. 生产关系答案:A D5. 下列哪些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A. 马克思主义哲学B.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D. 马克思主义法学答案:A B C三、简答题6.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

答案: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驱动力。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这种矛盾最终会导致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阶级的社会主义社会。

四、论述题7. 论述马克思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

答案:马克思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即人们的社会生活、经济条件以及生产方式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基础。

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法律、哲学、宗教等观念,它们都是由社会存在的物质条件决定的。

社会意识形态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反映了特定社会经济结构的特征。

这一理论强调了社会结构对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深刻影响。

五、案例分析题8. 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分析当前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的劳动力剥削问题。

答案: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由生产该商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在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利用不同国家之间的劳动力成本差异,将生产转移到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从而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马克思主义哲学考试试题(A)

马克思主义哲学考试试题(A)

马克思主义哲学考试试题姓名:______ 学号:______ 分数:______一、单选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D)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2.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的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c)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3.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D、核心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C)A、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B、法国空想社会主义C、德国古典哲学D、法国哲学5.哲学的基本问题是(B)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B、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C、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问题6.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是(A)A、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B、一元论唯心主义与二元论唯心主义C、经验论唯心主义与唯理论唯心主义D、辩证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唯心主义7.判断一种哲学是否是“真正的哲学”取决于它(D)A、是否坚持唯心论B、是否坚持辩证法C、是否坚持唯物论D、是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8.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这是对运动的(C)A、唯心主义理解B、直观唯物主义理解C、辩证唯物主义理解D、庸俗唯物主义理解9.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C)A、现象和本质的关系B、一般和个别的关系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D、抽象和具体的关系10.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D)A、个人积极性的发挥B、集体智慧的调动C、解放思想D、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11.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没有语言就不会有思维和意识,这种观点属于(C)A、唯心主义B、形而上学C、马克思主义哲学D、历史唯心主义12.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指出,万物瞬息万变,不可捉摸,人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这是一种(C)A、唯心主义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D、庸俗进化论的观点13.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D)A、人可以改变规律B、人可以创造规律C、人可以消灭规律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14.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看(D)A、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B、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C、事物的某些属性是否发生了变化D、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15.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C)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联系和发展规律16.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因为辩证的否定(C)A、把旧事物完全抛弃B、使旧事物发生量变C、是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D、是从外部强加给事物的17.事物发展的周期性体现了(D)A、事物发展的直线性与曲折性的统一B、事物发展是一个不断地回到出发点的运动C、事物发展的周而复始的循环性D、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18.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A)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D、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向19.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方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A卷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A卷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A卷第Ⅰ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除去细胞学说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外,还有( )A.地理学的重大发现B.天文学的重大发现C.人体解剖学的重大发现D.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2.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是( )A.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B.掌握具体的自然科学知识C.掌握具体的社会科学知识D.掌握具体的工作方法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A.世界是普遍联系的B.世界是永恒发展的c.世界的本原埠物质D.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具有统一性4.社会历史是人的活动创造的,这是一种( )A.历史唯心主义观点B.历史唯物主义观点C.唯意志论观点D.英雄创造历史的观点5.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问题6.质和属性的区别在于( )A.质是客观存在的,属性是人的主观感受B.质是稳定的,属性是多变的C.质是绝对的,属性是相对的D.质是事物的内在规定,属性是质的外在表现7.下列选项中,具有可能性的是( )A.水滴石穿B.水中捞月C.以砖磨镜D.化水为油8.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意识往往不同,这说明( )A.意识不受客观事物的制约B.意识受人们主观状况的影响C.意识的内容是与生俱来的D.意识是主观自生的9.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C.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唯心论的认识论D.能动的反映论与被动的反映论10.判断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A.能否满足人的需要B.能否被多数人认同C.能否付诸实际行动D.能否在实践中达到预期效果11.真理的价值问题是指( )A.真理是否与对象相符合的问题B.真理是否能满足人的需要的问题C.真理是否具有客观性的问题D.真理是否发展的问题12.在劳动资料中,最能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因素是( )A.生产工具B.运输设备C.传动装置D.动力系统13.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三大社会形态。

马克思主义期末考试试题

马克思主义期末考试试题

期末考试试题(时间:120分钟共100分)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类别:A一、单项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请将答案填入试卷第二页末的答题卡内。

1.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D )A.实事求是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2. 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有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

其中全部理想的核心是(A )A.社会理想B.道德理想C.生活理想 D.职业理想3.马克思主义革命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基础是(C )A.战斗性 B.理论性 C.实践性D.逻辑性4.两大哲学基本派别是( A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C.思维和存在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5.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B )A. 不可逆性B. 客观现实性C. 可知性D. 伸张性6.空间是物质运动的( A )A.广延性和伸张性B.持续性和顺序性C.绝对性和无限性D.有限性和特殊性7. 实践的最基本形式是( B )A.处理人和人之间关系的活动B.改造自然的生产活动C.推动历史进步的活动D.一切创造性活动8.“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

”这是一种(B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C.庸俗唯物主义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9.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 C )A.人可以创造规律B.人可以改变规律C.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D.人可以消灭规律10.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D)A.对立统一的观点B.绝对和相对的观点C.共性和个性的观点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11.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这说明( B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B.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C.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的意识D.意识是对外接事物的正确反映12.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B )A.唯物主义的观点B.实践的观点C.普遍联系的观点D.矛盾的观点13.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 A )A.从理性认识到实践B.从判断到推理C.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D. 从知觉到表象14.“有用即真理”,这种说法是主张(C)A.真理的相对性B.真理的绝对性C.主观真理论D.客观真理论15.科学家洛伦兹提出“蝴蝶效应”理论,他说:“可预言,一只蝴蝶在巴西振动翅膀会在德克萨斯州引起龙卷风”,这个说法( A )A.说明一种事物和现象可以通过一系列中间环节和另一事物、现象发生联系B.片面夸大了联系的普遍性C.把联系理解为主观随意的,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D.否认了联系的多样性16.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B )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B.把握事物的度C.确定事物的质D.认识事物的量17. 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C )A.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关系 B.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D.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18. 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是(C)A.风来雨至B.冬去春来 C.摩擦生热 D.电闪雷鸣19. 实践和认识的客体是( D )A.由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B.外部自然界C.客观存在的事物D.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20.把科学的实践观第一次引入认识论是( B )A.费尔巴哈哲学的功绩B.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绩C.黑格尔哲学的功绩 D.康德哲学的功绩21.概念、判断、推理是(B )A.感性认识的三种基本形式 B.理性认识的三种基本形式C.社会意识的三种基本形式 D.社会心理的三种基本形式22. “肯定和否定相互渗透,在一定意义上,肯定就是否定。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卷A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卷A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卷A班级_____学号_____姓名_____得分____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P3A、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2.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C,P12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3.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A,P14A、科学性B、革命性C、实践性D、与时俱进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C,P25A、人和自然的关系B、主体和客体的关系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D、物质和运动的关系5、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指C,P25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6.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C,P28A、实践性B、运动性C、物质性D、客观性7.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是A,P37A、对立统一规律B、否定之否定规律C、质量互变规律D、普遍联系规律8.“沉舟侧半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D,P41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的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9.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A,P42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10.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C,P61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1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D,P61A、客观世界B、感觉C、思维D、实践12.“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A,P44A、归纳与演绎B、分析与综合C、抽象到具体D、实践到认识13.实践的主体是B,P56A、绝对精神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C、所有的人D、人的意识14 、实践的客体是D,P56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B、客观物质世界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D、进入人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15、真理与谬误的根本区别是C,P67A、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愿望B、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C、是否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相一致D、是否为大多数人所接受16.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标志是C,P92A、公有制还是私有制B、公有制水平的高低C、是否适合生产力的状况D、劳动产品分配是否公平17、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A,P86A、生产方式B、地理条件C、社会意识D、人口因素18、上层建筑是指D,P93A、社会的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C、社会生产关系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19、社会形态是B,P97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D、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20、社会革命根源于D,P106A、人口太多B、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C、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D、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21、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D,P134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C、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22、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B,P140A、资本各部分有不同的实物形式B、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增殖过程中起不同的作用C、资本各部分的价值转移方式不同D、资本各部分的价值量不同2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C,P151A、生产过剩的危机B、生产不足的危机C、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D、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24、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C,P147A、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D、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动资本25、美国采取权力制衡的组织形式,其中立法权属于A,P154A、国会B、总统C、最高法院D、最高检察院26、科学社会主义问世的标志是A,P191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C、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破灭D、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27、阶级是一个历史范畴,实质上又是一个B,P103A、思想范畴B、经济范畴C、政治范畴D、文化范畴28、“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D,P228A、原始社会的分配方式B、阶级社会的分配方式C、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D、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29、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终目标是D,P235A、夺取政权,消灭资产阶级B、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C、按劳分配D、实现共产主义30、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A,P207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进行阶级斗争C、进行经济体制改革D、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包括ABC,P8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D、美国实用主义2.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BCD,P3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3、联系的基本特点有BCD,P35-36A、必然性B、客观性C、普遍性D、多样性4、价值的特性包括ABCD,P71-72A、客观性B、主体性C、社会历史性D、多维性5、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包括BCD,P89A、生产资料所有制B、劳动资料C、劳动对象D、劳动者6、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ACD,P40-41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B、质变是量变的必要准备C、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D、量变和质变互相渗透7、感性认识包括的三种基本形式有ACD,P61A、感觉B、判断C、知觉D、表象8、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ABC,P86A、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B、地理环境C、人口因素D、人的社会思想9、商品的二因素与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的关系是CD,P129A、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B、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C、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D、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10.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中AD,P91/92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也决定生产力D、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1、简答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主要表现P49-50答案要点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2、简答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P34答案要点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总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3、根据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简答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包括哪些方面P204答案要点第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第二,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第三,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制度;第四,在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下,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即无产阶级专政或人民民主专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第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第六,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四、论述题每小题16分,要点6分,论述10分,共32分1.试述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及其主要表现;P172-174答案要点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一是生产的全球化;国际水平分工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基础,为每个国家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提供了机会和条件,使各国成为全球生产体系的一部分,成为商品价值链的一个环节,整个世界俨然一个大工厂;二是贸易的全球化;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国际贸易迅速扩大,服务贸易迅速发展,参与贸易的国家急剧增加,国际贸易增长率大大高于世界经济增长率;三是金融的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进程中,国际债券市场融资规模迅速扩大、基金市场迅速成长、金融市场高度一体化;四是企业经营的全球化;企业经营全球化中,跨国公司成为世界经济的主体,它的迅速发展,使生产、资本和商品的国际化进一步深化,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2.谈谈如何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P16-20答案要点1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第一,学习理论,武装头脑,要努力在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上下功夫,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并用以指导实践上下功夫;第二,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第三,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发展的辩证关系;2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第一,在思想上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第二,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辨别和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第三,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22, 201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A)参考答案(考试形式:闭卷,完成答题时间:120分钟)班级专业: 学号姓名成绩一、是非判断题(每题1分,共15分)1、唯物主义认为,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志决定物质。

(ⅹ)2、物质世界的一切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中,物质运动是无条件的,所以是绝对的。

(√)3、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没有规律的。

(ⅹ)4、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

(√)5、.前些年国家用提高存贷款利率等办法对付通货膨胀;近几年则用扩大投资\降低利率等政策解决通货紧缩,拉动内需,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

这蕴含的哲理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

(√)6、2002年7月4日,西气东输工程全线开工,这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能源结构优化和石油工业产业升级的一个重要标志。

我国能源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蕴含的哲理是量变引起质变(√)7、我国有“小儿辩日”的故事:小儿甲认为早晨的太阳离人近,因为早晨的太阳比中午的大,近大远小;小儿乙认为中午的太阳离人近,因为中午的太阳比早晨的热,近热远凉。

两小儿的辩论给我们的启示是理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感性认识。

(ⅹ)8、“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从哲学寓意上看,其中的“门道”和“热闹”分别是“现象”和“本质”。

(ⅹ)9、中国古代“守株待兔”的故事,主要告诉我们要按规律办事。

(√)10、“如果你无法成为山顶的青松,那就做山谷的小树吧;如果你不能成为太阳,那就成为一颗星星吧!”这段话对我们选择人生道路的启示是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

(√)11、“人生仅有‘三天’:今天、昨天、明天。

只爱今天,他不属于未来;只爱明天,他永远是在空间;只爱昨天,无异于生命停滞不前。

马克思主义考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考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马克思主义哲学B.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D. 马克思主义法学答案:D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是?A. 唯心主义B. 唯物主义C. 形而上学D. 经验主义答案:B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是?A.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B.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C. 资本与劳动的矛盾D. 资本家与资本家的矛盾答案:A4.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最终目标是?A. 实现共同富裕B. 实现共产主义C. 实现个人自由D. 实现社会公平答案:B5.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是?A. 阶级斗争B. 科技进步C. 经济基础D. 文化传承答案:A6.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解放和自由的实现是通过?A. 个人奋斗B. 社会革命C. 教育改革D. 宗教信仰答案:B7.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是?A. 个体劳动B. 集体劳动C. 雇佣劳动D. 自由劳动答案:C8.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A. 市场失灵B. 资本积累C. 资源枯竭D. 技术落后答案:B9. 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A. 推翻资产阶级统治B. 建立资本主义社会C. 维护封建制度D. 争取个人利益答案:A10.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观点体现了?A. 唯心史观B. 唯物史观C. 辩证法D. 形而上学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马克思主义认为,以下哪些因素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A. 阶级斗争B. 经济基础C. 科学技术D. 文化传统答案:A, B2.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包括?A. 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矛盾B. 资本家之间的矛盾C.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生产力发展的矛盾D.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答案:A, C3.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包括?A. 公有制经济B. 按劳分配C. 阶级斗争的消失D. 国家消亡答案:A, B4. 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革命的目的是?A. 推翻资产阶级统治B.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C. 实现共产主义D. 争取个人利益答案:A, B, C5. 马克思主义认为,以下哪些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A. 公有制B. 私有制C. 按劳分配D. 按需分配答案:A, C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自考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自考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自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马克思主义是由谁创立的?A.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B. 卡尔·马克思C. 列宁D. 亚当·斯密答案:B2.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包括以下哪项?A. 政治经济学、哲学、科学社会主义B. 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C. 政治经济学、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D. 伦理学、法学、政治学答案:A3.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在以下哪部著作中系统阐述的?A. 《共产党宣言》B. 《资本论》C. 《政治经济学批判》D. 《哲学的贫困》答案:B4.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什么?A. 阶级斗争B. 科技进步C. 文化传承D. 宗教信仰答案:A5.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A. 物质B. 精神C. 能量D. 信息答案:A6.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是:A. 价值B. 货币C. 剩余价值D. 利润答案:C7. 以下哪个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A. 革命性B. 科学性C. 实践性D. 宗教性答案:D8.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最终将达到:A. 封建社会B. 资本主义社会C. 社会主义社会D. 共产主义社会答案:D9.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认为,阶级斗争的主要形式是:A. 经济斗争B. 政治斗争C. 思想斗争D. 武装斗争答案:B10.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 人与自然的矛盾B. 人与社会的矛盾C. 阶级之间的矛盾D.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包括哪些内容?A. 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B.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C. 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D. 资本主义的运作机制答案:A, B, C12.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包括:A. 资本与劳动的矛盾B.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D. 资本家与资本家的矛盾E. 工人与工人的矛盾答案:A, B13. 以下哪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A. 阶级斗争B. 剩余价值C. 历史唯物主义D. 辩证唯物主义E. 个人主义答案:A, B, C, D14. 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目的是:A. 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B.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C. 解放生产力D. 实现共产主义答案:A, B, C, D15.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系是:A. 认识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世界B. 改造世界又深化了对世界的认识C. 两者相互独立D. 两者相互促进答案:A, B, 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6.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试题(A卷)本期末试卷满分为100分,占课程总成绩的100%答题要求:1.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按要求答题的,责任考生自负。

2.答题纸与试卷一同交回,否则酌情扣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指()A、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B、不深刻的认识和深刻的认识C、由认识到实践,由实践到认识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A、是否或菩萨B、有否有高尚的理想C、是否承认世界只有一个本原D、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 3.“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这两种说法()A、都是辩证法的观点B、都是诡辩论的观点C、前者是辩证法的概念,后者是诡辩论的概念D、前者是诡辩论的观点,后者是辩证法的观点4.人们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说明()A、意识决定物质B、意识创造物质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D、意识依赖于物质5.“一个杰出的老科学家说什么是大概的时候,他差未几老是对的;但当他说什么是不大概的时候,他差未几老是错的。

”这一名言的哲学意蕴是()A、在科学研究中,经验是不可靠的C、世界上一切事物只有可能性,没有不可能性B、事物的可能性是因人而异的D、每代人所获得的真理性认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6.“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表明()A、意识是人脑中独有的物资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区别D、人脑是意识的源泉7.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因为剩余价值被看作是生产商品中所()A、耗费的可变资本的增加额B、预付的不变资本的增加额C、垫付的全部资本的增加额D、消耗的全部资本的增加额8.资本家竞相改进技术的直接动因是()A、降低劳动力价值B、追逐超额剩余价值C、获取绝对剩余价值D、获取相对剩余价值9.货币能够发挥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具有价值,货币发挥这一职能的特点是()A、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B、必须是现实的货币C、可以是纸币D、有时是观念上的货币,有时是现实的货币10.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是()A、资本家靠自身勤劳致富,兴办资本主义企业B、劳动者自愿脱离地皮到城市做工,为资本家进行积累C、资本家用经济手段诱使农民脱离地皮成为雇佣劳动者D、通过暴力手段迫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分离,把大量货币财富集中在资本家手中2、辨析题:(判断对错并简要申明理由。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卷(含选择题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卷(含选择题参考答案)
※ 15,“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这是一种( ) A.客观唯心主义的命题 B.朴素唯物主义的命题 C.主观唯心主义的命题 D.宿命论的命题
※ 16.打制粗糙的石器——制造金属工具——铁制工具的出现——机器的使 用——电话、电视、计算机广泛使用——用遗传工程技术产生克隆羊,这有力 表明实践是( )
※ 39.唯物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因为它( ) A.认为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 B.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从其暂时性方面去理解和对待 C.认为事物变化发展只有间断性,没有连续性 D.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 E.认为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
wzy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件
※ 47.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因为它( )
A.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
※ 25.“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里强调的是
()
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 B.质变和量变相互渗透
C质变体现量变的成果 D.质变为新的量变开拓道路
※ 26.“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这是一种( )
A.辩证法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wzy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件
※44.下列选项中,体现重视矛盾特殊性的有( )
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B.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C.声东击西,欲擒故纵 D.—把钥匙开一把锁
Hale Waihona Puke E.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45.社会心理是社会意识的低级层次,思想体系是社会意识的高级层次。
下列属于社会心理的有( )
A.人们的情感、情绪 B.人们的愿望、要求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D.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 5.在哲学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常常 有利于唯物主义的发展,这一事实说明( ) A.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促使事物发展 B.矛盾一方的发展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提供条件 C.矛盾双方中每一方的自身矛盾,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所利用 D.矛盾双方的融洽促使事物发展 ※ 6.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巾结成的( ) A.人与自然的关系 B.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 C.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D.分工协作关系 ※ 7.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 而耳不闻。”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 ) A.客观性 B.能动性 C.对象性 D.任意性

大学专业试卷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A卷及答案

大学专业试卷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A卷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试卷(A )考试类型:补 考 / 开 卷 总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哲学上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的依据是( ) A 主张一元论还是二元论 B 主张辩证法还是形而上学C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不同回答D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2、马克思的伟大发现除了剩余价值学说外,另一个是( ) A 阶级斗争理论 B 社会主义学说 C 辩证法理论 D 唯物史观3、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 )A 产品的分配形式B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C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D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 4、“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是反映( )的历史观A 唯物主义B 宿命论C 唯意志论D 循环论 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 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6、价值规律是通过商品交换中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表现出来的。

这说明( ) A 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 B 必然性可以转化为偶然性C 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向质变转变的过程D 事物的发展是由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过程 7、世界上惟一不变的是变化。

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A 变是世界的本质B 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C 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D 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 8、唐代诗人杜牧诗中说:“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这其中蕴含的哲理是( )A 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相同的B 外因是通过内因才起作用的C 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D 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9、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作用的性质取决于( )A 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B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C 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D 社会意识的性质和发展水平 10、下列各组社会意识诸形式中,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 ) A 自然科学、道德、宗教 B 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C 政治思想、艺术、语言学D 法律思想、哲学、宗教 11、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 )A 劳动工具的状况B 劳动者的素质C 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D 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1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依据是( )A 对立统一规律B 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原理C 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D 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13、垄断资本在经济政治上统治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下载A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下载A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库(A)一一、名词解释1.生产集中2.理性认识3.商品的实用价值4.相对剩余价值5.资本原始积累二、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共产主义社会2.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是()A.唯物辩证法B.矛盾分析法C.阶级分析法D.科学分析法3.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社会基本矛盾B.生产力的发展C.经济基础D.生产关系4.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是()A. 自然规律B.社会规律C.普遍规律D.对立统一规律5.下列说法是错误的是()A.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C.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交换体现了商品经济的本质D.商品的交换是以货币为媒介的。

6.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在所有制形式中占主导地位的是()A.私人股份资本所有制B.个体资本所有制C.法人资本所有制D.国家资本所有制7.剩余价值是由()创造的。

A.全部资本B.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D.部分资本8.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是()A.物质资料B. 私有制C.生产剩余价值D.劳动力买卖9.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是()A.现实的人及其活动B.生产力的发展C.经济基础D.阶级基础10.下列说法是错误的是()A.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党B.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以无产阶级为基础的C.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原则组织起来的团结统一的党D.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革命的领导核心11.人类社会进步的新型国家政权是()A.资产阶级专政B. 工人阶级专政C.农民阶级专政D. 无产阶级专政12.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终目标是()A.实现民主专政B.实现工人阶级专政C.实现社会主义D.实现共产主义13.迄今是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是()A.资产阶级革命B.无产阶级革命C.农民阶级革命D.工人阶级革命14.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是()A.实践B.斗争C.生产D.认识15.在整个上层建筑中,居主导地位的是()A.政治上层建筑B.经济上层建筑C.文化上层建筑D.精神上层建筑16.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A.生产力B.生产关系C.阶级斗争D.经济发展17.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是()A相对剩余价值 . B.绝对剩余价值C.超额剩余价值D.劳动剩余价值18.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是()A.资本主义民主B.共产主义民主C.人民民主D.社会主义民主19.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商品的生产日益集中于少数大企业的过程,其结果是大企业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的是()A.资本集中B.生产集中C.企业集中D.经济集中20.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三、多项选择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重点选择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重点选择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这两大发现是 ( ) A.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B.唯物论和辩证法C.劳动价值论和科学社会主义D.唯物辩证法和科学社会主义参考答案:【A】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共产党的出现C.十月革命的成功D.剩余价值论和唯物史观的发现参考答案:【A】3.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科学性B.以理论为根底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C.阶级性D.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参考答案:【B】4.恩格斯第一次明确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根本问题是( ) A.人与客观世界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思维与理论的关系问题D.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参考答案:【B】5.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不仅是哲学的根本问题,也是( )A. 一切科学的根本问题B.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根本问题C.辩证法中的根本问题D.人们在实际活动中的根本问题参考答案:【D】一、单项选择题6.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是否成认世界具有统一的本原B.对于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答复C.有“高尚的理想〞D.是否成认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参考答案:【B】7.“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这句话想要表达的是( )A.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B.辩证唯心主义的物质观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D.形而上学唯心主义的物质观参考答案:【A】8.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哲学与详细科学的关系界定的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D.-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参考答案:【A】9.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运动B.客观实在性C.时间和空间特性D.可知性参考答案:【B】10.“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A.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间和空间的主观性的统一C.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参考答案:【D】11.时间和空间“分开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空洞的观念抽象〞。

2020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竞赛试题100题(附答案)

2020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竞赛试题100题(附答案)

2020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竞赛试题100题(附答案)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诞生于正确答案:AA、19世纪四十年代B、19世纪五十年代C、19世纪六十年代D、19世纪七十年代2、马克思主义形成的重要标志是正确答案:DA、《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出版B、《资本论》的出版C、《反杜林论》的出版D、《共产党宣言》的公开发表3、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性著作是正确答案:AA、《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B、《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C、《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D、《反杜林论》和《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4、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正确答案:AA、马克思B、爱因斯坦C、达尔文D、牛顿5、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正确答案:A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6、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正确答案:C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7、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正确答案:A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8、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思想文化优秀成果,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从而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正确答案:BA、伟大发展B、伟大革命C、伟大发现D、伟大发明9、促成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大历史事件是正确答案:BA、辛亥革命B、十月革命C、五四运动D、中国共产党成立10、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伟大理论成果是正确答案:CA、大同思想B、三民主义C、毛泽东思想D、邓小平理论11、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正确答案:AA、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B、推翻资本主义制度C、实现共产主义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12、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理论体系,其理论基础是正确答案:CA、剩余价值学说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马克思主义哲学D、科学社会主义1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正确答案:C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14、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正确答案:A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15、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正确答案:C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16、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正确答案:AA、科学性B、革命性C、实践性D、与时俱进17、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正确答案:D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18、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正确答案:A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19、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正确答案:BA、威廉?配第和亚当?斯密B、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C、大卫?李嘉图和西斯蒙第D、亚当?斯密和凯恩斯20、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正确答案:C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21、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正确答案:CA、只坚持不发展B、只发展不坚持C、既坚持又发展D、要记住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过的每一句话22、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是正确答案:DA、掌握具体的自然科学知识B、掌握具体的社会科学知识C、学会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具体方法D、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3、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正确答案:CA、马克思和亚当?斯密B、马克思和大卫?李嘉图C、马克思和恩格斯D、马克思和费尔巴哈24、马克思主义是正确答案:AA、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B、人类全部优秀文化成果和总汇C、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总和D、关于未来社会具体设想的学说25、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已开始孕育成长的时间大约为正确答案:AA、14世纪末15世纪初B、15世纪末16世纪初C、16世纪末17世纪初D、17世纪末18世纪初26、以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代替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的工业革命兴起于正确答案:BA、17世纪60年代B、18世纪60年代C、19世纪60年代D、16世纪60年代27、19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第一个从工场手工业占统治地位转变为机器大工业占优势的国家是:正确答案:AA、英国B、德国C、法国D、美国28、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代表是正确答案:AA、法国的昂利?圣西门、沙尔?傅立叶和英国的罗伯特?欧文B、英国的昂利?圣西门、沙尔?傅立叶和法国的罗伯特?欧文C、德国的罗伯特?欧文、昂利?圣西门和英国的沙尔?傅立叶D、德国的昂利?圣西门、沙尔?傅立叶和英国的罗伯特?欧文29、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能实现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是因为他们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思想文化优秀成果,创立了正确答案:AA、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B、科学唯物主义和资本论C、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学说D、科学社会主义和资本论30、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历史观是正确答案:BA、唯物史观B、唯心史观C、激变论D、庸俗进化论31、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正确答案:B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英国宪章运动C、芝加哥工人起义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3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正确答案:B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33、提出价值规律是“一支看不见的手”是正确答案:BA、马克思B、亚当?斯密C、大卫?李嘉图D、威廉?佩蒂34、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的成果是正确答案:C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35、马克思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的正确答案:A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D、核心36、马克思批判地吸取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正确答案:B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D、核心37、被马克思恩格斯成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讽刺家”的是正确答案:BA、费尔巴哈B、傅立叶C、欧文D、圣西门38、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正确答案:DA、德国B、奥地利C、中国D、俄国39、“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正确答案:A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40、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基础是正确答案:DA、逻辑性B、理论性C、战斗性D、实践性41、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正确答案:DA、倡导社会主义的民主精神B、高扬社会主义的平等思想C、提倡诚实守信的伦理道德''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2、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正确答案:DA、最重要的理论品质B、最崇高的社会理想C、最鲜明的政治立场D、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43、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正确答案:CA、致力于实现以共产党人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B、致力于实现以共产党人为主体的最广大劳动群众的根本利益C、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D、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所有现实的人们的根本利益44、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正确答案:CA、最重要的理论品质B、最崇高的社会理想C、最鲜明的政治立场D、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45、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库有完整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库有完整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库第一部分单选题(200题)1、(难度:容易)一一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B.阶级斗争理论C.社会发展理论D.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理论【答案】:A2、(难度:中等)一一美国跨越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

这说明()A.五种社会形态划分的理论是错误的B.社会形态的更替没有规律可以遵循C.它的发展违背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D.它的发展是以世界范围内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为前提的【答案】:D3、(难度:容易)一一划分不同性质的社会制度的根本标准是()A.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性质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C.科学技术水平D.国家政权的性质【答案】:A4、(难度:较难)一一1633年,伽利略因宣传“日心说”被教廷判处终生监禁。

1979年11月10日罗马教皇在公开集会上正式承认伽利略在340多年前受到教廷审判是不公正的,公开为伽利略平反。

这说明()A.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B.真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谬误C.真理是不断发展的D.真理终将战胜谬误【答案】:D5、(难度:容易)一一“英雄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历史”,这个观点的实质是()A.历史唯物主义B.历史唯心主义C.历史主义D.自然主义【答案】:B6、(难度:较难)一一垄断价格的出现表明垄断能()A.创造出新的价值,从而不违背价值规律B.增加商品价值总量,不受价值规律制约 C.提高或压低个别商品的价格,但受价值规律制约 D.增加商品价值总量使之与商品价格总额相等【答案】:C7、一一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和私人劳动、社会劳动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A.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的矛盾决定了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了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的矛盾C.私人劳动决定了抽象劳动D.社会劳动决定了具体劳动【答案】:B8、(难度:中等)一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依据是()A.矛盾的普遍性原理B.矛盾的特殊性原理C.矛盾的同一性原理D.矛盾的斗争原理【答案】:C9、(难度:中等)一一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的反映,这是一种()A.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答案】:B10、(难度:中等)一一从意识主体的角度,社会意识可以划分为()A.社会意识形态和非上层建筑社会意识形式B.群体意识和个人意识C.阶级意识和非阶级意识D.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答案】:BA.向着自己的对立面的转化B.向任何一个方向的转化C.由坏向好的方向转化D.由低级向高级转化【答案】:A14、(难度:中等)一一马克思主义揭示人的本质的出发点是()A.人的自身需要B.人类的共同利益C.人的自然属性D.人的社会关系【答案】:D15、(难度:容易)一一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是()A.政党制度B.选举制度C.文官制度D.国家制度【答案】:D16、(难度:中等)一一任何具体真理的正确性都带有“近似性”,这是()A.相对主义观点B.怀疑主义观点C.不可知论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答案】:D17、(难度:容易)——真理的内容是()A.以统治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B.以某些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C.以全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D.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答案】:D18、一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A.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的矛盾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C.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D.社会生产无政府状况和企业内部有组织性的矛盾【答案】:CA.人类的精神活动B.人类的社会生活C.人类的正确思想路线 D.人类的社会实践【答案】:DA.真理具有一元性B.有用即真理C.谎言说一百遍就成为真理D.真理和谬误没有严格的界限【答案】:A26、(难度:最难)——在社会劳动生产率条件下,每个工人8小时内生产2双鞋,每双鞋生产资料价值为9元,工人活劳动创造价值为6元,剩余价值率为100%。

马克思试题A及答案资料

马克思试题A及答案资料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A)
(注意:所有问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和答题纸上,否则不予评阅)
一、单项选择题(1X1X40=40分。

从每一个问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并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把它涂黑。

例如,“41”题正确答案是“C”,在答题卡把41“C”涂黑)
1.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A.吐故纳新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
2.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A.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实现人权
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
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4.人类进人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
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A.马克思
B.爱因斯坦
C.达尔文
D.牛顿
5.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A.辩证法 B. 劳动价值论 C.历史观 D.剩余价值论
6.恩格斯认为,哲学重大的基本的问题是()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7.空间的特性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A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A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A《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A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各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将其符号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0分)1、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A、事物数量的增加和减少B、事物的简单重复和循环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D、物体的位置移动或场所的变更2、实践中“一刀切”的工作方法是由于忽视了()A、矛盾的同一性B、矛盾的普遍性C、矛盾的斗争性D、矛盾的特殊性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表明()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区别D、人脑是意识的源泉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指()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B、不深刻的认识和深刻的认识C、由认识到实践,由实践到认识D、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5、划分阶级的标准是()A、人们的政治立场和思想态度B、经济收入的多少C、人们在生产中起的不同作用D、人们对生产资料的不同关系所造成的不同6、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A、能创造出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B、能使自身价值发生转移。

C、能保存资本价值D、能转移资本价值7、资本循环三种职能形式是()A、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D、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8、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是()A、通过“个人联合”实现的B、通过“参与制”实现的C、通过工业垄断实现的D、通过银行垄断实现的9、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B、生产扩大与价值增殖的矛盾C、生产扩大与市场实现的矛盾D、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10、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实质是()A、促使资本主义稳定增长B、消除经济危机C、改善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条件D、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意的,将其符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2022秋国家开放大学思政课终结性大作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卷A)参考答案

2022秋国家开放大学思政课终结性大作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卷A)参考答案

试卷代号:1395国家开放大学2022年秋季学期期末统一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A(开卷)论述题: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而认识又包含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理论联系实际,如何正确理解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100分)答: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直接性是其突出的特点。

感性认识是用具体的、生动的形象直接反映外部世界,以事物的现象即外部联系为内容,还没有深人到对事物的本质的认识。

所以,感性认识虽然是生动的、形象的,但是还不深刻,这是其局限性所在,因而也是它必须要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原因所在。

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从概念到判断再到推理,是理性认识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具有抽象性、间接性的特点,它以反映事物的本质为内容,因而是深刻的。

一、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前提和基础。

感性认识是通过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相互联系的形式获取事物表面的和初步的认识。

感性认识是人的意识与外部世界取得联系的基本形式。

感性认识具有直接性、片面性与主观性的特点。

是为开展理性认识提供思维素材的初级认识形式;二、理性认识是在感性认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高级认识形式。

理性认识通过概念、推理和判断等三种循序渐进的形式对事物展开本质及规律性的认识。

理性认识具有间接性、抽象性与客观性的特点。

理性认识是建立在感性认识基础上揭示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高级认识形式;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1、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之间是互相依存的关系。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提供思维的素材(认识论中的唯物论);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即透过现象看本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A卷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A卷及答案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2009 ~2010学年第二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A)适用年级专业:2008级各专业试卷说明:闭卷,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佳选项,考生应将最佳选项选择出来并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用2B铅笔填涂;考卷类型统一涂填[A];答题卡右侧黑色条码及其上下空白处不得有任何涂写,否则读卡机无法读取答题卡数据。

每题1分,共70分)1.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属性是(C )。

A.资产阶级B.地主阶级C.无产阶级D.农民阶级2.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有三个思想资源,其中包括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还有(D )。

A.科学社会主义B.西方哲学C.古希腊哲学D.德国古典哲学3.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条件和基础是(C )。

A.工人罢工B.周期性的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固有予盾运动D.阶级斗争4.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B )。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辩证唯物主义C.历史唯物主义D.科学社会主义5.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A )。

A.实事求是B.与时俱进C.唯物主义D解放思想6.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C )。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7.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 )。

A.劳动B.物质C.人脑D.自然界8.世界的统一性在于(C )。

A.它的存在性B.它是运动的C.它的物质性D.它是普遍联系的9.“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强调的是(D )。

A.要承认事物的客观性B.要承认事物运动的规律性C.要注意分析矛盾的普遍性D.要注意分析矛盾的特殊性10.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C )。

A.联系B.发展C.联系和发展D.矛盾11.“未有天地之先,毕竟先有理”,这是一种(B )。

A.朴素唯物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机械唯心主义D.主观唯心主义12.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C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农业大学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A)(注意:所有问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和答题纸上,否则不予评阅)一、单项选择题(1X1X40=40分。

从每一个问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把它涂黑。

例如,“41”题正确答案是“C”,在答题卡把41“C”涂黑)1.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2.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4.人类进人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A.马克思B.爱因斯坦C.达尔文D.牛顿5.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A.辩证法 B. 劳动价值论 C.历史观 D.剩余价值论6.恩格斯认为,哲学重大的基本的问题是()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7.空间的特性是()A.一维性B.二维性C.三维性D.四维性8.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实践性B.运动性C.物质性D.客观性9.“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10.客观规律与人的关系是()A.人可以改变规律B.人可以创造规律C.人可以消灭规律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11.“割下来的手就不再是人手”,这句话体现了A.形而上学孤立观点B.辩证法普遍联系观点C.唯心主义观点D.诡辩论观点12.错误思想归根结底来源于()A.人脑的错误判断B. 人的主观想象C. 客观物质世界D.落后的思想意识1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唯物主义的观点B.实践的观点C.矛盾的观点D.普遍联系的观点14.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B、实践——认识——实践C、感觉——知觉——表象D、概念——判断——推理15.认识的主体是()A.绝对精神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C.人 D.人的意识16.“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17.“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这一名句强调的是()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间接经验毫无用处18.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19.在猿转变为人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直立行走B、手脚分工C、劳动D、语言20.“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这种观点是()A.形而上学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诡辩论的观点 D.相对主义的观点21.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A.生产力 B.生产关系C.思想文化 D.科学技术22.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A.阶级矛盾B.阶级斗争C.社会革命D.政治斗争23.政治结构的核心内容是()A、政治制度B、政治设施C、政治组织D、国家政权24.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生产资料所有制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2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26.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C.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D.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27.商品最本质的因素是( )A.使用价值B.交换价值C.价值D.价值形式28.剩余价值率是( )A.剩余价值和不变资本的比率B.剩余价值总额和社会资本总额的比率C.年剩余价值和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D.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29.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同于普通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 )A.它被消费时,使用价值消失,价值也消失B.它被使用时,使用价值消失,价值会转移到产品中去C.它被消费时,使用价值不变,价值也不变D.它被使用时,能创造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30.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 )A.在工作日不变条件下,延长工人必要劳动时间实现的B.在工作日不变条件下,缩短工人必要劳动时间实现的C.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条件下,延长工人工作日实现的D.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条件下,缩短工人工作日实现的31.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 )A.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B.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一般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C.资本主义国内垄断和资本主义国际垄断两个阶段D.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两个阶段32.根据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生产资本可以划分为( )A.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B.固定资本与流通资本C.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D.生产资本与流通资本3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原因是( )A.生产过程的周期性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周期性C.固定资本更新的周期性D.消费过程的周期性34.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利润是( )A.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B.生产成本的转化形式C.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D.生产价格的转化形式35.交换是价值的( )A.基础和内容B.表现形式C.物质承担者D.根据和原因36. 货币的第一种职能是()A.流通手段B.价值尺度C.支付手段D.贮藏手段37.资本主义工资是( )A.劳动的报酬B.劳动的价值C. 劳动的价格D. 劳动力的价值38.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A.生产过剩B. 生产绝对过剩C.生产相对过剩D.生产供过于求39.下列比例关系属于资本有机构成高的是( )A.90C+10VB. 80C+20VC. 70C+30VD.60C+40V40.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实质是( )A.劳动过程B.价值形成过程C.价值增殖过程D.新价值形成过程二、简答题(1X5X5=25分。

每个问题的答案都写在答题纸上)41、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42、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43、为什么说实践在认识中起决定作用?44、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45、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有哪些?三、辨析题(1X4X4=16分。

每个问题的答案都写在答题纸上。

首先判断命题是“正确”或者是“错误”,判断占2分;然后指出“正确”或“错误”的理由,写出正确答案,这部分内容占2分)46、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47、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48、商品二因素决定劳动二重性。

()49、在同样劳动强度下,一个用机器进行纺纱的女工在8小时工作日创造的新价值比一个用手挠纺车进行纺纱的女工在8小时工作日创造的新价值要多得多。

()四、论述题(在50、51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10分。

答案写在答题纸上)50、试述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及其对我们人生的指导意义。

51、试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关系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五、综合理解题(9分。

内容写在答题纸上)52、谈谈这学期你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主要收获和对进一步搞好教学工作的建议。

内蒙古农业大学考试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内蒙古农业大学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A)评分标准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X1X40=40分)1D; 2A; 3A; 4A; 5B; 6C; 7C; 8C; 9D;10D;11B;12C;13B;14B;15B;16C;17A;18C;19C;20B;21A;22B;23D;24A;25C;26A;27C;28D;29D;30C;31A;32C;33B;34C;35B;36B;37D;38C;39A;40C二、简答题(1X5X5=25分)41、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答: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分)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1分)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1分)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1分)(第二、三、四,可给一个采分点,满分3分)42、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答: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1分)第二,对一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2分)第三,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2分)(第一、二,可给一个采分点,满分3分)43、为什么说实践在认识中起决定作用?答: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1分)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1分)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1分)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分)(第一、二、三,可给一个采分点,满分3分)44、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答: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分)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1分)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分)(第二、三,可给一个采分点,满分3分)45、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有哪些?答:第一,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

(2分)第二,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力和利益斗争的作用,是推动资本主义变化的重要力量。

(1分)第三,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影响。

(1分)第四,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也对资本主义的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1分)(第二、三、四,可给一个采分点,满分3分)三、辨析题(1X4X4=16分)46、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